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1 12:20: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医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面临的问题
1.1本科教育忽略学生实验技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学习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基本是零交流,老师幻灯片教授已有现成的书本知识,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完成考试即可。这种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使其缺乏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意识习惯。而学生在面临探索型科学研究时就似隔屋撺椽,无法胜任。
1.2本科教育学习环境简单,缺乏必需的社交经验医学生的本科学习任务相对其他专业更加繁重,课业、考试压力大,大学生实践活动较少,缺乏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而研究生学习环境相对复杂,需要处理好与导师、同门、厂家、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利益诱惑。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1.3研究生生源种类多,知识背景相差大目前研究生招生来源很多,甚至还会有跨专业报考的现象,所以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常常接触到分子水平的实验,本科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的医学研究生比较缺乏。即使本科阶段有一些相关基础课,由于没有认识到重要性,知识也比较薄弱;而本科为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是以自学为主,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研究生迅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的模式探讨
2.1加强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进行科研尝试为弥补本科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以满足将来的科研要求,如实验动物学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严谨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统计学。但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已有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无法满足每个方向的不同要求。为此,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对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强生殖医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为了让研究生学习生殖相关基础知识,学校最近专门开设了生殖生物学选修课程,供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种大型仪器。仪器分析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常见大型仪器的原理,如用于断层扫描的激光共聚焦、细胞检测和分选用的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等。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将来课题的实验设计。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为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已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的专著就很有意义。如本实验室从事发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组织学习发生相关的英文专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学后以讲座的形式,给其他同学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英文专著阅读能力,锻炼了总结、陈述、演示以及制作讲解报告的能力,有助于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顺利完成。
2.2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是当前生命科学中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和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如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科研中广泛使用,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其课题开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有实验课程安排也无法实现让每个研究生动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再者医学研究生一般来自于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或者护理学等,本科教育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所以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为此,本实验室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由多位教师、技术员和高年级博士组成的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对实验室基本科研技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RT-PCR、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显微镜操作、文献检索等多种常规实验方法和技术,目的是让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常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实验的基础理论,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的实验结果由老师统一评价。只有能独立地完成每个实验,才算顺利通过培训。我们深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思考,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模式。本实验室通过这样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系统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础实验理论和技术,为后续课题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严格实验室规范管理实验室是高校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的水平。比如一个实验室通常有多个研究生,每个研究生在课题开展中一般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有的仪器设备比较贵重,操作不当可以导致仪器损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如高速离心机使用时,转子不盖盖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可以飞出离心机,导致财产或人身损伤。所以如何能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有序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本实验室为例,实验过程中会有常见仪器,如pH计、天平等;有贵重仪器,如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定量PCR仪等;还有一些大型的仪器,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本实验室采用如下管理方式:对于实验室常见仪器,研究生通过培训过后可以自由使用。而大型仪器一般都有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有工作人员操作,学生只需理解原理,按照要求准备样本和学会分析数据。但有的大型仪器如激光共聚焦,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的操作培训,自己独立操作。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一般都有专人管理。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统一培训时,会涵盖这些设备的使用。如此,既使得实验室仪器得到正常使用,又营造了严谨、有序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生在开展科研的准备过程中,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验室管理的规范,还面临着最关键的科研精神和习惯的培养,因为这与最终科研活动的完成并被接受认可密切相关。研究活动中,能拿到客观的数据至关重要,而严谨的科研习惯恰恰决定了客观数据的可信度,所以我们要培养研究生客观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习惯,也就是实验记录的撰写。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让人知道为何开展该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如何进行(实验流程),实验得出什么结果(实验原始数据),这些结果提示了什么,其中有什么问题(结果分析)。所以实验记录的培训是研究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管理,本实验室引进了Elab电子实验记录,学生通过电子实验记录,将实验结果通过Word文档或附件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导师可以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研究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把研究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消灭于萌芽,有效预防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实验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弥补了纸质记录保存期限的不足。科研的严谨性还在于数据的客观性。因实验有一定的变异,人群或动物个体差异,实验结果都需要重复,由统计学得出结论。所以要让学生掌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涉及人工计数的实验,需要至少两位同学分别统计,最后得到客观的计量结果。科学研究靠的是自身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合作[5]。现在科学研究涉及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好的研究结果工作量也很大,常常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多人互相配合协作,所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合作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研究方法,甚至触发研究思路和灵感。为此,本实验室研究并实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以课题组为单位,让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探索学习,如此不仅使得实验技巧得以传承并优化,更能通过不断交流学习迸发更多科研想法和理念,实现双赢。
2.5完善科研思路培养科研精神强调对未知的探索,科学研究要求有新颖性。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不断追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在阅读最近发表的高水平文章后,进行读书报告,能锻炼自主学习、阅读前沿文献的能力。通过整理PPT、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读书报告,研究生还能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针对研究生科研思路的培养,除了课题的开题报告,每周安排学生整理PPT、进行工作汇报、报告近期的实验进展、分析实验中的问题,以便导师及时发现研究思路的偏差并纠正,讨论下一步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保证高质量的医学研究生的输出,对学生本人、导师水平以及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本实验室充分发挥了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作用,思路明确,环环相扣,使研究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多的实验技能、严谨的科研习惯、高尚的科研精神,为其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郭雪江祝辉王蕾霍然黄晓燕林敏王黎熔周作民沙家豪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系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科技论文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与思考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关键词】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医学专业外语;教学;医学英语;医学日语;高等教育
1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外语教学现状
蒙古语是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均可实施教学的少数民族语言,蒙古语授课的学生应用母语来学习外语相对于应用第二语言汉语来学习外语来讲有着更多的优势。但是蒙古族学生外语基础较差,学习的外语语种不同等情况均对于专业外语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障碍。蒙古语授课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既要面对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又要学习医学专业外语,导致硕士研究生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越短,学生专业外语水平较低的可能性越大[7-8]。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蒙古语授课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专业外语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里在我们推断存在的问题如下:
1.1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在准备考研时会选择学习日语准备考试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蒙古语和日语由于同属阿尔泰语系,在语法、语音、语序等方面有很多相近之处,因此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比汉族学生容易。长期以来,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会选择短期针对性的考试辅导班来学习外语,蒙古语授课学生当中80%会选择日语,通过短期学习通过可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是从教学结果来看,这样的学生缺乏真正的外语交流。事实上,外语学习需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深入了解目的外语的社会文化知识才能真正学习到外语。
1.2蒙古语授课硕士研究生的外语成绩相对较低
目前入学的大多数蒙古语授课的学生在小学时期只学习蒙古语和汉语,接触英语或日语等外语时间较晚,有的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才接触学习外语,成年后对外语学习有了抵触心理、轻视心理,只有在应对考试的时候才进行应试教育,因此导致了蒙古语授课学生的外语基础差、成绩不佳的结果。
1.3蒙古族硕士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当中有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也有只学习了几个月的学生,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和方法进行授课,基础好的学生逐渐失去对课堂的兴趣,基础差的学生依然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因此选择适合蒙古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少数民族专业外语教育的一个难点课题之一。
2蒙古语授课硕士研究生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考
虽然专业外语学习过程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不断的巩固学生大学外语基本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时把握国际发展趋势是非常有益的。蒙古语授课学生相对来讲已经掌握了2种语言,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有了自己的客观体会,另外,蒙古语授课学生发音法要比汉族学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关于蒙古语授课硕士研究生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2.1明确专业外语教学的目的
专业外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应用外语这一门语言工具[9-10],医学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每年都有新的理论与实践的进步。熟练掌握专业外语的表达,能够及时了解把握自身专业在国外的发展动向,能够与国外同行专家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学习国外专业知识和技术,达到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要求。
2.2使用蒙古语授课硕士专业外语教材
关于教材方面目前种类繁多,比如医学专业外语、机械学专业外语等,人类社会科学方面有经济、金融专业外语等教材。医学专业外语里面针对蒙古语授课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教材比如传统蒙医学、传统蒙药学等,使用这样针对性的医学专业外语教材可更好的认识专业名词,有更多针对性的文章收录以及语法方面的便利性。2.3阅读外语书籍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外语书籍,阅读专业外文书籍时需要大量的专业外语词汇,开始阅读时会比较吃力,但有一些书籍是针对普通人群的专业外文书籍,这类书籍阅读时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可以从这方面着手进行。
2.4阅读专业论文
从整体出发,医学论文的写作内容要按照初步策划、具体设计、实施管理、运作经营等几个层次安排。硕士研究生的一个基本点就是掌握了科学论述方法的基础上,写作自己的医学论文,因此写作时筛选与自己的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论文,有了一定的专业名词基础上阅读论文会有更好的针对性[11]。
2.5考核考试改革
专业外语的考核可以采用综合评价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包括课下查阅资料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英文等方面。这样客观评价学生专业外语学习效果、能力、应用和实践能力[12-13]。
本文作者:韦薇 郑玉琴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当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学生需要接受一定学时的临床见习,通过教师示范性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和了解临床医学。在此过程中,师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教学相长”的目标能否实现。了解医学生对师生交流话题的兴趣,有利于拓展和丰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有利于提高师生交流的活跃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我院为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定向本科生临床课程教学及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带教任务。现对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带教的2009级首都医科大学定向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师生交流中学生的兴趣话题,为临床教师的带教和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一共45名,其中男性19例,占42.2%;女性26例,占57.8%。年龄19岁-21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生45例,占100%。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5例,占100%。生源地:大陆学生45例,占100%。类别:定向生45例,占100%。被调查对象开始在临床见习之前已经在学校里系统学习了基础的医学相关课程,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基础,且均在同一班级学习,其临床见习带教均由我院教师进行,便于调查的组织与实施,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代表性。
1.2数据量化方法和调查方法正式调查开始之前,调查人员先通过一对一交谈的方式,对从我院带教的2007级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中随机挑选出的5名学生进行咨询,了解其与教师交流时有兴趣向教师请教的、与医学生教学教育相关的话题,将这5名2007级学生的意见进行汇总、调整、归纳后一共获得10项话题:①基本的临床操作;②基本的理论知识;③医学学科新进展;④医学论文写作和科研思路方法;⑤研究生入学考试;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⑦求职经验;⑧医患沟通技巧;⑨医德医风;⑩医学英语。根据这10项话题作为调查指标制定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中各项指标按很没有兴趣、没兴趣、一般、有兴趣、很有兴趣的次序分别赋值1.0,2.0,3.0,4.0,5.0分,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调查人员向2009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两轮调查,第1轮调查针对在2009级学生进行临床见习之前的情况;第2轮调查针对在2009级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半年之后的情况。调查人员回收、整理问卷,交予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方法统计人员使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对问卷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各项指标的均数、标准差、权重系数、变异系数。指标的均数=其总得分值/学生人数。标准差为各数据偏离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将某一项指标之得分值被各项指标总得分值除,其商即该项指标的权重系数[1],指标的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反映此项指标的相对得分值较高,即学生对其兴趣评分较高,学生对其兴趣较大。变异系数=标准差/均数,变异系数反映学生对某一评价指标的感兴趣程度上的波动,越小说明学生意见协调程度越高。
2结果
2.1第1轮调查结果第1轮调查一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回收调查问卷45份,有效问卷45份,问卷回收率及填写问卷有效率为100%,学生积极系数为100%。指标的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1/指标总数)时,反映此项指标的评分较高。第1轮调查中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0.10的指标有3项:基本的临床操作;基本的医学理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变异系数反映被调查者意见的一致性,变异系数越大,一致性越低;当某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或等于0.25时,表明被调查者对该项指标意见的一致性低,分歧大[2]。第1轮调查中,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表明学生对每一项指标意见的一致性较高,分歧较小。
2.2第2轮调查结果第2轮调查一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回收调查问卷45份,有效问卷45份,问卷回收率及填写问卷有效率为100%,学生积极系数为100%。第2轮调查中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0.10的指标有4项:基本的临床操作;基本的医学理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患沟通。第2轮调查中,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表明学生对每一项指标意见的一致性较高,分歧较小。
3结论
两轮调查的问卷回收率和问卷填写率均为100%,学生的积极系数均为100%,表明这两轮调查学生参与兴趣较高,结果较可信。统计分析显示,在临床见习前,学生在师生交流时对以下3项话题有较大兴趣:基本的临床操作;基本的医学理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临床见习半年后,学生在师生交流时对以下4项话题有较大兴趣:基本的临床操作;基本的医学理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患沟通技巧。无论在临床见习前后,学生都对基本的临床操作、基本的医学理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具有较大的兴趣。基本的临床操作和基本的医学理论是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可见学生对师生交流的兴趣点仍着重在教学大纲上。此外,学生对师生交流中有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话题也具有较大的兴趣。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本科生及以上学历的医学生在具备毕业后1年工作经历等条件后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而能否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将对他们的工作岗位、工作收入、职业发展等具有较大影响。而临床教师已经具备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经验,所以他们很希望能与教师交流这方面的内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大部分,涉及到十几门医学科目;而临床科目无论在实践技能考试中还是在医学综合笔试中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尽管医学本科生学习期间并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且他们将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与否也不会直接影响到本科教学效果的考评,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等医学院校或教学医院的教师可以酌情为学生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的信息,例如组织经验座谈会,让新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医生给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备考的经验等,有助于鼓励学生重视临床实践、积极认真地学习临床理论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开始临床见习后,学生对医患沟通技巧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在临床见习之前,学生的医学知识绝大多数来自课堂教学、书面教学、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因此他们对医学的认识偏向“生物医学模式”,即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过于看重生物医学方面的诊治,思考医学问题有孤立化、片面化的薄弱点。但在随后的临床见习中,通过每一天、每一刻的亲身经历和耳濡目染,他们将越来越发现医患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上真正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转变,在肯定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对于疾病诊疗的重要价值的同时,也重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于疾病诊疗的意义,用更加开阔的视野来审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因此,学生在经历临床见习后,对师生交流时有关医患交流话题从兴趣不大逐级转变为兴趣较大。这也证明了临床见习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有关医患交流的知识技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怎么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这是在新形势下教导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乃至优秀的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此外,调查结果亦显示,无论是在临床见习之前还是在临床见习半年后,学生对于医学学科新进展、医学论文写作和科研思路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求职经验、医德医风、医学英语这6项话题的兴趣都较低。本次调查中的2009级首都医科大学定向本科生,他们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就已经同定向就业单位签订了有关定向就业协议,即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要回到定向就业单位工作。若近期内没有准备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打算,且本科毕业之后也不需要面临较沉重的就业压力,所以他们对于研究生入学考试、求职经验这2项话题并不抱有浓厚的兴趣,不怎么期待能在师生交流中获取这些方面的信息。而医学学科新进展、医学论文写作和科研思路方法、医德医风、医学英语这4项话题,学生总体的兴趣也不太大。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内容“考试中不会涉及到”、“对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影响”,甚至有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根本无关紧要”。而实际在每一个医生的职业生涯中,这4项话题都是相当重要的:医学学科新进展、医学论文写作和科研思路方法、医学英语影响到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医德医风关系到医生是否能够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合格合法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调查表明了学生“实用主义”观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也提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仅盯着教学大纲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职业道德情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尤其是高校教育,应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并适当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沟通、灵活调整,而非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单向教学。在医学高等教育中,适当了解医学生对师生交流话题的兴趣,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师生交流的活跃性和效率,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医学英语论文写作课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特别是SCI医学英语论文的成果在国际医学期刊上展示,有可能被人采用和传播,为人类造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高水平的SCI医学论文的写作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尚无一套统一的教学模式,各校间差异较大。 中国医科大学开设的英语课,存在着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的现象。为了摆脱现状,使医学英语论文写作课程设置更合理化,科学化,我们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教学改革,此门课程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最好使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SCI论文。
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际应用为核心目标的医学论文写作模式教学,这套模式主要包括优化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第二课堂,网络教学等改革。实施十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发表的SCI论文逐年上升,希望和大家分享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重点介绍一下SCI医学英语论文写作格式、套路和技巧等。
1做好充分准备,合理论文结构
充分准备就是指看文献,收集资料,从中找出方向和灵感,需要较全面地阅读本领域文章,总结其观点,密切关注有关领域学术动态,国际研究动态,对领域外的东西或交叉学科也要借鉴,从而产生新的观点,找出切入点。
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方法值得借鉴,即“概念图”:先把文章大框写好,整体规划论文,从整体考虑文章结构,随时记录出现的新想法,分类整理,采用这个方法的好处是,无论是从哪一部分写起,都能够做到大局不乱。
2各部分写作要点分析
2.1论文题目Title
应该一目了然,突出新的观点,有新见解,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必须吸引读者。 通常由名词词组或名词短语构成,也可用陈述句。除了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10~20个词。
2.2作者姓名Author(s)
按照欧美国家的书写习惯,名字(first name)在前,姓氏(surname / family name / last name)在后,逐一写出各自的姓名,以下几种写法都可以。
Luxin Yang / Yang Luxin /ZHANG hong-jun/ ZHANG HONGJUN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实验的设计者(或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通常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也可放在中间,右上角用*号标出。
2.3联系方式Affiliation(s)and address(es)
在作者姓名的下一行应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电子邮件地址或联系电话等。要求准确清楚,使编辑或读者能按所列信息顺利地与作者联系。也有刊物是在论文标题页的页脚列出以上细节,有的刊物在论文最后要求附上作者简介和照片。
2.4摘要Abstract
简短地陈述论文内容,为读者阅读、信息检索提供方便,不宜太详尽,也不宜太简短,100~125个英文单词为宜。
(1)说明性摘要――不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只向读者指出论文的主要议题。适用综述性文章,也用于讨论、评论性文章,以介绍某学科近期发展动态的论文居多。
(2)资料性摘要――多用于专题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型论文,强调指出研究的目的、材料、方法和结果、结论四要素,尽量完整和准确地体现原文的具体内容。
2.5关键词Keywords
读者可从关键词中判断论文的主题、研究方向、方法等,它是论文主题的浓缩,可从论文中选出的词或词组,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居多,如果使用缩略词,则应为公认和普遍使用的缩略语,3~8个关键词为宜。
3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
正文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五部分:引言/概述―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总结。
3.1引言Introduction
简短地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包括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进展,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自己对已有成果的看法,以往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所做研究的创新性或重要价值,意义和前景,两三百字为宜。
3.2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如果是以介绍实验为主,需要用文字配合图表介绍实验流程,按实验步骤写出实验过程和方法,实验所用的材料及其特性,一些工艺条件也需简单或重点介绍。还需要叙述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其中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测试什么参数、测量量程或范围等。方法部分可按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记录、实验分析方法等来组织行文。
(1)实验对象一般是人、动物或一些组织等,他们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明白。
(2)实验设备,对仪器型号、实验过程中的用途和生产厂家等作详细说明。
(3)实验材料,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说明选择这种材料以及材料选择的必要性。
(4)实验过程,清楚地描述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一般要附以实验流程图进行说明。
3.3结果Results
有人把“结果”和“讨论”大多数论文都是分开的。这两种做法取决于文章的类型。 结果要求真实准确,不能篡改和伪造,结果部分一般要求提供表和图。 文字,图,表相对独立,但避免重复。建议大家在提供图时,尽量用最少的图提供最多的信息,最多不超过八个,图片格式的要求每个杂志各不相同。
3.4讨论Discussion
引言和讨论是最难写的两部分,因为这里面最能够显示一个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广度指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解释实验结果。
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实验的独特性,并且体现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区别无论大和小,有区别就是创新。其他研究中没有得到的结果,那么这个就是重点讨论的对象,探讨它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使用前景,从深度方面探讨。
3.5结论Conclusion
对全文进行总结,对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成果及其普遍性进行概括总结,让读者对全文的重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有什么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行文要保持简洁。 在本部分也可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后续工作,以及对研究的前景和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建议,暗示此项研究是可持续的。
3.6致谢Acknowledgement
致谢主要包括两部分:
(1)表明研究的基金来源,写基金时一般要标注清楚基金号码(Grant Number)。
(2)对参与人员(没有列在作者中的研究人员)和单位组织表示感谢,如果通过一审和最终接受发表,还要加上对editor和anonymous reviewers的感谢。
3.7参考文献References
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人名的拼写一定不能出现错误,不同杂志对参考文献格式要求不一样,一般要求必须引用阅读过的重要的、近年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作者的声誉和论文的可信度,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页码、标题应核实无误。
参阅所投刊物的“投稿须知”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注录格式,使论文的文献列举和标注方法与所投刊物相一致。
附录Appendix-根据文章情况,可空缺。作者简介Resume/CV视刊物而定。附信,投稿信Covering letter也是必备的。
4论文被SCI收录,学术水平是基础,编排格式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BT)〗
【关键词】语言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生;英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增多,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学好医学英语与掌握好临床专业技能同等重要,其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文献的阅读和翻译能力,进而服务于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国际学术的交流[1]。但医学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其为专业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已积累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术语体系[2]。医学英语在词汇构成、语法、句型等方面既与基础英语存在共同特点,又存在自己鲜明的特点[3]。所以对于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来说,学习医学专业英语仍存在难点也是情理之中。本文从主观及客观2个方面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学英语学习的难点与对策。
1主观层面原因分析及对策
1.1学习态度消极
1.1.1原因临床医学研究生是经过5年本科基础医学学习后筛选出来的佼佼者,心理上均存在一定优越感。但研究生初期,无论是在临床上还是医学英语学习上均或多或少存在挫败感。究其原因:本科阶段基础英语虽是必修课,但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2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本科注重基础英语教育,以通过四、六级为目标,其并未涉及过多的专业医学英语;而研究生阶段则要求学生具备大量专业词汇,以专业英语实践能力“论英雄”。1.1.2策略首先,放低姿态,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其次,充分利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医学英语课程,虽学时不多,但若做到物尽其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也会对专业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最后,一定要时刻认识到医学英语对医学生涯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与学习医学一样,是一项终身事业,随时都不能放松。
1.2缺乏学习兴趣
1.2.1原因与基础英语不同,医学英语用词严谨、语法晦涩、句型复杂,内容上也相对于基础英语枯燥乏味。因此,临床医学研究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逐渐对医学英语学习失去兴趣。1.2.2策略多看医疗美剧。作为医学研究生,虽不能全信医疗美剧中的专业知识及诊疗程序,但其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且往往伴随着生动的语境或临床实例,不失为一个学习医学英语的好途径。例如《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一个场景:(InsideJoe′sOR)Derek:Damnit.Ican′tgettheclamptohold.Givemethebipolars.I′mgonnagoinatadifferentangle.Burke:Timeremaining?Derek:Irrigation,please.这段对话发生的背景是一位外科医生为一位脑动脉瘤患者做深低温停循环(deephypothermiccirculatoryarrest)下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过程。这里的OR,是operationroom(手术室)的缩写;clamp意为“钳子”,此句中意为医学专用的“血管钳”;bipolar本是“双极”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外科医生常用的双极电凝钳;irrigation本意为“灌溉”,医学上引申为血流灌注的意思。通过这段简单对话,营造了一位外科医生正在做高难度手术,普通血管钳止不住血,而需要双极电凝钳的生动场景。同时学生可以理解性地记忆多个医学术语,并且不乏趣味。因此,从美剧中记单词是个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2客观层面原因分析及对策
2.1缺乏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环境
2.1.1原因缺乏对应的语言环境,对于医学英语教学来说,语言听说能力应该是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4]。由此可知,语言学习离不开自由真实的语境,语境理论认为,语言只有在语境中才是活跃的、运动的、有生命力的[5]。想要真正学好英语,特别是医学英语,就必须置身于英语学习的语境中,并且真正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我国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语境的构建[5]。缺乏听说读写的环境也就是缺乏医学英语的应用环境,随之而来的是医学研究生对医学英语的懈怠,也就不会主动去探索其学习方法,最终导致医学研究生认为医学英语越来越难,而且越来越不重要。2.1.2策略随着我国教育对英语重视度的提高,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6];但在专业医学英语方面,想在我国大环境下构建其听说读写的真实语境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于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的医学高等院校,构建一个局限于小团体或是个人的医学英语学习“微环境”[7]还是有可行性的。(1)听:听专业医学讲座。医学院校或其附属医院通常会经常邀请国际上知名的医学专家来开展专业讲座,作为医学研究生,应积极抓住每次机会,因为讲座上会涉及大量以医学英语呈现出来的医学知识,在听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思维,尽快将医学英语与头脑中的专业医学知识联系起来[4]。这种方式对于医学英语听力理解的能力会飞速提高。(2)说:①与留学生交流。通常高等医学院校均有各国留学生,只要主动与之交流,就会有大量“说”的机会,通过与留学生的交流,医学研究生对医学英语的敏感度得到提高,口语交流的技巧也会不断强化。②参加国际会议。研究生阶段会得到不少参加国际医学会议的机会,学生可勇于提问,或是私下与国际医学人士交流。相比于留学生,这是更上一层楼的交流,涉及更多专业医学英语,当然,对专业英语的交流能力提高也很大。(3)读:阅读大量专业文献。阅读高质量的英文专业医学文献既是医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获取医学领域最新知识的途径。通过每天坚持阅读文献,在保持专业知识更新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锻炼了医学英语阅读能力。(4)写:专业论文的撰写。医学研究生作为临床与科研结合的高级人才,专业论文的撰写能力必不可少[6]。从研究生的第一学期开始就应该经常以练笔的方式,用医学英语撰写专业文章,并且在研究生期间争取发表一些英文的专业医学论文。发表的论文质量越高,对以后的职业生涯越有益。学生之间互相探讨论文写作的技巧,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利于医学英语写作的氛围。
2.2医学英语专业词汇难于记忆
2.2.1原因在所有专业英语中,医学英语词汇量最大,仅病名就有3万多个,而新术语还在以每年大约2000个的速度增加[9]。因此,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说,需要记忆的词汇很多。再加上医学词汇往往偏僻复杂,晦涩难懂,记忆起来就更是难上加难。2.2.2策略(1)举一反三,学会归纳:①普通词汇的专业释义。某些普通词汇的原始意义与某种医学现象或活动有着相似性,于是就赋予其医学上新的含义。学会联想和归纳二者之间的联系可帮助理解记忆此类单词。例如:plastic普通英语中意为“塑料”,由此引申出其医学释义“塑形、整形”;angry原意“生气、愤怒”,联想到“伤口的愤怒”就是其医学释义“发炎”;类似的词还有:shock(休克)、stroke(卒中)、union(愈合)、tender(压痛)、labor(分娩)等。②一义多词。医学英语中也存在着一义多词的现象,例如:“疾病”一义,对应多个单词:disease、illness、sickness、trouble、disorder、ailment、malady。此类现象必须在阅读文献过程中注意积累与归纳,并尝试去理解各个单词之间微妙的不同。(2)学会构词法:学习医学英语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即越是复杂的医学英语词汇越是“纸老虎”。因为其构词十分有规律可循,只要分析单词的各个结构,迅速掌握该词并不难。应掌握医学英语最基本的构词法,一个医学词汇多由这几部分构成:一个或多个词根,前缀和(或)后缀、连接元音。大量的词根、词缀大多来自希腊语和拉丁语[8],词根决定单词的基础含义,前缀改变词意,后缀改变词性[9]。以thyroid(甲状腺)为例,一切含有此词根的单词含义均与甲状腺相关,加上不同前缀有不同的词意,如hyper-thyroid(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或hypo-thyroid(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加上不同后缀则变为不同词性,如:thyroid-itis(甲状腺炎)或thyroid-ism(甲状腺素毒症)。另外,由多个语素连接而成的长单词往往需要一个元音字母作为中间连接,以方便拼读,称之为连接元音,通常为“-o-”(若连接后面部分以元音字母开始则不需要连接元音)。例如:hepat-o-carcinoma(肝癌);pyelo-nephritis(肾盂-肾炎);而prostat-itis(前列腺炎)和gastr-algia(胃痛)中的-itis(炎)和-algia分别以元音字母“i”与“a”开始,因此就不用再加连接元音了。如此,只需记忆数量有限的词根及词缀,再通过构词法便可轻松地拼出大部分医学词汇的含义。(3)学会缩略词代替:越长、越复杂的术语在实践中越会被缩略词代替[10],拿泌尿外科来说,常见的缩略词就有“下尿路症状LUTS(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rostatespecificantigen)”等。无论是在实践中使用或是研究中使用,缩略词无疑会给工作减轻很大的负担。实践中多积累会让专业术语的记忆任务与压力减轻许多。
2.3医学英语长、难句和文章的理解、翻译困难
2.3.1原因医学英语为了精确表达、避免歧义,往往会用上各种从句来限定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明确关系,有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主句+从句就构成句子较长的主从复合句。扩展后的后置定语可以是带从句或较长修饰语的复合句。有些句子结构复杂,插入成分多,修饰语长,从句套从句,这些均是造成英语句子长而复杂的原因[11]。因此,医学英语的句型往往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假象。很多医学研究生由此产生了急躁、畏难情绪,造成不能冷静分析句型结构,分不清主干和支系,对句子各个成分关系的理解也产生偏差,从而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2]。句子的理解偏差放大到文章上,就与原文产生了巨大的误解,这在医学上是致命的。2.3.2策略(1)分析结构。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越是复杂的长句越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句子各层次的关系,更应该有清晰固定的语法结构[10]。经过对句子结构及层次的仔细分析,做到正确理解及翻译。(2)拆分与重组。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做医学翻译一定要做到完全理解原文后再翻译,先拆分,理解后再按照中文习惯重组,切忌断章取义。按照这种方法,先归纳这种方法为“拆分重组法”[13]。常见的拆分点有:①并列连接词:and,or,but等;②从属连接词:when,while,as,since,untilbecause等;③关系代(副)词:who,whom,whose,which,when,where,how,why等;④介词:of,about,for,on,with,by等;⑤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常常引导状语或定语[13]。下面举例说明拆分方法。例:thus/dilution/,byair,waterorothermedia,/whichreducesthenumber/ofpathogenicbacteria/takenintothebody/belowthemini-mumnumber/necessarytoinfect,explainswhy/infections/andparticularlythose/enteringbyrespiratorytract,/arelesslikelytobecontracted/intheopenair/thanundercondi-tions/ofovercrowdingindoors.首先,分析句子主干:dilu-tionexplainswhy.支系有2个:(1)which(dilution)re-ducesthenumberbelowtheminimumnumber;(2)infec-tionsaretobecontracted.每个主干或支系里均有独立的先行词,由各种修饰词或从句修饰,主干里dilution为主语,byair,waterorothermedia为修饰主语的定语;支系里which指代dilution,后面2个number均有修饰语修饰,单独翻译出来不难;另一支系里把infection当作主语,由lesslikelyto限定,引出2个环境的比较。把3个部分当作3个独立的句子处理,既突出每个部分的重点,又能降低整个句子的难点。每部分翻译如下:(1)稀释作用解释了为什么;(2)稀释作用能使进入人体的病原菌数量减少到能引起感染的最低数量以下;(3)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感染在户外传播的可能性要小于人群拥挤的室内。最后,总的理解该句的意思,依照中文成句习惯,将3句话融合成一句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且句义清楚的话,即由空气、水或其他介质产生的稀释作用,能把进入人体的病原菌的数量减少到最低有效感染数量以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而入的感染在户外的传染概率低于拥挤的室内。这种方法脚踏实地,刚开始时虽耗时较多,但若加以练习,熟悉方法后自然会变得得心应手,而且在最后一步重组的过程中,英语学习中最为推崇的“语感”也会得到极大的培养[14]。只有做到每个句子准确理解,并以目的语翻译还原句子原意,对整个文章的把握才会称得上严谨[15]。
3小结
【关键词】专业英语;需求分析;生理学专门用途
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是以课程专业具体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单纯语言学习拓展到专门领域[1]。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以及大学新生英语水平迅速提高,有关ESP的教学和研究发展非常迅速[2]。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解本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获取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通过深入了解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品质。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93名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93份调查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71份,有效率为82.40%。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北京大学邹漫云等[3]设计的“医学专业英语学习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并根据教学现状稍作修改。于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作答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涉及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动机、技能以及课程内容、实施等多方面需求,全部为封闭式问题形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有关数据统计及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解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设定相关调查项目,结果显示31.46%的学生表示从未学过专业英语;41.70%的学生有过零星接触专业英语;6.35%的学生学过一段时间专业英语;1.88%的学生较为系统学过专业英语;1.88%的学生作为专业学过专业英语。关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收获,44.44%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可以掌握一定专业词汇;27.99%的学生选择丰富专业知识;54.11%的学生选择提高医学专业文章阅读能力;另外还有14.29%的学生认为在其他方面也有收获。当被问及目前是否有机会使用医学英语时,13.28%的学生表示有很多机会使用;37.66%的学生认为偶尔有机会使用;而28.57%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机会使用。
2.2专业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
参与此调查的571份有效问卷中,388名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英语主要是为将来职业发展做准备,占67.95%;161名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学校规定学分,占28.20%;293名学生是为报考研究生做准备,占51.31%;另外还有17.60%的学生选择个人兴趣爱好;17.17%的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关于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75.9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对专业学习或工作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只有4.04%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要;另外还有2.16%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或工作没有关系。为了与专业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对比,我们同时调查公共英语学习动机,结果显示52.09%的学生认为学习公共英语是为了提高语言交流技能;35.21%的学生选择学校要求的必修课程选项;另外31.02%的学生选择学习公共英语是为将来工作做准备;还有5.92%的学生选择其他。
2.3专业英语课程需求
2.3.1公共英语各项技能学习需求。为了与专业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对比,我们同时调查公共英语学习需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公共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自评不高。各项技能满分为5分,阅读能力自评分最高为3.22分;口语水平较差,自评分最低为2.98分。采用方差分析对各项技能评分进行比较,学生阅读能力(3.22±1.30)分自评分高于口语水平(2.98±2.01)分和写作水平(2.99±1.41)分自评分(F=3.27,P=0.01)。2.3.2需要提高的公共英语学习技能。在听、说、读、写、译5项技能中,需要迫切提高口语与听力技能。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2项技能提高需求高于其他技能(F=5.97,P<0.001)。2.3.3专业英语各项技能重要性认识。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听、说、读3项技能比较重要,评分均在4分以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英语阅读及听力重要性评分为(4.02±1.49)分和(4.02±1.35)分,高于写作、翻译技能(F=7.37,P<0.001)。2.3.4专业英语近期需求。在问及近期需求时,9.67%的学生选择总有机会使用专业英语;34.78%的学生选择偶尔有机会;14.29%的学生选择不清楚;26.41%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机会;2.74%的学生选择完全没机会。关于具体专业英语需求,126名学生表示需要阅读专业文献或其他资料;79名学生表示需要扩展医学英语词汇。2.3.5专业英语听力技能学习需求。关于听力技能需求,43.29%的学生选择听懂工作场合英语日常对话;58.87%的学生选择听懂涉及医学内容节目。2.3.6专业英语口语技能学习需求。调查发现34.78%的学生选择在工作场合与同事用英语进行交流;57.43%的学生选择与外籍患者或其他客户用英语进行交流;19.48%的学生选择口译。2.3.7专业英语阅读技能学习需求。在所列出不同阅读技能选项中,42.57%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学术期刊;48.34%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医学报告;39.39%的学生选择阅读医学原版教材;31.75%的学生选择阅读英文科普读物。2.3.8专业英语写作技能学习需求。至于写作技能,44.30%的学生选择英文医学报告写作;57.58%的学生选择英文医学论文写作;22.51%的学生选择英文信函写作。2.3.9专业英语翻译技能学习需求。本次问卷结果显示62.77%的学生选择医学文献翻译;46.06%的学生选择在学术会议上及专业相关其他场合进行口译。
2.4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需求
2.4.1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方式。在本研究列出的7种课程形式中,48.05%的学生选择医学听说交流技巧;31.60%的学生选择医学实用写作;38.82%的学生选择医学文献阅读;24.39%的学生选择医学论文写作;23.09%的学生选择医学翻译;26.12%的学生选择医学影视欣赏;12.55%的学生选择医学与文学。2.4.2专业英语课程性质。83.19%的学生支持必修课形式;而16.81%的学生不赞同将该课程设为必修课。2.4.3专业英语授课教师。通过本次调查发现33.77%的学生希望有医学背景的英语教师授课;35.50%的学生选择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授课;还有24.82%的学生选择由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授课。2.4.4专业英语课堂授课语言。至于授课语言选项,27.42%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应该在40%以下;35.21%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达40%~60%;15.58%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60%~80%;另外3.31%的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应该为80%以上。2.4.5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参与该研究的571名学生中,54.26%的学生选择以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式;8.23%的学生选择以教师讲解为主讲座式方式;24.24%的学生选择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2.4.6专业英语教材英语和汉语比例。当问及使用教材时,81.39%的学生选择中英文双语教材;18.61%的学生选择全英文教材。2.4.7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对于课程开设时间问题,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二年级的学生占28.43%;14.1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三年级;另外40.12%的学生认为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并延续到临床实习阶段;还有10.24%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时间为四年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2.4.8专业英语授课班级规模。关于授课规模,17.46%的学生选择20人以下教学班级;38.38%的学生选择20~30人;还有11.54%的学生选择30人以上;另外32.63%的学生选择班级规模无所谓。2.4.9专业英语教材体裁。对教材体裁调查显示,34.05%的学生选择经典医学文献;28.28%的学生选择医学教科书选读;29.29%的学生选择医学优秀期刊论文;17.17%的学生选择医学英语的应用文体材料;31.45%的学生选择医学相关视听材料及配套文字资料。
3讨论
3.1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很到位,但教学现状是学生接触和参与的专业英语课程很少。一方面可能与课程学习难度相关,提示笔者在今后教学中尽量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生理学学科特性促进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另外可能与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是二年级学生有关,目前低年级学生使用专业英语机会并不多,提示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接触专业英语。
3.2专业英语学习动机
分析上述结果可知,就学习动机而言,大多数学生专业英语及公共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而且多数学生对于专业英语与学习或工作的重要性关系认识非常清楚。学生对此课程抱着积极学习态度,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开端。3.3专业英语各项技能需求从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目标基本一致。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迫切希望提高阅读及听力技能。这可能与将来工作中阅读技能应用机会更多有关。专业英语学习技能需求结果表明学生期待将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到专业和工作中去,这鲜明体现了专业英语课程特点,也是与公共英语的显著区别[4]。提示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专业英语阅读和听力能力培养。
3.4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需求
学生对于生理学专业英语课程形式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选项。这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提示通过多种形式、多条途径组织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关于专业英语授课教师选项,更多学生选择由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授课;课堂及教材中英语使用比例为中英文双语;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上述结果提示教师在组织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习时应当采取逐渐过渡形式,给学生适当缓冲空间才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缓冲有利于学生协调两种语言,帮助他们同时提升两种语言专业能力[5]。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英语学习意愿。关于授课班级人数,更多学生倾向于20~30人小班授课,而且学生希望在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并延续到临床实习阶段。提示小规模教学更有利于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综上所述,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生理学专业英语学体呈现积极需求趋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体现出开展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势在必行,因此,生理学教师需要从需求分析中获取有效数据,最终提高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李珂,郭书法.专门用途英语在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0):123-125.
[2]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6.
[3]邹漫云,孙秋丹,郭莉萍,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718-721.
[4]申俊丽,付慧欣.包头医学院ESP教学模式学生目标需求的分析研究[J].科技通报,2015,32(2):240-243.
[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
动态血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高,写作医学论文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广东省的高血压患病率也达到16.57%以上[1]。笔者于2003年6月~2005年8月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伊贝沙坦(安博维)口服对照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诊断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观察组)与伊贝沙坦组(对照组),各30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68.23±7.11)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45±5.34)岁。病例排除标准:收缩压≥180mmHg者;心功能评估3级或以上者;心肌梗死急性期;有精神症状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JD/PW-5型高级电脑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治疗,每次45min,隔天1次,疗程20d。对照组予伊贝沙坦(安博维),每次150mg,每天1次口服,疗程20d。
1.3观察方法及指标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采用MGY-ABP1(MONITOR)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美高仪公司)同时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24h动态血压,以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和对照组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采用一系列的治疗步骤,利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内脏和躯体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或)听觉等能让受试者自身感知的信号,反馈给受试者,使受试者逐步了解原来并不为其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认知和生物训练,有意识地学会自我调节及控制躯体和内脏生理活动的过程,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的原理是通过系统的松弛训练,降低患者骨骼肌的紧张水平,消除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消除情绪应激反应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达到降压目的[3]。高血压病的防治措施目前虽然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人们对于应激性心身疾病的认识,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在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临床运用广泛,1984年美国全国高血压检查、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推荐生物反馈疗法可为轻、中度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法[4]。1999年加拿大高血压病协会、加拿大高血压预防和控制联合会、加拿大疾病控制实验中心和加拿大心脏、卒中基金会系统研究了大量高血压病防治文献后联合推荐:①应当认真考虑应激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②对明显有应激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当给予控制应激措施的干预[5]。国内鲜见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已有研究表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老年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升高有关[4],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生物反馈调节体内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收缩压的目的。进一步的研究可能通过比较患者在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等应激性生化指标水平,以研究生物反馈疗法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烈,邓惠鸿.广东省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2,23(4):417-419.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
[3]吴心灵,王庭槐.生物反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6,37(10):689-691.
中风病又称卒中,《内经》有"仆击"、"大厥"、"薄厥"、"偏枯"、"偏风"、"痱风"、"身偏不用"之称。张仲景《金匮要略》则专立"中风病篇",对中风病的病机、脉证论述颇详,且根据临床证候及病情的轻重将中风分为中经、中络、中腑、中脏。《诸病源候论》更是将"中风候"等中风有关内容列为全书篇首,详论其病因、证候、治法(针灸)及预后。厥后,经过孙思邈、戴思恭、沈金鳌、刘完素、李东垣、李中梓、叶天士、王清任等许多医家对中风病进行了不断研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分类证候、预后方面的认识逐渐深入,治法方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中风病生存质量的测定方法
关于生存质量的测定方法,万崇华归纳为访谈法、观察法、主观报告法、症状定式检查法、标准化量表法5种〔2〕;国外则将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测定方法分为数量估计法、配对比较法、目测或图表类比分级法、分类评分法(或称量表法)4种〔4〕。目前,生存质量的测定有问卷、访谈、等形式,而问卷是必不可少的,问卷中又以量表法最为常用,尤其是标准化量表评定法是目前国内外广为采用的方法,郑良成等〔5〕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以及徐晓云等〔6〕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进行研究时均采用了标准量表法。但也有采用访谈与者,如黄力平等〔7〕对130例脑卒中患者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时即采用邮寄调查量表和访谈方式相结合;张骏等〔8〕对150例中风患者发病后6~9个月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时采用了访谈法。
应注意,量表应由患者自己填写,即使采用访谈法,亦应让患者自己作出生存质量与健康的有关判断,而不宜由他人填表。确因病情只能由他人代填时,他人填写的量表不宜纳入患者填写的自评量表一起统计分析。
2量表的应用与研究
量表是研究生存质量的工具和尺度,目前在中风病生存质量研究中常用的量表有生存质量指数(QLI)、EuroQOL调查表、疾病影响问卷(SIP)、Nottingham健康问卷(NHP)、健康测量量表MOSSF-36、Karnofsky操作量表(KPSS)、健康质量量表(QWBS)、Niemi的中风生存质量研究量表、Frenchay活动指数(FAI)等10余种,其中后二者为中风专用量表。
蔡亚平等〔9〕在对自然人群中194例脑血管病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随访时应用了Spitzer-QLI评分表。郑良成等〔5〕在对69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2周和8周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时,亦采用Spitzer-QLI。高谦等〔10〕认为QLI测定脑卒中患者有效,且简单、易用,患者的完成率高。徐晓云等〔6〕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认知改变与生存质量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的研究中,使用何成松等编制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等。黄力平等〔7〕对脑卒中后长期存活的130例患者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时采用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反应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朱冬胜等〔11〕在治疗脑出血时,采用BartheIndex量表对该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刘朝杰等〔12〕则是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情感平衡量表和社会健康指标对47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生存质量评价。袁鸿江等〔13〕在对脑卒中后6~9个月与2a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时运用了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短的36条目问卷),并认为SF-36反映的健康维度广,简单易行,患者容易接受,可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生命质量。李凌江等〔14〕编制了慢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问卷(QOLI-CAP),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疾病症状维度、心理健康4个维度,并评价信度、效度等,认为可用于慢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从以上可见,目前国内使用的中风病的生存质量量表多数为国外翻译过来的量表,亦有一些量表是国内学者自己制定的,是否得到同行的认可,目前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3生存质量测定的内容
由于对生存质量概念的理解不同,测定方式或研究目的有别,生存质量测定的内容可能不尽相同。WHOQOL-100是个普适性量表,主要就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或6个领域24个方面进行评价〔15〕。WHOQOL-BREF则将其简化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Spitzer-QLI评分表从劳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照顾及情绪5个方面综合评价患者各个时期的生存质量。SF-36包括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生理性角色功能受限、情感性角色功能受限、社会功能、疼痛、活力、精神健康8个领域。Niemi的中风生存质量研究量表将QOL分为工作条件、家务活动、家庭关系、闲暇和户外活动4大类40项,每项分下降(或恶化)、无变化、提高(发展)3级分别计1、0、1分。何成松等编制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工作和经济状况、家务活动、家庭关系、休闲活动及户外活动、心理评估5个因子,共计2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6个级别〔16〕。
综合用于中风病生存质量研究的疾病专表和普适性量表涉及10余个领域,其核心内容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经济条件或环境领域、疾病症状、独立生活能力等,另设总体生存质量、总体健康状况等。就中医中风病的内容而言,有一部分(如偏瘫、饮食、睡眠等)散见于躯体功能、疾病症状等维度内,但目前用于中风病生存质量测定的量表几乎没有中医辨证施治用的特征性内容(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腰膝酸软、肢体强痉或瘫软、畏寒肢冷、五心烦热、便秘、口干、口苦等),而这些内容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认为,制订适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中风病生存质量量表势在必行,制订量表时,当须考虑加入有中医特色的内容,并宜设立一个独立的维度写作医学论文,如此则既可以用于评估中医治法方药等干预因素对中风病生存质量的影响,又可以和国外或国内西医同类研究进行比较。
4影响中风病生存质量因素的研究
【关键词】医学英语;网络;教育;模式;建设;探讨
1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医学英语在学科分类上有两种,一种是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英语。而另一种则是应用于特定的医学职业领域的专业英语,比如医学交流、医学学术论文等。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进展,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及时准确地了解国际上最新的医疗进展情况,是提高我国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保障[1]。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医学培训需要将提高医学人才专业英语水平作为重要的培训目标和任务。医学英语在大多数医学院校中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但教学现状与实际需求有着很大的差距。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对于这一学科重视不够以及目前教育体制中教与学的脱节。实际上,学习活动会受到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环境受这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2],其中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环境对英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够,并没有认识到目前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价值。另外,医学英语教学应该结合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临床需要来实行,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近年来,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变为网络化和多元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广泛应用成为一个趋势,各种网络教育平台不断增多,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增多,这为医学英语的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3]。
2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
互联网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们对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也比较熟练,这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4]。网络教育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在线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网络教育平台具有如下特点[5]:(1)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点进行课程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自己的英语能力不断提升;(2)网络具有丰富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开发出形象生动的课件;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图文声像并学习资源,有利于理解和记忆;(3)网络教育教学交互功能比较突出,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同步或异步交流的目标,从而便于交流,提高学习有效性;(4)网络教育具有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资源共享途径,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稀缺学习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共享国内其他大学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利用外国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近年来,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全球应用范围最广的教育软件之一,被众多国内高校选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载体[6]。Blackboard平台做一网络教育模式的典范,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显著,老师和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网络组成的平台内进行各种课程方面的交流。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系统,正是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学”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Blackboard”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7]。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700所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用户非常广泛,口碑比较好。
3医学英语网络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医学英语有着专业词汇多、混杂着众多的拉丁语、希腊语词素等特点。对医学英语的认知和掌握不足是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医学各个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8]。
3.1缺乏统一的网络教育平台
在实际当中,网络课程建设的团队主要由本学科一线教师承担,计算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缺少,因此网络课程建设从一开始就缺少了系统性的底层设计,这是导致建设效果差的主要原因。网络课程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更不能缺少系统性的底层设计多数院校基于Blackboard平台建设网络课程,但是网络平台建设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搭建好的平台亦缺乏专业人员维护。如何将好的临床英语资源变成网络课程需要网络专业人员、临床医生、外语专家的共同参与。
3.2情景模拟练习匮乏
教师绝大多数为临床医师,授课经验相对缺乏。授课方式多采用传统幻灯片讲解授课。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较少,缺乏积极性以及互动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涉及四个方面的因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情境”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即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9]。这是网络教学要面对的重要的问题。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建设者还是要有所取舍,既要重视情景设计,又要对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练习。
3.3侧重知识讲解,缺乏实际演练
医学英语有着专业词汇较长、较多、应用场合特殊等众多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难以实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在由于有限的课时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有限,如何使所学为所用是一个问题。课堂教学只能用来讲授相关知识和重点以及一些例子,而真正对于一门知识的掌握和提高是在课后的不断练习中完成的。
3.4重测试,轻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单向填鸭式授课方式不仅学生在课前不清楚教师的讲解内容,在课后也无法系统的复习,学生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并且,不同的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接受程度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可能[10]。不能及时理解掌握,之后还要再花更多的时间来重新学,事倍功半。通过反馈,老师也明白自己教授过程中的漏洞。真正做到教与学同步进行,学生与老师均得到提高。
4对医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几点建议
4.1注重医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培养
在学生本科阶段,从事医学英语教育的一般是专业的英语教师,在与现实的实践相结合方面难免会有脱节,较多的照本宣科,缺乏生动性和现实应用性,难以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力。而在研究生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间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师大多数为各个临床学院遴选出来的英语较好的临床医生。他们兼职从事医学英语教学工作,临床经验相对较丰富,结合病例讨论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很少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各个老师之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经验相对欠缺。如何正规的培训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也是各个临床医学院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在有条件的医科大学可以选择有国外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英语老师,最好有外国临床经验的老师。他们不但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讲述各个专业的知识,而且可以就一些前沿、热点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探讨,真正做到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开阔学生的眼界。
4.2确保课时教学质量
现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课时较其他专业课程较少。1周在4课时左右。从这短短的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有限。医学英语是基于一般日常英语之上的专业英语。而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如果学生课后没有复习的话,课上学到的知识会很快忘记。难以保证学习的质量。网络教育平台在课后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可以弥补课时的相对不足。
4.3搭建合的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育平台有着诸多优点,但是网络教育平台知识一个信息的载体和一个传播信息的手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医学英语专业较强,在非英语母语国家中较少有机会用到。学生们接受医学英语的3个主要途径就是:(1)目前,医学英语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授课内容一般是基于某个疾病,以及关于这个疾病的一些专业词汇、用法等。大多为书面用语。关于实际问诊、查体以及病情介绍等介绍不多。实际应用性有限;(2)医疗相关的美剧,如《豪斯医生》《周一清晨》等。在这些资源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常用的医学问题描述。以及如何用英文表述一些常见的问题处理。但是这些美剧距离实际临床工作还是有很大差距,专业知识方面有限;(3)医学文献:学生通过医学文献可以掌握很多一些学术论文的表述,并且可以同时提高专业知识。但是这仅局限于书面语的学习。针对于医学英语,由于专业性较强,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相对于其他英语学习资源,医学英语资源较少。很多课件需要教师花费时间来制作。在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需要比以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咨询、答疑、监控、和对重点难点进行综合把握[11]。比如,Blackboard平台功能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供教师和管理教学资源以及作业的布置。主要包括课程信息、课程文档、作业和外部链接等内容。在课程信息板块中,教师可以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课程简介和教学日历等和教学有关的文档,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浏览。在课程文档板块中,主要以提供教学课件等内容为主,也可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作业板块是对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此作业,学生完成后及时提交,对于部分测试类的作业,可以即时自动批阅并给出成绩以及答题情况的反馈。作业区允许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形式创建作业项目。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作业进度,从成绩簿下载整个班级的全部作业。他们可以给作业打分,并单独给每位学生提供在线反馈。
4.4重视已有英语学习平台
随着中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现在接触到外国人,用英语与之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语言只有通过实际交流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于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都是一样的。现阶段网络已经有丰富的与外国人交流的软件。如Skype,WeChat等。还有英语聊天室,通过与以英语母语的国家的人的对话可以练习我们日常沟通的能力,还可以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12]。学生实际运用中机会的增多,会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得到加强。
涛涛推开爸爸的双手,蹒跚着往前走了几步,高兴地扑到妈妈的怀里,顿时引起围在旁边的医生叔叔阿姨的一片掌声……涛涛是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细胞治疗科应用干细胞治疗的脑瘫患儿。涛涛出生后因为持续2个月的发热、黄疸,造成脑细胞受损,以至于运动发育严重落后于正常儿童,家里人坚持给涛涛进行康复训练,并辗转全国各地治疗,但是直到5岁,涛涛还是无法握笔、执筷,不能抬头平视,更不能自己站立和行走,也不会说话。
由于辗转了多地进行治疗,涛涛的父母也因此认识了很多病友,在病友的家长中他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目前开展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涛涛父母于是带着涛涛立刻赶来医院,经过20天的干细胞治疗,大家惊喜地发现涛涛可以短时间抬头看东西了!细胞治疗科的医生告诉他们,干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过程还需要3到6个月,从涛涛对干细胞治疗的近期效果看,他应该还会有更多的进步,并约好半年后一定回来评估疗效。半年之后,涛涛父母高高兴兴地带着涛涛再次回到了医院,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涛涛父母告诉医生:这半年来,涛涛整个人都有了大变化,能站,能走,可以开口说话了,虽然做的都不那么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涛涛终于找到未来的方向了――那就是干细胞治疗!这个干细胞治疗是个什么技术呢?在10年前,无论你是问一个普通民众还是一个医生,甚至一个生物学家,只要不是专门研究干细胞的人,可能谁都答不上来。
干细胞理论概述
其实干细胞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1896年,E.B.Wilson在论述细胞生物学文献中第一次使用“stem cell”一词,拉丁语的意思是主干的细胞,或者说是细胞的主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种子”细胞。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多纳尔・托马斯率先开展了骨髓移植技术。其实骨髓移植技术的实质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也就是利用造血干细胞来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但是当时的人们都还不知道这就是干细胞移植治疗。那为什么直到这个世纪初还是没有更多的人了解干细胞呢?这个得要从干细胞发展说起。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数量的恒定,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和器官。干细胞从发生学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从广义上来说,一个受精卵细胞,就是一个特殊的干细胞,这个特殊的干细胞能够发育成我们人体的任何一种组织、器官。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够产生人体所有的200余种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出生后的各种组织器官,如前面所提到的造血干细胞,其他如肝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都是成体干细胞,他们具有分化为各种特殊组织细胞的能力。
风雨历程:干细胞技术的发展
以往的理论认为,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分化很完全,一个组织中存在的干细胞只能相应地再生、修复自己的组织器官,人体内很难从各个不同的组织取得足够量的干细胞以修复器官功能。但就在上世纪末,美国学者发现,干细胞具有再生分化为其他组织细胞的能力,进而提出了干细胞横向分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组织、甚至跨胚层分化,它颠覆了从前的理论认识,也从而拓宽了干细胞的临床应用。1998年,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建立成功。同年,世界权威杂志《科学》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从此,干细胞临床终于突破了发展的瓶颈,走上了快速通道。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尤其在中国,干细胞临床治疗蓬勃发展起来。近几年干细胞已经应用到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外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为了研究干细胞,世界各国不惜一掷千金:英国准备投资10亿英镑;日本则将干细胞作为“千年世纪工程”的重中之重;韩国2005年一年就投入265亿韩元;新加坡也投资38亿美元参与干细胞研究的竞争!2007年,美、英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将特定基因引入到成年动物体内技术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可以说,干细胞研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09年3月9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执行了近8年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禁令,被新任总统废除。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当奥巴马总统在仪式上宣布“将取消禁止联邦政府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大力支持致力于这一研究的科学家。”当奥巴马在仪式上说道:“总有一天,‘绝症’和‘不治之症’这样的字眼,将有可能从我们的词汇里消失。”现场人员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激增、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人类疑难病不断涌现,造成人体各种各样组织受损、功能缺失,譬如围产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脑性瘫痪;基因缺陷导致的共济失调、I型糖尿病等。面对这些疾病,传统医疗手段心有余而力不足。干细胞的发现为这些疾病治疗提供了更新、更有希望的治疗手段,干细胞研究无疑成了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现阶段的干细胞治疗技术是通过对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这些处理,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几乎全部200多种以上的成熟细胞类型,并最终通过细胞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运用
干细胞治疗已经涉及各个系统、多种疾病,特别在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疗效突出,包括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自闭症、运动神经元病、中风后遗症等。其他疾病还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脑炎后遗症、帕金森病、视神经萎缩等。2009年4月我们开科以来,我们已经治疗了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共45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这种先进的治疗技术基本无毒性和严重副作用,患者痛苦少。就我们观察的伴随反应小于7%,主要包括低热,多小于38.5摄氏度,经过退热药物处理大多2天可以退热。其次为头痛或腰痛,颅低压等,适当对症处理都可以较快缓解。
当然,关于干细胞治疗的争论还较多,但大家都清楚看到这个生物治疗技术带来的医学、生物学的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这个事业中去,将会有更多的疾病治疗出现从未有过的希望,将会改变我们许多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历史将会告诉我们,这个小小的干细胞到底会有多大的能量。
落地生根:中西结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因此应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干细胞研究,把它定位为21世纪生物医学方面的最重要的领域,将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带来重大的突破。
广东省中医院的领导敏锐注意到了这方面的动态,决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医院专门成立细胞治疗科并将领导重担交给了我。面对这一全新和重大的挑战,我夜以继日地学习干细胞方面的知识,并前往其他医院学习考察,拜访国内的专家和院士。在收集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干细胞移植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造血干细胞研究成果,最终把我们细胞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应用于患者身上。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我带领细胞治疗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西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工作。在对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综合应用中医药、康复、针灸、推拿等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展示了干细胞治疗与中医药结合的美好前景。
干细胞与中医理论的“精、气”相似,干细胞移植的作用与中医填补肾精,大补元气的作用相关。采用中医的“精”、“气”等学说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在对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同时,给予补肾填精益气类的中药或者针刺肾经脾经等穴位,就可能对干细胞在患者体内的分化增殖起到良性的作用,从而取得比单纯干细胞或单纯中医药治疗更好的效果。临床观察,采用干细胞移植结合中医药综合治疗,尤其对小儿脑瘫、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具有明显疗效,治疗效果远超过去传统的方法。如今,不少省外和国外患者慕名前来求治,科内常年有国外患者住院,迄今已收治欧美等30多个国家的150名外籍患者。
干细胞的研究与临床运用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要加强干细胞与中医药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一步解开其中的奥秘。同时要探索干细胞与中医药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治疗效果。现在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医护队伍,在干细胞治疗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总是充满光明的!
代喜平,湖北十堰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赵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儿童骨科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骨科学组副组长,亚洲和太平洋国际骨科学会儿童骨科分会理事(中国代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国际骨科医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Research等学术期刊编委,英国版《骨与关节外科杂志》(JBJS)审稿人,全球性学术组织“国际儿童骨科学会联盟”(IFPOS)教育委员会成员。主编或参编《婴幼儿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的方法和原理》、《实用骨科学》、《外科学》、《小儿外科手术学》等多部专著,发表医学论文60余篇。曾多次出访欧洲、美洲和亚洲多国,受邀出席国际会议,举办以儿童脊柱四肢畸形和儿童运动医学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科学生活》: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小儿马蹄内翻足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
赵主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足部畸形,表现为一出生就可见的外观畸形,如足部跖屈、内翻、前足内收等,它严重影响儿童骨与关节的生长发育,可能是骨科领域内最常见的、需要特别治疗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病因不清,又称为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目前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原则性共识,即如能早期适当处理,大多可获较好的畸形矫治,如不治疗,则将导致终生残疾,影响生活和工作。
《科学生活》:小儿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那么我国每年大概有多少这样的患儿呢?他们是否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赵主任:国外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1‰~6.8‰。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余万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其中80%出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例多,而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尚不健全、资源也相对缺乏,这也影响到对此病症的有效诊治。
2005年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与残疾国际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马蹄内翻足发病率在骨骼肌肉系统的出生缺陷中位列第一。中国每年出生的人口约1200万,按发病率推算,我国每年约有1.2万~7.1万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儿出生,尤其多发在西部和偏远贫困
地区。
在我国,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筛查和监测体系,许多医生尚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所以可能无法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未经治疗或延误治疗的马蹄内翻足病人,会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并且给其家庭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科学生活》:您前面提到小儿马蹄内翻足是先天性的或者说是特发性的,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以表现为马蹄内翻足?
赵主任:是这样的。先天性、特发性的马蹄内翻足由于出生后即能看到足部畸形,故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脊柱裂、多关节挛缩症和姿势性马蹄内翻足等相鉴别。马蹄内翻足不是胚胎畸形,正常足发育成马蹄内翻足发生在孕期的第4~6个月期间,超声检查很少见到16周以前的胎儿有马蹄内翻足畸形,因此,像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脊柱侧弯一样,马蹄内翻足也是发育性畸形。
马蹄内翻足畸形在足踝部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真正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一定存在踝与距下关节呈跖屈畸形、跟骨内翻和前足内收的畸形。相当数量的研究表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症,很可能存在膝关节以远所有骨骼肌肉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骨关节和神经血管结构)先天性发育不良,即使得到目前认为是最好的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治疗结果仍不可避免地遗留某些形态和功能的缺失。
《科学生活》:小儿马蹄内翻足是脚的哪些部位发生的病变,它是否仅仅是骨骼的病变?
赵主任:小儿马蹄内翻足不单单是脚部骨骼的病变,它同时累及了软组织与骨软骨组织。对此,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初生婴儿大多只有软组织改变而骨关节正常或仅有轻微改变,但随着年龄增长,其软组织与骨骼病变可进行性加重;另一种观点认为,骨骼特别是距骨的畸形是该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科学生活》: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应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来说疗效是怎么样的呢?
赵主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目标是期望尽可能获得并保持足踝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基因学的研究可能在未来为该疾患的治疗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但目前我们尚不能从出生环节防止马蹄内翻足的发生,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早期有效的治疗,阻断延误或晚期病例发生的途径。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趋向于简单、有效、经济,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延误治疗病例的关键。据此,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WHO)十分倡导和支持北美儿童骨科学会(PONSA)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应用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我们新华医院儿童骨科作为国内培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已在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举办培训课程,培训了数百名专业工作者,使这一治疗方法在中国广泛、全面地传播和实施。
目前,国际医学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最初治疗应该是非手术治疗,新生儿时期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最佳时机。即便是手术不可避免,通过非手术治疗也可以减轻畸形程度和减小手术范围。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畸形是逐渐得到纠正的,骨骼和软组织获得生长和重塑。手术治疗是通过对软组织的广泛松解和骨性的手术来矫正畸形,这样势必会产生疤痕。
《科学生活》:相对于非手术疗法,传统的手术治疗存在哪些弊端呢?
赵主任:对于延误治疗的病人,往往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较大,足部组织损伤较大,往往造成关节僵硬,而远期的功能疗效多存在很多问题,影响足踝部的活动。比如说,一次性矫正手术中神经、血管受到强力牵拉,就会限制患足矫正的程度;手术需要充分显露,这会危及重要的侧枝血管,可能加重原有的循环障碍;同时,截骨术移除部分骨质,会造成肢体短缩;特别是对于需多次手术的难治性足踝部畸形,将使已发生僵硬的足踝部更趋僵硬。
《科学生活》:那么非手术治疗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您能简单地帮我们介绍一下吗?
赵主任:由美国Iowa大学的Ponseti教授提出、自北美兴起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学术界称为Ponseti方法,正在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治疗方法。Ponseti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非手术治疗方法,这一疗法的兴起和发展,使马蹄内翻足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初期矫正成功率接近100%。
Ponseti方法治疗在出生后5~7天就可以开始,9个月之前,是治疗的最佳时期,9~28个月之间开始治疗仍可能矫正全部或大部畸形。Ponseti教授所倡导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核心操作是,距骨头是所有矫形的支点,通过轻柔的手法操作,马蹄足的所有畸形可同时得到矫正,Ponseti方法包括早期连续手法和石膏矫形加经皮跟腱切断术,辅以足外展矫形支具佩带,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实施肌肉转移手术以维持获得的矫正。
《科学生活》:Ponseti教授的非手术治疗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赵主任:经过几十年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应用该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可以使患者获得有力量、灵活而无疼痛的足,避免了传统手术治疗带来的复发、足的僵硬、疼痛和软弱无力的后遗症,并且具有许多优点。
最重要的是借助手法和石膏逐步恢复足部各骨间正常的解剖关系,完全保留了足的肌肉和韧带,从而保留了足的发育能力和稳定性。而且,石膏操作无痛苦,手术操作微创,支具佩戴简便舒适,患儿容易耐受。同时,这种方法的疗效很好,可以同时矫正马蹄内翻足的所有畸形因素,治疗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无足小、行走疼痛等远期并发症。特别是患儿免除了大手术之苦,家长经济负担小,容易接受。更为重要的是,Ponseti方法简单、实用、有效,通过短期的培训,儿科医师、保健医师、康复医师甚至技师都可掌握这一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操作工具简单,普通石膏、石膏刀剪即可,治疗费用低廉,十分适合我国国情。当然,我们更应该重视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素质,贯彻预防为主,有效预防小儿马蹄足的发生,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我国预残工作和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科学生活》:非手术治疗没有大的创伤而效果又非常理想,那么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