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18:5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说课技巧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几年来,一职语文教研组在校领导的领导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语文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语文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赵立新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闫秀芹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语文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3-4次参加市语文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怀柔、密云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语文老师参加,且赵立新。闫秀芹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我校学生语文基础差,对学习语文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为了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组老师积极参加课件的学习和制做。初步掌握了制作动画的基本技能,其中,闫秀芹老师制作的《xxx》。获学校课件制做评比二等奖,赵立新、王淑敏老师获三等到奖。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语文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从20xx年到20xx年。连续参加市语文水平测试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及格率达到到98%以上,优秀率达到30%以上。精品源自高考备战
关键词:校本教研;说课常态化;四项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13-02
教师说课已成为新一轮课改中校本教研的重头戏。如何唱好重头戏,让说课常态化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应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积极探究的问题。
一、培训研讨,提升教师对说课的认知水平
尽管“说课”的提法讲了好多年,但各校实施的却不尽如人意。教师们不仅对说课的内涵、方法、意义等诸多问题没有准确把握,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困惑。因此,实施说课必须以培训、研讨为先导。学校要定期邀请专家或市区教研员做专题培训或研究,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教师要从教学杂志与互联网上搜集说课信息,积极参与说课问题研讨。更要保证培训、研讨的质量,能够有效地提升领导与教师对说课的认知水平。说课,是教师备课的高级形式,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动,即在教师写好教案之后、授课之前,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领导或同行阐述自己对所讲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惑,虚心征求领导和同行们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说课是展示教师综合素质的平台,是提升教师素质的突破口。一位教师坚持认真书写教案不会成为名师,坚持高标准说课,则可能成为名师。
二、加强自学,提升教师的说课能力
讲好课的前提是说好课,但说好课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每位教师必须提升对说课的重视程度与参与意识,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坚持研读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深入剖析教材,坚持研读教育专著,学习教学杂志,参与网络教研。通过自学,加速专业知识的积淀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缩减理念与行为的距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说课能力:即提升恰当运用教育理论的能力。优秀的教学方法只有用教育理论做支撑,才会提高可信度,更具说服力;提升正确诠释学科“课程标准”与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有创新才会有特色。而创新要体现于三点:对教学有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环节有独具一格的安排;对教学策略有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三、说课实施常态化 让校本教研充满活力
说课只有常态化,校本教研才能充满活力,教师素质才能真正得以提升。常态化表现在“三多”:即参与教师多、说课次数多、说课形式多。其中,说课的主要形式可归纳为五种。其一,说课材料写好后先说给自己听。要边说边揣摩三维目标是否准确,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遵循了教学原则、讲清了撰写教案原由,边说边修改直至较为满意为止。其二,说给本组教师听,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在小组研讨会上,虚心向同组教师请教。三人之中必有我师,本组教师最有发言权,他们的“七言八语”,会帮你释疑解惑,使你顿开茅塞,把课说得逐渐趋于合理。其三,说给全区同学科教师听。把说课材料放在“呱呱社区”里,积极参与区教研室组织的学科网络教研(即大组备课)活动,直面教研员与全区同学科教师说课,聆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汲取他们的良策妙方,这对完善说课材料是很有启迪的。其四,说给学校领导听。在领导听课之前,可先把说课材料交给主管领导审阅,请领导多提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其五,说给编辑听。在上述说课的基础上实施课堂教学之后,应根据讲课的效果与体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说课稿。这一份说课稿可以寄给教学杂志编辑部,请专家评点指导。
四、建立督导评价机制,为说课保驾护航
一、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经各地级市教育局以及区直中职校推荐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
二、培训目标
(一)通过培训学习,学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增强学员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件开发、说课、评课及相应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学员能够熟练地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够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与开发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够对其他老师起指导和示范作用。
(三)学员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动向和新成果,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规范、方法、技巧,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基础。
(四)学员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本期培训班将形成以下培训成果(全体学员均要完成的“五个一”作品):
1.一节45分钟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一节45分钟课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
3.利用教学设计、课件或专题网站进行一次模拟教学(说课)或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专业发展规划。
4.建立一个教学博客。
5.在博客上发表一系列培训日记(周记)、学习心得、技术总结、说课反思、教学叙事等。
三、培训内容
(一)理论模块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5.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6.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的规范与方法。
(二)实践模块
1.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
2.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或专题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践;
3.信息化教学实践(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说课);
4.教学博客开发与博客圈管理实践;
5.教研与论文写作实践;
6.网络化学习能力与个人知识管理实践。
四、培训方式
(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实用性、实效性的特点,拟采取“以受训学员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个性化、网络化、高效率、灵活机动”的培训策略。坚持学用结合、学研结合,采取“理论教学+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开发实践+技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二)加强分层次、订单式、专题性教学,使学员各取所需,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恰当地把握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三)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
(四)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理论教学采取以讲授法为主、案例分析与互动对话为辅的教学策略,力争在短时间内拓宽学员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结合活生生的案例,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技术培训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模式和包括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手段,主要以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为主,即“范例演示赏析与评价学习借鉴基本技能训练、模仿技术研究改造、改良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理念于活生生的案例、课例、课件范例和制作实例。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各类学员,设计不同的学习界面供选用。教学评价以电子作品集为主导,师-生和生-生共同反思,学员自评、教师点评和学员互评相结合,建立基于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五)以人为本、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协调好学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形成合力。
(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指导。建立培训公共邮箱、qq群、博客圈,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我院定于2011年7月14日到7月27日共13天进行集中培训学习,7月14日学员报到;集中培训的地点设在广西师范学院长??G?
六、培训经费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工作的通知》(桂教师培〔2011〕41号)的要求,集中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费、差旅费、培训教材和资料等费用由学员所在单位负责。为了便于管理,学员的住宿原则上由我院负责联系。
七、培训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实行项目管理、分层管理、协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单位组织考核。学员参加集中培训后的学习成效,由培训单位组织理论知识测试与实践考核予以评估。
(二)送培学校建立成长档案。学员所在学校对本校学员的工作采取“成长档案”管理方式,促进学员在岗进行网络学习和开展校本实践研修,实现自主发展。
(三)结合学员集中培训、在岗实践研修和终期总结的全面考核,成绩合格者再颁发《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自治区级培训结业证书》和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1)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八、注意事项
(一)学员报到时须交的材料。1.学员须将加盖单位公章的《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人员推荐表》和《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治区级培训汇总表》的纸质材料一式2份交到报到处;2.为了在培训研讨中丰富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请各位学员在报到时上交自己3年来的代表作品(教案、课件、录像课、网站、博客、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刻录成光盘或拷贝在u盘),以供培训研讨用。
(二) 培训班负责人要做好培训终期总结和验收工作。在培训结束后的20天内,要分类整理和物化培训成果,撰写培训工作总结,并将培训的有关文件、培训方案、培训通知、课程表、学员培训签到表、培训工作总结、培训活动图片、录像、学员上交 “五个一”的学习成果材料(打印稿及电子版各一式一份)和培训报账的原始材料(票据、表格等)及其复印件(所交的书面材料均加盖单位公章)交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验收,并按照培训项目的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的规定、培训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培训项目的报账工作和培训档案材料的归档。
(2) 小编推荐与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关联的文章:
关键词: 教研 教学 互动
教研即教学研究,是对教学的研究,必然是以教学为基础和核心进行研究。教研基于教学也源于教学,但却又高于教学,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抽象和升华,是源于教学而又高于教学的实践活动。脱离教学的教研如同纸上谈兵,不用来指导教学的教研形同虚设。教研必须既基于教学又指导教学,从而实现其价值。
一、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教学工作者缺乏教研意识。某些教学工作者只是单纯教学,缺乏从事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意识薄弱,绝大多数教学工作者未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评职称除外)。鉴于教研与教学存在相互补益的关系,增强教研工作者的教研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二)教研论文质量不高。目前教学工作者的教研水平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极不相符,教育理论知识缺乏,评职称时只能提供习题解析、复习资料、学科知识拓展等资料,并非具有理论水平的教研成果。教研论文论题找不准问题所在,只是空谈阔论,不具有教学参考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努力由实践型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行家。但在当前的中小学中,大多数老师仍缺乏教科研意识,缺乏对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思考和研究;有的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因而被迫或自愿沉睡在古老的教育模式之中,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事倍功半,靠苦干、加班、超负荷工作来提高升学率;有的虽搞了一些专题研究,但由于缺乏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研究也往往是随意的,重论文的发表和获奖轻实际的调研过程,重研究成果的获得轻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有的头脑中还有诸如教科研神秘论,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的工作;有的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有的提倡教育科研简单论、教科研唯文论,错误地认为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简单地认为评价研究者能力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就是的多少,较少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三)教学研究的务实性不强。出名的教学工作者不一定是名师,之所以成名是因为该教学工作者扎根教学实践,深刻掌握教学规律,并用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并与学生、家长、社会形成互动,只有获得三者的普遍认可,才成为真正的名师。部分教研工作者将教学研究的重点单纯放在论文的写作上,而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学研究要结合教学,选择务实性的课题进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
二、解决方案
(一)教学工作者要贯彻“从教学中来,去教学中去”的指导思想。一名教师或教研工作者如果不重视教学研究,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经验型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不可能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就要扎根于教学,深入研究教学,发现其普遍性的规律和特殊规则,用以引导示范教学,带动教学的互动,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教学工作者应该研究教学。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的研究包括直接研究和间接研究。直接研究就是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进行研究。间接研究则是通过听课、教学讨论、教学专注论文等媒介进行第二手资料的研究。教研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有待提高的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教学,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工作者应该对考试进行研究。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变,但是考试成绩仍然是考核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体现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所以考试也就成为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对考试的研究,包括应试技巧的研究、常考考点的研究、出题思路的研究等方面。在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编辑与所在地区教学需求相关的资料、题库、解题思路供教学参考。
(三)教研工作应该对学校管理进行研究。学校是教学的核心场所,“孟母三迁”便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学校管理必须为教学提供一个环境优美、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校园氛围。对于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研究工作中教学研究者应当研究应对方案,应向校方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其及时纠正。
【关键词】听说 读写 梯度 情境教学
【Abstract】In the curriculum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tensive reading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among courses of language skills. This practice of put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ov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goes agains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law of L2 acquisi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la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their rightful places, and introduce a new course named “integrated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take over som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intensive reading so as to base nurture of students’ all-rou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stead of on reading and writing.
【Key words】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grad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一、引言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西北地区的铁路和公路网日渐发达,对境外的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大,这就催生了对实用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一所私立高等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紧跟当前形势,确立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国际化,鸿德学院聘用了多于公立院校的外籍教师,引进了外国留学生,设立了硬件齐全的英语角和跨文化交流机制,鼓励全校的中外学生在校园内多多进行交流。外语系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地方,更是站在了这一趋势的潮头。通过交流活动,教师们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外语系学生的读写和思维能力胜过了口语交际能力,在与外教和留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显得过于腼腆、内敛,难以打破交流障碍。这就促使大家开始自我反思,重新审视了系内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英语教学法体系,发现目前的教学法体系虽已摒弃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并大量借鉴了新的外语教学法理论,但仍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根源是偏重培养学者型人才,忽视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思想的遗留。为了纠偏,外语系领导组织了一个教师团队,仔细分析了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对策的基础上决定提纲携领,先从课程设置入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加大听说的比重。我被指派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以下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在加大听说比重这个教改问题上所做探讨的要点。
二、传统教学中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鸿德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国内其它同类院校相似,经过了反复论证并长期在使用中调整,大体是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现状的。但我们认为,要想培养出能够用英语口语流利交流的人才,必须打破精读课重心偏大的做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课一般分为听力、口语、泛读、精读、语法、写作和翻译等课程,虽然有的学校把听力和口语并作一门课称为“听说课”,或加上视频改成“视听说课”,或把泛读课称作阅读课,或把泛读和和精读并作一门课称为“综合英语”等,其实都是在这个思维框架内进行的具体划分,但无论怎样划分,其主要特点都是以精读课为中心,让其它课程或为精读课奠定基础,或强化精读课的效果。一般来说,其它课程只负责培养单一技能,精读课才是把所学各项技能综合起来的核心课程。这样一来,其它课程的考试成绩都不能反映学生对英语的全面运用能力,只有精读课的考试成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这就使得学生重视精读课成绩,教师重视精读课教学技巧,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精读课的师资配备。
在这一课程设置框架内,精读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顾名思义,“精”的意思是“精细地”,而“读”的意思是学英语从“阅读”入手,因此在精读课上,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内课文的每一句话,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句中的所有词汇、句法和语篇内容,再通过穿插句型或情景练习(口头+笔头)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准确少错地表达思想,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大体上看,精读课上的这些常规做法是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而设置一门课程来综合学生所掌握的单一语言技能这种做法无疑也是正确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改革呢?答案是问题就出在这个“读”字上。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首先是接收,然后才是表达。有了接收和积累才能表达。无论是接收还是表达,都有两个渠道,接收的渠道是听和读,表达则通过说和写来实现。听和说构成了一条输入输出渠道,而读和写则是另一套循环通路。听说与读写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以精读课为重心的做法遵循的是读写高于听说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受到了当代语言学家的挑战,被认为是不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因此是错误的。根据当代语言学的理论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决定把读写为重心改为以听说为重心,但不盲目增加听说的课时或课型,而是设置一门与精读课对等的听说课,在该课上综合学生所获得的所有单一语言技能,培养既熟练又准确的英语运用能力。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英语运用能力将不会过度依赖眼睛和手写,而是直接通过耳朵和嘴巴来进行交流,完全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和内蒙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暂定这门课程为“听说综合课”,并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了这门课程的试点,预计需要两年的周期,对象涉及一、二年级的所有班级,每周8课时。如果听说综合课的试验成功了,下一步是改革还是取消精读课,有待于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来加以分析、论证。
三、正确理解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长久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语言专家都认为读写高于听说,这种想法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 早在1972年就指出了这种认识的几个形成原因。首先就是读和写是有文化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所以人们自动地把读写放在听说之上。其次是多数社会积淀的思想精华都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历史记载、宗教/哲理论述和文学作品),这使得人们崇尚书本和阅读。再者,书面记载不会瞬间即逝,能永久保留一个民族的重大记忆,以传承后代,这就使得文字显得十分有价值。此外,研究语言的学者、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书写能力的社会阶层,从维护自身地位的目的出发,往往倾向于强调读写优于听说。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所有原因都涉及社会价值观,却与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理论无关。
后来,总的社会形势有所改变。工业革命和造纸印刷业的发达使多数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读写不再是社会高层的象征。平等和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得人们摒弃了文绉绉的书面语而追求口语的亲切感。一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出现向世人说明成功不仅靠书本知识。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又浮现了当代语言学家的新发现。
索绪尔以后的当代西方语言学家几乎都认为听说比读写更重要,胡壮麟等专家(1988)概括了他们提到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历史上任何一个部落和民族的发展史都证明是先拥有口语,后发明文字,甚至有的部落一直都没有文字,只有口语,这说明口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文字却不然。第二,儿童对母语的掌握都是从父母教的口语起步的,而不是首先学会学校的书面语。根据我们的观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语言,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在不断变化着,由于这些变化十分细微,我们觉察不到。在历史长河中,书面语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向口语靠拢,这就说明本质上书面语是以口语为蓝本的,而不是口语以书面语为标尺来塑造自身,所以哪个是本哪个是末一目了然。这里提到的三个原因都清楚地表明,把读写放在听说之上,无论是从语言本身的规律还是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来看都是本末倒置,我们有必要在日常外语教学中矫正这一关系。
四、一项课程设置层面的改革设想
根据我们的设想,听说综合课是一门代替精读课部分功能的课程。既然如此,这门课就必须与传统的听说课有明显区别。传统的听说课上一般是由听力短段来设定场景,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来进行后续练习,这些活动往往围绕话题(topic)和语场(field)展开,比如,学生听一段关于看电影的对话后,进行全班发言或小组讨论,评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从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这门课对英语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循序渐进学习规律不予考虑,只注重语言的功能和特定场合的意思表达,不管学生是否已掌握相关词汇或具备处理复杂句型的能力,突出流利程度而放低对学生语言标准化的要求。而听说综合课则不能按这样的课程标准来设计课堂活动。在听说综合课上,学生不仅要提高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把在听说、泛读、语法、翻译课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不仅能够针对所听到的内容做出比较规范的英语回应,能力提高后能做小型即兴讲演,而且能够在课后让自己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体现在读、写和英汉、汉英互译等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学法体系。
经过对一些主要教学法体系的分析研究,我们选定了在英国1930到1960年间比较流行的一种英语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被称为“情境口语教学法”,由于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至今仍有学校在应用。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arold Palmer(1940)和A.S.Hornby(1950)。上世纪常见到的英国编撰的课本Access to English(Coles& Lord, 1975)和Kernel Lessons Plus(O’Neill, 1973)就体现了这一教学法体系。遵循这一教学法体系所设定的大纲通常建立在三个主要原则基础之上:(1)选择性(在选择教材和安排进度时首选词频最高的常用词,并根据所含语法现象的难易度来选择句法难度适宜的语料);(2)梯度(根据二语习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教学内容);(3)最佳呈现方式(注重场景的制造和教具的巧妙使用)。我们认为,这其中的选择性和梯度至关重要,是使听力综合课接过部分精读课功能并区别于传统听说课的关键,是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又把不规范的即兴话语行为转化为内化的标准英语之最有效方法。当然,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也适当做了与时俱进的调整。比如,当今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使我们在场景生成和气氛营造方面比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优势,省去了很多做教具的功夫和费用,又能达到生动的效果。
Richards 和 Rodgers(2000)总结概括了情境口语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语言教学起始于口语教学,听说输入语料先于文字输入。
(2)课堂所用语言一律为目标语。
(3)新的语言点全部通过生活场景引进并重复练习。
(4)严格筛选词汇,以保证其覆盖最基本的生活内容。
(5)语法现象分级,先教容易的,后教复杂的。
(6)学生打下足够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之后才开始进行阅读和写作。
他们认为,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就是第(3)点,因为这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加入了功能的成分,因为情境的展示就是为了突出语言的功能。
西方的外语教育专家在评估英语教W法时往往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理论依托、设计和过程。现在让我们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一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意味着什么。从理论角度来看,情境口语教学法建立在听说重于读写的认识基础之上,同时它遵循Halliday (1964)的语言结构必须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将强调语境的功能主义思路与拆分语言成分的结构主义理论融为一体。在教学手法上采用归纳法,即学生通过场景来体会生词词义,而不是让教师解释词义。从设计角度来看,运用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实用语言技能并注重规范语言的使用。以学生能说为首要目的,能写为次要目的。这种教学法指导下的大纲应该体现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思想,不以话题和语场为焦点组织课堂活动,而以语言现象的难易度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用PPT、实物、表演和手势等来烘托场景,学生初级阶段多做例句重复和替换练习,高级阶段则可自由表述。教师角色除了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尴尬学生、纠正错误、出题判卷外,主要是用自己的话为学生提供语言范例和描述必要的场景。初级阶段学生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听、模仿、回答问题和回应教师的指令来吸收内化语言规则。教材的作用仅仅是为教学提供一个大致的进展方向,由教师来决定主要按教材的步骤推进还是多用其它补充材料。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重要性,也对我们参与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决心不负众望。从过程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将延续两学年。整体进程是从教师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控制发展到学生自主运用词汇和句法结构;从句型操练过渡到自如表述。课堂上从易到难的一连串活动应该是听(接收)、集体模仿、个别模仿、教师正音、创造性运用句型、教师鼓励参与、替换练习、问答练习、教师纠错等。这一系列原则和方法我们每一个参与项目的教师目前都已谙熟在心,大家正跃跃欲试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做出新的发现。
五、结语
本论文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本科英语专业用听说带动读写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号:NGJGH2016135)中系列论文成果之一。这些系列论文的分工是,本论文负从宏观上阐释项目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因此我从理论上和落实角度说明了我们对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总体设想。其它随后陆续发表的论文将主要是具体的教学改革试验介绍和对其效果的量化研究。待到本之日,我们的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可能已经步入常轨,届时会有新的发现或提出更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希望对此项研究有兴趣的区内外同行们与我们联系,互相切磋,共同努力,以便为我国和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Hornby,A.S.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50(4):98-104,121-128,150-156.
[2]Palmer,H.E.The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40.
[3]Richards,Jack C.&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1972.
[5]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张岚.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时光穿梭,时间飞逝。我们三、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团结努力、勇于创新、积极奋进。为了使以后的工作更加进步,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是前提。
组内全体同志都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和业务学习,认真记笔记写心得体会。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教育,积极参加师德教育,在工作中更加注重以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提高政治思想的同时,组内全体同志都能爱岗敬业、积极奋进。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干满点。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在创卫的工作中组内全体同志能以大局为重,对领导分配的工作积极认真完成,从不捻轻怕重,任劳任怨,随叫随到尽职尽责,充分体现了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董校长、田主任、卢主任、赵军毅、饶小华等各位领导在工作繁忙中坚持到组内参加教研,指导教学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能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二、浓郁的教研氛围是高质量教学水平的关键。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实验年级的三、四年级数学教研组,经过教学实践工作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在教育理念上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了进一步把实验工作做好,在工作中我们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把教研活动作为每位老师加油的动力之源。每次教研活动事先有准备,强调两个中心,既有中心议题,又有中心发言人。每次紧扣中心,由组内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这样既提高了他本人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教学研究真正有一种独特的氛围,真正内化成参与者自己的东西。我们本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李红、袁小娟两位老师参加组内研讨课的准备阶段,全组同志齐心合力帮助研究设计、精心准备,多次试讲,反复修改,这两位同志的课大胆创新,深的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充分显示了我们三、四数学教研组高度的教研氛围和集体凝聚力。
三、加强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是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倡导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实验研究和经验研究,提倡“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注意研究课题与教师教育实际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教研组全体同志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深入研究,通过“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评价”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使科研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实践,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培养一批教师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优秀科研论文的水平,倡导“科研兴教”的新思路,营造教育创新的新局面。李真、付彩霞两位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得国家二等奖。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三、四数学组全体同志在教学水平上得到提高,在教学研究上得到发展。在共同团结、努力、奋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摆在我们面前的路还很长,问题还很多,需要一个一个去解决。我们要使每一位老师不但是优秀的教学者,还要是出色的教育研究者,要使每一位教师的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并为我们这所名校的美好未来而继续奋斗。
【关键词】 英语专业视听说 形成性评价 听说测试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正确的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试仅提供分数的考试管理办法不利于教与学的提高和改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益。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状况,使考试评价更充分的服务教学,在大学期末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中引进形成性评价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1. 对传统英语专业视听说评价方式的反思
一直以来,我国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使考试等同于评价。
当前,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方式,忽视形成性评价。二是过多强调甄别、选拔与评价功能,忽视监督、改进和激励的功能。三是评价手段单一,教师主要依靠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四是评价缺乏民主性与公正性,只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未提供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的机会。五是评价结果只涉及到对学生一阶段学习效果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情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他非智能因素涉及甚少。
传统的英语专业视听说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习知识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是一种静止的、忽视人的发展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便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制约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急需对其进行改革。
2. 对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特点的思考
英语专业视听说课将视、听、说三位结合于一体,教师在呈现给学生丰富直观的视听材料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听力技巧,介绍口语表达方法、交际策略和应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际操练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与别的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而该课程却一直以来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通过直接的方式让考生在测试中直接地表现出所要测试的语言能力。同时口语测试则是主观型测试,对测试结果的评分需要评分人员的主观判断并受评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试的规模,使得学生的口语能力难以得到检测。英语专业视听说语教学也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技巧。
3.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及优势
3.1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 Scriven)提出来的。具体来讲,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检测学生的进步,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最终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强调对教和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和判断,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真实的诊断性信息,促进教和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形成性评价还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评价中能够主动正确的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技巧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作出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有如下优势:
3.2.1评价主体多元化。终结性评价方式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通常是被评价者。由此,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不安、畏惧、紧张等一些负面情绪,往往会影响水平的发挥。而形成性评价中,学生通常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通过参与评价活动,学生非常明确评价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在被评价过程中,学生们通常能泰然处之。而且,通过互评等一些方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别人的不足,更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从而培养学习的自主性。
3.2.2评价内容更全面。终结性评价以测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重知识轻能力。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则是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技巧、策略等感情因素。因此评价结果更全面、更科学、更完整。
3.2.3 评价方式多样性。终结性评价通过纸笔进行书面评价,方式单一。而形成性评价则可以通过平时课堂及课后的一些活动完成。如课堂小演讲、对话、辩论和表演,或者课后作业、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这种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3.2.4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更强。形成性评价方式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反映学生一阶段的学习状况,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同时提供给教师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尽快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设计
4.1评价前问卷调查
在开展形成性评价之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并了解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的不足及学习期望与需求。
4.2课堂活动设计
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加强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展开教学。交际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进行了一定量的材料输入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重述故事、表演情节等多样的活动来锻炼自己,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3学生互评
在开展诸多活动的时侯,给学生发评价卡,在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听取同伴意见,进而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4.4学生自评
从开展形成性评价,将评分标准公布给学生,同时给学生发自评卡,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
4.5制定形成性评价档案袋
学习档案袋能印证学生的成长,以帮助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和评价。通过学生对自己学习档案的回顾,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制定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档案袋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它能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学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
结语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而又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形成性评价弥补了传统终结性评价的不足,更能体现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有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在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中引进形成性评价是时代的趋势,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完善自我的有效方法,更是培养素质高素质人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Alderson J.C., Clapham C. & Wall D.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Bachman L. F. & Palmer A. S. Lan-
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魏薇,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J]. 高教研究,2005,(24):37-38
关键词:CCFT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医学院校
外籍教师已成为我校引进国外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校外教主要承担的教学任务有英语专业听力、口语课程和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外教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纯正的英语口语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外教资源没有得到合理运用,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资源流失。
1传统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局限性
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是中国教师单独授课或者外籍教师单独授课,我校(济宁医学院)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主要由外籍教师单独授课,课堂模式以讨论为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愿望和英语听说能力。而我校的生源多数来自农村,性格较内向,口语听力基础相对薄弱。根据2010级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非英语专业的听说课程中,高达78.7%的学生在开学3 w后便对外教课失去新鲜感,与外教互动困难,久而久之甚至选择不去上课[1]。外籍教师更是满腔热血换来一盆冷水,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外教的教学效果持续处于劣势,不但直接影响老师和学生的课堂满意度,而且无法保证听说技能的培训与指导,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四级考试中听力失分严重,总评成绩不够理想。2011年6月的四级成绩统计显示,我校日照校区2010级共有11个本科班级456名学生参加考试,有321名同学考试成绩在425分(含425分)以上,我校日照校区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为70.4%。其中听力部分占考试总分的35%,满分为248.5分,及格分为149.1分,学生及格率仅为34%,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在我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上,语言知识的细化输入和听说技巧的指导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而这正是外教授课欠缺的地方,外教并不适合单独开展教学,见表1。
2运用CCFT模式进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
针对以上医学院校中传统外籍教师单独授课的种种困境,我们决定采取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s,以下简称CCFT模式)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师生的课堂满意度,完成我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源自合作教学,是适应非英语国家在开展英语口语、阅读教学和双语教学时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模式就是指一名中方英语教师和一名外籍教师同时进入课堂, 2人的角色区分为主讲人和教学助手或合作者,以互动和协作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合作[2]。
CCFT模式强调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合作教师教学目标的统一。为了保证中外教师教学目标的统一,我们规定了1次/w的中外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中外教师,充分交流,研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授课方式,以保证在课堂上达到尽可能默契协调的合作状态。课堂上采用中外教师合作授课,为了保证课堂上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明确了中外教师的角色分工。外籍教师主导教学,是主讲教师,在听说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中国教师负责观察或巡视,是教学助手,在教学中发挥帮助学生与外教沟通的桥梁作用,及时针对问题进行帮助和补充。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CCFT模式的教学方法、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持赞同态度,认为合作教学改进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在2011级新生入学时按统一的口语测试标准,测试学生的口语成绩,然后分出A、B、C三个班各50人,A班为实验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B班为对照班(外籍教师单独授课)、C班为对照班(中国教师单独授课)。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T=0.328,双尾检验系数为0.743,大于设置的临界置信水平( sig=0.743>0.05) ) 。
采用中外教师合作性教学模式对A班授课,课前中外教师集体备课,课上以外教、学生为主,中国教师起辅助外教的作用,在必要时参与,如当学生可能听不懂时或当学生情绪低落时。采用单一的外籍教师对B班授课,采用单一的中国教师对C班授课。授课时间各为1年,各班听说总学时相同。1年后,采用相同的试卷和评分标准测试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内容,对CCFT模式的效果作用客观的评价,从学生和教师方面获取的数据均显示出肯定的结论,见表2。
从表 2 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四级分项成绩和总成绩在整体上都高于对照班的,听力单项成绩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 82.3%的学生更喜欢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授课形式,有85.9%的学生认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对英语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7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教师座谈会和访谈的反馈信息表明,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得到参与本项目的外教的认同和支持。他们认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使他们在中国教师的帮助下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拉近了他们和中国教师之间的距离,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同事"。参与本项目的的中国教师中, 66.6%的教师在实验班的教学实践中有成就感,83.3%的教师认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帮助自己提高了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本次行动研究让大家把科学研究融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教学、科研的双重收获。
3 CCFT模式对传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优化
3.1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普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外教单独授课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们更是在新鲜感过后由于听不懂屡屡出现走神甚至逃课的现象;同时外教单独授课缺乏针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时听力技巧的指导,学生感到应试困难,通常在各种考试中听力部分不理想。CCFT模式中,中国教师起到学生与外教沟通的桥梁作用,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体会外籍教师诙谐幽默的授课风格、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作为非英语母语学习者的中国教师的学习经验和听力技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3.2保证外教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传统意义上的外教授课是外教单独授课,学生们很难真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有研究结果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常常因为犯一些与语言有关的"文化错误"而导致交际困难或交际失败[3]。此外,外籍教师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从而不能真正达到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CCFT模式要求中外教师集体备课,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每单元的重点难点,保证外籍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外交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3.3缓解医学院校中国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压力和矛盾 医学院校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英语的师生比严重下降,繁重的教学压力使老师们成了教学的机器,无暇顾及科研。CCFT模式有效地将中国教师的角色"讲授者"转变为"观察者"和"帮助者",能有效地关注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环境,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课堂问题。课堂观察和各种课堂经验的积累成为最好的教学研究素材,有效缓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综上所述,听说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比较难以处理与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CCFT教学模式可使中外教师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中国教师辅助授课,作为学生与外籍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跨文化交流,实现多方位的学习,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教学质量。
由于时间有限,本次研究仅探讨了CCFT模式在我校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没有涉及评价体系。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建立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促进CCFT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济宁医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与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编号:JG2012010333
一、我国现行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概述
1.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和布置任务等方式得到强化,如学生收听磁带录音或电台。时作业期中考成绩约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约占70%。终结性评估仍然是主要评估方式。目前未参加新模式实验的班级和多数对照班均属于这一模式。
2.多媒体辅助下的传统(课堂)英语教学模式。教室是拥有现代多媒体的大课室,可通过校园网向学生提供网络教学平台,适宜大班上课。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教师课堂上采取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辅导难点,读写听说相结合,较注重全面语言能力培养。教法是读写课采用传统语法翻译法,听说课采用听说法,多维度地输入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该模式与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模式有所区别:比如,教师课堂上可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或连接网络资源或展示教师自制的Powerpoint电子课件。但是,此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3.分级英语教学模式。常规的教学方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需要分级教学。在师资配备、教学手段、检测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模式无异。这种模式常常把成绩优秀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别编成快班与普通班。目的是满足一部分外语基础较好、学有余力者的需求。起点高,进度快。通过增设高级课程如翻译、口译等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专项能力的综合训练。此模式也是从学生需要出发,教学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体学习效果。
4.网络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近几年已趋于多元化,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大同小异的模式。核心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分析案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情景的创设。其教法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单向传播,代之以启发、讨论与研究式的知识传播。
二、模式的探讨
1.教学模式的概念、本质和特征。教学模式似可理解为: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有机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被验证的样板形式。教学模式受制于学习目的、内容。换言之,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材选用、方法或技巧的制定、课时的分配以及评估的方式等要素的构架。在检索的论文中,相当多的论文设计的教学模式目的不够明确。
2.“模式”的构建基于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反映了教师对“语言本质是什么?”和“语言是怎样学得的?”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回答。不同的教学理念受到不同的语言理论(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互相作用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心灵主义和人文主义)等理论的影响。因此,现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和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简言之,模式的构建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更新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理念改善教材编写和课件制作;理念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理念优化教与学的评估手段。
三、外方教学模式特色
1.重视交互式教学过程和基于任务的形成性评估。第一届与英国联合办学项目始于1999年。头几届学生在中国学习3年后必须参加雅思考试,分数须过6分。结果是少部分学生通过。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生从进校起就围绕雅思考试,搞题海战术,课堂教材内容受到忽视,结果3年下来,英语水平没有明显提高。也很少人通过雅思考试,甚至其专业学习也受到影响。二是学业评估没有摆正位置。学生只看雅思,不重视学业期中期末考试。
2.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其目的是为学生打好良好的专业基础,使其在随后几年中能较顺利学习专业知识。此方法为学生将来在该专业领域用英语从事业务工作打下基础。
3.集中强化,提高英语接触频率。学生在一年里接触英语的频率很高,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强化训练,即使是高考落榜生,在项目结束时,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四、深化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大班教学影响外语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靠课时有限的大班课堂上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孤军奋战”,自主学习英语也不可能成功。只有把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与课后数码网络环境辅助下学生团队(team)或组对交互式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后者还需有教师及实验员的定期定量监控(定期布置和评估学习任务),才能改善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2.形成性评估需按计划、要求逐步落实执行。英方英语教学改革成功原因之一就是贯彻形成性评估的各个计划和安排,确保教师课后评估的报酬。这种改革体现了外语教学中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重在过程的理念。
总之,启发式教学和语法翻译等课堂传统方法,听说课宜主要借助数码和网络技术助教辅学的优势,教师课内主导、学生课外自主相结合的交互式教学和评估方法),设计适合自己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和实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着重训练研究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能使用英语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发挥专业优势,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英语教学旨在培养与专业结合,具有较强的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型人才。为符合这一培养目标,我校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把一学年、两个学期的英语课程进行分类、分层次和专长教学。第一学期进行分类教学,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把英语课程分为“专业硕士综合英语”(下简称“专硕综英”)和“学术型硕士综合英语”两类课程。专硕综英课程含“专硕英语读写译”和“研究生英语视听说”两门课程,着重解决研究生英语听、说、写能力较差的问题。“专硕综英”课程的设置以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培养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提高该类研究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国际学术和专业交流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估四个方面进行的较大力度的改革。
(一)教学模块改革
根据教改目标和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际需要,我们提出三个模块的教学改革模式,即综合课、拓展课和自主学习三个模块。只有完成三个模块的学习,拿到全部4学分后,才能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三个模块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以综合课为主。综合课是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包括读写译课程和视听说课程两门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入校研究生都必须修读,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设置的改革首先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了新教学大纲的审定和编写、新教材的编撰、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课件的制作,确定了课程考核方式和建立了教学评估体系。拓展课是指高级阶段的英语选修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根据我校研究生的需要,已开设的有科技英语翻译、英美文化、学术交流英语、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中国文化英语五门课程。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课外借助学校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二课堂包括学科大赛和其他竞赛、名师讲座、外教讲座、英语角、佳片赏析、原著朗读等活动。经过三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确立了寓语言学习、语言应用、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于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培养目标并在教学中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位英语考试及格率在95%以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自信心增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内容由“英语读写译课程”和“英语视听说课程”两部分组成,相辅相成。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英语读写译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完成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一周的专业英语讲座。每单元有一个主题,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热身:以英语视频、音频输入引出该单元的主题,辅以相关听力和听写练习,帮助学生熟悉主题内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力。第二部分是阅读,由两篇紧紧围绕该单元主题的课文组成TextA和B。配以相关的阅读理解、词汇、完型和讨论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扩大词汇量并进一步训练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第三部分是翻译技能系统学习。每单元讲授一至二个翻译技巧并配以相关练习。翻译技巧的学习在该学期的前十周完成,后七周讲授各类运用文体的翻译并布置相关文体的翻译练习。第四部分是应用文写作训练。每两单元讲授一类应用文的写作(如总结、摘要、履历、个人陈述、合同、备忘录等)并通过相关练习加强学生对该应用文写作的掌握。读写译课程以人文和科技内容为题材,通过视、听、读的信息输入,重点加强说、译、写技能的训练。学期最后一周是专业讲座,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准备。“英语视听说课程”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时数为36学时,完成9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单元有一个主题,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听力训练、口语实践和听力测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辅以外教的补充材料,内容不仅涉及该单元的主题,同时涉及文化知识的介绍,特别是当前英语国家主流文化的介绍。在提高研究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部分录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方言,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听懂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
(三)教学模式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立体式教学,在保持传统教学法精华的基础上,十分重视整体语言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型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重视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语言之外,还非常强调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重视合作精神。我们改革了过去以课堂讲授和灌输为主、教材单维输入为主、单纯知识学习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四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通过不同模式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PowerPoint、英语光盘、磁带、录像机、录音机、投影、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个人展示法、辩论法、自主学习法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鼓励交互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和帮助者式学习,以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讲解式、灌输式、单向式讲解+任务式、功能式、交际式、互动式、自主式、合作式、表演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①课堂讲授教师教授+学生展示+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②单维输入多维输入;③单纯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能力提高;④学生被动学习学生主动、自主学习;⑤通过一学期的立体式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能通过Power-Point陈述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思想,基本上能达到国际交流的目标。
(四)课程评估改革
“专硕综英”课程形成以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基础的学生综合性评价和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①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估(50%)+终结性评估(50%):形成性评估=平时成绩+自主学习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第二课堂学习;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成绩(考核读、写、译水平)。②教师评估=学生评价+专家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成绩=翻译训练成绩+写作训练成绩+单元测验成绩。该课程评估体系全面、完整地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对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结合有很大促进。同时,激励学生的课堂和课外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总体上提高了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结语
关键词:屠格涅夫;散文诗;修辞方式
在所有的语言运用手段当中,词法和句法最具有美学潜力。在本论文中句法不列为研究对象。
语言单位里修辞学的作用与实用性相联系 ― 打破它的机械化理解方式,结合新的、特殊的上下文,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打破规范式语言的运用方法, 但这种《违规》现象必须是修辞学中允许的。 文学作家的语言并不总是能符合规范化语言标准,但他并不臆想规范化语言之外的运用方式。但是,作家词的运用词的体系中,词汇的艺术语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体系可以被认为是“作家成语词汇艺术性运用统一方式,此方法取决于作者本人看世界的观点和选择、运用词汇的原则”。
“修辞学”这个词既可以广义的理解,又可以狭义的理解。 广义上讲,它是语言学课程,在同一种情况下分析语言单位用途的。狭义(古时,其意义接近于“诗学”和“演说术”)上讲,也就是艺术宗旨的语言运用手段,词的用法和艺术作品中句子的构造。
在维诺格拉多夫作品中针对现代俄罗斯语言体裁学说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把修辞学分成三种领域:语言修辞学,言语修辞学和艺术作品语言学的修辞学,可作为独立的课(Виноградов,1963,с. 5 и далее)。语言修辞学或是结构修辞学用途是描写、评价和解释相互关系,以及各种互相关联的形式、词汇、词序、语言统一构造的内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称之为“体系之体系”;体裁用途学说课列为语言修辞学领域中。言语修辞学具有自己的用途:仔细研究各种体裁以及口头语与书面语两种表达方式所具有、所运用的语义和富有表现力的修辞特点之间细微的区别; 辩论演说、讲义、咨询、报告等等形式可运用言语修辞手段。艺术文学修辞学研究艺术作品题材的所有因素、作家写作风格和文学趋向的方式方法。
“屠格涅夫式的主题、意向、情景、语言方式贯穿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东方语言,还是西方语言,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屠格涅夫是杰出的艺术语言大师,按着法国作家Анатоля Франса所言, 他的散文映射着诗意,我甚至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拒绝诗情画意的美感,体现了其高尚情怀、魅力所在和真实性。屠格涅夫是一位艺术家,很早就闻名于世界,其写作技巧被很多作家认可,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其他国家,其中包括中国。有如玛尔卡诺娃所言,屠格涅夫式的修辞技巧实质所在是他能够认真选择素材 ,能够运用修辞方式驻留和传达民族语言的艺术生动性、精确性和形象性。
可以看出,屠格涅夫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后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屠格涅夫笔下塑造的形象,风景描写技巧,以及社会-心理描写素材的小说影响着其同时代和其后代俄罗斯作家们。
众多周知,屠格涅夫在自己的作品中广泛的应用了俄罗斯人民伟大语言的遗产和采用了俄罗斯艺术语言特有的方式、方法。并把其完善、甚至推向空前的高度。
在创立“波浪”艺术形象中运用了很多的动词。这些与词汇波浪搭配的动词可以形成为以下几组。
第一组可以包括以下动词:бить (打), играть (玩耍), ластиться (表示亲热), 这些动词富有表情的描写了波浪的动作。 它们是这样被作家屠格涅夫应用的: ?Вдали ли вы старый седой камень на морском прибрежье, когда в него, в час прилива, в солнечный веселый день, со всех сторон бьют живые волны бьют и играют и ластятся к нему и обливают его мшистую голову рассыпчатым жемчугом блестящей пены?? (Т.Х, С.162 ?Камень?).
借喻作为隐喻的一种,可按拟人方式形成。使语言抽象化和富有表情化。例如: ?Меня несла, несла волна / Широкая, как волны моря! / В душе стояла тишина / Превыше радости и горя… / Едва себя я сознавал, / Мне целый мир принадлежал!? (?Я шел среди высоких гор…?; Т. X,182). 在这个例句中单词нести ([往某个方向]带)意义更加复杂化,这个单词中包括三种含义:‘взяв в руки, подняв,нагрузив на себя, перемещать вместе с собой, доставлять куда-нибудь’;‘увлекать с собой силой своего движения’; только в 3-м лице, простореч. ‘заставлять идти куда-нибудь, влечь, тащить )чаще в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ых и восклицательных предложениях)’ (БАС, 7, 1196).在这幅风景画中大海的波浪神奇地载着叙述者到向往的地方。正由于动词 нести 的运用,给大海赋予了生命和神奇的力量。 同时反映了叙述者内心的安宁。
形象图画式物体在屠格涅夫散文诗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随时服务于叙述者的沉思,体现在抒情式抒感的最初时刻 (Шаталов С. Е. 1969,144)。在屠格涅夫《散文诗》中其中两篇《鸽子》和《我夜里起来......》前者可以理解为生活赞歌,战胜死亡的恐怖,或者可以理解为主人公的心理写照,感受到死亡的来临。
首先看一下在《鸽子》(?Голубях?)中乌云的描写 :Около меня солнце еще светило ― горячо и тускло; но там, за рожью, не слишком далеко, темно-синяя туча лежала грузной громадой на целой половине небосклона.
Как сильно пахнет полынь на межах! Я глядел на синюю громаду… и смутно было на душе. Ну скорей же; скорей! ― думалось мне, ― сверкни, золотая змейка, дрогни,гром! двинься, покатись, пролейся, злая туча, прекрати тоскливое томленье!
Но туча не двигалась. Она по-прежнему давила безмолвную землю… и только словно пухла да темнела.
И вот по одноцветной ее синеве замелькало что-то равно и плавно;
Ни дать ни взять белый платочек или снежный комок. То летел со стороны деревни белый голубь.
Летел, летел ― всё прямо, прямо… и потонул за лесом.
Прошло несколько мгновений ― так же стояла жестокая тишь… Но глядь! Уже два платка мелькают, два комочка несутся назад: то летят домой ровным полетом два белых голубя.
И вот, наконец, сорвалась буря ― и пошла потеха!
Но под навесом крыши, на самом краюшке слухового окна, рядышком сидят два белых голубя ― и тот, кто слетал за товарищем, и тот, кого он привел и, может быть, спас.Нахохлились оба ― и чувствует каждый своим крылом крыло соседа…
Хорошо им! И мне хорошо, глядя на них… Хоть я и один… один, как всегда? (Т. X, 163-164)
在《鸽子》(?Голубях?)中乌云的描写在某种程度上黑暗的、忧郁的和凶恶的。在课文中两只鸽子有如战士般勇敢与乌云的残忍搏斗并成功战胜困难,同时一只鸽子成功的营救了另一只。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 乌云有如庞然大物,借此来增强云量的厚重感。除此之外,这些凶狠的乌云覆盖了天空,好像压住了心脏,挤压着观者-叙述者的心(?смутно было на душе?), 因此传来了主人公的呐喊: ?Нускорей же; скорей! ―думалосьмне, ―сверкни, золотая змейка, дрогни, гром! двинься, покатись, пролейся, злая туча, прекрати тоскливое томленье!?。但当观者看到鸽子时,就好像看到了白色的小头巾?белый платочек?, 正由于鸽子勇敢成功的营救了另一只鸽子,并由衷的抒发了主人公的赞叹: ?Хорошо им! И мне хорошо, глядя на них… Хоть я и один… один, как всегда?. 这种人道主义的结局,留给我们乐观的、具有哲学性的思考。
因此,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叙述者选择材料和语言运用方式不是平铺直叙的,其中包含着叙述者的心情和思考,通过抒情式的语言结构和看世界的观点,并以独特方式呈现给我们巨大的宇宙。
的确,作者特别伤感自己已失去的青春和被不可避免的死亡折磨着。难怪沙塔洛夫写道:“通过所有的忧伤来表达自己的遗憾,在众多哀歌中屠格涅夫领会着和述着生活中存在的规律与主旨”(Шаталов С. Е. Проблемы поэтики И. С. Тургенева. М., 1969. С. 138)。
由此可见,在这幅忧伤的画面中令人不愉快的、犹豫的天气深深地影响着主人公-叙述者,他感觉到自己的孤独和绝望,好像死亡即将来临:?Я поклонился моей улетевшей жизни ― и лег в постель, как в могилу. Ах, кабы в могилу?. “生与死的并存与搏斗,在作者的意志中对立着、相互渗透着。这一线索贯穿着《散文诗》中作者内心矛盾所在(Шаталов С. Е. Проблемы поэтики И. С. Тургенева. М., 1969. С. 151)。
由此可见,本论文中所研究的词汇包含词的原义和内在的感彩。在研究的片段中所运用的艺术言语有时与条理规范式用法有些相对立,这一用法的前提是为了所塑造的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的美学原则是以建立和谐为基点,避开不和谐,这一主题屠格涅夫往往不直接阐述,而是借用印象派手法 ― 借景抒情,借景寓人,与读者产生共鸣。在屠格涅夫作品中所描绘的主人公并不占主导地位,而是作者本人。
参考文献:
[1]Бродский Н. Л. И. С. Тургенев. М., 1959. С. 6.
[2]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В. Стилистика. Теория поэтической речи. Поэтика. М., 1963.
[3]Гавранек Б. Задачи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 и его культура // Пражский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кружок. М., 1967.
【关键词】中职;语文;朗读 ;就业
在几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很多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老师似乎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诸如此类现象时有发生。和其他同事交流后,大家共认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绝非个别。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学生现状,体现职教特色,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也就是语文素质的提升;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即通过语文基础能力的提升,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以后就业创造机会或条件。
1. 语文基础能力的提高
用朗读检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中职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差,底子薄。有许多学生识字量不够,句意表达不清,发音不准,写错别字,犯语法错误,写文章不通顺等现象比较突出,甚至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普通话都不会说。作为语文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笔者在三年的中职语文教学经验中体会到,朗读可以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心理素质较差的初中毕业生,通过竞争与淘汰,自信心受到强烈打击,进入中职学习时不敢表现,又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赞扬,为了使学生成为有自信的人,笔者在教学中用朗读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心。赞美别人,能使对方心情舒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赞美学生,如 “你的声音很好听” “你的声音很响亮”等。赞美学生能使学生知道自己得到教师的认可,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积极地走上讲台朗读,声音响亮,感情充沛,学生在语文课中“相信自己能行”,笔者的语文课成了学生们展示自信的小舞台。奖励在心理学方面来说,是一种有利的效能感应。在教学中,笔者常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朗读的训练。如加分,给学生加分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因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包括平时分和卷面分,其中平时分占了30%,学生主动上台朗读一次,加2分平时分,学生在分数的激励中,都变得主动而富有激情,争着上台朗读。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养成了朗读的习惯。于是语文课堂从 “满堂灌”到学生做主人的转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变得开心,在愉快中度过。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后续,然而大多数中职生都具有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差,甚至有些学生是因为害怕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才选读中等职业学校等特点。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像对高中生一样要求他们,要认识到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也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也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耐心、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求急功近利、只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在课堂语文讲授时要面对中职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2. 专业能力的提高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中职语文教学应提前为学生进入职业状态、适应社会作好准备,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精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安排这方面的锻炼活动。比如让学生做自我介绍,互相交流彼此的印象,放假旅行归来介绍自己的奇遇,读书后谈自己的感想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如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通过讲授课文,教师可分析邹忌讽谏齐王的说话艺术,让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教师可以模拟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锻炼。如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医患沟通与合作。这种技巧包括: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为对方打算、婉言相劝、先对方之忧而忧等。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去学。
3. 中职教学的实用性
作为中专语文教师应该拓宽专业面,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和专业职业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上出有中专职业特色的语文课。这既是学生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中专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淑霞.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J].河北师范大学,2006(7)
[2] 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语文出版社,1998 年版,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