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实习工作

计算机实习工作

时间:2022-11-27 05:4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实习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实习工作

第1篇

我来东莞这边的一家电子厂上班已经有一个月了,这是一家外资企业总公司在台湾,这家电子厂主要是生产中小型液晶显示器lcd,像手机之类的显示屏。刚开始是跟一个师傅(虽是师傅,还是比我小几个月的一个女孩呢!)学一个叫dms测试软件,即显示测试软件,对样品进行测试。

对样品的光电特性,开关特性,视角特性进行测试并把测试报告打印出来。刚开始几天是看一些操作说明书和看师傅的操作,后来师傅让我边学边动手,首先我们要把样品进行安装点亮并调节,然后在系统里对一些参数进行设置,并对每项测试调出最佳波形并打印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手忙脚乱,不是这边搞错就是那边忘了,都是师傅帮我纠正。由于后来心态的调整和熟练了,慢慢地学得差不多了,过了两个星期左右,由于原来只有我师傅一个人上白班忙不过来,就把我安排在夜班,从晚上八点到第二天八点,中间有停下来吃夜宵,哦不叫夜宵叫午饭了,这里可是24小时全天工作的哦!刚开始真有点受不了,把我的生物钟都给搞乱了,我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黑白颠倒了,真累啊!没办法,只能撑着。整天穿着无尘衣在生产线上的无尘室里上班,独自呆在一个房间里,有样品送过来就测没有就闲着,忙的时候一直忙,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没事就对着天花板发呆或者看着手表倒计时,好无聊啊!真留恋学校生活啊!自由啊!来这边虽然才短短一个月,收获挺多的,由对lcd一窍不通到现在对它的原理和生产流程都有所了解,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dms测试的重要性,虽然这是一些简简单的基本操作,但是只要我们的安装不正确和操作的疏忽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与预期的不符,由于有些正因为这一点误差而导致样品的不符合标准而返工或符合的变符合了,出货给客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每一步都有要集中注意力,争取把每一步都做好。不好意思说的是有一次由于我的一次失误而导致机器出现异常,后来技术人员了才搞定,这可是上百万的机器哦!搞得我在主管面前没face.这次就写到这吧!

二、刚刚出校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总有这种或那种的想法,要找什么样什么样的单位,结果到头来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直到3月20号,我妈妈介绍我去她已前同事开的一家电脑公司实习,老总跟我谈的一些话让我感触深刻,他说当今社会你想干的轮不到你干,你不想干的偏要你干,像我这种文聘不高的人,心态一定要放正,知道自已在什么位置上。在公司的时候先全面发展,等过段再看看自已精于哪个方面,然后向那个方向努力发展。就这样我进入了三明联创电脑公司技术部,实习软件维护。刚开始觉的软件维护很简单,跟同事出去维护过几次以后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它这里主要是做财会软件维护的,出去首先要跟其它公司的财会人员进行交流,像我这种学计算机过来了,哪会什么财会知识,只好乖乖在公司先学学财会的基础知识和软件的基本操作。

来到公司有一段时间了,终于对财会知识有点基础认识了,开始接触到跟计算机相关的方面了,比如用sqlserver2000排除软件内不能直接修改的错误,还好最后一学期用上sql,不然真的是痛苦。4月初的一天,公司来了一个我个人感觉很像土匪的人,老总给我介绍了,差点吓我一跳,原来是另一个经理,带我学delphi,终于进入我感兴趣的,可是还没学两天问题就来了,原来知道delphi跟vb很像,但实际上差别还是有的,delphi以pascal为基础,这个还好有学过,主要是操作界面是全英的,以前英语没学好现在痛苦了,进展有点慢了。4月中旬的时候,三明重机厂的实施顾问从龙岩上来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时跟入到三明重机的erp项目中,又是一片空白的,重个系统的数据流太过具大不太好理解,只能先通具体操作对其进行了解,终于在4月底的时候,对部分功能以及数据流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在过程中帮上一点忙了。

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式;实习课程开发

文章编号:1007-1423(2013)04-0045-03

1 实习课程改革的背景

笔者在统计我校计算机专业方向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近年来毕业学生当中从事计算机销售、维护学生比以往的学生要多。笔者专门走访了本市最大、最早的西苑电脑城进行实地调研,2011届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的一位女学生,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担任某电脑销售分店店长,同班的另外一名男学生在该店担任技术总监职位。另外还有二十多名学生在不同的电脑销售店,负责电脑销售兼技术支持的工作。因此,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对计算机维护销售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学科架构课程培养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能让毕业的学生走向岗位后,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要求。因此,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能够快速地与市场接轨,课程改革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势在必行。课程的改革应依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是培养计算机维修工程师,但是从学生以往就业岗位来看,中专毕业生不仅要扮演技术工程师,还需要同时扮演电脑的销售工作。

2 实习课程项目开发的思路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分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材特点,针对“计算机维修工程师”的岗位,并结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重新制定了实习计划,修改实习内容,并且运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学科架构的教材的章节知识点,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前后衔接过渡,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理解难度比较大,也很难把知识点连贯起来,而重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却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思想,以组装一台可以使用并熟悉其维护方法的电脑的工程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将组装一台可以使用并熟悉其维护方法的电脑这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分解成多个项目任务逐步完成。最终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所涉及的课程内容融合分解到这个大的项目中(如图1所示),随着项目的逐一完成,将实现《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目标。

3 实习课程项目内容的具体实施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项目训练和自选项目训练相结合等形式。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充分观察和了解组内成员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与各种人合作的能力。分组教学中,将班级划分为几组。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开展活动,教师负责组织、安排、指导和管理各个小组的活动。

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当中,首先向学生分析组装一台能正常使用,并熟悉基本的软件硬件维护方法的电脑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然后按照项目的内容来进行操作完成项目要求,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步工作是通过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电脑配置,主要内容是熟悉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发展历史及品牌;第二步工作是将选择的电脑配件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装成一台电脑。这里特别要强调防静电的保护以及组装电先后顺序;第三步工作是安装操作系统,包括CMOS使用、分区、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及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第四步是常用软件的安装,包括加强系统安全的杀毒软件及防火墙装;第五步工作是系统的优化,对安装好的系统进行备份,主要是熟悉优化软件,例如优化大师、注册表的使用等。为了能够寻找到丢失的文件,需要掌握软件恢复的方法;第六步工作是掌握电脑常见的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的排除;第七步工作是对组装好的计算机进行系统性能测试以组装一台可以使用并熟悉其维护方法的电脑的工程项目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式课程体系。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学科架构的课程体系具体(表1所示)。

经过以上的课程开发过程,就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式课程开发。

4 实习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

4.1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计算机组装课程》本身是一门操行性非常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因此本实习考核属于技能型考核,所以采用操作性考核方式,考试项目涵盖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主要方面。确定了以下几个实训项目来建立操作考试的项目:拆装一台办公电脑,BIOS的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常用方法、安装操作系统、系统备份和还原常用方法和技巧、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课程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结果,按项目比例进行逐一评分,完成所有项目的考核给学生判定本次实习的考核成绩(如表2所示)。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过程评价,使学生动手技能快速提高。从考核效果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普遍认为这远比笔试要好。

4.2注重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实习评价方式是根据学生实习报告+平时的实习表现(根据实习指导老师的主观性评价)=得出实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实习的知识内容不能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实,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学生的技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因此将课程的评价方式改为:实习过程评价+教师评价+综合项目考试。评价方式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实习过程包括实践技能操作等;而教师评价包括实习报告的完成、实习表现、考勤等;综合项目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这样的实习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仅凭一次考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发展的情况。新的课程评价方式就避免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问题。

第3篇

1医学信息技术培训的意义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初步阶段,是知识转变为技能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必由之路。医学毕业生必须在实习期间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和知识,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但由于医学生在学习和实习期间,很少接触医学计算机网络知识教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计算机操作水平高低不等,不具备利用计算机从事临床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医疗管理的优势,容易耽搁或延长诊疗时间。因此,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适时地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提高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组织培训的原则

2001-06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从七个方面对本科毕业生质量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最低标准,其中之一就是信息处理能力[2]。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基础,但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的认识,在临床实习之前授课重点要放在信息系统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让医学生通过培训,全面认识医院诊疗流程的信息走向,掌握业务系统的具体操作。因此,培训的对象主要针对医学实习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培训课程的内容设置要以提高实习生的网络信息化认识和操作水平为核心,以科室业务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科室业务流程需要,密切结合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和临床应用实际要求,以实用为主,以注重计算机操作的实效为主,学即可用。

3实施培训的方法

3.1教学环境建立功能完备的多媒体培训教室,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投影仪以及相关的培训设施。将计算机虚拟技术和模拟教学系统引入临床实践教学。在全真模拟网络环境下采用医院现用的备份数据资源教学,使实习生能够快速进入医院信息网络环境中,提高教学效果。

3.2培训计划和教学教材首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地点、时间、课程安排、实习生和教师的安排及结业考试等。实习生需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培训要求,尽快掌握各项课程。计算机培训注重实际操作,实习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还要反复练习。组织信息科计算机专业工程师和临床实践操作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技术骨干编写操作教程、制作教学课件,内容涉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各种软件的使用、网络资源的使用、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等。培训内容印刷成册或制成光盘。但教材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系统的升级换代不断地进行更新。

3.3培训形式

3.3.1集中培训选择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承担授课任务。通过理论授课及操作训练与指导的形式,让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生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概念、构架以及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等有所了解。同时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讲解,医院信息系统介绍。包括门诊挂号住院系统、病区护士站系统、门诊和病房医师工作站、医疗信息综合查询系统、电子病历(ERP)、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等。

3.3.2临床教学实践临床教学中科室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各科室安排业务骨干结合临床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指导。要求实习生熟悉操作规范、熟练掌握系统的具体操作,尤其是医师、护士工作站系统、PACS、RIS的各项功能,在临床工作中能熟练进行医嘱录入、病程记录的录入、处方的录入、各项检查申请单及手术申请单的录入;查询影像及报告;查询各种检查、检验、病理等报告。学习利用计算机读片和诊断的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老师鼓励实习生针对一些有关循证医学、最新医学进展、医学社会学热点问题等,自主设计获取知识的信息技术路线,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获得信息进行评价、加工,参与诊疗决策。促使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地将知识、技术、能力、信息有效整合,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诊治水平和效率。实习生还应了解心电、超声、内窥镜、病理及放射影像数字化采集终端软件的一般操作。学习并参与远程会诊的全过程,了解信息技术在网络医疗、远程诊断、远程手术拓展、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3.3.3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实习生可以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利用HIS系统参与临床病例科研统计等工作。结合临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科技论文、研究生的科研课题,提高实习生的动手能力,深切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实习生利用基础信息技能参与具体的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课题,对相关文献的追踪,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4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 顶岗实习;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31-03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中占据了40%。

笔者通过调查所在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比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学”得到了强化,“教”方面很薄弱;有些学生在小公司实习,人员流动比较大,自己没有师傅带,还没有等上半年,自己居然成为了“元老”级的员工,更谈不上被引导,职业技能上升空间变得很小。所以顶岗实习阶段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成为学生实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的思想独特,有自己的见解,刚到岗位上容易出现浮躁情绪,受社会经济影响,生存竞争压力很大,在高压状态下容易出现频繁换岗现象。虽然学生在校内接受培训的技能是具有针对性的,但是到企业以后,面对具体的岗位,内容虽相似但也会有所不同,实际工作要更加复杂,时效性要求更强,工作量要比校内实训大,复杂的人事关系等都将是他们所要面对的问题。90后的年轻人,突然由一个单纯的“学生娃”变身为“职业人”,较大的反差使得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导致离岗。另外一些学生则因为对岗位期望值比较高,一千多元的实习工资,离自己“挣大钱”的梦想太遥远而离岗。还有一部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被发掘,想去找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因此一直在寻找好单位、好公司,临近毕业也只是一个“短工”。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一门必修的课程,需要被考核,最终导致顶岗实习失去其意义。

2.企业方面

企业是学生在大三一年中主要的学习基地,企业不仅是生产单位,同时也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顶岗实习的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校企合作企业,他们平时与学校保持着联系,承担着部分实训教学任务。如果只让学生进入校企合作企业,企业不能提供有些职业技能,或者学生人数过多,超出了企业的承担范围,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类是纯生产企业,他们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们的产品需要有保障,只能接受少数顶岗实习的学生,对实习学生的需求不多;即使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也有可能被当成真正的员工,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几乎被忽略;有些企业把实习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只安排些跑腿、打杂的工作,更谈不上对学生实习进行教学管理。

3.学校方面

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把顶岗实习学生流放到企业,疏于管理,让学生自由工作,具体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是否与专业对口,或者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怎么样,学校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有的学生甚至到毕业也没有感受到学校的关心。而也有一些高职学校专门成立了指导小组,每周打电话访问,让学生填写实习报告,定期去看望学生,了解实习情况,但最终效果却不显著。究其原因发现,教师对企业、学生的深入了解程度不够,自身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无力指导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4.技能方面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虽然应聘的是网络管理工作,但是因为公司需求,他们到岗位上做起了网站美工,干一些处理图片和flas等工作;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学生虽然应聘的是后期制作,但同时还需要熟悉代码,更新公司网站。同学们是按照自己的特长选择顶岗实习岗位,但实际岗位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这就导致职业技能与顶岗实习岗位需求产生了差距。

二、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信息平台建设

顶岗实习是校内实训教学的延伸,重点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一门以岗位实践为主题内容的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应该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来实施,在实践中给予量化,落实到每一个技能模块,严格执行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把大一、大二学习的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的任务、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学生的特长、特点出发,拟定有针对性、模块化的实习课程。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想要取得有效性,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深入沟通和合作,及时更新课程信息,建设方便、快捷、高效的电子实习课程资源。

1.顶岗实习课程内容

顶岗实习的课程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在实习岗位上遇见的困难和问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应结合IT行业发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内容的制定上,请计算机行业一线的工作人员或者近期毕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中。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清楚行业需要具备哪些职业技能的人才,而毕业生总结上一年顶岗实习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能给出最切合实际的知识需求。

课程内容应涵盖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领域:(1)高级办公自动化;(2)数据库应用与管理;(3)程序员;(4)图形图像处理类,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设计,淘宝设计等;(5)网络管理;(6)电脑组装与维护;(7)计算机辅助设计;(8)游戏开发设计;(9)IT产品销售;(10)软件测试;(11)多媒体设计类,二维动画、三维建模、三维效果图、影视后期等。

2.编写电子实习教程

如何让企业和毕业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呢?除了传统的交流会、研讨会等,我们还可以引进网络的有利因素,把顶岗实习课程放在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信息平台上,进行远程教育。一些高职院校通过E-mail、qq、qq群、微博、微信等进行教学指导,学术交流等活动,但不能形成电子实习教材。而在顶岗实习平台上企业专家、毕业生、教师、实习生均可以上传资源,教学过程中大家在平台上解答问题的帖子、讨论区的记录也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电子版的实习教程建设者众多,信息量会越来越大,形成顶岗实习课程“大数据”。通过网络平台,电子实习教程里不仅仅包括学生大一、大二学习过的知识和以上所描述的计算机类专业就业领域的知识,还包含了最新的IT技术、其他专业相关人员所上传的人际沟通、心理学、职场励志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下班后在电脑上,或者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登录并观看教程,在这个顶岗实习平台的开放大学里进行远程学习。

3.远程教育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远程教育已经进入网络与移动学习的时代。远程教育的优点之一是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网络远程教育给顶岗实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随时登录平台学习或者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实习的岗位有很多类,行政、设计、开发、销售、管理等,需要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顶岗实习平台上不仅仅包含了计算机行业的知识,学校其他专业的远程教育资源也在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顶岗实习中岗位的需求进行学习,如此丰富的远程教学资源,总有一个会适合学生的需求。

4.顶岗实习教学组织管理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来保证顶岗实习规范、科学、合理、有制度地进行。这套办法必须落实到具体地方、具体人员、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才能有效地为顶岗实习服务。(1)制度完善,学校对实习生的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协议责任制度,实习安全管理等;(2)责任落实,专业教师、企业责任人的奖惩制度,课程资源建设量化管理等;(3)岗位监控,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习规范等。

学校应该有专项的实习经费用于顶岗实习平台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支付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酬劳,以及专业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所产生的费用等。

5.考核与评价

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考核和评价体系是实习指导规范管理和实习质量的保障。考核标准能衡量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是否达到了目标技能,校企合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取得的成果,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应用情况,实际操作是否熟练,岗位技能提高程度,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方面。考核学生完成实习指导表、鉴定表、实习记录和实结等一系列材料的情况。在学校顶岗实习文件规定的评价基础上,对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指导态度、顶岗实习检查力度、学校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作出评价。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计算机行业有各个领域举行的大赛,学生在实习的过程是否参赛获奖,也是评价的重点之一。

有了考核和评价,顶岗实习信息反馈是关键。在平台上延续评教系统,开放顶岗实习信息反馈端口,学生随时可以登录平台反馈企业对其的指导和管理,反馈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他们实习过程的检查、关心和指导情况等。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学校、企业和教师就能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真实情况,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及时调整一些教学指导工作,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职业技能技术的升级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随时保持着“一桶水”。特别在高职院校,注重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育,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提倡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让“产学研一体化”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

1.团队的组建

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的地方,不仅有校企合作企业还有自主寻找的企业。人员和实习地点相对分散,增加了管理和教学的难度,更需要有一只高效的顶岗实习指导团队。学校应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指导机构,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及把学生正在实习的企业统筹规划,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合作力度和管理效率。

专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修顶岗实习课程,辅助完成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实习进度安排,督促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平台上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鼓励学生参与论坛讨论,多将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上传平台,并解答学生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定期到企业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与学生实习中的直接负责人沟通。

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师一起完成实习指导、实习鉴定、考勤考核、业务能力的提高等工作。而在学生自主寻找的企业中不能过多要求企业负责人做哪些工作,不做哪些工作,但企业也希望聘用一名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可以和他们多沟通,提出学校对实习生的要求,争取把他们发展成为校企合作的对象,向其源源不断地输送顶岗实习学生。辅导员通过E-mail、qq、qq群、微博、微信、电话等各种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感情和生活,指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遵守工作制度和规范。

2.教师技能培养

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让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更新和加强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应用水平。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相关的技能大赛,以赛促学。鼓励教师获取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专业能力资格证书,不断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与企业专家、骨干教师沟通、交流,不断地反省和总结,提高科研能力。及时了解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动态,学习计算机类优秀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专业素养。

3.企业资源建设

现在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大多来源于培训机构,在未来,高职院校将是主要的供给方,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这项计划的重要途径。建立师资队伍的目的是在高效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任务的同时更好地承担起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指导和管理工作。良好的企业资源建设是做好顶岗实习的前提条件,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两者之间紧密联系,校企资源共建共享。计算机类相关专业需求的岗位较多,实习相对分散,不能像机械、旅游、电子行业能集中实习,需要企业合作形式多样化,需要更多的企业资源。

四、小结

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比较动态化,会根据学生实习岗位、企业文化、学生自身特点等发生变化,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进行适度调整,使顶岗实习变得更加高效,是高职教育一直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畅.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策略的探究[J].成人教育,2012,32(3):123-124.

第5篇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中远三楼时空电脑宏图三胞边上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内容]

能对电脑交易和具体的电脑安装步骤进行了解,并查阅资料巩固自我缺漏的电脑经验。

能将具体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电脑交易的同时,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所感付诸实践。

能够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巧,比如安装系统,安装插线,识别型号,处理图形和FLASH等。

能够与别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计算机交流,并且提供各种买卖信息以及电脑性能好坏的识别。

能够推销贩卖计算机,并且积累丰厚的社会交流经验和提升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习体会]

职高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经过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6篇

在xxxx年的7月份,我结束了学习生涯怀揣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来到xxx工作。转眼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过去,回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与收获,我深深的感到在我今后的发展xx给予我的是一笔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

单位给我的工作定位是从事网络部基础工作以及一些网站建设,网络程序开发等等,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承担了园区网络的维护等基础工作,包括线路检修,交换设备更换,新用户入户等等这方面工作并很快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从学校的理论知识到过去一年的实践工作,其中的角色转变离不开单位各级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

网站建设方面,xx共同进行了xx网站的改造,使用全新的后台,使xx网站的功能更加的强大,管理更加的有条理和方便。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应。 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保龄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并代表xx参加xx篮球比赛。参加xx的各项文艺活动等等。

我参加学习了xx培训,学习了xx建设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掌握了xx建设软件xx的使用方法。并代表xx给xx领导介绍了xx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提高。 经过过去两个月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实践的日子,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来源于 shixi.exam8/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 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 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暑假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7篇

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由三种能力与技能构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所任教中职的计算机课程包括有:计算机基础、办公技能、phostoshop、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所谓技能,指的是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近乎自动化的活动方式。综合实践能力或综合技能是指完成第一职业岗位直接需要的能力,通常是指学生从事岗位工作直接需要的能力,如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能力、网络信息系统的策划、网络工程管理与检测维护能力等,应该是一名合格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理应具备的能力。面向应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设计出一套针对性、应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下图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2.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开发与实践

2.1 实验

实验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最初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完成教学计划,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践实现其自身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进行实践性学习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还对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Photoshop这门课的实践性强,需要通过反复的上机练习,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的上机实操课时数和基于职业标准面向应用的项目任务。我认为基本实操课时占到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比较合适,面向应用的综合型项目占三分之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教学双边活动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Photoshop只是为了完成图形设计效果所使用的工具,如果只是照着人家的样例完成任务,那么这样的培养将无创新可言。所以,在掌握好Photoshop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开设美术基础课,具备美术基础知识,为设计创作打下基础,这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学生对构图、色彩、明暗有了充分的认知,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2.2 实训

实训指的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面向应用的职业技能显然不仅仅是单纯的操作技能或专业技能,它涵盖了胜任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任务所必需的一切技能,是一种综合技能。对学生从事实际岗位工作直接需要的综合技能的培训,是中职教学的当然任务;而在中职校园环境中,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中接受相当时间的实训,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当然前提。实训项目的选择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又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以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为例,实训项目包括以太网工程实施、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异种网络系统互联等,通过实训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企事业单位常用的几类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NT、Windows2000、Linux、Netware等。在实训项目设计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要求规范操作。

2.3 实习

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计算机专业的实习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低年级,通过到计算机企业现场参观、参与计算机市场调查等活动进行,使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和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以获得感性认识。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全面检查的综合实际锻炼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独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以便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毕业实习应以学生的第一职业为主,采用产学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到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直接参与和专业有关的各种操作、应用、管理及技术活动,为走上岗位作准备。同时,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毕业实践大纲,明确目标,确定选题,并组织考核,以杜绝对学生的放任自流。

3.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

实训、实习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载体,包括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由于企业是以生产和经济效益为前提,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进行技术训练,所以,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或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等途径完成,实训生通过使用企事业单位更先进和更丰裕的设备、资源和环境,在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协同努力下完成实训、??习任务。当然,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符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更应该是学生完成实训、实习任务的基本保障。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本着实践性强、开放性好,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注重多功能性,满足教学、科研、培训的多方面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验(实训)室:硬件基础方面,包括电子电路实验室、电子电路实训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用于实施电子电路、微机原理、微机接口等课程实验及电子电路实训;网络与微机组装方面,向学生提供局域网组网技术训练、微机组装与维护训练、网络系统集成与维护训练等;计算机软件方面,向学生提供信息处理能力训练、程序设计技能、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训练、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实训、实习内容。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集中注意,认识事物,在与自然材料和计算机软件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学生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例如,小实验“计算机故障检测”的游戏,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想想、尝试做做是什么问题造成计算机故障,怎样能让计算机动起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了解到服务操作规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区域经济要求、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迫使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而言,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利用企业的资源,可以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校企合作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职业教育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其优势在于:一是校企合作中企业通过直接参与制订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基于对市场的准确了解和把握,可以向学校提供人才的需求计划、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技术发展情况等信息,有利于学校及时优化整合,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实际,从而进一步适应培养目标的需求。二是校企合作可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根据自身的专业人才需求,设施设备、场地和资金情况,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共同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方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达到了校企双赢。三是校企合作为学生深入生产、工作第一线历练提供了条件,使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未来从事工作应具备的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高。四是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一方面部分优秀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实习学生就地可以被企业接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增强了职业技能,培养了职业兴趣,毕业后也能较快地找到合适的岗位,解决就业问题。

2、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教学的不足

实训项目基本通过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安排,因此,实训项目由于知识的单一性而造成了技术的离散,因而极不利于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实训项目的设成,一般只为了学生掌握知识点,但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速度极快,所以教材的更新速度很难跟得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故而往往造成了实训内容与现场技术脱节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实训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所以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校企合作有利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1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

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反复操作,不断训练才能可以。但是现实情况是,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习室,往往因设备、师资、时间、条件等限制,学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同时,学校往往不能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进行准确定位,因而对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面向行业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合作可以明确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找到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方向,从而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可以跟随企业技术人员或导师学习,不仅学到了鲜活的理论,而且动手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多。同时,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计算机应用行业的氛围、行规、要求,从而促进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的提高。

3.2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理论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理论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计算机应用理论较抽象,纯粹的理论教学很枯燥,往往使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致使有的学生上课睡觉,甚至旷课、逃学。经过校企合作,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后,他们普遍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求知欲大大增强,进而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为提高应用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4.1定期组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技工院校可以每年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每年顶岗的时间可以是长期的,比如半年或几个月,也可以是利用休息日或寒暑假随机的,教师到企业顶岗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的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和产品开发,努力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4.2使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优质资源为我所用

利用校企合作的关系,定期邀请有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和骨干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开发;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开展就业咨询和讲座,向学生提前渗透先进的企业文化;邀请技术骨干担任学校计算机应用课改导师,参与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邀请技术骨干担任计算机应用技能教学导师,指导学校的技能教学。

4.3教师参与企业工作,提高实践能力

学院要鼓励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开发和技改公关,从而使他们的技术和实践技能得到逐步的提高。在参与上述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切实地训练了实践技能,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开发和技改公关,也客观上反哺了企业,促进了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第9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我系与多家用人公司合作,打破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专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办公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了一系列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践教学案例,“实战第一”的培训理念,帮助教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助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可以获得相应的授课资格鉴定证书,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效果;能够开展职业认证考试,将现实工作环境移植到实验室,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体验,真正使学生在实验室中打造一身过硬的真功夫,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1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教学设计新思维,就是要充分体现出综合性规划与综合设计理念,要提倡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认真分析。

1.1 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根据现代办公需求,利用Office办公软件工具,实现用户现代办公应用的能力(如图1)。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根据现代办公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实现途径,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了学习领域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遵循的理念是:(1)内容选取:以工作需求为目标;(2)内容组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3)表现形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1.2 课程设计流程

通过到九江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100多家企业访谈调查,跟踪毕业生,调研市场人才招聘,召开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委员会议等方式,及时跟踪IT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参加计算机行业的标准,确定了计算机应用知识主要面向白领;从事社区管理、论坛编辑与财务、主管、文员、公务员等工作;从事信息加工处理等岗位。

1.3 推导典型工作任务

我们从知名企业(如广州鸿程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四通计算机有限公司)邀请技师、高级工程师等一线人员,组成专家小组,召开访谈会。最后确定由粗到细、由模糊到精确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表1)。

1.4 教学设计

确定了学习内容的任务后,接下来便是如何设计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学设计是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主线方式进行了展开。

2 课程设计特色

(1)职业性:本课程设计源于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分析,最终服务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教学内容以企业行业的要求为标准,以国家对本课程制定的标准为依托,以基于设计的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和任务导向为实现途径,教学效果是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标准,充分体现了本课程的职业性。

(2)实践性: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创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行家共同指导学生,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坚持“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项目,学生到企业顶岗锻炼,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

(3)开放性:教学内容与时代技术的发展同步,坚持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原则,多模块的组合能体现出课程设置和课程选择的动态性,可拓展性,突出了课程的开放性。

3 实践教学实施

实践教学实施需要建立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各环节循序渐进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为此,提出以高素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和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为基本支撑的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实验教学

编写实验大纲。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实验大纲制定是必不可少的,阐述实验目的、具体内容、实验要求、实现目标。如果可能,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实验指导书,使实验的进行更加有序。

实验课的组织。教师在每次实验前简短讲述实验内容,布置实验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实验课的考评。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最终实验课的考评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做考评时,需将学生实验内容是否完成、是否有创新性、学生是否迟到早退等作为打分的重要依据。

3.2 实习、实训

结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实习、实训的实施可考虑采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本课程是一门公共的基础课程,一起外出实习难度较大,因此以校内停课一周的实训为主。

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和教师的实践运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训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实训方案、实训案例、实训考评方式及考评细则的制定和科学性验证;教师的实践运用能力则体现在对突发问题的处理品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实训指导老师应选择有多年教学经验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为佳。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集中实训。在实训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实训单位的生产、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流程。

学生自己也可寻找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将实习单位的相关情况报指导教师和学院备案,便于学校检查及联系。

实习结束,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和实结,实习单位则根据学生的表现,写出实习评语。上交学校实习管理部门。

4 结束语

将课程的实践分为基本实验、实训基地实训和实习单位实习三个层次。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实验和实训,确定项目、内容,明确要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指导、训练、考核办法,并最终落实到技术等级证书上。

依托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顶岗锻炼、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应用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锻炼。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研究”(编号:JXJG-10-33-16),课题主持人:赵红洲

参考文献

[1] 李向,朱莉,刘远兴.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设置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

[2] 孙海龙,宋淑芝.新形势下农林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9(12).

[3] 王春红,刘紫玉.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家,2010(3).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生产性实训 技术型 应用性

[作者简介]郭子新(1976- ),男,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与实验实训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生产性实训模式促进邯郸市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34201106-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61-02

生产性实训模式是近年来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产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实验实训相结合。其特征是“技能型”“应用性”,目的主要是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产业是高科技产业,需要有创新头脑和技术过硬的人才,而只学习课本知识的在校大学生,无法跟上日新月异发展的技术。如果学校闭门锁关,不与外面先进企业相结合,则无法培养出技能高和操作熟练的人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在真实的训练环境中参与软件的开发和技术的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内涵。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及完善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现状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对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远小于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所以实训基地的创立离不开企业高、精、尖技术人才的指导。但是,校内的管理和实习环境在实际操作时缺乏统一性、连贯性和规律性。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对于新软件的开发研制需要长时间、密闭空间下的研究,而学校所建实训环境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而无形中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的连续性。此外,实训的内容和目的与时代脱轨,并非以企业的生产任务为中心,这也意味着实训缺乏明确性、全面性、内容生产性、产品应用性的实践特点。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实训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实训的效果就毫无意义,而经过实训的学生就更谈不上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目前计算机实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与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实训基地。

1.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企业的实训师资指导力度不够。自从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实施以来,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立方兴未艾,学生也积极地学习CSTP课程。不少学校按照国家的办学宗旨积极与企业交流合作,由院校提供场地、能源等基础设施及管理机构,企业提供设备、实训师资、技术标准等,校企双方互补共赢。但是,由于高新计算机产业精密化、规模小等特点,大量的实习学生不能进入计算机公司进行实践,只能集中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而校内教师的软件开发实践经验不足,在进行实习指导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此,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必须保证企业的参与和指导,否则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2.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实训人才培养缺乏规范。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更新速度极快,但很多学校实践基地的设备和软件并未及时升级换代。第一,这也许会导致花费大量精力、物力建立的基地使用几年就会被废弃。 第二,这会导致实训内容与时代的新技术严重脱节,实训课程的知识老化、重复,也提高不了学生的兴趣。从这个角度上看,计算机企业和实训基地并未融为一体,即基地是基地,企业是企业。此外,校内的实训基地作为计算机企业的另外一个分公司,担负着一定的生产任务,要产生经济效益,学生也要在生产基地中学会企业的规范,接受企业任务的考核,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但实际上的培养却缺乏规范。

3.实训的内容和目的与企业生产任务缺乏结合。生产性实训遵循的一个原则是真实性,即实训场需要具有真实职场的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实现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的导向功能。但是,不少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内并没有模拟真实的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作环境,学生也未能模拟真正的角色,完成某些工作任务。而且,许多实践教学仍是遵循传统的方式,模块单一,实训内容简单,并没有细化学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实训的任务,使实训的学生未能亲临其境,进入实际的角色。近年来计算机的CSTP课程在不断更新,所以实训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把学生实验和科研、生产连接起来,保证学生与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接触,并使用这一技术来解决某一实训项目,这样就起到毕业前后技术的过渡升级作用。

二、计算机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新探索

国外实训的多种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种: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即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师的培训是一元,而步入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为二元。“双元制”教育的目的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毕业时无须培训,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经济利益。因此,学校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感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建立高效实用的实训基地,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1.实训基地必须依托大企业,科学设计实训过程,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首先,要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观摩学习,通过身临其境了解最新的开发技术和生产的流程。其次,经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紧密合作,创建了一个“仿真式”案例库。案例必须是真实完整的,如软件的开发、设计、制作、市场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运行和经营模式,以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阶段完成项目。学生拿到案例后可以在学校仿企业管理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这无形中建立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映射。当学生项目在学校实验室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地向企业推销,或者鼓励他们自主创建校内公司,研发、设计、生产一条线。这种实训模式中学做环节极大促进了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他们就某个项目的具体案例来分析、研究并实施,这都是课本上完全学不来的知识。另外,当学生在训练多平台操作或软件制作时,他们会从更专业、更复杂的角度入手,而不只是因实训而实训,研制出来毫无市场价值的产品。

2.实习模式要根据培养方式的不同,分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地教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可细化为各个不同的专攻方向,所以它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也各有不同。我们应该着重考虑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否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发展。模块式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国际ILO组织)为培养产业工人使其尽快掌握某种技能而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成某一工种的教学模块。在计算机专业中,分模块学习的学生在经过系统、严格的训练后,能快速掌握这一技能,并在实践的操作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独立、规范地进行模块功能分析、设计、调试,并在将来就业的工作岗位进行软件系统的部署、安装和调试。

学校应当按照不同培养大纲和目的来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即基础性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和开放型实验实训教学。这样就明确了实训的模式,无论什么专业,所遵循的培养体系实质上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课程层次分明,连贯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发展。当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获得较大提高后,学校就要安排学生到联合的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分配具体的生产任务,同时给予一定津贴,这样才能极大鼓励学生在校内生产实训时认真敬业,遵守按照企业文化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习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准则,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在训练学生完成真实的案例后,就应与计算机公司联合,参与到他们的项目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组织学生在专门的计算机实训室内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例如,软件的开发、软件的测试和维修等。同时,学生也可模拟公司的角色,如总经理、部门经理、需求分析员、系统程序员、初级程序员、文档编写员、数据库设计员、软件测试员、培训员等。可以引导学生就项目的问题召开会议,让大家作报告,共同讨论,来推动任务的完成。学生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要写下任务计划,其中研究、设计、测试或维修的流程要明确、详细。生产任务完成后要根据企业的回馈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有考核和评估。这样的以生产任务为中心,以企业管理为准则的实训模式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还有职业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而且这些项目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不仅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的生产需要。它必须以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为载体、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次、分模块、递进式地教学。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训水准,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保证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工作的平滑过渡,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董宇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环境的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

[2]高军霞.紧密联系社会搞好计算机专业实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3(6).

[3]胡恬,祁卫东.本科生产实习模式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2004(2).

[4]贺媛媛.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的实现途径及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

[6]陆卫忠.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体系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

[7]卢小兰.抓好生产实习的三个主要环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S1).

[8]蒲如兰.实行三“结合”推进实习教学改革[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3).

[9]翟少华.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开发及利用[J].文化教育,2007(6).

[10]杨海澜.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11]杨敏虹.电力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5).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机房 实验教学 机房管理 机房维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89-02

当前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推广,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各领域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计算机教学对公共计算机机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素质教育工程的推进,计算机实验教学、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共计算机机房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承担着大量的实验教学与辅助教学任务。随之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另外,计算机公共机房除了承担正常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其他的职能。如何更好的管理和维护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资源是高校公共机房管理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现状

1.承担任务重。目前,计算机机房承担着《DSP硬件电路设计基础》、《虚拟仪器》、《Matlab》、《AutoCAD》等已经普及的实验教学课程外,还有全校师生文献检索等科研辅助任务、学生自由上机学习、上机考试、网上选课等。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机房还有各种专业技能、证书培训等任务。

2.软件维护难度大。教学和应用软件数量多且不断要进行版本升级,操作系统经常要安装补丁,杀毒软件不断需要更新病毒库。学生有意无意修改系统参数或删除重要系统文件,影响系统运行,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外,各种病毒随时都会侵害计算机,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可能导致整个机房的计算机瘫痪,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

3.硬件故障频繁。公共机房开放时间长,计算机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范围广,从而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经常出现问题的部件有:主板、内存、硬盘、USB接口等。此外,由于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问题,计算机使用年限时间长,设备老化严重,给维护工作带来困难。

二、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

(一)管理措施

1.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机房一项重要工作,一支具有实力雄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综合型人才的基础。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和提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之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快速,教师只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业务能力,才能适应发展需要。三是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工作积极性。

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设备和器材管理。针对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繁杂的特点,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有必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方便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设备和器材是机房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机房设备和器材种类多、数量大、包括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及各种计算机配件等。一是做好设备管理登记工作,二是做好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更新工作。

3.端正工作态度,注重环境建设。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有助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计算机对周围环境要求比较高,包括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在内的周围环境对其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所以加强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保持机房内合理的温度与湿度,二是保护机房清洁卫生,三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维护方式

1.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计算机维护效率。由于公共计算机机房的计算机使用率非常高,计算机常常出现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或安装情况非常普遍,因而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管理和硬盘数据的保护是公共计算机机房的重中之重。根据本人在公共机房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中有以下两种实用的措施,一是在计算机上分别安装硬盘保护还原卡,二是采用GHOST软件来进行系统备份。硬盘保护还原卡具有硬盘数据保护的功能,通过它用一台平时管理的计算机,利用网络传送数据,可实现机房电脑数据的传送,从而实现所有计算机的维护目的。GHOST也能完成计算机数据维护,恢复1GB容量的引导分区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系统恢复速度。

2.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计算机数据安全。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机房系统安全工作在成为公共计算机机房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据笔者所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具多样性。虽然机房管理人员规定上机学生不能私自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且不允许访问不法网站等措施,但公共机房中的计算机数据依然被病毒所破坏,因此我们要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防毒及杀毒。

由于公共计算机数量多,导致对软硬件的问题难以及时响应,影响上机质量,甚至影响日常教学的正常运行。因此做好计算机使用记录档案,使故障的出现能及时处理和对今后出现的机器情况进行统计和防范。

3.规范学生管理,确保计算机使用效率。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少,临近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时又找不到实习工作的情况,如果能让一些喜欢计算机又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生参与到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中来,这不仅可以减轻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压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环境。这种机房管理人员和学生共同管理的方式,不仅可以弥补机房管理人员不足的缺陷,又给实习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实习机会。

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担负着全校学生公共课的上机任务,上机学生多课程课目多、要求的实验环境条件不同,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也就显得繁琐复杂,机房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改进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陶星名,纪伟昌,张建英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5)

2.刘缨霞.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报,2008

3.张晓.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现状是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开发设计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高校如何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类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管理论文"target="_blank">行政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技术咨询与监理等工作,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包括软硬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除此之外,许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专业相关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然而,就业选择面如此之广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的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事业单位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能力;而一方面企业要缩减开支,降低其运营成本。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实践能力、操作系统、数据库,而IT项目主管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实践能力、数据结构、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软件工程和操作系统。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二、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近年来,虽然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不能脱离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更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式、方法与应用技能,对专业学生应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这是一种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学校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轻视应用技能的强化培养,培养的人才偏重于学科型、学术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计算机开发、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缺乏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能力。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要求招聘的毕业生经过短时间的岗前培训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项目开发的经验、专业基础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或方法来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综合分析,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1.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脱节。

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

2.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未能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

3.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大多数院校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

4.师资建设滞后。

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属于理论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缺少实践应用经验,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建议。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笔者在软件公司工作数年,以及在高校从事一线教学的相关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目前,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院校培养的依然是大量理论型、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因在培养过程中缺乏过硬的实践实习环节,导致他们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还很欠缺,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院校应抛弃以前的教育模式,跟近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协调发展。

院校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应用方向设置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方向,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等;在课程设置上,应密切结合应用方向选择教学课程,要有所偏重,有所放弃;将教学课程划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对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须有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内容应与时俱进,紧跟企业应用的需要,结合课程的要点,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刻进入实践环节,使其在了解课程应用方向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程精髓。

3.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有参与项目开发实践的机会,并力争使学生们参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经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与锻炼,同学们能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计算机专业应用的了解,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性,另一方面,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4.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相关实际应用开发经验,在教授理论课程时,能够深入把握课程的要点,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进行讲解,在教授实践实习课程时,能将应用项目的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条理清晰,便于同学们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能够在学生专业技术上、就业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树立了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榜样。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可鼓励与支持理论型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也可招聘在一线的开发应用人员到院校从事实践实习型课程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计算机教育,2007.

[2]李晓明,陈平,张铭,朱敏悦。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