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专业实践

旅游专业实践

时间:2022-03-11 17:02: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专业实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专业实践

第1篇

《职业杂志》2014年第二十四期

一、教学过程活动化

在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教师如何把这些优化重构后的模块化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职业行动能力,开展活动化教学,变课堂为职业活动的“场”,让学生在“动”中感知、求知、长知,促进知识的迁移,锤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是3M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对于如何变唱“独角戏”为跳“集体舞”,让学生“动”起来,笔者做出一些有益尝试。

1.开展生活化教学,让生活点燃课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每一位教师都是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同样,每一位学生也是带着各自不同的经验、情感和知识积累走进课堂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以生活化的素材来寻找“共同的语言”,产生思维共鸣,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发展。道教的内容抽象晦涩,记忆知识点多而庞杂,但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某种天然联系。例如过小年习俗,春节贴门神的习俗,土地庙等道教建筑、庙会等都与道教文化息息相关。另外,淮南有着丰富的道教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具有本土特色、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茅仙洞•清天观和寿县碧霞元君祠”教学模块,从学生身边这些熟悉的文化或事物开始,将道教中一些基础知识要点融入到教学中,并加以提升归纳,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同化、顺应和丰富。

2.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行动导向教学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直接从事旅游行业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中,参与、体验、实践,让内生性成为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原动力,加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如道教文化中“模块二,道教基础”可采用“头脑风暴法”,“模块三,道教礼仪和禁忌”可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模块四,道教著名景点的空间分布及旅游线路设计”和“模块五,道教景区景点导游词等旅游应用文写作”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块六,道教景区及文化导游”可选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3.组建教学团队,开展教学过程活动化实践道教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完全胜任所有模块的教学,对任何一个专业教师来讲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此,组建一个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扬长避短,分工协作,内外交流,改变传统一门课程从头到尾都由某一位教师讲授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学过程活动化提供师资保障。如“道教景区景点导游词等旅游应用文的写作”专业课教师可与语文教师合作,“道教景区及文化导游”可与景区景点优秀讲解员合作等。

二、校企、师生关系互动化

1.校企关系互动化校企合作,是学生的“成长立交桥”。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加强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教学从虚拟走进现实,从理论迈向实践,让学生从学校从容地走向职场。(1)“请进来”或“走出去”。邀请道教人士或景点的优秀讲解员走进课堂,或组织学生走进景区,与景区人员面对面交流。道士和道教景区讲解员对所在景区的道教文化十分熟悉,请专业人士“现身说法”,有助于增强学习的直观感和真实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将以课堂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2)实施“旺进淡出”。旅游行业季节性强,旅游旺季时,组织学生进入旅游生产现场一线,把课堂前移,延伸到旅游景区景点。这样一方面能缓解景区的人手不足的压力,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能够直接获得实际经验,提高职业能力。

2.师生关系互动化师生关系是教学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是促进师生关系互动化的重要途径,有助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这一点上文已做了表述。其次,评价是师生互动的载体。开展了学生的德育量化评价、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评价、竞赛活动评价、顶岗实习企业评价,教师的教学实效评价,实施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双向性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以评促学(教),以评促进,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

总之,3M教学模式讲究一个“合”字,注重教学内容间的衔接与融合,校企间的合作;注重一个“度”字,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设计的精度、教学资源的广度;倡导一个“动”字,方法互动、师生互动、校企互动,解决教学互动、实践问题;重视一个“评”字,解决教学效果问题;追求一个目标: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形成。

作者:张红华吴明勇单位: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淮南工业学校武汉市旅游学校

第2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院校的教育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现今,最为通用的教学模式为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掌握到相应的教学管理知识,例如本文所提到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深入旅游与酒店行业中,从事旅游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实践工作,进而对旅游与酒店行业当中的运行过程以及酒店于旅游管理相关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和实践工作过程当中所汲取到的经验,在将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学者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且相应地提出了诸多的研究理论,其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郭成芳教授,在其2012年9月发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身在于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到实践当中,领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时间教学的成效性。对于这种研究理论,我国著名的学者张宇程教授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其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现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现在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同样也是最具有实践性意义及实践性价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论被记录在其2013年3月发表的《新课改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研究》当中。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干预程度

在一些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并不清晰,认为学生只需要一味的进行实践工作就可以增长知识与经验,并不需要教师本身进行干预,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尽管参与到了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却没有真正的学到旅游与酒店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导致自身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只是了解不透彻,无法真正地将自身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致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失败。

(二)教学方案制定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因此一些院校缺少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了在院校制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时,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令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变得十分混乱,并且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没有系统的规划,使得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变得困难。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教师干预程度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其本身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干预程度,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解答,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作用,进而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增强教学方案的合理性

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展开之前,需要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且,作为学校本身应该加强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或者是在网上查找一些国外相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成功案例,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

五、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2202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大力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实践教学成效。当前,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如何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一大批适应行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队伍,已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高职旅游教育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实践内涵不够丰富

实践内涵不够丰富突出地表现在实践内容和实践层级两个方面:从实践内容来看,由于对职业素质重视程度不够,加之职业素质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支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对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对口才、礼仪、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实践层级而言,专业实践教学过于依赖校内仿真实训和专业顶岗实习,而忽略了企业认知见习、假期专业实践等重要环节,使得学生对行业最新发展的认识不够全面,所掌握的实践技能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2 “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实践指导教师的“双师”素质对实践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随着高职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专业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大批青年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之中。青年教师通常具备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深厚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由于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胜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职发展而来,原有的专业教师虽然实践教学能力较强,但普遍缺乏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入研究,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此外,专业建设中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素质亟待提高的重要原因。

1.3 实训实习条件缺乏

实训实习条件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和前提。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实习条件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硬件建设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校内实训设施,尤其是职业素质实训设施建设落后、利用率低、功能单一,而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足、类型单一、地域分布上往往局限于本地区;二是软件建设有待改进,校内实训室规章制度不健全、仿真度不够高、不能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而校外实习基地拓展力度不够、组织管理松散、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1.4 实践考核不够科学

实践教学考核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立足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维,现行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职业素质实践考核,既没有对应的职业证书,也缺少成熟的指标评价体系。因而,实践教学考核往往存在着注重结果考核而忽略过程评价、注重定性考核而忽略定量评价、注重职业技能考核而忽略职业素质评价等弊端,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导致实践教学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 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就是要使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打造实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平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对专业技能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行业发展的洞察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业务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锻炼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协调能力,促进了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正好吻合于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

2.2 是体现高职教育内涵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区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全面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已从纯粹的技能培训转变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既讲求对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更强调对学生全面工作能力的养成。因此,只有加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拓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内涵。

2.3 是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旅游业处在以数量型和速度型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质量型和效益型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行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熟悉旅游基本知识、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因此,唯有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3 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丰富实践教学内涵

第4篇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一种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其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通过学习、研究、工作、生活等各种途径与实践客体发生作用,而展现的应对、解决系列问题的水平与能力。它反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个体的整体能力,是其实践个体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这种实践能力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身心健康水平、知识广度与深度、经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等。它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为基础性实践能力、专业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基础性专业能力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无论哪个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它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组织与管理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性实践能力建立在其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解决旅游管理领域问题的能力,如酒店经营管理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导游服务能力、旅游经济分析能力、旅游领域研究等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建立在其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基础上的解决综合问题的高级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实践能力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创新。在旅游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培养具有优秀综合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紧缺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这类教师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它的教学要求要有一定数量、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目前中国院校大多旅游管理专业都存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量”少,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过旅游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很低,有些教师的科研可能做得很好,理论水平很高,然而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没法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旅游管理人才。另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质”低,不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拥有导游证、饭店经理资格证、景区管理证等专业相关证书,但却没有在相应岗位系统、长时间实践过,仅是零散的接触或体验过相应的岗位工作,这类教师往往很难全面把握这些岗位的系列实践问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很有限。

(二)实践学习结构不合理

实践是学生理论认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素质提高的核心动力。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学习体系。然而根据调查,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类型结构极其不合理。从时间结构来看,大一到大四旅游管理专业有内容不同、难度不同的专业课程,这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必须有连续的实践体系,这包括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高年级的毕业实习等实践阶段。目前大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体比较重视,效果也比较好,但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时间远远不够,这导致很多课程实践操作部分基本流于形式。从内容还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主要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模块,目前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做得较好的主要集中酒店与旅行社模块,包括导游、计调、中西餐厅摆台、客房布置与管理等方面,而景区管理方面的实践却往往被忽略。学生实践内容的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如今旅游迅猛发展的时代,景区经营与管理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其进行扎实的实践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三)课程体系不科学

课程体系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与效度。从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不全面、重课堂轻课外的特点。几乎所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都为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酒店管理概论等,而如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策划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较少。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大多院校课程实践教学不全面,如导游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导游词的讲练,而全陪、地接、领队等方面却往往被忽视。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院校主要狠抓课堂教学,高度重视模拟实践教学,而课外实践教学却没有被重视。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把实践课程放置在相关企事业岗位中完成,如把部分餐饮、客房、计调等实践教学内容放在酒店、旅行社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具有较好的作用。

(四)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不科学

科学的监控体系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中国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大多有具体的内容、形式等要求,但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并非理想。表面上,不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控类似于理论课程教学,但实际操作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明显存在盲点,如有些学校对学生实习评价主要由实习生本人自我总结、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组成,但每个模块大多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成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形式多样,不少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管理方案,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很难评价。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质量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相关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第一线实践锻炼,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与旅游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的战略联盟协议。同时,一方面形成校外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的专家到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另一方面重视校内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联合攻关研究提升专业技能。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根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论,把课程体系分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又分为公共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发展能力模块。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既有实践操作的内容,也有实践研究部分。本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有关旅游服务技能比赛或相关旅游协会的一些活动。将旅游管理专业能力分为四大块即:经济与逻辑分析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谋划和策划能力。按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根据“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整合、分解、增加、舍弃、压缩、保留”思路优化了现有课程,删除不必要的课程,增设一些专业特色课程,以提升课程支撑能力,形成模块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如将酒店餐饮管理与酒店餐饮服务整合为酒店餐饮管理,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图整合为旅游地理学,将旅游资源学与景观学整合为旅游资源与景观;将旅游市场营销分解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策划学。按照不同方向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原则优化课程开课时序,即低年级通识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包括课堂模拟实训、校内仿真实训、企业见习实训、中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狠抓课堂模拟实训,推行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夯实校内仿真实训,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如旅游业口语交际实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职业技能实训等。重视认知见习实训,这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注重中期专业见习,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互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通过这个环节了解自身不足,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突出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加深职业认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完善了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第5篇

由于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为了适应当今旅游发展的新形势,从原先的更多地注重理论教学逐步转变,发展成为如今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加适应于当代社会的需求,真正地实现教育输出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衔接。校内实训环节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之一,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具体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下文主要从当今校内实训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发展现状出发,浅谈其具体的实践措施。

一、旅游管理专业中校内实训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在校内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时期,侧重于培养旅游方面的专业研究型人才,但是在当今的旅游业发展中,社会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并且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其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设施较为落后,不能满足旅游管理中实训教学活动的需求。校内实训活动对于校内设施的要求较高,但是由于投资力度以及重视程度的不足,导致无法顺利开展实训活动。

二、推动校内实训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发展的对策

1.扩大教师队伍,合理化实训教学活动时长

校内实训活动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阶段,学校应当给予这部分的教学活动足够的重视以及合理的安排。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当紧凑安排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课堂体系化、精细化,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实训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在实训活动中感受旅游管理专业的精髓,在实训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水平。此外,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实训教师,可以从实训教学的需求出发,安排各项活动所需的教师队伍。例如,专门安排旅游管理高层的讲座,为学生展示真实的旅游业管理现状以及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还可以安排教师带领孩子们前往知名的企业进行考察活动,在考察活动中学生也能体会到不同的旅游业管理风貌。

2.完善校内各项实训活动设施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校内设施建设对于校内实训教学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投资资金。比如,学校可以与旅游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为旅游企业提供专业的对口人才,而旅游企业则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校内建设生产基地。校内生产性建设基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功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生产经营的作用,与企业共同合作生产旅游产品,提供实际的旅游服务,充分地发挥生产性基地的实际效用,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其中职位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旅游管理的认知水平,如此,不论是学校、企业,还是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生产性基地中获得不一样的价值。

3.明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应当使校内教师更多地与外界旅游业的实际发展进行接轨,及时更新旅游业发展信息,使得校内教师明确当今社会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更偏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师的教育理念,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有哪些方面的素质要求。摆脱传统、单一的理论性研究,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更多地转向实践活动的内在体验,在实际中实践理论知识,真正地将自己塑造成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只有明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与教师才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教育方向,使得校内实训活动都能够充分地引起各个主体的重视,更好地发挥校内实训活动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作用。

总体而言,旅游管理专业所开展的校内实训活动都符合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趋势。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应当充分迎合现实社会发展的需求,展现时代的发展变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旅游管理人才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使得教学专业输出与社会引入相适应,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推动社会旅游业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真正将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发挥人才的创造力以及专业的发展能力,使得社会能够真正拥有不断发展的力量。

第6篇

关键词:旅游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0-02

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旅游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旅游专业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实践教学,还要构建相应的指标,系统性地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1、旅游实践教学的内涵

旅游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设置相关的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主要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形式。校内实践教学以实训实验室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教学以户外实践和旅游企业的实习为主。

2、旅游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作为为旅游业提供专业人才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高职高专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应更加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旅游专业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往往由于各种条件的缺乏与缺失,并没有真正重视,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有些学校虽然重视实践教学,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但是没有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实践教学意识落后

目前,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许多老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能,更多地强调旅游服务技能的训练,没有侧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一系列支撑实践教学的体系,实践教学意识比较落后。

2、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院校制定了明确的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但是实践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或者没有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缺少实践教学计划。许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以模仿别的院校为主,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也没有形成,具体到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也比较随意,难以为实践教学做指导。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脱节。许多院校的旅游专业比较注重集中的实践教学,强调校外实践特别是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往往忽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地加以消化和吸收,转变成实践技能和多方面的能力。

3、校内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许多院校校内没有较好的仿真实训基地,相关的设施设备缺乏或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并且实训效果较差。校内实训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也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大多数时间是比较闲置的,偏重于某段时期或某门课程的集中使用;在课外时间没有开放给学生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训效果也不好。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过于形式化,强调合作关系,并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内容。有些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利用也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关系,或者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场所,这样难以保证合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在校外实训基地选择方面,以酒店和景区为主,缺少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会展公司等。

4、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不强调效果

旅游专业的课程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然而,由于课程安排的授课学期不同,任课教师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设计,各实践项目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实践内容也会出现重叠,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生的实践也不成体系,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及学校本身都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强调实践教学的效果,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这样也容易导致学校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难以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旅游业作为一项以服务为主要特点的综合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扎实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旅游类人才,另一方面,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转行到其他领域就业,或者在旅游行业就业后又转入到其他行业。这样就导致了旅游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实践教学的缺乏是导致该矛盾的主要原因。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产生脱节,影响了学生对旅游业工作的真实感知,这样,容易使学生在专业就业方面陷入迷茫的状态。因此,在旅游专业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实践教学,还要构建相应的指标,系统性地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

四、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旅游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地区发展的需要,从旅游实践教学的设计、实践教学的保障及评价三个大方构建相应的指标,系统性地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1、旅游实践教学设计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对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旅游实践教学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制定明确的目标,根据人才需求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高技能高能力的旅游业人才。

2、旅游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职旅游专业应依据办学特色及地区发展的需要,确立适合本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在旅游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应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专业教学计划学时中的比例,要在教学计划中明确突出课程以外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3、旅游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在旅游实践教学中,许多院校都强调课堂外实习实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课堂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除了体现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学时,还应强调课程授课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突出课堂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在教学计划中突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4、旅游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旅游实践教学中,即要强调校内的实训,又要强调校外的实习实训。尽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还要重视实训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校内实训方面,要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日常的实践教学需要。校内实训除了充分利用实训室,任课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实训机会,提高实践效率,节约教学费用。在校外实训实习方面,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多种合作关系,并开展相应的实践实习活动,保持与实训基地稳定的发展关系。

5、旅游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运用

在旅游实践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掌握良好的技能。

6、旅游实践教学的保障

(1)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转变实践教学的观念,既重视实践教学,又强调实践教学的多层次。其次,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态度。通过案例及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理解旅游行业的特点及工作内容,向学生传达正能量的内容,帮助他们端正职业态度,在就业时就能更好地选择职业目标且能较长时间地持续下去。再次,改变学生家长的片面观点。许多学生家长不了解旅游业的岗位工作,认为是服侍人的比较低级的工作,特别是酒店工作。应努力改变他们对旅游行业工作的歧视性,支持学生在行业内就业。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从学校层面应不断地完善实训室的建设,改善实训室环境,为日常的教学提供保证。还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如在课外时间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或者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将其开放给学生作为创业基地。在课程实训环节中,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共同安排某些校外实训,既能避免实训的重叠,又能节约费用。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中,应不断寻找合作企业,并开展多种类型的合作模式。校外实训基地除了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还可以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进行相关培训等。应开发更多的校企合作内容,甚至是开发学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等。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使得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必须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实践教学对师资要求比较高。学校应定期安排一些老师到企业参与相应的岗位实践,鼓励老师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到相关企业进行任职,合作企业也应给予老师挂职锻炼的机会。此外,还可以聘任旅游企业的骨干员工担任某些实践课程的教师。

(4)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以使实践教学更加规范,达到较好的效果。应完善实训实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7、旅游实践教学的评价

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应采用多主体多方式的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应依据不同的方式,制定相应的指标,从以定性评价为主转变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1)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在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及社会评价。教师主体主要是对学生实践学习以及对实践条件进行评价。企业主体主要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学生主体既对自身的实践学习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及实践条件进行评价。社会评价主要通过一些实训实习活动的宣传,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从而保证并扩大招生规模。企业评价是学生能否满足市场需求的试金石,他们的反馈为进一步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7篇

[关键词]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使旅游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呈旺盛增长趋势。但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工作却出现了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差, 实训基地少, 所学已经跟不上旅游市场形势的发展要求等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行业标准的学生,如何尽快与市场接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中职旅游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在当前的旅游专业教学中,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则相对较少。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并且在教学方法上也相对的陈旧落后。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则以理论讲授为主,很难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2、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理论脱离实践

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时有的偏重酒店管理,有的偏重旅行社管理,有的根据本学校的师资状况安排课程,导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千差万别。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与理论教学,脱离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缺少实用性、实践性,与行业需求脱节。

3、师资队伍薄弱,专业教师任务繁重

在目前,中职旅游学校的教师主要是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几乎都是一毕业就到学校工作,理论知识较强、工作实习经历少。大部分教师在同一学期内还会出现“多头”上课的现象。这样,教师出现的频率太高,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所以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1、加大实践课比重,追求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加大实践操作课的比重,培养学生技能管理、经营能力和服务技能等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则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

1.情境式教学

针对旅游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我们可以创造接近真实工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如在讲授餐厅服务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和服务员进行正式的问候,迎宾引座,推销菜肴,上菜斟酒,收银找零,送客引路等,模拟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具体业务的操作演练和情景模拟,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电化教学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能够在课堂上创设出更为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在较为真实自然的情景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学习热情。

3.案例分析法

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在旅游教学用,可让学生在课堂中尝试扮演旅游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处理旅游管理实务,从而调动学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创建职业特色实训教材,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旅游职教学生大都属于外向型性格,活泼、好动,喜欢交流。那么就应当多创设符合中等职业旅游专业学生特点的学科,如:导游必备的紧急救护、传真机的使用、收银及转接帐的学习等等。

要办好职业教育,就应该注重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就必须要与企业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企业合作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企业参与到对学生的培训中,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如:学生可在每年的假期及旅游旺季到酒店、旅行社实习,并实行岗位轮换。这样既稳定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3、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旅游专业教学,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是关键。由于旅游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复合教学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青年教师必须多到实践中去学习。学校应选派教师到各大旅行社、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活力,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同时,还可以吸收一些富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充实到教育师资队伍,这些来自于企业的一线人员,讲课极具特色,生动形象,实用性强。

四、总结

总之,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人才需求的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根据旅游市场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 如何改革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则是摆在每一所中职旅游专业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中职旅游专业应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要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 将实践性教学独立化和系统化。通过系统实践性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使其更全面掌握旅游技能与方法,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的优秀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爽,吕春英. 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思路[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

[2]詹雪梅,詹永.浅析高职旅游教育[J].合作经济和科技,2007年2月

第8篇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部分,正以其巨大的辐射性和影响力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旅游专业现状调研

(一)旅游专业学生市场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旅游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从人才需求上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有较大差异,但数量都不少。据统计,需求量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北京、广州、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需求量最大的十个城市的需求总和更是达到四万以上。同时,在当今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在各管理类专业就业排名中超过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资产评估等传统热门专业,排在第9位。这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较好,找工作时有较大优势。此外,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我国入境游人数与过去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国际接轨。入境游的发展无疑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学生必须提升英语能力,熟悉各国文化风俗,多进行跨地区甚至跨国的交流实践,以便在接待入境游客的过程中为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与旅游口碑,吸引更多入境游客。

(二)实践教学情况调研

1.校外实践教学情况

旅游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极富创意的产业,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要想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除了在校时要学习理论,更要磨练技能,多进行实践活动。然而,很多高职学校都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无论是因为学校本身不重视,还是相关企业出于营业和保守机密的考虑而不配合实践教学工作,都造成了这样一个事实: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

2.校内教学情况

一是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很大问题,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实际的适应性都亟待提升。具体有如下几点:第一,课程内容陈旧、死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密切,旅游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辐射范围等都在不断变化。然而调查中我们发现课本中仍有很多陈旧的、形式化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第二,课程设置未能与当今社会需求相适应。当前我国旅游人才的供需存在较严重的失衡,旅游人才类型的供需有较大错位。大多数高职学校希望提高学生工作层次,因此对主要职能为战略管理、营销规划的支持型人才,在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忽视负责服务、接待工作的辅助型人才的培养。事实上,辅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更大,这种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有极大弊端,使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第三,课程设置局限性很大,缺乏科学性、全面性、深入性。旅游业的综合性很强。只有课程设置得更为全面,学生才能在今后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更多选择,才能全面胜任工作。第四,专业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有的高职学校课程设置偏杂,难以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这种增强学生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学生学好当前专业的情况下开设相关课程。二是教学方式。通过对湖北省多名高职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在教学上仍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只负责把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不关心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质;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毫无新意的实践课程。而学生则更希望教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战训练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在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上,学校仍采用传统的阶段测试、期末测试,与学生希望的动手操作为主、理论为辅或理论与动手操作同样重要的考察方式相去甚远。在这种考查方式下,学生兴趣淡化、对考试有抵触心理的情况不难预见。三是实践教学条件。首先,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还是比较缺乏。大部分专业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甚至很多教师是直接由其他专业转来,只经过几个月的自学就上台给学生讲课,难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人才培养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旅游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然而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难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甚至认为实习经历可有可无,完全忽视学生的实习锻炼。并且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困难重重。这些都影响了旅游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三)单位及学生反馈

第9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旅游管理;本科

引言

不同于一般经济管理学科惯常发展路径的产业活动发展在先,然后是经验积累到研究积淀,最后开展高等教育,我国的旅游产业、旅游研究和旅游教育都是随着改革开放、现代旅游活动的兴起,在1978年同时诞生的。在产业经验匮乏、理论准备缺失、专门人才极少的情况下,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立,首先展开了我国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1981年,南开大学等8所院校开始招收旅游专业本科,展开了我国的旅游专业高等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很快(见下页表)。2001年,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学位点的招生,标志着中国旅游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学位层次结构的升级。2005年,我国的旅游高等院校的数量首次超过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810所,在校生4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65所,在校学生40.46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 775所,在校学生为84.46万人 [1]。我国已建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是我国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二级学科之一。

然而,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层级提升的同时,却面临着尴尬局面——本科生和硕士生很难在行业中找到理想职位,博士生只能到高校任教的严峻就业形势。业界普遍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眼高手低,容易流失,难以管理 [2]。而与此相反,高职生和专科生却受到旅游企业普遍青睐,就业形式良好。一方面,伴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从业人员;另一方面,由于旅游高等教育的同步发展,一般性人才已相对过剩,但创新型复合人才却供不应求。就业形势倒挂与学科建设的失效,引发了旅游高等教育界的持续反思。实践问题是其中对症结认识较为统一的看法。现行旅游高等教育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在内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行业特征和快速发展的需要,一直沿用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模式,一定程度制约了旅游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明确提出,旅游高等教育“要以实践为起点”或“要更加符合实践的要求”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应着力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同时,哲学的实践观,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默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均强调实践对个体发展、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研究内涵与研究进展

1.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是指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如生产劳动、专业劳动、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科研活动、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具体研究内涵内容包括:(1)培养目标要素,将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分解,并形成有机整体;(2)体系内涵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氛围、教学条件的优化与组合、深化实践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等;(3)管理机制建设要素,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与质量评估体系与组织保证体系等。三个基本要素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当围绕培养目标、建设内涵、机制保证三要素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与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症结分析。国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本状况是:(1)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方面,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他们所提供的大多数实习、实训、实验能使学生很快熟悉新的领域;(2)实践教学目标:发达国家多重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比较典型的有以北美为主的cbe(competency ba

sed education)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cbe模式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突出特点,一是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二是有企业的广泛参与;三是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四是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3)实践教学方案:主要依据政府或行业制定的标准来制定教学方案,同时邀请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美国学者还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应当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因为“技术性实践”难以解决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问题,而“反思性实践”则能通过对活动过程的省察,达到对素材、情景的探究和升华;(4)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聘请教师时,国外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如德国专门颁布了《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发达国家的旅游管理专业多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5)实训基地建设:国外旅游院校通常拥有多形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同时,不少研究成果也佐证了增强实践教学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关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旅游管理权威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上就有学者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等作了论述 [5~7]。近年来,旅游研究人员也有不少相关成果,如,marnburg (2006)通过让学生模拟饭店管理层解决可能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对学生所做出的各种反应进行分析,以此引导课程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8];kelner与sanders(2009)针对旅游社会学课程提出如何将旅游融入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参与和实践教学分析如何使学生理解课程中涵盖的符号学、人际关系、文化三个旅游社会学重要维度 [9];holmes与papageorgiou (2009)运用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学生满意度调查(national 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nsss)分析如何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旅游管理教学质量,其中包含对实践教学的反馈信息研究,强调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创新性培养 [10];busby 与gibson (2010)介绍英国旅游教育界的做法,众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竞争力,将学生派往海外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实习 [11]。

国内学者也对实践教学作了不少研究。如,王永生等(2006)指出应当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2];赵运林(2008)认为实践教学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突破口 [13];曹国新(2009)对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研究述评,指出开展交叉研究、实证研究、中外对比以及改善旅游实践教学的制度环境,是提升我国旅游实践教学研究的基本办法 [2];冯滨鲁等(2010)认为,高等教育应当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新观念,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拓宽育人途径 [14]。唐跃工(2009)提出构建高等旅游教育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15]。但是发表在国内高等教育核心期刊上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不多见。国内旅游研究人员对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国际经验介绍等研究较多,这与旅游管理学科“前范式”发展阶段相吻合。但是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协调中出现各种问题。其中突出矛盾即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这与专业发展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研究及有效性评估缺乏不无关系。

比较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体系状况,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实践教学设计形式单一、课程内实习实践教学比例偏少且流于形式、科学研究性质的实践教学内容匮乏、与行业对接性不足、实习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且类型单一、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估、不能与时俱进,未能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等等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在旅游管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中,国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培养,而我国偏重于对理论的掌握。总之,持续优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极为重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培养目标要素——建立以培养良好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它既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同时,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也是先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实践教学目标的改革无疑是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要内容。

职业意识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按照cbe模式,职业能力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

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其中职业意识的养成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灵魂。只有使知识和技能紧紧依附于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才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具有专业灵魂,才能够得以有效应用。实践证明,学生在学校或岗前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特别是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产生思想障碍,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研究发现,大部分旅游院校在大一和大二期间,普遍接触的还是大量基础课程教育,一般到大三才陆续接受专业课学习。学生的专业实习也一般安排的毕业前夕。这种教育体制对旅游这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言极不协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安排,从学生进校即开始导入职业意识,增加学习初期阶段认识实习时间与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专业知识,夯实学生的专业素养。

因此,在实践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分阶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

2.体系内涵要素——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核心目标指导下构建教学体系内涵要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氛围、教学条件的优化与组合等(见上图)。本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良好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为核心,分为三个层次、四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安排上采用“四年不断线”模式:

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通过认知实习、课程内实训等注重让学生建立起旅游产业的系统概念,让学生掌握与专业技能紧密相关的外语、计算机、法律等通识,并通过实践训练,增强科学素养。第二层次的重点是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与基本职业技能。通过课程的实验训练,了解科学基础创新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技术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构建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养。第三层次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拓展课程段的实践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等综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与发挥,进而向学以致用过渡。

三层次教学经由四大实践教学环节完成:(1)课程内模拟实训: 即课程实践教学。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进改革,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教学手段,推行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校内仿真实训: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先进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加强校内仿真实训。主要包括实验性仿真与实践性仿真。前者以课程内实习实践为主,随课程教学一并进行,后者以专题模块为主,依托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如旅游业口语交际实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职业技能实训,如导游模拟、形体训练、酒店管理及技能训练、旅行社业务训练等。(3)校外实习实践:1)企业见习实训: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了解行业的动向,从而掌握行业需求。2)实习顶岗实训:实习顶岗是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的过程,能够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加深职业认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帮助学生为将来的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旅游行业这种实践经验需求强的行业提供充分的前期准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管理机制建设要素——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评价、建立“双师型”队伍。结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实践教学改革与多种形式的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网站,实践教学适时信息并跟踪动态发展,交流实践教学经验和成果,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在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全方位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评与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与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通过实习报告评价、事后实践能力考核、全程式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实践效果、工作态度、钻研精神、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尤其是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对接的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通过激励、导向和诊断来确保培养出真正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游管理专业还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途径来打造“双师型”教师。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双师型”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种特殊要求,它与普通本科高校无关。但事实上,本科教育也需要“双师型”教师,这种需求来自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的调整和改革、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对应用型学科专业以及技能的求知欲。“学者型”与“实践型”兼备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必然需要。因此,应当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参加挂职锻炼;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2009-09-28).cnta.gov.cn/html/2009-9/2009

-9-28-9-30-78465_3.html.

[2]曹国新.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9,(1):67-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5.

[4]新华社.2010-02-28.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

-02/28/content_13069032.htm.

[5]jafari,jafar and j.r.brent ritchie.toward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educ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1):13-34.

[6]pollock,ann and j.r.brent ritchie.integrated strategy for tourism education/train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4):568-585.

[7]koh,yong k.tourism education for the 90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4):853-855.

[8]marnburg,e..“i hope it won't happen to m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students’ fear of difficult moral situations as managers [j].tourism management.2006,(4): 561-575.

[9]kelner,s.and g.sanders.beyond the field trip: teaching tourism through tours [j].teaching sociology,2009,(2): 136-150.

[10]holmes,k.and g.papageorgiou.good,bad and insufficient: students' expectations,perceptions and uses of feedback [j].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2009,(1):85-96.

[11]busby,g.d.and p.gibson.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ternship experiences overseas: a british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2010,(1):4-12.

[12]王永生,刘拓,章梓茂.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48-50.

[13]赵运林.实践教学: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51-52.

[14]冯滨鲁,吴明,王滨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25-27.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实践

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作为高等旅游管理教育机构,都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的进行模式创新,并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为学生,不断优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很强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业成为大部分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业发展中最迅速的一个。据预测,世界旅游业的旅游人次量到2020年将升至15亿。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对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竞争优秀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也必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严格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行动中势在必行。

一、明确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责任

为了使各种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实施的更加顺利,各个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把责任与任务分配到个人,并要明确实践教学管理的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此外,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研教学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院校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制定好应对措施。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行业,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一种要求。其次,要定期召开专题交流讲座。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要紧紧的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开阔眼界。在定期召开的交流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以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益性。再次,要在考生入学时就注意加强入学面试考核。目前很多学校注重只有分数,却忽视了面试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才,而不单单是分数高的学生。所以各个高校要严把面试考核关,录取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能力

见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课,为了达到教学的直观效果,可以到校企合作单位这一真实的环境中去训练。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中讲到客房的类型时,完会可以到旅游酒店实地参观,使学生既了解客房的类型,又通晓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特色,教学效果更直观有效。对于所涉及的基本实践,如果校内实训室比较简陋,设施设备跟不上现代化饭店的要求,就可以充分利用旅游淡季或在企业业务相对较少的时候如在餐饮部两餐之间的空暇时间,凭借旅游企业的实际环境进行训练。并且可以通过协商由企业选派优秀员工进行标准化操作示范,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开支,同时对学生的实训又有真实感,效果非常好。此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周末、旅游黄金周,假期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有特殊需要时,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引领学生到有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人力不足的问题,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本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机动实习的方式。如酒店有大型宴会或景点、旅行社有大型的接待任务,只要解决好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冲突,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情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加深了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职业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搭建广阔的平台

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此,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最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二)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专业的开放型,更需要实行“开门办学”。要努力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实践教学的缺陷和实习场所的不足。经过努力本校旅游专业和新疆康辉旅行社、新疆海外国旅、新疆海德大酒店、亚心景观规划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到旅游企业参观见习,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年级到疆内各景点景区进行游览观摩学习,使学生对新疆旅游业有个感性认识;二年级主要在宾馆、酒店实习,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可自由选择进行酒店、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内勤、导游、景区、规划设计院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上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更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年级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下。学生到这些旅游企业中进行连续4年的实践学习,从基层工作做起,逐步过渡到参与中层管理工作。这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来了解各种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学习企业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管理方式、决策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游企业中的问题,将遇到的新现象,发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作为案例来分析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一般在寒假或暑假两三个月的时间。旅游专业学生在在读期间以员工的角色进入旅行社、酒店等进行工作,既可为实习单位创造经济价值,实习单位根据经营效益分配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又可以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平滑过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操作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式的改进对实践教学的推行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旅管专业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

1.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采用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老师也感到授课乏味,身心劳累。如果采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现场竞赛,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新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教师也会感到教学很轻松。笔者曾指导学生举办导游知识技能大赛,学生积极主动出策划方案,并全程参与,并邀请旅行社经理及资深导游作为评委,最终活动取得成功。

2.重视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采用现场教学、幻灯、录像、案例讨论、团队活动策划讨论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各种竞赛、辩论会、模拟导游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组织、参与、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尽量采用业内“时事”动态,这一点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第一时间且详尽的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业内动态信息。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

(二)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专业学习的各种活动

1.导游知识、技能系列大赛

参加旅游管理知识大赛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笔者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指导了“爱新疆、爱旅游”、”相约同游,一路有我”两届导游知识技能大赛“青春之旅”、“靓点青春”等多届以专业知识实践为契机的比赛,为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学生的参与和竞技中锻炼了学生的动口能力。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黑龙江省导游大赛,通过参赛学生的现场模拟导游讲解,提高学生的讲解、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个人的礼貌礼仪和才艺技能。参赛获奖的学生成为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调动了同学们学为所用的积极性。

2.校园一日游活动

新生入学,对新环境都不熟悉,“校园一日游”活动主要针对每年大一新生,由大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日游活动。笔者曾指导过两届校园一日游活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又丰富了导游实践经验。活动从最初的策划文本编写,到中间的联络沟通组织,再到最后的导游讲解,全部由学生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让学生能在既定的模式框架下发挥其创新性思维,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校园一日游”活动结束后,由参与组织的同学进行互评得分,最终成绩与《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课程成绩直接挂钩,使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

四、请知名专家或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

为了让学生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一些阅历丰富、业绩优秀的管理者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旅游发展趋势、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介绍一些优秀的实践经验。

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

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科研力量,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此外,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实践操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直接导致了培养的学生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衔接不足。为此,要加强旅游管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探索,立足校内实习基地,举办校内应用技能和服务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同时更要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宗旨,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的实习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第12篇

编辑整理本文。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强化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动口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二)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专业的开放型,更需要实行“开门办学”。要努力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实践教学的缺陷和实习场所的不足。经过努力本校旅游专业和新疆康辉旅行社、新疆海外国旅、新疆海德大酒店、亚心景观规划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到旅游企业参观见习,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年级到疆内各景点景区进行游览观摩学习,使学生对新疆旅游业有个感性认识;二年级主要在宾馆、酒店实习,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可自由选择进行酒店、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内勤、导游、景区、规划设计院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上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更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年级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下。学生到这些旅游企业中进行连续4年的实践学习,从基层工作做起,逐步过渡到参与中层管理工作。这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来了解各种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学习企业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管理方式、决策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游企业中的问题,将遇到的新现象,发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作为案例来分析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一般在寒假或暑假两三个月的时间。旅游专业学生在在读期间以员工的角色进入旅行社、酒店等进行工作,既可为实习单位创造经济价值,实习单位根据经营效益分配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又可以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平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