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0 15:43: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机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低碳;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55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输入和输出较多的复杂系统,集合了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多种内容,它的实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业标准化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作业质量、降低农作成本、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土地产出等。但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不良的情况,例如不必要的投入过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碳排放量增加等。
1 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的内涵
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低碳化上。在传统的思想观念当中,对于农机化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农机装备的水平。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机装备水平越高,则说明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越好。实际上,农机装备水平高,说明在农机化发展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大,资金投入和使用成本较高,对于低碳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如果过分的追求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农机配置不当,甚至是农机闲置等情况,无法合理的利用资源,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我国采取的是分田到户的政策,因此很多农民家中都拥有各类小型农机。这种现象会带来以下几点问题:农机购置成本较高,有效利用率较低;维修和保养不专业,农机具配套情况不良,存在着浪费、损坏、高耗油等情况;大多数小型农机功能较为单一,存在重复耕作的情况,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较为不利[1]。对此,应当对农机具配套的合理性进行优化和改善,推广技术先进、功能全面的大中型农机设备,逐步实现低碳化的农业发展。
2 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的实施策略
2.1 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
对于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来说,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完全符合其内在要求,也符合低碳农业的发展宗旨。由于农机制造涉及到了化工、电子、机械等很多行业,因此,在农机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获取更大利润,将注意力都放在农机的性能和价格方面,却忽略了低碳化性能。这就使得在农机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对此,生态设计和绿色制造能够有效的对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进行平衡发展。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2.2 仿生设计和仿生制造
在实现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过程中,采用仿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2]。例如,基于土壤动物的非光滑形态,建立了生物非光滑脱附减阻理论,从而发明了仿生非光滑脱附减阻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生产出了非光滑犁壁。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土地情况,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机型,脱附效果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讲,仿生设计和仿生制造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难题分别是对农机耕作部件仿生降阻机理和对土壤洞穴动物降阻机理的深入了解。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当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学科交叉和原始创新等手段,对其进行宏观仿生。然后结合实际耕作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2.3 农机化清洁生产
农机化清洁生产指的是对农机进行低碳化设计、制造和使用,结合农机和农艺,创新耕作方式、开发新型能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持续性、高效性、环保性和安全性,保持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的舒适和整洁,从而实现农业清洁化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3]。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资源和能源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源头加以控制;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对过程进行控制;循环利用有效资源、积极回收废弃物、及时治理环境,对末端进行控制。
3 结 论
农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应当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农业产品需求。在此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发展内容。它能够极大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业机械化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应当积极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在提供农业生产力的同时,降低不良的影响,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印生,舒坤良.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J].农机化研究,2015(02):6-9.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改造 思考
[中图分类号] S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66-01
一、前言
塔城市的气候是属于中温带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在春季的时候,气温的温差比较大,白天气温上升快,夜晚气温下降很快,冷暖相差程度是比较大的。夏季的气温基本上都是在二十几度,比较热的时间在九十天左右,酷热的时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气温在秋季就变得不同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下降二十几度,冬季寒冷而且漫长,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左右,塔城盆地降水量稍多,年均二百九十 毫米,蒸发量一千六毫米。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要适用多种用途。
二、农业机械在新疆塔城发展现状
在二零一二的时候,塔城地区的拖拉机注册已经达到了八万多台,在农业机械化的潮流中,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操作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播种环节机械化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也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六。这样的水平在整个新疆来说,都是在前面的。 近年来,新疆塔城区一直在积极的争取国家在农机方面的补贴资金。在二零一二年这一年,国家给予塔城市八千八百多万元的补贴资金。在下面的市区和县,都有八百多万的配套资金。三千多户农户享受了国家的农机补贴。在这一点上极大的改善了塔城区的农业结构配置。在农机的装备水平上,也有着极大的完善。
新疆塔城多次举办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展示演示会等,参加人员达一万多人次。于此同时,农机人员的培训方面也是做得非常好的,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多次培训班,培训人次高达五万多人次,对于农业人员的农机操作能力,农业作业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新疆塔城地区还积极进行棉花、玉米、甜菜等农作物收获机械的推广、农业配套机械的建设完善和残膜的回收利用、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新疆塔城的农业机械化操作。在现在看来,新疆塔城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操作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对于棉花和甜菜的收获机械已经开始了购进。推广和普及了一些农业技术,比如设施农业方面、节水灌溉方面,残膜回收加工方面,农业机械化操作,农业水平得到全面大幅度的提升。
三、新疆塔城农业机械存在的问题
新疆塔城的农业机械化一直在发展中,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难以进行可持续化的发展,提升难度大等。
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下面的五个方面
1.是买不起农业机械。目前在新疆塔城地区很多农民买不起农业机械,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性能的农业机械购置费用高,农民难以支付。也正是因为这样,农业机械化的结构问题严重。农业机械存在问题多,小型的农业机械多,大中型的农业机械少,动力型的农业机械多,配套的农具少,低档的农业机械多,高性能的农业机械缺乏。我们了解到在二零一二年,在新疆塔城市一共有八万多个农机户,算下平均,每一个农机户都有四万多的农业机械。但是这只是一部中型拖拉机的价格。在其中数据表明,从事社会服务的农机专业户有近五千户。在农机户中,比例是很低的。平均每个农机专业户只有一个左右的从业人员。能够提供一条龙服务的专业户更是少上加少。农业化的进程缓慢,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进程。
2.是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低下和不经济的使用方式。新疆塔城的农民普遍反映,如果是一家进行购买农业机械,作业量比较少,造成了农业机械的浪费。导致了农业机械的不经济使用。一些有经济来源的农机专业大户,也不愿意购买高性能的农业机械,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担心作业量不多,投资得不到回报。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3.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机耕道路方面、机具停靠的库棚方面、维修农业机械的网点方面这些配套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更好的建立健全。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发展的局面。有农业机械没有道路可走,农业机械空闲的时候没有地方放,农业机械坏了之后,没有地方进行维修。田地也不能形成规模化的效益,农业的效率很难得到提高。
4.是使用农业机械方面,质量不高的农业机械导致用油量非常高,还存在着漏油的现象。没有对资源进行节约,不利于农业机械的发展。
5.新技术、新的农业机械使用方面,新的农业机械推广力度不够。主要表现的方面是在棉花收获机、甜菜收获机、玉米收获机方面,这些机型都很单一。
四、新疆塔城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在朝着更精确化发展、更高效化发展、更加自动化。这些都是塔城市要学习的方面。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农业机械的发展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农业的生产经营、农业机械的研究、农业方面的信息服务等。计算机的应用给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的农业机械一定要找准方向,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农业的科学化发展,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防御自然灾害的农业机械开发一定要加强,农业资源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切实可行的提高农业产量。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与经济建设加强联系。
五、结语
本文中主要分析了新疆塔城市的农业机械发展概况,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农业机械未来在新疆塔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要在政府、社会、农户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农业化。使得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使用播种机的注意事项[J];乡村科技;2010年02期.
[2] 何丰;;吸气式播种机的故障与排除[J];南方农机;2011年03期.
农村的农民消费观比较淳朴,农业机械消费市场还处于功能性需求阶段,即农民主要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物质利益,不太重视产品的个性展示和美观价值。而农民的这种功能性消费观念对于农业机械产品需求的表现主要有下列几种:一是农业机械的实用性,农民比较重视农业机械的产品性能,并能适应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环境,不太观注农机的美观性;二是农业机械的价廉性,在保障农业机械实用和耐用的前提下,农民要求农机价钱越便宜越好,如果两款农机的基本功能一致,农民肯定是选择价位较低的那款;三是农业机械的简便性,农民一般文化程度都不高,在农业机械使用上只强调农机具备基本的简单功能即可,比如农业机械中的联合收割机,农民大多只要求把小麦等收割干净就行,对于联合收割机的其它功能并不注重,而且农业机械易操作、易修理可能更被农民欢迎。
2农业机械在农村的销售策略探索
农村作为农业机械的巨大市场一直受到众多生产农业机械的企业的关注。而企业在对农村进行农业机械销售时也一定要从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入手,找到市场的切入点。当然,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的增长,某些针对农村农业机械需求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固守不变的,这就要求企业要针对农村对农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进行销售改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农业机械要做好差异性营销
农业机械的消费对象是农村的农民,在进军农村市场时一定要了解当地目标市场的状况,进行对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而且,不同区域的农村消费需求不同,在这个农村市场好营销的农机并不一定在另一个农村市场就好营销。所以,农机营销之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要弄清楚该地区农村消费的需求多大、消费环境如何、农机消费的缺口在哪、农村消费环境的变迁甚至该地域农民消费的习惯和心理变化。
2.2农业机械立足口碑,做好售后服务
如果企业没有服务,那么顾客就没有忠诚。农业机械的销售一切都为了农民以及农业的发展需求。比如联合收割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会使机器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企业针对联合收割机的售后服务非常重要。其次,农村的居住特点和农民心理决定了农村的口碑宣传对于销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业机械销售和推广时可以利用优质咨询、印花广告、招贴广告、广播广告、提供上门检测以及维修等形成良好的口碑。
2.3农业机械应当多开放“经济适用型”产品
农机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符合农村的消费环境和市场需求。农民在购买农机产品时一般要求农机产品耐用实惠、价格便宜,对于农机产品的高档次、精神享受等并不追求。所以,应该适当开发农业机械的“经济适用型”产品,立足于增强农业机械产品的实用功能,降低农业机械产品的附加值功能,满足农村农民的需求。
一相应对策分析
1做好农业机械的推广
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显著提升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效果。首先需要构建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完善农业机械推广模式,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建设的重要部分。该类机构的人员需要将机械推广作为工作的核心,要全面掌握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包括主要农作物、农作物的分布、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等,山区或者偏远地区还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选择适当的机械设备及技术进行推广。另外,国内外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及技术,如果条件适宜,可以积极引进,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
2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意识
农业机械的管理不仅是机械设备正常使用,发挥出基本功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因此需要深刻的认识到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意识,积极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基层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从农业发展资金中专门拨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保养、管理等工作,保障设备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基层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农民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到设备的管理中。
3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机制
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对于设备的正常使用、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等,均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机制。农业部门可以将企业引进到农业机械维修机制中,引导企业合理的设置维修站点,保障分布的全面性、均匀性及合理性。由于农业机械的使用量极大,劳动强度大,且运行时间长,容易出现各类故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而现代教育体制中对于该类人才的培养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不仅人才数量不足,技术实力不佳,且缺乏实践的经验,需要联合教育部门即相关的技术学校,强化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培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进先进的维修技术,提高技术水平。
二结语
机械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其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效率,也是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生产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各项设备的使用技术,还需要树立创新观念,适应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机械的应用中,设备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效果不佳,使得机械的使用效果受到较大的限制。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实践管理中还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将其落实到位,使之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优化农业的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施廷斌陈诺单位:姚安县栋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
从现状来看,机械化设备已经全面融入了农业领域。具体在涉及到平原地区、山地地区与盆地地区施行的日常农业生产中,针对各类农业机械都要着眼于灵活予以适用,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引进现代机械设施。在此前提下,当前有关部门以及各地农户也逐步认同了农业机械给日常农业生产带来的显著价值,因此倾向于投入相应资金来购置上述机械设施。具体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很多农业机械都呈现频繁磨损的状态,以至于减损了农业机械原有的性能。在情形严重时,某些农业机械还可能表现为突发性的机械运行故障,因而干扰农机运行或者引发事故。由此可见,对于农业机械有必要全面予以经常性的保养。每隔相应的时间段,对于现有的农机就要实行保养。此外,有关部门一旦察觉到某些农机表现为故障隐患,那么对其还需予以妥善修复,防止故障扩大的趋向。
2探求改进举措
近些年来,多数农户以及农业有关部门都在全面关注农机保养,而与之有关的农机维护措施也实现了明显的改进。但是不应忽视,现阶段仍有某些农户并没能真正意识到农机保养的重要价值,因而对此欠缺到位的保养措施。为了在根源上改变现状,有关部门就要致力于针对农户的强化培训,通过运用日常培训的途径与方式来延长农机能够运行的时间段并且优化农机性能。具体在实践中,针对农机维修以及农机保养有必要关注如下的举措:
2.1妥善排查农机故障
农业机械经过长期性与持续性的运转,很多机械设施都会呈现多种多样的运行故障。由此可见,技术人员有必要妥善实现针对上述故障的全方位排查,通过实现全面性的故障排查来彻底消除深层次的农机故障威胁。全面排查机械设施的各类故障应当保持细致并且耐心,而不能够忽视某些潜在的细节隐患。这是由于农业机械如果长期承受相对较重的运行负荷,则很有可能突然呈现停运或者出现运行故障,因此将会耗费较长时间来修复农机设施。具体在实践中,对于各类农业机械都要将其限制于特定的运行时间段内,而不能表现为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同时,农业部门还需拟定完整度较高的故障排查机制,确保能够全面服务于农机的顺利运行,对于超负荷的不良运转状态着眼于全面进行杜绝。
2.2健全现有的机械保养机制
对于机械保养与机械维修都要将其纳入常态化的范围内,因地制宜健全当前的机械保养维护机制。具体而言,有关部门针对农机保养应当拟定全方位的日常保养机制,同时也要全面明晰其中的农机保养流程。这是由于农业机械保养必须体现常态化的宗旨与目标,对于某些细节性的要素也应当给予更多关注。有关部门只有在健全常态化机制的前提下,才能显著增强农机日常保养能够达到的综合效果,通过运用经常保养的举措来优化机械设施现有的运行性能。
2.3全面提升人员素养
在现阶段的农业机械保养实践中,仍有很多农户并没能遵照相应的流程来妥善操作农机,或者忽视针对各类设施与机械的常规保养。在此状态下,很多农业机械就会频繁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农机故障。因此在目前阶段中,有关部门针对当地农户仍需全面强化培训,从而显著提升了综合性的农业机械化素养。在全面施行培训的基础上,农户将会显著增强保养农机与维修机械设施的认识,因此有助于延长农业机械设施能够顺利运行的年限。
1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应遵循的原则
在我国惠农政策之中,进行农业机械购置是重要的一项举措内容。通过在机械用具上的补贴,能够切实激发广大农户在购买设备上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激发了农户的热情,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大补贴的同时,也能保证农户的利益。因此,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发放,不仅仅是帮助农户更好完成机械购买的任务,更能够从多元化的角度补贴农户的日常生产工作。在进行补贴发放的过程中,相关的政府职能单位必须依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一份国家的资金能够有效分配到农民身上,以求更好促进农户的经济利益更好提升。
2改进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补贴工作的建议
2.1加强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宣传
为了高效发挥农业机械补贴的作用,相关职能单位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完善、合理的宣传政策。首先,要在农户最常见的方法,地区的公告栏上张贴一定的告示与国家政策。同时,针对新兴农村以及农户,也要运用好新媒体的力量,做好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让农民以全面的姿态了解到农机的作用与价值,以及政府对于广大基层农户的补助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指导农户完成农机购置的任务,确保农机补贴的政策落实到基层。
2.2扩大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的范围
尽管我国在农机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我国农户群众基数大、农作物广泛的现实情况下,相关职能单位要做好补贴范围、补贴政策的进一步扩张。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眼下最需求农业机械补贴的在小麦、水稻等粮食的种植作业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完成相应农机补贴的发放。通过农业机械补贴范围调整,能够让更多需要农业机械设备的人员,提高利用效率,以确保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为日后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2.3增加农业机械设备购置的补贴资金
为了更好补贴基层农户群众,更好提升农机机械设备的补贴资金,就需要在国家宏观层面做好资金的不断注入工作。各个地发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当地的农业情况的考察工作,了解到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情况,从而更好做好补贴的相关工作。针对重点推广的农业器械,职能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加大推广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对已存在农业机械生产,有稳定趋势的区域,应当做好一定的调整,力求有限的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与价值。通过进一步结合区域实际,不断探索有效补贴资金利用模式,从而实现科学补贴,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4加强对农业机械使用的培训
对广大的基层农户而言,之所以没有选择购买农机,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户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相对较为生疏。所以,为了配合补贴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相关职能部门还要做好基层农户农机使用的培训工作。换句话说,组织好农户的培训工作,就是为了提升农户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农机尤其是大型农机,必须完善依据持证上岗的制度。只有通过有序的培训与教育,才能保证农户高效率、高质量地使用农机,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机的使用安全,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2.5提高补贴对象的申请门槛,加强申请后的跟踪管理与检查
从实际上分析,尽管农机对提升农户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但为了保证生产安全与补贴发挥到实处,政府在进行补助发放的时候也要做好分类检查的工作。针对目前的规章制度,职能部门要筛选出合适的用户,再进行补贴。同时,每一位申请补助的农户也要提供相应的证明与说明,提交自身所种植的农作物、自身农田的规模、所需求的农机类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资金发放。此外,职能部门也要做好跟踪追查的工作,分析农户的购置情况,确保资金真正帮助基层农户。
1农业机械的发展
农业机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使用简单农具的时代。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一公元前3000年)就有了原始的耕地工具——耒耜。公元前l3世纪就已使用铜犁头进行牛耕。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拥有耕地、播种、收获、加工和灌溉等一系列铁、木制农具。公元前90年前后,赵国发明的三行耧,即三行条播机,其基本结构至今仍被应用。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发展和大量使用新式畜力农业机械的年代。1831年,美国的C.H.麦考密克创制成功马拉收割机。1936年出现了第一台马拉的谷物联合收获机。20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的H.G.弗格森创制成功拖拉机的农具悬挂系统,使拖拉机和农具二者形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使用和操作性能。由液压系统操纵的农具悬挂系统也使农具的操纵和控制更为轻便、灵活。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由牵引式逐步转向悬挂式和半悬挂式,使农机具的重量减轻、结构简化。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机械作业过程的监测和控制,逐步向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方向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业机械也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对于机械的产品更新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控,为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普及化做好了准备。
2农业机械的使用现状
在农业机械普及的今天,虽然节省了人们的收割时间,减轻了在农忙期间的体力劳动负担,但由于机械有限,操作人员对农机的维护知识不了解,农机运行是否正常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因此,一到农忙季节,农机修理前修车的排起了长队,修理人员应接不暇、马不停蹄,粮农们都在各自的庄稼地里心急火燎等收麦,而此时,就怕联合收割机“病倒”在地里。机手们汗流夹背夜以继日赶忙修理,粮农们翘首期盼。这种局面不仅误了机手效率和效益,也让农民和国家遭受一定的损失。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勤检查、细保养”来避免。也就是说,做到“勤检查、细保养”能够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为农民“三夏”大忙期间赢得宝贵时间,做到适时收割、适时播种,为农业增产增收服好务。
3“勤检查细保养”工作实施如果一味追求工作进度,平时该紧固的螺栓不紧固、该添加的油不添加、该加水的不加水,结果就可能造成大的机械事故。比如因缺油造成扭轴抱瓦、因缺水造成活塞粘缸等。这样不但误工误时,还增加了生产成本。更有甚者因某处螺栓(前轮拉杆处、拖车与车头间)松动脱落造成机毁人伤的事故。所以,“勤检查、细保养”是决不能省、决不能马虎、不能凑合的。
3.1机械设备检查
为了确保农业机械有序地工作,作为机务人员就要对农业机械进行细致的检查,首先要检查机械的运行,其中包括零件、部件、线路。利用感官去看、摸、听、闻、查。“看”就是对设备各部位有无异常,运转部位是否正常,控制调整位置是否正确,有无起弧或烧损的痕迹,有没有渗漏油、油路是否通畅等;“摸”就是去了解设备振动情况,部件的温度、机械运动的状态,听一下机器有没有异响,闻一下机器有没有焦味,检查设备性能参数变化和作线路异常检查。对于有问题的部位,应进行性能的测定,做到及时地保养。
3.2机械的保养工作
关于“勤”与“细”。在平时的检查保养过程中,要注意“量”和“度”的问题。比如紧固螺栓时用力要适度,物极必反,用力过大容易造成螺栓滑扣或拉伸,力度过小容易松脱造成事故;各部剂的添加必需适量,有些人误认为多点“量”就能多坚持一段时间,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油受热膨胀会涨裂油封造成漏油。若油底壳的油量加多了,就会出现烧机油,活塞环积炭等。所以,在平时的检查保养过程中必须按各系统、各部件的技术要求,严格地把握其“量”与“度”。“勤”就是除了按时分号保养外,在平时的工作中凡有碍机械正常工作的情况都要及时排除。比如发动机水温过底要及时添加热水,在风沙严重情况下要勤清理(更换)滤清器,工作机械上的杂草和泥土都要及时清理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在发生故障后,我们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必须把“勤检查、细保养”牢记在心,落实到行动中去,确保机械的安全使用,保证农忙时节机械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一、农业机械的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期,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达到技术保养标准,确保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机车的高级保养应在机务管理人员指导下在室内进行。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四小漏(小漏油、小漏水、小漏气、小漏电)、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配套农具要实行常年修理,做到三灵活(操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小不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
二、农业机械的维修
1、从农业机械维修的技术方面,无维修设计是其理想的目标,即使需要维修也是很简单的,基本上不花费时间费用。但现实情况不能兼备理想的设计制造工艺、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以及理想的使用者。因此无维修设计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这就对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及维修技术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以前由于农业机械基本是由各级国营农机站掌握和使用的,维修体制基本沿袭前苏联计划维修体制,也就是预防维修制,即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大修或更换部件,而维修周期都是基于过去的统计数据确定下来的,所以又叫定期维修。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设备诊断技术也随之发展,且诊断的技术及设备日益全面和简单。如以前测试拖拉机功率用水力测功率,随后又发展到简易机械式测功仪到便携式电子测功仪,使很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定部位的故障得到了更明确的结论,减少了维修的盲目性和材料、人力的浪费。这种根据状态进行维修的方法叫预知维修,它取代了过去的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它与定期维修所不同的是:一个是以时间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一个是以现状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预知维修较预防维修有以下4个优点:一是减少了机械引起的灾害;二是增加了运转时间;三是减少了维修时间;四是提高了生产率。但是,如果缺乏用以确定缺陷的检知方法,或者设备诊断所需的费用大于设备诊断所得到的收益,则不宜采用预知维修的方法。
2、从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方面看,即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新只能以经济寿命为依据。经济寿命是指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使设备的使用经济性下降,如果继续使用这种设备,将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就是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由于费用急剧上升,就必须进行修理,这样才能在合理费用支出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每进行一次这样的循环,费用就较前一次上升一些,运转周期就短一些。经过数次循环后,就必须考虑更新设备。
3、从农业机械维修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看,经济效益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同样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目标来开展活动的。这就需要用经济理论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进行设备一生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对设备的修理、改造和更新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当前随着农机向着小型化的发展,及农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农机维修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维修过程中频繁出现质量纠纷和质量事故,侵害了农民的权益。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市场加强管理外,农民在对农机进行维修时也要做到理性和理智,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维权意识。常见事故如下:
1、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不切断电源动力
这类事故占维修事故总数的25%,未切断动力而进行维修作业,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出事故也是必然的。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反复强调,但是不少机手仍我行我素,导致此类事故不断出现。比如有的机手在收割作业中,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件堵塞、皮带脱落等小故障时,为了抢时间,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自接排除故障或安装,常常造成伤亡事故。
2、维修技术不熟练
机修工由于维修技术不熟练,未弄清机械部件结构,不懂拆装窍门,盲目硬拆硬装,凭力气蛮干,其后果一是会损坏零部件,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过猛滑脱,常会造成修理工受伤。如某一修理工在安装一台拖拉机电机时,由于拧螺丝时用力过猛,螺丝拧断,造成人从发动机上掉下,脸部被摔坏出血。
3、维修不彻底,关键安全部件敷衍了事
现在农村的拖拉机都是私人所有,不少机手贪图眼前利益,修理时能省则省,平时不注意检查、保养,农忙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只求快,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造成维修事故多发。
4、修理工没驾驶经验
拖拉机经修理后,通常需要驾驶一下,有的车要试一下刹车等部件是否调整到位。有的车由于更换了活塞、缸套,需要牵引磨介。有的修理工修理技术还可以,但驾驶技术不一定行。如一台泰山-25型拖拉机牵引磨合时,开车的修理工无证驾驶,制动不及时,致使后车撞前车,造成拖拉机前桥、水箱等严重损坏事故。
5、维修设备不完好
关键词:机动车;技术法规;检验监管;认证认可
中图分类号:F746.11文献标识码:A
进口农业机械是我国目前进口商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国家惠农利农政策背景下,确保农业机械消费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障至关重要。但目前进口农业机械监管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各部门间的监管协调及法律法规完善等问题仍值得思考和探讨。
一、法律监管中的车辆定义
车辆、机动车、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不同的概念其定义范围也不同,既有包含又有交叉。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机动车”的定义: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2004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所称“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是指手扶拖拉机等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0公里的轮式拖拉机和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40公里、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的轮式拖拉机。
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技术规范中关于机动车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农业机械、林业机械方面,如四轮方向盘式拖拉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农机)较难区分,由于拖拉机生产时设计时速、是否上道路等信息与销售后使用信息无法限定,存在不确定因素,单以时速判定又容易陷入类似电动自行车与电摩区分的难题。而目前我国进口车辆中主要以汽车(整车监管)和机动车(零部件3C监管)为界定,导致进口如农业、林业整机或散件存在管与不管的难题:一是部分农林机械属于机动车,应当采取与进口汽车等其他车辆相同的监管方式;二是国内交通管理部门和农林主管部门对不同机动车的分头管理不能与进口机动车检验检疫的统一管理无缝对接,进口检验完毕仍需农机鉴定等试验,或进口仅一般项目检验没有进行“安全技术检验”,造成重复检验监管或漏检。
二、进口车辆相关要求
目前,出入境检验检疫对车辆的具体管理办法只有《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一条:经检验合格的进口汽车,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一车一单签发“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对进口汽车实施品质检验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须加附“品质检验报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除汽车外,其他机动车按《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参照执行:进口摩托车等其他进口机动车辆由收货人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参照本办法负责检验。而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令2009年第563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进口的农业机械应当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并依法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还应当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入境验证。
三、进口农机整车及散件的检验监管
进口农机中有整机、成套散件、散件等不同情况,具体监管要求不同,其对应的进口HS编码也不相同。以轮式拖拉机为例,首先,整车也分3C范围内和范围外产品,农机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规定的该产品范围为:以单缸柴油机或功率不大于18.40kW(25马力)的多缸柴油机为动力的轮式拖拉机。其次,整车也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属于机动车按《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执行,非机动车按《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执行。再次,散件还分大散件和一般散件,大散件主要指实际为整车成套散件,进口HS编码为整车编码,一般按整车监管;一般散件即普通散件,列入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机动车零部件产品目录的则需要3C认证。
需要注意的是,3C强制性认证和进口法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法规较为完善,一般按立法或指令对进口产品做技术要求,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时间短、市场经济特别是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在当时“入世”大背景下、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修改商检法时引入了种类表即法检目录的概念。国外发达国家一般淡化种类表而强调认证认可。
四、进口成套整车散件监管分析
某公司从国外进口方向盘式四轮农用拖拉机(成套整车散件/100马力,设计最高时速60千米),HS编码8701901190,该拖拉机为整车分拆成几大部件后以整车散件报检报关,拟进口后重新组装后用于国内销售,并拟争取国内农机补贴。按实际情况该批货物为整车大散件,该公司也以整车HS编码办理进口手续,应按整车检验监管,包括检验所采用的国家标准也应按整车划分。但据了解,国内东北、新疆等几大进口农机地区操作不尽相同,由于拖拉机是否属于机动车尚未界定,口岸局不能签发“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整车(100马力)不属于3C范围,未进行3C入境验证;零部件也未按机动车零件进行3C入境验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GA 802-2008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等,部分拖拉机还属于机动车,而其相应的零配件如车身反光标识、制动软管、后视镜、喇叭、安全玻璃等均在3C认证目录内机动车零配件目录之中,属于机动车零配件目录部分的农机零件也须取得3C认证。即便不属于3C范围,上述整机或散件大部分也属于进口法检产品,仍需进口检验检疫。
而成套散件货物到达目的地后,目的地检验检疫待整车组装后按法检产品检验与农机鉴定检验造成重复检验;如按散件监管又可能使得进口机动车整车国外制造变通为国内生产。如上述进口四轮方向盘式拖拉机产地应是巴西,为整车拆散以整车编码进口,按实际整车监管即可防止不法生产商将国外制造变通为国内生产,又可防止国外生产的农用机械套取国内生产农机补贴份额。
由于操作尺度弹性大,就容易造成监管遗漏、监管重复等,不仅使得检验检疫、农机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不能相互协调,也使得进口法检和与3C强制性验证混为一谈,但对于农机产品来说,特别是未列入机动车范围的农业车辆,造成口岸局和目的地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操作性不强。
五、对进口农业机械监管的建议
鉴于我国进口农机监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试从认证认可和检验监管客观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尽管我国相继建立并完善了认证认可组织机构体系,但仍有许多领域不符合国际化、市场化规律。使得在国际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如汽车安全认证等被美国、欧盟垄断,近年来国外针对中国产品绿色壁垒不断增多;国内的认证认可行业分治或者说各部委分管主要受标准分治影响,其间又夹杂着行业利益。铁道有铁路的认证、卫生有医药行业的认可,民航用品认证、体育器材认证、汽车认证、消防产品认证等等,电动自行车/电摩事件的博弈、欧典地板、牙防组等事件背后,都反映了各种矛盾导致的各类认证、认可等领域里存在的混乱、不规范等局面。从一些发达国家认证认可制度的发展历史来看,都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
因各国生产的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济区域化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的贸易障碍性影响,也影响到人身、健康和环境。在这一背景下,欧盟首先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并就标准的实施又制定了若干个指令。根据这些欧盟指令,各国都陆续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目前,我国尚无“合格评定法”,仅有一部唯一的认证认可专门的法规,希望尽早有一部像《食品安全法》那样的认证认可的法律,从法律上规范政府各机构及产业界的行为。国家认证认可监管部门应统一管理质检、农业等各行业认可实验室,只要是认可范围内合格评定机构,不同行业、部门应相互认可,且依据先后优先原则。特别是后WTO时代,中国作为统一大市场,进口商品应当有统一的准入机制。如上述拖拉机进口案例中,如该产品属于机动车,按机动车执行,不属于机动车的农业机械,按进口次序、按有关规定执行,涉及重复检验的,依据优先次序相互认可。
另外,交通安全法对拖拉机等最高设计行驶速度都是界定的不超过某个值,而对于超过者未予明确。无论质检、农林还是交通管理部门,在各自监管认证范围内,诸如设计时速等判定拖拉机是否机动车的重要信息,都应如车架号一样在车辆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永久标识、不得更改,避免如电动自行车和电摩定义不清而导致管理混乱的尴尬局面。
(二)完善技术法规,尽快修改“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我国的技术法规称其为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技术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国家标准化战略中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技术法规和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日趋增强,一方面建立并完善我国技术法规体系是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建国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发展来看,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也亟须科学发展。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都已新修订出台,1999年底的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本身在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前;二是虽然办法提到除汽车外其他机动车按本办法参照执行,但仅此一句显得过于简单和笼统,布局操作性或者说操作弹性太大。应择机修订“进出口机动车检验管理办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进口商品应当符合我国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农村、农业和农民,进口的农业机械检验监管尤为重要,进口的农业机械应当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无论机动车整车检验、还是机动车零部件3C验证,绝不能出现监管漏洞,我们要在各监管部门实际业务操作与完善法律法规、文件体系中持续改进。
(作者单位: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常州检验检疫局)
主要参考文献:
[1]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2000年第1号.
[2]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9年第563号.
[3]机动车零部件3C目录清单.质检总局、认监委,2005年第137号公告.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2004年第405号.
第一条 维修机具
机具型号、名称:____________牌照号/出厂编号:_________
随车附件及油料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故障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维修项目及经费概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_______________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_______________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_______________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_______________元。
概算合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实际发生金额按《维修清单》(见附件)结算。
第四条 交付与结算
1.竣工交付时间: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2.交付方式:自取 送货
3.结算方式:现金 转帐 汇款
4.付款期限: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日 期限:竣工后__________日之内
第五条 维修变更
承修方在维修过程中,需变更维修项目或延长维修期限的,应及时征得托修方同意。
第六条 权利和义务
1.承修方应妥善保管托修机械,除维修或检验目的外,不得使用托修机械;
2.承修方必须使用合格零配件。使用回用件时,应征得托修方同意,并保证维修质量;
3.承修方在维修中换下的配件、总成,竣工时一并交付托修方;
4.对托修方提供的维修配件和材料,承修方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及时通知更换或补救。托修方拒不更换或补救的,承修方不承担因托修方提供的维修配件和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责任;
5.托修方应说明托修机械的状况和需维修的内容,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方式接收竣工机械,支付维修费用;
6.承修方免费返修质量保证期内维修质量不合格的托修机械。返修项目质量保证期自返修竣工交付日重新计算,但双方注明约定的除外。质量保证期按《维修清单》(见附表)约定。
第七条 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未履行合同,由违约方赔偿造成的损失,或按合同约定负责赔偿。违约赔偿标准:__________元/日;合同总价款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承修方未尽妥善保管义务或擅自使用托修机械的,应照价赔偿油料等直接损失;造成托修机械损坏的,应无偿修理并赔偿损失。
第八条 争议解决方式
因维修质量发生争议,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十八条执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解决方式:双方协商;向农业机械管理等部门申请调解;向____________________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 其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化;健康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对于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农业机械补贴也越来越大,使得很多农民都享受到互惠政策,农忙季节也节省时间外出务工。随着联合收割机使用增加,很多驾驶员操作不是非常规范,就导致了联合收割机事故出现,这就需要加强对于农机收割水平,提高农业机械收割对策和措施。
1农村的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问题
(1)农业机械管理中农民没有相对应的技术培训,没有联合收割机使用驾驶凭证,这就导致农民不能按照联合收割机规范进行操作,导致了很多人身事故发生。本身联合收割机的机体比较大,作业时候机械活动都受到视线限制影响,特别是夏天和秋天的时候,作业人员会由于繁忙导致农田收割容易出现线路故障问题,另外灌溉机井和电力设施也会容易导致以外事故出现。(2)农忙季节为了能够抢救时间,会忽视安全问题,驾驶人员会连夜操作导致事故问题发生,驾驶人员会由于驾驶技术落后导致安全问题出现,另外就是接粮食人员缺乏安全常识,就会使得在收割机收割过程中出现堵塞问题,收割粮食过程中会出现不当操作问题。(3)农业驾驶人员在跨区域收割作业过程中会由于受到驾驶技术影响,在交通路况运行中会出现行驶不顺畅问题,另外受制于农机械设备运行不稳定因素影响,导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4)农机械设备没有缴纳强制保险也是事故发生最重要问题,需要按照交通管理规定的模式对于交通事故管理,保证农机运行通常,还要对于道路路况情况做好及时清晰信息数据分析。及时对于农机设备做好注册、登记和检验工作,如果出现事故问题要及时处理,农机设备责任人要对于事故有效解决,同时还要做好对于事故管理和监督工作,在实际执行和运行过程中造成的执行问题要及时处理,保证对于农机机械高效管理,防止出现农机管理事故问题。
2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村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措施
(1)通过对于农业机械管理存在问题研究,需要对于农业机械管理案件做好合理审核执行,减少农机管理事故问题,对于农机机械管理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管理同时,还要树立高效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农业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首先要对于农业机械做好规范化管理措施,驾驶人员要经过农机管理部分对于操作农业机械人员定期技术培训,操作人员取得合格证书后,驾驶人员才能够很好提高对于农机设备管理,同时农机设备还要做好田间管理水平,严格处理好农机机械驾驶问题,提高对于农机机械设备高效管理。如果出现无证驾驶问题要严格处理,保证农机机械设备高效性和安全性。(2)农业农机操作人员要增加安全责任意识,每次农机作业过程中按照农机使用说明书进行保养,如果出现故障问题要及时处理,保证农机人员合理维修,在农机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农机设备管理水平。田间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施,切实做好对于农机设备维护工作,在农机使用过程中提高对于驾驶员作业水平高度维护,保证农机设备良好运行状态。加大农机设备管理力度,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交通常识和管理规划化。(3)最后要强制对于农业机械做上保险,农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现代化管理水平实施管理,提高农机设备物质保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要不断提高农机设备管理制度。积极交纳农机设备保险,建立完善农机设备管理模式,利用农机增加交通安全意识,促进农机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农机事故处理策略,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威化好农机设备和谐稳定性,提高各级农机管理部分对于农民使用过程中指导和管理方法。极大维护好农机设备高效性,逐步把农业机械运用到对于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中,提高对于农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有效保证农机设备正常化和法制化进行,保证农机设备合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
(1)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趋势,利用高科技实现对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从根据上建立先进农业机械管理体系,强化农业机械设备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康发展。有助于农民增产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共同实现,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要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经济利益,强化机械管理模式,带动农民应用农业机械化发展积极性,提高农民增收。(2)农业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高,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稳定增长,有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发展,实现对劳动力合理利用,还可以强化农业机械管理水平,实现接线使用效率提高,有效的提高农民有时间从事第二职业,为社会创造更多利用,保证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快速发展,保证农业经济水平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竞争和挑战问题,在管理过程中要实现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高效管理,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快速发展模式。及时解决需要面临各种农业机械设备问题,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农业机械设备问题,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管理和生产,提高产品结构、研发和销售环节资金投入,降低机械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成本,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管理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莹.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5);
1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正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得到大面积普及;部分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无法短时间内突破[3]。因此,很多农民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排斥心理,这一状况给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现阶段大力普及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受诸多因素所限制。
2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欠缺
现在农业机械设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于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够正确理解其操作要点,在操作过程中往往盲目操作,很容易使农业机械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而要想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
2.2农业机械设备保养维护不及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认识模糊,对于农业机械设备所适应的地形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4]。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使用,导致农业机械设备部分零件损坏;在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闲暇之余没有对其轴承等部件进行及时保养,造成农业机械设备零件损耗严重,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3解决措施
3.1组织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学习操作知识
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这一问题,地方农业机械管理局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普及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使操作人员明白正确操作的重要性,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操作而引发事故。同时,培训员可以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对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纠正,使农业机械设备正常发挥其作用。
3.2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部门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业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都是操作员根据其出现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维修,缺乏专业的维修设备及技能,在维修过程中很难顺利完成维修任务。因此,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必须建立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部门[5],在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维修,从而使农业机械设备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使农业经济稳态发展。
4结语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促使农业机械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农业经济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军平.国内外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12(2):31-32.
[2]邱新伟,王俊发,李亚芹,等.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5(3):4-6.
[3]李聿萍,王盛春.浅谈农业机械化普及的作用和意义[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1):22.
[4]张建军,严森.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机械,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