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23:2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课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教学也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坚实基础。
我作为一名从小接受学校正规教学长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教学,对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亲身感受,更对过去的体育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反思。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端,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有场地器材以及其他硬件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体育老师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不可否认,场地、器材以及时间这三个因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根本无法很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然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各个地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差距很大。另外,就是在不同的学龄阶段的体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如高中的体育教学资源明显高于初中,而初中又明显好于小学。由于年龄越小的学生相对学习接受能力也比较低,所以,看似小学和初中所需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不高,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小学与初中正是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的黄金时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应该更大。学生需要素质更高的专业体育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兴趣培养和引导,学生也需接触各类体育运动,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由学校和体育老师制定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明显地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普遍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每到临近考试时体育课往往会让位于语数外等课。体育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较多的都是走形式化,体育老师也大多是一套教案用到底,像完成任务一样,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其实,我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考试,而不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其实就使体育课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师资因素
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限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社会上对于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普遍都有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从而造成了以前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体育专业或从事体育工作,导致高学历高素质体育人才匮乏。虽然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目前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程度。许多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需要带十几个班级,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必然会导致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简化和单一、重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体育课上课质量。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教学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在大教育环境中的地位被人为的削弱。“一个哨子几只球,晒晒太阳吹吹牛”,“放羊式”教学是多数体育课的写照。近几年来中考成绩有了体育的一席之地,体育课地位微微有了改善。但是,纵观我们的体育教学,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有必要对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反思之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的束缚,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重育体,轻育心;重竞技,轻普及;多数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或者只重视少数学生的选拔,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只注重短期效果,忽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我认为体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习惯。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教。
反思之二:
有些体育教师过于看重成绩,把体育课变成体育达标测验课和中考体育项目模拟考试课。达标项目中有什么就教什么,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做实际上是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化,简单化。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背道而驰。作为老师,一定要牢记“育人”之思想,注意所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基。
反思之三:
体育课教学,大多数老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满堂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形成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并不喜欢体育课,这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很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体育老师要紧跟时代节拍,多学习,多观摩,更新观念,让课改的旋律唱响在体育课上。
反思之四:
受应试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体育课存在以下问题:①学校有体育课课表,但体育课往往被其他课老师“借”用。②体育教师太少,学生实际上的体育课少的可怜。③上课学生人数太多(有的学校班级人数七八十人,八九十人等),体育课的科学性、趣味性、安全性等难以得到保证。其实,体育课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体育老师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积极想办法。例如我在教学中,除了进行正常的体育课教学,还把短暂的、零散的课间十分钟积零为整,开辟了课间体育活动园地。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体质,开发了学生的心智。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体育是育心育体的重要形式,所以教育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让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健身活动习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途径
公共体育课是一种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的课程,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参与体育项目,增强个人身体素质与素养。除此之外,在公共体育课设置中,不仅包括了体育知识及技能的普及等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是开展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一定要有效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
(1)确定体育课的层次性。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基本上都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性与分析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文化知识,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对大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与掌握。在设置体育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层次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体育赛事,并且对自身的健康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也成为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动机。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利用自身现有的知识结构与智能水平,在理论学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加深相应的理解与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
(2)有效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为了达到终身体育这一教学目标,一定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教育的开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还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相关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放松,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一定的交际能力,提高群体意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适当地给予指导,这样才可以更加巩固教学质量。
二、扩展体育教学的内容
(1)扩展教学科目。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也就是要扩展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公共体育课教学科目中,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生活常识、娱乐等方面的涉略,这样才可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随着体育教学科目的不断完善,其教学质量也在逐渐提高,并且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相关知识,增加了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实现了终身体育这一目的的达成。在选择体育科目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与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进一些时尚、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促进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地域特色等情况进行设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项目中。
(2)加强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要求,同时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主体地位认知的过程中进行灵活展现。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基础都是各不相同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要加强落实因材施教。除此之外,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尊重其学习意见,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的教学组织当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取一定的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这一教学目标。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1)深化知识结构。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具备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并且随着学生诉求的多样化发展。教师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背景的了解与掌握,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水平,结合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组织,这样才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常态 常态体育课 规范
常态是指平常的、正常的、较为固定的状态。常态体育课是指在通常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的体育课,它具有即时性、自主性等特点。没有观摩课、展示课、评优课等的刻意设计和追求完美,也不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前者是对课改阶段性成果的传承,后者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远离了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常态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提倡,也坚决制止。做到以下三大点,八小点,还常态体育课的朴实不奢华,自然有实效。
一、课前准备
1.精选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尊重教材,依据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原则,根据本校器材条件,本校教师能力水平,本校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体育主题来精选。首选田径的跑、跳、投;体操的队列队形;球类的三大球;技巧、单双杠、健身操等能充分体现体育课程性质的基本内容,再考虑校本教材的开发。
其次,常态体育课不是“放羊课”,不是随便哪位教师都能上的课,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上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身体素质练习,如此,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及运动效果的延伸,体现“技能与体能的和谐发展”,彰显体育课堂教学本色。
2.科学制定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在一节常态体育课中不可能全部兼顾,教师必须明确这一节课要教学生什么,教会学生什么,怎么样教会学生,抓住一节课中最核心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少、小、精,便于操作,易于评价,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得“以学生为中心”为由,进行“放羊式”教学。
二、课中实施
1.课堂常规不可少。
课堂常规包括服装要求,出勤纪律,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与目标,严密的队列队形操练,规范的队伍调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安全意识提升的强调等。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和调控的保证,体现了体育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之处。良好的课堂常规既是对学生的高要求,又是对教师素养的高要求,需要体育教师不断传承。
2.教学方法要得当。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要易于目标的实现;易于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易于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坚持对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动作、锻炼方法的“三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得教给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省时又有效的方法是常态体育课的首选。
3.教学手段要多样、实用。
常态体育课,少了些“奢华”,多了些“低调”,尤其在场地、器材的布置与设计上,道具的应用上,情景的导入上,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实用、简便,做到一物多用。如篮球场的底线、中线、罚球线等可提高跑步的趣味性;也可增强立定跳远的目标性;还可衡量上下肢力量的大小等。
4.课堂安全要重视。
课堂安全是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保证,在每节常态体育课中,我们必须重视,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提醒,随时做到实例分析,以确保学生进行安全的学习与锻炼。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安全:课前器械的安全检查;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留意学生的身体、精神状况;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关注上下课时间节点等。
5.教学管理要加强。
体育课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在相对开放的教学场所实施教学,所受外界的干扰因素比其他学科复杂得多,因此,对常态体育课的教学管理要求更高。课堂上要形成“规矩”,此“规矩”包括课堂常规、学生行为规范、练习组织形式、教学安全、教学评价等。如课堂的教学组织方面要求,应具有符合常规的并具有教师个性特色的组织指令,一般我会用握拳高举右手代表以我为圆心集合的意思,学生只要看到我的手势,就会第一时间集合过来;又如学生看到我做出“暂停”手势时,就会停止讨论,集中注意力静听……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组织管理形态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的习惯,保证常态体育课的顺利开展、有实效。
6.学科特性要凸显。
重视常态体育课教学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固有的基本要求。一节常态体育课应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规律等,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通过大量各种身体练习,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当前整个基础教育背景下,体育课是主阵地,体育课中主要教材练习时间充足,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落实一小时锻炼时间的客观需要。
7.放松不能流于形式。
“放松是通往冠军之路的捷径”。常态体育课的放松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消除疲劳,调节身心,使学生由紧张运动逐步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常用的放松方法有缓慢牵拉、意念放松、听音乐、做游戏等,放松不可轻视。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能促进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改进教学问题;课后反思有助于体育教师改进和提升教学经验;课后反思有助于体育教师改进和优化知识结构。从我做起,从看似简单的小事做起。
常态体育课中,若能规范以上几点,那么,恭喜:你的课堂已经成功了,你也将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让我们坚定信念,调整好心态,活到老学到老,坚持把常态体育课上好。
参考文献:
[1]余立峰.体育教学.2010.7.
【关键词】初中体育 小组活动 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31-01
传统的体育教学其实是在为其他学科创造条件,课时量不足、练习量不够,只是在课堂的4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跑跳练习,对于器械类和球类运动也只是简单了解、浅尝辄止。这种教学方法不符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课的实践性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拓展体育课程教学空间,用多样化的小组活动,着眼于训练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磨炼学生坚韧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该如何组织好体育小组活动呢?
一 活动要有计划、有地点、有分组
体育课外活动是一项参与同学多、活动项目广的活动,会牵扯到诸如时间安排、场地选择、器材准备、活动分组和安全措施等一系列相关内容。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根据活动项目内容与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拟订好活动计划,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具体学情确定每周五下午4:00~5:30为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场地一般是在学校体育场,有时候也会安排在排球场和篮球场。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到体育器材室领取相关的活动器械,由于课外活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还要做好意外事故的预案,准备好急救箱和简易处理用品。要鼓励同学积极报名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根据男女生和体质情况及学生的特长,一次活动时间同时安排两到三个活动项目,分组进行,以自愿报名形式确定参加活动的对象。要对学生合理分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小组长,协助教师做好活动的监控和协调工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训练,相互交流经验与心得,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整个活动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合理详尽的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以求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
二 活动内容要有情趣,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做好课外活动的基础,好的活动项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在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中挑选出符合中学生身体条件和心理需求的课外活动项目。而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教师还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可实施性、激趣性及活动内容本身对于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实际意义。为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选择具有激趣性的活动项目;为了使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团队活动内容;为了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塑造优美形体,可以选择练习一些适合学生终身锻炼的活动内容,如韵律操、太极拳等;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可以选择运动量大的活动内容,如1500米跑、和蛙跳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来激发学参与活动的热情,保障活动质量,达到活动既定目标。
三 活动要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发挥好主导作用,要从旁协助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小组训练时,教师应在旁巡视,规范学生的活动步骤和活动方向,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活动动作,避免学生因动作不规范而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在指导活动时,教师还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开展“我爱足球”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进行15分钟左右的徒手操练习或柔韧性热身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或选择适当的热身运动。教师强调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向学生讲解踢足球时要注意的事项,做些错误的示范性动作让学生指出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并演示正确姿势。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足球训练,增加对足球活动的熟练程度,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足球比赛活动,让学生自主决定比赛对象和规则,以活动小组之间相互切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整个活动过程中,明确运动安全的重要性,教师要多次提醒同学活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运动安全知识和技巧,做好意外事故的处理工作。
四 活动之后要有总结,有反思
摘 要 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曾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当前的学校体育课教学,应该说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教师的教案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真正上课是不按照教案上的。学生厌学,教师怕教,学生的三维目标怎么能够实现?这种低效应现象又怎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校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尤为重要,意义也将非常重大。它的研究,能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学 有效性研究
一、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分析
(一)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本位主义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老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一定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有的老师事业心不强,业务能力不高。放羊式、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教学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厌学的情绪。
(二)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效益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无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导致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不能够和谐发展。教学目标不明确,教什么或不教什么,都搞不清,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能不低下?
(三)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合理
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大,没有能够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教材的开发没有用好、用活、用实。这样,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积极性怎么能够提高?
(四)教师教学过程不科学
有的教师在课前备课不精心,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呆板,课堂结构不完善,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了。另外,教师没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必然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打了折扣。
(五)教学氛围不和谐
在体育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要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体育课教学氛围不和谐,师生之间关系僵硬,这能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吗?
(六)教学评价方法不当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不当,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少,对学生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这样势必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其实,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进行适时的点评。在课堂中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同时,能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有效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吸取新的教育信息,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修养,注重教师师德规范。
2. 加大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改善教师的工作状态,以扎实的工作,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3. 鼓励体育教师参与课改和课题研究活动,能够参与课题研究,精读理论著作,上好每节课,参加课改研讨活动,参与设计或制作课件。
4. 参加教育教学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观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文化底蕴。
(二)制定好教学目标
1. 注重目标的明确性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使学生知道内容是什么,所要达到这些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得模糊不清,势必会使学生的意向混乱,起到干扰教学的作用。
2. 体现目标的系统性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整体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各个不同阶段的教学组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目标网络。
3. 重视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是以教学服务为宗旨,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总之应便于操作。
4. 反映目标的层次性
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在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应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如果忽视这个差异,过分地强求一致性,势必会导致偏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教学目标失去其导向作用。
(三)精选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课标、备教材、备重难点、备方法、备学生、备练习,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习的重点要强调充分,对难点要巧妙突破。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效益。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建设和谐的师生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多样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教师的引导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功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教学的过程要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竞争意识、合作学习意识,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主动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五)关注课堂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表现、合作意识、锻炼习惯、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课堂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如:激励式评价、指导式评价、拓展式评价、反思式评价等,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从而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实,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还很多,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也远远不止上面所谈的几个方面。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还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 有效教学 策略
体育教学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如何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概括地讲,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从有效教学的研究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引发的体育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引发体育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二、有效体育教学的策略
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融入到集体中去,去了解他们,去关爱他们,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运动,要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坚信“金石可镂,朽木可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拼搏,敢于挑战自己,使他们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只要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采取灵活趣味而又有针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期盼着你的课,期盼着参加到运动中来,让学生喜欢你,更喜欢你的课,那么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2、打破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灵活多变的队形。
在课开始,我引导学生四列横队的站法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各种各样的队列。同学们有时以小组为单位站立、有时成半圆形、有时成扇形、有时成梯形、有时成三角形、有时男女对立等等。当学生变换一次队形,我就会以赞赏的语气说:“今天的队形有创意”!同学们一起击掌表示成功。这种组织方式诱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2)丰富多彩的热身运动。
提到热身运动大家的第一个反应是跑步、徒手操,小游戏每次上课就这些,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在教学中热身运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新颖既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有原地的,又有行进间的;既有游戏,又有舞蹈;既有自创的,又有模仿的;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时尚休闲的体育活动等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热身运动。例如:如果这节课上加速跑的话,那么我就选择练习反应“叫号追逐”跑的游戏;或者选择各种动物跑的模仿练习;还可以选择快乐健美操和街舞等。如果这节课上跨越式跳高,那么我就选择行进间的兔子舞或者自创桑巴舞的基本步;还可以选择女生的跳皮筋,男生的摸高游戏等等。这样既起到了热身的目的,又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同时为导入新课铺路搭桥,激发了学生运动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游戏、竞赛提升练习效果
将教学内容编入体育游戏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无情乐趣,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如:自创“各种接力、传递游戏”、“球类游戏”、等等,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给学生新鲜感,激发他们运动兴趣;同时根据初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比高低的竞赛心里,我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如自创“换物接力赛”、“穿越障碍赛”、“短跑飞人赛”、“长跑达人赛”等等。通过比赛满足学生争强心里,同时在比赛的紧张的气氛中,学生可以持久集中注意力,达到较高运动强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功能,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具备的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时不应强求一律。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5、要重视教学的细节
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有文化属性,即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教学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师要善于反思。
反思是一个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工具。及时对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充满信心。
摘要:学生爱好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需要我们体育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运用教育智慧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
关键词:兴趣;关爱;体育教学;专业成长;终身体育
古希腊有句颜语“孩子天生就爱玩”,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活动的群体,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厌学”,爱体育不爱体育课。在课堂上也会出现:学生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时全身心地投入,课间同学们之间玩起来也是忘乎所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我们教师在体育课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感兴趣甚至反感而“厌学”。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可能有坚持的自觉性。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专业成长是前提
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教学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魅力的显现。教师的教学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学艺术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后,让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导演、策划,但主角的表演都是在按照导演的设计意图有序进行,戏演的效果取决于导演的水平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所以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思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也有了很大改变,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专业成长主要停留在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学习或者自我理解、自我尝试的形式。这种单一、实效性不大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体育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我们需要通过更多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在教师培训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加教师专业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现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会定期进行教师培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加这些专业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在互动交流中获得专业成长
互动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互动交流可以是与外地的,可以是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也可以是本校体育教师之间的。通过与同行们平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教学经验。
3.在集体备课中获得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形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不是新事物,但对学校的体育教研组,特别是对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一所学校只有几个体育教师,甚至只有一名体育教师,教着不同的年级,在校内进行集体备课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集体备课,比如:相近的几所学校、同年级或近年级的体育教师定期集中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
4.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我们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以问题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的核心因素”,要对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课堂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可以是课堂的整个过程,也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或是某个问题,只要反思,就有收获,就会进步。通过反思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改进、借鉴的资源。
5.在案例剖析中获得专业成长
通过案例学习和研讨,可以促进每一位体育教师研究他人或自己体育教学的策略和行为,并且可以分享他人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体育课堂教学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策略和行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技能,是个人专业素质成长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必须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调整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是天生的。我们要关注学生年龄差异、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就要运用教学手段和策略通过课堂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育常态课 体育器材 短绳 多元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其中,体育常态课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获得学习体验、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的主要阵地。体育器材是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容易忽视影响体育课堂实效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体育器材的使用。
【情景重现】
三年级往返跑常态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到足球场,没有准备任何器材,只是利用足球场上的几条线,引导学生进行往返跑快速折返的体验与学习。四列横队散开后,组织四人一组进行比赛。前几次的练习,学生都觉得小组比赛很兴奋,但是五六次以后,学生渐渐失去了兴奋度。
在体育器材的配备得到保障的同时,体育器材的使用与开发越来越成为体育教师的一种能力。面对器材室归置满满的各类体育器材,再看看操场上难得看见的几样器材,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一、运动场地受限――制约活动区域
学校可利用的体育活动场地有限,是很多城区学校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学生班额不断增长,场地少与人数多的矛盾造成体育常态课教学中常遭遇场地冲突、安全隐患等问题。在体育课集中的高峰期,学生人均活动场地大大受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器材使用受限――制约练习密度
在体育教学中,四列横队是常态课最为常用的教学组织队形,因此,很多教师习惯于在准备器材时通常只准备一列横队的数量。从学生课堂的练习密度来看,在单项内容学习中,学生四列横队进行轮换练习的密度最高为25%。而练习密度的调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准备时间受限――制约场地布置
在学校排课安排中,体育教师通常会跨两个年级教学,不同年级的跨度和课前准备时间的不充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师在授课中合理利用器材。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对体育器材合理化使用的意识也渐渐地薄弱退化。
【实践起航】短绳虽小,却独具“优”势
短绳是小学生利用率和普及度最高的体育器材,学生对于跳绳也是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熟悉的东西,常常也容易忽视挖掘其更丰富的功能。在日常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只有真正认识到短绳具备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它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从而为实现高效体育常态课教学服务。
一、小小短绳人人有――体积小,便于学生随身携带
短绳作为一种体育器材,具有体积小、轻便和经济的特点,而且携带方便。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带跳绳到学校,每节课都安排结合短绳的练习,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常规意识。
二、小小短绳天天用――密度大,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体育常态课中,笔者每节课都用到短绳,放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锻炼效果也不一样。组织跳绳练习不仅提高课堂练习密度,而且均衡发展学生的耐力、协调性和灵敏度等素质。
三、小小短绳常常变――形式多,促进练习趣效结合
短绳虽小,但变化无穷,丰富的练习形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笔者开发短绳原地练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场地受限的问题,而且能保证学生的练习密度和活动趣味。
【实践破冰】开发短绳多元练习,实现课堂趣效结合
常态课中思考和研究器材一物多用,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课堂练习效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跑和跳是小学阶段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训练身体素质与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练习项目,因此,开发利用短绳进行跑、跳专项及辅助练习,在常态课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跑出活力――跑类素质的练习开发
在常态课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跑类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跑的能力,最关键的两个要点是步频与步幅,中低段学生的跑类练习主要以调整跑动中的步频节奏为主要目标,高段则要求在具有一定步频节奏的基础上加大步幅,从而提高快速跑能力。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快速跑单元学习阶段,跑道经常被其他班级临时占用或是连续的下雨天只能馆内上课。遇到这样的情况时,笔者利用短绳组织进行“我是跑绳王”挑战赛(如表1)。
鼓励学生在挑战同伴、挑战自我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对加速跑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自主性,同时为50米快速跑教学的动作技能与跑步节奏的身体感知奠定基础,使常态体育课堂实现有趣与有效的结合。为了丰富“跑绳王”的形式,笔者指导学生把短绳摆出一个直角,组织学生利用直角进行反应跑,既可以锻炼脚步的频率,又对加强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敏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跳出自信――跳类素质的练习开发
小学阶段,学生的下肢力量尤其是脚踝关节力量相对较弱,开发一些适合学生特点又有效的练习方法,能促进学生跳类素质的发展。笔者在实践中尝试开发了几种密度大、效果好的原地跳绳梯方法(如表2)。
三、综合开发――有效才是“硬”道理
走出思维定式,开发短绳的多元化效用,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得最多的。基于常态课,笔者总结了一些在有限场地内可以利用短绳进行的高效练习内容(如表3)。
【总结反思】“多”元形式,“用”在恰当
在开发短绳的一物多用时,除了设计多元练习形式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恰当的指导,笔者经过实践与反思,得出以下几点要注意的问题。
一、以生为本,方有实效
任何一种器材的一物多用,都是对器材资源的开发,但无论何种形式,都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选择跳绳开发一物多用,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熟悉、便于携带、易于创新等优势,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内或课外,还是个人或小组,都能够方便地进行练习和比赛。只有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才能让一物多用产生实效。
二、游戏为主,增强趣效
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生的热情与偏爱,牢牢把握这一规律,教师要在开发一物多用时考虑将练习内容与游戏形式有机融合。在设计一物多用游戏化练习内容时,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出发点,游戏虽然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但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才是融入游戏的价值,即活动带给学生成长的有效增量。
三、评价引导,实现高效
今年2012年1月4 ——10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广东教育学院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并观摩了广东省首届体育教师素质技能大赛。本次培训全省共有187人参加,我有幸成为学员之一。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来,也带着久违的清新走进了大学校园和学习的课堂。10年前的自己作为学生在广州体育学院求学,那时的我心态是轻松的,思想是单纯的,在学习上要求自己都不是那么高,总是不学无术过日子。现在的我带着一种教师的身份来到广州培训学习,以双重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无形中感觉到以往的不拘与懒惰,也感觉到现在到来是一种责任。因为不想辜负校领导对自己的期望与关心支持,更不想对学生以后的身体健康开玩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的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我聆听了省教厅领导、学院教授的精彩讲座,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等等。我经常在领导、教授们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例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教授的点拔,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开班礼结束后,省教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庄弼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他的报告思路明确、观点鲜明、指导性强、贴近实际,使我们懂得了为什么要搞新课改?什么是新课标?如何贯彻新课改?怎样设计和实施新课标?当前如何迅速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特别是学生体能素质?通过这种零距离的讲解与交流,使徘徊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十字路口的我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
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张细谦博士给我们讲述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也讲述了《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思路》。重点讲解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如何评教(学)?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并观看了优秀体育课视频,更直观地认识如何上体育课;对我今后的学习和教学有了更大的帮助。
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李建军教授向我们讲授《体育教学评价基本理论》、《青少年的体能现状与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评价基本方法及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分析了参加培训的目的,要了解新的信息;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要学会反思(过去、现在、将来)。课堂评价的焦点应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对学生“诚实”“信任”,教师要敢于承认错误,给学生定一个目标、方向。表扬不要过分,批评要有方法等等内容。也分析了如何审视了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体育教学中,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我们应该做好体育课那些安全措施;防范意识要增强(体育课不能让学生暴晒,小学生禁止拔河、滑板车、独轮车)。课堂上学员们对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课堂气氛活跃,学员们纷纷就在课堂教学中自己遇到的困惑进行了热烈地讨论。通过李教授的讲解,使我们树立健康、安全第一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能主动安
全地进行体育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因素;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古人曾将影响事物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孟子在此基础上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么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来讲,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在于“人、物、事”。
一、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人”。人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领导、同事和学生等等。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主导者和具体组织者,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素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校领导,尤其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管领导,对体育教学是否重视,对体育教学质量是否上心并敢于管理,管理是否得法有效,对体育课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同事构成了体育教师的人际环境和工作氛围,周围同事对待体育教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同事们常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高低等,在教师中能通过人际互动和氛围感染作用,影响他人上体育课的态度,从而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体育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参与程度、运动能力水平、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男女生比例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2.“物”。“物”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及相关设施、装备等物化条件,其中场地和器材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场地是实施体育教学活动必要的物质基础,场地条件的好坏可以影响人的心情和活动效果,进而影响人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甚至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和有效进行,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因素之一。
器材也是体育教学必须的物质条件。学校没有篮球、足球,学生就无法学习篮球、足球;没有体操垫,学生基本上就无法学练技巧运动。器材的数量也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一个60人的班级,却只有寥寥几个足球,让教师怎能上好足球课?因此,必需的体育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3.“事”。这里的“事”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即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做了什么和怎么做的,换而言之,这“事”就是指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呈现。
一般来说,有了教师和学生,又有了场地和器材,基本上就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了。但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做了什么和怎么做的,却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什么技能、方法或知识?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水平?练习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是否合理得当?练习的密度有多少?运动负荷怎么样……
所有课堂上该做好的“事”都做好了,体育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
如前所述,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没有科学合理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只是空谈而已。但又是谁决定着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呢?毫无疑问,做好内容与方法这些“事”的主导因素应当是体育教师。因为是体育教师负责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他要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设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步骤与方法并付诸实施,体育教师是做好体育课堂各种“事”的第一责任人。换句话说,能否做好体育课上各种各样的事,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实施能力,即教师合理有序地规划体育课上的各种事情并付诸实现的能力。
三、发挥教师能动性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小学体育教师设计、主导和掌控着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是体育课的导演和导师,其态度和能力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怎样发挥能动性,使自己真正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力量呢?
1.提升专业自觉,优化职业态度。小学体育教师要成为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和主导力量,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自觉。专业自觉是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清晰认知,具有专业自觉的教师明确自己从事专业的意义、特点和发展方向,具有坚定的专业信念和崇高的专业理想,是教师自觉自愿坚持终身学习并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基础,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小学体育教师要成为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和主导力量,还必须优化职业态度。理想的职业态度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乐趣或喜好,虽劳累但很快乐,虽忙碌却很充实,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职业追求和精神境界。小学体育教师一旦形成了这种职业态度和精神境界,其事业发展和工作成就将指日可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有为才能有位,出色才能出彩。很多情况下,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成功还是失败,工作心情是幸福还是沮丧,教学过程是享受还是焦虑,往往取决于自己的职业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是否有作为,能力是否很出色。体育教师要学会“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移山大法”智慧,学会沟通、争取与变通,学会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环境和现状。体育教师要满足被人尊重的需要,首先自己要有所作为,要想在工作中出彩,首先需要自己能力出色。碌碌无为,能力低下,怎能让领导和他人对你刮目相看?怎能有名誉和地位与你相随?所以,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优化职业态度,提高专业能力,应当成为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目标和现实追求。唯有如此,你才能把心思用在如何上好体育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你才能因此而获得领导、同行和学生的尊重,你才能在学校和大家心目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课堂;体育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验式教学注入了教学新模式,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主导,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笔者通过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排球选修课的实践,得到了一些收获,并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一、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对体育课堂中体验式教学的理解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通过某个动作内容通过情境设置,让学习者充分参与,体验动作,从而获得认知,然后同学间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发现重难点,再体验,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下,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教师也由“教”转变为“导”,课堂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二、对“体验式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排球是高中生较为喜欢的项目,特别是女生,笔者所在的地区排球接触比较多,对排球技术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层次相差比较大,个别学生错误动作也比较多。如何诱导学生掌握排球传、垫球、发球等技术?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排球兴趣,“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笔者通过体验式教学法来进行排球教学,收到的效果极为明显。以下是笔者的实践: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提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一些排球传、垫球的技术图片或者多媒体课件,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表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体验传、垫球动作,并带着问题去思考,传、垫球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如何才能把球传稳、垫稳等等。带着问题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就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啦。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每堂体育课所期望的。而体验式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平等交流机会。学生在练习传、垫球过程中,大胆尝试,主动交流,相互学习,让笔者感觉最深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多了,练习密度加强了,掌握不了的动作会主动请教,技术比较的同学也会帮助体育“困难户”。课堂气氛感觉特别融洽,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共同参与者,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
3.关注个体差异
排球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得最好,也不能全面顾忌每一个学生受益。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自己掌控,互帮互助体验动作。在排球体验过程中,笔者发现排球基础差的两个学生在练习传、垫球过程中,兴趣会逐渐减弱,出现消极现象。教师组织学生相互换人,一“好”一“差”搭配。利用骨干力量,帮助一部分学生练习,并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会有失败,但通过同学的互帮互助,会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比传统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闪光点。
4.学生主体地位更为明显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学生掌控了更多的练习主动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学生通过体验练习,反思,相互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技术动作的学习逐步推进,不仅限于是动作表象,更加提升了内在动作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学练行为,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5.培养学生善学练、勤反思的意识
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身体练习,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动作内在原理,导致很多动作技术和知识遗忘,违背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只有在体验动作时,去思考分析动作在练习中所呈现问题,采取何种方法解决,才能加深动作重难点的理解,为更好的掌握动作打下基础。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善学练、勤反思的习惯,进而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6.注重教学评价
完善的教学评价有助于体验式教学的实行。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积极鼓励是对学生练习的肯定,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的评价尺度要把握好,不相互攻击、挑刺,评价要从实际出发,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提高学生自学、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1.适用性
体验式教学并不是所有的体育内容都适用,如投掷项目、跨栏、跳跃等技术性强的教学内容,都不太适用体验式教学。从教学对象上来说,体验式教学比较适合对体育技能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的学生。
2.时间的把握
体验式教学设计上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保证学生有体验、反思、讨论、总结、评价、再练习的时间。以学生体验为主,加强练习密度,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积极引导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为明显,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反思很多,教师要扮演“旁观者”的角色,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与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并组织好学生分组,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会是学生体验中的“一剂良药”,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关注个体差异和需求,体现了体育课程的新理念,值得我们体育教育者认真探讨,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钱志芳.有体验,更有效:谈体验式教学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2)
[2]卢兴永,刘季武.运用体验式教学 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性[J].体育师友,2011(3)
[3]李建军,现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寻踪[J],体育与科学,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