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

时间:2023-02-22 16:4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

第1篇

[关键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外汉语教学

1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称,2014年共计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近年来,西医类留学生总数仅少于语言类留学生,成为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热门专业。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西医类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制为6年,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并且大多数学生来中国时没有汉语基础,发现他们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在跨文化适应阶段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2跨文化适应的模式

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人们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的时候必然会经历生活上、文化上的许多变化,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加拿大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Berry(1990)分析的不同人群的文化适应策略,他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个人改变自我的过程,而个人处理跨文化适应的策略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个人对保持自己原有文化传统和身份的态度;二是个人寻求与新环境主流文化建立的人际关系的模式。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或模式:同化、分离、融合和边缘化。Ward与Kennedy(1994)调查分析了这四种文化适应模式与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融合适应模式的旅居者感受到的心理焦虑最少,采取同化适应模式的人经历的社会适应中的困难最少,但是采取同化模式的人会比采取融合模式的人遇到更多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采取分离和边缘化适应模式的人产生的心理焦虑都比较多,而采取分离适应模式的人在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最多。

3影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3.1语言障碍汉语水平会影响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而流利的汉语对文化适应有直接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会使人们有较强的发展与目的文化人群良好关系的交际能力,特别是能具有将目的语说得礼貌而得体的语言能力,而这是适应目的文化的关键因素。但西医类留学生的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会回国,所以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多数人认为学习汉语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而语言障碍不仅阻碍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也使留学生难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和联谊活动,以及影响在医院实习时与病人的有效沟通。3.2文化距离所谓文化距离是指自身文化与目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宗教、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差异。Furnharm、Bochner(1986)和Ward(1996)等人分析了分化距离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文化距离越大,个人要超越这些文化差异所需要的努力和资源就越多,所经历的生活变化也越大,体验到的心理焦虑也越明显。我校西医类留学生有60%来自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生比较注重个体主义文化,讲究平等,崇尚自由,做事方式比较简单直接,而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等级观念,相对含蓄委婉,有时候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言行不一。3.3个人性格特点在个人性格因素中,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内在动机、灵活性、幽默感、内向与外向等性格特点都与文化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另外,Ward(1996)特别强调性格特点与目的文化特点的契合,比如性格独立的人会对个体主义文化感到容易适应,而倾向互相依靠的人会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感觉舒服。内在动机也是影响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积极的内在动机的人会更乐观地面对困难,把适应不同文化看作是一种锻炼自己性格和增加阅历的好机会。只具有外在动机的人,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或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因此,刚到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有些留学生有时会自学到深夜,有时就会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有些留学生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学科上课,对那些自己认为不重要或不喜欢的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就旷课或逃课。久而久之,有些留学生会因迟到、缺勤被禁考,有些留学生则会因为旷课或逃课没通过该科的期末考试,而这些对文化适应过程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4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

针对留学生所表现出的共性问题,笔者从对外汉语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意见,以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4.1重视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作为西医类留学生的汉语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拿学历;同时一个国家的语言也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汉语的意识,积极适应中国的文化。其次,汉语授课内容应紧扣医学专业,注重实用性。在初级阶段,汉语综合科和口语课除了完成原有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可添加与去医院看病所需的常用词汇、医院机构设置名称和医学基本术语的讲授;在中、高级阶段,鼓励学生学习医学汉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为实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掌握汉语可以提高留学生在中国的生存能力,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提高跨文化的适应能力。4.2利用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虽然文化的差异是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障碍,但是也可以利用文化的差异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地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彼此间的交往和文化融合。学校可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社交聚会、俱乐部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等,让留学生沉浸在文化实践活动中,交志趣相投的中国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以促进文化的融合。4.3重视个体差异,保持为学生服务的态度留学生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秉承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深入学习各国留学生的习俗文化,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当出现问题时,帮助学生减轻在新环境中的焦虑和失落感,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引导学生转变态度和想法,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新的文化和学习生活。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留学生的文化和习惯,鼓励其既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同时也积极接受新的文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吸收和融合两种文化中积极的方面,为留学生营造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

5结论

第2篇

“最近怎么没有宁宁的消息呢?是又辞职了,还是又失恋了?”

“什么呀,人家在家里头悬梁、椎刺股,备战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呢!”

婧婧阴阳怪气的挤出这段话。毕业三年了,宁宁差不多把三百六十行都做了个遍,最终她得出一个结论,与其干一行,恨一行,还不如在“体制内”工作,图个安全感。宁宁身边有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比自己在私企工作轻松多了,“漂”了三年,她终于“醒悟”了。可是谁又能保证在“体制内”工作的宁宁,会不会又羡慕“体制外”的人呢?

爱它――恨它

从小就喜欢游山玩水的宁宁最羡慕的职业就是导游,因为他们可以免费参观世界美景,免费品尝各地美食,尤其是导游们在滔滔不绝地讲解各地风土人情、游客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们时,简直是帅爆了!上了大学以后,宁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旅游专业。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玩儿心”的驱动,边玩边挣钱,何乐不为呢?毕业后,宁宁来到一家旅行社从实习导游做起。起初,她由有经验的导游带着,一路上工作负担也不重,就是帮着清点一下游客人数、查找一下宾馆的路线,其余时间里面,宁宁就像一个游客一样,拍照、购物、品尝小吃……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位老导游不和她一起玩儿,总是皱着眉头,拿着电话,好像很忙的样子。

一段时间后,宁宁转为正式导游,开始“独挑大梁”。介绍景区景点自不必说,宁宁很享受这个过程,正可谓“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可除了介绍景点外,宁宁完全没有预料到还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琐事。

在发团之前,与游客约好早七点从当地出发,自己要先和司机约好时间、地点,再分别通知游客,五点起床,六点就要到集合地,再一一清点人数,如果丢了哪位客人,她是要负责任的。一早上忙下来,还要向游客介绍一下行程。终于可以歇一会儿了,又到了旅游景点,给游客介绍完景点以后,已是口干舌燥。在游客自由赏景拍照的时候,她又要联系饭店,为游客准备午餐。到了饭店,肚子已经咕咕叫了,可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旅行团实在太多了,饭店的服务员不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客人。于是游客就会大喊道:“导游,这张桌子还少一副餐具!”宁宁就得去拿餐具。一会儿又有游客大喊:“导游,餐巾纸不够用了。”宁宁赶紧又去取餐巾纸。几趟跑下来,心中憋着一肚子的怒火,早就没有胃口了。回家以后,宁宁一头扎进被窝里,心想:这是个什么职业,起得比公鸡早,干得比老牛多,游客还把我当服务员使唤,一天下来,自己居然都忘记了照相和游玩儿。她忽然想起那位老导游,为什么总是皱着眉头,总是看起来很忙的样子,原来导游这个职业一点也不好玩儿,宁宁开始讨厌这个职业。干了不长时间,宁宁就辞职了,从小到大的理想职业生涯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我和我的战友白岩松、崔永元一样,表面风光,衣着光鲜,却有着无法向外人道的无奈。”就像宁宁从小羡慕导游可以免费游山玩水,可以在众人面前一展口才,可谁知导游竟有这么多无法言说的辛酸。因为兴趣,所以选择,又因为选择,所以讨厌。职场中的“宁宁们”,哪一行没有无奈呢?

恨它――爱它――恨它

从前宁宁最不喜欢的职业就是教师,她觉得一辈

子翻来覆去地讲那点知识,烦透了。可现在宁宁却觉得当老师真是一个好差事。不但有寒暑假,社会地位也高,最起码不会被当成服务员呼来唤去。于是宁宁开始四处投简历,终于在一家民办中学当上了语文老师。实习期顺利通过,宁宁想到自己马上就能站在讲台上讲课,激动得睡不着觉。可是站到讲台上,宁宁的心就凉了一大半。每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刺儿头”,不管老师怎么在上面声嘶力竭地“咆哮”,他们就是我行我素。使宁宁最终放弃老师职业的,是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李志。一天宁宁正在上面讲课,忽然一阵刺啦的声音传来,那个最不老实的李志拿出一袋面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宁宁顿时火冒三丈,但还是强压怒火,警告他别吃了,专心听课。可李志像没听见一样,还在继续吃。宁宁忍无可忍,把教材重重地摔在地上,大声喊道:“把面包放下!”可李志回了一句话差点让宁宁晕厥:“老师,我还差最后一口了,您就让我吃完吧。”班里的同学哄堂大笑。宁宁带着满腔的愤怒和羞愧,哭着跑出教室。怎么当老师也这么难!我不干了,这么大一个人,居然受小孩子的气!第二天,宁宁便递交了辞职报告。

此后,宁宁又去做了销售,可是她发现,有些客户真的很难缠,总是刁难她;于是她放弃销售行业去做了文秘,可是她发现文秘天天都要围着老板转,简直就是私人保姆;放弃文秘又去做了对外汉语老师,后来又发现她只能教外国人汉语拼音或者最基本的汉字写法,实在是太无趣了。一晃儿三年下来,宁宁开始讨厌工作,因为每行都有令她心烦的地方。与其这样漂泊,还不如找个“铁饭碗”――考公务员。可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务员这个职业就可以终身依靠吗?宁宁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着茫然。

据说河流两岸,分别住着一个和尚和一个农夫,他们互相羡慕着:和尚看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充实;农夫看和尚念经敲钟无忧无虑,生活轻松。有一天,两人商谈之后互换了身份。成了和尚的农夫却发现天天敲钟念佛看似轻松其实枯燥,成了农夫的和尚发现种田辛劳并天天要为收成烦恼――于是两人都怀念起先前的日子。

职业的选择其实就是一条路,没有人能只收获结果而略去各种过程,宁宁换了一行又一行,她讨厌所有的职业。事实上,没有哪个职业是为某一个人量身定制的。如果你不喜欢某个工作,可能是那个工作的错;可如果你不喜欢所有的工作,那就是你的错。人性的弱点就是贪婪与好奇,总妄加揣度别人的苹果比自己的大而香甜;其实真的交换之后,咬一口或许会发现对方的苹果是苦涩的。有专家分析,做好一份工作需要记住3F定律――Fun(趣味),Fame(声望),Fortune(财富)。但我们都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请阶段性做选择、优先序列。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18岁的时候读了一部苏联小说《勇敢》,内容主要是写一批年轻人到西伯利亚建设一座“共青城”。年少的他受书中内容感染,也想写一部中国的《勇敢》,成为中国的威拉・凯特林斯卡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他不顾母亲的不舍,坚决背井离乡,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寻找诗意的人生。可到了以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竟如此之大,等待他的是无法形容的寂寞、单调、劳累和纠结。晚上要住在牛棚里,白天要放牛、挤牛奶,要干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当他膝行在条田里拾棉花的时候,看着一望无际的条田,他不禁问自己,希望在哪里。可是被问到是否后悔时,他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选择即负责。生活不是一首诗,生活不会提供那么多丰富的素材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有梦,就要继续做下去,就要勇敢地承担起所遇到的种种痛苦,因为真正的勇敢,就是战胜自己,然后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