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

时间:2022-10-28 00:06: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先进技术人员工作

第1篇

水利工程是调节自然界水资源配制的重要工程。水利工程的优质建设是人民生活用水、农业工业用水、防洪防汛等的有力保障,不仅能够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具有社会效益。因此,水利工程的优质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基于水利工程施工范围广、施工地形复杂、施工时间长等特点,通过长期细致的文献调研,作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水利工程要供水、蓄水、防洪,其作用之大使得水利工程具有其他工程所没有的特殊性,因此水利工程必须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良好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蓄水供水、防洪防汛的功能;第二、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居住条件不一,这给水利工程的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第三、随着季节变化,水利工程的施工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夏天气候炎热,方便施工,冬天天寒地冻,北部地区还会出现大量降雪,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水利施工进度。春秋两季是降雨的频发季,同样不便于施工。因此,水利施工应选择在降雨雪量少的季节。基于以上特点,必须采用最前沿的施工技术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2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2.1施工技术更新慢

科学是时代进步的推动力量,而技术是科学的展现手段,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只有采用最前沿的施工技术,才能跟随时代的潮流,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就水利工程的施工现状来看,我国水利企业显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国水利企业内部设备更新极慢,一些企业很多年来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化设备,有的企业工程不多,资金不足,设备就会长期放置,没人理会,这种设备的使用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如果设备不及时维护和保养,老化程度更加严重,甚至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当然,施工企业内部竞争压力小,导致员工怠慢而不重视设备维护,也是导致设备老化程度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2.2施工技术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是促进施工技术先进化的源动力。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技术,企业内部没有相关的激励措施,工作人员就没有热情学习先进技术,并把它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现在自身体系存在的弊端,并加以改进,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如果企业仍然维持现在的经营状态,那么施工技术就无法提升,我国施工水平就会原地踏步,毫无进展。

2.3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趋向于精英化。然而,由于水利施工单位内部竞争不强,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工作散漫,没有积极性,更是缺乏掌握水利工程先进技术的学习热情。这是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施工企业是直接反映先进技术的单位,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人才,而不是在企业内部混日子的工作人员,必须为企业纳入高级的专业技术员学习先进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企业内部员工趋向于老龄化,企业必须注入新鲜血液来提高企业施工技术和施工效率。

3水利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3.1引进先进设备和施工技术

作为技术性的企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要引入先进的设备,提高企业内部机械化水平,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它的施工技术。此外,企业必须细致地分析每个施工项目各自的特点,再针对其特点进行深入探究,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总而言之,先进的设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3.2完善施工技术体系

先进设备的运用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但是为确保企业的先进性,仅仅更新设备依然是不够的。施工企业必须更新自身陈旧的经营管理模式,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热情。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企业可以与各大高效合作,引入高级知识分子,增加科研氛围,保证企业随时有足够的高级技术人员;2)企业可以与技术培训学校合作,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员工具有操作先进设备的能力;3)因地制宜,根据各个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给予详尽的解决措施,例如,重要项目应当给予多一点的经费支持,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性、科学性,并为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3.3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

现代社会中,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竞争就是企业员工之间整体素质的竞争。针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依然落后的局面,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制定一套完善的招聘人才措施,引进年轻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使企业内部充满竞争,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加快企业内部知识的更新速度;其次,培训老员工,他们虽然知识陈旧,但是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给年轻人一定的指导。将精通理论的年轻员工与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员工紧密结合起来,施工企业就有了高级施工人员的保证。

4小结

第2篇

关键词:石油 化工设备 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 TE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众所周知,石油化工设备是进行化工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石油化工设备的质量和效率,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化企业的生产效率。由此看来,对石油化工设备管理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石油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1.化工设备管理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安全是一个化工企业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生存要素。在化工企业实际的生产中必须把生产安全放在首位,保障设备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化工企业能够进行正常的生产运作,化工设备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是重要的前提之一。部分对安全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化工设备比如电力设备、机动设备、压力设备等,需要特别加以个性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设备安全的工作。这些高压强电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不仅对设备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对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威胁,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化工设备管理的安全是化工企业的生产生命线,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来给化工企业在安全制度的保障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设备管理是稳定生产的保障

关于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有相当多的具体内容,比如如何对化工设备进行设备的定期保养和调试、设备的招标和成本的预算等,需要化工企业不同部门的员工齐心协力共同来完成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到各尽其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有关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为化工企业生产的稳定性、高效性、持续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设备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化工企业产品的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和同功能产品竞争上地位的重要因素。而化工设备的管理又是直接与企业产品质量挂钩的,设备能够正常安全的运作才能制造处符合企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化工设备管理需要各管理人员让设备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让设备高效的在生产线上运作,提高产品的质量。

4.设备管理还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化工设备的优秀管理,帮助生产线正常的运作,实际上就是在生产效率上给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设备不出故障,生产效率就能在技术的带领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就能帮助化工企业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设备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生产效率还是非常重要的。

二、石油化工设备管理的现状

1、化工设备管理专业性不强

以往的化工设备管理体制跟不上化工设备发展的脚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设备管理的专业性不强,严重制约了设备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完善。要求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都要非常的扎实过硬,各方面能力都要平衡发展,而现代的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恰恰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和操作经验,无法适应化工设备的日益更新。

2、化工设备管理安全问题

众多化工企业的化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都是因为设备管理上出现的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先进和不严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化工设备都在不断更新换代,集约化设备日益增多,而且部分化工设备还出现过载过量工作的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安全隐患的节节攀升也给化工设备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传统的设备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化工设备的安全监控的实际要求。迅猛发展的集约式设备对化工设备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日益凸显的设备故障造成的安全事故给化工企业敲响了警钟,设备管理安全问题已成为现代化化工企业设备管理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3、设备滞后和管理的不规范

设备技术管理。在预算设备修理资金时,只是按照以前的管理经验经行预算,而没有根据科学的预算方法。由于设备的折旧统一采用直线法计提,使得一部分设备虽已体满折旧,但设备仍然完好,另一部分设备虽未提满折旧,但设备技术老化,甚至丧失使用价值。没有按照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折旧的计提。

四、加强石油化工设备管理的措施

1、落实企业设备管理主体责任

首先应该进行设备的专业管理,企业要充分掌握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和保养的重要技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维修和保养计划以及材料和部件计划,负责质量控制验收,负责设备文件的管理和维护信息。再者,企业必须加强设备管理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企业应明确领导团队成员负责设备管理。根据企业需要,可以建立设备、电气、仪表副总工程师,来辅助分管领导负责设备的技术管理。另外,特大型和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需要设置专职副领导进行设备的管理。

2、加强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首先石化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石化设备的管理,很好地理解石化设备管理有效增强企业盈利的重要作用;其次,设备管理部门还要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并协助其他部门搞好这方面的相关工作,如辅助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工作。栽培的技术人员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做到培训要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有关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在进行相关技术人员培训的同时,也要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结果,并要进行及时的检查,检查结果必须记录在档,鼓励培训人员更加认真谨慎的看待培训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石化公司应该开发详细的评估体系,以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为核心,加强石化设备的管理。

3、加强石油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普及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

石油化工设备的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准确把握需要化工企业上上下下全体员工树立安全操作、安全管理的意识,而不是单单依靠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单方面的维护和操作。全体员工能在化工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及时反映给管理相关的技术人员,从而避免设备故障的进一步恶化。而且部分设备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加强宣传安全教育的话,会增加设备出现使用故障的概率。所以,设备管理的全体安全意识要从上到下、从部门之间的横向上都要切身落实,加强安全的宣传教育,全面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4、引进先进的设备维护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石油化工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等离子焊、氩弧焊、热喷涂涂料、胶粘剂等等,这些重要的先进技术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流行,各种先进的技术,使用先进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效率,劳动强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以实现快速修复。石化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还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入,并不断引入检测方法,如x射线、超声波等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现场快速判断,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加快维修计划,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石化企业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化工设备管理是关系到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石油化工业的不断发展,才能给石油化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鹤.化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策略方法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6:23-24.

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引言

改进方法我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电力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电力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质量以及配置机制,同时,也是决定企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人才的匮乏

这里的人才包括专业人才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众所周知,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大量的先进技术及重型设备投入其中,对于这些设备的操作、运行及维护等都需要高端的专业人才来执行,这也是电力企业稳定及高效生产的保证,而目前,一些电力企业专业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对设备和技术的掌握程度低,自学能力和自我要求低,综合素质整体不高,高技术性人才的缺乏严重的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是能为企业直接创造效益的中坚力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吸纳和发展优秀的技术人才。

1.2激励机制不健全

健全高效的激励机制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加速剂。在不健全的激励机制下,广大员工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被动的应付眼前的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多干少干好干差在报酬及岗位上体现不明显,没有真正做到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利益驱动及制约因素,没有给很多优秀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不止在电力企业,同样在其他很多企业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晋升机制和淘汰机制不完善。要让员工能够积极、高效、长时间的对自己的工作保持高的热情度,企业需要制定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比如内部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分配岗位,末位淘汰制等,根据不同的个体,充分考虑其能力和素养来分配岗位,发挥不同员工的优势和潜力,并调动其积极性。加大员工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科学体统的培训和学习,不断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

1.3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企业缺乏创新热情,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原有的发展模式的依赖仍很强。创新动力不足已成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企业的创新,其中主要原因取决于企业自身能力和管理人员意识。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变革的思想,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缺乏企业发展创新性思维。很多电力企业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十分僵化,理念过于保守,在规划上也缺乏长远的眼光,不会用创新性思维考虑企业自身的l展。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方法与措施

2.1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吸收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优秀的人才创造积极的条件及优惠政策。根据人才队伍实际情况,组织员工进行工作规划及职业发展的设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个人岗位能力建设。对企业员工不定期的进行能力培训。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才能真正的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培训不能流于形式,应付差事,很多的培训并没有让员工素质得到提高。作为电力企业,增加每次培训的含金量,尤其要重视其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尤其是鼓励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加强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特别要加强高层次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后备人才的储备,对于懂生产、会经营、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重用,减少人才的流失。

2.2完善激励机制

要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抽新机制,员工的工资水平与其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挂钩。除薪酬激励外,有条件的适度的进行福利激励。比如员工在绩效考核达到一定的分值要求后,可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根据按劳分配,按为企业的付出多少考核其综合待遇。其次,建立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比如在电力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激发人才的工作激情,为优秀的员工提供进修、晋升、轮岗培训等机会。摒弃那些职位考核说明不清晰、考核指标选择不合理、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考核内容和人员业绩不挂钩等的问题。最后,要把员工的个人前途与企业的命运融为一体,如果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员工个人为之奋斗的事业,可达到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综合以上,通过激励机制不断的完善,可大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

3、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加强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关于管理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经营管理中,不能随波逐流,要有创新的思维考虑问题,更不能追求短期利益牺牲创新,管理人员应该多多学习国际企业的管理理论与经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能力构成,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制度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电力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电力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质量以及配置机制。为了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成为了重点。本文针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为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使电力企业更好更规范的快速发展。

第4篇

[关键词]提升企业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

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焦点已由成本转向产品性能、质量乃至新产品开发速度上。企业要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创造并保持核心竞争力,需要形成独特的高价值业务优势。而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则是塑造和支撑企业业务优势的重要战略要件。

A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销售木业生产设备的企业,从成立初期的几人,已发展至400多人,产品有六大系列五十种型号。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生产家具、办公设备、地板、门窗生产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引进的设备类型逐渐增多,且需要掌握先进木业生产工艺的人才,对员工的专业技术要求也在逐渐增高。笔者以A企业为例,探讨企业业务的变化的环境下,建立基于企业业务优势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A企业的SWOT分析:

1.A企业的优势:

A企业掌握国际先进的木工设备生产技术,引进的设备在木业行业全球领先。掌握先进的木业制造生产工艺流程。部分设备已实现软件控制,可以实现从客户需求设计到工厂生产的自动化数字生产。可以向客户提供整厂规划、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服务。具有向客户提供木业生产的整套设备供应能力。A企业培养了一批掌握生产先进设备技术和熟悉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2.A企业的弱势:

国内木业行业过去主要是家庭作坊进行生产,行业起步较晚,相比其他行业,木业行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相对处理起步水平,这也影响到A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

3.A企业的机会:

中国过去木业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生产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同时,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木业制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生产是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方法。

4.A企业的威胁:

国外设备供应商和国际跨国公司掌握的先进设备设计技术,但中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倔起和对先进技术的逐步跟进。使得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不明确,与木业行业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断等等。

二、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A企业在制订执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之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被重视和专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缺乏,使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制度和各模块之间的制度,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如: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没有专业人员,人力资源工作由秘书兼任,主要处理社保和劳动合同签订等事务性工作;没有明确的考勤制度、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认定办法;招聘只是进行开发性的面谈,没有专业技术性测试等。

2.人员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A企业90%的岗位是需要具有专业技术性的人员,才可以任职。虽部分岗位的专业性是通用专业如售后服务工程师需要的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专业人员。但是除通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外,售后服务人员需要掌握吸尘、专业材料、油漆、客户的生产工艺等专业知识。再如营销岗位,此类岗位人员不但需要熟练掌握企业的设备特性、功能、参数,还要针对客户生产要求选择型号、不同系列设备之间的配置、胶水、刀具、地基、材料等等行业相关知识。A企业的培训基本停留在基本电路知识和设备基本功能的培训。行业的专业性、配套知识等基本只能依靠员工自行学习了解,培养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均较少。导致员工成长速度缓慢、对于专业技能发展前景担忧。

3.缺乏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于敏感的薪酬问题,公司只有简单的提成比例,没有具体、明确的绩效激励薪酬。经常出现员工之间相互提出疑问:为何他的提成比我多?为何我的这个项目没有提成?基本工资也只是由公司高层凭个人感觉进行评定。

4.缺乏内部晋升和公平氛围。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当企业需要这类人群时,高层首先想到的是从外部进行招聘,使员工感觉内部发展机会较小。

三、A企业的业务提升战略:

针对以上SWOT分析中公司面临的问题和机会,适应动态的企业外部环境,A企业制订了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本土化”销售和服务 ;提供整厂设计、设备提供、软件支持、技术服务的一条龙增值服务的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部门制订了“一培训、四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具体一培训指加强人才专业技术和营销队伍培养;四建立分别为建立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包括明确层次岗位结构,岗位职责和关键业绩指标,配套的培训体系和任职资格制度;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建立相互尊重和公平竞争的氛围,提高公司凝聚力;建立一支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四、A企业针对业务提升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要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企业各岗位的专业人员认真完成日常工作的每一项细节工作来实现。也就是企业的业务提升的要求,企业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A企业通过近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逐步完善和提升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保证制订的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和适应提供企业业务的要求。

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队伍。企业从外部招聘了各层次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的建议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同时,请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加强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以提升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建议、复核和审批权限。

(2)制订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明确了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管理的详细分工和具体流程。是公司顺利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保障。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培训和明确了各岗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宣传了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于员工的日常管理起要重要作用,也是公司建立系统管理制度的体现之一。此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有招聘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内部讲师培养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加班管理制度、员工手册、请假制度等等。

(3)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和分析工作。

复杂多变化条件下的人力资源规划要摒弃只注重内部需求的眼光,从组织战略和长远发展设想未来所需人才。它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如A企业针对销售和售后服务岗位使用岗位工作量与产出分析法进行定编。销售和售后服务岗位是公司的主要关键岗位之一。销售人员通过分析客户拜访数量、时间管理和销售额确定每一销售岗位可以承担的销售任务。根据公司总销售目标和人均承担目标,可以核定销售岗位数量。售后服务岗位通过对售后服务工作的各系列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工时分析,与销售目标对比,核定产生的安装数量,即需要的安装工时。再通过分析维修的现场工作时间比率。汇总分析得出售后服务人员的数量。再如,使用技能清单法预测内部供给,通过列出装配工岗位的关键技能清单,列出与岗位能力相关的特征,包括所接受的培训课程、以前的经验、持有证书、监督判断力等。A企业详细分析现有人员的技能情况,确定能提供给企业使用的人员数量。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清晰的明确了企业需要何种技术人员、现在企业是否存在适合的人员、与企业业务提升发展存在多大的人力资源缺口,同时也明确了企业人员的培养目标。为预测和储备企业所需人员提供的科学的基础信息,在人员数量上保证企业的需求。

(4)招聘管理。

招聘管理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如何保证所招聘人员的质量符合企业的需要。人才测评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建立各岗位专业测试题库、半结构化面谈、情景模拟和背景调查等手段,以便更加准确的招聘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员。

(5)培训管理。

企业人才的竞争最主要的表现为对人才培养的竞争,培训作为开发人才和提升人才价值的基本手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拥有高素质员工,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培训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对于A企业来说,由于处于行业的领导的位置,很难在市场中寻找到能完全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都需要经过A企业的培训,才能更加适合企业的岗位需要。

A企业通过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通用技术知识培训职能分工,加强专业化技术培训。成立了培训中心,它的职责是负责组织开展木业设备专业知识、技术培训,以快速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中心的老师都是从公司选拔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给予员工安装操作、维修操作、设备理论等培训,迅速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开展通用知识、技术的培训,以保证培训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在培训形式上,创造更多灵活多样的形式,以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公司通过网络建立BBS,公司人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交流;通过建立专业技术知识库,并向专业技术人员开放,使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方便的在知识库查询所需要行业专业知识;通过定期的会议,组织案例讨论,分析案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来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等,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竞赛,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学习过程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队学习。

(6)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要实现真正实现企业绩效管理,A公司首先完善各部门流程、部门间的流程管理和加强电子数据化管理。在企业基本实现有绩效管理考核的基础制度、理念认识和基础数据后,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KPI指标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地取得高效益。KPI指标的分解就要保证员工去做重要的事、做最该做的事。通过将工作目标转化为关键结果型指标和关键行为型指标,进行对绩效的结果和过程全面考核,全面评估。结果型绩效指标设置需要符合SMART原则,即明确的、可衡量的、可接受的、实际的、有时限的。行为型绩效指标设置以定性描述为主,详细描述各等级行为。为了能用科学的数据使员工信服绩效考核的结果,在两类指标的权重分配中,各岗位均按结果型指标占70%,行为指标占30%的原则。选择的各项指标与公司的经营成果密切相关。每项指标的权重不能超过35%,但也不能低于5%。各绩效指标之间的权重差异宜控制在5%以上。权重最高的指标不宜超过3项。(如表格1-1售后服务工程师的结果型KPI指标、表格1-1售后服务工程师的行为型KPI指标)。绩效考核分值=结果型指标总分*70%+行为型指标总分*30%。

通过将公司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保证落实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7)薪酬管理。

通过对针对企业现在薪酬情况的分析和岗位分析,采用了张守春的3E薪酬设计方法,使用海氏岗位评估,建立了以岗定薪,实现薪酬与岗位价值相挂钩;针对不同的职系设置晋级通道,鼓励不同专业人员专精所长;参照外部企业薪资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研发、生产、售后等关键岗位工资;收入水平与绩效挂钩,适当提高浮动工资比例和变化幅度来增强激励作用。完善福利制度,实行了固定福利与自助福利相结合的福利体系,保证了员工对基本福利的需求和对个性化福利的需求的双重通道。

3.人力资源的权变整合。

A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正在拥有的知识,对知识的管理正是对人力资源的权变整合。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对外部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预测外部的市场变化和发展方向。

(1)企业设立创新奖

A企业积极鼓励掌握本行业先进技术的人员发挥并创造新技术、改进工艺流程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岗位设置不同的“优秀人员创新奖”。成立“优秀人员创新奖”评选委会员,各类岗位提供实际数据或实际执行的新工艺、新制度参加评选。如研发类岗位,按开发的新产品及投入市场使用的比例进行奖励;生产类岗位,按为提供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进行奖励;销售类岗位,按为客户提供的可性方案设计和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奖励;售后服务类岗位,按为公司提品优化建议和采纳比例进行奖励;管理类岗位,按为公司提供管理新建议和实际使用的比例进行奖励。

通过创新奖的评选,积极鼓励了各类人员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建议和实施的机会,为企业不断给客户提供新产品带来了可能性,提升的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在客户中的品牌形象。

(2)知识共享

知识分为三类: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而成的知识就是显性知识。如:设备图纸、英语知识等;隐性知识是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如技术人员处理同样的设备问题的处理程序;实践知识是通过实践而总结获得的知识。如解决客户所需要的软件产品之间的应用。

A企业这三类知识都需要通过共享,来实际内部的传递。因为行业特点,在国内技术还离本公司技术有差异时,市场上无法获得。通过员工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际先进技术的隐性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分享就更为重要了。

A企业通过以下形式进行显性知识的传递:通过印制专业的宣传手册;请讲师到内部进行培训;送外参加专业课程等形式进行传递。通过企业的内部管理软件平台、内部BBS、技术交流会等形式,传递隐性知识。通过提供实践机会,或导师带徒方式进行实践知识传递。

参考文献:

[1]张守春:《3E薪酬设计》

[2]丁宁:《企业战略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6

[3]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

[4]仇雨临:《员工福利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7

[5]张炳申、罗明忠: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企业成长的视角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1

[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华夏出版社 2005.10

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科学发展

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现在的技术进行入手,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进行衡量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及时找出改革的办法和策略,进行电力系统的细节探究,使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市场能够在我国不断进行完善,使其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做贡献。

一、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市场发展特征

(一)全面系统的建设发展战略

我国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在进行电网铺设建设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根据各个区域存在的不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诸多问题会不断呈现出来,所以在进行全国性的电力系统建设中应该用全面发展的眼观来对待,进行局域性的建设,然后进行参考性的铺设整改。

进行全面性的电力系统改善,使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在进行电力服务时,按照社区的规划,改变现有建设思路,呈现多方位、全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使系统性的电力工程施工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整改。进行全面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即必须按照这个要求进行发展,逐步排查各项设施的完善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有困难,不断进行大规模的电力自动化建设。并且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发展观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不断创新,把竞争力放在首要位置,使整个系统的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进行有力的整改。

并且按照国家对全面的电力自动化建设的需求,逐步实现自动化的实践应用,进行新型技术研发,并且按照经济发展战略,使大规模的实用性、适用性的电力系统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

(二)电力企业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进行全面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同时,国家政府对电力企业不断进行高标准的要求,用科学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把企业内部管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将最大限度的电力服务技术能够带到千家万户中去。

这样的要求是必须的,也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应对方案,自动化市场将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和机遇,电力企业会不断进行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使更加科学的方法能够得到应用,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内部人员的创新,就是为人民的使用需求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当前的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不断把更新更好的技术进行实践作业,将城乡的配电设施进行有力的改革,为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使城乡用电需求差异不断减小,保证自动化市场的全面落实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科学发展探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增设对信息技术工程的应用是相当有必要的,首先,要实现自动化,必须对计算机的控制情况有较好的了解,其次,对于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实施中各项电子设备的情况应该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全面监控,保证其有力地进行正常作业。

进行自动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发展中,是一个比较大的战略规划,同时,其中也有各种细小的问题不断出现,因为各区域的情况不同,所以存在问题的种类也是不同的,进行计算机高级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分析,在计算机的应用数据推算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有效地帮助人去进行计算与研究,真正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作。

进行电力系统的云计算,更加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并且在进行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要发现自身的技术不足,不断进行改变,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做后盾。

(二)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

电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来说,必须加强对电力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加强全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打好这一战略的实际基础。实现全面自动化,不是说就不依靠人来控制了,相反,它的实现更能够体现施工及服务人员各项技术的能力大小,把握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全面的施工作业,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养,保证在出现新型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电力系统前面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在电力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以人为本,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求管理者对员工的各项素质不断的加强与提高,将电力系统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进行实践结合,使员工意识到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各项素质,就是使员工在遇到各项新型的电力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及时整改,勇于承担责任,使自己真正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承担起重要的工作义务来。

并且对于内部员工的素质的提升就是保证内部科学管理的不断提升,进行大规模的电力建设施工就要加大对员工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整改,加强内部管理能够很好地将其企业精神渗透到施工建设与电力服务中去。把员工进行科学归类,并且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系统管理,使员工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能够做好自己的整体工作的良性发展,这是企业进步发展的大前提。

(三)市场科学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并且在电力系统中不断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电子电力设备全面实行自动化控制,使人民群众在整体上能够感受到科学的先进性,使电力系统的建设完全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指导。同时,电力系统不再是单一性的发展,而是全面的整合发展,将区域性的电力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将施工铺设的电网能够建立整体的系统进行控制,不断进行中央控制和地方控制的结合,实行电网一体化发展、整体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战略。

这样庞大的电力系统是世界是鲜有的一体化系统,通过对其进行整体性控制,能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发展。但是,这样的系统更要靠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支持,电力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应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行不断科学研究分析,将最有效的高科技技术进行不断应用,使电力系统发展在科学带动下能够稳步发展。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研究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的实施,省网及地方性电力网络体系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普及率将要提高很大的比例。在进行大规模的自动化调度过程中,将要不断转变调度方向,在检测方面主要是向着动态监测不断进行改革,根据需要还要对GPS技术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电力企业的调度工作进行使用,全面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调度技术,加强对电力硬件设施的优化,将先进的技术进行不断渗透,对于调度机械设施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同时,在进行电力调度过程中,进行市场化的研究,不断发现更新的技术设备,勇于进行实践应用,对于遥控系统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不断深化,把自动合闸、电能质量分析、故障监测、断路监测等等功能进行不断提高,使智能化的技术不断进行施工应用。对用户电力技术和载波技术的创新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社会化的关注度提升

(一)政府的大力扶持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政府会不断加强对其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电力系统的投资力度,同时,政府还要加深对自动化建设的了解,开展各方面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电力系统全面自动化的益处,并且进行有效的政府规划,将电力系统的发展真正当成是国家的大事来抓。政府将会对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效的提升,不断帮助电力系统的发展进行技术革新,扶持大量的先进技术人员,进行有效地创新,在迎接新的技术挑战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二)人民群众的关注度提升

全面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施,就是使老百姓的用电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帮助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困难进行不断的改善,所以,在进行自动化建设的同时,人民群众会不断加入进来,并且不断进言献策,帮助电力企业的电力建设有更好的进步。

人民群众才是电力系统建设的最终归宿,在实行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的同时,有他们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提出各项问题,使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技术整改,确保电力工作的正确有效的进行。另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带给人民群众全新的技术体验,帮助他们进行技术的全面认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个人的家庭电力操作技巧,为社会整体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 结

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建设,正在稳步提升,在先进技术指导下,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强对新兴技术管理的力度,使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真正能够为国家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小慧.谈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J].电力建设,2010(7)

[2]成海荣.谈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与战略目标[J].中国科技财富,2011(9)

第6篇

1、煤田地勘单位整体管理理念落后

在国内,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都属于国有企业,这种企业在整体的管理理念上还秉承着传统的管理思想。在煤田地勘单位的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仍然采用比较落后的人事机制和管理体制,目光短浅,缺少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没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新鲜科技人才血液注入,队伍建设不先进。另外,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矿业经济又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一些煤田地勘单位明显地感受到宏观经济不振对地勘行业的影响,诸多原因导致企业整体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相脱节,不能在市场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

2、煤田地勘单位市场定位较低,没有科学的经营战略创新,不能形成品牌效应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品牌已经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树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尤为重要。而目前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对于品牌效应并没有起到相应的重视程度,只是进行简单的施工,对固定的客户群体进行输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没有对其工程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宣传。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矿产资源(不含能源)的消费不断递减,加之勘查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政府限制和社区反对等综合因素,造成大量矿山关闭、新建矿山困难重重。与此相对应,矿产勘查工作也受到制约,规模开始萎缩。严重阻碍了煤田地勘单位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煤田地勘单位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知识和科技技能参差不齐

市场中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的工作人员整体的素质较低,与当前市场中要求的人才配备不相适应。在企业的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领导层,还是下属的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发展战略没有明确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不能制定出适合于市场开拓和地质技术服务的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存在盲目性,严重阻碍了煤田地勘单位的市场化。同时,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知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引进与市场相适应的先进科学技术人员,部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较低,大大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提升煤田地勘单位文化,打造煤田品牌的途径

1、改变煤田地勘单位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理念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是一个企业“想法”的体现,构建与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创新理念,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中,”人”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重要动力。所以,煤田地勘单位的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功能。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创新的理念对员工的思想进行统一,用先进想文化来满足员工的需求,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

2、创新煤田地勘单位制度文化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田地勘单位制度文化也应随之创新和改革。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形成的具体文化特征和现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整改,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在煤田地勘单位中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给员工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依据,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

3、合理提高煤田地勘单位市场的定位,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

当下市场中的煤田地勘单位必须对自身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改革,在传统经营战略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与市场发展相对应的市场战略。准确地判断当前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地质勘查市场形势,研究并寻找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地质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为企业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煤田地勘单位的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加大煤田地勘单位的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是煤田地勘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的市场中,科学技术企业的生产力。企业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工作者和对原有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素质,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生产线,加大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打造煤田品牌添砖加瓦。

5、开展宣传活动,加大煤田品牌的宣传力度

开展宣传活动,实现企业理念转魂的功能。在网络和媒体中进行企业理念的传播,也可以通过开展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企业理念的传播和渗透,通过理念的视觉化、品牌化和形象化,对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进行宣传,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员工中得到落实和体现,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打造煤炭企业的独特品牌形象,实现煤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U472.4

我们国家的经济在飞速发展,随着而来的是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巨大市场,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维修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凸起。我们国家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有着很大的崛起,而且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有利融合,给予汽修行业的是一个稳定进步的台阶。汽修行业已经从以前传统的行业模式向更先进的技术,更现代化的走向迈进。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汽车的相关产业链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不断的更加完善中,市场是一个很大的主体,他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汽车相关的行业内容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注意,这就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我国汽修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比较落后的汽车维修方式

结合多年来我们国家汽车行业来说,汽修行业的发展处于一种滞后的状态,相对于国外来说,我们国家的技术和修理方法还延续着传统的方式方法,这样远远无法满足现在的汽车保有量和修理的需要,无法实现快速发展的目的。而且,现在的汽车的数量惊人,并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于修理来说,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传统的手工修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其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创新,汽车的技术含金量远远比以前要高,传统的修理方式相对于现在的高科技技术来说就明显的不够。

(二)维修技术带有严重的滞后性

落后的、传统的、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无法实现技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更新换代,致使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行业发展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具有严重的技术滞后性。机电一体化是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而别是微电子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端技术已经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得到很好地运用,而当前我国不少维修人员,技术能力素质落后,文化水平低,更谈不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电脑的灵活操作。

我们国家的汽修行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条件不足,发展的制约,修理人员不够等现象,目前汽修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技术已经无法达到汽车拥有人的要求,和先进技术相比更是没有办法去媲美。对于维修人员来说,高超的技术不仅仅是对于修理汽车来说,而且对于现在的汽车排量标准的控制,也是从业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普通一般的技术远远无法达到现在的排放标准。

二、针对我国现阶段汽修行业存在不足的解决措施

(一)高新技术的合理利用

合理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维修技术,创新发展现代化汽车维修行业的新型模式,大力发展创新,合理利用现有的国内市场资源和现阶段高新技术,实现汽车维修行业的现代化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来武装汽车维修行业,实现行业的革命化发展。改变服务模式,改变汽车维修的经营模式,从粗放的作坊式授徒发展模式转变为以企业为发展框架,实现正规化管理的集约式发展模式。

从现代技术的有效运用中不但可以不断增强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先进和优质的服务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维修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汽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誉效益。更加有助于建立快捷、方便的客户维修信息和维修档案;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和科学准确的维修经营数据。可以说,汽车维修行业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建档、管理,不仅速度快、时间短、资料全、效率高,而且准确及时的汽车维修报表在客观上也能减少管理者主观判断上可能造成的失误,这有利于加强维修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行业的凝聚力。

(二)实现维修人才的不断培养

社会的发展不管是哪个行业,都应该建立在人才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顺利。建立维修人才队伍是推动汽车维修行业的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除了要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而且在进行新人才的引入方面也是要多付出努力的。

三、小结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的汽修行业来说,在技术方面,必须要抓紧发展,努力培养,快速进步,抓紧培养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机制的升级,并且努力的去靠近国际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的应用。只有做到上述的这几点,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才能够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做一铺路之石,并且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不论是对于国际还是国内而言,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福鹰. 汽车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技术与市场,2012,(4).

[2]刘东升. 基于客户需求的汽车维修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2011.

[3]王福建. 试论汽车维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4]邵坤. 试论汽车维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

第8篇

作者:陈晶晶 单位:机械工业苏州技工学校

采用先进的刀具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数控机床总量中金切数控机床占70%以上。由此可见,提高金切数控机床的效率势在必行。要想提高金切数控机床的效率,就应该减少机床的非切削时间,并通过调整切削时间来提高其利用率。要知道在不同种类小批量产品生产条件下,机床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切削工作,而剩下的那四分之三时间数控机床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从中可以看出,只要减少生产设备和设备维护所引起的待工时间,就能增加切削时间比重,使其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这里所谓的提高工作效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数控机床能切除更多的金属,能加工出更多零件。正常情况下,切削效率是通过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之间的乘积来表示。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就能提高切削率。要想更好的提高切削效率,就应该采用新的工艺,特别是新的切削工艺,要选用高性能的刀具材料和图层牌号,要尽可能采用新型的数控刀具,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数控机电一体化刀具,提高刀具管理水平,以便更好的提高刀具质量,保证数控机床机械加工顺利进行。加强生产管理数控机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尽量发挥其长处,而避免其短处,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工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毕竟数控机床有普通机床所不具有的优越性。数控机床相较于普通机床而言,其不仅能对一般零件进行批量生产,同时也能对复杂零件进行批量生产。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普通零件的单个加工和复杂零件一个或是几个程序出现间断加工对其功能的发挥是十分不利的,在实际生产中要尽量避免这一状况出现。如在对一个缸体零件进行加工的时候,一般都会选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一次装卡后要尽量完成其五面体的加工环节。这样不仅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也能提高其加工效率。但是一旦在加工中心上只完成部分划线或是打孔工作,就将其移到铣床、钻床和镗床上进行铣削、钻孔和镗孔工序,那必定会影响数控机床加工效率。然而这种现象在实际生产中是比较常见的,应该引起注意。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机床的工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调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有所提高。提高工作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制度工作人员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常会因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误,而使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可以组织相应工作人员去高级技术学院学习,也可以加强岗位培训,鼓励企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交流,将人才培养和数控机床使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能及规章制度培训,以便使相关人员的认知度得以提高,对相应技术和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加工中。此外,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文化、思想素质培训,以便使相应人员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文化及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从而使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使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参照。要不断的完善激励机制,适当的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将相应的待遇向一线和技能型人才方向倾斜,同时也要对相关人员的产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合格率、机床设备完好程度及文明生产及安全管理等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算入报酬中。企业相关人员在奖励机制的激励下,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先进技术,掌握相应技能,进而使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提高软件开发与应用效果数控机床开发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数控机床加工效率,毕竟数控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其编程设计、维修效果、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素质及维修能力将直接影响其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就应该注重软件开发和应用效果。在数控机床机械加工中,机械加工企业相应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并且熟练掌握数控操作技术及维修管理方法。实际工作中一些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因对数控机床了解的不够,在操作上易出现相应错误,严重影响了工件质量。在设计编程上,一些人员由于疏忽,在语句或是参数上出现了错误,使数控机床无法顺利运行,甚至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数控编程、操作及维修人员进行岗前和岗后培训,使其能更好的了解有关数控机床相关知识、结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以便更好的提高数控机床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益。

就目前来看,有很多加工厂家已经采用了数控机床加工方法进行相应的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方法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代化加工效率,促进了现代化加工企业的发展。但是数控机床加工方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会受到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员工素质及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影响,而使其不能正常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加工厂家生产效率,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随着先进技术、设备及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将会更好地满足现实机械加工厂家的需求。

第9篇

1.1管理部门管理不善虽说现在的煤矿生产都建立了机电管理部门,但由于机电管理部门没有对自身的部门职责有足够的认识,把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了生产上,部门的管理职能没有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甚至一些企业忽视机电管理的重要性,对机电技术人员进行压缩,导致人员的分配不尽合理。机电管理部门不健全是现在煤矿工业出现的主要问题。

1.2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目前,根据露天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设备长期在复杂的环境中运行,生产环境对设备的影响很大,造成设备的老化,安全设备装置不健全;提升系统中缺少电控装置以及制动装置;机电设备没有定期进行防腐措施;甚至很多的煤矿企业只为追求效益,没有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停运检修。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掌握主要是通过参数的分析实现的。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很多仪器都在室外,自然条件的恶劣对重要仪表、仪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机电设备技术管理薄弱缺乏关键技术人员露天煤矿对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要求高,但是很多企业对机电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设备的管理技术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技术人员不足,且专业技术水平只是停留在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时,常出现由技术不足引起的机电设备故障,从而对正常生产以及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设备运行的供电设计达不到技术标准,设备不能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很多的管理措施并不能实施下去,检测手段以及检测技术人员匮乏,机电管理团队的水平不高。

1.4培训形式化严重达不到预期目的有一部分煤矿企业尽管认识到了机电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展了相关的管理技术培训,但是针对性不强,讲座开展只是重视形式,没有考虑员工对其真正的理解程度,实际的培训效果不理想。长期以此,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机电培训过场化严重,没有达到培训的目标。

2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

按照国家以及地方的相关安全生产政策进行企业规划,从基础工作做起,改进煤矿机电管理方式,循序渐进,推进机电管理的创新发展。

2.1重视机电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工作人员,都要对机电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人员要不断地进行设备基本理论和现代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的学习,充分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使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都参与到机电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改进与弥补,发挥集体力量提高煤矿机电管理的整体水平。要在生产中进行设备运行过程管理,时刻观察记录设备参数,实现设备使用的周期最大化。

2.2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机电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要对机电标准进行完善,成立管理组织,建立工作奖惩制度,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职员都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推进煤矿机电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在机电设备购进,更新,改造,修理等各个环节都要实现机电设备的过程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设备的管理体系,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制度进行改进,实现流程化管理模式,切实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

2.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要想实现企业的发展,关键是技术人员以及职工素质的提高。因此企业要对机电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技术人员加强机电设备运行基本原理的认识,培训内容是安全教育、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先进技术,将学习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安全生产中,只有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机电管理工作。

2.4加强机电设备检查维修管理只有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才能为机电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极具危险性是煤矿开采工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设备正常运行是高效生产、安全作业的保障。因此要加强机电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及时排除可能机电设备引起的故障,对安全意识在企业进行强化,进而保障煤矿机电设备对煤矿开采的高效性。

2.5实行责任制实行责任制能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强化机电管理的有效策略,能使技术管理人员在生产中及时对技术故障进行排除,将技术管理工作做好。为了提高机电管理工作质量,要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层层把关。做好机电设备的技术检修档案管理,重视技术资料的审查工作,及时地对设备的运行检查,保养检修等工作做好资料整理,并严格执行存档制度。技术观测部门要时刻做好检测报告工作,认真完成工作计划以及工作总结。

3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进口;电仪设备;管理维修;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当代社会,高新科技已经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难度的加大,引进的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成本愈加昂贵,做好管理维修工作,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主要环节。管理维修工作是决定设备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电仪设备更是如此,对于进口的设备,在没有经验效仿学习的基础上,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二、关于设备事故的概念

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度对事故的定义为“凡由于机床(应泛指设备―作者注)主要部件、机构或个别零件损坏或折断而引起的机床意外损坏,不管其影响工段的生产与否,统称为事故”。由此可见“设备事故”的最初含义仅限于损坏,既未指正常、非正常,又未提及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仅强调了“意外”,对于修理而言,即“非计划修理”。

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较早规定,是原第一机械工业部1963年3月提出的《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条例》(草案),其中第四章第21条规定:“凡设备因非正常损坏,致使停产或效能降低者,均称为事故。”并对事故发生后,生产间断时间和修理费用作了具体限额规定。这与“《条例》名词解释”的规定相同,可见我国对“设备事故”已形成较固定的概念。由于科技及管理模式方面的进步,有必要在这一范畴内进行一些研讨。

在术语方面,设备除“事故”外,还有“故障”与“失效”。“故障”(Fault , Trouble )是指“一台装置(或零部件)在应达到的功能上丧失了能力”。u失效”(Failure )是指“一台装置(或其零部件)丧失了预期限内的正常功能”,两者在含义上大体相同,差异在于故障可以排除而恢复其应达到的功能,失效则强调其已处于不正常状态。在工程应用上,二者常可混代。我国的国家标准(GB3187-82)中规定: “失效就是产品丧失规定功能”

三、加强进口电仪设备管理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口设备不断增加。第三次工业普查表明,我国企业的进口设备已经占相当大比例,这些进口设备一般是企业生产设备的精华,是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据调查有些企业的进口设备运行仍不很理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尽管随着企业不断重视进口设备的管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在提高,但进口设备故障停机率高、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仍很严重。其原因是多方而的,有的是维护技术力量跟不上,有的是缺少技术资料、备配件等,但归根到底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所以做好进口设备的管理非常重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对于维护好使用好进口设备,促进科技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使先进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进口电仪设备管理维修的几项措施

1.加强进口设备的前、中期管理―侧重于设备质量检验和经济管理,高度重视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调研、选型、安装、调试与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加强这方而的工作将为以后的设备使用与维护奠定基础,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培训将是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其最大效能的关键。由于进口设备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系统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广泛采用计算机、微电子、C、光栅等高新技术,是光、机、电、液等先进技术成果的综合应用,对设备操作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外设备制造厂家培训,熟悉、掌握和预验收所引进的设备非常重要,如果培训了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那么对进口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检修就会得心应手,使进口设备发挥出最大效能。同时设法保证这些人员岗位的稳定也非常重要。具体措施有:

(1)合理引进。从国外引进设备,是在国际市场中做生意,我们及时转变传统经济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在性价比方面对比国内及国际同类设备,引进前广泛进行调研,充分咨询论证,准确掌握国际市场行情信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优引进方案。

另外,供货商的选择上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还有供货商的信誉、所在地域的物流情况、生产的负荷能力等。

(2)及时结汇。设备引进后,根据合同协议及市场的国际市场的汇率情况,有效应用商业信用条件,择期付清货款,若欠款,应商定汇率,以免国际市场汇率变动时造成损失。

(3)认真检验。事实证明,引进设备中确有少数以劣充优、以旧充新,由于种种原因,商检部门很难彻底查清进口电仪设备的潜在质量间题。

(4)严审图纸。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严格审查进口设备的图纸资料,查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5)正确装配。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往往要由中方提供一些电器电缆等辅助器材,而中外技术规范存在着一些差异,故需正确选配。

(6)联合调试。中方技术人员应尽一旱介入,与外方专家共同调试,这样既可学到外方企图保密的先进技术,又可及时发现进口设备中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质量问题。

(7)严格验收。验收时应实事求是,科学检测,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索赔。

2.加强进口设备的后期管理―侧重现场管理

保证电仪进口设备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必须做好进口设备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主要是指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管理等。进口设备使用期限的长短、生产效率和工作精度的高低,虽然取决于进口设备本身的结构和性能的好坏,但也取决于其使用和维护情况。所以必须对进口设备实行特护管理,减少进口设备的人为劣化,减少因缺乏保养而造成的停机,现场管理的主要措施有:

(1)强化运行管理。我们根据外方专家的操作示范和图纸资料,参照国内同类设备,制订了严格的操作维修规程,坚决制止违章操作。若发现有人违章,要追究到底。由于严格管理,7年来未出现较大责任事故,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

(2)强化图纸、资料管理。引进设备时,须向外商索要尽可能详尽的图纸资料,力争每种型号的电仪设备都有完整的电气原理图和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设备开箱检验时,应将随机的图纸资料收集起来,切勿丢弃散失。设备更新改造后,应及时修改图纸,使图实相符。同时还应注意资料要翻译准确。我厂进口图纸资料是请厂外翻译的,由于翻译人员对电仪专业不熟悉,故存在错译和不准确之处,不利于进口设备的运行和维修.为此我厂组织电仪专家逐字逐句校核纠错,尽可能使译文准确无误。避免了因图纸错误可能产生的损失。

(3)领导重视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各级领导要对进口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负领导责任,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进口设备管理制度,对现场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进口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坚持进口设备巡检、交接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要“四到现场”,即设备管理到现场、

(4)大力推行SS管理,使所有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觉得自己在工厂的现场管理中是一个管理者,在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每一个阶段都导入了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确保了制度的长期性和严肃性。与此同时建立全员生产保养(TPM)体系,提高员工素质与设备效率,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传统的单纯依靠设备维修部门来做好进口设备管理工作,已很难适应实际的需要,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TPM体系,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促进员工形成主人翁意识。只有将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整合到现场管理中来,才能保证设备的清洁,保证作业的规范化,保证生产的顺利运行。

五、结束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高低,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就是相当于在“利其器”,上文所讲到的维修管理措施,都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得到的,希望生产部门能按照以上建议,做好引进电仪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抓学习创新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素质是企业的希望。创建学习型企业是适应知识化、信息化的需要,增强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并将学习渗透到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工作与学习进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

1、以深化“每周一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开展“每周一题”等更加灵活的培训活动,以职工培训与自我学习为前提、以岗位练兵与技术比赛为基础、以激励机制与经济奖励为手段、以提高职工素质与生产水平为目的,培训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炼钢厂将培训展开在岗位、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会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发动职工结合岗位特点,根据班组实际,每周进行一次有目的、有目标的技术培训,精选有代表性、技术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班组学习的题目,职工随时交流,人人参与讨论,共同分析问题,班组长归纳讨论结果,给出和推广正确答案。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考核办法,定期对职工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激励职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热情。

2、“借用外脑”,增强企业培训实力

为适应新上项目、技改项目生产的需要,确保新设备正常运行,我们加强了生产人员的培训,邀请专家对单位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联系外送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经过“请进来”或“走出去”学习培训过的员工将所学的知识再传授给其它职工,使更多的职工在较短时间,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精湛、技能高超的复合型工人。

二、以理论、实践与综合评议相结合为形式,促考核创新

培训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培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职工是否掌握培训要求。只有强化培训考核,才能保证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发展,才能使员工与企业运作协调,才能确保企业内部稳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的充分吻合。

1、强化培训考核与评价,加大奖惩力度

建立健全培训组织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培训考核方案和客观具体的考核标准,以实效、有作为和工作业绩为第一尺度,杜绝形式化,将技能考核当作职工业绩考核的重点来抓,与外出培训、职工转岗、岗效工资的分配严格挂钩,使技能考核成为衡量职工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尺,增强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

2、实行与技能、绩效挂钩的岗效工资制度

宣钢不断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为一体的四结合运行机制,现行管理人员技能工资、岗效工资明确规定中级职称按副科级待遇,高级职称按副处级待遇;工人岗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技能工资执行最低工资等级线,高级工353元,技师395元,高级技师461元;技师津贴500元,高级技师津贴为800元,工资分配向技术含量高,操作熟练、精确度高的岗位倾斜,为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12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在水库加固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水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而它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中的利用是社会进步阶段性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际应用中,施工技术是根本,只有技术作为保障才能在艰巨而的重大的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在社会建设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真正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水利水电施工的工程现状

1、随着水利水电的迅猛发展,为了能很好地控制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对的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在逐步完善中。然而,很多施工单企业不以为然,他们实施国家的措施和规定只是流于表面,走形式主义,而不切实执行,很多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又是挂横幅、又是贴标语,表面好像是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但这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有效地执行,有名无实,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2、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他们中很多属于老一辈的技术人员,他们那个年代专业的老师很少,有关方面的书籍也不多,学习理论技术不系统,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于实际的施工过程,往往实践强于理论。在很多需要较强理论知识的工作方面,比如方案的策划,施工组织的设计等方面,就显得不足,更多的都是盲目地相互抄写,针对性不够,专业的技术性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再有,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结果导致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秩序混乱,施工人员不接受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指导,不按规范施工的现象,影响施工质量,造成施工浪费,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工程管理制度不明确,个人英雄主义严重,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明确各自分工和管理制度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一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出现没有明确的分工,施工现场无人看管,施工工序混乱无序的情况,对工程施工的工期、质量有严重影响;此外,当设计图纸和施工实际情况不符时,出现个人经验主义,不与设计院及时沟通,只凭借自己的经验,擅自修改设计方案,导致后续工程与设计不匹配,带来严重的质量事故。

4、施工材料不合格,材料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的基础部分,水利工程庞大的现场往往导致管理不到位或者管理人员的情况出现,导致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因此无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达到施工的质量合格标准,给工程整体施工埋下隐患。

三、改进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1) 加强技术及材料的研究

结合施工项目具体特点,安排必要经费,进行技术攻关和专题科研,力求与项目技术措施计划同步实施。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新技术培训,吸收院所科技人才,共同开展施工工艺开发和新材料、新机具应用研究。

(2)优化管理模式

优化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习同行业先进经验,开创研究合适的管理模式。应不断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经济,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办法,加强企业管理改革,探索出适应企业本身特点的管理新模式,促进技术快速发展创实效。

2、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技术人才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可以与专门的培训机构合作,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技术培训,在实践中掌握具体的技术知识。同时,还应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在企业经营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但也应认识到,企业职工在技术掌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违规违章操作等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才能真正发挥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作用。水利施工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要把市场实现程度作为人才激励的重要依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新机制。要提高水利施工技术,就必须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健全挖掘、鉴别、评价、选拔与使用人才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加强质量控制

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外,还要及时收集整理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正在进行的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并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水利工程从施工开始就应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制,以实现从日常的监督中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工程质量检查、评定与验收。为保证工程质量,在科学管理手段外,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检验工具,如水准仪、经纬仪、塔尺、钢卷尺、线锤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并参照有关新规范内容进行调整。

4、加强技术管理

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生产过程中,应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并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

5、加强维护检修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努力,可以对工程中使用的各项技术加以改造,创造出更加适应工程的技术。在施工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开动脑筋,根据设备的使用性能,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尽量的延长对设备的检修周期,并通过长期的经验技术,缩短对设备的检修工期。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项新技术新材料不断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中,那么技术人员就要对新技术努力适应,在工程中发乎更大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新材料和新设备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先进仪器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和检修,缩短维修周期,节省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工程中,还要加强技术监督力量,对于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认真细致的实施,技术监督是工程中需要努力改善和强化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灵活的掌握并应用于实践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

参考文献

[1]赵祥.水利施工技术新发展问题研究[J].中华民居,2012,(5):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