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3 05:3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拓展训练总结及感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遵循动机支配规律,揭题与课文主旨相符合
人的行动是由动机支配的。阅读也是由阅读的动机来支配。这是动机支配规律。在小学生的阅读动机中,需要和兴趣是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小学教材大多是围绕某个专题把几篇文章编在一起的文选型教材,虽然多数课文充满情趣,但也不是每篇都能让学生喜欢。即使有的课文学生不喜欢,也必须要求他们学好。所以,小学生的阅读动机中,满足学习需要往往比兴趣更加重要。揭题是阅读教学的首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懂课题,披题入文。因此,揭题时不但要遵循动机支配规律,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要与课文主旨相符合,根据编者的意图,让学生知道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懂得不但要因兴趣而阅读,更应为学习需要而阅读。在操作时,揭题要与创设情境和导入新课结合起来做通盘考虑,充分估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学生的基础和角度出发,用课题和课文本身的因素,至少与课文相关因素,尽快将学生引入课文阅读之中。方法要简便,过程要简捷。
二、遵循习惯养成规律,初读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习惯是积久养成的。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需要W生通过积久的预习活动来养成。这是预习习惯养成的规律。教学新课前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预习一般要求至少读课文三遍:第一遍自由试读,边读边找出生字和回生的字,然后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识字。第二遍要求把课文读对、读顺。第三遍要求知道课文大概内容。以期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初读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这与预习要求几乎重合。因此,初读教学不但要遵循习惯养成规律,借助交流手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把握内容。在操作中,可以采取“两读两交流”的形式来组织。第一遍读:按段落指名朗读,看学生预习中识字读文的情况。第一次交流:让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并引导根据汉字特点和借助教材的词句来识记生字。第二遍读:最好还是指名个别读,看是否读准读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第二次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内容,引导把握课文大意和线索。
三、遵循语言感悟规律,精读与课文思想相融合
阅读是凭借对文字符号的认知和理解去感悟作者的所见所感,触发联想与想象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阅读课文是从字词句入手,经过判断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在循环往复的阅读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不断理解、感悟。这就是语言感悟的规律。理解和感悟是阅读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理解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理解的升华。深读环节是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表达思想的正确感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指导深读不但要遵循语言感悟规律,让学生通过默读不断还原课文的字词句段所表达的事实,理解课文语言;而且要与课文思想相融合,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置身文中去体验作者的所思所想,感悟作者的表达意图。在操作过程中,一般可以根据课文长短一次或分几次进行。每次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先安排必要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再围绕所提的问题组织学生,让不同见解的学生充分发言后,逐步引导到正确和合理的意见上来。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倡个性化、创造性地阅读,但不是抛开课文原意胡乱发挥,合理化、正确性的理解和感悟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基础。在学生有了正确的感悟后,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或诵读表现出来。这样让学生经过一次或几次的自读、交流和感悟,在课文里走个来回,达到深入理解语言和正确感悟文意的效果。
四、遵循技能形成规律,总结与课文特点相适合
技能是在无数实践中形成的。小学生的认知、理解、感悟、评价、鉴赏、探究等能力,以及朗读、默读、浏览等技巧都要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并提升。这是阅读技能形成的规律。总结环节是对课文精读后进行的归纳和升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评价与鉴赏能力,并从中习得方法。这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全面、准确、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评价和鉴赏。因此,这个环节不但要遵循阅读技能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学会怎么去评价和鉴赏;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选取适合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阅读技能有所提升。在操作上要分三步走。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形成正确的评价和情感。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梳理,懂得作者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式,悟到一些表达方法。再次,要让学生通过对精彩片段或优美语言的品读,领悟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鉴赏并积累一些语言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步骤都要让学生通过新旧体验的联系和同其他课文的比较,不断提升阅读技能的层次。
五、遵循能力迁移规律,拓展与单元重点相吻合
阅读迁移能力是指学生经过大量阅读后,将储存起来的知识在新的阅读过程中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是阅读能力迁移的基本规律。拓展环节是引导学生由本课的学习,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向相关领域拓展,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能力的迁移。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遵循能力迁移规律,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而且要与单元重点相吻合,寻找最佳拓展空间。一般说,每篇课文都会留有一些让人思考想象的空间,可迁移点也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必然力不从心,也没有必要。在操作时,要准确领会单元训练重点的要求,从课文中抓住最切合的一个联系点来拓展延伸。或联系原著,延续阅读;或联系类似作品,对比阅读;或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扩展阅读;或联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进行习作训练。这样才可能按教材的统筹安排,逐步将单元训练重点落到实处。
拓展训练是利用自然环境或人为设置各种障碍来设计的挑战性课程。现如今,学校拓展训练发展持续升温,它的介入不断使学校体育课程巩固完善,而且更加积极响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的“五维”教学目标。但是高校体育课开展都是集中在大众普及的体育项目,忽视了拓展训练的本身和外展。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与拓展训练同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可以说拓展训练能够融入或者在高校体育课程开展中有更广泛的意义。
1 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课开展的意义
1.1 体现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2002年8月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能够使学生体验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对运动的兴趣与爱好,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拓展训练中有许多涉险的情景需要学生自身习得保护经验,然而这些经验习得能够使学生在遇到紧急危害的情况中得到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能力;拓展训练中攀岩、搭木过河、托举、跨越等动作对于体能的要求很高,能够有效的快速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预防和保证身体的健康;拓展训练中的心智类挑战能够使学生提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格起到很大作用;拓展训练还能使学生养成团队合作共赢的精神,改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理竞争中的不良因素,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1.2 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社会就业高强度压力是学生迈出校园步入社会的首要障碍。拓展训练在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按照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来培养学生完善自己去符合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人才需求,不仅看学生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的价值,还要考量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例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在普通体育课程中无法体现。拓展训练的项目有很多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学生通过不断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内心经历自我挣扎困惑到成功克服,这个过程体现出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特有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人才需求考量的一个重要标点。
1.3 体现多元的体育观
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课不仅弥补对传统体育课的不足,而且对传统体育课程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拓展训练课不局限于某个固定场所,它是将传统的体育课堂搬入真实社会以及自然的纽带中。拓展训练的方式灵活多样,从高空到低空、从地面到水上、从团队竞技到个人心智挑战,它的这种方式打破高校传统体育课封闭的固守,丰富高校传统体育课开展教学的空间,从而真正从体育课展开的实际出发完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随着信息数据的不断扩大,现如今传统的体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生所需求的体育运动不只是学会单一的运动技能,而是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更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种能力。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课开展,不仅能够给传统体育课带来生机,而且还可以利用学校自然环境与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的将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课中。既丰富了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也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更符合现代多元体育观。
2 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课开展的作用
2.1 对学生个人的作用
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课开展对学生的作用:一是拓展训练设计能够使学生参与训练时处于心理的极限情景中,迫使学生挑战自己,这是从体验训练过程到人内心自身感悟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从心理方面得到改善。所谓心理极限情景,就是把学生最大心理承受负荷设计在拓展训练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并且跨越心理最大负荷。心理极限的大小,因人因事而异。所以,拓展训练的心理极限情景设计能够很好的衡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跨越心理极限,完善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二是拓展训练的设计中不单单需要个人去面对挑战,而是通过个人与团队协调共同完成挑战。共同完成挑战过程中,有个人与团队意见的赞同,也有不同,不管意见相同还是相反,个人与团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个人与团队共同完成挑战的意愿。在这个想实现的意愿中,学生会积极的参与抒发自己的见解使其让团队得到赞同,各抒己见会无意识的把学生自身强调在社交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是交流、是合作、是学习,学生会被某一个建议或者行为而触动,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是因为人特有的优秀品质会释放、会影响他人去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社交,学会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 对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整个训练过程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拓展训练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在训练中的行为会直接影响整个训练的质量。高要求的拓展训练活动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利于提高教师道德素养。教师作为拓展训练中的实施者和引导者,他们在实施活动和引导学生时的言行、举止以及神态直接体现出自身的道德素养,而且自身道德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训练活动的实施和对学生的引导。所以说一个高质量的拓展训练课程需要一名道德素养高尚的教师来担任,这对提高教师道德素养产生巨大的意义。二是利于提高教师知识内存量。拓展训练过程是体验式学习过程,体验之后的分享回顾和总结提升是学习的重点,抛开重点只重视体验是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这个分享回顾和总结提升阶段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差异,而且还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作为后盾,这样才能在分享回顾和总结提升阶段与学生产生共鸣,得到学生认可,升华学生对拓展训练中的感悟。拓展训练的设计会不断促使教师吸收和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储备自己,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挑战。
关键词:语文 读写互进 教学
语文教学的根基就是教学生读好书,写好文。在教学中,我萌发了“读写互进”教学的想法,主要内容是读写结合,每读必写,每写必读,读写互促并进。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领悟语文学习的真谛。
一.模仿性读写
这一步骤是启发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技巧,然后通过仿写转化运用,目的是读中学写。教师应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找准仿写的结合点,不断的坚持训练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学习的《我的母亲》,目标用几件事写人,详略结合的写法。在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⑴详写的材料能不能略写?⑵去掉略写的材料好不好?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体会详略结合的原因、好处以及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我的 》(要求写人)。从练笔看来,学生对此写法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运用,也有许多成功之作。这之后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我都让学生模仿其多事写人,详略结合的写法。
随着模仿读写量的增加,内容的丰富,学生取得了看的见、摸的着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经验、方法,也深刻体会到了深入阅读的重要性。
二.创造性读写
此模式的重要步骤是创造性理解课文,并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拓展性写作并交流点评,从一般的写作形式来看主要有扩写、改写、续写、补写、缩写等方式。(1)扩写:学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在引导学生基本疏通文意后,启发学生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所处的环境,并要求课后扩写或写成描写细致、形象生动的记叙文,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2)改写:学习《雨说》可以让学生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散文,在写作中掌握语言的运用方法,切身体会语言的魅力及这两种体裁在语言上的区别,同样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3)续写:这是很受欢迎的练笔形式,续写的前提是充分理解课文,挖掘文本内涵,这种训练方式能够使学生学会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比如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结尾,发挥想象为课文续写后来的故事。同样,补写、缩写的练习也能达到促读习作的双重目的。
殊途同归,这些创造性读写训练,使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取得了明显的读写效果。
三.感悟性读写
这其中的主要步骤是读――悟――写,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悟思想、感情、观点等,并通过写作加深情感体验,达到了从“入境”到“入情”,提升审美愉悦。如初中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都是富有感染力的美文,在导读时,我侧重于调动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心门,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二是悟读法、写法,并通过写作特色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感悟落到实处。如学《故乡》,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再如学《夏感》,就文章的语言特色进行了一课时的品析讨论,课后让学生写了《谈〈夏感〉的语言特色》,并就语言的赏析方法做了指导和小结,学生对语言尤其是优美语句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掌握,语言鉴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感悟性读写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让学生切实感悟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运用性读写
主要思路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是学生自读、自析、自写、自悟、自结。目标是扩大读写实践量,加强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提高读写的综合素质。如开设自由阅读写作课。学生可以选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或仿写,或分析,或评价,或感悟……自由度很高。再如学习《香菱学诗》前,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香菱是怎样一个人”,要求运用所学的人物分析方法写出人物形象分析的短文,然后再进入课堂学习,就学生的习作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另外,我的两节作文课基本是属于学生的。命题之后,学生自己写提纲,自己作文,自读,自改,并要求写出后记,就文章中的优点、不足进行分析、小结。以此来巩固阅读知识,提高写作的自悟能力。“读”与“写”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读写能力是语文素质极重要的构成因素,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必须以读写训练为途径。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持之以恒的读写训练,只要把这两只手有力地握在一起,才能耕耘出一方属于自己的沃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拓展训练;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97-02
拓展训练从在中国出现发展到现在,其理论体系及相关研究已越来越完善。拓展训练中体现出来的体验式教育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在非传统课堂教学的环境中亲身的去学习和感受,得到提高。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已有所体现。
一、拓展培训的概念
1.拓展培训的概念。拓展培训源于英文Outwo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2.拓展培训起源。拓展培训起源于二战。在二战中,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通过观察,人们发现能够逃生回来的海员都意志坚强、求生欲望强烈且协作能力强。经过战争中的经历、思索,德国人库尔特・汉斯创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及人工设施,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遇险后的求生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这是拓展培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法和创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认为,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续下来并引用到其他领域。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体能训练发展到人格训练、心理训练、管理训练等。
中国香港于1970年成立了香港外展学校。1995年,户外体验式培训由北京的“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现在的“人众人”教育集团)引入中国。“拓展训练”一词是最早将其引入国内的“人众人”培训机构对其的命名,也是“人众人”的注册商标。
二、拓展培训的应用范围及理论基础
随着拓展培训的不断发展完善,除了作为户外运动的分支,拓展培训还与许多别的学科交叉联系,例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等。这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在拓展培训中加以运用发挥,将拓展培训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大,从简单的军事生存训练发展到管理培训、教育培训、心理培训等等范围,参训人员也得到增多,涉及各行各业。
提及拓展培训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体验”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在获取经验和产生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管理的理论,运用于拓展培训。关于管理学中的“沟通”、计划制订、领导、组织、控制等理论,都在项目中有所体现。
1.作用。拓展培训的作用,在于他与常规教学的不同的情景设置,给参训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拓展培训自然、“险峻”的情景设置,满足了人们的冒险的需求,让参训者可以再安全的前提下去冒险去体验,以从中感悟到各种理论,发掘自身潜能。有学者说:“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从这样的情景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缺陷、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的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
2.优点、好处。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拓展培训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研究拓展培训,我们发现拓展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参训者的个人潜能,使人身上最出色的部分得到升华。总结来说,拓展培训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帮助参训者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培养参训者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参训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有利于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拓展培训的体现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故知新”、“身体力行”都是儒家一贯的教育主张。“温故知新”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会。也是说回忆过去,能更好的认识现在。“身体力行”是说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在拓展培训中,培训师会不断地诱导参训者去身体力行地完成培训项目。在分享过程中,温故知新的方法也是时刻存在的。培训师不断地引导参训者回顾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简单的、大家熟知的道理进行分析,使参训者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得到提高。
1.孔子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给他一条鱼,不如教授他打渔的方法。同样在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钻研,使学生充分领悟知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认为老师应当循循善诱,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对于这句话,东汉郑玄的解释比较确切,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何晏《论语集释》引郑玄注)这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来思考,只有在学生处于想懂却懂不了,想说却说不出的状态时给以诱发引导,这样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种老师对学生不断诱导,启发其学习的方法在拓展培训中有很大的运用。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者不断启发诱导,让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领悟到要学习到的知识。
在教学方式上,孔子多采用对话方式,提倡内省。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对话中,孔子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予子夏,而是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令子夏自己去体会。《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另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这段对话中,孔子并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弟子们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不对弟子观点进行评说,只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弟子自己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拓展培训的分享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拓展师在完成项目过程后对参训者进行分享的过程,让每位参训者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点明培训项目中的知识点,让参训者得到最深刻的知识体验,以达到最好的培训目标。
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这句话是说,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会掌握的比较牢固,掌握的牢固,就会积蓄的很深,积蓄的深,就会取之不尽,左右逢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独立的思考。
在拓展培训中,处处体现着要参训者自己学习知识,在项目过程中自己体会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等素质,通过这种深刻的体会将这些素质转化成参训者的自身素质。
(二)墨家的教育思想
1.墨子的教育思想。《经上》曾经指出:“知、闻、说、亲。”《经说上》有解释说:“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这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是亲知,就是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二是闻知,就是传授得来的知识;三是说知,就是推论得来的知识。在这三种知识来源之中,“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在亲知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亲身经历以得到知识,是拓展培训的精华所在。参训者亲身参与到各种培训项目中来,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条件下不断地经历、体验,以得到关于事物的亲身感受和见解,从中感悟到培训项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2.庄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思想中表现出了三种认知方法和途径:感知、思辨和体悟。从教育方面来考虑,这说明学生学习知识是逐步发展的。在这一认识途径中,有很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个人思考。
庄子的思想中有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他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者,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庄子的这句话,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从教育方面来理解可以说学习不是单一的读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书房,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对于他们对自然的观察、独立思考,努力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培训中,正是运用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让参训者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培训项目,使得参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到知识和哲理。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极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拓展训练不光注重学生能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注重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拓展训练思想、方式的体现。将古代教育思想中观点和拓展训练结合,丰富了拓展训练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拓展训练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椿.古代教育思想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2]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
[4]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5.
1.前言
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健康,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健康第一"思想已成为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各级学校的指导思想。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应该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发挥其特有的强身、健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功能。为此,笔者认为把拓展训练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顺应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实现全面提高高校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拓展训练概述
拓展训练也叫"外展训练",其内涵是指借助于自然地域与相应设施,让参与者进行一系列挑战性的项目,属于一种体验式教育活动。参与者在亲身体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感悟、反思、分享训练活动所包含的理念,从而达到提升参与者心理品质、优化行为的目的。
拓展训练的成果主要来源于参与者的亲身体验、感受与交流,是一种效果持久的培训模式。拓展训练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已在我国某些高校逐步融人体育课程中,并展现出特有的优势,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体验中实现教育。这是拓展训练区别传统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拓展训练以参与者为主体,让参与者感受"先行后知"的教育模式,真正体会到挫折感与胜利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其次,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集组织性、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可以"个人参与",也可以"分组团队参与"。同时,拓展训练有对应的教学程序与流程,每个环节都应具有计划性,让参与者充分体验到娱乐性与锻炼性。另外,拓展训练能够实现个体与集体共存,实现自我教育。在拓展训练之后,参与者们可通过分析总结,达到自我升华教育的目的。
3.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现实价值
3.1提升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和推进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普及有着深远的意义。
3.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足在共同的协助下完成的,通过相互的支持、信任、互帮瓦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困难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达成活动目标。
3.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是拓展训练中常遇到的,很多人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而能否在短时间内控制自我情绪,及时调整心态,将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平和的心态、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品质,在训练中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自我调控情绪。因此,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上,拓展训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4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训练的基础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4.拓展训练项目及其组织实施过程
4.1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应以室内项目与场地项目为主。因为室内项目与场地项目相对简单,对器材要求不高,也有利于组织与控制课堂纪律,如:踩轮胎、寻人游戏、数字传递、百步行、换牌游戏、信任背摔、集体木鞋、代号接龙、盲目方阵等。
4.2拓展训练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同的训练项目应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甚至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在高校课程中,以30个人左右为一个培训班级为宜,同时可考虑将拓展训练课程作为全校的选修课程在每学期开设,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4.3在拓展训练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在整个拓展训练过程中,关键在于体验,重点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4.4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可以分为三大环节:准备环节。教师在拓展训练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带领学生充分进入预设的场景中,并通过简洁到位的语言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训练环节。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可进行适当的记录,方便后续环节的情境回忆与分享;分享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体验过程提出想法与问题,该环节注重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叉对谈。
素质拓展训练后心得
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结束了,通过这次训练,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通过这两天下来,我才明白原来这种训练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运动。
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早晨8点30分,大家统一在市分行集合,9点钟一行人直抵邵阳监狱接受警示教育,我们参观了服刑人员的生活区、监舍、生产车间等场所,看到了服刑人员生产、生活情况。并在监狱会议室听取了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两名服刑人员叙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回顾了自己成长艰辛的历程,分析了自己犯罪的原因,叙述了犯罪给自己、家人、朋友带来的巨大影响,倾诉了自由人身与目前反差的深刻感受。通过实地观看和亲身感受。我觉得自已深受触动,感到这次教育活动及时、直观、生动、净化心灵,对于我们从事金融工作的同胞们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要认真吸取服刑人员反面典型的惨痛教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浸蚀;要真正从内心深处警示自己,珍惜自由,当走出监狱大门时,我才深深地感觉到自由、阳光,雨露带给的幸福和快乐的心情。通过倾听两位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通过这些典型案件说明,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从中我也清醒的认识到:人呀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人生没有后悔药,知足者长乐!
还有就是最后一个节目给我感想的是:感恩父母,感谢身边任何一个给过关怀,给过呵护的人,还有一起哭过,一起笑过的朋友们。在这个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队友犯了错必须得由我们的领导及政委来承担,那就是要他们做好几十个俯撑。这个项目还真的有那么点难度哦,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虽说下面有人挡着,但要真的摔下来那也是有生命危险的,但最重要地是要相信自己的队友的实力,能克服、敢于克服心中的恐惧,怀揣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在这个环节中,不是说是一个个人项目应该是一个团队项目,因为所有的人都不能发出声音。由于只要有人出声大家都要停止,因为大家情绪有点紧张,所以不断有人错。我们的“领导”就受到了惩罚最终还是在25分内圆满地完成了教练给的任务。但是想想其他12位的队友以及领导还有政委那么艰辛地为了这一个团队,大家眼眶都红了,教练开始带领我们走进回忆,要求我们每一个队员闭上双眼,回想起经历过的一幕一幕,回忆我们的“漫漫人生路”,回想起以前身边关心、照顾、鼓励、帮助过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使我们不禁热泪盈眶,在忙碌的生活中,什么时候我们这样想过,这样回忆过?回忆是为了我们今后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对待别人,对待朋友,对待父母。身边的父母随时向我们伸出他们的双手,尤其是身边一些父母对于自已顽皮的孩子从不言弃。舍弃一切为了孩子,这就是为人父母伟大的爱。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是这次素质拓展训练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有益的人生感悟。在这两天里,感悟最深的应该是知足者长乐,时常要怀有一颗感恩的人,回头再回忆这些项目的同时,每一个项目都有它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的意义。每个人循规蹈矩的生活,很难有机会重新思考与认识自己,拓展便为我们开启了这道门,使我们亲身体会到了那些早己熟悉的,看似平常的做人和生活的理念,真正的认识自我,勇于挑战新事物,有开拓创新精神。并充分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中角色的合理利用,资源的合理分配的重要性。 决不轻言放弃,最后就象教练所总结的一些话,有一种感情叫做感动,有一种感动叫做感激,有一种感激叫做回报,有一种回报叫做感恩。感动源于生命之河中的点点滴滴,感激源于心灵中那一片纯洁的天地,感恩源于世间万物赐予的一切,只要有颗感恩的心。 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用满心的期待赋予我们弱小的生命;感谢父母用心血和汗水锻造我们强健的体魄;感谢父母用严辞厉色给予我们坚毅的信念;感谢父母用温柔的双眸呵护我们时不时受伤的心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感教学常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语感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学会学习。
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有几个途径。
一、拓展语言积累,积极培养语感
小学生积累语言经验的重要途径就是广泛阅读,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教师应要求学生无声朗读和出声朗读,提倡泛读和精读并重。教师要指导学生抓好精读,重视学生的广泛阅读,重视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一目十行地速读,让学生所感知的不是孤独的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等所构成的整篇文章的整体感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速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不必过多注重单独的文字符号及编码,要利用直觉思维密切联系所预见的、猜测的、期待的阅读过程,并敏捷迅速地把握作品。有了学生速读的基础,广泛阅读就容易多了,教师再让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的词汇、句子、句式的储备,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让学生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和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变,形成学生的语感。
二、增强语言训练,全面培养语感
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语言、语感的训练,实施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听、说、读、写、识、记、讲解的练习实践,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阅读教学是让小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直接形成语感的好方式。教师要引导、指导小学生重视诵读,体悟课本、文本中的语言方式。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带领学生吟咏诵读,感受文章的真义,重视不经意的时候对语言的重要体验,让学生进入到文本美丽的境界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反复阅读,重视运用不同的语调和节奏朗读和思考,在吟诵中学会品味,感受道理,感悟情感和哲理。例如,课文《军神》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军神》的电影视频,感受紧张的氛围和人物对话,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再给予学生暗示,让学生猜测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革命的精神也灌输到了学生的心田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人物进行电影配音等活动,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电影诵读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获得语感的训练。吟诵朗读可以让学生领悟语文的内涵,重视吟咏朗读,熟读成诵,能让小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规律,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直觉的感受性和多元性的培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练习,开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创新思维活动的受益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拓展想象和联想,增强语感培养
语言作品有着文本的字面含义也有着语表的意思,有着言外的含义或者语外的含义。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表达的时候,要运用想象和联想作为修辞方法,让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从文字的字面含义去简单地理解“色彩斑斓、穿、越”等词语,因为这样无法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鲜活的、动人的蝴蝶聚会的场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前景、情境,进入到真实的氛围中,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充分想象和联想:这时候,眼前浮现出数以万计的蝴蝶,正穿着彩衣从四面八方追赶过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的春光,都急着赶到蝴蝶谷去聚会呢!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飘逸,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的想象当中,自己仿佛也化蛹成蝶,变成了彩色的蝴蝶,正追赶着去参加蝴蝶聚会呢。
如在《理想的风筝》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中描写刘老师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刘老师的优秀品格。经过思考和推敲,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刘老师的乐观自信和坚强的优秀品质,不由得从心中产生了对刘老师的敬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词语,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当时刘老师和学生说话的神情,想象刘老师在教学时的艰难情景,让学生进入到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学生就能够感悟到作品的内涵,体会到人物的优秀品质,获得强烈的思想启迪,也能够读出作品的含义,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境界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也在想象和联想中得到了充分塑造。
想象和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所有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摆脱固定思维的约束,让小学生在自由、自主的学习中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语言、语感。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充分运用语文教学中的一切语感因素,加强实践研究,重视思考和总结,仔细研究语感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直觉能力,重视学生能读也能感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让学生的语文才华得到锻炼,让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塑造。
关键词:拓展训练; 体育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于考虑学生掌握了多少运动技能,学生的情感意志、运动行为、健康状况有什么改善,都受不到应有的关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这样的体育教学之所以不能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合作、意志品质等素质,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控制着各个环节的主动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当然谈不上培养感情发展与合作大学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因此,可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尝试拓展训练。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开设有“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拓展训练的基本定义
拓展训练其实就是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和延伸。它正如体育教学一样,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它是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这与体育教学的实质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拓展训练回归体育教学也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拓展训练主要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模式,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发现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得到各种体验。拓展训练经常采用对身心的不断刺激来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从学生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入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通过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可以形成新的品质。
一般来讲,拓展训练是指通过专业的机构,对人们进行的一种野外生存训练,但是基本上只能学到一些常识的东西,并不能学习到真正的户外生存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一种野外的生存环境来刺激原本麻木的精神,从而达到团队合作的目的,让人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锻炼人们的身体,让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极大的满足。素质拓展训练是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将大部分的课程安排在户外,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参与过程中,让他们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醒悟,对个人、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达到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学会关爱他人,与他人进和有效沟通;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培养孩子气积极参与的人生观,从活动中展现出领导、自我管理及团体互助合作与相处及互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学生面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内容的设置
从现阶段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状况来看,拓展训练体育课程内容,不仅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也要符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要能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因此,高校可以根据拓展训练的特点开发体育教育的拓展训练课程。拓展训练的基本课程模式是: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高校可以借鉴以上模式,再联系学院特征与培训目标等进行细致分析,妥当地安排培训课程;课程设计尽可能满足学院要求与最能够表现训练结果的课程;充分合理利用学院的活动环境,准确的布置所需器材,拓展训练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让学生在挑战体验中完成项目要求的任务,因此课程设计中注重体验项目中设计的理念,让学生能在拓展训练课程中自然而然得到感悟;课程设置的最后环节是分享回顾,分享回顾是拓展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同学们体验后特定的分享心得的形式,大家将各自在完成任务时的感想,完成任务后的感受真诚的说出来,结合拓展教师的记录与大家分享得失,达成默契,共同从中学习。
三、拓展训练的作用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目的是训练大学生的果断、自信、敢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能从容面对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除此以外,拓展训练能激发学生潜能,加强团队合作、磨练意志等。拓展训练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困难,让他们在经历后发现自己还有这方面的潜能,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让他们知道任何看似不能完成的事情在没有亲自尝试的前提下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潜能就是在不断大胆的尝试中被发掘出来的。在拓展训练中很多项目都是为了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而设计,没有人教你怎么做,在书本上也没有学到过这些知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员的思维创造性、想象力,给学员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设置是需要同学们集体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
总之,这种训练方式通常包括充沛体能训练、成功心理训练、挑战自我训练、团队合作训练四大类型。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将有显著提高:
(1)认识自身潜能,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
(2)真诚的交流、顺畅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在整个培训中通过每个人的发挥与自我的全面展现,从中更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特长、优点及潜质所在,有助于帮助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他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与潜质及相互配合与协作、相互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等等这些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更应该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来进行教学,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感悟文本内部思想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比如某位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他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三、教师要适当的运用评价,激活学生的阅读激情
教师的评价是小学生前进的重要动力。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比如某位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他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这位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读练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②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总结、多回顾、多交流、多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发现;个性;展示;品味
“发现式”教学法又称“五重发现”法。在我校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实验,无论是课堂的活动、学生的预习、小组的合作,还是问题的发现、及时的反馈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笔者曾经有幸以执教“五重发现”法参加了全市的优质课评选并获得一等奖。现在谈一谈对这一教学法的一些浅陋的看法。
“五重发现”的教学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依托学案,深入自学小组合作,真诚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归纳方法,总结规律拓展视野,提升能力。这五个步骤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特征是“在对话中不断发现”,最核心的环节是“展示学习成果”。
具体来说,“五重发现”的第一重是“自学发现”。这一环节,由学生课前自读文本,梳理字词、文学文化常识、最初的感受等基础性的知识和感觉。那么,哪些字词是这个学生所不认识的,哪些字词是那个学生没有掌握的,初读后的感受等,都是个人的初步体验,这些东西都应该由学生自行在自学中发现。
在这一环节中,要避免的是,老师把自己觉得重要的、比较难的东西端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去填空,填空之后去回答,然后再领着大家读一遍儿。之后,又在学案上给加上一条小尾巴――“你还有哪些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后写在下边”。其实,这样的教学环节总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不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说到底仍然是老师的发现。
第二个环节是“交流发现”。这个环节要求把每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合作、交流,小组之间展开互动、交流、探讨。在这个环节中,仍然要遵循以学生的个性发现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相互提问、取长补短、自由发挥、。
在第四个环节“总结发现”中,由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积累,无意识的(当然得有一个由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过程,关键靠教师的长期引导)自主完成方法的归纳、规律的总结。最忌讳的是教师把自己认为或是教学参考上的重难点强加给学生,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和见解,教师要做的就是适时的鼓励和引导,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发现”,由教师适时地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题目,以便达到及时巩固拓展的目的。教师的拓展绝不能是事先准备好的题目,是由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每个小组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最多可能是事先准备的多个题目当中的一个。
笔者认为,在这诸多环节中,最重要也是课堂上最需要展示的是第三个环节“展示发现”,也就是每个学习小组由发言人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包括学习的收获和提出的问题(问题可以是本小组解决不了的,也可以是已经解决但该小组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收获”包括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感悟体验,目的是与其他小组分享学习成果;“问题”包括设问和疑问,目的是引发其他小组对问题的探究。
纵观整个学习流程,最重要的是三个关键词:“个性”“展示”“品味”。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在做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而非讲授者。
当然,对教师个体来讲,在教学中可能也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甚至有一大部分教师感觉课堂的驾驭比以前难度加大了。这当然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种教法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前的备课要求,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会五花八门、千差万别,这无疑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还有一点,也是笔者最想说的。“五重发现”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这毋庸置疑。学生在自学、展示、探究、总结、拓展中发现,目的是要发现文本中的重要知识、通过感悟提高个人的学习和情感能力。那么,我们常说教师和教学是杯水和桶水的关系,在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发现的同时,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是不是也该有着个人的发现呢?我想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教师个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决定着一节课的高度。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会做课堂上的旁观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更应该进行自我解读。只有这样,在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或是旁逸斜出的时候,我们的引导才会更有力、更适时。
拓展运动,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是指以锻炼体能为目的的,一种主动式迈向户外郊游并达到锻炼的形式。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企业拓展活动后体会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拓展活动后总结报告1周一下午开始了广州市公司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广州分公司的历程和前景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介绍,企业文化,廉政建设要求还有拓展训练。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为期1天半的拓展训练了。
拓展训练开始先是组建团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的名称,logo,队歌,口号等信息成为了整个训练时期我们团队的象征。然后就是开始各项拓展项目了。“信任靠”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机器人”让我们在黑暗无助中体会到了如何信任别人,如何指引别人;“蜘蛛网”则让我们明白了要进行详细的以及明确的分工;“珠行万里”培养了我们沟通与协作的能力;“背摔”让我们克服恐惧,并体验到了团队对个人的支持;最后的“毕业墙”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
这些项目中令我感触最深,收获最大的就是“毕业墙”了。当我们126人刚站在高4.8米的墙前面时,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能爬上它。足足有3个我那么高,怎么可能爬的上去!这时教练教了我们攀爬的方法:首先由两个人先搭建人梯将一名队员送上毕业墙,接下来由其他队员继续搭建人梯,将其余队员通过“下顶”、“上拉”的形式,依次送上毕业墙。虽然了解了攀爬的方法,但我们依然对成功缺乏自信。当教练问我们多久能完成时,我们大都说2个小时,2个半小时。
翻越毕业墙开始了!一个个身材高大的队员面朝墙壁,站定双脚,探出坚强的肩膀;一个个队员将膝盖顶在了一起。第一个我们组的赵阳在人梯队员的双手托举下爬上了毕业墙,随即,一个又一个的队员一一踩在人梯队员的身上由上面的队员拉引下翻越了毕业墙。当人梯的队员们的衣服早已湿透,上面拉引的队员汗如水下,在下面作保护的大群队员都高举双手,仰望着毕业墙的上方,很多人都被感动了,眼里含着泪水。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竟然只花了30分钟!这是多么短的时间啊!可以说这是我们事先都没想到的!不知何故,此时的毕业墙显得那么可爱,那么温顺,那么平静;每个人的脸上显得那么坚强,那么自信,那么幸福!
单就毕业墙这个项目,我感触颇多:1、团队凝聚力建立于目标上的共识。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时团队凝聚力的基础。这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从根本上激发了每位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2、团队凝聚力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
在整个团队登顶的进程中,团队中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着与其他队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个性、甚至不同的性别。但是为了整个项目的成功,大家必需拧成一股绳、尊重团队的最后意见、服从团队的整体安排。当面临三米的高墙时所有人都有恐惧感,也许没有队员从心底一开始就甘做人梯。但为什么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做了呢?因为大家都很了解,要想完成项目必需舍弃个人利益、必需服从团队的安排、必需执行团队的决定。而这“舍弃”、“服从”、“执行”都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
3、团队凝聚力体现在成员间的协作。
不难看出,整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就如一个个单列的珍珠,是相互间的协作把每一个环节整体的串联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珍珠项链”。而大家的协作是以相互间的信任为前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信,使得最下面的队员甘做人梯;中间的队员敢于伸出救助之手;上面的队员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虽是短短的一天半,我不仅进一步认识、提高自己,同时更感受到团队的作用。团队,不是“团伙”,一个优秀的团队具备的是团结、信任与协作并有很好的团队文化。相信我们公司的每位成员在这次拓展中都受益非浅,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我们广州电信这个大平台上发挥我们团队协作精神,早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那就是真正的成功。
拓展活动后总结报告25月23日清晨7点,公司一行35人在公司大门集合出发,虽然雨一直在下,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激奋的心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tz拓展训练基地。这里群山环峙,峰峦叠嶂,荔枝环抱,自然风光优美怡人,让我们享受到生态大自然清山绿水的无限风光。
最终由于下雨的影响,我们两天来的训练都是在室内进行的,但经过教官的合理编排,通过一系列的拓展项目,两天来整个过程把妙趣横生的游戏同工作、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加深了我们彼此间的了解,而且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一、空杯心态
“蚂蚁”教官打从一开始就多次强调要我们每一个学员要怀有“空杯心态”,让每一个人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的头衔,这里没有老总、总监、经理,我们不分男女老少,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学员。
一个空的杯子才能再去装进去东西,一个浅显的道理揭示了一个人人存在的问题。确实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过去的成功,以往的经验,用于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角色中,得到的结果和自己前期计划是差距甚远,导致四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让自己陷入了瓶颈。这些时候,我们就该具备“空杯心态”,将自己倒空,别被那些成就、经验、利益、学识等,看似重要的东西给束缚了自己。而从我的观点来看,“空杯心态”其实就是对过去荣耀、失败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变相的否定,只有真正地舍弃之后,才有更多的空间去获得更多的东西。可是否定别人很容易,否定自己却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现在物欲横流,个性张扬的社会形态,人们越来越多的是在关注着自己拥有了什么,怎么才能更好的抓住自己的东西。一个人也只有两只手当你总是抓着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时,却又丧失了去抓更有价值的东西的机会。
二、制度制定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两天来所进行的游戏并不是要考验我们的体能或耐受力,而是让我们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感觉、去感悟。可以说,有一百个参训者,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感受,有一百个不一样的心情。明确的目标,统一的领导、有能力的团队成员、详尽的计划都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而将这些珍珠穿起来的线就叫规则。所以,在每一个项目开始前,教官再三强调的就是规则。而我们是否意识到教官制定的游戏规则就好比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呢。我们试问一下我们公司的制度清晰吗?合理吗?在执行吗?制度是具有权威性的规则、标准和行动方案的集合。制定制度是为了完善、改进并促进今后工作,并让大家明白在工作中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大体上如何去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制度而不落实制度的情况大有存在,定制度,不予实施,要制度何用?好比我们拓展中的游戏,那怕你很快完成了,但没有按照规则来执行,完成又何用?制度是约束行为的规范,在执行落实制度上,不能口头笼统地“严肃处理”,要增强执行力度。建立必要的奖惩措施,明确制度执行责任人岗位的责、权、利关系。领导必须模范遵守规定,带头执行制度,要帅之以正、不徇私情、上下一视同仁。让身边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能保证上、下一致共同执行制度。在公司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制定一套好的制度比谴责下属更有效。
三、充分的策划
“运送球”项目中,我们有些操之过急,事先没有策划好,多次重复犯同一个错误却没有及时改正的经验,而在“愚公移山”项目中,我们全体做了充分的演算与策划,最终找到了最优方案而胜出。这让我想到在今后的工作中,事先要做好周密的计划,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做计划是很有必要的,每项工作都要精心策划,每个细节都要运筹到位,否则就会出乱子,甚至前功尽弃。而上升到公司的发展,我们更容易发现在竞争日愈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生存就必须制定一系列发展策略。而在这一系列策略的形成是要根据市场环境,通过理论研究、市场调查充分策划而成的。
四、统一的指挥
纵观我们两天来的训练项目,“七巧板”、“同舟共济”、“孤岛求生”、“愚公移山”、“同共进退”等,无不彰显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重要性。在____年公司也因应实际运行情况,对组织架构作了重新调整,按理应权责明确、统一指挥的。可现实往往是,基层员工感觉领导太多,谁都可以发号施令,谁都在管,好像有问题时却不知谁能最终负责落实。这种组织方式,仍然缺乏清晰的职责分工,虽然看似人员不少,但真正负责的人不多,且负责人的责权不明确,既违背了统一领导的原则,又使管理的效果事倍功半,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
管理必须讲求秩序,即所谓“凡事各有其位”。合理的秩序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确定的,有赖于有效的组织。责任主体不明确,双重或多重命令对于权威、纪律和组织的稳定性都是一种威胁。如果不注意坚持统一指挥与统一领导原则的严肃性,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将难以估量,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反应速度终将受到制约。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各级领导、各层次管理人员反思。
五、团队的力量
在这次训练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团队,像“愚公移山”、“同舟共济”、“七巧板”、“孤岛求救”、“同共进退”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靠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合作使我们融入团队,合作使我们力量大增,合作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正像有人说的:“不要以为你什么都行,离开团队,你可能一事无成;也不要以为你什么都不行,有了团队,你也许什么都行。”所以,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放下自己的个性与喜好,以团队的利益作为最大的利益,尽全力做好自己任务的同时,更要注意整个团队的协调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胜利。竞技中是这样的,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更应如此。体会还有很多,但真正理性的分析可能不是一次拓展训练就能总结得出来的。我们已由“行”而“知”,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拓展训练是结束了,正如训练前“青蛙”老师所讲的一样:拓展只是一种训练,是体验下的感悟。我相信每一个人体验完了,都会从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发,但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真正把在拓展中得到的启示运用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难当中,还需要一个更长的历练时间。
我们也发现,在集体游戏活动中,我们干劲十足,完成任务又快又好,但一旦回到工作岗位上,一旦生活重归平静、平凡,我们很难说还能够把自己的精神调节到最佳状态,满怀激情,全力以赴去过好每天的生活、完成好手头的工作任务。大家都清楚,要突破自己、改变自己很难,但如果不突破,不改变等待到来的也许只有失败。
拓展活动后总结报告3格桑花____诺和诺德青海拓展营圆满结束了。这次夏令营让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了孩子们和老师的视野,培养合作、沟通、协作能力,了解不同的社会形态,通过比较加深对草原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等多元文化的了解,增进民族文化融合,加深民族之间的了解,传播友谊,让孩子们体会到诺和诺德志愿者的热情和爱,我们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代表孩子和他们的学校以及父母对诺和诺德深表感谢!
项目组织:由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全程赞助,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负责组织诺和诺德青海20 ____年拓展营!
项目目的:格桑花将孩子从大山,从草原带到城市,从出发前就设计实施体验、引导等环节,让孩子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人,自然而然的参与到项目策划、管理和实施当中来,在体验活动的同时得到能力提升,认识自我。
执行时间:____年8月9日至8月13日
参加人员:14名来自全国各地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爱心志愿者;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寄宿制小学15名优秀藏族儿童及1名带队老师杨本加;
青海省尖扎县坎布拉尕吾昂完寄宿制小学30名藏族儿童及1名带队老师索太;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工作人员袁静及毛姗姗。
项目实施:30个来自玉树及尖扎地区的优秀藏族儿童,在青海开始他们快乐的旅程!从青海科技馆,人民公园,塔尔寺,青海湖,坎布
拉森林公园,以及尖扎县尕吾昂寄宿制小学,孩子们青海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儿时憧憬的向往!
拓展活动后总结报告4在拓展培训结束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时,回顾几天前的野外拓展训练的全过程,依然记忆犹新。训练场上“巨石山别动队”和“龙山队”的对战与合作、组内的团结与协作、全体参训队员的通力合作、个人的自我挑战等等,都上演了“成功”与“失败”;教练在协助我们每个队员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又交给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向。队友、教练,每一个训练项目,每一次教练点评,都历历在目。
我们共有30余名队员,整理后编为2队,选出队长、副队长、卫生员。分组后的短短数十分钟内,各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确定了队名、队标、队歌,口号。通过小组风采展示的方式进行PK,让人感受到团队力量的震撼力。“巨石山别动队”和“龙山队”两个队PK,教练问前方需要支援,我们回答后方支持,教练说队长需要板凳,队友就急忙蹲下给队长当板凳,需要袜子就赶紧脱袜子,需要鞋带不假思索的解下鞋带,最后“龙山队”最先完成,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愉,体会到付出了就有结果的欣慰。“信任背摔”是站在2米多高的背摔台,心中真的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其实,胆怯不是来自信任背摔的背摔台的高度,是来自那种背摔的方式,一个人直挺着、往后倒!“队员们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台下队友叫着背摔台上队友的名字说“我爱你们”就有种莫名的感,一下有了信任感、信心和勇气。信任背摔项目结束后,我们围成一个圈儿,分享自己对这个培训项目的感受,大家体会到人与之之间的互相信任、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是干工作、做事业的基础,没有信任,一切都会变成空谈。
在工作和集体生活中,我们都是团队中的一份子,要时刻拥有团队互助、协作的精神,都能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竭尽全力去完成。通过这次拓展训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巨大向心力,成功属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如果没有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就像一艘孤帆,难以远航。离开了拓展训练场,回到了工作环境,只要我们带着团队的精神,把每一件工作都当作是拓展训练中的一次挑战,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拓展活动后总结报告5为期一天一夜的户外拓展活动终于结束了。
每每听到“拓展”这个词,我总会想起几年前在天津的一些事。那一次,我应朋友的邀请,去天津天狮国际集团体验大企业先进的管理与培训。一天晚上,朋友很高兴地告诉我,要让我一起去参加一个欢迎会。去了以后我才知道,我们参加的是该集团组织的内部员工拓展培训结束的学员欢迎会。我至今都忘不了学员们下车时的那一幕:历经数个小时的车程,所有的员工却都是精神饱满的;放下行李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哭了。欢迎会上,部门学员分享了这次拓展给他们带来的改变,我能感受到,每一个分享都是发自肺腑的,因为每一个分享者说着说着都会流泪,下面的听众里,除了我,所有人都沉浸在欢迎节目的欢笑声中与分享环节的哭泣声中。
直到参加了这次拓展培训,我才深深的体会到当时在天狮的拓展培训欢迎会的会场上大家的心情:不是累,也不是痛,是伤心与叹息。
到现在慢慢有了一种疑问:自己这二十多年是怎么过来的?拓展活动里的每一个小项目,它背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其实是这么浅显易懂,为什么这二十多年我们却没有发现或者注意到?给我感受最深最深的,就是“断桥飞跃”。在底下看来,不过就是一个比较高的断桥,一步就能跨过去,但是站在离地近7米的断桥上就是另外一种感觉。当时我站在桥上,风比较大,很明显地能感受到断板在不停地摇晃,从上往下望,也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不是这里很高,也不是断板间隔很远,是什么让我踌躇不前?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是一无所知。总之,当时就是很紧张很紧张,怎么也不敢迈出那一步。我忘了最后自己是怎么跨过这个断桥,但是我深深地记住跨过去后的那一刻:就这样过来了?就这么简单?真的,跨过去以后的那一刻,感觉真的很微妙。我当时有点不敢相信,之前这么畏畏缩缩不敢迈出那么一小步,现在竟然就已经过来了?
我突然有了一种佛家所说的感觉:顿悟。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人生就是这样在解决或者逃避各种困难与麻烦中度过的。忽略那些被我们解决了的困难与挑战,那些被我们逃避掉的困难与挑战,为什么我们没有解决而是逃避掉了?我相信有很多是我们自身能力有限,可能无法解决,所以我们逃避掉了,可是那些我们能够解决却仍然被我们逃避掉的又该怎么说呢?有些问题与困难,我们甚至都没有尝试去解决它们,就已经认输了,我们甚至都没有迈出第一步就已经退缩了。现在想来,我觉得那些没有迈出第一步就认输了的行为,实在是无法原谅。
2011年10月滦平二中结合本校实际构建出了“三步六段四环节”的双有效的教学模式,其理念新,实效性强,便于记忆,便于操作,有控制变量。
下面谈一谈“三步六段四环节”双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框架和它在教学上的使用。
三步即先学、后教、再练;六段指自学交流,点拨升华,巩固训练,拓展提升,总结评价。四环节是学、点、练、评。
具体要求:(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讲授学练三七开,教师讲占15分钟,学生学习、练习占30分钟;(2)合作交流的问题要明确、要具体、要避免假合作、假交流;(3)训练要有层次性,先基础巩固,后能力提升;(4)总评要承上启下,归纳总结当堂的重点难点,留巩固作业、预习作业。
先学、后教、再练,是先进教学理念融于教学实践的过程,它既是一种思想理念,又是一种具体化了的操作步骤教学行为。
首先,谈一谈目标导入。师生共同建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据目标创设情境,激境,引发兴趣,导入自学状态。具体表现为:(1)目标要明确,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符合课堂内容;(2)目标要有最低要求,有较高要求,有最高要求;(3)要有重点目标,即本节课必须完成之目标,三维目标在一节课中不一定都有体现;(4)目标要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现实性。
其次,情境导入,其基本要求是:(1)情境导入要从科学特点出发,导入方法要根据课堂内容决定;情境导入最好能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新课内容相联系,做到温故察新的启示;(2)可用一句名言、一首歌,激发感情导入自学状态;(3)可用一个故事、一组图片,激发兴趣导入自学状态;(4)可用多媒体补助资料,交流展示导入自学状态;(5)可体味旧知、引入新知,诱导启发导入自学状态;(6)其他适合于课堂及学科的导入方法。
第三,自学交流。自学交流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学生在静学独学中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特有价值需共享的问题简称。
自学的控制变量为:
(1)自学,要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下进行;(2)自学要带着任务学,自学要以目标落实为手段步步推进;(3)自学是教师维持安静环境下的静学、独学;(4)自学是要有时间限制的;(5)自学是要有成果测验的;(6)自学是要有目标跟进的;(7)自学是要有问题提出的。
交流控制变量:
(1)交流前提是问题下的交流;(2)交流的问题不宜过多,要有价值,避免假交流;(3)交流方式可多样。如,同桌之间交流,前后桌小组交流,相邻区域交流,也可以是板演答辩、竞答等等;(4)交流要有时间限制;(5)交流要有成果展示;(6)交流要有竞争与奖励。
自主学习后是合作探究,主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合作学习的措施,如科学分组、规范操作,要讨论的问题应是针对重难点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则徐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中国为什么会在中失败?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要进行适度的奖励,评出小组之星,学习之星等,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要用好这一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在活动中有体验,在活动中有思考。
第四,点拨升华。即教师通过指导与讲解,以达到目标所要求的深度与广度的的总称。
点拨升华的控制变量为:
(1)要少讲,要精点;(2)点拨适时进行,讲解要恰如其分,该点拔处当点拔,通俗讲“该出手时就出手”;(3)点拨讲解要心中有数,要进行梳理,要有针对性;(4)讲学生不会的;(5)讲学生共性的问题;(6)讲学生达不到深度和广度的内容。
第五,巩固训练。即为当堂训练的开始,基础知识的内化。
基础训练控制变量为:
(1)运用新知,巩固基础,面对全体;(2)习题要对准当堂所学,题量适度,难度适中;(3)限制时间,个体为主,高效完成;(4)快速达标,达标率在95%以上。
第六,拓展提升。完成拓展延伸、知能转换的要求。
拓展提升的控制量为:
(1)小梯度、多角度围绕难点进行训练;(2)贴近实际,切入考点,典型精炼;(3)展示交流,共同提升;(4)讲解疑难,拓展思维,形成技能。
六、总结评价。师生总结感悟、评价归纳的总称。限时5分钟,学生先总教师后评。
最后,讲一讲四环节。四环节是指:学、讲、练、评。
四环节即为六段的总结与包容,是三步的进一步解答,学即为层级目标跟进下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一、二段);讲即为教师引领点拔下的解难答疑(三段);练即为实现知能转换的基础练和拔高练(四、五段);评即为总结、评价、承上启下(第六段)。
从三步至六段到四环节是符合人们从总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的,是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新教学理念的,也符合学、讲、练结合的知能转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