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毕业实训总结

毕业实训总结

时间:2022-08-04 23:33: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业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业实训总结

第1篇

二、实习地点:xxxx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第3教学楼3楼机房

三、实习时间:xxxx年10月15日——xxxx年10月20日

四、实习目的:熟悉网站建设知识以及对网站建设的技术应用.了解网络营销中介平台的相关知识,网络专业中介商的营销手段,商务流程.了解电子商务中介平台的运作流程。

五、实习形式:小组分工合作

六、背景分析及建设网站目的

随着都市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已越来越少的上班族有时间与精力到书店选购、查阅充书籍;同时,网络日益普及,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一批批网站书店应运而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了迎合社会潮流,实施网络营销是当代企业必然之路。加之,网络营销的规模经营和零库存的经营模式使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后把利益转让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能在网上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而商家也在薄利多销中获利,这种双赢效果也是网络营销倍受欢迎核心优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推出“海洋书屋”网()。以满足消费者的方便、快速、低价实惠的需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目前网上购书网站主要集中在几家知名大型综合网站,如当当网、卓越网等。专业中介网站目前并不多,这可说还是一个空白市场,可进入性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此我们把“海洋书屋网”的目标市场定位为爱书一族,专业营销书籍。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以专业铸造诚信,以诚信树立品牌。我们的口号是,为读者选好书,为好书找读者。

基于在校学生需要买二手书的找不到卖家,卖二手书的找不到买家的资源不合理配置情况。我们通过设置买卖平台为商家、读者建立沟通的桥梁;来实现这一需求。达到资源有效利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

七、工作规划及分工情况

(一)内容规划

1网站定义,之所以取名为“海洋书屋网”是因为海洋有“海纳百川”的形象,而我们的网站要达到的效果是容纳世界上各种书籍,实现应有尽有让消费者购其所需的效果,体现海纳百川的形象;另一方面是因为书籍是智慧知识的载体,自古有“知识的海洋”的说法,这一文化底蕴吸引了我们,因此我们把网站名称取为“海洋”它象征着人类智慧,人类文明聚集在此的意思。

2网站结构规划,我们的网站有主页,购物中心,热点新闻,论坛,行业咨询,服务中心,我要销售,我要购买等板块构成。

3所用的网络营销理论知识

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网络营销的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在产品选择策略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书作为我们的营销产品,这出了是满足消费的需求外,还因为书具兼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一体的特性所决定的。而在价格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采用低价策略,零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捆绑定价策略和高价策略。具体表现在,网上售价比市场价低,设置免费在线阅读,制定普通会员价和vip会员价,购书赠送光盘和热卖价等。

4网站功能规划

(1)通过建设购物中心,为顾客提供各种书籍及其信息,让顾客在购买过程中体验到和现实购物一样的及其所不能满足的便捷高效的享受。

(2)服务中心,达到“以速度创造价值,专业树立品牌;以沟通为桥梁,用诚信暖人心”的服务宗旨。

(3)建设行业咨询,为顾客提供专业知识信息,以满足他们对产品的附加需求。可以起到网站推广的作用,同时也在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做贡献。

第2篇

【关键词】校外实习实训 工学结合 信息管理平台 工作流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15-02

一 高职高专校外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及管理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高教界逐渐形成了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国内也纷纷开始尝试教育改革以适应市场人才的需求。校外实习实训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实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亮点,而此亮点也正是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结果。

校外实训有别于校内实训的特殊实训形式,是学生在学期间到实际的生产环境参与工作、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只有参与实际生产实践培养的人才才是市场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由于校外实习实训企业的多样性、分散性等特点,在时间、地点、学生组织、教师管理、实践岗位、实习任务等问题上经常存在协调不一致的问题。特别在管理上,学校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到精细化管理,大部分企业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目的对学校的实习实训要求理解不到位,直接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显得散、乱,对自己的实习实训目的不明确,犹如放鸽一样,自由发挥,甚至理解为打短工。多年来,国内在实施基于“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时,在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校外实习实训部分落实得相当差。

因此要不断改进实习实训的管理方式,有效地监控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对“工学交替”新教学模式下“工”这一教学环节对指导教师、学生实践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规范总结,归纳实习管理模式

为有效管理学校、学生、企业的实训过程,取得良好的校外实训效果,很有必要对校外实习实训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督促企业、教师的指导过程,监控学生的实习日志、实训工作记录、作业评价、实训考核、综合报告等材料。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实训质量,也要把教师的实训指导质量细化为指标项目,融化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评过程中。

经反复调研、多年实践,依据实训开展的形式、时机、管理模式等可将校外实习实训总结为参观实习、体验实习、技能实习、就业实习等类型,对每种实习的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特别对学生的实习成果制定评价体系,最终形成实习成绩。

1.参观实习

通过参观本专业对口企业的工作情况、生产过程等,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感性的认识,达到入学专业教育的目的。主要分为以下环节完成:(1)教研室提出计划,明确参观企业及时间、带队指导教师等;(2)系教务秘书统一审核,组织交通等事务;(3)参观回来后,学生提交心得体会,指导教师审阅。

2.体验实习

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按企业普通员工制度组织生产,使学生感受企业一线生产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其过程可分为以下环节完成:(1)系教学秘书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参与班级及带队管理教师;(2)相应班辅导员确定本班可参与学生,并逐个将学生分配给带队管理教师;(3)带队管理教师与学生到企业后,教师负责日常的生活管理,要记录与企业方的交流信息、与学生的交流信息、学生的考勤记录等,学生完成实习后,提交实结,其相应带队教师完成审阅工作。

3.技能实习

结合专业需要,将学生分配至企业专业岗位上,由企业指导教师完成指导,使学生真实体会专业岗位的工作情况及工作内容,达到专业锻炼的目的。实习环节可分解为:(1)企业人力资源制订实习用人需求计划;(2)系教务秘书确定参与班级;(3)相应班辅导员确定参与学生;(4)企业人力资源逐个确定学生实习岗位及指导教师;(5)学生到岗实习,提交实习计划、周记、完成实习后的总结等,指导教师相应审核学生的实习计划、批阅周记、审核总结等。

4.就业实习

就业实习主要是学生在毕业前结合就业开展的实习;很多学校还要求完成毕业前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二者结合起来完成,此时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毕业设计的指导,同时还需对学生的就业实习过程进行辅导管理。实习环节可归纳为:(1)系教务秘书制订任务计划,明确实习时间,参与的班级、指导教师;(2)指导教师各自登记毕业设计题目,教务依次审核确认;(3)相应班辅导员确定本班可参与的学生;(4)指导教师、学生双向选择;(5)学生开展实习、毕业设计工作,提交实习过程资料、毕业论文撰写材料等,指导教师分别对本组学生审核、管理。

三 信息化平台建设要点

依据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过程及实习内容的特点将其归纳为四大类实习后,为了管理的规范性,提高效率,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就相当有必要。在建设此管理平台时要充分考虑校外实习的不定期性、专业性、分散性的特点,需重

点考虑:(1)根据每次实习开展的线性工作特点,系统设计为工作流的管理模式;(2)注意数据的共享和隔离,校外实习往往是各系、各专业分别组织实施,要做好各单位数据的相对独立性和共享处理;(3)每个用户在系统中应只见与本人相关的数据,避免陷入数据海洋;(4)做好每个工作环节的容错处理机制;(5)依据学校实际制定好量化指标,加强考核、监督机制。

四 效果及意义

由于实习企业及岗位的多样性,基于“工学交替”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也就具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如时间、地点、合作企业、参与人数、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等,这就给其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通过归纳整理校外实训的各种组织模式,整理为四大类实习过程,规范了管理,理清了思路。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对参与实践活动的教师、学生、企业进行实时记录,了解实习开展中的各种情况;建立完善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评估实习质量,综合、客观、科学地指导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实习指导老师的管理,以实习开展情况核准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及报酬,督促指导老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水平。信息平台也能实时采集师生的反馈数据,对合作企业也实现了完善的考核评分机制,促进了实习合作企业的质量改进。采用以上过程化跟踪、实时改进、及时反馈的信息化手段,对不断改进基于“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有效监控实习中的不确定因素,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实习学生的监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新.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2]董晓青.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1(9)

[3]吴宪洲.以就业为特征的高职教育模式[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4)

第3篇

摘要:办好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抓好培训优秀的实训教师这一重要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抓好实训教师的来源和培训工作,互相听课,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开展竞赛、评教、评学活动和实训设施建设工作。关键词:实训教师;聘用;培训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23702放开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以后,各学校之间的竞争激烈,有许多校领导为使自己的学校脱颖而出,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一流的学校在学校实习时就生产、销售产品,顶岗实习期间已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级技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的成功,是自身努力和老师奉献的结果,尤其是实训教师,他们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教会学生做人,用渊博的知识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理论,用熟练的技能手把手教会学生操作。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先培养一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实训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做起:1 抓好实训教师的来源和培训工作1.1 实训教师的来源实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实际操作,对本专业要有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让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应从对口专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中招聘,到学校后要安排听课和讲授理论课,掌握本专业理论课内容和提高讲授理论课的能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既有较高的一线工作经验,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授课能力,能组织和带领学生圆满完成学业,达到培养目标。也可招聘专业对口的本科毕业生,但要长时间进行培训。1.2 实训教师的培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必须抓好实训教师的培训工作。工程类或实习设备不完善的学校,应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一线参加工作,掌握新技术、操作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和新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在一线写出教案,带回资料(录像或图纸)。学校要大力支持实训教师开创新的实训项目工作,让学生尽快掌握最新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实训教师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要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操作经验,不断改进实训程序,创造效率更高的操作方法,服务于全行业。2 抓好实训教师的互相听课工作互相听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新内容、新技术、新设备、新操作方法的开始实施阶段,互相听课和集体备课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互相听课后认真讨论会有以下作用:(1)实训教学往往在实训车间,结合设备、工具、材料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讲解,教学组织比在教室讲授理论课难度要大的多,能互相学习教学组织经验。(2)能够确定所讲内容选用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最好。(3)能够对本次课所讲内容的多少、深度以及顺序进行合理安排。(4)能够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动作、姿势和程序进行改进。(5)能够发现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6)能够根据学生操作情况,总结巡回指导过程中应注意事项。(7)能够研究出某一个实习内容从演示到学生掌握所用的时间。(8)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教学水平。3 提高实训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实训教师为人师表,在操作演示时要百分之百的正确,所完成项目或产品要百分之百优质,每个动作、姿势必须符合要求,所用均符合要求。所以实训教师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际操作练习,或到一线工作中练习,或跟学生一起练习,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带领学生实训。作为实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尽早成为“双师型”教师。以精湛的技术,使学生佩服,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为学校争光。4 开展竞赛活动每学期或每年都要开展实训项目竞赛活动。各实训教师教的学生进行大比武,领导要重视,严格评判,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师生共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实训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实训项目比赛。要求比学生用时短,内容全,成绩优秀者在全校大会上进行表彰,给予奖励,作为年终评先或晋级时的优先条件,在校内外多次获奖者推荐为市、省及全国劳动模范。使全校形成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氛围。搞好本职工作,促进学校发展。5 在实训教师中开展评教评学活动5.1 实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从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经过两年学习成为一个具有中级工证书的技术工人,他们的思想转变和素质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实训教师要从自己的手中把学生送到工作岗位,是接力的最后一棒。要求实训教师要像慈母一样,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沟通,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使师生关系亲密无间,使学生愿学、爱学、积极主动搞好实训项目的实际操作练习,尽快提高思想素质,转变观念,做好就业准备,树立远大志向。5.2 实训教师要抓好学生的理论学习因为学生毕业前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既要“应会”合格,又要“应知”合格才能获得职业等级证书,实训教师要在整个练习操作过程中及时与专业技术理论相结合,采取提问,留技术理论作业和定期理论模拟考试的措施,提高职业鉴定合格率,取得师生共同满意的效果。 5.3 实训教师要抓好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实训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学生参加实训前要先讲安全注意事项,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实习。在每个项目开始和每天实训前,要认真讲解实训安全注意事项,在巡回指导中要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因素,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安全工作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5.4 实训教师要抓好自身建设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实训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提高业务水平,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本职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水平的技术本领去教育学生。6 学校要重视实训设施建设工作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加快学校的发展,学校必须重视实训设施建设,淘汰旧设备,及时添置新设备,使学生在学校实训车间使用的工具、材料、设备和就业后在真正岗位上使用的相同,使学生就业后马上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为实训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另外,有些工种的实训教师的工作环境是恶劣的,如电弧焊实训教师,整天烟熏火燎,影响身体健康,学校要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建设合格的、舒适的实训教学环境,及时落实实训教师的安全防护和劳保待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训工作管理,使实训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培养优秀的实训教师是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关键,只有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才能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知名度,进而使招生人数逐年增长,把学校办成一流的职业技术学校。参考文献[1]彭德舟. 做一名合格的实训教师[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2) .[2]金志炎. 怎样当好实训教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34) .[3]宋采德. 浅谈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革新, 2006, (03) .

第4篇

关键词:应用系统;模拟实训课程;实训质量;实训模式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即推崇个体学习、个体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而用人单位考虑到人才的流动性,为了降低成本,希望对大学生的教育采取“拿来主义”,普遍不愿意接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迫使高等学校进行实训改革。高校与企业培训最大的不同是组织模式,高校是以人为教育单位,培训机构以小组为培训单位,强调技能及协作能力的训练。目前工科大学推行的实训课程不仅可以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而且通过同学间的协作互助,可以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触及的问题,如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合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开发等[1-2]。

然而,实训与实验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往高校强调的实践能力多数是停留在知识体系的验证,如验证性实验较多,集成性或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教学时间受限,以及学生知识体系没有建立之前高校不具备开设创新性或综合性实验。这就导致许多高校较少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课程,这部分训练只有少数同学才有机会完成,如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这就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缺乏这部分训练,而用人单位又要求大学生具有实战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力,高校推行了实训课程的

概念,即模拟未来工作的实际场景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3]。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些效果,但如何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实现实训质量的控制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4-5]。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非师范性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进行了3年的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模式,可以确保高校在实训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同时也结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节约实训成本。因此认为未来的实训教学主体仍应该是高等学校,论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指出高校实施实训课程应注意的五点建议。

1实训课程开设现状

国内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

1.1高校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

如在我国推行的软件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按班授课,教学进度相对统一,便于教学质量的掌控。不足之处是投入大,受实训教师的限制,实训案例的种类相对单一,实训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导致实训的效果不太理想。

1.2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任务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这种模式。即将毕业生分组送到不同的IT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与未来的就业趋向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①接收能力受限。一般的中小型IT企业接纳的学生人数有限,通常是在10人左右,无法满足按班教学的需要。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教学是分散进行,高校将实训内容完全交给不同的企业进行,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实训质量难以掌控。③教学方式单一。中小型IT企业承担实训教学,通常是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他们多数出自于工科院校,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缺乏教学方法和知识接受过程等认知规律方面的掌握,只是单纯从技术角度进行传授,具有师傅带徒弟的性质。④收费较高,高校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实训教学。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实训教学通常是按时间的长短进行收费,许多高校为了节约成本,安排的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学生在企业中只是按照企业以前的产品进行部分功能模仿式开发,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设计、功能设计、过程设计、详细设计等训练,这种实训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过程体验,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训练,对毕业后解决新问题的帮助较小。⑤高校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被动性。由于学生在实训中对企业的贡献较小,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一定影响,普遍存在企业对承担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1.3专业公司承担实训任务

国内成立的许多实训项目培训学院或培训公司就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实训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按班组织教学,通常有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实训费用高,实训案例更新较慢,实训内容多数相对陈旧。这是由于IT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实训企业缺乏新技术的研究,一般几年后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放弃该模式。

2模拟实训课程

为了进行高校实训课程的探索性改革,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进行了探索性教学改革实验,该探索过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小范围实训。这一阶段是在网络安全选修课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挑选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将课程的实训成果作为考核内容,形成同一班级不同考核标准。实训内容是以信息隐藏的知识点为主线,将选取的12名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3人,分别对声音、文本、PE文件和图像等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与实现,这部分内容只是在课堂上以一个专题进行了2个小时的讲授,然后对这部分同学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进行分组指导。从实验结果看,各组都基本达到了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同学之间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阶段是按班级实训。本阶段在应用平台开发技术的选修课上进行,分别在2009~2010年对学院2006级与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推广。这一阶段的重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

2.1实训项目的选取

实训过程是将全班同学根据爱好分成了多个小组进行实训实践,实训项目是由授课教师给出指导性题目,一般要求涉及4个以上的领域,最终的题目是教师与每个小组的同学协商确定。2009年和2010年选取的实训项目名称如表1所示,这些题目是选择业界较新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实训教学,如软件数字水印就是先研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技术与算法设计;网页游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瘦客机型的C/S游戏形式,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符合互联网游戏的发展趋势;Android是2006年才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开发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这些选题都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与先进性。如图1所示为Android系统下基于Google Map的地图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址查询、交通线路规划与公交线路查询等功能。从实训效果看,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训目的,对训练学生创新性的系统开发非常有帮助。

图1Android系统下的线路查询

2.2实训要求

实训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①进度要求。实训教学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方式,根据进度管理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程教学中提供的软件工程材料模版,在不同的阶段,要求提交相应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代码和汇报的PPT材料等。②考核要求。将教学目标放到项目过程考核之中,重视过程的训练与指导。③团队要求。由于学生存在实践能力的差异、男女性别的差异,在团队组建时,尽量兼顾这些差异,做到合理搭配项目团队。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对班上同学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2.3模拟实训过程

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多的过程。该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授课者变成监督、检查和指导;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单一知识点掌握到系统化的知识理解与思考。②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通过项目组长和副组长的管理模式,训练了部分同学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③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由教师授课变成教师与学生研究讨论,上课时间变成小组的协商与讨论会,教师参与到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了解该小组存在的问题、进展情况、下一步的任务及目标等;尤其是在项目进行到中期时,部分学生对项目进展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和一定程度的迷茫现象,这时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就非常重要。同时,组织各小组进行一次中期汇报,让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2.4成果验收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各小组之间进行团队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让不同小组内部进行必要的总结,发现自己小组工作的不足,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的长处,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提前通知各组组长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打包、汇报的PPT材料和成果演示录像等。尤其是引导学生编写测试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以及指导学生进行PPT的汇报与成果展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汇报的PPT材料要从选题背景、技术现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详细分析、测试结果、项目总结与项目感言等内容进行介绍。汇报前教师要对PPT材料等进行必要的把关,包括PPT制作的细节和质量等。这一阶段的不同是将课堂指导变成课前指导,课堂只需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有利于不同组之间的比较与总结,有利于同学们寻找差距,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2.5教师点评

这一阶段是要教师分析本次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不同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小组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模拟实训过程,再加上大学四年级的企业实训体验,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在2010年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而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再进行1~2次模拟实训实践,预计这种实训模式的教学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

3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

模拟实训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对集中和系统的应用性综合训练,它不同于毕业设计,它是将高校的创新等活动进行普及与推广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1~3次模拟实训。根据我们实训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五点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建议。

3.1时间选取

建议将实训时间选择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这是考虑到目前的大学四年级临近毕业,学生中大部分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面试等任务,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训体验等,难以有效地组织与集中学习。因此,在大二进行模拟实训,有利于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就业定位和对就业单位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中,还能进行1~2次模拟实训,则每学期可以进行1次,这样学生不仅目标更明确,而且实训的效果更佳。

3.2新知识的处理及要求

实训课程的开设要求在大学的主干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有利于同学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与理解。实训时对选题中涉及到的部分知识与内容若没有讲授或未列入教学计划,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国家或省市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学,部分技术也可以参照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按需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文档撰写范例引导,一般要求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项目文档的要求与组织方式,锻炼学生文字组织与处理能力。

3.3教师选取

实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类课程推进的挑战之所在。由于实训涉及到的知识点一般较宽泛,且许多内容涉及到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还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指导。建议教学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若单位具有硕士或博士点,则这样效果就更好,可以将指导硕士和博士过程中的科研案例等用于本科教学,则能明显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3.4场地要求

由于将实训课程演变成以讨论与交流为主,同时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将模拟实训课程安排到能够

接入互联网的实验室或网络机房进行,同时必须配置投影仪,以方便后期的讨论、汇报、总结与交流。

3.5教学管理

这种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科研能力、投入时间和教师的责任心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教学单位对该实训课程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模式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这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助于吸引其他教师参与。

4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只是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角度进行了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从教学效果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实训课程训练;从教学内容看,这种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从课堂的组织形式看,实训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会弥补一些学生的技术短板,还能培养协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这种“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实训模式特点有:①实训的前期工作可以在高校进行,通过校内实训来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改变目前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也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②经过学校的前期实训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项目能力与经验,这样到企业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之中,也便于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能够受到企业的欢迎。③从高校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模式能够明显地节约实训成本,减少企业实训时间。学生只需要到企业进行短期地体验,重点体验高校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不断地完善这种实训模式。④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如团队协作与探索创新精神,符合国家对未来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这种实训探索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具有借鉴作用,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探索可控的实训质量保障等。

参考文献:

[1] 杨凯,安江英. 构建基于工程实践的“工程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0(2):15-16.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3] 王红. 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6):139-142.

[4] 唐浩坤,刘宴兵.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C]. 2009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7-40.

[5] 应宏,刘福明,熊江,等. 团队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C]. 2008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21.

Research on Simulated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WU Zhenqiang, QIU Guoyo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no general model of university’s practice training system at present. We propose a novel model of practice training that simulated enterprises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nd followed the really experience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an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explore in near 3 years that replac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with the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This kind of training model will guarante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really enterprises working, and will help train the engineering person with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university. The model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university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the main body of training in university, the controllable qualities of practice training, the multiplicities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forms, and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class. Some advices of practice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re proposed in the end of paper.

第5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三层体系

[ 中图分类号] TP393 [ 文献标识码] A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高校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学校学习的内容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因此实践教学是一个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协调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员工。因此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的指导教师也不是单向的进行教育教学,同样,教师需要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关系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学院、企业、教师和学生为核心,开展全方位的网络化管理机制,灵活、机动的对学生的实习生活工作进行管理。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能够更好的协调学院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相互管理工作,加强了学生的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一、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设计的目标

1、为高职院校目前的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以及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建设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方便学生、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交流。

2、加强实训、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实现学校和实习单位(学校、企业)的双重管理,使实践教学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二、实践教学管理平台设计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一个能满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需要的系统,平台将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以及实践教学的所有参与者全面、完整、系统的进行集成。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交流、监控、管理工具的同时,完成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最终形成完整、准确的数据参考依据

2、针对性原则。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可实现三层次管理:院校主管部门及领导、系部级领导及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及学生。平台针对每层用户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法。

(1) 详尽统计评价信息为院校主管部门及领导提供客观、全面的决策参考。

(2) 实时实践状态为系部级领导及教师提供系统、强大的管理支持。

(3) 高效沟通联络方式为实训指导教师及学生提供便捷、实用的操作手段。

3、开放性:软件系统采用三层B/S系统结构。可根据使用院校的不同需求,提供二次开发功能,适应不断增强的支撑功能和不断拓展的院校业务。或与系统中不同厂商产品、不同软件平台相互集成。

三、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体系结构

由于系统用户多,并发操作频繁,操作地理位置不同,这决定系统要有足够的安全性, 同时要快速响应用户提交的请求,为此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

B/S 三层体系结构采用三层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数据管理层(Server)和用户界面层(Client)之间增加了中间件(Middleware)层结构,使整个体系结构成为三层。中间件提供了以下主要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和通信; 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提供一个三层结构应用的开发、运行、部署和管理的平台。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在B/S 三层结构系统中,客户端接受用户的请求,客户端向应用服务提出请求,应用服务从数据库服务中获得数据,应用服务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将结果呈现给用户。三层结构与两层的不同点是,两层结构中客户端参与运算,而三层结构中客户端并不参与运算,只是简单的接收用户的请求,显示最后的结果。由于三层结构中的客户端并不需要参与计算,所以对客户端的计处算机软硬配件配置要求比较低的,也不易受到网络带宽的影响,容易部署与实施。

四、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

1、总体功能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和学校,在此主要设计面向学校和企业方导师、方便学生和指导老师使用的统一平台。使三方能在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并能对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进行过程管理。

2、主要功能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实现基础数据的管理及角色、权限的分配。

2、信息公告模块: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学院的情况,了解就业的动向,以及学院对学生各阶段的要求。此模块可由系统管理员或院系教学秘书重要信息的公告等相关信息,如:最新的就业信息公告,学生毕业前补考时间,学生集体返校时间等等。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系统,查看这些信息,掌握学校相关的要求和发展动向。

3、师生交流模块:在学生实践期间,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而无人回答,此模块可以提供学院指导教师、企业指导老师进行交流的良好平台。学生可以对专业知识,学校、企业相关规定等问题进行提问,指导老师通过网络进行回答,同时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定期检查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情况,更好的管理学生各方面的行为。

4、实训管理模块:实训管理主要指生产性实训管理,包括实训计划管理、实训资源管理、实训过程管理、实训成果管理

(1)实训计划管理:实训计划管理实现了学员分组管理并支持小组自选 ,可以由教师安排参与学生的小组划分,也可以定义好分组,由学生自由选择加入。 并实现实训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实训教师的指定、实训设备的使用、实训阶段划分及评分标准管理

(2)实训资源管理:将分散在教师手中的实训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形成完善的资源体系,避免教师流动带来的资源流失。实现各种格式资源的整合,支持在线编辑,并能实现各种资源的组合、编排。

(3)实训过程管理

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工作过程管理 ,在系统中引入考勤、个人计划、工作日志、工作总结等企业管理元素,让学生能够更真切的体验到企业化的工作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实训成果,可以集中审核学生的考勤记录、工作日志、工作总结、并可以对学生进行打分以及奖惩管理。 学生完成每个工作阶段都必须提交相应的工作成果及总结,教师在对其进行审核打分后,才能允许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

(4)实训成果管理

分阶段保存的学生实训成果。在学生工作的各个阶段记录相应的工作成果,可以随时进行工作成果的追溯。附件、链接形式的成果管理可以通过附件形式进行保存,随时下载查看。对于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的成果形式,可以提交成果的链接。 根据教师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打分结果和阶段系数,以及奖惩管理中的加减分结果,自动计算学生的实训总成绩。

5、实习管理模块:实习管理主要指顶岗实习管理,包括实习计划管理、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成绩管理三部分

(1)实习计划管理:包括实习计划的审批过程管理及实习生、指导老师的分配管理,支持实习生自主选择单位及由系部进行分配。

(2)实习过程管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个人实习计划、实习周记等文档,记录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此子系统可有效的督促学生定期完成各种实习记录。老师可通过网络直接批阅学生的各种实习情况记录文档,掌握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情况,并做相应指导。

(3)实习成绩管理:学生在实习单位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后,需要将自身工作体会及感受进行总结,完成顶岗实结。校企实习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并将学生的实结与评定成绩存档,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成绩。

6、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块:学生在外地顶岗实习的阶段一般也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时期,教师将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通过该系统后供学生在线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与教学秘书审核后即可开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且可在设计过程中与指导教师互动,并将过程存档供查询。最后将毕业设计成果上传,教师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评定成绩

7、合作单位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教学秘书、管理教师或学生可通过系统添加合作企业或由企业自行注册的方法,将企业的名称,性质,企业中的指导老师,企业的规模等信息通过网络保存到学院的数据库中,以便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信息的分析,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8、查询和统计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方便教学部门对学生实践教学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同时还对实践教学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出实践教学合作单位地域的分布情况,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不同需求的分布情况;实践教学不仅对学生有要求,并且对教师也有要求。教师对学生管理和指导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查询和统计模块能够查询和统计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情况,以及是否定期批阅了学生的实习小结等信息。

[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实训教学 考核方法

高职高专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高校实训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 大学生在校时所学的知识, 有些在毕业后就已经过时。 因此,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自学并不断补充提高自己知识的能力是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 那么, 怎样才能调动广大同学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呢? 实践证明:实训考核是一个有效途径。

实训考核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实训教学考核的内容应以“应会”为主,“应知” 为辅。 尽管实践教学的内涵比较丰富, 但就其 “ 应会”来看 ,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设计的基本能力;(2)基本操作、调试等的初步能力;(3)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初步能力等。 而其“ 应知” 部分 , 大多数与理论教学重合;换言之, 实践教学的“ 应知” 大多数隐含在理论教学中。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我们理所当然应把考核的重点放在“ 应会” 上。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环节, 也要有所侧重,如普通实训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操作, 调试等初步能力上。 而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重点考核的应是专业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 社会调查和论文等考核重点还包含文字表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基本明确“ 考什么” 以后, “ 怎样考” 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为充分发挥考核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鉴定功能,

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反馈功能和对教学双方的激励功能 , 近两年来, 我们在实验考核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对不同的实训内容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变“ 集中考核为主” 为“ 平时训练考核为主”

所谓“ 平时考核”, 是指平时训练(主要是实训、实习、设计)的考核,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系统而适时地获得反馈信息, 以便准确、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教学活动, 以保证能力培养切实有效地完成。 为了充分发挥平时考核的作用, 缓解实训、实习设备短缺的问题, 实践教学应减少集中考核的次数。 其措施是:规定集中考核成绩只占总成绩的 30 %, 从而减轻学生对集中考核的紧张心理。 教师在集中考核前, 将考核目标及范围事先通知学生, 每课实践教学前, 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 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强调精讲多练, 并要求练习的设计与目标相适应, 练习要当堂独立完成。

采取过程考核,重视平时训练考核中的信息反馈。实训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从旁辅助。在实训设计中以学生做,学生查,教师总结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讲解辅导,并做最终的总评。这样的过程考核,既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也能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探索的欲望,在发现问题之后会主动去寻求解决的方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变“ 单纯的考核”为“ 多种形式的考核”

考核既要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要体现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实训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 体现查阅资料、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考核中, 我们应采取口试、答辩、动手操作、质疑、笔试、撰写论文、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这样对于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 均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避免一次考核定论的作法,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写作等能力。

同时也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学生评审委员会,学生监察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保证考

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

变“ 单向性评价” 为“ 多向性评价”

在平时的考查中, 在公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做到每次考核后, 及时公布答案和示范标准, 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让评价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及时反馈、及时补偿,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解除或缓和对考核的紧张心理。

第7篇

一、校内实训、实习过程中的工学结合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校内实验室及校内实训基地成为了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1.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完成。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已建设完成并全面启用,实验室按照酒店实际情况和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和布置,配备了符合培养目标的常规设备和专业设备,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能够模拟酒店企业主要岗位的操作和示范,还能真实地体验酒店企业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实验室建设,基本满足了餐饮实训、酒水实训、客房实训及前厅Opera操作等实训项目,使学生基本达到酒店服务操作技能训练的目的。2.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全面启用。酒店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校、院两级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直接嵌入到实习过程。酒店管理专业利用教工食堂一角成立了“伴咖啡•学院经典”咖啡厅校内实习基地。该基地从硬件装修、机器设备、服务流程及制作工艺完全呈现真实的咖啡厅场景,迄今为止,共安排了包括毕业年级在内的酒店管理学生100%进行有效实习实训,使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氛围。实习进行前,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培训咖啡、饮品制作的基本知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基本培训,严格按照酒店人的标准要求实习学生,转变角色,用心服务;加强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少说多做,善于学习;培养学生勤于做事、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在不影响正常实训教学的情况下,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基地的滚动发展。

二、校外实训过程中的工学结合

2007年,沈阳工学院与沈阳假日大厦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与名下的沈阳中山皇冠假日酒店、沈阳中山假日酒店等进行订单培养,双方共同参与对学生的选拔、培养、评价。2009年,酒店开始接纳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2013年,双方在总结6年合作经验基础上,丰富了合作内涵,沈阳工学院——沈阳假日大厦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成功申请成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基地。基地认真践行我校“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岗位应用能力以及职业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实习实训平台。酒店管理专业每个学期均有实践教学,分为认知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等。大一期间,酒店管理层会与学生见面,鼓励学生立足专业,强化技能,人力资源部定期为学生安排与行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大二期间,为学生安排酒店认知实训专用周,深入基地内部,参观并了解酒店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同时,带领学生到员工餐厅就餐,参观员工宿舍及休闲娱乐室,体验员工生活;大三期间,专业实训课的部分内容需要在基地完成,并由基地的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完成实训内容。大四开始,学生在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学校老师和公司中高层管理者(校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酒店实际情况进行毕业论文选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为酒店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而解决问题,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毕业。通过校外实训,践行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模式,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了学院与企业共同培养酒店类人才的新机制。

三、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也是实现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的最有效途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酒店管理专业将学生分成A班和B班,学生可自由选择在第六学期(A班)和第七学期(B班)进行顶岗实习。在此期间,指导教师每月去酒店走访一次学生的工作岗位,了解学生的工作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与酒店管理层沟通,共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专门拟定顶岗实习手册,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督导、监控。通过在酒店半年的实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仅得到了明显提高,而且第一批次实习(A班)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返校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带着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和自身的不足来学习,针对学生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同时,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紧密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完成毕业论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酒店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而解决问题。总之,培养适合酒店业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高校和酒店的共同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校与酒店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将成为今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作者:郭雪 陈良新 单位:沈阳工学院 联勤第二分部

第8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调查 就业情况统计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绕大学生的主要难题,就业问题同样已经成为实现商务英语专业长远发展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真实了解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工作就业情况、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这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等问题,从而找出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而使人才培养规划和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人才市场需求,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方面工作,课题组调查并分析了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近三年以来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对本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工作就业情况及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深入分析。

1 调研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力图发现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工作岗位技能,以及其他素质方面的要求。调查研究后,要根据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式,努力做到专业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工作范围挂钩、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技能挂钩,从而增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的持续发展。

2 调研方法

该问卷面向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12-2014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发放,共计发放问卷181份,实际回收问卷181份,其中无效问卷为6。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的性质、工作岗位、专业对口率、毕业生期望起薪线、实际起薪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等方面。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1)毕业生就职单位性质(图1所示)。图中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应加强与滨海新区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同时依此来制定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期望起薪线和实际起薪线对比(如表1)。就当前就业市场整体来看,对于刚毕业的高职院校专科生,1200元――2000元的月薪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可以提供的待遇,毕业生的实际起薪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除非有一定的个人专长、技能才能或者面试中的出色变现,方能获得用人单位青睐,进而可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因此加强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以及爱岗敬业等方面的教育,并把这种择业和就业教育同专业技能教育一起作为今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重点之一来抓是非常必要的。

(3)专业对口情况(图2所示)。图中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这说明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式依旧比较严峻,同时也说明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的发展今后需要做更多、更全面的建设工作。

3.2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

为了发现问题的实际所在,我们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问卷调查,专门收集了该届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并对一些重要信息统计如表2。

通过上面这个数据汇总表(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如下结论:我们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商务英语专业的整体实践教学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所开设的课程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基本相符,认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就业帮助较大。但是于此同时,缺点也非常明显,这在模拟实训和实习基地学习两个方面尤为突出。这反映出目前我们的实训教学没有形成专业特点,在专业模拟实训和实习基地学习方面没有办学特色,教学安排内容和形式量不足而且形式老化。上述这些方面如果不改变,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会影响到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并最终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状况。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综合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弱,商务洽谈能力欠缺,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等。而综合实践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持续发展能力。我们知道只有提升个人的综合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生存下来。经过分析总结,现将发现目前的主要问题做出如下归纳:

(1)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我院自 2000年开办商务英语专业以来,课程设置的形式虽然从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成实践和理论教学兼备,但是教学模式单一,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制,实践教学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理论层次,难以真正深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2)能够独立进行商务实践类教学的师资力量缺乏。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围绕单纯的英语语言类技能训练,比如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英语阅读训练等等。而诸如实用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商务沟通技巧能力、会谈技巧等这些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联系的商务技能类训练都未能有效地开展,相关师资力量缺乏无疑成为了主因。

(3)实训实习条件落后,投入不足,无法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的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择业、就业、转岗和自主创业能力都比较薄弱。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完善。

(4)缺少学生能够进行集体实训的单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三年,能够进行集体实训的基地或者单位严重不足。如何联系更多的企业来容纳学生集体实训,这将是商务英语专业未来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

4 结语

通过对近三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力争找出造成毕业生工作能力缺失最主要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完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力.培养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复合人才的教学新模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第9篇

摘要:分析了目前高职市场营销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职营销专业应以培养营销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双路径实训模式,并进一步围绕双路径实训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双路径”实训模式;职业能力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训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训课程基本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这三个层次构成的实训体系没有考虑企业对这一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单纯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考虑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业绩很大一部分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这种缺乏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模式,显然与市场需求脱节。

实训内容随意性较大,以理论课程而非市场需求为依据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实训基本上都是和理论课程配套的,这样导致了理论与实训之间、不同实训课程之间内容上有横向的交叉重叠现象,纵向环节也存在衔接不当问题。如市场营销学和营销策划的课程设计,如果指导教师缺乏经验就很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而对于各课程设计的先后次序如何安排,谁先谁后的问题,以及先行课程设计如何实现与后期课程设计的衔接问题,各高职院校更是自成一派。

实训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教材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因素限制,实训只能在校内进行,实训教学手段不外乎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目前市场上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教材比较少。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多采用自编的指导书组织教学,这样导致同一学校的同一课程由不同指导教师指导时,实训内容、实训过程等的差异较大。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

改革的“双路径”实训模式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应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基础,以项目为驱动,以完成市场营销工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为基本要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工学结合的“双路径”实训模式。

理论依据 市场营销“双路径”实训模式以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构成为基础理论依据,将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构成归纳为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营销工作所要求具备的专业能力,也就是“做事”的能力,如市场调查能力、产品推销能力等。职业能力则是做人的能力,也叫社会能力或一般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爱岗敬业、工作负责等职业素质。“双路径”实训模式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中应当加强针对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将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作为相辅相成的两条路径并列,教学过程应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双路径”实训模式。

教学目标 “双路径”实训模式的教学目标强调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目前各学校开展的营销专业教学可以发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受到各学校的普遍关注,而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却非常缺乏。开展市场营销专业“双路径”实训教学应将营销职业能力培养纳入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将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并列为营销专业教学的两条路径,构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并重的实训课程体系。这一点是实践“双路径”实训模式的基础所在。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现状,市场营销专业“双路径”实训模式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保持现有专业能力教学的基础上,新增以培养营销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培养和拓展实训课程。

教学内容 为了有针对性地确定“双路径”实训教学内容,应根据营销岗位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1)应调查确定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岗位可以分为销售员、市场调查专员、策划专员、渠道专员、市场督导专员、理货员、客服人员等。(2)应针对不同岗位逐个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一步分析确定这些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要求。以销售员岗位为例,销售员岗位可细化为推销员、殿堂营业员、电话销售员等,而推销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寻找顾客、约见顾客、推销洽谈、处理顾客异议、促使成交。可以发现其中最重要的职业能力是沟通能力,其次才是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在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培养和拓展课程中,应包含沟通能力训练项目、人际交往能力训练项目等教学单元。(3)进行归纳总结,确定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教学项目。通过对营销类专业就业岗位的分析,归纳出市场营销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应当包括营销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建设与发展、自我认知与他知、倾听与表达能力训练、合作与沟通训练、人际关系开拓与交往能力训练、适应力与承受挫折能力训练、矛盾与危机协调能力训练、自信心与勇气训练、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训练、学习与开发能力训练等项目。

实施过程 在“双路径”实践教学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项目都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具体的任务,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营销职业能力。以下介绍“双路径”实训模式下职业能力课程的一个教学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可考察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该项目的教学设计是在一个公开的竞争环境下进行销售和采购活动。教学过程如下:(1)准备阶段。实训项目开始时,学生每2人一组,每小组为一家公司。指定若干组为买家,若干组为卖家,设立市场督导小组。卖家要准备自己公司所销售的产品目录,买家要提供自己拟采购物品的清单,市场督导要准备一份公开采购清单和一份评分细则。(2)实施采购阶段。由市场督导组长主持,其他督导组员作为监督和评分员给出各小组的最终得分。采购过程:督导提议——卖方报价——买方提问——买卖双方订约。督导提议即督导根据公开采购清单选择某种商品并提议作为采购品,拟采购或销售该商品的小组则举牌示意;随即买方提出产品要求,卖方进行报价并初步阐述产品特性;接着由各买方依次向所有或指定卖方提出问题并要求卖方回答,在得到答复后各买家选择与某一卖家达成协议。(3)总结提升阶段。由指导教师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各组表现和得分做点评。教师可以对学生从营销职业道德、竞争主动性、表达及展现力、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评估与总结 实施“双路径”实训模式还应当注重对实训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双路径”实训教学体系。近年来,通过以培养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市场营销职业素质与技能训练课程实践,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时,适应期明显缩短,用人单位反应毕业生自信心、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都表现突出。

实训教学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的,实践教学效果关乎学生职业能力的顺利培养以及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工作岗位。加强和重视实训教学首先应明确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在适当的教学模式前提下开展和组织教学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安鑫.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7下):25-26.

[2]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引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郭霖.心理素质拓展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06,(1):202-204.

第10篇

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五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2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程安排表如表1。

3 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

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与指导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为了更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多个测绘实训基地,有地形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为测绘专业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等课程服务。

4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健全实习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等

近几年我们推行毕业岗位实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已被毕业岗前实训报告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二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施工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在让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

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是本校工程测量专业在2005年开始改革的。经过两年的试运行,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和值得总结的经验,对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搞好毕业环节教学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三次大型仿真测量实训项目,分别是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实训,每次实训结束后都有严格的实际操作考核。

5 能够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

由于测绘仪器的发展,传统的三角控制测量已被GPS和全站仪导线所取代,根据现场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将经典的控制测量实训变为GPS观测与数据处理、全站仪5秒导线及三角高程测量、J2经纬仪实训、精密水准测量四大块,改造后的实训方案更接近实际现场情况。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注意与施工现场的密切结合,如在工程测量课程讲授中注重了全站仪坐标测量与坐标放样、GPSRTK数据采集和数据放样的强化训练,并在课程中进行了人人过关的严格考核。为了达到实习、实训仿真,我们在虎石台地区和帽山分别建立了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永久实训基地,共埋设23个首级控制点。可满足两个班级的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实训需要。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它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经过几年的运行,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均比较满意。

6 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每次测量实训结束后,同学们都要进行测量仪器有针对性的操作考核,主要涉及到DS3水准仪、DJ6经纬仪,DJ2经纬仪、全站仪。在方案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主要是根据观测结果的精度和仪器操作是否规范及所测时间评定该项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对于以上两项考核中精度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即按不及格处理。因为测量工作必须以满足精度为前提条件,又快又准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中每项实践教学考核要求均与测绘职业相关工种相一致。

第11篇

【关键词】“学― 工― 学” 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 汽车专业 可行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内各中职院校围绕着校企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对工学结合内涵认识不足、实践工学结合过程简单化、校企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针对中职汽车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的难点,我校汽车专业坚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专业建设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教学与单位用人的“零距离”的对接,使我们的学生对岗位适应得比较快,能从容地走向社会。

一、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1.“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针对汽车专业校外实习、学习、实践交替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学习、工作多循环螺旋上升式系统,做到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统一。

2.“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设计安排

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期设计为6个阶段:

(1)校外参观见习阶段(专业观初形成阶段),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观。

(2)校内学习阶段一(基本技能培养阶段),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基本技能和部分专项技能训练,为下一步到企业实习做好准备。

(3)校外工学交替阶段(职业素质初步培养阶段),目的是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实战的形式巩固和提升基本技能;通过校企合作,设备、师资的融合,共同开发课程,改革课程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校内学习阶段二(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开始系统学习《汽车发电机构造与维修》等13门专业课程,并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下一步到工作岗位实习做好准备。

(5)校外顶岗实习(职业素质综合培养阶段),第六学期,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实际岗位上结合岗位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专业学习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对顶岗实习进行考核。

(6)校内回炉、提升阶段(职业技能提升阶段),毕业前3周,学生回校,对毕业顶岗实习进行总结,指导教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学生的专业理论进一步提升。

六个阶段做到了校内与校外、学习与实践的交替循环,每一循环都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递进式而设计,符合认知规律,在多循环中实现素质、知识、技能的螺旋上升。

3.构建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体系

(1) 教学观念改革探索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只有在学校里读书的观念转变成“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理念。

(2) 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探索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针对汽车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开辟新技术领域课程,配合“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汽车专业以工程实例、真实任务为载体,促进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教学教材。

(3)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汽车专业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们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开发了13门核心专业课程,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 学― 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4)建设“学-工-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厂入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环境,强化学生的专项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训练。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开展毕业生就业、人员培训、合作办学等多层次合作,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学、培训、研发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

(5)建设一流的“双师结构”队伍。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实践,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提高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通过企业培训和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职教能力,建设出“双师”结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6)有效监控课程教学过程

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分为“见习― 学习― (工学交替)实习― 学习― 顶岗实习― 回炉学习”六个阶段教学。为了确保质量,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监控,我们要制定《实践、实训教学管理规定》。特别是在第三阶段的工学交替实习阶段,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实行双导师制度,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学生的每项学习都有实习报告或总结,促进学生发展;回炉学习阶段围绕企业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促使学生企业文化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工作(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制定《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在“双师”管理基础上实习,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考核评定学生绩。

二、总结

“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绝不是“学习”和“工作”的简单叠加,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下培养学生,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目的是使得中职教育和社会市场经济更加合拍,使得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要求。

第12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必要途径

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中初级建筑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建筑类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缺一不可。本人从事建筑职业教学十六年,经历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书一笔,也经历了建筑工地的风霜雪雨,深刻体会到合格的建筑技术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经过实践阶段才能运用自如,工作才能创新。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现状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建筑业迅速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建筑技术人才,有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建筑类专业,但那时教学状况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怎样?

这一阶段的教学状况可以说是封闭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备课―讲课―看作业,学生听课―做作业―考试。学校专业教师少,有的学校就没有合格的专业教师,多数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其它专业“转业”而来。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有条件的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课,这些人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教学经验没有,所以他们难以将自己的知识准确传授给学生。要进行实验实训,学校又没有条件,因此他们也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加上学校投资不够,不注重实践教学,认为实验实训是工作以后的事情,使实践教学被荒弃。

那为什么说这一个阶段的教学又是脱离实际的呢?正因为以上的师资状况,教学投资观念,使得教材多年得不到更新,教材陈旧,规范过时,课堂上讲的和工程实际中用的知识差距越来越远。学非所用,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出现低谷的重要原因。

毕业生就业难了,不是没有市场需求,而是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一方面,师资好的学校,教学观念转变快的学校保存了下来。没有转变教学观念的学校退出了。

二、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实验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十分必要,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理论教学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施。加上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不可重复性特点,要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实验实训不可能。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资金短缺。投入实验实训的资金有限,只能购买部分必须的仪器、设施。建筑企业年复一年地进行建筑产品的生产,拥有广阔的生产场地。学校如果让学生适时介入企业生产场地,不仅可以使学校开阔视野,将课堂教学转移到生产现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素质,而且可以节约大量投资于设施的资金,企业也可以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利于学生就业,对学校十分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日新月异。建筑企业人才流动性大,更新速度快,懂专业知识、懂组织管理的技能性人才市场需要很大。统计资料显示,从2003年起,职业技术院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全部吸纳到建筑行业,只能占建筑市场年需求量的50%。虽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但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实验实训平台。企业需要人才,企业要发展,更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才,人才需要教育。让企业自己培养人才,会使企业增加教育等方面的费用,而且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即使培养成功,人才也不一定留用到本企业。所以到建筑技术学校吸纳人才是条捷径,校企合作对双方有利,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会取得双赢的效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学校自身也得到发展壮大。企业录用人才,不仅提高了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校企合作中加强实验实训有利于保持教育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实训是培养提高技能型人才素质的关键。校企合作,搞好实验实训,理论联系实际地组织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减小了理论与实际的偏差,减少或消除了学生就业过程中空谈理论、不切实际的“书呆子”,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对我校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后毕业生就业及转行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前,(96年前)毕业生就业率不足40%,而且以后转行的达初始从业者的22%。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后(96年以后),毕业生就业率几乎是100%,而且几乎都在建筑业从业,许多学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项目经理,个别还独立经营当了老板,转行的极少。学生能在建筑企业单位留下来,一方面说明企业需要人才,另一方面说明学生掌握的技能可以发挥作用。如果用非所学,他们也很难在建筑业立足,更谈不上发展了。

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实训,有利于保持教育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富平职中为例,在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以前,教学内容多年一直陈旧,教师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宽,与实际脱节。企业要用的技术知识,教学计划中没有,也很少进行实践教学,难免造成毕业技能差,就业难,立足难的现象。在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以后,每次实验实训,学生有收获,教师有收获,及时掌握企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促进学校调整改进教学计划。例如建筑施工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中未讲述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建筑结构》课也只是提及了一部分,但不全面。与富平职中合作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所以我们及时将《平法规则》作为补充教材进行教学,毕业生一就业,就能轻松地完成施工任务。

四、利用实验实训基地全面实施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计划

校企合作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是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利用实验实训基地,通过教学点形式、全过程跟踪教学形式、自发组织形式,实施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计划。教学点形式是各校根据校本专业设置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的实验实训教学点。这些教学点应根据校本专业设置情况建立。比如以建筑施工为主的校本专业,根据开设的主干课程,与多个建筑施工企业合作,根据课程进度到适合进行教育教学的企业进行实训。与建材生产企业合作,如水泥厂,混凝土构件厂,钢构件制作安装公司等,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产品性能等。掌握相关实验作法,懂得强制性指标的执行原因等;与质检部门合作,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做有关材料实验,掌握材料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技术指标、检验方法等。与监理单位合作,可以使学生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工艺要求及控制质量、进度、投资的措施以及组织协调的方法。理论教学在课堂进行,讲述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教学往往是各科目独立地进行,缺少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了实验实训基地,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本学科有关的实验实训基地去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利于巩固教学效果,增强感性认识。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学校还可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讲座,讲本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实施各项控制(如投资,质量,进度)的措施等。根据我们的经验,每次到实验实训基地教学,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本次实训活动的讲解。企业技术人员讲解工程概况,技术组织管理措施,现场解答学生提问;指导教师讲解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在本工程中的应用。这样,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教学。全过程跟踪教学形式是教育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保持同步的实验实训形式。跟踪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只是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在校学生。比如建筑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当某实训基地施工的单位工程进行基础施工时,安排两到三次活动,实训基础工程的施工及组织管理方法,并参加基础工程预验收;当工程进行主体施工时,实训主体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掌握砌体的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及允许偏差项目检验、钢筋工程预验收等;对重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锻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工程一般常见问题的能力;工程施工进行到装修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验收分项工程等。使学生对工程施工及验收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这样全过程跟踪实训,强化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经过较短时间(一般3个月到6个月)即能顶岗,进行基层管理工作,而且这些学生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吃苦精神强,有发展空间,企业乐于接受。

自发组织形式是学生自发组织,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验实训。我们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下达实训任务书,学生填写实训记录,返校后召开假期实训座谈会进行总结。经调查,参加实训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得到锻炼的学生占实训人数的50%以上,综合技能提高较大的学生占实训者的33%,这部分学生后来成为毕业生中的姣姣者,很快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企业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