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09:5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卫生院绩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是关键,应引起高度重视。乡镇卫生院应该具备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卫生行政管理3种主要职能,充分发挥“六位一体”功能。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加大卫生投入的力度,维护与真正实现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乡镇卫生院要尽快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强化自身的功能,提高农村基层居民的健康水平。
2立足基层,保障卫生人力资源有序开发
卫生人力资源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的问题一直是阻碍乡镇卫生院和新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卫生人才是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充分认识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把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合理、有效、有序地开发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大力培养卫生人才,为改善农村基层的医疗卫生条件和保护社会劳动力提供保证。
3夯实基础,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水平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快发展。国家实施国债项目建设以来,通过拆迁、扩建、维修改造工程和设备补充,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在规模、布局、功能、设施、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人才匮乏、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依旧突出,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仍然薄弱,还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基层患者的需要和需求,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功能,同时帮助乡镇卫生院拓展服务范围,为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事业上留住或引来技术人才[1]。要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服务能力。
4创新制度,确定实行绩效管理的具体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与方法
4.1指导思想。乡镇卫生院实行绩效管理的具体指导思想应是通过进一步创新制度,完善运行绩效的考核办法,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深化卫生院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机制,充分调动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
4.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公益性质、公平与效率、突出特点的原则,坚持目标考核、确保结余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绩效优先的原则,坚持绩效工资分配不与药品收入挂钩,不与科室收入直接挂钩的原则。
5稳步推进,搞好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改革
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改革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社会难题,应在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要通过转变管理观念与方式,建立新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健全与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来稳步推进乡镇卫生院的改革。
5.1确定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在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确定岗位设置,根据任务、职责、专业与结构等方面的不同来全面考虑并确定人员编制,既要考虑节省人力资源,又要考虑留有余地,做到整合岗位、合理定岗、整体协调,有利工作,便于管理,提高效率,保障乡镇卫生院优化运行。
5.2实行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根除“以药补医”后,要进一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留得住卫生人才、体现绩效、保持基层医疗的公益性,最需要的就是要建立一整套新的用人及考核机制。因此,必须改变乡镇卫生院的传统用人方式,重点解决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在编的问题,实行因需设岗、按岗聘人、合同管理、定期考核的用人机制,在科学定岗定编的基础上,确定岗位标准和竞聘人员条件,打破论资排辈和人员身份的限制,一律竞聘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对编制内和编制外的人员实行全员聘用,统一实行合同管理。
5.3确定基础工资和奖励系数。一般情况下,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大部分,前者由岗位津贴、工作量津贴两部分组成,以津补贴形式按月发放;后者分日常奖励和年度奖励,主要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考核结果来确定。在实行绩效管理时,不但要注意解决解决雇佣和临时人员等的工资待遇问题,巩固基础性绩效工资,还要大胆与灵活地使用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单位实际、工作量完成、德、勤、能、绩综合考核等情况确定科室或个人的不同奖励系数,经统一核算奖励性绩效工资后发放。
5.4做到统筹兼顾和公平分配。实行绩效工资,要突出医务劳动的特点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个体和群体、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有关文件规定,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2]。由此,可从这部分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统筹奖金进行公平分配。公平分配是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来妥善处理和解决乡镇卫生院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岗位人数和工资总量来依据绩效管理的办法进行合理分配,做到利益兼顾、成果共享、全员受益,充分体现效率与公平,使绩效工资和绩效管理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1
对于任何一个医院来说,它都需要一个能够齐心协力、求实创新、扬长避短和快速完成目标的动态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就是在新医改下的绩效管理系统。下面我们就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绩效考核管理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探讨,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存在哪些问题
从新医改以来,我国的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都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并且引进和探索了各种各样绩效考核的理论,虽然使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管理体系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但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绩效考核的目标和定位发生相互错位。绩效考核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工具,对医院的发展起着引导性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对于乡镇卫生院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要更加关注社会效益,这样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正医院过度的趋于利益;(2)在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上方法粗略。我国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制度,缺乏具体考核要素,内容笼统,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医护人员的工作绩效,这种采用简单的粗略的绩效考核方法,导致了考核的可信度,让绩效考核的工作过于形式;(3)绩效指标的设计和选择缺乏科学性。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对于各种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都采用同样的考核指标,每一项指标都一样,这样让不同岗位之间的职责和对任职者的素质以及能力的要求不能体现,对于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大大降低了;(4)考核的周期设计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基层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采用的都是一年度或者半年度的考核。这样对于连续性的合理考核次数的缺乏,导致绩效考核的效果可信度难以保证;(5)为能够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估。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是相互制约和联系的复杂系统,它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层次,但是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在建立绩效考核管理时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的相关性,导致在绩效考核中得到的结论可靠性差,难以从考核中找出影响绩效低的因素;(6)忽视绩效管理,重视绩效评价考核。绩效考核侧重了考评在过程中的执行以及考评的结果,但是绩效管理主要强调过程管理,这不单单是结果的考核评价。在当今的时代中,人性化成为了绩效管理的重要理念,因此绩效考核要向着系统的绩效管理转变;(7)创新的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过于落后,内在的动力不足;(8)绩效考核的评价基础相对较弱。
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的改进建议
乡镇卫生院的绩效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医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的改革成效决定了医改效果的可持续性。对于这些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争取领导重视,为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2)积极调查做好绩效考核的前期工作;(3)要坚持因地制宜和规划统筹的相互结合对绩效考核作出改革;(4)开展引导和宣传工作,对思想观念作出正确的转变;(5)更加完善分配的制度,并且积极落实考核的结果;(6)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医护人才,激发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7)向着坚持可持续发展进行必要的改进;(8)为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的健康运转,要提供财政的保障。
三、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管理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的持续推进和深化,财政部门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费投入也逐渐地加大,政府的监管部门对于乡镇卫生院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增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成为了绩效考核管理中的重点。所以对于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做出以下总结:(1)领导不够重视,制度不够健全;(2)会计专业人员缺少,不能够与新会计的制度相互衔接到一起,工作的效率难以提高;(3)很多乡镇卫生院都没有成立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机制,在管理中经常出现漏洞;(4)在财务管理上挤出工作薄弱,会计的监督职能很难发挥;(5)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上松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6)在卫生与药品管理上,财务的账务上的进销差价与国药局的不一致,让资产的清查工作失去了实际意义;(7)在会计核算上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医院实际的财务状况,并且在债权债务管理上较为混乱。
四、对于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管理中财务管理提出的建议
根据新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以及《新型乡镇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上提出以下建议:(1)采取行政的手段,严格的配备财务人员,实行“定岗”、“定编”制度,并且严格对财务人员进行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和增强卫生院会计人员的经济待遇和单位地位;(2)提高财务人员地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3)从细微的环节入手规范会计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制度建设;(4)增强行业会计工作的指导,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镇卫生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改革得到实施,它是一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战争,只有紧紧的抓住“以人为本“和妥善的财务管理才能更有效的为人民服务,才能在各种改革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适应当今新形势下的卫生医疗的发展,为乡镇卫生院的事业发展提供一个强力的经济管理后盾,并且让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高思静.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
一、院长年薪组织结构
院长年薪仍然由三部分构成坚持工作业绩、经营成效、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责任与利益、风险与报酬相一致的原则,坚持有利于调动院长和职工两方面积极性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工改”,调整原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由基本薪金、风险薪金、奖励薪金三部分为由基本薪金、绩效薪金、奖励薪金三个部分构成。
二、调整了三部分的内涵和考核指标
原来院长年薪制中,基本薪金是院长收入的基本保障,风险薪金偏重于体现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奖励薪金是促使乡镇卫生院积累而提高抗风险能力。我们尊重乡镇卫生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镇卫生院筹资已经从首要任务转变成了任务之一的实际,调整院长年薪构成的内涵,以充分借助分配的杠杆作用,引导乡镇卫生院全面履行职能。
(一)为院长提供基本保障的基本薪金。基本薪金主要根据全区乡镇卫生院院长档案工资中岗位工资的平均数确定,中心乡镇卫生院、普通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基本薪金分别为每月700元、600元,由农村卫生事业费预算解决,不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按月发放。
(二)体现院长全面履行职能的绩效薪金。以全区乡镇卫生院职工现行档案工资总额减去岗位工资总额后的平均数作基数,根据对工作业绩指标的百分制量化考核结果确定。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的,绩效薪金为1倍;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上的,按基数的1—4倍兑现绩效薪金。
一、用对核心指标进行考核的办法来考核院长工作业绩、履行职能的情况。
核心指标由三类19个组成。一类是公共卫生工作核心指标10个,即免疫规划接种调查吻合率、结核病人转诊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慢非病规范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食品行业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农村家庭宴席卫生规范化管理率。二类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核心指标4个,即卫生服务质量、基本卫生服务满意度、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度、新农合医疗服务。三类是社会卫生管理核心指标5个,即村卫生室建设情况、村卫生室人员管理情况、村卫生室药品管理情况、村卫生室新农合医疗服务管理情况。19个核心指标分别确定了分值,共100分。每年可根据工作重点调整核心指标的权重。与此同时,还设定7个扣分指标,即发生预防接种事故、发生责任性孕产妇死亡、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履行职责不到位、发生影响较大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责任事故、违反新农合有关规定、乡镇卫生院或院长被区卫生局通报批评。扣分指标也分别给予了2-5分不等的分值。
二、改变原来对年度目标责任书、院长任期阶段目标内容进行考核
绝大部分指标依据日常工作落实情况得出结果,如免疫规划接种调查吻合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由每季度的调查结果确定,卫生服务质量由每年的两次外部评价结果确定;部分指标根据日常管理确定;只有基本卫生服务满意度、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度等少部分指标需要通过年终考核时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采用核心指标考核,考核工作量大大减少,考核分值的随意性降低。
三是绩效薪金纳入所在乡镇卫生院的年度支出预算,年底经考核、审定后一次性兑现。
我国农村卫生30年的发展历程清楚地提示我们,乡镇卫生院是一个特定的领域,政府主导、回归公益性才是发展乡镇卫生院的必由之路。尽管这几年乡镇卫生院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但在乡镇卫生院改革领域里,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的关键靠财政投入,那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更要靠政府财政投入,如果经费投入得不到有效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由此会进入两难境地。
不要认为在乡镇卫生院发展中“市场机制失灵”就必然证明政府行为是有效的。如果不恰当的把握“政府主导”的要领,政府行为同样也可能出现失灵。因此,把握政府主导,是实现乡镇卫生事业稳定持续发展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败的关键。
一、落实乡镇卫生院财政保障新机制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是以财政补助到位为前提,最终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在提供基本卫生服务中回归公益性,从体制机制上彻底改变了“以药养医”。政府应根据各级财政支付能力差异,分级承担,确保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和运转经费补贴到位。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一是结合公共卫生任务、服务范围、业务发展规模等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人员岗位编制;二是规范乡镇卫生院收支管理,以落实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心组织合理收入,杜绝预算外支出;三是合理处理乡镇卫生院历史债务,在锁定债务的基础上由各级财政分年化解;四是实行绩效工资,建立绩效考评办法,把医务人员待遇从与业务收入挂钩中剥离出来,把绩效工资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职业道德、群众满意度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确定分配系数,打破以经济收入为基础的分配模式,调动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积极性;五是确立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政府管理的主体地位,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由政府统一科学合理安排,促进乡镇卫生院健康发展。
二、遵循卫生经济规律
政府主导是对市场主导的否定,不是对经济规律的否定,政府主导必须注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供求规律、价值规律都是发展乡镇卫生院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重要的是掌握医疗服务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里发挥作用的适宜形式,而不是简单地以一般性来取代特殊性,更不是行政命令。乡镇卫生院如果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肯定是行不通的。
三、遵循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农村卫生服务的诸多特殊性是卫生事业内在规律的具体反映。农村卫生事业不同于企业,在社会事业领域里,农村卫生事业又不同于教育文化,如何遵循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是政府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用错了评价标准,必然产生错误的导向。
落实乡镇卫生院财政保障机制,遵循卫生经济规律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是确保农村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健全领导机制,狠抓乡镇卫生院班子建设
本着“选好一个院长就能发展好一个卫生院”的认识,我区认真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原则,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制,将一批德才兼备、组织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骨干人才选拨到领导岗位,为卫生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定期对卫生院领导班子进行工作考核和民主测评,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从而极大地增强了院长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健全投入机制,夯实乡镇卫生院工作基础
为改善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环境,我区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内部增收节支等形式,积极推进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共筹资1000多万元对乡镇卫生院院容院貌进行改造。目前,我区值夏、新圩、云楼卫生院综合楼已全面完工并搬迁投入使用;东固、富田卫生院综合楼、新圩中心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全区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达5000㎡以上,一般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达3000㎡以上,为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初步建立起了以财政补偿、医保购买服务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药零差价补助等多渠道的卫生院补偿机制,对卫生院的事业经费实行区卫生局统筹安排,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并且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经费、结核病防治、扩大免疫等经费都列入财政预算,2012年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投入达1044.9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7.4%,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健全运行机制,深化乡镇卫生院分配改革
根据医改的总体要求,我区全面推进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医务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建立了“定编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聘任制”的人事制度,进一步激活了卫生院的发展活力,优化了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同时,制定出台了《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方案》,对乡镇卫生院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改变原来单纯以业务收入特别是药品收入核定绩效工资的做法,将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费用控制、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等作为职工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极大地提升了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改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健全管理机制,规范乡镇卫生院诊疗行为
一是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建立了乡镇卫生院医德医风管理档案,制定了医德医风考核奖惩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工晋升、晋级和福利挂钩,促使卫生院职工自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全面推行挂牌上岗,热情服务、微笑服务、诚信服务,树立了卫生院良好形象。二是健全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对全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三是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扎实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各卫生院统一悬挂张贴了《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严格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同时,专门制定出台了《区医疗纠纷、事故责任追究暂行管理办法》,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考核与通报,对人为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和事故追究责任,有效防范了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四是健全乡镇卫生院量化考核制度。制定出台了《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强化新农合监管,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实行量化计分管理,严格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让群众真正得到适宜、价廉、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健全考核机制,激发乡镇卫生院工作热情
为推动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区实行局领导挂点乡镇卫生院工作制,每一名局领导挂点两个乡镇卫生院,督促指导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落实。同时,把乡镇卫生院工作纳入为全区卫生工作重点,专门制定出台了《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将业务管理、医改工作、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重点工作纳入了对乡镇卫生院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定时考核、动态管理、全程问效”。每季度对乡镇卫生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实行一督查一通报工作制,通过季度督查和年终考核的方式,对工作有特色、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进度缓慢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从而大大促进了卫生院落实医改及民生工程等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六)健全培养机制,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
为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我区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的培养力度,2012年共选派24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安排11名儿科业务骨干参加全省儿科医师培训,选派27名卫技人员参加全市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组织25名医务人员参加全市适应技术培训班。组织全区医务人员开展了“三基”理论知识竞赛活动,营造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加强了对全省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重点培养和动态管理,积极引导他们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专科。通过培养对象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8名专业技术人员、吸纳2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七)健全督导机制,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按照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我区积极推进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制定了实施方案,强化了村卫生室的规划设置和建设,加强人员准入和执业管理,在村卫生室全面推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零差率销售。同时,乡镇卫生院强化了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加大督查力度,严格规范村卫生室诊疗服务行为,强化绩效考核,夯实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对院内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极大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服务环境。各卫生院基本上都做到了门诊部、住院部、职工楼分离,部分卫生院还建有独立的医技楼,切实做到了“乡乡有新院,院院有新貌”。同时,各卫生院还加强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所有病房均配备了空调、彩电,为群众就诊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年来,我区通过扎实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备,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了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能力。目前,所有卫生院都更新添置了B超、生化仪、X光机、心电图等一批诊疗设备,并购置了救护车,彻底改变了以往靠“老三件”诊断、靠经验用药的落后面貌,整体技术水平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功能。目前,我区2个卫生院被评为全市首批“十佳卫生院”,3个卫生院被评为“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7个卫生院被评为“母婴安全乡卫生院”。
(三)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行为明显规范。通过强化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了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行为,乡镇卫生院以往存在的“大处方”、搭车药等行为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其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与往年相比均有较大的增长,而药品均费用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而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同时,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促进了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现状
(一)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告显示,2016年我国乡镇卫生院37000个,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12-15年,乡镇卫生院数量呈下降趋势,同比2015年,2016年增长131个。目前,多数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得到改进,新建卫生室,购进新设备,使用电脑化办公,服务效率提高;从业人员的生活条件、物质待遇、医疗卫生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群众满意度有一定提高。目前,公共卫生人员数量占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比例上升,乡镇卫生院重医疗轻预防的观念逐渐改变,更加重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在服务项目上,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服务项目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医疗服务项目的数量减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11项是目前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农村居民接受医疗服务现状
我国农村居民接受医疗服务经济水平与医疗服务需求矛盾现象严重。一方面,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村居民接受医疗服务的能力有限,不仅难以负担巨额的医疗费用,对于小病慢病费用支付也存在困难。很多居民接受基层医疗服务都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不信任,就医习惯的影响,宁愿花更多的钱到大城市大医院就诊,而不选择乡镇卫生院。造成基层医疗服务资源浪费,发展动力不足。
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发展困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差
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基层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突出表现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首先是房屋建设,尤其是各地村卫生室、卫生院等,房屋建设十分简陋,房屋占地面积小,有的甚至不足500平米,卫生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房屋陈旧,年老失修,屋内设施简陋,医务人员的办公用品,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配置不足。甚至还有多处卫生院存在危房,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与群众的生命安全。其次是医疗设备陈旧简陋,不少卫生室几乎不配备大型检查设备,拥有检查设备的卫生院的设备大多陈旧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提供能力与质量。三是信息化设备配置缺失,难以掌握更多患者就诊的信息与资料,也难以接受外界新技术、新资讯。
(二)卫生人力资源不足
基层医疗服务人力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卫生人力的数量与质量上。由于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工作负担重,与城市医务人员存在很大差距,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不愿到基层医院工作,无法促進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2]村卫生室等机构,卫生人力往往在2-3人,试行轮班制。目前多数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严重不合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等缺乏科学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随意性大。不适当的人力资源安排,无法做到人尽其才,严重影响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乡镇卫生院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利于医务人员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医疗质量无法保证,难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
(三)信息建设落后
近年来,在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地区也逐渐开始信息化建设。但目前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各地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信息化建设进程不统一。在医院日常运转中,卫生院信息系统的绩效考核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这与多数医院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是管理人员不注重信息系统绩效考核功能的开发与应用。医药采购流程混乱,采购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在应用电子化对居民健康进行管理时,存在健康档案更新不及时,促进慢性病防治效果不明显。此外,还存在信息系统内部互联互通效率低下,与外部信息系统沟通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受各种条件限制,对乡镇院的信息化建设,国家政策等缺乏了解,信息不通畅影响了他们的就医行为。
(四)卫生服务能力低
基层医疗服务卫生服务能力低下不仅体现在其服务能力不足上,体现在其卫生资源利用率低。首先,乡镇卫生院经费不足,其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缺乏物质保障。强调治疗,轻视预防,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卫生服务能力无法提高。基本药物配送不规范,难以适应基本药物需求。基本药物种类编少,常用基本药物网上采购不能及时配送到位,利润低的最基本用药,配送企业更是不配送,导致乡镇卫生院药的品种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难以满足。此外,由于群众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的不信任、不满意,不愿到乡镇卫生院接受治疗,卫生院业务水平低下,服务能力降低,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严重。
(五)政策落实不到位
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的一大障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偏差,相关执行机构及人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的理解、执行可能存在偏差,影响政策效果。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地理环境等影响,政策落实难度大。
三、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发展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性,失去了政府财政的支持是无法维系的,也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重点要改善基础设施和设备。在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财政能力的情况下,有目标,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财政补助,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之处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其资金不足的问题,确保乡镇卫生院每年都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更新医疗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办公环境和群众就医环境,提高就医质量。
(二)加强人才培养,保证卫生人力资源
人才是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的核心,医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与福利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提升岗位吸引力。从政策层面进行扶持,对到基层从事医疗工作的毕业生提供政策优惠与补偿,鼓励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与研讨会,为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成长、发展机会,提高其业务能力与医学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三)加强信息建设,促进现代化发展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尤其是各地农村卫生院信息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加强信息系统绩效考核、远程医疗功能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对体系的运行进行严格监管。[4]基层卫生院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与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沟通交流,积极与二级三级医院进行业务开展、机构管理、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提高远程医疗能力。第二,基层卫生院的软件、硬件、数据建设标准统一,减少信息共享的摩擦成本。第三,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建设,对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现有医务人员能进行专业化操作;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人才;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
(四)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卫生服务能力
对基层卫生院重点科室进行共建,采取“内提升,外引进”的方式进行人才建设与科室建设,规范开展诊疗项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好重点指标监测,提高卫生院服务能力。对内开展医务人员岗位轮训,技术骨干培训,全科医生培训,务实进修等。重视内部人员的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稳步推进绩效工资奖励制度,实施工资待遇与医疗服务贡献率平行的激励制度。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树立现代化财务管理理念,脱离传统人力手工管理理念的禁锢,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加强收入管理、预算管理、财务资金支出的等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乡镇卫生院建设中的辅助功能。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财务管理部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制度约束与实时监管,避免财会资料丢失、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五)强化政府职能,落实卫生政策
黨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要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卫生行政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医院的管理,规范医生职业行为,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强化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尤其要规范乡村卫生管理,提高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5]健全落实分级诊疗配套政策,在合理划分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职责的职责上,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促进基层首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卫生协会.2015—2016年“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部分地区的主要做法[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57-58+60.
[2]刘正芳,潘瑞玉.浅谈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0):375.
[3]曾建军,杨灵军,卿川.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6(17):17-18.
[4]田淼淼,张小娟,朱坤.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流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06):32-3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层级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乡镇卫生院做好财务管理是关键。不仅如此,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使乡镇卫生院平稳健康发展,为广大的乡镇居民就医提供便利,有效地减轻了乡镇居民就医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正确看待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依托政府的财政扶持,全面改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状况,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制度保障
在医院的管理发展过程中, 大部分的医院管理者都忽视了财务管理问题, 关注的重点一般都放在医疗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方面。医院领导班子对财务管理的忽视, 长期发展, 医院严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忽视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踏实,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卫生院的会计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外聘的社会工作人员较多,管理比较松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岗位培训, 不具备现代会计制度所要求的业务素质。另外,很多卫生院没有建立专门的针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约束机制, 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随意性强,管理问题比较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甚微。
(二)资产管理松散,风险较大
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固定资产管理,但是,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内部固定资产明细记录不清晰、不完整的问题十分严重, 报废报表和报废信息的处理比较随意。由于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和特殊性, 关系到集体的利益和资金安全。所以在处理财务报废信息的时候,必须按照国家财务规定的相关流程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地进行处置,随意地处置财务报废信息,容易泄露国家财务信息,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乡镇卫生院对于药品和医疗卫生材料的管理也比较欠缺, 对药品和医疗材料的使用和购买没有设立专门的账目进行管理,现有的账目管理模式,财务报账的购药价格与国家药局的价格不一致,管理松散,财务风险随之增加,资产清查也是走马观花,没有实质性的成效。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权责混乱
目前, 在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不规范、权责不清晰的现象,导致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混乱, 失去控制。很多乡镇卫生院的账目没有按照相关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财务管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基本不符。工资福利、商品与服务、个人、家庭补助等会计支出科目支出随意性大,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另外,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债权债务状况也比较混乱,坏账死账比较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四)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乡镇卫生院的账簿、账目科目的设置不符合卫生院的管理需要,不符合上级部门的财务制度的要求等问题比较常见,基本上都是只有总账管理, 没有明细的收支,账目分类不清晰,管理混乱。财务支出科目未按照规定进行, 报表质量低下,财务资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很多财务资料没有经过严格的财务制度审核,只有院长的签字, 财务资料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些单位甚至白条入账,会计监督基本无效用,财务管理难度大。
(五)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
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高校毕业的医疗专业的人员, 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匮乏, 他们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也不到位, 只注重自己医学专业水平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比较低。另外,乡镇卫生院在引进财务工作人员时,没有严格按照财务工作要求进行选拔, 有的医院甚至任人唯亲, 让亲属承担财务管理职位, 财务管理极其不规范, 业务素质低下,内部监督管理作用基本缺失。
(六)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全国很多的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模式有效的阻断了销售商和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利益链, 减轻了居民看病的经济压力,符合了自己事业单位的性质。但是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业绩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缺乏必要的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无法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奖惩,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严重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应该对财务管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学习借鉴优秀的财务管理经验,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提高卫生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切实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工作,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要给予支持和重视,形成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引进专业人才,规范管理专业人员
乡镇卫生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 通过招聘等方式选拔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 招聘的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接受过专业的会计专业培训,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操作, 不得有任何违纪的财务操作。例如,记账凭证一定要经过会计人员的签字或者盖章, 再经过负责人的确认签章, 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执行, 不给财务工作人员任何作假的机会。同时,要加强对在岗工作人员的培训, 定期或者非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增加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项目, 努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合理的收入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合理的收入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收费体系的正常运转,财务工作人员要细致的记好每一笔账,不错记、不漏记,确保账目的正确、真实有效。另外,对于国家财政、地方政府等的财政支持,必须要做好每一笔资金的入账,并做好资金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避免假账等违规情况的出现。
其次,建立合理的支出管理制度。做好卫生院账目的支出核算工作,建立健全完备的支出核算机制,阻断销售商和工作人员的利益联系。同时要做好对凭证的管理,保证凭证等会计资料的完善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要对卫生院的每一项支出做出严格的审批和分析, 做好明细记录,避免挪用公款等情况的出现。
(四)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合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医院的发展是极其有帮助的。定期开展绩效考评, 不断完善绩效考评的项目和内容,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考评,制定合理的考评方式,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奖金等直接挂钩,根据考评的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奖惩,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切实为乡镇居民提供医疗便利。
样本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收支情况
1.财政收入占总支出比例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之前,样本乡镇卫生院财政收入占总支出比例很低,2009年A县这一比例只有9.49%,最高的C县仅占26.79%。改革以后,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比例逐年增长,2011年经济较落后的A县和较发达的B县这一比例均为50%左右。2.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总业务收入比例逐年降低,2009-2011年,A、B和C三县占比分别从50.76%、46.39%和64.39%下降至40.04%、34.99%和34.81%,表明乡镇卫生院“以药补医”的现象逐渐缓解。3.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2009-2011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下降较为明显,A、B和C三县占比分别从40.65%、37.21%和37.62%下降至27.55%、29.34%和31.41%。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的265名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中,医生约占一半(50.19%);男性占41.89%;绝大多数(73.01%)年龄在30~50岁之间;68.94%的人员拥有初级职称,中级、高级职称只占29.17%,1.98%的人员没有职称;绝大部分(92.45%)拥有高中、中专和大专学历;72.73%的人员工作了10年以上。调查的115名村卫生室人员中,86.73%为男性;大部分人员(79.13%)年龄在30~50岁之间;61.68%的村医没有职称,拥有初级、中级职称的比例只占29.91%、8.41%,没有副高职称;大部分(78.76%)村医拥有高中或中专学历,没有本科学历;94.64%的村卫生室人员工作了10年以上,其中16.07%的村医工作了30年以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对激励因素的排序1.总体情况在12类激励因素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认为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得分为0.945),其次是福利、收入分配方式、生活环境、工作条件、职业发展机会、培训机会、群众认可尊重、单位管理制度、工作2.不同地区卫生人员排序比较不同地区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前5位激励因素重要性排序完全相同,分别为收入水平、福利、收入分配方式、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3.不同专业卫生人员排序比较不同专业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前5位激励因素主要为收入水平、福利、收入分配方式、工作条件、生活环境、职业发展和荣誉奖励。比较而言,除收入与福利外,医生更看重收入分配方式和职业发展机会;护理人员更看重生活;公共卫生人员和村医更关注工作条件。
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经济激励现状
1.收入情况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平均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C县最高,其次为A县,B县最低。总体来看,样本县多数人员(42.19%)认为新医改后收入上升,但A县多数人员认为新医改后收入下降(46.43%)。同时,访谈证据表明,实行收支结余按一定比例分配的政策后,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C县某卫生院院长说:“收支节余返回,作为绩效进行二次分配,骨干医生年绩效工资达到8000元左右,年工资达到三四万元,(骨干)医生积极性提高。”村医的平均月收入B县最高,其次为C县,A县最低。绝大部分(92.77%)认为与新医改前相比收入明显下降。A县某村医说:“村医收入太少,公共卫生经费发放不及时,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放,都不如兽医。”乡镇卫生院院长也认为村医收入较新医改前下降明显。C县某卫生行政人员说“:在2010年前,就是药品有利润的时候,30%以上的村医收入很高,实施新医改后,病人流向乡镇卫生院了,村卫生室越来越不行了。”2.期望收入指数不同地区之间,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村医的期望收入指数均较高。乡镇卫生院人员的期望收入指数B县最高,其次为C县,A县最低。村医的期望收入指数普遍高于乡镇卫生院人员,说明村医提高收入的愿望更强。2.福利水平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村医享有医疗保险,比例分别为96.21%和78.57%。只有15.18%的村医享有养老保险,表明在村医养老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讨论
(一)物质与环境因素是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最关切的激励因素从基层卫生人员对不同激励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看,前5位激励因素依次是收入水平、福利、收入分配方式、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这5个因素基本可以归类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即当前农村卫生人员最关切的激励因素是物质与环境因素。同时,不同专业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激励偏好存在差异。在前5位激励因素中,除收入与福利外,医生更看重收入分配方式和职业发展机会,这可能与绩效工资有关,奖励性绩效工资越高,医生收入越高,同时也表明医生具有更高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意愿;护理人员更看重生活环境,这可能与护理人员的性别有关,女性更加注重家庭和生活稳定;公共卫生人员和村医更关心工作条件,这可能与当前公共卫生人员工作繁重及村卫生室硬件条件较差有关。(二)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收入低,与期望收入差距大改革以后,为改变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财政逐渐加大投入,但投入重点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仪器设备、材料等硬件方面,对卫生人员投入比例较小。结果发现,改革以后,样本县乡镇卫生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下降,A县和B县降至30%以下,而在国际上人力成本占比一般在60%以上,这样的财政投入结构直接影响了卫生人员的收入水平。A、B和C三县乡镇卫生院人员平均月收入分别为1961元、1898元和2671元,其中A有46.43%的人反映改革之后收入下降;村医收入更低,月均收入分别是1102元、1295元和1894元,且三县分别有88.24%、96.77%和91.43%的村医表示改革之后收入下降明显。同时,从期望收入指数看,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村医的期望指数分别为1.88和2.55,表明实际收入与期望收入之间差距较大。因此,如果改革以后增加的基层卫生投入不能转化为基层卫生人员收入水平和相关福利的改善,将会直接影响卫生投入的效果。
作者:何平 赵晓娟 刘博 薛云 孙强 左根永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一、指导思想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管理”),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卫生服务功能,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卫生服务差距,对于进一步巩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我市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就要是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按照卫生部、省及市业务部门的要求,逐步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关系,明确两者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有序的新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以行政村为单位,规范、稳妥地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在全市探索市、乡二无治理模式的有效形式,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为我市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方便、价廉、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医改工作带来的惠民成果,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的实现。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村卫生所的公益性,增进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和效率。
2、坚持实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优化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为主导,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3、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推进,逐步实现全面整合。
4、坚持院办院管为主体,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综合管理和业务指导。
5、坚持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全面推进,中西医相结合。
6、坚持探索村办乡管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村卫生所健康发展。
四、目标任务
(一)建立健全村级卫生网。
1.规划。严格按照我市村卫生所设置规划,以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为原则设置村卫生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有1所村卫生所,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所;对村型较大、人口较多,自然村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较远(1公里以上)、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设村卫生室。村卫生所和村卫生室同属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
2、房屋。村卫生所房屋鼓励争取政府支持、集体租赁和村医集体购买。其房屋面积和基本装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合理规划和配备,其中,村级卫生所(室)业务用房面积原则上不少于60平方米,有独立分开的预防保健室、诊察室、治疗室、处置室和药房。
3、设备。至少拥有以下基本设备: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身高体重计、诊察床、诊察桌、出诊箱、药品柜、输液器材、换药器材、紫外线灯、污物筒、资料柜、电话、简易高压灭菌设备、灭火器、观察床、输液椅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有条件的应配置电脑、电视、心电图机、氧气瓶等;设有健康宣传栏或宣传窗。
4、标识。全市村卫生所实行统一标识,印章。
5、布局。要做到结构合理,环境整洁,物品、器械放置有序到位,相应制度、图表上墙公示,要在醒目位置张贴便民措施或服务公约、服务电话及投诉电话、常用医疗收费标准和注射药品配伍禁忌表。
(二)实行“七统一,两独立”。
“七统一”即:在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品、工资、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两独立”即:村卫生所(室)实行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
1、行政管理。
(1)市卫生局管理职责。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全市乡村一体化工作,制定出台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乡村医生工作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
(2)乡镇卫生院管理职责。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本乡镇卫生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对村卫生所(室)实行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聘任村卫生所(室)长,聘期一年,实行目标管理。乡镇卫生院协助卫生局打击和取缔本辖区内无证行医、乡村医生所外行医等非法行医行为。
2、业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安排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加强对村卫生所(室)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2)乡镇卫生院要带领和指导村卫生所转变服务模式,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组织医务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
(3)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要为农村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4)要严格加强乡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卫生机构的门诊登记、处方书写、药品使用等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规范。
(三)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监督。
(1)市卫生局职责。要加强对乡镇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财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收支审计。
(2)乡镇卫生院职责。统一管理各村卫生所(室)的业务收入、社会保障和固定资产,实行“村财乡管村用”。设立村卫生所(室)总帐和分帐,对各个村卫生所(室)的财产、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调拨和业务收支帐册。公开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其价格和药品价格,对各村卫生所(室)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收据,做到收费价格公开,票据齐全。
(3)村卫生所职责。自觉接受乡镇卫生院财务监管。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从业务收入中统一提取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资金,用于支出村卫生所(室)的房屋租赁、办公用品、取暖费、水电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
(四)药品管理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集中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双轨制。村卫生所(室)定期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药品采购计划,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禁止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村卫生所(室)要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销、验收记录,不得擅自扩大用药范围,要按照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基本药物,严格控制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一经发现,进行处罚;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进购药品,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按相关法规严肃查处外,同时取消其乡村医生聘用资格。
(五)工资管理
乡镇卫生院统一核算、管理和发放乡村医生工资,乡村医生工资由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补助和诊疗活动收入三部分组成。
公共卫生服务性收入,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完成情况、个人的工作能力、业务技术水平、兼顾绩效考核取得;基本药物补助按销售额比例补到人头;诊疗活动收入根据村卫生所(室)诊疗次数获得相应比例的一般诊疗费。此外还包括中医药收入等其它收入。乡镇卫生院统筹本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用于支付乡村医生工资和村卫生所(室)业务支出。
乡村医生业务收入利润提取比例(第一次统筹),乡村医生取得的月收入低于300元的不参加统筹。
当月利润(元)提取利润比例(%)业务收入工资发放(%)
低于(含)300不参加利润提取全额发放
301—500595
501—1000694
1001—2000793
2001—3000892
3001以上991
村卫生所诊疗活动的利润提取统筹后,所取得的利润达到一定金额后进行第二次统筹,工资达到2500—3500元/月的按2%统筹,达到3501—4500元/月的按3%统筹,超过4501元/月的按4%统筹(不含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收入)。
乡村医生业务收入二次统筹比例(第二次统筹):
业务收入按比例提取后利润达到(元)统筹比例
2500—35002%
3501—45003%
4501以上4%
(六)人员管理
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按所辖常住人口的1‰—1.5‰配备,服务人口多的村卫生所(室)可适当增加乡村医生配置。
(1)乡村医生应接受乡镇卫生院统一安排,全部进入村卫生所(室)执业,私自执业者一律取缔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2)乡镇卫生院可根据需要调配乡村医生到卫生院或村医生所(室)工作。在本辖区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方可调配聘用到卫生院工作,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限为一年。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乡村医生可在本乡镇本村级医疗机构调配使用。
(3)乡镇卫生院建立乡村医生人事档案,对其聘用、考核、奖惩等情况建档管理。聘用人员报卫生局审核备案后,统一办理注册或变更注册手续。
(4)禁止一人办所。对于夫妻或父子(女)同所的必须三人或三人以上同时执业。
(5)乡村医生聘期届满经考核合格者可继续聘任,不合格者予以解聘。对于未完成本年度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不予参与年度考核和下年度聘用。
(七)目标考核管理
(1)卫生局职责。负责对乡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组织实施工作进行考核。制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绩效考核办法。组织实施村卫生所(室)从业人员培训和年度考核。
(2)乡镇卫生院职责。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室)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1、公共卫生服务指标的完成情况;2、村卫生所的医疗服务质量;3、村卫生所的内部管理;4、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情况;5、群众的满意度。考核评分办法按卫生局制定的《乡村医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3)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和工作经费。在卫生院工作的乡村医生参照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享受与卫生院职工同等工资、待遇和福利。
(八)两独立:即村卫生所(室)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
1、法律责任独立。村卫生所(室)均为独立法人,其法人代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村卫生所(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展诊疗及其他活动时,产生的风险和责任自行承担。
2、财务核算独立。村卫生所(室)的业务开展实行财务独立核实,统一分配,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
五、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对全市村卫生所(室)进行排查,核实在岗乡村医生人数。
2、统一规划。根据全市实际,综合统筹乡村一体化工作布局,重新核发村卫生所(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确定乡村医生执业地点。
3、实质运作。对村卫生所(室)进行整合,对村卫生所(室)现有资产进行盘点,确认,出台考核和奖惩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履行有关人员聘用手续。
4、总结验收。重点考核工作落实进度、管理制度执行、卫生服务开展、药品采购使用、技术人员执业等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市打标立样,予以推广。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财政经费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基本的医药目录制度在不断的得以完善,政府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在不断的加大对基层医药事业的资金投入,国家医药财政补助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主要经济流入主体。这就需要政府等相关群体的集体监督,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行为进行更为严谨的监督管理,确保国家拨给乡镇卫生院的医药经费能实现专款专用,实现真正的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对乡镇医院得到的财政拨款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整合的财务监督管理。
一、当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
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来源基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医药事业的发展重心集中放在了城市的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的城市那些农村等偏远及贫穷地区的国家医药投入非常的薄弱,国家在医疗改善项目中出现了技术资金等方面地方倾斜的现状。进入21世纪国家的财政对于地方医疗开始重视,长久以来的国家医疗水平地方倾斜,造成地方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没有观念性的管理水平和重要的关注程度。
2.财务制度不够完善,内部领导监控不到位
在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基本上没有针对非盈利机构专业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专业的财务制度来规范国家针对乡镇医药事业的拨款,并且卫生院的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高,乡镇卫生院领导没有针对性的监督、控制内部财务核算,因此出现了卫生院财务预算无章,没有发挥财务预算真正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前期财务预算的不规范造成卫生院运营支出的随意性。进入21世纪,国家财政对乡镇卫生院医药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大力推动,由于地区原因各地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水平不一,各卫生院的收支无法比对,有比较明显的波动性,所以国家财政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费用标准来监督乡镇卫生院的成本支出。许多乡镇卫生院的费用支出由卫生院领导直接控制,根本不会有专门的采购部门做量化的指标分析和方案,购置医药设备等资产时没有前期科学的实用性分析,有的资产购置后直接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同时还存在乡镇卫生院采购大批的设备仪器,没有科学合理的对设备供应商报价和设备质量进行比对,直接由乡镇卫生院的领导一票决定,设备采购的水分无法避免,导致卫生院的运营成本费用不断增加。乡镇卫生院在实际的运营财务管理和经济业务活动中,出现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行为,导致卫生院会计部门得到的财务原始票据信息失真,经济违规违法的相关案件时有发生。
3.运营机制不规范
乡镇卫生院医疗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各医药部门管理费用、涉及医疗纠纷的处置费用、各领导层的业务招待费用、特困户医药费用拖欠及医疗广告宣传费用等。这些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营的费用没有得到有效、科学、合理整合控制,导致卫生院的整个运营成本不断的飙升,国家财政拨付乡镇卫生院的医药款项越来越大,但是有些卫生院却出现了负债的情况,乡镇卫生院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手续和完善的财务监督程序,使得在正常卫生院运营模式下出现非正常债务负担情况。
二、实现财政经费拨款到乡镇卫生院之前的医药经费预算
在政府相关部门将下一周期的财政款项批复给乡镇卫生院之前。卫生院领导、行政、财务等管理部门,充分结合乡镇卫生院的现阶段医药体系和条件,将接下来政府部门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予以分专业、分部门、分科室进行分类预算,根据预算部门的相关预算款项,城镇卫生院对国家预期拨付的款项按预算级次进行管理。卫生院的任何一项开支都会受前期财务预算的控制,这样更好的保证了乡镇医院的正常运营体系,同时,更有效的避免了医药经营管理过程带来的负债,专业的将乡镇卫生院的资产负债比例进行平衡,有效地降低负债增加财务监管下的资产比例。
三、乡镇卫生院财务监管应建立费用控制体系,强化资金流出的管理
乡镇卫生院的运营资本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拨入,事业性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财务制度与盈利性企业不同,财务费用的监管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每一个相关卫生院应针对自己的运营模式营造自己独立的费用控制环境,财务部门将费用控制考核体系作为对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的一项重头戏,应建立专门的科学的费用控制体系,健全费用的审核、审批监督手续,明确各个控制环节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严格把控费用实现责任到人;乡镇卫生院的内部人员考核制度和评价指标也应设置费用控制相关内容,以完善乡镇卫生院各部门、各个科室的经济核算,使卫生院各部门从上到下都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己控制运营医疗费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得费用控制执行获取结实的基础环境;同时,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在对乡镇卫生院下达任务指标的时候,将费用控制作为对院领导任期和提升业绩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管理层的费用管理意识,这样国家财政相关部门就可以宏观的调控乡镇卫生院的费用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到卫生院领导再到卫生院相关部门整体上整合费用管理目标,实现对费用控制的政策导向。
参考文献:
[1]田琼芳.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2]李华.影响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的直接与财务管理因素及应对[J].现代经济信息,2011(05).
为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实施范围
(一)指导思想
立足县情,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牢牢把握公益性方向;坚持立足县情,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坚持综合改革,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并举,维护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实现改革成果共享。
(三)总体目标
通过改革,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公平性和可及性,有效减轻城乡居民医药费用的负担。
(四)实施范围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
二、主要内容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人员、药品、财产“五统一”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核定编制、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
依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及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情况,由编制部门分类核定所需要的人员编制。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编制按照寿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事宜的通知》(县编发[2011]03号)执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民主推荐、委任、考试考核等办法择优聘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卫生技术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岗位设置,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合同管理。分流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过渡期间的费用支出,如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经济补偿、学习费用补助、内部退养和病退待遇等,由财政部门纳入预算,统筹安排。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绩效管理的考核分配机制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服务的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医疗服务的平均人次数、收入现状和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综合考虑,统一核定。
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考核机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四)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按照《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市卫字〔2011〕33号)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统一集中招标采购,市级统一配送,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按照《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市财社字〔2011〕44号)要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县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经费,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按相关规定执行。
政府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每村每月400元,公开招聘的大学生村医每村每月不低于800元。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财政部门按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每人每年4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省财政补助2元,市、县财政各补助1元。
三、实施步骤
(一)明确任务,定编设岗
根据寿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事宜的通知》精神,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依据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量,科学核定编制,合理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确保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5%。
(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市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市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明确定岗竞聘的范围对象,统一组织乡镇卫生院实施竞聘上岗。所有上岗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
(三)妥善安置,确保稳定
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关于印发市乡镇卫生院分流人员安置办法的通知》精神,对正式职工分流人员,采取系统内调剂聘用、允许内部退养、实行3年过渡安置、鼓励自谋职业、支持学习深造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对非正式职工分流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关系,补办企业养老保险,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岗竞聘工作完成后3个月内,完成分流人员安置工作。
(四)绩效考核,落实补助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状况等。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职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五)核定收支,取消加价
财政、卫生等部门依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和支出,并按月预拨经费,保障正常运转。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协作
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组织领导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编制、物价、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有效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加强财力保障,严格资金管理
财政部门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
(三)加强督查监管,确保规范运行
包乡县领导和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乡镇领导要深入基层,对综合改革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查。建立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划片包保责任制,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成员单位分别包保22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任务。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运行、财务管理、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政府补助资金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运行。重点对分流安置政策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分流人员妥善安置和社会稳定。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严肃纪律,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违纪违规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而要真正发挥这种作用,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与管理。本文在研究乡镇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完善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维护财产安全、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资料真实、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检查的内部控制系统,即乡镇卫生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也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机制、防范经营风险的手段,已成为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一、乡镇卫生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卫生院管理者的重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还是将思维停留在旧的管理方式上,认为只是单纯的记几笔帐,不产生经济效益,有多余的时间兼其他项目,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还是不够重视。
2.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实施的管理力度较小
制度再好,也要靠有效、认真的实施。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在内部财务控制的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卫生院还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卫生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不健全;有的卫生院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去贯彻执行,财务人员长期固定,只依赖自身的洁廉,无内部的监督,甚至将之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3.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
在很多卫生院内,财务岗位都由业务人员兼职,而且没有进行过正规的、专业的财务培训。另外,财务人员兼职档案保管、日常维修、办公室采购、药品保管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及控制的实行。
4.内部监督机制部分丧失
卫生院内存在不少财务乱像,缺乏有效监管、监督,导致从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有效,到对记账凭证填制的监督,再到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等等一系列的内部监督机制基本丧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审计流于形式,往往仅是应付上级检查做资料,不能起到日常监督、全面监督、客观监督作用。
二、乡镇卫生院内部财务控制的完善措施
1.转变观念,重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乡镇卫生院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内部财务控
制制度,上至院长,下至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各层次人员,都要层层把关,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开支。为充分调动院长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可对全体职工实行绩效工资制。另外,应当注重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使用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理念,掌握先进的理财方式,学习相关财务政策、法规,不断促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从各方面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2.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与实施
乡镇卫生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同时兼顾制度的适用性、安全性、协调性和经济性,而制度的执行则有赖于执行的部门和人员。因此,首先做好院长评选工作,选拔既懂技术、又有管理才能的人来担任,建立院长离任审计制度,同时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其次,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加强他们的会计意识、法律意识,督促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由此形成自检自律、自我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再次,对部分岗位实行轮换适度,方便职工的相互牵制与监督。全员过程内部控制意识的建立,能帮助每个职工自觉对照制度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与修正,这样能切实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同时,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应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并及时更新其专业知识,提高操作能力,鼓励员工多与其他兄弟单位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另外,还要对乡镇卫生院的会计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管理,杜绝无证上岗。
3.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强化资金管理
改革乡镇卫生会计审核办法,建立适合乡镇卫生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把成本核算纳入卫生院日常管理工作范畴,并将成本的控制作为对院长任期考评的一项内容。将成本指标结合工作量和费用情况落实到人,采取奖罚制度以进行目标控制。定期考核成本,提高卫生院资源利用率,稳定病人治疗费用,以保证卫生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4.明确岗位职责,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完善监督机制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岗位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并保证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相符,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形式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不同岗位的责任、承担的风险、付出的技术劳动量等纳入考核中,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聘任、个人晋升、培训教育、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存的形式,推进医务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保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如不能叫一个人既管药品验收,又做药品日常管理;维修及办公采购;会计人员既管账又管实物资产。另外,要完善监督机制,乡镇卫生院应进行内部审计制度,明确财会人员的会计监督职权,以及其监督职能、内容与形式。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小组,方便其有效地行驶监督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卫生院日常工作过程的控制作用,对其卫生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及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严格审核,并将其列为工作重点,从时间上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排查与修正,保证财会信息及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结论
当前,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较为薄弱,观念的落后导致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忽视,在制度的执行力方面力度不够,且人员素质偏低,制度更新滞后,还缺乏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给乡镇卫生实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管理,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兼顾制度的适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做好院长任期评价工作,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以利于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明确财务人员的职权,完善监督机制,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与发挥。
参考文献:
[1]金玲.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局限性》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7,2.
[2]徐永浩.医院会计制度借鉴新会计准则的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