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广告招贴设计论文

广告招贴设计论文

时间:2022-02-21 17:39: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告招贴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广告招贴设计论文

第1篇

【摘要】文章介绍了有关招贴设计的一些基础内容,并对招贴设计比赛“基尔周”的历届作品进行分析,对招贴设计中中国招贴设计的进程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招贴广告;设计;中国招贴设计;德国基尔周

招贴广告的英文名称是“POSTER”,意为张贴在大木柱或墙上、车辆上的印刷广告。在牛津英汉词典中,意指展示在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displayedinpubicplace)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招贴的意思是贴在街头或公共场所以达到宣传目的的文字、图形。招贴兼有绘画和设计的特点,并有多种表现形式。现代设计师使招贴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使招贴具有了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收藏品。

现代招贴的产成对各国产生了一大批的优秀的设计师,其中朱尔斯·谢雷特设计的海报有强烈的视觉风格,得到了许多优秀设计师的认同,从而谢雷特有了“现代招贴之父”的美誉。现代招贴海报的设计,使许多设计师有了更加广阔的设计思想,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的设计风格。1980年,法国产生了象征主义,象征主义的招贴中注入了理性与感性,强调了形象与色彩的象征性与隐语性,这种招贴中含有更广泛的人性的东西在里面,其中包含着作者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里的东西。20世纪初,德国与奥地利等国开始流行表现主义,而表现主义还要分为抽象和具象。抽象招贴不像象征主义一样从表面中可以看出其中的内容,抽象招贴可能采用夸张等表现手法,而具象招贴则一眼就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十月革命前后,俄国产生了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在欧美的设计界中,尤其是在招贴设计界中引起了重大的影响,构成主义更注重几何图形与色彩的使用,用抽象了的几何图形与强烈的色彩形成视觉冲击力。20世纪初,流行与法国的立体主义对招贴设计产生了广泛而深渊的影响,立体主义对自然物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中提取了精粹的形并使入几何化,立体主义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方式,极大的丰富了招贴的视觉语言。20世纪初,意大利产生了未来主义,在招贴设计领域中,未来主义利用抽象元素在画面中的穿插、透叠、反复以及“线的力量”来表现作品中的运动感、速度感和力量感,这些设计师用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了未来派的招贴设计风格。1924年,法国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把现实观念和梦境幻觉以及本能潜意识等结合起来,不受逻辑和现实的制约,用非理性的联想来知道并表现原始的冲动和主观的意向,营造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形象和环境,以及达到超现实的境地,具有一定的象征和隐语。70年代初,建筑界产生了后现代主义,尔后迅速渗透到艺术界与设计领域并于80年代达到顶峰,进入90年代,“狭义后现代主义”(用历史装饰动机惊醒折中主义式的装饰)开始衰退,而“广义后现代主义”(对经典现代主义的批判)则仍在不断发展并一直延续至今,对当代设计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由西方的招贴进程我可以看出,招贴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进步的,那么亚洲的招贴设计又在世界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中国的招贴设计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发展过程呢?随着亚洲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的招贴设计在世界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巴黎国际广告招贴沙龙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南韩的参展作品令人刮目相看。亚洲的招贴设计中,日本的广告招贴设计具有民族风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日本的设计界开始将西方现代设计的风格流派同日本传统的艺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招贴风格。日本的招贴设计经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较为典型的风格,并在世界招贴设计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日本虽然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但却能把眼光投向全世界,投向在工业革命中取得极大成就的西方。他们及时的从西方世界的图形设计上取得成功经验中吸取了养料,无论在设计意识上,还是在设计形式上(如文字的排列,构图的安排等诸多方面)都能使自己与世界性的节奏,合拍。正因为如此,才能使日本民族的文化在世界性的时代潮流中独树一帜。

中国的招贴设计应该说是较早的,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直到后来工业进步了才有所发展。中国最早的招贴出现于11世纪(宋朝),他是山东济南刘家工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铜版四寸见方,内容是有关产品的质地和销售方法,画面图文结合,并通过雕刻铜版印刷工艺完成,他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印刷广告,比英国的印刷广告要早400年左右,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中国的印刷招贴如此早的诞生,却没有迅速的发展起来,可以说是一种悲哀,中国有着当时如此先进的技术却让西欧先发展起来,这其中给我一种重大的感触,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到全世界而不仅是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商业招贴在上海和香港地区较为流行,进入50年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作为大众传播主要媒介之一的招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7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中国招贴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中国设计家深入研究了20世纪以来的西方招贴设计的各种风格流派,并将其转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创造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招贴。在50年代到60年代时期,波兰和前苏联的风格对中国招贴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设计家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创作了很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招贴,达到了较高的设计水平,在社会上产生可广泛的影响。而在现如今,中国的招贴设计与国际接轨。设计出一些在国际上都有较高声誉的作品,中国招贴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国际(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09页)设计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从整个世界的宏观意识而言,东方与西方,各大洲,各地区都有着各自设计观念。设计风格上的相对同一性及相互间的特殊性。从局部的微观意识来看,受其民族文化的意识影响,各个国家又存在着各自见在设计观念与风格上的差异,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另一条线上,工业文明较发达的国家与民族有跨越了这一区域性的屏障,在保留自我意识的同时,找到了在时代想上的共同观念和语言,他就是当今国际图形设计发展的现实。要缩短消除我们与世界招贴设计的这条鸿沟,我们就必须把视野投向这个世界的设计大舞台,就应该紧紧的跟上时代的进程,把握住全球性图形设计的大动脉,只有这样,才能对当今设计方向有个超前的认识,才能以一种与当今时代吻合的节奏来找到一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路。

无论是从世界招贴设计的进程,还是中国招贴设计的进程看,招贴设计与工业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越发达,工业越进步,招贴设计就越向前进步。而世界是最卓越的设计师几乎都因为在招贴设计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而闻名于世。招贴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最能体现出平面设计的形式特征,他具有视觉传达设计最主要的基本要素,他的设计理念、表现手段及技法较之其他广告媒介更具有典型性。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各种新的广告媒体,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制作技术以及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而招贴也由以前落后的手绘而进入电脑制作。我们正走向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关注现实,更寄希望于未来,相信招贴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王雪青编著.国际设计传真.

[2]汤义勇编著.招贴设计

第2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艺术运动 现代平面招贴设计 发展 融通

论文摘要:耀眼绚丽的现代艺术运动对艺术设计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平面设计也毫不例外的受到其干预而越发显得引人关注。现代艺术运动为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和感性思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语言,本文以平面招贴设计为例阐述现代平面设计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代艺术运动情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必然对艺术产生影响。19世纪以来,欧美国家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发展和思想意识形态成为刺激现代艺术产生的有利条件。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在1907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被学术界称作为现代艺术运动,针对传统艺术进行全面、彻底的艺术革新运动,同时也为现代平面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现代招贴是由设计的画面和文字构成的平面设计,好的招贴设计应该有较强的画面欣赏价值和装饰目的。现代招贴设计一路走来越发成熟而富有时代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现代艺术运动的熏陶,充满了现代艺术运动情结。

一、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表现主义情结-隐喻、象征

表现主义是20世纪流行于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艺术流派。其主要特征为注重主观意象和对自我感受的表现,强调对比强烈、厚重粗放的黑白木刻笔触,以及夸张、扭曲、变形的色彩和姿态,不仅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同时抒发了内心情感,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情调、节奏和意境。它为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开创出一个能够充分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空间,极大地增强了招贴艺术的视觉表现力,确立了招贴艺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功能与目的。

二、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立体主义情结-拼贴、组合

1908年,产生于法国的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中心思想是对物象作理性解析和综合的再构造。强调对自然物体进行分析、判断,从中寻找可以提取的形 ;然后分解切割成最单纯的几何形态,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或点、线、面;最后,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并重新建立新的形态和结构秩序。从"分析"到"综合",立体主义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观察方法,更加注重对色彩、形式、结构的组织及平衡规律。由于对绘画中的各种元素提出具体的分析,使绘画逐步走向理性的方向,因而历史上称为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立体主义对于当时的平面设计来说,提供了极好的艺术借鉴,对招贴设计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立体主义对现代平面设计做出了两大贡献。第一,它结合象征、寓意手法,对形体、空间、色彩肌理进行拼贴、综合而组成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段,这就给现代招贴设计注入了新活力,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第二,就是它不断地在抽象的画面中加入文字的探索。这种试探给平面招贴设计提出了图文并茂设计的启发,对招贴设计中文字要素的处理手法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从此,这种形式在平面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今天成为人们心中对平面设计固化的认识了。

三、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未来主义情结-自由文字

未来主义运动是20世纪初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场现代主义运动。 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同时存在,共同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前者们给后者带来了工业化气息和机械的特征。未来主义歌颂技术之美、战争之美、速度之美。认为艺术应表现现代机械文明的速度、暴力、激烈运动的音响和四度空间等这些所谓的"现代感受"。毫无疑问地为现代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又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段。 在平面设计领域,未来主义最大的贡献就是形成了"自由文字"的设计风格。 文字不再是表达内容的工具,而成为了一种视觉元素和符号,类似绘画图形一样的结构组合,它可以自由安排布局不受任何固有原则的限制。 这种图即是字、字即是图的图文结合形式,对招贴艺术设计的视觉形式有着强有力的推进和启示意义。这种设计风格现在已成为风尚,在平面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转贴于

四、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达达主义情结-蒙太奇式置换、拼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兴起了一种非理性荒谬和怪诞的艺术运动,是一种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 名字也起的怪怪的,即"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认为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的,惟一可以遵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主张用消极的无政府主义和破坏性的形式来表达对传统艺术、现实世界和疯狂战争的反应。

达达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于利用拼贴方法设计版面,利用摄影照片的拼贴方法来创作插图,以及版面编排上无规律化、自由化的处理手法。达达主义对视觉艺术与设计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当代招贴设计中对世界名画中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置换的艺术处理手法,可以说都是受到达达派的启示和影响而产生的。另外,达达主义根据形、色、质的特点拼贴而制作画面,以及用蒙太奇照相拼贴的表现手法,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达达主义的这些新型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

五、现代平面招贴设计语言的超现实主义情结-感性、联想思维

1924年,法国作家安德烈·布莱顿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它标志着欧洲又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诞生了。超现实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文明遭到了极大破坏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些知识分子、艺术家的情绪处于虚无主义状态,因此,他们认为所谓真实的表象都是虚伪的,包括传统的文明方式、语言、文字、绘画、设计等也都被认为是虚伪的。这一观点打破了逻辑思维和现实的制约,以感性的联想思维来指导并表达原始创作的冲动和主观意象,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出不可能成立的人为形象和环境,把现实观念与梦境幻觉的本能潜意识结合起来。因此,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达形式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平面设计中均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并广为流传。

超现实主义在招贴设计领域的影响是空前的。其特点有二:第一,超现实主义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组合,拼贴出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实事境地,从而传递出一定的信息特征。第二,以写实的形象用荒诞、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组合手法来传达特定信息,更加有效地显示商品的功能和信息。计算机在平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之后,招贴设计师利用它并结合摄影蒙太奇、装饰漫画、具象、抽象等多种表现手法,更加充分地发挥超现实主义的观念和特征,为现代平面艺术设计领域开辟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现代平面招贴艺术,无论从创作理念还是表现形式上均受到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深刻影响,进而加快了平面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所以,艺术与设计就象硬币的正反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才是艺术与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深圳,1998。

[2]汤义勇:《招贴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王宝光、郝玉明:《现代广告平面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 现代平面设计 招贴广告标志设计 中国设计

    中国五千年积聚下来的文化,是历史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有无处不在的广博性,或移花接木、或一脉相承的传承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性,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可以说传统文化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元素,其创作和发展也离不开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

    一、中国传统艺术概述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形语言。中国传统艺术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二、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在我国,平面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平面设计的雏形,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但是,平面设计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平面设计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西方设计发展了百余年,而在中国。真正意义的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融合,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参与国际平面设计竞争和交流已经是家常便饭,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也是十分频繁的事情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多元化的国际并存已经融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然而,正是这种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文化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现代设计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三、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1.我国传统艺术对招贴广告的影响

    招贴广告是现代平面设计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招贴广告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把各个不同的比例.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而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国艺术家则是有选择,有重点,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我们从来不曾用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要求过中国传统艺术,没有人指责某些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有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内涵,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其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齐白石提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说法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再看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这种特点正符合了招贴广告的要求。

    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是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

    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一生命一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招贴作品“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

    我们从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气息,这也正是他艺术设计成功之所在。如果说.靳埭强的成功,还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设计中去,使设计更具有文化气息,更具有民族特色,以此强化设计的感染力度。

    2.我国传统文化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第4篇

在当代设计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同化倾向的背景下,出于对人类设计艺术文化价值的思考,要充分发扬“弘扬”与“超越”的理念,认真对待各民族的传统版式设计文化,依然需要关注和赏析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视错觉;趋势;版式设计

一.版式与版式设计的内涵

版式,简而言之就是版式的样式,最早的版式设计是和书籍一起应运而生的,是最具艺术感觉的一门课程。是一门融艺术性、思想性、技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课目,涉及报纸、书刊出版物、广告、包装设计、直邮广告、促销用品、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网页等所有平面设计领域。

版式设计是一种直觉性、理论性、创造性的综合设计活动,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环节。 版式艺术设计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艺术设计,是指在限定的平面空间中,应用构成版面的各种视觉要素(文字、插图、线条、线框、装饰线面及色彩)进行艺术设计。

相对于平面设计是一门相对具有独立性的设计艺术,研究的是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与艺术风格。

二.视错觉原理的产生与版式设计发展的融合

2.1?版式设计的发展与趋势研究

对于版式设计而言,有两个因素对其演变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绘制各种图形和文字的技术手段的发展:二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发展。人类早期文明发展阶段,由于各种书写材料得之不易,所以当时的画面需要尽可能地放满图形和文字,显得整个画面非常的饱满和浑厚。

2.2?视错觉原理产生的原因

2.2.1?生理原因

人类视觉产生的过程,需要大脑和眼睛的共同参与,视觉现象的产生的过程,需要大脑和眼睛的共同参与,视觉现象的产生从生理角度可以解释为由人眼对事物的感受,视觉神经的作用引起。视觉上的长短,高低,大小等错觉都是人类生理方面的一种功能和需要。有研究已经表明,错觉与人眼,大脑,是视神经的构造,视觉形成的生理过程等因素有关。

2.2.2?心理原因

当我们观察物体时,需要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同时运用,有时当实物还没有被我们看清楚时,大脑判断就已经出现,这种判断通常都是不正确的 ,这种错误的判断往往会把自己引入迷途,从而产生视错觉。心理上错觉的产生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知觉经验等因素有关。实际上,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往往是一起发生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理解并且要辩证地处理各种错觉现象,最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视错觉原理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3.1?矛盾空间错觉的应用

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在1987年的《福田繁雄招贴展》中的招贴设计就是运用视错觉中矛盾空间的方法,这在海报设计中当数最成功的。福田繁雄善于将不同视角的状态,表现在同一画面中,他利用单纯的线,面塑造了空间的穿插,使整个画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空间意识的模糊,在视觉表现上具有多重意义的特征。(图3-1)是1990年日本松屋百货集团创业130年庆的时候,福田繁雄为其设计的海报招贴,这也是视错觉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张,从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坐着的两个人的剪影在同一个平面里的同时存在,拆开来看,图中两个女孩的空间关系和坐法在我们看来都是合理的,然而画面上两个女孩同时坐着,一个是背面俯视的角度,一个是正面仰视的角度。

3.2?反转错觉的应用

图形本身就充满着多义性。(图3-2)仔细看右边女人的头,就会觉得像是左边女人的头,但是,仔细观察左边女人头,又回觉得像是右边女人的头,这样一个感官过程下来,大家都会觉得这对好朋友是不是双胞胎?但是仔细一看,两人长得又不一样。这便使观者脑海里两种或者很多种视觉图像交替着出现。这样就在不知不觉当中,观者目光就多停留了一点时间在这张海报上,同时,也让观者对其进行了互动和思考。

四.结论

目前,与版式相关的设计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人们的大脑与眼球。中华民族的设计理念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已经很多人在反对“全球化”,理由是全球化在损害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在侵蚀文化的多元化。民族化的版式设计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设计文化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中得到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文化发展的规律。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版式设计也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挥好版式设计的作用,带动招贴、广告、包装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

[2] 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

第5篇

关键词:招贴设计;3D成像;创意思路;表现方式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招贴设计是当下各个行业都有涉及的一个大领域,户外广告牌、宣传海报、企业形象宣传招贴等都离不开招贴设计的应用。招贴设计的关键――创意思维与视觉表现,这些都是招贴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根据这样的设计基础,加上创意表现,就能使其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20世纪90年代开始,3D成像技术就被运用于许多领域,如军事、医疗、模型制作等。直至2009年电影《阿凡达》的热映,3D成像技术才真正为社会大众所熟知,3D成像技术一跃成为受众眼中的焦点并不断发光发热。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及南加利福利亚大学娱乐及技术中心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3D立体视频的关注度正在日趋增长。调查结果显示,将近41%的观众都有观看3D电影的经历,在这41%的观众中有40%的观众承认,相比于2D平面电影,他们更倾向于观看3D立体电影,另外,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必须佩戴专用眼镜来观看3D图像不会影响他们购买3D产品。3D成像技术的产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3D电视、3D电影等已逐步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捧这个时展背景下的新兴产业。

(二)研究目的

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设计领域,由于受众的喜爱,3D成像技术正在不断地被应用。招贴设计因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尚佳等特点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宣传手段,普遍被应用于各种场合。但是,招贴设计也存在着诸如表现方式缺乏多样性等问题,所以本文试图将3D成像技术应用于传统招贴设计,达到高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招贴展示的目的,以期给受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在本次招贴设计中,选用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脸谱、皮影、木偶及人形剪纸,希望能够挖掘及传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设计共四张海报,每幅都是独立的个体,但相互之间又因中国传统文化而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3D成像技术的运用,优化了海报内容的表现形式,希望通过简约的格调来向受众传递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

二、3D成像招贴设计的思路

(一)创意构思

在明确了招贴设计的设计要求、掌握了3D成像技术的特点以及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次设计的思路便大致形成,内容如下:

首先是定位。设计基础中提到设计应符合风格的统一性、强化视觉冲击、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可实施性、符合审美规律、严格管理等原则。考虑到传统元素主题的招贴设计作品不在少数,缺乏新意。本次设计便确定结合3D成像技术在电影中的视觉效果,通过Photoshop等系列绘图软件的操作,将3D成像技术应用在招贴设计的表现中,以此达到比传统招贴设计更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时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同时为传承及发扬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展现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刚柔并济,博大精深”的特点,本次设计将选择四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然确定了素材的选择方向,接下来就是敲定素材。因为采用的是3D成像技术,所以在选择素材时尽量选择主体明显的元素,方便后期设计的视觉表达,这里采用的是脸谱、皮影、木偶及人形剪纸。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物,符合本次招贴设计的选材范畴,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做到以个体的形式单独存在,同时它们之间又是以人物形态相互联系的,所以最终选择了这四个元素。

其次是推敲。因为本次设计采用的是3D成像技术所以对视觉冲击的效果相比传统招贴应更需要注意。对比浅色背景与深色背景的视觉传达效果,最终我选择了深色背景为主色调,将其与敲定的素材进行融合,以此来凸显主体物。接着设想对比不同的排版。因为招贴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宣传,所以它的排版必须以主体物为首。将色彩、图形、文字、造型等的结合做到合理,以体现出设计的多样性使其在设计中能够脱颖而出,这些都是需要进行不断设想对比的。然后选取经过反复推敲对比后最可取的方案。在色彩的对比上深色能够更好的做到抓住受众的眼球;除此之外,我还对主体的方案选择上进行了推敲,从一组形象到单一的主体形象,比起一组人物形象的排版,单一的形象更为突出,更能吸引注意力;另外,在色彩的安排上也尽量做到和谐、统一。

最后是将其与文案结合,完成统一。在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文案没有多余的字眼,只是简单将主体物进行解释说明,以此达到向受众直接宣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其吸睛效果弱于主体物,却又是招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受众在接收主体物信息的时候能够对它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3D成像招贴设计的表现方式

此次设计是平面系列招贴,共四张,它们每个都以个体形式单独存在,然而相互之间又是以人物形态这条线索联系的。本次招贴的目的在于宣扬及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它在表现上应做到突出主题、简约大方。本次设计主要采用了直接展示法、突出特征法和以小见大法。

直接展示法是大部分设计都会运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直观的将设计的主体物展示在受众眼前。在传统招贴设计中都是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以此来渲染产品或主题。而在结合3D成像技术的背景下,本次设计在表现手法上也应该有适当的改进,在运用直接展示法的时候在主体物的选择上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一元素,比起一组元素这更容易引起受众注意。

如在本次设计中,我将设计的主体物――脸谱、皮影、木偶及人形剪纸都直接向受众传播表达,比起传统招贴的全面性表达更加直观,并在色调的选择上更加具有冲击力。

以剪纸文化和脸谱文化的设计为例分析。剪纸文化是一种镂空艺术,也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与传统招贴设计的思路一样,文案的造型设计上也采用了镂空的表现方式,直接向受众表达剪纸的主题思想。主体选择的是升平公主的剪纸形象,以此来彰显中华剪纸文化的复杂性。为了更好的结合3D成像技术,已达到更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设计时采用深色背景,并在对主体物的修饰上进行相应的色彩处理,使其即与主色调相融合,又能够跳出画面吸引受众眼球。在画面中也直接用中国传统的logo呼应本次设计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

脸谱文化可以延伸至京剧文化、粤剧文化、川剧文化等多种艺术文化,脸谱是它们共同的表现方法之一,所以由本次脸谱的设计可以彰显出中华戏曲文化的多样性。画面中直接展示了选择的脸谱素材,直观的突出了脸谱文化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结合3D成像技术,已达到更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设计时采用深色背景,并在对主体物的修饰上进行相应的色彩处理,使其即与主色调相融合,又能够跳出画面吸引受众眼球。在画面中也直接用中国传统的logo呼应本次设计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

突出特征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性,将其与众不同的地方鲜明地表现出来。在传统招贴设计中首先需要突出招贴主体物的主要特征,将其进行处理修饰,使受众对主体物产生兴趣。就本次设计而言,纵观整组作品,主体物都只有一个,没有多余复杂的附属品,且对主体物的排版就做到了焦点集中,放置在了画面的中心位置;而对主体物的大小设定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篇幅,这也是为了呼应主体突出的特点。在运用3D成像技术的时候,为了使主体物更加突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与对比,最终将招贴的背景设置为深色,因为相比于浅色背景深色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并且能够更好的将主体凸显出来。

以皮影招贴为例,本次结合3D成像技术的招贴设计选取的是单一的皮影人物形象。众所周知皮影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间广为流传,皮影人物又是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了皮影的特点,为皮影人物增加了幕布背景,与单一的皮影人物结合起来就可以更直接的展示出皮影戏的演出方式,以此来凸出皮影的主题。与文案的结合也更加明确的向受众突出皮影文化。为了更好的结合3D成像技术,已达到更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设计时采用深色背景,并在对主体物的修饰上进行相应的色彩处理,使其即与主色调相融合,又能够跳出画面吸引受众眼球。在画面中也直接用中国传统的logo呼应本次设计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

以小见大法是指通过小题材、小事件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手法。以传统招贴的角度来说,在本组招贴设计中,选择的元素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单一的个体延伸至传统文化的大范围,以此向受众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深受众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而本次结合3D成像技术的招贴设计相比于传统招贴设计,画面的要求上需要有更强的冲击力、主体物需要更加突出、排版需要更加简洁明了。

中国的木偶文化历史悠久,在汉朝就已有相关记载。以木偶文化来彰显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也以此来告诉受众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技艺的传承。在进行木偶文化的招贴设计时,选择的木偶素材与文案素材在色调上进行了呼应,这里选用的是单一的木偶素材占据招贴视觉中心大部分面积,以此直观的向受众展现木偶文化。为了更好的结合3D成像技术,已达到更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设计时采用深色背景,并在对主体物的修饰上进行相应的色彩处理,使其即与主色调相融合,又能够跳出画面吸引受众眼球。在画面中也直接用中国传统的logo呼应本次设计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

而如何进行设计使其独具创意,又如何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的运用来使其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这些问题都是在本次招贴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首先完成了一套以浅色为背景的招贴设计初稿,以传统招贴设计的角度来看,初稿在大方向上并没有非常违和的地方,然而,在我对初稿进行3D成像技术的处理后发现浅色背景并不能够做到视觉上更好的冲击,并将主体更好的凸显出来;而且主体物的多少也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困难:以皮影元素为例,在选择皮影素材的时候,我初稿选择的是一组皮影戏人物,但是在进行3D成像技术的处理后,一组人物却显得愈发杂乱无章。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设计,秉着克服困难的原则,我将初稿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与排版。针对浅色背景招贴在进行3D成像技术处理后无法更好的将主体元素凸显出来的问题,我重新选择了深色的招贴背景,在色彩的对比上深色能够更好的做到抓住受众的眼球;除此之外,我还对主体的方案选择上进行了更改,从一组形象改变成单一的主体形象,比起一组人物形象的排版,单一的形象更为突出,更能吸引注意力;另外,在色彩的安排上也尽量做到和谐、统一。最后要说的是对本次招贴设计的完成稿的欣赏,像观看3D电影一样,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经过3D成像技术处理后的招贴效果,所以我为本次招贴设计配备了专业的3D立体观影眼镜,以方便受众观看招贴效果。

三、总结

这组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招贴设计需要从宣扬传承传统文化和新兴产业3D成像技术的发展来看。

首先单就这次招贴设计的元素选择来说,之所以使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意在向受众传播中华文化的精美绝伦,并以此达到将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的目的。在选择元素的时候将以人为本加入考虑,所以拟定的都是以人物形象为主的中华元素,在处理上也尽量做到尊重其本身价值。

其次本次课题迎合21世纪科技发展的大背景,在对招贴的设计过程中,除了扎实的设计功底之外还融入了21世纪深受追捧的3D成像技术,这对招贴设计中元素的细节要求就更高,尤其是色彩及排版这两方面的配合要能够适合后期制作3D成像效果。在3D成像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3D电视、3D电影等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如果将3D成像技术运用在招贴中,它的传播效果及表达形式都是基于传统的一大创新,一大突破,一大挑战,受众接触的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平面作品,而是身临其境,也是切身感受。

当然在3D成像技术与招贴相结合的技术及可实施性上也存在着质疑和困难。就本次设计而言,在对主体物的选择和表现手法上都存在相应的难度,如何与传统招贴区分开来,如何在结合了3D成像技术后更好的将主体物凸显出来,进行处理后受众不能免去使用3D立体眼镜观看的繁琐等都是本次研究中出现的难点。但是就当下3D电视以及电影的普及率来看,只要在投放银屏上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就可以免去受众必须要使用3D立体眼镜才能观看的繁琐。另外现在很多企业正在研究裸眼3D技术,这也为本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当然,这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及发现。

这次课题的研究让我对视觉盛宴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更对自己的世界观及价值观都有相应的影响。并且这也告诉我一个道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紧时展的步伐才能与时代共同进步。

四、结语

以进行3D成像技术的处理为例,与传统招贴一样,招贴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宣传;但又与传统招贴不同,经过3D成像技术处理的招贴,在视觉冲击的要求上需要远远高于传统招贴:对主体物的突出强调需要高于文字叙述,利用主体物视觉的冲击效果直接击入受众心里。要知道越是简洁的招贴,它的主题就越突出,这也就更好的呼应了招贴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宣传。

【参考文献】

[1]程彦平.招贴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军,胡易容.世界经典招贴设计[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何辉,朱和平.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与设计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4]朱琪颖.海报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同构图形;平面设计;应用

在图形中,“同构”的含义更加深化,图形同构将这种联想的形式付诸了实践,主要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通过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按照特定的组合形式组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一个新的图形,并将原先的图形含义更加深化,在这个基础上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但是,“同构图形”往往表达的含义更加深刻,或是一种超越或突变,或者是一种新的意念的生成,总之,“同构图形”能够以一种夸张、悬念、幽默甚至是荒诞的图形组合形式将设计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主题更加深刻,这种深刻的表达方式也将同构图形推上了平面设计的大陆,成为平面设计中创意体现的重要方式。

1 同构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形式

基于“同构图形”的巨大表现力,平面设计中同构图形的运用十分广泛,常常在平面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引起人们的兴趣,取得出奇制胜的设计效果。总结来说,同构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1.1 概念同构

概念同构主要指的是一个概念的转移或者深化,通俗而言可用“偷梁换柱”来形容。在平面设计中,常常运用特征相似的物品来进行同构思维,在某些事物之前,可能在物品的外观、声音或者其他表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在概念同构中常常运用这个共同点来进行同构图形的设计。例如,在一个平面设计中,设计者将香烟与铅笔这两个概念进行图形同构,配合巧妙的文字解读“同学,请借我一支……”,图形的意思深刻明了,利用香烟和铅笔在形态上的共同点进行同构,却深刻地反映了现在烟民的年龄普遍降低,甚至已经毒害到小学生的深刻主题。这种概念的同构使得平面设计的内涵更加丰富,引起人们的深思。

1.2 意象同构

亚里士多德说:“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这句话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即是,一个有灵魂的平面设计不可能仅仅依赖于客观事物的展现,更多的是超出客观事物之外的精神内涵体现,也就是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这就是一个设计体现的意象。对于意象同构来说,意象同构主要指的是运用联想或者其他符合生活常理的概念元素,在这个基础上升华出来非常规的、非逻辑性的概念元素,并大量运用移情、比喻或者灵感等多种创造性时,将平面设计中那些难以直接体现的形象具象地表现出来,激发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达到寓奇于平、平中见奇的目的。例如,在一个公益平面设计中,设计看似平淡无奇,是一个骆驼的形象,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形象,它的深意恰在此处,为什么人要以骆驼的形象生存呢?原来这是一则呼吁人们保护水资源的平面广告,在这则平面广告中,内涵意象十分丰富,让人震撼,传达出若我们不能充分保护水资源,将被迫像骆驼一样生活的主题,十分震撼。

1.3 图形同构

所谓图形同构么主要指的是运用图形的相关相似性,运用形象来表达理性的创作活动,在图形的构成中,运用两个图形的相似性来激发同构思维是图形同构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最常见形式。但是,这种相似性的关联并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在深入的挖掘图形以及概念的本质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常常运用的异影图形、换置图形以及正负图形,通过对于相似图形的叠加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例如在伏特加酒的一系列平面设计中,平面设计将伏特加酒瓶的形状与车辆、建筑以及报纸等图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伏特加酒的设计中看到的不仅是酒文化,更是来自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集合,让人们体会到伏特加酒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图形同构思想的运用可谓巧夺天工。

2 同构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实现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平面设计中,同构图形主要采用的是概念同构、图形同构乃至意象同构等表现方式,将同构图形的相关理念以及内涵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体现出深刻的创作内涵,那么在平面设计的具体实现中,同构图形应该如何实现呢?

2.1 广阔的视觉善于发现同构

创意来源于生活,但是超出生活。在平面设计的同构创作中,不是每一个图形天生就是可以同构的,要在形态各异的不同图形之间找到同构,需要设计者全面地审视这两个物象,甚至赋予其广袤的遐想,让两者的状态尽数呈现在设计者的脑海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同构图形才能在平面设计中信手拈来。一般而言,当面对一个物象时,必须同时想到该物象在平面上成形的三个主体要素:一是勾勒其外形的边缘线;二是此物质本身的影像;三是此物象之外的负空间形。在这三个要素确定的情况下,设计者才能将这个物象的相关品质与另一个物象叠加,产生可能是负空间形也可能是正负空间形的图形同构。

2.2 显微同构

在面对同一物象的不同面时,人们的感受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人们结合这个物象的一个视觉要素,寻找这个视觉要素与另外一个物象的同构。例如,在面对一张地球的照片时,我们关注的是云浪的图像,就可能会找到动物乃至飞鸟等不同的意象。但是,如果我们的着眼点是地球,我们又可能想到圆形、篮球等其他意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面设计同构图形的选择中,要根据平面设计的主题选择物品的一个方面进行同构,表达更加精确和深刻的主题。

2.3 “量”与“象”的同构

量的同构是物象合成的基本要素,量的相同、相似有时可以转化为“象”的同构,如“瓶”字。其中,“瓦”字如果发生一定的转变,变成一个瓶子的形状,那么人们依然能够确定这是“瓶”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瓶子与瓦的分量是相差无几的,使抽象形具有同构而产生原形印象的暗示。例如,当一个平面设计中,一个人的形象不断缩小,变成一个米粒的形状的时候,人们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其他物象的一个部分,如广袤风景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平面设计中常常运用的“量”与“象”的转变实现图像同构。

3 结语

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出,在图形的同构过程中,图形乃至物象之间的存在状态以及构成是息息相关的,只要其中一个小的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平面设计中图形的整体意象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表达的主题也会截然不同。这就要求在平面设计的图形同构中,要充分把握图形同构的技巧,从图形的概念同构、意象同构以及图形同构的多个细节着手,善于发现不同图形之间的不同联系,改变图形以及物象的质量、审视方式、运用方式等,选择更加符合平面设计创作的同构方法,提高平面设计中同构图形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尚会芳.尚会芳招贴设计作品[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2] 姚睿娟.平面设计的构成艺术规律探析[J].艺术科技,2016(03).

第7篇

[关健词]创意平面设计灵魂策略目标

平面设计是指在二维空间进行的广告招贴、图书封面、标志等设计。平面设计服务于大众,要求具有特定的信息内容,除了传达给观众信息外,还要传达给观众一种观念,一种意识。由于受二维空间的限制,平面设计就要求设计者必须有独特的“创意”才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创意”一词来自英文idea,指思想、概念、计划、主意、计策、目的或想法。在平面艺术设计中思想意念上的出新,是创造性的创作活动。

一、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灵魂

创意是平面设计中永不干涸的生命源泉,是平面设计的思想内涵与灵魂。好的创意设计充满灵性与美感,能够表达设计者的所思所想,能够让观众跟他一起喜怒哀乐。否则就没有灵魂,没有力量,没有生命。既不会打动观众,也不会让观众产生激情,更不会产生联想。要让设计成为一种力量,必须赋予设计以独特的思想和深刻的理念,即赋予一个好的“创意”。

比如麦当劳采用M为标识造型结构,设计中采用弧形、圆润的形式配以金黄色,像两扇打开的黄金双拱门,来象征欢乐与美味。以简洁独特的标识,明亮的色彩,拟人化表达了“麦当劳大叔”和蔼可亲的笑容,充分表达了清洁优雅的环境、高品质的产品、亲切友善的服务,来体现物有所值的麦当劳经营理念。实现了设计计划与目的,让人感到设计者“创意”的独特性——设计灵魂。

再比如大红鹰的“V”,它表现的是胜利的精神,胜利的信念,胜利的激情,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著名的欧美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说:“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产品,非要有很好的特点不可,除非你的广告有很好的点子,不然它就像很快被黑夜吞噬的船只。”他还说:“如果广告活动不是由伟大的创意构成,那么它们不过是二流品而已。”另一位美国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巴克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允许大量及不断重复的广告内容。我们呼唤我们的战友——创意,要使观众在一瞬间发生惊叹,立即明白产品的优点,而且永不忘记,这就是创意的真正效果。”这两位大师的话,明确指出了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提出的广告理论、撰写的专业著作、以及流传下来的经典案例,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中国的创意人。使设计者更懂得平面设计中创意的重要作用。平面设计作品是否有创意,创意是否卓越正确,是否充分而深刻的表达了设计主题,是决定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而设计作品如果有了明确的主题,但没有一个成功的创意,就会显得沉闷、困惑,没有气质。就不可能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由于平面设计应该进行信息的选择与再创造,信息传播才能真正生效,所以平面设计必须进行创意,才能针对特定的受众目标和心理进行传播。创意在实现设计目的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创意的设计才能吸引市场的注意力,才能引导消费者的行动。例如获全国报纸广告评比金奖的丽江花园左岸《寻找篇》系列平面设计,很值得与大家共享。当设计者知道丽江花园左岸宣扬的理念是“艺术的生活,诗意的安居”,知道在2010年中秋、国庆将拿出100套精选单位进行特惠发售以后,那么如何制造购买欲望,将功利性的促销活动与人文化的产品定位相互融合,达到品牌与销售的双赢成为设计的关键;中秋来临,别人都是赏月,而左岸的人却会收藏月光,以此意念发散,然后有了3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寻找100个收藏月光的人,”“寻找100个听其自然的人,”“寻找100个想入非非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艺术的、诗意的、与众不同的。这种从容不迫的生活只有在左岸的业主身上才能体现。美指与文案由此寻找到上佳表现形式,黄色、深咖啡色是主调,放上发黄的被撕裂的黑白旧照片,在洒满月光的江流上撒网的人,在风吹过的原野上聆听自我的人。这种空灵、唯美、清新、独特的创意,即使在已经成版的地产广告中也绝对能够脱颖而出争取眼球。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文档123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二、创意与策略

对创意人员而言,策略越精准,功力越深厚的就越会觉的创意空间大。创意的策略要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准确的目标对象创意离不开人的各种需求,为了使广告能够创造良好的促销效果,在进行创意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探明和确定是哪些人需要,要向哪个消费层面的人推销,即确定你的主要诉求对象,然后根据人们的需求心理和各种习惯进行创意。

2.有明确单一的目标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数量和产品种类极大的丰富起来,产品的交流也极为畅通,这就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机会,从而使消费群的划分越来越小,层次越来越细,人们对产品消费的个性特征需求日增,这反过来又促使产品的品种划分日益精细。在这种情况下,创意决不能为创意而创意,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创意目标要服从于平面设计目标。进行平面设计的目标很多,比如有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良好品牌形象的,有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使其产生购买行动的,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的等等。为了达成预定的设计目标就要有与之相应的明确的创意策略。

3.创意诉求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广告信息必须明确展示产品满足特定消费者。心理欲求的品质,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明确针对特定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策划和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一种可以普遍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欲求的产品,也没有对产品具有普遍喜爱的消费者,因此诉求一定要单一集中,要确定什么是最重要的,从消费者的关心点切入,用富于新意和冲击力的表现手法,传达新的、独特的信息,只有当设计人员的创意意识和表现与消费者的意识产生共鸣时,才是成功的创意。

三、如何提高创意水准

第8篇

摘要:设计以人为本引起许多人关注,本文从文字的灵动,图形的优雅和色彩的震憾三个方面说明了设计元素的情感表现,希望能够有做到让设计主体所表达的情感与被设计作品打动的对象达到一个良性的互动。

关键词:平面设计;情感互动;文字;图形;色彩

现代设计有着花样繁多的技术手段,光纤宽带的信息速度,让人目不暇接也疲惫不堪,我们越来越浮躁的外表,越来越不安的心情,缺少幸福的内在,使得精神调养显得越发的重要,我们需要回归,真正的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单纯。本文探讨了如何让设计主体所表达的情感与被设计作品打动的对象达到一个良性的互动效应。

一、文字的灵动

文字是人们思想感悟的图画形式,是记录语言表述情感的视觉符号。在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文字是最伟大、最神奇的发明之一。它用横坚勾画的笔画将无数抽象或具象的东西传达给观者,并能给观者心灵上以情感的共鸣和美的享受[1]。

例如在包装设计上,文字不仅能够准确传递商品信息,还能起到宣传商品,美化商品的作用。文字的书写形式和排列组合直接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设计师能够根据商品的属性特点进行创意构思,形成不同的字体设计风格,使商品包装格调高雅别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从内涵中打动消费者。

即使是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人们仍可通过设计增加商品的情感和个性,使原本批量化、一体化的商品变得生动有趣,促进人们的购买欲望的同时,也使用户多了一份对其的钟爱。现在许多包装中在字体设计上喜欢用手写的书法字体代替电脑规范化的文字。追求书法字体气势奔放、笔墨飞溅的艺术效果;追求字体在快速行笔运墨中的飞白苍劲之美。文字作为有视觉和意义双重表现的设计语言,在一些包装设计中会把字体本身进行设计,拆分重构等,达到一语双关的视觉效应。

二、图形的优雅

图形,是视觉设计中至为关键的要素。同样在情感上,图形不同与文字,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文化层度的高低、年龄的大小,都能很直观的从图形中感受到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康德看来,“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能够以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2],。图形可感,它以“点、线、面”的不同交织与构成,形成最直观的视觉张力和视觉表象。但这绝不是图形的全部,在更深层面,图形更代表着意象的审美,信息的辐射,特定时代的文化倾向和时代精神。

同时图形是视觉艺术不可缺少的情感传达媒介。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设计将文化信息置于图文并茂的心理诱导之中,将图形的感知性、可视性特征纳入文字细嚼品味的范畴。借助文字所具有的确定性、情感性、丰富性来表达图形的内涵与外廷,又通过图形的直接性、形象性、通识性将文字所阐述的内容和情感得到更广阔、更便捷、更大众化的传播。图形设计的理念无疑是给平面设计的艺术构思装上了想象、腾飞的翅膀。

而图形在书籍上也有着成熟的应运,例如,儿童读物的书籍设计适应少儿丰富多样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求,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对未了解的事物、事情特别感兴趣,尤其对不同的色彩、高明度的颜色以及各式各样的卡通图形,颇有兴趣。比如可以采用鲜亮的色彩、活泼的卡通图形与趣味的文字相搭配,用大开本的形式,突出卡通的形象,同时也吸引儿童的视觉,图形简单而直接的说明了本书的主题,这是一本儿童知识类的书。封面上身着蓝点裙子的小女孩正在告诉穿黄色背带裤的小男孩一些事情,小男孩的脑子里则飞出了许多白衣的小天使,说明他正在思考,这些都在一个粉色的背景下,整个图形的颜色明亮却不刺眼,柔和而生动,很能打动同龄的孩子们,看着就想拿起来翻翻,这里面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儿童书中的图形设计在这里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使孩子成为书籍阅读。过程中的中心人物,同时能让孩子和家长在互动过程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还有些图形利用书籍本身的特殊性,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书籍《梅兰芳全传》,梅兰芳先生的形象不仅仅在封面上采用,而且运用在切口上,突出了《梅兰芳全传》这本传记的整体的形式感,当读者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梅兰芳的人物形象,带着对书籍的直观印象阅读书籍,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图形将书籍艺术的情感氛围烘托到各个细节部分,更体现了该书的艺术格调,图形运用于细节的设计,往往更能反映出其本身的独特魅力。

三、色彩的震憾

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是最普遍与直接的。色彩有很多种分类,每种分类给人的情感体验却大不相同。比如冷色给人宁静或者消极的情感暗示,而暖色给人带来积极或者刺激的感受。还有在人们的印象中,某些物体的色彩还形成了固有的概念,在消费行为学中,人们经常根据他们对于物品色彩的常识经验来限定色彩的用途。例如红色在中国的文化中代表着吉祥与喜庆,金银色则显示一种高档感和尊贵性。此外,固有色还是色彩联想产生的原因之一,人们将物体的固有色与该物体本身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具象的思维,比如蓝色表示蓝天、海洋;橙色表示桔子、阳光等。

而色彩的情感在平面设计上的应用也是无所不尽其极,例如招贴设计,由于其大幅面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公共广告环节中不可替代的一环。即使是在今天电视及网络传媒高度发展,不断追求新鲜、刺激的视觉感受的信息化时代,招贴仍然凭借信息传达的简洁明了、扣人心弦,成为传递信息的有效载体,频繁出现在街头、商店等公共环境中。在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商业和文化等活动中,没有无谓的饶舌,却会呼喊;出人预料,震慑心灵,散发出或庄严或优雅的格调。但作为短暂的观赏性艺术,如何使人驻足观看、细细品尝、拍手称绝?除了要求有独到的创意,洗练而具个性形式,首先应做到的是以敏感、单纯而响亮的色彩在转瞬之间吸引匆忙人流的目光。

参考文献:

第9篇

1.种子市场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市场营销创新的首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种子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和品种开发与种子生产、贮藏、加工、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时,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处理企业、用户、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每个种子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构成一个种子企业的市场经营理念,也称营销管理观或市场营销观。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的营销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动主要是跟随营销。就是企业跟在市场后面开展营销活动,市场需求变了,营销活动跟着变,即跟着需求走。跟随营销使企业被动的适应市场,这显然是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只有走在市场前面,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即做到牵着市场走。种子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种子使用价值的活动过程,种子经营者不仅要研究用户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用户对种子潜在的需求。种子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由跟随营销转向创造营销。创造营销是在潜在市场未到来之前就摸准市场动态,按着市场需求发展走势开展营销活动,使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市场需求之间保持快半拍的状态,从而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2.种业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是市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种子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升档、升级、系列延伸上求突破,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加大创牌力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名牌产品是市场上的旗帜,市场向名牌聚集,效益向名牌倾斜,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创建种子品牌是种子产业化的核心,是种子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首选战略。已经定牌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必须认真制定企业名牌战略和计划,深入开展创名牌活动。办名厂,创名牌,要舍得花精力、花本钱,搞名牌宣传,做名牌广告,创名牌商标。要使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必须在产品的成本、差异性上有所突破,使其独具一格。

3.种业服务创新

种子企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广大农民,各项服务也要适应广大农民消费者的需求。

开展服务创新,一是通过公共关系,利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广告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及招贴画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为广大用户提供种子营销信息,让广大农民了解产品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及其他注意事项,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及传授工作,做好营销前服务;二是简化营销过程和手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要求,如提供精美的手提式小包装、配货上门等贴心服务,为用户提供方便、简捷、有效的营销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配备精良、高效的服务队伍,随时为广大农民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种子企业开展好服务创新,还要有企业组织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作为保障体系。企业组织创新成功的经营战略必须有成功的组织创新作为保障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有种子企业目前的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已不能适应种业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形势,必须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战略,对企业内部的各类组织重新设计、规划,实现管理组织的创新,使企业内部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态势,保证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第10篇

2.先生的民族理论周星,ZHOUXing

3.当代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李修建,LIXiu-jian

5.科尔沁萨满教艺术的人类学解析色音,Sain

6.故事歌手"江格尔奇"额尔敦,Erdun

7.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姚慧,YAOHui

8.浅议文化遗产的历史活态性——以洗车河镇手工艺文化与内河舶运经济史之关系为例吴昶,WuChang

9.长角苗礼俗服饰考察安丽哲,ANLi-zhe

10.行走在"似与不似"之间——对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一点思考张琬麟,ZHANGWan-lin

11.内蒙古电影六十年"蒙古人"形象扫描张芸,ZHANGYun

12.章家瑞电影中的民俗展现及审美价值郭芸杉,GUOYun-shan

13.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反讽策略谢云霞,XIEYun-xia

14.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萌生潘薇,PANWei

15.中国革命题材民族歌剧唱段中女高音的演唱分析——以《党的女儿》和《白毛女》为例孙俊钰,SunJun-yu

16.民族声乐头腔共鸣的位置和气息控制邹燕,ZOUYan

17.泰山碧霞祠道教音乐所用曲牌音乐结构研究林琳,郝亚莉,LINLin,HAOYa-li

18.我国丧葬仪式中的"哀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吴涤,WUDi

19.浅论二胡叙事曲《新婚别》二度创作中弓法的技术把握王垚磊,WANGYao-Lei

20."活动因素"在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流变靳彦,JINYan

21.浅析大型壁画《创作·收获·欢乐》的构图特点万国英,WANGuo-ying

22.试论招贴广告的视觉语言传播李鸿明,LIHong-ming

23.内蒙古广告业营销策略初探顾谦倩,GUQian-qian

24.小议蒙古民间舞中查玛舞因素安洁,ANJie

25.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研究论文索引(1991)其其格,Checheg

26.我院隆重举行蒙古族合唱基地班汇报演出暨内蒙古少年合唱团教学研讨会

27.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10学生毕业作品选

1.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建筑造型艺术及历史发展轨迹刘朝晖,LIUZhao-hui

2.科尔沁蒙古族金银饰品制作的田野调查徐英,XUYing

3.科尔沁萨满"过关"仪式的田野考察乌仁其其格,陈永春,Urenchemeg,CHENYong-chun

4.论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张钟月,ZHANGZhong-yue

5.蒙古族题材版画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刍议包玉荣,BAOYu-rong

7.浅谈科尔沁版画与学院版画教学的交融宝军,BAOJun

8.关于蒙古族题材原创版画基地创建的设想曹雪飞,CAOXue-fei

9.论"融"与"容"——由"中西合璧"看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畸变赵媛,ZHAOYuan

10.论官布的绘画艺术李际同,LIJi-tong

11.近二十年来内蒙古油画创作中的蒙古人形象孙与平,SUNYu-ping

12.高校中国画教育现状及教学探索付光辉,FUGuang-hui

13.非枕——浅谈当代陶艺中瓷枕的创作刘洁,LIUJie

14.元代墓室壁画人物服饰形制探析徐文静,XUWen-jing

15.论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崔金玲,CUIJin-ling

16.传统色彩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再创造朱书华,ZHUShu-hua

17.草原岩画中的自然崇拜冯军胜,FENGJun-sheng

18.北方岩画与草原文化心理班澜,BANLan

19.当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处境博特乐图,Botolt

20.钢琴触键的基本原理分析秦川,QINChuan

21.单弦牌子曲腔词结合关系探微王宇琪,WANGYu-qi

22.多尼采蒂咏叹调《偷洒一滴泪》的艺术解读史永清,SHIYong-qing

23.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朱菁,ZHUJing

24.强化教师职业写作技能的实验性研究——以二部轮唱歌曲写作教学为个案易希平,YIXi-ping

25."美育"思想提出的原因及当代意义肖阳,XIAOYang

26.浅析电影音乐与画面的统一——以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为例郭怡然,GUOYi-ran

27.谈彝剧《曼嫫与玛若》创作的戏剧冲突设计杨怀敏,YANGHuai-min

28.飞翔中凝聚的民族精神——试论蒙古舞中的飞翔情结何佳,HEJia

29.烈马追风——石玉平摄影作品选

30.掀开中美艺术文流的新篇章——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代表团访美

5.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唱词格律研究哈斯巴特尔,Hasbaatar

6.论鄂温克族民歌的调式特点乌兰图雅,Wulantuya

7.蒙古族民间传统歌唱形式的审美探析萨日娜,敖敦其木格,Sarana,Odonchemeg

8.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点比较史永清,SHIYong-qing

9.当代巴尔虎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乌云娜,Uyunna

10.试谈《莫尔道嘎情》的演唱——兼及新时期蒙古族创作歌曲的艺术特点杭红梅,HANGHong-mei

11.都市生活中的二人台——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人民公园二人台班社调查姜晓芳,贺宇,JIANGXiao-fang,HEYu

12.浅谈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磨坊女》的钢琴伴奏及音乐表现意义马轶婕,MAYi-jie

13.从肖邦《#c小调圆舞曲》的结构特性谈作品曲式结构的多释性李坤,LIKun

14.二十世纪初西洋歌剧艺术传入中国源考孙一迪,SUNYi-di

15.论倪瓒思想中的儒道佛因素及其嬗变吕少卿,LVShao-qing

16.浅论现代日本画吴苏荣贵,Usuronggui

17.浅谈蒙古族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屈指,QuZhi

18.试论蒙古族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李杰,LIJie

19.画意诗境——王荣水彩画印象杨佳,YANGJia

20.电视剧的文艺特性:同小说、电影和戏剧的比较研究云国强,YUNGuo-qiang

21.戏仿与颠覆——浅析当代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创作潘薇,PANWei

22.论辽代女性诗人的生命情怀贺利,HELi

23.可敬的开拓者——为吕宏久先生《旋律笔记》出版而作博特乐图,Botolt

24.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吕宏久先生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成果述评好必斯,Hobis

25."吕宏久《旋律笔记》出版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综述曹晔,CAOYe

26.移民与文化变迁:宁夏吊庄移民语言变迁的调查研究马伟华,MAWei-hua

27.推动文化产业研究探索人才培养途径——"文化产业战略暨演出市场发展"草原论坛综述陈煜,郝凤彩,CHENYu,HAOFeng-cai

28.以审美为核心的视唱练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视唱练耳教育方向研究生教学纲要晨炜,CHENWei

4.解读民歌中的科尔沁草原乌兰杰,WULan-jie

5.有关乌珠穆沁右旗王府乐队情况的调查纳·布和哈达,NABuhhada

6.蒙古族民间多声部音乐中的复调技法潮鲁,Chuulu

7.色拉西先生潮尔演奏中多声部手法及其风格特征好必斯,Hobis

8.辛沪光马头琴作品主题构建中的运动模式李春海,LIChun-hai

9.小提琴独奏曲《牧歌》的演奏诠释高婀娜,GaoE-nuo

10.音乐听觉在视唱练耳课中的训练与运用皇甫一清,HUANGPUYi-qing

11.钢琴的触键技术剖析秦川,QINChuan

12.声乐钢琴伴奏者的多重角色定位与实现方式探索李彦娜,LIYan-na

13.手风琴演奏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中《费加罗的咏叹调》的技术探析,YUFei

14.中国艺术歌曲之流变张素华,ZHANGShu-hua

15.二人台的传承机制与现代命运——从内蒙古西部二人台谈起冯光钰,FENGGuang-yu

16.李渔戏曲艺术本体论探因葛丽英,GELi-ying

17.试论民间手工艺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以鄂、湘、黔三省的9个考察点为例吴昶,WUChang

18.鄂尔多斯地区准格尔召内现存傩面具考察刘可新,LIUKe-xin

第11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学校前身始建于1941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学校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滨海旅游名城——秦皇岛,现有秦皇岛、昌黎、开发区、欧美学院四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馆藏图书文献140余万册;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75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05人。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000人;硕士研究生近300人。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系(部),具有3个一级学科、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包括15个授权领域);设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法、教育、经济、管理、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生物标本馆是首批国家认证的电子生物标本馆,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设立了省级“院士工作站”。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先后同20多个国外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教育合作关系。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2012年被国家汉办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与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合作建立了意大利语语言培训与测试中心。

二、艺术学院简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9月。现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音乐学、动漫设计与制作、装潢设计与制作、音乐教育等专业,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1人,客座教授5人,外聘专家11人。院长张海燕教授现为中国音协会员、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公开发表、省级专业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十二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著作。2005年、2007年获我国首届、第三届“德艺双馨”全国总决赛专业组“金奖”,并荣获“中国艺术贡献奖”; 2006年6月获第五届21世纪国际华乐节B组金奖;2007年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联合主办器乐大赛,获器乐专业组一等奖;2005年12月,获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奖;2010-2012年,均获河北省秦皇岛市“拔尖人才”称号。声乐教师张译文、姚博均获2010年首届香港国际歌剧大赛西洋歌剧组独唱二等奖。崔福庆教授的作品《同学》入选“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刘进成副院长的水彩作品《深秋》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1年水彩作品《深秋》系列之五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马英民老师的水彩作品《秋韵》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井庆昂老师为中国美协会员,2008 年获“第二届河北美术振兴奖”,作品《云锁青山雨留人》入选中国文联、中国青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马春兴老师的水彩作品《丰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获优秀作品奖。自艺术学院成立至今全院200余篇,主持省、市级课题20余项。学院现拥有电钢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音乐制作室、专业舞蹈教室、专业琴房百余间,钢琴150架,配有全套的军乐、管弦、民乐、电声乐器设备,设有环境与视觉传达、动漫、陶艺与雕塑三个工作室,教学设施完备。

学院为省内外艺术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在历年、省级的文艺汇演及美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11月,艺术学院师生组成巡回演出代表团赴美国六所院校进行了文化交流活动。此次赴美文化交流活动是在建国60周年及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发起并组织的,我校是国家汉办指定的参加活动院校。为期15天的赴美文化交流活动,代表团分别到达华盛顿、弗吉尼亚比奇、伯明翰、奥本、特洛伊、蒙哥马利、亚特兰大等地,为当地的大学师生展示六场富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的舞蹈、琵琶独奏、二胡独奏、笛子独奏等文艺专场演出。通过巡回演出和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其他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把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内普通高等院校中处于水平,彰显出了办学的特色和亮点。

三、专业简介

环境设计

本专业注重教学与科研、教学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具备城市公共环境规划设计、各种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手绘、CAD 施工制图、3DMAX效果表现的高级专业设计人才。主要学习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艺术设计史、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家具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数码设计(3DMAX)、室内设计、CAD施工制图、空间设计等课程。毕业生可到中、高等职业学校任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或到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大型装饰工程设计公司及装饰设计施工等部门从事设计施工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使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技能,受到视觉传达设计思维能力、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能够承担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视觉形象传达整体策划、创意设计及装潢艺术设计等工作。培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艺术设计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学习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训练、基础造型、图形创意设计、电脑辅助设计、三维数码设计(3DMAX)、VI系统设计、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插画与卡通设计、广告设计、艺术设计史、专业摄影等课程。毕业生可到中、高等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或到各类型的设计公司从事包装、广告设计与策划等工作。

美术学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备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设计美术课程能力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美学、艺术设计史、素描人体、色彩静物、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风景写生、艺术考察等。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等。

音乐学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音乐学科的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在高中等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新闻媒体、文化机关等单位进行教学、研究、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学习音乐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音乐教育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开设主干课程:钢琴演奏、声乐演唱、音乐教育学;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合唱与指挥、音乐美学、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观摩学习、采风创作、观摩各类音乐会、音乐课教学。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全面高素质的艺术通才,培养的学生能够在中小学校、各类艺术学校、文化机关、文化传播公司、社区文化服务、新闻单位、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多方面工作。

四、拟定招生计划(校考省份辽宁、吉林、江苏)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校考省份及拟招生计划数

学 费

(元/生.年) 

考生

类别

外语

语种

 辽宁 吉林

江苏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4

5

10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130503

环境设计

本科

4

5

10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130401

美术学

本科

4

10

10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130202

音乐学(声乐、器乐)

本科

4

14

14

16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130202

音乐学(舞蹈)

本科

4

6

6

9

6000

艺术

文理

不限

合计

40

20

第12篇

论文摘要:文章明确了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中地位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我国视觉艺术研究的现状,即思维单一化,缺乏系统化和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今后研究者要在分析我国视觉艺术环境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受不同历史、政治、宗教、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融会中外优秀的视觉艺术经验,才能避免研究方法的误区,使我国今后的视觉艺术教育健康繁荣地发展。

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用图像模拟和创造自然世界,今天视觉艺术已经成为人们传达文化信息的重要系统,是人文科学的新领域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文化理论更称之为“图像的转换”。忽略了视觉艺术发展的有机整体必然造成文化的断层。到目前为止,对视觉艺术并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概念解释,一般是指人们将眼睛所看到的自然形象,进行有意识的描绘,完成某种功用,赋予艺术作品一种文化内涵,并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与交流思想。视觉艺术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绘画、影视、雕塑、服装、广告、摄影、动漫、建筑、多媒体艺术等。视觉艺术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专业教育组成部分。视觉艺术研究方法直接决定着其教育的科学性。本文将分析我国视觉艺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存在单一思维模式

我国早期的视觉艺术是在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半封闭环境中形成的,带有农耕经济特征和血缘宗法制度,是儒、释、道等不同文化形态相互融合的自发性独立文化体系。今天我国的视觉艺术产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异常繁荣,视觉艺术研究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还包括基础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如艺术博物馆、大学视觉艺术的学科建设),这既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难以推动文化艺术的整体健康发展。

例如,目前我国的绘画艺术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单一思维。由于我国的绘画艺术拥有传承数千载的历史背景并有人数众多的从业者,这造就了许多单一范围内(中国)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违背了艺术的多样发展规律。学校的绘画教育甚至还停留在简单的基础训练和理论研究中,特别是我国油画的百年发展史,在缺乏对“真实”的学习和“文化断层”双重因素影响下,其功能性正逐渐丧失。

2.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缺乏系统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亟待与世界接轨。尽管有更多机会学习西方视觉艺术的先进经验,但目前有些人研究方法简单,不是拿来直接抄袭就是东拼西凑。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对视觉艺术学科间的比较研究中缺乏应有的联系,没有融会贯通,没有系统了解中西方视觉艺术及各种流派的变化,忽视系统的美学知识理论指导,而进行盲目的实践。长此以往,研究逐渐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没有自己的创新性和民族特点。

通过对我们本民族的视觉艺术与国外视觉艺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地域、民俗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在传统视觉艺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缺乏系统化也表现在我国视觉艺术研究专著贫乏,难以在教育研究中起到指导借鉴作用。系统化研究就需要理顺视觉艺术发展的脉络,细致入微地从视觉艺术的绘画、图案、包装、招贴等方面比较研究中外在传统视觉艺术方面的不同之处,提高研究者的创作能力。

3.我国视觉艺术教育研究需要创新性的思维方法

视觉艺术的发展源自于人类无限的创造活力。长期的单一思维和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束缚了想象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创新性的思辩能力。因为创新性的观点来源于最少程度的思想限制和对课题的系统把握,有了丰富知识的指引,才能创新样式,保持视觉艺术发展的活力,并能指引健康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比如基础教育中强化构成艺术中的形式语言,而形式语言的图像符号就需要学生作为创新点展开无限想象的空间。视觉艺术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的首要教学目的。

二、我国视觉艺术研究误区及解决策略

视觉艺术的繁荣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研究方法的科学程度从根本上又决定了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我国薄弱的艺术教育力量和视觉艺术的历史经验无法适应视觉艺术研究发展的需求,一些行政干预也违背了市场规律。要解决思维单一化,前提是加强视觉艺术的基础教育,重视视觉艺术发展的文化地位,特别要排除行政思维等非专业性干预。

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中从根本上缺少跨学科、系统化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我国绘画艺术加速弥补文化断层的基础上,设计似乎也开始逐渐建立自身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商业交流的频繁,促进了跨学科、系统化的进程。但视觉艺术设计较绘画似乎更加忽视自身艺术史的研究,对国外艺术史也存在断章取义,这必将使我国的视觉设计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研究传统图案在包装上的应用,思维不能仅限于传统图案,若将当代文化内涵和中外传统图案设计元素联系起来,发现共同点,去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因素,效果会更好。不同设计能够体现不同国度的风俗变化,扩展品牌的国际声誉,视觉设计更能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系统化提示我们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装饰性,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中寻找装饰语言。要很好地运用形式美的要素,把不同的表现形式运用在同一平面上,使之协调整合成为一个完善的创意。因为形式要素中点、线、面的运用一定是相通的。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艺术风格也要相应变化,要考虑地域、风俗习惯、民族性、宗教信仰等各种条件,并且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更加系统化,成为雅俗共赏的设计样式。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创新性、国际性的大品牌产品,为产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创新性依赖于完善的创作思路,而提升创新性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深入探索,挖掘创作者的潜力。这也迫使我们的视觉艺术教育研究进入这一良性循环轨道。

结语

本文主要是探究我国当下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思维方法误区,从视觉艺术的图案、包装等应用方面及绘画艺术实例,比较分析我国在视觉艺术研究方面的不足,从中找到今后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研究时避免单一化,追求多元化、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知识整合,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创造出更接近自然、更人性化的视觉艺术作品;学习国外的视觉艺术创新性方法,在借鉴之后提倡更富新意的创作。因此,研究者要能跨学科,互相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推动我国视觉艺术走积极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