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课堂论文

政治课堂论文

时间:2022-10-10 12:2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治课堂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治课堂论文

第1篇

1.片面强调教师与教材的正确性

许多学生害怕政治课堂与政治作业、考试,觉得课堂内容晦涩难懂,作业需要书写的内容太多,考试前需要背诵记忆的东西太多、太枯燥。归根结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感,只是一味遵从教师与教材的权威,没有提问、分析、思考的过程。

2.仅将考试分数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唯一标准

这个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在乎如何让学生背诵更多的知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导致学生和家长并不在意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学生的问题意识泯灭,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二、在政治课堂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创设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情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任其自然即可得到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的情境。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流情境,消除学生独立思考的心理负担。其次,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使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回答成为最好的教学过程。再次,使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提高创新能力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2.注重课堂教学对创新性人格的培育

创新性人格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格形成的最佳阶段就是在中学阶段。在课堂上,教师仅仅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去引导学生回答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引导的方式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在提问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强迫学生在没有充足思考的情况下做出回答;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否定,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带领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3.采用相关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来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很大的不同就表现在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形式上,过去的政治教学注重背诵,但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政治课堂作业应该是具有独立分析要求和能够进行发散思维的作业。在作业中,要多设置探究性问题,多创设悬念,用问题激发学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达到学会自我探究的目的。这个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4.让课堂上的创新走进生活

第2篇

 

一、温故启新式。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经济常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商品,以及商品的二因素,说的都是普通商品、一般商品。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旁动产品,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这里,可以先提问,后总结,也可用设问以引导学生共同回 忆、复习)。那么,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吗?如果能,那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劳动力成为商品,当然也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什么呢?与一般商品相比,有何特点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语,从旧知层层推进到新知,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

二、悬念诱思式。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 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三、情境切入式。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一次上《师德常识》中“个人离不开集体”一目时,刚上课,一支横卧在讲台上的粉笔被风一吹,顺着桌面掉到地上,跌断了。我们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觉得它是切入这节课教学主题的一 个很好的情境。于是,就将跌断的粉笔从地上捡起来,又拿了一盒粉笔(纸包的),沿着刚才那支粉笔下滑跌落的路线,把它轻轻推下讲台,拾起来让同学们仔细查看,竟无一支跌断。这时候,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限的,而由多个乃至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无限的!你们说呢?(学生们会意地笑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个人离不开集体’----”。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四、提问吸引式。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每学年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像前两年的“迎评估”、“迎国检”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多是当时学校、班级、寝室里等发生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们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

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得及时、适度,因此,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导语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各不相同,难以一概而论。究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设计、运用何种类型的教学导语,我们始终认为,应当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设计教学导语的根本宗旨。切不可一味地为求新求异,舍本求末.

第3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创造思维;创造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39-01

一、在新课程下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同时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学生实际,去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二、在新课程下进行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可是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思想政材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

三、在新课程下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自己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之产生。

四、在新课程下进行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这是由教师指导而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学要素结合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要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4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兴趣;培养

多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根本目标在于探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学生对所学课程兴趣调查的总的情况来看,政治课排名是比较靠后的,但在有的学校,排名比较靠前,这主要同该校的政治教师水平有关;而在同样的师生条件下,对政治课的兴趣往往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它强调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个性发展,捕捉促使学生智能走向成熟的生长点并加以引导,使其升华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模式,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

一、开展中学思想政治兴趣活动的意义

中学思想政治课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活动通常以学生为主,由学生当“主角”,教师一般只是从旁指导。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加者,而且是活动的组织者,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权,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成了认识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独立思考、钻研和创造的精神。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全面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任务,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第一,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有些问题无法具体化和深入化,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和延伸。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通过阅读报刊和课外书籍,参加各种报告会、座谈会。广泛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扩大知识面,使课堂知识得到丰富和深化。特别是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能大大开阔眼界,扩大知识视野,拓宽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学生实践的机会少,理论与实践不易统一,而课外活动正好弥补课堂教学的这种不足。课外活动给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走出课堂,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中去,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在活动中,学生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主体,他们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

第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和错误思想。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好形式。在一些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迷惑,及时加以弥补和予以消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了同学问的团结友爱,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深刻的变化,加速思想觉悟的提高。

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1.指导小论文活动的方法

小论文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课外活动。它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它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3]。

(1)小论文的特点

1)小论文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小论文的完成往往是校内外多种形式“协同作战”的结果,即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的结果。

2)小论文是中学生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重要形式。中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践的、理论的和思想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通过课堂教学得到了认识,有的则要通过学生运用课堂上学的理论去独立地分析和认识,而小论文便是学生运用观点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尝试。

2.指导兴趣小组的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兴趣小组是以兴趣为纽带,按自愿原则组织起来共同探讨有关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学习小组,如哲学兴趣小组、经济学兴趣小组、政治学兴趣小组、法学兴趣小组、国际知识兴趣小组等等。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想政治课学习骨干。在课堂教学里。学生的天赋、爱好、特长和才能往往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却可以表现得很明显,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2)重视兴趣的激发。兴趣小组虽然是以兴趣为纽带组织起来的,但仍有一个巩固和深化兴趣的问题,仍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以为兴趣小组反正是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的,可以不考虑趣味性,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去对待中学生,那么很可能原来有兴趣的同学也会变成没有兴趣了[4]。

3.要注意因材施教

兴趣小组成员与其他同学相比,一般基础较好。因此,教师在安排讲座、社会调查和小论文活动时。应相应提高要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教师应舍得花大力气精心指导尖子和骨干,推动全班同学一起提高。不过,兴趣小组的成员水平也不是划一的,有的同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基础条件却并不怎么好,教师更应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总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5]。

三、结语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实现中学政治教育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林紫静.浅谈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121-122.

[2]齐淑红.浅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116.

[3]李代荣.浅谈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65-66.

第5篇

活动中寻求教学切入点

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活动和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培育的。在进行“共同富裕”有关内容的教学时,为把先富与共富关系讲深讲透,尝试了社会实践教学法,把一个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参观工厂,访问先富的私营企业主,调查农村走向共富的现状,然后各小组撰写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既巩固深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与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可以为学生补充近几年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的制定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我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开展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开展“知识验证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我们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的原理、观点及其他社会知识,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行为,“信”是纽带和关键。为解决这一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应较多地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信仰、信念。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节内容时,可以召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活动方案,利用双休日分头活动。有的小组去考察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情况,用数据说话;有的小组用照相机拍摄徐家汇商业区的变化,用图片说话;有的设计问卷调查班级中学生以及老师的家庭生活的变化,用身边的事实说话。通过展示这收集到的一组组真实可信的资料,使学生深深地相信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新气象。

(二)开展“感悟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理应强化其德育功能。但由于它还肩负着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功能,因而知识系统较其他课程更加理论化,这就使得它与学生周围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现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加之教学方式的简单化,给学生造成了一种思想政治课“空洞说教”、“脱离实际”的错觉,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观察、亲身体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能使这些理论知识所包含的思想精髓,通过极为自然的方式被学生接受、内化。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最常用的。

(三)开展“质疑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了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理解、内化,还应让它来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为此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和应用。例如请学生调查废旧电池那里去了?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同学收集了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资料,调查了居民乱丢电池的现象,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对家人、邻里进行宣传,设立定点回收站,用旧电池换新电池,开展旧电池换棒棒糖行动等。在活动中学生们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第6篇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强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简言之,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比例关系,低投入少、高产出(符合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产出)是教学实效性的目标指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开始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早期主要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即由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如美国学者伯利纳和蒂奇诺夫于1976年主持进行的一个较大规模的研究,探讨有效教学所引起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现阶段西方在这方面的研究极大地促成了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更自由和开放的合作探究学习,实效性很强。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如朱永新提出的有效教学“六度”标准,陈厚德的《新概念――有效教学》,等等。这些国内外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为我们进行中学政治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然而,从我国中学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及特殊国情出发,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的,系统性不够强。这就让我们难以找到一个高效的中学政治科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说为这一目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同时在中学政治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这三个哪个优先?学生应试成绩与健康心理、人生价值观及思想如何统一?第二,如何实现考试成绩与学生德育的统一?由于受应试教育做法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题海战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对于政治新课改,广大教师也是在不断地探索中,然而大都是独自进行的,所得到的往往是零碎的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把对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所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理论并推广,进而丰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政治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2.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与成绩。

(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5)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使其达到和谐统一。

(6)形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初步评价体系。

2.研究内容。

(1)对学生学习方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本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3)编写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实际的“五合一”讲学案,使讲学案在教学中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动态发展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4)探索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5)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6)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1)通过实施政治课堂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2)通过推广政治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切实减轻中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3)通过实施政治课堂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4)实施“五合一”讲学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初步形成教学评价体系。

(6)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拟创新点。

(1)提出通过实施“五合一”讲学案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这在以往国内外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中很少有人研究,具有独创性。

(2)把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与提高政治教学德育功能相结合,探索政治课堂教学实现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这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是比较少的。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立足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借鉴教育教学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发挥课题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分步推进,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研究材料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形成阶段性和最终性研究成果,并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实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对各种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归类分析,了解当前对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取得了哪些共识,进而建构本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明确研究方向。

2.调查法。

采用问卷法对上思中学各年级的学生展开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问卷调查,以收集大量的切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三)技术路线。

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要以文献法和调查法为研究手段,分步实施,将分期收获和最终成果相结合。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完成课题设计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交课题申请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3月)。

以政治课题教学为主阵地,按计划进行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以科学策略推进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的切实可靠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形成阶段性成果并把成果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实践。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系统化整理研究材料,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并申请市教育局对课题进行评审验收。

三、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我校政治组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实施“五合一”讲学案。

“五合一”讲学案(以下简称“五合一”)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明标”、“设疑”、“解惑”、“运用”四阶段,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一具体的做法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编《五合一讲学案(表)》。即老师集体备课,把教材中每一个框题当作一个课题,分知识点、思考点、关键点、训练与考测点、常见易错点等五个方面确定相关内容,五点并入一张表格中。知识点为教学目标之一,主要是高考和会考知识点;思考点即需要弄明白的主要问题;关键点即重点考点或知识点;训练与考测点是会考与高考中常见设题考点的相关练习或问题分析;常见易错点即通过问题或练习的方式反映的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第二步是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把编好的《五合一讲学案(表)》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合作、自主完成自学。第三步课堂学习(教学)。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逐一解决五合一表中的问题并进行师生的课后反思。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校高中部已经安装了20多套多媒体教学平台,给政治组教师实施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政治组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平台适当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整合各种有用教学资源,同时也实现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适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更直观、更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学生调查问卷中(抽样200名学生,以下简称“问卷调查”),选择“老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对学习有帮助的”的为13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5%。

(三)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智力差异展开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学习,组织分析讨论实际案例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组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性、综合性。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更感兴趣,更可信。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自主探究、讨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涉及到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

2011年3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食盐风波,食盐由每小包人民币1.3元涨到20元,出现了荒唐的“食盐危机”。请你说一说产生这种闹剧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案例极具新颖性,它以2011年3月日本地震及海啸导致的核泄漏为背景,可以说是教师善于选择案例的结果,同时,此案例还涵盖消费知识、政府职能、产品安全、社会舆论导向、企业利润、社会保障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很强。

在学生调查问卷中,有159人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例举恰当事例阐述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同时,有179人认为老师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有必要的。

2.个别辅导常态化。

个别辅导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是一样的知识,然而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能力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并不是每位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同步提升。课堂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该堂课教学成效的关键,而个别辅导是个别学生获取该堂课知识的必要补充,这就需要通过有效实施个别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而推动学生的差异性进步。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政治组教师积极进行个别辅导,使之常态化,从而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问卷调查中,选择“老师对学生教学个别辅导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为17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5%。

3.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是口号性的,政治组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施市级课题研究,政治组教师养成了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交待学生自学的内容,上新课时进行适当的练习巩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一节课所学知识,改变了教师的包办代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对学生所问的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推出答案。在问卷调查中,选择“老师讲评试卷时侧重引导学生理解答案由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为18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90%。通过上述措施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成为探究的主人,从而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败,为此,课题组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以课题组为单位,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如组织教师开展如何理解“五合一”讲学案的内在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执教素养等专题理论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要求教师要完成继续教育征订教材的自学任务,按时参加年度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等等,夯实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

2.集体备课规范化,科研氛围浓厚。

集体备课规范化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及时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认真开展相互听课评课,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表和教学质量分析表;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里相互切磋,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并确定课题研究的阶段任务,从而有力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3.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成为展示科研成果的有力平台。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教师参加公开课、优质课和展示课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参加公开课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申请,公开课继续由校内走向县外,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近一年来,政治组教师人人申请上校级公开课,并展示了比较高的教学艺术,吸引了学校其他教研组的教师前来观摩。校外展示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卢增辉老师参加学校高中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吴亮敢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曾德军老师参加市级教学教学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并取得代表防城港市参加区级比赛资格。政治组教师通过参加优质课和展示课,有力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理论素养,增强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充分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

(五)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所有学科中德育功能最突出。课题组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德育内容,结合时政热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开展新闻广角、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又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问卷调查中,选择“在政治课上,老师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有必要的”的为17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9.5%。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年来,在防城港市教研室、上思县教研室及上思中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艰苦努力,课题研究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五合一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中,五合一成为提高政治课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平台,形成了可推广使用的五合一教案集。在学生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五合一’讲学案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的为16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5%。五合一对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五合一能处理好学生应试能力提高与其它素质发展的关系。

五合一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批判与继承。传统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和题海战术为课堂的主线,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单一的评价标准。五合一也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特别是高考针对性强,注重练习。但是,五合一突出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自主学习,在选取内容和练习材料上关注时事热点与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合一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有实效性。五合一使用的练习与材料注重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高考政治科命题的指导思想,这让它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合一充分体现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五合一在内容上结合最新时事热点与学生生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自主学习,老师课上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有充分时间保障并实现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更加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把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终身学习。

2.五合一能较好体现“理想课堂六度标准”,教学效率高。

现代教育专家朱永新就“什么是理想的课堂?”提出了“六度”观点,得到教育届的高度评价。

“一是参与度:这要求学生能全员(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五合一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练习,课上检查并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难点,做到学生的发言与活动时间不少于上课时间的三分之二,学生参与度高。

“二是亲合度: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五合一教学资料贴近生活和热点,关注科学与人文素养,加上师生互学互动与合作探究,学生有热情,老师课上也轻松,老师愿教学生愿学,使师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度过40分钟,亲合度更容易体现出来。

“三是自由度:课堂要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五合一能让学生在全员全程有效参与下合作探究地解决生活热点问题中感受轻松,享受生活与学习,精神状态好,实效性高。

“四是整合度: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五合一强调集体备课和高考考点的针对性与知识点的系统性,有经验的老师共同参与备课并完成学案表能解决年轻老师容易出现的如教学过程中不能整体把握教材,教学环节衔接不到位,整个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楚的问题。

“五是练习度:要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五合一有专门针对高考和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的考测点、思考点,“课前练习,当堂反馈”,课上学生能动脑、动口、体验生活。

“六是延展度:能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五合一让学生关注现实,强调“拓展练习,学以致用”,学会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科研素质的提高,取得了比较丰硕成果。

市级课题研究的推进调动了课题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实现了从“知识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规划和各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观摩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组织外出学习交流、搞调查问卷、撰写研究论文等一系列科研活动,课题组教师养成了互相学习、切磋、反思等科研好习惯,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开阔了教育视野,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科研成果。

1.论文获奖方面。

在2010年7月防城港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韦程谦老师的论文《引人入胜的启航》荣获一等奖;曾德军老师的论文《政治课堂复习方法对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荣获一等奖;黎广老师的论文《中的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浅思》荣获一等奖;林冠清老师的论文《优化高中课堂教学初探》荣获二等奖;韦程谦老师的论文《追求开发的思想政治课堂》荣获二等奖;黎广老师的论文《“五合一”讲学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分析》荣获二等奖;吴亮敢老师的论文《高考政治“四选二”选择题的备课方法》荣获二等奖;凌榕老师的论文《发挥政治课堂教学德育功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荣获三等奖;卢增辉老师的论文《问题教学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荣获三等奖;曾勇翔老师的论文《浅谈马克思的消费观及对政治消费教学的借鉴》荣获三等奖;陈岚老师的论文《课堂练习方式对政治教学实效性的作用分析》荣获三等奖。

2.优质课比赛获奖方面。

卢增辉老师在2010年12月举行的上思县高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文综组二等奖;吴亮敢老师在2010年4月举行的防城港市高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曾德军老师在2011年1月举行的防城港市初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取得代表防城港市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资格)。

3.方面。

曾德军老师的论文《提高政治课堂复习效率的原则和模式》在《考试周刊》2010年第42期上发表。

韦程谦老师的论文《透过新闻评述看学生》在《教育界》2011年第1期上发表。

课题结题报告在《考试周刊》本期上发表。

(三)促进了政治课堂教学成绩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实施不仅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政治科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学生政治科学习的进步。

(1)调查问卷表明课题研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课题组对部分班级进行的《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中,认为“五合一”讲学案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的有16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5%;在“近一年来,你的政治科学习成绩”选项中,选不断进步的有13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7.5%。

可见,实施课题研究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2)班级学生政治科成绩的对比表(抽样部分班级)。

抽样的六个班级的政治科班级平均分不断进步(仅高二(2)班月考2平均分退步0.7分),表明推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促进学生的政治科学习进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教师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市级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

(1)校级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①课题组老师在2009―2010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获奖情况(获奖时间:2010年8月)。

陈岚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二等奖,黎广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刘炯老师荣获二等奖,卢增辉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吴亮敢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曾勇翔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

②课题组老师在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获奖情况(获奖时间:2011年2月)。

刘炯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二等奖,卢增辉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曾勇翔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吴亮敢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黎广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

(2)市级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①2010年春季学期期考全市统考获奖情况

卢增辉老师荣获高一年级组政治学科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高一年级组政治学科三等奖。

②2010年高考教学成绩获奖情况

曾勇翔老师所任文科综合学科教学成绩显著,荣获一级普通高中组二等奖。

3.学校高考成绩集体奖方面。

学校市级课题研究的展开有力地推动了高三学生的高考竞争力,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上思中学在2010年高考中荣获防城港市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第一名。

4.省级校本教研获奖方面。

多个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使得学校科研氛围日渐浓厚,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认可,2010年11月在南宁三中隆重举行的广西校本教研表彰会上,我校荣获2010年广西校本教研先进单位。

(四)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提高德育实效性,这是目前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要求,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1.有效处理了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的特殊形式。政治课加强德育,既要考虑德育目标和学生思想实际,又要考虑教材的知识体系。课题组老师正确处理了知识教学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优势,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紧贴社会“热点”,增强德育实效。

社会热点是社会和学生十分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既是社会重点,又是社会敏感点。对社会热点问题在政治课上解释透了,学生信服,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紧贴时代,进行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党内的个别腐败现象是政治课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的一大热点。政治课要从正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但社会上、权钱交易、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却又影响着正面教育的德育效果。政治课必须在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开放的矛盾中,紧贴社会实际,选择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教材的原理去引导学生克服错误思想认识。

(2)加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政治课不仅要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教育,更要重视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但一部分中学生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粗口话、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因此,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3)把德育寓于政治教学各个环节,做到德育系列化。

政治课教学是由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要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实效必须把德育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做到经常化、系列化。第一,备课环节。课题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去安排德育内容,把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从正面入手提高觉悟,明辨是非。第二,上课环节。在课堂上,课题组教师结合时政热点、挖掘时政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比如: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GDP总量不断下降,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然而,我国果断采取了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等有效措施,使我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这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教师挖掘这样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三,课外辅导。在课外辅导中把德育寓于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为此,课题组的教师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举办各种讲座,开展政治小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启示与思考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实现途径是教学策略,核心是实效性。课题组成员主要从构建“五合一”讲学案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等教学策略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虽然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科学习成绩,优化学生行为养成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教学策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专业术语,学界对教学实效性的认知也往往不尽相同,特别是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实效性问题更是一个难题。

课题组的研究自始至终都得到防城港市教研室领导、上思县教研室和上思中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从而有效推进了课题研究进程,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这有力说明领导重视、师生参与度高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课题研究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而不是一个终点,课题组在今后的政治科教学实践中还需艰苦探索,把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努力形成适合山区中学特色的政治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山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是广西上思县上思中学曾勇翔老师)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卢少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4]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5]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江绍伦.课堂教学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7]林崇德主编,张奇著.当代学习心理学丛书―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第7篇

XXX,男,1971年9月出生。1995年7月毕业于XXX师范大学政经系,取得本科学历。现任XXX市第一中学政治组教研组长,高二(5)班班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工作。2000年评定为中学政治一级教师。至今任现职已满7年,根据有关规定,现申报中学高级政治教师资格。

毕业以来,我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优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现将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际。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政治演讲活动”,如“成语故事辨析”、“哲理诗赏析”、“时事评述”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政治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2000届、2001届参加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政治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自治区大专线均保持在50%-60%之间,超过了自治区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01届的刘洋和2005届的马林林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市政治最高分。为X市一中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政治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政治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政治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政治常识归类记忆法”、“哲理诗归类教学”、“主要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常识专题训练”、“生活中的哲学专题”、“如何看待评价国际关系专题”、“高考政治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考点研究”、“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技巧与方法”等。通过对这些专题的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6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学教育论文。任教期间先后撰写了《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等论文。其中《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入选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论文集》(书号:ISBN7-80506-626-4/Z·95)一书中,并被评为优秀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一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一文,在03年中国教育学会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举办的思想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被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为200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005年被收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探索》(书号:ISBN7-5041-2190-8)一书中,属国家级优秀论文。正因为勤于思考、总结,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在2006年全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学能手。

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00年12月参加了X林郭勒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6年通过了教师电脑高级考试;现在,可以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NextPage]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教研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重视教研组建设的问题,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几年来先后培养了我校李桂霞、王连蒂、白艳玲、丁旭涛等青年政治教师,为我校政治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德育教育工作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参加工作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在此期间,我几乎每晚都下班辅导,与学生谈心。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等等,仔细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优秀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1998学年我所带的高一(9)班是一个很特殊的班,这个班是我校转制后招收择校生较多的一个班,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学风懒散、成绩偏低、纪律涣散。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学风有了质的改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市红旗团支部。尽管基础很差,但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在自治区会考中最终成为学校合格率达到100%的班集体之一,会考优秀率也超自治区平均水平。三年后,这一班的同学在2001年全国普通高考中有了很大的突破,上自治区大专以上线有22人,成为全校上线率最高的班,为学校的腾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别忘了寂寞的一群--谈中等生的教育辅导》、《与后进生心连心》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在过去的七年,正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不断进取,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1997-1998、1999-2000、2003-2004、2005-2006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

以上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学、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成绩,但还存在工作不大胆,教学工作深度不够等不足的地方,那将是我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向。晋升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的研究,在教学中进行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争取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

2、努力钻研现代教学理论,了解现代教学信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在信息化大潮中争当弄潮儿。

3、主动承担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提高自己。

第8篇

毕业以来,我一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关心爱护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优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现将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教研工作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式、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际。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政治演讲活动”,如“成语故事辨析”、“哲理诗赏析”、“时事评述”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任现职期间,我所任班的政治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毕业会考成绩均超过本市平均水平,大大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2000届、2001届参加毕业会考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也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连续三年所任教班的高考政治成绩均获得学校一等奖,上自治区大专线均保持在50%-60%之间,超过了自治区平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成绩突出;2001届的刘洋和2005届的马林林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当年高考全市政治最高分。为市一中的崛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政治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如何激活政治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政治学习兴趣”、“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与高三复习”;深入钻研高考,高考的研究专题有:“政治常识归类记忆法”、“哲理诗归类教学”、“主要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常识专题训练”、“生活中的哲学专题”、“如何看待评价国际关系专题”、“高考政治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考点研究”、“主观性试题的审题技巧与方法”等。通过对这些专题的探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6学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学教育论文。任教期间先后撰写了《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等论文。其中《思想政治课的预习程式》入选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论文集》(书号:ISBN7-80506-626-4/Z·95)一书中,并被评为优秀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永恒主题》一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政府工作报告原理浅析》一文,在03年中国教育学会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举办的思想政治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浅论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被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为200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2005年被收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探索》(书号:ISBN7-5041-2190-8)一书中,属国家级优秀论文。正因为勤于思考、总结,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得到提高,在2006年全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学能手。

4、信息革新,多元发展。我深深懂得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手段要多元化,为此我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有关知识,收集电脑课件素材,力求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努力,我在电教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绩。2000年12月参加了X林郭勒市计算机全员培训并取得了初级资格,2006年通过了教师电脑高级考试;现在,可以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5、扶持后辈,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教研组长,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重视教研组建设的问题,认真组织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几年来先后培养了我校李桂霞、王连蒂、白艳玲、丁旭涛等青年政治教师,为我校政治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德育教育工作

第9篇

[关键词] 创新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新课改 整合

多年来,主导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是一种被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学生接受式教学模式。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对教学的严格管理,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但是也有其弊端,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极大地束缚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今在新课程背景下,知识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知识训练价值凸现,且终生学习体系呼唤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超越“双基”应成为教学的追求。但现实中每个班级中学生人数往往较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同学的需求,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相当缺乏。时至今日,传统教学中的“三中心”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那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必须大胆尝试,在教学中做有心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著名的教育问题报告《学会生存》中,把“培养创造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当代中国正在全力构建创新型、学习型社会。创新教学观念在现代社会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关注和认可。那么,新课改中作为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又该怎样实施创新教学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1.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形成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政治教师尤其要克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单一教学模式和将理论观点强加给学生的硬性灌输的做法,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就学习中的有关问题与老师争论、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及时开展创新教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否自觉地开展创新教学,在充分认识到创新教学的紧迫性、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主要表现为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创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独特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等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受旧框框的影响比较少,应该是培养创造精神的最佳时期。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守旧,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呆板僵化,练习考试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这些做法严重影响和束缚了学生的活力,很多创造性精神和思维的火化在课堂上被教师消灭在萌芽状态。

3.以学生为主体,热爱每位同学,尊重每位同学的人格

新时期的中学生们爱好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合理的,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同学,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架起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桥梁。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

二、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1.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树立社会生活处处皆教材的大教材观念,进行重组教材、有自我个性地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新鲜感、时代感。这样既吸引了学生,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能增强教学效果。

2.通过一个小调查充分了解传统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有位老师曾就政治课的教法实效在全班48个学生中搞了一个小调查。部分调查题目和结果如下:

(1)你喜欢政治课吗?(22人明确表态:不喜欢。)

(2)政治课对你有无帮助?(48人中有20人认为政治课理论性太强,远离实际,不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3)你心目中的政治老师应该是怎样的?(希望政治老师幽默,有时代感,能联系实际。)

(4)你希望通过政治课学到什么知识?(希望学到与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内容。)

(5)请你为政治课进一言。(希望政治课要联系实际,课堂气氛应更活跃。)

这个调查结果应该引起每一位政治教师深刻反思;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念不转变,我们能改变多数学生不喜欢政治课,认为政治课理论性太强,远离实际的现状吗?我们更何以能满足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政治课知识的强烈渴望呢?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实践性学习

通过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动手动脑,探究发现问题,获得直接经验,培养锻炼行为品质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有关的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开发性、实践性、探究性等多种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诸种能力。

3.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指政治课教学应结合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在课堂内外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新课程就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自己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应该说政治课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参观、调查、访问、演讲、知识竞赛、听报告、写论文等各种形式都可以采用。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 教学策略 ;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76-01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首要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大家都认为,要想学好政、史、地这些文科课程,就必须下大力气去死记硬背,只有“背”得好,才能考得好。因此,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更多的还是在延续着这样的教学模式,政治老师在课堂上首先是向学生进行各个知识点的解释,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里就由学生们自己进行背诵记忆。政治老师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们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们不断地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实际上,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改善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广大的高中政治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摆脱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积极学习新的高中政治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政治学习。

二、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传授方法

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高中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很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因此分配给高中政治的课时比较少。在有限的政治课堂上,老师很难把所有的政治题目都完全仔仔细细地给学生进行一一讲解,也不可能做到将所有学生的疑难问题都一一地进行解答,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们进行政治学习方法的教授,使学生们在正确的政治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从而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高中政治老师大多数都有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治学习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对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传授,从而可以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还可以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性强是高中政治的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因此高中政治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尤其是在哲学这部分。但是,这些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而是让学生们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老师一定要注重将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1.注重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是高中生进行政治学习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时事评论方面的文章,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们的判断能力,并且在高考中,很多题目都是以时事政治为载体,让学生用学习过的相应的政治理论对时政进行深入分析。那么学生们如何有效的把握好对于时事政治学习呢?首先,高中政治老师在课堂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多举时政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们把时事政治与理论知识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用政治理论分析时政问题的能力。其次,高中学生自己本身要积极和主动,毕竟政治课堂一起学习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就需要学生们在课下自己还要多下功夫,多多的关注新闻,并试着用政治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对事件进行分析。

2.广泛的关注社会现象。

各种社会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的东西,如何去挖掘发现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对于个人的政治理论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高中政治老师要多留意一些社会现象,以社会现象为基础,可以开展各类的课外时间活动,启发学生们自己去发掘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政治课就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增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四、创设政治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高中政治老师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大胆的质疑,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解疑的过程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的最佳时机。高中政治老师在设置政治问题的时候,要以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的利用好教材,设置出难易程度比较适合的问题,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彼此之间进行探讨,交流不同的观点。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路得到很好拓展,可以帮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学生们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强化自己的优点,努力的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交流,还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信心更加十足。

五、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政治学习活动

1.组织多种多样的小型政治辩论会。

由于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组织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小型辩论会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为了有效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政治老师可以提前从学生们中征集辩题,学生自主进行准备,老师只是起到指挥性的作用,学生们负责整个辩论会的各项事宜。经过辩论,学生们的观点变得更加清晰,学生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

2.开展政治小论文比赛。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政治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因此,高中政治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照本宣科只会使学生们的政治学习效率低下。开展政治小论文比赛,要求学生们更加深入的分析问题,同时还要组织好书面的语言。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高中政治课程与初中政治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高中生政治能力的培养;同时政治学科本身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抽象程度高,因此,老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引导学生们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广大的政治老师,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基础,积极的尝试课程教学方面的创新,发散思维,积极借鉴和学习,促进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生 政治 兴趣 动机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22-02

政治成绩不理想,是部分学生文科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相比较历史,地理等学科来说,政治这门学科显得有点枯燥乏味。内容本身也有点难以理解。同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上政治课就感觉有些吃力,考试成绩自然达不到预期目标。针对这样的现象,部分教师感到束手无策,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着手解决,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一般来说,许多老师们喜欢采用加强上课提问,课下预习,复习等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但这样做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们愿意去学习政治。甚至少数学生在老师这样的督促行为下更加不愿意上政治课。不仅效果没有达到,反而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学好政治,教师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去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与动机,让他们真正的喜欢政治课,这才是提高政治成绩的有效方法。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必须找对方法,以下就和大家分享几点经验:

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现代教育很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欧美等国家实施的也比较早,近些年,在我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该说,政治在中学的几门学科中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长期发展的指南针,引导着学生思想的走向,但由于其中的部分内容确实有些难以理解,因此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也会比较费劲。因此如何教,成了老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传统的你教我听模式对于政治这种学科并不一定合适,学生们只是听老师的讲解,不明白的也不能马上得到反馈,过后就会容易遗忘。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真正"做主"。老师和学生构建互动,平等的教学模式。老师以聊天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有问题即可进行提问。笔者在刚开始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就发现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地增强。例如在讲解国体和政体的时候,除了学习本国的基本情况外,还按照同学们的要求,对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以及日本的国体一一进行讲解,经过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相比较传统的授课模式,政治课上更应该加入讨论,在自由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能有所进步,记忆也才更加深刻。

其次,除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要把书本上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一点对于政治尤为重要。古人云:"学以致用",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去理解当代社会发生的情况,有所思,有所虑,有所悟,有所感。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可能会让学生对政治失去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就要不断的引进相关课外题材,督促学生多看报纸,每天多收看新闻。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地从报刊杂志上收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用来不断丰富,扩充教学内容。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重要的,这是学生行为的指南针,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仅从分数出发。要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兴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多去举例,多去引用一些正面的或者反面的例子去进行佐证。因为学生们对于实际例子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枯燥的理论,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注意这一点,例如会经常督促学生去看一些能提升思想品德和个人素质的电视节目,每年的《感动中国》都是我对学生要求的必看节目之一。我的学生都很愿意看,并且看完了直播还要看重播,在课上的时候还会总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道德情操。

最后,要直接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来说,具有年龄较小,身心不太成熟等特点,因此针对这个年龄段的政治考试都不是很难,很少有写政治论文等考试题目。但实际上,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就应该让他们多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就像去朗读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要真正做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对事物也缺少自己的看法主张。在成长阶段,要培养他们去发表观点主张,就要从让他们广泛的去阅读开始,广泛的联系实际。如社会上有比较重要的事件,社会影响力比较大,就可以以该事件为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写一些政论文等。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我曾以此为题让学生们广泛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写成小的政论文,在班上朗读和分享,再让大家个别起来发表观点,看法。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观点,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分数。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对于他们的成长益处多多。有人说,通过培养他们写政治论文的方法就初中阶段并不一定能马上提高分数,但实际上,通过这样的行为,在无形中却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不断提升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就长远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定有帮助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浓厚的兴趣,政治课程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要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与动机,才能提升成绩,获得进步。因此作为一名政治老师,要做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这才是学习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 蔡学农. 浅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 学周刊,2012,(21)

[2] 梁建华. 改进教学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月刊),2009,(09)

[3] 许富娟. 敢问"趣"在何方――浅谈初中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学教学参考,2012, (36)

第12篇

【论文摘要】职教政治课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通过培养学生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焕发政治课的课堂活力,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在职业教育中,政治课教学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严重存在着“教师一言堂、学生懒洋洋”的现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托尔斯泰曾言:“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把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才能实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此,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以“趣”激“效”的方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以“情”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心理学家认为,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教师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乐学、肯学。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人格魅力,还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教师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他喜欢的教师和睦相处,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教师要教好政治课,就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师生环境,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政治理论知识。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境”激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实践证明,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政治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人情境之中,便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师就可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让学生感受后表达,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认识,改善行为的教学过程。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把深奥的知识趣味化、通俗化、实用化,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多种学习情趣和爱好,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带人课程中的相关情境,让学生感知“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涉足其间,仿佛进人了真实的社会场景。学生受益非浅,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如在讲求职知识和技巧一一体验求职面试这一内容时,我先安排学生在周六到人才市场去观察体验,然后在课堂上开展了“模拟招聘会”,由学生自己组织招聘、应聘。学生深人其中,再度体验,互相讨论,总结面试应注意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强化内功以“艺”激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的发散思维很强,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有时不逊于教师。要想满足学生一杯水,教师不能再仅限于一桶水,而应该是一眼活泉。如果政治教师不去拓宽知识面,不去扩大信息容量,不去关注媒体、不关注新鲜事物,不去丰富自身素质,不仅在学生中没有威信,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了。真正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德于课堂、寓效于生活,做到情理相融,知行统一。政治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超人的技艺。如果政治课教师每节课都能给学生崭新的教学内容、典型的生活事例、精辟的见解、上课时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学生每节课都会吸收新鲜的知识营养,他们就白然而然地对政治课充满极大的兴趣,亲其师而信其道,并付之于行动。

四、重视赏识教育。以“励”激趣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会增加学生的信心,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总离不开师生之间的问与答,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内心都渴望受到重视、渴望得到成功。我在课堂提问中积极鼓励赞扬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回答不全面或回答错误的学生,耐心的引导,肯定点滴可取的见解,是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的适用赏识教育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进步。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