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15:5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期中考试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指导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改变懒汉作风,建立一个团结、文明、守纪、刻苦、勤奋、互助的班集体。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 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62人,女40人,男生22人。通过上学期的要求,培养。此班干部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本班学生上进心比较强,人人热爱班集体,个个能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差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卫生意识比从前强,良好的卫生习惯慢慢养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
三、 任务与目标
1、做好学生开学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进入正轨。
2、做好会考准备工作,积极应对本学期的会考
3、制定班规,明确班规要求,自觉遵守班规纪律。
4、开展比学、互助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风围。
5、增强卫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6、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四、 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第一周:做好学生开学思想工作
第二周:开展性教育活动——“长大未成人”
第三周:高二学生基础会考动员宣誓大会;开展“学雷锋、送温暖”系列活动。
第四周: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初步准备。
第五周:会考复习摸底、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做好会考复习、树立信心。
第六周:高二会考一模;
第七周: “法律进校园”第二阶段工作检查及整改。
第八周:高二会考二模;总结会考模拟。
第九周:第九届“欢乐杯”中小学生书画展评比活动;发展新团员。
第十周:期中考试动员会,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高二会考三模;“红五月”系列活动。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教学质量分析;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近期学生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及下半学期的工作打算,请家长配合班级的工作;
第十三周:高二会考四模;奥运知识竞赛活动。
第十四周:会考考前心理辅导
第十五周:高二会考。
第十六周:会考总结
第十七周:学习计划交流。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法律进校园”工作小结。
[关键词]兴趣 加分 考试制度 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209-01
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主题,也是大学生就业后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往的植物学考试中仍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应试教育色彩,而素质教育的表现不足,因此限制了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致使学生以通过课程考试为大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同时也将导致本来对植物学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丧失了继续提高的勇气。上述结果必将导致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往往也是高分低能,在进一步深造或工作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制度也在与时俱进,在改革中求发展。[1-6]
一、以往植物学理论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八年来植物学理论课程教学工作与前期教学改革经验,在肯定现行考试制度大方向的前提下,对植物学理论课程考试制度的弊端总结如下。
学校考试制度现行的植物学理论课程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有或无)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实际考核是以出勤和回答问题为主要考核对象,期中和期末考试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这种考核内容的设置除了最高占期末总成绩20%(无期中考试时)的平时成绩尚给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知识能力保留了部分发展空间外,其余80%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这种卷面成绩比重过大的理论课考试制度却会诱导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的,造成学生的创造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考试的压力下被搁浅。这也许就是当今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高分低能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力本来是有的,可是在大学考试中搁浅了。
二、设计针对性的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植物学理论课教学,从素质教育观点和当今人才需求标准来看,最终目的只有两个: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学基础理论知识,这相当于万丈高楼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在前者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应用植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知识的能力。为避免以往我校植物学理论课程考试制度弊端,在继承以往考试制度优点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如下改进方案——探索从兴趣入手的加分式考试制度。
(一)探索从兴趣入手的加分式考试制度概念模型
从兴趣入手的加分式考试制度,是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为前提,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提供必要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兴趣行为的结果、在正常考试总分基础上进行加分的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激励式考试制度。大胆规定加分值上限为课程总分值100分的一半,加分后课程总分上限仍为100分。加分值上限的设定代表改革力度,和改革效果密切相关,但该上限值究竟是偏高还是偏低还有待于在考试改革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二)改进方案的理论依据
1.从兴趣入手的加分式考试制度,是以教学的创造性原则为基本理论依据。该考试制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都有充分发展的空间,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从兴趣入手的加分式考试制度,符合心理学动机行为原理。该考试制度使学生的学习或研究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与发展,这种学习或研究活动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因为动机决定行为。而动机的产生又是来源于需要和诱导,加分式的考试制度能够满足对植物学有兴趣学生对探究植物学奥秘的心理渴求状态,是促进学生由兴趣到学习或研究活动行为转变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从兴趣入手的加分式考试制度,本质上成为激发和调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研究的动力,因此,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按照兴趣主导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三、预期效果
根据前期研究工作,预期课题研究结果如下:
1.从兴趣入手的加分式考试制度实施以后,学生学习质量应该具有明显提高。
2.对植物学感兴趣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有所加强,能够善于将植物学知识学以致用来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植物学现象。
3.学生以后想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热情会被激发,考研比例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研究与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6):135-137.
[2]刘小芳,周莉蓉.适应时代需求,加强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J].大学学报,2003,18(1):75-78.
[3]王晔.高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156-157.
[4]沈咏,苏明理.应势而生的应试教育和应时而生的素质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1):90-92.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情感,可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很传统,以“直输式”为主,满满讲完整整四十五钟,重视知识的讲解,轻学生情感的养成和培养,结果可想而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我们用心、用情教育。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培养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和学生真正的沟通心灵,唤醒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发的学习。在我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也真正信奉并践行着这一理论。
1、注重熏陶,丰富学生课堂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利用学校资源,播放给学生观看,既能丰富语文课堂,又能使学生能深入情境,感悟生活,以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养成。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共鸣。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专研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如:著名特教师郑祖读试教《别了,我爱的中国》的教学实录,他是这样释题的:
……
师:现在我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把这个题目改一下。
(师板书:“别了,中国”)行吗?
生:不行,因为这个题目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爱的情感,经这么一改,只说明了作者要离开祖国,没有表达对祖国的爱。
师:她觉得我这个题目不行,没有强调什么?
生:亲爱。
师:我再改成“中国,别了。”
生:这样也不能表达他对祖国的爱,而且“中国”,也不能证明他是中国人,写了“我”就能表达他是一个中国人。
……
这样把学生的情感与题目结合在一起,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更加融入课题。
3、教学过程中巧用情感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突发事件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有时,我们更要巧用“情”、“心”去引导和应对,也许效果更明显。如有一次我校举行期中考试,在八(1)班的教室里,我和本班班主任……数学老师杨老师注视着班上每一个同学们,只见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答题,教室里静悄悄的,时间过得很快,离考试结束大概还有10分钟,班主任焦急的踱着步,一会扫扫优等生小棋的试卷,一会又踱过去看看小杰的答题情况,一会又关注着班上的另一个优生……表情焦急,十分焦急,突然,他在小棋的桌边停了下来,再次看了看她做好的试卷,指着答卷,大声喝道:“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学的,还没有小杰做得好”。接着有念叨了几句。没曾想,这个初三的小女孩哭了起来,虽然声音很小,可是全班同学都看见了,这时,我走到了她的身边,贴着她,抱着她的肩,小声的说:“一次考试的失利算不了什么,关键是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积累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下次进步”。我再次拍了拍她的肩膀,过了一会,交卷时间到了,我看见她还钉在自己的位置上抽泣着,我再次抱着她的肩,小声对她说:“没有考好没有关系,我们还有时间弥补的,要坚强一点,谁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努力,我相信你期末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临走时我又拍了拍她的肩膀,并小声吩咐她的好友说:“你们要多开导开导她”,同学们都点头答应着。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此事在我的心中逐渐淡忘着。
一晃,圣诞节到了,这天我像平常一样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桌上一张醒目的贺卡吸引了我,打开一看,醒目而纤细的字迹,写道:“您还记得期中考试哭的那个女孩吗??没错,就是我,感谢您的拥抱,鼓励,支持,那一刻我觉得您很贴心,谢谢您,祝您圣诞快乐!”
此时,我愣住了,啊,原来,这就是孩子的“心”,没有想到老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亲密的拥抱,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鼓励话语――都是孩子再次努力的动力和支持。也许对她来说,最关键的是获得了老师的信任感。
不久期末考试了,我也很关注着她,这一次,她没有哭,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二,她笑了,没有想到一个被人信任人战胜暂时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竟如此之大,她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可见,巧用情感机智应对突发事件,不但很好处理了事件,同时学生也受到了启发。
4、课后多关心学生生活,与学生做朋友,潜移默化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篮球教学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106―03
尝试教学法是学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贯彻了“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理念,确立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程序,是顺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该方法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应用于部分运动项目技术教学简便实用,教学效果良好,能够促进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尝试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方法改革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实践方面的参考。
1 实验方法与步骤
在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2010级1班、2班和3班选择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人数均为30人。实验前采用集体评分形式对两组学生的运动素质(100米、握力、立定跳远、俯卧撑、纵跳等5项)和篮球基本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往返运球投篮)进行测试,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运动素质(P>0.1)与技能(P>0.1)基础差距不大。
本次实验对照班用传统的“先讲解示范后组织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尝试教学法,基本步骤为:体育教师布置尝试课题(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往返运球上篮的概念与动作方法等)一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等途经得到解决尝试问题的方法一学生根据自己对该技术动作的理解自己去做尝试练习一学生针对本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探讨性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再进行练习,教师加以指导,直到初步掌握动作要领。
本次实验两班的教学时数相同(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32学时)。所做的尝试练习一样,只不过实验班在课堂上进行,对照班在课外时间完成;两班的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内容完全相同、考试时间在同一天完成,考试形式采取考教分离、集体评分(考核人员由3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篮球教师组成,任课教师不参与)完成考核。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篮球技术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
尝试教学法的五步教学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提出的,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尝试中逐步完成的。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和练习为主,这是现代教学论思想的体现,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实现“教”与“学”统一。同时,尝试教学法又适应教材编排的规律使学生有可能尝试成功。
实验结果表明,在篮球基本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往返运球上篮满分均为10分的2次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期中考核中,实验组的2项篮球技能成绩都高于对照组(p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运动素质测试的对比分析
运动素质是反映学生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和耐力的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是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100米、握力、立定跳远、俯卧撑和纵跳等5项测试指标来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运动素质的发展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除开俯卧撑这一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以外(但与实验之前的数据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P>0.1)发现,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握力差距还是扩大了),其它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情感态度变化的对比分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看出教学指导纲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度关注学生需要的满足和学生情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认真剖析《统一与健康课程标准》之情感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1)学生能否在课内、课外都能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学生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锻炼过程中;(3)学生能否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虚心接受体育教师和学习同伴的指导,并反复练习;(4)学生能否克服各种困难甚至挫折而坚持学习与练习;(5)学生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手段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6)学生能否在与老师和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理解、尊重、协作、竞争和责任意识;(7)学生能否遵守体育规则和课堂纪律;(10)学生能否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分析失败原因,不埋怨他人,能与他人很好地交换意见等。基于此,本文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高职院校学生篮球学习特点确定了7项指标来综合反映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从表4可以看出,在通过32学时的尝试教学实验后,超过90%的学生对篮球教学采用尝试教学法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积极影响给予了正面评价。说明尝试教学法对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能力,树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和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有着积极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为期32学时的篮球教学实验表明,尝试教学法对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显著的。在篮球基本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往返运球上篮)学习方面,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尝试教学法对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是有效的;在运动素质(100米、握力、立定跳远、俯卧撑和纵跳)发展方面,实验组学生在100米、握力、立定跳远和纵跳等4项指标的测试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尝试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有着积极作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超过90%的学生对篮球教学采用尝试教学法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积极影响给予了正面评价。这说明尝试教学法对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能力,树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和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有着积极作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采用尝试教学法能够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2 建议
基于本实验所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建议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和其它运动项目术科教学中主动实验并推广尝试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一道,体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法思想。通过灵活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教会学生”向学生“会学”、“学懂、学会、学乐”转变。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从钻研“教法”向钻研“学法”转变;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和“学材”转变;从教师“主宰”和“放羊”、“圈养”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转变等等,把教学的“导”与学生“尝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一、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
1. 题海战术,致高分低能。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采用题海战术,学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对所学知识预习和深入理解,机械式学习,没有时间思考,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为考试而作着准备,大量的做题,练习速度,练习准确程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为学生减负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性的工作任务,但在现行的升学体制下,学校、家长、学生仍把升学当作学习的最终目标。为了考上一所重点中学,学生在大量的做题过程中,没有时间思考、总结,渐渐失去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分数很高,但学习能力在下降。
2.追求难偏,失学习信心。一味追求难题、偏题的练习,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不细致,学生理解不透彻,造成基础不牢,学生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能形成系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现行的高中教材、课后习题紧扣教学目标,难易搭配合理,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但就现在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注重习题演练,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系统讲解和梳理;注重课本以外习题的处理,不注重课本上习题的消化和吸收。一节课中,往往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讲解新课,然后就是紧锣密鼓地做题,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在较多难题的挫折下,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3. 考试排名,使学生厌学。频繁的考试和排名,使学生对学习的真正意义造成错误的理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主观能动性不强。现在的中学生每月有月考,还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如果到了初三和高三,甚至还有周考。大大小小的考试,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每到考试就会拉肚子,考完试自然就好了;有的女同学生理周期紊乱;有的孩子厌食;有的孩子在考试前会失眠,这些压力分别来自于学生本人、家庭和学校的期望。在长期的压力下,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学习意义的正确理解。
4. 课业沉重,致不堪重负。现在的参考书和练习册名目繁多,良莠不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资料把关不认真,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在教辅资料的选择上没有甄别,一股脑地推给学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另外,还有的教师出于利益考虑,在练习册的选择上存在受经济利益影响的现象。很多练习册上的题存在着重复现象,学生没有必要做了一本又一本,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也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耐心,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独立思考,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
5. 强迫补习,生逆反心态。很多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和学习规律,强迫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补课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升初中有补课班,初中升高中更有补课班。有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例子:一个初中的快班,全班60名同学中、只有四五个同学没有提前学习初中的课本;初三毕业,中考还没有进行,好多家长已经为学生找好了高中课程补习班,而且没有开课就交了钱、排了座位。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学生学习同一学科的同时,参加几个补习班,占用了学生的消化理解时间,消耗了学生大量的精力,使学生非常疲劳,渐渐地磨灭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 学无快乐,失成功动力。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经历和时间,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和愉悦,对学习不能形成正面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体会不到成功与快乐的状况下,会渐渐失去自信,而自信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自信的学生做事积极主动、乐观进取、敢于挑战;一个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往往会表现出悲观、胆怯、退缩,不敢尝试新事物,做事依赖别人,犹豫不决。成功的体验会带给学生自信,带给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观。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从制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革教育评价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对教育教学进行评价;加大对各类补习班的监管力度,杜绝社会上的乱办班,乱补课现象。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社会衡量一所学校、一个学生的标准仍然是升学。为了升学,家长不惜精力和金钱给学生找各种各样的实习班,迎合家长的心理、各种良莠不齐的实习班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杜绝乱补课、乱办班,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力度治理,对没有教育资质的培训学校坚决取缔,对在职教师所承办的补课班加大处罚力度,还学生轻松的假期,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2. 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认真备课,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归纳梳理,对课后作业的难易程度和类型进行分类总结,精选例题和习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内教学工作上,让自己多付出一些,学生就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独立思考,感悟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不跃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恰当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激励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优等生;素质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4-01
我们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孩子也容易产生一些品行上的缺点,比如自负、自傲,耐挫能力弱等,优等生由于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成绩优异等原因,使他们逐渐形成了优越心理,在言行上容易出现趾高气扬、目无一切的精神面貌.其次,优等生往往是班级中的宠儿,同学羡慕,老师青睐,家长关爱,正因为如此,他们一旦遇到挫折与失败,大多数会一蹶不振,甚至沦落下去,其表现比一般学生更加消极。在我们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同时,对优等生进行正确定位、承受挫折、提高意志品质的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经过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优等生基本可分两大类型:
1.自负傲慢型
优等生的长期优势和教师与家长对他们的不恰当夸奖,极易使他们形成自负傲慢的心理,他们看不起别人,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尤其是当他们的想法与老师的要求不一致时,他们不是从自己本身找出问题的症结,而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见解,即使发现自己错了,也难承认。
我曾经接过的班上有一名男生,各科成绩都很好,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项比赛屡获佳绩,为学校争得不少荣誉。可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心中却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骄傲! 刚开始我慢慢观察他,发现他称呼别的同学一律是"大傻"。为此我心里暗暗着急,可一想他只不过是个孩子,面对荣誉迷失了方向,正需要我的指导,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不也充满着浮躁的氛围吗?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接触中,我以对待一名普通学生的态度面对他,对他和其他学生一样不搞特殊化,但也不歧视他,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对他的错误从不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尽量做到公正客观。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引导教育他,慢慢的他对人的态度礼貌了许多。
对此类学生的培养方向:优等生是相对于其他学生尤其是本校本年级本班的同学而言的,只是说明他们在学习成绩等方面比其他学生突出些,而不表明他们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不存在什么问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转变观点,正确认识优等生,要克服偏爱心理,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对优等生的缺点错误要及时给以批评教育,不能迁就,要高标准,严要求,表扬时要掌握好"度",淡化优等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2.抗挫折能力差
优等生在家受到父母的疼爱,在学校受到教师的关心、同学的羡慕,在社会受到人们的称赞。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顺境中,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如考试的失误,学科竞赛中未得到名次等,就惶恐不安。为保持自己的优秀地位,不让其他同学赶上或超过自己,他们常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与家长和教师较高期望形成合力,一方面会使他们由于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而易遭受挫折;另一方面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产生负重心理,导致身心疲惫。教师此时要积极加以引导,使他们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去年班上的聪聪是个优等生,也是上我数学课发言最积极的学生之一。从她坚定的眼神中,我看得出,她是很喜欢上我的数学课的。偶尔有一次,上数学课,作为小组代表的她,连续回答了两个问题都错了,结果连累了他们小组的评价结果。在同学们的一片嘘声中,她很难过,也很不好意思。从此后,她上课再也不敢轻易举手,接下来的期中考试也没考好,慢慢对很多事情的积极性也减退了,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逐渐使她偏离了积极向上的轨道。
对此类学生的培养方向:首先,要教育优等生认识到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偶然的失败与挫折算不了什么,不必为此自卑,一蹶不振,而应从中总结经验,重新认识与反省自己。其次,要教育优等生正确地对待挫折,要能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努力消除挫折产生的不良影响,学会补偿。再次,还可以通过创设挫折情境,增强优等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也可以通过格言警句让优等生懂得"最令人瞩目的胜利者,通常会遭遇到难以忍受的障碍,他们胜利,只因不愿为挫败而气馁"的道理。
【关键词】家长会;教育;新型;积极性
2011年10月份我带着高一(6)班的全体同学和家长们在体育馆一起参加了一次大型的“成长心连心”活动,让我受亦匪浅,豁然开朗。期中考试结束,按学校的惯例要召开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会不可以这样进行呢?过去开家长会,主角是班主任,任课老师是配角,而家长只是一个听众。班主任布置学习的任务,任课教师提成绩的要求、家长配合的要求,家长会上始终由教师唱“主角”,家长们只有洗耳恭听,根本没有插嘴发言的机会。家长会成为教师传达心声的“独角戏”。试想这样的家长会怎么会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呢?那么,我们又该站在怎样的角度来组织这次家长会呢?我思索着我与家长的关系,我也是一个做妈妈的人,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我以一个家长的角度思考着我期待中的与老师的关系,由此我想到家长会是否可以这要来执行,作为双重身份的我不正是这样期待着吗?
1传统家长会存在的弊端
1.1与时代脱轨:目前的家长会之所以渐渐地变了味,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会过分突出考试的分数,把排名次作为家长会的重要内容,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其次没有摆正家长会上家长与教师的位置。认为家长会就是教师讲,家长听。把教师放在主动支配的位置,而家长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第三,把学生学习上,操行上存在的问题过多地归咎于家长不配合。
1.2主题浮躁:传统家长会主题浮躁、单一是一个普遍问题。家长会一般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向家长通报一下学生的(基本)行为表现,班风情况,然后切入所谓“正题”,报分数,排名次,算均分,分析试卷,最后要求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至此,家长会便宣告结束,部分后进生家长再留下来继续听候教师讲“如何配合”。
1.3缺少情感交流:传统家长会缺乏生动活泼的氛围。由于传统家长会基本是“一言堂”,加上主题浮躁,内容单调,家长对这样的家长会就感到乏味。部分被教师数落的家长,还会产生压抑感,整个会场气氛严肃,家长表情木然。待到教师宣布家长会结束时,家长才如释重负。
1.4效果不好:传统家长会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使家长会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加长会有不少教师把学生思想品德上的不足和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原因过多地归结到学生的不努力和家长的不配合上。家长因此而产生的怨气便一股脑儿发泄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则认为自己遭此“教训”是教师告状的结果,便对教师产生不满与抵触情绪,进而不愿意学习,于是造成学习的不断下降,有的学生还会走向极端。
2“教育会诊型”家长会概念及特点
2.1概念:教育专家王森龙将这样定义:即根据不同情况,将不同类型家长召集在一起分析学生问题及形成原因,商讨教育失误及改进措施等。而本文所谓的以问题探究为核心“教育会诊型家长会”则首先由班主任、任课教师提供具体案例或者由家长来描述平常在校外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案例,然后大家针对所呈现的鲜活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若干对策,最后筛选出最佳方案供家长实践参考。
2.2特点:这种模式的家长会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能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学生问题,家长参与积极性高,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家长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而且,通过对案例中的一些细节的剖析,班主任和家长往往会同心协力,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具体建议。因此对各位家长的孩子有真正意义上的效果与帮助。
3具体实施过程
3.1会前准备
3.1.1整理学生成长记录表:根据学生平时在校表现情况,整理出每个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包括成绩、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表现、平时表现、寝室表现,遵守班规、校纪校规等各方面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形成一份完善的每个学生在校个案情况。以我班胡朝霞同学为例,如表:
3.1.2分类分组:根据整理好的学生个案记录表,将全班的个案记录进行分类分组,即对来会的家长按照学生在校的个案记录进行分类分组。如我班是属于职高班学生,班里共54位同学,那么我将学生个案记录分成这样五个组:学困生组(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和以前比有所退步的学生),问题学生组(在学校发生过重大违反正校纪校规的学生),单亲家庭组(离异或重组的家庭学生),优秀学生组(成绩较理想,有意向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避免人数过多导致有的家长不能参与,也要避免人数过少导致讨论不够充分,影响活动效果。一般情况下,我认为十人左右为最佳。
3.1.3分类制作邀请函:根据分组好的学生家长名单,分阶段分时间邀请家长。那么就要求班主任制作各种充满“个性”的家长会邀请函。如单亲家庭组的学生家长会成员,我们可以这样制作,以我班胡朝霞同学为例,该同学是因为在他7岁时爸爸车祸离开她,之后妈妈一人独自培养他长大的。如
胡朝霞家长朋友:您好!
您的孩子升入高中两个月了,有什么变化吗?他们适应高中的生活了吗?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您一定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孩子长大了,在家肯定会有与以往不同的表现,您可能也会有些问题想跟别人交流,迈入青春期。这是孩子一生中成长最快、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请您本周五晚上7点在百忙中抽时间光临学校,参加我为您和孩子组织的家长会。希望您带来宝贵的教子经验,与大家分享。” 会后学校特意为您量身定做了一套套餐: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给您带来的《单亲家庭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专题讲座。
全校老师期待您的到来,希望您整理好孩子在家的表现及解决不了的困惑,到时我们一起给你孩子制定一套合情合理的个人成长方案!!
高一(6)
2012-3-30
像这样充满真诚与热情的全新的家长会邀请函,带着几分温暖与体贴飞向学生的家中,它们不再是往日学校、老师板着脸对家长下的命令了。给家长传递一封这样便捷的手写信,既让家长感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又体现出家长对教师的重要性,激发家长共同参与教育的责任感,从中体现家长、教师的平等与尊重。
3.2会议进行时
3.2.1家长注意事项:班主任首先要将自己会议准备时整理好的《学生个案记录表》对应发到家长手中,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在《学生个案记录表》中的最后一栏“在家存在问题”要求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情况实际填写。
3.2.2班主任注意事项:班主任要针对具体情况对家长的讨论和发言及时进行调节和点拨,既不要偏离讨论的话题,也不要使个别家长独霸“语言权”,要把“诊断”和“开处方”的权利交给与会的家长,让家长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促使每位家长都通过会诊有新的收获。
3.2.3问题讨论研究:班主任主持,将该组学生的问题汇总,各位家长充分讨论,发言,班主任和家长同心协力,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具体建议,作好记录,并制定《学生个人成长方案》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备案,另一份由家长带回家,如: 下页
经过问题讨论研究,给每个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生个人成长方案》,做好真真切切帮家长,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2.4家长小课堂:对于这个环节,班主任可以安排一些家长感兴趣的活动,如学生作品展,如学生亲子活动,趣味运动会,心理游戏,相关讲座等,如在本文中提到的单亲家庭组学生家长,那么我就安排了著名教育专家《单亲家庭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专题讲座。
4会后总结分析
对于班主任,会后的总结很重要,班主任要根据该组同学的问题及研究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并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整理好,也许也是自己教学过程上的管理分析学生的一种很好的经验积累,所以非常重要。当然对于要组织这样的家长会,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理念素养要求比较高,并且最好都能有专家参与,因为有专家犹如“画龙点晴”,能真正起到调节和协调作用。
总之,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学会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让家长和老师共同解析学生,这个理论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确实,家长资源是一块宝地,所以利用好这块宝地,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是我们老师应该不断挖掘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发展非常快,许多知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被淘汰。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出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否应用得上所学内容?老师是教会学生目前现有的的各种“先进”的软件的用法呢,还是教给他们掌握新软件的本领?是仅仅要求他们熟练地完成课后练习题并通过初三加试,还是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答案不言自明。但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学生非常习惯于教师对知识定论式的讲授,缺乏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下的探索式学习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
一个好的情境,是我们所要提出任务的前提、学习内容的综合反映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完成任务的动力。情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堂教学过程及成功与否,所以我非常慎重的选择情境。对情境的设计我遵循以下原则:①据学生兴趣创设情境;②根据学生需求创设情境;③根据社会热点创设情境;④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创设情境;⑤根据名人典故创设情境等。比如说,在讲用《FLASH》制作动画时,可先展示“我”这个动画片,让学生在动画中看到老师的兴趣爱好、人生经历、座右铭等,真实的人物照片和简介,美丽的画面和动画效果,再加上背景音乐,无一不引起同学的赞美,同学们都想为自己的家也做一个动画片。创设这个完全真实、高复杂度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目标,还触发了学生探索:“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里面的照片是怎么放进去的?”;“里面的音乐怎么放的?”……等问题。
2.选择有实际意义的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十分精确,但若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则显得灵活性差,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差。其问题的实质是没有处理好“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关系。本来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然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解决问题”这一根本环节反而被忽视了。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来说,如果陷入了这一误区,我们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堪忧。能不能换一种思考方式呢?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反过来,先告诉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他们通过“探索”,自己寻找到答案。这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不是简单的颠倒顺序,它最大的优点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其根本实质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选择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情境,如学习Excel表格时,老师先演示一下学生考试成绩表的成绩汇总、排序等、再提出对期中考试成绩排名次的任务,在学习Word时,老师先展示一张美观的电子板报,并说明电子板报的基本构成要素,再提出制作一期电子板报的任务..
3.结合“任务”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本身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搜索相关资料、学习新知识。比如要求学生用Dreamweaver制作申奥主题网页时,老师可完全不讲,只需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图片插入、网页布局等相关的内容,一步一步对照教程完成图片插入与动画插入,让学生体会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也要充分鼓励培养学生利用教学光盘以及各种软件自身的帮助系统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想尽一切办法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教师要求认真听讲,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心理学认为:“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能动的认知体和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求者。学生的素质不是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主体性的活动发展起来的。”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诚然很容易消化,但怕就怕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再也不愿意或不敢啃硬骨头了。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来说,书本上的内容其实并不难,由书本内容而生出的实际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这种特征非常适合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探索式学习法。它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素质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比如在学Dreamweaver时,先让学生浏览本校校园网站,并提示学生注意网页的结构设计和网页的构成元素。然后宣布本节课的任务:自制一个内容自定的个人主页。一听到这个任务,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具体制作方法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Dreamweaver学习教程”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这个任务。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任务的驱使下,在由于探索未知领域而产生的好奇中,学生们自身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主动地探索有关网页布局和图片插入的知识,并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
【关 键 词】 “四力”;学困生; 转化;策略
【作者简介】 韩雅萍,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学困生也称学业不良的学生,就是指智力正常或是基本正常,但在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的学生。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干预问题、家庭的漠不关心、学校的应试教育,当然也可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笔者总结了本校英语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不重视。因为我校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很多,很多这样的家庭小孩有两到三个,其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子女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就开始跟不上了。英语的学习情况更加严重,很多学生在老家读小学时基本没有学英语,到了初一之后就很难跟上学习进度了。
2.学校原因:重考试。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仍然是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考什么教什么,抓主课丢副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此背景下的学习肯定是枯燥的,大部分学困生其实还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才来到学校,自己心里根本不愿意上学,学习自然是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信心和兴趣。
3.个人原因:懒和玩。在英语这门课上,学困生中以男生居多,因为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男生相对薄弱点,特别是英语单词,不记单词,就看不懂句子,更理解不了文章。然而“懒”却是大部分学困生的通病,再加上没有正确的记忆方法,在学习上缺少主动性,自然就跟不上,成绩也不会很理想。很多英语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之所以会成为学困生,还因为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手机上。
二、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 张力课堂,让学困生改变习惯,掌握知识。张力课堂主要是动与静的结合,堵与放的结合,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是张力课堂的关键。学困生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加上心理存在的一些障碍,对社会、集体、教师、同学、学习往往存在不同程度上行为的偏差。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好,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差,教师在课上对待他们既不能漠不关心,也不能大声训斥,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张弛有度这根弦一定要把握好。
在英语课堂上,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让他们参与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多动手、多操作、多观察、多阅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教师要重视并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力求使课堂交际化,课堂上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英语课外内容、名人故事、词汇接龙等;活动课上也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英文影片,人物模拟表演等。这样可以让学困生按照教师的步骤,慢慢地加入到学习英语的大团队中来。
2. 魅力教师,让学困生充满希望,感受温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教好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用魅力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很多学困生在家庭中缺失的就是爱,没人关心他们,要是这个时候能够走进他们的生活,多进行一些深入的谈话和家访,从细节处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新学期开学不久,天气很热,笔者看到班上一位学困生一直穿着长袖校服,上课经常满头大汗。通过走访得知这位学生的短袖校服太短了,而且家庭贫困,于是买了短袖校服私下送给他。这一学年该生特别用功,期中考试英语考得非常好。
3. 活力学生,让学困生提升兴趣,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困生英语水平能否提高主要还是靠自己,但这股内在的活力,还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他激发出来,兴趣就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感兴趣,就没有掌握不了的内容;只要感兴趣,就没有记不住的知识。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好英语,就必须先掌握好单词。然而,记忆单词正是学困生最头痛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总结单个单词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把最好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教给学生。如音近的词汇:pat,cat,fat,bat,hat;good ,god ;night,light;形近的词汇:children, chicken, kitchen;意近的词汇:see,look,watch等。在平时学习时就要注意归类和总结,做好词语之间的对比工作,以某一个词为核心,将与这一核心相近、相同、相类似的词位组织在一起进行归纳、分析、比较,来加强理解与记忆。
如果有些学困生还是觉得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也不能强人所难,别的同学默写文章,他就默写重要一段;别人背20个单词,他就记10个,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坚持不懈。
4. 助力评价,让学困生感受成功,恢复自信。一个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评价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想让学困生感受成功,充满自信,就要在评价的时候给予他们那份肯定。
一堂课就似一潭水,有效而恰当地提问可以把死水激活,提问要有针对性。对于学困生,问题可以设计得稍微简单一些,回答得好要加以表扬,回答错了或回答不上来,也要加以鼓励,并能加以提示,帮助其找到答案。特别是学困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时候,适当的提问,既是对他的提醒,也表达了老师对他的关注。
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用“√”“×”来批改英语作业,或是等级,或是分数,几乎没有评语。不可否认,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学困生的作业批改,更是要求教师认真对待,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尽量面批,多指出学生的优点,这样会加强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2010年开始就读于昆明医科大学(现本科四年级学生)14个临床医学专业大班中选择2个班,再把2个班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把试验组学生上学年期末排名前7名和后6名去掉,对照组学生也去掉上学年排名前8名和后7名,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均为50名。保证每组学生参加试验率在95%以上。
1.2研究过程
为科学、客观、公正、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本研究将急救专业课程分为A、B两大类,A类(对照组)为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B类(试验组)为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两类课程均实行综合考核、量化计分、全程评价、期末汇总的方针,作为考核评价原则。A类课程(对照组):考核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课堂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论文、临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重点考核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记忆、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B类课程(试验组):考核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提问、讨论、答辩、互评和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体检、病历书写、对疾病的认知、诊断及处理等能力。重点考评操作的规范程度,对疾病诊治的正确度和临床思维的能力。随机从昆明医科大学和4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选出50名教师一对一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价并采用100分制进行打分(高分组大于或等于90分,中分组89~70分,低分组小于或等于69分)。50名教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考核成绩分成高、符合、低3个等级进行认同度评价。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基本描述分析采用率及相关图表表示,假设检验采用对应分析、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类考核成绩和B类考核成绩比较
采用行×列表χ2检验,试验组考核成绩和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试验组学生的期末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成绩,
2.2A类考核成绩和B类考核成绩与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采用对应分析:A类课程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χ2=10.749,P=0.030,可以认为A类课程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相关性好。行和列点对称的标准化图:A类课程考核成绩高分段、中分段、低分段距离较远,三者关系不密切,综合考核成绩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距离较远,三者关系不密切,高分组和高分段、中分组和中分段、低分组和低分段距离较近,可以认为它们关系密切。采用对应分析:B类课程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χ2=5.611,P=0.230,可以认为B类课程考核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相关性差异。行和列点对称的标准化图:B类课程考核成绩高分段、中分段、低分段距离较远,三者关系不密切,综合考核成绩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距离较远,三者关系不密切,高分组和高分段、中分组和中分段、低分组和低分段距离较远,可以认为它们关系不密切。
2.3教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核评价分值认同度
采用行×列表χ2检验:教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考核评价分值认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可以认为教师对试验组学生考核评价分值认同度高于对照组。
3结论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一直都是一种应试教育,忽视形成性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进而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评价体系,考查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6]。尤其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考试,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7],这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存在诸多弊端———考试目的的模糊、考试内容的片面、考试方式的单调[8]。本研究改革原有“一考定成败”的总结性考试模式[9],构建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小测验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通过本体系去评价学生的智能水平、创新能力、进取精神和人格品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研究表明,B类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评价能力强,教师认同度高。今后应该把平时考勤、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提问、讨论、答辩、互评和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体检、病历书写、对疾病的认知、诊断及处理等能力作为培养重点,重点考评操作的规范程度,对疾病诊治的正确度和临床思维的能力,把这种新型的考核评价体系运用到本科教学,为教师设计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案,使教学适应学生的特性和背景。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或者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不同学生各自所达到的水准和彼此间的相对地位,并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10]。
参考文献
[1]MarxJA.Rosenemergencymedicine:conceptsandclinicalpractice[J].Mosby,2005,7(9):125-133.
[2]唐子人,李春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病案,2013,14(11):65-67.
[3]王一镗.加强急诊医学教学的基本建设———祝全国第一个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的诞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72.
[4]卢中秋,邱俏檬,黄唯佳,等.发展急诊医学学科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4):365-367.
[5]熊艳,詹红,李欣,等.TBL结合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创伤急救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8):103-104.
[6]FieldJM,HazinskiMF,MichaelRS,etal.Part1:Execu-tiveSummary:2010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J].Circulation,2010,122(18suppl3):640-656.
[7]田桂红,秦淑娟,吕靖.急诊医学与急诊模式的探讨与发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232.
[8]ChengXM,HuCP,PengB.Thinking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internalmedicinecourseintergration[J].ZhongguoZhongYaoZaZhi,2005,11(23):322-325.
[9]徐腾达,于学忠,徐军,等.我国急诊医学发展及其专业特点[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6):404-406.
关键词:独立学院 考试管理 问题 对策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考试是全面检查教与学两方面情况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手段。因此,不断完善和加强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工作,公平、公正、客观地进行考试工作,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考试其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与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考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模式陈旧。目前,独立学院大部分课程的考试模式是由任课老师自己上课,自己出卷,自己改卷,自定成绩,考试与教学混为一体。任课老师命题往往是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以及相关资料出题,缺乏对教学大纲与知识体系的通盘考虑,这既不利于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造成考试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2.考试形式较为单一。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课程考试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如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际考试少;统一考试要求多,因材施教考试少;一次测试定论的终结性考试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形成性考试少。其弊端在于考试的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3.忽视阅卷管理。阅卷是考试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阅卷是否严肃,尺度是否合理,标准是否统一,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大部分课程考试结束后由任课老师带回家阅卷,学校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送人情分的现象,从而助长了一些学生侥幸心理的滋生和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校风。
4.诚信考风有待加强。考试既然是一种检测手段,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离开了真实性,人们就难以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所谓“分不在高,六十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使得考试作弊现象在各高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考试管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要加大对考试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对考试工作中的错误认识和倾向及时进行纠正,在广大师生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这是搞好考试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的考试教育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以认真学习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考试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公平竞争,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起正确的求知态度和公平竞争观念。
2.抓好考前考务管理工作。⑴从目前来看,建立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实行考教分离的目的是提高考试的质量和水平,使考试能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促使教师在授课时全面系统地贯彻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⑵命题标准化,也是确保考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试卷的命题是测量学生掌握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试题难度、知识的覆盖面是否适合,关键在于命题工作是否科学化和规范化。所以,教师在命题时: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应以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要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二是题量要尽可能大,试题内容的覆盖面要宽,代表性要强;三是掌握好试题的难度,难度系数一般在0.6~0.7之间;四是要改进题型,试题的类型很多,各种题型有各自的测量目标、功能和局限性,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五是试题的编写要科学严谨,试题的内容要正确,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六是制定好标准化答案、评分标准和具体要求。教师在命题时只有把握好这些要求,命题的规范化、科学化才有可能实现,试题的质量才可能得到保证。合理设置考试课程门数及考试时间也是改进考前考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说,考试课程太多,考试复习时间太短,学生压力太大,违纪情况就有可能增加。因此,一般期末集中考试课程每班不多于四门比较合适,考试时间安排一般在两周左右比较合理。此外,还要加强试题印制、分发、保密工作,试卷要专人收取、保管,并由专人分装,未经允许其他人不得接触试卷。
3.完善考中管理工作。严格的考中管理是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防止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各个学校在考试过程中采取了种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收效。如:领导重视考中管理,建立领导巡考制,在考试过程中由院系两级领导分别组成巡考小组,做到考中管理工作有监督、有检查;实行教务处负责人主考负责制,在整个考试过程中,教务处作为考试管理的主要部门,对全校的考试工作负责,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第一监考教师负责制,由第一监考教师全面负责本考场的考务工作,提前10~15分钟清理考场,清点参考学生人数,按事先排好的座次表安排学生就座,宣布考场规则,强调考试纪律,其他监考教师按规定时间准时到考场,配合第一监考教师做好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为加强考试管理工作,树立良好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资料表明,在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的行为举止、工作态度将直接影响考场的考试秩序。
4.做好考后管理工作。考试结束后的管理工作要规范,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有明确的规定。如监考教师要将试卷封装后交教务部门统一保管;阅卷时实行集中统一阅卷制;凡课程有两位以上教师讲授的,应共同阅卷、流水作业,保证评分的公正性;考试成绩的最终评定要有统一的规定,既要考虑期末成绩,又要考虑平时成绩;建立试卷分析制度,每门课程考试完后,教师要对该课程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并写出该课程的教学总结,找出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的完善,才能体现独立学院考试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深化考试管理,改革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考试观,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丰富考试形式,使独立学院的考试管理工作更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改革考试制度方面,对新生第一学期所学的、课时数较多的公共课程实行期中考试,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考试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坚持常规的期末考试制度;完善毕业生综合理论与技能考核制度,全面检查毕业时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等等。在改革考试内容方面,应淡化学生对知识会与不会的测试,重点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改革考试形式方面,应在不断完善闭卷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实验操作、实践报告、计算机仿真考试等考试形式。在改革学业成绩考核方面,增大实验实践教学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例,促使学生更重视日常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在考试管理方面,要进一步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考试中的应用,促使考试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现代化,提高考试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考试评价模式 改革 素质教育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是构成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部分,对贯彻高校思政课教学大纲精神,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思政课评价模式仍拘泥于传统的考试模式之中,沿用应试教育下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以考试分数高低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的考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考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要求。为此,须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精神相适应,符合“以人为本”新教育理念的考核体系。
当前思政课考试评价模式的弊端
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过程看,很多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至今仍沿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由学校统一组织,以期末总结性考试为主,以闭卷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规定题量的问题,然后给出评分结论,以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这样的考试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不注重知识积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需要,才在考前突击背诵。加之考评内容也大都拘泥于教材理论知识,实用性差,脱离社会需求,不能够充分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从社会实践出发,培养‘四有新人’”的教学目标和“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即便在这种应试性考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客观题所占比例太高,发散性的、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材料题考核缺失或所占分值太少。以笔者所从事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们为了方便阅卷,在考评时只设置单选、多选、简答、论述四种题型,就根本没有材料题或论述题等考查学生发散能力的题型。虽然有的学校也在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代替现有的评价模式,但从学生反馈的结果看,也存在着教师对学生考评信息反馈不足、评分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平时成绩记录为例,教师一般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答疑和平时作业等几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由于评价过程缺乏规范性、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仍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以平时作业为例,教师在收集和批改作业后一般直接将作业装订后送入系部资料室存档,学生根本见不到自己的作业评价实况,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现行的考试模式是一种忽视了科学性、客观性的传统评价。学生的个性差异被抹杀,学习的内容、方式、目标等简单趋同,不能出现有个性化的教育;从而无视学生个性的复杂性、丰富性,同时,也只能训练出死记硬背会应付考试的人,很难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1]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中暴露出的问题,已经迫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思政课评价体系问题。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
1.从素质教育高度出发认识改革思政课考评模式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合格教育而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和以淘汰大多数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因而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品质和潜在能力的培养。”[2]依据素质教育的指导精神,思政课教学评价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思政政治素养的提高服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人格情操,把尊重人、爱护人、激励人、发展人的现代教育精神贯穿于教学评价的始终,使思政课教学真正发挥其思想教育价值;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发展他们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
2.汲取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优化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过程中,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远大于失败体验,尤其是对于教师眼中所谓的“差生”而言,连续的失败会进一步摧垮他们学习的信念,而偶然的一次成功则可能一下子激发出他们上进的勇气和信心。由此可见,信心在学校教育中有意义重大。高校思政课评价应该着眼于从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入手,运用动态的评价方式,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根据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厚的专业技能知识,即思政课理论科学知识,还需要具备与教学技能直接相关的技能性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实践性知识,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改革考评方式,完善考评体系
1.创设多元的考评体系,改变单一的考评方式
在考评体系中,学校或教师应将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课程考核的各环节以及综合评分的组成、比例等,建立成绩评价标准,完善考评体系。在设立考试标准时,学校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条件提前向学生公布考核的方式、评分标准及所占比例,让学生对考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成绩的构成也要力求多元化,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应有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网上学习和多媒体个性化自主学习记录成绩相结合,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提高平时成绩在考试总成绩中的比重。
2.改变题型结构,提高命题质量
改变思政课期末考试中过多侧重知识记忆的考核现状,加大主观题测试比例,一定要侧重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问题能力的考查。在实践中,任课教师往往更热衷于出客观题,因为客观题阅卷容易,答案直观简洁,评卷时省时省力,但是不利于考核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语言运用能力。为此在改革后的考试形式中,要加大主观题考查力度,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知识记忆基础之上提升个人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人性化的思政课评价标准
首先,评价标准应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兴趣、性格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为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倾向性差异,也表现在统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学习状态之间的差异。教师在命题中就要重视整体把握,尊重学生的心灵体验,着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考试中有表达独特的空间。考试评分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掘与肯定,对于那些作出思考并得出结论的同学,要毫不犹豫地给予好评。
其次,重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尤其是注重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评价。社会发展步伐一直加快,各学科领域已呈现出高度融合趋势,决定了未来的人才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思政课评价标准也应当尊重这一社会发展规律,注意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考试的主要内容不能再仅仅拘泥于教学大纲和课本,应该实现从只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考试观向强调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鼓励创新和探索精神的考试观转变,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思政课评价标准要做到以人为本,渗透人文,凸显教育功能。思政课教师始终要牢牢把握住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设立评价标准时坚持以人为出发点,从人自身发展实际需要角度规范教育,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培养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品质。
参考文献:
[1]曾云燕.试论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课程考试评价[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