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14:1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车间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焦炉煤气,煤气净化,饱和器,技术改造
焦炉煤气脱氨工艺主要有硫铵法、磷铵法、氨焚烧法三种,兖州矿区焦化厂采用半直接法饱和器生产硫铵法。
1工艺介绍:这是焦炉煤气净化车间(又称化学产品回收车间)中洗氨工段(又称硫铵工段)。由鼓风机来的焦炉煤气,经电捕焦油器后进入煤气预热器。在预热器内用间接蒸汽加热煤气到60~70℃,目的是为了使煤气进入鼓泡式饱和器蒸发饱和器内多余的水分,保持饱和器(Dg4500)内的水平衡。预热后的煤气沿饱和器中央煤气管进入饱和器,经泡沸伞从酸性母液中鼓泡而出,同时煤气中的氨被硫酸所吸收。煤气出饱和器后进入除酸器,捕集其夹带的酸雾后,被送往粗苯工段。博士论文,饱和器。饱和器母液中不断有硫酸铵生成,在硫酸铵含量高于其溶解度时,就析出结晶,并沉淀于饱和器底部。其底部结晶被抽送到结晶槽,在结晶槽内使结晶长大并沉淀于底部。结晶槽底部硫酸铵结晶放到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分离,滤除母液,并用热水洗涤结晶,以减少硫酸铵表面上的游离酸和杂质。离心分离的母液与结晶槽满流出的母液一同自流回饱和器中。从离心机分离出的硫酸铵结晶经螺旋输送机,送入沸腾干燥器内,用热空气干燥后送入硫酸氨储斗,经称量包装入成品库。为了使饱和器内煤气与母液接触充分,必须使煤气泡沸伞在母液中有一定的液封高度,并保证饱和器内液面稳定,为此在饱和器上还设有满流口,从满流口溢出的母液经插入液封内的满流管流入满流槽,以防止煤气逸出。博士论文,饱和器。满流槽下部与循环泵连接,将母液不断地抽送到饱和器底部的喷射器。因而母液有一定的喷射速度,故饱和器内母液被不断循环搅动,以改善结晶过程。饱和器内所需补充的硫酸,由硫酸仓库送至高置槽,再自流入饱和器,正常生产时,应保持母液酸度为4%~8%(不生产吡啶),硫酸加入量为中和氨的需要量。博士论文,饱和器。饱和器在操作一定时间后,由于结晶的沉积将使其阻力增加,严重时会造成饱和器的堵塞。所以操作中必须定期进行酸洗和水洗。当定期大加酸、补水、用水冲洗饱和器及除酸器时,所形成的大量母液有满流槽满流至母液储槽,在正常生产时又将这些母液抽回饱和器以作补充。
2存在问题
2.1兖州矿区焦化厂是1988年开始设计、建设,发展到现在工艺已比较落后。焦炉经过近20年的运作,已接近老龄化,进行大的设备、技术改造已经不太现实。自动化控制方面太少,很多时候只能人工蹲守,在很大方面限制产品产能。
2.2在化学产品回收车间的冷凝工段,有大量的剩余氨水通过溢流管溢流走,经酚水沟流入环保车间进行废水处理。地沟里不断挥发出比较刺鼻的氨,致使整个厂区都能闻到,严重影响职工的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
2.3在氨回收工段,每天的产量在4—5吨硫酸铵,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并且生产的硫酸铵比较黑,主要原因就是母液中有过量的酸焦油,由于清理不及时造成酸焦油沉积在结晶中。
3原因分析
3.1设备维护费用未按照计划投入。资金不到位,直接影响设备维护,造成设备未老先衰,或“带病“工作,逐渐形成不少安全隐患。博士论文,饱和器。设备老化造成的后果如:炉门、炉框变形造成荒煤气泄露;碳化室变形,影响装煤量,进一步影响炉顶空间温度,最终影响氨气的生成;初冷器结垢影响荒煤气降温效果,造成氨回收工段硫铵颜色较黑,电扑焦油器的分离效果,离心机的分离效果都影响产品质量。
3.2工艺设计存在的问题:冷凝工段溢流氨水直接排入酚水沟,这种设计太落后,不节能、不环保。
3.3饱和器泡沸伞的结构太粗糙,影响煤气洗涤效果;满流槽液面上漂浮的酸焦油比较多,人工打捞不及时,不彻底。
3.4焦炉车间、化学产品回收车间存在工艺管理不严现象。
3.4.1焦炉车间存在管理不严的现象。没有控制好均匀生成,没有严格按照推焦计划执行,造成系统压力波动。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煤气的回收,影响炉子的冒烟冒火,还造成系统压力波动太大。严格控制好装煤量,并且要及时关炉门、盖装煤孔,减少煤气损失。
3.4.2化学产品回收车间冷凝鼓风工段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初冷后煤气温度,及时调节各集气管压力30-60pa,减少荒煤气逸散的可能)。
3.4.3硫酸铵工段管理不到位。
下表为去年四、五月份随机抽查发现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企业实践,车间,技能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课堂到课堂,重理论轻实践,形成眼高手低的坏毛病,这与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文件的指导精神,各个学校要不定期、经常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然而大部份职业学校经费不足,投入不够,没有与企业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平台,能提供的实践机会有限,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开展的并不理想。因此,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采取什么方式让专业教师得到实践经验也就显得当务之急。
一、车间进校园,实现资源共享
职业学校专业虽多,但相应的设备及资金投入有限,无法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与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场所,再者计算机教师基本上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少实践经验,实训教学多建立在模拟层面。我认为,让车间进校园,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学校实践教学问题。并且学校的理论优势与企业的实践优势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
车间进校园就是把企业的设备,人员、生产项目引进学校车间,学校为其提供场所及附属设备,企业在学校生产,同时为师生提供实训环境。2006年,永安凯德计算机有限公司承接一个单位网站的项目,该项目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录入、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版面设计和宣传材料的制作。我校的美术师资,计算机师资在本地占有较大优势。于是把企业引入校园,提供一个机房作为生产基地,对方技术人员随同绘图仪、彩色打印机、数码单反相机等先进设备一同入驻。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相互交流,共同策划。指导学生开始工作: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负责原始数据的录入、电子表格、幻灯片的制作;动漫班的学生负责logo,网页广告初稿的制作;广告班的学生负责平面设计及版面设计。这些初稿再经技术人员修改、定稿。该项目历时两个月,专业老师始终贯穿左右,全程参与。项目完成后得到客户的赞赏和认可。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专业老师获得了很好的实践经验,了解了商业网站的制作流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学习了一些新知识,掌握了一些实用技能,对相关专业,相关软件的关联性有了感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学生经过实训锻炼,不但巩固了旧知识而且还学到新知识和接触了新设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融洽了同学之间关系,提高了动手能力,使其在计算机高新技术等级证考试中通过率大大提高。
车间进校园,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弥补了学校实训投入力度的不足,师生可以足不出户得到实践锻炼。双方互惠互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为学校和企业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平台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教师进车间,丰富实践经验
车间进校园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车间是死的,人是活动的,企业实践不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因素而搁浅。因此,我认为,让教师走进车间,来丰富实践经验也是首选之路。
教师进车间,就是教师主动走出去,深入到企业一线,吃住行都在企业之中,与企业员工打成一片,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好学习笔记,积级与员工交流,为企业服务,更为自己服务。有一次,我们三位老师利用假期,深入到永安市华远计算机有限公司社会实践,参与一个大型网吧的建设论文格式范文。我们与工人师父一起同吃同住车间,做隔间,挖线槽,布管线,安装电脑桌,调试电脑、配置网络、安装管理软件及外部设备。实践下来,虽累死累活但受益非浅。首先是了解了大型网吧目前流行的配置。由于工作原因,平时很少涉足网吧。通过这次实践,发现目前的网吧配置高,较之学校,其在性能和功能上优越不少。这也许是一些学生家里虽有电脑但仍然喜欢泡网吧的一个原因,其娱乐程度和综合舒适度可上星级。其次是通过制作水晶头、挖线槽、布管线等体验。这些技能看似简单,但真的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例如要制作规范的水晶头,没有经过多次的操作和练习是做不出来的。还有挖线槽虽是体力活,但是方法不得当,手红肿了不算,效果和进度还很差。再次是学习了网络管理软件、网吧管理软件、局域网应用软件的安装、设置,这些行业软件在学校里应用相对较少,为学校的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一个重要的感受是要加强学生爱岗敬业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安全第一。
教师进车间由于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是我们专业老师走出去,扩大视野,提高业务能力、社交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丰富实践经验的主要渠道,也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主要途径。
三、传帮带,实现经验分享
不管是车间进校园,还是教师进车间,学习时间较集中,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学校也不可能做到安排所有的专业老师参加所有的企业实践,老师脱产去培训也会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何况知识要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也需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让教师之间,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实现传帮带,实现经验分享。
传帮带是个历史悠久的知识传授方法,在今天,某些行业里仍具有独特的作用,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带带新教师,让技艺高的把技术传给技艺低的,同事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一些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名额、地点、内容都有限制,学校肯定是有选择性地安排人员参加,有幸参加的人员不但自己要认真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与总结,培训结束后肩负着把所学到的知识传给其它老师,这样的培训才富有实际的意义。在计算机维修、调试、检测技术方面车间,经验往往起到关键作用。专业老师可以把不同途径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一个个实例进行交流,实现经验分享,就能以少带多,以点带面,提高整体的技能水平。
传帮带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专业之间交流,只要拥有无私的心境和虚心的求学态度就能实现和谐的局面,增强同事之间的凝聚力,让所有老师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教师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掌握技能的有效方法,是学校培养“双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对学校的发展建设,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做好这项工作,建议学校和主管单位要建立起相应的保障制度和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实践活动能有序地、长期地开展;建议学校招聘专业教师时,优先考虑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先下企业,带着实践经验再到学校任教;建议学校聘请更多的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专业教师要把提高技能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学生技能功底,作为教学目标。要在实践中长知识求发展,为教学服务。
丰收的十月,感慨自然很多。掐指算算,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更确切的讲是成为一名钟化人已整整两个月了。数月前,还在忙乎着硕士论文的定稿,还在规划着第一笔工资的分配,还在伤感着将要远去的朋友,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过这短短两个月的职业路程,于人生这条长河而言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我们新入职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开始,是一种成长,更是事业的起步。
不知为何,从报道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异常兴奋,或许是期待得太久,也或许是希望的召唤,这一时也很难解释明了。经历了一周的集团培训,对整个集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新的憧憬,尤其是对钟化公司产生了一种情结,工作的欲望也似乎越来越强烈。培训结束,我们被分配到各个车间各个基层班组,开始了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基层生产实习。
记得刚被车间领导“领”回的那天,车间对我们进行了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劳动纪律教育,主任语重心长地给我们指出了安全生产和遵守车间劳动纪律的重要性,他说,“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生产的保障,更是周边居民生活、城市环境的保证,环丙车间不仅是全公司生产的重要部门,更是公司安全责任的重要落实部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纪律执行,就不可能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从进入公司以来,这样的安全教育已不下十次,但我们还达不到从本质上理解、在实践中体会的高度,之后的班组生产实习便给了我们深入学习、加深理解的机会。化一班一直是全公司安全生产的典范,分到该班组,耳闻目睹,使我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渐渐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工艺流程、操作控制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充实了我们的理论知识,硕士、学士的头衔为我们绘制人生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面对工厂的规模化生产,这些理论知识却显得十分匮乏,这些头衔也随之黯然失色,我们唯有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充分结合,才能更快地适应企业、与企业融为一体。知晓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车间实习旅程。学习的第一步自然是对工艺流程的熟悉,在班长师傅、组长师傅以及同组师傅对流程的耐心讲解下,我对整个环丙生产工艺有了较深地理解;其次是对现场装置的熟悉。工艺图的熟悉并不代表对生产的熟悉,每一个管道,每一个泵、阀,每一个槽的含义及技术参数的要求都是与生产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经常跟在师傅身边用心记、用心学,用心问;仪表操作是生产最为关键的一步,用仪表判断生产运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一次次生产事故教训的总结,迅速判断事故原因,迅速找出解决方案,排除安全隐患,这是师傅们给我们上的一堂堂生动的实践课程,是书本中永远也学不到的知识。
回首这两个月的车间实习,我对当初渴望工作的那种欲望有了一定的诠释,也对困惑于我放弃安逸的公务员工作的友人有了具体的答复:安逸无忧的工作与生活永远无法让人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它只会使人们的生活黯淡无光,只会慢慢磨灭人们的斗志;敢于挑战自己,挑战困难的人,才能不断得到磨练、成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立足于本职岗位,作为机电科供电车间的技术员。做好全矿上下供电技术任务的同时,着重于自身供电系统业务的掌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熟悉自己的业务,领导和同事们帮助指导下。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事故处理经验少。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戒骄戒躁,积累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实践中磨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不辜负矿、科领导对我信任,努力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争取为矿的发展多做贡献。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利用先进的技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供电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
一、积极学习技术。
有关部门的带领下,年7月。随队到河南济源市防爆设备厂进行了考察和学习,掌握了新型设备的新技术、新工艺,并积极地和同行探讨与交流。随后邀请了该厂家与南京国辰电气的相关技术人员来到矿,为供电职工进行电气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培训,为我相关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不少的技术难题。把平时工作中遇到有关问题记录下来,向供电车间老师傅们求教,直至弄明白为止。每当厂家相关技术人员来矿解决设备大的故障时,更积极向他进行请教。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逐步的熟悉了井下供电系统和高低压设备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合理供电系统设计。
逐渐进行各采区工作面的供电系统设计。由于对工作面及其机械设备不熟悉,分管供电科长的指导下。为合理的布置高低压电缆线路的走向,免费论文我经常跑现场,测量距离,科学整定计算,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电缆型号,不仅满足实际需要,还能节省不少人力物力。先后为井下8171719871967174281727199等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进行了设计。本着“一工程一措施”原则,除了固定每月两次的高低压电气设备检修,还有敷设或回收高压电缆、设备安装、标准化工作等工程,都要提前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严谨组织、科学编制,使安全技术措施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过有关部门领导的审批后,施工前传达给每位施工人员并签字,严格措施的兑现,令措施真正地起到防范在前、全过程监督指导的作用。另外,还协助车间主任做好设备检修计划、材料计划,并对出现的机电事故提出安全防范技术措施。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
针对供电班组对井下主要巷道及变电所的电缆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整理吊挂的情况,为贯彻落实矿下达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制定科学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2009年我主要参加完成了以下几项大的工程:Ⅱ(3采区上部变电所安装及其供电线路的敷设;皮带暗斜井皮带电控系统安装;东三及Ⅱ(3采区变频绞车电控、信号系统的安装;井下817171987196等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安装;-750掘进面大型综掘机供电系统安装;-750行车间供电安装及掘进队供电系统改造;主井变电所更换变压器等。通过参加这些大型工程,一边指导技术上的工作一边再进一步学习,积累为以后更好的做好供电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井上、下高低压供电系统有变动的地方及时对供电系统图进行修改,日常工作中。可以随时了解各变电所所带负荷,并负责对井下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同时,对矿井的高压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参数进行了重新计算和对井下高低压电缆统计。系统领导的指导下,不定期地组织电工进行技能培训,学习新技术,提高理论文化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并经常组织各项技能比武,积极开展“QC小组”和“手指口述操作法”等活动,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车间电工的业务水平和处理开关故障的能力,大大缩短了处理事故的时间,有力保障了全矿的安全供电。
论文关键词:保护接零注意事项
为防止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因故障带电,造成接触电器的人员发生触电事故,可将用电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低压电网中的零线连接,叫保护接零。笔者发现许多用户,甚至连一些初、中级电工对保护接零应注意的问题不是很清楚,有的还存在误区,导致在施工、维修时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为确保用电安全,就接地电网用电设备防触电采取保护接零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介绍如下。
1、根据用电环境安全程度确定配电类型
无爆炸危险和安全较好的场所,可选择TN—C系统。这种系统是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的系统,现在已很少用。低压进线的车间以及民用楼房物理论文,目前普遍选用TN—C—S系统。该系统是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前部共用(构成PEN线),后部分分开的系统。爆炸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必须选用TN—S系统。该系统是有专用保护零线(PE线),即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居民用电,也开始采用这种供电方式。
2、不允许工作接地和零线断开
用电设备防触电保护采用保护接零,低压供电系统的工作接地必须可靠,即电源中性点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其接地电阻应在4Ω以下。除单相回路的工作零线外,三相四线制线路的零线上不能安装熔断器和开关。零线不允许断路。否则,引起三相不对称负载不的相电压不对称,损坏电器,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采取保护接零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带上相电压,而引起触电事故。为防止工作零线断开,除中性点有良好的接地外,还必须将零线重复接地。
3、零线截面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除单相负荷外,正常时零线中没有电流或只有很小的不平衡电流物理论文,所以截面可以比相线小。但从确保零线保护的安全和可靠出发,为使故障时有足够的短路电流促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和降低故障时的零线对地电压,零线阻抗应尽量小。为此零线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一般在满足线路单相负荷要求的前提下,零线截面不得小于相线截面的二分之一。用电设备保护零线还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采用铜线时不得小于1.5平方毫米;采用铝线时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裸线明敷时,还应分别加大到4平方毫米和6平方毫米核心期刊目录。
4、必须按照安全要求选择和整定保护设备(熔断器或断路器)的额定电流
采用保护接零的低压电网,必须按照安全要求选择和整定保护设备的额定电流。保护接零实质上就是当用电设备发生漏电时,借零线形成单相回路,使漏电流加大为短路电流迫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而切断电源。因此,保护接零必须有可靠的短路保护或过电流保护装置相配合。各种保护装置必须按照安全要求选择和整定,以提高保护接零的可靠性。保护装置动作后必须必须查清故障点和故障原因,特别应注意保护零线及其连接处在故障短路时是否受到损坏。
5、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连接要可靠
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连接必须牢靠,保证接触良好。保护零线应该接在用电设备的专用接地螺丝上;必要时可加弹簧垫圈或焊接。保护零线最好不使用铝线。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的连接部位,应接在不易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必须通过易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时应对保护零线妥善保护。同时,要经常检查保护零线,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6、单相负荷线路保护零线不得借用工作零线
在接三眼插座时,不准将插座上接电源零线的孔同保护零线的孔串联。否则,如果接零线路松落或折段,将会使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或当零线与火线接反时使外壳带电。三眼插座的正确接法是:将插座上接电源中线物理论文,即工作零线的孔同保护零线的孔用两根导线并联接到公用工作零线上。也就是有单相负荷的线路,保护零线不得借用工作零线。另外,所有电器的保护零线不得串联,而应当直接连在公用工作零线或公用保护零线上。
7、保护接零防触电并非万无一失
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只能消除电器的外壳与电源的火线连接的严重故障,不能排除电器外壳的漏电故障。所以电器外壳在采用保护接零的同时,还应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消除电器外壳的漏电故障,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安装电流型漏电保护器。
8、同一低压电网中不允许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混用
在同一低压电网中(指同一台变压器或同一发电机供电的电网)不允许将一部分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另一部分用电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否则,当接地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使零线电位升高,其接触电压可达到相电压的数值,这就增大了触电的危险性。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system of the heater workshop,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layout are adjusted, so tha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an be optimiz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orkshop status, analysis of the product capacity, using SLP system facility layout theory, we design the layout of workshop, get several optimization schemes, then using the weighted factor method to evaluate and select the layout scheme, finally obtain the optimal scheme of improvement.
【关键词】加热器;车间布局研究;SLP;加权因素评价
【Keywords】heater; workshop layout study; SLP; weighting factor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L35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12-02
1 加热器生产车间布局现状
对加热器车间进行工艺布局设计,是指在一定的能够确定的空间范围里,通过一系列合理安排工作单元,从而达到生产运作活动服务的高效性[1]。如何更好地使此次研究能得到车间工艺布局的合理设计,必须结合好本工厂和加热器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尽可能符合实际的信息采集,SLP方法研究才更具备现实性[2]。
通过对工厂车间生产的调研,与管理人员的多次沟通,列举了一些能够为本次研究所需的一些数据,包括设施设备的资源约束条件、产品生产计划和产量、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数量、空间占用、工序间的物流关系等。
系统化设施布局法(Systemtic Layout Planing,SLP),是理查德・缪瑟教授于20世纪中期提出的布置研究的经典方法,对各种布置形式都适用[3]。这套理论的前后逻辑性很强,其过程中对物流和作业单元的综合分析,用数据来计算出合理的布局,是一种很好的定量分析手段,在工业领域运用极其广泛。某工厂加热器产品生产车间布局如图1所示。
2 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2.1 作业单位划分
根据加热器工艺过程表,以及SLP理的P、Q、R、S、T的具体分析,确定加热器生产的区域有10个工区,并加入1个辅助办公区,共划分为11个作业单元模块,具体如表1所示。
2.2 物流分析
根据表1的作业单位划分,根据物流强度分析表,结合加热器生产车间作业单元等级比例划分表,可绘制出加热器生产车间作业单元模块物流相关图,如图1所示。
3 作业单位综合分析
根据作业单元综合相关图,进一步安排作业单元的相对位置,根据等级比例级别高低来确定具体布置位置,综合分值高的越接近中心区域[4]。因此,以综合接近程度来编制具体排序(按SLP理论,等级A为4分,E为3分,I为2分,O为1分,U为0分,X为-1分),形成作业单元综合接近程度及排序表。根据综合排序以及单元相互关系等级,绘制出作业位置相关图,结合其面积,最终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如图2所示。
4 加热器车间布局方案设计和评价
4.1 加热器车间布局方案设计
加热器车间布局方案以作业单元位置相关图和作业单元面积相关图作为关键点入手,并加入作业单元间的物流运用、器材摆放、车间门的位置、作业环境和安全等影响因素,以及作业单元内部的人员组织、操作便捷性等。比如,热处理炉的高温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较大,考虑到安全,需要将其尽量靠近边缘位置;原材料区一般作为毛坯材料进入和复检区域,尽可能需要离厂门和车间大门近;产品零件加工的结束点都在无损或喷砂区,这两个区域周围需要一定的面积作为完工零件成品的堆放区域;以及焊接烟尘等因素。根据上述方法,最后得到加热器生产车间优化的布局方案。
4.2 方案评价
针对优化后的加热器生产车间布局方案,采用加权因素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与工厂技术、基建、质量保证、制造部门的专家与操作人员沟通与访谈,根据SLP规划原理,设定评判的依据,分为以下5个主要维度:物料流动方便性,生产安全性,生产管理便捷性,设施建设成本及可行性和空间利用率。
根据设定的方案评判维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比较法,对5个主要评判维度赋予权重,让工厂技术、基建、质量保证、制造部门的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打分评价,分值和权重比的综合分数最高的即位最优方案。
具体操作步骤为,制定包含5个维度的加热器生产车间影响因素评价表,以准确的参数对每个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对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采用5即评估方法,即A,分值5,极其重要;B,分值4,重要;C,分值3,比较重要;D,分值2,一般;E,分值1,不重要。确定后,将评价表发放给技术、基建、质保以及制造部门的专家代表,对表内的信息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做出评价。对各位专家的评价结果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对比后,确定权重比例。由于篇幅关系,评价过程论文略,最后汇总得出的五个维度――物料流动方便性、生产安全性、生产管理便捷性、设施建设成本及可行性和空间利用率的权重比例分别为30%、25%、10%、15%和20%。并汇总得到加热器生产车间布局方案的评判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布局方案评价汇总对两套方案进行比较,在加热器生产车间的布局优化中,方案A的得分高于方案B,故确定方案A为加热器生产车间布局的最优方案。
5 结语
通过SLP系统布置方法对某工厂的加热器车间布局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降低了物料搬运和物流的距离,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其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的提高也为员工提供了比较好的工作环境,为生产的持续改善和产品质量的保证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全喜.生产运作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孙敏.联合厂房的工艺布局设计[J].新技术新工艺,2012(11):36-38.
关键词:毕业设计;制药;生产方法;工艺流程;设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0-03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相对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独具的培养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巩固和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相对集中地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亦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工程图纸和设计答辩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相应的具体明确的培养目的和作用,归纳起来有:(1)培养学生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优良的人文素养和品质,以及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获取、探索和开发新知识的能力。(3)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包括实验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订,数据测定、整理和处理方法,调试和使用新型仪器设备,工程技术计算和图表绘制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4)查阅、选取和使用技术参考文献资料和工程技术手册的能力。(5)编辑设计文件、写作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1)确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2)拟定和下达教师拟定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前发给学生。(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开题报告(是否进行根据题目而定)。(4)学生赴生产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5)撰写设计说明书(包括绘制工程图纸)。(6)组织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教研室或院系负责)。(7)评审设计说明书(有指导老师和专聘的评阅人进行)。(8)评定设计成绩。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选题是否恰当是能否保证设计质量和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关键。选题的重要作用是很大程度上决定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能促使学生消化和扩展专业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以至确定学生今后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的方向,成为日后专业深造的导航标
2.选题的原则。选题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2)具有应用价值。(3)具有可行性。(4)具有创造性。(5)具有科学性。
3.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选题的途径包括:从生产实践中、科研项目中、市场需求中或实验教学中选题,从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选题,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题。(2)选题方法有多钟:如教师提供、学生自选、师生商定。如承担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课题或其中部分研究(设计)模块,原则上学生每人一题,多名学生合作的题目,须明确各人的主攻或侧重点。
四、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1.设计说明书内容结构。设计书是毕业设计主要的书面文件,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能力和对题目及其背景知识掌握的深广度。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工程设计计算书,除了有关的计算内容外,还包括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依据和方案论述;除了符合工程实践要求外,还要满足教学上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一份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通常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其他部分所组成。(1)前置部分:封面;题名页(扉页);序言(绪论,前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目录。(2)正文部分:引言;正文;结论。(3)其他部分:参考文献;谢辞;附录(必要时)。
2.正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主要内容。正文包括的主要内容一般有:①概述。②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③工艺流程设计。④工艺计算。⑤设备的设计计算和选型。⑥车间设备布置设计。⑦管道布置设计。⑧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⑨技术经济分析。(2)写作要求。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毕业设计,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设计对象、内容和方法各有差异,但具有下列共同要求:①在设计内容上,资料翔实可靠,分析问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构明确;实验数据真实可靠,重复性好,实验结果能从一定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新意。②在表达形式上,立题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文体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标准。③在治学态度上,实事求是,不夸大渲染,不因“为我所用”而主观臆断,任意取舍,更不能抄袭编造。
3.概述。概述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产品介绍,包括产品名称、用途、化学结构式、分子式、性能(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测定、鉴别)方法、处方和辅料介绍等。(2)产品在国民经济和民生中的作用和市场需求。(3)产品在国内外的生产、开发概况和发展远景。(4)生产方法简述。(5)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水、电、气等地区性供应条件。
4.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根据查阅和在实际生产中收集到的生产资料和工艺技术参数,对该产品当前在国内外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选定最佳生产方法,作为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
5.工艺流程设计。生产方法确定后,即可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益据此确定车间设备布置。(1)工艺流程设计主要任务和成果。主要任务:①确定工艺流程的组成,即确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排出物等的来去走向和顺序以及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各单元操作的组合方式、顺序及相互间的连接,以达到据此流程可由原料变成产品的目的。②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载能介质为水、水蒸汽、冷冻盐水、压缩空气等)。③绘制工艺流程图,即以图解形式表示出从原料到成品的流程中物流和能量发生的变化和走向以及生产中采用的设备;生产中所需控制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及其检测控制点。④编写工艺操作方法(设计说明书),包括原辅料和中间体的名称、规格、用量,工艺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流量、时间等),控制方法和设备名称等。成果: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是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操作方法说明。(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①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②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③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④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原来利用率,降低原辅料消耗和生产成本。⑤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⑥尽量减少三废排出量,实施三废综合利用、处理和回收。⑦考虑现代过程装置的趋向(大型、高效、节能、自动化、机械化、微机化)和精细产品的趋向(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3)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①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和处理。②绘制工艺流程框草图。③绘制物料流程图。④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⑤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6.工艺计算。工艺计算注意包括物料平衡计算(简称物料衡算)和热(能)量平衡计算(简称热量衡算)。
7.设备的选型和工艺计算。制药工艺所用设备分为定型设备和非定型设备两类。定型设备是厂家已标准化和系列化的产品,可按工艺要求,在有关产品说明书中选用。非定型设备是满足制药工艺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须按工艺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制造。对毕业设计而言,从教学要求考虑,根据专业特点,一般只须对1~2个主要设备(以非定型设备为主,也可选定型设备)进行工艺性计算,对辅助设备直接进行选型即可。选型方法在相关教科书、手册中均有详细描述,可以查阅。
8.车间布置设计。在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设计选型等工作完成以后,就可着手进行初步的车间布置设计。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项目的总投资、设备的安装、检修、操作环境的安全方便和经济指标的完成等问题,因此必须统筹考虑。
制药工业包括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原料药工业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草药和生物药品的生产。原料药属精细化学品,在车间布置设计上与化工车间有共同的特点。但制药产品(原料与制剂)是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特殊产品,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原料药生产的精制、烘干、包装工序和制剂生产的灌封、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其车间的新建、改造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9.管道布置设计。管道设计内容就是管道布置图的内容。管道布置设计主要包括管道设计计算和管道布置设计两部分内容。
10.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在制药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可能会有毒害物质,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因此毕业设计中必须具体体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环保意识,把三废防治和环保措施列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根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综合利用原材料,变废为宝和减少三废排放量的有力措施。
(1)废水处理方法。废水种类复杂,处理方法有多种,一般分成四类,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见下表,可根据废水的特点加以选用。
(2)废气处理方法。废气处理分除尘法和气体净化法两类。
(3)废渣处理方法。制药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废渣,包括工业原料渣、反应物渣和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渣等。废渣往往是可以利用、转化为其他材料的有用资源。因此,废渣处理首先应研究其资源化的途径,变废为宝,然后才考虑填埋处理(见下表)。
11.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是指技术方面的经济指标问题。正确可靠的药物生产工艺设计体现为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此进行评价,需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基建投资概算。在毕业设计中,技术经济分析部分一般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劳动人员的编制和产品生产成本的概算。
(1)劳动人员的编制。劳动定员数是工厂投产后全面达到设计指标和正常管理水平的标志。根据劳动定员数和计划产量(或产值、利润)相比较可以算出劳动生产率。①编制全厂人员的依据:a.工厂和车间的生产计划。b.劳动定额、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和服务定额。c.工作制度(连续或间歇生产、每日班次数等)。d.出勤率(全年扣除法定节假日、病、事假等因数的有效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数)。②劳动定员的类别和组成。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人工实行岗位制。劳动人员确定后,列出车间(或工段)定员表和全厂定员表。
(2)产品生产成本概算。生产成本是反映工厂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品车成本的组成如下:
①原材料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
原材料费=消耗定额×该种材料价格
式中:材料价格系指材料的入库价格
入库价格=采购价格+运费+途耗+库耗
式中:途耗指原材料采购后运进仓库前运输途中的损耗
库耗指原材料入库至出库间的损耗。
②燃料费(煤、重油等),计算方法与原材料费相同。
③动力消耗(水、电、风等)。
动力消耗费=消耗定额×动力单价
④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
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某产品生产工人平均工资+附加费/某产品年产量)×某产品生产工人人数
⑤车间经费。
车间经费(项目建设前期估算)=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车间管理费
⑥企业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车间成本×企业管理费百分率
式中:车间成本=原材料费+燃料费+动力消耗费+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车间经费
⑦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产品销售额(或工厂成本)×销售费百分率 其中:工厂成本=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费
以上①~⑦项费用相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又称销售成本)。
⑧产品出厂价格。
产品出厂价格=生产成本+税金+利润
参考文献:
[1]周永强,胡玉杰,武卫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珩,罗晓燕.制药工程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数据库;开发工具;FORM;Report;生产报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076-02
随着钢厂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和车间产能的不断增长,原有车间生产报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统计汇总的需要。以前车间生产报表都由管理员通过Excel统计汇总,该种以手工形式进行统计形成的报表存在不少弊端:车间报表存为Excel文件,而Excel文件容易丢失不利于数据保存,当需要统计多个Excel中数据时,操作起来相对困难;由于每天统计的生产数据都生成一个Excel文件,不仅占据电脑的硬盘空间,而且查询历史生产数据极为不便;生产数据都是通过Excel文件打印出来送到各个管理部门,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不能实时体现,管理部门无法实时了解车间的生产情况;报表在打印出来后,都要通过管理员每日向各个管理部门送报表,既浪费时间又降低工作效率。鉴于以上种种弊端,建立一套生产报表系统取代原有的手工报表尤为重要。
1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设计采用的数据库为Oralce9i,开发工具为Developer6i。Oracle数据库的前端开发工具Developer6i,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开发出基于C/S结构的用户应用程序。其中Oracle Forms是数据库的表格设计工具。用它可开发和运行Windows下基于表格的应用。它的特点是集成数据字典,用基表管理应用,把应用分解为对象和属性,支持多达8种对象,每种对象都有丰富的属性,应用种类也更广泛,比如带有图象信息的数据库应用等。利用Forms开发的程序可通过各种界面项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数据。Oracle Report是数据库的报表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开发出基于Oracle数据表的各种统计报表。
通过上述工具,根据钢厂生产实际,开发了车间的生产质量日报表。该系统界面友好,数据录入简单,减轻了车间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报表通过网络传输,当录入生产数据以后,管理部门只需运行本系统查询程序就可以得到所需生产数据,十分方便。取代原有报表人工传送,节约人力财力。
2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设计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减少车间管理员每天做生产报表负担,实时录入、传送、查询生产数据,提高效率。系统设计共分为四大模块:用户添加、录入界面、系统管理和报表打印。
用户添加模块主要方便管理员账户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添加系统操作人员,并分配该人员所具有的使用权限。
系统录入模块是本系统的主界面,车间管理人员通过本界面对生产数据进行录入,并及时通过网上传送,呈递给管理部门。
界面打开时生产日期默认为当天,按钮“检查数据是否录入”的作用是校验显示的生产日期在数据库里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提示该天的数据已经录入,请核实日期重新录入;若不存在所录日期,则系统提示录入数据信息。管理员根据车间当日实际生产数据情况录入系统,当所有数据录入完毕,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点击右下角的“存盘”,便可将当日的数据存入到数据库中去。“数据提交”的作用是将当日所录入的生产数据传送到所需的管理部门,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可以让他们更加规范的管理生产。“清空”即是将界面上的数据清空,方便继续录入。
系统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用户的登录界面以及密码修改和退出。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口令进入系统,并可以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密码的及时修改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报表打印模块是根据录入的数据信息,按车间报表需求格式进行统计,形成固有模式的生产日报表。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钢厂原有的报表格式并对该系统做相应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后,可以将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程设计如下:
数据库表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合理准确的设计数据库表能很好地支撑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后续功能的扩展。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尽量减少原有设计逻辑,无需更改表结构。本系统分成三个数据表。即:
用户表:computer_user
热卷板生产数据主表:master_tab_coils
热卷板生产数据从表:detail_tab_coils
主表和从表之间通过主键master_id建立关系,主从表的主键都是以序列的形式自动生成流水号。主表存放日期、录入人员、生产记事等信息。从表根据不同班次、班别录入该班实际产量及各类能源消耗等信息。
各个功能块的描述如下:
4 结论
论文通过Form及Report开发工具的应用,根据车间实际需要设计形成整套用户管理、数据库录入、报表呈现的报表系统。很大程度上降低数据录入的差错率,减少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提高报表准确率和及时率,为管理层生产调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成本,控制,实时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核心的成本控制方法,存在着较大的漏洞,比如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材料使用不合理,浪费现象屡禁不止等。如何实现精耕细作式管理,实现如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实时化管理,一直是建筑业企业可望不可及的目标。
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思想僵化造成的,在大多数人看来,建筑工地相对于工厂车间来说就是脏、乱、差,因此,要想把工地上的所有人员、材料与机械的消耗量快速准确地计算清楚,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这种管理习惯使得项目部人员的成本责任无法明确,同时也无法精确评估。同时也使得项目中出现的成本超额的原因不能实时发现与解决。我认为完全可以利用当前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分析成本控制的症结所在,建立一套有效的成本实时化管理方法,促进建筑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整体社会效益的提高。
1.成本控制实时化的含义和特点
要改变成本控制的被动局面,必须缩短成本统计周期,获得更加细化的原始数据,可以采取“日计划、日统计”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必须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纳入成本控制主体,要求他们每天记录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序所耗用的资源量与所完成的工程量,并每天通过计算比较得出当天的成本偏差,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1.1成本控制实时化的含义
成本控制实时化,就是通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每天记录当天的资源使用量与已完工程量,经过项目经理或者交接班人员的抽检合格,经过计算机软件的比较分析得出成本指标是否实现及其原因的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控制的实时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提高成本信息反馈的频率,降低盲目性,提高工程成本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科技论文。科技论文。
1.2成本控制实时化的特点
(1)对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根据本人经验,要想快速准确地获取工地上的成本数据,并非易事。
(2)加重了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要求他们不但要考虑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问题,还要考虑节约降耗的问题,同时,还要花费一定时间采集记录成本数据。
(3)要制定相应制度以明确成本的责、权、利,贯彻节奖超罚的原则,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的风险。
(4)由于每天都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比较,由此产生的数据量与过去相比将更加巨大,数据复杂度与处理能力与过去相比也将要作相应的提高。譬如根据工程图纸对所有构件进行编号,并计算其工序工程量等,这些可以借助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
2.成本控制实时化的实现
成本控制实时化的实现主要通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手工操作来获得原始统计数据;通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与项目经理的计算机操作,来获得工程项目的初始成本数据、分析处理手工数据。
2.1手工实现实时化与制度建设
为了比较容易地获得施工现场的原始数据,为了可以在30分钟以内(不是硬性的指标,而只是反映成本数据采集的效率要求,具体时间应根据各项目的具体实际确定)快速获得这些数据,必须对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习惯进行变革,建立起实现成本控制实时化的必要条件:
(1)根据施工工序及操作流程划分不同统计对象。科技论文。一般可以分为3种情况:一是直接浇注、砌筑或铺贴成形的材料,如沥青、油毡、水泥、砂石、砖、涂料、地砖、大理石、瓷砖等。二是需经过原材料→预加工→最终构件元素的流程材料,如钢筋、铝合金、玻璃等。三是需经过原材料→预加工→最终构件元素→回收摊销的流程材料,如支模用木材、钢管、钢模板等。
(2)配备用于统计所需的工具和设备。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成本数据,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收入,必须投入资金购置各类必要的工具和设备,譬如称量钢筋、沥青、砂石等的地磅。
(3)改变当前操作习惯,譬如材料的乱丢乱放、无序的劳动组织、材料不归类堆放,材料码放数量随意等,必须建立并形成车间意义上的文明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成本数据的准确度、可用性与采集速度。
(4)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与项目管理软件操作技术,使其了解成本节约的原理与方法。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要求对零星散落材料进行估算时要保持公平合理、相互礼让的心态。
(5)制定相应的成本责任体系与考核奖惩制度。可以根据经验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先进的指标,随着实际的情况不断调整,合理确定成本节约金额中项目部与责任人员受奖的比例分成,合理确定在成本浪费金额中项目部与责任人员应承担的风险。建立相应的统计与复核制度。采取抽查方法,如果在允许误差之内,则接受原有数据,否则进行修改,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另外,采用总量控制、流量均衡的方法,保证计量数据的正确性。
2.2计算机实现数据处理和分析
获得上述数据之前,必需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如果这项计算工作让工地上的核算员或者会计去做,那么工作量将会是巨大的。因此,有必要利用电脑建立模拟人工操作的流程,在输入数据后,自动获得期望的输出结果,并且可以采用图形与表格等形式显示出来,这样,工程项目成本每天都可以非常清楚地表示出来,而不是一笔糊涂账;相对于原来以月为基础获得的成本数据而言,对于企业制定的内部定额、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等,都将获得更真实、更科学的结果。
对于成本实时化管理及其流程,还需要补充以下几点:
(1)由于没有考虑项目的采购成本与存储模型的建立,所以,如果要想达到材料的收发存合理,降低材料的原始成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2)对于上述的数据,均要求提供手工输入与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两种方式来支持。对于手工输入尽量提供选项而不是文本框,以便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3)有条件应考虑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对每日工程进度计划进行控制和指导,同时每天统计出来的完成工程量可以用于进度控制。
(4)对于临时设施、材料检验、工程检验等其他费用,均转化成一定的工序,计算其工程量与资源耗用数量。
(5)对于质量、安全事故出现造成的费用支出,对于采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形成的费用变异,可以归纳其为内部变更,同样经过上述流程,而开支与收益根据制度确定。
3.结束语
摘要: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培训是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创新培训工作,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才能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企业人才的成长。
关键词:培训考核创新培养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培训是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改善人才运行机制,才能跟进培训事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人才的成长,激发人力资源的效能和创新能力,强化职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达到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目的。
1创新培训形式,不拘一格,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第一对技术工人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岗位交叉培训。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人员精简、岗位调整、和生产任务的不断加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必然。因此,应引导技术工人向一专多能发展。培训部门想方设法为职工一专多能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岗位交叉培训。为提高关键岗位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培训效果,炼钢厂聘请职教中心专职教师与厂技术专家组成师资队伍,对生产关键岗位骨干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采取AB班重复教学方式,职工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解决了生产、学习两不误的工学矛盾。
第二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强化生产操作岗位培训。2009年炼钢厂开展了7个工种400多人的职业技能鉴定。为达到公司提出的以鉴定促进培训工作的目的,厂培训部门利用职教中心和厂内的教育资源开展鉴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以职业技能鉴定教材为依据,实行培训合格证制度,只有培训学员按规定课时完成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级别的培训合格证后。才能参加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第三对新上项目技术工人的培训采取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在新上炼钢工程项目时,炼钢厂组织了70人的培训队伍赴包钢、太钢学习,参加培训人员全部是生产线上的骨干和技术精英,临行前先在厂内进行基础理论、安全、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培训,让他们对新上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经过讨论,制定详细的培训大纲,分段培训计划、学习要求及考核标准,把外出培训与厂内部培训融为一体。经过两个多月的实地岗位培训,培训结束每个职工都通过了考试考核。因此,回来后马上能在本厂的生产线上上岗操作,保证了新项目的顺利投产。
第四“借用外脑”增强企业培训实力。为了尽快提高职工技能水平,适应生产需要,确保新设备正常运行。炼钢厂认真抓好职工的学习培训,邀请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到厂,对车间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选送技术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无论在厂内或外出学习的人员,回来后车间组织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其它职工。依靠这些骨干先学后传,使更多的职工在较短时间,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复合型工人。
第五“一问一答学习提纲下载法”,培训组织者不再需要把受训者集中起来,而是把要学习的内容分解成一问一答学习材料,定期通过微机局域网或下发书面学习材料的形式直接介绍到培训对象的桌面,由学员自学,辅以阶段性的学习效果检验和评估手段,以实现培训目标。
2以理论、实践考核相结合为形式,促进考核创新
职工培训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培训考核是对职工进行的培训学习后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职工是否掌握培训要求。只有强化培训考核,才能提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2.1强化培训考核与评价,加大奖惩力度
为搞好培训考核与评价,炼钢厂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培训组织体系,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人考核领导小组。针对各车间对培训认识高度的不同,制定措施,严格管理,加大对职工培训的考核力度。考核以实效、有作为和工作业绩为第一尺度,杜绝一切形式化,车间将技能考核当作职工业绩考核的重点来抓,与外出培训、职工转岗、岗效工资的分配严格挂钩,使技能考核成为衡量职工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尺,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加快了职工“学、帮、赶”的步伐。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培训考核方案和客观具体的考核标准,将考试结果与利益挂钩,扣罚一定比例的奖金,还要进行强化培训,加大培训的奖惩激励力度。
2.2实施培训考核,提高职工素质
一直走在高科技前沿的炼钢厂计控车间实施的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已在全厂普遍推广。该车间负责全厂自控、电气、网络设备等的维护保养工作,是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车间,现已发展成一支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职工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54人,占车间职工总数的70%。其中: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18人,技师6人。
随着炼钢厂自动化设备日益增多,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但对技术职工的考核问题,由于不好量化,一直以来没能体现出对职工技术含量的考核。为加快PC维护工和电工的技术融合,调动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计控车间率先推行技术考核,引入竞争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套操作便捷、方法科学、内容详细的技术考核制度,每半年对职工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考核,将职工的技术考核成绩作为计发奖金的依据。考核实行理论、实践与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故障的判断能力、检修能力、检修质量、检修速度、检修记录、检修汇报以及安全现场涉及问题等,考核采用百分制,理论占总成绩的35%,实际操作占35%,职工平时的工作表现及班组综合评议占30%。每次考试,由车间统一出题,集中考试,严格监考,统一判卷,为了将职工培养成三电一体的多面手,每次考试都将计算机、仪表、电气知识按比例加在每个工种的考题当中,使职工能够掌握全面的技能知识。
关键字:LNC汽化站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LNC气化站属于新型的清洁能源,近年来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煤球等炊灶燃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因LNC气化站具有易爆、易燃等特点,一旦遭遇雷击发生爆炸,将给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带来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为防止雷电造成的灾害,国家对LNC气化站选址条件进行了专门的严格规定。LNC气化站经营企业按照国家与行业标准,改进完善LNC气化站的防雷工程成为确保液化气天然站安全运行的必然选择。
潮汕平原地区,海拔较低,据统计,该地区初雷始于1月,终雷于12月,个月都有雷电活动,4月至10月为全年雷暴活跃的高峰期。年平均雷暴日92天,属强雷区。该地区LNC气化站多为公路边的孤立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加上LNC气化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这对LNC气化站的防雷工程提出了较高要求。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潮汕平原地区的LNC气化站的防雷工程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LNC气化站防雷工程存在的问题
1.1接闪措施问题
接闪措施问题主要包括:储罐接闪器设置问题、充装车间接闪器设置问题以及站房的接闪设置问题。在储罐接闪器设置方面,目前潮汕平原地区LNC气化站的储罐接闪器大都只进行了简单的接地措施,而缺乏有效的防雷保护。针对LNC气化站这种第2类防雷建筑物,即使所有储罐的壁厚能够达到十几甚至二十几毫米,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设置防止直击雷的装置,避免LNC气化站储罐直接遭受雷击,降低风险。 在充装车间的接闪器设置方面,目前许多LNC气化站充装车间的接闪器装置完全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采用水泥屋面、金属支架、金属构架等简单搭建而成,无任何防雷装置,不能及时有效地将雷电产生的电流泄流入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LNC气化站的站房接闪装置方面,因站房与储罐区、充装车间距离较远,一般情况下LNC气化站容易忽略站房的防雷设置。的屋顶是重大的雷电隐患,LNC气化站经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对站房的防雷设置和保护。
1.2防雷电感应方面存在问题
按照国家关于LNC气化站这样的第2类防雷建筑物,平行敷设的构架、管道、电缆等长的金属物净距离小于100mm时,应相应地采用金属线进行跨接,而跨界点之间的距离应小于等于30.0m。根据长期的观察发现,潮汕平原地区的LNC气化站内主要的输气管道之间的距离都在150mm以上,没有跨接。一旦遭受雷击,雷电产生的电流在管道之间产生较强的电火花而容易造成危险。除此之外,应不少LNC气化站不能及时维修充装枪枪头与充装设备间的跨接线断裂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3电源线路保护方面存在问题
电源线路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环节,体现在引入低压线、电源系统浪涌保护2个方面。1)在低压线的引入方面,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来看,引入的低压线应当用埋地的金属错装电缆或者护套电缆穿过钢管直接埋入地下,电缆的埋地长度应控制在1.5m以内。同时,架空线与电缆的连接处应设置避雷装置,避雷装置、钢管、电缆金属外皮以及金具等应一同接入地下。事实上,不少LNC气化站不按规范施工,直接架空引入电源线缆,架空线和电缆的连接处也未按照要求安装避雷装置,一旦室外的架空线遭到雷击,将严重损毁整个LNC气化站。2)在LNC气化站内的电源系统问题上,一方面供电系统存在较大缺陷,另一方面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不完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目前,华北平原地区少数LNC气化站的供电系统仍然采用传统的T N—C制式,有些甚至没有配备配电箱、配电柜、配电屏,采用木板作为载体,严重不符合防雷的要求和标准。在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上,不少LNC气化站没有经过具有专业防雷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论证,直接安装上去。经检测,保护器的质量参数及安装工艺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主要表现为浪涌保护器接地线过长过细和走线方式曲折。
2LNC气化站防雷措施
为了确保LNC气化站安全高效运行,LNC气化站经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LNC气化站的防雷问题,认真逐项排查LNC气化站内的安全隐患及时清除。同时,LNC气化站应聘请有防雷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论证,按照标准安装防雷装置,做好各连接处的连接和跨接,改善供电系统的防浪涌保护设置,提升LNC气化站的防雷保护措施,防止在雷电事故发生时引起爆炸对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结合潮汕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防雷措施较好的LNC气化站的做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LNC气化站在设计针对直击雷的防护时,要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第2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设计充装车间的防雷设计,按照第2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设计站内办公楼,LNC气化站内的储罐区域设置多于2个的接地点(储罐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3.0m)。同时,安装的避雷针与被保护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3.0m,避雷针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2)LNC气化站内的接地应遵循等电位连接的原则接地,电器设备、防静电、信息系统接地以及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应分开设计接地装置,以避免因接地装置出现故障造成的整个LNC气化站接地系统失效,注意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此外,LNC气化站内卸气场的防静电装置接地电阻也应
小于4欧姆。
3)LNC气化站在设置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浪涌保护器时,在供电设备和电子设备上安装的防浪涌保护器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选择合格产品,建议配电箱使用T N —S 制式,并注意分开P E 线和N 线。
4)LNC气化站在设计装置防静电保护系统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跨接各个金属管道的法兰盘连接处,防止胶管和法兰两端接地不良产生火花。与此同时,针对管道沟内和地上的管道,应该在始端、末端设置防静电和防感应雷联合接地装置,切记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3小结
LNC气化站的防雷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LNC气化站经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防雷的能力,确保LNC气化站的安全、正常运行。
LNC气化站由于自身职能的特殊性,其雷电防护措施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雷电防护是一项具体系统的工程,为了避免在这样的易燃易爆场地发生雷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雷电的防治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步骤来完成,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站内的防雷工作进行彻底和科学的整改,争取将雷电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郑文佳.液化气储配站防雷措施的初步探讨.科技资讯,2011(29):57-59.
[2] 苗连杰.浅析加油加气站防雷安全[C]第三届中国防雷论坛论文集.2004:121-122.
[3]郑中凯.浅谈LNC气化站防雷措施.大科技,2011(8):359-36
[4] 彭劲洪.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综合防雷[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2):44-45.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提高;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行,主要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从事工作。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训练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良好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
一、改革思路
实践教学是一个大的体系,可以分成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这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习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校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实习又可分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实习更为贴近工程实际和生产实际,更带有综合性[2]。尤其是生产实习,是学生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建立工程意识、工程观念的机会,也是教师检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技能训练是否合格的机会。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验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分析与发现的能力与兴趣;了解科学实验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实验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改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课程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得以强化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本门或前修课程的知识解决一个不太复杂但却是综合性的问题的教学活动,是使学生了解简单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从而初步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应当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必要的计算和绘图,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也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谦虚的科学学风,更能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合作性方面得到培养[3]。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设计或论文要求,通过查阅文献、手册等技术资料,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或进行必要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处理,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独立解决问题,最终写出总结报告的能力,从而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初步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应当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埋头苦干、勇于攻坚的工作态度,团结互助、协同配合的工作作风。
二、方案的实施
(一)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①瞄准实习目标,充分做好生产实习前期工作
根据教学计划设置的实习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及具体的教学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特点,制订出较为完善的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计划,它们是组织和安排学生实习和进行成绩考核的依据。大纲和计划文件学生每人一份,并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学习和安排落实。在实习离校前,由有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向学生们作生产实习的背景知识介绍,把已学过的且与本次实习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作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实习的对象(企业)及其生产工艺的特点等情况作介绍,使学生对本次实习预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进入企业之初,通常要聘请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或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介绍全厂的生产和管理基本情况,讲授工艺流程,设备的特点,工作原理,工作参数,控制指标和产品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于学生进人车间学习时,能够比较容易看懂现场的设备,物料流和气流的走向,了解设备在工艺生产线中的位置、结构及工作特点。全厂参观也是实习初期必须进行的内容之一。通过全厂参观,在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和讲解中,学生们对生产用的原材料、仪器设备、工艺流程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为后面更进一步的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实习质量
依托学校的理论、科研和信息的优势,建立起与企业进行经常性、礼节性的往来,广泛结交朋友,特别是通过从本校的毕业的学生与他们所在的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或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等工作,条件成熟可发展建立成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这样更利于保证实习的教学质量。实习地点应尽可能选择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中进行[4]。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规模较大,工艺流程复杂,管理比较严格,自动化程度高,实行的是中央控制室全程控制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极少,人员的素质较高。在这样的企业实习,学生们会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③强化实习的过程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强化安全意识与组织纪律性。严格实习的组织纪律,遵守实纲和实习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强调进入生产场地必须戴好安全帽,不许在现场打闹,推搡。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必须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进住企业后还必须先请厂方的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安全教育。在实习期间,一般白天下车间,晚上整理笔记。采取以经常性的现场提问和不定时抽查学生笔记本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实习内容的程度,并把平时做笔记的情况,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性等纳人实习成绩考核的内容。
④提高现场实习效果
由于实习现场空间比较小,噪音较大,人多拥挤实习效果不好,也会影响到现场人员的操作。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有必要合理分组,统筹安排,每一组至少由一位指导老师带队,这样利于现场介绍,提问和讨论,也有利于管理。事实证明,分组的实习效果比较好。分组实习过程中,基本上是沿着工艺生产线逐个车间进行的。通过对每个车间各部分生产环节的深入实习,加深了同学们对工艺生产过程、设备和流程的理解,弄懂了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就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使同学们对全厂的工艺生产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⑤发挥学生能动作用,提高学生兴趣
在实习中要使学生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查阅文献、研究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积极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全厂的工艺流程现场实习完毕后组织大组之间进行对抗性讨论(或辩论)。通过讨论,可以检验学生们掌握实习内容的程度,澄清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一些理解上的错误,从而达到强化、提高和巩固实习效果的目的。实习时间虽然较短,但通过讨论(辩论)这种形式,使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带着有任务、有压力,针对性强的思想,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比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同学们普遍认为效果很好,真正学到了东西,记得也牢,达到了实习的目的要求。
⑥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信息优势,建立起与企业长期往来的关系,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和攻关等,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从而在学校和企业间创建稳固的、双赢“产学研”合作模式,使得企业乐意接受和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学校建立教学科学研究与企业效率生产相结合,学校可向企业提品开发、检验等的服务,与企业尽可能多的交流,这样就会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
(二)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通过产学研合作修订实验教学计划
高校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合社会、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的教育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产学研合作为高校、企业、研究机构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过产学研,高等学校能够比较深入、真实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能够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培养的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根据产学研中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修订实验计划是实验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2.丰富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仅靠考试压着去学,无异于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更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把产学研合作中的一些实际的课题素材、项目成果等资源应用到实验中,丰富实验内容、方式[6]。
3.在产学研合作中培养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实验教师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支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有一定钻研精神的高层次的、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而且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实验教学水平不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因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实验教师,另一方面则可对已在岗的实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帮助其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
4.整合产学研合作资源,创设更丰富的实验环境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需要在对创新氛围及过程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中得到升华,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各种的实际训练,只有通过具有实际价值的创新实践,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才能在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情境恰恰具备了这些无形的条件[7]。产业与科研系统较之学校教育系统更直接面对知识、技术创新的实际,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研究部门更是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三)提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度
1.课程设计与专业课教学紧密联系,明确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在理论课教学阶段,可把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交待给学生,使理论课的教学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设计任务可以提前下达,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阅资料,提出相应的可行方案。指导教师应坚持教学要求,因材施教;设计过程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所规定的设计任务,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方法上,应立足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优秀学生要发挥其创造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真正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以各种手段丰富毕业设计选题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选题应以自由选择为主,可以根据其在大学生活中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选择自己的特长且与择业方向相一致的题目,提高设计兴趣。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模式,在科研课题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时,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在了解和分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将科研内容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难度适中的毕业设计课题。同时与企业相结合选择好的企业作为设计基地,把当前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当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使学生可以从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那里学到实用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8]。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地受到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及教育理念更新的冲击,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社会和企业的要求[9]。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及科学创新意识为目的,以实践教学的基本过程与形式为主线,研究了实践教学各环节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确定了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项目、实习内容与形式、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内容。在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内容中突出了工程特点,强调了工程实际的意义与重要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有一定创新能力并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对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程孝良,李苑静.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链式分析模型及其影响机制[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08-112.
[2]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3] 方艳红,吴斌.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4):200,207.
[4] 黄艳秋,于微波.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2010,31(1):49-50.
[5] 张洪田,吕秋君,张显悦.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148-150.
[6] 曹江中,戴青云,何家峰.产学研背景下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87-290.
[7] 王金梅,郑培超.浅谈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7):2-4.
[8] 朱新宝,陈慕华,朱凯.产学研合作提高毕业论文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2013,(3):554-556.
[9] 申绪湘,游俊,陈功锡.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2,(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