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学生值周总结

小学学生值周总结

时间:2022-08-21 17:4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学生值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学生值周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生 学习数学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5-01

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助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分工以及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然后教师应做好辅导和引导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统计班里所有人的生日在什么季节。在统计的过程中,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有人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等等一系统的合作活动-*。再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中,可以先设计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寻找答案:假如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角,那么这个长方形还剩几个角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会发现这道题的答案有很多种。学生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的习惯,首先教师应把做的部分留给学生,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创作动手操作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养成敢于做,善于做的习惯。

例如,关于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公式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动手实践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理的关键在于对■的理解。为什么会是■,而不是■或■。在这样的疑问启发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具有相同高度和底面积 的圆锥体、圆柱体容器,将两个容器都装满水,最后再将两个容器中的水倒进量杯中,比较二者的体积,就可以得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了更为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对于二者之间的体积联系也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通过疑问――解答的过程,能够实现思维的由浅入深式发展,进而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该实验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之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习惯

数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奇妙学科,所以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活力,可以通过寻找数学知识与框架中的奇妙知识点或者实验等方式进行入手研究,利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好奇心,应用丰富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与文字资料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清楚,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应用题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简单应用题和复杂应用题之间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结合例题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其中的变化,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而且对构建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在课堂中踊跃参与,引导他们发挥自身能动性在课堂中积极自我表现,利用手边的资源进行自发性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学课堂。在这种活动探索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双方通过优质沟通与交流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也是思考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是思考的过程。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就必须给予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老师要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良好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支配的个人时间,为学生留下足够的个人空间,便于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的学习中:(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有没有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比列关系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也可以写成除法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分数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总结出“比”的性质。(2)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提出猜想: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值,其比值不变。(3)然后进行讨论上述猜想是否成立,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的。(4)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比分析各组之间的结论,最终得出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和能力的最佳途径。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在作业中布置提出问题的相关作业,对学生进行考查。老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利用批判的眼光来观察和提出问题,反对人云亦云的现象。鼓励学生要敢于反对权威,对于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要有怀疑的精神,对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主动的进行讨论和争论,通过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小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基础,想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只有坚持不懈,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才能真正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量;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40-01

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循规蹈矩,而应该注意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二、关注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作为教师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四、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哪些地方有这些平面图形。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要特征;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备受关注。因此,我们教师应从小学开始就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就要从优化教学模式开始,因为课堂教学模式能反映出课堂教学中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师生关系等。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建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该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2.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只是引导者,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或者师生共同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这种模式的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生关系。

4.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讲授。

二、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几点措施

1.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经常用到的手段,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讲授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依据应用题的题型设计教学情境。如遇到有关两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请两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对这类问题解决方式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预期效果。

2.重视提问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大多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边不停地讲授书本上的重点知识,一边要求学生打起精神。显然,在这种数学课堂中,学习效率自然是不高的,学生只会感到数学的枯燥性,于是渐渐地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而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听众,还要记笔记,所以就没有独立思考和提问题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因此,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记下自己的问题;课堂开始之后,给学生互相讨论、自由思考的时间,十分钟之后,在课堂上提出课程大纲要求的和从学生那儿搜集来的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们要给予表扬;对一些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们要适当地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最后,我们还要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难点,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还应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列举出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例题,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让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同时掌握很多种解题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当然,教师应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注重不同性别、不同数学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讨论环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控制流程、把握课堂进度,不应过多地干涉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给其余小组讲述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还应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究,形成完整、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4.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的方式,教师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下去,数学就给人留下一种死板的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小学数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下面以一道小学应用题为例,“小熊有6颗糖,给了小兔子2颗,后来熊妈妈又给了小熊一颗,请问,现在小熊有多少颗糖?”因为这道题涉及到连环加减运算,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题中的数量关系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理解题意,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方便。

三、结语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我们以上述的几点措施作为参考,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模式。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在利用这种模式教学时,数学学习效率还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军.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科探究性教学方略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0(57).

第4篇

【摘 要】整理课作为对知识巩固、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知识深入、细化的一个过程,它不是进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复习,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牢固掌握教学知识的目的。生本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学生是否学的积极、高效、轻松为评价标准。而如何就生本课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也成为了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也就生本课堂的数学知识整理课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本课堂;数学知识;整理课;教学策略

一堂生动、成功的生本课堂旨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最少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提升,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整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生本课堂数学知识整理课教学的意义与流程

数学知识整理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难点。教师则应该加强对知识整理课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教师进一步弥补在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每一个单元的数学学习结束之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系统性的知识整理课程予以总结、复习,将所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数学难点。

就生本课堂的基本流程来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前置性作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课程,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解,做到把握课程基点;其次,合作学习,生本课堂的原则本就是实现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激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最后,总结汇报,学生合作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总结汇报,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发言。

二、生本课堂的数学知识整理课教学策略

(一)前置性作业

数学知识本就难点较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数学思维才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数学中的难点,进而通过教师的针对性讲解把握数学精髓。在数学知识整理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上一个阶段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比如在进行《圆的周长计算》这一节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性的设计一个研究表格,让学生们通过测量圆的直径与周长,填入表格中,以此来发现规律;在进行圆的计算公式推导之前,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前置性作业问题: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问题?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会设计成圆形?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圆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合作学习

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教学体制提倡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在生本课堂的数学知识整理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实现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身价值,积极总结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或者难点,进行组间交流,促使小组学生通过讨论理清数学知识点框架,牢固掌握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在生本课堂的数学知识整理课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明确每一组学生的学习任务;其次,鼓励小组学生积极进行组内交流或组间讨论,起到对数学知识查缺补漏的作用;最后,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够发挥自身价值,并完成组内作业,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例如,也是学习《圆的周长计算》这一节课程时,学生进行对圆的周长与直径测量并填入研究表格中,对两者之间的规律发现是学习的重点,学生自己很难精准把握。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难点问题很快就会迎刃而解。

(三)总结汇报

在生本课堂的数学知识整理课堂中,实现小组的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组内总结的数学知识点系统、全面的向全班学生做汇报,例如就长方体这一节课程的知识点来说,当组内每个学生将长方体相关的知识点汇报完毕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其中存在的疑问或者是不足之处予以提出,实现组间的交流互动。另外,在每小组成员进行知识点总结汇报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其他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予以检查或者是点拨。在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学生的作业点拨尽量语言精简,把握重点,缩短教师的话语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不应该含有打击话语,应该要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知识整理在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对数学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将繁杂、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促进学生更进一步把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同时,生本课堂的主旨就是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学生再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针对性的听教师讲解,实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动态讲解。通过生本课堂的数学知识整理课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应贵.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0)

[2]吴天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策略的研究[J].陕西教育(行政).2012(01)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35-01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正向着实用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将生活中常见的人、事、物用数学的方式加以表现和研究,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还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刻的感悟生活,明确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学科涵盖范围广,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内容都有密切联系。可以说,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同时,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不仅可以实现对现有教材的革新,还能使数学学科更好的服务生活。

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考虑到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还不够广泛且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能让他们更快的接受相关信息,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认识图形》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他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吃到的、玩到的一些东西,并将他们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随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将这些画作与书本上的规范几何图形对应,加深他们对几何体的认识。此时,学生会发现太阳是圆的、黑板是长方形的、柜子则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组合。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及对生活的观察,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将得到一定提高,他们也会乐于在生活中发现类似的“数学化”内容。

其次,数学教学生活化还让学生的生活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让他们也能成为小小的“福尔摩斯”。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强调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要从抽象的数据和图形中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出课程的核心内容。以《认识人民币》一节为例,这部分的内容不仅强调学生对基本数字的认识,还告诉了学生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考虑到人民币的应用范围和用途之广,让学生认清人民币,也就是让他们更深入的了解生活,了解身边的经济知识。数学计算在人民币使用方面的应用能让学生在外出购买蔬菜、食物和文具的过程中更好的应对找零,这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可以说,人民币是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一个缩影。和语文知识、历史知识一样,数学知识也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它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孩子,也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第三,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的意义还表现为课程针对性的增强。必须考虑到小学生耐心不多、学习基础薄弱、自制力差等方面的特点,将数学课堂建设成为趣味性强、互动机会多、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环境。在此基础上,课程的设置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接受能力,进而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授课内容。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安排来看,三年级之前的课程以观察类为主,强调小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而三年级之后的课程则以数学对生活的反哺为主,如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来记录商店的商品销售情况、汽车的耗油情况等等。教学内容上的变化让课程更具针对性,也让学生更有学习热情。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首先,是将枯燥单调的内容用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来替代。由生活常识向数学知识的引申是基于复杂知识的生活化替代进行的。简单来说,将数学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容易被缺乏学习基础的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将生活元素替代数学知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生活。举例来说,在《克和千克》一节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了解不同的重量度量单位,及单位换算的相关内容,还应该将这些不同单位的重量细化为生活中的不同物体。比如说,一个鸡蛋的重量应该是50g,购买一公斤即1kg鸡蛋大概可以买20个。通过购买的鸡蛋数量,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克与千克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差距,并能更准确的分辨不同物体的不同重量。比如鲸鱼的重量应该以吨为基本单位,蚂蚁的重量则以克或毫克为基本度量单位。

其次,是要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以知识点灌输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而这限制了他们个人兴趣的产生与综合能力的拓展。

在《找规律》一节的学习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学到的内容是不断深化且复杂的。学生不仅能从数据的内容、图形的形状、大小等方面找出彼此之间的规律,还能将规律的查找方式泛化为对生活中各种所见所闻的观察和归纳。至此,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也更加紧密。

第三,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认清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分析模式。新形势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与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要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主动提问精神,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认清他们为什么会在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上遇到困境。此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思想多元化,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课程。在统计及其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安排授课,对最开始接触统计的学生采用更贴近生活的例子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不会遇到过多的难题,而在统计内容的后续学习中,则适当引入之前学过的内容,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连贯性与多样性,并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总的来说,数学伴随着孩子的生存和成长。将小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去了解知识,探索世界,让他们在主动寻觅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找到数学与自身的联系,能让他们更热爱生活,更热爱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数学学习更加扎实,也更接地气。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在与学生一同探索的过程中感受那些已经逝去的童年时光。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学;促进作用

1.引言

当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对于育人方面则缺乏一定的重视和关注。作为科任教师,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是班主任教师和政治学科教师的工作,在自身学科教学当中则没有给予合理的应用和渗透。在当前新的社会环境下,外界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会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不重视德育方面的工作,那么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意识都会难以得到正确的发展。同时,如果我们能够对德育要素进行合理渗透,那么整个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深刻,在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内容和理念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

2.明确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当前的数学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在原有知识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系列德育方面的内容,实现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整合,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整个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德育内容的渗透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目标的可行性,我们也需要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合理选择德育渗透工作中的应用内容。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实际德育工作的开展渗透力度相对有限,并且也不具备一个良好的开展渗透空间。我们也应该明确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学习地位,并在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的地位、内涵以及价值,让德育成为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真正地实现“教书育人”。

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信念

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曲折的,其中饱含着无数数学家的心血。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数学家的发展历史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讲解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家奋斗意志品质进行体会,同时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对“圆周率”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我国最早在两千年前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祖冲之在一千五百年前,精确的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六位,这相比国外数学家来说早了一千多年在这节课学习之后,学生们不仅可以对于圆周率的知识点形成更深的体会,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伟大的数学家们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

4.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小学学科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特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引导他们独立自主的进行探究,对于这些规律性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摸索,那么学生们就可以更好的发现对数学规律,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效果。例如在学习“梯形”效果知识点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准备两个相同的梯形。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实际动手进行操作,让他们用这两个梯形组成一个新的图形,并对于这个图形和之前梯形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学生们在实际动手时,我们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对于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概括和总结。学生们在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拼接、分割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图形的转化,进而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学习。在探究中,学生们能够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对探究的魅力进行体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这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是奥秘无穷的,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就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

第7篇

【关键词】浅析 小学 数学教学 学生 兴趣 培养 策略

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在小学阶段需要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小学生完成对数学的理解,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实现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数学这门课本身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从小学生目前的心理和学习能力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一、课堂教学方面

1.1创设合理的情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以及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创设的操作性的情景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一些动手测量这种课堂活动,引导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课堂活动,并对数学的概念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了解和印象的加深,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和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游戏的环节,通过小学生好奇及好强的心理特征,针对一些数学问题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到数学问题上来,从而完成教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正确数学思想的熏陶,从而为培育学生数学相关的思维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1.2: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强教学趣味性

小学数学都是数学的基础与原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与现象的引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数学知识本身其实也来自于生活,从小学生的角度从生活中所观察和看到的例子也更能够引起小学生对待问题的注意力,从学生思维的角度也促使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多的联系到生活中的例子,安排到课堂环节中来,从而更有效的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与此同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举例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考的空间,从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引申出的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多的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也帮助了学生对待生活积极的态度的同时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

1.3: 悬念引申,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这个方法起到的效果主要集中在新学期开始的阶段,因为新的学期,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希望在开始的阶段对新学期的数学课程进行一个大致的总结和概括,而这个部分将数学的一些问题设置成悬念可以引起学生在“从头开始”的阶段能够加强自己在数学学习的注意力和用功程度,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以小学生群体的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会鼓舞小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挖掘。

二、教学方法方面

从数学教师的角度,在对小学生的数学进行教学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在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够具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进行一个科学的划分,这样的划分的意义在于可以是不同阶段的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学习的劲头外还有有充足的数学学习的自信,而通过对不同数学能力层次的帮助和维护,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遇到的不同问题和不同表现,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在其水平基础上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启发,使其度过自己学习的“艰辛时刻”,这样才能够一直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态,养成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生活引申方面

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虽然浅显,但是在小学生的世界里自己其实又掌握了一项技能,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技能的用处,从而激发学生去细致的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从周围的生活中寻找自己发挥技能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不知不觉间就使得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其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稳步提高,从现实的直观世界中通过实际的例子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也传递出数学的真正存在价值,因此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教师自身对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意识形成开始,进而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和实践,最终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故事和精彩。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从小学生的年龄段来讲培养兴趣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非常有效且正确的教育方式,因为小学生处在多动且好奇心强烈的时候,没有兴趣的硬性的去做一件事往往是事倍功半,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及教师自身在教育水平和技巧方面的提高,综合起来发挥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会变得容易,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边军利;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1期

第8篇

小学数学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注重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我们发现,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各有差异,有的学生越学越好,兴趣越来越浓;有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感到困难;有的学生小学数学成绩还不错,到了中学学习数学感到很困难。为此,教师应当从单纯地教知识转向重视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实现人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最大发展的目标。

用教材教,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主要侧重于教师如何教,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大多是复习题、例题、练习题、作业题、课堂小结。这样的编排为老师讲、学生听、做题练题提供了便利。而新课标和新教材,主要侧重于学生如何学习,教学内容的编排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学内容往往是呈现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新课标在原来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所以,老师再用以前的老办法“教教材”是完全不适应当今学生学习要求的,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过好“教材关”。教师要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对教学有什么影响和要求;搞清楚教材各部分内容的编写意图,分析在教学中学生必须获得哪些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分析教材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育价值。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既不拔高教学要求也不降低教学难度,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创设学习新知的有利条件,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儿童的思维与动作的协调紧密相关,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他们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和生动具体的情景作支撑。因此,操作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技能技巧,发挥其创造性。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 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一个较大的运动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占地是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此时,要让学生反复观察面积1公顷土地的大小,在头脑里形成表象。然后,再画出面积1平方米的占地,让学生在比较中直观地体会到1公顷面积有多大。理解公顷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中包含有10000面积是1平方米的土地。把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化难为易,进而内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改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动手实践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学可以这样设计:(1)自主探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纸块,学生自己想办法算出长方形纸块的周长。此时,学生人人动手,气氛十分活跃,有的测量长方形四边的长,有的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2)互助合作:分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同学交流自己是怎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3)交流展学:把全班同学计算周长的方法全部展示出来。学生计算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①长+宽+长+宽,②(长+宽)×2,③长×2+宽×2。然后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这几种算法正确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4)总结提升:教师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点拨,要求学生掌握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简便算法。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积极性高,提高了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相时而动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32-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对某一知识直接习得那么简单,而是生命个体运用自身的感官思维,将所学知识通过内化,促进自我认知体系的不断更新与调整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所著的《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从小学数学课程本质特点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两个层面入手,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本质特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论述。笔者对张老师在书中论及的“合作学习”最有感触。张老师在书中指出:“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人人都主动承担责任,大家都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习者之间广泛的交流、验证、争论,帮学习者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阅读这本书后在合作学习这一方面的收获。

一、相时而动,把握合作学习契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张老师在书中指出:“合作学习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并有所收获,才能发挥实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创设合作学习的契机,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感知、疑惑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互相分享,共同进步。

教师根据教材,精心挑选有价值的内容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题材,例如,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就是很好的合作学习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测量、计算指定圆的周长。在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中,各种方法应运而生:有的小组采用棉线绕圆一圈,然后展开棉线,测量棉线的长度,有的小组则直接将卷尺沿圆的边线围一圈,通过卷尺读出圆周的长度。通过学生激烈的交流,教师知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时调整接下来所授的内容,明确下一步的教学方向。

再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如果教师只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用小棒围三角形”活动,得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些理论知识,缺少直观的感受。笔者认为,更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为每个学生派发三根小棒。学生拿到的小棒,有的能直接拼成三角形,有的不能直接拼成三角形。教师鼓励学生合作,想办法跟别的同学交换小棒,使得每个学生手上的小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总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造情境,营造合作探究氛围

在阅读了《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这本书后,笔者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设合作学习情境也有了更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小学生的认知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真实可感的鲜活事物有着更为积极的体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离不开具体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视频、给学生展示图片、带领学生到教室外进行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笔者通过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了学校操场上堆放着的废沙石的照片,并提出问题:“如果施工队只有一辆载重为4吨的汽车,需要几次才能把这些U沙石全部搬完?”学生快速反应:只要知道这堆废沙石的重量就行了。笔者顺势发问:“怎样才能得出沙石的重量呢?”学生自由交流后提出疑问:“老师,立方米和重量怎么换算?只要知道这点,应该有方法的。”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给出条件,每立方米沙石约重1.7吨。然而学生面对如何计算尖尖顶的圆锥体的沙石的体积一筹莫展。合作探究的时机成熟,笔者此时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最终发现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关系,从而学会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有了这样的认知与思维过程,不仅顺利解决了问题,还顺势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10篇

【摘 要】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小学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深入探析了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旨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以及素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数学能力

一、前言

由教育教学理论可知,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实质,并且人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独创性、敏捷性以及灵活性等方面,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们适时的创设出良好的思维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将发现问题的机会与权力真正的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去创造、去探索、去发现。可以说思维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任务,由此可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二、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数学能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先天因素等的影响。有些学生具备着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根据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够很快地接受及掌握新知识,不但可以迅速的将问题解决,并且有着自身尤为独特的见解,可以凭靠已有的知识来掌握新知识。而有些学生则仅仅能够借助于死记硬背来将新知识记住,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因而学习起来会感到非常吃力,他们的思维混乱无条理可言,面对从未见过的新题目和新知识点,往往是无从下手。对于此类状况,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才能够真正的将根本问题解决。所以,认识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及重要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数学思维能力与技能、知识密切结合。教学过程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且还是对学生各种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就是采用各类思维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在学习中忽视了数学思维,就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好的理解,甚至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其次,判断力体现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判断周边事物的真假是学习的根本任务,要学会对教师讲解和教材内容的质疑。学生应当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将观点提出,对个性的讲解予以发表;再次,数学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总结能力也就是灵活的采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对自己的观念加以概括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推理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总结能力还是综合能力的一大体现,因此,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措施

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均贯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的利用起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其中,好奇心也就是人们希望探索新鲜事物的一种行为倾向和心理倾向,是将创造性思维实现的内驱力,当好奇心切实的转变为求知欲后,便会有丰富的想象思维产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在对三角形的内角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提前将一个三角形准备好,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各个内角的度数,并且予以记录,然后随意让学生报出自己所量取的两个内角度数,而教师则将另外一个度数准确无误的说出,这样学生必然会感到好奇:为什么教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准确的说出另外一个角是多少度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得到有效的吸引,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2.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可知,教学疑问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思维活动。借助于提问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构建思维中明确方向,在思维活动的分析中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学会怎样解决问题,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有创意性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以问题的形式抛出知识点,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紧张的思维状态。举例而言,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必须包含各自特有的质因数,并且还要包含共有的质因数呢?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只能怪能够得出,该知识点的讲解始终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并且还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算法的关键,因而在面对该问题时,学生便会不由自主的思考,为了将答案迅速的找出,其思维就会变得活跃积极起来,数学思维能力也会由此得以提高。

3.注意联系沟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全方位地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于脑海中,进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思维能力。在将部分知识点的内容学习完以后,应当及时的将综合练习题和复习课的准备工作做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具体的比较分析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变得更加深入化和系统化,以此从多个角度来将各项数学概念的理解加深,这样在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之间就能够将严密的锁链关系形成,将清晰的脉络形成。比如,除法与分数的意义相比,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比值的基本性质之间也有着很多相同点,在讲解这些知识后,教师还应当总结各项基本性质,以便于帮助学生将思路理清,将知识点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思维。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双向思维;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由数学课程的特征决定的. 小学数学以数学中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内容为主,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情境性、思维性,因而在某一个具体形象的情境中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师常用的一个术语,其内涵在更多的情形之下可能是经验性的,也就是说,当数学教师都在谈思维的时候,都将思维当成了一个普通的数学概念,往往对思维的理解不全面,有时甚至还有谬误. 如果这样的情形得不到纠正,那学生思维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笔者认为,可在建立小学数学教师对思维学术性的理解之后,再去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此,笔者在学习、借鉴了心理学上的思维概念之后,提出了构建双向思维通道,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构想. 在此,将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呈现出来. 由于思维涉及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又与数学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可能会有一些不足,还请读者海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双向思维

通道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思维,数学学科尤其如此.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处在初步累积阶段,因而数学思维的过程更多的是单向的,即总是由少向多,由易向难. 但在某些特殊的阶段,尤其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阶段,由于知识积累有了一定的数量,数学思维已经能够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也就是在这类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再是一个向上发展的斜线,而是一个相对平直的直线. 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调用,就应当是双向的而不应当是单向的,这也是我们提出思维双向通道的理论基础之一.

除此之外,相关理论还告诉我们,人的思维都具有双向性,既有顺向思维也有逆向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总是顺向思维居主,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都是顺向的,但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形. 无论是在数学学习上,还是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上,逆向思维都有存在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力构造双向思维通道的另一个初衷.

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学段的不断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数的概念,数与数之间的运算,数学规则,形与形的变换,这些实际上都有可逆性. 最为基本的就是求和与求差、求积与求商、单位的换算等,但这些都属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属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而对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往往想不到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从而错失了逆向思维培养的机会. 因此,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就更加难以自主产生逆向思维,故而,我们看到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顺向思维的结果. 但事实上,逆向思维一旦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有效运用,结果将十分有趣. 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根绳子垂在一口井当中,露在井外的绳子长度为15米,当将绳子对折后再垂到井中,井外绳子的长度为1米,问井的深度是多少.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都觉得本题难以求解,因为在顺向思维当中,不知道绳子的总长度,因而这个15米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样,1米也起不到作用. 而如果采用逆向思维,以露在井外绳子的长度为研究对象,就可以发现因为其中一部分垂到井内,外面只剩下了两个1米,即井的深度就应当是15-2=13(米). 而这一逆向思路一旦被打通,学生的兴奋表情溢于言表.

双向思维通道对小学数学学习

的影响

根据有限的研究与探索,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双向思维通道对学生小学数学学习影响的巨大. 由于顺向思维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因此这里更多的是谈谈逆向思维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其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原本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在单向的教学方式中会逐步退化成顺向思维的单向性,这值得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警惕. 根据对初入小学生的调查,以及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关经验,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双向性. 遇到一个问题时,他们常常会反其道而问之. 但这样的提问往往会被教师所忽视,甚至为教师所批评,这就造成了逆向思维的逐步淡化与丢失. 结果是课堂顺应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与教学选择,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与意识也逐步淡化了.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要高度重视逆向思维的保护与开拓工作.

其二,逆向思维方式往往能够有效地打开数学学习的思路. 数学教学的目的至少有二: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二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而后者更为关键的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与运用. 逆向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以上面提及的求井深的问题为例,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起初的思路都会遭遇堵塞的情形?这是因为学生习惯了顺向的思维方式,而当这种思维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就停顿了. 此时,如果学生能够自发地想到是不是可以把思维逆转一下,那该多好!那就意味着学生有逆向思维的意识了,可惜的是,这种情形在他们身上都没有发生. 而此时,作为数学教师,最大的感觉就是觉得学生的思维少了一半,他们永远只会向前看,而不会向后看. 这显然是数学素养的一种缺失,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缺失.

其三,逆向思维本质上是“逆”,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完整性,有一种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关于乘法知识的学习,在“想想做做”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从题目的形式上来看,其由以往提供题目给学生思考,变成了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因此形式上有了“逆”的一面. 另外,学生在本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为了设计一个问题,他就要考虑这个问题的合理性,这个问题的可解性,不少学生还需要自己解一下,看自己设计的问题是否科学,看自己设计的问题是不是具有挑战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用到了顺向思维,也用到了逆向思维,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双通道培养过程.

构建双向思维通道的教学策略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构建双向思维通道呢?笔者对此也进行了探究,并且获得了一些认识. 分析如下:

一是培养学生的双通道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不告诉学生思维及双通道的具体概念,但必须让学生感觉到在思考数学问题时,既可以顺着已知走向未知,也可以反过来由未知向已知求索. 从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这种意识的重要性超过了具体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因为思维双通道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遇到困难问题时、遇到思维堵塞时,能够自发地逆向思考问题,而不只是在教师的提醒之下才能有这样的想法.

二是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 文首已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在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阶段,这个过程一般是向上递进的;而在利用某个已经相对熟悉的知识进行解题时,这个过程一般处于某个不变的水平. 在后者的情形中,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往往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才能获得明显的提高. 比如,学完除法知识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具有实际情境的习题:张荣同学周末到超市买了三个杯子,平均每个杯子6元钱,后来又买了第四个杯子,结果平均每个杯子7元钱,问第四个杯子多少钱?在利用顺向思维将这一问题解决之后,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这个题目,利用逆向思维对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倒编,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这类问题往往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倒编出了十多个有价值的问题,有兴趣的同行不妨一试.

第12篇

三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很长却又很短。很长是因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工作六七年从没有现在这么忙过,很短是许多任务没有完成。

本学期我在担任启智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四1班的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及其他功能室管理工作。布置语文作业、批改作业,完成自编教材,班主任早读、两操、看学生用餐、送学生午休、放学交接等,加之新的工作岗位,真正感受到压力。

现在我把少先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少先队的基础建设

1、修定少先队工作计划,完成少先队组织架构图。

2、明确了大、中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3、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中队,选出中队长、大队委员、升旗手,成立启聪学校国旗班,启聪两队,启智部一队。

4、完成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师傅们商量定做了垫高台阶。

5、新升旗手培训,按排国旗班学生周一至周五每日升降旗。

6、协助丘主任组织拍摄校门口值岗值日、学生戴团徽、红领巾标准相。

7、申请购买新红领巾、队徽,得到何校的大力支持。规定了中队辅导员和每位少先队员在升旗或集会时都必须佩戴红领巾。

8、整理和布置好队室。

9、成立学校鼓号队,选队员,并进行训练。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

1、组织两部少先队员学雷锋活动,清洗全校教师摩托车。

2、三八节开展"送花,送真情"活动。全校65名女教师在三八节那天早上收到的玫瑰花都是学生和老师亲手折叠的。

3、组织学生亲手制作花圈,去铁军公园扫墓。

三、不足和打算

三个月的少先队工作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发现自己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等,看看自己当初的竞选稿,真是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成立鼓号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最大的挑战。但万事开头难,在鼓号队训练上我走了一些弯路。一开始从来没有接触过普校,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联系,二月份我先在网上自学了鼓号队的视频培训教程。并网上下载鼓谱印发给学生,后来联系到了城南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去学习后才发现我的鼓谱是北京那边全新的,跟城南小学的完全不同。为了了解佛山目前采用哪种鼓谱,又打听到同济小学的大队辅导员,最后确定用现在的鼓谱。每周有一至两个早读时间带学生去城南小学学习。

此外在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最初没有和上级沟通好,安排学生在每周二、周四的第七节兴趣课进行练习,后来才知道所选学生有舞蹈、功夫等兴趣课;再申请把训练时间改为每天早上早读课,班主任又反映影响早读,加之我作为班主任也要看早读,训练一周后,改为每天学生吃完饭后一个小时。但学生很不乐意,每天要爬六楼去大队室。直到把鼓谱基本背熟了解基本打法后,才在操场上训练。

通过新的岗位,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做人,做事。做人要懂得感恩、谦虚请教、换位思考、不断反思。感谢那些为我出谋划策,用行动来帮助我,教我打手语、和我一起折玫瑰花、做花圈,帮我看过两次早读等等的老师们。新的岗位跨年级组跨部门,涉及面广,许多事情不是我一个人努力就可以的,加之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应该多向有经验的领导请教,特别是与我的直接领导要沟通好。换位思考对老师对学生都是,理解老师们希望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的心情,也理解学生想要老师奖励食品的心思。通过做这些事情又一次深刻体会到“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

今后的打算是:

1、加强学习手语,因为没有任课,经常学习了会忘记,要与学生多沟通。向启聪的老师多多学习。

2、完善各种制度,如升旗手、鼓号队等制度,这些将作为评选优秀少先队员的重要参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每天安排不同的升旗手升旗,学生经常会忘记,我几乎每天都要去提醒,学生累我也累,今后打算升旗采用轮流值周的方法。每两位升旗一周,这样也有利于巩固升旗要领。虽然启智部学生早上来得晚,学得很慢,但我还是不想放弃,让他们参与进去。

4、训练升旗手时,比较吃力,特别是智障的学生,训练好几次也不能完全掌握,过一段时间又忘记,要发挥体育课的作用,训练学生正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