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房工作经验总结

药房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09-14 23:3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房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房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药剂科 药品 数字化编码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6-0231-02

药剂科是分配药品的前沿,药品的消耗是从这里采购并分配的,对加强医院药品供应和管理起着较大的作用,也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与临床医护人员直接接触和交流的重要地点,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药品管理也随之信息化。如今药品种类日益增多,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药品,充分利用其货位管理功能,对药品进行数字化编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药品管理质量。现将使用数字化编码的体会进行总结。

1 方法

药剂科通过计算机可以了解科室、全院的消耗量,了解全院用药情况和药品的动态变化,确保全院的药品供应,通过计算机网络,保证计费准确,防止重复收费,并为病人查询用药情况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准确了解全院用药及病人费用提供了方便。

数字化编码唯一性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一个编码只能代表一个药品,一个药品只能有一个编码。药剂科采用的数字化编码位数为5位,其规则是:第1位:药品摆药类别区分码,普通针剂用Z表示、贵重药品用G表示、普通片剂用P表示、输液用S表示、毒麻精神用D表示;第2位:药品所在货架码,用A-Z按货架摆放顺序依次标记货架;第3位:药品所在货架的行号,用数字1~6表示;第4位:药品的定位码,用数字1~9表示;第5位:机动码,用0表示,当每行药品品种数超过9个时或者有新药加入时,可根据其插入位置用数字替换[1]。如:乙酰谷酰胺注射液,其编码为ZF210,表示此药属普通针剂,在F货架上第2行第1个。

首先,对药剂科现有的所有药品进行逐一编码登记,确保每个药品都有唯一的数字化编码;其次,在“军卫一号”库存管理系统的货位维护功能项中依序输入药品的数字化编码;最后校对后保存。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货位号进行药品的调配、查询、统计与保管。

2 结果

2.1 提高摆药效率

采用数字化编码前,药剂科的摆药医嘱单只能按照药品名称的拼音顺序排列打印。药师在照单摆药时,要不停地往返于几个货架之间,耗费掉很多的时间。采用数字化编码后,摆药单按照药品数字化编码的字母及数字的升序排列顺序打印,所列药品集中性增加。药师只要在一个货架前停留片刻就可把医嘱单上这个货架上所列出的药品全部摆完,之后再换下一个货架,以此类推直至药品全部摆完。既节省了单个摆药的时间又提高了整体摆药的效率。

2.2 提高盘点效率

盘点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清点的库存数据,在系统中一个个的输入查找药品,然后进行数据修改。因为数据量很大,在输入的时候往往容易有遗漏和偏差,而且耗时很久。自应用数字化编码以来,借助“军卫一号”系统,采用货位号盘点,盘点当天打印好以货位号为单位的盘点单,盘点中根据盘点单的次序将药品数量一一填入,最后将药品数量信息与计算机比对输入[2]。整个过程在货位号的辅助下,变得快速、准确。

2.3 利于药品查找

药房现有药品种类很多,药师需要记忆的名称也很多,一些不常使用的药品容易被遗忘;使用别名的药品可能一时想不起是通用名。在这种情况下,当有人前来咨询或者药师自身需要查找的时候,一时之间很难确定药品的摆放位置,增加了查找的难度和时间。如今统一进行数字化编码后,只要在库存查询系统中输入药品名称,就能看到药品的货位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地定位查找药品。

2.4 货位信息更新不及时

新增药物品种时,经常容易遗漏药品的数字化编码;因药物品种的减少而发生货位改变时,相应的货位信息更新不及时,均会造成货位信息混乱。

3 注意事项

3.1 专人负责

指定专人负责所有药品在库货位维护,新增品种统一进行数字化编码,以保证每一个药品都有唯一的数字化编码。

3.2 加强维护

药房定期对药品货位进行维护,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保证系统中的货位信息与实际相符。不定期地抽查一类药品,检查货位信息正确性并及时纠正。

4 讨论

药品的在库保管是药品质量的根本,而药品的准确定位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而数字化编码做到了药品的准确定位,药剂科使用药品数字化编码,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的药品管理,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也使我们更好地进行药品的查找、保管和统计,提高了药品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瑛,宋金春,刘强. 医院药品编码的研究. 中国药师,2008,11(3):357-358.

第2篇

一、成因及分析

医疗纠纷成因应当说多数是综合因素所致,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背景因素、医方因素、患方因素。现就这三方面因素浅析如下。

1.1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也可称社会环境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医疗纠纷不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背景因素都在其中起作用,也就是说它对医方因素和患方因素都起着作用。

首先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旧的医疗保障不复存在,新的医疗保障确实存在保障不够;二是受保障人群对新的医疗保障(包括商业保险)需要自己出钱构筑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不足。这两个问题都会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患”矛盾(基本医疗保险与参保职工的矛盾)转嫁成医-患矛盾,或曰社会机制问题。

其次医疗机构一方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受到严重低于成本的价格管制,另一方面又完全“断奶”,同时“被推向市场,要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救死扶伤”的不同理解;患者是不是消费者的争论;源自商业经营中“顾客就是上帝”翻版“病人就是上帝”等等所引起的医务人员、病患及家属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知所从必然在日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中有所反应。有些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医疗纠纷的直接起因。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的炒作,误导造成人们在此问题出现的认识误区也是医疗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以致在医疗纠纷中患方将“不如何如何我就找媒体给你们曝光”成为威胁医院的口头禅。

再有由于社会变革造成人们心理承受发生问题及部分人对社会不满,转而把医院及医务人员当做“出气筒”和“唐僧肉”的不在少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扯事故”并非空穴来风。甚至有些病患明说“你们哪么大个医院,给一点算什么吗?”。在一些人心目中只要是国家的就是不吃白不吃的肥肉。

1.2医方因素

医务人员中付出太多、不被人理解是较普遍的情绪,医生反对自己的子女学医做医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医疗纠纷中按患方不满医方因素可分为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和医疗效果及管理的问题几方面。细分下来有服务水平低、医务人员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拖拉、对就诊患者漫不经心、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某些问题指正其在某些方面处置不够妥当、病情解释或交代不清、违反医疗常规和制度、后勤保障措施不到位、病案缺陷、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记错账、技术水平不高及缺乏经验等。医方因素归结到一条就是未完全遵守国家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及常规。

1.3患方因素

患方因素导致医疗纠纷的有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患方对此没有相应认识、因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甚至有病人进医院等于进“保险箱”认识误区对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准确、有个别医疗纠纷因患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提出特别要求引起的、家庭经济或人际关系不良的情绪转移、患者及其家属持有不同心理等因素等。患方因素中不排除少数在其他地方(包括非医疗服务行业)“闹事”尝到甜头故意行为。

二、体会与对策

关于背景因素在引发医疗纠纷所起的作用我们很难有所作为。能做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进行微弱呼吁。本来“非典”的发生给了全社会对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个反思的机会,至少对卫生队伍整体的评价能更接近其真实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多少有利于医院发展的变化出现。因此估计在短时间内医疗纠纷仍会保持上升的趋势。至少不会明显下降。

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为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体会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关系。医院软、硬件建设上去了,技术水平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成效了,医院发展壮大了能很大程度抵消引发医疗纠纷的背景因素对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不利影响。

我院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具体作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1学习运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在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原则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起到“底线”的刚性作用。医院在条例实施前用2个月时间组织各级种类医务人员对条例逐字逐句学习、讨论。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知道医疗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对照条例中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病案管理部门要求;对病历书写具体要求;对医务人员应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活动中发生了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制度等要求,医院对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对医疗活动中与条例规定要求不相适应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条例立法精神与民法衔接较好,医院在学习条例时特别加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内容的学习,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养成保存证据的意识,提高了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素养。对部颁的条例配套规章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监控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2.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控制环节管理

我院长期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放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首先对接病人最频繁又最容易忽视的挂号室、出入院处、收费处门诊药房、护士站等“窗口部门”加强管理。同时对手术三关、急诊急救病例、以及医院根据工作经验总结的年纪较大、有心肺合并症等八类特殊病人进行重点要求。保证医疗确保质量不出大问题是对医疗纠纷最有效的预防。

2.3每月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联席会

会议内容为布置近阶段医疗质量管理重点工作;反馈上一阶段对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检查的结果和医疗事故隐患;各科室交流新开展的工作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其它需要“关着门”讲的事情。

2.4落实医患沟通制

按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要求将长期以来化解医疗纠纷行之有效的医患有沟通作法制度化。制定了医生、护士接诊新收病人制度,术前谈话制度、重要治疗前谈话签字制度、麻醉医师谈话制度等。在制定上述制度时将多年总结出的能有效减少纠纷的要点作为谈话内容制度化。

2.5抓好病历书写和操作常规培训

重点在低年资医师中反复训练对某项疾病诊断处理的常规工作,使其形成条件反射。强化病历书写中对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依据)的撑握在病历中有明确的反应。强化对治疗中用药和治疗方法的依据的病历书写,使年轻医师养成医疗活动是有充分依据并在病历中有反应的习惯。在出院医嘱中强化向病人交待复查、随访并有记录。病情观察要及时记录。这些要求能很大程度的防范医疗纠纷或便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2.6认真处理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及时总结

对于已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行政调解、诉讼三个途径处理。其中要克服怕打官司的想法,因为通过鉴定和/或诉讼能够很好地让患方解除许多误会,对于内部医务人员的处理也更有说服力。当然不管哪种处理都要注意总结避免犯同样的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