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09:27: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表情艺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孔乙己》,言简义丰
孔乙己》从发表日到今天,快一个世纪了,她仍然没有被我国的读者所遗忘,一次次地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这足以说明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仅仅通过鲁镇咸亨酒店的日常场景的一角,就展现了孔乙己悲惨一生和人世间的世态炎凉。笔者认为《孔乙己》之所以博得鲁迅本人和后来读者的热爱,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一个叙事艺术特点——言简义丰。仅仅用不到三千字的篇幅,高度浓缩的简洁语言就包容了如此丰富的艺术含量。
一、“画眼睛”法刻画人物形象
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1】这里所说的“画眼睛”就是要传神,以形传神达到形神兼备。“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2】。鲁迅笔下的许多经典人物就是通过这种“画眼睛的方法”完成的。《孔乙己》故事的展开是以“我”小伙计的视角完成的,对文中出现的人物语言、情态描摹的极其简练,但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却是十分的深刻和丰富。文中对孔乙己的直接描写有:“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文学艺术论文,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3】“身材很高大”说明孔乙己是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青白脸色”说明他没有经历过艰辛的风吹日晒的劳动。“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的长指甲又一次说明他没有干比较粗笨的体力活。“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方面说明孔乙己没有参加直接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也说明孔乙己为了表现自己与短衣帮不同的读书人身份,自诩为穿长衫的读书人,这可以看出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点。作者紧紧抓住孔乙己身上最明显的身份特征和真实心理意图来表现出一个不从事粗活的读书人孔乙己的形象:迂腐、好要面子。“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与后文出现的“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相对应,前面的事例在暗示着他后者的行为,这个细节的相互对比表现含蓄,但蕴含着作者谨慎的写作态度,他们都是在指向孔乙己仅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才放下自己清高的读书人身份去偷窃的。这就更加揭示出没有进学的读书人孔乙己的落魄,自认为读书人身份的清高的心理满足和实际的边缘尴尬地位的反差,本质上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人害和摧残有多么的巨大。
但身心备受摧残的孔乙己并没有变的人性冷漠,相反在自己落魄、失意的时候仍然是慈祥的,当孩子们赶热闹围住孔乙己时“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4】弯腰下去一个简单的弯腰动作蕴含了孔乙己作为长者面对小孩的怜爱和慈祥。虽然孔乙己自诩高人一等的读书人,但面对天真的小孩子并没有蛮恨的态度而以亲切、慈爱的老人面目出现,这就看出孔乙己不完全是一个迂腐、清高的读书人,他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他也有人性温情的一面,他同样也渴望与人平等、友善的交流。当孔乙己考“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写法时,孔乙己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这里的孔乙己分明就是一个体贴、爱护晚辈的慈祥老人形象,他也并非单纯地卖弄自己的学问,他也同时善良地想到“我”光明的未来,教给对“我”以后有帮助的一点点知识。他并没有看轻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酒店伙计。单单从这几句异常简洁的话中就可以窥见最简单的人物性格和情态。可见孔乙己本性是善良地,他是一个有着丰富人性的人物,我们从表现中看到几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侵害了多少像孔乙己这样本性善良的人,当只有很少一小部分的幸运儿体会着金榜题名的扬眉吐气和喜悦时,喜悦的背后却有着更多像孔乙己这样潦倒、破落失意者。孔乙己的命运可悲、可叹!
文中出现的短衣帮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孔乙己和短衣帮一样是站着喝酒的人,唯一的区别是孔乙己穿着长衫。孔乙己是“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的读书人”文学艺术论文,本质上也是没有任何优越地位的人。短衣帮是做工的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和孔乙己是平等的,都是底层人物。但在小说中,高明的作者正是通过短衣帮与孔乙己的对话和较量烘托出双方的性格特征和内涵。短衣帮是以取笑孔乙己为乐的,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5】其中“有的叫道”一般平等的人们在谈话时心平气和的,不会用“叫”这个有某种特殊意义的词,其一是蕴含着众人故意让别人听到的意思,其二这个词表明叫的人是和孔乙己不是统一战线的人。“故意的高声嚷道”“故意”二字表明了众人的别有用心,“高声嚷道”潜藏着众人有意调侃孔乙己,以此引来笑料。从几个简短却处处有意为难孔乙己的问话中,短衣帮们是把孔乙己排除在他们社会阶层之外的,他们是没有因为孔乙己未进学而穷困潦倒而同情他,反而用看似平和实则恶毒的话嘲讽他,他们?钥滓壹菏抢淠的,仅仅把它当做酒后休息的谈资和α隙已,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同情和理解他,没有一个人能用劝说的温暖来安慰孔乙己迂腐却脆弱、敏感的心灵。这固然和孔乙己本身好喝懒做,偶尔的偷窃不良行为有关系,但文中的所有人对孔乙己都是嘲讽的,这里突出的表现了孔乙己所κ贝的底层民众对孔乙己这样的人是冷漠的,虽然作者的笔调始终是缓慢而平和的,没有激烈的争吵,辱骂,但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Γ从日常最平常的说话中窥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作者仅仅ü几个对话场景,在如此简练的语言中,就蕴含了如此丰厚的认识价值和感情,这是相当高超的叙事艺术?
文中的掌柜是精明的商人,作者对他的着墨并不多。“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6】掌柜和短衣帮的嘲笑是不一样的,他是为了引人发笑文学艺术论文,为了调节自己酒店的活泼热闹气氛而故意调侃孔乙己,这就让人更感人情冷漠和阴毒。掌柜对孔乙己的念念不忘也仅仅是“十九个钱”。当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时,掌柜一见面,没有对孔乙己惨状发出任何同情注意,而是急着追回那“十九个钱”,或者说掌柜即使看到了也是视而不见的,因为他们早知道孔乙己是被打断腿了的。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仍然同平常一样,掌柜急着要自己应该得的欠款,还有合理的地方,但面对只能用手走着来酒店的弱小者孔乙己,掌柜没有一丝的同情和不忍,仍然有意揭发孔乙己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愉悦自己和麻木的众人,这就是掌柜对孔乙己的极度冷漠。这么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掌柜的精神世界:冷漠、势利,精明。这也是构成孔乙己所处时代的世态炎凉的一部分。
作者能用如此简练语言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是因为抓住了人物最典型的特征,用最能突出人物精神且符合人物逻辑的语言来表现他们。
二、以笑写悲的氛围渲染
小说篇幅短小,不足三千字,“笑”字出现了12次。笑字是一个表情动词,形容人内心愉悦,但因为人类有其复杂的社会性,这个简单的表情动词并非只具有她本来的含义,如小说中出现的“哄笑”“取笑”,众人以揭穿孔乙己的伤疤而故意侮辱,取笑他,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这是极其不道德和残忍的行为,但作者正是通过“笑”,通过众人笑孔乙己的画面揭发孔乙己的迂腐和众人对孔乙己的冷漠,从笑中总结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从笑中阐发众人对弱者的冷漠和麻木,从笑中窥视中国旧时代社会的世情和人情的冷漠。“笑”是小说的整体气氛,我们读者也会被文章一开始的快活气氛所感染,“我”一个百无聊赖的酒店小伙计,就因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7】 就因为众人故意揭孔乙己的缺点、伤疤而引起孔乙己紧张焦虑、可笑无力的辩驳而引人发笑的场面,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是孤立无援的文学艺术论文,可怜的窘迫和众人的哄笑、欺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文中出现两次“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些做工的短衣帮在辛苦的体力劳动后,在热热地喝了酒休息中,需要一个供人玩笑的东西,来慰藉疲惫的精神,通过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和。在看似快活、轻松、愉快的空气中,孔乙己没有笑,“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他紧张着,争辩着,“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他凄惨着。孔乙己在快活的空气中是焦虑的,不安的。作者就通过孔乙己的几个面部表情的变化就揭示了孔乙己可怜的处境和众人不顾孔乙己感受肆意凌辱他的残忍和冷漠。“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是一句叙事发展中承上启下的话,饱含作者浓浓的同情,一句话揭穿了孔乙己对于众人的作用,仅仅是众人调笑的精神工具而已。这句话相当的简洁,但背后蕴含的意义相当的丰富,用文章下来的故事发展来证明着这个真实的存在。即使面对折了腿的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的惨状,所有人向往常一样没有一点恻隐之心,最后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众人一直鉴赏着孔乙己的悲惨和弱小,不管孔乙己处境多么艰难,众人对他是从始至终的麻木和冷漠。孔乙己从“笑”中出场,也从“笑”中离开。作者就是通过“笑”来反衬孔乙己的悲,这样更加强烈地揭发了小说的悲剧主题,通过十二个“笑”简洁地勾勒了孔乙己的“惨”和众人的“快活”,从笑和惨的巨大反差中烘托作品的悲痛、沉郁的沧桑感。“《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8】正是此小说的主题,这深深地触动了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主题的阐发也正是通过作者异常丰富的言简义丰的叙事艺术完成的。
三、四个画面链接的叙事结构
《孔乙己》有13个自然段,文章的叙事结构异常简短,分别选取了孔乙己被嘲笑,孔乙己教伙计“茴”字,孔乙己给孩子散吃茴香豆,孔乙己折退后来酒店喝酒四个画面,作者就是通过这四个轻描淡写的画面,却刻画了有鲜明特征而真实的人物,也表达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以最少的事例刻画了孔乙己读书未中举的悲惨一生和可悲可叹的悲剧性格?
文中前三个自然段叙述了咸亨酒店的经营情况和“我”的经历文学艺术论文,为叙述孔乙己做好了背景铺垫。接下来叙述了孔乙己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孔乙己一道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在这个世界里是被排挤的,没有真正溶入短衣帮的世界。短衣帮们故意戏谑着他的伤疤和痛苦。我们都知道文中的“我”小伙计是小说的叙述者作者正是通过“我”的叙述来完成故事的展开,但“我”是一个学识不高,地位低下的人,他的叙述却有条有理,有着强烈地读者意识,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有着很强的作者意识的,虽然本质上所有的小说的人物都是作家的一手创造。“我”选取的事例无疑是最能表现孔乙己性格和命运的。不但如此,甚至“我”的叙述顺序安排也异常的精巧,有着明显的精心安排痕迹。在孔乙己被嘲笑的画面中,前部分(第四段)写众人嘲笑孔乙己的偷窃行为,在众人嘲笑孔乙己的后半部分中是众人质疑孔乙己的读书能力,中间却插入一段孔乙己的背景描述,这是作者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而设置的,一般读者在读到孔乙己被嘲笑的场面时,会产生好奇心理,这个孔乙己为什么要偷书而不承认偷,被众人群起而攻之,所以作者就在这个大的场景中插入这一段,正好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而且这样安排也不会有突兀的不适感觉。不仅如此,也为读者能容易理解下文中众人嘲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原因。
参考文献:
【1】鲁迅杂文精编,《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张秀枫选编,—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5,第182页
【2】《且介亭杂文二集》中五论文人相轻—明术,鲁迅杂文全集,鲁迅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第173页
【3】【4】【5】【6】【7】鲁迅小说全编,张秀枫选编,—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5,第13页,第14页,第15页
【8】《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孙伏园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7
关键词 声乐教学 技能 非技能
在音乐艺术中。声乐可以说是一种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也是最受欢迎、最让人感动的基本音乐表演形式。声乐是由诗歌和音乐结合的产物,它在表达人的感情时更具体。更能引起共鸣。从古至今,它在人类的音乐实践中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声乐艺术表现离不开声乐技能,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声乐技能在音乐表现中也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技能的培养就成为了声乐学习的重要内容。
因为声乐技能、技巧是可听、可感、可操作的,所以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然而,在“为技巧而技巧、为声音而声音”理念指导下的声乐教学却收效甚微。这就告诉我们,实际上,影响声乐教学的,不仅仅是技能素质的培养,还存在着其他一些素质的培养,在这里我们称之为非技能素质培养。例如,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论修养、个性特征、情绪状态等,这些因素像空气一样隐性地影响教学。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统一在教学中,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技能素质训练是声乐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人声是一个特殊的乐器。这种“乐器”的塑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其中声带是整个乐器中的发音体,它的性能是影响歌唱音色的关键。声带有宽窄、厚薄、色泽之分,也有光滑、整齐、闭和优劣之别。声带长而薄,色泽光鲜自然,边缘整齐光滑,闭和好。产生的基音干净,明亮。一件乐器除了产生基音的发音体外,还有强大的共鸣系统。歌唱者身体的各种腔体,就是这件乐器的共鸣系统。小腹、腰、背处以及横膈膜处的呼吸肌肉群又组成了歌唱的动力系统。要使这些“部件”相互匹配,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就要求歌唱者进行必要的歌唱技能训练。
声乐教学是一门非常强调技术、技巧传授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人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及创造能力,培养人们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活动。声乐学习,十分讲究基本功的训练。离开了基本功,声乐学习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就成为声乐教学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重点教学内容。要把基本功训练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
声乐基本功是一项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气息的运动、喉咙的打开,到声音的共鸣等等这一系列技术动作。都是由人体各部位的具体动作来执行的。然而,一个正确而有效的歌唱动作,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或上千百次不断反复才能得以掌握和巩固。像运动员一样,只有在上千百次不断反复动作中,才能掌握完整、准确的技术动作。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得更美、更自如。比如学生学习“放松”技巧时,往往出现“松”而“垮”的现象,声音不兴奋,缺少感染力,平平淡淡。懒洋洋的毫无生气。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因为学生没有辩证的理解“松”和“紧”的关系。以为“放松”就是哪儿都不用劲,是身体的完全放松。实际上这里的放松是相对的。有的地方该“松”如喉咙周围的肌肉,有的地方该“紧”,如声带和喉咽肌。还有腰部周围的肌肉。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这个技巧。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着镜子练习喉咽肌。张嘴到能看见小舌,喉两边的肌肉向外扩张,咽肌拉紧。声带拉直,就像生活中大吃一惊或惊喜的状态,注意不要使很大的力。这个力要用得恰当,不然就僵了。练到这个动作能基本形成习惯后,可用短的或长的“a”音发声。训练腰部周围肌肉,则可以让学生模仿狗喘气的动作,体会腰肌在吸气时一刹那的积极的给力的运动状态。然后保持几秒钟,感觉有力了(给上就行,不可过),再张嘴发声。通过这种动作训练,结合喉咽肌和声带的紧张度练习,学生就会感觉到一个通畅结实且有感染力的声音从嘴里发出。像这样的技能训练,只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才能逐步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是很有必要,也是必须的。正如沈湘教授所说:“这种会辨别,会使用嗓音的歌唱能力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而且不是几年而是一辈子去获取。”技能、技巧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特点,没有了技能、技巧的特点,声乐教学也就不是声乐教学了。
二、非技能素质训练是使演唱超越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的重要保证
声乐教学必须强调重视基础技能的训练。如对发声方法(包括呼吸、共鸣),咬字吐词,艺术表现等这些方面的训练。但如果只强调这些技能素质的训练而忽视了其他非技能素质的培养,那么这反过来会影响整个歌唱技能的掌握,影响到歌唱艺术的完美发挥。
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技巧,从而获得好的歌唱效果。技巧是手段,把歌曲所包涵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出来是目的,完美地演唱离不开技巧的支持。也离不开非技能素质(如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理论修养、突出的个性特征、健康的情绪状态等)的支持,二者并不矛盾。如果声乐教学仅仅重视歌唱技能的训练,那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歌唱技工而已。而这样的“重技”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技术。
早在我国古代《乐记》中就有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言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之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咩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这说明,在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歌唱的声音是内心情感的反映或表现形式。初步体悟到情感、心理这些非技巧因素对声音的调控规律。1847年,声乐理论和声乐教学方面的卓越研究者,巴黎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加尔西亚出版了《歌唱艺术论文大全》一书。这本书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思考”、“内心活动”、“精神状态”、“意图”、“想象”、“控制”这样一些非演唱技巧的因素。这说明现在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方面的研究者对技巧以外的因素,如心理、情感等因素越来越重视。这也提醒我们声乐教师,要将技能和非技能素质的训练统一在教学之中,更科学地培养我们的学生。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一些演唱技能、技巧都掌握得很熟练了,但登上舞台,就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什么状态都没有,甚至拘谨到不知自己在做什么的现象。究其原因,缺乏锻炼、怯场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忽略了对学生的非技能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生的文化底蕴不厚,就无法理解作品的实 质性内容,挖掘出其中的内涵。也就无法启发自己的音乐想象力,进行生动而富有表情的演唱。再如,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硬,上舞台时就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处于缺乏自信的心理状态,无法保持正常的歌唱心理,从而影响歌唱技能、技巧正常发挥。而学生平时一味注重模仿,忽略个性特征培养,演唱时就没有“闪光点”。就形不成有个性的演唱特色,失去扩展自我发挥的空间。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非技能素质培养的结果。
2002年,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的夜莺――迪里拜尔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独唱音乐会。迪里拜尔高超的发声技巧和她那朴素而又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演唱中达到完善的统一和协调。她对演唱的每个歌曲和歌剧中的人物性格都有深刻的理解。这告诉我们,当技能、技巧达到一定高度时。唱的就是修养了。所以。努力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提高知识、文化、心理等综合素养,才是攀登声乐高峰的阶梯。
实践证明:非技能素质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底蕴、理论修养、个性特征、情绪状态等和歌唱技能一道组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非技能素质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理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理论修养、突出的个性特征、健康的情绪状态等对唱歌技能的促进、升华作用。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这样的声乐教学,学生才能既学会了唱歌的本领和技能,又获得了丰盈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体现出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力量。
三、两者的结合是“新课标”的要求
随着国民教育思想的转变和学校教学体系的调整,加强和推进素质教育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普遍共识。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家教育部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音乐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带来了包括在音乐科目中扩充感受音乐、突出实践、师生互动、提高科目分值等一系列新动态的出现。它充分说明美育在基础教育中已得到了高度重视。这也使我们声乐教师形成了共同的认识:只有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开拓视野,用新的理念和以发展的眼光去进行声乐教学改革才有出路。如过去不注重师生互动、只着眼于提高演唱技能而不注重培养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做法,已极不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仅重视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而且比过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力与综合音乐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这种综合能力应当包括全面、系统地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声的技能技巧、情感表现技能、讲课教学能力、组织编排节目能力等几个方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许多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和借鉴。
1.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声乐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外,还应该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艺德比技艺更重要,在教学中通过古今中外优秀音乐家的高尚情操和音乐中所传送出的美好情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才固然重要,而艺德尤为重要。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合格的人格修养,就不能正确理解音乐的美妙情感,更不能创作出高雅的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只有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才能培养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德艺兼备的艺术人才。
2.合理的设置课程体系。
部分高校开始改变声乐教学单一的课程结构,建立多层次的课程结构,采取多种渠道,加强通识教育力度。如既开设了技巧课,让学生学习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还开设了理论课,让学生了解学习声乐理论知识。还有语言训练课,使学生提高歌唱语言表达能力及对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表演实践课,锻炼学生歌唱表演能力及组织编排节目能力。教学法课,提高学生声乐课教学能力。作品赏析课,提高学生声音辨别能力及赏析水平,开阔眼界。声乐课课型的多重性,丰富了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
总之,突破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注重技能和非技能素质培养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时代对声乐课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