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课程总结

数学课程总结

时间:2022-12-01 12:5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课程总结

第1篇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现在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小结:

一、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了6个单招班的高等数学课程,在授课过程我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争取每一堂课都是充分的、生动的,在学生的配合下这学期的课堂气氛日渐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日渐浓厚。根据每个班级实际情况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老教师学习,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在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而且对于学生是否熟悉和了解,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其次是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就马上给予肯定和积极地评价,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前每堂课教学资源的准备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二、其他方面

理论学习方面:我能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学校的领导方针,按照要求展开了深入的学习与讨论,能够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理论学习、党日活动,认真学习了党史和师德规范,并且在学习中积极发言,认真记录学习笔记。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平时我能够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本学期我担任了学生党支部的宣传委员,组织了第12、13、14期党校学员上党课。

班导师工作方面:本学期我担任运营18-2班和物流20-1两个班级的班导师。我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能够宏观调控,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监督学生的动态,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以上是我这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投入自己更多的热情,积极努力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

第2篇

一、主要任务

1、解读、试用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索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应体现的基础性、整体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修订、完善建议。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对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5、总结整理一年来本人在课程改革中好的经验、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

5、定期进行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教育 数学课程 反思性学习 能力培养

0引言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数学课程学习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继续深造和长远发展,同时初中数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巨大作用。除此之外,初中阶段数学课程也是为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家长以及学生,都需要重点关注数学课程学习。然而,从当前初中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成效不如人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就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占据着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板书与口述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极大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师要想改善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就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这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当中。

1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τ诔踔薪锥蔚氖学课程教学来说,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巨大帮助。所谓的反思能力培养,其实是在原有的思维能力培养上进行的改善和创新。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更多注重的是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虽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无法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进行反思,难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阻碍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一定要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2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教材知识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偏向于理论,十分抽象,虽然每一个章节之间拥有较强的关联性,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很难完全掌握所有知识并且将其串联起来。因此,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而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及串联以往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并且寻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数学教材上的内容。

1.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着巨大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培养反思能力的时候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并且勇敢提出质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在反思和思考,同时也是在拓展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说,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借助解题训练引导学生反思意识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反思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解题训练来完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学习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想培养反思意识,那么解题训练绝对不能是盲目的,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习题,那么即便是进行再多的解题训练,都只是机械地解题,完全起不到反思意识培养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读透教材,将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发现每一个知识的核心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思维,并加以纠正。同时,在完成解题训练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经典的题型进行摘抄,并且记录下自己的反思过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未来数学学习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在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之后,还可以查看学生记录的反思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反思过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果。

2.2借助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反思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除了要让学生具备反思意识以外,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反思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反思过程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注意在课堂小结中来提高学生的反思兴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课堂小结是对课堂中重要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课堂小结当中,能够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反思思路,这样才能让学生塑造清晰的知识结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反思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譬如说在讲解完《三角形》一课之后,在课堂小结当中,教师就需要对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包括不同三角形之间的特点、公式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在小结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这样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3借助课后结题总结强化学生反思能力

要想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除了要加强对解题训练以及课后小结中反思能力的培养以外,同时还需要关注课后的结题总结。这是因为,通过课后习题训练的总结,能够让学生寻找到自身的薄弱点,在错题中进行反思,反思当时为什么会出错,究竟是粗心大意,还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者是对题目理解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错题中进行认真思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反思,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

比如说,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学生在课后习题训练当中可能因为对知识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是计算过程中的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针对这些错题,教师在批改作业后绝对不能仅仅是简单判断,而需要让学生再次审视这些错题,发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如果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那么学生就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如果是粗心大意,错题则是给予学生警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有效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只有这样,让学生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反思,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以此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4篇

[关键词]高职 三位一体 构建

[作者简介]翟步祥(1967- ),男,江苏姜堰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数学教学与应用。(江苏 南京 21004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31-02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和工具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需要,也是满足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各种方法能力的重任。

一、当前高职数学课程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体系多数是本科课程内容的“压缩饼干”。如高职高专“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数学》的内容体系为: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级数、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及其应用。该内容体系基本上是对本科数学课程教材——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的压缩,沿用了本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其他的教材也多离不开这个框架体系的约束,只是在每个章节后或加上数学实验,或加上一点数学建模案例作为阅读材料,试图将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但学科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与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的关联度低,体现不出实践性、实用性。

2.课程培养体系主要依赖课堂教学。笔者调查了江苏的三十余所高职院校,数学课程培养体系主要有“6+2”型(一学期6课时,一学期2课时)、“4+4”型和“4+2”型。教学内容的编排都是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选择模块,即第一学期选择一元函数微积分作为基础,第二学期选择专业需要的数学模块,如电类专业选择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级数等。教师往往采取的是“你给多少课时,我上多少内容”态度。因此,出现了数学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严重偏离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实现数学为专业服务、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功能。

3.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传统落后。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生硬地灌输书本上抽象的知识。教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承担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训练,对相关专业缺乏了解,教学中无法与相关专业建立起必要的联系,更无法找到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项目和任务,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学习无关。考核方式上,重书面考试轻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方法单一、考核标准整齐划一,一次性考试定成绩,不考虑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数学课程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1.人文素养课。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微积分。微积分学的创立,被恩格斯誉为17世纪数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之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于微积分还有过这样的论断:“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现那样被看做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如果在某个地方我们看到人类精神的纯粹的和唯一的功绩,那就正是在这里。”可以说微积分是人类现代文明史和发展史上理性智慧的精华,它不仅显著促进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一种人类进步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微积分知识,不仅是对高职理工类学生的要求,也是对经济管理类、人文科学等各类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必备素质。

2.核心能力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标准及其制定原则》中,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即与人交流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创新革新的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显然“数字应用”能力,主要应该通过数学课程来培养。当然,通过数学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其他核心能力。

3.实践工具课。数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数学课程强大的实践应用功能是其重要的课程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批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的产生,使得处理数学的复杂计算和数据分析更加方便。显然数学课程是计算工具、分析工具、实践工具,这一点毋庸置疑。

4.发展基础课。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数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际上,高职并不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终点站,一批素质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甚至是自学考试拿到了本科文凭,高职数学课程的培养体系必须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

第5篇

刘潮平

一、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是做好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深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培训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学习和实践对理解课程标准的作用,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并以此为依托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活动,要注意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自学和交流活动,为提高课程理念具体化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机制的逐步建立奠定基础。因此,培训应以理解掌握数学课程理念,把握课程标准对具体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中的要求,理解掌握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及四个教学内容领域的知识扩展等为目的。

二、培训内容、形式和考核办法

培训内容以教材为篮本,参加培训的教师要认真学好教材内容,特别是要把第二、三、四、五章作为重点,难点主要在对数学课程理念和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上。为帮助教师学好本门课程,要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设共计20个课时的四个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为:

1、数学课程理念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灵魂——解读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理解理念,把握课程标准的主线。

2、数学学习的四个核心概念及教学对策——理解掌握数学学习中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四个核心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学生核心概念的教学对策。

3、“三维课程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要解读“三维课程目标”对于数学课程就是具体反映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细化的目标领域,对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理解掌握。

4、提高理念具体化能力是教师自我发展机制的内容——培训要为教师专业化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奠定基础,使教师明确教学努力的方向。

培训形式采用教师自学教材、组织学习交流活动、组织讲座培训、组织实践研讨活动等方式进行培训。组织讲座培训由责任教师承担,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和实践研讨活动由各校负责,责任教师参与指导,同时各校抓好教师自学工作。

考核采取填写考核记录表,完成学习报告和教学总结或教学反思,由责任教师和各校考核组分别完成考核内容的办法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教师继续教育5学分。

三、培训保障

1、培训讲座和教师下校指导经费由师训费统一开支。预计1000元左右。各校要承担组织学习交流和实践研讨的费用。

第6篇

1.教学要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初高中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但结构相似,都遵循了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这为整体把握初高中数学课程提供了客观条件。如初中“函数”的教学,不仅要把“函数”放在“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常见函数”的结构体系中,而且要把它放在高中课程以“函数”为核心的模块框架体系中,因为方程、不等式、线性规划、常见函数、解析几何和导数等都是围绕“函数”展开的。

2.教学要体现基础性、联系性、统一性、全局性和一致性

初中课程要做好对高中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性、联系性和全局性的前期工作,以实现前后内容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如初中“有理数”的教学,不仅要把它放在“自然数有理数实数复数(高中)……”的数域发展中,而且要将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以及所渗透的运算主线思想贯穿在整个数域的研究中。

3.教学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统一性

初高中数学课程中许多的思想和方法,如初中的换元法、图形变换法以及高中的函数法、向量法、参数法等在思想方法上均属于关系映射反演方法。教学中要将初高中相关内容所渗透的统一的数学本质挖掘出来,上升为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对初高中数学课程的整体把握。

4.教学要体现核心概念所渗透的思想方法

以核心概念为纲,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思想。教学中,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迁移,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树立起对知识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实现常用的逻辑思考方法:横向类比,纵向推广,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以点带面,加强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作为数学核心概念,应把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作为核心目标,加强渗透数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方法、研究内容及其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新能力。如高中“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的教学,学习的最好方法是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另外,教学中渗透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特殊一般特殊,即以“功”为特殊背景,通过类比概括出数学概念,再通过特殊化推出其一般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运用每一章的引言,整体把握核心概念的研究方法。对于每一章起始课,应介绍其数学发展史,了解数学对象产生的背景、必要性及其地位和作用,重点是核心概念所渗透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数学对象的一般方法,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性认识。如高中“解析几何”的起始课,可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产生的历史背景,坐标法思想,初步感受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几何问题代数化。同样,在初中教学中,凡涉及介绍一个新的数学对象时均可采用这种方法,从而整体把握一个数学对象的研究方法。

第7篇

Abstract: Advanced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cience or engineering specialty. Its teaching reform is an important object that teachers research 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d it simply.

关键词: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Key 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77-01

作者简介:夏程洋(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

1 教学改革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1 转变教学观念,找准课程定位,确定改革方案 调查了解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高等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关注高等数学知识对各专业后继课程的作用,突出数学的工具性地位;对比分析高等数学课程的过去与现在的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与手段;根据不同的课时数完成了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上,以专业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案例为主线。指按照不同专业对于高等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分为工科类、经济管理类、金融财会等若干大类。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一大类又分为高等数学1和高等数学2两大模块。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①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把高等数学课程的“工具性” 理解过窄,总以为高职院校以专业为龙头,高数仅为专业课程服务,而忽视其其它作用,片面理解“必需、够用”原则,导致该课程的开设学时数参差不齐。同时,数学教师对高数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对学生具体能力培养的认识也十分模糊。

②对高等数学的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认识模糊。在高职院校,特别是非数学专业高数课程学时数减少,这就造成了如下的影响:第一,数学文化修养不够,数学品质不能有效提高;第二,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数学工具等等。

③《高等数学》课程设置存在问题。重职业教育,轻素质教育,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事实上,轻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已经大大地弱化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

④对于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而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于就业的影响认识不足,认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

事实上,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不是单纯的学历问题,学生自身的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综合素质底蕴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同样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级技能人才”,以及学生能力目标―― “学生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又结合学院示范校建设中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认为:专业应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服从市场。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应承担两方面的责任。

一是满足高等教育的必需,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技术的更新的需要而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组定位《高等数学》课程于: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即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学生职业岗位的需要,即满足企业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满足专业需要,即注重数学与专业课程的相关性。

1.2 修订课程教学计划大纲,制订新的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组根据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分工科、信息、经济三大类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中的法规性的文件――课程教学计划大纲,使其成为课程教学、教材编写和考核命题的依据,并在教学中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分三大类制定课程标准。

1.3 建立《高等数学习题库》 高等数学课程组教师收集不同的专业对高等数学方法与知识的需求信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要求,确定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本着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以满足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建立了难度适中习题库,比较适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

1.4 建立《高等数学试卷库》 本着考查能力,形式多样,富有弹性,合理配置,易于测试,实行形成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高等数学课程组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查阅资料、共同研讨,建立了《高等数学试卷库》。在《试卷库》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占40%(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上机占20%),终结性评价的比重占60%。

2 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①研制完成了《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②课程已经制作了教学课件使用并不断完善;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结合小学数学逻辑性和探究性的特点,一线数学教师如果能够采用有效的措施,促进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则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机会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1. 合理设立问题,为学生的课程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引

探究式教学法的原理即是教师在学生对课程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探究时,给予学生一定的事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而数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和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又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只能将数学知识机械化的传授给学生,其具体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无法深化. 因此,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也同样需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以有效的素材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问题,进而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把握好关键的节点,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 而整个问题的设立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按照教材进行概念内容的备课已经无法满足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以及网络材料,设立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引导性问题.

以小学数学平面几何《圆》这一章节知识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将圆的定义以及圆相关的直径、π、周长、面积等知识进行机械化的传授,学生通过课程虽然也能够对圆的知识进行记忆了解,但是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很难深入. 而如果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设立用绳子测量圆周长为多少?圆的直径如何确立?实际圆的直径为多少?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多个圆内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共同点?等问题,则学生在实际的知识探究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步的通过课堂小实验和小问题来发现圆周率的规律,进而对圆与其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加透彻. 这种模式下,数学平面几何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探究下能够得到显著的强化.

2. 公平对话环境的建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数学知识虽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但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因此数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开放性. 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听课的方式,很少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提问,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即使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被引用,学生无效的探索也只能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变成一种形式主义. 因此,现阶段,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公平对话的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教学效果的发挥.

以混合运算课程教学为例,在实际的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按照传统计算模式来进行混合运算的尝试练习,因此很多学生会直接按照顺序进行运算,进而导致运算结果的错误.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拿出整个运算结果与教师分享,进而在这种公平对话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探讨的热情,并不断的鼓励学生从错误中找出正确的知识. 只有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勇气才能够被体现出来,同时课堂讨论的氛围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出来.

3. 及时的课程总结,强化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任何教学方法下获得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训练,则其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维持和延伸.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同样如此,如果教师只是注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过程和结果,而不重视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回顾,则整个课程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强化与维持.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采用,给予了学生数学知识探讨的平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可以自主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并逐步的加深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程的及时总结并不仅仅在于课程内容的及时回顾,也在于对整个探究过程的有效总结.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一方面要对整个数学知识的探究做好详细的记录,进而在课程最后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以及对于探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点评,以对课程探究的模式进行完善,对课程的核心内容再次巩固. 另一方面,在课程最后教师也应当对探究过程中没有涉及全面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以保证课程知识的完善性以及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进而使得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应用中既能发挥其独有的特色,又能按照课程标准保持原有教学要求的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的严密逻辑性和知识探究性的特点与探究式教学方法不谋而合,为了提升教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以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将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立问题,为学生的课程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引;同时要建立公平的对话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也要及时的进行课程总结,进而强化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在多种有效措施的使用下,一线教师一定能够将探究式教学法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良好促进效果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性教学也成为一种理念逐步完善和成熟。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甚至教学过程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的新气象。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失误。尽管如此,如果想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是核心,起到关键的作用,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教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积极地转变观念,做数学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同时,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探索,不断推动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对有效性教学认识不足,流于表面形式

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它倡导的是课堂师生和谐,有效、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它也是一种理念,倡导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价值的实现。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将其理解为课堂知识容量的扩充,知识内容的丰富。比如,有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表面上看确实很丰富,容量很大,但是,很多内容与本节内容关系不大,虽然,课堂很热闹,但是增加了很多无用信息,肯定是学生的负担。

有效性教学不仅关注学生课堂上与教师的默契程度,也关注学生课下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要么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忽视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要么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这些都不利于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2.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功利化的社会中,教师、学生甚至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学生取得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考试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教师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这样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解题上。有效性教学倡导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1.贴近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求每个学科要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有用性。这也是数学有效性教学的一个途径和方法。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也比较抽象难懂,学生总感觉到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用处,只要会简单的算数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任何知识都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数学知识也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概率问题时,可以以抛硬币为例,甚至还可以将生活中掷筛子、彩票号码等作为例子进行分析。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形象化的视角直观地传达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几何图形时,如果仅仅用语言描述,既显得枯燥,又比较抽象。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善教学方式,提倡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中数学课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更广泛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可以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自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不管什么样的的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起到辅助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掌握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通过对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虽然以上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策略,但是对于现代的教学远远的表现出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叶锦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周爱琴.创新理念,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

[3]徐章韬,汪晓勤,梅全雄.发生教学法:从历史到课堂[J]. 数学教育学报,2010(01)

[4]姚秀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中学),009(05)

[5]李叶梅.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

[6]宋扣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第10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成人教育是每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高等数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理工科各专业重要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本文在调研成人高等数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以“通俗易懂,够用为度,简洁直观,适用为主”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相应的教学原则,构建了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的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化的教学体系,经过教学过程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 成人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和分析

笔者采取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会议交流和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不同专业开设高等数学情况,调查了理工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况;实地走访调查了部分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开设高等数学情况,并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成人教学规律,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突出“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素质要求,立足现行的成人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编写调查问卷,分别发给本校成教大三,大四同学以及毕业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回收率达86.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如下:

(一)大部分学生认同高等数学各部分内容对学习专业课以及自身工作作用很大

在谈到高等数学应用时,大部分同学体会到高等数学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机电类专业学生感到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为收益较大,60的同学认为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微分方程部分在专业课中有所应用。空间解析几何、级数是在生活中虽然较为常见,但相当部分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来表述。低于40%的毕业生体会不到数学对工作的指导和影响。

(二)学生普遍希望降低对理论证明,增加结合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

在对待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调查发现,有近90%的成教学生希望改变目前所学的高等数学内容,增加一些数学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使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有用起来。

(三)绝大部分学生更乐意接受远程教育以及“函授+面授”的学习形式

在对待学习形式上,比较是否参加工作两种情况,从调查结果看:绝大部分参加工作的学生更希望非脱产形式,这样可以抽时间、挤时间利用分分秒秒进行学习,再加上部分的面授时间,完全可以解决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困难问题。成教脱产的学生,他们愿意接受和普通本科生一样的教育,特别是在政策性规定上享受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待遇。可见,目前成人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四) 部分高校成人教育高等数学教材纷繁多样,使用混乱

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教辅材料充斥成人高校各个教学单位和函授站点,鉴于利益分配因素,相关单位极力承担教材的购买和发放工作。68.3%的教学单位没有使用正规的通编教材,13.28%的教学站点虽然使用了“十五”规划教材,但不同学习类型、不同学历层

的学生使用一种教材版本的现象屡见不鲜,14.5%的教学站点使用自编教材。上述情况导致教师上课缺乏针对性,更无从谈起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教

学的科学化。

二、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通俗易懂,够用为度,简洁直观,实用为主”

根据理工科的人才培养规格以及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课程体系应“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合理组织高等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讲述内容上通俗易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推进认知;知识深度上以够用为度,结合不同专业以及不同职业的需求,使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讲述过程中引入直观化教学,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入浅出,引经据典简明扼要,运用模具简洁直观,运用模型化达到图文并茂;讲述应用时实用为主,注重“实际、实用、实践”,达到“会用、能用、管用”目的。

(二)五个教学原则

①目标化与素质教育原则。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坚持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并重,学生既接受数学文化知识的熏陶,又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数学学科的思维品质。②整体化与个性化原则。整体化指高等数学各方面教学内容共同组成一个数学教学整体,不能随意割裂他们之间的联系。个性化是指从教学思想、教学思路、内容结构、题材式样、语言叙述等各个方面尽可能体现不同专业类别特点,考虑成人学生以及不同专业类别个体差异。③典型性与具体性的原则。课程体系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突出典型性、具体性特征,引入多类型例题,在关键性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加强讲述说明,以方便学生自学和理解。④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的原则。突出强调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注重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按照“够用为原则,实用为基础”的要求,适度淡化深奥的数学理论,在内容上注重知识点,少作推导论证,强化几何直观说明,应用模具化、模型化教学。⑤时代性和模型化原则。成人教育高等数学同样需要反映时代的要求、保持课程自身体系的先进性,结合具体问题融入数学建模训练,使高等数学教学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基本模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三、成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构建

(一)模块化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体系

我们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计划中高等数学各部分讲述内容、课程时数、教学大纲及讲授学期,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单一模式,从内容上构建了密切相关但深度不同的“三横八纵”模块教学体系。如图:

“三横模块”指通用模块、专用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通用模块涵盖成人高教各专业都必须的基础知识,其理论性相对较高,基础宽,内容以够用为度;专用模块供不同专业选用,其内容根据专业需要来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选修模块针对学有余力同学设置,主要包括数学模型等内容。其中通用模块包括预备知识模块和基础知识模块,预备知识模块是针对成人教育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而设置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预备知识顺利过渡到学习基础模块;基础模块面向全体学生,为必修模块;专用模块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修不同内容;专用模块采用灵活形式,以便在必要时融入到专业课中满足不同专业需要,突出实用,便于自学。

“八纵模块”指讲述内容的个性化,从成人高等教育理工类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上,在体现高等数学整体化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别学生素质要求体现个性化。

(二)各模块主要内容及教学学时

预备知识模块:主要讲授函数与函数性质等内容,是各专业的必修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6课时。

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讲授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等内容,是各专业的必修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74课时。

专用模块一:主要讲授空间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二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与级数、拉氏变换、傅立叶级数等内容,是通信类、工程设计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类各专业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70课时。

专用模块二:主要讲授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是通信类、工程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类各专业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34课时。

专用模块三:主要讲授概率与统计等内容,是现代通信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50课时。

专用模块四:主要讲授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概率与统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64课时。

数学选修模块包括数学模型和数学应用模块:主要讲授常用的数学软件,数学模型等内容,完成必要的计算、分析或判断等内容,是各专业任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48课时。

(三)模块化高等数学体系教学大纲

我们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对往届毕业生的回访,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对其他院校的调研,制定了成教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在大纲中,基本要求为必须达到的,要求为进一步达到的,在后一部分增加了数学建模的内容。通过一定范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我们制定的大纲切实可行,既保证了原来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使学生获得了数学建模的基本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成人教育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实施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要支持高等数学课程新体系的试验

新体系试验建立在教材、教学方式方法上,在试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调整各模块的构成,作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从全局上协调安排好试验工作,在实施初期要注意保持主线条清晰明了,考虑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希望新体系在教学学时范围内完全解决覆盖面问题;如果实施中遇到非预期目标,要及时总结经验予以完善,倾听各方面反馈信息,加以悉心研究,不断进行更新;从实施结果上,不要过分吹毛求疵,基础课的地位就是基础,它不可能完成专业课中所需的全部应用问题,部分地可由专业课来补充完成,主要看总体框架及基本思想方面能否把握“淡化理论,强化基础,重在应用”的要求,能否体现“通俗易懂,够用为度,简洁直观,适用为主”的指导思想。

(二)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灵活性

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化体系适合成教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为专业发展、职业需求提供了选择空间,鉴于各模块的弹性学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情况,帮助成人教育学生选择合适的模块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表明:高等数学课程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适应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满足各专业和各职业岗位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成人教育高等数学课程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增添了新鲜活力。

(三)高等数学课程新体系的教材建设

作为试验课程,教材的选编、方法的采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过渡的桥梁,借鉴国外相应课程体系的设置,试用他们采用的方法、教材是很有价值的。这对于成人数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我们在组织新的教材时,依据结合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内容取材上按照“通俗易懂,够用为度,简洁直观,实用为主”的指导思想,采用淡化纯粹理论证明与运算技巧的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将数学建模的知识穿插于各个教学章节之中,一开始就给学生灌输数学建模的思想,增强数学的应用性。另外,在重要概念引入之前,简明地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及应用的总体思路,以评注的方式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给出了进一步的总结,依循序渐进的原则选编了例题和课后习题;在每一章的结尾,给出了本章知识的网络图以及本章重点知识的学习指导和相应的自测题,这种教材的编写格式适合成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王莉华,孙晓眸.构建模块化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3) 59-63.

第11篇

【关键词】职专数学 课程改革 改革方向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我国中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起点低、学生素质差异较大,这对职专的数学教学提出了重大挑战。另外,数学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反映出学生的素质现状,学生学得累,教师也教得苦,给职专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需要对职专的数学课程进行改革,注重数学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一、职专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职业中专培养的人才普遍并不符合这一需求,主要表现在:职业中专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培养的人才实践性和创新性不强。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专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存在问题,并没有反映出职专学生的特点。由于受普通高校扩招和“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选择普通高中,从而导致职专的生源素质较低。学生的数学基础差,现有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感。抽象、脱离实际的数学更让他们产生数学对专业没有实用的认识,这是极其不利的,毕竟数学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工具。尽管数学教材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但是内容设置过于抽象,与专业相分离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观。所以,从职专学生特点来说,现有的课程内容设置需要改革。

不同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专业对数学不同内容的侧重也是不同的。当前职专普遍的状况是,不管什么专业学习数学的知识点和要求都是一致的。这就使得数学内容设置与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不利于数学教学,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职专数学需要根据专业特色灵活设置教学内容。

二、职专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职专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数学学习能够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能够充分调动职专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数学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灵活设置内容体系。

(一) 职专数学课程应具有实用性

职专数学的教学要突出“实用”原则,内容要贴近专业实际,减少抽象的、逻辑推理式的数学理论,增加具体的、实用的例子,尽量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前文已指出,职专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再加上他们对数学认知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决定职专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职专学生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实用性。所以,职专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潜能,让数学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

(二) 职专数学课程应具有趣味性

当前职专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厌烦一个方面因为职专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前者当前很难改变,唯一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动力的是改变职专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内容体系中,适当增加数学史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能力和对数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改变当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在内容讲解上,更少地讲解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过程,更多地讲述数学知识在专业方面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加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职专数学课程应具有灵活性

为了让职专学生学有所用,职专的数学课程设置要体现灵活性,根据专业特色设置数学课程和内容体系。为此,职专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材,组织本校各专业老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更加实用的数学教材,教材的内容体系更加突出本专业的数学需求,删减对于专业没有实用性的内容。比如,烹饪专业数学教学内容以数的运算、立体几何为重点,因为数的运算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成本核算,而立体几何的空间概念可以让学生建立食品雕刻的空间概念;会计专业要更加强调函数、概率统计的重要性,因为函数可以帮助会计的学生进行企业各项经营指标的预测,而概率统计可以让学生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总的来说,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可根据专业需要来设置,而不是对所有专业统一要求。这就是说,对于专业需求的内容要增加教学课时,增加内容的难度,增设教学内容的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张玉青.职业数学教学组织模式探讨[J]. 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10):21-23.

[2]杨文.基于层次渐进法的中职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J].素质教育论坛,2007(3):43-47.

[3]何丽亚.论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1):33-35.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案例

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形象化,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中笔者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初步的案例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概述

1.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以及综合应用,都比较抽象,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将信息与数学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率的教学。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1)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式是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作用被完全忽视,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小学数学课程却并没有起到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作用。

(2)创造了愉快学习的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动画化,而且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搜索素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丰富数学教学的理论也不能忽视。

二、信息技术与小数数学整合的案例分析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数与代数”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的整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模式,然后进行必要的案例设计。

(1)基于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在“数与代数”模块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WebQuest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在“数与代数”模块中,采用基于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方式。

(2)“数与代数”整合的案例设计

笔者选择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乘法”作为研究对象,对数与代数的整合进行简要的案例设计。

应用软件:Powerpoin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①引起学生注意

该环节使用计算机播放教学录像。为了实现更好效率的教学,将以一群小朋友玩跳大绳为例。播放录像:动画里有四群小朋友在跳绳,要求学生说出几个小朋友,然后列出加法算式:5+5+5+5。通过动画跟加法算式的结合对照,加强加法算式的意义。分组讨论:学生讨论课件中出几个小朋友,4个5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4×5和5×4来表示,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4×5和5×4的结果都是20。

②明确教学目标

播放多媒体可见,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播放多媒体课件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呈现兴趣材料

本环节使用投影仪对4个5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4×5和5×4来表示,并且知道4×5和5×4的结果都是20。

④提供学习指导

课件展示三个花瓶,里面花的数量有3,3,4,2,要求学生快速算出共有多少朵花。(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课件继续展示,将第三只花瓶里的一枝花朵放到第四枝花瓶里,这样花瓶里的花就都是3枝了。得出乘法算式3×4=12和4×3=12。

⑤评估教学效果

继续出几道题,并且用课件展示并讲解。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合案例

“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借助于信息技术也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1)计算机辅助型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与“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相结合,更利于学生理解。

(2)“空间与图形”的典型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课时: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应用软件及设备:计算机,Powerpoin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①设疑引思、情境引入

播放教学录像:录像展示为七巧板,然后提问,如何利用七巧板拼接出鱼?以展示七巧板拼接小鱼为例提出不同的形状的七巧板可以拼接不同的模型,那么图形是怎么命名的?从而引出图形的边。

②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首先老师提供不同形状的七巧板,让学生探索这些图形都能拼接出什么?并且随时进行指导。此环节过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拼凑出的模型是因为七巧板的边数不同导致了模型在框架上的不同,并展示更多拼接模型进一步了解图形的边。

③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在讲授完新的知识以后,不能机械地在讲台上进行讲

解,而是依照课件回放并且进行指导,而且每一展示都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效果很不好。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积极、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迅速提高,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邸同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