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

时间:2023-02-22 01:46:25

八下语文重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方法 能力 质量 八年级 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00

1 引言

八年级是初中教学的承上启下阶段,既是对初一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阶段,也是为中考打牢基础,夯实知识体系的准备阶段,这也给八年级英语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提高八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应该从注重方法、培养能力、提高质量三个方面着手。

2 新时期初中生学习特点分析

新时代的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更多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需求,他们朝气蓬勃,正处于生长与发育的关键阶段,对知识的记忆力、吸纳力和理解力不断发展,对英语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正处在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现代中学生的个性诉求更加强,在新知识经济时代,受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他们往往接触电视、多媒体、手机等传播媒介较早,知识体系更加完备,眼界更加开阔,已经难以接受僵化的满堂灌输式课堂教学,希望能够在宽松、愉快、弹性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吸纳。结合新时代初中生的特点,下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3 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对中学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课程导入、内容展开、课文讲解、课堂总结、课后练习和巩固五个阶段,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生词障碍、发掘学习兴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理想的效果。

3.1 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进行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 5的Topic 3《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中,主要围绕Michael的病情,培养学生对自身感情和态度的表达,以及在进行社会交往、就医等环节的交流。经过对教学目标的解析,结合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对当众发言存在羞怯心理,害怕出错的心理,教师应当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开流。

为此,教师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3.1.1 第一步:课程导入

Teacher: Good morning, everyone! I will bring you a very sweet English song. I hope you like it and it can make you happy.

(Then teacher plays the song)

通过愉悦欢快的歌曲导入新课,成功活跃了课堂氛围。

3.1.2 第二步:进入新课教学

Teacher: Do you feel happy when 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song?

Students:Yes, We do.

Teacher: But can you be happy all the time? If you failed in the exam, or if you are ill, can you still be happy?

Students:No, we can’t.

Teacher: In our daily life, there are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 And it is also the topic of our class.

(Then lead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screen)

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教师选择了以音乐的形式导入,然后再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再顺势进入对课堂内容的讨论和学习。

3.2 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和有效弥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入时代活力,利用当代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形式,如:QQ群、微博等,吸纳更多的新鲜元素,拓宽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此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和flas也成为课堂中有力的辅助工具,利用声、光、色等立体化元素,丰富英语课堂,起到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作用。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中,着重提出并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倡议,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发散思维能力。在中考英语试题中也有体现,八年级英语的教学一部分是对初一英语知识的回顾,另一部分就是为中考备考做准备。所以,应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仁爱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的Topic 1《Hobbies》的教学中,笔者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们查字典熟悉单词,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段小文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课堂上组织了小组交流互动,让同学们相互之间交流,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学生们多开口、多模仿,教师再给予点评和分析。

5 做好总结与归纳,提升学生的记忆质量

语言类科目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对于八年级英语来说,帮助学生及时做好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掌握记忆的方式与技巧,对提升学生的记忆质量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帮助和鼓励学生多总结与归纳单词的记忆技巧、语法的理解技巧等,鼓励学生们多总结和归纳,根据语言的规律来深入理解。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5的单元复习课上,笔者结合词汇和语法的学习目标,进行了重难点复习,并将其总结和归纳为以下几部分:①单元中出现的所有表示人物感情与性格的形容词,如:happy、excited、worried、angry、smart、cruel、cute、brave、disappointed等。②系表结构的概念与常见的系动词,如:be、become、get、turn、grow、feel、seem等。③ed形容词与ing形容词的区别。ed多表达“感到……的”、而ing多表达“令人……的”。④英语形容词的比较级,并总结比较级的规则变化规律,以及一些不规则比较级的特例。

6 结语

英语的课堂教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艺术,“方法、能力、质量”成为构成高效课堂的三要素,教师应当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提升记忆质量,进而创设英语教学的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传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基础应用教育,2012,(2).

[2]何建兰.利用有效教学,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2,(4).

第2篇

关键词:旅行社运行实务;吉林八景;双语手册

随着中国的成长和日益开放,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促使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同样对于旅游胜地吉林省(以下简称“我省”)来说也是一样,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吉林八景的新鲜出炉,使之成为我省的焦点。不仅国内旅游者纷至沓来,国外游客也与日俱增,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继续下去,中英双语导游就变得炙手可热,所以对中英双语导游或者英语导游的需求一定会日益增多,从事入境旅游接待业务和计调业务的专业人员更是缺乏。经过大量的信息搜索和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省省内乃至全国都没有与吉林八景相关的比较系统全面的中英对照材料。外国人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书本和媒体资料;二是互联网信息。而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正好可以补充进去,可以使导游人员、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三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课程组所研究的《吉林八景英汉翻译本》使用方便、翻译地道、实用性强,是学习入境接待、导游和计调业务最好的英文翻译资料,有助于他们将吉林八景的内容更好地翻译成英语或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有了《吉林八景英汉翻译本》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让他们用地道的英语给外国游客进行讲解,使更多的人加深对吉林八景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吉林八景,喜欢上吉林八景。

我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资源,而且还具有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基础。近年来,我省旅游显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特色旅游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吉林八景双语手册》是在搜集大量信息资料、深入景点探究、开展调查访问等工作下完成的。平时,分配人员负责一些具体的部分,然后根据负责的部分进行网上信息的查找与筛选,再深入自己负责的景点,并发动调查问卷等,希望通过一些具体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景点作一个更加具体全面的阐述,从而在最终汇总时把较准确、较全面、较具体的信息结合,最终形成完本形式。

一、建设方法

目前在我省省内的涉外旅游翻译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对隐藏在翻译背后的文化因素的认识,忽略了文化差异对人们旅游审美心理与语言表达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手册要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在不影响原文思想表达的前提下,对信息进行适当重组调整,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力图使译文语言生动、表达简洁。避免出现“词汇空缺”或“词义冲突”现象,并且在翻译中注意用词不当、基本语法错误、常识背景欠缺与译名混乱等问题,同时还要顾及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更加完整地透析历史典故,克服由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从而顺利达成翻译跨文化的目的。在研究此项目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具体操作之前,将课程组成员平均分为两组,分头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询问了解一下课程组成员对双语手册的需求和建议。

(2)“分配式”法。在组内平均分配工作,每个人负责一项,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出更加充足有意义的成效。

(3)“组合式”法。将每人负责的各项任务汇总,集中组织组合各项数据,力求做到完美。

(4)“研究讨论”法。每位组内成员就形成的数据汇总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组内成员研究讨论完善成果。

《吉林八景双语手册》主要针对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运行实务”课程的教学制定,内容齐全、翻译地道、便于应用。

二、建设步骤

由于《吉林八景双语手册》的设计和制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利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具体分成几个步骤:

第一步:调查访问工作。搜集资料,走进我省青年商务旅行社、我省中国青年旅行社等省内知名、优秀旅行社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对入境导游、接待、计调的需求和要求。

第二步: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并做好手册的提纲。

第三步:课程组成员分工完成手册初稿的设计。

第四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完成的手册初稿进行评价,课程组成员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五步:将成稿用于“旅行社运行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预计在2013~2014学年上学期使用。

三、建设意义

(1)能准确把握旅游翻译的本质和特点,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内容的真实性。

(2)更新翻译理念与方法,全面涉及我省旅游景点,丰富旅游文本译文的文化内涵。

(3)发挥旅游翻译文本的实用功能,巧妙解决在旅游翻译过程中凸显的现实问题以满足在校学生的需要。

(4)避免了在旅游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产生的问题。此手册具有便宜性、方便性、省时性等特点。

(5)作为“旅行社运行实务”课程入境业务教学内容所使用的资源,提高了学生入境业务操作的能力。

四、建设成果

该建设成果将会以“小册子”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方便在教学中使用,同时也方便学生在未来的实习和就业中随身携带与查找,更加便利。与电子版相比就减少了查找翻阅的时间,可以在书上着重标出重点、难点,同时书中还会附带各个景点的彩图。

第3篇

高校外语教育规划,作为语言规划的一部分,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安全等重大方面(胡文仲,2011)。1949年新中国建国至今,国家综合实力的崛起、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显而易见。国家高校外语教育(以大学英语为主)同样历经了60余载的风雨变化。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国家的外语教育建设规划,尤其是英语教学规划至关重要。如何对我国外语教育进行有效规划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社会、教育界等各个层面关注与探讨的重大问题。

长久以来,基于国家高校外语教育规划问题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传统研究手段和方法,如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对比研究的方法。魏芳(2015)通过回顾建国六十年来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并总结了各个时期的规划效果和影响,同时与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作对比,丰富了我国在语言教育政策和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胡文仲(2009)也基于历史研究与文献法,总结了新中国60年以来的外语教育发展,并认为尽管我国外语教育已取得巨大成就和重大进展,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外语教育政策和整体规划的缺失,理论研究与创新的缺失等等。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将目光转向语言教育规划问题上,然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大多停留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层面,缺乏语言政策规划领域中相关理论框架的支撑,未能将每一时期国家高校外语教育的特点、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科学的手段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因此,本文将在总结我国高校外语教育规划发展的基础上,利用Cooper(1989)的“八问方案”(accounting scheme)理论框架,考查不同时期下,高校外语教育的实施者、受影响群体、实施行为、实施目的等,以此进行客观对比分析,并试图预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新定位。

二、基于“八问方案”的高校外语教育规划的问题探究

语言规划领域最初理论框架的建立一般都认为是挪威社会语言学家Haugen的贡献。然而实际上最先使用本?w规划(corpus planning)和地位规划(status planning)这一对概念的是德裔加拿大人类社会学家Heinz Kloss(赵守辉,2008)。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看,语言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个民族其文化的容器和身份的象征(刘海涛,2007)。在中国大陆,最早涉及的国内重大语言规划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普通话的推广,汉语拼音运动以及汉字简化运动。这三大语言规划问题本质上都是关于国家共同语的修订、改善与发展,而涉及外语教学方面的国家外语教育规划却较少受到关注。

基于在Haugen 的2*2模型,Cooper首次将“语言的教育规划”,也就是“习得规划”这一概念进入了语言规划领域,扩大了学科发展。教育因素的加入,使得国家、社会、以及受众之间的关系得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得规划不仅仅包括了多语环境下的国家共同语习得和相对弱势的少数语种习得,同样也包括对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和习得进行规划。Cooper(1989)的另一重大贡献还在于提出了“八问方案”的理论,他用一句话来描述任何一项语言规划不可回避的八个主要问题。

在新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外语教学成就的得失研究中,胡文仲(2009)将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1949-1965年:这一阶段外语教育形成的新格局,同时为后期的外语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1966-1977年:文革阶段是整个国家社会发展各方面停滞甚至是倒退的十年,高校外语教育同样也遭到严重破坏。3)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全球化的浪潮,外语教育改革铺天盖地,全面展开。在当今,高校外语教学依旧保持着繁荣发展的姿态。

我国初期的高校外语教育规划在国家“权威规划机构”的领导纲要下,与国家政治外交发展密不可分,外语教育的规划形成的是自上而下的规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外语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变革以及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交流融合而带着自发性的不断变化。社会发展这一因素逐渐代替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角色,成为了引导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发展的隐性力量。

Zhao和Baldauf(2008)曾就Cooper的“八问方案”理论框架,考查了1986年前后中国语言规划实践中汉字规划的发展变化及特点。本文也将采用Cooper“八问方案”的理论框架,主要考察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发展和规划特点。

(一)高校外语教育制定实施者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的国家外语教育是完全的自上而下,并且由权威决策机构制定,行为的实施者仅限于国家机构或政府部门,高校外语教育规划与国家政治走向、外交政策相挂钩。因此,初期的外语人才培养大多限制于国家外事干部队伍。由此可见,初期的高校外语教育受众小、纲要性以及政治性质较为强烈。而自1986年改革开放以来, 外语教育包括高校外语教育的制定不再是国家权威部分“一手包办”,外语界专家学者、各级外语教师以及在校学生的声音与建议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予以采纳,国家的适度放权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直接参与政策规划的制定。而外语教学的对象也扩大到全体中小学和高校学生,逐步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

(二)由工具观向资源观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的高校外语教育规划目标是单向的,培养外语人才是为了吸收其他先进国家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该时期的外语教育规划与国家对外政策紧密相连,并且外语的工具性作用占主要地位。然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外语教育的人文性作用日益突出。从个人发展需要来讨论外语学习意义的话,语言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重要工具(丁仁仑,2013)。总结而言,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应该从两个方面出发:1)国家层面:致力于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任务不仅在于吸收、借鉴国外知识与经验,更应该将中国国内的贡献与成就带向世界;2)个人层面:外语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构建语言形式与其所表达思想之间的桥梁。这样看来,外语教育制定的目的不仅仅关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宏观层面,更应该个人发展的微观层面纳入考量。

第4篇

刘彩霞

本学期我代九三、九四两个班的语文,中考平均成绩为:九三班101.4分,在全局排名第九。九四班101.84分,全校语文最高成绩九三班黄倩同学119分,第二李丽117分,平均分和其他学校相比,不是十分理想,下面我就一学期来,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两个班级,我都是中途接上的。九三班,八年级第二学期李正玮老师请假,学校安排我接代这个班的语文课。九四班,王校长来了之后做了调整,接替高洁老师的课。

(一)九三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变动频繁,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没有紧迫感,学习自觉性较差。最大的问题是不交作业,逼急了就抄作业。在这方面我也下了不少功夫,具体如下:

(1)抓抄作业的学生。早上到校那段时间抄作业的人多,指定班长负责抓抄作业的学生,被抓到的,第二天早上站在讲台上抓其他抄作业的人,被抓到的接替前一个。执行了两天,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抓不到抄作业的人了。但并没有完全杜绝,只是早上到校这段时间没有了。

(2)成立语文学习小组,组长检查并收交作业,给课代表提供不交作业的名单,课代表交给老师,有老师处理,如扣德育分、课堂上点名批评、课下做思想工作等。

2.背课文慢,能按时完成背诵任务的寥寥无几。在提问检查背诵方面浪费了不少时间。

3.好学生少,差学生多。学习自觉、主动的少,女生好于男生。不学习、不交作业的多。如张涛、詹培琛、杜生贵、于腾飞等,从不交作业。后面复习时,早上到校迟,杜生贵还经常不上课。

4.字写得认不出来的多,如朱宏亮、何翔霖、詹培琛、石瑞、杜生贵、于腾飞、张涛、张晓海等,字迹潦草,奇形怪状,影响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

可喜的是,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在李正玮老师代课时,一直高于同行班其他班级,我接上之后,也一直保持这一良好势头。

(二)九四班存在的问题

1.作业收不上来。全班31人,作文收的最好的时候能收上18本。练习册十来本,由于收不上,五一后再没收过作业,在抽查时多数学生没完成作业。

2.好学生少,差学生多。尽管是补习生,但学习自觉性也差,课文背诵总有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一部分男生上课说话,不学习。

3.对语文复习不重视。由于是补习生,从接上这个班,就着手复习,先复习了九年级上下册,之后是八年级上下册,最后是七年级上下册,同时穿插复习《中考通》。《中考指导》,八套卷子全部复习完,另外还印发了中学生必备50首古诗词、2009年各省古诗词默写汇编等,作为老师,我尽心尽力了,但部分学生并不领情,有厌烦情绪。不过中考成绩还算可以。

二、复习工作

九四班是补习班,复习工作做得扎实,按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的顺序,复习了课本。现代文,重点复习了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词是复习的重点。复习课本时,同时做《语文中考通》。之后做《语文中考指导》,还给学生印了一些2009年各省中考古诗词默写。后几周又第二轮复习了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初中六册书中的古诗词。冲刺阶段,做了几套卷子。总的感觉,九四班复习的比较扎实,按计划圆满前完成了复习任务,没有什么遗憾。

九三班,有所欠缺。由于时间不足(第一次摸底考试结束开始复习的),课本的复习,走马观花的复习了文言文、古诗词。《中考通》做完了,《中考指导》中的现代文阅读没做,8套卷子最后几天紧赶慢赶做完了。文言文、古诗词背诵默写本计划再复习第二遍,可时间不足,后面两天临近考试,学生情绪不稳定,没有心思学了,没有完成预定计划,有点遗憾。

第5篇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第6篇

【关键词】鄂温克族;音乐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30-2

中国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和额尔古纳左旗,其余分散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讷河等地。人口19343人(1982年统计)。鄂温克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3种方言。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通用汉文。鄂温克族音乐有“扎恩达勒格”、“鲁克该勒”、宗教歌曲等。

扎恩达勒格山歌和小调的总称。由于地区不同,各地扎恩达勒格的风格也不相同。流传在鄂温克自治旗的扎恩达勒格接近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如:在额尔古纳一带则具有狩猎人豪爽而粗犷的特色。此外,属于小调类的扎恩达勒格节奏鲜明,结构严谨,乐句较整齐。

鲁克该勒民间歌舞。以篝火舞最为流行。跳篝火舞时,男女老少手拉手围着篝火成一圆圈形,跟随领唱者由左向右的转动。歌声由低到高,舞蹈由慢到快,直到高潮结束。歌词大都是怀念故乡、欢迎客人、赞美猎场和称颂猎手等。曲调短小欢快,节奏性强,常用一领众和的形式。

宗教歌曲。包括萨满跳神歌和祭祀祈祷歌两类,其音调兼有扎恩达勒格和鲁克该勒的特点,但音乐多具吟诵性。鄂温克族民歌具有宽广、抒情的特点,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上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鄂温克族民歌既使用比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声音阶。鄂温克族民歌歌词多用头韵,衬词较多,唱抒情性长调时,常喜用带鼻音的唱法,使感情体现细致入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鄂温克族音乐得到发掘发展,鄂温克族作曲家、指挥家明太创作并指挥过很多音乐作品。反映鄂温克族新生活的舞蹈音乐《彩虹》受到国内外的好评。

一、五声音阶式级进的小波浪式旋律线

五声音阶式级进的小波浪式旋律线,是指以五声音阶的大二度、小三度进行为主的小波浪式旋律线。在鄂温克族传统民歌中,开始的乐句或结束句中小波浪线较多,中间乐句中可能会出现小的跳进。这一特点是鄂温克族民歌旋律最具代表性的旋律形态。

(一)宫调式民歌中小波浪式旋律线谱。《盼哥哥回来》是四乐句乐段结构的民歌。第一乐句是典型的两个小波浪线,第二乐句就出现了下六度的跳进,第三乐句是一个小波浪线继而下行跳进十度到第四乐句的两个小波浪线结束全曲。此类民歌在宫调式民歌中占很大的比例。如《雅鲁河》、《尼陶布》、《内胡楞》等十多首民歌都具有这一旋律特点。

(二)徵调式民歌中的小波浪式旋律线《大山顶》是两乐句乐段结构的民歌。第一乐句是三个小波浪式旋律线构成,第二乐句由两个小波浪式旋律线构成。在两个小波浪线间出现了一个下八度大跳。结束处的小波浪线是徵调式民歌中最典型的旋律进行。此类民歌在徵调式民歌中约占三分之一。如《奔驰的马》、《达木丁哥哥》、《为何把我嫁给他》等十多首民歌都具有这一旋律特点。

(三)羽调式民歌中的小波浪式旋律线《可怜的朋友》是两乐句乐段结构的民歌。第一乐句开始小节是两个小波浪线紧接了两个小波浪线,下乐句则由三个小波浪线构成。在羽调式民歌中此类民歌数量约占四分之一。如《赞马歌》、《岔头沙丘》、《毛肯》等。以上论述了鄂温克族民歌旋律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小波浪式旋律线。这一特点的形成是由鄂温克族语言音调所决定的。因此,这一特点成为鄂温克族传统音乐最基本的旋律形态。在鄂温克族90%以上的民歌中,或开始处或中间部分或结束处都能看到小波浪式旋律线律动。

二、小波浪线与平行直线的结合运用

在鄂温克族传统民歌中。除五声音阶式级进的小波浪式旋律线以外,还有一种小波浪线与平行直线的结合的旋律线。结合方式有两种:一是平行直线接小波浪线;二是小波浪线接平行直线而后进入小波浪线,可称之为直线与两边的小波浪线的结合。

(一)平行直线与小波浪线结合的旋律线《英俊的南海领催》是两个大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的民歌。其中的第一乐句的第一小节、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以及第二乐句的第一小节都是长时值的平行线与小波浪线结合的旋律线。这一旋律特点在鄂温克族《扎恩达勒格》体裁的民歌中最为常见。这是因为《扎恩达勒格》体裁的民歌最能表达鄂温克族人民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而这类旋律线使民歌具有浓厚的鄂温克民族音乐风格。

(二)平行直线与两边的小波浪线结合的旋律线《姑娘的委屈》是自由节拍的四乐句乐段结构的民歌。前三个乐句的旋律都是小波浪线接长时值的直线而后又接小波浪线。此类民歌在鄂温克族《扎恩达拉格》体裁的民歌中很多。如《金珠、珠烈之歌》、《背叛是心坏》、《故乡》等。此类民歌旋律线的形成,主要是由鄂温克族语言音调和所要表达的情绪、思想感情所决定。如果说小波浪线式旋律线是鄂温克族民歌旋律的最基本的旋律形态,那么,小波浪线与长时值的平行线结合的旋律线则是鄂温克民族音乐风格和民族语言节奏和音调的最集中体现的要素,也是鄂温克民族音乐风格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风格的重要标志。

三、旋律进行中的四度五度的上下跳进

在鄂温克族传统民歌的旋律进行中上下四度、五度的跳进是最为常见的。无论在宫调式、徵调式民歌还是羽调式民歌中都有这一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鄂温克民族语言音调所致。鄂温克族的语言节奏多是前短后长,语音也易出现第二或第三个音节向上的声调。上、下四度或五度的跳进在鄂温克族民歌旋律的开始处多用调式的属音到主音或主音到属音的跳进,在民歌结束处多用属音到主音或下属音到主音的跳进。如《吉拉林》这首宫调式民歌,上乐句开始处的两小节,一开始就是属音上四度跳进的主音,接着上主音又下五度跳进到属音上。

四、旋律进行中的八度跳进

在鄂温克族传统民歌中,上下八度跳进主要发生在徵调式民歌、宫调式民歌和羽调式民歌中。鄂温克族人民为了表达更加深刻的思想感情,用夸张的语言音调将旋律进行中常用的四五度跳进进一步扩大为八度跳进,使民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其音调真切感人。

(一)徵调式民歌。在鄂温克族徵调式民歌中,上下八度跳进主要发生在相距八度的角音之间,其次是发生在相距八度的宫音或商音之间。如《大山顶》是一首上下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的徵调式民歌。其上乐句的第一小节的最后一个羽音下五度跳进到第二小节开始的商音上;而下乐句的第二小节则把上乐句的下五度扩大为角音到角音的下八度跳进。这个下八度的跳进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使歌曲的情感更加浓烈,二是很好地起到了稳定徵调式的作用。此类民歌在鄂温克族徵调式民歌中很常见。如《背叛是坏心》、《达木丁》等等。除此之外,鄂温克族徵调式民歌中还有少量的宫音与宫音的八度跳进的民歌,如《太苏哥哥》和商音至商音的八度跳进的民歌,如《为何让她返回》等。由此我们可以说鄂温克族徵调式民歌中的角音至角音的八度跳进,是鄂温克族徵调式民歌旋律进行中的重要一跳,也是鄂温克族人民表达深刻思想感情的重要一跳,更是体现鄂温克族音乐风格特征的重要一跳。

(二)宫调式民歌。在鄂温克族宫调式民歌中,八度跳进主要发生在相距八度的徵音之间,其次是相距八度的角音之间。如《云青马》是一首两乐句重复型乐段结构的宫调式民歌。其第一乐句第一小节的徵音下行四度跳进到第二小节第一个音商音上,第三小节中将第一与第二小节中的徵音与商音的下四度跳进扩大为徵音下行八度至徵音上。第二乐句的结束处角音至羽音的下五度跳进,形成了与下四度跳进的一个呼应。此类民歌在鄂温克族宫调式民歌中是最为常见的。如《天鹅湖》中也是徵音到徵音的上八度跳进;又如《神秘山顶》的第二乐句中也是徵音至徵音的下行八度跳进等等。除此之外,在鄂温克族宫调式的民歌中还有少量的相距八度的角音之间下行八度跳进。如《额尔更哈达》的第一乐句中的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中,就是角音与角音之间的下行八度跳进。

(三)羽调式民歌。在鄂温克族羽调式民歌中,下八度跳进主要是发生在相距八度的羽音之间。如《小鸟为何能飞翔》是一首非重复型两乐段结构的羽调式民歌。其第一乐句的前两小节就先出现了下六度、下四度的跳进,接着第三小节与第四小节就出现了相距八度的两个羽音之间的下八度跳进,第二乐句中也呼应性地出现了下五度、下七度的跳进。在鄂温克族羽调式民歌旋律中八度跳进虽不多见。但是这首民歌除了下八度跳进之外又综合运用了下六、下四、下五、下七度的跳进,可谓是综合运用各种跳进的范例。由于综合运用了各种下行跳进的旋律,从而很好地表达了民歌的小鸟为何能飞翔的意境。此类民歌还有《赞马歌》、《米兴格之歌》等。虽然此类民歌数量并不多,但却体现出了鄂温克族民歌旋律进行的特点和鄂温克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五、旋律进行中的下六度跳进

在鄂温克族传统民歌旋律中,除了常见的四度、五度的跳进和下八度跳进以外,还有少量的下六度跳进的民歌。而这种旋律进行中的下六度跳进,多发生在徵调式民歌旋律中。在徵调式民歌旋律中下六度跳进最多出现在羽音与宫音之间,其次是出现在角音与徵音之间。如《莫列浩陶》是一首徵调式的上下乐句乐段结构的民歌。其上乐句的第一小节中就出现了羽音下行六度至宫音的跳进,而下乐句中形下七而实下六度的跳进则是上乐句中羽音与宫音下六度跳进进行的下五度自由模仿而形成的。这一跳进的形成主要和夸张的语言音调有关,是将常用的下四、下五度进一步扩大的结果。此类跳进在鄂温克族徵调式民歌中是较常见的。如《南凯领催漂亮》、《格耶米》、《没想到被弃》等都是徵调式民歌,并在第一乐句中都出现了下六度跳进。而在宫调式、羽调式中下六度跳进很少见。徵调式民歌是鄂温克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的一种调式思维方式。以上论述了鄂温克族传统民歌旋律的小波浪式旋律线;小波浪线与平行直线的结合;旋律进行中的四五度跳进、八度跳进以及下六度跳进。除以上旋律特点外,在鄂温克族《扎思达勒格》体裁的民歌中,还有少量的下七度、下九度、下十度的大跳,这些跳进主要是和情绪的变化和夸张的语言音调有关。总的来看,鄂温克族传统音乐的旋律特点具有独特的古朴苍劲、粗犷有力的风格特征。音乐旋律不仅体现了高山森林般的大跳而且也体现了辽阔草原的宽广无边般的长时值的直线与小波浪线的结合而形成的独特的鄂温克族音乐旋律特点。

【参考文献】

[1]冯光钰,王桂芹.现代视野中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传统音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

[2]高荷红.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萨满神歌程式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4).

[3]乌兰图雅.试论鄂温克民间传统歌舞的艺术特征[J].内蒙古艺术,2009(2).

第7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言 二八法则 构拟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一、引言

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各学科发展突飞猛进,产生了许多边缘性的交叉性学科,这就推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三论”的诞生。它是当代描述客观世界、掌握客观世界的新思想、新方法,在许多前沿学科都得到广泛运用。用“三论”研究语言有助于抓住语言结构的经纬,而语言和思维又有同构关系,语言是抽象思维的物质外壳,自身也是思维类型。所以本文从语言的认知角度切入,用基本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观点来考察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性注意(信息论)。研究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是不是在人脑中构成一个“语言过滤系统”并且这种语言的选择体系因人而异(系统论)。而在这个系统中,被选择的语言信息和被过滤、筛选的语言信息是否存在某种比例关系?我们也就此引入“二八法则”,假设汉语语言的“二八法则”存在于人脑中,由关键的20%控制次要的80%,恰好符合了“控制论”的观点。这样“三论”在汉语语言中就建立了一个新视角,使汉语的研究领域和范围更广阔。但就“三论”和“二八法则”等宽泛的概念,有些研究结论并不能完全使人信服,是否准确,是否具有心理现实性,都有待于心理语言学实验的证据,更需要不断找出具体语言现象,对其进一步证实或证伪。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带动对一些相关概念的研究。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其中的首要概念和基础概念。

二、现代汉语语言的系统性

系统论是一门研究各类系统规律的学科。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能表现出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包含系统与内部各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系统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系统论实质就是“内部结构,外部功能”方法的自觉运用。

现代汉语语言结构虽然复杂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是由内部要素组成的一个条理清晰的有机整体:词汇是核心,语音是负载体,语法是结构形式,这是三个子系统。语言系统的功能是交流思想,表达思想。其中,汉语的三个子系统也各自组成一个小系统。

表一 现代汉语结构系统

(一)汉语语法的系统性

语法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复杂的外部联系的固有形式,是语言中存在着的各层次的结构式。语法中存在着结构层次,结构的构成成分都有其本身结构所决定的功能。低层结构决定低层功能,低层功能形成高层结构,又决定高一层功能,层层上升,形成完整的结构。[1]例如在语法上,词从内部结构角度可分为单纯词、合成词;从外部功能角度可分为虚词和实词。

(二)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词汇是语言的细胞,数量庞大。词汇是成体系的,词汇系统中某一成员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员的连锁变化,最后导致相关成员关系重新调整(黄景欣)。以往学界在词汇系统性标准上主要认同词汇体系包括形式系统、意义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系统四个方面的系统,并倾向于以意义为主。[2]如戴昭铭老师的“系统语义观”,认为现代语言学应建立以“认知,语义”为纲的汉语词汇学,并以“义类”划分作为系统的框架。[3]

而在大方向上,词汇系统是与社会系统,思维系统,语音、语义、语法系统的有机关联中,实现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和旧质要素的不断衰变。[4]并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的交换,形成有序状态。[5]

那我们的问题是,语言是抽象思维的物质外壳,自身也是思维类型。既然语言和思维有同构关系(周国光),语言在人脑中是不是也有个系统?这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指出,“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2)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语法”来研究语言深层的普遍规则,人都有先天言语获得装置,装置中包括语言的生成机制及心理的运行机制、词语及语义生成及概念合成机制、对客观世界的映射机制、句法生成机制、创造机制等等,涉及语言在输出前的生成过程。(3)早些年,杨敏提出了“语言心智体系假说”,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心智行为,应该以“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研究这些语言外部表征的深层心理机制,研究人脑建构语言的内部体系,从而发掘语言的一些隐性特征。这些都使语言研究的视野更为广阔。

由于人心理机制的隐性特征,在研究上多采用“构拟方法”、“假说方法”进行推测;许多概念形成的途径也都采取“假设――检验”说,即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而且这种由果及因的推理方法,会引起人们进一步证实和证伪,从而在过程中会发现、解决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本文在缺乏足够的调查数据、客观的统计结果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具体语言现象来证明一些宽泛概念的情况下,采用“构拟”的方法对人脑建构语言的“内部体系”进行假定性看法和说明。如果检验加以认证后结论成立,可以为相关科学提供一个新视角。

而且,语言内部机制不仅包括乔姆斯基所说的天赋能力,更包括后天的知识和经验。它是带有语义特征的语言符号在人脑中的自主运作,是先天的人脑物质如脑部神经系统为基础,由客观世界映射到人脑的语言物质基础之后,形成的一种内部体系。[6]由于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思维方式、分类方式、概念系统的不同,所以语言内部系统也可能不尽相同。那么,就信息传输运送角度而言,是不是在每个人大脑中都有一个“信息过滤器”?而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不是人脑中也应该有一个语言“生成――运行”的小系统作为一个预存的概念结构?

(这种概念系统决定了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意义建构,是因人而异的。)

二八法则: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他80%虽然占多数,却是次要的。这20%起到80%的主导作用,控制那不太重要的80%;而那80%只起到20%作用,因而来服从重要部分,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物理学中都有应用,然而在汉语语言学中我们的研究却只是冰山一角。那语言中的“二八法则”又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呢?答案又在什么地方?由于前文我们提到大脑有强烈的选择机制,假定“二八法则”存在于人脑中,我们尝试从语言认知角度去理解分析:人们在大脑中保留自己感兴趣或认为正确的20%,其余80%一并被过滤、筛选掉。这一假设当然需要数据支持,更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真伪。

涉及20%控制80%,那我们引入“控制论”知识。把语言信息看成是其内部各组成成分地位不等的一个系统,并以此为角度研究汉语语言中的“控制论”。

四、现代汉语语言中的“控制论”

控制论是关于各系统的控制与调节的一般原理的学科。[14]在汉语语言系统中,有一小部分要素因为掌握了重要的系统信息,会对系统中其他要素有某种强烈的制约作用,进而控制整个系统。至于这一部分比例是否占系统总量的20%,还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持。下面我们从语言系统内部(结构角度)和外部(认知角度)两个角度对“二八法则”进行猜测:

(一)语言系统内部的控制论

语言系统内的关键部分对整体是有定向控制的,包括纵向控制(聚合关系),如语法中抽象概括出的基本句式,词汇中的同素族、词语模的原型部分对后来生成部分的制约;横向控制(组合关系),即在某一步骤上,基本要素对加以铺陈,外延扩展部分的制约作用。

汉语语言中“二八法则”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进行猜测。

(1)在语言系统中,为什么语法(形式部分)变化慢,在系统中制约着词汇系统;而词汇(内容部分)变化快,在系统中服从、依附语法系统。是否语法在某一方面占语言系统中至关重要的20%,而词汇在某方面占语言系统中的80%?

(2)如果“二八法则”存在于语法系统中,那是否某具体语言单位的语法的外部功能占至关重要的20%,而内部结构占80%?因为语法规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是语言本身固有的,语法学中只是承认、解释和强化这种约定俗成。某些不符合语言结构规则但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子有很多,并不会影响交际,如“给个理由先”,但是违反语言习惯,就丧失了句子的交际功能,而语言习惯是由心理习惯制约的。[1]即心理习惯控制语言习惯,语言习惯控制句子外部交际功能,语言的外部功能控制语言的内部结构(语言的固有形式),从而使语言趋于形式化、公式化。那我们的问题是:是否语言系统的功能对语言结构系统也有制约作用?

(3)先前的符号对后续的符号的控制作用:对称性有利于制约:格式塔心理学中讲到,在一种符号系统中,后续的符号对先前的符号的依赖性越强,在记忆中越容易组织成同一块,或者记忆的单位。这种组织越完善,越有规律性,对记忆的促进作用越大。因为这种规律本身限制了选择可能性,所以加工比较容易。

例如,在汉语四字格成语中,前后两部分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语义对偶或对称的成语是对称成语;而意义整体性较强,不能拆分为两部分的成语是非对称成语。根据汉字猜测实验(推测汉语成语不同位置上汉字的信息量)的结果显示,语义结构对称的成语,猜对第三、四位上的汉字比非对称成语更容易。[15]说明对称成语的前行汉字对后续汉字的制约作用很强。

(4)如果“二八法则”存在于词汇系统中,那么是否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占词汇总量的20%,而从古到今,所有消亡的词占系统总数的80%?我们把那些过剩的80%的词语进行再分类,还可以分为“绝对过剩”,即所有人需求得到最大满足后有所剩余的部分;“相对过剩”,即个体认知能力的过剩。下面我们分别解释一下这两种语言认知角度下的控制论。

(二)语言认知角度下的控制论

(1)把“绝对过剩词”排除后,剩余的20%的常用词在竞争和选择中留下来的原因我们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① 简单原则:保留下来的,是用最少假设进行猜测,或最多论断直接告诉人们概念和道理的“表述性话语”(言之成词的话语),而不是“行动性话语”(言之达意的话语)。[12]因为个体在认知周围世界时,总是试图少做认知努力来加工较多的信息。人们倾向于把事情归入已经熟悉的大类型,采取快速且省力的方式,形成初步印象。言之成词的“表述性话语”简化了人们认知过程,节省了人们时间和精力,使人们迅速了解复杂情况,应对复杂的周围世界。[13]而二者的比例关系则需要进行许多相关词语的使用频率的数据研究,以证真伪。

②符合人的思维规律:联想思维,包括相似、对比、因果、加法的思维。例如“词语模”现象、同素族、词群、词义沾染的现象,都是人类思维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结果。

③符合大众的社会心理。如语言和环境的社会心理,社会方言、地域方言的共同部分出现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以语言为载体的相同部分保留了下来。[16]

④语言中的“马太效应”:有些词语本身会随着其所代表的日常对应物经常见到而使其使用频率不断提高,熟悉度不断增加。熟悉度使知觉易化,从而不断加深强化这些词语在人脑中的印象,后不断在人脑中自动生成,能产性也极高;而冷僻词越来越没人用,最后消失了。这种现象本身也是其原因,二者互为因果。如“口头禅”现象。

⑤经济原则:即选择性法则,有些词语融入了新鲜元素,一词多义了,所以更有生命力,从而使用频率高,在竞争与选择下保留下来。是否这20%的词汇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以满足词语的最大效能。

(2)把“相对过剩词”排除后,剩余20%的高频词在人脑中保留下来的情况,我们可以以“术语”为例进行解释 :词汇中有一个特殊群体――术语。它对于学者来说是其认知能力内的20%,对大众来说却是80%。大众不会因为不使用它而使这些术语减少;而专家也不会因为经常使用而增加其数量(增加量太少,可忽略不计)。所以,语言能留下来,不仅应看其本身有多大价值,更主要看需求和供给的比值。需求供给=使用率。大小=高(词语模),小大=低(废一部分),小小=术语,大大=常用词。而词语模是否就是词汇中的20%,有待各方面统计。

(三)“三论”、“二八法则”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找到至关重要的20%,有利于:(1)在学习、记忆中,能动地抓重点,使学习效率最优化;(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把使用频率高的词汇、语法急用先学,由浅入深学习;(3)找到句法、词汇某一原型,从中引出某一类组合、聚合;(4)可以将“二八法则”应用于计算机汉字识别模型的建立、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高速自动输入中,提高工作效率。

五、结语

汉语是开放性和包容性都很强的语言,用“三论”和“二八法则”等多维度的视角研究言语的内部机制,可能成为洞察人类心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发掘语言的一些隐性特征,解释一些现象,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是心理机制具有隐性特征;并且相关研究乏善可陈,方法论研究极少。又因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所以需要大胆假设,然后由果及因进行推导和证明。而这些都依赖于心理语言学实验的证据和语料库语言学统计数据的支持。最终结果是否会满足我们的基本假设,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郑武玮.试用系统论观点探讨现代汉语语法[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2).

[2] 吴为民.汉语词汇系统性问题研究述评[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 戴昭铭.试论以“知识,语义”为纲的汉语词汇学研究[A]//东方语言学[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匡鹏飞.汉语词汇研究的新创获[J].汉字文化,2002.

[5] 徐国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杨敏.语言心智体系假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7]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三版)[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谭华玉.表象对成语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9.

[10] 任国防.“学习――再认”范式下汉字错误记忆的ERP效应[J].心理科学,2009.

[11] 徐联仓.信息多余性对掌握信号结构过程的影响[J].心理学报,1963.

[12] 王德春.社会心理语言学[Μ].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3] 俞国良.社会心理学(第二版)[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 朱.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

[15] 刘振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第8篇

摘要:刘勰提出“八体”风格类型论,这八体的审美核心是《征圣》篇提出的“雅丽”风格,雅丽统摄八体,二者反映了刘勰尚雅崇丽的文学观念,共同形成了《文心雕龙》的文学风格理论体系。

关键词:文心雕龙;八体;雅丽;风格

《文心雕龙.体性》篇末有一句话:“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1](P380)对“环中”所指,有解释为“关键”、“枢纽”、“中心”诸说。笔者详细推敲《文心雕龙》原文语气语义,认为“会通合数”是指对八体风格的汇通融合,“环中”则指的“雅丽”的理想风格,雅丽统摄八体。二者的来源和运用,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试析如下。

一、八体与雅丽

前贤对于刘勰八体风格来源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八体源出《周易》之八卦数理关系,以敏泽、张少康、王小盾先生为代表。二是认为八体来自于对各种风格类型的综合取舍,如牟世金、詹、祖保泉等先生。但是,这两大类意见往往不相和谐。王小盾先生批评过徐复观先生“八体中五体出自五经,而三体出自楚辞”[2](P179)的说法。王先生认为,八体所对应的是文王八卦,每一体的特征都和八卦相一致。笔者以为可以对此再做商榷。徐先生论述八体,是通过对《征圣》篇的解读:

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此应为精约体的所自出。《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此应为繁缛体的所自出。书契决断以象,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此应为显附体的所自出。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此应为远奥体的所自出。彦和在《体性》篇里以远奥为经理玄宗,而《周易》即为三玄之一,故两处并不矛盾。又谓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此乃总括圣人立言之标准,实即典雅一体的具体注脚。[2](P179)

很明显,徐先生论述典雅等五体的来源,是从文体风格角度出发的,其理论依据是刘勰自己的论述。从术语使用与术语含义角度来看,这一归纳没有多大问题。徐先生认为这五体是对“五经文体的总括”,五经以雅正为宗,也就是说“典雅”等五体归结起来的共同特征是“雅”。徐先生又认为另外三体是“出自楚辞”:

对于楚辞的风格,可以用壮丽二字加以概括,所谓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惊才风逸,壮志烟高等话,都是壮丽两字的扩大形容。[2](P180)

这谁对壮丽的最佳解释。但是,徐先生对“轻靡”、“新奇”二体来源的看法,就有待商榷:

至于“轻靡”始于晋世,而“新奇”始于谢灵运,然此皆系沿楚辞之“丽”的系统而衍变出的。[2](P180)

徐先生注释“轻靡”始于晋世:

《明诗》篇:“晋世群才,稍入轻绮。”《时序》篇:“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2](P180)

又注释“新奇”始于谢灵运:

《明诗》篇: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正指谢灵运而言。[2](P180)

晋世群才之“轻绮”与“结藻清英,流韵绮靡”是不是就是“轻靡”呢?杨明先生专门讨论过“轻靡”一体,认为“靡”即“丽”也,“轻靡”即“轻丽”或“清丽”,并举例若干证明之。[3](P115)关键是:徐先生在这里说“轻靡”始于晋世,就已经不是在讨论文体风格,涉及到的是晋代的时代文风,时代文风和文体风格是两码事。而“新奇”始于谢灵运的说法,则主要来自于“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句,谢灵运写作山水诗,是在玄言诗之后,故有此说。至于说到“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创作现象,那是整个时代的风气,不应该说“此正指谢灵运而言”,这样又转移到了作家风格上去了。与徐先生类似,其他认为八体是各种风格综合结果的学者,也有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如范文澜、张少康等先生。

但是,徐先生指出“轻靡”与“新奇”二体“此皆系沿楚辞之“丽”的系统而衍变出的”,这个说法是对的。“壮丽”与“轻靡”、“新奇”三体,其共同的核心特征是“丽”。

这样,“八体”的前五体核心特征是“雅”,后三核心特征是“丽”。小结徐先生对“八体史的根源”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下两种有明显区别的分类:

前五体――雅后三体――丽

这样的归纳,有一个问题是,前五体中的“繁缛”一体,实则应该划入“丽”的范围之内。这样,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五经文风也含有“丽”的因素,所以说:“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1](P27)二是重新归纳,则《体性》“八体”中有四体以“雅”为主,另四体以“丽”为主,可以图示为:

典雅、精约、远奥、显附――雅

繁缛、壮丽、轻靡、新奇――丽

合而论之,则“八体”风格可以统归为“雅丽”的理想风格。此即“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句的比喻深意。所以,徐先生认为“八体”从根源上出自五经与楚辞两大类文体之风格,从特征上看也是讲得通的。徐先生对八体来源的看法,带有综合文体、时代与作家风格的意味。

徐先生没有看到的是,刘勰“八体”从术语来源上借鉴了前人,包括曹丕、陆机的文体风格论、挚虞(仅存佚文九条)、李充(仅存佚文三条)关于文体及其风格论的术语。在形成八体风格之后,又运用这一理论回头去分析评价作家、作品、文体、时代风格乃至地域、流派风格。刘永济先生曾列出八体以及“八体屡迁”后形成的其他风格,在《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的运用情况简表,从实例上支持了这个看法。

二、圣文雅丽,衔华佩实

刘勰最为推重“雅丽”的文风,说:“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1](P18)雅丽是圣文――即五经的文风。上文谈到八体综合归纳起来即为雅丽风格,现在圣文五经就具有这一特征,那么后三体呢?其实这很好回答。《辨骚》篇论述楚辞有同于经典的四同,也有异于经典的四异,刘勰以“取熔经意,自铸伟辞”[1](P51)称之,认为楚辞是“雅颂博徒,辞赋英杰”[1](P51),是继承五经(以《诗经》为主)而能正确新变的伟大作品。楚辞源出五经,其“丽”的风格特点也出自于五经,在“雅丽”风格的笼罩之下。

探究刘勰“雅丽”这一理想风格的生成,不能回避它的来源与运用。上溯到汉魏晋代文论,则可以看出“雅丽”还来自于对作家风格与文体风格的归纳。班固评屈原:“文辞丽雅,为辞赋宗。”[1](P51)曹丕论文体风格:“奏议宜雅……诗赋欲丽。”[4](P69)陆机论文体风格:“诗缘情而绮靡……说炜晔而谲诳。”[4](P75)这些论述,是刘勰雅丽风格的来源。从运用角度看,“雅丽”是圣文的文体风格、是“商周丽而雅”[1](P397)的时代文风、是汉赋“丽词雅义”[1](P97)的创作要求、是“雅丽黼黻”[1](P381)的风格赞语。小结之:“雅丽”是刘勰对“八体”归纳提炼所得的理想结果,在得到这一结果后,刘勰又将其运用于书中对文体或时代风格的评价中去。

结语

刘勰提出八体风格,并以雅丽作为其风格论的核心,体现了他既宗经尚雅,也追求文采华丽的文学观念。八体与雅丽,都是对前代风格类型的综合的产物,在形成了风格理论体系之后,刘勰将其广泛运用于对各类风格的论述中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影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参考文献:

[1] 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0.

[2]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第9篇

先说四步:

1.读中找问题

自读课文,首先自己阅读,在阅读时既读课文,还要读“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和“单元知识和训练”。读“自读揭示”和“课后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难点、特点,读“单元知识和训练”意在把自读课文放在单元中审视,阅读时细心体味,研究自读在单元中的地位,及其编辑思想,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及其编辑思想,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章法和语言特色。同时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

2.问中受启发

在课堂上,学生首先谈对课文基本精神的理解;其次,广泛地提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都发言,质疑问难,问题摆出后,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归纳大类再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3.总结中提高

学生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求同弃异的过程。最后要使学生的认识达到统一或基本一致。在弃异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许多“异”,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在“求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偏狭的思维框架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更高的层次上取得共识。这个过程,既是对自读课文的总结过程,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4.练习中求深化

学在于用,自读的目的,是要把讲读课中掌握的知识运用于阅读过程中。通过自读课的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语体、语言、修辞等知识向应用上转化、迁移。只要完成了转化,便能达到新的高度,这便是对学习的深化。

以上四步,前后两项在课外完成,中间两项在课堂进行。课堂讲授又会专门指导和讲读教学。重点一般放在后者。

下面再说“八字”:

(1)“圈”和“点”。“圈”指圈出重要内容,以便理解。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圈出:

①“自读揭示”中揭示文章中心、特点、写法、题材、体裁的字、词、句、段。

②“思考和学习”提出问题角度的字、词、句、段。

③“单元知识和训练”中与自读课文相关的字、词、句、段。

④在以上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圈出课文揭示前三项要求的重要内容和句、段。

前三者为理解文章的线索,以控制自读时漫无边际,过于偏狭,不得要领。第四是圈的重点,也是自读关键的一环。这一环如果粗疏,下边就无法进行。

“点”就是点评,自读时,应把自己的感想用简练精当的几个字,几句话记在课本的空白处。点评的内容有两类:一类是学生有所得的,一类是有所疑的。一般要求将有所得的附写在课本上,存疑的可在书中作标记,将疑问归纳成条记在笔记本上,以供课堂发问。

(2)问、启、思、结。“问”指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都提出来,以供其他同学和老师作评价。问的内容一般归为结构、语言、主题三大类,各类可附设小类。问题提出后,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相互启发,寻找通途,这就是“启”和“思”。此后,进行“结”,即根据学生对课文理解及存在问题,教师再指导学生归纳,化多为少,舍次抓主要,梳成辫子,理出头绪后,再由学生讨论,并提供给学生思考方法。

问、启、思、结虽说各为一方面,实际应用中往往很难分得开,四者互相紧密结合,实为一个整体。

(3)“练”和“评”。主要指学生练习,可分为说和写两个方面。说,主要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自己即兴归纳课文中心、思路、论证方法、语言特色等等;写,根据自读课文某一特点,拟题练习,自测互测。

第10篇

关键词: 成绩测试 英语专业高年级 课程设置

一、引言

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是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而实际上对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的成绩又是相当重视,这就使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成了两个互不干涉、又矛盾重重的奇怪现象。很少有人敢于大张旗鼓地宣传等级考试,更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语言考试纳入人才培养当中。因此,把人才培养与语言考试相结合的研究势必很少。结果,学校的尴尬导致了学生的无所适从,最终影响了人才培养水平。通过近两年的跟踪试验研究,我发现成绩测试原本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测试标准是一致的,这种考教相结合的理念可以运用到课程体系的重新架构上。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法改革、师资建设等,都可以客观上为语言考试提供有效的推进作用。

二、成绩测试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现代语言测试(Language Testing,LT)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测试涉及教学法、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教育测量学、计算机科学等。语言测试的种类按测试用途可分为: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语言学能测试(language aptitude test)、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其中成就测验或称成绩测验,主要考查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由于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工作中,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教育测试(educational test)。成绩测试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语言水平。世界著名语言测试专家Arthur Hughes曾说,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Hughes,1989),存在着教学合适、合理但测试不佳的情况,这时测试会有消极的反拨作用,但也存在教学不合理而测试能够对之施加正面影响的情形,此时测试就有积极的反拨作用(positive backwash effect)。作为外语教师,我们一直想提高教学质量,但我们的注意力只放在了教学方法及教材方面,而忽视了测试在了解与改进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分析和利用考试及考试结果是检验学习与教学的基础,也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挥棒。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衡量的一种外语考试,是目前我国体现最高英语水平的等级考试,是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生涯中攻打的最后一个堡垒,能否通过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层次。同时,专八考试通过率也是检验学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重视专八的通过率,并不意味着把英语教育搞成应试教育,而是要积极发挥专八考试的良好的反拨作用,结合专八的测试内容,改革课程设置,合理的构建课程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专八考试就是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成果的一个综合检验,是对各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水平的综合考查。教学与成绩测试二者都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好的测试所必备的条件是与有效教学的特点相一致的,因此,应当扩展教学计划,把测试计划包括在课程设置当中。

三、架构全新专业培养方式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新的专八考试大纲对考查内容的要求。新大纲的修订明显提高了考试的难度,以及对应试者知识面广度和深度的检验,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体现了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比如,听力由原来的四部分改为三部分,将Note-taking放在第一题;Reading comprehension去掉了原来的fast reading,保留了normal reading;Writing方面字数要求增多,从原来的300字增加到400,而时间则由原来的60分钟缩减为45分钟,此外还增加了包括语言、语音、文化,英美概况等Humanities知识。专八试题取材较为广泛,语体正式,尤其是有较多的文学类文章,因此不仅要求考生有较大的词汇量(15000左右为佳),而且词汇涉及的领域要广。专八对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要求,词汇的学习不能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要背词汇表就可以了。对于一个单词的把握,正如环球时代学校语言学教授吴中东老师课上指出的:“不仅要了解单词的中文释义,更应该了解词汇的用法以及与其他词语的细微差别。而且,词汇学习并非仅仅涉及单个词语,它离不开语用意义及其与语境的关系,要重视它们相互之间及在句子、语篇中的组构作用。这里面要特别注意两种关系,即词汇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这两种关系是高级英语考试的出题热点。”

至于每一个具体题型,大纲考核的要求也都很具体。改错是考核最全面的一个题型,要求考生一定要在平时多做积累,主要是对原版英文材料的阅读,这样可以不断学习地道的表达和连贯的逻辑思维;阅读理解部分内容涵盖面广,人文、社科、文化等均有覆盖,而且信息量很大,是对英文原版信息量掌握的杰出挑战;人文知识大多都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应该了解的常识性问题,但涉及的范围很宽泛,英美文学、文化及语言学的每一章的基本概念都是考核点,要求学生都要清楚,善于高度提炼;专八翻译也是考试的一大难点。在“信、达、雅”方面,更强调“信”,即翻译的准确性。翻译要讲究翻译技巧,在保证量的基础上再对质作进一步要求。要求学生做翻译时,可以先按照字面意思将其通篇翻译,然后再做修改和润色。修改过程中要注意用词恰当及句式多样,最好避免都是同一句式,要长句、短句相互搭配,才不至于使你的译文看起来毫无色彩。还要注意要在译文中的表达要符合习惯表达法,不要让人读起来中西结合不伦不类;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作文部分在大纲修改之后有了重大调整,考试时间由原来的60分钟缩短为45分钟,但字数要求却从300字增加到400。要求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充分展示对英语的驾驭。专八写作不仅要求结构合理,更要求遣词造句的准确、语汇句式的丰富,总而言之,更加重视细节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多背名人名篇,如散文课本中丘吉尔的演讲,罗素的文章都是典型的八级作文素材,用在文章里会使你的作文更显流畅、地道且大放异彩。

综上所述,专业八级新大纲不仅对考核内容提出了修改,更是从学生准备专八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规定,即如何结合课程,甚至具体课程的推荐教材,来准备专八考试的每一个考核项目,夯实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向课程要专八成绩。

首先,调整课程结构。把一些专八考核的内容进行分解,融合到相应的课程中,然后在课程设置中,把合适的课程构建在合适的学期阶段,假以恰当的课时。将原来已有的课程进行调整,涉及课时、开课学期、教材、授课方法与手段、平时考核方法等。把原来培养计划中没有的课程补充进来,同步对课时、开课学期、教材、授课方法与手段、平时考核方法等进行调整。比方说世界地理、散文欣赏、文体学等。与此同时,把原来已经做得很不错的课程再深入研究,做精做细,做成精品课,把课程改革研究引申到文化教育研究,把课程体系研究纵深入核心课程研究。

其次,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把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的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在结合现有的课程考核大纲的前提下,结合专八考试要求,进行改革。比方说改错这个题型,它就是考核英语综合能力的,是细节考查,也是逻辑考查,更是语言能力考查,它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检查老师的教学情况,是从语法、句法、词汇、篇章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比方说在高年级的《高级英语》考试中,改错就应该是一个必考题型;再比方说人文知识,在高年级的各个课程考核中,都应该相应地增加各种形式的人文知识考核项目,有选择,有问题回答,有判断对错,有填空等。至于翻译,更是要千锤百炼的一个项目。在高年级的课程考核中,应该在原来的句子翻译的基础之上,增加篇章翻译。阅读和听力历来就是广泛考查的项目,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结合专八考核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加强,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由于英语专业改革与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英语教育领域的一个上在探索阶段的课题,由文学教育到语言学教育,到今天的语言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教育,中国的高等学校一直在探索一条符合国情,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满足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办学之路和办学方向。在这个大环境中,各个学校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重点类及一本类院校,由于各方面的软硬件条件都很优越,因此专业考试和培养方案的关系不是很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专业八级考试的水平;但是其他一些二本类院校,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生源的基础差异和教育历史差异等因素,就很需要把专业测试和人才培养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提高测试成绩来提高整体人才培养水平。所以,我们下一步研究目标将是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科学的科研统计方法,记录改革后的课程教育下学生的成就,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合理地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利用专业语言考试来促进提高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戴炜栋.第二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划,外语界,1998.

[4][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

[6]郭蔷.从学生就业竞争力看英语教育改革[N].光明日报,2008,2,20,(10).

[7]梅德明.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

[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9]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10]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第11篇

小升初分班考试作文技巧一:首先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这一点,所有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小升初分班考试作文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小升初分班考试作文技巧三:开头结尾要简练,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小升初分班考试作文技巧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小升初分班考试作文技巧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小升初分班考试作文技巧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小升初分班考试作文技巧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小升初分班考试作文技巧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第12篇

一、主题单元,为复习内容的整合铺就通途

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向他们示爱,记下整个过程:单元练习的“诵读与感悟”,要求学生领悟汪国真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这就较好地把阅读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整合了各项训练,增强了训练效果。这种编排特点大大地提升了文本的教育资源,给阅读这套大餐提了“味”,增了“色”。同时,也为我们的语文复习内容的整合提供了现成的可依。

二、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1.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2.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注意归纳复习,提炼解题方法。

有的老师在总复习时,总喜欢搞题海战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学生表面上练得挺熟,可实际考起来,总是抓不住要领。各种题型五花八门,老师仅通过分数考查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帮助学生分析研究命题方向,分析解题方法,结果事倍功半。正确的方法,我们教师可根据各册教材的要求,帮助学生归类复习,可逐册归类复习,或从字、词、句、篇逐一复习。在归类复习中,突出每一类重点和难点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修改病句这一训练内容,复习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寻找修改方法。一般来说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紧缩法,对于较长的句子,可以把修饰、补充成分去掉,留下最基本的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以便检查句子是否有残缺或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滚滚的乌云和滂沱大雨顿时从半空中倾泻下来”。这句子较长,修饰成分多,不易看出毛病,若把修饰成分去掉成为“乌云和大雨倾泻下来”,这样,就不难发现,句中的“乌云”是不能“倾泻下来的”,故这一句子犯了顾此失彼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二是类比法。按照原句的样子(即意思)用另一些句子表达,进行对照比较,也可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例如:“工地上横七竖八地码着木料”可能有的同学没到过工地,没见过木料是怎么码着。因此这一句子的毛病一时找不出其毛病。遇上这类句子,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一些句子。例“商店里横七竖八地码着货物”这样一比照,原句话的毛病就可以容易地看出来了。商店里的东西是要放得整齐的,而“横七竖八”是乱糟糟的。“码着”是整齐地堆着,显然它与“横七竖八”是有矛盾的。以此类比,毛病就显现出来了。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修改病句就容易学了。复习其它内容时,同样的办法也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加上适当的训练,学生复习时就感到轻松了。

四、注重发展,迁移升华

复习不是就知识论知识就文论文,更不是单为考试而复习,而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既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又要关注复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和过程。将所学知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相关的拓展迁移,实现理性的升华。如在复习古诗时,不光要知道诗文的大意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还可以借此诵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引读其他诗人相同情感的古诗。在复习对联时,除让学生补充对联外,还可以让学生交流在相关课文中学过的对联,或欣赏自己课外搜集的更多对联。这样,复习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体现知识由“会”到“会的更多”的发展轨迹,使学生原有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五、注意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