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

时间:2023-02-22 16:49:50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

第1篇

关键词:留学生 汉语写作课程 任务教学法

引言

在汉语写作中,涉及文字书写、词汇选择、组词造句、标点使用、语篇构造等内容,于汉语为非母语的留学生而言,学习内容非常庞杂,任务非常繁重[1]。在对高级班留学生的汉语作文进行分析后[2],发现即使是高级班留学生,其汉语作文中仍存在许多语用失误,如词汇语用失误、语言表达不贴切、书面表达口语化、固定语言结构掌握不足、语篇衔接连贯失误等,这与当前“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传统教学模式息息相关。传统教学模式是单向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了解仅限于课堂、作业和考试中,难以对学生提出中肯的学习建议,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不佳。要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对外汉语写作课程的教学需做出改革。任务教学法具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锻炼留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语言写作能力等优势,在留学生汉语写作课程教学中得到重视。

一、任务教学方法相关理论及观点

任务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交际教学法为雏形,强调“在做中学”,得到了语言教育人士的关注和认可。Michae1 Long在任务教学的相关研究中对“任务”一词做出如下定义:任务是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中所做的事情,而任务的完成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如商场买东西、图书馆借书等[3]。David Nunan则指出,任务具有交际性,在语言教学中,交际性任务是学习者在课堂上理解、处理、输出、使用目的语的语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习者看重的是语言的表达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4]。Peter Skehan不仅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要”做的事,还提及了教师和学生“不要”做的事,如教师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过程、结果等方面保持一致性、学生不能重复他人的表达等[5]。国内研究中,也有许多学者对任务教学的定义进行阐述,如张笑难认为任务教学通过采用目标明确的“任务”来帮助学习者学习、使用语言,它看重学习者所学习语言的实用性,以现实生活为参照进行教学;它看重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并不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它首先强调学习者使用语言的流利性,然后才关注语言使用的准确性[6]。

本文认为,任务教学法是教师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设计出具体可行的学习任务,然后向学生讲解、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知、应用目的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汉语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任务教学法着眼于语言的交际性,试图将课堂语言教学活动与课堂外现实生活的语言活动结合,指导学生使用目的语解决交际问题,并促使学生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任务教学应用过程中需坚持以下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形式与功能结合原则、连贯性原则、难易适中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激励性原则[7]。

二、留学生汉语写作课程任务教学方法

(一)写作之前的任务教学

在学生着手做写作任务之前,教师需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的主题和完成任务可能应用到的词语、句式、格式等,并运用图片、PPT、视频、网络教学资源等向学生提供来自真实语料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和信息,一方面适当减轻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避免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将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与任务联系起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以公文写作为例,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前,可先分析、赏析范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公文写作词汇,然后向学生介绍写作文体的相关知识,如公文的组成要素(称谓、问候语、正文、署名、日期等)和书写格式等,并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储备如词汇、语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明确任务的内容、要求,根据任务执行的需要将学生分组,分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不同学生的性格特质、知识水平,尽量让小组成员优势互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避免优生独干情况的发生。

(二)写作阶段的任务教学

完成任务执行准备工作后,教师将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而需留心观察任务的执行情况,从学生的表现判断任务是否难易适中,如果学习任务过于简单则适当增加难度,如添加新的内容、制造干扰因素等,如果学习任务难度太大,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则及时降低难度,如允许学生利用图像代替文字说明,允许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容易因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产生压力感和畏难情绪,这时,教师需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必要时适当调整任务小组的人数、分工、活动时间和方式,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学习任务完成与否影响着教学的进度,虽然当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学习活动的主动权已转移到学生手上,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和任务完成的程度。为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进行表扬,对于表现较差或发生错误的学生尽量宽容,并引导他发现自身问题,从而改正。

(三)讨论以及汇报阶段的任务教学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后,需形成报告以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汇报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在此阶段,允许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自由讨论,教师不对讨论内容进行干预、限制,但需告知学生报告需包含的组成要素,如目的、内容、格式等,同时向学生强调,小组间的报告力避简单地重复。学生完成报告后,教师应在不改变报告原意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做用词、造句、谋篇布局上的修改和调整,以确保报告语言用法的准确性、流利性和篇章整体的逻辑性、连贯性,如果学生的报告观点有可进一步深入挖掘的价值则适当引导。当完成任务和报告,任务小组成员则向教师和其他同学介绍小组任务的完成方式和完成情况,分享所知所感,提出所疑所惑,反思不足和错误;而聆听报告的教师和学生则需留意报告小组是否出现写作差错,并在报告结束后提出、讨论。对于学生没有发现的差错,尤其是学生未根据任务要求使用的语言形式,教师应明确指出,重点分析,要求学生重新审视自身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四)分析以及巩固阶段的任务教学

完成活动任务的讨论和汇报后,即进入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分析和巩固阶段。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对教学任务的评价。在留学生汉语写作课中,对写作任务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写作的质量和效果。写作质量和效果主要有三个评价指标,即语言形式是否准确恰当,表达是否顺畅,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是否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而相对复杂。一般而言,在评价过程中以上三个指标需综合考虑,不可偏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不同,评价也应有所侧重。

任务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允,教师需事先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评价标准为努力方向,根据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不断调整方向以及完善内容。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以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为主,同学评价内容则适当放宽,可从写作思路、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而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对小组学生的成果和不足做出全面、中肯的评价,还需对全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写作任务,或者改变任务内容,要求学生重复相关任务,以巩固知识。

结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汉语推广事业的不断发展,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写作是汉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是一项综合教学活动,涉及字词句、标点、篇章结构等内容,学生需综合运用知识储备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留学生而言,难度颇大。本文认为,任务教学法可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应用任务教学法过程中,除了强调写作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流利性和篇章整体的逻辑性、连贯性,还需进行必要的跨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语

参考文献

[1]孙荔.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原则与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1):104.

[2]李莉.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浅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25-127.

[3]Long,M.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1985:77-79.

[4]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0-12.

[5]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l.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99-154.

[6]张笑难.基于任务型模式的主题单元教学在对外汉语写作课中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3):84.

第2篇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制药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在各高校中也渐成潮流。然而,作者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基础实验课程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盲目开展、推广双语教学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24-02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明文提出在高校中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开始,英语、汉语混合教学逐渐成为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领域。作为高校化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即陆续开始尝试在低年级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英文教材,使用英文讲授,以使学生较早接触并熟悉专业英语,便于其高年级阶段的文献查阅、实验室科研等任务。我校也较早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至今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采用了一系列颇有效果的做法,如编写双语教材、强调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实验讲解时采用较浅显的英文口语、繁难处采用汉语复述、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等。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改进与反思。

二、反思

1.英文讲授。作为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课在高校中通常安排在低年级完成。刚开始接触该课程的同学,之前只经过了短期的大学生活,仅有少量的无机化学实验基础。猛然间接触更为复杂的,同时又以英文讲授的有机实验课,遭遇大量的新的专业词汇,对学生而言明显学习曲线显得陡峭了些。许多低年级同学听力基础也较为薄弱,更是难以适应英文讲解的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多处报道的经验,我们尝试过使用由浅入深的授课方法,起初的几次实验大量使用汉语,而后逐渐提高英语比例,而较复杂的操作、步骤先使用英语而后再使用汉语对照讲解。这种英汉对照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曲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切换中英文讲述,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语言环境的割裂。汉语与英语在表述逻辑上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听课时需要频繁地切换接受模式,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思维混乱,引起知识掌握的碎片化。更有部分同学在英汉对照讲解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对英语不去深究,专等汉语的复述部分。这显然并非双语教学的初衷,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有人建议以较大尺度(章节、课时)为单位而非以小尺度(句、段落)为单位进行英汉对照:先完全以英文讲解整个实验,以便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英语环境,培养其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进而理解相关知识;待英文讲解结束后,再使用汉语复述主要内容,纠正之前学生可能的理解偏差。我们的初步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频繁语言环境切换的弱点,然而两次整体性的讲解会使得授课时间几乎成倍延长。在理工科高校中,基础课学时原本就异常紧张,这种做法偶尔使用尚有可能,但大规模、持续性贯穿整个实验课教学几乎没有可行性。

2.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一本合适的英文教材必不可少。不少学校的双语教学,特别是理论课,往往直接使用外原版教材。然而实验课程存在其特殊性,各高校由于专业重点、实验室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开设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上往往存在很大区别,国外的原版实验教材在这里更是“水土不服”。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与本校情况契合的英汉双语对照实验教材。为保证教材英文的质量,还特地由有机化学与外语两个教研室合作完成英文部分的编写。但毕竟英语教研室编者对化学操作不甚熟悉,教材的英文部分依然很难称得上地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学生的英文学习难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教材中英汉内容基本完全对应,很多学生往往不甚注意英文部分,在预习、复习及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阅读汉语段落,英文部分遂成为摆设。我们曾考虑过撤除教材中的汉语部分,改为全英文教材,或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该做法必然会使得斜率本已颇高的学习曲线愈发陡峭,因此也缺乏可操作性。

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总结环节,是对实验内容的复习与提炼,对教学成果的检测与反馈。与诸多其他院校相同,我们也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做法理论上在实验报告的原本功用之外,还可加深学习者对英文专业词汇的印象,检验其双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其英文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受限于自身的语言水平,很难组织好合理、流畅的英文,撰写报告时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英文写作上,反而忽视了实验报告原本的用意。更有甚者,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并非自主撰写,而是几乎全盘照抄双语教材中的英文部分,抄写时亦不求甚解,乃至教材中的印刷错误也原封不动出现在报告当中。这种“英文”报告流于表面,毫无意义,完全丧失了实验报告原本的功用,严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遑论科学精神的培养了。根据我们自身的实践,盲目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但完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使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4.专业词汇。多处的实践都证明,在双语实验教学中,化学专业词汇是特别应当强调的内容。我们也发现,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主要熟记的也是诸如化合物命名、仪器名称、实验操作等专业单词。然而受低年级英语水平及阅读量的限制,学生通常依然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胜任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任务。而这些英语词汇的学习,基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准帮助并不大。更何况,这些词汇日后在《化学英语》课程中,在日后科研实验室工作阅读文献时又将重复涉及。我们曾对比过开展与未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在高年级阅读科技文献的情况,并未发现有显著区别。低年级时的双语教学似乎很大程度上做了无用功。

三、结语

总之,经过多年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耗费更多的资源与时间后,我们发现表面光鲜的双语教学远未达到预期的成果,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提高并不显著。甚至因为学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陌生的专业英语上,反而会对实验课程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造成不良影响。英语并非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核心内容,因为双语这个芝麻而丢弃了西瓜,实有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之感。因此,我们认为,双语实验教学――至少在普通高校的低年级阶段――不应为追求新潮而强行大面积推广。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应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或可设立单独的双语教学班。此外,双语实验教学即便展开,也应与之后的专业英语、文献查阅等课程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出现过多的重复、冗余内容。

参考文献:

[1]周萍.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8(2):47.

[2]陈德英.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9(2):36-37.

[3]万福贤,姜林,尹洪宗,李映,付蕾,李长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66-169.

[4]盛野,张雷,吕蕾,王海晶.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5,10(20):176-177.

[5]陈牲,田玫,徐丽英.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专刊:195-196.

[6]傅晶,黎俊波.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232-234.

第3篇

如今,欣赏古老的东方魅力在西方越来越时髦,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恶补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扉页上的广告词甚有煽动力,声称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我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据说此书是专门为那些放弃学习像天书一样难学的汉字,只打算学会说点汉语口语者预备的。南于完全不看汉字单纯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

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抛“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都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中文里的四声,可谓是西方人的天敌。初到北京的英国留学生踏进饭馆开口就将包子说成为“报纸”,服务小姐还真耐心解释:“马路对面卖报纸,日报、晚报一应俱全。”想吃饺子,遗憾的是冲口而出的却是“轿子”,听得侍者如坠云雾之中。尤其令女侍者莫名其妙甚至气愤的是,他居然要求“红烧屁股”,并声称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道中国名菜。见女侍者的脸色不悦甚至恼怒起来,洋学生急忙将菜单指给她看。女侍者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吃“红烧排骨”。

一位初到北京的英国外交官,临阵磨枪讨教了几句汉语,便操练起来。当中方官员客气地告诉他今晚为他准备了一餐便饭时,这位英国外交官望着满桌山珍海味吃惊道:“如果说这是一餐便饭,那可真正是一餐‘大便饭’了。”

有一位英国人马克,他时常爱炫耀他那与众不同的学问。此人的爱好是整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从词典里拿来中文词句,接着就去活学活用。黄昏时分在林荫路上遇见他,我上前打招呼:“你好!马克,散步呢。”他笑嘻嘻地来了句:“对,我正在这里徘徊。”我忍住笑兴趣盎然地追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答曰:“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回来去地走着。”马克逢人喜欢自我介绍:“我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每每都令众人笑得人仰马翻。马克自己却很惊讶,因他在词典里读到“乡下人”译为中文就是“土里土气的人”,他只不过想告诉中国人自己出身农民,不明白为何会导致如此喜剧效果。马克生搬硬套词典术语的习惯,有次着实令他尴尬万分。不知他从哪本词典中查找到“废话”一词的英文翻译含有双重意思,一为没用的废话,另外还有客气的含义,于是马克大着胆子运用起他的新名词。一位来英国商务访问的中方处长,与英方淡判之后夸奖马克的汉语水准高,马克赶忙学着中国人的谦虚劲回答:“你真是太过奖了,全是废话、废话。”那位处长先生当即一脸惨白地走开了。

在英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尤其喜欢选修中文。据他们说,学会了中文将来回国谋职会有更多的机会。雅子小姐即是位中文迷,她认为最要紧的是先得学会用中文做自我介绍,可怜的雅子每当她兴致勃勃地用汉语作自我介绍时,旁人听起来便成‘了:“您好!我是牙齿(雅子),请多多关照。”并且还配上一个地道的日本式鞠躬。

中国民俗十二生肖属相,也是西方人极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想查清楚自己是属什么动物的。不幸的是,“属”和“属于”他们常常混淆。一位姑娘兴奋地报出:“我是属于猪的。”中文里用“雌性”或“雄性”来形容动物性别,这对洋学生来说未免太难为他们了。因在英语里无论形容人或动物都可通用male(男性)或female(女性),一天下午在街上一位小姐牵着她的爱犬得意地向我介绍“这是我的女狗。”

中文里的量词,也令外国人大为头痛。一次考试,我让学生解释何谓“一条好汉”,一个学生充分施展了想像力写道:“一条好汉,意思就是一个瘦而高、相貌好看的男人。”他解释“一条”自然是长而直的意思,至于“好汉”理所当然应该是模样好看的男人。

还有一位学生告诉我,他在山间公路上看到了“一张兔子”。我立即纠正应该是一只兔子,他却表情认真地反驳说,千真万确是一张兔子,因为野兔已经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理所当然变成为一张兔子,就如同一张纸、一张相片一样。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在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翻译正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活动,因为翻译是正确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翻译能力已不再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专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

一、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与翻译

以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为代表的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语言获得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和接受语言符号和信息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了可接受的输入才能真正拥有语言。这个理论强调输入能力“听”和“读”,而忽视语言输出能力“说”和“写”。而语言输出理论的代表Swain却认为:“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还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的习得也同样有积极意义”(Swain, 1985)。听、说、读、写、译是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很明显“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input of the language),“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outputof the language), 那么“译”(笔译和口译)则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和双向活动(穆雷,1999)。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然而上世纪80年代反复修订却又沿袭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无一字提到“译”的能力的培养(赵宇阳,2009)。到1999年,《大纲》再次修订,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1999),虽然“译”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排在“一定能力”的最后,几乎是可有可无。

对翻译教学的重视不够这一现状从课程的设置上也可以得到证明。《大纲》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英语写作、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这些英语选修课是安排在这四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后,为达到六级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以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1999)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英语课时有限、课堂规模较大,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也不足,在基础阶段之后,很少有学校能够向学生开设翻译选修课。即使少数高校对小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翻译选修课,但也没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为例,虽然学生入校基础较好,但由于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军事院校,英语课时较少,一周只有两节“读写译”课,教师着重语言点的讲解和教学活动的进行,很少有时间给学生进行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到了大三以后,也没有开设英语翻译选修课。

还有就考试项目设置上也可以看出对翻译教学的不重视。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但自1996年到2003年14次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题目仅仅出现两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从2004年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将翻译列入考试项目,作为一种常设题型固定下来,但题型单一,且占分值较低,远不够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

三.学生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学生的考试和平时翻译作业情况来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理解型问题和表达型问题。

1.理解型问题

理解型错误主要是指由于学生的语言功底不扎实,知识面较窄,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甚至理解错误,从而译出错句。主要表现为对词义不求甚解、欠缺语法分析,对句子结构混淆不清,英语长句翻译不当,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Apparentlyhe doesn’t dance because dancing is too easy for him.

错译:很明显他不跳舞因为跳舞对他来说太容易了。

正译:很明显他并不是因为跳舞容易才跳舞。

分析:此句虽然没有生词,但很多学生会译错,这句话的难点在于否定转移,关键是学生要懂not否定的不是dance,而是后面的because从句。

例2:Liyuwas more of a poet than a king.

错译:李煜比国王更有诗人才华。

正译:李煜与其说是一位国君,不如说是一位诗人。

分析:此句关键是理解“more of a +n.+than”的句型,此句前后指的是同一人,并不是前后两个不同人的对比。

例3:My roommate said this girlhad told him she wouldn't mind going out with me. But when I invited her to amovie, I learned he was just pulling my leg.

错译:我的室友说,那个女孩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可是,当我请她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那室友在拉我后腿。

正译:我的同房间同学说,那个女孩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可是,当我请她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那同学是逗我,开我的玩笑。

分析:此句错误在于翻译时望文生义,囿于词语表面意思,没有正确译出英语文化背景中的习语。“to pull one's leg”初看起来好像和中文里的“拉后腿”意思差不多,但是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它的真正意思是“开别人玩笑”。

2.表达型问题

表达型错误是指对原文的理解基本没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翻译技巧和翻译实践,语言基本功较差,拘泥于语言表面形式和结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翻译出来的东西不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在英译汉中出现“欧化”现象,在汉译英中又出现“中式英语”。

“欧化”汉语主要是由于学生未能摆脱英语语言形式的影响,对原文句子结构亦步亦趋,充满着“翻译腔”,从而产生蹩脚别扭的汉语句子,尤其是对英语长句(主要是定语从句)的翻译。

例1:They will miss the ritualinteraction that goes with a welcoming cup of tea or coffee that may be aconvention in their own country.(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课)

译1:他们会怀念在他们自己国家已成为是一种习俗的伴着喝咖啡或喝茶的礼节性交流。

译2:他们会怀念那种一边喝茶或喝咖啡一边进行的礼节性交流,这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

分析:比较两句翻译,我们肯定觉得译2顺口,译1其实也没什么错误,但是总觉得拗口,因为中心语前面的定语太长了。翻译时把英语长句拆成短句,定语拆开更好。

“中式英语”俗称 “Chinglish”,它是受汉语思维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的英语。

例1:希望你能来参加晚会。

错译: Hope you can come jointhe evening party.

正译:We hope that you can cometo the evening party.

分析:汉语中一些习惯表达方法比如“吃了没?”等等是缺失了主语。但是英语是注重主语句法功能的,缺失主语的前提下往往要增补主语以期表达的准确。

例2:我认为他不会赞同你的。

错译:I think he will not agreewith you.

正译:I don not think he willagree with you.

分析:英语有些词在表达否定意义时需要将否定词前移,而汉语当中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因此否定表达不当也是常见的中式英语之一。

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输出能力的几点建议

1.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Swain的“输出理论”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翻译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汉译英练习帮助学生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并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英译汉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语境意义的能力。通过英汉互译,使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可理解输入,掌握英汉双语间的对应转换规律,发现自己中介语言的错误和鉴定英语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陈晨春、李桂民,2009)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翻译教学是必要的、可行和有效的。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适当讲些翻译技巧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大学英语教学历来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翻译教学是个问题。笔者认为可在精读课中穿插翻译教学,采取课上精讲和课外练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说在每个单元适当介绍和讲解一些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诸如词义的选择和引伸、词性的转换、增词法减词法、反译法、引申法、拆句法和并句法等,并结合课文和练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时在对课文中的从句、长句和难句进行分析时,可结合实际随时进行翻译讲练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对课文理解得更准确、更透彻,又练习了翻译技能。还可以每两节精读课中抽出十分钟来进行翻译练习,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讲评翻译实例,并将学生翻译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3.抓好基础教学,提高学生中英文基础

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学好外语的前提。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翻译是学习英语的手段,倍受青睐。但随着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不断取代语法翻译法,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提高了,但语法基础却不如以前,对长句中的从句、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句、否定前置,主谓一致和虚拟语气等语法掌握得不好,尤其害怕长句中的从句。因此打好语言基础,强调词义学习,组织相关的语法训练,学会分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注重语境语义的学习和研究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翻译是双语能力的转换,要想做好翻译,目标语和原语的基础都要好。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普遍只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他们中文水平的提高,导致有些学生在英译汉中虽然理解了英语原文,但翻译出来的汉语却不伦不类,欧化严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晦涩难懂。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平时需多做些英译汉练习。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进行文化输入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一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要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文化内涵。中国翻译理论家谭载喜曾说:“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两种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谭载喜,1999)。如果学生缺少文化背景知识就难以正确译出英语原文中大量涉及历史典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对比的翻译练习;提供涉及文化问题较多的翻译材料;在翻译课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浏览报纸杂志,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电视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活动来培养跨文化意识。

五.结语

我们必须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翻译能力培养的现象,将翻译有效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仅要抓好基础教学,强化学生对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定期定量进行翻译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ephen D.Principles ﹠ Practice in SecondLangu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2]陈晨春、李桂民.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不足与改革[J]. 大众科技.

2009(5):200-201

第5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实践教育 对策分析

1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育理念

1.1 实践教育的内涵界定 目前,关于“实践教育”的概念界定,有的学者是针对理论教学而提出的,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社会调查等。”有的学者侧重学生实践能力,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生产技能或工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其实,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我们发现“实践教育”的教育主旨都是使学生变为实践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攻方向 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市场的专业需求中,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传统教学理念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育理念”转变的根本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践教育在应用型大学势在必行。针对实践教育的内涵特点,可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攻方向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就业市场,建立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二,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第三,针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质,改变传统授课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本质改变;第四,针对专业特点、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真正的实现将“理论”落地,让实践教育不流于形式。

2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实一个专业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即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以及人才素养。经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社会调研以及企业咨询,具备纯文学知识的中文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面向企业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是高级复合型人才,譬如文字处理技能,行政管理技能,现代办公技能,交际公关技能,对于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以及新闻广告知识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具备扎实文字功底,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立足于现代企业平台中。我们结合汉语言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在夯实汉语言专业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可将“现代办公与管理”、“全媒体采编”以及“广告创意与策划”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向。折射在就业“取向”上,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类工作,如“房地产公司的行政”、“中小学教师”;第二,媒体、文化传媒公司,如报刊、电视、广播;第三,从事“AE”、“广告文案”、“广告创意”等工作,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上述人才的专业需求要求我们打破传统中文的单一化培养目标,而倾向于多元化培养目标,唯有这样才能在既有的专业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2.2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与社会的严重脱节,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性差,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选修课也停留在主观课程的延伸中,这种课程体系如果在“985”,“211”的学术型高校的毕业生还拥有足够的市场,但是在经济知识的时代语境中,却使得独立院校抑或民办院校的学生失去了“学历”优势的竞争力。为此,在实践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本着学生“宽口型”的原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不能变动,否则将会脱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初衷,但是另一方面,要想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真正地走向实践教育的视域内,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就要在巩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选修课群与实践课程中调整比重,实现专业理论课程与应用型课程之间的有效互补。因此,根据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多年学校毕业生的回访、对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部门的走访调研,我们构建了适合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群,即“6+1”公共选修课群。“6”由全媒体采编、教师岗位技能、现代办公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创意与策划方向组成;“1”是针对参加考研、考公务员等升级考试的学生,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同步指导,“6+1”模式公共选修课群的建设,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坚持小班授课,践行分组式教学。六大方向的公共选修课群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宽口型就业的目的,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3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培养 实践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确立了层次性培养模式。大一时,学校为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旨在使其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各个方向实践课程的特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到了大学二年级,学生逐渐进入了“定向”培养模式中,每个学生需要在全媒体采编、教师岗位技能、现代办公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创意与策划方向中进行自主选择。此阶段,学校采用师生双向选择方式,每名学生申报两个选修课群,再由各选修课群的主要负责老师进行集体面试和测评,以通过学生的特长、性格、生活环境等全方位衡量学生适合的就业方向。大学三年级,学生面临着选择毕业以后的去向,即“就业”和“考试”。就业倾向参与实践,而考试需要注重对考试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复习。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以及“顶岗实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和大学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课程设置提供指引,同时实践课程是实践教育的有力支撑,而“分层次”的培养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保障,能够确保实践教育有条不紊并且有效的实施。

3 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实践教育的实施

3.1 宏观与微观课程体系的有效平衡

3.1.1 微观:学院实训课程。微观实训课程构成了整个实践教育的基础。随着当前外部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学校逐步树立了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此课程设计体系中,实训类课程的比重大大增加,“全媒体采编”方向的实训课程,如“自媒体实训”、“报纸排版与网页设计”、“网络推广与营销实训”等,这类实训课程注重的是对媒体基本技能与实用能力的掌握,如“新媒体理解能力”、“报纸排版网页设计能力”、“新闻摄影能力”等。

3.1.2 宏观:校外顶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是本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通过实行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仿真模拟实训,提高汉语言文学与社会的实用性人才对接。其主要开设于大学四年级,主要形式是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来说,其实习单位一般为学院所在城市的本土企业,顶岗实习的岗位一般是由学院、家庭以及其他关系引荐。顶岗实习是实践教育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工作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教育环节。

3.2 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的有效结合 众所周知,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一般采取边教边练的教学方式。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行专业实践时,实现了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的有效结合,一方面由教师向学生提出实训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个体技能;另一方面由学院或教师统一安排集中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实训任务。这些实训使得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力求在初入职场之时能够迅速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对学生个人简历、自荐信、应聘着装、应答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为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综合业务知识、良好的业务操作和商务交往能力的一流商务人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景华,高珊.产学研合作:地方高校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陈皓明,姚期智.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1).

[3]刘树郁.高校实践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6).

[4]陈超,赵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第6篇

编辑在编稿中遇到疑难时,总习惯于翻找身边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最为常用。该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曾多次修订,对于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的规范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然而,这本词典并不能包罗报纸上的所有词语,尤其是一些专用术语。

本文收集了几个报纸上出现频率较高、且编辑容易误纠的词语,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释义。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或没有做出相应的解释,或不在其所收录的条目内。当然,编辑容易误纠的词语会有很多,这里所举仅是其中的点滴。

“突出”与“突发”

例:新华社昆明7月31日电(记者王长山)记者从云南省富源县委获悉,位于该县境内的白龙山煤矿29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1人死亡。

编辑(尤其是年轻编辑)拿到这篇新闻稿时,往往会习惯性地将标题和文中的“突出”改为“突发”。《现代汉语词典》(第1378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版,下同)对于这两个词是这样解释的:

[突出]动冲出:~重围。

[突出]①动鼓出来:悬崖~\~的颧骨。②形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成绩~。③动使超过一般:~重点\~个人。

[突发]动意外地突然发生:~事件\~山体滑坡。

根据词典解释,这两个形同音同而义有区别的“突出”,都不能和“事故”一词搭配;而“突发”作为动词与“事故”搭配应该是不错的,表示“突然发生事故”的意思。但是,在这篇新闻稿件中,却并非“突发”之意。因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是一个专业术语,是特指煤矿行业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事故现象。工人在井下采掘作业过程中,当煤矿与岩石或煤体大面积瞬间分离时,常常会喷出大量瓦斯,极易造成事故。这种现象叫“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不仅会造成采掘工作面和通风系统的破坏,同时大量煤与瓦斯以极快的速度喷出,还可能会充塞巷道,造成人员窒息和瓦斯爆炸、燃烧及煤(岩)埋人事故。所以,在这篇新闻稿件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用法是正确的。

“表见”与“表现”

例:一对再婚夫妻感情出现危机。妻子背着丈夫将公房买下,接着又转手卖给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丈夫遂将妻子和房产局告上法庭。……法院认为,(妻子)何某将家庭成员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房产局没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何某能代表家庭所有成员,该房产为家庭共同利益,因此不构成表见,房产局与吕某妻子所签合同无效。(2005年9月25日《新闻晚报》)

如果编辑缺乏法律常识,在修改这篇通讯时,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表见”是“表现”之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表现”的条目,却找不到对“表见”一词的释义,而且“现”与“见”的字形也比较相像,所以非常容易让缺乏经验的编辑产生错觉。

其实,“表见”是一个法律专用术语,是指人虽不具有权,但具有关系的某些表面要件,这些表面要件足以使无过错的第三人相信其具有权的民事行为。“表见”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有权”一样,均由被人承担。因此,在这篇通讯中的“表见”的用法并没错。如果将其改成了“表现”,反而让人不知所云了。

“归正”与“归来”

例:为曾沦为法律严惩对象的归正人员从户口簿上抹去污点记录,是西安市公安局本月开始推出的一项新举措。该局规定,公安机关在办理刑释、解教人员落户时,户口簿上不会再出现“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少管”等字样。(2006年1月18日《华商报》)

“归正”也是《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集的词语,“归正人员”特指“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2002年10月1日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首次将沿用了几十年的对这两类人员的称谓改为“归正人员”。顾名思义“归正”有“归上正途”的意思。将“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的称呼改称“归正人员”的做法体现了对这些人的人权保障,标志着我国人权的制度化保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后来这一称呼也在我国其他省份流行。但是,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无法找到,却能找到“归来”一词(第512页):

[归来]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海外~。

一些经验不足的编辑很可能对“归正”一词感到陌生,顺手将其误纠为“归来”。从上下文来看似乎也能读通,岂不知完全曲解了原稿所要表达的意思。

“适格”与“合适”

例:备受关注的南大副教授陈堂发状告中国博客网站侵犯名誉权一案,昨天上午9点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未曾料到的是,案件尚未开庭审理便出现一波三折。先是原告告错了对象,中国博客网站不是适格的被告,原告随后撤诉,并重新将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院。 (2006年6月15日《法制日报》)

“适格”一词也是经常见诸报端,多出现在案例报道中。编辑千万不要以为“适格”是“合适”之误。诉讼双方的原告和被告,被称为“诉讼当事人”。诉讼当事人是否正当或者合格,在法庭上被称为是否“适格”。适格当事人是指对于特定的诉讼可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当事人的资格,其作为原告或被告,具有进行诉讼的诉讼实施权。提讼的当事人未必是适格的当事人,法院只有针对适格当事人作出的判决才有法律意义,也只有适格当事人才受法院判决的约束。对于不适格的当事人,法院应裁定驳回或者更换。因此,当事人是否适格是法院作出有效判决的前提。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没有“适格”的条目,却有对“合适”的解释(第549页):

[合适]形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这双鞋你穿着正~/这个字用在这里不~。

编辑在案例报道的稿件修改中,遇到“适格”一词,如果不理解其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找不到相关解释,往往会将其改为“合适”,读起来似乎也“合适”,其实已造成错误。

编辑如何避免误纠词语?应在这几方面下工夫:一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编辑在修改稿件时,对于似曾相识的文字,宁可多一点怀疑,多加推敲,多加核对,千万不要想当然,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二是尽量扩大知识面。编辑要处理好各种稿件,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一些专业知识。报纸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是多方面和多领域的。编辑要获得丰富知识,除向书本学习、向实际学习外,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可以向来稿者学习。虚心向来稿的行家里手求教,就能尽快掌握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三是不能过分依赖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毕竟是一本语言词典,它不可能对一切专业词语都作出严密的解释,不要认为,词典上没有的词语就是错别字。作为编辑手头应该多备几本工具书,以便编稿时参考。但是,所有的工具书都有其局限性,过分依赖反而容易出错。■

(作者单位: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江苏法制报)

第7篇

【关键词】广告学 现代汉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28-02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教育部拟定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现代汉语课的主要任务也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制定的。但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中,广告学专业也将现代汉语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开设。这就使得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均不能很好地适应广告学专业学生的需要,存在任务目标不明确、实用性不强,无法与专业相结合等问题。根据教授广告学专业学生现代汉语的经验,本人认为,面向广告学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整。

一 调整目标定位,重构教学内容。

广告学是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针对广告学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应从学生的技能需要出发来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语言文字是学生今后从事传播、设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学科性质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应该把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此外,绝大多数的现代汉语教材都将现代汉语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一般都安排了96个学时进行讲授,而广告学只有32学时。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和调整。

1.压缩理论知识的讲授

语言理论大多抽象、枯燥、难懂。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讲授这部分内容,学生会觉得“学不懂、学了也没用”,教师会感到自己是在“唱独角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幅削减理论知识的讲授转而进行实践练习。如在语音一章中,大胆砍掉发音原理的讲解,利用更多时间让学生朗读、演讲。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纠正方言、推广普通话的作用。文字、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也应采取同样的方法,重点讲解文字、词汇的规范化,错句病句的修改,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不规范的用字、生造词及报刊、新闻中的错句、歧义句等。这样可以真正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

2.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增加趣味性

现代汉语中大多数的引例都缺乏时代性,有的甚至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学生看到例句像是看到了政治书,因此大多数学生是不喜欢看课本的。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语言理论确实枯燥乏味,但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却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对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极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语料有强烈的敏感性,通过对语料的分析解释深层的语言规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普通话正确发音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增添一些与此相关的相声小品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条件下对普通话与方言加深认识。在汉字讲解中,突出“象形”这一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基本理论知识。在词汇、语法、修辞中,引用网络语言、字母词、“××体”作为例句,既可以让学生感到现代汉语并不是与他们的生活无关,也可以引导学生规范化地使用语言文字。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大多是教师采用“粉笔+黑板”的“一言堂”授课模式。但事实证明,教师“怎么教”,是由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共同决定的。广告学专业决定了学生并不是要掌握高深的语言理论知识,而是怎样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广告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调整。

1.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会给课堂带来新的挑战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汉字一章时,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观看《汉字五千年》,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汉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平时所使用的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课堂增加师生互动,课外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广告专业的学生大都活泼富有创意,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完善。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现代汉语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如可以选取学生都喜欢看的某电视节目,分析其语言特色,教会学生如何判断“通俗语言”与“低俗、媚俗、庸俗的语言”之间的差别;通过分析某位新锐作家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需要走向社会解决语言运用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比如,要求学生有计划地练习小篆和隶书,不但能帮助他们体会汉字形体的发展规律,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今后学习设计类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与后续的专业学习自然衔接;再如,要求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短信、网络用语、流行语,细心观察语言的新变化,组织学生调查闹市区的店名、广告等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进行相关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在锻炼了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 与专业相结合,提高技能训练比重

广告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被设置在第一学期,这不仅说明了它是一门学科基础课,同时也说明了它与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是有联系的,必须要有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的一面,还应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样学生会觉得所开设的课程是一脉相承的。本人曾在教学中,在讲汉字的印刷体和手写体时,硬性要求学生识记十种以上的字体,因为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他们应对形体、线条要更加敏感。在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上,本人要求学生通过本学期所学到的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分析下列经典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海尔冰箱,天下无霜”(海尔集团);“美的不只是商品,廉的绝对是价格”(美廉超市);“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中国联通);“立即下班,禁止痘留”(××美容院);“你好,色彩”(Canon相机)。学生的热情很高涨、发言很踊跃,在检验了本学期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广告语的选用对一则广告所起的巨大作用。这样学生在今后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美学、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学习中,就能借鉴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创作出优秀的广告作品。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广告学开设的现代汉语课,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从广告学的培养目标出发去调整教学内容,不但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而且要从学生的特点和本专业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只有这样,现代汉语课才能在培养广告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关彦庆.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3]李宏伟.非中文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4]宣恒大、卢伟.多方面结合,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果[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第8篇

论文摘 要: 英语教师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其语言技能产生影响,新形势对教师的词汇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词汇水平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教师扩大词汇量的多种有效途径,一定会对教师学习实用词汇有所裨益。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词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时代对英语教师词汇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灵活应用英语词汇,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思想。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不断提升词汇水平,自我习得实用英语词汇呢?

1.培养兴趣,在阅读中附带学习词汇

英语教师应该准确界定自己的兴趣,特别是要把这种兴趣与一个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英语教师,阅读国内外英文报刊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国内英文报刊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我们尽快掌握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文说法,从而达到扩大词汇量、学习实用英语的目的。例如,在阅读有关地震的报道中会遇到很多相关词汇,如aftershock(余震),epicenter(震中),landslide(山崩,滑坡),mud-slide(泥石流),barrier lake(堰塞湖),ground cleave(地裂)等。

除国内的英文报刊外,我们也应多接触国外美英报刊。入门阶段,可以先看西方通讯社稿,如,美联社(AP)。在阅读美英报刊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闻常用基础词汇。当然,一些英美大报的报道和评论与通讯社不同,它们在用词上不会局限在几千词汇,特别是显示记者文学才华的特写和专栏,如果你抱着增大词汇量、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看报纸,那么就不要局限于你所感兴趣的部分,最好通读报纸的每个栏目和版面,包括新闻、社论甚至广告等。报刊杂志上登载的最新消息,所用的词汇是最现代、最实用的,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杂志能够让我们通过生活化、实用性的学习,迅速提高我们的英语实用能力。

2.双语互译,加强对英语词汇的准确把握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都很清楚,中西方看问题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束缚着我们,成为我们英语表达中的障碍,使我们不能畅所欲言、准确而简洁地表达思想。增强英汉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力,准确把握词汇含义是正确理解和应用英语词汇的关键。

我们可以尝试口译汉英对照(或英汉对照)的小说、幽默故事或好的短文,进行汉译英练习:首先通篇阅读,再来看汉语译文,然后逐句把汉语译文口译回英文,每完成一小段后,就参阅对应英文部分并与我们的口译进行比较,很快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缺点和进步,因为始终有英文原文像一位老师,耐心地指出我们的不足和错误;同时,有一些在直接阅读英语课文时被我们熟视无睹的地道的英语表达也会被发掘出来。通过汉译英比只阅读英文课文印象要深刻得多。同样,我们也要进行英译汉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汉语中有很多与英文相对应的绝妙表达。如:fall silent on finding oneself bested in argument(理屈词穷),have a mind as open as a valley(虚怀若谷)等。总之,英汉互译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两种语言的思维转换能力,巩固词汇,提高语言实用技能。做翻译练习还可以让我们更为细致地钻研文字,从而有助于英语和母语同时提高。

3.熟练掌握常用基础词汇,提高活用词汇能力

第9篇

[关键词]汉语 汉语文化 汉字 表意特征

在今年“两会”外交部长答记者问以及温总理与记者见面会上,很多外国记者用汉语向杨外长和温总理提问,看后让人倍感自豪。随着今天中国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越来越广,中华民族的文化又重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了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潮。据报道,现在有100多个国家的两千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中国在海外开设孔子学院达几百所。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使世界各地的朋友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汉语文化热最重要的催化剂。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此感到欣慰和自豪,但与此同时又令人忧虑,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国人的语言文字水平却日趋下降。我们正在渐渐忽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渐渐忘却自己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

汉语文化热源于汉文化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具有表意特征的一种文字,在漫长的历史中不但没有灭亡,而且还在不断发展,这充分说明汉字本身的生命力。正由于其严密的表意性,汉字、汉语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独特的汉字赋予了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载负了中华民族光辉的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因此,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汉语文化在全球语境下的兴衰存亡,取决于汉语文化的传人对于汉语文化的态度。作为汉语文化的传人,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而不应以谬误人。

如今社会上汉字使用情况令人堪忧,直接体现是大街小巷的用字五花八门,包括招牌、广告、招贴、布告、报章等,使用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人们又不可避免的要与之接触,这势必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一是使用自己的简体字(包括已经废止的二简字),比如,很多店铺的招牌使用中,“打汽(气)”、“仃(停)车场”、“花蓝(篮)”、“付(副)食店”、“另(零)售”、“歺(餐)厅”等等。二是滥用繁体字(包括已淘汰的异体字),可能有些人以为使用繁体字,表示自己有“文化”,将“美容美发”写成“美容美發”,殊不知“发”字由两个字简化而来:一是“發展”的“發”,一是“頭(头)髮”的“髮”。若执意要用繁体字,那应是“美容美髮”。三是使用错别字,诸如“神州(舟)六号”、“寻物启示(事)”、“夜霄(宵)”、“打蜡(腊)”、“家具(俱)”、“渡(度)假村”、“侯(候)车室”、“房屋折(拆)迁”、“季末清仑(仓)”、“震撼(憾)价”。四是乱改乱造成语,近年来一些商家为追求广告效应,玩起了文字游戏,给一些成语改头换面,如某服饰的广告语“衣衣不舍”、某化妆品的广告语“痣在必得”、某蚊香产品的广告语“默默无蚊”等等,这些所谓的广告创意,实质上是改变了成语的本意,说重了是对汉文化的亵渎。城市街头用字是社会用字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程度、文化素质、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窗口。对不规范使用汉字现象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这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极不相称。尤其是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社会用字没有统一的标准,任人乱写滥用,不仅破坏了汉字本身的交际功能,而且势必给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教育普及和文化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今年5月即将在上海举行世博会,届时全世界的目光又将再次聚焦中国,为营造良好的世博环境,全社会都应该立刻行动起来规范汉字使用,纠正街头不规范使用汉字现象。

美国著名学者杜维明在题为“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的演讲中说:“当代人类社会既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本土化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时代。”这就是说,科学技术、贸易往来、金融资本等等是可以一体化的,但是文化是不能一体化的,它必须也只能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所以,保存并发展汉语文化,让汉语文化之树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青春长在,这就是今天汉语文化的传人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香港已故著名的爱国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生前曾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人类总有一天都要学习汉字!”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股强劲的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潮,安先生的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面对此情此景,作为汉语文化的传人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汉民族语言,掌握汉民族的精神,传播汉民族文化。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先生曾说:汉语热的同时我们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我们决不可骄傲和自满,更不能不思进取。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的根,是自主创新的不竭源泉。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科技相对落后,在我们的面前仍会有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更加谦虚谨慎,需要继续奋发图强,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争取在各个方面都有更大的发展,才能使汉语热持久。

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文字系统。由于汉字的表意特点,汉字和汉语文化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观察汉字形体结构便可以直接捕捉到丰富的文化信息。对此,我们可以从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入手,仔细观察汉字的构形,充分挖掘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展示汉字所独有的文化和审美的魅力,这样比较有利于把握汉语文化丰富的内涵,从而规范使用汉字。

优秀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中华民族作为和平友善的民族,在当今“和平、民主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希望世界各国人民来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所包含的知识和智慧为全人类所共享,这样才能使汉语文化热真正持久。

参考文献

[1]程然.汉语文化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汉语商务信函;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5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196-03

商务信函一般是指商业机构之间或者商业机构和私人之间因为商业性活动而需要互相交往时所写的信函。商务信函写作教学是商务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对商务实践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而且也是对学习者笔头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的一个训练。而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弱项,而有关商务信函写作教学的研究更是薄弱。如何让留学生又快又好地学会写作汉语商务信函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过程体裁教学法

目前语言教学界有四大主流外语写作理论,即结果教学法理论、过程教学法理论、体裁教学法理论和过程体裁教学法理论。结果教学法强调语言知识是写好一切文章的基础,但是它对写作技巧等重视不够。过程教学法注重写作技巧,认为写作过程中写前准备和写后的评改过程对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十分重要。缺点是各类文章不分体裁类别都采用这样的过程进行写作,语言知识输入不够。体裁教学法强调写作活动是受特定社会情景制约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模仿范文的体裁提高写作水平,其缺点是学习者会显得有些被动(吴双,2008)。

过程体裁教学法由Richard Badger和Goodith Whit于2000年提出,兼顾了过程法和体裁法的理论基础,吸收了这两种教学法的长处并加以融合。过程体裁法理论将写作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提出写作是为了实现交际,语篇是交际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授写作时应强调情景,帮助学生了解某类文章的交际目的及社会语境因素,话语基调、方式及话题范围,分析此类体裁的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的特点,再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并打草稿、修改、最后成文(韩金龙,2001)。赵建群(2005)认为,过程体裁法的优势在于它强调过程法中写作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写前计划和写后修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语言习得过程,重视写作过程的交互性、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同时又突出体裁结构,重视对语言特点的分析以及模仿的学习方法。

二、过程体裁教学法在汉语商务信函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商务信函的写作教学,笔者认为过程体裁教学法是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过程体裁教学法的原因

1.商务信函的体裁特点鲜明,有较强的可模仿性

商务信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风格方面,商务信函要求客观实际,庄重严肃。其次是语言方面,语言要简明朴素,准确规范。第三是结构和内容方面,商务信函有格式固定,内容安排相似的特点。

另外,由于汉语商务信函的使用背景是中国,很多方面不可避免会受到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所以汉语商务信函除了具有商务信函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些独特之处:(1)注重敬语和谦辞的使用。如称对方用“贵(贵公司、贵方)”以及“光临、莅临、惠顾”等;称己方则用“敝(敝公司、敝行)”以及“恭请、效劳、谨启”等。(2)祝颂语一般和商业有关。如“祝合作成功!”“祝生意兴隆!”等等。(3)汉语商务信函更注重用语的委婉。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因此在不同意或拒绝方面的措辞往往更加委婉。如通过使用模糊性语言来降低否定的强度,“贵方的看法也许有一定道理,但……”;使用间接的方式来表示否定意义,“对于这件事情,我方需要再考虑考虑。”

从上面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务信函是一种典型的应用文体裁,体裁结构鲜明,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的特点突出,有规律可循,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和可训练性,因此易于采用模仿范文、特点分析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正是过程体裁教学法所注重的。

2.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仿写是学习写作商务信函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商务信函写作课上,教师只重视语篇图式的输入,就会使课堂沉闷,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最后的写作成品当做终极结果,容易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尊心,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注重教学过程。过程体裁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写作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师生、生生的互动和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去,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使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等多方面提高和改进写作能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原则告诉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过程体裁教学法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二)过程体裁教学法在汉语商务信函写作课上的实施模式

赵建群(2005)把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模式划分为六步:阅读范文、范文分析、模仿写作、独立写作、修改编辑、写作反思。其中“阅读范文,范文分析”为写作前信息输入;“模仿写作、独立写作、修改编辑”为写作中信息输入;“写作反思”为写后反思阶段。韩金龙认为,过程体裁教学法写作教学应包括四个阶段:范文分析,模仿写作/集体仿写,独立写作,编辑修订。根据对外汉语精讲多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原则以及学习者和汉语商务信函的特点,笔者将实施模式划分为如下四步:

1.合作学习范文

该步属于写作前信息输入阶段。由于商务信函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因此仔细阅读和分析范文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给学习者一个直观具体的体裁认知,提供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语言学习策略告诉我们,输入应先于输出,因此,教师在教授某种商务信函时应提供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典型范文。那么如何学习范文呢?这里提倡师生互动,学生合作的方式。教师可先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范文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鼓励小组成员或者小组代表把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分享,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予以适当的监控,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修正和归纳整理。这种形式可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教师总结重点

该步也属于写作前信息输入阶段。由于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是零散不系统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对商务信函的语言、格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教师同时也应该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应注意的重点。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模板,为接下来的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那么哪些属于汉语商务信函写作教学的重点呢?我们认为,商务信函的特点和留学生在写作上的难点应该作为教师的教学重点。陈贤纯教授指出,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写作时最大的问题不外有四点:一是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词不达意;二是句子的语法不正确;三是词语搭配不当;四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不符合汉语的习惯。丁安琪(2004)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结论,商务写作学习内容的优先级为:词语用法,商务汉语写作基本格式,商务汉语写作常用语句,普通写作知识和商务知识。上面的结论以及商务信函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笔者认为,在商务信函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以下方面:

(1)词汇方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商务词汇的使用和搭配。商务信函由于要使用正规语体,所以让学生学会在信中正确并恰当地使用商务词汇是很有必要的。除了一些专业的商务词汇如“订货”“促销”外,还有一些商务词汇,有与其意义相似的普通词汇对应,如“采购/购买―买”,“销售―卖”,“价格―价钱”等。由于平时或以前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不加以强调的话,学生相对更愿意使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普通词汇。另外,教师还要教授学生这些词汇的用法和搭配,以保证学生词汇使用准确。

其次,由于汉语商务信函更重视敬语和谦词的使用,所以这些词汇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如一般在给对方公司写信时要称“贵公司”,对自己的客户要说“惠顾”等。这样写出来的信函才会让人觉得更加地道。

(2)商务信函格式方面

由于商务信函的格式比较固定,一般从前到后依次为编号,(标题),称谓,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附件)。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掌握。但具体细节方面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如在写称谓时,常常忘记加敬称,如“××公司经理王一明”,因此教师应该强调“先生、女士、敬启者”这些敬称的使用。而在写正文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每一段开头都应该空两格书写。还有日期的中文格式“×年×月×日”,这一处也是留学生常常忽视的。

(3)商务信函的相关内容和基本句型方面

商务信函的正文一般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都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比较固定内容。比如,推销产品函的内容应该依次包括:介绍产品,提供证据,提出保用期和免费试用,合理的价格。索赔函则应该写:简述事由,陈述违约事实,说明索赔理由,陈述对方违约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提出具体的索赔要求。因此,在教学生写商务信函时,教师应该把内容及其顺序教授给学生,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犯逻辑上的错误,也不会漏写重要内容。

每种商务信函都有各自常用的典型句式。例如,询价函可用到的句式有“望贵厂能就下列条件报价”,“如果对方报价合理,我公司将考虑今后向贵厂大批量订货。”还价函可以用到的句型有“贵方的还价我方实难接受,我方最多只能将原报价降低……”,或者是“为了我们的友好合作关系,我方愿意将原报价降低……”。还有比如希望对方回复的时候,可以说“请即函告”,“盼早日回复”,“希速见复”等。所以,让学生记住并学会在相应的信函中恰当地使用这些句型,会显得更加专业。

(4)相关文化方面

在重视汉语商务信函表明要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蕴涵的中国的独特文化。比如说,一般在不能就一个问题达成共识时,我们往往不会直接说出来,这样会让人觉得很不客气,而是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会进一步考虑。”在催款时,为了照顾对方面子,还会帮对方找台阶下,“可能由于贵方业务过于繁忙,以致忽略承付。”这些细节的内容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才会使信函更加地道,更容易让中国人接受。

3.学生写作练习

这一步属于写作中信息输入。经过前面的讨论和总结,学生此时已经知道该如何来写作了,不会无从下笔。教师应首先采用模仿写作的方法,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使学生分步模仿某一种商务信函的语篇知识,如建构特定语篇所要使用的恰当词汇、句式、内容以及结构等。然后给出独立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入实际的写作。但是这一环节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写作的题目要明确具体,最好给学生设定一个典型的情境,如练习写催款函,教师可以这样交代题目:“你是一个电脑商店的经理,今年5月你卖给××公司20台电脑,这家公司答应在6月付款,但现在已经8月了,你还没收到付款,请你写一封催款函。”将学生设定成题目中的角色,使学生感觉自己是在真正执行一项商业任务,从而体会到商务信函写作的趣味和实用性。

4.师生互动评改

这一步属于写作后的反思。以往作文往往由老师进行评改,但这会使一些学生认为上写作课好像只是为了应付教师,作文只是为了供教师评改,教师的评改是否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是否得到了改正,往往最后不得而知。因此师生互动评改则不会产生这种问题。互动修改方法还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作者把自己的作文给小组成员传阅,大家共同合作修改评价,在学生之间互动修改完成后,让每组汇报自己组在这次评改中发现的问题和亮点,并提出评改中的疑问,教师予以评价和解答。最后由学生自己根据之前的评议将文章完善。

综上所述,在汉语商务信函的写作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研究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还应该精心安排课堂教学过程,不可偏废其一,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侧重或调整,如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就其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而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则应该系统地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丁安琪.商务汉语写作课教学行动研究报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

[2]李辉.语用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体现[J].宿州学院学报,2007,(8).

[3]李丽娟.英汉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比较分析[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6).

[4]祁玲,张春梅.汉语写作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语文,2008,(1).

[5]田兴斌.商务信函文体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6]唐伟清.商务信函(语篇)的多层次分析[J].科技信息,2006,(4).

[7]吴双.论过程体裁写作理论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2008,(3).

[8]杨洪林.谈商务信函的写作[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9]赵建群.过程体裁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5,(5).

[10]朱政贤,穆惠峰.建立业务关系商务信函写作与写作能力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6,(9).

[11]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The Use of Process-genre Approach in Chinese Business Letter Writing Teaching

ZHANG Ji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100083, China)

第11篇

关键词:汉语语言规划 国际语言竞争力 全球化

1、背景介绍

全球化是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整合过程,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标签。区别于以往静态“言语社区”为常态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式,现今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需要以“移动”为常态范式,其理论核心是“移动性”,即人或语言符号在社会空间中的移动。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直接导致各种语言不平等而形成语言竞争。既然存在竞争,必有强弱之分。

强势语言并非一成不变,且多半与国力的强弱有关。在现代,英语由于大英帝国和美国的相继崛起,成为当今语言世界公认的领袖。根据美国知名“全球语言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如今,全球有将近15.8亿人会说英语,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就汉语(普通话)的国际地位而言,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约9亿人在说汉语,且汉语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根据《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已在至少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课堂,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但与英语相比,其覆盖国家数量与人口都要少得多,仍处于弱势。所以,本文就将从语言规划角度探讨如何高屋建瓴,从对内与对外整体来改善汉语国际竞争力。

二、语言规划可行性途径探讨

各国政府对本国语言的使用和规范所采取的政策为语言规划。我国语言规划不仅涉及中国汉语使用者,也针对全世界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若细化,可分为地位规划、语言教育规划,声望规划和本体规划四方面,本文主要讨论前两项。

(一)国内语言规划

目前,潘文国、王蒙等学者对汉语前景深表忧虑。他们认为汉语在国内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何谈走向世界呢?就去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公布了令人担忧的数据:对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上的测试有30%的人不及格,68%的人在70分以下,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有下降趋势;另据针对3269人的调查显示,47.1%的人将汉语应用危机归因于汉语教育。除国民汉语水平下降外,英语教育也被认为对汉语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针对以上情况可行性途径依次为:

1 提升文化自觉

我国的语言地位规划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确立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同时,政府需重视语言文字事业,提高本族语地位,及文化自觉性的提升。费孝通明确提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非常重要,且是及其艰巨的过程。处于语言霸权地位的英语语言和其文化对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构成强大威胁。因此,培养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在横向互动和纵向发展中维系自身体系和特征的保障,也是其文化进行不断丰富和创新的基础。

2 推进语文教育改革

问卷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年龄成反比。语文教学的地位不断下降,应从语言规划上全面叫停高校削弱汉语教育的做法,推进大中小学各个层面语文教育改革,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构建完整语文教育体系和语文能力测试标准,将语文作为入学必考科目及将来从业资格要求,彻底改变语文教育在学生高考后边缘化的不利局面,确保用高质量的语文教育以及各个领域对语文的高度重视和高要求来化解汉语危机,从政策上导向汉语终生学习观念,扭转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汉语无需学习”的错误看法。

3 调整英语教育权重,实行多语种教育

笔者不认同国人汉语水平下降是政府过分重视英语教育的结果,也不赞成减少英语课时并增加汉语课时,毕竟英语是外语而汉语是母语,后者的习得机会远胜于前者,但确有必要调整英语教育政策。本人认为多元化固然是好事,但毕竟英语强势,且全球通用语仅限于少数语种,调整过大,可能会由于师资和学习资料匮乏,且学习后无用武之地而打消学习者的积极性,倒不如逐步增加第一,第二外语选择比例,通过有序规划改变英语权重的局面。

4 解决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母语文化缺失

在我国语言教育中母语文化受到冷落,有学者就中国传统文化对英专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相对匮乏,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但汉语国际推广除了倚重我国对外汉语专业人士以外,也可依靠全国学习语言专业的大学生,全面提升语言专业学生的母语能力的规划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正如国家已把“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立为法定节日,教育部门也应决策引导语言专业学生提高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例如在教材中增添汉语的英译作品,如《论语》等古典名著英译本节选;林语堂等近代作家的英语著作;当代以谭恩美、汤亭亭等华裔作家为代表的英语文学作品选读等等,都可以促进英语专业学生汉语历史及文化的学习,其它语种教学亦应如此。使其既能接触到别国多元文化,又能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为提高汉语竞争力提供良好氛围。

(二)汉语国际传播规划

语言传播的根本在于价值。语言有价值,才会被他国学习和使用。历史上,汉语传播也因国家兴衰而起起伏伏。2004年,国家汉语战略出台。该战略计划投资25亿元推广汉语,使国外汉语学习者从2500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1亿人次,并在几年内在全世界建100所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时隔8年,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未见明确统计,但与1亿似有差距,而孔子学院数量早已超过预期。据人民日报报道,2005年国外学习汉语人数有近4000万。以上规划为短时间内增加汉语国际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但同时出现许多矛盾。以下的可行性途径分别针对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

1 我国有计划地开展全球性汉语国际传播的时间不长,长期以来国际上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偏见,最终还是要靠文化本身的吸引力来获得对方的接受与尊重。因此,对与中国有不同关系的国家应有不同语言传播策略。另外,孔子学院作为汉语传播主力军,近年来发展迅猛,更要加大其品牌保护力度。同时,由于孔子学院系海外注册实体,需遵循注册地法律。再则,学习别国有效经验,亦可纳入规划范围。诸如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都有较成熟语言传播经验,虽不能完全照搬,但都有借鉴之处。此时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语言传播经验,对于提高汉语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2 中国人的移民史虽可追溯千年,但华人社会的真正形成和发展却是19世纪中期大规模移民之后。目前,海外华侨广泛分布于世界的143个国家。各国华文教育形式多样,但基本上以传统全日制华文学校和新兴周末制中文学校为主,家教、私塾、语言学习班等为辅。海外5千万华人华侨,都是汉语国际传播者,他们及其后代的语言保持,应得到母语国的全力支持。所以,海外华文教育与汉语推广应并行交错,为汉语推广助力。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国际传播应与当地教学机构、华人社团多做交流,不要因一己私利,各自为营,更不要相互排斥,而是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

3 自2004年至2011年底,已有358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全球性平台。其中,美国是全世界孔院最多的国家,共81所。但就在今年5月,美国国务院公告,要求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于6月底离境,舆论一片哗然。此后,虽经中方与美方交涉,美国务院承诺妥善解决有关中国教师的签证问题,且孔子学院不需要资质认证,但此事件余波犹存,孔院此后在美国的教学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其次,海外孔子学院的师资多为各大高校教师选拔派出,实行轮换制。这些外派教师往往把孔院工作当做自身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非长期事业。所以在规划中应明确未来的师资发展最终为本土化路线。最后,国内对孔子学院的诸多诟病来自于其资金投入过大,成为政府沉重负担的忧虑。因此,在规划时应集思广益,比较孔子学院不同的运营模式,推广能够自给自足的孔子学院的成功经验,使这种中国模式真正成为他国语言推广的榜样。

第12篇

关键词:母语干扰 负迁移 英语思维

全球一体化进程把当今世界连成了一个偌大的村庄――地球村。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已经起到了有效沟通“地球村”的作用。有人戏称,当今世界正在“英语化”。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也兴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据统计,目前仅中国学英语的人就多达三亿。然而,学生们英语学习的进展却不尽如人意,许多人花了大力气学英语,最后却发现它“费时较多、收效较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固然,这与学习者自身因素这一最基本的“软件”环境有关,但另一个重要干扰因素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硬件”环境。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改变大部分学习者是在汉语环境中学英语这一基本事实。为此,本文将针对汉语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及如何有效排除干扰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外语学习者面临的各种困难大多源于母语。任何第二语言习得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人们长期以来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所形成的固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根据“语言迁移”理论的观点,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当母语和外语有差异时,前者总会干扰后者,起到负面作用,即“负迁移”。

1.汉语语音语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汉语的语音是一字一字,以单字为单位的。每个单字里都有一个韵母(相当于元音),声母(相当于辅音)不能出现在韵母之后,如不可能出现ad或it这样的情形。而对于英语语音来说,它的基本单位不是“字”而是“词”。如说sports,中国人是把这个词先分解成一个一个单音,然后再合成一个词sports,而英语国家人士则根本没有这样的分解过程。在语调方面,英语里没有汉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概念,主要靠重音来体现词的语调变化。英语国家人士的认为语音语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共生共存,浑然一体的东西,而学英语的中国人则往往被重音的位置搞得晕头转向。

2.汉语思维和表达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英语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些在语法,语义和搭配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一再强调学习外语要用外语进行思维,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往往是先有了中文意思(汉语思维)再用英语的形式把其表示出来,这样的表达程序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汉语的痕迹。在语法方面,你犯过类似“Because...so...”“I am student”的低级错误;在词义和搭配上,你可能说过或写过“My English level is low.”“I like this dress,but its price is expensive.”之类自认为很“通顺”的句子,把“去买东西”说成“go buy things”,或者把“我知道”说成“I know”等等。表面上一字不差,实际上是不地道的英语;在语用上,碰到老外,也许你会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Where are you going?”而老外往往会被这类话问得莫名其妙甚至感到尴尬。

3.英汉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语言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思维的载体。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还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学习者长期以来在汉语环境中所积累的汉语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它会以顽强的方式影响英语学习。举个“龙”的例子,“龙(dragon)”这个字眼,在中国文化中是吉庆和威严的象征,中国人常用“龙”与自己或他人联系起来,比如我们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均被称为“龙的传人”,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对此人们常说“望子成龙”“龙凤呈祥”表示兴旺发达,一派繁荣景象。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人对“龙”是非常推崇的。因此,当中国学习者初涉英国文学,读到古英语史诗Beowulf里英雄贝奥伍夫勇斗火龙的壮举,都会被火龙凶残和邪恶的形象震惊。其实,在英语中“dragon”的文化内涵意义恰为“怪物、凶残、魔鬼”等。

二、克服语言障碍 排除母语干扰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汉语的影响和作用是贯穿在中国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汉语的作用和影响,把克服语言障碍作为学习的中心。

1.自创英语氛围

尽管学习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会浸泡在英语的氛围内,但是只要一出教室,一下英语课,好不容易嗅到的一点英语气息就会被无处不在的汉语氛围稀释得淡无踪影。对此,学生应自主学习,参与各种课外交际活动,将英语学习的氛围扩展到课外生活中。如:阅读英文小说、报刊;听英语讲座、报告、广播;观看英语电影、录像;组织英语讨论、编排英语戏剧、组织表演等活动。

2.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在学习中处处留心,勤于积累,从而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一步一步地学习掌握对英语的语感。

首先,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王才仁,1992)。”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烦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的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其次,在英语学习中要尽早地使用用英语释义的词典,至少也要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在使用双解词典时要分清主次,最重要的是弄懂英语释义,确实出现理解困难时,再参考一下中文解释。实践证明,勤查英语释义的英语词典,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掌握确切的词义,而且通过这种训练,对加强语感有很重要的意义。

3.重视英美文化学习

钱钟书说过,“学习英语而不学习英语文学,就像要去追求一个富家小姐,而最后却勾引上了小姐的丫鬟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就是英语本身。(孙勉志,2001)。”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有重视英美文化及英汉文化差异的学习,才能增强头脑中的文化敏感性,从而便利学习,促进学习。就真正成功的语言学习而言,学习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言功底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中,母语的影响是整个贯穿其中的。母语是一个知识源,学习者常会有意无意中依赖它来完成英语与材料的输入与输出过程。英语和汉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此消彼长,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熊德倪教授所说,“英语学习就好比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扎扎实实打好围攻母语堡垒这场持久战。

参考文献:

1.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学报).2005年第6期.

2.语境与英语学习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