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4 13:0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院医疗 设备维修 保养管理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075-02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作为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医疗体制改革下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应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使医院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服务。
1 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医院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均衡医院的有效资金流动和加强医院的资金流动,以及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医院进行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创作性的谋划。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属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从医院战略高度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了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医院财务管理既具有医院战略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发展的个性。
2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就目前而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竞争日趋紧张和激烈,这就要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摒弃过去传统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模式,使其能够顺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医院要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日常考核,以及科学管理相关资料等方法,逐步完善和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日后医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虽然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医院的又好又快发展[1]。
3 目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混乱
由于当前许多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方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造成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混乱,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很多医院工作人员盲目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效率,从而忽视了维护和养护工作,这不仅降低了整个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还造成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浪费,因此如果一旦医疗设备出现损坏的话,即便医疗设备维修费用高昂,医院也只能照单全收。由此可见,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这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医院自身的发展[2]。
3.2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方式落后
医院设备维修专业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而且维修和养护技术水平相差甚远,还有很多医院医疗设备仍然处于边缘地带,因此维修和养护人员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种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根本趋势,同时也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要求,更无法实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目标,很难发挥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由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不能为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腐朽落后,造成医院自身发展和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展水平二者发展不协调。
4 提高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水平的有效 策略
4.1 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应该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依照国家颁布和下发的政策性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使医院认清楚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把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当成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在整个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要坚决进行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医院还要定期地检测医院设备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将任务分给不同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人员共同进行管理,从而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机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让医院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3]。
4.2 转变医院发展模式
当前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这就对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医院不能够沿用过去传统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发展模式,要真正进行创新,转变医院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医院发展管理体系,实现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科学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思想意识,努力提高其专业意识和自身水平,使其认识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从根本上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中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依然是医院改革制度中的重中之重,它对今后医院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医院通过遵循科学管理方法、转变医院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使医院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将提升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医院工作质量和水平放在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逐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建设成服务性的医院。总之,做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属于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和国家、医院以及管理人员等各个方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智,明珉.浅谈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J].医疗装备,2013,26(6):71-73.
本文简述了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对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重要性;问题;措施
机械设备在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机械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就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
一、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工程也引进了多种机械设备,尤其是大型高速旋转设备,旨在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的使用不当以及长时间的运转,维护保养不够及时,致使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对于机械设备来说,维修与保养格外重要。然而工程由于缺少熟练掌握设备性能的操作工和高技能的维检工,在维修与保养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机械设备由于长时间的失保失养,零部件出现了一定的磨损,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才能切实提高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才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降低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意识问题。一些工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味地延长机械设备的保养时间,甚至有些工程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设备的保养,对机械设备的保养意识淡薄使得很多工程都是在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才进行维修与保养,只要机械设备仍能正常工作,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维护检修。这样一来,很多机械设备都是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其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不断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都给工程的生产埋下了隐患。
2、责任制度落实的问题。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需要依托于责任制度,然而一些工程虽然有制度,但是责任制度却没有真正地落实下去,使得责任制度成为了空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效果。由于设备操作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对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负责检修的人员也不能做到随时检测,这样就会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进一步损耗。一些工程表面上的维修与保养制度非常完善,但是在规章制度的落实方面却没有安排专人落实,管理部门也缺少评定机械设备状态的人员和技术标准,这就造成了设备在维修时仅仅依靠主观臆断来决定相应的维修与保养方法,这样往往会造成维修与保养方法不符的情况,进而对机械设备造成更深层的损害。
3、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更加的多样化,新技术与新功能不断被应用到机械设备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产生了直接影响,只有保证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才可以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坏[2]。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效果,为了缩短机械设备的维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工程需要提高对维修人员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这样才可以在机械设备出现问题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因机械设备问题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措施
1、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是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基础,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满足生产需要,在日常检修工作中要做规范化、制度化。对于机械设备各零件的调整、清洗和维修都需要严格按照设备维修与保养规范进行,确保维护内容的统一。对于不同的机械设备,需要制定不同的维护工艺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维护。在日常检查时,还需要根据不同设备,充分考虑不同的工作条件,规定不同的维护时间并严格执行,确保在日常的检查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维修,避免更大的损失。
2、严格落实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机械设备的定期维修和日常保养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工作情况,因此,工程需要严格落实机械设备的保养制度,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厂内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与保养。对于相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工程需要安排设备保养细则,并将责任明确化,这样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就可以有所依据,确保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规范化。工程需要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设立维修与保养的机构,对厂内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机械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尽早发现、尽早解决,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提高维修保养人员的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需要在熟悉设备使用手册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情况,同时也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维修保养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维修保养人员能够从理论到实际进行全面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维修保养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对优秀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激发维修保养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维修保养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张,机械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愈加明显,然而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常会因为操作不当或是长时间工作造成机械设备的损耗,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工程中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许立学.设备管理中的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与状态监测维修[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6-59.
为了贯彻公司《关于开展设备管理大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及时与分公司主管领导、生产作业队长联系,编制安分公司的设备管理自查自改计划,并制定了设备管理自查自改时间表,遂一实施并取得了收效:
全年共组织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开展拉网式摸底统计7次。
1、检查活动焊机16台,机动翻斗车6台,运输机动车辆5台,装载机3台,吊车1台,交、直流电焊机及其它施工机具16台。查出问题34项。
2、检查建安分公司所属设备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查出不合格项4项。
机动翻斗车2台,运输机动车辆2台,装载机1台,其它施工机具3台,共整改8项问题。
整改设备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
9月28日:(1)机动翻斗车2台,运输机动车辆2台,装载机3台,其它施工机具3台10项问题,都已整改。(2)检查了建安分公司所属设备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不合格4项问题已整改。
为了贯彻公司《关于开展设备管理大检查的通知》精神,分公司领导予以了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建安分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员为笼头,生产作业队长、各班组长为骨干的设备管理大检查自查自改小组,制定了设备管理自查自改时间表,遂一实施并取得了收效:
9月16日,对建安分公司所属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开展拉网式摸底统计。检查活动焊机16台,机动翻斗车6台,运输机动车辆5台,装载机3台,吊车1台,交、直流电焊机及其它施工机具16台。查出问题34项。
9月22日,检查建安分公司所属设备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查出不合格项4项。
9月23日,机动翻斗车2台,运输机动车辆2台,装载机1台,其它施工机具3台,共整改8项问题。
9月27日,整改设备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
9月28日:(1)机动翻斗车2台,运输机动车辆2台,装载机3台,其它施工机具3台10项问题,都已整改。(2)检查了建安分公司所属设备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不合格4项问题已整改。
10月28日以公司生产协调部为笼头的设备检查小组对我分公司开展了现场设备管理检查或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一.现场检查分公司所属机械设备、施工机具5台:活动焊机3台,机动翻斗车1台,运输机动车辆1台,查出问题10项。
二.检查分公司所属设备管理台帐,机械设备、施工机具运转、巡查记录,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等基础资料。查出不合格项4项。
1.无年初设备年购计划。
2.无操作手持证上岗管理台帐。
3.分公司组织结构图,设备管理员名称不符。
4.技术档案,一、二级保养记录不完整。
三.检查组提出的问题:
1.查出的不合格项全部尽快整改。
2.统计上报分公司所属机械设备定人定机(一人一机)明细表,真实反映分公司所属机械设备定人定机缺员状况。
2005年我们虽然取得了好的成绩,但2004年租赁经营工作会有更多的艰难险阻,困难依然存在。但是,我们决心在2006年新的一年里以更新的姿态、更加倍的努力工作,创造出更好成绩。为路桥工程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港油田路桥建安分公司设备管理员
符天贵
2005年12月25日
2005年建安分公司设备操作手培训、讲课记录
讲课日期
2005年8月日
讲课人
符天贵
记录人
听
课
人
孙志刚、张兴兴、高运杰、杨正三、魏永辉、于海东、晁站和
张志刚、孙胜海、张应宏、齐小华、石鑫、郭中华、付鹏
赵站峰、吴永飞、李洪军、李春云、樊锡风、张万霞、高健
王彦滨、陈文生、李志洲、于春良、肖桂艳、黄鹂鹏、陈凤霞
李霞
讲
课
培
训
内
容
一.设备、施工机具的管理制度:
1.设备、施工机具的维护保养制度
2.设备、施工机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3.设备、施工机具的闲置管理制度
二.设备、施工机具的操作规程:
1.机动翻斗车操作规程
2.内燃电焊机操作规程
3.装载机操作规程
4.吊车操作规程
5.汽车操作规程
6.空压机操作规程
三.设备、施工机具的保养规程:
1.机动翻斗车保养规程
2.吊车保养规程
3.汽车保养规程
4.装载机保养规程
四.设备、施工机具的档案、运转、巡查、维修保养记录:
1.设备、施工机具的技术档案
2.设备、施工机具的运转记录
3.设备、施工机具的巡查记录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保养;技术
前言
在化工企业发展中,化工机械设备的作用突出,其管理水平更具重要性,与企业收益获取息息相关。因此,要强化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的开展,提升专业技术,明确工作方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制定高效的解决对策。
1全面分析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的主要项目
1.1对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内容的分析
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中,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化工机械设备。在设备运行中,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在实际操作中,会遭受一些腐蚀性的物质,对化工机械设备的金属构件影响较大。因此,要重视对化工机械设备的动态监测,明确设备使用周期,做好定期检查和检修,及时更换油等,维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有效避免摩擦产生的机械故障。
1.2对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主要内容的阐述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主要是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后,有针对性地对故障位置进行修理。检修技术具有较高的行业标准和要求,需要检修人员重视化工机械设备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要积极掌控操作实践,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在维修过程中,主要内容是对故障部件进行有效更换,抑或是对其进行及时修补。对于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主要面对的是设备的正常运行模式,目的是保障构件具有良好的运行品质,维护较高的性能,在根本上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
2对当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不足的介绍
2.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针对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不可分割,需要企业立足实际,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有效发挥对设备运行的保障作用,为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工
作营造积极的条件。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设备管理制度,立足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当前,企业恰恰缺乏这种对设备管理制度的广泛认识,没有真正体会到设备管理制度的价值,部门管理不严谨,人员安排缺乏科学性,分工不清晰,在根本上阻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2.2缺少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更加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新技术虽然不断涌现,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管理方式没有紧跟时展,彰显落后性,尤其是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领域,只是关注设备的维修,忽视保养,缩短了很多设备的使用周期,需要进行设备更新的大量投入,成本增加,不利于企业经济收益的获取。
2.3化工机械设备维修技术亟待提升
当前,化工企业在设备维修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技术水平不高,维修人员很难准确找到故障点,维修效率不高。很多维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知识和经验都不足,无法实现对故障的精准定位,耗费大量维修时间,问题长时间不能得到解决,工作效率低下。
2.4设备保养周期制定的不科学
对于化工机械设备而言,其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但是,由于保养工作不到位,使得设备使用年限被缩短,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益的获取。化工机械设备保养工作的核心是对周期进行合理的设定,结合设备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保养周期。但是,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抑或是追求利润而进行长时间的运行,使得其很难在保养周期内完成保养,这对于企业整体效益十分不利。
3如何不断提升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技术水平
3.1重视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的完善
事物的发展与制度的约束分不开。对于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意义重大,事关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对企业利益的获取影响巨大。为此,为了切实提升企业的整体收益,要重视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制度的建立,明确设备管理的职能划分,做好工作的安排,规定维修和保养技术的操作规范,实现对保养周期的科学定制。
3.2积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为了提升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品质,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管理模式的发展。当前,企业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企业缺乏真正意义的自主性。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进步,企业更具自主性,管理模式需要结合时展特征,进行不断创新。同时,管理层需要深刻认识到管理方式的影响力,积极进行模式的开拓,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在设备管理工作之中。
3.3重视建立科学的故障报警体系
化工机械设备在构造上具有复杂性,故障爆发点比较多,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其它构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及时进行故障的发现和解决,发挥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及时进行信息的传达,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4结束语
综上,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在实践中,化工企业需要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的提升,强化管理模式创新,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周期,降低成本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化工管理,2015(11):20.
[2]梅峰.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J].化工管理,2015(19):170-172.
[3]苏德格日勒.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化工管理,2016(26):222.
[4]孙媛媛.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及维修管理[J].价值工程,2013(07):30-31.
关键词:医院;影像设备;维修问题;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TH77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6.02.24
1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工作强化的必要性
医疗事业一度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性支持着社会经济的循环发展。在社会公众就医诊断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涉及到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如MR、CT、DR、CR、数字胃肠等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等,可以说医学影像设备的科技层次高低,相应决定着现代临床服务的质量水平。但同时医学影像设备隶属于机械设备门类,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相应故障问题,从而影响临床诊断数据的精准性、诱发误诊等严重问题,亟待通过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强化,保证患者就医的安全[1]。因此可知,当前形势下切实强化医院影像设备日常管理维修工作,对强化患者就医体验及临床医疗服务水平,存在着现实的价值意义。
2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修问题分析
从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修问题层面来讲,主要集中于设备日常维护检修不足、管理维修重视度不足、维修技术创新不足等领域,针对此类问题出现的诱因及现实表现,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系统了解。
2.1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现实中,众多医院运营过程中,对于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工作重要性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管理尚处于传统的维修服务视角,未能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以购置先进精确的检测仪器,依然遵循常规维修技术手段,由此导致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质量低下。另外设备维修服务意识层面,院方尚未具备前瞻管理意识,众多影像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多是本着“不坏不修”原则,造成设备管理维护疏漏,不能通过定期排查、事先排查,发现潜在隐患问题,以科学的维护、维修手段予以消除隐患,最终出现较严重的故障问题,加大经济成本的同时,也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2]。
2.2维修服务水平同维修技术需求相脱节问题
因众多医院尚未清晰的意识到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专门的影像设备维修技术人才引进方面,欠缺匹配、成熟的制度保证,维修技术人员招聘把关不严,造成维修人员能力、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专业设备维修知识匮乏、日常培训机制缺失。加之当前医学影像设备处于持续更迭态势,所涉及学科领域众多,若日常维修技术培训不足,必然造成维修人员能力同设备维修要求相驳斥的问题,在处理影像设备故障的过程中,产生能力匹配不佳、维修时间较久等现实问题,影响临床医疗服务工作开展。
2.3医学影像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
医学影像设备使用过程中,需做好必要的日常保养维护,这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必要环节,通过日常定时保养维护,可有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降低设备故障率。但从当前各大医院医学影像设备保养维护工作关注情况来讲,不容乐观,常以人工记录观测设备运营情况,制定简易的保养计划为主,从维护人员而言,众多影像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量无疑较大,想要面面俱到的实施保养计划存在一定难度,不乏出现遗漏设备及维修环境,造成设备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的影响。
3强化医院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医学影像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
基于医学影像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属于一项经常性工作,是防范设备故障的关键所在。因此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应由影像科室使用人员负责,主要包括了影像设备表面清洁;使用前电源、电压、稳压装置的检查,使用后观察设备性能、功能正常与否,并予以使用记录填写。在仪器设备关闭之后,需要及时覆盖防尘罩。同时做好影像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此工作可由专门维修人员协同设备使用人员一并负责[3]。定期对设备主体结构、主要组件作检查维护,校准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降低以期设备损耗的同时,切实消除故障隐患问题。同时对损坏部件作好及时更换,保障设备正常工作。
3.2强化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制度
首先,合理构建设备维修机制,因为当前医学影像设备的类别相对多元,原理构造各异,单纯凭借某一维修技术人员难以有效处理应对,所以为切实保障设备的及时维修,应积极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分组工作,做到常规设备科室人员均能熟悉维修要点,大型新型影像设备,维修人员各有分工重点,以促使维修人员将精力更好的放置在自身所熟悉领域,精准掌握设备的性能和维修要点,以此分工协作机制,达到精准维修,避免疏漏问题。其次,切实执行维修资料记录制度,维修记录随机留存,出现设备故障时,便于维修人员调阅往常维修档案,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减少同类型故障的排查时间。且通过维修资料记录制度,也能够便于分析统计设备使用情况,为医院定期更新设备提供参考。
3.3强化维修技术投入,提高维修质量
现实中,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高且维修相对复杂的工作,虽然影像设备维修管理层面的投入,并不能为医院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却与医院实质经济存在着客观的联系,所以当前院方应切实扭转传统管理观念,着力加强影像设备管理维护资本投入,加大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定期外派学习培训,促使设备维修人员能够实时更新自身知识能力,满足新型设备维修技术需求,或在购买影像设备的过程中,要求厂商对维修技术人员实施短期培训,促使其掌握设备维修技术,借助多元学习机遇,充实设备维修实践经验,保证设备运行的效率。
3.4创新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框架
当前,医院影像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中,应进一步贯穿现代化维修管理理念,强调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即是将影像设备采购作为开始,展开影像设备购置、使用、维修乃至报废的全过程分析。既涵括对设备购置费、维修材料费、维修技术人员费用等费用成本分析,也包括器械设备使用实际效益的分析,最终达到设备生命周期内维修费用成本投入的最小化,实际效益最大化的目的[4]。另外,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还需持续强化英语信息化技术手段,如针对不同影像设备的耗材特征及维修属性展开信息化分类管理,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全面监控,降低设备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在后续发展中,随着医院规模的持续扩大,服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也会处于不断更迭交替的趋势。所以现实中,院方须切实意识到医学影像设备设备维修的重要价值作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引导,充分调动维修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影像设备的有效运转,依次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就医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兴宏.飞利浦Allura类DSA设备维修1例[J].中国医学影[1]像学杂志,2010,18(5):406-407.
[2]曹爱民.MIM200医学影像管理器常见故障及维修保养[J].[1]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138-139.
[3]张素文.医学影像工作站的预防性维护[J].医疗装备,[1]2012,25(7):56-57.
关键词:地质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地质勘探人员在探矿的过程中是离不开钻探设备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只看到重眼前的利益,从而忽略了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及保养,要对钻探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适当的维护和修理,及早发现问题,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一、忽视设备维修保养的危害 1、 设备的磨损 机械设备磨损除了指有形磨损,还包括无形磨损。在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时,因震动、摩擦,设备形体通常会有磨损。形体磨损是主要磨损形式。在设备各个使用阶段,形体磨损情况大同小异。除此之外,闲置停放的设备,由于受有害气体侵蚀、灰尘和温湿度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形体磨损现象,如设备老化、锈蚀或变形等。出现形体磨损现象后,设备零部件之间的形位公差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会改变其原始尺寸,破坏设备精度和使用性能,使其无法正常运行。在施工阶段,形体磨损也可能引发各种机械事故,对人员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 2、 磨损加剧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机械设备自动化和连续作业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械往往长时间超负荷运行,重载荷更是加剧了设备的疲劳程度。高强度、高效的作业流程加大了设备的工作压力和运行速度。设备的有形磨损使设备丧失工作能力时,就到了完全磨损的程度。所有这些因素促使有形磨损不断的加剧。要减轻磨损程度,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设备养护工作。有形磨损都会随着时间推移、使用或存放环境的改变以及使用强度增加而逐渐加重,磨损程度因使用情况而异,及时有效的养护可减轻磨损程度。
二、地质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技术方法
1、保养技术方法
(1)日常维护
主要是指煤矿机电设备的班组对机电设备进行的管理,其维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煤矿机电设备开机作业前,对机电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对通风机以及空气压缩机等持续运转的设备进行值班维护;对设备进行保养等内容。
(2)强保养和零等候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强保养和零等候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以强保养为主体,对各个种类的设备修订使用、操作以及维护保养的规定,对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保养等条例需要确定。另外以零等候(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待维修人员、维修备件、维修工具以及维修资料的时间为零)为辅助,让设备管理人员及时的增补软硬件并完善。只有在这样主体加辅助的制度之下,才能有效的落实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让设备在最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效益。而且对于隧道施工企业,强零工程同样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2、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方法
(1)设备的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在设备的精度、性能低于基本标准时,或设备出现故障后实施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方式能够大大缩短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设备故障出现以后,不仅维修起来相当困难,延误正常施工进度,而且如果工地位置偏远,或是连续运行的设备,还必须考虑维修成本。 事后维修,一般只检查维修出现故障的零部件,并不是全面检修整个设备。因此,常忽略故障隐患,检修后设备故障还是屡有发生。这种维修方式比较被动,仅适用于结构简单、利用率低、故障问题简单便于维修、几乎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机具设备。
(2)标准维修法
标准维修法不考虑设备当时的运行情况怎么样,就按照机械设备说明书上的所规定的时间修理和使用年限,到规定的时间就对机械设备的零件进行检查,并按规定更换零件。这种修理的方法使得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修理上投入的成本较多。因此,这种设备对于那些比较关键部位的设备比较实用,而在其他的设备中使用比较少。
(3) 设备的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该维修方式主要按照机具设备的定期检查、日常巡回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等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减少突发性故障,根据工程进度确定维修时间,确保设备状态满足使用要求。 由于该方法是在适当的时间针对设备整体使用状态进行检查和维修,能有效避免突发性故障的发生,使设备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不会对设备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大大降低了检修的工作量和检修费用。 状态维修完全是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方式来应对设备故障和各类问题。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精度高、配件供应困难、但是利用率高却容易被故障问题影响正常生产的大型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不同的设备维修方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和机具设备故障类型,以及进度要求,选用合理的维修方式,并预先做足准备工作;应采取主动的状态维修,准确定位故障隐患,尽量压缩使设备停机时间,减少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提高综合效益,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注意事项
(1) 建立科学的维修与保养制度企业的机械设备能否顺利的运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问题,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就能够保证企业设备的长期正常运行,并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但是,目前很多的企业使用的仍然是以前的计划性的维修保养制度,这种制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修理和保养,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设备运行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这种维护和保养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需要。目前力求在设备的运行周期内,投入最少的资金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要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提高维修和保养人员的综合素质。
(2)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是指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有关的承压和载人的一类设备的总称,与一般的生产设备相比,特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更大。由于特种设备较大的的危险性,为避免发生事故而导致的人身伤害和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的财产损失,保证生产的安全和生命的安全,对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显得尤其重要
(3) 建全考核制度 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费中应该包含设备养护费用。必要时,项目部要设立专款,由管理部门监督款项落实情况,并参照设备的应用等级和服务年限确定具体执行办法。此外,应将设备养护工作纳入考核和红旗设备评比的范畴。因未及时更换磨损部件或设备维修时间滞后而造成设备大修,甚至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的,必须依照管理条例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4)了解机械使用状态的变化 机械的使用过程就是各种能量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作用、机械内部运转的作用和铸件、装配的内应力作用以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相互作用影响,这种相互作用首先会导致零件的损伤,接着会对零件的结构参数如形位公差等产生影响,结构参数的变化会随之改变机械的功能输出参数。此时,当结构参数超出限制值,而功能输出参数也随之超过,此时可通过修理排除故障;而机械长期使用却不进行及时养护,其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参数都会达到临界值,功能输出参数也严重超限,此时,机械的经济效益会明显下降,机械处于极限技术状态,需要进行大修。
(5)重视老旧设备的更新,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单位应重视机械设备所需的正常更新工作,提高施工效率,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正确选择好施工机械并及时更新旧有设备,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同时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确保工程正常有序的进行,并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
结束语
加强地质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损伤,有利于工程的正常进行,避免出现因设备频繁维修而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发生,同时降低维修费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经常性的检查与保养能提前发现机械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前预防,并制定好应对措施,减少因故障设备维修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定期的保养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排除了安全隐患,不仅能获得巨大经济效益,而且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登洪.浅谈工程机械的管理与维护[J].价值工程,2011(2):61-62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成本管理
0前言
当前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在整个公路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据全部的工程造价约30%,当中的维修保养费用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养好了,故障率低了,维修的成本也就随之减少了。因此,强化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施工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是当今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1.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
(1)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成为施工生产中的常见的难题,而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按需进行,这就导致我们的管理者淡忘了机务管理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出现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的状况,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性能不了解,盲目使用,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致使出现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维修费用超额,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工程机械设备选型盲目追求价格最低化。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由于前面所述现今工程施工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是制约施工常见难题,导致我们的管理者在自有工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购置或租赁方式以解决施工,而在进行工程机械购置时又不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一味的追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价格最低即为最好,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保修期已过,发生故障率高、维修率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不及时等现象,造成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造成工程机械无法在下一个工程施工中满足施工要求,直接淘汰,增加工程成本。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现今我们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维修、运转的费用,致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降低。
(4)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企业发展,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到了企业中,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存在断层,主要原因是新进入企业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好高骛远,对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从思想上存在无前途的概念,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特别是在人员不足时,为了工程施工临时聘用一些技术素质差的操作人员,这就造成由于对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所知不足,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在项目领导一味追求工期、进度的管理下使工程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从而加速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工程项目结束后盲目退场,机械设备得不到按规定进行的认真保养、维护和修理,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出现故障,又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模式。
这样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在保证机械设备性能上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又付出了高额的修理费用,严重的延误了正常的施工工期。
(5)资金短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工程任务紧,资金短缺已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均面临的困扰,这就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慢,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和破旧的工程机械设备仍出现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上继续使用,使得其故障率大大增加,维修成本不断上升,形成“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71-01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工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设备管理、维护、保养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旦机械设备吸附灰尘、沾染污垢,轴承磨损,就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机械设备的寿命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生产。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
一、机械设备管理遇到的困难
1 设备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合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 企业的设备管理意识淡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案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人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意义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过程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隋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呢?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n生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关键词] 工程机械; 管理; 维护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0. 06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0- 0107- 02
高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涉及的机械设备具有种类、型号繁多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设备管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高校机械设备管理的优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使设备能够在经济合理的状况下运行,才能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减少维修开支,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1 影响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主要因素
1.1 机械设备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高校机械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使用重于保养的观念,学生设备保养的意识则更为淡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仅关注对设备的使用,当设备出现状况时,却不能进行及时处理。此外,机械设备维护人员的责任感还有待提升,很多故障设备未得到妥善处理,故障向严重势态发展。在故障出现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认识不到问题的重要程度,还会将责任互推。这严重影响了机械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增加了设备维修的成本,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1.2 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
由于学生在上课时未能将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完全掌握,在操作时未留意工作环境和操作规范,致使设备运转超负荷,或是带着故障运转,再加之一些违规操作的情况,加剧了设备的磨损。另外,在教学结束后,教师以及设备维护人员未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在教学过程中设备故障频出,加大了维修费用,也为教学带来了不便[1]。
1.3 实习实验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机制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是做好设备管理的基础。高校在机械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学生与教师流动,机械设备却一直连轴作业,在人员流动期间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则属于薄弱环节,部分领导认为机械设备管理属于企业范围,高校设备用于教学实践,磨损不严重,这就导致了高校对设备维护管理的忽视,这样一来,高校机械教学与设备管理几近脱节,设备管理工作被置空。
2 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1) 高校应对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完善,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整体规划,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此外,还应将全员管理融入到专业管理中,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机械设备管理的效能得以完全发挥[2]。
(2) 对机械设备管理实行专人、专责的管理制度,在设备出故障时,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进行维修、保养。实践证明,专人、专责的管理制度是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效率,优化生产状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对于专人、专责的管理制度应保持管理人员在岗的持久性,对这些人员的岗位尽量保持不变,以避免由于更换管理人员,而出现对设备了解不全面而维修、保养不力的情况,为高校带来损失。
2.2 强化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 对高校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进行强化完善,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大效能的保障。高校应以自身实际情况为立足点,以质量标准为基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操作规程,做好组织工作;制订检修计划,使检修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对机械设备运行的细节进行适度监控;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将设备出故障才进行管理的被动管理,变为在运行中发现故障倾向就进行维修保养的主动管理,并在管理中不断摸索科学的管理方法[3]。
(2) 健全、完善的制度需要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并非纸上谈兵,要对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应将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周期、保养效果、维护费用等作为考核设备管理人员的依据,以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合理地制订维修计划,并对维修情况进行建档留底。
(3) 细节决定成败,高校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学生在操作时,对操作规程不了解,进行违规操作所致。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对现场操作规章的指导,使学生对作业要求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高校应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将学生使用、设备维修、保养维护等信息建立数据库,提升管理效率。
2.3 加强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
(1)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机械也进入了变革发展的新时期,机械更新换代的周期愈发缩短。面对科技换代的新局面,高校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技能培训的力度,对其专业知识进行全面扩展。大力提倡管理人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探索新的维修方法,发现新途径,减少维修开支。高校对于培训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维修及养护,使高校的机械设备管理得以良性发展。
(2) 要加强对高校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考核,并采取一些鼓励办法,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技能竞赛,形成比技术、钻业务的良好氛围。并根据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用操作示范、技术讲授等形式,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经验进行交流,使设备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实践水平得以提升。
3 结 论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才能使学生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积累实践经验。高校机械设备的维护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优劣,对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高校要切实提升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对设备进行管理,并对原有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向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白建伟. 企业在工程机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25-126.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一、建筑机械的维修与管理
解决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增强施工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在施工企业中,对机械设备管理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使其管理、使用与维修保养均存在不少问题。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和运转费用,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下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3.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土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建筑机械维修保养经济效益分析
评价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重要的经济指标应该是机械的寿命周期费用,即机械设备的原始费用与使用费用的总和。建筑机械设备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可借助维护保养和修理等方法进行多次修复。要想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应从维修和保养两方面考虑如何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应建立施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适时修理,用项目修理来代替大修。
1.改善设备维修体制,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按需修理是现代化维修方式的主流。设备维修是对故障设备进行修理,以恢复设备正常功能的过程。设备维修分为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等维修方式。
2.与定期维修比较,状态维修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维修方式,它既能保障设备的良好技术性能和技术状态,又避免了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使经济效益到最优。大力推行状态监测管理,执行以“八定”(定人、定点、定量、定周期、定标准、定表格、定记录、定流程)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点检制度,并依据点检记录和看、听、触等手段,以及其它各种检测、测量、监视仪器和仪表所提供的技术数据,同时考虑设备的运行环境条件及运行历史,对设备的现状做出评估或故障诊断,以确定下次维修的内容、方法和时间,逐渐、自然地实现了设备维修方式由定期维修向状态维修的过渡与转换。在推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同时,在施工现场推行以“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为内容的“五定”管理,实行标准化作业,大大改进了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实行设备的状态维修创造了条件。
3.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众多施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采用状态维修与技术改造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三、做好建筑机械保养与维修工作的对策
1.设备保养与维修当以预防为主。以预防性维修为主,即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按照设备的大、中、小型维修计划或相应的技术规定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使生产顺利进行。对于主要生产设备,在日常巡检中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以避免造成设备停机故障而影响生产等隐患。为了确保车间正常生产,把需要检修的设备均放在节假日,这样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修是非常科学的,避免了由于检修设备而使车间停产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采用适用的维修新技术。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培育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维修能力;对燃料、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这样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众多施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采用状态维修与技术改造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3.保养与维修相结合。维护保养是修理的基础,修理是维护保养的保证,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就能稳操主动权。大量事实证明,机械维修保养工作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机械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充分发挥效能和寿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同时,维护保养工作做得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修理的次数和程度,必须引起施工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应当制订机械维修保养规程,强制执行,并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目前仍旧坚持传统的清洁、紧固、调整、和防腐。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状态监测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维护保养工作的科技水平。
4.加强维修人员培训。企业可以针对维修技术的薄弱环节,选择有主动性、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中高级人才参加国家和行业主办的高级技术人才培训;或是从工程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聘请专家为本企业有针对性的培训;或是直接参加工程机械生产厂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举办的学习班。然后由这些高级技术人员再负责对企业内部一般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再由一般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机械操作手培训。企业培训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要有组织计划地、系统地补充和更新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要紧密联系实际,采用分阶段逐步提高的办法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能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门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而且提高了施工质量。然而,建筑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本文浅谈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技术。
参考文献:
【摘要】港口设备的种类多,功能不一,承担着港口作业的重要任务。因此,从综合管理角度出发,提高港口设备综合管理能力,对推动港口生产、促进港口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港口设备综合管理能力
一、港口设备综合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对港口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装卸机械化系统中各类设备的选型、构成以及比例问题,已投产且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港口企业,其原有设备构成是否合理,凭主观臆断决策,没有在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改善设备总体构成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港口设备的能力分析和长远规划。
2.设备的“管、用、养、修”是港口生产过程中始终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一直影响着设备的使用效率、使用成本。没有及时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出现因为设备问题拖港口生产后腿的现象。
3.港口设备管、用、养、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才缺乏。
港口作业密度的不均衡,港口经营成本的管控,部分作业追求短期效应,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人员大量精简,再加上港口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恶劣、机械设备管理使用者工资待遇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现有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波动大,队伍不稳定,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港口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4.港口设备维修保养手段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港口设备现代化的需要。
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港口装卸作业中设备的使用工况十分恶劣,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是机械设备保养又受机具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寿命缩短。
二、建立各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建章立制是保证设备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设备使用、管理共同遵守的规范,除上级管理部门已形成的、规范化的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外,多年来根据工作实际、逐步对生产管理中的每一具体步骤、具体环节、具体设备,都相应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的重点是现场管理,根据设备现场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设备的高效。现场可以反映出各个环节的问题,抓住了现场,等于抓住了管理的灵魂。
港口设备多为露天作业,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对其性能有着者较高的要求,我们根据港口作业的实际和设备的布局,先后制订了多种现场管理办法,使职工自觉地保养好自己所操作的设备,搞好设备周围环境的现场文明生产,使设备机械性能和技术状况得到保障,确保设备整洁、机容机貌良好。
尤其是作为煤碳码头的综合管理中,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担负全作业区的设备维修任务,维修质量和速度;影响装卸效率和经济成本。由于煤码头作业线长,机种多,机型大,专业性强,尤其是煤码头24小时连续作业,对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专业码头的技术设备管理工作应根据各港口的实际、规模大小、技术力量、人员配置和计件工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港口设备综合管理的改善
1.设备管理观念的改善
需要注重设备的维护管理,也要重视设备计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的管理。另外,设备的一生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各个阶段可以看作各子系统。只有把这些系统中的纵向、横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理,才有能取得设备一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在设备选购、修理、改造和委托制造方面,必须进行技术经济的论证和评价。要进行多方比较分析,这是决策的基础。
2.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
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改善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增加设备的功能,使之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水平。另外,技术改造不同于设备大修,大修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一种手段,其本身并没有新的技术含量。技术改造是用新的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现有的技术设备,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
3.完善设备的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的目标,是使动力部门维持规定的工作能力,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或者说,是使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能在保持规定性能情况下运转。维修时产品产量,质量成本的影响,是通过设备的可利用率反映的。因此维修的任务以最合理的费用提供技术服务,以保证佳产所需的设备输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四、从设备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拓展设备管理思路
设备管理要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经济服务。设备是港口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港口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港口要完成生产计划,实现安全生产以及达到安全无事故目标,就必须重视和强化设备管理,以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求得生产上的高效率和高效益。采用“航空式”管理模式,把设备的“零故障”管理作为主要管理目标。从设备的检查、维护、维修等方面入手,真抓实干。实行人员包车制度,并把维保人员的收入与设备的完好率直接挂钩考核,激励维保人员对设备保养维修的质量。
五、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推进全员设备管理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证明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简称TPM)是行之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制定和完善设备检查保养管理制度,充实专职检查保养人员,制定检查保养管理实施细则,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图,明确从管理者到员工的设备维修管理职责,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使设备全员维修管理体制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各项主要设备指标逐年提高,从而真正实现科学管理。
六、结束语
随着港口生产和设备的不断变化,给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设备管理工作者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采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持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阳青龙.加强港口设备管理的探索[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
[2]杨宗玖.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五点”工作法[J].中国设备工程,2006.
[3]杨旭杰,陈昌斌.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
[4]陈海霞,董洪伟.浅谈港口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港口科技,2009,(5).
关键词:煤矿生产;机电维修;管理模式
1.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介绍
1.1.应时性维修模式:
应时性维修模式即事后维修,就是当煤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以后再进行维修,这一模式对故障排除存在滞后性,一旦出现故障,有时会使得整个生产停滞。由于这种维修模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因而这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模式已经不被采用。
1.2.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
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为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设备维修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延长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周期和整体寿命,同时在维护和保养的过程中也能够较为及时地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而实现了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及时性,有效地保障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少因为机电设备突发性事故对煤矿生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在我国多数煤矿企业内部得到推广和应用,很多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性维修管理的标准,并具有比较详细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指导方针以及相关的制度。
1.3.预期性维修管理模式:
预期性维修管理模式是基于计划性维修管理模式之上,对设备的维修管理技术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预期性维修管理模式中,需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期性判断,并且进行预期的故障排除,这种维修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从机电设备方面实现煤矿生产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预期性维修管理模式之所以具有以上特点,是和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的同步提升的,随着现代煤矿机电设备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其能够依靠于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根据地判断出煤矿机电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几率,并且会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做出一定的机电设备维修警示和保养提示。目前预期性维修管理模式已经在我国的大型煤矿生产企业中得到初步推广,也是大型煤矿企业改革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需求。
2.实施煤矿机电设备预期性维修管理的措施
2.1.提高维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设备预期性维修管理的基础,机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其最终解决方式还必须由人来完成设备的修理和维护,设备才能按照人工设定的既定程序来进行自我修复,因此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等因素会对设备维修产生主导性的影响。煤炭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维修理念的培训。只有不断加强员工的技术素养,才能够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而才能够保障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企业内部应该制定相应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促使维修管理工作形成一定的秩序性。
2.2.建立预期性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和制度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是指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整体化的管理和协调,从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运行到报废淘汰,对煤矿机电设备制定专业化和全面化的维修保养制度,设置专职的设备管理机构,全面促使机电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从而能够促使煤矿机电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这对于保障煤矿生产运行的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同时专职维修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建立,能够促使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管理人员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性能参数、内部结构等维护保养的要素具有一定的了解,促使煤矿机电设备能够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2.3.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设备优化
煤炭企业应该积极加强新的维修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优化。第一,对富有高科技含量的设备与技术进行应用,促使优质检测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第二,对于煤矿机电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位置,维修人员应该敢于创新与改革,实现对设备的改造,从而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优化运行;第三,对一些煤炭生产中关键的设备和容易危及人身安全的设备,从结构上作局部调整和改进,增加新的零件和安全装置,使设备功能更加完善。通过机电设备更新改造,加大设备的投人,提高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不断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推进零缺陷管理的进程。进而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创新化发展。
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煤炭企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出现,这种管理模式是预期性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采用计算机辅助维修技术,对机电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和故障预防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使用维修计划软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维修计划,并自动提示所需要的维修事宜。这种维修方法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4.总结
我国煤炭企业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煤炭生产中大量的机电设备有比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机电维系管理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煤炭企业在实施预期性维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完善和合理运用该制度,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型的维修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好煤炭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晓光.煤矿机电设备维护与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