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活动新闻稿

活动新闻稿

时间:2022-05-18 09:50:50

活动新闻稿

第1篇

20xx年3.12植树节活动新闻稿3月10日上午,海门市供电公司团委书记汤向华率领多名员工赶赴滨江园区川江路,进行植树活动。

今年所植的树四个人合力才能抬得起,只见青年团员们,四人抱树,放到已挖好的坑里,两人将泥土铲进树坑,待泥土填至树基本能保持平衡竖立在那里,众人才能松开树身,合力继续填土,由此种完一棵树需消耗较大的人力和时间。

外界的气温并不高,由于靠江风力也很大,待种完所有的树之后,大家都从初到此地的倍感寒冷变得一个个额冒热汗。植树让个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离去的路上,暂别一颗颗大风中依然竖立的树木,众人皆流露出小小的成就和喜悦感,来年再来看你们,树群,到时候你们会长得更高更大!

20xx年3.12植树节活动新闻稿春意盎然万物苏,又到一年植树时。今(10)日上午,丹棱县公安局以掀起绿化全丹行动和绿海明珠建设新高潮为契机,组织民警、职工深入联系村双桥镇石河村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

上午10时许,县局20余名民警、职工深入联系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植树现场,全体人员精神抖擞,充分发挥公安民警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分工协调、通力合作,干的热火朝天,有条不紊地完成挖坑、栽树、施肥、浇水、培土等各项工作。

经过一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民警们成功种植了30余棵果树,完成了基地内不知火果树的施肥、锄草工作,为20xx年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20xx年3.12植树节活动新闻稿为了让今年的植树节更有意义,留学环保协会在3月12号中午12点到13点在九栋楼下摆摊举行一系列关于植树节的活动。今年植树节的活动主题是绿化环境,从我做起。活动现场布置的十分温馨,参加的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展现出了他们支持环保活动的承诺,并让大家都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我环保,我快乐,活动现场显得十分精彩。

首先,是由环保协会野营组负责的义卖植物的活动,围绕着一颗植物,一颗爱心而展开的。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用心种出来的植物,这个活动得到了很多同学以及老师的响应。从野营组成员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就可以看看出他们难以掩饰的幸福感。从而也让这个植树节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植树节。

接下来,是有奖问答的活动,有很多同学想了解更多有关植树节的知识,都踊跃的参加了这个活动环节,只要参加了这个活动的同学,就有很大的机会获得我们精心准备的既精美又可爱的环保袋,又再一次响应了我们的主题。

第2篇

大家好!

对大家面对自己的责任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表示无限的崇敬!没错,红色征途。就是红色的征途,因为它名副其实。

无数知名与不知名的英雄放弃了与自己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这条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生存的路上。放弃了大把大把闪闪发光的黄金,一个倒下,又一个站起,怒吼,咆哮,战斗,直至敌人投降,胜利生命是天赋的惟有献出生命,知道。才能得到生命。血的颜色。英雄们片片丹心似血,红色。震开通往幸福的路,为民族,为国家,为了未来!

骨子里有着为国奉献的精髓,80后是英雄的后代。血液里仍然流动着复兴中华民族的勇气,等到被激发出来,就没有人可以阻止80后自信的脚步!

就让我重温历史,今天。寻找前辈们奋斗过的地方,继承和弘扬他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展示文明城市青年朝气蓬勃、富于创新、团结协助的整体精神面貌,学习艰苦奋斗、勇于斗争、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代表全国的八零后在踏上寻求真理的取经之路,青年朋友们不是为自己在走红色征途。共和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会让世界看到中国新一代的精神,让中国更强大的中华精神!

革命摇篮。延安。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处。遵义。

最著名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

农业战线上艰苦奋斗的典型地区 大寨。

中国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大庆

改革开放的一夜崛起之城。深圳。

展现了中国从奋斗到成功艰苦红色征途。这六大革命宝地。去追寻中国共产党及伟人们走过的足迹。一个个闪耀着无比光辉的红色圣地,沉醉于历史的气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将会激励出每一个人的革命精神!

困难,当然。这条路上不会缺少的只有亲身经历大雨瓢泼过才懂得阳光难得。可以想象困难时做出的反应,但我知道。但绝不是逃避或绕开它,而是面对它,同它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与它站斗。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讲究节俭著称于世。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艰苦奋斗。合乎逻辑地继承了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党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

一个国家,从古至今。一个民族,强国富民的创业过程中,都需要一种创业精神来鼓舞和激励人民、凝聚人心,支撑人们精神大厦。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民族,没有不走向衰落的新中国历经了六十二年的历史。

但是就在这短短的60十年里,六十二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

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如今。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让我一起唱响中国辉煌,请现场的80后朋友们高举右拳。

日如初!江山代有才人出!天如幕。

呼之欲出;各领风骚,英雄勇将。一帜独树!

第3篇

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6月20日晚七点,**项目部分工会和安全环保部联合举办2020年“安康杯”主题演讲比赛。来自各部门、工区的11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此次参赛选手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展开演讲,以各行业的事故案例,结合自身的感悟,以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展示安全的重要性。

活动最后项目安全总监***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受新冠疫情影响,各级人员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思想上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突破,全体职工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将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强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项目部全年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第4篇

亲爱的小伙伴们,在办公室举办新闻稿写作培训之前,我简单的给大家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哦。

1. 稿件结构与篇幅:

新闻五要素:who what when where how

一般学院的新闻稿写作字数在600字到800字之间哦,活动的主办单位都得注明是南师大公管院研会,千万不要加上你所在的部门,落款也就是稿件的结尾处写上(XXX供稿)即可,不要加自己的名字哦。

下面分三类给大家简单的罗列一下稿件的结构:

会议类新闻稿写作:

会议类新闻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第一段, 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

第二段, 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 理清会议的程序;

第四段, 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具体活动具体分析,按照席卡中间第一,再从左到右从左到右的顺序。 活动类的新闻稿写作

活动类的新闻稿在校园中是最常见的一类新闻稿。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来体现的。所以,活动类的新闻稿就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

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

众、青年学生的反应。

第三段则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竞赛类新闻稿

竞赛类新闻稿跟活动类新闻稿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因为是竞赛方面的活动,它又有与一般活动不一样的地方,在新闻稿中,也要有所不同。

结构: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

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

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

2. 照片的采集

简而概之,

首先要拍几张全景(包括全体参与者,活动横幅,标语等)其次任何有制作横幅的活动,要给大家拍一个集体照。 讲座时,主讲人的特写不可少。

拍观众时,各个角度要拍,且要集中不要零零散散的。

照片的裁剪:去除画面上与新闻报道无关的人物或者景物,使照片主题更加突出集中,结构更加完整。

3. 注意点

1) 措辞主观性不要太强,如我、我觉得、我认为,尽量使用我们或者研会。

2)

第5篇

本文所说的领导活动报道,仅指盟(市)主要领导到旗县市(区)进行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或出席当地重要项目开工、奠基、签约等新闻。此类稿件在当地属于重要的时政新闻,通常由报社记者写出初稿,后交盟(党)委政府办公室(厅)审核修改,再分别由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刊(播)发。此类稿件又被新闻界人士视为“通稿”。使用通稿的好处在于统一了口径,内容全面准确,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也能让当地受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当地党委政府所做的工作及措施。

但是,随着现代广播电视事业、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受众阅读、收听、收看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对领导活动报道诸如此类的时政新闻报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或不考虑广播电视与报纸在传播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简单地照收照发,不仅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还会容易使广播电视记者养成等稿件的习惯,弱化写作能力。

一、适当压缩通稿的长度。一般通稿的长度都在1500字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3000字,而盟(市)级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大部分设定时间为15分钟(3400字左右)。如果全文照发通稿,不仅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大幅度减少,也会影响到其它当日新闻的及时播出。因此,在保证通稿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当压缩一些比较冗长的过程性描述,同时对近日已经播发、但又反复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做适当的删减,把字数控制在1000至1200左右。

二、在通稿中加入“音响”。广播新闻没有音响,就成了报纸的有声版。虽然,按照惯例领导活动由报社记者写通稿,但台里要求记者在跟随领导进行公务采访时,必须录制音响。待拿到通稿时,对其进行修改,加入音响,使通稿由报纸体变成广播体,从而增强广播特色和广播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符合现代广播时政新闻的发展趋势,也深受听众的认可。

三、除通稿外,记者跟随领导进行公务采访还要写新闻特写。广播新闻特写是最能体现广播特色的体裁之一。它不仅能检验记者的能力和水平,也使原本比较严肃的时政新闻动起来、活起来,更贴近广大听众。近年来,锡林郭勒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坚持写新闻特写,捕捉到不少领导在进行公务活动时的新闻亮点,它既丰富了时政新闻的内容,又锻炼了记者的写作能力,有的稿件还在当地新闻评奖中获了奖。

四、要注意领导的“即席讲话”。许多领导活动报道是以会议或调研等形式出现。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稿,大多数是由秘书或集体写作而成,其行文特点是文风严谨、文字缜密、层次分明,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但是有的领导在念讲话稿时,往往会针对某一问题时发表即席讲话,或批评指正、或表扬建议。话虽有长有短,但语言生动活泼不拘一格,有极强的针对性, 从中蕴藏着不少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为此,锡林郭勒盟广播电视台不仅要求记者写好领导活动的报道,而且规定记者必须全程参加会议。对主要领导的讲话要全部录音,经请示同意后,要将领导的即席讲话写入稿件中,进一步增强报道的新闻性和吸引力。对从即席讲话中发现的新闻线索,要及时联系进行跟踪采访,杜绝因人为因素而使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白白流失的现象。总之,领导在会议上的即席讲话是个新闻富矿,从中可以寻找出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记者参加会议,不仅要眼看、耳听,更重要的是入脑思考分析,时时刻刻捕捉新闻点, 这也是一个合格的时政记者应有的素养。

上述现象说明,作为经常采访时政新闻的记者,必须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否则就是不称职不合格。1.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和当地党委、政府重大工作措施的学习。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功底一切都是空谈。2.学习政策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不能吃老本,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3.学习的目的是为应用。因此,学习要灵活多样。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4.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再学习――再积累,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记者来说,把心思和学习用在平时的工作上,方能厚积薄发。

第6篇

关键词 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 G222.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对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深入,各种实践讨论和理论方面的研究都在不断进行,而如何突出电视新闻稿的写作特色,是有关工作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只有不断改革,探索出更加吸引人的写作方式,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一、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

说道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就要具体到每一条的电视新闻,不论用哪种方式写作,都必须要注意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这几个方面的协调与统一。

1.导语

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话,往往是用简单明了而又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字来概括新闻的本质内容,能够达到引起观众注意力的目的。而怎样把导语写好?写出特色?国内国外的新闻学专家和知名教授以及新闻工作者们总结和归纳了一些规律

(1)开门见山,烘托出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2)简明扼要,突出中心。导语要精练,最精彩、最重要、最直接的呈献给观众们,并且仅突出一两个新闻事实即可,不要嗦嗦的长篇大论,当简明扼要。

(3)精意求新。导语最大的忌讳就是老套的话语,这样很多观众会决定枯燥乏味没有新意,要力求新颖独特。例如:前段时间,很多市场把马肉充当驴肉来卖,当时央视新闻主持人就是以挂驴头买马肉这新颖的又不失观众熟悉的话语开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而这挂驴头卖马肉就成功的让看新闻的老百姓记住了当时的热点话题。

(4)采用具体的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导语不论怎样编写,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新闻文字稿的写作一定要生动形象。

2.主体

电视新闻的主体是导语讲完之后的承接部分,这部分是电视新闻文字稿的重要部分,这部分应该围绕主体提出问题并全面展开,这才是突出电视新闻稿特色的关键所在,采用有说服力的内容说明中心意思,要与导语密切衔接,并且不能偏离新闻中心。

3.背景

电视新闻的背景是对新闻事件的说明,例如环境说明和原因说明,背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占比例很大,揭示独特之处,点出不凡的事情,电视新闻背景材料不仅可以直接的带进,还可以穿插交叉的独特方式在通过简短的话语交代出来,形象的说是非常微妙。

4.结尾

结尾的写作不容忽视,文章有一个好的导语,自然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只有前后相呼应才能写好新闻文字稿,例如当年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安徽电视台新闻《庄嫁医生刘本宽》,这篇新闻报道的是在农业的植保线上努力奋斗的女大学生刘宽本的种农先进事迹,她28岁的年纪。导语是这样描述的:……28个寒来暑往,那刚刚走出校门时的满头秀发已被无数次凄风冷雨染成缕缕银丝,朝气蓬勃的脸儿平添了几多岁月的沧桑。这个开头就是很多撰写导语的新闻文字稿编者需要学习的借鉴的。结余部分是:近年来,一些移局香港、美国等地的同窗好友和亲戚纷纷来信,劝她趁腿脚灵便到国外观光旅游。刘本宽谢绝了。绿油油的稻田,金黄黄的麦浪,28年植保生活,维系着她的不正是这绿色的希望和金黄的收获吗?这个新闻的结尾与导语相呼应,又点名了刘本宽高尚的思想境界,从而深化了主题。

二、电视新闻文字稿的特点

电视新闻是双讯道的立体传播,文字解说和画面语言都很重要,平分秋色,互相呼应和补充,两者同样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要想写好电视新闻文字稿,就要知道它的独特特点。

1.不完整性

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是画面、同期声和文字解说。电视新闻的文字稿就是其中的文字解说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同样重要。文字稿是不完整的语言,它是为配合画面、同期声而准备的,使得3者共同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正是因为新闻稿的不完整性,才充分的体现出了美学特征,这也就是网络上流行的四个字“残缺的美”残缺也是一种美,即新闻稿需要不完整。

2.前后呼应性

新闻稿要与电视画面相呼应,要与电视上的图片相统一,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呼应,切记不可首尾不符,而且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电视画面都存在一种若即若离的辩证呼应关系。

3.抽象特征

报纸上的新闻和广播新闻对语言的要求都是要具体、形象、生动。而对新闻稿来说就不是这样,画面上的语言就已经相当丰富,而文字稿需要起到承接画面和语言的作用,需要做到与画面语言密切配合,功能上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当代电视新闻的新风采。

三、怎样突出新闻文字稿的特色

(1)要给观众提供最鲜明、新鲜、特别和最直观的话语,让新闻文字稿变得实在化、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这一点就需要记者和编辑的努力了,因为有好的题材才能有好的新闻稿,而且记者和编辑要尽量少用抽象的语言,要用大众都能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多采用形象鲜明的与画面上的逻辑相对应的语言,用新闻事实说话,并多用写实性的语言文字。

(2)细节一定要说到位,不能含糊其词,要具体化,但是不能单调,要用具体的生动活泼的细节说明新闻事实,加深观众的印象,引起观众的回味与思索。

(3)篇幅一定要短小,因为仅仅只写一个方面的新闻突破口太小了,要多取材一些新颖的小新闻,增加新闻的丰富度,提升观众的兴趣,而且每个观众侧重关心的问题不同,编者自然要注重照顾到每个观众的口味。视频与音频的效果也是突出新闻文字稿特色的一个关键点,采用画面、图像、现场音响、字母图标、采访的视频转插来丰富语言来表达,最后加上一些为稿子特定的必要的修饰性语言,完成整条新闻。

四、结语

总之,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就需要编写新闻文字稿的作者有很强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否者很难写出让观众满意的新闻文字稿。所以,需要记者的配合,多采取新颖的题材,和真实的事迹来丰富新闻内容。独特的新闻文字稿会让观众更加重视新闻,能够增加收视率。在新闻文字稿怎样突出特色这一方面,还需要有关人士的互相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桂珍,王诗根.试论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J].滁州学院学报,2012,04:111-112.

第7篇

从本期起,本刊与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合办“党报论坛”专栏。有些稿件来自2005年11月11日至13日召开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二届(2005)年会论文。

我国各级党委机关报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战线的主阵地,也是全国众多新闻传媒中的主力军,更是我国报业结构的骨干、主体。阅读党报,研究党报,服务党报,是我国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包括新闻院校师生、新闻科研单位人员的传统、职责、取向。

展现党报改革、发展新成果,交流党报新闻宣传、经营管理新经验,探讨党报应对挑战新方略,是我们开辟“党报论坛”专栏的初衷。伫盼广大读者不吝赐稿。

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新闻版实行编采分开,即编辑专司编稿、组版,记者专司采访、写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裁判员和运动员分开”。

本课题组采取逢5抽样的办法,从九个方面,对2004年1―6月份的人民日报和2005年1―6月份的人民日报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如下:

1.实行编采分开后的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写今日事、昨日事稿增加了。

2004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写今日事、昨日事稿占发稿总数的34.85%。

2005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写今日事、昨日事稿占发稿总数的39.55%。

同比增加4.7%。

这说明编采分开后,党中央机关报的时效性增强了。

2.实行编采分开后的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富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增加了。

2004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富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82.7%。

2005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富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88.1%。

同比增加5.4%。

这说明编采分开后,党中央机关报的新闻纸属性增强了。

3.实行编采分开后的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工作总结式的稿件减少了。

2004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工作总结式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16.1%。

2005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工作总结式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8.4%。

同比减少7.7%。

这说明今天党中央机关报采编人员的新思路之一是:实际工作中有新闻,但实际工作不等于就是新闻,记者不是文秘。不能用工作总结的视角代替新闻报道的视角,也不能以工作总结的结构来作新闻报道的框架。

4.实行编采分开后的人民日报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基层实际的稿件增加了。

2004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基层实际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34.6%。

2005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基层实际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41.2%。

同比增加6.6%。

这说明实行编采分开体制后,党中央机关报在“三贴近”方面改进明显。

5.写“一厂、一村、一品(某一种产品或商品)”,典型性又弱的稿件减少了。

2004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写“一厂、一村、一品”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9.5%。

2005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写“一厂、一村、一品”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2.1%。

同比减少7.4%。

这说明实行编采分开体制,使党中央机关报的新闻宣传明显减少了广告色彩,有力地堵塞了可能产生“有偿新闻”的通道。

6.经策划的稿件(包括专栏、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增加了。

2004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经策划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8.3%。

2005年1―6月份人民日报新闻版上经策划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16.2%。同比增加7.9%。

这说明实行编采分开体制后,党中央机关报编辑人员的策划意识明显增强了,策划能力明显提高了。

7.图片增加了。

2004年1―6月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图片稿占发稿总数的13.7%。

2005年1―6月人民日报新闻版上图片稿占发稿总数的19.2%。

同比增加了5.5%。

这说明编采分开后,党中央机关报在体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现代组版理念方面改进明显,摄影人员的能力提高了。

8.评论增加了。

2004年1―6月人民日报新闻版上评论占发稿总数的4.6%。

2005年1―6月人民日报新闻版上评论占发稿总数的5.5%。

同比增加了0.9%。

这说明即便是人民日报最强项评论,在实行编采分开体制后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9.发稿总数减少了。

2005年1―6月人民日报新闻版发稿总数较之2004年同期减少7.8%。

2004年1―6月人民日报周一至周五对开十六版,周六、周日对开八版。2005年同期版面数同样如此,而发稿总数却降低7.8个百分点,其原因,一是2005年1―6月人民日报新闻版上,以简讯形式出现的写“一厂、一村、一品”的稿件大大减少(这是值得肯定的);二是2005年1―6月人民日报新闻版上个别稿件所占篇幅过大,影响了发稿总量(这说明有进一步提倡写短稿、编精稿的必要)。

第8篇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具备新闻发现力和评价力,才能把有价值的信息快速地传达给受众。信息的发现能力是记者能在生活中及时发现新鲜的、有价值的信息,考察的是有无新闻的问题;而评价能力是记者所具备的能正确衡量出稿件所含信息大小或多少的能力,这是稿件价值判断问题。

一、新闻发现能力

新闻记者工作是最讲求发现的工作。要在每天发生的纷繁复杂的众多事件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要在大量的采写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不具备发现能力的记者找不到受众需要的信息,就不能推出优秀的稿件,新闻发现力是合格记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新闻发现是新闻记者的创造性思维。优秀的新闻作品首先来自发现,新闻记者也必然是新闻发现者。新闻发现力,即“新闻敏感”。新闻发现是新闻传播全过程的首道工序,也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和保证。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批判和质疑精神为先导,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见解、新主张的避取性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者敢于、善于从现象入手,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动地开展优于他人的思维活动。新闻记者的创造性体现在其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从词语的修饰润色,到稿件的布局谋篇,再到稿件的搭配组合,无一不是记者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它不是单调重复,而是按不同稿件特征而进行不同处理的创造性工作。

2.新闻发现力。(1)判断力。新闻发现力首先是一种判断力,即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的能力。在一些新闻事实的价值呈显性状态,关键是看记者是否快速判断出其有无新闻价值。它在不同人身上体现为快与慢的区别。(2)挖掘力。对隐性事实的挖掘,它要求记者排斥表象的东西,挖掘出价值含量较高的新闻事实。它在不同人身上体现为深与浅的区别。对某一事实被发掘后各个角度和细节的挖掘,它体现为多与少的区别。(3)鉴别力。鉴别力是记者能在同一事件的诸多价值中,迅速鉴别出最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4)联系力。联系力是记者具有的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的能力。联系力主要表现为一种政治敏感。即当记者发现一个或几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要把它们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重要的意义。因此,联系力是一种由微观联系宏观、由现象联系意义的能力。

3.培养新闻记者新闻发现力的途径。记者的新闻发现力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记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细致的磨炼和长期的培养。记者在工作中应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新闻发现能力:(1)高度的责任感。新闻发现力是从新闻工作责任感中派生出来的,新闻发现力的有无、多少直接来源于记者责任感的强烈与否。有些记者发现不了新闻,不是因为缺少“新闻鼻”,而是因为缺少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责任。(2)强烈的探究欲。新闻的“新”,追求新鲜、保持好奇应成为记者的职业素养。许多记者抓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实际上是由于缺少求新若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缺少记者应具备的职业品质。(3)广博的知识面。记者如果知识量少、眼界狭窄,在思考问题时难以运用联系的方法思考问题,不能把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也就难以发现新闻价值。(4)密切的关系网。新闻记者从事的是一项要与人、与事打交道的工作。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记者应广交朋友,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建立起自己获取新闻线索的社会关系网,并努力使自己居于网络的中心,及时掌控新闻动态变化。(5)及时学习掌握相关新政策。记者要想从众多稿件中发现有时代特征的信息,自己必须首先掌握相关政策,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二、新闻记者的新闻评价力

1.新闻评价贯穿新闻工作的全过程。在记者的工作流程中,处处都要伴随着对新闻稿件的评价与分析。这一思维过程贯穿于记者写稿、修改等全过程。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探究本质的过程,把真正优秀的稿件以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形式展示出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2.新闻价值的评价的首要标准。新闻价值是新闻具有的满足受众某种需要的属性,表现为新闻在受众接受过程中满足其认知需要表现出的效用。新闻价值其实是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3.记者新闻评价力的素质要求。(1)新闻价值的辨析能力。记者首先要熟知新闻价值标准,自觉运用新闻价值中重要性等标准去度量、筛选每日所面对的大量信息,真正把读者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信息选择出来。(2)新闻政策的解读能力。这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政策解读和应用能力。(3)观察生活的敏锐能力。(4)新闻时机的判断能力。记者评价能力的另一个方面是对稿件时机的把握。好的稿件未必要马上刊登,考虑到当前的社会情况,以及取得最佳传播目的的需要,有些稿件要暂时压一压、缓一缓,等到客观条件成熟以后再把之公布于众。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2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新闻节目以其新鲜的资讯、生动的画面、以及传播快的优势吸引着广大民众的眼球。这不仅对地方台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要求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再创作”能力。

1 对文字进行“再创作”

文字是电视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稿件除视频外,还要辅助适当的文字来解说视频内容。记者的这些文字大多是一种说明性文字,编辑必须要结合视频素材和主题进一步生化和提炼。?作为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新闻稿件对新闻稿件对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大多都是已完成的作品,但是,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却是尚未播放的基本素材。所以电视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是对新闻稿件的“再创作”。

电视新闻编辑要对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熟练掌握,明白记者的工作是什么,如果电视新闻编辑连新闻记者的工作都不知道,又怎么对电视新闻记者发回来的稿件进行删减修改呢?电视编辑对电视新闻记者发回来的新闻稿件,要进行深入调查,以检查新闻事实是否客观存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时会了解到一些稿件上没有提到的内容,可以为稿件进行补充,也可以作为编后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新闻就会表现得更加充分。

1.2 电视新闻编辑对稿件的删减修改要适当

电视新闻记者发回来的新闻稿件大多都是客观事实的记录,有些稿件内容过于详细,造成篇幅冗长;有些稿件语言表达的不够准确流畅;还有些稿件太过于面面俱到,将重要的新闻事实都给淹没了。如此等等,都给电视新闻栏目播放新闻稿件带来了不利影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根据新闻栏目的风格和特点以及稿件的自身规律,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稿件进行适当的删减修改,保留事实的主要部分,用简练的文字,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

1.3 电视新闻编辑要把握好新闻栏目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对地方电视台来说,新闻栏目的语言风格就是新闻栏目的创作特色,也是新闻栏目在报道新闻时所特有的语言基调。每一档新闻栏目都应有自己的风格,这也许就是栏目的亮点也是吸引观众收看的关键所在。栏目中的每一个新闻编辑都应遵守这个规则,并根据这个规则来选择适合栏目风格的新闻。电视新闻编辑还要对所选择的新闻进行详细的改写,从新闻稿件的文字表述到评论的观点,语言风格要统一。电视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稿件最终的把关人,一定要认真审阅新闻稿件,切忌观点偏激。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这也是电视媒体良好形象的重要展示。

2 对视频画面的“再创作”

视频是电视台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也是电视台吸引观众的关键。作为地方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不仅要完成对文字的改写,还要对画面进行加工创作,还可以在需要的前提下应用一些特技手法。也就是说,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具备视频画面的编辑能力。

2.1 电视新闻编辑要对视频画面进行合理的剪辑

良好的视频可以向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生动活泼的新闻视频要比枯燥乏味的文字新闻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这就要求电视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大多都是录播,虽是录播,也要做到当日新闻当日播出,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对记者发回来的新闻视频素材,要进行及时的剪辑,以满足当天新闻栏目播出的需要。此外,电视新闻编辑还要对网络视频能够进行编辑,要能熟练的进行网络视频的下载、上传。不但如此,还要能够对网络视频进行特殊处理,已达到电视新闻栏目的播出要求。

声音不仅可以丰富视频的内容,还可以烘托现场气氛,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新闻编辑对声音的编辑要做到声画对位、声画统一、声出画到和画出声随。这样,就不会干扰播音员、主持人对画面的解读,也不会干扰观众对新闻事件和画面的理解。

中国文化有其整体性特点,但在整体性特点中也有地域的差异性,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特色鲜明、独一无二的文化,地域内的受众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地方受众的文化记忆和心理依恋。正是地域文化的这种特性,为地方电视台提供争夺观众的空间和条件。我台在研究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从本地域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中,了解本土文化精神,挖掘其现代价值。要结合当地名胜古迹、名人逸事、物产特色、民间风俗、传统手艺、地方方言等文化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的延续,在寻常巷陌间发现文化的渊源,打造了多元化的综艺喜剧《见笑啦》的区域化电视节目品牌。《见笑啦》电视编辑在内容编排及表现方式选择方面都融入了本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的节目,拴住了观众的心,吸引了青岛观众和外地游客的关注。

4 结语

笔者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闻编辑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因为广博的知识能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新闻编辑不一定是专家,但要努力成为一名杂家,不仅对自己分管的内容和相关知识要非常熟悉,同时对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知识都要有所涉猎。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面对的新闻稿件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多个角落,可以说是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只有博览群书和十分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并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知晓中外。对当地的经济形势,民族特点,民风民俗,文化背景能透彻地把握与理解,才能及时对摆在面前的一大堆稿件作出正确的认识、判断和取舍,这样整理出来的新闻稿才贴切当地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报网互动;国内新闻;选稿;新闻排行榜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带来压力,报网互动成为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编辑活动的新特征。在报网互动背景下,如何既借助网络新闻资源,又突出自身特色,是国内新闻版面编辑工作的关键所在。作为编辑工作的首要环节,选稿工作的优劣是编辑工作成功与否的基础。总结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都市报国内新闻版面的选稿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利用网络新闻排行榜

国内新闻数量众多,选稿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从大量纷繁芜杂的信息中吸引“注意力”,选出受众最为关注的新闻。报网互动背景下,做好这一工作,除了靠编辑的基本新闻素养外,借助新闻门户网站的排行榜来选稿子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门户网站的新闻排行榜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根据点击量的排序,另一种是根据评论数(跟帖数量)的排序。报网互动背景下,大多数报纸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很多突发新闻都实现了即时信息,未见报先上网,这些新闻很快就会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获得即时广泛的传播。网络新闻是当前最新最快的新闻事实集中地,应成为国内新闻版选稿的首要参考。而一条新闻在门户网站以后,它的点击量最能说明受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注程度,这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都市报国内新闻版选稿工作应首先考虑门户网站点击量排行榜比较靠前的几条。

不过,点击量并不是选择网络新闻的唯一标准,有时候也会出现例外的情况,比如有的新闻点击量虽然高,但这只是因为它的标题耸人听闻,受众真的点开看了,会发现内容其实稀松平常,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第二种排行榜,即根据评论数(跟帖数量)所做的排序。一条新闻,评论它的跟帖数量多,说明它背后值得思考的东西也比较多,能引起受众兴趣,带来比较多的社会讨论,这是那些靠耸人听闻的标题来骗取眼球的稿子所无法达到的,也是新闻选择更为根本的标准。借助点击量排行榜可以扩展所选新闻的广度和视野,而借助评论数排行榜则可以保证所选新闻的深度和内涵。合理利用这两种网络新闻排行榜,既能充分满足公众的关注点,也有利于平衡编辑的个人偏好对选稿的影响。

给“小事”一席之地

国内每天的大事、热点多,网络新闻可以海量容纳,而报纸版面是有限的,这一矛盾就要求报纸编辑的选稿工作不但要唯“新”唯“快”,而且要唯“巧”。如何做到更“巧”?笔者认为还是要注意给那些比较感性、稀罕的“小事”一席之地。

首先,“小事”可以起到调节版面的作用。比如《大河报》2009年4月1日国内版上4篇稿子,前3篇分别是《自“襄汾溃坝”事故以来无人愿当临汾市委书记》《温州官员出国不归事件追踪——杨湘洪之妻涉嫌受贿被捕》《广东一级电站大坝出现重大险情》,这些都是“军国大事”,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但整个版面内容色彩较为一致,也显得比较沉闷,其间选择了一件“小事”——《男子吃再多也不饱——食管破裂饭都吃到肺上了》,这类稿件对版面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其次,“小事”与“大事”互为衬托,不但“小事不小”,也能赢得更多关注。比如2009年4月4日《大河报》国内版上,《前副总理曾培炎领衔组建新智库》《贵州六公职人员嫖宿中小学女生》《前富豪牟其中监狱生活探秘》等几篇稿子都比较重,最后加个小稿《华南师大附中一个班19人被保送北大清华》,此稿也很受关注,版面内容也因此显得丰富。

在国内新闻版上,重要的时政新闻要发,可读性较强的社会新闻也要发,“小事”并不能被忽视。重视民生是都市报的显著特征,对都市报来说,做好社会新闻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还超过做“大”新闻的重要性,为此,如果有时一些时政新闻距离广大市民的生活比较远的话,甚至可以舍弃。

跳出程序抓实质

目前,国内新闻稿件的主要来源包括三大块:新华社、各大新闻网站和报纸供稿联盟当天传来的同步见报稿(外稿)。由于要闻版(一般在报纸的第2版或者第3版)多选用一些较权威、平稳的新华社稿件,那么版面较为靠后的国内新闻版就倾向于多发一些可读性比较强的稿子,所以在事实上就形成了以网上新闻和外稿为主的局面。编国内新闻版时,外稿中可以选用的稿子有很多,如何选用外稿也是选稿工作的重要方面。首先是每天来稿中最多的事故报道。事故报道在开放几年后,读者对它的关注度已经大大下降,一般的矿难、爆炸、火灾、交通事故已经引不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如果不是伤亡特别重大或有特别内幕的,一般都可以不发。很多新闻事件或人物最终要进入司法程序,从事件爆发到相关人物被拘留、逮捕、、开庭、一审、二审、宣判等都可以成为新闻由头。虽然是一个重要新闻,但哪个由头该报、哪个不必报都值得斟酌,要尽量避免炒“重大新闻中的旧闻”。

有时候报纸编辑选稿就像一个人去书店买书,买什么样的书,买应该看的书还是买喜欢看的书?有很多人买了应该看的书,但放到家里却总也不会看,出现所谓“买的书不看借的书看”的常见现象。因此选稿就要跳出程序抓实质,要把自己化身为一个普通读者,想想如果自己是读者,自己会不会读这条新闻,如果自己都没有耐心读下去,那么不管这条新闻谈的是多么重要的问题、出自多么权威的渠道,都不一定是必须刊发的。

寻找不同读者的阅读交集

新闻是一种公共阅读,所以选稿就是在寻找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的交集。相对于网络媒体,报纸的交互性较弱,受众的阅读不易反馈至编辑,这就给报纸编辑的选稿工作带来了难度。从这一方面来说,都市报国内新闻版编辑在工作中能否形成换位思考就很重要,需要经常停下来想一想,可能成为读者的各个群体,无论是街头的商贩、普通上班族、出租车司机、政府公务员,还是家庭里喜欢读报的老先生等群体,他们关心什么新闻,把大家共同关心的内容做重点处理,把只有少部分群体关心的问题弱化处理。

当然,寻找阅读交集并不能停留于“猜想”这种主观手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编辑个人偏好对选稿的影响,还应经常借助一些客观手段来评估稿件,比如读者调查、编前会集体讨论等。从以往经验来看,应尽量多发一些事件新闻,少发一些泛泛而谈的话题调查、程序性活动等;多发一些有趣、耐咀嚼、容易引起议论的软新闻,少发一些貌似重要实则少有人看的部门通知、规定、统计数字等“文本新闻”,这些都是符合读者阅读期待的标准和原则。

题文就“实”不就“虚”

在选稿工作中,还应注意避免报纸新闻网络化。报纸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和标题直观化,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反映,但标题中的引题、主题、副题各司其职,互为补充,所以部分可以“虚化”,强调“艺术性”。但是,因为报道同时存在,只要看一眼导语,新闻中的主要事实也就清楚了,所以报道内容不能虚,一个繁复或惊悚的标题,配上单薄的内容,同样无法逃脱读者的眼睛。而网络媒体则不同,它的实质性内容往往体现在标题的短短数个字之中,一条虚标题肯定使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会影响点击率,所以网媒的标题往往有一说一、直逼主题,宁愿平实、不求花哨。但是,这一形式特点容易走入的误区就是,报道内容有时仅是标题的重复,甚至报道内容远不如标题看起来那么精彩,这就形成了“点击量陷阱”。

第11篇

一、2011年广播电视宣传实现“三突破”

2011年,我们紧扣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办活县台,主攻市台、强攻省台、巧攻央台”的工作思路,加强宣传管理,提高引导水平,严密组织,精心策划,做到了主旋律响亮,主动仗漂亮。对内对外宣传结合紧密,对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广电台硬件建设实现新突破。2011年,我局投入60多万元资金对广播电视台的采、编、播设备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增添和更新了广电节目摄录和制作设备,建立非线编辑制作网、硬盘播出系统和上级新闻传输工作站,实现了播音、配音、制作、播出数字化和网络化,采、编、制播设备已进入全市先进行列,新闻制播效率和效果得到迅速提高。

2、新闻质量实现新突破。在确保每日新闻制播成功运转的基础上,我们十分重视新闻宣传质量的提高。局新闻宣传领导小组继续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宣传例会,把宣传策划贯穿于全年的每一个宣传战役和工作细节,新闻宣传做到了造势更有力度,节目更有看头,影响更为广泛。一是新闻报道更加及时、准确、到位。紧扣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局台领导提前策划,采编人员全心投入,及时采访播出了大量当天新闻,当天新闻播出率达到播出总量的60%以上。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开设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栏目。推出了《六城建设巡礼》、《提速增效,加快发展》、《聚焦新农村建设》、《喜迎十七大》、《行风热线》等26个栏目,有力引导了舆论,服务了中心。三是根据受众需求,做好服务文章。2011年,我们在对《新闻》栏目片头、片尾、台标和电视剧片头进行精品包装的同时,根据群众需求,推出“县首届节目主持人挑战大赛”、“信息浏览”等栏目,为全县人民奉献上集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电视节目。

3、内宣外宣实现新突破。一年间,县广播电视台制播电视新闻1424条,播出广播新闻2636条,开设了26个专栏,摄制播出《盐化工业城宣传片》等专题13个。同时,我们还围绕“出精品,攻大台”的目标任务,拓展对外宣传力度,加大对外宣传攻势,全年在市级上新闻单位上稿759条,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稿3条、《新闻30分》上稿1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稿2条,上稿数量和质量均超往年。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三年再造一个新”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2年,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要按照“创特色、出亮点、树品牌、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力求做到内宣红红火火,外宣有名有位,努力打造全市、全省“一流”的县级电视媒体形象。

第一,紧扣中心,突出重点,加大新闻内宣的力度。今年大事多、要事多、宣传任务重、要求高。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媒体的主阵地作用,精心策划、组织宣传战役,重点打好“十大”新闻宣传战役:一是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这一主题,推出“贯彻十七大,在行动”专栏节目,深入宣传阐释十七大精神,形成持久、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推出“见证三十年”专栏节目,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各行各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举办“发展经济的领军人物”评选活动,宣传一批发展经济的典型人物,努力营造一心一意干事业、创事业,奋发努力谋发展、求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这一主题,推出“和谐”专栏节目,大力报道我县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新举措、新成效。四是开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专题专栏,集中报道一批灾后重建先进典型,把广大干部群众在抗灾救灾斗争中激发出的巨大热情和高昂斗志,转化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强大动力。五是围绕“六城建设”,推出“决战两区·赶超发展”专栏节目,打好强攻工业宣传战役,大力宣传我县全力提升产业支撑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形成“六城兴旺”的红火局面。六是推出“新农村新风貌”专栏节目,打好农业四大特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宣传战役,重点报道我县各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农业、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村容村貌整治等新经验、新成效、新面貌。七是围绕建设“一江两岸,滨江花园城市”这一重点,推出“今日”专栏节目,重点报道城南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沿江开发建设等重点工程,以及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新变化。八是围绕“效率提升”这一主题,打好机关效能建设宣传战役,推出“又快又好瞭望台”专栏节目,重点报道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典型好做法,适时曝光政令不畅、效率低下、办事推诿等现象,弘扬创新、实干、奋进的干事创业氛围。九是围绕“北京奥运会和井冈山会师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主题,推出“劲吹奥运风”和“红色”两档栏目,以展示儿女喜迎奥运的喜悦之情和弘扬我县的红色历史文化。十是推出“精神大家谈”专栏节目,及时报道各地、各部门开展讨论带来的新成效,以此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更加豪情满怀地投入到“三年再造一个新”的决战之中。

第二,多出精品,主攻大台,加强新闻外宣的影响力。我们要认真做好利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来宣传、推介,提升知名度的工作。继续坚持实施“攻大台、上大稿”责任制,强化局宣传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新闻宣传例会,精心策划新闻选题,捆绑力量,组织报道。要把任务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实行奖优罚劣。要紧紧抓住上中央“两台”《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省“两台”头条这个龙头,力争在上稿质量、份量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多上单条、多上影响大、质量高、反响强的大稿重稿。今年,县广电台在外宣方面有了良好的开局,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稿1条;在省电视台上稿18条,其中头条6条;在省广播电台上稿10条;在电视台上稿185条,位列全市第一;在广播电台上稿88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是全体采编人员辛勤付出的结果,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好势头,确保全年在中央、省、市“两台”新闻上稿数量分别进入全市各县市(区)前3位。

第三,优化资源,凸现优势,增强广电媒体整体竞争力。今年,广播电视节目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构建多元化节目板块。一是要创新宣传手段,搞好新闻策划。全体采编人员要自觉走进企业、单位,走进社区、家庭,走进镇、村、农户,深入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抓住鲜活故事,坚持做到时政新闻在“活”字上下功夫,重大事件在“快”字下功夫,热点新闻在“深”字上下功夫,民生新闻在“情”字上下功夫,力求新闻宣传出新、出彩、出效果,把《新闻》办成在社会上最具影响力、引导力和控制力的特色新闻栏目。二是要着力打造名牌节目,提升县台的收视率和观赏性。今年我们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话题,定期定时推出《新闻调查》栏目,努力把这档节目打造成继《新闻》之后又一个在全县乃至全市有影响的品牌栏目。三是要精心策划、定期拍摄一批电视短剧、社会公益广告以及反映我县优美景色的风光记录片在县台播出,并结合全县的经济和文化特点,推出《剧场》综艺栏目,《美丽》风光片力求做到广播电视节目期期有看头,月月有新意,不断提升县台的收视率和观赏性,给观众带来一种美的感受。

第12篇

    一、把握编辑素质规律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可观其形、闻其声的传播形式,决定了其分工多样性的特殊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看重多条新闻的排列和组合,还要在考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尊重大家创作意愿的同时,最后把握整组新闻的形象、内容、精神状态和新闻指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导向。新闻的指向性往往综合体现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政治敏感性、党性、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情操、思想修养及受众的心理反映等,直接关系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个人素质和编辑质量。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首先应充分认识编辑能力、编辑知识、编辑技能的互动性规律。

    二、提高编辑素质

    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三种类型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一种是就稿件编稿件的编辑。这类编辑往往是就案头的稿件信手拿来,只注重单篇稿件的文字修改,再按顺序排列成组,但节目制作出来后,稿件与稿件之间缺乏互动性和连续性,社会导向表现不明显;一种是生拉活扯,牵强附会,任何稿件都要与当时的政治活动相挂钩。还有一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一味的追求收视率,只注重“卖点”,缺乏主流新闻。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编辑把编辑能力、编辑知识、编辑技能独立地区别开来,缺乏互动性,影响了电视新闻编辑的质量和效率。本人在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感悟到:能力和知识、技能既是紧密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一方面,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是掌握知识和编辑技能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编辑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学习和编辑实践中获得的,离开了学习和培训,能力、知识、技能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三、加强学习和训练    

    1.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做好广播电视编辑的基本功,也是发现记者人才的关键,又是把握新闻方向和增强广播电视宣传力度的重要保障。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编辑记者只有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在激活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作文章。如果缺乏了这两个意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使受众和记者难以判断和选择,最后成为党委、政府、社会及受众的垃圾新闻。

    2.良好的思维品质。一是思维有广阔性。二是思维要有纵深性。三是思维要有敏捷性,对新闻的反应要快。四是思维要有逻辑性。五是思维要有独立性。六是思维要有宏观性。要做到对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心中有数,对稿件内容的选择能审时度势,抓住“热点”,把握舆论导向。

    3.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应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包括开办栏目,制定方案、采访策划、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开展讨论等,同时要与记者、通讯员形成鱼水关系,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形成整体宣传合力,打造品牌栏目。

    4.灵活的文字表达。广播电视新闻与其它媒介的传播方式不同,对文字的修改、标题的拟定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何使它们灵活地搭配、使用,都需要花一番功夫。特别是文字的表达特别重要,应当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言之有情,言之有物,承上启下,力求整体美,给受众以简洁、明快的感觉呈现生活化、平民化、故事化、情节化、人物化的编辑风格,拉近新闻事件与受众的距离。

    5.隐没的“坐骑”素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具有为他人“坐骑”,为他人做嫁衣而默默无闻不图回报的精神,使编辑与记者、与受众具有相容性。编辑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作支撑,时常激励自己发挥“镙丝钉”精神和培养“心境无私天地宽”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