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24 02:1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语文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语文教学

第1篇

我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难做到这一点,教育改革进行多年,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有严重的“职教教学普教情结”: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课内轻课外,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着眼于完成教学任务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独立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也意识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更多的是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被灌输来的语文知识,“学”的效果不佳。

二、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的必要性

我们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定位为语文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借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突围的关键在于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与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目标相适应,中职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职业需要为导向,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色,革新中职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有丰富性,但是在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加强针对性,体现其职业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提示我们要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职语文教学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某种教材、某种程度学生,我们都能总结出一定的套路和程式,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有所依据,更科学化。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相同的条件下,可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从中择取最能体现职业特色的一个,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

三、凸显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特色的途径

这一部分探讨的是凸显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特色的途径,主要从四个角度来阐述。

(一)教学内容分层设定

语文教学素材包罗万象,这就给我们教学内容的灵活择取、拆装组合提供了方便。在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下,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专业的要求,实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安排上有所区分,可分成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同时参照专业需要进行调整。口语交际中的朗读、接待、主持、采访、辩论和演讲,写作基础中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要求和表达方式,应用文训练中的企业文书、公务文书,黑板报、宣传简报的编辑与排版训练等,都有很大的弹性,容易分层。同时本着尊重中职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层次,对所学内容能“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易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调动自学的积极性。此外,制定测评机制考核学习效果,根据反馈,定期实行层级流动。这样可基本照顾到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也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职业化和个性化。

(二)评价机制与专业需求挂钩

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需要跟专业课衔接。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化特色要在教学评价机制上作出调整,在课后作业和考试中渗透专业相关内容,突出其实用性。在这一点上,作文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作文能训练文体写作,也可练习跟实习、毕业有关的总结、计划、求职信等,训练学生的应用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果在作文的写作要求和评判标准中加入更多专业元素,凸显职业特色,就能真正让语文成为中职生学技、求职、立足社会一大法宝。所以要建立一套与专业联系密切的评价机制。

(三)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与专业相关的素材,充分整合文字、图片、声音、色彩、动画、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与专业教育配合起来。同时,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教授形式,使语文教学摆脱了“意会”多于“言传”的尴尬局面,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知、吃透教学内容,提高自身语文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能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教学方法的革新

第2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中职学生就业增添了压力。语文课是中职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它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应用性及发展性等专有特点。语文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中职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中职生的竞争劣势。但就中职语文教育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却发人深省。

一、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大多是中考“落选生”或“分流生”(即提前一学期未参加升学考试就进入中职校),且这些学生在初中已基本被学校“放弃”。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所以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导致基础薄弱、知识积累欠缺。目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句、段、篇章知识,语法、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更不善于谋篇布局,不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因而多数学生表现为书写过差、错别字太多,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太低,直接制约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中职语文教育观念现状分析。

受不良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之多数文化课教师对专业缺乏了解,因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修、逻等知识嚼碎,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教得支离破碎,学得粗枝大叶。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烦琐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失去了吸引力,也不合学生的胃口。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树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缺点。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第二步是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满甚至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闪光点,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

2.进行参与探究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要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活动,已逐渐成为当前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创造性和审美趣味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积极地利用各种新型的电教设施,如幻灯投影、网络信息传输、多媒体等,借助声音、图像等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同时也让语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如某些曾被改编并搬上荧屏的名篇佳作,可以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观看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特性;而对于名胜景观介绍的游记散文也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观看多媒体视频加深对文章的直观感受;甚至在古诗词的学习上,也可以借助图片、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上交电子作业或利用电脑写作等,既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电脑知识,又提高学习积极性。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教育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高、技能强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郝允龙.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淮海职业教育,2007(二):19-20.

第3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教学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属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它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和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不同,决定了他的语文教学有不同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之处,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孩子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小组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争强好胜是他们突出的特点,若能好好利用,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笔者常在开学之初,把班上的学生按语文成绩的高低,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由成绩较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督促检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开展小组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完李白的《将进酒》一文时,笔者就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小组最多学生会背诵,并对获胜方给予适当的奖励。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背诵起来。最后这个小组获得了胜利,笔者趁机表扬了他们的做法。在作业完成方面,笔者也要求小组长先检查,在作业评讲时,也对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此法若能运用得好,定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θ瞬诺男枨筇岢龈高的要求,那些能表达独立见解的人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语文课若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引导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定能为学生所喜欢。如在作文讲评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析其优缺点,或者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写会更好一些,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只作简单的点评,而不要随意以对错来判决;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如去年的“小悦悦事件”,09财会5班的何静如同学,就把路人的冷漠与搀扶跌倒老人反被敲诈相联系,指出正由于个别人的贪欲,扭曲了我们从小就接受的道德教育观念,观点新颖,受到同学们的赞许。其他如让学生谈阅读感悟、尝试讲评试卷等,都是能让学生敢于表现的做法,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开展语文活动课,寓教于乐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单纯的课堂教学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语文活动课,寓教于乐,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11财会5班与12财会5班开展的“爱的教育与体罚教育谁更有效”的辩论会,两个班的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课前课后都忙于查找资料。笔者还担心12财会5班的学生刚到校,应付不了,暗地里对他们多方帮助,没想到在辩论时,他们能发挥得那样好,竟然让11财会5班的学生招架不住。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应如何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从而掌握辩论的技巧,这比空洞的说教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又如,让学生收集写得好的对联、广告语、店铺名等,尝试进行剖析其语言运用的妙处,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总结,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活动费时不多,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而且效果显著,我们何乐不为呢?

四、加强和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服务。语文教师如能在备课时积极主动地与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咨询与磋商,在上课时,把语文课与专业课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兴趣往往比较高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笔者与专业教师带07物流的学生在参观完中海物流公司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物流知识,从专业课的角度谈参观的体会,并与专业教师交流后共同批改,从语文角度和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分,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互补与融通。在作业评讲时,笔者让专业教师评点专业知识,笔者则从语文角度评点其写法,让学生觉得新颖别致,真正让语文教学为专业学习服务,成为学生求职、谋生的催化剂。

五、当面评点,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说,但要写出来却十分困难。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之中,可以多出一些作文题目给学生思考,要求他们先说出行文的思路,教师马上加以分析评价,让他们立即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再写出来。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快速审题选材能力,同学之间也能相互借鉴,写作时,他们就不会觉得难了。如财会班的叶同学在听取教师的意见和综合其他同学的写作思路后,写出了《妈妈笑了》一文,在学校《雨丝》文学报刊登,大大激发了她的写作热情,也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写作。多年来,笔者所教的学生写作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与这一教学方法是离不开的。

总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中专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就一定能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滕红梅.谈对职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8。

第4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教育亦趋向国际化。这种变化已经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不小影响,我认为其中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影响最为突显。

一、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象是初中中等基础教育完成者。但当前的中等职校学生文化知识状况不容乐观,我看到过这样一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教师中认可“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职校学生‘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教师认为学生“差”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态度差”,第二位的是“行为习惯差”,第三位的是“学习能力差”。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职校生文化基础普遍太低而且综合学习能力不强,但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提出创造“人人可以成才,时时可以成才,处处可以成才”的环境。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很多家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高考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的认识误区。所以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必须并行。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学生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策略

要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和责任,必须在充分了解中职教育现状,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力改革,以切实承担自身的教育使命。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迁移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语文教学如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呢?作为一名职业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近年来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思考着,并且做了些创新尝试!

自去年我带了两个班的职高生,自从开学伊始,我就发现语文课上竟然容忍不了一首诗,这真使我感到痛苦。怎么会这样?有人说这些已不适应时代了,那么我们究竟处于怎样一个时代?可以移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首语:这是最好的年月,还是最坏的年月;这是智慧的时代,还是愚蠢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如何做一名语文教师?语文一直以来是被学生所忽视的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往往出现睡觉;不注意听讲;不摸课本的现象!语文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素质方面又有不可估量的责任,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语文呢?首先,教师应有坚实的课堂基本功,增强个人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和人格力量的体现,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消除学生羞涩和厌学感,有利于焕发学生和教师的活力。其次,要了解学生需要,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性”。再次,教师应注意在“够用,实际”的原则指引下,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课本重新整合,进行字,词,句,文的认读,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照搬照套普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这一点毋庸讳言。比如我现在教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二册,我把听说读写的培养目标分别分开来上课,开设了速记课,普通话演讲课,美读欣赏课,书法课。课堂上往往是轻松愉悦的,职高语文课堂在“量”上和“速度”上不能要求过高,学生基础不太好,所以要循序渐进,要兴趣性和社会实用性相结合教学。

三、中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索和研究中职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替家长完成基本的人生信念教育和基本的性格改正。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认为立人先立己,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既要授业,更要传道;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尊重差异。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得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往往精神生活充实,个性品质较为健全,这样的学生更容易追求老师所导向的人生。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先成人,然后成才。

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我们不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说有个人看了毕加索的抽象画后非常不解,于是就去问毕加索,“你画的是什么东西,我怎么看不懂?”毕加索就问他“听过鸟叫吗?”回答“听过。”“好听吗?”“好听啊。”“懂吗?”“不懂”。毕加索的这个富有幽默感的提问启发了我们:对于这些学生你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够对某一个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只要他们还有丁点儿的感觉,就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通过和同学们的相处,我发现交流最重要,它会让我知道学生们的需要,同学们也会理解我对他们的用心是何等的良苦。我认为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冲突和矛盾,正如韩愈所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54-01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实用性

(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要求,职高学生要熟练认读3500个汉字的规定,及学生作文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情况,大抓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把字词句的训练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堂课课后回顾,每堂课前检查。

(二)强化普通话的训练,注重口语表达训练。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学完一定语文知识后,最终还是要把这些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的生活。所以语文课和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生物实验课一样,也应该有一种语言实验课或叫语言实践课。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这种语言实践能力更加重要。人教社职专语文教材的编辑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每一册的语文书中都安排了若干个口语训练内容,如应聘、讲解、演讲、辩论等。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口语训练项目进行授课,也可以根据专业情况和学生实际需要增加课外口语训练内容,如朗诵、推销、主持、采访等。

(三)注重日常应用文的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应用文的模拟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把握日常应用文的结构和书写形式。抓应用文写作,是因为应用文写作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专业性特别强而又非常讲究实用的学科,是职高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是最令学生头痛的。再讲这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扮演一个节目主持人。比如在讲应聘信时,我请学生和我一起在网上搜索了一批名人应聘时的佳作,然后把这些情景重现,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请教师、同学帮助修改,同学间试演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一般的应聘信,还学习运用许多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大气包容的理念渗透到创新教学的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讽刺挖苦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引导其改正错误。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余地。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立即予以否定,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说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变相体罚学生。

三、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职高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说是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基础很差,有的恶习难改,有的懒惰成性,有的脾气暴躁,有的心智不常。教师必须因这些特殊之“材”而施特别之“教”,相对来说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在文化课的教学上相应要低起点、宽要求,更注重趣味性。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共同提高。针对不同的文章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同时,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是激活兴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目的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对比启发、想象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穿针引线、铺路搭桥。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述、对白、演讲、辩论等语言活动和分析、归纳、推导、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维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辨能力

如我在教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学生把“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的“藉jiè”读成了“jí”。我指出字音读错了时,有位同学就认为在这里应读“jí”才对,因为这首诗每节都押“i”韵,假如读“jiè”反而不押韵了。同学们经过查找对比,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大家认为可能是舒婷在写这首诗时也误以为在这里“藉”是读“jí”的。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对”或是“错”,而是说“也许有这可能。但这要舒婷本人才说得清楚。不过,这首诗并未因这个字的读音而影响它的艺术成就。”同时,我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爱动脑和敢于向教材、向诗人质疑的优点。

六、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训练其实是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结构成份之一。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而变通是关键。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流而不畅、独而不特。我们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换向。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由于受学生素质、思想观念和所学专业的影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使中职毕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很难得到理想的岗位或在自己所选岗位上难以做出理想的成绩。针对这样的现象,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呢?经过自己近两年的教学摸索、探究和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着眼从事岗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考虑学生所学专业、整合教材四个方面,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顾名思义职业能力就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进行转化或整合后所形成的并且能顺利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它不仅是自己生存的手段,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自己价值的充分显现,更是人的发展和和创造的基础保障和源泉。什么是职业教育?说白了,职业教育就是增强并提高职业能力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职业情境训练中才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和发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所做的贡献。

2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有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它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应用性强。主要包括交流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信息解读能力和外语应用等能力。在这些能力中,交流表达位居首位。足以可见,交流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它在一个人能否驾驭一种职业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在和人们沟通交流中进行和完成。而交流表达能力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任务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具体涉及到语文教学中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和认真解读。

2.1着眼所从事的岗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职业学校的一些专业,诸如文秘、客服服务、销售等专业,已成为一些学生梦寐以求的专业。鉴于这些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显得重要,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保驾护航。我平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每周定期的抽出时间来搞一些语文口语交际活动。如组织一些讲故事、演讲比赛、诗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比赛,有的学生找回了自信,唤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为他们以后的就业积累了“财富”,奠定了基础。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重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体会阅读带来的愉悦感。例如在学习《将进酒》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讲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示范性阅读,阅读时注意阅读的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然后让学生试着来读或进行比较性朗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掌握了这首诗的含义,理解了其所表达的感情,同时也感受到这首诗的魅力。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感受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凸显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2.3充分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

我们常听语文教师抱怨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他们带来的困扰,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些语文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写作能力,比普高的学生还要困难。因此一定要注意要求不要太高,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并施之于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是基础的教学,它在日后工作中的实用价值很高,并且关系到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所授内容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通过一系列工作模仿的场景,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地创作训练,还可以邀请校外从事该专业的专业人才亲临现场指导或做一些经验介绍,让学生懂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道理,从而实现语文知识和专业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

2.4整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包含范围较广,尤为突出的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内容的设建无疑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中职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我曾经设计了一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天生我材必有用”。通过周密的布置和安排,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演唱歌曲,有的排练小品,有的编成相声……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展现自己的风采,说出了他们的心声。那些不曾言出的美好的理想,那种真挚、朴实的情感,在这堂综合活动实践课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非常到位。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跳出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对以往教学内容的新型整合,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力平台。

3结语

总之,中职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明磊;职业化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24).

第7篇

一、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很具有优势的教学方法,同时它是一种方法多变,灵活性强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的教学项目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学会自主研究,从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它究竟有哪些优势,笔者将一一说明。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那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知识的不断掌握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停探索,学会必要的语文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生活及学习能力,使学生做到全面发展。

(二)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不是只是教授僵化的知识点,它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又要求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中职教学不能再走传统的老路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古板的教科材料,同时采用枯燥无味的“四步走”法,即第一步,阅读课文;第二步,分析结构,将课文进行分段;第三步,总结每段大意;第四步,说明文章的写作意图。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语文并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但是项目教学法却开辟了不同于以往教学的新方法,它注重整个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致高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项目教学法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们对其内容进行话剧表演或者模拟相关对白,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刻的体会到课文的内涵。

(三)运用团队合作提升学生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中,我们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方法。如将整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并为他们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团队共同完成。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对于该节课的主体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们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此方法对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以及将来职业的规划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一)没有引起社会全面重视

关于项目教学法,从社会整体来看,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并不重视,这就直接影响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而且有一部分学校的高级管理人员对项目教学法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这个方法,这就导致教师可能会对此教育方法持怀疑态度,从而打击教师使用此方法的信心。

(二)设施不完善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但是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校方不重视,并没有及时地处理软、硬件跟不上时代要求的问题,导致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无法真正地按所想的去做。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存在问题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候,教学方法不停地在进行创新,不停地在寻找适合更现代化教育的方法,但是很多老师已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还是采用以往的方法。

(四)对于项目教育法的目标认识产生的偏差

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了学生的成绩,并不在意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这就导致在实施项目教育法的过程中,教师制定目标出现偏差,使得项目教学法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

三、项目教育法所面临困难的解决方法

(一)关于项目教学法的认知问题

针对社会关于此教学方法的认知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项目教学法的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到它的优越性,同时在一些学校进行试点工作,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让社会群体感觉到项目教学法的成果。

(二)关于设施不完善问题

教学设施不完善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社会认知不到位,如果社会对于项目教学方法重视起来,那么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自然可以解决。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给学校方面提意见,要求校方解决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来改善这个现状。

(三)关于教师素质问题

教师素质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再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让教师们进行培训,让他们不停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便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并且能够很好地将项目教学法用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四)项目教学法目标认识的偏差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项目教学法的目标。项目教学法不只是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不只是注重学习知识的培养,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以及方法实施之后,应该注意观察实施的效果,并针对所遇到的问题,不断地完善我们所制定的项目方案,使项目教学法不断地进步与完善。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素养;基础教学职业化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每个教育阶段不可忽视的学科,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承载着语言文字和基础文化的教育任务,更是职业教育中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渗入的一个载体工具,承载着构建职业素养、明确职业方向、树立职业理想等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应当重视中职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将其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助推力。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语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助推作用,仅仅将其当作一门基础模块展开机械式教育,弱化了中职语文的职业化作用。

一、中职语文职业化特点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教学内容刻板单一,教学目标和方向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中职语文教材虽然融入了一些职业模块和口语交际等专业和实践内容,但在教学中往往还是以传统教学的方式,以文学作品赏析为主,仍然采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中职学生之所以选择了职业学校,说明他们在过去的基础教育中大多数不适合传统的理论性学习,职业学校能给他们带来的应该是另一种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传统的语文教学会使中职学生重新陷入厌学的漩涡,只是单纯把课堂从基础教育的课堂搬入了职校的课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转变的问题。

(二)教材与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语文课职业化的需求

中职语文现有的教材大多数包括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类,这两类教材体现了基础教学与职业教育两者的结合,但往往因为学校更重视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能学习而占用了更多的课程时间,导致语文课程的时间安排不足以完成两项内容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所取舍。另外,无论是基础模块还是职业模块涉及各职业行业领域的内容范围不够广,不够具体,不能充分体现具体专业的职业特色和需求,解决不了具体的实用性问题,起不到明显的职业导向作用,因而职业特色融入不足,不能体现中职语文的独特性和职业化倾向。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职业化

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只具备文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能力,他们在师范类高校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多为基础教育语文的内容,因而,在中职教学中仍然进行传统的教学。另外,即便勉强加入一些职业元素,也只是蜻蜓点水,只停留在表面,教师本身没有对职业教育和具体的专业学科、行业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很难上出有质量的专业语文课。

二、从中职生入学的现状来看,职业素养亟待提高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执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1]。以上内涵可以具体外化为三个方面,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只是学好专业技能就能实现,还要有良好的习惯和职业信念,这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育和改变塑造。从中职生入学的现状来看,职业素养亟待提高,具体表现为:

(一)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中职学生刚经历过叛逆期的高峰,往往对自己的认识是模糊的,这个时期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同伴的评价和眼前的焦点满足感,为了得到这种认同和关注,他们会把精力放在一些同龄人关注的一些社会主流文化上,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得到瞬间的满足,比如,打扮自己、沉迷游戏等。他们不会因为成绩的低落而自省,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未来,更不会去规划自己毕业之后该如何发展。很多学生因为曾经在学业上没有获得成就感所以一直自我否认,觉得自己九年基础教育怎么都学不好,因而同样在职校也学不好,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加地放任自己。所以,中职学校的一些学生学习态度散漫,缺乏学习动力,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操课程,成绩都不理想。

(二)缺乏对职业信息的了解

中职学生从基础教育进入职业教育,对专业的选择和对未来相关职业发展的了解非常有限。因而,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多都是盲目的。他们往往都是根据家人朋友的建议跟风式地选择,自己是否适合、未来相关的职业是否喜欢等都没有仔细认真地衡量和审视过。大多数学生是完成任务式地选择专业,没有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比如一些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舞蹈肢体不协调、唱歌跑调的学生若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其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会比其他同学学得吃力,也很难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分析行业需求,盲目选择,后期就很难建立职业信念和理想。

(三)自控能力差,缺乏学习动力

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成绩不理想、技能不扎实,这是大多数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一是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而缺乏内在动力,二是学生缺乏职业理想的外在动力。由于以上内外因的作用,中职学生因为很大程度上放任自我,不思进取,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形成职业信念和职业习惯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的提升需要职业信念、职业理想和职业习惯的支撑,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促进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强调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弱化了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职业信念基于职业理想的树立,职业行为习惯有赖于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刺激,因此,改变中职学生的现状要从思想根源抓起,树立职业理想,充分发挥职业导向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将职业理念和素养植入学生的思想,不仅仅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这种渗透应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除了专业教学课堂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直接渗入,语文课程也承载着思想教育渗透的任务。如何通过语文课程形成职业信念和职业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德育工作融入语文教学

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素养的形成要先从思想着手,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形成。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大纲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的人格。”[2]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3]先要立德树人,才能为职业素养铺好基石。先做好基本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端正行为和态度。因此,我们要重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和作用,通过语文教学的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1.通过文学作品接受文化熏陶,培养审美情绪学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开阔视野,了解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感叹壮丽的山河美景,了解自然、认识世界,文学作品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例如《故都的秋》除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以外,学生还可以领略到南北气候的差异,通过对北京深秋的描绘拓展延伸到南北四季的差别,延伸对美的不同体验和感受,对生活的热爱。还可以通过各种诗篇美文的拓展阅读,领略意境美、文字美和精神美,间接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品位,这对专业的学习也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例如,提升了审美情趣,对一些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程起一定的启发和提升设计创意水准的作用。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在德育中,思想情感的培养与激发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可以从语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各种情感和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进而又从这些情感中升华到爱国、爱家、爱生活,只有对世界充满热爱和感恩,才会充满热情地去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例如,以母子关系为素材的课文老舍的《母亲》和莫言的《卖白菜》,都是讲述了作者在贫穷困苦的年代母亲的坚毅、伟大和她们身上优秀的品质,感人至深,情感氛围的渲染可以唤醒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珍惜亲情;《致橡树》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正视而不回避现有的异性情感,但要正确处理和看待婚恋问题,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分析情感,学会责任与担当;《弟弟的来信》等与职业岗位有关的课文给学生传递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淳朴而感人。因此,语文教学素材包含了很多情感元素,是最好的德育载体,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拓展和延伸,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情感教育的分量。

(二)职业精神融入语文教学

结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再与职业精神融合,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多采用具有时代气息的选材目前中职语文教材多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和职业模块,内容也较为单一而笼统。教材将基础知识模块和职业模块分成两部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职业精神信念方面:职业模块的教材中,大多为歌颂职业精神的文学作品,部分掺杂一些历史背景,缺少一些现代职业领域的信息和精神人物,这样的文章会让学生产生一些历史距离感,与基础模块的作品性质相似,不能突出现代职业的气息,体现现代职业的文化影响。因此,建议教师在职业模块的作品选择中适当加入或者延伸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与职业相关的选材文章,让学生更有亲切感,更容易被其中的精神感染。另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选择相应的职业文章素材,搜集相关对应的职业领域学习素材,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专业未来的职业方向,激发他们的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鼓励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职业技能方面:结合语文教学包括应用文写作的特点,语文教学在兼顾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可兼顾职业技能的教授。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但是教材中应用文写作的内容仅局限于常用的基础文种,范例的专业性不够突出。教师应该结合专业特点,收集与专业有关的例文素材,这样可以实现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职业化,更具有实用性。例如,通知的写作,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例文素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以家长会、幼儿园活动等为素材学写通知。此外,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情景化教学。例如,合同的书写,可以模拟签合同的仪式场景,让学生根据专业情景设定的公司背景对合同内容进行探讨,从而加深合同书写所需要注意的细节,同时树立自我保护的法律安全意识,初尝职场氛围。专业性的应用文写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提前体验职场行为,今后在职场中更容易熟悉相关的写作和具备相关的职业意识,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职业特征,更好地实现特色化的语文职业教学。2.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内容拓展中职语文与基础教育的语文不同,基础教育的语文更多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中职语文的重点是在提升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兼具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根据教育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不能像基础教育一样将重点放在赏析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的发展上。因为经历了九年基础教育证明中职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水平较低,不能再用基础教育的标准和形式来要求学生学习,应该将教学目标和重点放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上。因此,教学中应该侧重思想道德情感和职业精神的延伸、作品人物精神的感染、文化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提升等,在教学目标方面,精神层面和文化历史层面的比重要稍重于基础文化理论,适当降低知识目标标准,提升能力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多中职语文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的都是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到了职校教学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上,只专注于本专业领域的教学研究,对中职各个专业的情况并不太了解,因此大多根据现有的语文教材埋头上课,忽略了各专业学习的特点。要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就要求语文教师跳出传统的教学思路,走进专业,了解学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职业信息,了解专业需求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职业化价值。为保证语文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专业的行业知识与信息,可以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将语文教师分别相对稳定地划分到固定的专业班级,每个语文教师固定负责某个或几个专业的教学,保证教师能够长期稳定地了解相应的专业,这样就能更好地专注研究如何将专业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更好地让语文课程服务于专业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职业化。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是服务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应该突出和彰显职业特色。语文教育是基础文化载体,更是思想教育的主要课程阵地。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将学生的思想端正,才能端正态度和行为。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道德思想和职业思想的建设使命,应该值得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基础课职业化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一股强有力的作用,推进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薛慧.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

[2]林炜彤.语文教育论著与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第9篇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是由专业课和文化课两大部分组成,专业课与文化课都是为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这两门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才发展的需要,归宿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都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科,是语言的根基,这门学科是中职学校文化课中的重要科目,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却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各家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怎样才能为中职语文教学找到一种可行的办法?这是摆在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面对的大多是素质逐渐降低的学生,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似乎都缺少热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就要充分体现职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语文学科的特点为依据,确立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适应于职业教育发展、符合中职学生发展特点的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就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专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应用性教育,它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专业课在学校整个教学中的位置比较突出,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是全面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任何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许多学生的厌学情况相当严重。面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语文教师的课程观念落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不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灵活度,语文考试评价方法单一而且缺少激励机制,师生关系缺乏融洽与和谐度,语文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等,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不能满足中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缺乏对中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考虑,不能从根本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就业,也影响了中职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

那么从哪些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第一步就是要树立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而且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语文这一学科缺乏兴趣,语文成绩不理想,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去做,当然是要试着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欣赏的闪光点和亮点,中职学校的学生比较有个性特点,思维很活跃,接受和学习新事物快,动手操作能力强,那么就要使这些优点在语文课上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根据课文拍课本剧,自拍自演,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大语文、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这样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第二步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方法是根本,采取不同的方法,学习效果当然也是不同的,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事倍功半。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如果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深入地阅读文章,拓展他们的思维,并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另外,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具备社会需求的语文能力,达到适应目前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需要的标准。第三步就是要完善和改进语文考试评价方式,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语文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上是以分数来决定语文水平高低,甚至考什么学什么,这样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性,这样既不利于语文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还要打破以往语文课程评价无专业区别的现象,要从中职语文学校专业需要的角度来建立和完善各专业语文评价体系。按各个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建立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不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还可以考虑采取口试、行为测试、情景模拟、过程评价等多种开放式评价手段。总之,要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

第10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中职语文的学科特点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中职教学 语文教学 感恩教育

一、中职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做人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代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漠,他们大部分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恩、他人的相助之恩、在公共场所缺少社会公德等等。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进行感恩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以外,在塑造学生人格、促进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也应担起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责任。

二、对中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传统美德。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除了要加强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外,还要让他们具有以“感恩”为主的道德品质。

1.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个体

包括感恩在内的道德素质是个体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学校有所不同,很多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及自控能力较差,会有一些不良习惯,如迟到、旷课、厌学、不尊重他人,甚至有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发生。

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个体。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握好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性质,注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为社会培养更多道德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2.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来说,如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对于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仍然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正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中职学生将是我国未来建设力量的主力军。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素质高低、成为影响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除了教会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感恩意识都没有,将来是很难成为社会合格的从业者的。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促进生命个体完善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情感,贯彻感恩教育,为学生建立“精神”账户。

3.符合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求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以感恩教育为主的德育教育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把感恩教育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了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职语文教学感恩教育实施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的素材,进行感恩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引导。

(1)挖掘养育之恩。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从多角度去表达亲情,诠释了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从《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到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在困境中,是坚强的母亲和“我们”一起渡过难关;从《一碗阳春荞麦面》中,可以看到母亲对于两个孩子的关爱,课文中浓浓的亲情时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2)体悟家国之爱。祖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安栖之所,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祖国。从《药》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雷雨》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和阶级矛盾,从《荷花淀》中可以看到祖国的儿女是如何击退敌人、保家卫国的。

(3)感受社会温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时要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在学习《职业》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否则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语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陶更为重要”,所以要通过学生自己理解并主动接受感恩教育。

(1)在朗读中体验感恩之情。大部分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课文,具有情感真挚的特点,语言都体现着“自然之美”,适宜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课文中真挚的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恩、知恩,用声音把作品中的形象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通篇文章语言朴素亲切,通过浅显通俗的语言来表现母爱的伟大。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母爱。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的形式,选择与文章类型相应的音乐种类,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体悟课文中的情感。音乐与朗读的最佳配合可以让学生自然地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深刻理解课文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等都是可行的手段。

(2)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恩。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设置,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讲解《我的母亲》一文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视频《懂你》,歌声蕴涵母亲对于子女深沉的爱,学生们边听边看,歌曲配合MV画面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产生出强烈共鸣,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恩教育的目的。

除了播放音乐渲染气氛以外,也可以给学生观看图片。在《我的母亲》课程结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载以“感恩”为主题的图片。在播放图片的过程中,教师朗诵一段话“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他乡打工的血汗是望子成龙的梦想……怀着感恩的心生活,感恩父母,感谢生命”。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3.坚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1)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心灵上的独白与洗礼,在灵魂深处进行反思与回望。教师可以布置有关感恩题材的作文,通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知恩报恩,使学生能够领会父母养育之爱、教师教诲之情、同学帮助之情、祖国的培养之恩、大自然的馈赠之恩,学生通过思考,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

(2)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利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播放一些感恩为主题的影片、纪录片、图片等,再配合语文教师的启发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撼,感恩得到升华。

教师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形式自主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受到激发而主动探寻答案、寻找真理。

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感恩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恩、实践感恩。例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写一张贺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在国庆节可以组织感恩祖国的征文比赛,劳动节、七一建党等节日组织手抄报比赛,或者是办好宣传栏等。在这些节日的活动中,教师要抓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这些语文活动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感恩教育。

4.从语文课堂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践行感恩之道

课堂教学的力量是有限的,它只是局限在学校内部。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将学习延伸到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将“感恩”外化为行动,将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行”的过程去体验和实践。

语文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志愿者和义工的身份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自觉践行感恩行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真正理解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养、老师的付出、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真正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5.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无时无刻地都在潜移默化熏陶学生,具有一定的激发性、导向性的作用。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所以语文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建设校园文化中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并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积极营造一种充满温馨气息、向上舆论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始终陶冶在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中,不知不觉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协助并参与到学校、各种团体举办的感恩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中,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经常性的受到启发、得到启示。

四、小结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感恩教育,担负起对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但感恩教育并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责任,每一门学科都应该充分挖掘感恩教育的素材,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行列中来。各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必能取得良好的感恩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左兰英.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9).

第11篇

中职教学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职业学校,中职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就业型人才,但就业型人才也需要足够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得以胜任。语文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发掘教材的潜在职业素养资源、渗透职业素养相关理念、提升学生人文内涵以及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都能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带来很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的学科水平通常都不是特别优秀,因此中职也是在考虑这一现实问题的情况下,基于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教育。职业素养指的是从事某工作时,员工所必备的专业能力、工作态度及道德意识。现今社会,高职业素养的员工常常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即使其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中职的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任,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发掘教材潜在职业素养资源

中职教育系统中,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自然科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等,因此中职语文蕴含了非常丰富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中职教师在教学语文课程时,应注重对潜在职业素养资源的发掘,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语文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形成简单的因为设置了语文课程,所以学习语文的想法。具体来说有五点:第一,教师应重视对课文内容的发掘,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所树立的典型形象,为学生培养积极的价值观。教师应刻意引导学生去理解及领会教材中的典型形象,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体会到敬业精神。第二,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某一作者,对他的经历进行详细讲解和描述,介绍作者的相关经历和理念,使其成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使学生沉醉于作者的人格魅力之下[1]。第三,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口语交际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口语交际会锻炼学生表达与理解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学生学会了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思想含义。第四,教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刻画人物形象或描述人物内心等等。

二、渗透职业素养相关理念

虽然中职学校更强调基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中职学校就是只教给学生职业技能的学校类型。仅仅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是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和本科院校比起来具有先天劣势,因此中职学校应转变思路,通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也就是听、说、读、写[2]。听:学生应学会倾听,包括他人的意见、领导的发言等等,首先学会听,学会理解他人所要表达的想法,其次才能开始实际行动。说:是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学生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读:这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读,学会学习新的理念,并将这一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以提升自我。写:也就是实践运用,学生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解决语文难题,或用于记忆新知识,而将这一能力运用到工作当中,就是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加强。

三、提升学生人文内涵

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内涵,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师的研究重点,也是中职语文的核心价值体现。语文教师的优势在于解读课文内容,而职校的语文教师通常会对不同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做出最现实的选择,也就是利用其对不同专业的基础性理解,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各专业课的理解[3]。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观念。中职学生对社会职业的理解通常比较片面,他们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对不同职业会产生不同的认同度。而语文教师就应通过提升学生人文内涵的方式,转变他们功利化的想法,使他们不那么重视职业本身的地位。

四、提升语文教师自身教育素养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典范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应首先从自身做起,通过提高自身素养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教师应首先于自身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榜样,不断丰富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及时获取新鲜资讯和技能,紧跟时代步伐,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学生当中,培养其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教师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为这也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五、结语

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着眼学生的未来,充分为学生的前途考虑,努力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和优秀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

作者:杨秀梅 单位:河北省沧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沧州海事学校

[参考文献]

[1]沈惠芳.构建中职语文有效课堂着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2):29-31.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必要性 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良好地道德品质,良好地道德品质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一人的个人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语文学科具备的学科特性,具备了开展德育教育的充分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精神有着一定的感染力,因此,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个人品质方面快速成长。

二、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由初中毕业,他们在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格外重视。并且,职业教育并不存在升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具备升学方面的压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并没有过分重视,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较为懒散,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能力。基于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根据有关教学纲要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构建科学文化知识体系,重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帮助职业中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创业技术、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帮助职业中学生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审美能力,形成一种知识能力与个人德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顺利成长。

伴随新课改的开展实施,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属于政治课程的范畴,其他学科都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里渗透一些德育教学任务,然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更加适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就以语文学科的自身教学性质而言,语文教学过程里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学过程。

三、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日常教学课堂里渗透德育教育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较而言,语文教学内容往往带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掺杂在语文教学内容里。例如说可以通过借用对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课文主人公性格的赏析以及对重要词语的学习,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以《老妪》这篇小说为例,故事是发生在十二月,那一天非常冷,有一位老人与一群人在一起买茶叶蛋,里面不仅有小姑娘,同时还有俏媳妇,天气比较寒冷,在这样的天气下这位老人的生意并不是很不好。然而这位老人并没有苛求别人来买她的茶叶蛋,为了找给客户两毛钱,她在门口待了许久。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位老人即使贫穷,然而却不贪财,体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值得广大师生所学习的。

(二)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里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基础能力不但包括了口语能力,同时还有作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里,语文教师能够选取一些适于职业中学生的训练。题目不仅要能够练习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要富含德育教育内容,例如说人生理想、早恋现象以及消费观等一些方面。在练习过程里,要提倡职业中学生勇于提问发言,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问题或者看法不正确的地方要加以纠正。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升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辨别社会的善恶美丑。在选取作文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综合语文教学内容,例如说《我的梦》《家乡的美》或者《自我评价》,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里,要结合德育,让职业中学生在提升作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接受德育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往往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因此课外活动也能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说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者辩论赛与主题谈论会等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里,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这些活动里增长自己的见识,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思想上的陶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里帮助他们培养一种竞争意识。在体会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朝着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前进。

四、结语

伴随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德育对任何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育专家通过不断研究发现,无论是职业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在未来工作与生活过程里遇到的挫折,主要都是由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不但赋含了智力教育,同时还赋含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基于语文学科特征出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具有的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学内容里的所有德育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里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团忠.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卢艳丽.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3]夏冬梅.浅谈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长三角(教育),2013,(02).

[4]满丽.浅谈中职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