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老年病专科工作

医院老年病专科工作

时间:2022-11-06 12:33: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老年病专科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老年病专科工作

第1篇

关键词:老年社会化;医院服务;发展模式

1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于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已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1]。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且地区发展不均衡,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

2 老龄人群对健康需求的特点

2.1多元化 健康教育、急症救治、慢病防控、疾病康复、临终关怀、心理干预等,形成了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的多样化。健康教育内容需求中,生活方式指导、药物指导最受欢迎,分别占总人次的37.6%和30.3%。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客观需求方面有慢性病系统管理、康复指导、照顾者培训、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主观需求方面有上门服务、慢性病管理、保健指导、健康档案、饮食指导、照顾者培训、专科护理、康复指导、技术性护理操作及家庭病床等。

2.2保健知识缺失 医疗保健知识的欠缺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块短板,而老年人获得医疗保健知识的途径则更为有限。需求的首位是多发病的有关知识,其次是心理卫生保健知识、饮食与运动指导[2]。老年患者最喜欢阅读和听讲座两种形式获取知识,采取老年人喜闻乐见和容易接受的方法,能使老年人更加乐意接受各种增强身心健康的方法,并且与相关健康工作者多交流,进一步促进相关知识的传授。

2.3治疗周期长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表明,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疾病的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如加上治疗好转后的康复时间,平均住院日远高于普通患者。

2.4盲从性 看病难、看病贵,以及保健知识的欠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老年人对健康需求的盲从性,医院内出现的"医托"、街边的各种"治疗体验馆"的存在,客观地表明老年人求医问药盲目性及从众心理。而老年人的盲从使本已不规范的医疗保健市场变得更加混乱。

2.5医疗费用高,支付能力有限 与总人口相比,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而目前缺乏为老年人制定的专门政策措施。目前,疾病谱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根本性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我国居民疾病中的头号杀手。慢性病是一种长期累积性疾病,主要侵袭对象就是老人。据统计,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医药费用将占用其一生医药费的80%以上,老年人住院费是平均费用的1.44倍[3]。与高支出相对应的是老年人较低的支付能力,绝大多数老年人已经退出劳动领域,收入大幅减少,经济状况较差。

3 老年人群健康保障体系现状

3.1政府各部门协作问题 国家对老龄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等专门管理协调机构,另外,民政、劳动保障、卫生计生委等部门都在智力于做好老年人健康保障工作,且在养老、医疗保障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现阶段的健康保障机制仍存在弊端。政府各部门虽然各有分工,但缺少必要的协作与沟通,例如:民政部门主抓养老机构的体系建设中,养老院很难为老人们提供快捷便利的医疗需求,也未建立与医疗机构相关的联运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近年推出的居民健康卡是一项重大的惠民举措,具有前瞻性,为实现资源共享、异地就医打下了基础,但与劳动保障部门实施的"医保卡"是何种关系,能否合二为一,真正方便患者使用?

3.2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国家并未有一套针对老年病医疗机构的评价体系,许多综合医院认识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性,纷纷成立了老年病房,也出现了各种体制的老年病医院,但多是从供需角度、自身利益出发,很少体现公益性,更缺乏适合老人的就医和转诊流程。

3.3医院服务内涵建设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开展,是"以患者中心"医疗服务宗旨的延伸,医院虽采取了很多举措来提高服务质量,延长门诊时间、建设绿色通道、提倡优质护理服务等等,但候诊时间长、诊查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在现行体制下无法改变或不愿改变的事实。

4 老年医院服务模式建立的意义

医院服务模式的发展变化,是适应老年社会化的需求,也是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问题已经是现今健康服务业需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4],老年专科医院的建立是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补充,是体系的核心,只有完善的老年医疗体系才会使老年人真正享有质优、价廉、安全、适宜、方便、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才能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与生活质量。

5 转变医疗服务模式,适应老年化社会发展

5.1倡导建立老年专科医院 建立老年病专科医院的评价体系,作为完善医疗机构评价体系的必要补充,是适应我国医疗保障现状的必然,老年专科医院应有其特定的专科地位、鲜明的老年专科医院办院宗旨,注重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将老年病整体治疗康复能力作为评价重心,突出老年病服务特色。老年病专科医院的功能定位、管理经营评价考核指标都应区别于综合性医院。更应侧重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同时强调患者安全、医疗质量、服务效率的考核因素。

5.2以老年专科医疗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应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明确功能定位,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老年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应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5.3建立老年医疗的服务模式 老年医疗服务模式应从单一的疾病治疗转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心理干预、康复为一体的整体服务模式[5],目前的综合性医院很难实现这一模式转变,老年病专科医院的建设应围绕这一模式,强化医护人员职责,强调社会心理干预、功能康复、舒缓治疗和生命关怀,对老年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全面分析,维持老年患者的功能完整性和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老年病房可依托现有医疗平台,探索开设无陪护老年病房,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医疗护理,将老年无陪护病房发展成集医疗、护理、养老和康复为一体的病房模式。无陪护病区采取健康教育、医疗、护理、心理干预、康复、托老、临终关怀等多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无陪护老年病房的运营理念重点是将护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让患者及其家属真正得实惠、享便利,所提供的人性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让人印象深刻。老年病房可结合不同患者的自理情况,分为自理型、半自理型、全护理型、临终关怀等类型,并根据收治对象的不同需求确定不同服务内容;根据患者和家属的要求,设置"无陪护全程托护病房",接受医护人员全天候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为老年患者提供保健和活动场所,为老年患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无陪护服务,满足老人们的各种需要。

5.4制订行业标准,规范医疗行为 行业标准的缺失,使老年医疗服务整体质量不高,规范性差,医护团队的配备、查房的标准、护理的范畴、环境建设、服务流程均应建立统一评价标准,严格落实老人们的安全目标,形成标准的老年慢性病治疗病房、长期护理病房、康复病房及临终关怀病房。老年专科医院应充分重视老年医疗照料的连续性,诊疗及护理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并逐步向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其他机构推广,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

5.5重视老年人心理干预 了解老年的心身特征,针对老年期常见的心身疾病和防治方法,解决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加强老年人的心身保健。每位老年人的具体心理状况不同,针对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对不同个体实施具体化的干预方法。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使有心理问题的老年人重建健康的方法和态度,产生健康的心理与适应性的行为。采取综合干预方法,耐心和患者进行交流,讲解相关心理知识,解答老年人的心理疑问。目前,精神疾病的早期防治和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R].2011.

[2]张冉,高玉霞.国内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及干预现状研究进展[J].老年医学杂志,2011,31(14):2797-2799.

[3]刘晓强,朱吉鸽.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研究与构建[J].国外医学,2009,26(4):177-181.

第2篇

1 让医院建筑环境给予人文关怀

2013年 8月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正式挂牌。目前,在医院实施跨越性发展之时,就以人文关怀作为医院的奠基石。首先建立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科学布局,让医院建筑设计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根据老年人特点,遵循安全、便捷、舒适的原则,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其次更注重对老年患者的安全保护,全院地面铺设防滑材料,各通道、病房均配备无障碍设施,墙面安装高低错落的扶手以备之需。室内装修采为暖色调,注重通风采光功能,把所有阳光留给老年患者。再次医院辅助配套为患者专设电子阅览室、娱乐设施、营养配餐中心及各类活动场所,病房楼设活动室、中央康复训练中心,让老年患者即便住院也不失家的感觉。让医院建筑融入文化氛围,这是对医院内涵最简洁、最有效的展示,使患者增添了对医院的了解和信任,也缩短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心理距离。吴俊院长说:杭州市老年病医院的建筑主旨是体现现代医院设计对人性的关怀。

2 注重细节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它看似无形,实则有价。它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价值不像其它财产那样稳定,一旦受损会迅速贬值,若要彻底恢复比当初培养它更为困难。无形的医学人文素质可转化为有形的医疗资本,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医院形象,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2]。环境给予的人文关怀,仅仅是第一步。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树立全院职工的价值信仰、拓宽人文底蕴是人文关怀的基础。医院管理层就医学人文不是知识,所以无法讲授;不是能力,所以无法锻炼,需要的是自身的感悟和自觉行动的培养,在树立"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上下工夫。领导者带头并号召全院职工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千方百计地把患者照顾好。做到随时随地聆听老年患者的意见,每月都坚持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根据老年患者最怕的是自己出不了院,总是盼着家属来探望的心情,开通电话热线让老人与家属多通话,多聊天谈家里的事;利用暗示性的鼓励,比如说:你今天气色好多了,精神多了。每个医生都有患者亲属的电话,与家属沟通就像每日都要下医嘱一样,提醒他们要经常来院探视老人。

医学既是技术医学,也是人文医学,后者往往更重要。 为什么说对老年患者更应该强调人文关怀呢? 显而易见老年患者本身已经走过人生大半,经历和感悟很多,患病后较常人更易有明显的焦虑、恐惧、敏感多疑、情绪不稳、抑郁、悲观孤独的心理特征,可能一点小事会酿成大祸,所以说对老年患者的关爱和体贴就是最好的治疗。在一项国内针对5家医院(1家综合性医院和4家针对特殊群体的专科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结果显示:医患双方均把"医务人员语言不当"放在了影响医患关系医方因素的首位。影响患者情绪的医务人员的口语和肢体语言中"医生讲话的语气"、医生表情被列到首位。在医生讲话的内容、表情、动作方面,医生更注重讲话内容,而患者更注重医生讲话时的表情[3]。医院管理层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重 "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种语气,一个表情"的训练和培养,形成习惯,并将其行为融入到工作的每时每刻。用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真正的感受,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也使医患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些分歧[4]。同时培养和训练医务人员不断地学习,提高技术,学习沟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3]。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W. Osler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在看患者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s,患者会因此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感到医生愿意花时间对他的患者有兴趣。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 可以看到让老年患者感到体贴和关爱不是一件难事,往往细节见真情。

3 让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要的全面关注,医院在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施、医务人员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还要满足老年患者精神方面的人文需求。如何让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形成一种自觉行为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日常医疗活动中的小事做起,坚持下去习惯成自然成了全院的共识。为此医院在管理上建立了具体完善了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如:医德医风满意度、服务质量满意度、医患(亲属)沟通制度和人文关怀奖励制度等。对那些在人文关怀中做出成绩的人员进行表彰,经常相互学习和交流心得体会。号召全院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后勤人员、行政人员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提出"假如我是一个老年患者"的活动,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改善医疗服务,作为一种长效的监督奖惩制度,常想,常做持之以恒。在医院跨越性转型之时,需要的更多的医务人员和辅助人员,在人员配备(招聘)中,除了要求专业技术外,更注重对那些具备人文素养人员的纳入,形成医学人文的良好环境。

在医院管理软科学研究中,注重医学人文学的实践与研究,老年病医院要为医学界做出榜样。

参考文献:

[1]曹荣桂,主编.医院管理学概论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

[2]孙英梅,朱红.人文精神培养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药学教育,2006,22(2):1-3.

第3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老年病;体现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内涵的不断拓宽[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自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与院内科室相继推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病房”构筑连续性的护理服务(无缝隙护理)[2],并结合老年病人特点,实行弹性护理工作制,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发挥作用,解决老年病人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护理实践证明:以弹性护理工作与无缝隙护理相结合,始终以人为本,在护理程序中溶入人文精神,营造人文气氛,则能保证有效减少正常工作中难以避免的护理空间[3],提高老年病人治愈率,临床收到满意效果。这不仅是老年病科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符合老年人的康复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学管理效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老年病心血管科是一个拥有25张床位,以心血管病为主的综合性病区,担负着全省60岁以上的各阶层离退休人员的治疗和危重病人的特护与抢救。病区组合护士9人,其中4名护士取得了护理本科文凭,3名护士在成人高校就读护理本科。2名护士在成人高校就读护理专科。护理模式改进前,功能制护理模式在我科护理模式中比例占87.5% , 责任制护理模式占12.5%。自2003年开展人性化服务,以弹性护理工作与无缝隙护理相结合, 以人为本,创建温馨病房。已进入规范运行。

1.2方法

1.2.1组建护理结构本病区编制护士9人,组合2个护理单元,按其职称组合各分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1名。其中护士长和2名护理组长为正常班,其他6名护士倒班制。

1.2.2评聘护理组长采取护理组长弹性聘任负责制。护理组长负责本组病人的治疗、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护理病例书写,指导和协助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开展以人为本,在护理程序中溶入人文精神,营造人文气氛,创建温馨病房。

1.2.3护理弹性工作制组员参加倒班工作,并参与本组病人的健康教育,治疗和护理,和护理组长构筑连续性的护理服务(无缝隙护理)[2]。负责晨晚间护理和体温测试与绘制。完成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操作,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发挥作用。

1.2.4按职称上岗,实行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三级护理管理负责制,以弹性护理工作与无缝隙护理相结合[2],加强病区护理质控管理力度,以护理核心制度十四条为标准,护士长检查、指导护理组长的管理工作,护理组长检查、指导护士的基础护理工作,完善三级护理服务内容,达到每一位患者获得特定程度的优质服务之目标。

2效果

2.1开展人性化护理,以护理弹性工作方法, 构筑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采取主动的护理措施,运用激励的支持方法,针对不同的病人及时提供不同的人性化服务,实现护士对病人实行一对一的护理要求[3],体现护士对病人的真情实感,服务于人、生、老、病、死全过程,从中展示和赞赏护士的知识和潜力,体现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5],改善护士地位。

2.2开展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不仅针对疾病,而要更为注重人的健康,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整体反应,在细微之处下功夫,使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觉方便、舒适、满意,体现人本观和人文精神。促使每一位护士对每一位病人实行最佳服务如:开展工休会,给予健康教育,采取个体指导、集体讲解、文字宣传形式进行。开展疑难个案护理查房、重病护理查房、护理专科会诊等,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责任心。

2.3推进人性化服务,通过提高护士职业形象、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满足患者对疾病及心理的护理需求[5],以人为本,让病人受益[4],从而提高患者对护士职业形象的满意度如:对患有呼吸、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疾患居多,并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慢性疾患与心理障碍、恐惧等心理的老年病人。以弹性护理工作与无缝隙护理相结合[2]的工作模式,与患者结盟、拜患者为师,并改变以往“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们就护理什么[4]” 增加病人的依赖感和安全感,体现护士实现人文关怀的价值,连续三年统计住院病人满意率均为100%,护理差错为零缺陷,符合老年病人的康复需求。

3讨论

开展人性化服务,本文以弹性护理工作与无缝隙护理[2]相结合,以人为本,体现在老年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的护理实践中[5],在护理程序中溶入人文精神,营造人文气氛,则能保证有效地减少正常工作中难以避免的护理空间,体现护士对病人实行一对一的护理服务[3],加快患者的身心康复,提高老年病人的治愈效果,是老年病科科学化管理的新尝试,是推行管理年护理程序标准化的最佳工作举措,是老年病科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值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华.实施整体护理和弹性工作相结合在干部病房应用.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3(3):256.281.

2郭燕红.以人为本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卫生部保健局护理专业培训讲座,2004,6.

3何卫权.整体护理和弹性工作制在分娩室的试行效果.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63~465.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54-0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老年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老年病人疾病的康复及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加强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以提高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期间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共249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78.71±14.1)岁。其中男性87例,平均年龄(74.71±10.3)岁,女性60例,平均年龄(81.71±16.2)岁。平均住院日(31.5±12.6)天。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65例,呼吸系统疾病58例,消化系统疾病58例,内分泌系统疾病36例,神经系统疾病20例,泌尿系统疾病12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入院72h后发病并经辅助检查及病原学证实为感染 [1]。以2011年同期我院老年病科全部住院患者206例为对照组。二组在性别、年龄、平均住院日、各系统疾病所占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加强护理管理的方法:

2011年我院老年病科采取普通病房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也缺乏针对性,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2012年我院老年病科根据201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并总结分析了原因和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1.2.1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水平:

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日常护理工作中相关的医院感染常识,提高医院感染意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程、要有慎独精神[2]。此外,加强对新毕业护士、实习护士的上岗前培训,把医院感染知识作为上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其了解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2.2 建立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和院感知识定期考核制度:

每季度组织一次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考试,考试成绩纳入个人技术档案。并结合护理实际工作随时考核以促进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内容包括: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医疗护理用品用后的处理及如何进行诊室、病室、处置室、治疗室的空气消毒,正确的洗手方法等,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综合目标考核。

1.2.3 做好病房空气、地面和物表清洁消毒:

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数,坚持湿式清扫,扫床的时候,做到一床一巾,擦尘时做到一桌一抹布并一用一消毒。不在病室或走廊清点换下来的床单被套,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等,各病室拖布专室专用,厕所、走廊也设专用拖布,用后消毒并悬挂存放[3]。

1.2.4 加强护理人员手部的管理:

护士带菌的双手可成为传播病原体的媒介,而洗手是一种最基本且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有效手段[4]。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做各项处置前后应采用“六步法”洗手,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手部进行细菌学监测,要求护理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均数采用X±s表示,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分析,p0.05判定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249例,发生医院感染19例,患病率为7.63%。对照组206例,发生医院感染27例, 患病率为13.11%。二组患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组各系统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

3.1.1 老龄: 随着年龄的老化,机体各组织器官发生增龄性改变,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的储备能力也减弱,使免疫功能下降而防御机制易受破坏,一旦受外来有害因素侵袭时极易引起疾病,因而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并且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

3.1.2 病情复杂:

老年病房收治的大都是病情相对较重的老年患者,多数患者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治疗措施多,因病情需要,侵人性操作也较多,如深静脉插管、静脉针留置、保留导尿、胃管鼻饲、气管切开等。病情复杂是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又一主要因素。

3.1.3 住院时间较长: 老年人机体代谢、再生修复能力低下,使疾病治愈较慢,恢复延缓,因此病程长,住院时间也相对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6]。

3.2 加强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机制: 通过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水平;通过建立和建全医院感染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空气、物表消毒管理,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有效控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医院感染效果尤为显著。值得在其它专科病房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芝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3):P262.

[2] 耿德章,中国老年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P221.

[3] 刘萍,老年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2.

[4] 詹毅,余兰,徐正富等,老年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0.

第5篇

【关键词】 专科护理; 骨折;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78-0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ssociated Specific Nursing in 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s for the Old Diabetics who Suffered from Fracture/LI Yu-fang,ZOU Jian-ying,LIU Mei-m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3):78-7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effect of associated specific nursing in 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s in the old diabetics who suffered from fracture.Method: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ld diabetics who suffered from fracture was compared between using the daily nursing and using the associated specific nursing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ince 2010.Result: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by using the associated specific nursing than using the daily nursing(P

【Key words】 Specialist nursing; Fracture; Diabetes mellitus

First-author’s address:Shaogu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Shaoguan 512000,China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作用欠佳而影响骨组织代谢,易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1],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较严重及营养差,免疫功能低下,在意外受伤后骨折的几率较高,骨折后容易引起手术切口感染、脑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并可危及生命。正确得力的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了尽量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笔者所在科在总结自我经验及学习外院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联合护理专科小组改善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系,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共进行的120例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股骨颈骨折47例,股骨干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胫腓骨折9例。均进行手术治疗,行髋关节置换术36例,双髋关节置换3例,钢板固定37例,髓内针固定44例。男68例,女52例。2010年以前的患者年龄最大82岁,最小56岁,平均43.5岁;2010年1月-2013年9月的患者年龄最大85岁,最小61岁,平均51.3岁。

1.2 方法

2010年1月以前的58例患者采取日常的常规护理,2010年1月-2013年9月的62例患者联合笔者所在医院骨专科护理小组、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及老年专科护理小组采取了系统护理干预,具体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病情评估 要有整体观念,入院后首先骨专科小组要详细询问病史,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及病史的年限,用药的类型及方法,因糖尿病患者可同时伴有多种疾病,要注意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如有无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等,并根据病情向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及老年专科护理小组提出会诊申请。

1.2.2 基础护理 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皮肤抵抗力差,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应迟钝,易引起压疮或皮肤感染。应加强皮肤护理,2~3 h给予翻身并保持床整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口腔,保持清洁。鼻饲者每天口腔护理2次,预防口腔感染。

1.2.3 围手术期血糖监测 骨折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伤口感染机会增多,愈合能力降低,因而对骨折糖尿病患者做好血糖监测及饮食指导是手术成败及术后康复的关键[2]。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指导下进行饮食,糖尿病饮食治疗是一项基本治疗措施。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又要使血糖在许可范围内,所以要根据体重确定每日所需饮食,不能正常进食者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避免因营养不良造成伤口或切口不愈合[3]。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定时监测血糖,因创伤、手术等应激因素容易导致血糖增高,或创伤后进食量过少等因素导致血糖降低,导致血糖值波动较大,因此必需加强血糖监测。由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1.2.4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观察 糖尿病易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脑梗死。术后在老年病专科小组指导下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注意有无新的栓塞形成,如突然失语、瘫痪肢体加重、意识逐渐不清等。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科学评估,按照存在的问题制订专科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并下达护嘱。落实护理计划,责任护士每周向老年病专科小组汇报护理状况,对复杂个案请老年病专科小组会诊并指导护理。

1.2.5 功能锻炼指导 由骨专科小组织成员指导责任护士,术后8~12 h用四肢循环泵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当天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屈伸运动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活动,术后4~5 d做屈膝屈髋练习,范围由小到大,屈髋不超过90°。

1.2.6 预防误吸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尤其是术后受麻醉影响,咳嗽反射减弱,痰不易咳出,吞咽反射减弱,饮水、进食易引起呛咳,引起误吸。护理人员要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多咳嗽,促进痰液咳出。

1.2.7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伴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复杂,早期怕痛,易烦躁,情绪低落,出现悲观情绪。且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力、视听力减退以及出现反应速度慢、思维过程改变、语言沟通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最大限度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和焦虑,尊重理解患者。主动接近患者,注重与患者沟通感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多宣传康复知识,逐渐培养患者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树立长期康复锻炼的信心。对心理障碍明显的患者可进行心理疗法,通过音疗和生活锻炼转变患者的异常心理。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休养环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实施联合专科护理系统护理干预后,低血糖、高血糖、深静脉血栓、脑梗死、误吸、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日常护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不同护理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方法 低血糖 高血糖 深静脉血栓 脑梗死 误吸 伤口

不愈合

日常护理(n=58) 4(6.90) 4(6.90) 5(8.62) 4(6.90) 4(6.90) 5(8.62)

联合专科护理(n=62) 1(1.61) 1(1.61) 2(3.23) 1(1.61) 2(3.23) 1(1.61)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较严重及营养差免疫功能低下,在意外受伤后骨折的几率较高,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患者康复有着重要联系,涉及到骨科手术后康复、糖尿病及脑梗死等并发症的护理,但又不是几种护理的叠加,过去主要是采取日常的基础护理,主要是凭经验对患者进行感性评估后对症处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于是,就需要更专业的专科护理。近年来,专科护理在我国广泛推广,随着护理向专科化发展,护理人员目前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专科化的需求,需要更多的专科护士服务于临床。专科护士是指有高等教育背景,在某一领域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专科护士在保证患者得到专业化、高质量的医疗护理中发挥着医生和一般护理人员无法替代的作用,专科护士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其权威定位得到认可[4]。专科护士主要针对复杂病例进行处理,利用系统的考核与监测等,保持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并协调其他医疗资源,如转诊、会诊等;教育的对象涉及患者、家属、护理人员等;根据专科护理特性,提供专科意见,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专家指导作用;在护理研究方面,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护理研究[5]。专科护理查房关注专科护理问题,通过对患者的查体评估,了解病情,解决患者现实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各专科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全方位准确应用于临床,提高了护理质量。如骨科专科制定了包括外周血循环护理单、断肢再植/皮瓣移植组织血运观察护理单、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单、外固定(牵引、石膏、夹板、外固定架)等专科护理单,这些专科护理单涉及了骨科专科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的内容,对骨科护士实施专科护理行为起着指导意义[6]。但是骨科病房中只有骨专科小组,而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及老年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多位于其他科室,骨专科护士对糖尿病、脑梗死的预防处理不如糖尿病专科及老年病专科护士专业,联合才能达到资源有效整合。笔者所在科于2010年1月后对老年糖尿病骨折手术患者采取了联合骨专科小组、糖尿病专科小组及老年专科护理小组织共同的护理干预,患者深静脉血栓、低血糖、高血糖、脑梗死、误吸及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2010年以前的日常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

随着社会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7],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也不断增多。如何为广大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8]。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提高,中国护理必然走向专业化[9]。护理专业化对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发挥了积极作用[10]。大力发展专科护理,并提倡多专科护理小组协作,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专科护理起步较晚,专科护士相对缺乏,多专科护理小组如何协作发挥最大的作用,尚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总之,护理的专科化发展是未来临床护理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沈稚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06.

[2]余春华,聂陆娥.血糖监测与饮食指导对骨折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6,7(8):152-153.

[3]陈亚庆,舒红文,骆玉秋,等.社区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3A):268-270.

[4]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2B):385-387.

[5]董巧亮,黄金.我国开展专科护士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2,12(4):79-82.

[6]何巧玲,刘翠青,张红.骨科专科护士对骨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56):2046-2048.

[7]全国糖尿病协作组.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384-389.

[8]刘雪琴,李漓,HERR K.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50-952.

[9]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3.

第6篇

关键词:门诊;住院处;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8~2012年住院动态年报及卫生统计年报。2008~2012年门诊工作日报、月报、年报。数据真实、准确。

1.2 统计方法

(1)季节指数=同月(或季)平均数/各年份月(或季)总平均×100% 根据公式计算出季节比率。我院2008~2012年住院患者各科就诊情况见表1。

(2)时间序列数据、季节指数等指标均采用excel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发展速度等于各个环比发展的几何平均数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我院2008~2012年门诊各月就诊情况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得出,全院住院患者平均增长速度为15.8,其中呼吸内科、循环内科、神经内科、普外、骨外、儿科都保持五年持续增长。住院患者增长最快的为神经内科40.8%,其次为儿科36.3%,但是脑外科、妇科、五官科、中西医科、出现负增长。有大型脑科手术时患者大多数选择省市三级医院就诊。随着外伤患者的减少,五官科住院患者逐年呈阶梯递减趋势,因为大多数患者伤情不严重既而选择门诊就医,而不必选择住院治疗。中西医结合患者绝大部分是慢性病、老年病也选择门诊就医。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大多数育龄青年晚婚晚育。在怀孕生小孩时大多数是高龄孕产妇,在选择就诊医院时为了安全保险绝大部分选择在三级医院就诊。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比较重视,有病能做到及时检查治疗,并且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还可以选择大型医院做全面权威治疗就诊。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选择当地医院就诊。这也促使我院的住院患者在科别上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表2动态分析得出,我院门诊患者在一年的春秋两季(即季节变化时期)患者诊疗人次明显增多。就诊高峰时期分别是2月、3月、4月。低谷期6月、7月、8月、9月。由于我院处于北部高寒地带,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老年病、流行性感冒等都在季节变化时期有所增加。门诊就诊患者增加和当前新农合的普及、市医保的开通、各种保险的增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我院的就医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善、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不断精益求精,逐步得到全区及周边县市普遍认同。随着市省卫生系统开展名医宣传活动的启动,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诊疗人次都大幅度提高。我院在开展特色专科,特色门诊活动中加大专科医生培训,使患者得到全面权威的诊疗服务。通过对住院、门诊患者就医情况的分析对比,我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医疗资源,使医疗资源合理有效的被利用,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积乾.卫生统计学[Z].

第7篇

中医院护士长岗位竞聘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院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一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我们医院健康、和谐发展增添一份靓丽的色彩。

我叫xx,今年32岁,护理专业大专毕业,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3年,先后在普外、脑外、骨科、内科等科室和社区门诊工作,刻苦钻研了各专业的护理理论,熟练掌握了各专业的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护理工作管理理念。忠诚正直、以身作则、顾全大局、敢于创新、服务至上,这既是我做人一贯尊崇的信念,更是我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和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足够的勇气和百倍的信心走上今天的演讲台,参加慢性老年病房护士长的岗位竞聘,为把我院慢性老年病房建设成我市乃至整个湘赣交界地区的区域性老年病中心病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当然,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我都将终生酷爱我们的护理事业,永远铭记南丁格尔誓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一方面,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显得相当重要;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急需通过深化医疗改革,完善法治管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切实加强慢性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

首先,我们必须掌握老年病的特点,如老年病人病因不明者甚多,且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和变数,才能真正做好因人施护、因病施护。

其次,我们有必要对老年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避免医患纠纷。如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是否得力,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否正常发挥,护理用品的质量、护理操作的解释、有无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等等,此外还有老年病人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而引起医患纠纷。

因此,我们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不断完善是保证的工作理念,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与护士们一道,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努力工作,办出慢性老年病房的特色,干出卓有成效的事情。

1。进行老年病人危险因素评估并实施有效监控,包括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误吸危险因素评估、褥疮高危评估等;切实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加强责任心教育,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重视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防范意外事故发生。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操作技能,提高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

2。实施病人安全的预见性管理。为老年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加强老年病人行为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和陪护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及陪护人员的照顾技能。针对老年人意外风险大,老年病房应成立病人意外安全护理维护小组,定期督导、检查、评估安全措施的效效果,制定老年人意外防范护理措施及意外处理护理流程,加强监督管理,抓好关键点,把好全程质量关。

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让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证据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分析案例,使护士既知法守法,又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维护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将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

4。加强护理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作为护士职业行为的准绳。不断提高护士礼仪和个人修养,努力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摆正医患关系,尊重病人权利,保护病人隐私,确实把病人服务放到首位,落到实处,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巡视,并做好心理疏导。

5。注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护士在医院担负着病人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传授者的角色,在家庭中扮演女儿、妻子、母亲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培养护士的主角意识,主动工作,大胆创新,努力成为护理专家,在立功受奖方面给予倾斜,在考察、深造方面给予机会,在生活上给以关照,以此激发护士自觉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6。加强宣教工作,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做到防火、防震、防油、防热、防滑,其标志物要明确。物品摆放合理

,有充分的照明,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通道无障碍物。教会老年病人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正规用药。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切实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巡视,尤其特别嘱咐病人或陪护禁止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老年人是祖国的宝贵财富。他们一生勤劳,贡献无数,坎坷无数。我们敬重他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安度晚年。因此,我们必须用圣洁的心灵对待自己的工作,关爱、呵护老年朋友,用我们无私的奉献迎来他们无限美好的晚年!

谢谢大家!

中医院护士长岗位竞聘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xx,党员,年毕业于市卫生学校,年开始参加自学考试,于取得了中山医科大学的护理大专;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现攻读于护理本科专业。曾参加多项卫生局立项课题.我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撰写论文。曾先后在省级专业杂志刊登8篇。

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年我组织实施了我院治疗的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组织实施动态脑电图的操作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被评为市卫生系统优秀护士;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至今,被江门中医药学校外聘为教师,担任精神科护理学的授课,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年青的护理学员,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今年4月,我代表医院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静脉输液比赛,荣获理论第一名,总分第三名,并以市前三名的资格参加省卫生系统举办的静脉输液决赛,荣获优胜奖和理论三等奖,是全省精神病专科医院唯一入围省决赛的代表。

5月被聘为精二科的副护士长,负责精二科的护理工作,去年12月开始在心身综合科任副护士长,负责心身综合科的护理工作,在护理部领导和科室主任指导下,我带领科室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和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抓好病区的护理质量控制和病房管理等,曾得到市卫生局综合目标考核团的护理院感检查组充分地肯定。 以下是我的工作设想:

一、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护士长的职责和义务。

二、不断加强医护,护患联系,定期反馈评价临床工作中的不足,使治疗与护理工作能有计划,按质按量完成。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把好入院宣教与出院指导关,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宣传的力度,尽力让住院患者对我们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满意,出院后定期随访。

三、以人为本,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培养经营意识,善于成本效益核算,降低医疗成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保证资源配置合理有效。

第8篇

1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现状

表1~表3显示,护士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认知平均值不高,说明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药专业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低,尤其在中医病因中药学及专科病护理特色康复较陌生,相对护士对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操作项目及应用较熟练。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2.3从整体观着手综合提高中医护理的软件建设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要求,强化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的频度与力度,借鉴他院培训经验建立护士培训手册及个人技术档案。护理部及部门制订中医护理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每次培训做好记录并阶段考核,个人技术档案轮转科室延续培训及考核,年末个人技术资料汇总到护理部,使中医护理教育及档案管理上升一个台阶。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病例点评及查房等,使护士掌握了专科护理及专病施护特点,并运用望、闻、问、切等评估病情及书写记录,既锻炼护士系统观察病情和健康评估能力,也锻炼了护士收集、分析及归纳能力。

在护理管理模式上,有人通过对临床开展辨证护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管理思路与对策,探求辨证护理的最佳工作体系,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及慢性病防治和养生作用。理念上有人应用中医理论中的经典哲学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指导现代中医护理管理,但二级医院普遍存在中医护士甚少,职后中医教育不同于全日制系统全面,所以教学上加强护生教育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前提,临床上注重中医护士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是推动中医护理队伍软件建设的根本,才能传承中医文化精髓并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梅玲唐颖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第9篇

——小记***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的护士们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是集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学科于一身的大内科,具有病种复杂、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多的特点。该科的护理队伍是一支年轻向上,富有爱心,具有高度执行力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8.94岁,经过多年的磨练,她们的身上散发出一种沉着稳重、吃苦耐劳的气质,并在优质护理上写下了自己独特的篇章。

一、护士均学客家话

***区第二人民医院座落于***区布吉街道吉华路,医院原辐射范围(含南湾、坂田)的居民均以客家话为主,这些居民可谓该院的忠诚顾客。

针对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大多是讲客家话的特点,内一科护理单元开展了人人学讲客家话的活动,大家从最基本的客家话学起,克服了害羞、怕讲不好的心理关,护士长带头身体力行,从而解决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现在来自五湖四海的护士们都掌握了常用的客家话,不仅改善了护患关系,同时也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果。2010年该科还开展了“八声服务”,即:(1)接诊患者有欢迎声;(2)观察巡视有问候声;(3)治疗操作有解释声;(4)请求合作有答谢声;(5)操作失当有谅解声;(6)节假日有问候声;(7)家属探视有应答声;(8)出院相送有叮嘱声。受到了患者的热烈欢迎。

二、善动脑筋治“压疮”

作为老年病病区,压疮是内一科常见的也是最令人头疼的护理问题。该科的护士们勇于创新,另辟蹊径,不断探索,利用自制中药“生肌玉红膏”为病人护理压疮,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该药膏原是一种外科用药在一个中医老专家的指导下,她们对该药膏的某些成份进行了改良,尽管开始应用“生肌玉红膏”在护理程序上非常麻烦,但护士们却毫无怨言地用“心”为患者换药。她们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短短的时间里,该科的压疮尤其是深度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即有了显著提高,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治疗费用。另外,该科采用气管导管引流护理腹泻患者,对改善患者皮肤压疮上也取到了一定的成效。如2010年该科收治了2例三度压疮伴大便失禁的病人,肛周皮肤潮红、湿润,经使用气管导管引流大便后,肛周皮肤很快得到了改善。该科这些有益的尝试,先后登载在核心期刊《护理实践与研究》等杂志上。

三、患者的温馨家园

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有不少的增加。

该科高度重视专科护理建设,自2008年起设立了糖尿病之友俱乐部,每月定期开展糖尿病病友座谈会,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出院的老病号以及家属。护士或者医生采用书面材料、幻灯、讲解、示教、健康处方相结合的形式,向受教者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加强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病人病情的长期治疗,病情的长期缓解打下坚实的基础。糖尿病病友会举办至今收效良好,参加的会友也越来越多,大家都喜欢在这里分享降低血糖、有益健康的快乐,不但增加了专科护理社会效益,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四、医护关系很和谐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离不开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良好的沟通是医护和谐关系的保证。内一科护理人员注重医护沟通 , 医护双方在工作中注重建立起彼此尊重信任、 以诚相待、 平等合作的关系, 通过医护人员职责界定共同管理好患者, 为患者提供全 方位、全程服务,从而使医护配合更为密切。护士跟随医生查房, 利用晨会、医护座谈会、春游、文艺演出、卡拉OK、定期聚餐等方式促进医护交流, 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千方百计促进医护更有效地合作,为促进患者康复寻找着每一条途径。

五、专科护理有文章

内一科现有护士1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一人,主管护师二人,在护士长的带动下,大家都十分注重继续教育,目前该科已有5人完成了护理本科教育,还有11人正在继续护理本科或大专的学习。

第10篇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各地开始开展对于居家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本文通过广泛考察和访谈比较了3种探索中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政府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家庭病床服务,转型期的公立医院通过整合院内院外医疗资源开展的上门医疗服务,民营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上不同层次的服务人群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医疗服务,发现这3种模式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关于上门医疗服务行为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居家医疗服务人员需要专业化培训,很多上门医疗服务项目尚未被纳入我国医保范围内。

【关键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健康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是老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9亿,占总人口的17.9%[1],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居家医疗已被证实是为老弱失能人群提供高可及性医疗服务的有效手段[2]。近年来,居家医疗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出,居家医疗是老年人需求较高的服务之一[3],许多政策都在积极推动居家医疗服务。然而,国内的居家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医疗服务机构都在积极推动,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进行了多种探索。本文总结目前我国探索发展居家医疗服务模式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国内居家医疗的从业者和推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居家医疗的探索模式

通过居家医疗培训、居家医疗和养老论坛,以及居家医疗项目的考察,总结出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3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分别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和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见表1)。下面从发展背景、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支付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3种模式的经验和不足,为了让读者对3种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对每种模式举例说明。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由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9073”养老模式下,如何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居民提供连续性、可及性、方便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家庭病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病床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大部分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家庭病床服务形式提高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等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进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4],因此家庭病床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5]。上海市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基层社区推广家庭病床服务[6],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家庭病床地方标准,从家庭病床收治标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人员资质等方面规范了家庭病床工作[7],目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1.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内容(以上海为例)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服务于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讲座、门诊、张贴宣传海报等宣传形式,进一步宣传家庭病床服务,增强居民主动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为社区内失能、半失能的居民办理家庭病床,解决其居家医疗问题。社区居民可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立家庭病床的申请,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评估和社保经办机构评定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居民可在家办理家庭病床服务。由社区全科医生、医院专科医生和护士、家庭药师、护理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入户访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申请人或其家属选择家庭医生团队并与其签约,协商制定医疗护理服务方案。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家庭医生、医疗车能快速接触到患者并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便捷服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务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可以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吸氧、吸痰、导尿、鼻饲管置管、静脉血标本采集等医疗服务,以及洗发、手足部清洁、温水擦浴、沐浴、协助更衣、协助进食水等生活照料服务。但是由于服务团队人员紧缺、便携式医疗器械不足、上门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许多患者实际需要的医疗护理项目开展较少甚至难以开展。如由于专职护工人数较少,因此对患者的生活照料服务提供较少或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家庭病床医疗护理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助理(护士)、康复师共同承担,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但是患者建立家庭病床后的家庭病床责任医生是固定的,这样服务相对会比较单一。根据上海医疗保险报销指南,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2%,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病床患者的经济压力。1.1.2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由于国家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完成各自的家庭医生签约“任务”而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上门服务费低。对患者来说收费低是好事,但同时无法激励社区医护人员开展服务,医护人员反映劳动价值难以体现。例如,上海市制定的家庭医生收费标准,医生每次上门仅收80元钱。珠海各基层医疗医生和护士上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仅能收取17元/次的上门服务费。北京家庭病床没有建床费,医务人员上门一次只能收10元出诊费,而合肥的上门服务费甚至低至9元。(2)我国全科医生、护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更多患者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负荷已经较重,随着社区首诊制的推进,居民首诊意愿较高[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进一步加重。而且作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家庭医生团队人员还承担着复杂的公共卫生工作,团队中的医务人员很多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9],工作负担重且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和完善的职位晋升制度,家庭医生团队难以获得服务动力和服务热情去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3)家庭医生团队工作量较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服务技术和水平,而且我国目前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专业化培训较少,这也将大大影响我国居家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4)发达国家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有较为完备的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为支撑,以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并协同生活照料服务和社会支持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10]。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家庭病床服务基本停留在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层面,且由于我国居家医疗相关法律不完善[11],以及适宜在居民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以安全有效为准则,服务项目有所限制,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考虑到医疗安全,许多药物不得在家庭病床静脉输注,限制了家庭病床收治范围,不能满足更多患者需求。1.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以公立医院某个科室或多个科室为主体,为寻求转型,增加上门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新的营收方式,同时提高知名度与社会认同。国内现在已有很多地区开展相关业务,如河北邯郸某医院急诊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济南章丘某医院烧伤科提供的上门慢性创面的服务,天津滨海某医院营养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等。这种模式的服务主体是公立医院的某个科室或某些科室,虽然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是在一定的契机下,利用自身闲置的医疗资源,提供基本的上门医疗服务和特色服务。在此,笔者团队选择了极具代表性且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邯郸市某医院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1.2.1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邯郸为例)邯郸市某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随着近几年周边各个医院规模的扩大,急诊科面临诊量少、竞争大、“吃不饱”的问题,而且年龄比较大的医护人员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急诊科节奏快、突发状况多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医院充分利用急诊科医生知识面广、机动能力强的优势,逐步将急诊医生培养成全科医生,利用二线救护车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随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积极开设老年病科,该医院也开设了老年病科,利用急诊科和老年病科密切合作的优势,结合院前和病房,开展了以安宁缓和医疗为特色的服务模式。该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医护人员、康复师、心理师、医务社工、志愿者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并形成老年病科、肿瘤外科、麻醉科、医养结合中心、居家医疗组等多个科室(院区)协同为疾病终末期和老年患者们提供服务的模式。该医院急诊科的居家医疗组同时开展上门医疗服务,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实施在岗培训,为长期卧床在家的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团队首先上门审视患者的自身状况,为符合标准的患者建立档案。根据居家患者的签约档案,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上门医疗方案,并为居家患者发放指导单,对每位患者的居家档案进行质控管理。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预约和规划方案,携带便携式移动设备,利用二线救护车去患者家中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该医院居家医疗组目前开展的上门医疗服务内容有伤口管理、管路维护、癌痛管理、体格检查、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照护指导等,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因为是利用闲置的急救资源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所以目前采用的收费标准还是按照医院院前急救的收费标准,包括救护车出车费用、医务人员出诊费和服务项目费。如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5元,中级职称及以下人员10元,项目主要是指上门服务产生的某项治疗或检查。目前这些费用都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只能患者自费。1.2.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邯郸市该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相比于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在提供居家医疗服务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般来说,三级医院走的是高精尖的发展路线,业务量大,紧缺的卫生资源无法再去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的是平民化的发展路线,受人才、技术、资源限制,短期内很难提供优质的居家医疗服务;二级医院因为政策、资金、技术等原因,处在尴尬的“夹缝”中,为了生存亟须转型,是可以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良好选择。此外,该医院原来是一家铁路医院,许多患者是单位的职工或家属,患者对医院非常信任,有着良好的医患关系,便于开展上门医疗服务,这也是这种模式的优势。从2018年起,该医院就开始对居家患者签约建档,定期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已经有了3年相对成熟的经验,同时结合老年病科和急诊科密切合作的优势,对老年病科达到住院时限不得不出院的慢性病患者实施转介制度,在家中进行管理。此外,该医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养老院签约,定期为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值得学习借鉴。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是以医院为主导的探索,其并不是以上门医疗服务为主业,上门医疗服务收入也只是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除了收入之外,这种独具特色的服务还可以为医院提升社会美誉,增强责任感。但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1)收费方式复杂,上门医疗服务不能纳入医保。某些医院居家医疗项目是通过吸引患者使用医院门诊及住院服务来实现收入,特别是缺患者的一些科室,而另外一些医院的出诊团队是直接按次收取费用,例如天津某二级医院某科室每次上门开展护理服务收取二百余元作为服务费。另外有公立医院和私营护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私营机构收费之后进行分成。虽然目前医院开展的绝大多数的上门医疗服务费用不能报销,但是国内也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将上门服务纳入医保的尝试,如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将居家医疗护理纳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中。邯郸市也在积极探索,展开对上门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的学习与探讨。希望将来居家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医保的支持,真正惠及老年失能患者。(2)专业居家医疗服务人才缺乏[12]。以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人员基本都是专科医生,如营养科、烧伤科、急诊科等,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因此提供的服务也多是某些单一的服务,不是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因此笔者更愿意称这种模式为“上门医疗”而不是“居家医疗”。基于我国国情及患者需求,亟须开展专业居家医疗各类服务人才的培训,促进居家医疗人才队伍规范化、专业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尤其是为失能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渠道。(3)缺乏电子病历系统。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居家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服务对患者仍采用纸质化的病案管理。完善的居家医疗服务不仅仅包括医疗,还应该包括家庭关系、适老化改造、药物管理等,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多,纸质化病案的不便性会凸显出来,迫切需要一套简便有效的电子病案系统以便于管理。1.3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1.3.1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为例)公立医院因其患者量大、医生工作负荷重等客观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服务上存在一些短板,如看病过程中交流时间短、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专家号难挂、病房拥挤等。针对这些现象,民营医疗在医疗服务上,把对方的短处变成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高端服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向老弱失能者提供自付型综合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跨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全方面、连续性的护理和医疗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老年综合评估、体格检查、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康复护理、远程医疗咨询、社工照护、安宁疗护等。其服务对象是缴纳会员费或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患者,对于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居家医疗团队会上门对其进行初期、中期、结案评估,准确了解消费者的身体状况从而为其制定3种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也可以为该医疗机构进行接诊人次分流,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当消费者/患者需要服务时,居家医疗团队通过打车、自驾或者公共交通等方式快速上门服务。此外在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中,医生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40min至1h,护士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30~40min,这样充分的沟通交流也能保证医患之间的充分了解,患者更能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因此民营医疗机构旨在提供更加优质、快捷、人性化关怀的医疗服务。1.3.2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探索,其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业态存在,高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会针对老弱失能患者进行周全性评估,并针对评估的结果决定所需要的医疗服务、照护服务的种类和强度,目的是减少医疗及照护资源的浪费,并且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经济、心理上的负担,笔者更愿意称之为“居家医疗”而不是“上门医疗服务”,但同时民营医疗机构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低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服务以快速、简单临床服务为主。这种模式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广泛惠民的支付机制,在医保支付之前很难惠及广大老弱患者。另外,周全的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也意味着更昂贵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对象,不利于服务的扩大。外资的居家医疗机构虽在欧美国家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但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容易,很难直接照搬在原有支付体系和人才体系下的运作方式。这一模式存在两大特点和挑战:(1)服务定价和支付。与公立医院的上门医疗服务类似,民营医疗自主定价,由患者自费负担。与“家庭病床”的服务定价相比,民营医疗提供的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定价相对比较符合市场生产要素价格,或者说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跟各地物价和上门服务时间及质量有明显相关关系。如杭州居家护理服务收费近300元,而济南收费200元,济南全科医生提供的周全居家医疗服务收费约500元。为了满足中低收入患者的居家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也积极引入慈善捐款和梯度定价等方式来降低中低收入患者的经济负担。北京和杭州的居家护理及康复机构与慈善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专项基金来为低收入患者募款,慈善资金交由民营医疗机构后,由其来提供义诊。济南的居家医疗团队按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费用减免,相对于高收入家庭支付500元/次的费用,中等收入家庭可以支付200~400元的费用。(2)与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协作。居家医疗照顾的患者以老弱、共病、失能为主要特征,尽管居家医疗的初衷是尽量实现患者在家养老,但在急症期仍然需要综合医院的服务,急症、手术、专科、住院服务在必要的时候都会非常重要。民营医疗基本都没有综合医院的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即使有些民营医疗建立了与综合医院的合作,流程上也难以实现好的衔接和转诊。但是,某些居家医疗服务者也提供远程或线下陪诊服务,比没有接受居家医疗的社区患者的境遇还是要好一些。

2讨论

3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各有其发展背景和特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政府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服务;转型期的公立医院通过整合院内、院外医疗资源开展上门医疗服务;民营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上不同层次的服务人群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医疗服务。这3种服务模式给我国居家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居家医疗的服务团队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士、家庭药师、康复师、社工、护工等,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居家医疗服务团队可以更加专业地为服务对象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其次,居家医疗服务内容应包括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安宁疗护服务等,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针对中国的现状,笔者有两条具体的政策建议:(1)对于高成本的老弱共病患者开展价值支付试点,配合价值支付对其提供居家医疗服务试点,对试点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2)对居家医疗质量进行测量并公开,鼓励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各种医疗机构进行公平竞争和合作,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和质量层面,而合作主要在服务项目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的居家医学发展迅速,也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包括基于医院的、政府运营的和私人的居家医疗模式,很多服务也得到了基于价值医疗的Medicare保险的支持,这一点值得参考与借鉴。居家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并且有更好的医疗效果。NAYLOR等[13-14]研究发现,护士实践者全面的出院规划和上门服务可以将医疗成本降低一半,并将90d和180d的重新入院率降低50%以上。一个专门针对居家失能人群的居家医疗计划在参与Medicare共享储蓄计划责任关怀组织(ACO)2015、2016年的头两年中节省了超过5900万美元。这个项目每年在14个州照顾大约18000例患者,第二年节省了4450万美元,平均每位患者节省了2500美元[15]。与美国、日本等相对成熟的居家医疗模式相比,我国的居家医疗才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12]。其中比较明显的有,我国目前关于上门医疗服务行为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医疗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居家医疗服务的发展既需要大量的专业服务人员,又需要对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但是目前国内开展的居家医疗专业培训活动少之又少,居家医疗服务人员数量短缺及专业化培训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居家医疗的发展。居家医疗可以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但是很多服务项目尚未被纳入我国医保范围。如果缺乏有效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机制的支持,我国居家医疗服务也很难得到推行和发展。作者贡献:柏萌、葛浩通负责构思;柏萌、葛浩通、姚能亮、陈涛、吴秉宪负责共同撰写;姚能亮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本文无利益冲突。

作者:柏萌 葛浩通 姚能亮 陈涛 吴秉宪 单位: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

第11篇

2000年11月的一天,家住北京市宣武区的年逾古稀的吴大爷突发脑出血。由于年迈病险,碾转几家医院求治未果,生命垂危。情急之下,吴大爷在报社工作的儿子猛然想起位于京西石景山的中铁建总医院。这家医院不但服务好,技术也不错。一个小时后,吴大爷已躺在了该院的手术台上。该院采用国内先进的现代立体定向术对患者施行“定向钻颅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手术,把吴大爷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今年医改后,吴大爷选择的第一家就医定点医院,就是中铁建总医院。

中铁建总医院的前身是铁道兵总医院,现为北京市市级医院,设床位500张。全院共有医疗医技人员467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54人),拥有磁共振扫描仪、第三代螺旋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先进的高精尖设备,集医、教、研、防于一体,是北京市大病统筹和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建院以来,中铁建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一直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短短的11年间形成了自己的专科特色,享誉京西,被群众称为“不收红包的医院”。

该院与阜外医院合作成立的心血管病中心,每年完成大动脉转位、单心室、右室双出口等复杂先心病的治疗,瓣膜替换以及用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等高难度手术上千例,成为全国综合类医院开展心外科手术的佼佼者。

骨科是在院内外享有盛名的科室。他们开展了颈椎前后路手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腰椎椎管狭窄减压术、脊柱侧弯矫正术、腰椎滑脱复位固定融合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疑难手术,成功举办过全国脊柱外科新技术研讨会。对于脑囊肿、脑肿瘤、脑出血、脑脓肿、脑内异物、脑内寄生虫等疾病和震颤麻痹等神经外科疾病,采用国内领先的微创新技术――现代立体定向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烧伤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大面积烧伤,疗效好、疗程短。肛肠外科采用独特的无痛苦手术疗法和W型皮瓣整形术治疗环形混合痔、复杂瘘等肛肠疾病。病人痛苦小,无并发症和后遗症,一次性治愈率高。

肿瘤科采用手术及放射介入疗法,对术后或失去手术时机的晚期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收效好。老年病科则针对老年病人增加的趋势,开展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包括患者就医、诊断治疗、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深受老年患者欢迎。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从检查诊断、造影分析、介入治疗等方面深入研究,为大批心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等患者提供了先进的医疗服务,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等高新诊疗技术,近几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该院便秘科拥有众多的医疗技术人才和高科技设备,采用“数码动态诊断分析系统”,对各种病因引起的便秘,分别实行中医、理疗、实验室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众多便秘患者带来了福音。

如今,在医改浪潮的推动下,该院的医务人员以改革为契机,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科技为根本,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12篇

目前,我国从事养老的护理人员主体有两方面:一是医院里的护士及老年病房的护士、护理人员,二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普遍缺乏医疗护理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偏低。这两类护理人员由于养老护理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很少,提供的只能是保姆式护理服务,主要停留在照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综合上述,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开始摸索性工作,但无论医学院校学生还是已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都缺乏系统正规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同时对于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体系的研究也还很缺失。

2国外养老护理教育发展概况

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业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例如美国在60年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70年代开始发展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s,APNs),他们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生学历,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高级执业护士包括老年病开业护士(GeriatricNursePractitioners,GNPs)和老年病学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Specialists,CNSs)。美国早期有关老年护理的研究侧重描述老年人及其健康需求,以及老年护理人员的特征、教育与态度。目前开展更多具有临床意义的研究,例如:在约束与跌倒、压疮、失禁、谵妄与痴呆、疼痛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美国护理协会每年为上万名护理人员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在养老护理、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国外许多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养老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3我国养老护理教育发展的建议

3.1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老年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养老护理不仅只是简单的生活照料,实际上还是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负责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外,还要为养老机构和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核心能力,即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专业技能、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健康评估、疾病管理、护理管理等核心能力。因此,要逐步建立以提高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是构建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的关键。

3.2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逐步建立与养老护理专业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技能课程体系是改革的核心。还应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深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和爱岗敬业的理念,侧重培养养老护理人员的评价和判断性思维,让护理教育课程真正为培育目标服务。我们认为通过建立养老护理教育实训基地,实施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针对老年护理是实践性很强、个性化特点突出、涉及专业内容及领域广泛且复杂,加强技能实训和灵活创新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养老护理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将现有养老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老年护理实践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基础与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即各学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新兴学科实验,还包括实验室对在培人员开放,让具有一定能力的养老护理人员早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二是实践教学课程,涵盖了养老护理员所在养老机构和培训院校建立的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结业小结。

3.3完善教育制度,推进专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