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08:0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实训劳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印刷 专业 德育 方法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强调“高职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融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育人格局。”可见高职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目前高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仅仅是利用思想政治课,通过思政老师的讲解来进行德育渗透的,其实高职德育教育仅依靠思政课的渗透是不够的,因为德育教育是全方位的,因此,高职学校内所有的教师都有责任、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专业教师,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长,可以在开展专业教学时,有意识的将德育渗透到技能训练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德育水平。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下面我以《产品印刷》课程为例介绍德育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体现。
一、专业教学的渗透
1、深挖专业教材。专业教材看似与德育无关,但深挖下去可以挖掘出很多的德育素材。高职院校要从“教书育人,育人为先”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专业需要开发自己的课程以及编写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专业教材。比如印刷技术专业编写了《书刊印前制作》、《产品印刷》等教材,都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2、挖掘教学内容。专业教师要有“立德树人”意识,在备课时充分挖掘专业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教学内容上挖掘出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爱国主义、勤劳勇敢、遵守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等德育内容。比如在《产品印刷》课程中“印刷发展史”教学单元,会讲到毕N的活字印刷术。教师在讲授此内容时不能一言带过,要进一步讲解毕N在雕版印刷的艰难条件下,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这样学生在了解了印刷发展史的同时也会受到毕N的影响,在今后工作中学习毕N吃苦耐劳、用自己的劳动服务社会等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挖掘
专业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可以渗透德育。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去体验、感受,从中实现德育目标。比如小组合作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互相启发、互相鼓励、相互协作,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现代道德规范、职业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另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课堂的挖掘
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局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专业教师还要注重课堂的德育教育,比如课堂卫生、纪律等。
1、教室或实训室卫生。教室或实训室是学习的地方,每个学生有责任保持学习环境的卫生,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劳动能力和自觉意识很淡薄,这样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担当起监督日常行为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卫生、主动劳动的习惯。我在《产品印刷》教学时,第一次课都会对实训室卫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进入和离开实训室时保持地面、机器设备干净。学生刚开始都不太愿意,但只要在老师的要求下坚持这么做,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成爱护环境、主动劳动的习惯。
2、上课纪律。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早退,课上不能玩手机、睡觉等,进而培养学生有时间观念,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开学初,第一次的《产品印刷》课,我都会强调上课的纪律,并宣读学校的《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管理条例》,要求每位同学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我经常找迟到、旷课次数多的学生谈话,尽量让每位学生遵守上课纪律,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
四、课余时间的渗透
课余时间也是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很好的时间。辅导员可以有计划的找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家庭等。当了解到学生哪方面有困难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帮助或引导,进而进行德育教育。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实行了“学生的第二父母”制度,学院每位教师挑选本系两名学生作为学生的第二父母,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真正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教师一言一行的渗透
教师的德育素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细致认真、一丝不苟、表里如一,对业务精益求精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声的美德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在教室里看到纸屑要主动捡起来;在操作类课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表现出不怕脏不怕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在教学中体现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而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总而言之,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去,尤其是专业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较长,要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周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J].
科技信息,2009,(33).
[2]施俊波.法律课程渗透德育教学的途径及效果评估[J],
高教高职教育,2011,(06).
[3]杨明.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探索[J],德育园
地,2011,(09).
[4]方桐清.试论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J].煤
炭高等教育,2007,(05).
[5]肖志明.浅谈职业学校实训课的德育教育[J],职业,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紧紧抓住人的全面发展这条工作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抓德育教育体系建设,夯实学生思想基础,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学院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组织体系,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党、政、工、团、学的代表为成员,具体负责学院德育工作。学院坚持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师德规范和职业道德建设,做到“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了全员管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
坚持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形成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体系,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开展党团知识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把德育教育与现有的教学资源相融合,结合不同学科的内容特点,落实德育教育的立足点,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贯穿思想品德教育的支撑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进行提示和讲解,以达到有机渗透的效果,建立德育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教学管理“三个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1)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传统教学论只强调知识,把智育的任务仅仅归结为系统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苏霍姆林斯基冲破了这一传统观念,他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挖掘教材中的方法因素,通过必要的学科内容传授,构建学生网状的知识结构,做好学生知识点的接受、体验、对比、迁移等工作,努力把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智能结构;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逐步学会合理选择并灵活运用有关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兴趣、能力、意志和习惯。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校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加强对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创新,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夯实基础、勤练技能、实干创新”的良好学风。
各专业课教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积极建设校本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因材施教,实施“项目带动课程”、启发式、问题探讨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了“分层次教学”“顶岗实习”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切实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通过增加校内和校外实训课时数,完善实训设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每一学期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等,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常年设有多个课外智力活动小组,有发展学科兴趣和能力的学科小组,有重在培养动手实践尝试能力的劳动创造小组,有丰富文体娱乐活动的艺术文化小组。每个学生常常参加多个小组的活动。
(3)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学院积极引导教师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倡导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建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术交流为补充的教研制度,使教研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
全体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密切关注学科前沿信息,追踪教改热点,及时了解教科研的动态,确定一到两个教研专题进行重点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教学考核制度,认真开展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实施教师每学期至少一堂公开课,中层干部、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各级课题成员上好研究课和推广课;各学期开展了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四优”教学比武活动,以及教师演讲竞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素质水平,培养和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加速学科带头人的代际转移。
三、抓好学生日常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发展
论文摘要:结合教学实践,针对中职德育课主干课程的局限性,对中职车工实训教学课中有机渗透德育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学生实践中完成德育渗透,研究车工实训教学课德育有机渗透的方法和特点,以完善德育在车工实训教学课的延伸。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遵循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看作是一项重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对于专业课来说,在大德育观的框架下,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因此,专业课渗透德育内容,同样也能发挥德育的教化作用。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如果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将德育与车工实训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笔者认为可从下列几方面进行。
结合专业特点,实施立志成才教育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各种专业知识学习,他们的一些思想问题(例如学习目的、动力和专业思想等)总会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车工实训专业课的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专业领域的现状、发展动态以及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专业,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列举往届机电和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和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并使他们懂得只有学好知识技能、做到德才兼备,将来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为国家多做贡献,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深入挖掘教材,实施唯物辩证观教育 在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处于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车工实训》教材中,充满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因此,可先在各章中深入挖掘教材,在此基础上将它们分类、归纳,进行再加工,以形成一定的德育渗透要点。如对车削加工中产生积屑瘤的认识,既要看到它给我们带来有利的一面:积屑瘤保护刀尖,增加刀尖强度,适用于粗加工,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降低尺寸精度和增大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积屑瘤对精加工是不利的;介绍车削外圆时,增大切削速度,可以改变外圆的表面质量,相应的背吃刀量应适当减小,总结出“事物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这一唯物辩证法观点;从子课题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到综合技能的训练方法和技巧,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从特殊到普遍”这一规律;加工轴类零件时外圆、切槽、外锥、螺纹的加工方法和技巧,同样也可以转换为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和技巧,这说明“事物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等。在教材中还蕴含着许多类似的唯物辩证观。挖掘出这些分散的德育因素以后,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再使其形成一定的系列,就为车工实训专业课教学渗透德育提供了较好的素材。这样,学生能感受到课堂中蕴含的质朴、辩证之美,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这些将为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教师率先垂范,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决定一个学校办学的方向不是校长,而是每一个教员。”这一论述阐明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决定作用。因而,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对于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起着很大的影响。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用高度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尽量体现学科中美的神韵;用深入的思考、顽强的探索、严格的规范、准确的计算、感人的故事尽力体现学科的精神。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能受到科学精神和美的陶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责任感、敬业精神等做人的道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中职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保证。它来自于教师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我们要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实施道德养成教育 应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中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在思考、选择和探索。教师应用心在每一堂课渗透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做事的认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在车工实训专业课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专业课的实用性,既教会学生做事,更教会学生做人,做好学生做人与处世的初步教育,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它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渗透到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正如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Jack D Hodge)撰写的《习惯的力量》中所说:“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在学科德育的渗透中进行学习规范的养成教育是首要的。新课标中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车工实训教学中可以将以下方面作为评价学生的项目。(1)学习用具的齐备;(2)使用工量具的摆放;(3)学生个人仪表,如工作服的穿戴;(4)上课听讲状况;(5)实际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这样,学生可在潜移默化中由“学会”到“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规范,达到“乐学”,最后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施关爱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道德的核心,人的爱的需要,是产生伟大精神的源泉;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他还说过:“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接触。”关爱教育则是催生心灵花朵的阳光,教育的真谛就在于用爱给每一个学生铺就通向幸福未来的道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转贴于 实施关爱教育,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克服的自身缺点,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学生间的和谐要提倡文明与合作,使学生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同时,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同伴正常有效交往的方式和技巧。发挥学校德育干部队伍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干部队伍的自律作用,积极稳妥地纠正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和方式,使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
应对每一轮新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实训前动员,颁发优秀学生证书,以激励学生。每一轮开展多样的技能比赛,每年举行一次校技能大赛,增强学生拼搏精神、竞争意识、抗挫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敢想、敢干、敢冒尖的精神。
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本身充满着无数的道德互动,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方面。以信任、关怀、合作建立师生关系,以丰富的教学媒体创设教育情境实现情感化教学,是实现过程渗透的重要条件。此外,还要发挥学科特色,实现真善美的融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美育的目的不在培养艺术而在培养美好的人”。
结合职场要求,实施规章纪律教育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和制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会有它的规章制度。今天,中国的公司逐渐向制度化管理过渡。在这样一个时期,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规范和制度是组织正常运营的最基本保证。公司的每一个部门,都会依据本部门的职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本部门工作顺利而高效地进行。所以说,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做为一名职业人,不论你是谁,都应该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但就业稳定率还有待提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不能吃苦、不愿吃苦,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部分学生纪律意识差而被用人单位辞退。针对这种情况,车工实训专业课教学别应强调纪律教育,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组织纪律与规章制度、强制手段与自觉遵守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纪律和法制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可见,“教书”、“育人”二者在教育中同等重要,教师不可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总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寓德育于车工实训专业课教学中,才能培养品质健全、心理健康、对社会有用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玉萍,肖鹏.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J].科学教育前沿,2010,(9).
摘 要:"无为"教育的中心理念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者的教育意图,通过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教育手段,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我教育中达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升华的教育。本文介绍了无为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关 键 词: 无为教育 教育意图 身教
老子的"无为"之说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去做事,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所谓"无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者的教育意图,通过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教育手段,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我教育中达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升华的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光凭讲大道理是解决不了班级根本问题的,说教式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培养了很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无为教育需要教师亲身垂范,它是无言的、最有效的身教;"无为"教育,需要教师用宽容、尊重与理解的心去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师在倾听中因势利导;"无为"教育,需要教师给学生智慧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的智慧激励,往往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无为"教育,需要教师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作为班主任,我们朝夕与学生相处,学生们有很多机会从各种角度和不同的方面来感受你,了解你。至于学生是否喜欢你、热爱你,则取决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学生不接受你的为人,就不会接受你的教育管理。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作为德育教育的先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公正无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无言的亲身垂范达到教育管理学生的目的。班上的一位学生在跟别的老师谈到我这个班主任时说:"我们班主任不错,很大方。"其实,我只是在上个学期的运动会中,叫体育委员用我的饭卡在小卖部为参加40米的同学刷了四瓶"红牛"饮料。另外在上学期期末的家访中,婉言谢绝家长的吃饭邀请,带上陪我家访的三个学生,自掏腰包一百多元请我的学生们吃了一顿"工作餐"而矣。通过老师不经意的行为,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有舍才有得"的人生哲理。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以此获得丰富的感受,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五月初财会部精心组织的"五月红歌大合唱"比赛已经落下帷幕,我们班仅获得第六名。全班同学听到这个比赛结果时都异常失望,因为他们为了这次大合唱比赛,已经苦练了一个多月。其实这次比赛我们班最大的失误是服饰不够庄重。比赛前的班级彩排时,我建议同学要穿正装,但大部分同学都持反对意见,他们强烈要求穿运动服,原因是方便、舒服。我不动声色地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比赛现场,别的班级清一色的正装,庄重又优雅,我也看到我们班不少同学脸上开始露出不自在的表情。比赛结果如我所料,第二天早读课,我早早来到了班级,首先表扬他们在合唱比赛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财096班的班风班貌,接着总结本次比赛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适时地告诫同学,在人生的某些场合,是需要盛装出场的。这既是自己的自信,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我告诉学生,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你们获得了比第一名重要得多的人生经验。后来拍毕业集体照时,我并没有要求同学要统一着装,但那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全班同学清一色的正装,看上去个个意气风发。
苏霍姆林其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如果过早地暴露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肯定是弊大于利,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班主任平时我们要注意隐蔽自己的教育意图,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影响。在学生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或行动产生影响。上学期期末,轮到我们班和财095班做校园实训工作。我们班分五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主管,由一名总经理统管全班的实训工作。同学们每天辛勤工作,把校园打扫得非常干净、整洁。三周的实训工作很快结束了,同学们开始写小结、评优秀。实训等级评定的工作是由班委和主管、经理们一起集体评选的。很快,各表现等级的名单就送到我的办公桌上。因为评选工作做得比较公平公开,同学们对自己的劳动报酬都没有异议。但我知道之前有很多班级的同学为了等级、学分、报酬等吵闹不休。我特地利用一节班会课对本次校园实训工作做总结,表扬他们在等级评定中的良好态度。同时把实训过程中拍的照片通过投影仪逐张展示给全体同学,特别表扬了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但做事脚踏实地、勤勤肯肯的同学。我看到被表扬的同学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最后,我告诉同学,等级名单送上来后,我没有看到我最想看到的结果。说完我停顿了大约2分钟,同学们都在底下窃窃私语,终于有大胆的同学忍不住了:"老师,我们的等级评得很公平的啊,你说的结果是什么啊?""你们想知道我想要的结果吗?"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说:"我知道这次实训最辛苦的人是经理和主管们,他们要安排全组的卫生,还要做好自己的卫生区工作,还要抽时间给组员检查评分。但是我真的很希望看到小组优秀名单里没有他们的名字,我希望看到他们中有人主动把名额让给他的组员,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相信,在我和同学们的心目中,这样的同学是特别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的价值远远超过评选为优秀实训生多得的200元人民币。"通过本次实训总结,在自然的气氛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舍才有得"、"吃亏是福"…… 等许多待人处世的道理。
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强为,不妄为,是按规律去做,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从教育细节入手,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班主任们可以把德育做成一件功德无量的伟业。
作者简介:陈艳华(1968-),女,福建省连城县人。现任厦门工商旅游学校高级讲师,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23年,其中20年担任中职班主任工作。对中职德育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中职学校 技能实训 就业意识
国务院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已经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任务有了很清晰的阐述,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职校生学习兴趣缺乏是造成其学习质量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他们不但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更不懂得“一技之长”在个人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了解,以企业的标准来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以下是笔者在专业技能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学生就业意识的方法。
一、加强纪律要求,严格要求学生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职生没有形成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不按时到校、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常发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思想在部分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形成,因此加强纪律要求就显的至关重要。老师在进行实训教学之前,都会提前联系班级的班主任。告知学生即将实训的相关内容,需要准备的相关课本、工具、实训服等方面的工作,让学生对将要实训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实训课开始之前,实训老师都要进行所谓的学生入厂教育。就是根据学生所实训的不同项目,提出不同的纪律要求,加强课堂管理。比如按时到实训场地、按时点名、请假制度、穿实训服、按时完成项目的作品、在技能实训中的注意事项、每个项目在加工或者设计的思路、方法、出现的问题、解决方式等等。这些措施都与企业要求基本一致,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在以后工作的习惯,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以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工作。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中职毕业生年龄比较小,身体还没有发育好,思想简单,想法比较单纯,各个方面都还没有成熟,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却过早的就进入工作岗位,他们还没有对工作有深入的认识,过早的承受工作的压力,使他们难以长期的从事一种工作,往往频繁的跳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二是他们还不懂的为家庭的付出,他们还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阶段,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根本没有体味到父母的艰辛和对家庭的责任,他们不可能好好的工作,在工作中受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轻则打电话向父母哭泣诉苦,重则一走了之。企业很难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各种福利待遇也就无从谈起了。笔者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并不能有单单的德育教育课程来完成,而是贯穿与学生的任何课程当中,在技能实训的当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深入工地,与工人师傅进行交流,多了解人生百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师傅带着他们,做一些与所学专业有关的项目,亲身体验生活的艰辛,工作的不容易。也放一些视频录像,让学生了解忠诚的概念,通过事例让他们理解忠诚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忠诚意识。
三、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不论是在企业、矿山,还是在道路、校园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安全”的标语在警示大家,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的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疏于防范等因素,有许多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却还时常发生。所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必须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技能实训过程中,老师要求全体学生严格遵守设备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师还通过总结历届学生在技能实训时出现的典型问题,结合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在技能实训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使他们完成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使其在安全意识上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四、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大多数学生将成为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也只有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才能提高效率。因此,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尤为重要,通过产品的加工,学生不仅强化了质量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而且体验了工作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劳有所成,劳有所得,这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学生的责团队精神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在家由于过多的宠爱,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没有受到规范的教育。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更不用说与别人合作了。用人单位除了需要员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非常重视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让每一位参加就业的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不但具有专业技能而且具备高度责任心和团队精神的职业人,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教师都应向学生灌输这种团队精神和责任心。在实训教学中,我们进行分组教学,每个项目都有4到5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他们共同努力,相互交流,找出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由自主的相互沟通,团队精神自然的以体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加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树立他们团队精神,这正符和企业的需要。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阐述,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它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仅靠某一个环节或方面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就业意识,用企业的管理来要求他们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其它方面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这个因素来进行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每一名职校生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苦练技能,强化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专业意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胜任本职岗位,成为企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全员育人行动,健康成长
目前,中职生的现状和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新形势下正确培养中职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呢?
我校正在大力推广“全员育人行动”工作,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每个细节,形成了以学校领导、学生科、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和工作人员为辅的教育工作体系。每个班级都开设德育课和班会课,建立了以德育教学为主,其他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制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机制,构建了无缝的德育教育体系。学生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能力不断增强。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呢?以下是个人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认真执行学校和教学部的德育教育方案
学校在每个开学之初就会定制详细的德育教育方法,并把工作任务下达到各个教学部,以内容丰富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应该做好每周的主题班会,认真准备班会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课,在学生群体中培养一定的氛围。比如月初检查仪容仪表,每周检查班容班貌及宿舍大检查等活动,积极组织班级活动作为育人重要措施。
二、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个指挥棒,会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规范且可操作的班级管理条例,制定月度和每周的量化考核,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平时的说教很难达到教育引导的效果,通过制定《班级月度量化考核方案》、《宿舍卫生安全管理规定和考核方案》等,同学们逐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搞卫生和宿舍内容,班级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
三、培养班团干队伍,锻炼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优秀的班干部团队,他们在同龄人中的威信和影响不容小觑。班主任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要认真观察学生,挖掘有管理能力和影响力的同学,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班团干部。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团干部和宿舍长的会议,总结他们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大胆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带动全班同学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要求学生每周写周记心得并及时阅读和回复,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逐渐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小华上网成瘾,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外出上网,甚至通宵不回家,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现状,并对未来做个设想,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虚度光阴的危害。为更好的帮助学生,我还送了一个完美计划100天的笔记本给学生,要求学生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好计划,并在晚上的时候查对完成情况,每周进行一个小结,及时总结学生的进步和缺失,对他提出更好的期望和要求。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该学生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中找回了自己,内心充实,和同学们相处愉快,内心不再那么空虚,上网的时间和次数大大减少。
五、善于倾听,沟通交流;关注细节,注重学生健康成长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我坚持每周到宿舍三次,每个学期和全班的同学一对一沟通两次以上,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信息,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情,有针对性的教育,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小明在入学之初自我意识非常严重,无视学校的管理制度,爬墙外出,上课睡觉玩手机,晚上很晚才回宿舍,沟通起来也很困难,通过细致的观察并且和家长沟通,得知这个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年龄不相符,于是我采取了鼓励和温和相劝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并分配一些小事情给这个学生做,每次完成工作后,我都在家长面前和班级上表扬他,让他自信心不断增强,同时我还会不时奖励点小礼物给他,让他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现在该名同学自动承担班级劳动委员的职务,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和老师同学的沟通大为好转。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建立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每周定时发短信给家长,平时用电话和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家长的建议和要求,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并为家长提出德育教育方式的建议,通过家长与班主任双方面的配合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与实效性。
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根据学校的建议,班主任必须给本班上一门课程,我认为这个安排非常好。一是可以增强班主任的威信,二是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三是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我很重视在本班上的每一节课,组织好课堂管理,调整上课内容和实训课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认真上课,基本可以做到无人睡觉无人玩手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七、拓宽德育教育实施方法
教育是个持续的过程,教育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以上的几点外,我还尝试用多种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比如参加户外活动和主题晚会,将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都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学会分享,体会快乐,健康成长。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成长的体验,这是在课堂上很难实现的。
以上仅是本人作为一个班主任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几点认识和看法。面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抓好德育教育各个环节的建设,不断开拓和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并结合时代特色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创新 实践
当今学生中存在的德育问题主要有:贪玩厌学,游戏人生;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行为欠缺,规范无序;染黄染赌,涉黑犯罪;爱国观念淡薄。随着德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的进步,学生德育课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教学手段的陈旧日益突出。而德育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德育教师应做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者。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对课程改革一些新理念作深入的领会和分析,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创新改革的实践者。
1.实施过程
实践活动案例一:、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1)庆祝教师节;“中秋赏月”晚会。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如设计班徽、设计教室宿舍文化、创作班歌、筹建班刊、开展小才艺比赛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庆联欢庆祝活动。
(4)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编制的《学生手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试行)》并严格执行。
(5)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实习实训场所,引导学生对未来学习规划有一个直观印象。
(6)认真组织班级劳动周,并在劳动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6S现场管理。
(7)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才艺展示艺术节。
在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汇报中,学生谈到屈原的悲戚投江、岳飞的壮志难酬、的挺胸堵枪眼、华侨老人思乡难返的惆怅……同学们由讨论热烈渐入沉默,进而悲愤,进而哭泣,教师适时地播放音乐渲染煽情,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样的爱国教育,从合适的角度切入,从学生认知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巧妙设计,寓教育于无痕之中,学生不但不会发生情绪上的反感拒绝,相反,会更深刻地真诚地去接纳其中的爱国思想,自觉接受故事中爱国人物高尚情操的润染。
2.实施效果
很多时候当教育者把德育活动定位为完成任务、接受检查,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时,德育评价则主要成了人旁观者的事情,与实际受教育的主体无关了。这显然背离了教育评价的主旨和真义[2]。从教育本身来看,任何德育活动都必须让受教育者参与对活动的评价,对自身道德认知的追问,才能从最直接的受教育者角度反馈信息给组织者,便于组织者扬长避短,再接再厉;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进学生自我评价,能有效唤起其对德育内容的深入思考,促使其自觉观照自身的言行修养,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这将成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动力引擎。德育活动中引进主体评价内容,其实施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形式多样,比如问卷调查、量表、短信反馈、读(观)后感、绘画、座谈、主题研讨,甚至包括表情、动作等等。观看爱国主题电影后写份读后感,观摩禁毒宣传展览后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德育橱窗布置后的评价调查,开展礼仪常识讲座后进行的“礼仪教育过时了吗?”辩论会,一周或者一学期结束后列出条款让学生自我评价,评出文明之星等等。这些活动都为不少德育工作者所经常采用。
3.经验总结
3.1 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要想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形成好的工作环境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除严格要求学生外,还必须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教师与学生谈心时,态度和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严格的纪律约束在亲切的谈话中让学生接受,并使学生感受到你既是指点迷津的老师,又是亲切的朋友。这样,就会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乐于接受。
3.2 平等,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1)谈心之功在于心。学生年龄不大,但心理感受同样细腻而敏感,如果你对学生冷暖不问,说起话来藏头露尾,随意应付,学生便不会信赖你;如果你对学生一片真心,学生就会与你心贴心。谈心就是用真诚的心灵去关心,帮助学生;就是将心比心,以心谈心,以心换心[3]。
(2)谈心之法在于情。老师面对学生要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或板起面孔,动辄训人。要创造愉快的气氛,善从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事物或历史谈起,循循善诱地进入主题,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教师要集中注意力,要表示出对所谈问题的关心和关注。教师做到有气者来时先消其气,急躁者来时我不急,无礼者来时我有礼。切忌简单从事,听到一点,看到一滴就评论是非,甚至以严厉的强迫学生服从。
3.3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加强心育与德育同构共建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不能等同,但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不失为良策。我校采取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
(1)角色演练。通过模拟、扮演各种社会成员所担任的角色,并尽可能使他们像社会各种角色那样去思想、感受和行动。在我校的学校管理中活跃着一支数量可观的学生干部队伍,除由班卞任进行常规教育以外,其他各种管理、检查、评比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旱晚自习有纪律检查部的检查,“三操”有体育部的检查,就餐和就寝有生活部和宿管部的检查,就寝后有保卫部的检查,日常行为规范有文明部的检查。每天公布检查结果,每周小结,每月月报,每月评出优秀班集体,优秀教、寝室,强化了学校管理,培养了学生能力,也让学生受到了教育。
(2)主题活动。丰富的校园活动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自我之间对话的舞台是促进品德发展的动力。如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艺周、科技周及各类征文比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常年的德育基地。
4.结论
总之,教育走向生本,德育更需进入心灵,唯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德育活动的有效性。我们期待更多一线德育工作者更新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德育思想,确立以同理心教育、心理学指导的德育原则,创新育人机制,为学生创设和谐无痕的德育环境,努力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德育境界。
参考文献
[1]李艳春,林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王耀东.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在顶岗实习期,学生之间会相互比较报酬、福利待遇等,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少部分报酬较低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本领”与“赚工资”的关系,从而产生心理偏差,甚至主动终止实习,选择在家待岗。
(一)心理变化较大
踏出校门,走上实习岗位,部分学生因环境和身份的变化产生心理不适应。如不适应企业纪律的约束、不适应高强度的劳动、不适应岗位要求、不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部分学生因此产生了焦虑、自卑、抵触等不良心理。
(二)团队协作精神欠缺
部分实习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实习期间对企业的各种活动缺乏积极性,重个人发展轻团队合作,对工作范围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不能与同事和睦相处,遇事总爱斤斤计较,这与以集体利益为取向的价值观念难免发生冲突。
二、技工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期存在问题的德育因素分析
顶岗实习期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学校德育教育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一)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与实际脱节
学校德育目标偏高,内容空洞。如将德育教育等同为“理想化”教育,灌输远大理想、高尚情操等,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差太远。德育教材陈旧,缺少变化。当前的德育教材版本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德育教师受教材所限,可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照本宣科者较多。德育形式单一,手段落后。说教式的教学方法、生涩的哲学理论以及枯燥的政治语言让学生对德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顶岗实习后发现德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严重,随即对德育课程、德育教师产生不信任。
(二)社会不良道德现象的连续冲击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比如是非善恶界限的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等,对学生影响较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将直面这些不良道德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原本家庭、学校的相对隔离作用和保护作用不复存在,这在无形中会造成一些实习生内心道德信念的动摇,对不良道德现象出现从反感到漠视到认同甚至效仿的心理变化,这极大地影响了实习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德育教育不连贯和德育力量的削弱
目前,各教学系均配置了实习指导老师,承担着联系实习单位、管理实习学生、反馈实习信息等职责。相应地,学生管理部门、各教学系、班主任对实习生的管控力度在逐步减弱。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带队老师人数较少,他们在紧张繁杂的工作之余对众多陌生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常常显得力不从心,由此导致德育教育出现停顿,甚至停止。
三、顶岗实习期德育教育的重构策略
基于以上对技工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期存在问题的德育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顶岗实习期学生德育教育的重构策略:
(一)注重新生始业教育,逐步提升职业意识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也就是说德育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同理,顶岗实习期德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特殊阶段,并不是孤立的,也并非始于实习期。因此,学校应在新生入学之际就开始抓始业教育,并在每一学期穿插各类教学实训,这样一方面可以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德育课程除讲授思想、政治、经济、法律等常规内容外,还要辅以就业形势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以此来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完善实习指导体系,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顶岗实习期间的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老师,还需要实习单位、学生家庭的有力配合,“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方能提高教育效果。毫无疑问,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定岗实习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顶岗实习期间的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学系、班主任、家长、实习单位都应积极参与(见图1),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教育效果,甚至使德育教育出现偏差。例如,实习单位应从严管理,要求实习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师傅,团结同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帮助实习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习生家长应教育孩子做好吃苦的准备,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向校方反馈,帮助他们完成从学习到工作的思想转换。
(三)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教育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实习指导老师应“吃透”实习生,对实习生的在校表现、思想、学习态度、家庭情况等都要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实习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一个职场新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因材施教。学校可根据历年来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组织力量编写顶岗实习期德育教育校本教材,以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四)掌握学生心理历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干预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课 实践性教学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同样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要求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行为养成结合,做到“教、学、做”合一。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实践教学理念落到实处,“重灌输、轻实践”、“重理论、轻实际”的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即使部分教师组织了实践教学,也因为目的不明确、组织不规范、保障不到位而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推进实践性教学,全面深化德育教学改革。
一、深化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尽管当前德育课教材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其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没有改变。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加上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他们难管、难教,就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式”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填鸭式”的理论说教,使得德育内容更加苍白无力,不仅德育课的教学改革无法推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进入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阶段,对德育课教学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与德育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提高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素质。与面对高考压力的普高学生相比,虽然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人际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独立探索、自我表现意识等却比较强。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根据德育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发挥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强等优势,把强化实践性教学作为推进德育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特点相符合、与时展相适应的实践材料、手段或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的自我体验中认知、领会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内化为理念,转化为能力,外化为行为,使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三个课堂结合,大力推进德育课实践性教学
如果说班级授课是第一课堂、校园活动是第二课堂的话,那么社会实践就是第三课堂。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上好德育课的关键环节,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而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把三个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德育与专业的无缝对接。这不仅是德育教学实践性的要求,而且能为学生对某些方面的德育知识的特殊兴趣、爱好和更高的学习目标、要求,提供和创造进一步学习、钻研的舞台。
(一)创新深化实践性教学――班级授课
深化实践性教学,并不意味着要本末倒置地放弃班级授课,而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组织活动和实践中,精心选择和设计适合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搞活课堂教学并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改进教学方法,适时采用案例式、情景式、仿真式、表演式等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如结合法律模块教学组织模拟法庭,结合人生模块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或提供本地、本专业实际的生活、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就某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辩论,等等,使抽象的理论以鲜活、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如在法律教学中插播《今日说法》、《法制天地》等录像,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直观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改善课堂结构,组织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时事演讲等,由学生轮流上台播报、演讲、解读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开发德育第二课堂阵地――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应将社团作为学生德育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以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诸如法律学习小组、时政兴趣小组、哲学与人生研究小组、德育小论文写作小组等,指导学生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每学期期末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快乐的社团活动中自主地学习知识、开发潜能,培养辨别是非和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律等教育只有在职业生活实践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领会职业道德、法律规范的内容和意义,提高遵守职业行为规范的自律性。应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在实训中心、就业办和专业课教师的配合下,设计灵活多样的情境式职业模拟行为训练、团队协作精神预设训练、行业(专业)角色模拟行为训练、就业应聘模拟训练等,引导学生以“职业人”的角色学习生活,更好、更快地提高职业素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开展讲座、座谈、知识竞赛、模拟训练等教育或体验活动,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组织企业文化进校园、我的职业生涯我设计等活动,邀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一线工人、优秀毕业生到校宣讲企业文化、介绍成长之路、组织设计比赛等,增强互动性、趣味性,激励学生自信地学习。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第三课堂――社会实践
社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课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于校内,还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利用德育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合作企业、共建社区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到纷繁的社会世界体验,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模块内容,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学习等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地实践体验中学习、感悟、研究知识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经济模块教学中,可以结合“菜价”这一热点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自确定调研课题,通过深入蔬菜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访问商家、深入田间访问菜农、深入家庭了解情况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或德育小论文,并组织课堂交流、评选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增强自信。“实训周”、“实训月”特别是“顶岗实习”是职校学生的主要实践机会,既是检验德育课教学成效的重要渠道,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再教育的重要时机。德育课教师应树立全程教育的理念,积极参与实习、实训的教育、管理,协助学生做好从学习到工作的心理调适,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健全三项机制,保障实践性教学有力有效推进
开展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深化德育课实践性教学,不仅需要德育课教师和教研员反复探索、反复实践,更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指导和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德育课教学,中职学校必须转变重专业课程、轻文化课程的观念,加强对德育课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整合校内、校外的力量和资源,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员参与、全员育德的德育教学工作体系,形成合力。改善教学条件,配备必需的电子备课设备,为组织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提供活动场地和经费支持,为深化实践性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必要条件。积极选派德育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教研交流或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专业教学能力。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指导力度
实践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当然,实践性教学组织难度较大,要求更高,需要德育课教师加强研究和学习,努力探索适合本校、本人和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活动形式,提高驾驭和组织教学和活动的能力。教师要进入社会、深入实际,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及时掌握、收集和整理可以应用的各种素材;全程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总结活动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反思并为进一步改进实践性教学积累经验。德育课教研组应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校本研究,结合本地、本校的德育资源优势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共同研究制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案与操作规程,编写教学案例或素材,规划设计校园活动内容和社会实践项目,使实践性教学更具有参与的广泛性、时间的连续性、组织的规范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职教中心德育教研中心组应发挥牵头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和校际教研,建立网络教研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举办示范课、教研沙龙、名师讲坛、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等,引领、指导和推进实践性教学。
(三)完善与实践性教学相应的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激励和教育的功能。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深化德育实践性教学,就要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改变以往以考试定成绩的考核评价传统模式,建立和完善与推进实践性教学相适应的分层次、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实现实践性教学常态化、制度化。应健全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机制,将德育课教学纳入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和德育工作先进校评估指标,定期对各学校德育课教学特别是推行实践性教学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和质量抽查,督促学校推进德育课实践性教学。应改革学校考核机制,从学校层面对德育课教师进行以实践性教学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情况考核,并将实践性教学实效作为德育课教师课时津贴、绩效工资发放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认真抓好实践性教学。应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以知、情、意、信、行五个维度为参考,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行为,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参与率、参与情况及实践成果等作为学业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性教学。
总之,中职学校德育课不仅要传递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面对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深化实践性教学,努力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使德育课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
参考文献:
[1]贺继明,蒋家胜,范华亮.从的《实践论》谈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J].思想研究,2007,24,(5):144-146.
[2]张影.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256-257.
[3]华国智,刘高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职业,2012(9):247-249.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 三步实验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改革目标意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目前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普遍存在与工厂脱节的现象,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熟练掌握地技能而学生在校学了二、三年却依然不会,农民工与职校生竞争岗位,职校生丧失了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如何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结合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具体分析了近年来实施的分类设置、分层教学、分步考核的三步实验教学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以便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逐步趋于系统和完善。
一、传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弊端
1、重理论轻实践
电工电子实验基地承担着全校电子技术、机电、数控、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多个专业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程学时较少,成绩只也占总成绩的一小部分,甚至有的课程将实验课程成绩包含在平时成绩中,不进行专门的实验课程考试。
2、实验内容单一,没有新意
传统实验课程教学主要以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根据理论课所学的原理, 按照教科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记录数据、填写表格、书写固定格式的实验报告,加之实验结果基本上都是可以预知的,即使实验结果与已知的结果有所不同,也主要是由于实验过程错误或者实验误差引起的。
3、实验设备陈旧,配套仪器数量较少
由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校配备的实验课程教学设备陈旧简陋,配套数量较少,多个同学共用一台设备,实验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可采取分类设置、分层教学、分步考核三步实验教学方法:
(一) 分类设置:
调整实验课程内容, 将实验教学分类实施,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推进。
1、实验基本知识。将安全知识、实验测量、实验仪器、操作规程等内容在首次实验课中进行详细讲解。
2、基础验证型实验。安排一些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后继实验打基础。
3、设计型实验。安排设计型实验,主要通过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一些电路设计,形成实验设计报告,课堂上再进行验证实验。
4、综合型实验。通过安排一些有难度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仿真实验。利用先进的电子仿真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学生通过计算机完成电路的设计及构图,进行性能分析、测试等。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合理安排上述各类型实验课程教学课时,验证型实验以2个实验课时为一个实验单位, 设计型及综合型实验适时调整为4~6个课时不等,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实施设计内容。同时,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及综合型实验,并适当安排电子仿真实验,应用电子仿真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 分层教学
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目的来看, 不同专业的学生, 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我们主要将学生按专业分为两类:
1、电类专业的学生:加大实训力度,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实验内容后,增加实训项目。具体安排是,对电子类一年级学生,实训主要针对工具使用、基本元器件的认识和检测、单元电路焊接与参数的测量、良好的实训行为习惯和对电子专业兴趣地培养。二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训主要针对集成电路、数字电路等综合电路安装与调试和电路板制作技能掌握;提高电路原理和测量数据参数分析水平。三年级学生实训主要针对产品整机的组装、调试与维修掌握,通过使用仪器仪表测量各关键点的电量和波形,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2、非电类专业的学生: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数控等专业,对这类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数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内容设置可以适当浅显一些,特别是基础性方面的实验可多安排一些,而综合性、难度较大的实验可适当减少。为了体现实验教学对象的分层施教,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教学结束后,我们还可以通过选修的方式,对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进行专门培训, 培训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考试,通过者省、市劳动职业技能中心颁发中级维修电工合格证书。特别优秀的学生选派参加省、市电工电子技能竞赛。
(三) 分步考核:
细化成绩评定,将实验课程考核分步实施。为了杜绝学生应付实验课,我们改变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将实验课程考核分解为几个过程,进一步细化成绩的评定。
1、预习
教师至少提前一天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准备,鼓励学生有备而来,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预习阶段的成绩一般占10%。
2、操作
实验操作当堂打分。主要包含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卫生情况。操作阶段的成绩一般占50%。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考查学生实验总结和分析能力的依据, 成绩一般占30%。
4、德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育人;制度建设
一、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的现状
1.对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育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德育理念培养缺乏正确指引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中职学校只重视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学生德育工作,片面认为德育工作是隐性工作,可抓可不抓。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日益加剧,再加上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出现,中职教育的功利性彰显出来,很多职教工作者只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做人”的教育,忽视了关注一个健全的人应具有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和完善,没有真正意识到学校的根本功能是“育人”,没有意识到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意志这个核心竞争力。这种理念指导的必然结果就是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学生的德育,必然导致受教育者人格的不健全。
2.现有的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育人制度形成机制是自上而下的,缺乏师生参与
很多学校在制定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的过程中,并没有教师的实际参与。也就是说,学校的德育制度并没有完全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直观地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意愿。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建设的主要力量,教师与学校德育制度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只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施以的一种近似量化的管理,而在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的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组织制度的建立
中职学校应当进一步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德育领导体制。在学校层面,首先要确定党委、行政主管领导,成立党、政一体的职能工作部门,把德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环节。各职能部门分解德育职责,明确德育内容和标准,履行德育职能,规范实施德育,制订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评估检查办法,完善奖惩制度,加大学校对校内部门、单位和师生个人的检查评估力度,实现“三育人”的德育格局和德育机制。
“三育人”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学校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既做管理者,又做教育者,要充当管理育人的主体。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要运用优质服务发挥育人效果,关心、爱护学生,使青年学生的身心受到良好的陶冶,这些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学校要突出人本思想,做到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体现人文关怀,使德育管理人性化。
2.研究整体构建中职德育体系的框架,创新中职德育途径和方法
构建中职德育体系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中职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评价体系及德育运行机制、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及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模式的研究,研究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方式,总结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好、整体化的德育体系。
创新中职德育方法体系研究的重点是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工作规律,抓住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积极进行德育课改革,加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方式、德育实训活动、教育载体、建立德育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针对中职生的特点,紧紧围绕中职生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就业观念及敬业精神的培养,通过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开展活动等有效方式,使中职德育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突显人文气息
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全面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是努力创建校园大型活动精品,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繁荣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以民族精神感染和感召学生,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结合国家助学金政策,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企业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因其培养目标、生源结构、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方面的特殊性,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应对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又要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自身发展和学生这一特殊教育主体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因此,新时期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并能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理论授课模式,倡导企业参与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育内容与产业、企业、岗位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学校教育、引导转化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模式上来。
1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教育最核心和最根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孔子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他的学问本领越大,对社会危害也就越大。对于理论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普遍不高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情况更是如此。因此,高职高专学生的道德教育,既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和岗位发展的需要。
1.1 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清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由于缺乏自己的学科支撑、专业建设,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为创建特色,寻求发展,当今,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重视主体学科建设、主体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财力、物力难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另外,本门课虽是一门融于各科目、各教育环节的综合课程,但往往只被看作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专门任务,与其他环节、部门无关,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程的综合性特点,难以形成教育“合力”,逐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囿于一角”的局面。
1.2 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
当今,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是按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进行设置安排,偏重课堂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另有部分院校过于重视专业课程,课程多为动手能力强的实践课,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课时不断减少。两种态势都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技能培养、轻思想素质培养的问题。而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考核,忽视学生的内化和践行,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试化局面。
1.3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僵化成为死记硬背的教条,通过课堂讲授灌输给学生,用卷面成绩评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学校成空喊,老师不想管,学生有反感”的局面。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对每一个大学生应对社会、适应岗位的能力不断提出挑战,因而脱离社会生活和岗位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毫无意义。
2 企业参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然
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性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走出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的经院式课堂,与社会生活和企业需求紧密相联,实现思政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引导、激励和提升作用。因此,推动企业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企业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职业道德、择业创业、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管理、实习、考核等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实现高职教育与上岗工作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1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前,大多高职高专学生只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排斥,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作用甚微。随着社会多元化进程的推进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的提高,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全方位的社会教育转变,尤其是企业主体参与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企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在思想成长过程和求职任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朝“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过渡,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其思想品德的塑造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提升职业幸福感。
2.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成为空洞的理论,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如何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教育要求,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基本素质的养成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企业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成为必然。学生通过企业成功人士成功经历的现身说法,通过实训实习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体验企业文化,领悟人生真理,为今后步入社会更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适应工作环境,加强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使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2.3 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由于高职高专德育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一些大学生对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据调查,5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 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令人堪忧。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上,他们往往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工作、薪金丰厚,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这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一些高校女大学生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或者根本就不找工作却忙着征婚,以解决自己的前途问题。在敬业精神方面,当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已弱化,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唯利主义倾向。
企业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真正地、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的职业道德内涵,使他们了解职业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此外,行业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在学生择业就业方面给予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仅仅用工资的多少能衡量的,不仅仅是体现在社会对他需要的满足上,更重要的是他在各个领域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为培养更多更好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服务。
3 企业参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很多高职高专学生,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校期间学习动力不足,不知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有些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感觉要求太严,甚至因此放弃工作,回家待业。还有些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频繁“跳槽”,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好则继续干下去,待遇不好则等待机会另谋高就,缺乏基本的敬业精神。所以,学校除了教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拓宽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就业质量,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人才。
3.1 通过专题讲座,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一个最直接的目的是就业,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并得到较好的职业发展。我国的学生在初高中学习阶段,较少了解社会和工作环境。进入大学后,经过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本专业的企业用人需求略有所知,但具体的行业环境、岗位职责、职业发展路径等知之甚少,很难做到通过主客观分析、总结,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积极探索,最终做到实现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对自我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对行业和职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学校可结合专业要求,到企业聘请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行相关专题讲座(最好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怎样实现职业目标。学生可结合自身对行业、专业的学习和了解,看清自己,认清职业环境,为个人职业发展寻求奋斗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学生才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怎样更有效地学习。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更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利用和创造条件去实现职业目标。
3.2 通过校内实训,初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训环节多、时间长,因此,抓好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学校实训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业务学习轻德育的现状。在实习过程的管理、总结评定中,对德育的要求往往不够明确具体,考核管理要求较低,这种情况应予以改变。
实训教学中的德育,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乐于动手、勇于实践、不怕吃苦的劳动观念,尤其是守时守信、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的意识和行为。现场选派优秀的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学生校内实训,在共同的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发挥模范带头和标杆作用。并结合行业和岗位实际需求进行专题讲座,告诉同学们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要求,如何遵守行业规范,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根据现实企业要求,对学生严格管理,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3.3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教育,校带队教师以外,还应充分发挥实习单位优秀带教老师的作用。带教老师的敬业精神、协作意识、奉献行为,他的职业发展经历和专业成长路径,都将给实习学生带来示范和影响作用。另外,还应充分利用实习单位有利的甚至是独特的德育资源和环境,如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改革发展的成就,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广大员工敬业爱岗、默默奉献的精神。在现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先进人物真实常态的表现,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员工,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路线实现职业追求,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思想冲击和影响下,想使学生接受正面教育,企业参与是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实训、顶岗实习过程中,走近专家、走入企业、深入体验成长和成功的不易,进而整理与反思,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认识与情感,增加道德体验,激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最终产生巨大的内化作用,全面落实到自身行为中。
课题来源: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企业参与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FDY027)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