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0 03:19: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设计理念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是困扰全世界的两大难题,尤其是处于发展高速期和关键期的我国,两项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建筑行业是社会发展的支柱性基础行业,受传统注重速度、注重效果的旧有观念影响,建筑能耗增长迅速,并形成了建筑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了成本、能耗的快速增长,影响了社会综合而整体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建筑行业提出了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节能理念在建筑的各环节开始的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一举成为指引建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思想和理念。建筑设计是建筑的起始环节,在建筑设计中将节能设计理念充分而全面的应用可以提升设计工作的质量,使建筑设计工作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设计中应用节能设计理念可以平衡资源消耗和建筑发展的关系,使传统的粗放型发展建筑产业变得高效,进而为创建节约型现代化建筑行业奠定基础。
2、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
建筑设计中体现节能理念是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应该从规划环节、立面设计阶段和单体设计工作入手,落实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工作的具体应用。
2.1在建筑规划设计环节中体现节能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开始之初应该将节能设计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环节,要从建筑物规划区域的自然环境入手,全面掌握地形、地质、气候和水文等基本资料,做到对规划设计平台的构建。在设计规划环节中应该引入水体、植被、树木等相关元素,做到对小气候的构建和调节,以此来提升建筑物的宜居性,控制干湿度、温度,以自然的手段降低建筑物能耗的增加,在创建舒适环境和条件的同时,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化。
2.2在建筑立面设计环节中体现节能设计理念
立面设计环节对建筑物的能耗有着直接影响,应该在设计中以建筑物高低、朝向,建筑周边水体、景观为基础,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节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的效果,提升建筑物节能的水平,使建筑物能够充分应用太阳能,自然风等元素,在提升节能效果的同时,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品质。要在建筑立面设计中更多地应用自然元素,采用天然石材、木材等自然资源形成简约而合理的立面形式,做到对能耗的有效控制。立面设计中应该注意比例的协调性,要构建富有层次的立面结构,在体现现代建筑优势的同时,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要综合平衡各主要元素,使其做到均衡和协调,做到对建筑投资和效果的平衡,既要控制建筑施工和使用的高效性,有效体现建筑施工和使用的集约化,以平衡的状态体现建筑结构的建筑美,做到对建筑节能目标实现的保障。
2.3在建筑单体设计环节中体现节能设计理念
在建筑物门窗设计环节中应该改进门窗的绝热性能,这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注重门窗的气密性能,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确保门窗的绝热性能。在建筑门窗设计中要考虑比例与朝向等元素,这也会直接影响到门窗和建筑的节能效果。在加强门窗气密性时还需要考虑室内空气环境,使其符合居住的高质量要求。仅有高性能的门窗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升其安装技术,因此在安装中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与是施工规范操作进行门窗的安装施工,保障门窗安装的质量与水平符合工程建设的节能效果。房顶设计:房顶位于建筑顶端,长期与外界环境接触,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房顶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增强房顶的保温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假设隔热层,如隔空散热层、蓄水层,还可以在建筑顶部适当的种植植物,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楼板设计:在建筑楼板设计中,为了充分体现节能设计理念,除了精心设计楼板造型外,还需要考虑建筑内部结构空间。在造型设计方面,可以将建筑循环水管而定假设到吊顶中,利用水循环系统调节室内的温度。这一设计对能源要求较低,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气温调节效果,在现阶段建筑设计中,是一种常见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3、结语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220-01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从满足基本居住及办公需求转为更高的舒适化可持续化的要求。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是满足人们对建筑新的要求的必要手段,由于建筑的使用是长期性的,因此对于建筑的设计也应用创新性的理念综合考虑建筑的发展,满足居住、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而这也对现代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多更深的要求,需要通过创新性的设计理念来满足建筑的发展。
2.现代建筑设计的内容
2.1建筑设计的特征
建筑设计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特性,首先建筑的设计应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其形式上应基本满足使用的方便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还需要满足人们的美学要求,即建筑的设计具有艺术性的特点;最后,建筑的设计需要满足建筑的长期发展,包括了建筑的经济性、环境性以及文化性等各个方面,这一方面来说建筑的设计又具有技术性的要求。
2.2现代建筑的特点
(1)相较于传统建筑比较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现代建筑的设计更加追求建筑的艺术美感,以及建筑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因此现代建筑的设计包含了更多的方面,从使用、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涉及。
(2)传统的建筑采用的设计方式是手册加图板,通过人工进行作业。而现代建筑的设计多采用计算机作图,并可采用相关软件对建筑的具体实体形象进行建模分析,包括的建筑的外立面形象,具体能耗等各方面的数据。
(3)传统建筑的设计只要遵从规范以及经验的要求,而现代建筑的设计更加注重分析预测信号以及创造性的互相配合,需要满足更多层面的需求以及人员之间的配合。
3.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思路
3.1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现代建筑的设计应更加突出对于人文精神的体现,建筑并不是一个毫无生命的个体,它应该是人类的精神以及文化表现,与人类的居住以及美学有所互动的载体。现代建筑的设计应充分反映出人文精神的体现,建筑中的艺术形象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视觉表达能力,这样会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它是体现人们的精神追求以及全新美学的一种载体,人们对于城市对于生活的追求,均应通过建筑的设计进行表达,富含人文精神的建筑设计是一栋有生命的建筑,它是现代建设设计的核心。
3.2注重实用功能创新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对人的关注,而随着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对于建筑的功能需要进行重新的定义,对于其实用功能需要与整体空间形式进行整体设计,保证空间及功能设计的合理性。再设计时需要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如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从通过消除室内高差,设置扶手及地面防滑措施并安装应急通报系统、安全点热源设备等方式来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保证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3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采用智能化的设计手段与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举世。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就是将智能型计算机、智能保安、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如此一来将能大大提高居住生活的便利度和舒适度,通过智能保安系统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性,通过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对建筑的温度、照度以及湿度等各方面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建筑的舒适度,并可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节能、安全的居住空间。
3.4生态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都大量的消耗着。作为消耗资源能源三分之一的建筑行业,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设计理念已逐渐受到了关注。生态建筑的设计是要将建筑与周围的和环境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这一设计包括了通过主动及被动设计促进对资源能源的节约,也包括了通过对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特点之间的和谐。更进一步的,生态设计理念除了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更注重对周围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就地取材技术,利用周围的湖泊山坡形成自然景观等,都是现代建筑生态设计理念的体现。
4.结语
要想满足现代建筑的发展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建筑需求,就必须通过创新性的思想对建筑进行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在洞悉现代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的特色与发展趋势,通过对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实用功能的创新、对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等方式,促进现代建筑朝着人文化、功能化、技术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7):1121-1123.
[2]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关键词: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几年来,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所谓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以就是不仅要从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上考虑,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应将其置于和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生态建筑作为一种探索和策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逐渐成为新建筑试验的一个主要方向。
1.在建筑设计中加强生态理念的重要性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对由于环境的破坏,已经受到了来自自然的报复,为了缓解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所谓生态理念,是指人们对包括中小城市在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生态发展、生态环保的观点的认识,这一理念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须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理念的体现,这也是人类在保护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上的有效策略之一。
生态建筑是生态理念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在生态建筑中十分强调资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生态建筑在使用期间可降低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不仅要求建筑设计对建筑本身的合理性加以考虑,还要求设计者对建筑内外环保理念的科学和系统性加以研究,生态建筑让人们的学习、生活、办公、游玩等方面都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挂钩,引导人们降低资源消耗,加强节能意识,坚持低碳生活理念,因此在建筑设计中生态理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生态建筑设计目标与原则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各地区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已开始全球性的蔓延,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者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繁荣昌盛和负面作用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提出了生态建筑的设想,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建筑,通过对物质和能量的合理、综合运用,从而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资源,从而在最大限度内避免建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生态建筑首先要满足空间和功能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集约化,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节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注重于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
2.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实现人类居住的舒适、高效,使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即是一个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并达到和谐、良性循环的目的。
3.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对于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
3.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4.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
4.1乡土的生态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
4.2“适宜技术”的生态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以马来西亚的杨经文先生为代表。他在热带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生物气候学所采用的方法,大体上有下列几个方面:
(1)合理的运用高层建筑表面和中间的开敞空间中进行绿化设计;(2)在高层建筑的外面设置凹入不同深度的过渡空间;(3)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4)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从而加强室内空气对流,降低日晒引起的温度;(5)平面处理上建议把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物的一侧或两侧;(6)外墙的处理上除了做好隔热,还建议采用墙面水花系统。杨经文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在热带地区的高层建筑可有效节省运转能耗的40%。
4.3生态高技术建筑
生态高技建筑对于建筑微气候的关注可以具体归结为以下三方面:一是适宜的室内湿度和温度,满足人体舒适及健康的要求;二是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三是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然通风(减少空调能耗)。通过最高效的人工技术手段来实现以上目标,或达到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就成为生态高技建筑师不懈追求的方向。其具体的设计手法是:
4.3.1引入绿色植物创造宜人的景观
结合建筑构造技术和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生态高技建筑能够将绿色生态体系“移植”到建筑内部,使建筑内部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出田园般的舒适环境。
4.3.2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采光
屋顶是光线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于是各种光线收集、反射构件被应用于屋顶形式。在生态高技建筑中往往可以看到大量的采光中庭设计,阳光由中庭渗入建筑,通过阳光的收集、反射装置达到内部空间。跟这个开敞空间相连的房间不仅可以减少一半的热量流失,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制冷需求的消耗。
4.3.3最大限度获得自然通风
生态高技建筑师们利用风压、热压以及机械辅助的手段尽可能地获得自然通风。针对不同的风速和风向,可以通过百叶窗开合的调节和不同方向上百叶的配全来控制室内的气流。此外,做为生态高技建筑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低辐射中空玻璃等新型玻璃以及太阳能光电材料等,将这些新材料、新能源合理的应用在生态建筑服务上,会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
5.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的发展历史将不断被续写,但是无论如何,生态建筑理念是建筑设计需要一直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生态建筑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思想,只有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才能保证建筑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和自然的需求,才能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李百浩,刘炜.当代高技术建筑的地域性特征[J].华中建筑,2004.
1.因地制宜
维护生态环境生态建筑的设计不仅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要确定和优化及时和适当的施工方法,使真正的生活达到和谐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建筑整体设计性能和生态建筑成本
建筑设计充分融入当地的气候特点、地理条件等直接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器和冷却,降低建筑照明,采暖,空调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北方寒冷地区建设的建筑保温材料,多输入,应该花更多的钱;而南方的一个热点地区遮阳考虑的方向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眩光,科学使用当地的建筑环境。构建一个健康、无污染、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中包括利用专门设计的对人体没有害的生活用品,禁止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威胁的天然气、有辐射的日用品,满足人体对健康的要求,创建舒适的室内环境,例如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达到人体需要的最佳,房间采光满足人的眼部需要。房间中的隔音效果也很重要,运用对应的技术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把新的节能环保的技术融入到生态建筑中去。运用高科技使室内的照明工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光照强度自动进行调节,室内还应有节水的新系统,节约水资源。对废旧物品也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生态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能源通常较厚的墙壁,供暖和空调,用来减低能源的损耗,节约资源,减少生态建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生态建筑的各方面与周围环境都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建筑与生态的平衡。
二、我国生态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生态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生态建设的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其核心内容是基于对自然环境、使用的建筑、生态、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建筑及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组合,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自律,并拥有土地、水资源,减少污染、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研究不平衡的生态建设系统,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别很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学科大多局限在较发达的城市,在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生态、能源、科学学科的大多数研究虽然内容更加丰富,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各学科之间的结合。特别是如何将一个特定区域会生活环境和植物环境工程相结合,也是未来研究要加以解决的问题。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应在中国建筑业生态建设上发表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宣传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建筑和生态指导原则和理论、先进的生态建设经验上,缺乏实际的工程实践模型、计算机模拟、测试环境的影响分析。
三、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措施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理念生态建筑设计,设计者应积极发挥创新精神,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节能技术应用到建设生态建设之间,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改善生态建筑生态功能,提高生态建设和生态建设,设计更加科学、节能、环保的生态建设,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对环境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施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生态建设,最终建立一个全面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科学处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必然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中排出的废物对环境的生态建筑,因此,生态建设的设计应尽可能不要占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回收再利用可再生材料建造,将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确保环境不受影响,实现和谐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提高其能源效率的生态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运用了顺风和逆风的特点,减少了建设过程中的机械通风的依赖。
四、结语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点;生态环境;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作为现代社会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影响存在要件,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参与城市生态服务能力的效率变化,对提高生态人居系统健康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生态系统的高效存在与服务功能的稳定性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核心基础,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作为新型的生态价值观,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回归自然等内容。节约能源,是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采暖、空调或者建筑围护结构的同时,减少空调、采暖,在风冷系统利用中,根据自然通风相关原理结构,在正确运用当地气候总体布局以平面形式的同时,让建筑物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向。
在建筑物材料、建造、建筑设计选择中,根据资源利用特点,在正确使用资源的同时,尽量节省资源。为了保障建筑物生机、活力,在建筑物外部和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动静结合、和谐一致的特点,逐渐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在绿色建筑物中,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在建筑物施工设计中,尽量不采用对人体有害的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在建筑物内部湿度恰当、空气清新的过程中,让居民身心健康,感觉良好。
在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建造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明确要求建筑物地理环境条件中,避免土壤中出现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在地下水资源纯净,地温适宜的过程中,地磁始终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在构造材料选购中,建筑物通常采用天然木材、竹材、树皮等相关材料,在严格检验处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建筑材料安全性。另外,绿色建筑还必须根据地理环境要求,配备对应的热水、采暖、发电或者风力发电设备,从而保障天然资源充分利用。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太阳能等洁净可再生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具有以下特点: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性
绿色建筑的实现要求我们建造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这些要求使我们必须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就要考虑减少资源的消耗、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技术革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将建造成本与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综合考虑。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性。
2、绿色建筑的环保性
绿色建筑要求尽可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循环利用、降低污染。在设计和建造绿色建筑时,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和简单应用高科技手段的、无污染的施工
技术,避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3、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组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重复劳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4、绿色建筑的综合性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应从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着手,力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尽量少的破坏和恢复原有自然状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材料消耗。这就需要加强新材料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估、高效的施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正确理解
国内外学术界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绿色建筑的表面,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等)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绿色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宣传工作。
四、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改进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效益,必须将绿色建筑体系硬件、软件设施有机的联系起来,从建筑师实践经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保障绿色设计以及建筑创作技术。
1、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设计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效益,从建筑角度来看,节能用地作为当前建房活动节省用地面积,让绿化面积不损失、少损失的重要手段,必须提高用地效率。例如:建设高层、多层建筑,减小建筑密度,增强建筑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容量;在城市居住区中,对后续发展保留发展余地,增强住宅用地集约面积,在完善绿化面积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住宅区生态环境建设;在乡村、城镇建设中,根据坡地、零散地特点,在因地制宜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地方材料充分利用,让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相互融合,增强绿化面积使用效益。
另外,由于寒冷气团频繁侵袭,在和世界维度相比,我国寒冷的天气相对较长,供暖日相对较多;为了保障建筑温度,必须提高供暖设施,在优化冬季室温的同时,节省供暖能源。目前,我国建筑节约能源技术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成护墙、采暖、空调通风等,北方冬季一般通过集中供暖的方式,进行供暖。
2、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材料以及高新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作为相互作用、协调的智能系统,建筑结构、外层材料是能源交换的主要界面,在自然能源转换、收集的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止能源流失;在具备气候调节能力的同时,保障气候环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在建筑材料选择中,结合材料性能,保障材料始终没有毒性物质释放。
室内环保材料主要指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工后,对建筑物内部墙面、地面、顶棚进行的装饰、美化处理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在达到装饰的目的的同时,不断满足材料功能。室内建筑材料一般分为:地面、墙体、装饰线、紧固件、顶部、胶粘剂以及连接剂等类型。让装饰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充分展现适用、经济、美观的作用,避免不环保材料释放的苯、甲醛以及苯系物对居民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建筑装修风格中,装修材料是室内环境的主要危害;因此,在装修时,必须选用符合环保指标以及国家标准的装修材料,充分展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五、结束语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节约能源、减少建造工序以及使用能耗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使用舒适性,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贯彻设计理念,掌握设计要点,从根本上保障环境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3(10):50-52.
[2]郑杰。关于推动中国特色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23(6):146-148.
[3]刘健,王瑞。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关键词:城乡规划 生态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的居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一部分较为发达的城乡地区,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环境严重破坏,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社会面临的这一问题,我们要构建出真正适于我们人类生存的生态聚居环境。而一直以来,中国建筑的理念大多是借鉴一些西方的建筑理念,没有对自身的情况有足够的认识,事实证明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人类居住等一些社会问题已经不是借鉴西方建筑理念能解决的,所以我们必开拓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独立的建筑理念,也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贯彻到城乡规划中的建筑中去。
一、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乡规划就是相关部门对于城乡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空间布局的合理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城乡规划不论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对居民的生活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乡建设的规划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建设现代化城乡结合的工作进程,在进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合理协调和处理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障文化的同步发展,还要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发展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重视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本身的风格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建筑理念和生态理念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尽量发挥自然资源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塑造建筑本身的生态环境,建筑与生态环境融合的过程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的理念以及建筑物的风格等许多因素的融合,要在不破坏本有环境基础的前提下,最大化原有保留环境中的初始状态,真正做到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第二,建筑材料的应用一定要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所选用的建筑材料一定要绿色环保才能够体现生态建筑的根本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达不到环保的要求,这不仅会破坏周围的环境,还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生态建筑主张的是全程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受到影响。第三,建筑周围的人文环境的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对人的心情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让人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现代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心里的压力,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城乡规划生态建筑的趋势。
二、我国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不能深刻认识生态建筑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建筑有着许多不同的概念,但是其核心的内容是一致的,就是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理念和建筑理念的融合,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建筑和周围环境中的奇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建筑真正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同时建筑物内部气候条件还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建筑本身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要还要具有寿命长、无污染、节约资源、改善周围环境等优势。但是在很大一部分人的眼里,建筑物周围只要有一定的绿化就可以被称为生态建筑,又或者建筑物的内部加一下植物的点缀就是生态建筑,这些都只是对生态建筑比较浅显的认识,并没有深刻地对其含义进行研究,是对生态建筑的片面认识。
2.2.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的设计中去,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更加应该加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城乡建筑的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增强建筑的节能功能。但是由于人们观念的落后,尽管现代化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却没有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这就导致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无法完全的被表达出来,降低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的现代化水平。
2.3.无法理论结合实践
随着生态建筑的理念的越来越深入,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也逐渐成熟,很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也为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目前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中,却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导致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离,还有的直接套用理论,忽略了结合当地建筑的实际情况,造成建筑的不合理等情况。
三、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改进措施
3.1.加快城乡规划制度改革的进程
加快城乡规划制度的改革,要求我们发挥创新的思维,对城乡规划中的不利因素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将城乡规划与神态建筑设计完美的结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加快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工作进程,以保证城乡规划的良好发展。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生态建筑的合理需求和当地的环境现状来制定改革的方针政策,提倡城乡规划时坚持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理念,最大限度上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2.创新生态建筑观念和设计方法
城乡规划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要不断的更新现有的理论知识,从观念和方法方面进行创新,争取将生态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对于生态建筑以往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参考其设计精髓,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生态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改革传统的建筑理念中错误的或者落后的观念,创新思维,融合多种设计理念和思维,使生态建筑的设计达到最佳效果,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城乡规划进程。
3.3.增强生态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建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居住者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地连接起来,在对建筑物进行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其状态,增强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建筑物的内部要的布局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注重生态建筑的内部采光,与环境更加和谐的沟通,加强建筑的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生态建筑的内部要尽量多的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使内部的环境达到最佳状态,内部环境得到充分的优化,才能够更好地与室外的环境融合,进而增强生态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
四、结论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的理念很好地解决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难以协调问题,我们要大力弘扬生态建筑的理念,为我国的城乡规划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BIM技术;住宅建筑;设计
1引言
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发挥它独有的优势,从而缩短设计时间,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质量与居住舒适度,并推动住宅建筑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们的要求,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融入了BIM技术,该技术能将人们对居住的要求进行统计和融合,从而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居住的住宅建筑[1]。
2BIM技术的定义及优点
2.1定义
BIM技术就是在建筑工程中通过计算机,利用建筑工程的相关数据以及数字防震技术,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良,目的是更好地设计出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建筑。通过BIM技术对建筑进行模拟,建立模型,能降低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缩短建筑工程的工期[2]。BIM技术能对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具有协调性、优化性以及模拟性等特点,因此,在住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采用BIM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住宅建筑在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住宅建筑在施工过程以及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的安全性。
2.2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的优点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从“解决温饱”改为“精致生活”。在选择住宅时,选择依据已经从以前“能遮风避雨”改为现在的“舒适、典雅”。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优点:(1)能通过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模型可视化,让设计人员直观地进行观察,了解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和优化,提高住宅建筑的舒适度。同时,还可以根据业主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如通风管道、房屋朝向等。(2)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提前对建筑的最终质量进行实时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而且,在对BIM模型进行评估的内容当中,包括对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以及建设成果进行安全评估,有利于缩短评估时间。(3)减轻了绘图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BIM技术能直接将住宅建筑的设计图展现出来,从而减少了人工绘图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并且,对于各种施工段的安排,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对BIM模型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3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BIM技术运用于结构设计
计算机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复杂的运算,并将计算结果以多种形式表示出来。应对住宅建筑的诸多要求,BIM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计算结果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住宅建筑的设计人员可以根据BIM技术的这一功能,将住宅建筑的内部结构数据,用模型展现出来。这样,不仅缩短了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不断测试、不断计算的时间,而且数字模型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直观、更准确的设计结果。同时,可以通过模型对住宅建筑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快速找出结构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另外,通过计算机庞大的数据库,BIM技术能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对已经存在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改进,在满足设计人员要求的前提下,自动修改设计图、自动出图并修改文档。因此,利用BIM技术对住宅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能有效地防止因为设计人员考虑不周导致建筑结构存在问题,并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3.2BIM技术在节能、环保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绿色居住环境已成为当前人们对住宅的基本要求。当前很多住宅建筑的设计都会融入绿色理念,这不仅要求住宅建筑在施工时做到减少灰尘的排放、减少噪声污染等问题,还要保证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3]。据统计,我国的既有建筑中有超过400亿m2的建筑存在高耗能现象,随着能源的减少,如何减少建筑的耗能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通过BIM技术能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各种情况下住宅建筑的耗能情况,从而为设计人员对建筑的能耗分析提供便利。例如,采光。很多建筑都是因为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建筑周围环境的变化,导致很多建筑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采光效果越来越弱,使很多住户即使在有太阳的情况下,都需要开灯进行照明,不仅影响了人们居住的舒适度,而且使建筑耗能过多。而采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模拟,从而有效地减少因为建筑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导致住宅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出现大的变化。而且BIM技术可以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提供最环保的建筑材料供设计者参考,从而提高住宅建筑的环保性、绿色性和节能性[4]。
3.3BIM技术运用于建筑需求设计运用
BIM技术时,设计者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导入BIM模型中。在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BIM模型的建立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住宅建筑各方面的需求,如现场的基础环境状况、施工条件、业主的要求等,都属于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内容,并且一旦出现了与这些内容不相吻合的因素,需要迅速加以调整,并对BIM模型进行相应的纠正,使BIM模型设计与最终的工程开展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工程效率。
4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人们的文化观念也在持续增长,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重视基础的安全稳定,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绿色环保性能。而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居住要求,出现了很多纰漏,因而需要对传统的设计方式以及设计理念进行创新,积极采用BIM技术进行全新的设计。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采用BIM技术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当前人们居住要求的住宅建筑,并且舒适度和安全性能较高,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进行调整,进而设计出更合理的住宅建筑[5]。因此,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5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依靠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能在住宅建筑设计时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推动住宅建筑的发展,因此,该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艳霞.BIM技术在某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7(5):86-87.
【2】崔海雨.BIM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过程控制探讨[J].江西建材,2017(19):31+35.
【3】杨佳.运用BIM软件完成绿色建筑设计[J].工程质量,2016,31(2):55-59.
【4】孙进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5(4):82-86.
关键词:生态建筑;节能;建筑设计生态学及生态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德国学家海格尔提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科学科,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周围环境系统的学科。生态学是建设环境中主要发展的环境学科,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完成更多的建筑设计,要充分联系学科之间的内在。
生态学认为,同一空间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是通过物质成分循环得来,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断进行交换,构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有机体或者系统间的合作,实现共生有序发展及动态平衡。因此,依据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考虑人类整体的生存和活动。从实际出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一个主要环节是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应该处在可以掌控的循环条件之中,建筑物和周围的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生态建筑以整体和谐,高效环保,灵活性强为特点,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初期,顾孟潮提出一切从我国国情出发,未来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地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且以绿色革命为发展动力,我们可以围绕这个环节完成这个建筑构思。实行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排放总量,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中国国家环保局做出这样的举措。在九五期间整治淮河海河辽河等多个河流两,控制生态环境污染。
国家自然保护协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发展放在重点发展战略中,并且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作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中国环境研究问题的主要发展状态是建设建筑节能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正,要正确的实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圣战发展就安静,要在碍更多的生态文明案件黑色中发挥更丰厚的生态文明年建设次啊能更好的发挥僧太建设。也是中国生态住宅技术出台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节约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对生态建筑的理解,国内外对生态建筑有不同的见解,但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当地的环境,运用建筑学和生态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是一个有机体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具备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寿命等多种功能与一身,但是有的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的周边在加上一些绿色生态,在点缀一些绿色植物就能自我调节并且自我完善,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建筑物中减小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二、生态学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
生态建筑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只要人们将建筑设计和生态建筑良好的区分开来,就能很好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将生态文明建设停留在生态环境的表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置之不理,是对生态的不负责,更是许多的环境造成的生态影响。 也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主要环节,是系统研究不平衡所留下的参悟。在城乡发展过程中,要研究农村的居住环境,对生态,建筑,环境,规划等做出一定的研究,在特定的地区将人民居住的环境和植物环境相结合可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在我国的建筑界,发表过许多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是宣传科持续发展的思潮,不断的推动生态建筑,通过生态建筑学指导生态学理论,两者相互穿插,发挥生态建筑学的魅力。国外先进的生态建筑经验完善了我国生态建筑行业。检测人与环境是否和谐共处,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要在,寻找更多的发展特点,突出设计原理,完成整个设计理念,需要在人机关系中相互协调发展,尽量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将建筑给人用所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合理的使用和节约能源。减小能源的消耗和使用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包括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小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
三、生态学建筑的原则
建筑的原则是注重自然环境和人的结合。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活动主要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关系之上,应该充分的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自然环境中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建筑被人所替代,在设计过程中药充分的考虑人的舒适性,减小能源的消耗,有效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包括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利能谁能以及海洋和生物能都是可供环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材料的使用不断上升使得人们得到更多的青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结合不同的气候和环境特点进行分析。根据风能和太阳能的运行减少能源的损失和消耗。应用材料的维护结构和整体的绝热性是维护材料蓄热,提高维护结构的主要特点。夏季通过恒温,太阳能进行取暖,防止夏季过热而导致室内环境温度不断上调,地方建筑条件和评价也在不断上升,地域气候和地理因素成为生态建筑考虑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中小城市;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1引言
当今世界,城市化步伐加快,生态系统和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实现绿色化建筑设计,这也是建筑设计顺应时代要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的中心及大城市,由于政策、资金及技术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绿色建筑理念在实际设计及建筑中都能得以落实。但中小城市建造技术和资金有限,因此作为设计师,我们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宣传、推广及优化设计方案,推进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小城市的应用。
2概念渊源及界定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肤浅的色彩概念,而是一种“居住新概念”[1]。绿色建筑这一理念又被称作生态建筑,是基于生态学基础上的。它要求建筑应该运用生态学理念及建筑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手段,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其他物及环境等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使其与周围各因子之间形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室内气候及生物条件,使人、建筑体及室内外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换言之,它要求建筑物既要对环境无害,又要能在不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2]。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回归大自然、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是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基础上所从事的设计活动。它要求设计师在楼宇的建筑设计环节,应将用户需求、周围环境等情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采用一系列先进建筑技术及材料,使建筑物达到生态意义上的最优化;在为客户提供最佳人居环境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及废物处理等运营成本。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的、要求内部和谐的大工程,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各个因子。正如王力所言,“这是基于绿色思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实现了建筑生态学意义的总体投入与回报的平衡”[3]。
3中小城市绿色建筑推广现状
绿色建筑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理念,其相关的法规和设计标准近几年才在逐步制定和完善中。因此,对这一设计理念的认识、推广和有效执行在各中心和大城市中也是初步试行阶段,中小城市的状况就更不用提了。笔者认为,在建筑设计层面,影响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小城市推广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方面中小城市目前的规划设计主要以实用和美观为主。设计主要锁定在居住面积和住房美观等层面上。还未意识到建筑物对居住环境也有影响,因此,无论是建设部门、还是设计师,都没有把建筑观念转化到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难以推行。2)造价方面绿色建筑对于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无疑会增加建筑物的建造成本,成本的增加使得绿色建筑在中小城市实施有一定的困难。3)技术和工艺方面中小城市的行业从业人员,如设计和施工单位人员,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和复杂的工艺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明显增加,这一技术原因导致绿色建筑在实践层面上难以落实。4)资源环境方面中小城市相对于大城市而言,在人均建设用地、城市空气质量、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往往成为人们忽略绿色建筑的理由。面临困难并不等于无路可走,要清楚地认识到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小城市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从规划和设计的源头开始,逐步实现。
4中小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4.1以人为本,健康原则摆首位在设计环节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满足人对于建筑物健康性和舒适性的要求。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要保证用户的身心健康,尽量减少环境对人体的伤害。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改善室内生物环境,提高水资源质量,科学设置布局、采光,尽量做到户型通透。4.2重视整体设计,讲求内部和谐建筑设计必须结合人、物、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整体设计,做到这些因子的内部平衡与和谐,达到一个互赢的局面。切记不可顾点不顾面地生搬硬套。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4]。我们应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将有限的资源和材料,经过统筹规划,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使各因素之间和谐发展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4.3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我国地域宽广,自然环境及气候带多样,在设计绿色建筑时一定要把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基础、文化氛围这五者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例如,像四川这样日照时间短的地区,就不适宜推广使用太阳能;像甘肃这样降雨量小的省份,给住宅安装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纯属浪费。同时,各地对绿色建筑认识不一、水平不同,老套的、统一的绿色建筑标识评审办法,在不同的环境下是不可行的,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地落实绿色建筑理念。4.4降低能源消耗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建筑材料的消耗。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除了遵循节能原则之外,还要考虑建材自身能源消耗量。尽可能选择生产能耗低的建材,从而在设计环节就能实现建筑物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此外,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所损耗,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尽可能在材料选择时做到就地取材。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在设计环节做好节能设计。由于平面凹凸、建筑立面外形、体形系数、长宽比和坐向等因素都是影响建筑物节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环节中,应重点予以考虑。4.5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坚持选择耐久性好的的建筑材料,减少后期维修投入成本,使建筑设计的性价比达到最佳值。设计者要积极整合思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的策略,最大限度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使建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5结语
绿色建筑的实施是一件宏观的、长远的、关乎民生的大事,因此,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及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绿色建筑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政策支持。各中小城市在建设行政管理体系中,应提高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5],也可根据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级别的绿色建筑标准,逐步推进绿色建筑在实践中的应用。注重发展绿色建筑物业管理,为绿色建筑的后期发展和维护提供保障。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理念,然而传统意义的建筑,其优势在人们思想观念中已根深蒂固。因此,不论是旧的建筑改造,还是新建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的推行都不可急于求成,只能循序渐进、逐步推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绿色建筑肯定会遍地开花,人们的生存空间会更加绿色、环保、优美。
【参考文献】
【1】王志军,董伟.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4(3):88-89.
【2】张凯男.绿色空间设计原理及途径[J].四川建材,2010(3):3-6.
【3】王力.窑洞式博物馆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4】邵军.从设计理念推动绿色建筑发展[J].建设科技,2010(16):95-96.
关键词:民用建筑空间设计环境室内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 quality, affect the civil building of safety, durability, comfort and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civil building desig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herefore,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ivil building design, to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of civil construction, so as to make civil building design people improve living requirements.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interior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民用建筑设计前的资料准备
1.1设计资料的搜集
民用建筑设计主要分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中,建筑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计成果的优劣。因可供参考的设计资料有限,主要是《规范》、《图集》等概念性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影响设计者的创造力的发挥。如果设计者单纯依靠现有资料搞设计,很难产生激情,那么做出的方案肯定没有美感。因此,设计者必须自发地收集、研究一些与设计有关的资料,住宅楼的房型图、建筑物的立体设计等、新兴的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此类设计方案可以开阔他们的思路,形成新的设计构图。例如,设计者看了错层的房型图后,对这种型的房屋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因为高强度钢材等材料出现, 使那些布置灵活、内部空间超大的设计草案变得可;当他们得知外墙板可以预制和吊装后, 便能在立面设计敢于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这些资料帮助他们摆脱了闭门造车的窘境,激活了他们的思想。
1.2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
1.2.1总平面图的设计
“建筑项目”一般是“新建”和“改造”工程两大类。新工程因受限制较小,所以受到设计者的青睐。但因为设时间有限,只能针对拟建建筑进行设计,其它部分仅在总平面图中表示出来。在过去的设计方案中,总平面图的设计上基本遵循“拟建建筑+附属建筑+道路+绿地”的原则。各个方案中的附属建筑、道路和绿地之间的关系变化不大,没有什么新意。设计者如果将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到上述三者的摆位以及庭院小品上,使他们的设计方案在总平面图中就有很大差异。这样做,能使设计者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对今后的设计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1.2.2施工图的设计
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应当抛开旧式的、呆板的平、立、剖面的设计思路,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性化设计上。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者应改变过去那种形状、开间、进深变化不大的设计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人文环境、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设计出多样化的平面形式。例如,多年以来,华北地区的建筑设计“重保温、轻隔热”,常考虑怎样才能“户户朝阳”,而忽视了建筑物的防热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能源浪费( 最具体表性的是空调的普及和因此带来的城市“热岛”现象)。因此,设计者可以考虑怎样的平面布局才能满足通风良好且西向墙体少的热工要求。
从立面、剖面设计的角度来看,过去的设计单纯依靠女儿墙和外装饰增加立面的变化,效果并不理想。现在,错层、跃层和坡层顶的引入以及遮阳形式的转变,可以形成协调、实用又美观的外部立面,剖面也随之复杂化。
2民用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民用建筑设计只要包括空间设计、套型设计、小区环境设计等几方面的要点。
2.1 空间设计
2.1.1 空间以“以人为本”为设计理念
人体在各个空间中的活动尺度是有比例的,我国对住宅设计也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其中对住宅各个空间的面积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在住宅平面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设计思想,注重对空间尺度的推敲与研究,将人们的生活起居习惯贯通于具体设计思维中,创造尺度合适的空间,使一套住宅具备起居、会客、学习、储藏等基本功能空间,各个空间尺度合理,使人居住其中既富于亲和力,又不显得空旷。
2.1.2空间舒适性设计
住宅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人们每天在住宅中的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三分之二左
右,住宅中的舒适度要求比其它场合更高。国家对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出台了新的规范和规
定,在提倡节能 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住宅的舒适度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提倡创新使用材
料、推广新材料、与新工艺结合应用。如建筑中水技术、分户采暖、太阳能技术、选用节水
型卫生洁具等。
2.1.3空间功能设计
以日本的住宅为例,有的房子看来虽然小,可能只有一个卧室,但五脏俱全,功能特别完善 除了常规的卧室 客厅 厨房功能,还很注重储藏空间,卫生间的干湿分区,洗衣机位,甚至座便器还有单独的房间,座便器上有龙头,洗手水回收冲厕所,这样不但解决了空间小安放两件套的问题,也十分节水然而这里的好多住宅都没能做到这样精细舒适的功能安排,只有豪华的酒店或者大户型才能考虑卫生间的细化设计 储藏空间,这是不能满足今日人们的居住要求的。建筑师应该多开动脑筋,小空间能够灵活设计,解决一切功能;大空间应该充分利用,功能完善的同时分出空间层次,任何一套住宅都应该考虑居住者的需求,不能因为户型、而省去对功能的完善。
2.2 套型设计
(1)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的居住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2)在老的住宅设计中,功能体现也受经济状态制约,其与人口结构的对应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因此套型的变革和优化是势在必行的。设计人员应以谦虚的心态,细致的考虑,站在居民的角度了解他们实际的居住需求,并把这一需求充分反映在套型的设计当中去
(3)不同结构的家庭对于住宅有着不同的要求 当前有别于传统核心家庭的住户骤增,如多代居型家庭,DINK型家庭等,即使就核心家庭而论,个体差异也是不容抹煞的。比如为有老人看护小孩的三代居安排双主卧套型;居民的职业特征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反映,比如为新兴的。一族提供家庭办公空间;根据时展,新增空间的安排,比如在普通住宅也考虑保姆间的可能性等等。
2.3 小区环境设计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作为住宅产品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充分注重溶入可持续发
展思路,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住宅更加充满人性化氛围,更好地引导优秀
住宅产品的生产。
2.3.1 良好的交通体系
当前在住宅小区中以住宅组团为汽车交通的终端,有效组织交通流向,合理解决过境交通人车分离问题成为住宅小区交通规划工作的主要方向,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
施限制等办法,尽量达到人车分离的目的;在住宅组团的交通空间内设立与住宅组团人
数规模相适宜的露天停车场,使人车距离不会太远,既可使人们充分享受移步换景的外部环
境景观,也可达到交通安全,出行方便的目的,又可使拥有私家车的住户享受相应的便利。
2.3.2 构建亲密的邻里关系模式
住宅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既有私密性要求如一梯一户、一梯多户等,住户以两户或多
户为基本社交单元,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交需求 单元式住宅
居住模式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客观上已经从空间上对人们的交往增加了阻隔,使人们的交流
受到相对更大地约束。
住宅小区规划工作应以减弱或消除这种生硬的分隔进行更加主观的努力,在平面布置阶段,充分考虑人们的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 采用丰富多样的规划手法,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位,建设良好的邻里模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住宅时,所有的设计理念都应该以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生活的人为标准来权衡。居室不是一幅画,看上几眼,赞赏一番就行了;它是一个生活场所,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与住在里面的人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着自然界,也影响着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其他人 考虑到人文因素,以人为本,设计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从发展的角度去探讨未来星级酒店设计趋向, 以人性化的设计、生态价值观、寻求地域文化与国际审美情趣等设计理念为依托, 力求展现“可持续发展”星级酒店的空间构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饰业是从涉外星级酒店起步并随之发展的。酒店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则从一个侧面折射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反映着我国装饰设计思潮的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表明,星级酒店的设计是一项动态、可持续的设计学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客源的调整,特别是酒店业主的变更以及管理模式的变化,必将对星级酒店的设计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另外,大量酒店都面临着周期性的更新改造,因此酒店的设计,应从更为综合、科学的角度,依据更为细化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在设计观念、理论基础、方法原理、技术手段等各方面探索出新的变革。
一、星级酒店设计的动态趋向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酒店的设计因经济环境、客源结构、管理制度等的转变而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呈现了动态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理念的变化
酒店社会形象由注重标志性而趋向社会服务性,其空间组织由封闭型趋向开放型,服务项目由综合性趋向特色与个性。装修风格由单一趋向多元化,由只注重社会效益趋向更注重经济效益。
(二)服务项目的变化
1.客房
作为酒店主要服务项目之一的客房,其类别由过去双人标准型客房为主趋向由含有单床间,双床间、灵活的三床间、商务套房等多元型客房组成,客房平面形状,面积大小也更趋多样化。
2.餐饮空间
餐饮空间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变化最大的项目。过去酒店餐饮主要以住店客人为主,并较多的考虑“涉外”因素,普遍要求咖啡厅、正式西餐厅,封闭式酒吧等设置,因此,脱离了中国日益开放的国情,影响酒店餐饮经济效益。
(三)服务功能的变化
星级酒店已脱离过去仅仅“涉外”的封闭状态,而面向全社会,其服务功能呈社会化、大众化的趋向,酒店餐饮、通讯录 健休闲、娱乐购物等都有市民参加,市民的婚庆、高考、会友等光顾酒店客房也是常事,而酒店客人也常依托社会设施进行多样化消费,使之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另外,由于酒店客源结构的变化,不同客源需求不同层次的市场,要求市场定位和分工更加细化,使其服务功能更加专业化,服务功能多层次化。
二、星级酒店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人性化的设计准则是星级酒店设计的主要方向
酒店是当地社会和商业人士聚集的场所,表现地位,显示财富。在大量高档材料的堆砌之下,装修的豪华掩盖了对消费者身心的关注与呵护。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浮躁逐渐被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所代替,并势必成为星级酒店动态化设计的主要方向。因此,酒店设计应为“舒适性设计”,满足客人的精神追求,营造更为温馨的环境氛围,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 变的本性;摈弃繁琐奢华、彰显财富的设计手法,体现文化内涵,以更亲近自然的设计语汇体现设计文化,反映创新意识。
(二)体现生态价值观是酒店动态化设计的技术准则
酒店设计认真实行绿色设计的原则。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不可再生资源建立循环资源系统,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阳能,积极组织被动式的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加强天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积极开发和使用真正环保型的装饰材料。
(三)追求全新的时代气息是酒店设计的生命力
概念是设计的原动力。时尚的设计则反映出时代气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为设计行业追求全新的时代气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语汇;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继续运用反映着人类追寻渊源,亲近自然的情怀,金属和玻璃等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材料,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时代情趣,也传递着豪华、稳定、气派、永恒。
当今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善着全人类的生活模式,而酒店设计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室内环境的整体品质。
(四)寻求地域文化与国际审美情趣的有机结合是酒店设计的文化取向
酒店设计既是一项建筑活动,又以酒店形象反映一种文化气量。由于其存在于某一地域环境之中,主要服务于某一人类群体而呈现其地域性。设计中容入地域文化,追求个性化理念,彰显独特风格是做好酒店动态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服务空间,在面向世界的社会环境中,建筑文化的外来元素逐渐渗透于传统文化内涵之中,并与其重新整合形成相对统一的国际审情趣;高星级酒店室内设计是最能反映和代表当地潮流的一个领域,也成为时尚性的重要载体。
三、星级酒店设计的技术措施
(一)将星级酒店融入城市聚居的大环境
建筑学科涵盖了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规划、室内设计等诸方面,是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的综合性学科。星级旅游酒店的动态设计需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结合,更需要立足于建筑学科进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要做好酒店的动态设计,需在更为宏观的角度上去深入了解酒店所在城市的聚居总体环境,去研究酒店在这总体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将来发展趋向,这是做好的酒店动态设计的关键。
(二)在星级酒店设计中引入“城市广场”的理念
追溯人类城市建设发展史,“城市广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今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使功能综合,设施齐全的酒店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酒店客人消费的多元化依托于社会环境的支撑,而酒店经营者也希望借助社会消费来提升酒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酒店设计的空间安排与人流组织上引入“城市广场”的理念;在保证酒店客人活动相对独立的同时,公共活动空间向社会开放,组口血未干社会人流便捷地到达各个服务项目。另外酒店作业城市广场,应注重与城市大环境的“衔接点”与“绵延带”的处理。酒店的各种动线的出入口即是与城市环境的“衔接点”,而人们视觉上,心理上与城市空间的交流面即是“绵延带”。
关键词: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地域性;时代建筑
一、时代背景及研究意义
全球化发展至今,建筑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议题已锁定两点。一是全球秩序的建立,其主要成果体现在可持续发展这一生活理念及建造理念的普遍认可;二是自我身份的确立,其主要研究集中在对地域文化保护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去得了很大的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升高。因此,在国家的建筑风格方面也开始回归本土文化,渐渐开始去掉崇洋的东西,渐渐开始找寻国民尊严,在建筑理念上也开始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二、既往研究现状
1.关于全球秩序的建立
自《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年正式发表来,其倡导的“可持续的发展”已经赢得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同。麦克哈格早在 1967 年开始着手写《设计结合自然》,书中所介绍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方法,许多至今都充满活力,对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提供着鲜明的借鉴价值。
2.关于自我身份的确立,
在现代主义开始盛行的时候,北欧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已经开始在人文主义方面的研究和尝试。他在充分对芬兰进行了解的基础之上,把美学和当地的地方特色恰当结合起来,将建筑的风格和实际生活需要结合起来,将芬兰的特色在建筑中充分凸现出来。此人在建筑方面去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现代建筑理念的进步做出了贡献。直到今日阿尔托以及有芬兰特色的建筑仍然影响着后世。
20 世纪 70 年代起,地域性问题的讨论成为发展成为全球议题。建筑界针对建筑文化的单一化和地方精神的失落展开对策。许多建筑师开始重新关注建筑的地域特色试图使其重新获得场所精神。如葡萄牙建筑师阿瓦罗?西扎,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印度建筑师柯里亚,马来西亚建筑师的杨经文等都对其本土的地域性现代建筑的探索做出了贡献。更值得欣喜的是 1980 年成书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费兰普顿用批判的精神,明确的提出了地域主义。
三、有时代特点的地域性建筑
如果我们对现代的建筑书刊进行阅览就会发现现代的建筑玲琅满目,关于建筑的方方面面都在技术方面进行了各方面的规划。在建筑的理念和建筑风格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筑的时代特点在于体现建筑的人文特点,在建筑施工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人居住的舒适程度。只有对建筑不断进行人文的考虑,才能够全方位推进工程的发展。人居住于房屋之中感受到的是惬意和舒服,建筑需要和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总之,在建筑理念上面需要不断对人的感受进行规划和考量是建筑设计的重点和关键。建筑体现着未来和过去的人类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体现着时代性和地域性。正如一句印度名言:
“创造未来和重新发现过去是一体之两面。”――印度斋普尔文化中心入口的石刻
(1)时代性
“创造未来”指我要从城市的规划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安全以及人类未来的发展,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建筑的规划方面考虑到人类的未来,考虑到建筑的未来发展,考虑到建筑的创造性。
所以,这里提到的时代性不是刻意的进行装点,不是虚伪的进行绘画,也不是夸张对时代的描述,而是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叉点上,立足于现在,对建筑的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为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善贡献自身的力量,不断在建筑领域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对我们当下的生存环境进行改善并保护。
(2)地域性
“重新发现过去”指的是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了解历史,对于我们的历史有着尊重的态度,认真了解历史文化,感知自身的存在。地域性并非只是通过对历史的枯燥的学习,而是通过对历史深刻的认知全面把握历史。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地域特点进行亲切的表达才能够真实把握本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只有注入人文特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才具有亲切感和归属感。
建筑只有注入人文因素和感情才具有丰富的生命力。如阿尔瓦?阿尔托早在 1938 年的作品玛利亚别墅,就是非常好的见证,建筑遗留下来不仅具有参观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部分地方还能够供居住使用,周末家族还会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聚会活动。而同时期的萨伏伊别墅作为工业时代的代表性建筑早就被历史遗忘,没有被后人重视。可是在那个时代萨伏伊别墅却是非常出名和被重视的建筑。历史表明符合人类感情和人文感知的建筑才能够真正被历史记住。
四、典型的建筑
现在列举一些典型的建筑实例,来说明对有地域特色的时代建筑的感知。
(1)格伦?莫卡特(Glenn Murcutt)是2002年度的普利策奖的获得者,他在得奖时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一位集现代主义者、自然主义者、环保主义者、人道主义者、经济学家、生态学家特质于一身的专注的建筑师”,它的建筑水平非常之高,在他设计的建筑和澳大利亚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非常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从城市的规划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安全以及人类未来的发展,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建筑的规划方面考虑到人类的未来,考虑到建筑的未来发展,考虑到建筑的创造性。他的建筑不仅适合居住考虑到了房屋在遮蔽、空气流通等很多方面的舒适性,在气候方面也很适合人类的居住,取暖设备也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装备的。默科特的建筑虽然不是澳大利亚建筑的主体风格,但默科特以自身的方式为澳大利亚创造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2)日本新进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东京根津美术馆,以谦逊的姿态,美妙地传达了日本人对于建筑的要求,普遍性地展现了国家的建筑设计要求受到了高度的认可。在建筑上不是虚伪的进行绘画,也不是夸张对时代的描述,而是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叉点上,立足于日本的本土特点,对建筑的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又具有地方特色。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别从自我身份的确立和全球秩序的建立两方面入手,通过案例观察、文献调研等方法,结合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知识,着重探讨该如何做有地域特色的时代建筑。论文以建筑界从业者的姿态,试与同业者探寻在全球化浪潮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