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08:3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门诊治疗室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门诊;健康教育;实施
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门诊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诊疗服务的延伸和补充,是有效易行的非药物治疗手段[1]。我院门诊新楼于2006年启用,其功能设施齐全,就诊环境好,门诊部利用现代化门诊设备开展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门诊患者的就诊特点
(1)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人多,病种繁多,高峰期集中在上午,在院停留时间较短,职业、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对医疗的希望、需求不一样。因此,要求健康教育需求个性化、方法具体化、表述形象化、内容多样化[1]。(2)患者就诊环节多,如在排队挂号时间,等候就医时间,诊疗时间,辅助检查等候时间,检查结果出来后再次诊疗时间,交费划价时间,排队取药时间,输液治疗时间等。这些环节,每个约需1~10min不等。因此,在环节空隙可施行健康教育手段,使患者在零星时间既可了解防病治疗的知识,又可减少患者等候中的烦恼。
2 门诊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2.1 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请有丰富经验的医学专家分别准备专科内容讲解、演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播放录像;一对一服务、电话咨询、口头讲解、固定健康教育专栏等。门诊护士每周两个早上提前半小时上班进行有关健康教育的业务学习培训;每月的第1个周一下午下班后全科护士开会讲评,护士长定期征求患者意见,检查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态度要和蔼,以减少或消除病人的急躁情绪[2]。
2.2 责任到人开展健康教育 导诊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特点、就诊时间巡诊时在各个环节因人因病因情况可以口头讲解进行健康教育,传播一些卫生科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抽血护士交待抽血注意事项,相关检查项目的用途等,输液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简要介绍药物的作用,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不能自行调节液体滴数,所得疾病的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健康指导等;体检护士及时为受检人员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根据受检人员身体状况选择体检项目,或者护士为受检人员推荐合适的体检套餐,体检报告出来后则为其进行指导,如对乙肝两对半阴性者,告知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有效预防乙肝,尿酸值高者让其注意饮食避免高嘌呤的食物,血脂高者则建议低脂饮食;疫苗接种室的护士根据计划免疫,电话短信进行宣教等。
2.3 定期开展专题健康讲座、演示 如糖尿病患者,请血液内分泌科的专家讲座预防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特别是饮食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如何自测血糖、尿糖,如何进行锻炼等;给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演示如何使用注射器选择注射部位抽取注射药液等并做好心理疏导。采取提前1个月张贴讲座信息预约患者集中授课。同样对高血压患者、乙肝患者等都可以采用相同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4 利用电视屏幕播放录像 患者等候时间可以看到健康知识,如需要进行预防接种的人群,可通过播放录像,让其了解疫苗,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例如为了预防“H1N1”流行,我国在全球率先对重点易感人群开展疫苗接种。通过健康宣教使人们普遍懂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从而促使就诊人群主动进行疫苗接种。
2.5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门诊大厅设置书台,放有多种常见多发病的健康教育科普书籍供门诊患者阅读,使就诊的同时获得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我科专门组织人员编写《看病就医一本通》一书为患者看病就医答疑解惑,深受患者欢迎。
2.6 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 每月定期更换,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形式力求美观大方,内容短小,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使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了解防病治病的常识。
2.7 开展一对一服务 对有特殊需求的人群,门诊治疗室护士为患者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用药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如何防治,药物作用,治疗中的健康指导,行为调整,心理调试,纠正许多疾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有关,使患者早日康复。
2.8 开展咨询服务 可面对面咨询,也可电话咨询,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求医问药的需求。服务台分诊台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挂号,如何选择专家号,使患者得到合理的医疗。疫苗接种室时常有电话询问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用途、作用、用法,相关预防疾病的机理等,护士一一给予解答。
3 体会
门诊健康教育点多面广,常年不懈,工作量大,使之持之以恒一是要组织护士加强业务学习,认真收集资料,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二是要将健康教育纳入门诊年工作计划,责任到班次、个人确保落实做好。三是要定期检查讲评,收集患者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增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特效性。
开展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产生的客观需求[2]。健康教育应贯穿于门诊就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窗口形象满意度。使患者了解到防病治疗的相关知识,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提高自我健康防护意识,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保障乡村医生权益,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和管理指导;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实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行政村实现村卫生所(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建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一体化规范管理机制。
——到2013年年底,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8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比例达到20%。
——到2015年年底,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10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比例达到40%。
——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使乡村医生补助水平与村干部补助水平相衔接。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二)实现村卫生所(室)全覆盖
1.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室)。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村卫生所(室)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所;村型较大、人口较多或自然屯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室)较远或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下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数量不得超过行政村总数的10%;人口较少或交通便利的村,可联合设置村卫生所。乡镇所在地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所。村卫生所(室)设置规划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经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当地县(市、区)政府批准实施,同时报省和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加强基础设施和规范化建设。村卫生所(室)的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建设配备。村卫生所(室)房屋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做到预防保健室、诊查室、治疗室和药房分开;开展留观、静脉滴注业务的应增设观察室。按照《全市农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对村卫生所(室)实行规划设置、内部布局、人员执业、标识标牌、设备标准、制度规范、公示内容、医疗文书、药品耗材采购和健康档案“十统一”规范化建设。
3.多种方式举办村卫生所(室)。村卫生所(室)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各地区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村卫生所(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三)实现乡村医生全覆盖
1.合理配备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所室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按其服务人口数量、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乡村医生需求计划。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个村卫生所(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各地区乡村医生需求计划确定后,报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实行全员竞聘上岗。要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制定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以在村卫生所(室)执业并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人员为竞聘对象,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开展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工作,将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较高、群众认可的人员选聘到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可在全乡镇或全县范围内调剂聘用。对竞聘上岗的乡村医生履行聘任及注册登记手续,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任合同。同时,妥善做好落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对于落聘的乡村医生,在以后的招聘工作中要优先聘用。对于乡村医生人数不足的地方,可打破户籍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保证每个村卫生所(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工作。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具体办法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等部门制定。
(四)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管理
1.严格乡村医生执业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所(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所(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考核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培训和考核,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继续执业的依据。要每两年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限期再次考核;对再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村卫生所(室)内不具备执业资格人员清退工作。
2.强化县(市、区)级卫生等部门管理职责。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的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要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所(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要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必须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县(市、区)级卫生、财政、物价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3.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相关文件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实行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七统一”规范管理,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制度措施,不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推进村卫生所(室)信息化建设。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村卫生所(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在统一规范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根据村卫生所(室)的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
(五)将村卫生所(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1.在村卫生所(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由乡镇卫生院负责采购与供应。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及时启动村卫生所(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
2.将村卫生所(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所(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将村卫生所(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要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所(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鼓励各地区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实行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所(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六)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1.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各地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的“网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补偿机制。
(1)按照卫办农卫发相关文件规定,将门诊统筹及一般诊疗费结合起来实施门诊总额预付,按照每名参合农民每年10元的标准向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支付一般诊疗费。
(2)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确定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分工,将不少于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乡村医生承担,并按照相同比例安排落实专项补助经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绩效考核拨付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3)按照政发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对每名乡村医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
(4)按照政办发相关文件规定,省和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按照农业户籍人口每年人均4元标准(省级财政2元、县级财政2元)落实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经费;对应用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村卫生所(室)给予优惠补偿政策。
(5)县(市、区)级财政部门要采取适当方式对村卫生所(室)运行费用给予专项补助,保证其正常运转。各地区要随着国家和省补偿政策的调整,及时按照新的补偿标准和规定落实地方政府配套补助经费。
2.积极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地区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七)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1.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乡村医生人才培养培训规划。采取多种途径,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并将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比例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未获得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要积极参加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养项目,到2015年,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市支农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要选派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所(室)带教,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实践技能。各地区要继续推广下级医生向上级医生拜师学艺活动,积极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鼓励乡村医生在执业中学会中西医两法,熟练掌握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中医适宜技术。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并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地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区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所(室)。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所(室)工作。对到村卫生所(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纳入规范化培训计划。各地区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提高村卫生所(室)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考核和评先定优紧密衔接,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强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搞好调研测算,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补偿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同时,要制定和完善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严禁非法行医、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考核等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各区、县(市)政府要在本方案印发30个工作日内,将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上报市医改办、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精细化管理方法应用到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比较运用精细化管理前后合理性评价考核指标及相关投诉率。结果 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对合理性评价考核指标有极大改观,同时降低了相关投诉率。结论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起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in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d in hospital management in effect. Methods
The refined management methods are applied to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more rational us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meticulous management and related complaint rate. Results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use of sophisticated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 hospital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indicators have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ile reducing the rate of complaints related. ConclusionFine management mod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play a good effect.
【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 Rational use, Antibacterial agents
【Author′s addres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zhou City, Jingzhou, Hubei, 434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4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了全国抗菌药物的专项治理方案,同时各种检查考核中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纳入评审体系。为此,医院为适应新形势下抗菌药物管理的需要,结合医院情况,于2010年底开始着手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在第一阶段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运用前(2010年7~12月)和运用后(2011年1~6月)每月对临床科室的一线医生随机抽取2份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病历,共抽取病历2 336份;涉及Ⅰ类切口的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的病历为必检病历,共计病历934份;应用信息化手段,以抗菌药的使用金额为指标,统计科室每月的限制级、特殊级药物的使用率。按要求计算各科室的DDD值、限制级、特殊级药物的送检率。
1.2精细化管理方法
1.2.1建章立制,岗位管理[1]制订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与各临床科主任签订承诺书;通过院内文件对考核通过后的各级医师和药师授予处方权和调剂资格;修订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细化订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等指标。细化工作岗位职责,实现各级各类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环环紧扣,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2.2重视培训,人人过关医院针对科室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采取集中培训和单独培训两种形式,集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法律法规、指标解读、考核流程等,使其有清晰的认识。单独培训分为以科室为单位和以单个医师为对象两种情况,培训内容涉及病历书写、药代和药动性。在业务学习阶段,由各科室自行安排,主要是各专业诊疗指南的学习;在考核阶段,管理小组将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 力求人人过关。
1.2.3临床药师参与,强化精细化[2]医院积极推动临床药师建设,将有资质的药师按其受训专业安排到具体科室, 通过参与查房、病案讨论及临床用药,对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给予合理化建议并书写药历。临床药师还针对性的查阅记录所在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不合理情况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和上报。临床药师每月还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病历进行抽查,填写分析表。
1.2.4依托信息化,推进精细化在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医院引入先进的管理系统和手段,全力推进精细化,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考核数据的精细和准确, 实现更加便捷、高效、高水平的管理效果。
1.2.5完善奖罚机制,营造积极氛围[3]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需要依靠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在实施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医院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展现“奖勤罚懒”,使各级各类人员都能做到恪尽职守,勤奋工作,通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1.2.6及时反馈,深化精细化[4]医院每月对临床科室进行处方和抗菌药物使用点评及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后反馈临床科室,由科室及时进行整改。
1.3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管理小组成员根据制定的各类标准对抽检病历进行打分,每份病历总分100份,90份以下为不合格。计算机统计的客观指标按具体的评分标准对科室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价
分别汇总抽检的病历数,统计相应的合理率,见表1。
2.2抗菌药物使用率
对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分别进行统计, 2011年1~6月的使用率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规定的要求,见表2。2011年1~6月和2010年7~12月Ⅰ类切口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抗菌药物送检率
回顾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送检率,其限制级和特殊级药物的相应指标明显下降,见表4。
2.4DDD值
DDD值由2010年7~12月的59.6%下降到2011年1~6月的46.7%,距离40 DDD的目标差距不大。
2.5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
2.5.1预防使用率2010年7~12月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7.4%,2011年1~6月预防使用率下降至25.9%。
2.5.2预防使用时间2011年1~6月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基本上集中在术前2 h之内和术中,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与2010年7~12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011年1~6月与2010年7月~12月相比较,住院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级别基本集中在非限制级和限制级药物内,其中非限制级药物的使用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6。
2.7抗菌药物使用导致的投诉
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医疗投诉由2010年下半年的18起下降到2011年上半年的7起,下降率为61.1%。
3讨论
3.1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归档病历的检查分析,目前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 ②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③抗菌药物剂量使用不合理;④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⑤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⑥送检标本的种类存在偏差;⑦忽视抗菌药潜在的不良反应;⑧围手术期用药过多、起点过高 [5-6]。
3.2精细化管理的显著效果
本研究将精细化管理充分运用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中来,通过建立组织架构、制订工作计划、梳理目前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制订考核标准、针对各科室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体培训、每月对科室指标和个人指标进行考核、以及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研究显示,精细化管理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送检率、DDD值均较实施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引入,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严格的按照指南、规范、文件的要求更加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同时,精细化管理是获得群众认可的重要措施[7],从医院的抗菌药物引起的投诉情况来看,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4小结
精细化管理是将复杂的事简单化、简单的事流程化、流程化的事定量化,将定量化的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8]。它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可用“精、细、准、严”概括。精就要求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准就要求准确,信息的准确、决策的准确,数据的准确等;细就要求工作要细化、标准细化、管理细化;严就要求严格执行,严格监管[9]。现在,精细化管理已经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0-15]。总之,精细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科学有效的,能够强化医院各各层面的执行力,激活广大医务人员的内在的活力[16]。
参考文献
[1]林丽萍,黄玩英,吴素虹.眼科门诊治疗室精细化管狸的成效[J].现代医院, 2012, 12(9): 81-83.
[2]张丹,龙敏.干预措施对外科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20):76-77.
[3]唐斌.医院精细化管理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解[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1): 21-22.
[4]赖小玫,秦千子.精细化管理在病案终末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13,17(3):72-73.
[5]黄良胜,许晓菲.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9):146-147.
[6]马国辉,邢颖,甄健存.综合干预对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18):74-76.
[7]毛羽,张岩,邢红娟,等.公立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5):345-347.
[8]张红梅, 罗灿,方静华. 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招聘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11): 120-121.
[9]姜亦虹.医院感染管理科建设管理规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58-59.
[10]彭月霞.实施精细化提高医院病案管理质量[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168-169.
[11]王东文,杨笑芳,侯璐.医院药房实施药品精细分类的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5):165.
[12]邵浙新,陈屹一,张佳敏.实践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办公室行政效能[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111.
[13]叶剑芳,方霞波.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19-121.
[14]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