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控工作总结

内控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13 00:03:53

内控工作总结

第1篇

一、上半年主要开展的内控工作

以《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为参照,积极动员全面组织。半年来,积极组织机关各部门以及各基层配送中心充分利用软视频方式,共同参与公司组织开展《手册》相关内容的业务培训学习4次,按照公司培训周的安排在分公司周四组织内控相关业务培训8次,网上系统培训1次。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帮助大家完成了从最初的认识到深层次的了解过程。

按照公司要求全面开展内部控制体系跟单核查工作2次。各个部门以及配送中心结合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开展跟单核查,并将核查结果签字及时反馈,汇总后统一上报给公司内控处。在跟单核查过程中,内控各部门人员都能够结合实际,仔细查找相关业务流程实施和风险控制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下一步内控工作

1、继续认真开展业务流程梳理

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相关要求,继续认真开展分公司业务流程梳理工作。由于分公司经营范围广部分业务层面依然存在着风险,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

2、进一步开展内控理论及业务流程操作的培训学习工作。

内控涉及分公司生产经营方方面面,关键在于执行,要确保内部控制在分公司更有效执行,还应继续加强培训,通过培训不但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让“搞好内控与风险防范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做到人人讲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执行内控,以保证内控工作在全分公司有效执行。

3、结合《手册》完成部分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

第2篇

一、高度重视,抓认识到位和组织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今年是我行内控宣传年,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并且周密部署:提前时间组织召开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开展内控宣传的重要意义,认真部署内控宣传活动。成立了以任组长,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内控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内控宣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各单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亲自过问活动开展情况,带头参加学习教育,保证内控宣传教育各项活动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同时各单位合理安排,把宣传教育活动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紧密结合,确保了内控宣传活动的统筹兼顾,相互促进,有序推进。

(二)加强教育,打好基础。我们以党支部和党员活动为载体,以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建立了学习教育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及领导干部学习了《》的精神,银行领导班子组织了专题学习,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四项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强化了党员干部员工的党性理念和纪律意识,增强了单位和谐稳定,廉洁从业的自觉性。

二、扎实开展内控宣传活动

宣传就是灌输东西,主要做思想的传播工作,是事业的源动力,是银行树立形象的关键,始终在为银行形象做好代言,宣传工作进行的好不好,将直接影响着我行发展的中心和重心,将对我行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宣传工作要细致化,而工作也要融合宣传的因素。

(一)明确活动目标。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学制度,掌握岗位知识点。组织全行员工开展对岗位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讨论,掌握基本岗位的知识点,使员工充分掌握精细化管理要求及标准,为落实内控管理精细化奠定基础。二是防隐患,把握岗位风险点。在充分掌握岗位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我的岗位风险点在哪里”大排查、大讨论,通过岗位风险的揭示,进一步落实过程管理防控措施,防范操作风险。三是强规范,推动管理精细化。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内控无小事”的管理理念,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制度,强化内控管理履职,明确干部员工违规责任,全力遏制屡查屡犯,全面提升岗位风险的防控能力,实现内控过程控制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机统一。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我单位围绕今年“、”的内控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内控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中,银行领导高度重视,提前时间久制定并且以身作则,为开展内控活动起到积极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行营造内控的良好氛围。

一是举办内控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我行于月日举办内控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向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宣读《内控倡议书》和《承诺书》,并发放内控宣传材料。内控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简朴庄重、气氛热烈,全行同志都表示这次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收到良好成效。

二是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我单位在“内控宣传”活动期间,通过出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内控工作的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倡导廉洁办公理念。

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月日起,在全行组织开展“学规定促发展”教育活动,组织全行员工对总行20年制订的《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作深入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全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增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截止月末,广泛动员、制订方案、学习《规定》三个环节工作已经结束。为配合活动开展,编发教育活动《简报》1期、《监察之窗1期》。

四是开展案例教育。及时将总行纪委《2014年全行案件防查情况的通报》转发全行,组织全员学习,举一反三,深挖不足,强化内控案防管理。

五是完善内控检查流程。我行不断梳理内控检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完善检查步骤,形成有效的检查机制。现我行内控检查流程为:制定方案下发支行进行自查分行现场或非现场进行检查打分进行名次排比形成共性问题分析报告及检查问题清单对排名前五的网点进行奖励、对排名后五名的支行拿出相应措施、进行帮辅工作。同时加强对检查问题整改的追踪,每季度检查时对上季度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并落实内外部检查问题的整改,提高了问题整改率,持续改进制度,提高了整改效果。

六是加强网点辅导工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和辅导网点改善业务管理工作。检查人员不仅立足于服务支行,增强支行内控督导检查力量,也为支行的流程梳理、规范操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通过实地的辅导与交流,大大提高了部分业务主管及网点的业务水平和作战能力。

七是解决部分疑难问题。银行业务品种不断创新,每天困惑支行网点最多的是疑难问题如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形成了一个定期碰头会,解决各支行网点提出的实际问题,并定期编制成册,邮件形式下发,通知公告栏上挂,为支行提供了一个解决难题的途径,同时也给其他支行有个良好的借鉴作用。

第3篇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研究建立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

研究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和导向的内控管理,企业应从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业务管理入手,强化对招投标管理、信用管理、对外投资、分包管理、资产产权处置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高危地带的监控,并加强风险分析和定期评估,避免重大风险和实质缺陷的发生。结合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逐步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事件库。企业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定期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已发生的事件或潜在的重大风险及重要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应对、解决或改良措施,按要求纳入风险事件库的管理,并按季度上报总部汇总更新,逐步推进内控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风险管理事件库统一的格式和要求由总部制定下达,并负责汇总建立集团公司总体的信息库,定期进行分析。

二是开展外部项目调研督导,加强外部项目监管

根据近两年的检查和了解,总体感觉企业外部项目内控管理比较薄弱,考虑外部项目管理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外部项目内控管理的支持和督导。一是加强外部项目管理人员内控培训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内控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外部项目的督导调研,了解外部项目内控执行的难点和阻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强化对外部项目的支持,提升外部项目的内控执行力。三是加强对国际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研究国际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探索和完善国际项目内控管理制度。今年总部拟组织对外部项目相对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外部项目专项调研和检查,以促进提高外部项目的内控管理水平。

三是建立内控管理定期通报机制,定期内控管理动态(简报)

为解企业内控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总结管理经验,剖析执行中出现的案例,建立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各企业要建立定期简报制度,通过总结本企业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经验或剖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案例,以内控管理动态(简报)的形式下发所属单位,同时将每期内控动态(简报)每月25日前向总部进行报送。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每月报送,其他企业按季度报送。总部依据企业的内控动态(简报),对各企业总结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和选编,以总部内控动态(简报)的形式定期下发企业,供所属企业进行学习和参考。

四是继续强化基础资料规范工作,推进内控管理要件的表单化工作

集团公司要分步推进实施制度全面信息化工作,将所有制度按照“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脑化”的要求进行信息化,该工作也与内控制度表格化联系紧密。企业要规范内控管理要件,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整理汇总企业成熟的要件资料,并结合内控制度要求对没有的要件进行制定和完善,对所有内控要件资料力求以表单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本企业的内控管理要件,并于7月底前上报总部。总部借鉴各企业的管理要件格式,完善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要件格式,形成系统的管理要件表单,为制度信息化奠定基础。

五是调整优化检查考核思路,提高内控检查质量

企业要继续加强内控检查评价,优化和创新检查思路,选拔、培养和选用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内控检查人员,完善专业队伍人才库建设。企业在做好内控重点流程测试及自查工作的同时,加强外部项目的检查评价工作,延伸检查范围和深度,提高检查频率,结合审计、稽核、效能监察等形式开展专项和复合检查工作。检查中重点控制风险点和关键环节的抽查样本,切实提高内控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并落实“严考核、硬兑现”机制,企业检查评价工作应在10月中旬底前完成,11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报总部备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控检查的深度,延伸检查范围,总部也将研究优化内控检查的思路和方法。

六是继续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内控影响力

企业要抓好内控环境建设,扩大内控影响力,提升全员内控管理意识,坚持对内控宣传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方式。一是坚持业务流程讲解与案例相结合,引用国内外企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内控流程的理解。二是要加强企业间相互学习交流,内控培训可以聘请兄弟企业的内控专家进行交流讲课,也可组团到管理好的企业去现场学习。三是鼓励内控管理骨干参加有关权威机构或高校举办的培训班,了解内控新观点和新思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四是开展内控知识竞赛,丰富宣贯形式,强化对流程的学习和理解。五是开展内控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提升内控理论学习和研究水平等。

七是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做好与内控相关的专项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内控相关工作,配合解决好今年重点工作中的难点,确保内控工作深入并顺利开展,总部计划采取实践推进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方式,选定部分重点课题,指导企业开展研究工作,以推进专项工作顺利开展。各企业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指定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在企业内开展优秀课题评选活动,并向总部提交推荐优秀研究成果。具体研究围绕以下课题开展:内控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的构建;内控“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内控管理与业务监督管理的关系;新形势下内控管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内控检查评价方法及考核方案的优化思路;内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及探索等。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选择多个课题开展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job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make cost more objective, reasonable, accurate, so that obtain the biggest economic benefits of project investment. And completion settlement stage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last col, it is reasonable to determine the project cost of the necessary procedures. Through the completion of the settlement, this can effectively check project cost control target and investment effec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the stage of completion 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已经逐步由原来分段式的管理发展到贯穿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本文主要就竣工结算阶段如何控制工程造价进行分析。

2.影响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的因素

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成果的阶段主要是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等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是对上述阶段投资控制的总结和汇总,投资的过程已在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形成,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事后控制,处于被动的地位。

2.1设计因素

在设计阶段,设计方案是确定工程建设基调的总体性文件,80%的投资额在设计阶段已经形成;施工阶段中由于施工条件较复杂及工程本身设计存在缺陷,造成大量工程设计变更,这些对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

2.2招投标因素

在招投标阶段,通过择优比选,可为有效控制好工程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实际情况中往往由于招标文件编制的缺陷性以及市场竞争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所选择的施工队伍素质低下,甚至恶意低价中标。既影响工程的顺利推进,又给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埋下了隐患。

2.3合同的严谨性

合同洽谈人员对施工内容、双方权利与义务、工程支付及结算条款等合同内容表述不严谨,导致结算阶段引起合同纠纷,从而影响结算价格。

2.4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基础性资料,如工程隐蔽、现场签证等资料是否完善、真实、客观反映了工程实际情况,也是影响造价控制的一个因素。

3.如何有效的控制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

工程的造价已在项目的决策、设计等阶段形成,竣工结算阶段只能按照合同和竣工资料计算出其造价。并不是说此阶段无所作为,它需要造价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根据现有资料,认真熟悉、消化工程的各种相关信息,从中去仔细推敲判断并还原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的真实情况及全貌,合理准确计算出其造价。

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计价体系主要实行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两种模式并轨的制度,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定额计价模式在工程中仍然广泛得到应用。

3.1定额计价模式下的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合同结算方式主要有固定总价、竣工图计算法、可调总价。竣工图计算法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结算方式。

3.1.1固定总价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审查合同内容履行情况。即承包商是否依据施工合同约定的施工范围、施工内容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权利和义务是否履行到位,并通过竣工验收。固定总价结算是指合同约定按甲乙双方确认的固定金额进行工程结算,该价款已考虑到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如果发现承包商实际完成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比合同约定的施工范围和内容缩小,那么在结算审核中必须扣除这部分未施工内容的工程价款。

甲供材料的供货范围和数量的确定是审查的重点内容,是业主能否顺利扣回材料价款的依据。

审查工期是否拖延。合同中一般都有工期提前奖励和工期延误处罚等条款。认真研究竣工资料,不能遗漏对施工单位延误的处罚。

3.1.2竣工图计算法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首先,重点加强基础工程造价审核。基础工程实际情况的隐蔽如实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算阶段对基础工程造价审核主要是隐蔽资料的合理性及真实性。

其次,严格审核签证等过程资料。现场签证是工程施工中不能反映在图纸上的零星工程签证。除维修、改建工程现场签证数量较多外,一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签证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对造价控制非常不利。现场签证中出现的问题多数是因为业主、监理对造价管理知识不专业或了解不够造成的。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文件。必须注意的是,在结算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涉及到工程价款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在工程完工后必须得到业主、监理的书面确认,才可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否则视为未实施。

3.1.3可调总价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可调总价合同结算阶段控制介于固定总结和竣工图计算法之间,是两者的高度结合,在此不再赘述。

3.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种计价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业主承担工程量的风险,施工单位承担组价的风险。

3.2.1审查合同内容履行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同样要在结算阶段对合同内容履行情况进行审查。承包商实际未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结算审核过程中必须按合同约定扣减其工程价款;超出合同范围的工作内容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确定工程价款。

3.2.2审核补充综合单价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综合单价在合同签订后就已确定。如果合同中约定了补充综合单价中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及费率的确定方式,结算审核时就可以按合同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审核人员就必须根据该项工作内容施工的时段以并了解所需人工、材料、机械等数量价格,并会同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共同对这些价格予以确认,使综合单价组成趋于合理,取得各方认同。

3.2.3对暂列金额的审核

暂列金额是暂时列入合同用于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等的金额,可能支出也可能不支出,是属于业主支配的款项。在结算审核过程中,会出现施工单位把暂列金额算入结算总价中,又没有任何技术资料作支持的情况。发现这种情况时在审核时应予以核减。

3.3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合理控制结算工程造价

在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基本一致。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做好造价控制工作,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必须具有掌控全局的能力,运用日常积累的技能在对竣工资料的全面梳理、归纳之后,可以从中找到许多的疏漏和不合理的地方,并从这些地方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突破口,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

4.总结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它与造价管理的其他阶段环环相扣。要使结算阶段的造价受控,必须将造价控制的关口前移,将对影响结算阶段造价的诸多不利因素遏制在竣工结算之前。通过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找出各阶段管理上出现的薄弱环节,推进其他阶段在设计、施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使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风险减到最低,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戚安邦著.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58-2.5

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暴露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上存在的诸多漏洞和风险,为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监管,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从此世界进入内部控制时代。2008年6月我国借鉴融合COSO内部控制框架,并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由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相关配套指引出台,要求2011年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起扩大到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目前大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有关内控建设的相关理论指导和具体实践操作经验都在逐渐研究和摸索之中,是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实务界,内部控制建设尚属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本文在调查研究上市公司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经验基础上,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思路进行归纳整理。对确立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控建设的操作框架和实践应用进行总结,构建出企业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操作思路与方案,供企业参考。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大致可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建设前期筹备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一)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取得企业高层的充分支持

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具有全员性,不是针对员工的内控,也不是针对管理层的内控,是企业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准确的说,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的过程和机制。企业在全面推进内控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因此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企业现有工作流程,改变原有管理习惯,甚至杜绝一部分人的不正当利益,这些个人的不正当利益往往会侵蚀企业整体利益,无益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根据经验,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必须首先得到企业高层(决策层)的充分支持和重视,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内部控制建设举步维艰,很可能半途而废。

(二)确定内部控制职能的归属

企业可以自行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内控建设咨询机构,但由于全面推进内控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非常专业的系统工作,对于未有过系统的内控管理背景的企业,建议选择委托咨询机构来进行内控建设,目前多数企业也是这样操作的。选择好内控咨询机构的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选择(或新成立)某一部门来承担内部控制职能,处理内控日常事务。即使是委托咨询机构,也要有某一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即牵头部门),因为初步建立好内部控制体系之后,咨询机构便会撤出,而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工作,企业的很多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这些后续工作需要由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来独立承担。

在实践中,确定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一般有四种情况:1.财务部门牵头;2.内部审计部门牵头;3.企管部门牵头:4.组织成立联合部门牵头内控建设工作。目前认为比较理想的模式为:前期内控建设阶段组织成立联合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联合部门属于临时机构,可以从审计、财务、企管、人力资源以及业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内控的后续日常工作放在企管部门,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审计和监督。当然,具体确定由哪一个职能部门负责、采用哪一种模式,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内控建设完成后,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企业每年要委托社会上独立的内控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里建议内控审计机构和前期内控建设咨询机构保持一致(可以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减轻企业的负担。

二、内部控制全面建设工作

(一)组织召开项目启动大会

以内部控制建设相关职能归入企业的企管部,同时委托专业咨询机构为例,在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工作前,应由企管部牵头组织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项目启动会议,对全面开展内控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升企业各级人员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部署具体工作安排和时间进度。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均要出席会议,如果是企业集团,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也要出席。会议部署工作后,正式进入内控建设阶段。

(二)流程梳理和现场测试

内控建设咨询机构按照18项内控应用指引,首先对企业现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归纳和梳理,18项应用指引分别是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其中前5项属于控制环境层面的,是内控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后面13项属于业务层面,涉及具体的工作流程。流程梳理以13项业务层面对应指引要求为主要依据,由于多数大型企业都采取总分机构的组织结构,或者是公司总部下设不同事业部,或者是集团总部所属若干分、子公司,公司或者集团总部作为管理中枢,主要涉及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5个领域,而所属企业以其余13项业务流程为主。

在流程梳理中以财务指标为主要风险导向,识别上述不同流程的固有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形成风险清单(风险列表与相关描述)。对应内控应用指引将13项业务流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分为若干子流程和三级流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个描述现有制度和现行控制,与风险描述和指引要求进行逐一比对,一方面获取内控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证据,另一方面找出对应内控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同时参照风险清单及描述确认流程关键控制活动即风险控制点,作进一步穿行测试及控制测试,最终形成书面差异分析、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记录控制活动。

一般来说,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书面文档记录采取的形式至少要有:风险清单、流程描述、以及风险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流程描述应保留足够的细节,让其他不了解该流程的人能够了解、进行评估,并为检查流程中控制的执行有效性设计测试,下面的表1为以通知结账为例进行的流程描述示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分出来的子流程及相应的风险描述可见表2:细分流程与风险清单示例。至于控制矩阵,就是将流程中所涉及的风险和对应的控制活动进行汇总,以发现控制缺陷的一种矩阵图表,控制矩阵是针对每个业务流程记录的关键文件,控制矩阵一般格式可见表3。

完成企业现场测试工作,形成书面差异分析、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找出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在此基础上同企业管理层探讨制订内控缺陷整改方案,随后进入缺陷整改阶段。

三、按照整改方案推进整改工作并跟踪验收

现场测试和流程梳理中发现的内控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制度缺失或者制度不适用,不符合流程实际需要)和执行缺陷(设计完好的控制制度没有按照意图运行或者运行不到位),汇总内控缺陷和咨询机构提出的整改建议,并与企业管理层探讨制订整改方案。

此时企业开内控建设工作阶段总结会议,所有涉及内控建设的公司和部门负责人均应出席会议,按照不同业务板块(下属事业部或者分、子公司)逐个总结内控建设阶段工作,通过不同业务板块间横向对比和经验共享,使相关负责人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影响,分析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建设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与咨询机构反复沟通,形成最终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限。

内控建设突出以控制风险为目标,不同企业客观条件不同,针对缺陷整改的具体措施无固定模式,采取何种措施和手段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即可。跟踪整改验收时,检查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完成整改率,针对未能及时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内控缺陷同管理层再次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

实践中未能整改的缺陷主要涉及几种情况:相关制度的修改订立仍需讨论研究或报送总部审批,程序仍在进行中;出于成本效益考虑,由内控设置增加的成本企业目前不能接受;一些内控设置降低了工作效率,为兼顾运营效率暂时无法执行;尚需时间进行流程测试和整改验收。上述情况也是出于内部控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各种因素后的结果,有待以后不断调整和改善。

四、确立日常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企业内控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按照确立的内控流程和风险控制点,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审计部门要定期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并进行控制测试,检查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增强内部风险管控。同时每年还要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内控自评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按照18项内控应用指引的要求再次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着重考虑内控建设阶段发现的控制缺陷和弱点,做重点测试和跟进,重新确认内控缺陷,最终出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3月份对外披露内控自评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控有效性审计报告。

内控自评报告一般要包含以下内容:1.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包括内控目标和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从五要素角度阐述);2.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和范围;3.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4.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及重大缺陷采取的整改措施;5.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诚然,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深入的过程。按照上面阐述的操作思路和实现方案,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要基于上述工作成果,通过内控机制逐步深化日常内部监督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规范运作意识,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协助管理层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志国等.写给企业家的内部控制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进度计划;进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性,怎样推进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确保施工如期完成是需要建筑施工方注意的地方。本文将简要的分析超高层建筑的进度控制,以期为建筑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一、超高层建筑开展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必要性

从超高层建筑的特点来看,实行施工进度计划控制十分必要。

首先,超高层建筑高度大,施工工期长,工作内容多。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大多在100米以上,其施工内容不仅包括地基建设、结构构建、墙体建设等,还包括内部空间架构、电梯楼道建设等,施工内容庞杂,另外,由高度带来的施工人员安全问题和施工难度也是建筑施工方面临的挑战。进度控制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开展,通过将施工内容细分到日常工作中,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监管工作得以较好的开展。

其次,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对推动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有一定的作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开展不仅内容量大,施工工期长,工种复杂,且现场施工材料丰富,设备多,由此,其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对其进行施工进度控制,能够将施工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为质量监管人员提供管理参照,从而推动整栋大楼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计划

建筑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多方面内容,首先,建筑施工方需要制定总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是各项小工程施工开展的参照。其次,建筑方需要对单位工程施工进行进度计划的制定,单位工程施工能够保障施工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推动建筑工程的深入。同时,按照工程的关联性开展的分部分分项目的施工工程也需要制定出详细的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每一小环节的顺利开展。另外,建筑施工工期大多较长,每一季度所能完成的施工任务量不尽相同,建筑方需要结合施工工期进行进度计划制定。

(一)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是施工建造方根据施工的总任务量进行施工周期上的安排。总进度计划有利于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现场设备材料的监管。

总进度计划有一定的制定流程,从总工程量的统计开始,工作人员需要依次开展施工期限预计、开工时间安排、总计划制定以及总进度计划的调整,该计划需要具有简洁明了的特性。

(二)单位工程进度计划

单位工程进度计划是指施工方根据施工的先后开展的施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图是进行单位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进度管理人员通过对设计图进行施工内容的安排以及施工进度的划分,有效的提高了进度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对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也有推动作用。

(三)分项分部工程计划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是需要建造方结合建筑特点以及建造要求进行施工内容上的进度控制的。建造方在对施工进度进行总体规划时,也需要结合各小型施工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难度制定出详细的计划表,确保各项工程的质量合格。

(四)季度施工进度计划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长,建筑芳不仅需要考虑到施工的总任务量,更加需要结合季度的不同进行施工季度内的进度计划控制。季度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的总体施工进程。建造方要能够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地域的习俗特点进行日常施工安排,减少工程延期。

三、超高层建筑施工进度控制

超高层建筑的进度计划制定后,建筑方需要安排专业团队对其进行进度控制,确保施工按进度进行。

(一)做好施工进度检查和评估工作

超高层建筑的进度控制需要建筑方进行进度检查和评估工作。首先,建筑方安排专业的进度管理人员对施工的开展情况进行收集、统计,确保后期进度控制有依据可查,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的内容进行检验,确保其按计划或超计划进行。其次,工作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施工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总结现场施工的耗时和实际工作量,对施工不规范或工艺偏差现象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对日常进度进行核对,确保进度的稳定。

(二)加强施工进度调整与控制

由于现场施工条件的影响和施工环境的制约,部分施工人员的施工并不能完全按照施工进度进行,从而导致实际施工量与要求施工量的不一致,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情况以及施工人员能力进行进度的调整和控制。调整工作的开展要求维持总进度计划不变,通过开展平行作业或更改部分工程的施工时间来进行。

(三)加强进度管理责任制

超高层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质量是关键。开展进度管理对于解决质量监管中的问题十分有利。建造方需要结合进度管理团队的特点进行责任制建设。首先,安排优秀管理者进行总体的工作安排,其次,将各项施工内容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责任区,根据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奖惩,激发工作人员开展进度管理工作的热情。

结束语

施工进度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保障施工顺利的有力措施,更是推动超高层建筑顺利完工的关键。施工进度计划需要工作人员针对施工的每一环节进行计划制定,减少因失误带来的施工事故。超高层建筑对施工工艺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其建筑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的难度,不利于进度控制,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现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开展进度控制,确保施工如期完成。

参考文献:

[1]戴丽娟.超高层建筑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J].建筑施工,2008(08)

[2]廖仅兵.建筑施工进度计划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第7篇

关键词:施工监理 , 三控工作, 总结

前言: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制度、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对工程建设实行的监督管理。监理单位在业主授权范围内开展监理工作,并协助业主做好与工程有关的其它方面工作。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为监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仅对上兰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投资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及总结。   

1.工程概况

上兰靛水库位于连州市龙坪镇北江支流--连江二级支流步津水(即黄桥水)上游,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大坝(均质土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和坝后电站等。上兰靛水库总库容为1842万m3,属三等中型水库。水库大坝,输水隧洞、溢洪道和坝后厂房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2004年,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粤发改农[2004]349号《关于连州市上兰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省水利厅以粤水规[2004]9号《关于连州市上兰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将上兰靛水库列入广东省城市防灾减灾工程,予以审批立项,同意实施除险加固。批准建设工期为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工程总投资1127万元,其中省投资902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共22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固大坝、溢洪道及输水隧洞等。   

2. 上兰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三控”工作情况

2.1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应以主动控制和施工前准备工作(事前)及施工过程(事中)控制的方式为主,以完工程检查验收(事后)控制为辅,强调预防为主。

项目监理部质量事前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设计图纸、文件进行了审查签发;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及有关图纸进行了审查;对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试验资质进行了检查,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了检测等,使各项工作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后方签发合同项目开工令及分部工程开工通知。

质量的事中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监理工程师以单元工程为基础,按工程的工艺流程进行全过程控制;质量检测实行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试验抽检双控制度;加强中间检查,每天随时随地进行工地巡视,对隧输水洞衬砌砼、溢洪道等重点部位及大坝灌浆、隧洞套钢管等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口头、书面通知,责令整改,性质严重或不及时整改的,报业主同意后进行停工整顿。

在工程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及各阶段验收之前,监理工程师对验收资料和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或部位进行复查或补检,并对验收项目提出质量评定和验收意见。

通过质量控制管理,上兰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质量评定等级为优良。工程共完成单元工程221个,合格率100%,其中优良166个,优良率75.1%;分部工程15个,合格率100%,其中优良11个,优良率78.6%;单位工程6个,合格率100%,其中优良4个,优良率80%。

2.2进度控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进度计划是实现进度控制目标的前提,但是计划编制者很难事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准确无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影响进度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存在偏差,监理工程师应采用必要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调整实际进度。当实施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应依据合同分析原因,理清责任,再采取措施。如仍不能按时完工,应及时向发包人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建议意见,经发包人批准后,完成进度计划的调整。按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实施,确保工程按预定计划完工。

在上兰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部依据施工承包合同工期进行了认真研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在检查设备配备、材料供应、施工技术力量状况落实的情况下,由施工单位填报开工申请报告,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具备开工条件后,下达开工令。在施工中进行定期检查,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偏差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一是对承包商影响进度的设备、材料、人员等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建立工程进度日志,进行形象进度与完成实物工程量统计,记载影响工程进度的内外因素、施工问题处理方法、效果等。三是月中定期进行施工进度检查和计划调整,月末定期召开生产计划会,总结上月完成情况,布置下月工程任务、计划和措施。四是加强现场的协调工作,使施工队伍实现合理的工期,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采取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动态控制方法,上兰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度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工程于2005年10月工程正式动工,至2006年11月完工,工期控制在合同工期内。

2.3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的重点是在业主授权范围内,以施工承包合同为依据,认真做好工程量支付、工程变更项目的工程量核定以及处理好工程索赔,把工程投资控制在合同范围内。为实现投资控制的总目标,监理部采取了以下措施:

.协助业主按工程总投资,做好分期投资计划,从财务上做好投资管理。协助业主做好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变更、材料设备采购等财务开支的经济比较和优化分析。协助业主搞好价差调整、新增项目、变更项目支付单价的调整编制。

.严格按设计、图纸尺寸进行施工。除认真做好工程量的计量、认证外,尽量减少变更设计,减少索赔。并通过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杜绝因出现不合格项目的返工而引起的浪费现象。确保工程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监理及时做好己完成工程量的复核并签发支付凭证。处理结算中业主授权或委托的其他监理业务。

.协助业主单位进行各项索赔(包括反索赔)金额的计算、审核和签证。

.执行不予结算的规定。不予结算的规定包括以下情况:

①质量不合格。

②超出设计及合同外,未经业主或监理机构认可的工程量。

③结算应提交的资料不齐备。

④合同规定的不予结算的项目。

上兰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批复总投资为1127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875万元。连州市审计局连审基报[2010]9号审定本工程项目水利建设资金收入985万元,水利建设资金支出1023.33万元,其中建安工程造价为856.17万元(不含防汛公路配套费)。通过投资控制管理,工程投资控制在计划投资以内。

第8篇

工作原理

连续管钻井电液控定向工具采用电液机控一体化设计,主要由复合接头、电液控系统、机械系统三部分构成。地面测控系统发出指令,经由连续管内置电缆和复合接头向电液控系统高压直流供电,通过分时载波通信机制进行双向通讯以传输电能和操作信号,电液控系统内的微电机接收电能和操作信号后带动微型泵运转,产生高压液体,驱动机械系统内的活塞进行直线运动,并通过螺旋换向机构将直线运动转化为下接头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工具旋转调整工具面的功能,进而达到精确控制井眼轨迹的目的。

结构设计

连续管钻井电液控定向工具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复合接头、电液控系统及机械系统,如图1所示。(1)复合接头结构设计复合接头主要起到为定向工具电液控系统以及定向工具所连接的其它测控工具供电与传递信号的作用,因此,保证复合接头的绝缘密封性能是设计重点,要求复合接头与定向工具机械系统之间在最高60MPa的钻井液压力下绝缘电阻至少要达到500Ωm以上。复合接头主要由上复合接头和下复合接头构成,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上复合接头位于定向工具上接头内,主要由插针总成、导线连接总成及扶正块总成组成。而下复合接头位于定向工具下接头内,主要由插针套总成、导线连接总成及扶正块总成组成。为达到高压环境下的绝缘目的,复合接头插针总成和插针套总成中,设计有铜针和铜套用于传递电流和信号。绝缘套采用耐高压、高强度材料,包裹在插针外面,既可以起到绝缘作用,又可以固定插针,防止插针断裂。绝缘套和钢质外壳之间主要采用多个轴向排布的O型密封圈来保证高压密封性能。导线连接总成内,将铠装电缆的外层钢丝剥开并翻转用一个压紧套锁死,再采用一截铜质导线将钢丝电缆内剥出的铜丝与铜针或铜套的一端相连,导线连接处被一个绝缘套和钢质支撑套保护,两者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防止进入液体而导致电路短路。扶正块总成由一组设计较为独特的扶正块组成,扶正块为内外两层套筒结构,套筒中间由筋板连接,插针总成、导线连接总成、插针套总成均套装在扶正块内层套筒内,并分别安装在定向工具上下头内,起到了固定扶正的作用,防止由于震动造成插针连接虚接,影响通讯。(2)电液控系统结构设计电液控系统是整套定向工具最为核心的部分,耐高温微型电子及液压元器件、电路板及其上电子元件的布局、电控器与液控器之间主线的连接方式、注油方式的选择等均对工具信号接收稳定性及动作执行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对该系统各组成部件进行反复试验、调试与改进完善,最终达到了研制目的。该系统结构简图如图3所示,主要由电子总成、供油总成、阀门组三部分构成,并总装在一个形状结构复杂的不锈钢外筒内。电子总成的作用是接收地面测控系统下达的指令与传感器信号,控制电机工作。为实现该功能,研究人员将ARM芯片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集成到PCB形式的控制电路板上,上位机下达的指令通过电缆传输到井下工具的供电与通信模块,解码后由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模块根据指令内容向电机控制模块和电磁阀控制模块发送命令,从而控制电机和两位三通电磁阀、两位三通电磁阀执行开关动作,驱动液压部分运行。同时将控制电路板、传感器组件整合到电路系统安装骨架上,装在抗压绝缘筒内,使其能在高压钻井液环境内正常运行。供油总成主要由油箱系统、直流可控微电机、液压泵等组成;其中液压泵是关键,研究人员通过反复的优选试验,最终找到了能装在内径小于79mm的管具内,同时实现60MPa以后高压的微型泵。高压供油总成中的微型高压液压泵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泵出液压油,通过阀门组中的一组单流阀、液控单向阀和电磁阀,推动机械系统活塞运动,活塞另一侧的液压油经过另一组单向阀、液控单向阀和电磁阀,回到油箱。当运动到一定位置停止电机工作,停止供液,活塞停到一定位置。阀门组则主要由注油阀、单流阀、压力控制安全阀、电磁阀、液控单向阀等组成。阀门组起到了双向液压锁的功能,锁定活塞两端液压油,保证活塞位置固定不动。活塞反向运动,改变两套电磁阀的液压通路,实现反向油路循环。由此机械系统活塞在两套阀组的控制下上行下行,带动机械系统下接头进行正逆双向旋转动作。(3)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的理念是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下接头的旋转运动。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为实现该功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上接头、油流通路、防扭套筒、活塞、芯轴套筒、换向套筒、换向心轴、下接头等部件。油流通路Ⅰ、Ⅱ、Ⅲ、Ⅳ均为管状零件,在管壁内设计有轴向对称分布的两个细孔,形成A、B两个流道,这4个油流通路零件与活塞套筒及活塞一起形成了液压油的流转空间。活塞右端通过螺纹与换向套筒连接在一起,换向套筒与芯轴套筒之间设计有花键配合,可以防止活塞在左右进行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相对旋转运动。换向套筒套装在换向芯轴上,其末端处,径向圆周均布设计安装有6个换向螺钉,这6个螺钉下端分别探入换向芯轴外圆面上设计的6个螺旋换向长槽内。当电液控系统泵出的高压流体经A流道进入油流通路Ⅳ与活塞套筒构成的液缸下腔室时,推动活塞上行,带动换向套筒上行,换向套筒上的换向螺钉将迫使换向心轴沿换向槽的旋向产生旋转运动,从而带动下接头顺时针旋转。在此过程中,液缸上腔室的液压油将通过B流道返回定向工具电液控系统的油箱中。反之,当电液控系统泵出的高压流体经B流道进入机械系统并由A流道返回电液控系统时,机械系统下接头将进行逆时针旋转,上述动作交替进行,定向工具最终实现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换向的目的。机械系统的设计难点一方面在于如何保证液压油流转空间在高压下的密封性能,如果密封不良,一方面会造成液压系统内的油质不干净,导致其内微型泵、阀的堵塞,影响工具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会导致油箱系统内的液压油泄漏,油量不足以驱动机械系统达到旋转目的。研究人员通过采取优化密封材料、尺寸与结构加焊接封堵的方式保证了机械系统的高压密封性能。另一方面在于如何保证换向螺钉与换向槽之间运动时的灵活性、流畅性与耐磨性,技术人员通过精心设计换向槽旋转角度,精心选择换向槽与换向螺钉的材质与热处理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主要技术参数

适合井眼:φ118mm定向输出扭矩:32Nm~1132Nm定向旋转范围:±440°旋转方向:正逆双向旋转定向旋转精度:±1°

应用情况

2013年至2021年,连续管钻井电液控定向工具在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沈阳采油厂共进行了11口井的现场试验与应用。11口井中,2019年4月完成的锦××井是国内第一口全过程连续管侧钻水平井,创造了最长进尺807m、最大井斜90.11°、最长水平段123m、最大水平位移414.5m等多项国内连续管侧钻施工记录。该工具在整个定向及水平段钻进施工过程中,调整工具面精确、迅速,控制简便,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完全满足了连续管侧钻水平井定向钻进及轨迹控制的要求,具备了连续管侧钻井、侧钻水平井定向施工的能力,为后续连续管钻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为连续管侧钻技术在低渗油藏开发、老井挖潜、煤层气开采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内控管理;银行; B/S架构;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3-2935-03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nk Based on B/S Architecture

GUO Li-peng

(Chem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Bohai Staff-worker’s Institute, Tianjin 30045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ics, the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nk has been the essential tool in the running of bank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nk based on the B/S architecture, and put for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for developing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nk based on B/S architecture utilizing technology.

Key words: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bank; B/S architecture; database

1概述

银行内部控制体现的是商业银行的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职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和。内部控制就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内容进行衡量和校正,以保证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内部控制是相对于外部监督管理而言的,它包括制定标准、根据标准衡量工作成效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三个要素。简单的控制可能只涉及到指出并纠正某一具体问题,而充分的内部控制则可能包括重新修订目标、制订新目标、调整组织机构、改善人员配备以及在领导方法上做出重大改变等。因此,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管理的其他各种职能。

建立银行内控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把信息采集工作整合到工作人员的日常事务处理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质量、效率;可以解决内控管理的信息量大,信息采集难,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准确性低及风险应急预案匮乏等瓶颈问题,同时采用分级管理模式,通过对操作人员的权限设定,明确界定各个角色的职权范围与管理职责。从而全面实现内控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提高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时性、可操作性,使内控管理高效有序地进行。

2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该系统主要目的是实现及时将业务人员办理业务的流程与标准流程进行比较,并且做出判断是否为违规操作,若是违规操作则及时给出提示,并显示违规的严重程度,同时从预先制定好的处理方案中自动选择相应的处理办法提示给系统管理员或主管领导。此外还需要根据违规操作的具体情况与整改情况与人力资源系统进行挂接,最后还要对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统计,为后续内控工作打下基础与铺垫,达到总体提高内控管理工作质量的目标。因此,银行内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员工及业务管理、业务风险识别管理、业务风险整改管理和综合信息管理。

3系统的技术方案

本系统设计采用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三层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并采用平台进行系统的设计,采用页面缓存技术能够加速页面的浏览。

在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方面,采取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外层加密的方式,对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了改进,在其中引入数据库加密和密钥管理机制。并采用用户分级管理,不同类型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将用户分成多个级别,级别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将权限分为三类:数据库登录权限类、资源管理权限类和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类。

4系统设计

4.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为了避免了模块间交叉访问数据表,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数据交互全部通过底层的数据操作接口来进行。主要用户涉及到管理员、行长、柜员、客户等角色。用户登录后首先进行身份认证,若用户信息通过系统认证后,系统将根据用户的权限赋予其相应的访问权限。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权限审核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日志管理模块、功能管理模块组成。系统框架结构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框架业务流程图

4.2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银行内控管理系统划分为员工及业务管理、业务风险识别、业务风险整改、综合信息管理四个功能模块。银行内控管理系统的功能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银行内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4.3系统数据库设计

在银行内控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对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工作。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采用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系统的编码方式,从而确立数据内容的准确性、唯一性,使得相关数据信息表达更加准确。以达到对数据库管理的方便性和易操作性。

4.3.1数据库E-R图设计

银行内控管理系统的实体包括部门、员工、业务等。部门信息包括部门编码、部门名称、负责人等,员工信息包括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业务包括业务代码、业务名称、业务级别等信息,员工业绩信息包括员工工号、业务代码、成绩等。数据库E-R图如图3所示。

4.3.2数据表结构设计

银行内控管理系统涉及到的主要数据表具体设计如下:

(1)员工信息表:员工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员工的注册相关信息,包括工号、户籍号、账号、姓名、部门代码、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入职年月等信息;

图3数据库E-R图

(2)部门信息表:部门信息表主要用于保存部门相关信息,包括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类型、部门成立时间、部门所在地等信息;

(3)员工异动情况表:员工异动情况表主要用于保存员工部门发生异动的信息。包括员工异动编号、工号、姓名、性别等信息;

(4)承担部门信息表:承担部门信息表主要用于业务承担部门的相关信息,包括部门编号、部门名称、负责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5结论

随着新内控改革的推行,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与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而本文所设计的银行内控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缓解了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压力与难度,使得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该系统需要对内控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做进一步的优化完善工作以提高数据检索速度和效率,同时需要加强数据库安全保护工作,防止其被恶意入侵和修改,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R].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令,2007年第6号.

第10篇

内部控制测评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当作企业持续规范运营的重要手段,并作为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内部控制测评体系现状

2008年,财政部等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规范》)要求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检查评价,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下称《指引》)从内部控制审计、应用和评价三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这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测评体系框架基本确立,这种理论格局一直保持并沿用至今。

在内部控制测评实际操作层面,目前普遍流行的做法分为两个两类:第一类是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维度开展测评工作。第二类是审计人员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分为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生产与费用、筹资与投资等业务循环,从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入手,开展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测评工作。

201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下称《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在股份公司及其分、子公司开展内控测评价,以达到掌握公司内部控制实际情况、编制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由于暂未有相关规定强制其他企业执行内部控制测评,因而内控测评工作较广泛地在上市公司及其分子公司中开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1)测试标准和规范的可操作性不强。测试是评价的基础,测试依据的标准和规范直接影响评价质量。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只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无可供执行的操作细则。在内部控制测评价工作实践中,审计人员只能依据原则制定操作流程,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质量,削弱了内部控制测评工作本身对促进管理的价值。

(2)测试手段单一,应对作弊能力不高。审计人员常用的内部控制测试手段有观察、访谈、检查文件以及流程再执行等。在开展内部控制测试工作时,由于工作手段比较单一,受限于测试人员能够看到的外在表象和文件材料,以及在访谈中相关人员的工作描述,在应对被审计单位人员隐瞒、材料作弊的能力十分有限,可能影响评价结论。

(3)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评价体系缺失。在实际内部控制测评工作中,由于没有内部控制缺陷重要性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只能参考《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判断潜在缺陷对被检查单位的预算收入或支出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可能产生影响作为判断基础,对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性做出判断。专门针对内控测试评价指标体系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测评的信度。

(4)内控测评工作的价值被低估。《规定》明确指出,开展内控测评的目的就是披露《年度内部控制报告》,但并未就报告中披露的内控缺陷整改落实期限、质量要求和责任做出明确要求,存在重视测评、轻视整改落实的情况。内部控制测评在规范公司运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作价值被低估。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测评体系的对策

(1)制定内部控制测试操作细则。在内部控制测试工作过程中,执行明确的操作细则有利于降低因审计人员个人偏好给测试取证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审计负责人加强内部控制测评质量控制和监督提供依据。内部控制测评操作细则更应统筹考虑测评工作各主体、全过程进行规范。例如,审计人员应当于审计工作开始前几天发布审计通知、审计所需材料清单及其各项材料的质量要求、统计数据的模板等、内部控制测评访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开展、抽样样本数量应当占总体样本的指导比例、缺陷样本的确认及其缺陷程度的认定、内部控制测评结论编制责任以、缺陷整改落实及反馈责任的界定等。

(2)创新内部控制测评手段,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传统内部控制测评手段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无边界地触及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手段的开放性,审计人员可能无法通过观察、询问、检查等手段获取客观的信息,导致内部控制测评工作产生超额的工作量、增加内控测评工作的成本。因此,创新内部控制测评工作手段,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关注同行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照式”测评、“带着问题”就发现某些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内部控制测评、与财务审计合并开展内部控制测评等。

(3)建立内部控制测评缺陷评价体系。评价是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评价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测试的质量,因而通过量化指标计算出内部控制缺陷,从而确定其重要性水平,应当是提升内部控制测评工作质量的题中之意。建议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测评缺陷重要性评价标准,即当何种控制条件不具备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程度的重要性水平、各种抽样样本占总体样本比下的缺陷重要性水平等,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高度,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测评专业的结论。

(4)颁布内部控制测评缺陷整改落实指引。作为《规定》的配套措施,颁布《内部控制测评缺陷整改落实指引》规定整改落实的期限要求、质量标准,监督、检查措施、信息披露要求等,重视发现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缺陷的整改落实,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测评工作的重要价值。

四、结论

第11篇

根据《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组织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

《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已收悉,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要求财政所按照文件要求,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检查指标及评分说明,逐条对比,逐条自查,逐条整改落实。

二、全面自查

通过查阅会议记录、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立文件、内控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内控工作总结、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制度汇编,结合《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的附件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检查指标及评分说明”逐条对比自查,最终自查评分97分。现将自查结果及评分情况汇报如下:

(一)满分指标。一级指标中:是否成立单位内部控制领导机构、单位内部控制领导机构构成人数、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否在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中担任负责人、班子成员是否在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中任职、是否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是否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否对单位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是否编制经济业务流程图、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内部控制监督部门、以下工作职责是否由同一人担任、对涉及内部权利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建立制衡机制的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和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等指标均已完成,评分均为满分。

(二)非满分指标。总共扣3分。一级指标中: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指标10分,得分8分,其中二级指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扣1分;是否建立信息系统,并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其中指标5分,扣2分,得分3分。

三、总结及分析原因

通过开展自查工作发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也较好的执行了相关制度。但是,由于乡镇基础条件限制,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上尚存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内控工作,主管领导亲自负责抓落实,保证内控管理工作机制得以长效运行。

第12篇

关键词: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076-02

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一种重要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都遵循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加大,单位人力资源投入产生的效益和产出越来越小。所以,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人多力量大”,而是要将人员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既能够确保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又能够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某国有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是国内首家具有“A+H”股两个融资平台的上市农机企业,由30多家专业厂和全资、控股子公司组成,是集农业机械、动力机械、零部件装备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国有农机企业。A公司作为国内农机行业的排头兵,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市场的起伏波动非常大,生产淡旺季较为显著,人力资源的“财富作用”或“包袱现象”时常发生着变化,所以,如何合理控制人员总量,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劳动效率,一直都是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寻求突破的课题。

一、人员总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影响,A公司缺乏自主进行人员总量管控意识,人员总量调控方式方法落后,导致企业劳动效率不高、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

(一) 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意识薄弱

基层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生产组织部门普遍缺乏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意识,以事为重心、为人找位、为事配人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生产旺季时,单纯依靠增加人员依然是解决产能不足、满足市场需要的重要手段。

(二) 新增人员数量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

生产旺季时,用人单位、生产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简单根据产量增加的比例确定新增人员数量,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相关劳动经济指标测算和对比分析,导致由于人工成本增长失控,企业经济效益增幅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由于新增人工成本远远超过新增实物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反而导致企业产生亏损的极端现象出现。

(三) 员工未能做到动态管理,退出通道不畅

由于员工能进不能出、岗位能上不能下,导致A公司员工数量增速较快,企业人工成本逐年增加。特别是在生产淡季时,大量人员被安排轮休,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同时,由于部分岗位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其他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二、 构建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的方法措施

针对人员总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A公司从2012年年初就着手建立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促进人员结构优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一)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012年年初,A公司在人力资源系统创新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围绕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来开展,将劳动经济指标持续优化改善作为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标准。这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确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对人员总量控制的传统理念和意识,也为构建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 建立科学的人员总量预测模型

A公司在对比分析各用工单位近3年来(2009—2011年)平均从业人员总量与实物劳动量、工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等数据的基础上,寻找指标数据和人员总量之间的变化趋势,再结合当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和人均工资增长等因素,建立科学的人员总量预测模型,指导各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年度人员总量计划,有序开展月度的人员总量自我调控[1]。同时,根据测算结果,A公司人力资源部在提出了人员总量控制目标:主要产品实物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小于10%的,平均从业人员总量原则上不增长;在满足满负荷工作条件下,增幅在10%(含10%)—20%的,平均从业人员总量增幅小于3%;增幅大于20%(含20%)的,平均从业人员总量增幅不超过实物量增幅的15%—20%;主要产品实物量对比上年同期减少的单位,从业人员总量减控比例不低于主要产品实物量减少比例的30%—50%。

(三)运用投入产出对比分析法测算新增人员,确定用工方式

生产旺季因任务量增加,现有人员无法满足而需新增人员时,我们指导用工单位运用对比投入产出分析,开展人员总量自我调控。通过对比分析3年来基本生产人数、实物劳动量、实物劳动生产率、劳动分配率,计划新增人数、预计新增人工成本和新增经济效益等指标,参考盈亏平衡点的计算,确定需求人数,对比分析使用正式用工、劳务派遣人员和技校顶岗实习生之间的人工成本差异,以便科学确定新增人数、使用期限和用工类型,将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例如,某单位接到一笔生产订单,经过投入产出测算,需新增N个人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时,他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能要多少人就要多少人,而是把人员总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要适时开展新增人员需求计划准确性和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单位,要及时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四) 明确人均工资增长目标要求

A公司在推进实施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人均工资增长目标的要求,确保了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的有效实施。要想实现人均工资增长目标,就必须增加工资总额或控制人员总量,当出现企业经济效益无增幅或经济效益下滑而没有增量工资时,就必须依靠人员总量控制来实现人均工资增长的目标。同时将人均工资增长目标与单位经营层年薪挂钩考核,单位人均工资无增长时经营层年薪不得增长,经营层年薪增长幅度不得高于单位人均工资增长幅度,极大的增强了单位经营层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控制人员总量的积极性。

(五) 盘活内部人力资源潜力

生产旺季时,用工单位首先想到的不再是增加人力资源,而是在盘活内部现有人员存量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内部和单位之间的人力资源余缺调剂,安排非一线人员和待岗人员充实到生产岗位或辅助岗位顶岗操作,充分挖掘内部人员潜能,有效控制人员总量增长。

(六) 积极开展淡季人力资源培训

在生产淡季,积极策划组织开展各项专题培训,特别是要将技能人员的培训与符岗符级、职业技能等级等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开展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大工种、宽作业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通过技能和素质提升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为生产旺季储备高效的人力资源。

(七) 通过绩效考核实施员工素质调整

完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通过绩效考评加大员工素质调整力度,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员工及时安排转岗或进行培训,经过调整岗位或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通过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方式开展员工素质调整,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员工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员工结构的优化。

(八) 科学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积极加强与产品工艺、设备管理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将人员总量与设备改造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流程优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合理调控人员总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同时还要加强与生产部门的联系,综合考虑动能费用、人工成本、人员休息休假等因素,将“集中生产、集中休息”与“均衡生产”两种生产方式有机结合,合理安排班次,科学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九)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开展人员总量控制,并不是说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才的引进,而是要在公司经营业务和战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成熟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力度,解决公司在管理、技术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提升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加大对重点本科院校和硕士、博士毕业生的招聘力度,做好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

(十) 建立劳务派遣人员常态转招机制

劳务派遣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劳务派遣人员和企业合同制员工同岗同工同酬的同时,建立劳务派遣人员常态转招机制,每年进行1—2批次的劳务派遣人员转招工作,对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能过硬、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任职资格等符合企业转招条件的劳务派遣人员,转招为企业的合同制员工,既增强劳务派遣人员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稳定了员工队伍、优化了技能人员结构,降低了企业用工风险,同时也符合国家将于今年7月1日执行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中对劳务派遣人员的管理要求[2]。

三、实施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取得的效果

1.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制定了科学的人力资源总量预测模型和确定新增人员数量的方法,为实施人员总量调控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2.通过建立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引导用工单位自主开展人员总量控制,增强了单位规范人员总量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3.通过实施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极大的减少了人力资源浪费,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满足了经济性用人的要求。2012年,A公司平均从业人员总量较上年同比下降4%,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了7%,在全年工资总额增长不足3%的情况下,员工平均工资增长了8%,为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4.2012年,通过建立劳务用工常态转招机制,累计转招了劳务用工170余人,增强了劳务用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降低了高素质技能人员的流失和企业劳务用工风险,进一步健全了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四、总结

人员总量自我调控机制的核心要点是通过树立以人为本和经济性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劳动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建立科学的人员总量预测模型,开展多样化的人员总量控制,有效提升企业人员总量管理水平、优化员工结构,在为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提升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保障的同时,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员工收入水平,实现人均收入与企业效益增长相匹配,确保了十报告中关于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