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4 06:0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京剧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尊重主体;科学设计;丰富教法;师生互动;强化参与;拓展体验;多媒体运用
有效教学是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包括分析智能、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统一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艺术审美活动的有效性,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主体,科学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前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分析是我们关注学生的具体体现,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准备的一个基本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以求音乐欣赏教学中艺术审美活动的有效。
例如,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的教学,课前我先做了一份书面了解,内容包括:你主动欣赏过京剧吗?你喜欢欣赏京剧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原因?对中国京剧了解多少?结果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欣赏京剧”,理由有:听不懂、“咿咿呀呀”节奏太慢了、不喜欢女声的唱腔、像捏着嗓子唱等等。当我们的学生面对那些“板眼”、“行当”、“南梆子”、“四平调”等理论知识内容时,他们的学习需求是什么?怎样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欣赏我国的京剧、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呢?“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艺术力量与生具有的反应能力”。面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生,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空间,想象空间、心理体验空间、探索互动空间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和审美。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也作出了适当的调整。在保证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调整部分知识的引入顺序,在唱段欣赏前以多种手段进行知识、情境、心理认知方面的铺垫。如京剧历史、人物故事、认识脸谱、了解“念白”“行当”知识等等。并引用欣赏一些含有中国京剧音乐元素的、经典好听的歌曲唱段进行扩充拓展,如《说唱脸谱》、《我是一个中国人》、《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戏歌,由此可以拉近学生与中国京剧音乐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使京剧欣赏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更为开阔。
二、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达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优化组织教学过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供多种机会,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如,在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这首古曲时,我先请学生交流讨论“我所认识的王维”,再通过集体朗诵这首千年绝句,充分感受王维和友人依依惜别感人至深的情意,感受古代文人朋友之间纯粹的友情,并强调这种情感的珍贵。在欣赏讨论结束后,请大家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更多的以友人分别为题材的诗句,学生们兴高采烈搜肠刮肚地想,东一句西一句地凑,想起来许多有关的古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赠王伦》里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大家一起集体朗诵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时,既感受到了诗歌作者高适开朗豪迈的胸襟气度,也获得了一种参与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的愉悦。再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请学生在《思乡曲》的配乐下,集体朗诵《乡愁》。随着优美的小提琴旋律响起,深情如诉的音乐配上极为抒情的名诗,产生了极佳的审美体验效果。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获得了参与的快乐。
三、强化活动参与,拓展审美体验
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还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在阐述京剧念白的独特魅力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京剧念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调京剧念白的音乐性,我在教案中做了如下设计:
【教案片段】
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生:念、做、打
师:“念”指的是京剧中的“念白”。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一小段念白“娘娘千岁!” “二卿平身!”,很有韵味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大家一起模仿体验,并请同学到前面表演。)
设计意图:京剧的念白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也不同于用普通话朗诵,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会了解这一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京剧念白的韵味。
再如,在了解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表演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
关键词:教学导入;语言艺术;板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16-01
音乐课是音乐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教学语汇,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体现着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执教,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的不同。下面笔者就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环节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相,有的可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集体讨论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例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以激发兴趣,使他们热爱京剧艺术。
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单凋呆板,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语汇功底。当前的音乐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如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次外有了一定的语汇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以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地使用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呆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一堂课变得平平淡淡、毫无生机。
笔者认为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另外,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
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串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总之,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 。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关键词: 京剧 师生行为 教育教学 思想政治工作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兰州市政府主办的一所普通高校,是2001年全国唯一由职业高中升格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校。在九年时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是因为寻找到了自己的根和本,寻找到了自己的灵和魂,那就是“国粹砺人”的办学特色,“文化立院”的办学理念。
一、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把个体从自在、自发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同时以自觉的文化创新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乃至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在现代教育中,高等教育是每一自然主体“社会化”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是不但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社会公民。所以,在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和文化启蒙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是我国新发展起来的职业技术型大学,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世纪之交由原来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合并而组建起来的,其大学文化精神至今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化对于高职院校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在高校林立,老牌名校众多的形势下,等、靠、要学院不会发展,且贻误时机只能被淘汰,因而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有自己个性的大学精神,因为要想办成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高校,就必须办出特色,办成品牌。
“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尤其是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其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人们选择大学,实际是在选择文化,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其硬件同普通本科院校不能相比,所以在改善硬件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文化育人环境,做到硬件合格软件不软,是克服高职院校的相对弱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探索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发展道路
首先,思政教育,彰显特色。思想政治素质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它不仅决定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方向,而且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形成,更决定着大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我校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网站、学院学报等多种媒体传播京剧知识,营造浓烈的国粹气氛。如开设京剧课,在师生一起探讨、一起表演、一起欣赏的过程中,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使学生有亲切感,变被动接受为文化自觉,通过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来磨励品行,让学生从舞台上再现的一幕幕中华文化的典型故事中,回味揣摩人生的哲理。如《赤桑镇》中“未正人,先正己”的唱词、《岳母刺字》中“精忠报国”的思想、《三娘教子》中“养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理念,以及现代京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学院建设,凸显文化。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育,对实验实训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是一种需要高投入的教育,只有办出特色,利用特色才能解决经费单一的问题,从而改善办学条件。我校从文化交流入手,面向市场,对接企业实施工学结合、签定特色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而凭借校企合作平台,我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围绕国家和本省的发展战略,构建和调整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京剧搭台教育唱戏,聘请地方企业专家参与学院建设。高职院校要了解地方经济需求,牢固树立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立足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形成办学规模,办出质量,创出效益,办出特色,才能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互动,才能形成持续、健康与和谐发展的态势。另外,高职院校办学的成功离不开行业的支持与参与,要寻求行业对高职院校办学的继续支持,从而为自身的资源扩充,基地建设和人才就业提供支持和保证。同时,与国际基金机构合作,借助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进行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工作,最终孕育出一所大学的精神和品格。
最后,规划系统工程,夯实道路基础。我校为把办学理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谋划了一个理念、一门课、一本书、一首歌、一台戏的“五个一”系统工程,极大地推进了京剧进校园的活动,效果显著。“一个理念”,就是“国粹砺人”的办学特色,“文化立院”的办学理念,这是学院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学校,教知育人是它的职责。为此,我校用这一理念统领各项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学校不只是学习技能的场所,更是生命历练的重要机构。只有学会做人,理解生命的价值所在,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也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一门课”,就是全校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京剧文化课”,将其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作为学生文化素质修养的必修课。“一本书”,就是学院根据实际,突出育人目的,组织编写的教材《京剧文化大学读本》,该书德美并举,既有基础知识讲授,又有京剧唱段的欣赏,通俗易懂,成为学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成果。“一首歌”就是谱写了一首便学易唱的《唱戏打拳不吸烟》,不但提倡学生弘扬“国粹”,养成不吸烟的好习惯,而且引导学生通过“打拳”等健康的体育活动强身健体。“一台戏”就是学院师生集体创作的京剧教育纪实剧《国粹砺人》,从京剧教育实践的主线,通过“融”“育”“承”“魂”四个章节,将发生在校园里的真情实景用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各行当,梅、尚、程、张各流派一一呈现出来,被人们称之为舞台上的“京剧教育记录片”和学生的“京剧学习普及教程”。该剧还荣获了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金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三、见证传统文化新思路下的丰硕成果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京剧艺术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方式,即“国粹砺人”,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作为学院的一员为此也感到振奋和骄傲。
“国粹”提升师生素养。自“京剧进课堂”以来,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特别是学生的理解、表达、应变、组织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也提高了。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拿出了在京剧舞台上演出时的魄力,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冲刺。我系有一名女同学,性格内向腼腆。在入校后,她在京剧中扮演大花脸,剧中角色豪放的性格、浑厚的唱腔,使她的性格发生了转变。她不但在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校园戏剧之星”称号,在全国英语口语大赛中也获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另外,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我校把学唱京剧作为进校教师见习转正的必备条件,使教师通过京剧的学唱,随机应变能力提高了,不拘泥于既定教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发现教学内容的难度及学生理解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先进的理念,往往能带领我们进入一种新的境界,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
“文化”构建和谐校园。起初我校引进京剧是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经年累月的传统文化讲座、京剧名家名段的演唱为学院带来了生动活泼、奋发有为的浓厚气愤,带来了师生精神面貌的全新变化,我校领导于这种变化之中领悟到了文化活动、特别是京剧艺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及魅力,将文化建设上升到“立院”的高度,统筹谋划,长远考虑。如今,学院特色文化、特色培养模式双推进,招生、就业两兴旺。自实现全国招生以来,生源充足,连续三年学院录取分数线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贴近市场的专业设置使就业率也稳步高升。近年来,依托“国粹砺人”在社会上形成的影响力,我校先后于日本MAZAK公司、联想集团、吉利集团、上海喜来登大酒店、兰州万里机电公司、兰州瑞德集团等316家企业设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借企业之所长培养上岗就能用的“零实用期”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并从日本引进“职业教育无偿援助项目”,“中日新世纪西部青少年交流中心”项目等。近年来派遣教师到日、德等国培训进修,并先后与日本国足利市TBC学院、美国佐治亚洲教育中心确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过于看重技术教育或专业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大多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失意者,本身就有一种不自信的心理,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必须另辟蹊径。“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树立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与激情。这应该是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的同时,不能丧失的教育目的。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们选择了教育与京剧文化的结合作为办学的切入点”。实践证明,将京剧艺术与师生行为、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育人方式。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大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Z].中国教育报,2008-05-04.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4]刘恩良.京剧文化大学读本[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12.
[5]卢红学.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5).
[6]陈于仲.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从2001年初在K12注册免费空间起步并发展壮大,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师和音乐爱好者在这里学习和交流。应运而生的Flash音乐进课堂、学生音乐评论等栏目,给师生们提供了参与网络音乐学习和探讨的空间。经过近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网站内容日渐丰富,促进了学生和广大音乐老师运用现代化手段学习音乐的进程,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和重视。2002年,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首届全国教育网站评选中,荣获了“全国优秀教育特色网站”的称号。
网站的栏目按照功能、内容可归类为三大主要板块:
一、音乐教学资源板块――坚定、厚实的低声部
资源性栏目主要是为音乐教师和音乐爱好者们提供比较全面的素材收录专项资料库,包括音乐教学急需的“紧缺”素材。资源性栏目主要有:世界名曲欣赏、中国名曲欣赏、中西乐器图文介绍、世界各国国旗国歌、中国民歌文化、京剧脸谱大观、合唱精选、小学音乐教材图片、律动舞蹈装饰图片、音乐小知识、音乐教学课件素材、乐谱下载园地、革命传统邮票、珍贵的红色音乐资料、音乐故事收藏等。在整理相关乐器图文资料的栏目时,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古怪”乐器标注了“待考证”的字样,引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来信提供这些乐器的来历资料,使得资源的准确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诸如此类的资源性栏目目前已经收录纯音乐教育专业的数以万计的图片、文档、Flash、midi、wav、mp3等格式的素材,今后还将根据音乐教学的需要逐步扩充。
二、音乐教学研究板块――和声丰满的中声区
本站主要音乐教学研究栏目有:音乐教育论文集锦、音乐教案精选、音乐课程标准、现行艺教政策、音乐教育评价、音乐教学法、音乐自由教学法、音乐欣赏杂谈、现代化音乐教育、各地学生音乐评论、精彩Flash进课堂、音乐教学随笔、乐器教学进课堂、口哨教学专栏、艺术教室硬件配置参考等。该板块收录了数以千计的教学研究论文、各学段教案、教学随笔和手记,还有各地学生们的专题音乐评论以及点评;同时,对于国外、港澳台地区的音乐教育现状、国内的音乐教育政策法规、音乐新课标的全文以及解读等都整理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
三、音乐教学交流板块――激情涌动的高声部
交流板块是本站最具有活力的一个音乐教学交流园地,它是各地音乐教师网友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的客栈。主要的交流区有:音乐教师论坛,包括教师主论坛以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在线音乐教师集体备课室;音乐爱好者论坛,包括“爱好者主论坛”以及“流行音乐讨论区”、“世界民族音乐论坛”和“古典音乐论坛”;学生音乐学习论坛;留言板。通过这些动态的交流园地,能直接倾听网友们的呼声,加深了网友之间的感情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支乐意为音乐教育事业献身而且感情深厚的团队。由我站发起的“中国音乐教育网络联盟”,正是本站论坛网友们同心同德、长期交流的升华。随着联盟队伍的逐渐增加和实力的壮大,我们将利用假日组织起来走出网络世界,到国内最艰苦的地方,为当地孩子们送去美妙的音乐,并播下艺术的种子。
洪啸音乐教育网的三大功能板块互相渗透和支持,互为资源素材,并交融于无形,在越来越多的忠实网友的支持下,正稳步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奏出越来越丰厚、越来越靓丽的时代和音。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我国音乐教师的一个值得信赖和喜爱的网络家园。我也不再是孤军奋战,身旁、身后有无数的身影在贡献智慧和力量,并推动它的发展和继续壮大。
音乐教师的角色注定我们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方式应区别于其他任课教师――更要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认为要在班级里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以下三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创造一个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观点的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灵活的领导方式;提供给学生使用领导权的机会。
一、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
每年的情人节,学校都有一个以“交响小夜曲”为主题的晚会用于答谢乐团的集资人。因为要排练很多流行曲目,加上表演的压力,学生们在彩排期间大都十分认真、投入,但有些学生则完全不在状态。
表演结束后,我们聚在一起讨论这次表演。我让大家分别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大部分人用的是“愉快”、“有趣”、“有挑战性”这样的字眼,唯独有一个学生抱怨了一句。我让他细说一下,他对全班同学说:“我其实并不喜欢这次活动,但我知道这个活动对班集体来说很重要,所以我也尽力去做了。”他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作为教师,我知道学生能把自己不同的想法说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我想,如果个人的不同见解得不到认同与鼓励,那么领导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为了创造一种尊重、鼓励不同个性――包括不同经历的氛围,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例如:学年开始之际,学生开始逐渐适应日常生活时,我会与每个同学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目标、期望及表演计划。通过了解同学们参加音乐班的不同原因及其各自的目标,我可以跟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我也会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参加音乐班的不同原因及各自的优缺点都将得到尊重。
丹尼斯・米顿说:“集体成员建立自尊的能力和领导者跟集体成员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事实证明此观点非常正确。尤其在新学期初始,学生们面临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并且由于“和大家保持一致”的传统观念作怪,学生们往往会选择掩饰或压抑自己的个性。这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外表、能力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会感到自己原来的身份认同遇到了威胁。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应创造一种包容的氛围,让大家分享彼此之间的不同,并为之喝彩。有一次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如何装饰以圣诞节为主题的音乐会时,完全忽视了班里非基督教学生,一番提醒之后,所有的同学就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认可不同环境或圈子里的人。当然,教师还可以在发现学生之间的不同观点后,积极安排他们沟通、对话。
有时,教师也许会为了维持课堂秩序而压抑学生的不同观点,比如不予理睬或直接回击学生的意见。学生也许会反抗,会拒绝演奏或者故意弹错――更糟糕的是他们会屈服于老师,并在潜意识里形成对自己的观点毫无用处的观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二、促进团体发展
领导能力不仅包括确立自己的观点,包容他人想法的能力,更是强调与人合作,承担责任的能力。的确音乐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因为这个集体并不仅是一个班级,而是来自不同社会阶层,这里有资深的教师,有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大家以个人独特的角度看待问题,分享着各自的经历和文化,并享受着集体的生活。
如果认为无论什么样的集体都可以培养领导力,或者认为相互依存、共同合作的集体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那便是大错特错了。假如教师对班级活动独揽大权,使学生在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没有参与发言的权利,就会阻碍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会轻易扼杀掉理想集体的形成。如果这样的话,学生将会完全依赖教师,认定教师的话就是圣旨,而不是与班里的其他同学相互讨论,积极参与音乐的创造。
因此,我们应该把合作社团看做是团体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其中包括五个阶段,参见I下表:
团体发展模式中的第一个阶段是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团体成员第一次聚在一起,学生在音乐课上通常表现出胆怯、焦虑、不愿表达个人观点,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深入;学生常常依赖教师,愿意接受教师布置的音乐创作任务,即使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学者们认为这一阶段应采用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并由教师为团体做出大多数的决定。其中,教师必须仔细检查各项程序,让学生们完成任务,使各个成员认清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并树立明确的预期和目标。随着学生的逐渐适应,同学关系的融洽,学生开始以自己的欲望行事并力图影响其他学生。这时,许多音乐教师会加强对班级的控制,不愿放弃教学过程中专制的领导方式,以确保班级学生与自己要达到的目标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一阶段团体已经形成,但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团。
团体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风暴阶段,其特点是学生显现出自我表现欲望的膨胀。学生们常常因为自己在团体的地位、能力、团体内部价值观等问题而发生争执,并对音乐作品的选择、难易程度、角色分配、责任轻重、练习需求、排练过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质疑。假如教师在这一阶段认识到这是团体发展中很自然的一个发展阶段,认识到学生个性的表达对社团凝聚力的形成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那么,团体内就会形成更加强大的凝聚力。这一阶段教师对自己的决策要相当谨慎,要让学生们对活动充满信心和责任心。特别在风暴期的后期,当学生们开始接受他们的差异性并把精力放到任务的完成上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们重视音乐创作任务的完成,这将有益于团体的发展。对于一个团体来说,风暴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团体的成熟度、学生在团体内的个人经历、教师的辅助技巧等几个因素。平稳地度过风暴期除了教师需要有无比的耐心外,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
紧随风暴阶段之后的是规范阶段,此阶段由于团体规范稳定了内部的活跃因素,班级内部平静祥和,且充满了凝聚力。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喜爱自己的工作,并认同自己是团体的一员。他们更容易接受团体的目标和决定,并且在目标和决定的制定中发挥作用,不太能容忍分歧的产生。教师在这一阶段采用的最佳领导方式应为放任式领导,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只是站在一边帮助团体成员制定团体规范,让他们把焦点放在对团体决策讨论的协助工作上,并且保证学生做出的决定是公正并目有益于团体的。
最后,规范制定完成之后,学生们开始进入执行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们对与音乐有关的任务的关心
和对创造出最佳工作成果的关注都急剧增加,创造性空前高涨。他们开始思考排演的质量和章节的创作,许多没有形成科学训练习惯的学生也开始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并让学生扮演起领导的角色。学生在担当领导角色后,教师应该重新实行民主式的领导方式,自己扮演起辅助角色,让学生在排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团体的第五个发展阶段是终止阶段,通常开始于团体完成最后一场演出活动后。学生常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感、缺乏方向感,并且没有了执行阶段时呈现出的精力的高度集中。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重新采取专制的领导方式使学生专注于评估他们在音乐和音乐之外领域学到的知识,并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课堂外的真实情景。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那些在执行阶段未能形成高度主动性和个人责任感的团体在团体发展过程中并不需要这一阶段。
由上可见,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在每个阶段灵活地选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其选择原则应是:如果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降低,或应情景特点的要求(例如音乐会即将到来),教师应该随时准备采用专制式领导方式;相反,如果学生表现出强烈的领导愿望,采取放任式的领导方式就比较适合。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团体经常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完全独立运行的阶段,教师应倾向于采取民主式的领导方式,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三、创造培养领导能力的机会
领导能力是唤起自己和他人采取真实行动的勇气。“真实行动”也称“反思行为”,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认为的正确方式反省某一情景并采取行动使之变得更好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这种反省和行动的机会。
首先,要想做到真正的行动,学生必须认识到个人对事情的评判标准,以及这种认识标准是如何与身边的情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景可能会涉及团体内的关系以及课堂上的作曲任务。教师应鼓励自我意识,通过在课堂上推动多样性和各种观点的表达为学生的自我发现留出空间。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要求学生思考团体活动和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景意识。例如,学生也许会提出诸如“如何更快速地发起排练”、“如何使排练更有效”,或者是更简单的问题,如“观众听到了什么”、“观众会怎样认为”、“如何使音乐变得更好”。学生通常会发现在大型的团体讨论之前,如果在小的范围内部已经讨论思考过这些问题的话,问题解决起来就更为容易一些。
其次,真正的行动也要求学生具有行动的能力,告诉学生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行动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做好尝试的准备。学生的行动能力主要包括:让学生在班级上展示相关技能,学会指导其他学生的方法,提出解决与音乐有关的问题,为音乐会或某项活动担当后勤工作,等等。当然,尽管教师可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但学生应该有权选择他们参与的程度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团体活动并给予建议,但应注意绝不要支配团体活动,或任意取消团体成员承担的职责。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学生们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突破课堂的范围,在学校之外甚至是在更为广阔的社会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尽管这一情况多发生在团体发展的终止阶段,但这种思考和转变却是必须的。
四、改变世界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并感受到被他人尊重的感觉,才会渴望自己去行动,并知道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扮演起领导的角色。首先,学生的个人才能只有受到他人的重视和认可,在课堂上得到鼓励,才会感到被尊重。其次,教师只有采取灵活的领导方式并允许团体充分发挥潜能,学生们才愿意为团体承担责任。最后,当学生们开始思考一系列的“真正行动”并使之成为生活中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内和课堂外的领导者。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具有―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并且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才能实现。当然,年龄稍大和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更容易发挥主动性并能承担起责任,他们往往在逐渐获取对个人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中,开始思考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曹章琼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一课例选编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展开,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思考、实践的问题。《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反映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较高水平。光盘分中学组、小学组两套,每套光盘定价198元(邮费另加10%,请在汇款附言中写明订购中学或小学)。
小学组课例有:《大河之舞》、《我爱家乡的酒歌》、《木瓜恰恰恰》、《匈牙利舞曲》、《欣赏巴乌独奏》、《青青竹子会唱歌》、《噢!苏珊娜》、《编花篮》等。
中学组课例有:《永远的莫扎特》、《京剧大师梅兰芳》、《学会聆听》、《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唱念做打学京剧》、《为旋律配置简易伴奏》、《中国汉族民歌》等。
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人民音乐出版社522室
收款人:《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10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教案选编
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注重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要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要创造一个品牌的活动,立足点要放在学生成长的需求上,生长点在于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参与中生成的资源,增值点在于透过活动本身,找到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形成体系。
近几年来,我们以我国最重要的六个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了“欢乐闹元宵”“清明寄哀思”“浓情话端午”“团员享中秋”“感恩献重阳”和“祈福迎新春”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以触动学生心灵的体验教育为载体,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进而使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热爱中华民族,并以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发扬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分析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引领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挖掘节日的由来、各地风俗、传说故事、节日庆典、特色食品等几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调查、实地考察、上网搜集资料、亲手制作等方式进行调查,汇集资料,通过分工与合作提取有效信息,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积累素材。
我们本着“同社区”和“同兴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活动内容给学生分组,4-5人一组,分别开展活动。比如,元宵节时,我们共设计了10个活动小组,即:“上元节”小组、“闹元宵”小组、“元宵诗”小组、“团圆年”小组、“猜灯谜”小组、“赏花灯”小组、“做花灯”小组、“话元宵”小组、“颂饺子”小组和“包饺子”小组。学生利用假期,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内调查、走访、收集相关的资料。从邻居门上的对联、节日期间门口悬挂的灯笼,到汤圆与元宵的不同做法、各家饺子的馅料及包法等,展开了全面调查。这样的方式拓展了活动的空间、丰富了活动的内涵,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参与合作、收集整理信息等能力。
我们充分挖掘家庭、社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参与体验提供空间。我们学校有8名少数民族教师,有来自10个少数民族的223名学生,我们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势,通过整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优势互补,逐步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形成,进而打造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如中秋节校本课程的社会实践中,在学生家长的帮助下,学生们邀请月饼磨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亲自来学校教打月饼。我们还聘请了顺义区著名的民间剪纸艺人、北京大红灯笼厂的非遗传承人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指导学校的社团活动。
我们抓住特色校建设展示、社团展示、体育课评优、校本研究课和北京市民委、民族教育学会组织的各种比赛的契机,不断扩大民族传统节日教育在师生中的影响,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文化教育活动稳步深入。比如,我们先后成立了绿港鼓韵、民族歌舞、民族影视、民族服装与服饰、剪纸、变脸、武术、竹竿舞、空竹、京剧、快板等多个社团,在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段分别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又如,我们每年召开的春季趣味运动会,在保留跳绳、拔河、赶羊、推铁环四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又加入踢毽、夹包、亲子跳绳和投活动篮四个比赛项目和民族歌舞、竹竿舞、篮球表演等社团展示,更多地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使之逐步成为展示学校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舞台。
我们在提炼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先后编辑了《民族传统节日》校本教材以及配套的《使用手册》《方案集》《感言集》《教案选编》四本集子,对推动学校的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信息组教师创建了后沙峪中小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网站,网站共有八个版块,分别为民族纲要、课程方案、欢乐闹元宵、清明寄哀思、浓情话端午、团圆享中秋、感恩献重阳、祈福迎新春。每一个板块中又分别有传说、饮食文化、专家讲坛、教师校本方案、活动展示、活动感言、课堂实录和他山之石。网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深受师生的喜爱。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有效教学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学生的个性可以得以绽放,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会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堂,改变传统被动地学习状态,要主动地亲历学习过程,通过亲历感受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和快乐。下面谈一下本人的具体做法:
一、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概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学生通过探究和学习思维和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会,使综合素质得到锻炼。教师有这样的理念引导,就会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让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快度地运转起来,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在学习《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芬兰颂》,让学生通过自主欣赏来体会音乐中芬兰人民痛苦的生活,感受压迫人民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渴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主奏乐器是什么?铜管乐的基本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和思考来参与课堂,识别乐谱知识,听辨常见的乐器音色。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就会不断地积累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无限的知识。为此,教师要有课堂效益观念,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教师讲的少了,必然会挑出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讲解。音乐是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认真体会的,而不是通过教师说音乐的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都应是重点,这会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关注课堂,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的“满堂灌”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从而让课堂效率降低,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和课堂效益的展现。
例如在学习《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走西口》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山西民歌的基本特征,体会音乐情绪特点。之后分给学生介绍“花儿”“信天游”,让学生在比较和对比中体会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最后教师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进步一步使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高亢、嘹亮、热情的风格。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究和学习会辨别出西北音乐的主体旋律和特色,在不断地学习中,学生会透过音乐感受到我国音乐形式的丰富多样,以及西北音乐形成原因,给学生带来了美的感受。
三、 更多关注可侧性或量化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如何,教师不能仅仅通过观看来进行表述和评价,最好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侧性的检测或者是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现自己的能力。这些可侧性的标准或量化也会成为一种驱动力。量化有了明确的标准,也让学生知道了自己需要如何去做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比如检测可以用具体的分数来进行衡量,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对于问题的回答都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设定相应的分数,最后教师把学生的表现汇总起来就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在学习了一些音乐知识后,教师可以把音乐的风格特征、表现形式、作品的创造背景或者是乐器外形的辨认等等知识对学生进行检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也要关注课堂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四、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
叶澜曾经说过:“写三年教案的教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是坚持写三年反思的教师一定会成为名师。”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会让教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省,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认真分析,找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断提高和进步的机会,它让教师对自己教学的改进更有了针对性,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时,学生提出了问题:中国京剧男旦是如何形成的?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给了学生答案:主要是受封建思想的禁锢,男尊女卑表现的十分明显。在戏曲中决不允许地位较低的女子登场,戏曲中往往有身份高贵的帝王出现。教师完美地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可是学生又回到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反思中,教师认识到了自己上课中的不足,并明确了在下次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尽可能地自己去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师通过所得、所失、所感、所思,就会改变自己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出更加有效地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构思和教学过程设计。
五、 有效问题策略,了解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设置恰当的问题,通过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思考起来。学生通过思考会掌握音乐知识规律,形成深刻的认识,在大脑中回忆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认识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把相关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可以在探究中提高。问题会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和策略,掌握音乐的思想和情感,了解音乐的知识背景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问题的激励也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通过沟通和讨论来分享鉴赏音乐的感受。对于问题的讨论会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的有效教学会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学生的能力得以锻炼,对于音乐知识的感悟和欣赏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了生命的活力就会实现生本课堂,让学生享受音乐,具有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已有十个年头了,对历史教学的看法也经历了不太简单到简单,再到现在的太不简单。完成一节课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让一节历史课生动起来、丰富起来比较麻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枯燥、浓厚的应试倾向导致记忆性内容多、教材内容相对零散。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在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其学科功能。如何走出这一系列的教学困境,本人在日常教学中也一直在孜孜探索。追求简约高效课堂,即让历史课堂做到简单且有思想。为解决上述问题,个人觉得在日常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颇为有效。
一、创设吸引人的情境
一位德国学者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就说明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往往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分析溃败的原因时,我引用了如下故事:后期,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知道了,说:“天意。”却说:“民意。”
二、勾勒流畅的整合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突破传统编年体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往往也使人觉得有点零碎,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简要整合,通过整合使内容简约、流畅、整体感强。如必修一第5课《雅典民主政治》教学整合:“民主之因”“民主之路”“民主之光”“民主之弊”“民主之悟”,整合了教材中的希腊环境、三位首席执政官对雅典民主制贡献及对雅典民主的评价。又如,对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就整合成了“分离之因”“解决之道”“回归之路”“统一之望”四小节,富有诗意的整合使教材结构脉络更显清晰。
三、概括精彩的要点
历史学科需要思维,特别是理性的历史思维,同时这一学科也少不了一些记忆。帮助学生整理、记忆知识点,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也应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如在记忆近代史的条约内容时,将《》概括为“公(公使进驻)”“开(十处口岸)”“行(军舰通行)”“贿(赔偿英军)”;将《》概括为“天(承认《》)”“天(天津为商埠)”“赔(赔款英法)”“酒(割九龙司)”。又如,近代史涉及帝王较多,可直接将清朝帝王整理成“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这对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近代史的战争、变法、革命以及京剧形成与发展大有裨益。
四、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日常教学中,我喜欢在课堂中挤出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或就课堂某一瞬间、教材某一细节发表感悟。活动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锻炼思辨思维,提升表达能力,努力使学生从这一小小活动中找到自信与成就之感。如在上完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我曾让学生模拟奥巴马进行简短的竞选演说,在上完必修一最后一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让学生以模拟联合国社团成员的身份分析当今世界形式与应对。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努力,发现多数学生在参与这一活动中由最初的扭扭捏捏到今天的落落大方,我想这种课堂上小舞台培养的优良品质也必然会延续到以后社会的大舞台。
五、反思课堂的遗憾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的确,教学需要反思,强化意识,使反思常态化。反思中,最有价值的反思就是对错误的反思。课堂的美妙之处往往在于遗憾之处,没有遗憾的课堂是不存在的,课堂因为有遗憾才让人进步。正如泰戈尔所说: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过。当然,反思自己不足,更要学会借鉴别人之长,如本人在处理“宋明理学”一课的导入时总感觉缺少新意、不够出彩,当我看到一位教师用自己所毕业的大学校训和所任教的中学校训导入时,顿觉眼前一亮,既凸显了儒学在今天的影响,也加深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对知名大学的向往。
【关键词】音乐 课堂 文学
细细想来,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渊源已久;从音乐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到亦庄亦谐的“元散曲”……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因而将音乐与语文结缘也就顺理成章。
一、音乐导入,明眸善睐
精彩的开头就像无形的“磁铁”,一下就能吸引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可以说它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突破口。相反,按部就班的导入,学生的热情就冷了半截,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就非常困难了。精彩的开头方式颇多,有激情式、质疑式、讨论式等等,而音乐导入就是其中的一种。精心挑选的音乐,让人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明眸善睐,起到了抛砖引玉之用。
例如,教汪曾琪的《胡同文化》一文,我精选了京剧,北京城里的胡同歌,在歌声里走进悠悠的胡同,去领略胡同深处传唱的北京的民风。“不唱那辉煌的故宫,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数不清,横胡同竖胡同,半截胡同斜胡同,就像那棋盘布在北京啊……”这时就势导入:歌声里唱出的是往昔的岁月,如今的北京沧桑巨变,新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旧城被大面积改造,大多北京市民走出狭小的胡同拥挤的四合院,住进了高楼大厦;现存的胡同都在没落着,甚至那些很有名气的胡同也在走向没落。一时间,学生的兴趣被“撩拔”了起来,踊跃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当中。
二、音乐情境,流连忘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以引起他们的学习乐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上海特级教师于漪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操。
选择的音乐一定要联系主旨,让学生随音乐喜而喜,悲而悲……从而进入角色,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分析林黛玉的性格,一曲《葬花词》把黛玉寄人篱下,处处小心的渲染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个个心中凄凉,对黛玉的了解又深了一些,这样分析黛玉就得心应手,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对此情此景,学生流连忘返,体会深刻,记忆持久。
三、音乐客串,别具魅力
心理学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思、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及智力的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在课堂上每一句话都要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享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当所有的语言都是那么无力时,音乐,会让你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在讲述“词”原配乐演唱的“曲子词”时,我即兴给学生唱起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以及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直观地阐释了什么是“曲子词”。把握住火候,“该出手时才出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自由自在地遨游在文学天地间。
再如学《阳光三叠》一诗,手头刚好有一盘扬琴曲中有和乐的深挚的演唱,我便“信手拈来”,于是清冷的乐曲声中,一对举杯相别的友人从千年前定格的那个洒满朝雨的客舍中走来,诗歌意境不言自出,别具魅力。
四、音乐调味,美不胜收
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音乐使教与学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下进行,教师合理设计教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注意力,在有效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但是音乐一定要适量,不可喧宾夺主。我曾听过的一堂好课――《失败是个未知数》,在对“面对失败所应持的正确态度”进行分析总结时他自然地嵌进《真心英雄》歌词,以演讲的口吻大声疾呼:“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从学生反应看,毋庸置疑,把整堂课推向了一个,这种水到渠成、自然结篇,无疑是一堂精彩的让人难忘的课。
我还听过一堂公开课,以郑智化的《星星点灯》中的“满天的星星请为我点盏希望的灯火,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 ,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导入巴金的《灯》,这样很好,但是在讲解灯时,他又放,这样一来,一节课听两遍歌,既干扰了上课的正常衔接,又没有收到该有的效果,反而成了美中不足的地方了。
从北京市第三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廉靖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进入了海淀区的名校中关村三小。名校的教师工作辛苦而繁重,他说:“别人总说教师收取家长的礼物如何如何,但是在三小的6年告诉我,那绝对是个别现象。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始终感谢当初在三小工作时魔鬼般的训练。虽然苦,但是这种苦是一种力量,为我后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CCTV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廉靖宇看了以后感慨万千。他一方面惊叹于选手们优秀的专业表现,一方面感慨这些专业演员在综合素质测试上的巨大缺陷。当天晚上,廉靖宇失眠了。他连夜给当时北戏的孙毓敏校长写了毛遂自荐的长信。他说:“我并不认识孙校长,我就是想试试看。一来,我可以继续教书,二来,我可以圆自己喜爱戏曲的梦。”一个月后,廉靖宇接到了北戏的电话,顺利通过了面试、试讲。当年的9月,他成了北戏的一员。
因材施教
文化课对于艺术生来说就是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在艺术院校教文化课,与在普通学校教文化课有什么样的不同?
对此,廉靖宇说:“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教师,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上不求在知识上教得有多深、多高,而是应该尽量在知识面上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北京戏校教书,要想教好可并不简单,想要在课堂上取得好的成果,教师需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在课堂以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更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因材施教。
多年来对于音乐、戏曲的广泛爱好,为廉靖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与艺术生之间没有了鸿沟,更方便他因材施教。廉靖宇所教授的班级很多,有京剧班、昆曲班、评剧班、梆子班、音乐班、舞蹈班……针对不同的班级所学的专业特点,廉靖宇设计了他独特的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找到传授的知识与学生们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
而在教学的知识储备上,廉靖宇不仅仅依靠他多年的艺术底蕴,更是利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吸收着不同领域的信息。当时,每天早上坐公交车、地铁的时候,他会留神观察周围的信息,再将观察、倾听来的信息,整合成一段新闻或者一段故事,在课堂上随机地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又或者将广播里的一些相声段子、“感动中国”这类节目中的生动故事捕捉来,在课堂上换成生活当中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他说:“如果你讲述一个媒体里报道的英雄事迹,学生们会觉得枯燥不感兴趣,但是如果将这些内容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套进幽默的故事里,借用评书和相声的表现手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同时那又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东西,会让学生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目前所有艺术类院校所教授的教材并不是针对专业学生设计的。教案中所要求的重点与非重点并不一定适合专业院校的学生。对此,廉靖宇说:“教材改变不了,我们该怎么在教学上进行筛选分类?有些篇目,教学大纲上是作为阅读或自读不讲的,但是非常适合我们的学生,那么我就拿过来,作为精讲。有些课文没什么意思,虽然大纲要求是必学的,孩子们听不进去,我们不能删掉,那就提纲似的让学生了解一下。
“几篇不同的课文――如《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观舞记》,怎么分配这几篇课文?我不能按照教材统一要求的,这个是精讲的,那个是略读的,那个是自读的来教授。音乐班的同学当然会对《音乐巨人贝多芬》更感兴趣,那么我就将这篇课文针对音乐班拿出来去进行设计。在舞蹈班,我就把《观舞记》拿出来,针对舞蹈班同学的接受能力,从兴趣出发精讲这篇文章。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沾边挂钩的课文,对于专业学习真的是有好处。比如学音乐的同学,从小可能更专注于音节、音律这些死的东西,而对他所演奏的作品如何理解,作者情况,包括创作的背景是怎样的,很多都不了解。如果能够在文化课上抓住它并讲透,不在于讲授完以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有多大的精进,而在于把他们的视野打开了。
“我的教学就是将学生的兴趣点发掘出来,放到自己的教学里面,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课文,学生们一看就有厌烦心理,但是其实对他们的文化素质培养是必须的,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教。初一初二的课文中涉及的古文并不多,篇幅也不长。写景的文言文很上口,叙事故事的文言文情节很抓人。我绝不浪费这些知识,甚至为了讲明白而不惜花费三四课时的时间。等学完问学生,文言文好玩吗?学生常常说,有时文言文比现代文还好玩。这是因为文言文所在的年代离现在比较远,有想象的空间。孩子们更喜欢了解当时作者的情况,对于时代的背景特别感兴趣。我的理念就是不要一节课上满堂灌,而是做到一课一得。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你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扣住他。每一节课如果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个知识点,一个学期下来,那数目是可观的。”
真情真爱
廉靖宇说:“教师需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对于学生来说,廉靖宇既是教师更是朋友。他说:“我与我的学生首先是师生关系,其次是父亲与儿女的关系,第三是朋友关系。我不介意把我的电话号码或者微信留给学生。因为有的时候孩子当面不好意思跟你讲,却愿意在空闲的时间给你发信息、微博留言来袒露心声。这是好事,师生之间需要这种沟通,所以我愿意跟学生建立多种关系。普校有时会讲好学生坏学生这个概念,而在我们北戏却从来没有这个概念。孩子们都需要爱。学生们进入北戏也就是十岁左右的样子,相当于我们的孩子,爱是第一位的。学生再调皮捣蛋,毕竟是孩子。做教师要用真心对待。学生取得好成绩,为他高兴、为他鼓掌;当他犯了错误,为他痛心难过;当他上专业课受伤的时候,为他揪心。我的学生生病了,我会隔三岔五地发个信息或者留个语音给他。对于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关心,他觉得是天经地义的,而得到老师的关心,这是父母之外的人,又是他所尊敬之人的问候和关心,真的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廉靖宇除了教授年级的语文课以外,还教授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弟子规》课程。“我反对‘泛国学’,动辄拿传统文化说事。传统文化里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弟子规》中‘卧冰求鲤’之类就不合适现在。 但是如‘孝感天’里讲述的舜的故事就非常有意义。但是又不能按照过去的思维去讲述,而是应该有新的侧重点。第一年教的时候,就有学生问:‘他爹和后妈那么害他,他还对他们那么好,这也太愚了吧?’第二年我就将侧重点转移了,不再放在愚忠愚孝上,而是放在趣味上。比如修谷仓那段,最后舜戴了两顶斗笠滑翔下来,我就跟学生说,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滑翔记录。学生一听就很感兴趣。挖井那段也是,重点讲述舜修了U形通道逃生。这里既让学生们知道了孝,也告诉了学生们不能愚孝,坐以待毙,需要用聪明智慧逃生。”
在讲述《弟子规》课程的时候,廉靖宇认为不仅仅需要讲内容,更需要亲身示范。《弟子规》是一种行为规范,最终应该落实在行为上。这就需要老师身体力行。有时,一天课下来很累,他也会想倚着课桌歇歇,但是他会马上提醒自己这不符合《弟子规》中的行为准则。在课堂之外的行动上亦要如此。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学了《弟子规》的学生们再遇到老师时,会非常真心地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了,也会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感受了。虽然半学期的课并不会就此改变什么,但是学总比不学强得多。“教育者要有信心、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看不到成果,就说算了吧。”教师是需要能够坚守信念的群体。
廉靖宇说:“教师应该像变形金刚一样,要不停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时而眉飞色舞、时而手舞足蹈、时而严肃凝重、时而饱含深情。教师不要自己难为情,只有自己忘我投入,才能吸引学生的思路跟你走。一旦被学生看出你不是真心实意,那任凭你再说什么,在学生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多年来,廉靖宇的课堂总是生动而愉悦的。“我们的学生每天很早起来,上午练功,中午加课,非常辛苦。下午上文化课的时候,如果课堂平淡无吸引力,孩子们恐怕早就睡得叫都叫不起来了。”平淡的话语却有着温暖的关怀,教师廉靖宇,有着一颗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我们的学校领导很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始终坚持艺术生不能让‘没文化’拖了后腿的理念。而我们公共教学部更是一个难得的团结的积极进取的团队。在这里,像我这样对教育饱含深情的老师还有很多。每当学生有演出,我们很多老师都会马上订票。当学生们看到台下他们的文化老师为他们加油,会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们的学生演出,老师们特意为他们准备了鲜花献上台去,当时学生感动得不得了。而学生们也会在课堂上用行动点滴地表达对教师的感恩,这种细小的关怀同样也会感动我们。”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的发展特点;严复的思想及影响;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衡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科技成果及贡献;时期的新式学堂;维新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大学堂;清末新学制的制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的教学,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派和维新派兴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先进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2)通过对“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学和教育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晚清的历史不仅是被侵略的屈辱史,更是不屈的抗争与探索的进步史。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归纳“科学技术的成果”,训练学生列表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表格《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并引导学生运用分项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洋务派的新式学堂创办的时间特点、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的目标。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和教育的变革。向西方学习是晚清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在思想界尤为突出。思想界本着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宗旨,在向西方学习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和选择取舍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在本节,而且在第四章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把握章节内容的关键。清末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主持下进行的,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然而,从总体上看,清末办学堂、废科举,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是历史的进步,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对“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是难点。正确理解此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史料研习能力,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的难度相对较高。课堂教学设计
师:从1840年到1912年,这一段时期我们称之为清朝晚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时期的文化。(板书第四章课题)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节(板书第一节课题)。“西学”,是指西方先进的科技及思想文化。以来,历史的沦桑剧变使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痛苦的认识到,昔日他们眼中的“蛮夷”有着比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更高层次的文明。于是,他们走出狭窄的书屋,放开视野,去看世界,学世界,追赶世界。从而使晚清的思想、科技、教育在“西学”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一、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界
1.晚清思想界的发展及其特点
师:在前面几章,我们已经学习了近代思想界的各个派别,请大家回忆一下,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的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
生:(回忆并作答)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37页介绍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小字,归纳出思想界向西方学习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热点分别是什么?
生:(阅读后作答)
师:(出示幻灯)19世纪40~60年代工艺技术19世纪70~90年代“格致之学”19世纪90年代社会科学,政治制度从学习内容看,思想界在学习西方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生:(讨论并作答)
师:大家回答得很对。请大家注意这三个阶段的起始时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思想界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如果感到有困难的话,请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桌也可以讨论。(幻灯打出参考问题)①为什么各派会如此急切地向西方学习?各派向西方学习的具体背景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②70年代中国经济上发出了什么重大变化,这变化与学习内容的变化间有何联系?③学习热点出现根本性变化是哪一阶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分析、讨论并作答)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给了我不少启发。现在我也谈谈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唯一的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在时代的呼唤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思想界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在西学热潮中,贡献最大的是严复。
2.严复的思想及贡献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37页至138页有关严复的内容,概括严复的思想及主要贡献。
生:(阅读课文后作答)
师:严复毕业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神州船政学堂,反来又曾留学英国。所以他对西学的了解比康有为、梁启超更为系统、深入,对西方社会科学、政治理论的介绍也就更为全面。大家能不能联系当时中国面临的局势及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天演论》所宣传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进步意义?
生:(思考后作答)
师: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严复的社会进化理论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投身到维新变法的运动中去。《天演论》出版后,社会上许多人纷纷以“竞雄”、“天择”、“适之”为字,的“适”字也是取“适者生存”之意,可见《天演论》是何等深入人心了。随着思想界学习西方层层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晚清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分人物、称谓、主要贡献三类归纳主要内容。生:(阅读并列表)
师:(检查并总结,如有条件,可选择学生做好的表格由学生自己到前面演示。或者由教师出示写有表格的幻灯片供学生参考。表格略)
生:(分析表格并作答)
师:科学家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与思想界不同时期的学习热点有何联系?
生:(分析、讨论并作答)
师:同思想界的学习热点相一致,科技向西方学习也经历了由学习兵器制造到学习自然科学的历程,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那么,他们获得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请大家引用课文史实加以说明。
生:(讨论并作答)
师:大家讲得很好。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爱国图强,所以成就突出。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尤其令人感动。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讲讲詹天佑的故事。(事先布置一个小组准备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注意向学生强调爱国主义的角度及限定时间)
生:(作为小组代表讲叙故事,故事略)
师:正是由于詹天佑等杰出的科技人员把个人的努力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才会取得令西方人也不敢小瞧的杰出成绩。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政治的变化,晚期教育也开始了革旧立新的过程,最突出的是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和改革。
三、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的改革
1.新式学堂的兴办
师:以后,清政府中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改革封建教育的主张。课文向大家介绍了期间和维新变法期间的新式学堂。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1页《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表格,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内容及目的同以前相比有了什么变化?从时间看,其教学内容呈现出什么趋势?
生:(阅读表格,思考并作答)
师:请大家继续阅读课文维新运动期间的新式学堂的有关内容,比较一下,此时期创办的学堂比时期有了哪些变化?
生:(阅读课文,比较并作答)
师:随着新式学堂在教学目的、内容等方面近代化进程的加深,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教育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2.新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师:1904年,清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文第142页的有关小字,大家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对比封建学制,此章程的进步之处是什么?(学生朗读后幻灯打出有关封建教育的类型、阶段、内容的材料)
生:(一学生朗读小字,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朗读后学生观看幻灯并作答)
师:很好。这个学制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中国长期封建式官学、私学、书院等的学校形式,在教育的类型、阶段、内容上均有了重大改变,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为近代形式的学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这一学制又有它的局限性。请大家结合课文第142而插图《新式学堂学生用发辫当圆规画图作几何习题》,思考一下局限性是什么?生:(阅读插图,思考并作答)
师:为什么会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我把大家讲的归纳一下。清末的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的主持下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使近代教育在迈向近代化的同时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此学制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此学制颁布的第二年,1905年,开始于隋唐时期,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旧的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完全终结。课后大家有时间可以总结一下科举制的发展史。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请大家概括一下他们在发展过程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并作答)
师:史学界称此现象为“西学东渐”,即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最终的结果是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逐渐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文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近代化,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在动荡的近代中国,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在不同阶段,各阶级的人们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在危难中屹立不倒,在探索中不断进步。(课后作业:思考题——我们今天在某些方面向西方学习,那么我们应吸取古人哪些经验、教训?)
第二节新旧交替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史界革命”及其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的主要贡献;甲骨文的发现;时期的爱国诗人;“诗界革命”和黄遵宪的诗歌;“谴责小说”;京剧的形成;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2.能力方面: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总结新旧交替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我国一批史学家、诗人、小说家、艺术家满怀爱国热情,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勇于探索和革新,从而推动我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史实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
(3)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近代国情和近代文化推动我国社会转变的认识。4.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归纳史学、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以利于掌握同类史实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的特殊性。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145页《冯将军歌》片断,使学生了解应从诗歌反映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分析诗歌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史界革命”、“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是本节重点。“史界革命”标志着我国近代史学的真正崛起,其代表人物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史学新理论猛烈地批判了封建史学,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王国维运用史学新理论在史学领域的众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果。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了解晚清史学的主要特点,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研习能力及归纳问题的能力。“诗界革命”是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反映,是那个时代的一股进步的文流。它在近代诗界的影响和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对当时的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谴责小说”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独有的反映,广泛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及进步意义。“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难点分析:对“史界革命”和“诗界革命”特点与实质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史界革命”与“诗界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新旧交替。理解这一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受以往知识影响,学生可能会将这里的“革命”的含义与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混同。而这里的“革命”,实质上是变革维新,是倡导者当年的特定用语。理解这一实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学难度相对较高。
课堂教学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这节课我们继续介绍这一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师板书第二节课题)。
一、新史学和考古的成就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和史学著作纷纷传入中国,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封建史学的传统。在“卫种族,长国威”的呼声中,一些史学家向中国传统的封建史学提出了挑战,以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为特点的“史界革命”在中华大地勃然兴起,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王国维。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出破除封建史学,进行“史界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新史学的第一人。20世纪初,他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两篇论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观点。在文章中,梁启超为旧史学列了四大罪状。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3页竖体字“梁启超为中国旧史学四弊”,概括主要内容,指出梁启超从哪些方面指出旧史学的弊端?
生:(阅读、讨论、作答)
师:梁启超从服务对象、内容、实质及指导思想上对旧史学进行批判后,鲜明地提出了他的史学新理论。书上列出了他最主要的观点。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4页相关内容加以概括。生:(阅读、概括并作答)
师:这两点对比旧史学新在什么地方?
生:(比较后作答)
师;这两点均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尤其是他关于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是其新史观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了梁启超的主要贡献——奠定了新史学的理论基础。新史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王国维。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4页的相关内容,思考王国维的贡献是什么?与梁启超相比有何不同?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作答)师:王国维运用新史学理论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他开创性地研究封建社会无人过问的杂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时期,史学上还有许多明显的进步。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144页第一段介绍历史编纂体例的小字,其他同学边听边概括其主要内容。
生:(一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作答)
师: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史学从史学理论到研究领域到史书体例都有了重大的变革,因此,我们称之为“史界革命”。清末考古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现了甲骨文。关于甲骨文我们初中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请大家结合已有知识及课文第144页相关内容明确甲骨文的含义、出土地点、时期及发现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二、“诗界革命”与“谴责小说”
1.时期的爱国诗人
师:期间,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探索新知识,关心时局,奋笔写出了不少爱的诗篇。请大家阅读魏源的《秦淮灯船引》,以及课文第145页小字第一段,归纳此时期的诗歌反映的主要内容。(附)《秦淮灯船引》片断:“二百余年桃叶渡,七万里外红毛刀。肯信围城忽尊俎,一夕千戈变干羽。百万金缯万虏欢,倾得蛟宫宝藏完。”
生:(阅读后作答)
师:期间的爱国诗人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开辟了近代文学的新局面。
2.“诗界革命”
师:甲午战后,政治领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生:(回忆并作答)
师: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学领域上的反应是“诗界革命”的兴起。“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人。他们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请大家据此归纳“诗界革命”的内涵、实质及局限。
生:(归纳并作答)
师:大家讲得都很好,我把主要观点归纳一下。“诗界革命”主张反映新的现实政治社会生活内容,在创作方向、创作内容上对旧的诗歌传统进行了重要的改革。但此时的诗歌并未完全突破旧的诗歌形式,未能实现诗体的真正解放,所以这里所说的“革命”的实质是变革维新。“诗界革命”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45页第二段介绍黄遵宪的小字加深对黄遵宪的认识。)黄遵宪是当时公认的诗坛名将,诗作颇丰,代表作主要有:(出示幻灯)《冯将军歌》()《哀旅顺》(中日战争)《乙亥杂诗》()《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八国联军侵华)
师:课文第145页还引用了《冯将军歌》的片断,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大家能不能根据幻灯内容及《冯将军歌》片断概括出黄遵宪诗歌的特点?
生:(思考并作答)
师:很好,正因为他用诗歌记录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出色揭示了民族矛盾,表达了反帝国的激情,所以他的诗被称作“史诗”。
3.谴责小说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6页有关内容,概括“谴责小说”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谴责小说”的主要特色。(教师可适当补充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有关材料,最好课前发给学生,以便学生从中分析特色)
生:(阅读课文后作答)
师:“谴责小说”空前广泛地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活的写照。清末,西方名著开始翻译成中文。课文第146页介绍了著名的翻译家林纾。(请一位同学朗读)
生:(朗读课文)
师:晚清的艺术也有所创新,最突出的是新剧种和新画派的形成。
三、京剧的形成和著名画派
1.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46页相关内容,归纳京剧形成、发展的线索。强调乾隆年间,道光年间,同治和光绪年间三个阶段。)
生:(阅读、归纳)
师:晚清最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程长庚和谭鑫培。(结合课文第146页小字及有关材料介绍程、谭的有关资料。如有条件,可放有关唱腔的录音,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甲午战后,许多京剧更突出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如《桃花扇》。(可简单介绍《桃花扇》剧情)
2.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师:随着对外开埠通商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上海和广州成为繁华的大城市。许多画家到这两地卖艺谋生,逐渐形成了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重大变化。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是任伯年、吴昌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47页有关小字及绘画,领略上海画派泼辣、豪放、活泼、新鲜的风格,感受画家作品中蕴含的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之情)
生:(阅读、欣赏、讨论)
师: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是高剑父。在艺术创作上,他大胆吸收西洋画、日本画精华,改变了中国传统画主要用线条表现对象的画法,侧重用水彩或水墨渲染来描绘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师: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史学、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
生:(思考、讨论)
师:我来把大家讲的归纳一下,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爱国、创新同时又新旧交替。当然,“新”是发展的主流。那么,出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大四班共有41名幼儿,其中女孩16人,男孩25人,新插班生2人。本学期班内三位老师没有变动,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都很了解。通过两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班上的生活和学习常规较好,在身体发展方面都达到中上水平,幼儿能积极地参加各项体育游戏活动。在情感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能主动地与别人打招呼,同伴与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幼儿有一定的探索学习愿望,喜欢问为什么;大部分幼儿能关心集体,爱护操作材料和玩具;活动中许多幼儿能主动谦让学礼貌用语。
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个别幼儿的规则意识淡薄,活动时,不能保持正确的坐姿,最主要的两点是部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做事丢三落四。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和各科教育教学中渗透相关教育,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让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进步。
二、在一日生活及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
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和谐共进的团体。
2、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培养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的美好情感。
3、引导幼儿初步辨别是非,懂得应该像好的榜样学习,激发幼儿初步的爱憎感。
4、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并形成初步升小学的意识。
5、加强
幼儿对节日的概念,以“教师节、国庆节、元旦”为契机,对幼儿进行爱老师、爱家人、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三、特色教育
根据东区的音乐特色教育及园内的教研计划,围绕园内“爱的语言,谱上美乐,融入温馨,快乐成长。”的口号,我们班将歌唱、律动、欣赏做为重点,培养幼儿的演唱、表演、及理解能力。本学期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音乐,比如:《赛马》、国粹《京剧脸谱》等等。根据我们班幼儿的情况目标确定为:
歌唱:
1、学会15-20首,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在人前表演。
2、能用正确地姿势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吐字节奏音准正确,演唱歌曲时声音统一和谐。
3、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表示歌曲内容和情感。
4、能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
律动:
1、进一步丰富舞蹈动作学会较复杂的表演舞和集体舞。
2、能够较准确的按照音乐的节奏、节拍作出较复杂的动作。
3、根据音乐形式创编舞蹈动作。
欣赏:
1、喜欢欣赏音乐,有欣赏音乐的自觉爱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2、能够较为准确的感受形象鲜明的乐曲,并能在感受过程中产生较丰富的想象联想和积极而富有个性的外部反映,能辨别音乐的音区速度力度等变化及音乐表现力。
3、科学的开展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能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乐曲,学习尝试创造新的节奏型。
措施:
1、根据教研组的安排每周五节音乐活动,每天一节。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反复欣赏音乐,对要学习的曲目的内容、节奏等做到了如指掌,认真组织活动。
2、每月进行一次对口听课,与班级教师共同讨论教案、教法。活动后共同反思活动当中的优缺点,以便以后活动更好的开展。
3、丰富幼儿在音乐方面的知识,多为幼儿介绍一些有关于音乐家以及有名的曲子等方面的内容。
4、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早上来园播放欢乐轻快的儿童歌曲,进餐时播放幽雅动听的萨克司曲目,午睡时播放优美和谐的轻音乐。
5、认真做好具有音乐特色的“哆来咪”小小广播站及在班级内为幼儿创设表演区“星光大道”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表演中复习学过的内容。
四、教育教学工作及课时安排
根据《纲要》指导思想并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
1、根据我们的班级情况这学期我们共制定了四个主题,九月份《特别得我》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孩子们尽情的展示。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让幼儿明白,每一个“我”,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我”,而且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我。十月份《追赶跑跳碰》培养孩子们对运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学会爱惜自己、照顾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个体。十一月份《叶子》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领会大自然中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十二月份《梦幻西游》让孩子们在童话的王国里尽情的发挥,一起进入这个美妙的想象世界。根据这四个主题制定相应的学科活动。
2、一周课程安排:音乐5节,数学、美术、识字各2节,科学、社会、语言、健康各一节。本学期将完成音乐70节,数学、美术、识字各28节,科学、社会、语言、健康各14节。
3、认真制定出每月的主题网和每周计划,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制作教具,准确的分析出重点难点。搞好每月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形式力求新颖,让教师幼儿和家长进行充分的互动。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搞好社会实践活动十秋游人民公园月份。十一月份参观体育场。十二月份我们大家来扫雪。
五、班级特色
本学期我们将以真诚、尊重、关爱、合作为目标、依据《纲要》为指导思想,积极的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1、根据东区音乐特色,我们给我们的班级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哆来咪”音乐大班。
2、上学期我们班创设的活动区有:小小建筑师、益智区、自由岛、图书角。本学期我们还将创设音乐表演区和英汉识字区。
3、由于我们班部分孩子胆子小,所以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音乐表演区“星光大道”内设可供幼儿操作的物品:
有服装、镜子、化装品、小饰品以及一些打击乐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音乐表演带来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