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德育总结

小学音乐德育总结

时间:2022-02-06 10:4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德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德育总结

第1篇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勇于接受挑战等良好的品德。而这些特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渐渗透德育,强化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从而为学生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基础性的道德理论课程必不可少,在教学计划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常规性的训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课程内容而言,在教学建立的同时,可以通过旋律带动学生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真实性氛围,从而为学生们音乐素养的形成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打造使小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入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拍打节奏的同时,让学生们坐好,然后在一个规定手势的指示下让学生们保持安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听力,还可为音乐课程的常规化训练提供充分性的保证。所以,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丰富音乐教学的基本内涵并不是最重要的,应该激发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文化,从而为整个音乐课程内容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通过心灵的感悟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备课是教学最重要的保证,在一年级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备课时不需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知识点中,而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为核心性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存在疑问,就应及时提问和反思,总结经验,从而寻找更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而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思过程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2篇

一、情境教学法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情境教学法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展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创设或引入一定的场景,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总结和提炼的,可用游戏情境、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音乐情境等等,寓教学内容于具体情境之中,其情境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应用情境教学法进一步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然而,在具体的情景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经验等原因,使得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不感兴趣,在情境进行中注意力不集中,忽视情景教学应用后的总结,不注重对小学生德育的渗透等等。因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深入研究并积极实践。接下来笔者就所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相结合,来提出几点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建议,仅供参考。

二、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1.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寻找学生兴趣和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创设学生感兴趣、来源于教材又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不能直接的将教学情境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听从老师如何去做,学生被动接受安排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导课环节,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如以讨论、游戏、音乐、视频导课等等,活跃课堂氛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牛津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时,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的欢快歌曲,如Rainbow视频来导课,“Red,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 orange, and purple...”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感受。然后,教师通过简单的英语来引入新课“At a Music lesson”。这样,整个英语课堂更加活跃、轻松,学生也不会感觉到英语的枯燥,课堂有效性提高。

2.实施教学情境要注意贯穿,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情境要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衔接,使整个课堂教学节奏有序进行,时刻吸引学生注意力,防止学生由于没有听懂或者不感兴趣走神。在应用情境教学时,教师不仅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就完成了,教师要宏观把握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情境教学应用中,教师就需要重视学生的注意力,做好各环节的衔接;当学生在课上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的变通,以学生整体课堂教学为核心,不能因为某一学生而影响整体。例如,教师在讲到牛津版小学英语Unit 6 Doing housework时,让学生发言在家里每个人都帮助父母做过什么家务,学生纷纷发言,然后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当新课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发现学生出现说话、走神、不感兴趣的现象时,教师则应该及时的采取一些活跃课堂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里的小孩都是怎样做家务的吧。然后,通过视频来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整个教学情境的应用过程更加紧凑且连贯,学生听课效率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随之提高。

3.总结教学情境要注意升华,渗透学生德育

基础教育阶段是锻炼学生知识能力的时期,还是培养学生德育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有利的语言环境,还要注意通过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这样才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到牛津版小学英语课程中Family时,教师通过让学生用英语口语来介绍自己家庭的一名成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进行完发言后,教师要总结学生所发言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针对Family这个话题,让学生去发现家庭中的感动,渗透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德育。总之,小学英语应用情境教学后要注意总结和升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小学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有个别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的问题。

(二)重视不够,器材不足 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课,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忽视音乐理论学习 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反思和总结,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二、解决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 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 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 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 歌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 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 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 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 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 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 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 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 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 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 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 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 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 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 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 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儿童欣赏的歌曲和音乐, 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减少打闹, 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 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 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 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 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 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 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 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三)、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 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第5篇

关键词:学生视角 音乐教学

音乐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素养,而且还会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忽视音乐本身给学生带来情操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全面发展的教学总目标,要求我们对于音乐教学不能再静默,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理念也渗透到了每个教师的内心。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贯彻素质教育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音乐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音乐教学上,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共鸣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觉得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来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说,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到成功,显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就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在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乡》一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祖国大好河山和自己生活周围美丽景色的视频来引起学生对于祖国、家乡景色的专注,进而产生热爱之情。基于这样的情感之下,教学《我爱我的家乡》一课,学生就会迅速地进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学习课程内容,学生更容易体验到音乐所表达出来的美感,然后再让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练唱,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审美为教学核心,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开拓,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课堂,尊重学生创新意识

音乐带给人的创造力往往是无穷的,音乐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创作,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使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而且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条件,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应该确立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与之心通,与之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

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上课之初便可以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精妙的课堂导入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彩虹么?那么彩虹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会说它像桥,有很多的颜色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描述中,展示彩虹的图片,在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唱《七色光之歌》。教师还可以通过身体律动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情感体会,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即兴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这样的个体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敞开心扉,不断地进步,逐渐实现精神的融合和音乐意境上的美好感悟。随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得更好。教师和学生共同推选出学生评委,和自己一起构成评委组,对比赛进行评价,这样师生都在快乐而又积极的课堂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音乐感受。

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情感上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心体会音乐的美和所表达出的情感。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要我学”,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领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过渡到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实现高效的音乐课堂。

三、提倡兼收并蓄,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音乐有着一定的包容性,不管是古典音乐、外国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亦或是街头的流行音乐都是音乐作品,都有着各自的可取之处。很多的作品都可以对小学生的思想品格的养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流行音乐没有古典音乐那样内容含蓄,没有外国音乐那样气势磅礴,没有民间音乐那样历史悠久,但是它却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近。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曲调简单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小学生都具有追逐流行音乐的心理。既然如此,我们教师完全可以顺应他们的心理要求,对于流行音乐中的精华部分采取接纳态度,这也是实现音乐课的德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途径,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品格的人。

例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习浓厚的爱国情感。而在流行音乐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歌曲值得我们去借鉴,例如周杰伦的《发如雪》中将前世柜、尘埃是非、铜镜等古典意象融合在音乐中,带给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赞叹和对中国元素音乐的超凡欣赏力。还有就是《我最闪亮》这首歌曲中的歌词“灯光和花火一起闪亮,也亮不过我的梦想”、“被淋湿的翅膀才拥有穿越过那暴风雨的力量”等等,对于小学生坚持不懈精神品质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都是流行音乐中值得教师去推崇、欣赏的音乐。

第6篇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 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 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第7篇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 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 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 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 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 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 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 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 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 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 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 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 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 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 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 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 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 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 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 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 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 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 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 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 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 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 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 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 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 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 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 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 、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 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 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 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 。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 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 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 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 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 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 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 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 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 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 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 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第8篇

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响应深圳市教育部门倡议的“民族精神代代传”的活动月精神,我校积极做出了准备,面对全校师生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在本次精神月活动中不仅受到了良好的民族精神教育,也从中学习了在全国及深圳地区涌现出来的一批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人物。现将活动月的活动总结如下,望领导给予指导。

1、9月5日,开学的第一个星期一,我校由德育处借助升旗仪式,全校工作人员、学生集体集会的时间,发出倡议、安排,作为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把初步的工作安排给班级、老师及相关部门,并把主要精神向师生传达。

2、9月5日起,启动仪式开始,由德育处主要负责,以“争创文明城市  争当文明市民”为主题,号召各班级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每日进校门的文明礼仪开始做起,礼貌用语的使用,少先队员队礼,文明小天使的岗位榜样,学生校服的统一,校卡红领巾的佩带等常规教育工作时时抓、处处抓,借助本次活动月的良好风气,深化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的。活动期间,学校内未发生一次学生打架斗殴事件。

3、9月6日,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传达并实施主要工作。

(1)领导班级干部出版一期“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学习雷锋、丛飞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

(2)每周召开班队会,主题依次为“我和祖国牵起手”、“爱我校园为己任”、“深圳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丛飞精神大家谈”。学生们在每堂班会课上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鼓舞,尤其是“丛飞精神大家谈”中,学生们表现的非常活跃,积极发言,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宣誓如何向他学习。

(3)配合美术科组保质保量地完成“爱国”手抄报,学生们踊跃参加,用自己的双手编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手抄报。

4、9月16日,由德育处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雷峰〉〉。很多学生是在惊讶和赞叹中看完了影片,感动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雷锋。

5、按照“活动月”文件精神,教唱爱国歌曲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唱环节须在音乐课堂上完成,由音乐老师负责选材、教授。从9月5日起,须在早读课前5分钟、每节正课预备铃响后、下午上课前以及课间操、升旗仪式上,组织全校学生齐唱爱国歌曲。

6、9月9日,由校长室组织负责举办“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知识讲座。到会家长达到196人次,很多家长在百忙之中来听讲座,在讲座中,家长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把自己切身遇到的教育事例和经验与所有到会家长、老师、领导一起切磋、研讨。

7、9月23日,由德育处组织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舞台示范活动。通过舞台演出的形式,组织学生演员用“学校的一天”做为主题,把学生一天在学校度过的每一个环节用话剧的形式搬运到舞台上,不仅让学生受到教育,更让老师、同学耳目一新。

第9篇

一、养成教育不断推进,行为习惯逐步好转

1、依托班级岗位自主化管理方案,各班通过日记录,周总结的方式,评选出小组优秀学生,采用发喜报、本子、笔、糖等各种形式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

活动课仪式流程学生掌握熟练,学生主持精彩。(4)部分中队队课有特色。(5)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断得到巩固,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3、学校每月评选出"金牌班级"、"美德少年",通过升旗集会进行表彰,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制作版面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们学有榜样,做有标准。不断巩固、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促进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不断提高。

二、主题月活动重新发现,不断深度开发

为把德育工作抓实、做好,德育处把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月,制定了月主题活动方案,联合学校项目化负责人,按照月活动方案扎实开展,不断深化。

时 间

主题月名称

时 间

主题月名称

三月份

养成教育月

九月份

阅读活动月

四月份

孝敬感恩活动月

十月份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月

五月份

艺术活动月

十一月份

科技活动月

六月份

总结反思

十二份

运动锻炼月

暑 假

社会实践活动月

寒 假

社会实践活动月

活动掠影:

1、假期实践活动展示

2014年3月,开学伊始,学校开展了第三届寒假特色作业展及"年文化"游园会。本次活动放寒假时以特色作业的形式分年级分主题进行了布置。开学后又经过班级小展示、预展等形式的准备后召开。

游园会中,操场上布满展台展示着同学们的假期特色作业,各班小讲解员热情地为前来参观的同学进行讲解。全校学生手持"年文化"知识成果卡到各年级参观、参与考评。

三年级展台前同学们回答以"对联"为主题的年文化知识,四、五年级展台前同学们在兴高采烈地学编中国结,六年级悬挂的灯谜前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猜谜者。考评过关的学生拿着扣过印章的成果卡兴奋地向同伴炫耀。

学校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展示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习惯,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华夏文明,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过程中凸显民族文化,打造以"文字、文化、文明"为载体的人文精神教育特色。

2、"美德从孝开始"系列活动,通过讲孝老故事、开展护蛋行动、进行亲情作业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父母艰辛,学会感恩。

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讲述感人的孝老故事,与同学们分享父母对自己的爱。在"保护蛋宝宝"行动中,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想出各种绝招来保护这个脆弱的小生命。有的放在塑料袋中随手携带;有的装在铁盒子里,并塞上棉花进行保护;有的放在装满小米的盒子里小心呵护。还有同学对自己的"蛋宝宝"进行了精心的打扮,让"蛋宝宝"多了几分可爱,多了几分调皮。

双休日,同学们通过给长辈洗脚、捶背、送贺卡、说祝福语等形式来完成亲情作业。

母亲节前夕,从学校走出了一个个头戴小红帽、手持报纸的小报童,他们分赴到菜市场、火车站、超市门口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进行"一元钱体验"之"做小报童贺母亲节"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赚钱的不易,体会母亲的辛苦。孩子们有的高喊;"卖报,卖报,谁要大河报!"进行兜售,有的走到潜在客户的身边进行问询。半个小时之后,有的孩子顺利的卖完了报纸,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赚到了母亲节买礼物的资金;有的却羞羞答答,迟迟难于开口,手中的报纸一直无法脱手。见到老师,有的孩子一脸骄傲的不等问就抢着说:"老师,老师,我的报纸都卖完了!"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没想到这么不容易!"本次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或远远地陪在孩子身后,或及时的给与孩子指导。

3、"一年级入学教育"——一年级入校初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学生从校园常规、课堂常规等方面进行学习,9月5日下午,一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欢聚一起,举行了别开生面的2014"我上学我快乐"开学礼。

首先,在音乐的伴奏下,家长帮助自己的孩子整理仪容,让孩子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人生求学生涯的第一个仪式。"百善孝为先",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随后向辛勤养育自己成长的家长行鞠躬礼,并说上一句表达爱的话,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接着,孩子们向老师行鞠躬礼,表达对老师的尊重。而每一位孩子的手中则收到了老师送的第一份礼物——《中小学生守则》。随后,孩子们用互相击掌的方式表达了今后要和同伴好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决心。孩子们稚嫩、响亮的"幸福成长宣言"把开学礼推向了。操场上第一阶段的仪式结束后,家长们到教室观看了第二阶段的学生课堂学习展示。

本次开学礼旨在结合我校"培养具有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新一代中国人"的培养目标,将其作为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的第一课,使孩子们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坚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此活动9月14日安阳电视台《直播安阳》进行了报道。

4、"诗歌朗诵会"——为庆祝全国第三十个教师节及开展第十七届推普周活动,在广大学生中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美好风尚,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宣传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9月9日下午学校举行了2014年"推广普通话庆祝教师节诗文朗诵会"展演。本次活动采用小组评选,班级比赛,年级展演的形式进行。朗诵形式灵活多样,有个人独诵、多人合诵、配乐朗诵。同学们把心灵中的感动,沉思中的景仰和期待,凝聚成真诚的祝福,用特殊的语言和声音,献给了自己敬爱的老师。

5、国耻日纪念活动——9月18日上午9:30安全演练警报鸣响后,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护导下,安全、快速的跑向操场,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安全演练目标。之后,学校降半旗,校长原绿色就"9.18"国耻日对学生进行了讲话,勉励全校学生要发奋学生、积极锻炼,为实现中国富强梦不懈努力!此活动刊登于9月19日《安阳日报》第5版。

三、社团活动不断改进,学生能力逐步拓展

DIY社团、科技、舞蹈、书法、小记者、书香社、折纸等等形式各异的社团学校开设有近30个,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固定时间、地点、教师的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了同学们的专项能力,也让熟悉的校园更有魅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不断研究,由浏览式向探究型转变

学校的社会实践大课堂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分角色体验类,如:"保护蛋宝宝"、"我做快乐小报童";

服务类:我们每周安排二、三年级的一个班到敬老院进行实践活动。各班活动前都要根据学校的敬老爱老活动策划书提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充分的活动准备。小组分工不同,职责具体。例如:聊天组:与老人进行交流;装饰组:对敬老院的活动室进行装饰,将大家祝福语收集起来;游戏组:在游戏环节的时候组织现场的秩序,准备游戏的器材;表演组:安排好文艺节目,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写组:进行拍摄,撰写活动信息并宣传此项活动,引导更多地人加入到敬老助老的队伍中。

活动中,同学们为老人献上魔术、绕口令、乐器演奏、唱歌等节目,送上苹果、桔子等水果、食品和自己制作的小礼物,为奶奶、爷爷梳头、捶背、聊天、打扫卫生。真切的体验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心,他们深深地意识到生活中不仅要帮助老人,而且要时时处处关心老人,爱护老人,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幸福和快乐,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

"博爱智障学校"是学校的另一个实践基地,四、五年级的学生每周一个班做小义工和智障学校的孩子们玩耍,给他们读书,帮他们进行康复训练等。孩子们在活动中抛弃了歧视,激发了爱心。

团队精神培养类:如四、五年级"贝尔春天拓展训练",六年级:"宝贝向前冲训练营"

拓展视野类:如:四年级参观殷墟博物苑

假期实践作业类:假期快乐小义工

本学期,我们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创新品质。如参观吉远,我们在五二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确立课程要求

变"浏览式"活动为"研究性"学习:

1、提出问题,确定课题

例:《走进"吉远"文具店》

提出问题:

"吉远"是如何打造品牌的?

如何做好导购?

"吉远"的标识是什么?……

确定课题:

(1)关于"吉远"品牌打造的研究

(2)关于"吉远"商品摆放的研究

(3)关于当好"吉远"导购的研究

(4)关于"吉远"图标的研究……

2、自选小组,进行建设

3、制定方案,实践研究

4、成果汇报,增长知识

如:五三班探索:"卡与我们的生活".

五、对外展示,促进工作不断提升

2014年5月30日上午,殷都区主体多元教育改革实验德育系列阶段性成果展示会在铁西路小学成举行,区属中小学、业务代管小学和区直幼儿园校长、主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区属课题组组长等全区教育科研骨干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学习。

与会代表首先深入该校课堂,感受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礼貌和责任观念,以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课堂怎样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中滋养做人的品德,也观摩了亲孝敬长、诚实诚信、乐于奉献等一个年级一个主题的德育活动课,浏览了相关学校德育活动资料。

在展示会的主会场,原绿色校长向与会领导教师全面介绍了本校德育课题开展的总体情况。随后在副校长张丽霞的主持下,分别以教师沙龙、学生论坛、家长发言的形式进行了汇报。张利红、陈彦芳、刘爱萍、李静静、赵芳晓五位教师代表分别从养成教育、德育活动促进作文教学、感恩教育、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杨一诺、李沛宁等六位学生分别从参加"保护蛋宝宝"活动、做"小报童"、当小义工、班级自主管理等方面以说相声、讲故事的形式谈了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的感受。候宇飞等三位学生的家长分别从"家校互动,关注细节,培养美德习惯"和做家长义工心得等方面进行了发言。最后,该校隆重表彰了马萧、田家贝、孙振伟、王烁等拾金不昧、勤劳朴素、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等校园十大"美德少年",把本次课题展示推向了。

总之,本学年,德育处遵循生活就是德育场的德育观,把德育教育融入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变生硬、单调的说教为充满趣味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而实现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念。

六、廉政建设反思

第10篇

一、首先谈谈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实我们都明白,小学音乐课的开设绝对不是要把小学生都能培养出一个个音乐家来,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得到一种音乐素质的基础培养,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当然,个别有天分的学生从中会得到更大的收获,长大后能走上音乐之路,或许能成为一名使众人侧目的音乐家。天之骄子,和从小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话说回来,不能成为音乐家,我们的孩子就不必学习音乐了吗?通过学习,也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获益程度也不可小觑,甚至会在音乐的基础上另有建树。

因此,开设音乐课,对小学生在逻辑思维上,在德育、智育的培养方面都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感悟音乐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在学术上讲,音乐具备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能在课本之外给学生另一渠道的知识、文化教育,而这种渠道的知识采撷,不是课本上的东西能望其项背的。比方说,小学课本同步中在学习:大、小、多、少、人、口、手,而音乐课中已经接触到完整的句式了,并且在影像教学中还接受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以后作文的情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音乐的学习中,也能让小学生得到悟性的锻炼。通过学习音乐,和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感受力包括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中意境的感受力等。

要使学生达到上述的感受力,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对音乐歌唱的接受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音乐和文化知识同时收获的较佳途径。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现在的条件,没有像所有的学生们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悟。因此说,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三、歌唱教学和培养音乐欣赏力的甄别

一般人或许会这样认为:小学的音乐教学就是学唱歌。这是误解,也是偏见。音乐教学中学唱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唯一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力是更重要的环节。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也就是通俗的概念——唱歌。一个是感受,一个则是具体的实施行动,完全不同的感念,而又是完全相通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音乐欣赏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缘由音乐的内在魅力,学会欣赏才能学到精髓,领略到的是内在美;学会唱歌只是学会的表面,领略到的只是外在美。其区别,也就可见一斑了。欣赏音乐的韵味,欣赏一种内涵美,是一种意境,就需要用心去体会,能体会到音乐的韵味才可以说懂得了音乐,就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心灵,提升了一个人的品格。因此可以说,欣赏音乐也是欣赏生活,欣赏人生。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教学工程,具备一定的难点。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个人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可能是羁绊学生欣赏力培养的因素。认识到这点,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歌唱的教学也并非说不重要,也重要,但相对要容易一些。歌唱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教学生们学到字正腔圆,就好比面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孩子,是要一字字、一句句地抠出来才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

第11篇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通过艺术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智育、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学习,为学生全面而又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走进音乐的一把金钥匙。

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引导学生走进知识殿堂、开启智慧之门的使者,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必须要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起。

提升音乐专业素养。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教出专业的学生。一个好的小学音乐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小学音乐老师不能因为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就忽略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而要深刻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在闲暇时间加强音乐理论和音乐教学理论的学习,要经常去听一些资深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不断地总结和反思,逐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小学音乐教师不仅是艺术之美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和尊敬的长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力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自然洒脱、庄重威严、举止得当、平易近人的仪态,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小学音乐教师应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拉近与学生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需要等到教师细致的传授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又温馨的教学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门多重感官相互协调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要上好一门小学音乐课,需要教师在课前下足功夫,认真研究和解读教材,创设有效地教学构思。小学音乐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形式,创设一系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新知。

教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音乐学习相当重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与讲课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主动配合老师制作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道具,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每个学生的座位,通过多重感官的调动和参与,才能够带领学生深切感悟音乐教学的魅力和意境。

小学音乐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课堂语言的组织与应用。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老师,他的教学语音一定是丰富的、生动的、流畅的、并且是富于感情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将诙谐幽默、生动流畅的语言应用于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体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是集吹拉弹唱跳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指引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规范的教学活动框架或程序。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这一变革给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将单一而又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变成声情并茂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学习音乐知识。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多了解和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创新和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比如示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扮演较色教学法、对比比赛教学法等。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而且还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为了能够全面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器乐,强化实践教学活动。

第12篇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曲教学和即兴创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2、难点:教师为音乐创编表演营造气氛,并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大家想不想去郊外看看啊?(想)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出示:展示春天的图片并播放音乐《郊游》

师:请大家起立,乘上音乐车出发吧!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小朋友们手拉手去郊游。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春天真是太美丽了,这儿老师把它总结成了一首歌谣,大家来一起看一看!

出示歌词。

请几位小朋友来朗读一遍,大家仔细聆听并做出评价。

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出示“白云飘飘,春风柔柔”的节奏,老师领读。

刚刚我们用图画的形式、语言的形式,感受到春天带给人的快乐,同学们想不想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呢?

二、教唱歌曲

1、播放歌曲《郊游》。

同学们真的很棒,已经能合着音乐演唱这首歌了,只是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有把握,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好朋友。

2、学习乐谱:

出示乐谱,认识小节线、小节和终止线;

(一句带过:乐谱中竖直的细线,就是小节线;而两条小节线之间,就是小节;歌曲曲谱最后的一粗一细的双纵线就是终止线。)

师:你们数一数,乐谱中一共有几个小节线。

3、介绍歌曲:

师:《郊游》这首歌曲是台湾童谣,2/4拍,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两拍)

同学们仔细观察全曲一共有几句?第几句和第几句相同?

生:3句,第一句和第三句相同。

4、学习歌曲:

师用口风琴演奏,同学们跟着试唱。

4、难点教唱:

师:这个乐句中的“飘”字和“柔”字比较难唱,一个字唱了好几个音,大家来试试把这个音的旋律画一画,(指导生做手势),并练习唱。

师:“

悠”大家注意一下,老师唱了几拍?(4拍)。

4、第二遍教唱。

歌曲处理;大家想一想,

第一句和第三句描写的是去时郊游时快乐的情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唱呢?大家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轻快,高兴),来试一试;第二句呢?描写的是春天美丽的风景,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呢?(舒缓,优美)试一试。

三、歌曲表演

郊外的景色这么美,光唱歌怎么能体现我们的心情呢?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分小组创编舞蹈。

学生上台表演。

四、欣赏乐曲《春天在哪里》

五、结束部分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特别高兴与大家一起到了美丽的野外去郊游,同学们能用一句话说说郊游时的发现吗?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让我们珍惜眼前这美好的时光,祝愿同学们都像春天的竹笋一样天天向上。同学再见!

教学反思

《郊游》是一首台湾儿歌,旋律亲切活泼、朗朗上口,歌曲描写的是儿

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

1、我在设置教学情景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2、低年级的儿童起点较低,不识歌谱,音准欠佳,所以我采用教唱法让孩子们学习歌曲。

3、《郊游》歌曲中的第一、三乐段和第二乐段演唱情绪是不同的,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欢快的地方要以弹性的声音唱,抒情的地方用柔和

的声音连贯地唱。

4、在歌曲编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积极性很高。因为时间关系,使得互动不过瘾。我觉得在细节问题上要注意,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要加强课堂的灵活性。

《郊游》说课稿

今天我以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一单元《郊游》一课内容为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郊游》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台湾童谣。歌曲2/4拍,全曲分三个乐句,第一、三乐句节奏比较紧凑,生动地描述了小朋友郊游的欣喜之情。第二句节奏比较舒展,表现了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本首歌短小有趣,形象鲜明,易于二年级学生演唱。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指导学生用优美、真挚的声音歌唱。

2、能力目标: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表现和感悟音乐的内容。

难点:一字多音的音准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图片、口风琴、音乐播放器、打击乐器。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将精心组织开放而有力的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想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习法、音乐表演法等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图片,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歌曲教学中,我还注重透过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法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面发展。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体会情趣---能力拓展、即兴创编---德育渗透、自制乐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美丽的郊外景色,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气氛,把他们带入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同时,激发他们用语言表达的愿望,导出本课歌词,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唱歌曲、体会情趣

1、聆听歌曲、体验感受。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受,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图片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景中,唤起他们学唱新歌的欲望。

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用轻声哼唱,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2、学习歌曲,难点教唱

首先对学生的哼唱表示鼓励、赞扬,树立学生自信心,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然后,带领学生节奏游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节奏;接着随琴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的部分,找出难点,即一字多音的音准问题。

难点学习:

我利用图片,直观、形象的将难点部分的节奏展示给学生,通过做听辨游戏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且用反复教唱和画旋律线相结合的方法对难点部分进行学习。

3、歌曲处理:教师设疑:“大家想一想,郊外的天空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呢?”学生通过讨论、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并且由教师找出一两名学生进行示范唱,加深情感体验。

4、完整地歌唱全曲

设计这一环节,我有两个目的:

(1)歌曲学习的总结。完整的、准确的演唱歌曲,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

(2)创编表演做过渡。

(三)音乐活动

即兴创编

本环节,我运用播放音乐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创造欲,鼓励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即兴的创编表演。教师应做好组织工作,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开放的空间,使活动愉快、有序的进行。

这一环节,把歌唱、舞蹈、表演、游戏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四)德育渗透

自制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