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23:04: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政职能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加强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策划
职能的策划与设计在组织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这里的“上”指的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战略任务和目标,“下”指的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的框架,即承当各项管理职能的各个管理层次、部门、职务和岗位。
1.加强计划职能策划,增强管理的预见性
计划工作是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为有效地使用资源条件、把握发展方向所进行的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连续程序,是制定计划的管理过程。具体而言,计划职能策划的步骤可以分为七个步骤:①估量机会;②建立目标;③确定计划的前提;④确定抉择的方案;⑤评价各种方案并择优;⑥制定派生计划及相应的预算;⑦计划的执行。
2.加强组织职能策划,注重管理的实效性
工业经济中,教育行政组织结构从机械官僚制占统治地位到特别专案制日益普及的进程,其实就是组织的正式化程度不断降低,等级的垂直分布不断减少的过程,也即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逐步失去市场的过程。
金字塔型的教育行政组织结构有许多弊端:①过度集权化;②组织的中间管理层较多,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③无法根据工作所需灵活机动地调整组织的营运方向。要克服这些弊端,组织结构就应趋向扁平化。
随着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行政效率成为了影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育行政组织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扁平化的组织设计有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①结构精简,组织能轻松上阵。②决策权分散到员工手中,一方面增强了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能自主地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重新配置组织提供的资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组织因而既有效率又有效益。③普通工作人员得以摆脱“金字塔”的重负,从工作中体会工作的意义,感受工作的乐趣,并由此激发无穷的创新精神,使工作常做常新,进而营造出整个组织的创新氛围,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3.加强控制职能策划,降低管理的风险性
正如法约尔曾指出的:“在一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控制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所的指示以及所确立的原则,其目的就是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加以纠正和防止重犯。控制在每件事、每个人、每个行动上都起作用。”控制作为对计划实施的监督和保证,贯穿在计划执行的每个阶段,每个部门,因此,实施控制职能是每一位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虽然管理对象千差万别,但控制的基本程序是相同的,一般包括三个步骤。①确定控制标准;②衡量实际成效;③分析偏差并予以纠正。
二、关于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几个建议
1.坚持教育督导“督政”制度,转变教育行政管理模式
教育督导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对其所属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我国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督政”,二是“督学”。“督政”是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显著特征。教育督导作为一种教育行政监督手段,对下级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是教育督导本质和我国国情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习惯于命令和布置任务,淡化了监督和调控。在整个教育管理的运作中,“计划”占据主导地位,“指挥”、“执行”环节得到了较充分的强化,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决策上的偏差和执行效果的不理想,也助长了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之风。开展“督政”,就是为了加强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教育行政行为的监督,以防止和纠正教育行政工作在决策、指挥、管理上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同时,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许多权力下放到学校,学校办学自扩大,对教育的管理必须从以指令性为主的领导模式转变为以指导性为主的领导模式。实现这个转变,必须在宏观上加强管理,以强化反馈、监督功能为前提。建立教育督导“督政”制度是教育实行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督政”是弥补教育行政管理某些缺陷的有效措施。由于在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中,教育部门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之间、与下级政府之间,不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不是一种隶属关系,因而教育管理中的有些工作,出现“管不到,抓不了”的局面。通过教育督导,代表本级政府行使对教育工作的监督职权,就可以与同级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与下级政府形成一种正常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教育行政管理秩序,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法定的教育工作的监督,督促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落实到位。2.促进教育行政职能的重心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虽从静态的角度看,几乎所有现代国家都行使着较为相同的职能,但是从动态的角度看,由于各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造成不同时期的国家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之间教育行政职能的侧重点不同,这也正是教育行政职能历史性发展的重要表现。由于在那些现代化比较早的国家,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数量到质量、由精英模式到大众模式的过程,从数量上看,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数十年前,普遍达到9年以上。如果从普及的角度来看,发展水平则更高。例如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高中就学率已达到90%以上。因而,教育效能(主要表现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成为这些国家共同关心的首要问题,各国为此在政策上调整了自己的工作重心。美国自从1983年发表《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质量调查报告书之后,首次全美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标准的全国统一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教育质量委员会、全国共同教育目标委员会的成立等改革无一不在强调:在21世纪,美国的教育政策要进行从机会平等到提高效能的重新定位。
3.注重教育行政职能的法制化
在不同国家中,各级政府之间、国家与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职能、权力(利)划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行政化,二是法制化。前者是指这种形式的职能划分缺乏法律基础,任何涉及中央与地方及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分工和变动都是以上级政府的单向命令或两级政府之间的讨价还价,因而行政化命令和指示的使用较为频繁,这样也就容易引起摩擦和权责混乱的后果。后者是说这种职能划分有明确和系统的法律依据(包括法定的内容和程序),职能的变动也要以法律的变更为准绳,以使管理有法可依,这不仅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的权责混乱和管理的随意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教育行政职能作为国家职能的组成部分,它也带有这种形式上的特征和区别。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教育法制化的普及和深入,教育行政职能的法制化也受到重视,如美国、日本等不论是在相关的《宪法》、《教育法》中,还是在专门的《文部省设置法》中,都明确而严格地规定了国家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在教育事务中各自承担的职能和拥有的权力。这对于教育的长期和稳定发展是必要的。例如,日本的《文部省设置法》首先指出,本法的目的是:明确规定文部省主管事务的范围和权限,确定能高效地完成主管事务的组织,文部省以振兴与普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术及文化为己任,是一体化地处理上述事项及有关在宗教方面的国家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为完成前条规定的所辖事务,文部省拥有下列权限。但是,其权限的行使必须遵循法律(包括基于法律的命令)。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治教的三项重要目标:转变政府职能。今后政府主要运用立法、拨款、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政策指导、执法监督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办学行为,保证教育的公正性和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教育宏观决策的科学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教育行政决策和管理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加强教育法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加强教育普法宣传,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督导检查。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治教的三项重要目标:转变政府职能。今后政府主要运用立法、拨款、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政策指导、执法监督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办学行为,保证教育的公正性和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教育宏观决策的科学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教育行政决策和管理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加强教育法规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加强教育普法宣传,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督导检查。
三、结束语
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任务是艰巨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学习、研究力度,力争取得更大成果,不断把教育行政管理改革引向深入,从而使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论文;增长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167-02
科研论文是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反映该机构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医疗水平。本文想通过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基础研究科室过去6年发表的论文进行分类统计,从论文的增长数量和幅度分析挖掘医院今后具有潜力的一类科室,来进一步提高医院论文产出。
1 分类方法
将我院科室按照是否直接为患者服务、科室有无病房等因素分成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基础科室和行政管理科室。临床科室包括外科、内科、放疗科、中医科、介入科等有病房的科室,医技科室包括病理科、超声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等提供检查且无病房的科室,基础科室主要包括几个不直接面向患者服务的基础研究科室,行政科室包括科研处、医务处、教学办、护理部等职能科室。
将我院2001-2006年发表的论文按照SCI收录期刊和国内期刊分类,对SCI收录期刊论文统计影响因子大于3的篇数,并累计当年发表SCI论文的总影响因子,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按照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分类。
2情况
2.1总数情况(表1)
表12001-2006年我院总数情况表(篇)
可以看出,2001-2006年总数,我院除基础科室年发表数目相对稳定外,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科室年均有所增长。其中行政科室数目相对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而言增长明显(图1)。
图12001-2006年我院总数分科趋势图
2.2国内核心期刊情况(表2)
表22001-2006年我院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情况(篇)
从2001-2006年我院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来看,临床科室和管理科室增长趋势明显,基础科室有缓慢减少的趋势,医技科室2001-2005年增长趋势明显,2006年较2005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图2)。
图22001-2006年我院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分科趋势图
2.3SCI收录期刊情况(表3、4、5)
表32001-2006年我院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情况(例)
表42001-2006年我院发表SCI收录影响因子>3期刊论文情况(例)
从2001-2006年我院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数来看,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增长趋势非常显著,医技科室还实现了SCI收录论文从无到有的转变,基础科室SCI收录论文总数保持稳定,但影响因子>3的SCI收录期刊论文增长趋势非常显著,行政科室始终没有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图3、4、5)。
从2001-2006年我院发表的SCI收录论文每年总影响因子变化趋势看,基础科室和临床科室增长趋势明显,医技科室从2003年开始一直保持在10左右。
图32001-2006年我院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分科趋势图
图42001-2006年我院发表SCI收录影响因子>3期刊论文分类趋势图
图52001-2006年我院发表SCI收录论文每年总影响因子趋势图
2.4年人均情况(表6)
表6 2001-2006年按人员分类的情况
可以看出,从2001-2006年,我院基础科室年人均数为0.988,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分别为0.810和0.614,行政科室人均数远低于基础、医技和临床科室,只有0.108。
从年人均SCI论文篇数和年人均占有影响因子数可以看出,基础科室约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6倍,远高于其在年人均论文总数上的比例。
图62001-2006年年人均情况图
3结果
我院2001-2006年情况总体表现增长趋势,临床科室数量与质量均明显提高,基础科室数量稳定,SCI收录影响因子>3期刊数量增长明显,表明质量有所提高,医技科室有所增长,且实现了SCI收录论文的零突破,行政科室国内论文增长趋势明显,但始终没有在SCI收录期刊。
从图6可以看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年人均数与基础科室差别不是很显著,因此从数量来看提高的潜力不大,但年人均发表SCI论文篇数和年人均占有影响因子数都远远低于基础科室,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行政科室年人均数远低于其他科室,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应充分考虑行政科室人员学历构成较低等客观因素影响。
4 讨论
国际上通常以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和被引证情况来评价在国家规模上各国基础研究的实力和水平;国内则主要以科技统计源期刊即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来评价各个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实力及在国内所处的学术地位。因此,每年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发表的高水平的论文数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的许多管理部门在进行科研基金、科研项目的审批,国家博士和硕士授予点的评估中都把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采用查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SCI和EI的方法,以便于评审专家对杰出青年基金申请者的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评价。所以鼓励科技人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扩大科技人员对杂志影响力的认识,并有意识的向高影响因子的杂志投稿,能扩大单位的学术影响,获得较高的科研声誉,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1]。
依据我院2001-2006年情况分析,我院今后应继续在管理上下功夫,加强临床医技科室和基础科室间合作交流与沟通、导向性加大对我院优势科室的科研基金资助力度、选择性对非优势科室进行扶持、针对性的进行科研思路和中英文论文写作培训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总结科研和医疗工作,积极投稿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对于行政科室,进行行政管理类讲座和培训,鼓励向国内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投稿,应是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
[1]王锦梅,王玉民.利用影响因子对公开实施分级奖励的初步尝试[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3):163-165.
随着城市行政中心出现新的功能需求,例如行政审批中心、大型会议中心、行政信息与展览、市民接待大厅等公共空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功能发展与空间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城市纷纷建设新行政中心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文章将从新行政中心区的区位、发展策略、与旧城关系和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其为新行政中心区的建设提供部分借鉴。
关键词
新行政中心区区位发展策略空间结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
城市行政中心是在城市特定区域内行使政府办公职能的场所,它可以是建筑或建筑群及其外部空间和周围环境的总体。我国的城市行政中心一般是包括了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在内的四大班子的所在地,近年来我国行政中心的建设项目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取舍调整。与国家行政机关多层次的组织管理活动相适应,行政中心也有着不同的层次,包括市、县级市和县这几级国家行政机关和政府职能机构。
由于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对区域经济来说有巨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功能发展与空间结构调整的需求,我国各地掀起一股改建、扩建、迁建、新建城市行政中心的热潮。为了支持城市建设,许多城市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一些大城市将行政中心迁出老城,以城市新行政中心为核心的新区逐渐发展起来,城市新行政中心区应运而生。
大城市规划新行政中心区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功能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源于社会意识观念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区开发与旧区更新,都要求对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布局进行整合。
2. 概念界定
城市新行政中心区指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疏解或转移老城功能,以城市新行政中心为核心形成的,以行政功能为主体,商业、文化、娱乐、居住等多功能混合的地域,是城市政务新区空间结构和功能系统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区域内的政治文化活动。
3. 新行政中心区宏观区位分析
3.1新行政中心区宏观区位的影响因素
(1)职能因素
新行政中心区的发展与其职能定位密不可分。所谓新行政中心区的职能,指的是新行政中心区在城市、或一定区域内,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新行政中心区的用地构成和布局方式。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的定位新行政中心区,是其建设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对其未来发展的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济南新行政中心区定位为政务商务体育等职能;青岛新行政中心定位为政务商业金融等职能。
(2)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地理方面。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与其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因此,新行政中心区的发展也与其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城市空间布局是人类的社会经济等活动和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条件对用地选择和发展方向的影响是基础的,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各新行政中心区的宏观区位和空间布局随之产生变化。例如,河湖水系和山地丘陵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布局有很强的导向力,易于形成良好的景观和多样的功能。
(3)交通因素
交通条件对新行政中心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联系新区与外界联系的脉络,二是对新区内部空间布局的影响。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新行政中心区与外界(尤其是老城区)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换的重要保障,对新区发展的成败有重要作用。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和道路等级的划分,从新行政中心区的地区骨架、发展方向和土地开发等方面对其空间布局产生影响。
(4)人文因素
城市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的聚居地,其发展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作为文化的载体,城市不仅是物质建设的反映,也是精神文明的反映。城市形态的变化具有历史性,在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因素得以积淀,并反映在城市的空间布局中。新行政中心区的区位选择必须考虑城市发展的人文因素,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传承。
3.2新行政中心区发展的策略分析
(1)大型公共设施引导开发策略
大型公共设施引导开发模式,简称SOD(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策略,指通过行政中心、会展、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作为增长点,带动土地高效有序开发。
这是新行政中心区发展的首要策略。
(2)交通引导开发策略
交通引导开发策略,简称TOD(traffic-oriented development)策略,凭借区域内交通干道带动新城的整体开发,依托交通的便利带动各组团的开发,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TOD模式原本特指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本文将其引申为主要交通干道对沿线区域的开发带动模式,交通的引导利于形成区域内的线形空间。
(3)生态环境引导开发策略
生态环境引导开发策略,简称EOD(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策略。优美的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生活的品质,是城市新区发展的“绿色财富”,是新行政中心区用地空间布局的重要方面。地域自然生态条件的保护和利用,是城市新行政中心区形成良好景观风貌的前提,新区开发过程中应尤其注重山体、水系、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图 三 1 三种开发策略模式分析图
3.3新行政中心区与旧城关系分析
与其它城市新区与旧城的关系相似,城市新行政中心区与旧城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两类:[ 王烨峰,城市新区发展研究初探——以苏南地区为例,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1)边缘生长型
这类城市新行政中心区选址在现有旧城的边缘,位置上与原有主城较接近,能充分利用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从而节约城市新区初期投资,减少新区开发和经营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即使功能单一,规模较小时仍能正常、有效的运转。它们毗邻市区,交通便利,城市新区的公共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系统可完全依托母城,并且随着城市新区的发展可能对城市本身的发展产生影响。
(2)独立发展型
这类城市新行政中心区选址于城市中、远郊,在开发建设上比较自由,未来发展余地大,由于与旧城在空间上的距离比较远,所以对旧城的依赖性相对较小,在新区的空间发展布局上基本不受旧城边缘扩展的影响。但是由于这里城市新区远离旧城,对原有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依托很困难,因而必须在新区发展过程中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新建整套生活服务设施的投入,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投入。而且,这类城市新区建设的周期长,整体投资环境见效慢,在新区建设初期阶段,吸引力往往不如边缘生长型的城市新区,其形成规模和发展的速度也都比较慢,对城市的影响也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
在选定的研究对象中,潍坊、泰安、青岛属于边缘生长型,滨州、德州、东营属于独立发展型,临沂属边缘生长型,但在地理位置上,新行政中心区与旧城区横跨河流,有着天然的隔离,因此在发展模式上更倾向于独立发展型。
关键词:行政管理;社会化;职能转变
1、 行政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现如今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广泛存在着,它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而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正是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与社会不可分割,他们相互联系。这种关系的体现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发展,恰好为中国政府行政职能社会化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1.1推行行政职能社会化,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共行政体系。
建立一个公共行政体系就是要将其它社会主体吸纳到公共行政管理之中来,使其能够及时灵活回应群众要求,采取正确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1.2行政职能社会化主张把民主与政府管理结合起来有利于政府管理民主化。
行政职能社会化主张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符合政府管理民主化的要求。公民参与政府管理体现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取向。在公民参与管理这一点上,行政职能社会化与政府管理民主化有着一致的需求,而且公民参与是政府管理民主化的核心。因此,行政职能社会化有利于政府管理民主化。
1.3、从行政管理本身来说,行政管理是政府的行为和活动,它关系着政府在社会人民心中的形象。
行政管理的社会化正是依赖于公民的公开监督和参与,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形象的同时,更加大了行政管理的实际可操作性。
1.4、行政管理社会化主张公民参与管理,使行政管理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开放性的好处是有利于集思广益,形成正确的决策,并有利于其贯彻执行,这将降低政策成本。
2、交通行政职能发展现状
2.1、交通行政管理效率低,窗口化服务有待规范。
从交通行业部门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从交通主管的部门与外部的其他部门之间存在政出多门,多头行政,权责不清的现象。交通要素被分割管理,在交通运输规划、投资、建设立项、运营管理等方面,交通主管部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存在许多复杂的职权交叉,彼此权责不清。另一方面,从交通主管部门的内部来看,交通行业自身的组织体系不够健全,结构有待优化。因此效率不高。
另外,近些年来,交通行政服务窗口在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窗口前后台协作不够紧密,不能够建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方便、更加快捷的“绿色通道”。
2.2、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职能分散。
目前,对我国各种运输方式作出规划时,很难从运输管理全局出发,各部门的职能比较分散,例如城市公交、出租的管理都比较分散都是属于各自分管。整个运输规划体系的整体性和全局性都是比较欠缺的,难以形成协调规划。
2.3、行政法制不够健全。
行政法制旨在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才能有效地完善行政法制,保证政务畅通。
2.4、交通行政管理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欠缺。
我国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仅限于市场经济不能解决的问题上,即政府应该主要承担宏观经济稳定、收入再分配和公共产品的提供等职责。
3、加强改革,促进交通行政职能社会化
交通行政职能转变的社会化是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的。这种转变成败的关键,在于市场能否有效地承担政府让渡的职能。因此,在将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对企业起引导作用的条件下,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是推行行政权力社会化的关键环节。因此,交通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深化认识,全面增强推进效能建设的自觉性。
行政服务中心是反映机关效能的“晴雨表”,是群众评判机关作风的重要窗口,是最直接的重要投资环境。交通服务窗口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的重要窗口之一,是体现交通形象、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窗口工作的效率高不高、服务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交通部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为此,我们坚持把加强交通服务窗口的效能建设,作为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推进交通工作、提升交通形象的有力抓手。
3.2、要实现公共行政的社会化,需要建立和健全保证公民参与管理的许多相关制度。
政府管理民主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制度建设,近两年许多地方和部门实行的政务公开制、行政公示制、行政听证制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其中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最重要的制度建设应该是目前正从基层向高层推行的政务公开制。这是一项颇具治本意义的制度,是各项廉政措施、管理制度的基础,是政府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3.3、必须切实理顺交通系统内部的管理体制问题。
在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是加强交通系统内部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目前,交通系统内部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公路管理上“重建设轻管理”,在行政管理上“重业务轻法律”等。因此,理顺交通系统内部的管理体制,摆正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建立与发展管理是进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因素。
3.4、在政府体制外,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建设来监督和制约政府公务员的权力。
第一,通过政务公开、政策听证等制度建设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二,通过改善制度、健全检举、控告等制度建设加强公民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第三,加强和改善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的作用。在西方,媒体号称独立于行政、司法和国会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和传播迅速等特点,因此,加强和改善大众传媒的监督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5、交通行政职能转变最终要体现在机构改革上。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机构改革的范围既包括地方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包括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各种事业性质的专业管理机构。(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杭文主编.《运输经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档案中介机构 基础理论 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档案中介机构作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从9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档案工作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当这一新生事物出现之时,便受到了档案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1我国档案中介机构研究文献统计
截至2012年8月1日,在“读秀中文学术搜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数据库,以“档案中介”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除去会议、报纸、年鉴等文献,及重复发文等情况,共获得有效文献95种。95种文献包括图书报告2种、硕士论文5篇、期刊论文88篇,以期刊论文最多,占95种文献的93%。88篇期刊论文含档案学核心期刊53篇、档案学非核心期刊25篇、其他类学科期刊10篇,以核心期刊论文最多,占95种文献的56%。53篇核心期刊论文中,以《兰台世界》(19篇,占21%)和《浙江档案》(9篇,占10%)载文最多。[1]如图一所示:
我国对档案中介机构的研究,始于1997年并呈平稳增长态势,出现了2000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四个峰点。笔者认为,这种态势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关,还与档案中介机构研究的两大课题有关:一是“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二是“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2]两大课题的成功开展,既产生了一系列阶段性研究论文和最终的图书报告成果,也催生了更多的研究论文和成果。如图二所示:
2 档案中介机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
2.1关于档案中介机构产生条件的研究
有关于“档案中介产生背景、原因、条件和必然性”的文献共17种,通过二、三级标题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发现词频大于5次的共5类:体制改革(体制变革、职能转变)计15次;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市场需求)计12次;档案事业发展需求(专业化需求、服务要求、大众需求)计11次;政策支持(政府支持、法律认可)计7次;实践(国内实践、国外引入)计5次。藉此,笔者将档案中介机构产生的条件归纳为如下几方面:(1)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为档案中介机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档案中介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党和政府对中介组织作用的重视及已出台的法律规章为档案中介机构提供了法规政策支持。(4)档案事业自身改革与发展和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为档案中介机构提供了动力。(5)国外档案中介机构的介入和国内已有档案中介机构的实践为档案中介机构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2关于档案中介机构定义的研究
有关于“档案中介机构定义、概念和含义”的文献共23种,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三种:
(1)张宝兴认为,是指“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这里指有主管部门时期),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是直接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个人代办档案事务的社会机构”。[3]——档案行政部门主管,主管部门下属机构。
(2)李辰认为,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并接受其监督的档案中介组织,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服务对象,以档案整理与寄存、档案价值鉴定与评估、档案信息咨询与加工、档案干部培训等为服务内容,直接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代办档案事务的一种行为”。[4]——档案行政部门认定并监督,社会中介组织。
(3)宗培岭认为,是指“介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之间,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组织团体及家庭、个人提供各种类型档案业务服务的,享有独立法律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5]——档案行政部门制定规章和业务指导,独立法人实体。
三种观点分别代表不同时期和不同角度的定义,从23种涉及定义的文献来看。有9篇文献将中介机构定义为一种独立法人实体,占39.1%;有7篇文献将档案中介机构定义为一种社会中介组织,占30.4%;有3篇文献将档案中介机构定义为行政部门下属单位,占13.1%;有4篇文献为其他角度的定义或综述型的定义,占17.4%。从统计比例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将档案中介机构定义为一种“享有法律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和法人实体”,这种观点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3关于档案中介机构性质的研究
有关于“中介机构性质、特点”的文献共17种,试举五例:(1)张宝兴:“社会服务性、技术知识性、商业经营性”。[6](2)李春宣:“有偿性、专业性、层次性、时效性”。[7](3)宗培岭:“中介性、服务性、营利性、自律性”。[8](4)吴加琪:“独立性、沟通性、专业性、有偿性、公益性”。[9](5)欧其健:“组织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客观性、经济性”。[10]
通过分析,笔者将众多作者的观点归纳为四方面:中介组织性(沟通性、独立性、自律性);社会服务性(公益性);技术知识性(专业性、公正性、客观性);商业经营性(有偿性、盈利性、经济性)。
(1)组织中介性。中介性意味着档案中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民事权利能力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不能在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间“脚踏两只船”。
(2)社会服务性。档案中介机构为企业、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档案服务包括档案咨询、档案达标升级、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设备引进等。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中级法院对曾闹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上广泛关注和争论的尹建庭不服株洲市教育局限制聘用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并依照法律规定撤销了市教育局文件中“株洲市(含五县市区)内所有学校不聘用尹建庭当教师”的决定。
原告尹建庭原为株洲市第二中学在聘语文高级教师,在他撰写的《入学教育课》论文以及《人世老枪》一书中,曾提出“读书为挣大钱娶美女”的观点和言论,并向学生推销其作品。株洲市教育局发现尹建庭上述问题后,即组织专人对有关情况进行查处,并于2000年8月31日下发了株教通字200160号《关于查处向学生推销〈人世老枪〉问题的情况通报》,该文件作出了“株洲市(含五县市区)内所有学校不聘用尹建庭当教师”的处理意见。
法院认为,被告株洲市教育局作为该市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行使一个地区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其有权对尹建庭不符合国家教育主流方向的言行进行规范和约束,有权对尹建庭违规向学生推销书籍的行为进行查处,株洲市教育局株教通字[2001]60号文件所查明的基本事实存在,其“株洲市(含五县市区)内所有学校不聘用尹建庭当教师”的处理意见,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尹建庭是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在其教师资格证未被撤销之前,应当享有受聘权。聘用教师属学校的自主权,被告株洲市教育局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原告尹建庭的受聘权进行限制,超越了行政职权,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遂作出上述一审判决。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摘要: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冶金业中的应用我国已经自主开发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核心控制软件。本文从物联网技术、数学模型、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创新以及能源管控一体化对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了更深入的分析。
近些年我国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已经被推广至制造业的应用中。并且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有很显著的成果。本文主要以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为主进行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冶金企业中的应用
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物联网被认为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对物联网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物联网在冶金工业领域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制生产关键特殊传感器――工业用传感器。工业传感器能够对物体的状态和变化进行测量或者感知,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电子信号。工业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实现的首要环节就是研制生产工业用传感器。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必须注重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的监视和控制,从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使产品的质量达到最佳效果,而对各个参数的监视和控制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实现的。因此,质优价廉工业传感器有助于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的构建。
(2)通过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布局和建设工厂传感网。工业无线网络将传感器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结合起来,它是一种由大量随机分布的、具有实时感知和自组织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状网络。继现场总线之后,工业无线网络技术是工业控制系统领域又一热点技术,它能够使工业测控系统成本得以降低并且能够使工业测控系统应用范围得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引起许多国家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
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
冶金自动化的不断突破是离不开数学模型的。如果把数学模型这项技术掌握了,就拿到了自动化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要想生产国家急需的钢铁产品,就需要高水平的自动化技术做支持,而发达国家在自动化技术发展上比较成熟,他们为了某种目的是不会将其高端技术转让出去的,他们所转让的技术基本上都是过时的要不就是有条件限制的技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冶金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开展高端冶金自动化领域数学模型的自主创新条件基本成熟,能够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另外,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团队,为数学模型的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数学模型是对象表征的控制,是对象可执行的表述,数学模型与信息技术、工艺能力以及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得数学模型的优势更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数学模型通常被称为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我国钢铁工业要想生产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钢材品种,就需要建立高可用性和高精度的数学模型。高可用性和高精度的数学模型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节能效果,促进产品可持续发展电气自动化。
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在国内钢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目前还刚刚起步,方兴未艾,随着需求的发展,未来的数学模型还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从现在起,形成社会的关注,这对数学模型的未来发展,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打破数学模型的神秘感。相信自己的力量,鼓足自己的信心,模型应用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不断积累技术,不断培养人才,踏下心来,抓上几个项目,就一定能搞出名堂来,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展以数学模型为核心的自动化技术,是落实科技创造未来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新的腾飞的助推器。在过程控制数学模型的研发与应用上,要实现重点突破,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模型产品与技术,走出一条研制一批,储备一批,生产一批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出产品、以产品保应用的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来。
以国产化创新型产品与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创新
目前,我国冶金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许多都处于开环控制或局部闭环控制阶段。而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创新就要在全过程方面实现真正的闭环。当然,这还要涉及到有关执行机构、检测单元等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其核心是国产化的技术与产品,并广泛采用国内外其他先进技术做支持,以保证整套系统的品质与质量。如果仍然还是停留在实现局部闭环控制上,就不能真正称之为系统的集成与创新。以国产化创新型产品与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创新是在控制系统、控制工程设计和组态软件、工业通信网络、制造管理和执行软件等多方面的基础上,通过集成与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管控一体化和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
能源管控一体化建设
冶金工业是耗能大户,能耗将制约冶金工业的发展,我国冶金工业也正面临着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以耗能来核定产能,或许将成为可能。所以整个冶金工业的节能降耗、低碳减排工作十分繁重,利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降低能耗,是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工厂的重要手段之一
WiseMedia
冶金企业能源管控一体化建设,如果只停留在数据采集阶段,那么意义不大。这也是目前已经普遍实现的事实。针对冶金工业能源管控的特点,一是耗能大户,二是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又伴生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如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所以能源管控的工作重心是能源使用管理的优化、二次能源的安全合理使用、多种能源介质统一平台操作、改变传统的能源计量方式以及能源安全管理预警等。能源管控中心建设的特点是控制模型和管理模型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郭雨春,陈志,王昊宇.冶金自动化发展的策略与思考[J].自动化博览,2015,(S1).
[2]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山东冶金,2015,(S1).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摘要: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发扬务实求实,注重实效的作风。努力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方法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做好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利于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的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对企业的意义极大,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出发,对管理人员、管理部门、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提高整个行政管理的效率。
企业行政管理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各企业的顺利发展都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这为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目前,每个企业都在加强与有效落实我国各项经济战略思想与战略任务,而这些思想与任务都要通过企业的行政管理来推动。各企业只有合理设置行政管理制度、结构体制,有效加强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改变以往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无章可循的现象,才能激发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与业务范围,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项管理方法与规章制度
WiseMedia
企业各部门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下,也会始终处于良性的运作状态,这样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
有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给企业行政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与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新形势的发展,各企业都会加强行政管理行,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加强行政管理,努力同相关部门及协作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给企业自身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扩大企业的发展模,使企业做强做大。此外,加强行政管理通过各种方法解决企业员工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难题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人性关爱,使员工感受到单位的温暖,从而提升他们的奉献精神,使他们快乐的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并自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保障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
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良好运行的关键是保持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政命令贯彻的重要前提。因此,合理选择与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科学化密不可分,实施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合理建构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将行政与管理合理有效的进行结合,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坚持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估、目标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制度。同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充满竞争、激励、开放、交流的特征,管理者不完全控制员工做事情的方式,而去衡量做事情的结果。对于企业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监督。高度重视成本预算,合理进行预测。科学地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衡量,充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沟通与协作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沟通包括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分为与上级领导、下属、部门沟通。与上级沟通,要充分领悟上级领导的表述或潜在的含义,明确问题的实质,同时要将自己和下级部门的观点清晰地传达给上级领导。要有较好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方能与上级领导步调一致,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下级沟通,主要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决议以及收集下级部门各项信息,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的变通能力,缓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分歧。横向沟通包括与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与关系企业的窗口部门和外界媒体及政府机关的沟通等,务必真诚、谦虚、谨慎,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沟通协调为纽带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加强协作,提高经济效益。
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当前,要想更好地应对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非常重要。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要想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适合当前运营状态,且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行政管理制度。首先,要积极健全企业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拥有完善的行政管理领导体。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监督体制,以确保监督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积极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其他规章制度。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定会保证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正本清源,成为企业员工明确遵守的信条,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部门拥有优秀的有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基石。企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水平,因此,企业应当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机制,尽可能的选拔一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来企业工作。加大对现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义就是服务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否能够与企业的企业部门密切的合作。因此,要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职责,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让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到兄弟企业或者国外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再次,企业行政管理团队的建立务必要选用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在选取过程中要务必保证过程透明化,这样才能保证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快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进程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着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推进信息化建设,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首先,通过办公自动化、ERP等软件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借助于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只要在网络信号覆盖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可上网办公、处理事物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也就是说,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办公室,而是在网络覆盖的任何地方。这种改变将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更为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淘宝精品
其次,引入可视电话、可视聊天等网络工具办公。可视、语音等网络工具可以使上级公司与下级公司、上级与下属可以实现网上会议,既节约时间,彼此之间又实现了广泛的互动。另外,网上点播电视、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等也可逐步引入企业行政管理领域,成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杂而不乱,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马蔚然.论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J].企业导报.20XX(17).
[2]康音.关于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XX(18).
[3]毛慧娟.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XX(17).
[4]郑斌.关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定位和发展的审视[J].管理科学20XX年第5期.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国界化企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竞争呈现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竞争也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问的竞争,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进行科学的评价与选择,从而保证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不败之地,企业积极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运而生。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为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库存,改善产品的质量,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对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中潜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相应的对策及方法,进而更好的选择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
Abstract
Withthecoming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eraofknowledgeeconomy,enterpriseoperationwithoutnationalboundariesisbecomingmoreandmoreapparent.Thewholemarketcompetitionalsopresentsobviousinternationalizationandintegration.It'samongthesupplytrainswherethecompetitionlies,notjustamongtheenterprise.Inordertokeepintheinvinciblepositioninthecompetition,theenterprisemustselectandevaluatethestrategicpartnersscientifically,consequentlykeepingthesupplychainstableandefficient,alsoholdingtheadvantageoftheenterpriseinthefiercecompetition.
Inordertoimprovethemarketcompetitivepower,keeptheinvincibleposition,theenterprisestoactivelyseeknewmanagementmode,supplychainmanagementstrategypartnerrelationsarisesatthehistoricmoment.Intheincreasinglycompetitivebusinessenvironment,toreducetheproductioncost,reduceinventory,improvethequalityoftheproducts,strategicpartnerselectionis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articlethroughover-indulgenceinsupplychainmanagementstrategicpartnersinthechoiceofapotentialproblemanalysis,proposedthestrategiccooperationpartnerschoos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methods,andthenbetterchoicesupplychainstrategiccooperationpartners.
Keywords:SupplyChain;Supplychainmanagement;Supplychainstrategypartnerselection;Supplier;Competition
绪论
本文的选题背景
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开发新产品、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客户服务的压力。这些压力归根到底是要求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世纪全球竞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利用要求的提高;(2)产品研发提升到企业竞争的重要地位;(3)全球化市场的建立和无国界竞争的加剧;(4)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出现;(5)全球化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而企业也面临着挑战:(1)缩短产品研发周期;(2)降低库存水平;(3)缩短交货期;(4)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5)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这科技迅速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的形势下,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模式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它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迫使企业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导致了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使企业集中自己的核心优势,就是利用企业外部资源迅速响应市场需要,只抓企业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和市场。至于生产,只抓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甚至全部委托其它企业加工。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l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马自达工厂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制造商把零部件生产和整车装配都放在了企业的外部,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其他企业的资源促使产品快速上马,避免自己投资带来的基建周期长等问题。赢得了产品在低成本、高质量、早上市等诸方面的竞争优势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如何选择与自己企业最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也说成了一个新的、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
本文研究的重大意义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问。形成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问的交流、保持战略合作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显然,选择了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必然将使核心企业在很多方面产生一系列在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申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从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文章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447484755409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然而,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所带来的破坏性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对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本文以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通过分析来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益处与风险,进一步了解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现状,进而更好的进行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挑选出最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
从结构上看本文分成五章。
第一章:绪论
WiseMedia
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第二章:简单介绍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的理论知识。
第三章: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意义及必要性。
第三章:研究分析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中的潜在风险。
论文摘要: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公益型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法上规定的行政主体地位,其根据此授权作出的对当事人资格的重大处分理应符合《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本文联系现实中的高校学位授予所产生的矛盾,分析高校在实施上述法律法规授权时应该具有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一、学校的行政主体资格问题
无论是民办大学还是公办大学,都不是行政机关,但是其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具有某些行政职能,比如学位授予,当其作出对当事人(学生)授予与否的决定时,该行为是不可否认的行政行为,这就导致了其具有不可否认的行政主体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不是行政主体和学位授予的最高机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也仅是议事协调机构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观念的影响,学生状告学校屡屡被法院以诉讼当事人不适格为由不予受理,学生的合法权益一直没有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作为国家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事业性组织[1],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无论是程序不合法还是行政行为不成立的情况下,作为行政相对人并且通常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大学生也只能徒叹奈何,可见大学教育的行政法是如何被践踏和无视的。
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不是学校的任何处分处罚学生的行为都是行政行为,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学校做出的行为都不是行政行为,只有在实施少数法律法规授权的行为时,才能认定为行政行为,也就是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多数情况下是要靠《民法》的特殊侵权和《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我们在研究学校行政行为时绝不能一叶障目,无视其他法律。
二、学校依法行政的正当性
依法行政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并不是绝对分开的,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现实情况的紧张性决定了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依法行政的正当性也是公众对学校依法行政的必要性的社会期待和法律期待。“正当性观念不仅经历了从古代自然法到近性法、道德法的转变,而且法律实证主义的合法性、有效性观念也是正当性观念发展的结果。”[2]
(1)学校依法行政具有社会期待的正当性。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评价和期待形成了自然法学派的研究对象,只有最终的评判结果与公众根据道德伦理的评价相一致的法律,才有可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自觉遵守。大学教育作为我国的最高教育形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学校的依法行政起着身先示范的作用,无论是校内师生还是社会各界,都对学校依法行政不仅有着法律层面的期待,更有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道德要求的期待。
(2)学校依法行政具有法律期待的正当性。我国的《教育法》以及教育部的相关部门规章赋予了学校行政性的职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但是法律法规赋予各高校具体操作的权力,并不表明高校可以为所欲为,而应该符合我国《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即具有法律的正当性。如果这些具体操作即各个高校的《学生手册》或者《纪律处分条例》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就不具有法律的正当性。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法律效力并不代表所有的处分都不合法或者无效,因为正如本文在第一部分所阐述的那样,绝大多数的处分(除非相关法规有规定)虽然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效力,但是完全有可能具有社会效力或者道德价值评判的效力,比如学生档案中可能有这个学生的违纪处分记录,那他的校内奖学金等各种奖励评定也会受到影响。
但是涉及资格授予问题,如大学本科生的学士学位,如果符合法规规定的授予条件而不授予则是违法的,即使这种不授予符合本校授予条件细则的规定。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各高校的规定真正符合现行法规的几乎不存在,主要问题是将学位授予与纪律处分挂钩,或者与考试作弊挂钩,更有甚者与学生谈恋爱、违章用电挂钩。这些细则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既违反了社会期待的正当性,也违反了法律期待的正当性。
三、学校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依法行政通常是政府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学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如果未经法律法规的授权是不具有行政职能的。教育部的部门规章《学位条例》恰恰赋予了大学相关行政职能——授予行政相对人学习科研的资格。
(1)学位证书授予必须符合行政法相关规定是由其性质和社会作用决定的。学位证书到底有什么用?我想这个问题不用问学生,就是很多老师也回答不上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实施的是学历和学位的双轨制度,学位的授予相比学历证书(毕业证书)的授予更加严格,学位并不是我国的原创,而是为与外国高等教育相互接轨和交流所设置的一个证书,其性质是为了证明被授予者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专业具有了某种程度的水平和研究能力,能够得到本国的认可,同时也能得到绝大多数留学目的国的承认。除了留学的作用外,现在很多招生(如在职研究生)也把有学位作为资格条件之一,甚至某些用人单位在招收员工时也看应聘者是否具有学位[3],这严重混淆了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的区别。这种制度是否可取姑且不论,我们可以看出学位证书在现今的生活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作为关系到行政相对人如此重要的资格授予的行政许可,其授予规定和程序必须符合《行政法》的规定。
(2)学位授予必须符合行政法律相关规定的必要性还由绝大多数学校实施细则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决定,即现实的必要性。我国《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非常不具体和模糊,根据《学位条例》第二、四、五、六条[4]的规定,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①成绩优良;②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③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三点的规定是非常宽泛的,需要各个高校或者科研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实施细则,但是一般情况下,各个高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通常包含以下条件:大学本科毕业、修到必要的学分、思想政治条件合格、大学英语四级通过(非艺术生和特长生)、绩点达标、未受到过留校查看以上纪律处分、没有考试作弊等[5]。根据我国《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相关原理,作为下位法的学校实施细则是不能与作为上位法的《学位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相冲突的,制定的实施细则只能在上位法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而不能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范围或者添加其他条件。仔细研究这两部部门规章我们可以发现,考试作弊和受到学校处分而不予授予学位在这两部规章中都找不到相关依据。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校制定的这些实施细则扩大了行政权力,通过自己制定的规定,限制了相对人的权利,这是明显不合法的,这也是现阶段学位诉讼中学校屡屡败诉的原因之所在。 转贴于
(3)学校必须依法行政的必要性还由现实中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冲突决定。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之中,状告学校不仅在法律上得不到支持,在道德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因此1999年之前的此类诉状中,法院多以被告不适格为由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其中最早的当属1999年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田永诉母校学位诉讼案[6]。这个案件的典型性不在于其胜诉与否,而在于其开创性和全面性。就本案的开创性来说,其具有三个第一次:这是第一次媒体报道的学生因学位授予而状告学校并最终获得法院支持的行政诉讼案件;是第一次有关学位诉讼的行政诉讼案件,开创了学位诉讼的先河;第一次在法律上承认了高校在学位授予上所具有的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其全面性体现在本案的诉讼请求包含了毕业证、学位证、毕业派遣手续——报到证。其诉讼理由涉及考试作弊、学籍管理和学校处分,当然中心议题在于是否具有学籍,但是起因却是考试作弊。可以说本案对这些理由的行政性问题都作了一定的梳理,学校的那些管理作为学校行政职能的认定都具有开创性,虽然之前理论界对其学校行政管理职能的研究和争议早已沸沸扬扬,但是作为法律实务操作还是第一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案例公开报道之后,为由于各种原因被学校剥夺学位授予资格的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全国各地的学位授予案件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如:“1999年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诉讼案、2000年王纯明诉南方冶金学院学位诉讼案、2001年广州暨南大学学生武某诉母校学位诉讼案……”
第二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是1999年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诉讼案件[7]。这个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分别是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和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这个案件的代表意义,是其他学位诉讼案件很难超越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北大作为我们国家最优秀的最高学府,学校的规章细则,却与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相符,我想这不仅是北大的悲哀,还是整个高等教育制度的悲哀。北大法学院在全国法律理论学术研究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是其自己的学生管理条例和学位授予细则却不合法,这让人感到莫大的悲哀。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在高等教育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的制定者通常是学校的领导层。这些人的学术水平我不敢质疑,但是法律水平我不敢恭维。他们虽然也在学习法律,甚至有些人也在教授法律的公开课,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搞不清楚《行政法》中的上位法与下位法、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委托之间的区别。经历了这两个典型案件之后,学生因学位授予状告学校才被人们认为合情合理,也不再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到目前,全国学位授予的诉讼案件不下百起,其增长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学位授予主体——学校的足够重视,各个高校对自身细则的修改还远远不够,这种现实的激烈矛盾冲突决定了学校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4)学校依法行政的必要性还在于社会发展和道德观念对学校的期待。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对整个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动机,是优秀民族文化传统道德的继承者,其在依法行政方面更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在资格授予上做到依法行政,严格遵守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定,大力推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文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
四、学校学位证书授予问题的思考
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高校在此类诉讼中采取的宽容态度值得肯定。但究其本质,学校并不是行政机关,其主要精力当然不能放在应诉上。以行政诉讼来解决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并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目的,也不能达到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目的。学位只是对学生学术水平的评价,学位证书是学生达到某种学术水平的证明。如何达到学术与学位以及对违纪学生处分之间的最佳平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毋庸质疑的是,学校应该对过去的处分条例实施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以符合现阶段法制社会的要求。同时我个人认为,学校在制定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时,应该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并应该经过法学院教授们必要的合法性审查才能公布和施行,以免除学生与学校双方对簿公堂的尴尬与无奈。总之,依法行政不仅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事情,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也必须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Z].
[2] 刘杨著.法律正当性观念的转变——以近代西方两大法学派为中心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报名条件[Z].
[4]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第五、第六条)[Z].
[5] 北京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2007年7月修订版)[Z].上海师范大学学生手册[Z].
高校的教育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并对其产生一定影响的人为因素,即任课教师、听课学生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其中,任课教师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1-3]虽然听课学生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是有关听课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4-5]与之相比,关注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和服务职能对高等教育质量影响的研究更少。很多学者只是对教育行政管理的策略、途径、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建议性和理论层面的研究[6-7],而相关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事实上,高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调查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是了解教育管理工作安排和落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对评判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合理高效有参考价值,更对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服务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行政和服务职能问卷调查表》是以张林英的博士论文中“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示例”[8]为基础进行设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教务处以及各教学单位(院、系)的行政管理人员。问卷由河南省7所不同层次高校的任课教师填写。共发放问卷368份,收回323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316份。通过专业统计软件SPSS17.0对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课表是任课教师最基本但又很重要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表,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有责任提前告知任课教师新学期的授课课程和时间,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备课时间。据调查,53.3%的教师只提前半个月接到新课表。而78.2%的老师认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提前至少一个月告知新课表。另外,教材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知识要点的载体和浓缩版,也是各学科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调查结果显示,53.2%的老师提前一个月以上拿到了新教材。而事实上85.9%老师认为应该提前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拿到新教材,才能做到高质量的备课,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效果。
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各种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期中检查。据调查14.2%的老师反映教务处人员和院系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从来没有听过他们的课,37.0%的老师表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曾听过他们1次课。说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听课次数严重不足,要扩大听课范围,以便及时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行政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挥积极作用。学生作业对有限的课堂时间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相关研究普遍认为教师合理的反馈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9],但将近80%的老师反映教务处并没有对他们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因此,为促进教师反馈给教学效果带来更大的积极影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监督学生作业批改质量,加强和规范此方面管理工作。
另外,20.6%的老师认为教务处对教学进度的检查次数太少,21.7%的老师认为教务处对教案的检查力度不够。为此,教务处要加大对教学进度和教案的抽查力度,增加教师抽查人数,认真严肃地完成教学进度和教案的抽查工作,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为保证教育质量把好关、站好岗。学生正常出勤听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监管学生按时上课,了解学生的出勤率是教务处和各院系教育行政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调查结果显示:32.7%的老师认为教务处对每个班级学生出勤率的抽查力度不够;28.3%的老师认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对不出勤的学生进行积极监管;另外,65.2%认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采取的管制措施根本没有明显改善学生出勤率低的局面。这充分说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学生出勤率方面的工作急需加强,应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不出勤学生的管束力度,彻底改善学生出勤率低的局面,为保证教学质量作出贡献。每学期末,相关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和安排总体上还是比较有序合理的,但21.3%的老师对此论述持否定态度。因此,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要提前策划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要把此项工作形成制度化并进行精细分工化管理。另外,57.8%的老师表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收取教学工作总结和进行年度考核工作中,经常出现拖延情况,这对改进教学工作非常不利。因此,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严肃工作作风,对此工作制度化,及时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学期和年度考核。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争先创优”、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此外,63%的老师认为相关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每个学期末都对教学文件资料即时进行收存、建档和保管。这种拖沓的工作作风不仅会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产生不利影响,还会给老师和周围的同事留下工作拖拉的不良印象。因此,相关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服务意识,及时地完成对教学文件资料的收存、建档和保管工作。
本问卷还调查了任课教师对高校教务处和院、系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只有1/4的老师对教务处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表示比较满意。说明高校教务处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需要全面加强。与之相比,对各院、系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上较好。说明教务处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某些方面相比教学院、系有些欠缺。
二、对提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服务能力的思考
针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第一,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只有全面加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和服务工作,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第二,强化服务意识。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学工作服务,只有强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才能彻底改善服务质量;第三,规范管理体制。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把各项具体工作精细化,并形成各种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才能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第四,落实行政职责。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实施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第五,完善监督制度。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共同监督,对各项工作要进行透明化管理,及时并定期进行工作汇报,虚心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对其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第六、聘用真才实学的管理人员。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来自于真正有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有真才实学的工作人员往往具备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彰显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网络时代;行政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201-0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下必然也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发生着变化,其中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结合网络时代下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信息化行政管理对策和措施,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二、行政管理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政府办公智能化,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政府宏观指引、公共服务、职能分工、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有效整合政府内外部资源,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效益、增强政府公益性的过程。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为达到政府施政目标而进行的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信息化不是IT与行政管理简单的结合,而是相互融合和创新。
一般而言,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业务应用层、系统整合层、运行支撑层和综合应用层。其中,业务应用层为各个业务系统以及尚未纳入信息系统的业务应用。通过应用层的系统,产生各类数字化和非数字化业务信息。系统整合层为信息综合应用管理进行系统级和数据级的整合。通过基础信息采集平台将各类业务信息汇集到综合资源库中,并形成数据仓库,为高端情报应用提供数据存储逻辑。运行支撑层为信息综合应用管理平台提供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软件平台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应用层是对整合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包括日常信息综合应用和精细化管理应用两大类。
三、网络时代下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与措施
(一)优化系统建设,打造信息化工作平台
系统平台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加强系统平台建设,努力构建适应当前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系统,为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打造出良好的工作平台。
建设信息平台,优化系统功能。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结合本层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工作实际,切实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切实夯实信息化工作根基。根据行政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工作思路,在集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将行政管理内部信息资源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社会信息资源,经过汇集、整合后及时挂接到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上:同时,合理进行信息组织和资源配置,以满足作战指挥和一线行动的实际需求。行政管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要全盘规划、科学论证。系统功能的设计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要有超前意识,要预置可扩展功能,满足可预见的需求。
(二)广泛整合内外资源,夯实信息化工作基础
系统能否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因此,在构建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必须广泛整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外部资源,为信息化应用打好基础。
广辟信息来源,服务基层信息化。要加强基层行政管理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内外网接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利用多种数据实时抽取、关联、调用工具建立综合数据库,促进信息的深层次利用,使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一线基层行政管理服务。要紧紧围绕“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这个中心,抓住情报信息采集、共享、研判、应用等重点环节,围绕人地物事、吃佗行消等人的基本活动轨迹,整合交通、电信、银行、工商、税务等有关信息,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拥有的信息资源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会导致有用信息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更何况对海量信息的存储、加工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必须强调,需要哪些信息资源,就应该定制,而对信息资源的加工也应量力而行。
(三)强化信息化应用,全面提升公安机关行政管理能力
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意识是前提,系统是基础,资源是支撑,应用是关键。服务应用、提高效能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用是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为实战服务既是信息应用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加强网上服务,提升服务社会水平。以信息化引领服务方式变革,建立网络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机制。通过互联网、窗口单位电子触摸屏等信息化手段深化行政管理信息的公开,提高执法管理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增强执法公信力,同时通过促进权力阳光运行和服务规范化,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1 院内沟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沟通意识淡溥
行政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作为医院的结合体,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密不可分的。行政职能科室是医院不可缺少的关键部门,它肩负着为医院领导出谋划策、指导、辅助、协调临床科室各项工作的重大任务。临床科室等一线科室因责任性较强、工作繁忙、风险性较大。同时,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要求也日趋增高,医患双方之间的理解、信任不够,导致患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床医务人员碰上需要行政职能科室协助而不能得到满足时,造成行政职能科室与临床科室的关系弄得十分紧张。这样的局面其实都是缺乏足够的沟通,互相不理解造成的。正确处理好临床与职能科室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的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少了谁都不可以,医生、护士不能少,必要的行政、后勤供应也不能少,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特点,行政职能科室人员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是认可的;相反个别临床医务人员对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却不以为然,这就导致临床工作人员对行政人员的不满。临床人员看到行政人员上班时间外出,心里就不平衡;而行政人员也不主动与其沟通,让他们更多的了解行政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临床医务人员感觉到行政工作的清闲与懒散。因为缺乏必要的交流,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合作,说话不能和风细雨,也不注意自己的态度,往往为一些小事发火,导致相互不信任加深,从而影响到医院的工作效率。
1.2 沟通方式单一
目前,我院医务人员主要依赖现有的一些规章制度,例如:行政职能科室只是采取每周1次的业务查房、行政查房等方式来向院领导反映问题,很少主动征求、倾听下级的意见建议,沟通方式比较单一,内部沟通僵硬化,过于形式化或者松散化。因此,医院内部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沟通中的主导地主,避免在下级面前专横武断,应主动征求、倾听下级的意见建议,注重收集反馈信息,认识到自己自下而上的沟通、反馈可以帮助领导决策,减少医院资源浪费,提高医院绩效管理,促进医院发展。
1.3 沟通制度及渠道欠缺
职工对医院管理的参与意识似乎缺乏热情,相当一部分的职工并不乐于参与医院管理,对所在医院的发展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乐于参与医院管理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医院组织方面。大多职员工并非不关心医院的发展,对医院发展没有建设性意见,而是在沟通中存在种种障碍,从而持保留态度。这种沟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没有良好沟通渠道以及相应的沟通制度,这是直接导致员工对医院自我参与的懈怠原因。
1.4 沟通技能欠缺
沟通技能的欠缺使沟通中的信息具有不完全性。沟通技能表现为倾听,语言沟通,书面沟通以及非语言沟通技能。当前医院的整体沟通技能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倾听能力缺乏,语言沟通多,书面沟通少。医院中多数人认为书面沟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致使很多信息无法完整保存,同时由于沟通技能及方式不得当,使很多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变得不是非常完整、准确,甚至会让人产生误解。
2 对策
内部沟通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医院内部纵向沟通中,领导又起到决定性作用。[2]近年来,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加强医院内部沟通,先后制定实话了一系列加强医院沟通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2.1 树立一切“为临床一线服务”的观念
行政职能部门只是管人、财、物、业务等管理事务,因此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服务的功能也不健全。然而行政职能部门必须具备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才能和“以病人为中心”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行政人员认识到为临床服务就是间接为病人服务。行政职能部门应提出“向临床一线承诺服务”的口号,扩展管理部门的职能,变看不见的为病人间接服务为看得见、有具体内容的为临床直接服务。由被动为临床服务变为主动为临床服务。以往的管理方式往往以被动为主,如,不告不理;出了问题才去管;你领我发;先用后算等。必须转变服务方式,突出服务的主动性内涵特征,如,事先预防;规范化管理;下修下送;计划供应等。
2.2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为临床服务”相适应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职能部门在管理的同时,应帮助临床科室提高管理质量。如帮助临床科室落实各项制度,并监督指导科室贯彻落实,提高医疗质量。承担领取医疗用品、办公用品、药品、被服等工作,把支持病区的服务工作落实到相应的职能科室及病区勤杂工身上,使病区脱离了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诊疗工作中去。行政职能科室要主动到科室征求意见,以提高为临床服务的能力。要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的诊疗设备,维修部门要向临床承诺,每周巡检,随送随修,保证临床仪器设备完好率,生活设施每周巡查,保证不发生破、漏、断、停等不利于病人日常生活的问题。支持临床全力投入为病人服务,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2.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障“为临床一线服务”
以往的工作制度一般从管理职能角度出发,是以医疗为中心制订的。必须减轻临床业务科室参加行政事务性活动的负担。如,减少会议,可以解决问题的会议,业务科室可不参加;任务性大会及各种检查活动,临床人员少参加,管理人员多参加,管理政策向临床倾斜。如,临床人员参加学术活动、论文奖励、医务人员进修等制度应体现临床人员优先照顾;病历、报表、记录等业务文书由上送改为管理部门下收等。
总而言之,行政职能科室人员要主动地深入科室、深入临床一线,切实做好检查督促工作,这项工作有助于改变一些布置多、检查少的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决策和工作的逐项落实;通过检查工作可以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补充和加以完善医院的各项工作;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这样才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行政科室的参谋助手作用。
参考文献
1.具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因为爱岗敬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爱岗敬业,才能用心去完成一项工作,用力去完成一项工作,才有成效。作为行政人员只有本身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尽心尽职地去工作,才能全心全意地使管理工作服务教学,才能够在职业上不断追求新目标。只有不断追求,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才能更好地、出色地完成管理和服务的本职工作。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道德概念,通俗地讲就是一件工作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够理想,就吃不好、睡不香,就是在工作中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行政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做事拖拖拉拉、心不在焉,就会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上级文件已经下发,而负责人却没有及时转发,延误了申报时间,造成系统关闭数据不能上传,势必给老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有诚挚的服务态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时效性强,要求工作效率高。责任大就不免使管理者被焦虑的情绪所感染。如有些老师不太清楚其中的程序和系统操作要领,那么当老师来电来人咨询的时候就要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一杯清茶、一个微笑不仅给老师带来崇高礼遇,心情愉悦,也使我们自己变得更文明、更值得信任、更专业。
增强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做任何工作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专业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我们在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离不开专业素质。就拿高校教师资格证的认定来说:认定范围是什么?编内与编外人员的条件有哪些区别?对各类教师的学历要求有什么不同?如果这些掌握得不够充分,就会影响工作效果,如果我们业务不熟,势必会给教职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影响教职工的积极性。还有对教师有推动和导向作用的职称评聘工作,政策性和原则性强,专业性更强。什么人员评哪个系列职称,晋级的年限是多少,计算机等级,职称英语成绩,什么条件免试,什么条件需要测试,什么条件要多少成绩,论文的数量甚至论文的字数,业绩成果怎样,还有转系列的条件怎样,外单位调入本单位职称怎么认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都需要我们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只有我们的业务熟练、精通,当老师向我们咨询的时候,才能够从容解答,为教师排忧解难。因此,我们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增强能力素质,提高服务水平,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内涵,做到有问必答、有答必对。结合实际把政策用足用好,这是做好服务的基础。
建立健全行政人员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以提高服务能力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建立健全行政人员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完善评价监督体系。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办公场所公布投诉电话,实施投诉举报办理结果定期公开制度,将投诉及处理情况纳入行政人员的评估考核体系。也可以借鉴社会服务行业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让教师和学生参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在办公室设立评价机器,让受服务的对象对每次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把考核和评价结果与奖金等福利挂钩,建立健全行政人员的评价和考核机制。这是提高服务意识的有力保障。
实现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以提高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者的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管理者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这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很大障碍。我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引进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或者是硕士生;二是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大量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比如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的工作。这些部门一方面履行着指挥、组织、协调等职能,另一方面还承担着一定程度的评价、认定工作。比如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评估,对科研成果的筛选、鉴别,对教材、图书资料及实验器材的选择等。这些工作都对行政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专业化要求。因此,高校各级管理人员除具备一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外,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换言之,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具备双重职务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以此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吸引真正具有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激情的年轻人加入到管理队伍中来,保证管理队伍后继有人。高校的管理必须职业化。
切实关心高校行政人员的福利待遇
关心行政人员的生活和待遇是提高服务意识的内在要求,要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满足管理人员的合理需求,解决后顾之忧。马克思说:“人的一切活动都和物质利益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提高了,行政人员内心深处就不会失衡,内心快乐,也才能够快乐工作。当老师或学生咨询哪一方面问题的时候。行政管理人员也会以愉快的心情进行解答。那么,怎样关心行政人员的生活和待遇呢?要在评定职称、津贴分配、福利激励等方面与教师、科研人员一视同仁,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使英雄用武、尽展才华。
树立学习理念提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