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社区总结

智慧社区总结

时间:2022-04-29 03:49:25

智慧社区总结

第1篇

一、智慧服务筹划

所谓智慧服务就是践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为居民提供更贴心便捷的服务。智慧服务的核心体现在于一个“聪”字,何为智慧,“聪”字构成有着很贴切的体现。纵观“聪”字由耳、眼、口、心组成,阐释了智慧要做到耳听、眼闻、口说、心做。西街社区更是将耳听、眼闻、口说、心做的智慧服务融入到居民生活中,形成四大服务模块构建智慧服务系统,助力西街民生。

1.耳听——听居民心声。

日常工作中深入小区,到居民中去,通过聊天交谈的方式,进行走访入户,利用入户采集的信息实现资源整合,收听居民心声。同时建立微信群、QQ群以及电话录,结合居民实际使用互联网通讯的情况进行分类,使社区职能和居民需求交融,通过一个平台,融入、融合,及时与居民沟通、第一时间倾听居民心声。将接受的居民心声进行分类统计,制定耳听模块民意接受表,分为纠纷、诉求、咨询、投诉、建议点赞五大板块,做好台账,同时将解决问题的情况和图片在这些通讯平台上进行公布公示,同时在微信群里、QQ群做截图保存绘制在民意接收表中。

2.眼看——访居民情况。

定期下网格,将到群众中去量化,真正融入到社区生活区,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访民情会民意。每天安排一名社区党员与社区网格员一道,开展日常性的入户走访活动,将眼看服务模块内容具体化分为:网格卫生、安全生产经营、矛盾纠纷、消防隐患、重点人员走访,以准确掌握辖区内的真实情况,看到问题,要有超前意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有应急能力,看到重点人员多鼓励和安抚,做好维稳和扶助工作,同时制定网格评分图,通过一周一汇总的形式,直观网格动态。

3.口说——传惠民政策。

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医疗、计生、社保、党建、文化宣传工作。通过社区宣传栏、网络服务平台、电子显示屏、文化墙、展板、横幅,根据实际情况专人负责更新,第一时间向居民传达最新政策。同时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公务员、热心居民、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支援者结构,做好宣传工作。

4.心做——解居民忧患。

用心为居民办实事,力求做到居民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人人都满意”。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社工联片包户、巡诊日志等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小区、入住户,查问需求、发现问题,能当场解决的不遗余力,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转交相关部门,进行跟踪反馈。对所有问题的解决结果在社区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居民监督,同时实行跟踪回访,了解居民对问题处理后意见建议,对不满意的,分析原因,再次研讨解决办法,直到居民满意为止。采取居民民主评议的工作机制,对社区工作进行考核,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三、实施计划

1、1-3月搭建智慧服务系统,建成耳听、眼闻、口说、心做四大服务模块。

耳听——整理入户信息,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居民微信群、QQ群、电话通讯录,安排人员进行整理和接受反馈信息;

眼闻—-制定社区党员干部每日进网格巡查走访表,做好巡查走访记录;

口说——翻新宣传栏、文化墙,展板,检查电子显示屏,专人负责每日的内容更新,第一时间宣传新政策,并结合1月份结合冬季特点,开展防火防盗的普及宣传;根据2月份结合春节特点,开展宣传烟花爆竹禁放工作;3月份结合综治宣传月和“3.15”消费者活动日,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学习雷锋精神,发展一批优质志愿者,优化志愿者队伍。

心做——(1)实施换位思考工作法。排查矛盾纠纷、消防隐患中,用心解决居民诉求。讲究工作方式,多从居民的角度出发,(2)建立马上办作风,发现问题,讲时效帮助居民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立即上报,进行公开公示跟踪反馈。(3)采取居民民主评议的工作机制,对社区工作进行考核,对满意度进行打分。(4)实行每月每季工作自我总结和提升会议制度,每月每季进行总结自查不足,寻找提升工作能力的突破口。同时结合1-3月作为年初时节,对困难户,失独户,老党员,空巢老人进行走访慰问。

2、4-6月正式运行智慧服务系统,将智慧服务系统运用到每天的工作当中。

首先设立智慧服务总负责人,细化四大服务模块负责人,部署智慧服务人员,日中工作中牢记工作方法,做好智慧服务工作记录。其次具体到每月:4月份结合计划生育的特点,开展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5月份结合“五.一”劳动节的特点,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6月份结合“六.一”儿童节特点,开展青少年科普知识讲座;。

3.7-9月总结半年来的智慧服务的成果,进行改进和提升。

本季度检测智慧服务在前期日常工作中的运用情况,总结在前期搭建和运行中的成果,总结智慧服务的成功之处,保存实际的经验。同时也总结智慧服务在实际工作遇到的不足,找到问题的实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工作的方式方法具体化。此外具体到每月7月份结合党的生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8月份结合“八.一”建军节,开展国防知识讲座;9月份开展食品卫生知识宣传趣味活动;

4、10-12月升级智慧服务系统,强化四大服务模块。

通过上季度的总结,将智慧服务进行升级,保留成功之处,对于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将智慧服务系统完成的工作进行公开,给居民设置留言板,收集居民的反馈和建议,让智慧服务不断优化。一个好的服务理念只有在不断的升级中,才能更好的服务居民不被时代淘汰。同时具体到每月:10月份结合国庆节及九九重阳节,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尊老爱幼品德教育;11月份开展“生活小窍门”知识讲座;12月份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及禁毒知识讲座;

第2篇

关键词:“智慧景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研究背景: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快旅游信息化、智慧化进程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推进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智慧景区”发展历程及概念界定

旅游信息化经历了从旅游数字化到旅游智能化再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三者一脉相承。第一阶段是信息化,以1996年国家旅游局成立信息中心为标志;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金旅工程”启动为标志;第三阶段从2006年开始,以科技部启动“数字旅游”为标志;第四阶段从2011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未来十年目标”为标志。自2009年9月14日,IBM总裁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的理解上,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从宏观角度来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狭义的“智慧景区”强调技术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不仅强调技术因素,还强调管理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通过互联网对景区全面、透彻、及时地感知;对景区实现可视化管理;利用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景区的组织机构,优化景区业务流程;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2.研究区现状及典型性分析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三江并流”地区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为适应“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云南省 “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结合云南省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发展模式与方法,确确实实将云南省的“智慧景区”建设起来、发展起来,实现云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因此,以云南省最独特的被称为世界自然遗地的三江并流地区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例,探讨智慧景区的建设研究,其能对云南省其他景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者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主要包括了:飞来寺、雨崩村、b永村、金沙江大湾、雾浓顶等景点。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部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并且被一条国道214贯穿其中。飞来寺的“日照金山”作为景区中主要的吸引景点之一,游客直接可以再国道上看到此奇景,并不需要买票进入到景区飞来寺,因此影响到景区的门票收益,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金沙江大湾景点。由于景区本身存在这一的特殊情况,景点门票收入并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建设资金的来源成为了景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景区管理者在面对景区发展时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内部各方利益的协调、景区发展与企业效益平衡这三个问题上能以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解决这三个问题。

3.2 游客面对的问题

2014年6月19日至6月25日,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践调查,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80份。经问卷的分析整理发现,游客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景区道路、基础设施和解说系统的不满意度较高。对景区医疗设施设置不满意度达到75%,对景区交通道路不满意度达到55%,对于景区的游览设施、解说系统不满意度到达35%。造成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传统的门票收入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建的需要,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特别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是高原山岳型景区,自身的建设难度大,景区内部的游步道由于山路坡度较大,地形复杂,机械无法到达,只能由人工铺设道路,建设比较困难,很多上山的徒步路段还是土路。b永村和雨崩村的徒步道路,马道和徒步道是一条道路,道路上马的粪便也会对游客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转弯地段,由于道路狭窄险要,游客需要让着马走,也影响到徒步游客的体验。

景区内部解说系统不完善,游客除了在游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时候也希望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国家公园本身也应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解说系统正能体现其教育意义。景区中标示系统、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基础的服务设施缺乏,医疗设施的缺乏,也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

3.3社区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社区由于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社区内传统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社区内养马牵马、商店和酒店等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出现,使得居民传统只依靠农耕的生活方式多样起来,而且景区服务的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部分,景区内大部分社区居民都积极投入到旅游业服务中。景区社区的发展使得社区的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社区范围不断扩大,新建的旅店不断出现,而游客所期望看到的是社区传统的环境和景观。社区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规划,社区内利益矛盾和利益分配也需要相应的调节。

4.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的思路是: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2]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5.建议及措施

根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与“智慧景区”的建设思路相结合,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一、打造网站平台,建立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官方网站,可以与其他旅游网站平台合作的形式推出,提供限时抢票、限时打折等优惠活动;形象提升:宣传片和形象片的制作3D影片的展示,借此让海内外更多的游客了解梅里,并增加吸引力;提供网络服务:如网络解答、网络评价反馈网络订票、售票网络游线设计等;提供解说系统:智能解说系统、智能感应系统,提供重点景点提供无线wifi的覆盖、安全定位服务。二、建设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取票、退票、一卡通充值、购物、咨询、宣传等等功能与一体的综合场所。为增加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三、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商业与公益服务并重、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重要景点提供如自动售货机、投币式咖啡机等商品贩售机,并且配套24小时自助银行提供中、藏、英、法、德日等多语言的自动解说系统的租售服务;科学合理的确定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设施的分布。四、建设景区内外形美观、统一的国际化标识系统、宣传设施的配套与完善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在经济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建设文化馆或者博物馆,依托对当地宗教的宣传加大对当地藏族文化的感染力影响。五、环境保护及教育:通过网络网站与解说系统介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当前环境保护情况,让旅客在旅行的过程中对景区能有更层次的了解与体验,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6.参考文献

[1].邓贵平.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 成都理工.2011;

[2].崔怡林. 大型博览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研究 [D] 西安理工大学.2013;

[3]. 高琳. 旅游景区智能化系统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5-01;

[4]. 徐波林.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资源开发与市场》 [J]. 2013-07-20; [5]. 邓贤峰.“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电子政务》[J]. 2012-09-20 ;[6]. 张丽娜.“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旅游时代》[J]. 2012-05-15 ;

作者简介:徐之雄 籍贯:武汉 单位:云南大学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

第3篇

关键词:BS结构;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框架

引言

BS结构以其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受到众多网民的好评,只要是该系统中的任意一名用户都可以通过系统对该系统下的所有计算机实行控制,只需要有一个可修改式服务器就可以完成对系统下全部计算机的控制。所有计算机使用的用户只能通过浏览的形式进行查阅,不会出现用户的违规操作和病毒入侵的现象发生,并且对系统的维护方法极其简单[1-3]。BS结构非常简单,所以在预算成本上非常低,还可以在简单的服务器上有效运行,使用的安全性极高,由于BS结构下的操作系统简单并且免费,就连承载的数据库都是免费的,所以对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来说是在适合不过的,可以说得上是物美价廉[4,5]。

1 BS结构对于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的适用性

目前,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社区的居民进行实事浏览、文化宣传、重大通知、文化文艺的在线教学以及对常规医学知识的解读等。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特别是进行重大事件的通知,常规手段是对社区进行张贴通知单或者是张贴海报,由于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通知力度和工作效率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是基于BS结构下运行的,可以把首页面设置成重大消息宣传版面和重要信息的提示信息。这样既可以解决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又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完成重要事情的通知,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不同内容的浏览方式可以同时进行。BS结构非常适合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全部需求,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基于BS结构也能更好的发挥系统的功能。

2 基于BS的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的设计

BS结构下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主要有两个步骤:操作系统的结构选择和使用模块的版图结构设计。一般而言,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就是自上向下进行逐层对系统功能实施分解的过程。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框架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主旨是利用有效的高科技手段,更好改善社区人民精神文化质量,优化文化资源,提高社区的核心管理能力,同时增加社区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力倡导普及智慧生活理念,大力提高社区居民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能够突出“文化、宣传、健康、安全、智慧”的理念。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分为两个使用层面,第一是文化教育的使用,对一些常规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可以选择不同的浏览方式进行多视角的浏览解读,涵盖的知识点也会随着系统的数据的补充而增加。第二是对社区的有效管理,针对社区的重大通知进行有效的传递,同时用户可以对社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搭建社区与居民的沟通的桥梁。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运营的,社区居民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与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进行连接,利用手机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利用电脑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利用数据线对内容进行下载浏览等。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可以连接多种传输终端,并且支持WCDMA、CDMA、TD-LTE等。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还针对不同的年龄进行了有效设置,由于系统结构本身简单,所以操作方便,对于老人进行一键处理的功能,并且可根据所在社区的居民需求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3 系统设计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要从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社区管理功能入手,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做到管理维护简单方便、执行能力强、并且有极高控制能力。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在进行教育信息的宣传中,对教育信息的播放形式、教育信息的具体内容、教育信息的分类、教育内容的解读、数据库内容都不断的升级更新。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按照相关标准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这样可以是想数据的有效传递和分享。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在设计接口上可以选择简便的接口方式,@样可以方便数据的有效传输以及分享。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还可以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连接,对教育内容进行索引的建立后,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查找,这样做可以节约数据库的空间,并且可以浏览大量的教育信息。数据库可以实行云端化处理的方法,通过互联网对具体非执行性内容进行在线存储,减小了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根据具体的服务器的情况设置适合的使用方式,大大提高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的操作性和趣味性。

4 结束语

网络最方便的浏览结构就是BS结构,BS结构以实用方便、维护简单、操作性能强而著称。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是针对社区居民进行设计的一款教育系统,该系统只能以浏览的方式进行操作。因此,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与BS结构进行组合是最合适不过。本文针对BS结构下的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为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令群,何世钧,袁小华,等.基于J2EE和云计算的智慧社区架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23-127.

[2]谢新翔,王驰,朱传华,等.基于移动网络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J].电信技术,2015,7(11):76-81.

[3]李公春,张庆全,郭玉.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9):48-50.

[4]罗黎山峰,杨雷,孙建军.面向智慧社区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3(5):1785-1788.

第4篇

本届智博会由三大主要活动组成,即:智慧城市展览会、智慧城市主题论坛和智慧城市主题科普知识电视大赛。

智博会展览活动在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举办,包括1个智慧城市主题馆和3个三大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展。展览面积21000平方米,设立1135个标准展位。

智博会由一个高峰论坛和四个高层论坛组成。高峰论坛主题为“智慧城市与城市现代化”,四个高层论坛分别为:智慧健康高层论坛、智慧教育高层论坛、智慧交通高层论坛和中国第四届电子服务大会。

更加关注民生服务

海内外专家们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物联网、云计算等尖端技术和热点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简柏特亚洲地区首席执行官汉查理,台湾新竹市副市长游建华等海内外专家、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作了30多个主题报告,论坛观众突破1700人。

从此次几场论坛的主题设置和嘉宾演讲内容看,本届智博会论坛的探讨交流更加关注民生服务。多位高峰论坛的嘉宾不约而同地都谈到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话题。而四个高层论坛设置更多是围绕了近年来宁波重点探索实践的民生服务领域。宁波市先行试点的智慧健康保障项目被列入“智慧浙江”首批试点项目。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已建立了横向联通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纵向连接各县(市)区卫生局的千兆裸光纤骨干网络。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已为16家市、县级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累计挂号数已达100万人次,宁波市六区实现社区医生工作站预约挂号全覆盖。全市已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00万份,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评审成为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智慧教育进展迅速,全市已经实现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园网,并架设了一条带宽1G、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由两岸合作共同打造的宁波首个智慧学校——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已经完成“智慧化”改造,并在新学期投入使用。

智慧交通已被列入试点,宁波市人民政府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性协议,共建智慧交通体系。

恰如高峰论坛主持人中国信息化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李新社总结所言: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到千百万老百姓的生活,也关系到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服务、创新和发展。

据悉,第二届智博会后,中国工程院智能城市研究中德研讨会暨“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第二次项目组工作会议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暨专家咨询会还将相继在宁波市召开,相信这些重量级的智囊齐聚宁波,必将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撑。

智慧城市交流合作结硕果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曾指出,要真正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发挥好智慧城市引领作用,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在本届智博会上,宁波市与航天科工、中电科技、中兴通讯、东软集团、塔塔等合作方的23个项目集中签约,内容涉及物联网、云计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相关领域,总金额达90.9亿元。

23个签约项目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项目、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鄞州智慧应用数据中心、智慧交通合作项目、下一代物联网示范应用“智慧农业”、中电科技集团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巅峰集团软件与服务外包、智慧交通视频视觉分析及应用项目、高富诺智慧城市软件研发基地综合配套产业园、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项目、宁波软件业创业投资基金等。

其中不少项目都涉及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应用体系。如航天科工将在信息安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领域积极协助宁波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兴通讯、东软集团将参与宁波市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将参与宁波市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等。

此外,高富诺智慧城市软件研发基地综合配套产业园将建成为宁波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的配套城市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

“智慧达人”民间涌现

9月9日下午,宁波电视台一号演播厅迎来了一场“酣战”。第二届智博会三大活动之一的“智慧改变生活”科普主题知识大赛决赛在这里举行。经过初赛、复赛脱颖而出的10位城市“智慧达人”经过新颖有趣的攻守擂大战,决出了最后的胜利者。

在本届智博会上,市民们也在会展中心的各个展馆流连往返,观摩、体验各种先进的信息科技给日常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变化。此次智博会上,不少展示的新技术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智慧社区医院、智能家居、数字互动教室等,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智慧”因子。市智慧办主任谢月娣表示,智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在于其能促进、推动一些专业的展示、交流与合作,还在于其是一个很好的普及平台,吸引普通百姓的关注和参与。希望通过智博会能进一步营造起全体市民关注智慧城市、共建智慧城市、共享智慧成果的良好氛围。

“不落幕的智博会”还将继续

短短三天的智博会落幕了,但是智慧城市的成果展示还将继续。宁波市智慧办与运营商合作建设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示厅,打造永不落幕的“智博会”。目前,与宁波联通合作的首个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常年展示厅已经建成开放。展示厅按照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四大主题,集中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及高清拼接大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实时动态地展示了首批关乎城市发展、民生、经济等方方面面的30余个信息化智慧应用。此后,还将根据宁波市的建设情况不断动态更新新成果的展示。

第5篇

【关键词】智慧社区 光网 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

1 前言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越来越好的基础设施和越来越丰富的互联网应用,人们憧憬着更好的生活体验。“十”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必将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关注。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将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引入社区,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以现代化网络和IT技术为手段,提供安全、高效的智慧化服务和舒适、便捷的新生活体验。

2 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

(1)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智慧大集成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更智慧的方式处理各种业务和管理问题,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其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更全面透彻的感知、更好更快的网络接入和互联互通、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和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其技术本质上是面向目标的数据监控、信息提取和整合应用,涉及多信息体系互联协同、快速可变的业务处理、数据分析和知识生成、预测决策支持等。

城市的智慧是人所赋予的,是参与建设的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根据目标、“集体”和影响范围不同,智慧城市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和政府协调指挥下多单位多应用的高效协同[1]。

(2)智慧社区:聚焦于社区生活服务的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子集,是在智慧城市统一规划下面向社区的具体化实践。它是指利用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宽带、无线、传感网络和智慧平台等,开发、整合与社区生活相关的应用,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社区生活服务,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视频监控、家居安防、家庭护理、远程医疗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3 智慧社区的现状

3.1 智慧社区概念的发展

这些年先后出现了“智能住宅”、“数字小区”、“智能小区”等概念。数字小区是建筑智能化与现代居住小区相结合而产生的;智能小区是指利用现代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和RFID等技术,建立由小区物业管理与安防、信息服务、家居智能化组成的管理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拥有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2]。

IBM彭明盛提出的“智慧地球”主要是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整合,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管理。2009年9月,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建设美国首个智慧社区。

2010年,国内兴起智慧社区建设潮流,上海、深圳、南京、宁波提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居住系统”,将城市管理、政府职能及社会服务“智慧化”。

3.2 智慧社区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1)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受消费水平影响,智慧社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较快。一期建成的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包括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4大部分、14个子系统。其中智慧中心记录了街道的人、地、物等;智慧政务实现了社区一站式服务、综治维稳等;智慧商务以服务企业为主旨;智慧民生面向社区专项服务,包括虚拟养老院、智能停车、数字家园等。

2011年,上海首个智慧社区——浦东金桥碧云一期改造完成,实现了智能家庭终端、金桥碧云卡、社区信息门户网站、云计算中心四大基础项目。社区居民通过智能家庭终端实现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优惠信息显示、服务预订等功能,通过金桥碧云炫卡进行相关费用缴纳、享受个性化服务。

在广州电信与光大花园推出的海珠区“信息家园”社区,居民可通过宽带网和电话远程开关家电、视频监控家居安全,还可用114查号台和信息网站了解居家信息、订购商品。

(2)智慧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

智慧应用还集中在智能建筑、家居安防等方面[3]。建设部1999年出台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主要强调安全防范、信息管理和信息网络系统。早期的智能化小区实现了设备自动监控,但并未与互联网进行连接。

智慧应用的产品智能化程度不够高,如部分安防产品误报信号过多、探测设备可靠性也不理想;技术方案考虑不够周全,有的小区报警采用电话网+无线前端模式,每一次报警都要占用电话线,给居民增加了额外的通信费用。

(3)整体规划不足,规范标准缺乏

建设部在2000年出台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但并没有详细规定系统设计及施工规范,缺乏验收、测试标准。厂家产品兼容性差,管理维护困难,给未来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

很多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有宏观规划,但由于涉及的参与者多、技术架构选择难以统一、已有系统情况复杂,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强。软件和应用方面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4)缺乏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人才

智慧社区应用涉及许多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管理与服务模式和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需配备高素质的业务管理和技术人才,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营、资源较好应用、维护成本有效控制。目前即使是一线城市的高档社区,其管理和运营人才也明显不足。

4 智慧社区的发展趋势

4.1 不断应用最新的网络和信息技术

(1)光纤入户使得视频等大带宽应用更好地发展:连接世界、无限可能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城市发展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连:互联网、无线技术演绎出互联城市、无线城市,国家宽带战略引出光网城市。如今,运营商积极推进光纤到户,并以光纤宽带为依托,实现3G全覆盖、Wi-Fi提升热点,形成有线无线一体化、无缝覆盖的超宽带网络。以光网为代表的宽带互联网络,使得需要大带宽的视频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社区局域网、物联网与宽带网相连,不仅能够实现社区和家庭的智能控制、远程监控,还能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及时获取所需的社区、城市信息,看到整个世界。

(2)移动和终端技术使人们摆脱了位置的束缚:远在天涯、家在身边

利用移动技术和智能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社区和家庭各种设施、家用电器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可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监控——走遍天下,也可随时看家。

(3)云计算加上移动互联网:平台共享、应用开放

云计算是指分布式计算融入了互联网要素,其核心是共享资源、高效实现平台开放和应用快速部署、减少运营维护费用。对于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云计算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硬件资源虚拟化、平台能力开放、应用资源共享是智慧社区体系架构的发展方向。同时,云计算也符合环保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要求。

(4)多源信息融合:目标协同、数据共享

智慧应用开发涵盖物联网、通信、软件等多种关键技术,涉及多个部门的各种相关信息,系统间的接口、标准不同是主要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标准规范方面有所突破,以便整合跨部门的信息资源。

4.2 应用逐渐丰富,特色应用受重视

(1)智慧应用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

智慧家居将智慧应用延伸到家庭内部,各种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安保装置及水电气表等可连成网络,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和智能控制器实现远程控制;智慧停车场系统使得出行更加快捷;社区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显示环境状况,更可向环保部门提供监测数据;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可提醒清洁人员及时清运垃圾……

(2)对特殊人群提供更好的关爱

特殊人群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关照,家人也希望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关爱定位、养老服务信息终端、一站式服务、医疗与紧急救助、视频监控等产品能够实实在在地带给他们贴心的帮助。

5 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

顺应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智慧社区和云计算理念,笔者提出了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智慧云社区的思路,通过打造社区信息化合作模式,汇聚智慧应用,为居民提供更好更多的信息化服务和大宽带应用。

(1)光网络是智慧云社区的网络基础

中国电信于2011年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致力于打造无处不在、天地一体化宽带网络:接入带宽3~5年内跃升10倍,南方城市实现光纤化,核心城区实现光纤接入,最高接入带宽达100M,城市家庭接入带宽普遍达到20M。

基于光网建设智慧社区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宽带接入和前瞻性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不仅固话、上网、智能家居等应用能够轻松实现,互联网高清电视、高清视频通信等大带宽应用也有最好的体验。

(2)移动互联网是智慧云社区的发展新潮流

2012年7月,手机超过PC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工具。智能手机、Pad等移动智能终端的计算、存储和感知能力快速发展,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宽带互联网,享受丰富多彩的智慧应用。

基于社区的APP应用、移动社区管理、社区社交新形式越来越快地发展,微博、微信、微技、QQ、智能搜索、NFC等各种新应用层出不穷,基于GIS、LBS和远距离探测等技术的新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创新也开始粉墨登场,为社区信息化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基础。

(3)云计算是智慧云社区的高效技术实现方式

众多IT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一直是困扰物管公司的问题,云主机、云托管的发展让IT成为一种按需采购的服务。将信息门户、社区安防、物管等系统布署在云平台上,物管不需要专门的IT人员,却可享受高质量的IT服务和低成本、快速实现的社区智慧应用。

采用云计算技术有利于社区信息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资源可随用户量变化而弹性伸缩,开发者也可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等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基于云平台提供业务。

(4)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的体系架构

支撑智慧云社区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与智能的感知、随时随地的快速立体接入、高速宽带和按需传送的信息网络、智慧的平台等。这些技术分层衔接,构成了智慧云社区的信息化支撑架构,见图1。

信息基础架构底层是由物联网、固网和移动网络组成的智能网络层,其作用是对目标对象进行感知、数据采集和传送,是智慧云社区的感知和神经网络。之上是由IT、电信能力、数据中心组成的云社区统一平台,是智慧云社区的大脑。平台为各种智慧应用提供公共的基础服务,如编码规范、通信标准、名字服务、安全服务等,使新的智慧应用能多快好省地开发出来。智慧云社区利用统一平台提供的社区物管系统和面向居民、物管的应用客户端,通过众多合作伙伴开发的智慧应用,为物管和居民提供涵盖社区衣食住行娱的智慧生活圈。

智能网络和社区云平台构成了智慧云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能够共享各种软硬件和网络资源,提供信息、应用整合能力,提供快速应用生成、系统集成和数据分析能力,其扩展性决定了在之上开发的应用的扩展性。这是智慧云社区建设中必须首先规划、建设好的基础平台。

6 智慧云社区的应用方向

(1)智慧生活云

智慧生活云在社区门户基础上整合了智慧家居应用、社区自营应用、社区应用超市等智慧体验应用。互联网iTV拥有百套直播数字电视节目、5万小时影视点播,还有高清直播及点播节目,带给用户高品质的视听娱乐享受。

智慧生活云基于手机、Pad和iTV,能够将电子商务应用呈现在用户眼前,通过与物管和居委合作,为用户提供社区物业、办证预约等在线服务,以及家政服务、便民网点信息;也可以引入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向用户提供电子购物、团购渠道;还可提供在线票务如院线通、火车通、客运通、福彩、体彩等服务。其它应用包括娱乐游戏、视频社交等。

手机智能宜居系统用智能终端来控制家居设备,通过将家中各种设施集成,构建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管理系统;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设置,即可实现对家居联网设备的集中调度和远程控制。

手机能耗监控系统能够对社区与家庭各种设备的耗能情况进行实时展现和控制,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其后台是对用水、用电、用气、供热供冷等耗能量进行测量和控制的统一平台。

(2)社区物管云

中国电信的社区物管云分为号百物业总机、移动办公、智能物管应用三大类。号百物业总机提供统一的社区物管平台和居民、物管的应用客户端,其背后是强大的呼叫中心服务和号百接入能力。物管移动办公包括文件流转、工作派单、客户服务、内部通知等功能。智能物管应用包括居民信息管理、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给排水控制、社区环保、安全管理、房屋维修、设备维护、收费、远程抄表、社区医疗和公众代办服务等。

所有服务和信息均可通过iTV、手机或Pad获取,形成居民和物管的良好互动。系统还可与水电煤、电信等公司业务系统相连,向用户提供多屏查看账单和实时支付服务。

(3)智能安防云

智能安防云基于电信网络向社区和居民提供视频监控、家居安防、门禁对讲等服务。居民可随时随地在各种终端上进行家居、社区安防的实时查看。结合支持GPS的移动终端定位能力,辅以电子围墙、全球眼、远程监护等社区安防系统,智能安防云还提供实时报警、告警联动等服务。

手机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家中摄像头的监控情况。用户可以远程控制摄像头转动、调节图像参数,平台具有录像存储、下载、点播等功能。

7 小结

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建设内容包括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统一平台和智慧应用三个层次,其应用可以归集为社区智慧生活、智慧物管和智慧安防三个方向。

智慧云社区建设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探索好的商业模式,在商业和公益间找到平衡,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良性的市场化发展轨道,以促进各种智慧应用的繁荣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朝晖,谭华,李颖. 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智慧大集成[J]. 广东通信技术, 2013(2).

第6篇

一、让市场承担起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任

近期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七个部委共同《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了有关智慧城市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定位,明确提出以市场为主,鼓励市场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建立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和建设,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干预行为;第二,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将责任放在市场,政府只是搭建平台,重点是让市场承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将致力于形成一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力量。

二、从智慧社区入手,惠及于民、更接地气

智慧社区贴近生活,关系到居民最基本、最全面的生活要素,反映着居民的生活方式,是智慧城市落地化最直接面向民众的表现。通过政府开放部分信息端口,社区服务平台可以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直接面向居民的便捷通道,同时也是居民公众参与的便捷反馈平台。智慧社区中通过运用智能技术进行信息整合,将围绕居民生活的吃、住、行、游、购、医、娱、学等生活服务实现互动化和协调化,短期内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未来社区服务可同城市整体实现智能对接,将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环境宜居的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

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建设新模式

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将倡导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企业来建设,社区做载体,服务是重点,家庭为终端”的建设模式。新模式旨在同房地产项目紧密联结,由地产开发商连同各行业、各企业共同作为投资建设主体;以在新城、新区的地产项目中打造智慧社区作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向家庭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智能化应用来提升社区综合;再通过家庭的终端设备,使各项社区智能服务入户到家。

四、跨界合作推动房地产商向城市运营商、服务商转型

跨界合作为传统房地产发展带来理念的转变。房地产推动城市发展是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功能,过去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传统地产业已面临局部性、结构性过剩,项目概念滞后,目前房地产业正积极寻找新的建设理念。伴随互联网在社区的全面覆盖,开发商通过与IT领域合作,将金融、保险、健康、医疗、卫生、养老、文化、娱乐等多种生活要素,以互联网的方式植入社区、直接面向家庭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这种互联网和地产的结合构建了一种跨界转型的趋势。将传统的房地产居住概念提升到一个综合的服务社区、智慧小城市的新概念。

五、以利益为纽带,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普遍的做法是将高科技运用到城市管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注重硬件设施的全面改善,存在着建设成本巨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居民受益不明显、实际推行难度较大等问题。从智慧社区入手,由小到大开展区域性建设的方式,从规模上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并通过后期有偿服务的收益机制,未来可形成企业新的收入方向。

与传统社区项目相比,开发商需协同相关领域的多行业、多企业强强联手共同开发、共同建设,以有效提升土地销售价格和后期服务费用,项目投资主体从单一变为多元。盈利模式也从传统的单次销售变成销售收益和参与后期运营提供服务获得长期付费收益的模式,房地产商由短期建设者转变成为长期服务商,从土地收益转向服务收益,在区域范围内成为城市发展商和城市运营商。根据日本的建设经验,智慧社区投入成本约上升了15%,政府通过能耗补贴的形式承担了其中的5%,居民承担了一部分,剩余的大约5%―10%由企业通过后期服务来回收成本,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六、借鉴日本经验,实现低碳、方便、智慧、可持续发展目标

日本将“以人为本,方便实用”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生活实用性强,充分说明了智慧社区是实现城市生活低碳、方便、智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会议期间专家李铁特别指出,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中,应从资源节约利用的角度,充分吸收日本的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和经验,这不仅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也接近市场需求。在学习日本的同时,我国的互联网以及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的优势和特点也应及早利用,通过智慧城市的方式进行信息整合,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率先落地。

七、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社区先行的三大实施优势

(一)量身定制样板社区、样板新城

样板社区、新城具体实施中可根据现状及需求来量身打造,选择不同的重点,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或者将经济要素、金融和技术支持结合起来打造智慧产业等。量身打造的样板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某领域重点突出性的、甚至是在某几个方面创新突破形成跨界融合具有独特性的,务求突出样板社区、样板新城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二)凭借概念优势,市场化推动见效快

从智慧社区切入的智慧城市建设涵盖了几大亮点:一是跨界融合,打造更便捷舒适的生活配套服务;二是概念引领,高科技和城镇化的结合就是智慧城市,概念占领先机;三是符合“低碳、集约”的城市生态发展目标,通过规划设计将能源消耗及利用考虑在内。

(三)社区、新城建设规模更易打造“小而精”的样板

第7篇

三个月前,她还常常为自己丢三落四的毛病而烦恼,由于经常忘带钥匙,她甚至每天设置一个闹铃,来提醒自己带钥匙。

更令王红兴奋的是,以前心中幻想的生活,现在就这么实现了:开门后,客厅的吊灯自己变亮,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空调也开始自动开启。按照提前做好的设置,温度高低、钢琴曲目和音量大小都不需要再一一调整。

这只是青岛智慧家居的一个缩影,智慧家居是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的一大亮点。事实上,青岛市还想打造更高层次的智慧社区。

今年10月开始,崂山区的鲁信长春花园居民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了远程医疗,崂山E生活平台与好大夫在线合作,2000余位医疗专家通过音视频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签约了两家大型家政公司,居民既可以在线挑选家政服务人员,也能实现视频交流。

“这是国内首个‘足不出户、畅享生活’的智慧化社区。”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经信委)副主任王敬元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无论是买菜、购物、订餐还是家政等生活需求,居民都可以通过智慧生活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生活服务。

智能化家居

以前听起来很抽象的智慧城市,如今在青岛市湛山社区80岁的王大爷的眼中,已经变成实实在在的便利。王大爷现在在家通过家庭诊疗设备就能测量血压、体温和血糖含量,并且只要打电话给二疗的专家,就能开出药,家人下班顺路取回家就行,出门难再也不是看病的障碍了。

王大爷的这项便利来自于“众e通健康家”服务,这是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的亮点项目之一。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将体检数据上传至“数字生活管家”平台签约医院专家处,专家根据“众e通”数据库了解居民既往病史、药物禁忌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回传用户。

除了“健康家”服务,“众e通”还为试点的家庭安装了小型POS机,不出家门就可以完成水电费和天然气费缴纳、信用卡偿还、手机卡充值等;“安全家”服务则是在家庭电脑上安装一个摄像头,与手机联网,只要打开手机,随时都可以掌握家里的状况。

随着服务的深入,“众e通”还将实现智能遥控,用户在家中可通过智能遥控器或PAD等电子产品对家中电器进行集中管控,也可通过智能开关实现一键启动和关闭。喜欢运动的市民能通过体感设备与电视连接,选择专用的体感手柄玩转球类、竞技类游戏,还可体验瑜伽、羽毛球等健身项目。

王敬元告诉记者,“众e通”项目是青岛市重点打造的“智慧社区”云计算平台。它运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政务服务、家庭医疗、智慧家居、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庭支付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和保障,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是继四方区国家社区信息化试点项目后又一个社区信息化的成功案例。

众e通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云计算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开发这一项目的青岛龙泰天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龙泰天翔)也凭借这一先机,开始了青岛市智慧社区标准化体系的制定,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龙泰天翔总经理陈迎东认为,家庭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智能家居环境一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以住宅为平台的高效家庭管理系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云计算应用由浅入深,企业还自主研发了面向商铺和中小企业用户的三网合一设备,搭建联合政府、社区、商家、居民的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服务民生上的作用。

“目前‘众e通’已覆盖全市6万以上家庭用户,成为电信运营商等寻求合作的焦点,社会效益和赢利前景广阔。企业年底有望在新三板挂牌。”陈迎东说。

不可否认,“众e通”实实在在让老百姓体会到了惠民工程,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能有如此的成绩,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信息化先行

当智慧城市之风吹过大江南北,各地纷纷上马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青岛市政府从智慧社区入手,找到了自己的建设起点。

无疑,智慧社区建设是在社区信息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青岛市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着较好的基础。诚如王敬元所言,青岛市在2012年获得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第八名,各部门、区市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提高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奠定了智慧社区建设基础。

基础优势明显,支撑起智慧社区的基础网络和基本系统的日益完善。青岛不仅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光纤到户、宽带提速等工程,而且三大运营商还建设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微软搭建了基础云平台,都为青岛打造北方数据中心、建设智慧社区打下了基础。此外,青岛众多信息化系统已经联通各街道相关基层工作,其中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党员远程教育、食品安全等系统还延伸到重点社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采取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与企业个性化服务平台相结合的“双平台”并存服务形式,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代表——“12349”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与企业个性化服务平台的代表——龙泰天翔科技通信的“e生活管家”,共同联合其他公司建立了社区服务内容联合体,不依靠政府资金投入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这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青岛智慧社区模式,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柳絮如是说。

事实上,青岛市都市社区信息化起步是非常早的。无论是湛山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还是海伦路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亦是台东居民生活事事通一体化服务平台,都具备了很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居民服务。

既然起跑已经领先,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提供既有特色又实惠的服务呢?

为了找到破题良策,青岛市经信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们付出了不少努力。投入一个项目后,经信委人员要投入大量精力研究问题,深入社区调研,和社区管委会不断交流,以至于每天大会小会不断,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通过不断研究,一些街道和社区就找到了提供特色实惠服务的切入点。城阳街道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利用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了多渠道服务,不仅建立了方便办公和社区交流的基层组织OA系统,还建立了计生信息化系统,适时掌握人口基础、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等9大类信息,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劳动保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都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现在智慧城市建设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在成立的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中,青岛市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两位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领导这么重视,我们更加丝毫不敢怠慢。”王敬元说。

探索无止境

有了信息化系统的铺垫,结合物联网所涵盖的软、硬件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城市和智慧的结合显得水到渠成。

对青岛市智慧社区建设来说,本身具有的优势,使其在开展智慧社区试点项目中有了很好的基础,从而市民率先享受到了各类智能化技术应用带来的便利。然而,智慧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也同样不含糊。

王敬元认为,建设智慧社区,就是围绕社区的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安全稳定五大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社区内的组织、人员、事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化服务,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困难群众,提高社区人群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并且将这五大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岛市的智慧社区建设还刚刚起步。“我们只有少数市场化项目,在市南、市北等便民服务体系比较发达的少数区域试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然,王敬元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下一步,青岛市经信委将以“众e通”为重点,继续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功能,打造面向4类对象的5大平台,即面向街道和社区人员、居民个人、社区物业、相关商业企业的智慧社区管理、智慧民生、智慧家庭、智慧物业、智慧商业平台。

他们首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建立智慧社区标准规范体系。据王敬元介绍,青岛市经信委将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启动青岛智慧社区标准体系建立工作,探索整合现有社区信息化资源、实现智慧社区合作建设特色模式、进行智慧社区建设产业化推广等的标准规范,争取走出青岛进行推广,固化智慧社区建设青岛模式。

当然,这只是王敬元他们着手的各项工作之一,他们还将要筹建智慧社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主要是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青岛现代服务业数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相关技术研发、合作交流、检测和咨询等服务,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今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都没有成型的智慧城市模板。如何全方位建设青岛市智慧社区乃至智慧青岛才是面临的更大考验,这也是王敬元在思索的问题。

第8篇

盐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是五大设施平台的构建,每个智慧城市项目都可以依托这些平台来建设,在这个基础上得以实现。截止到去年,盐城的五大设施平台已经全部建成,各个部门的数据都已经全部融合进了数据平台。上述数据涉及许多部门,包括公安、城管等敏感部门。

此外,盐城大力推进微城市的建设。以城南新区为例,我们在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构建了相当于小城市的系统,集居住、办公、休闲、娱乐、商业、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与外界进行互联互通。在微城市内部,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80%的职住平衡,即80%的人工作在这里,居住在这里,从而缓解了交通、上学和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微城市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城市病的方法。仅在城南新区,我们就建成了3个微城市组团,其中一个是建成区的微城市组团,居住人口比较集中;第二个是政府的组团,集中了城南新区的一些政府机关;第三个是产业的组团,主要集中于大数据产业。上述各个微城市组团之间,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十三五”期间,盐城不仅编制了智慧城市的五年规划,而且还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三年的实施方案,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分步实施方案,此外,还编制了2016年的项目规划。在2016年内,盐城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集中于管理和服务两大方面。只有让管理高效了,通过服务让居民感受到幸福感,才算是成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智慧政务和智慧社区建设。以智慧社区为例,它十分贴近老百姓的生活。2015年,我们在一个安置小区做了示范,集中安置了1000多户居民,并且妥善安置了小区的拆迁户,在社区内部提供了医疗、养老服务及社区服务和文化生活,用智慧化的手段,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

在智慧社区方面,我们将总结和归纳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吸取的教训,将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按照街道、社区、小区等层次进行推广和普及。此外,医疗、交通和生态环保也将是盐城智慧城市重点打造和建设的项目。尽管是三线城市,盐城目前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交通压力,包括停车和行车在内的交通需要得到更加科学和智慧的管理。环保问题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所以盐城的智慧城市建设也离不开对空气质量、生活用水等环境问题的关注。这几个项目是我们主推的。

盐城的智慧城市建设也遇到了不少的难点,其中之一就是没有权威、合适的标准。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涉及软件和硬件的升级换代,它们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并且缺乏评价标准。如果智慧城市领域能出台一个权威的标准,将对其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并且,盐城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本刊记者陈晶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第9篇

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

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共有63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园区”的战略目标,拟把“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中国家级高新区有3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有29个,空间分布以华东、环渤海、珠三角地区为主。在先行园区中,部分基础较好的智慧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海淀园、青岛高新区等)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园区来说,还存在对智慧园区建设需求认识不清、重点工程盲目推进等问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来明确智慧园区的内涵、建设目标、总体架构、重点工程、建设主体、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以指导、控制和协调智慧园区建设各项工程的成功实施。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道路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公共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协调运行,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推动整个城市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可见,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将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目前美国、新加坡、丹麦、瑞典等国家已纷纷迈入这一试验田,中国也将北京、天津、上海等90个城市纳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有关报告显示,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园区逐渐成为地区招商引资、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园区正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将成为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的有力武器。

物联网促进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不断发展

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交换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达到智慧的城市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要使所有的技术层面上是智慧的,产业也应该是智慧的,服务也应该是智慧的,管理也应该是智慧的,也包括智慧的生活,这几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发展城市的新的模式,可以叫做智慧的城市。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园区是新兴城市的亮点,是政府关注、老百姓关注、企业关注的亮点,智慧园区的建成对智慧城市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抓智慧城市首先要抓智慧园区。

物联网之所以区别于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和物体发生关联,怎么样用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把这些物体的特性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它上面是一层应用层,所有的物联网,一定是要和某一个应用紧密结合,也是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所感知到的数据、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整合、融合,再进行反馈、控制,达到这一点。这两个层面,感知层和应用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物联网除了这些层面以外还有其他的层,包括标准、安全、制造服务这些在内。所以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应该包括很多,软件和算法等等,这些方面在中国公信部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定义。

另外,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它们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和物联网技术有关的包括标识和感知,通信,硬件和装备,接入和组网、安全和保密,包括计算机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物联网的有关的核心的技术。而和这些技术有关的产业,就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产业。

以物联网为基础,配合互联网等等系统,对未来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安全和有序,另外一个应该是高效、透明的政府。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由绿色和智慧的工业,同时还应该是健康,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所以这几个方面,把政府、把一般的居民以及工业,以及整个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构成了未来的城市。实际上城市人口将占到全世界地球人口的半数以上。由此这些技术再扩展过去,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中国,智慧的世界,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感知介入到智能以及整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四大环节。中国有很多的规划,包括感知城市的规划等等,也有很多城市提出了平安城市,因为在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应该说城市有五个指标:安全、高效、卫生、节能、环保。温总理在2009年的时候连续四年发表物联网重要讲话,他认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里面的第三次浪潮,而且中国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来改造目前的状态,推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感知中国的工作进程。

第10篇

关键词:智慧社区;培树问题;分析研究;吉林市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31-02

吉林市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发展城市之一,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历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深受的人们的关注。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现代化社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主要内容之一。智能化社区的建设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都是智慧社区发展中所需要接触的内容。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而言,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了实际的发展中。在21世纪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自身生活条件的需求也有所提高,更多的人们希望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社区环境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所以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智慧社区的意义

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根据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社区建设体系。现代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智慧社区的意义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和了解。吉林地区隶属于东北的中心位置,无论是从地理环境上来分析,还是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上来看,优良的环境都是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对于社区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运用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社区管理模式对吉林市内的一些社区进行的管理方法。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而吉林市地区在我国算是具有文化特色的一个城市之一。在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对其进行社区建设和发展,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只有运用正确的眼光去对其进行思考,才会真正的让人们的认识到智慧社区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智慧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手段,才会为社区的建设输送更多的力量,为实现社区培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智慧社区典型培树问题的研究

(一)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

在现代化的智慧社区中,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互联网技术是现如今21世纪中极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种技术,将这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实际的社区发展中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区建设培树问题也有着更重要的认识。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已经充分的引入到了实际的生活中,吉林市很多社区对智能化设备的建设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了新的管理模式,这种创新式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人所了解,因为越来越多的社区被人们评为模范社区,这些社区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就是因为在时代的发展中,互联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能够将其合理的融入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将会充分的体现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2]

(二)智慧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慧培树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趋势,首先,智慧培树需要与现代化的理念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结合,不仅需要具有美观的外表,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智慧建设型社区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不断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理念,才会更加凸显出智慧培树的重要性。吉林市的环境建设在东北地区中较为领先,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地区的社区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意义。加强智慧培树问题的建设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吉林市内的智慧建设需要融入很多先进的理念,其中智能化设备的运用是避免不了的。对于社区建设而言,如何建设与时代相符合的社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社区的建设和绿化需要深受人们的重视。智慧服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绿化环保理念,才会凸显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3]只有认识到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才会立足于脚下,做好基本的培树工作,为维护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社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很多社区中的绿化和环境建设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为吉林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树问题在现代化的社区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吉林市来说,发展智慧社区培树问题是确保社区绿化环境长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较为主要的内容之一。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代化的社区建设而言,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小区建设的推动性作用。在现如今的21世纪中,绿化社区和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人们所关注的。社区建设与智慧培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具有典型培树问题,加大现代化的培树力度可以增强社区建设,为维护我国现代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四)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

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是现代化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智能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在逐渐的发展中进行着。智能化的建设体制发展可以为社区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吉林市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的中心位置,社区的建设的发展必将离不开智能化的管理体制,智能化的管理能够跟随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保证智能社区建设体制的重要方式,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应该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在现代化的21世纪中,不仅仅有智能化的手机、智能化的设备,更出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世纪上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与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社区建设如果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融合到一起,将会更好的突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社区内的培树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将会更好的实现智能化建设的发展,为确保社区良好的发展和建设给予更好的保障。[5]由此可见,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对于现代化的吉林市社区建设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

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是建设智慧培树的先决条件,因为社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其中不仅包含培树工作,还需要与种植花草等工作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吉林市的社区要想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性战略,就应该不断的融入新的智慧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创新式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所占据的地位位置非常好,无论是温度还是其他的条件,都非常适合培树工作的开展,要想实现智慧农业建设,首先就应该认识到培树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培树工作的时候,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分析和管理社区建设,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科学含量的工作而言,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必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吉林地区而言,建立典型的培树工作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必要的保障。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与很多内容相结合,首先就是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还离不开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社区建设的长期发展,就应该从目前的情况所考虑,建设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为吉林市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有利的保障。对于我国而言,智慧社区的建设必将需要优化其中的园林环境,而培树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树种的选择和栽培,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吉林市的环境和温度等多个条件进行选择,只有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够更好在社区内进行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居民对于社区建设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社区内培树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更为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的引进先进的培树种植理念,并且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管理和种植,才会更好的凸显出智慧社区的魅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优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6]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吉林市地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已经逐渐的开展起来,很多社区对于自身环境的发展和管理已经加以重视。并且,在近些年的社区建设中,很多高档社区和中档社区也已经将园林绿化工作设为主要的发展内容,这将会为提升我国吉林市整体的市容市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市内部的社区建设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杰,李文章,等.以智慧破解城市发展难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05):115―117.

[2]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2014(05):145―156.

[3]王宇.基于四化同步的西南山区现代化发展探析――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中国市场,2014(05):118―121.

[4]徐传燕.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对“智慧武汉”建设的构想[J].华中科技大学,2015(04):156―176.

[5]于鹏鹏.吉林市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互联网经济研究,2014(04):189―193.

[6]杨德海.智慧城市探索与实践[J].住健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2014(05):165―178.

[7]刘军. 智慧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4.

第11篇

关键词:教育变革;海淀区;智慧校园;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005-07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别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海淀区是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新近又被列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辖区面积4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48.4万人,相对首都其他核心城区,地广人多的特点比较突出。同时,海淀区辖区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中小学校200余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优势明显,这成为海淀的教育文化与科技优势。但另一方面,海淀区人员结构复杂,山前山后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如何借助教育信息技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使海淀丰富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区域内常住人口、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儿童学生所共享,是摆在海淀区教育发展面前的重要任务。

围绕着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目标,海淀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乃至教育变革的推动作用,通过实地调研、统筹规划、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由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由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教育变革之路。

二、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教育发展所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对海淀教育公平、均衡、高质发展的需求与教育信息化尚未能确保教育满足以上需求的矛盾,而解决这一根本矛盾的基本出路在于遵循“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海淀教育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跃迁及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为此,要实现一系列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转换。

1.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发展与跃迁

通过调研,我们对海淀区校园教育信息化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校园教育信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从而提出了智慧教育成熟度模型,见图1。

如上图所示,校园教育信息化有一个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逐步过渡的过程,而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呈现一种质的飞跃。数字校园的基本特征是:(1)进行了各种交互性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了“校校通”;(2)初步进行了教学资源建设;(3)在管理方式上是按照计划机制进行建设并开展相关技能性培训;(4)教学方式以授导式教学为主;(5)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初级培训与考核;(6)学生仅具有基本的信息搜索、获取、加工的技能。智慧校园的基本特征是:(1)各种信息系统进行了优化、完善;(2)不仅高标准实现了“班班通”还高标准实现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人人通”;(3)在管理方式上以恰当的评价与适当的监控为主;(4)教学方式采取移动学习、社区内学习、大规模协同学习等形式;(5)制订智慧教育教师标准,对教师进行国际高质量认证等;(6)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创造等技能以及信息道德与伦理的培养。通过调研发现,海淀区学校大多正处在上图中的第二、第三个层次上,亟须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跃迁与发展。

2.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发展与跃迁,同时也昭示了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所谓数字教育,即数字化的教育,就是将数字信息技术用于教育领域,力图使教育的某个组成部分及某一运行环节数字化的教育形态。按照通常的理解,只要教育的某个组成部分或某一运行环节进行了数字化,就可以称之为数字教育。基于这个层面的认识,即使教育的整个组成部分或全部运行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从本质上来讲仍是将传统教育改头换面而己。因此,数字教育属于较低层次的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需要转型和升级。所谓智慧教育,即智慧化的教育,就是主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旨在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按照这一全新认识,智慧教育强调最新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适当而全面的应用,强调整个教育组成部分或全部教育环节有机化、智慧化的内在协调与统一。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形态,是数字教育转型升级的方向所在,必将对传统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和改变。

结合海淀区教育实践,将智慧教育与数字教育相比较,可以看出,智慧教育呈现出一些更为突出的新特征,具体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面向未来教育的主要理念,是新世纪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的必然境界,是教育信息化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技术革新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作为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的建设者与参与者,海淀区的教育管理者、广大教师、广大学生及广大市民需要实现一系列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1)在教育理念上,主要是确立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思路。要通过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建设促进实现教育均衡、高质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使优质教育资源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服务,从而促进学习型社区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实现。

(2)在智慧教育建设理念上,主要是实现从传统办学思想到现代办学思想的转变。要把智慧教育建设放到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地位进行统筹、谋划、布局和落实,以智慧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的整体提升;要致力于全面实现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技术与教育的智能无缝连接,以促生未来新型学习形态与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树立全社会办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激发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教育建设中来。

(3)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智慧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在智慧教育背景下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这样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学习模式上,主要是实现学习模式“根本性、多向度、全方位”的变革。在数字教育阶段,学习者通过网络去寻找学习资源,而在智慧教育阶段,位于“云”和“端”等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会通过学习分析技术自动智能地推送给学习者,实现信息找人。海淀区未来的学习将是开放的、泛在的、协作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多向度、全方位的变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协作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探究发现学习、变基于网络的学习为基于云的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三、技术推动教育变革——技术路径的选择

在全面把握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理念,海淀区对全区智慧教育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统筹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落实,这主要体现在智慧教育的建设框架及其实施上。海淀区智慧教育的建设框架可以概括为: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如图2所示:

1.建设三类智慧环境

为打造适应信息时展、适合2l世纪数字原著民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态环境,海淀区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语义网、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完善能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学习资源与便利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结果的三类智慧教育环境,分别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智慧云(教研)中心,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如图3所示。

智慧云(教研)中心主要是整合现有各类软件系统,促进应用系统贯通与集成,建成基于统一数据环境的集成化、智能化的海淀区智慧教育公共云平台,为全区师生提供“人人通”空间等基础支持服务,实现全区通用教育业务的集中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按需分配。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主要是研制智慧校园能力成熟度模型(如图1所示),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设备,体现教学硬件资源的均衡配置,高标准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和“师师通”。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主要是积极推进支持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智慧型学习社区建设,为海淀区师生及公众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与服务,进而创建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融合的学习型城区。

2.提升四类对象的智慧服务

为体现智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对象服务的理念,海淀区智慧教育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全力做好面向学生、教师、管理者与公众四类对象的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等四大应用(如图4所示),从而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的实现。

推进智慧学习主要是广泛推广信息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融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提升。推进智慧教研主要是创设良好的网上教学教研环境,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协同教研平台,使得优质学校教师的智慧能够向薄弱学校、社区、社会辐射,形成具有海淀鲜明特色的区域性网络教育体系。智慧管理主要是在“教育管理基础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决策”方面推动深层次应用,实现教育的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以及构建一体化智能运维体系等。推进智慧服务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智能沟通服务、即时教育信息服务、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意见建议反馈服务等。

3.实施六大板块任务

为实现打造三类环境的宏伟目标,切实做好面向四类对象的智慧服务,结合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现状,初步规划并逐步完成六个板块的任务,分别是: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板块、智慧校园建设板块、智慧型学习城区建设板块、智慧教研素质提升板块、智慧学习应用推进板块、一体化智能运维板块等。这六大板块的总体逻辑架构如图5所示。

通过以上六大工程板块的任务完成,结合探索教育云平台与智能终端在学生学习、教师工作、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场所的无处不在学习(泛在学习)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最终为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最需要、最适合、最准确、最便捷的智慧教育服务。

4.建立五个保障体系

为确保以上各大工程板块的顺利实施以及智慧教育总体目标的达成,海淀区智慧教育着重持续加强理念、组织、资金、制度、标准等五个方面的保障体系。

(1)理念保障。主要是从智慧教育建设的高度,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及时实现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变,不断破解海淀区教育所面临的教育难题,不断提升海淀区教育质量水平。

(2)组织保障。主要是在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完善并充实海淀区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成员库,完善学校等教育机构智慧教育小组及其运行机制,贯彻“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做到职能明晰、责任落实、协调统一,从而形成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合力。

(3)资金保障。主要是本着“财政驱动、社会参与、多方开源”的原则,以海淀区智慧教育财政资金为主要投入来源,在妥善利用并主动争取国家、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专项转移财政资金的同时,充分发挥海淀区智慧教育财政资金的杠杆与导向作用,引导并撬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促使形成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多方投资、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有利局面。

(4)制度保障。主要是以国家、北京市相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制定《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海淀区智慧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智慧教育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同时以创新的精神科学设定、不断完善各方工作机制,为技术推进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添动力。

(5)标准保障。主要是加强智慧教育标准采纳、建设与应用,在积极采纳教育部、北京市制订的相关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同时,建立海淀与国家和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相衔接的区域性智慧教育技术类、管理类标准、环境配置规范和应用绩效评估规范。

四、结论与展望

第12篇

当下,全球正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期。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已达到51.3%。可以预见,在城市化进程中,会不断涌现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全球8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城市消耗了全球75%的资源和能源。城市正面临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挤拥堵、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新挑战,各种“城市病”与日剧增,这些都集中考验着政府对城市、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从传统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智慧城市”或许为医治“城市病”提供了良药。截至2011年5月,我国一线城市百分之百制定了“智慧城市”实施规划;8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任务。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宁波、杭州、武汉、无锡等超过100个城市提出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相关规划、实施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梯队。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环保、智慧校园、智慧工业、智慧节能、智慧定位、智慧公用事业等各项智慧应用工程相继启动。具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征的社区,随着各项智慧应用的逐步落地,也为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氛围和实现基础,智慧社区必然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建设承载着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居民自治和互助服务等重任,是智慧城市中一个独具魅力、具有独立研究价值的发展主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社区建设将呈现新需求、新发展和新格局。

三大趋势勾勒智慧社区新貌

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满足社区管理服务及发展的各种需求,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现代政务、商务、文化娱乐、远程教育、家庭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社区服务管理,有力推动社区发展,显著提高居民工作和生活质量。未来智慧社区建设必将呈现三大发展新趋势:

首先,从服务方面看,社区服务的普惠性、便捷性、差异性更加明显。

普惠性更加明显。随着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日益完善,提供服务透明度更高了,只要符合条件、有意愿,且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都能享受同等服务。比如社区住宅区域的绿化服务,同一区域的居民都能共同享受;对有些保洁、水电修理等收费项目,只要支付相关费用能够“一视同仁”地享受相关服务。近年来,电信、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参建数字社区,借助信息化+商业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覆盖社区人群,积极推进社区电子政务、社区电子医疗、社区电子商务等应用,尤其是新型BTOC商业模式逐步深入社区,实现基于传统模式的创新,普惠服务能力将大大提升。

便捷性更加明显。随着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广泛采用,相关服务信息的、交换、接收等环节更加通畅,社区服务水平将有显著提高。如社区电子超市的出现,使数字小区周边1000米内商家签约可免费申请开网店,商家通过平台发送免费促销短信;社区内业主可通过手机、PC上网店下订单,或者一键呼通商家,与传统B2C相比,社区电子超市具有低成本、配送便捷的优势,这种以销售日用品为主的社区电子超市,将为业主提供一种新颖便捷的生活方式。

多样性更加明显。社区服务提高到一定阶段,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当然,多样化服务也受制于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动关系。比如,基于手机、PC、电视三屏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出现,能更好地满足业主、物管、小区周边商家信息传递、交互和沟通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又如,数字物管平台不断成熟,将使业主可以通过手机、PC或IPTV登陆平台上传水电气消费数据,查询水电气费用、物管费用、停车费用交纳信息,甚至通过该平台实现费用银行代扣。随着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又将促使服务需求进一步细化与深化。

其次,从管理方面看,社区管理的规范性、可控性、灵活性更加突出。

规范性更加突出。这源于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如2008年浙江绍兴柯亭社区开展社区“四统一”活动试点(即统一办公、统一社区标识、统一制度、统一佩证上岗),促进了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质量提升,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又如2010年,浙江衢州府山街道着力完善社区居委会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了考勤制度(含出勤、加班、联络、请销假等)、值班制度、社区干部服务制度(含着装、文明用语)、廉政建设制度、效能建设制度、社区干部责任片区包干制度、诫勉谈话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社区管理制度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日趋规范。

可控性更加突出。这源于社区管理建设的深入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在社区软硬件“两手”同时抓的今天,制度化建设更加严谨。如上海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推出了《上海市文明社区测评体系》,在申报准入条件、测评体系的结构与内容等方面强调反馈与可控。其中,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 分别占总分的90%、10%。基本指标反映文明社区创建的基本情况,有管理机制健全、社会秩序稳定、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优质、人际关系和睦、道德风尚良好等6个测评项目;特色指标有反映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特色及取得成效的3条指标。同时,要求在数据采集方法上,采取“实地考察”、“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汇总审核,体系建设与时俱进。

灵活性更加突出。这源于“以人为本”理念得到深入贯彻。近年来,上海的街镇社区组织了多次社区管理试点,尤其自2003年起先后启动了社区网格化、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求助、社区管理、智慧社区等试点,其在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响应能力、处置能力、协同能力大为提高,能够更加灵活、充分地发挥社区公共资源的优势。如近年出现的社区警务、社区公共设施管理、社区党建等网格化,使各类资源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进行灵活调度。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人员、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党和政府关爱的人性化服务,其深度和广度均有较大发展,这些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后,从发展模式看,社区发展的预见性、自觉性、统合性更加鲜明。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背景下,为社区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将演绎出新的发展模式。当然新模式并没有割断与现有发展模式的关系,已有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将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信息设施、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网格化管理等深入发展基础上,展现出更具魅力的社区发展模式,最显著的表现是“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紧密关联,这一前所未有的社区形态,在发展模式上将呈现以下三个特性:

良好而系统的预见性为科学发展提供新支撑。现有体制下,街道(社区)干部编制在数十名左右,下辖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面对的社区居民近数万人及数百、数千个驻地单位,传统方式只能过分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对服务需求的掌握只能局限在“眼见耳闻”的范围内,很难形成精确全面的系统分析与判断。而当社区信息化不断深入,社区层面普遍拥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使条、块的信息有了衔接与交换的载体,积累的各类信息资源可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信息分析与提示。比如通过人口信息库可及时掌握本社区各年龄阶人员性别比例及分布情况,以及每年新增退休人数、新增就学和就业人员等信息,为工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预见性的增强有助于提升服务管理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如某街道区域内因众多商务楼、住宅楼拔地而起,吸引了大批投资客,私房出租现象涌现,加上历史原因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城中村,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和环境卫生的压力不断增大。针对上述问题,该街道建起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摸清问题症结和转化因素,采取创新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提高社区干部综合能力的方式,制定了多项针对性对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化社区干部主动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树立平民意识,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针对人口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本着立足于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及时总结开展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步骤,紧紧掌握社区工作主动权。

统合性成为应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有效方法。当前,社区过多地承担行政事务,时常陷于考核、检查、评比、验收的繁杂事务,每个社区仅建立的台账就多达40~60种,社区干部对此要花费大量精力,占用许多为民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随着“智慧化”程度提高,“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有效对应,服务渠道和管理方式更多样、更优化,工作流程更规范、更畅通,并联作业能力和工作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在《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30个重点专项和计划的137个(类)项目和任务中,就包括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等众多以社区作为建设主体或应用主体的项目。这些“统合性”举措可使社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加,促成社区为民、便民、利民新格局。

科学规划方能健康发展

根据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以人为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社区的基本功能。既然智慧社区是一项创新举措,就需要在工作指导的理念和实践上顺应潮流、驾驭规律。

强调需求导向的基本原则,把工作创新点放在着力解决社区服务管理最紧迫的诉求和反映最大的问题上。强调“需求导向”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某一需求,确定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调节相关资源有序展开工作。贯彻“需求导向”,必须紧紧瞄准社区服务管理最紧迫的诉求和反映最大的问题。坚持“需求导向”实质上是“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深刻体现。当前,我国正以“民生优先”为导向,大力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改革开放成果为全民共享。社区服务的快速发展应当成为实现“民生优先”的重要抓手。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社区服务中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即吸引多方参与社区服务供给;确保政府的有效监管;提高公共财政投入比例,如挪威、美国用于养老、贫困、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分别占政府总支出的65%和60%。

把握智慧城市发展主流,在应用场景上尽可能实现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智慧模式下的社区服务管理是指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实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创新应用,将把传统社区概念中的居民聚集区逐渐演变为具有智慧功能的“信息综合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认为,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聪明。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

重视对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追求创新全盘否定前期建设成果、推倒重来的建设方式。智慧社区建设必须注重以往建设成果及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不能以“创新”简单地以往的建设成果,需要颠覆性“推倒重来”的情况是极少的,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具体落实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环节:所有项目必须有长远规划,规划缺失的项目不予立项;所有项目实施方案必须对相关工程、工作成果有分析与梳理,对未来拓展和风险有所考量、有所准备、有所对策,对缺乏前后衔接的项目暂缓实施;参加项目论证和评审,不能仅听实施部门或技术专家的意见,必须有相关受群代表、专业咨询、项目监管方等多方面人员参加评议评审。由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完成的《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表明,创建智慧城市“领跑者”的城市(城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扬州、浦东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等。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和规划方案三项指标超过49%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58.93%、56.07%、54.29%。这表明,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注重基本设施建设,通过试点示范引导的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重视社区的实际需求,避免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和工作上的“自拉自唱”。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突破瓶颈解决问题,有些问题需要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对此,一些管理者心中可能比较倾向用“标新立异”的方式进行“创新”。要知道标新立异本意是指独树一帜、另起炉灶、别出心裁,但如果出发点是为“创新”而进行形式“创新”,忽视实际需要和实际成效,往往会陷入“自拉自唱”的境地。工作中必须避免主管部门“一厢情愿”的现象。提高项目成功机率(减少失败概率)最有效的办法是“走群众路线”,切实从群众迫切需求出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使主观设想与客观现实相结合,让社区居民群众满意、让用户满意这是最重要的。

重视与总体规划相一致,避免智慧社区建设出现短期效应。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智慧社区建设必须在智慧城市的大战略引领下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因“方向性错误”而造成的“短期效应”。目前,有一些街镇急于求成,在没有全面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情况下,匆匆忙忙进行“抢先”,这可能会在短期内解决一些社区需求,但长远未必符合全局趋势,对这种风险应该有所防范。同时,应高度重视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避免追求大而全、一步到位的“跨越做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及自身特点,任何思路的形成都应最大限度地建立在洞悉这一内在规律和自身特点之上,不能用主观热情代替客观规律。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自身优势和劣势,做到“四个分清”,即分清前后逻辑,分清远近目标,分清急缓任务,分清前后计划。要善于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工作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