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内控

企业内控

时间:2022-12-13 20:02: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内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内控

第1篇

摘要2010年4月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很多企业很重视内控管理并对相关工作大力支持和推进;制定了全面的管理制度文件,为提高执行力特意设置了督查办,但内部管理仍然存在严重问题。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上市公司 风险评估

一、国内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相关内容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会,隆重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范围主要包括三部分:

1)内部环境类控制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

2)控制活动类: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九个指引;

3)控制手段类指引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四项。

二、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的内控问题举例及相关对策分析

很多企业很重视内控管理并对相关工作大力支持和推进;制定了全面的管理制度文件,为提高执行力而特意设置了督查办,但内部管理仍然存在严重问题。

笔者查阅了15家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年报,注意到以下内控问题具有普遍性,在年报中重点描述为“完善”和“提高”,也说明这些事项具有重大管控风险,是企业完善提高内控制度的关键点:

1.泰达股份

年报中有关内控描述摘要如下:由于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内部环境以及宏观环境、政策法规持续变化,可能导致原有控制活动不适用或出现偏差。对此公司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增强公司透明度,提高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规范化运作和风险意识,切实提高公司科学决策能力,促使公司在规范运作下获得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公司战略、经营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障。

评论:年报中重点提出“提高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规范化运作和风险意识”。说明不重视甚至不遵守内部制度主要是高管,或者高管的不作为将正常事项拖延成高风险事项。

这也是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董事、高管们是公司制度的制定者和推行者,他们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态度对企业影响巨大。他们是本部门的权威和管理专家,整个公司的运营是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的,但往往是他们对其他部门的建议、要求、检查监督不作为,如果这些“不作为”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演变成不规范化运作导致高风险。

2.南海发展

年报中有关内控描述摘要如下:建立内控责任追究机制:公司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中未制定相应责任追究条款,责任追究措施难以落实。公司今后一方面将继续完善有关内控制度,明确有关责任人,另一方面将建立内控责任追究机制,以保障内控工作的有效实施和责任落实。

评论:年报中重点提出“建立内控责任追究机制”,说明该公司管理存在执行力很差的问题,可能工作计划和责任都很明确,但各种内外部因素导致没有有效实施。能自觉遵守制度人不多,不遵守制度人的往往会找借口抱怨制度太复杂。各部门如评估有关制度是完善的,就应该认真实施,并建立持续的、有效的监督机制,其中最有效的、力度最大的就是建立内控责任追究机制。

3.新疆城建

年报中有关内控描述摘要如下:公司依据内控制度,采取业务部门自查,内审人员复查的形式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收支等进行内部跟踪监督,并将引进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形成三者有机结合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体系。通过风险辨识,查找公司重要经营活动、重要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针对具体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保障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巩固内控执行成果。

评论:年报中重点提出业务部门自查、内审复查、引进外部专业机构全面风险评估。其实很多企业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因各种所谓的“机密”而不便于请外部人员监督,其实这些所谓的“机密”往往都是一些不阳光的经营理念,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管理风险,因为这些不阳光的事情,使得公司内部的监督受到很多限制,很多管理环节不能有效监督造成“很多无法言明的原因”导致的损失,舞弊现象逐步演变成常态化,无形的管理损失将远大于计划的截留利润,所以规范化是最好的内控制度。

其实外部机构不一定比内部人员专业,只是外部机构不受内部各种人事影响,对事不对人,可以更好的推进工作。有些管理制度本身就相互矛盾,人、时间、资金等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董事、高管、特别是监督部门应该关注重要风险和重要事项。

三、建议企业加强以下管控力度

1.辩识、评估现阶段重要经营活动、重要业务流程的风险,并及时重点监督。

第2篇

【关键词】企业 内控管理 失效 原因 措施

一、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企业内控管理的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相关的内控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控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企业的管理者片面地认为内控管理主要是管理人员和检查人员的责任,自己则对其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在内控管理措施的执行过程中,许多部门或者有关人员对内控措施的执行进行应付和敷衍。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不是简单地制度或者文件的编辑,而是一种对企业的控制管理工作的动态的监督方式,内控管理是贯彻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和内控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内部控制观念相对薄弱,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分地追求增加生产规模,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完全忽视了内控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淡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造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谨,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企业的内控管理失效等问题,对企业的资产和财务资料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多数企业存在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管理机制很难有效地贯彻落实。完善的内控制度是顺利开展内控工作的保障,企业的管理者和内控管理人员根据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给企业的内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虽然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但仍旧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在进行内控管理的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具体的内控管理机制严重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许多的内控管理措施很难落实到实处。

(3)内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虽然目前许多的企业建立了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许多内控措施难以有效执行,因此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企业再进内控管理时,内控制度基本都是走形式主义,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进行内控管理时缺乏有效地内控监督机制。

(4)会计人员独立性不强。每个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具体业务处理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会计工作执行以及会计监督的实际工作人员。由于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与企业的管理者是一种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从会计人员的职责的角度看,会计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照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正确的核算和有效地监督,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从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者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服从企业领导者的安排,有时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获取利益需要掩盖企业的真实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则需要执行企业领导者的命令,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乏有效地保证,因此,会计工作对企业的业务活动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二、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认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健全的内控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具体实践中,企业的管理者和内控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视度。不断创新企业内控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科学的内控管理理论以及内控管理手段,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

(2)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建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时,企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一种和谐的内控管理氛围。在进行内控管理过程中,完善有关的内控制度,价钱对企业有关内控人员的行为约束,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和谐的内控文化氛围对企业员工行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高标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企业需要工作人员当作是内控的主要载体,明确权、责、利的界限,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另外,对于企业中重要的工作岗位,建立相关的轮岗制和换岗制度,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比如稽核与出纳等,严格遵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防止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等违法行为,从而有效地保障企业的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培养企业员工的正确的内控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内控管理的重视度,使内控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控工作的有关处理规则,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内部控制,为企业内控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以及体制基础,从而有效地保证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完善内控考核机制,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有效地评价。建立完善科学的内控考核机制,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可以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对于工作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进行批评和警示。对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查漏补缺,将内控管理作为一种常规性的工作。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从而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化的加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提高对内控管理的重视度、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内控考核制度,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晖.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改进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第3篇

(一)没有全面的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职能

在实际实施审计工作时,企业部分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自身有着相对习惯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寻找错误且纠正错误的思想,无法全面的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具体能力有效的进行发挥。例如,全面的评价审计内部控制的活动、全体等要素是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的根本,可是部分审计工作人员还是将寻找错误且纠正错误的思想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并且通过简化的“对号入座”的方式实施扣分的强制处理,同时没有理由的将具有全面性的评价指标进行分解,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没能全面的发挥自身的职能。

(二)没有合理的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系统

企业在进行内控审计工作过程中不仅没能有效的将内控审计职能进行全面发挥,并且在企业内控审计目前的评价体系中还发现相对不科学的问题,出现在内控审计系统中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1)没有科学的设计评价体系所需的分值,应该根据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设定分值,并且确保所设定的分值能够对企业各部门执行的活动起到稳定的作用,但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做到这方面的要求。例如,企业部分部门将百分制的管理作为部门的评价系统,但是仍然有一些部门没有遵循这种方式,导致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有较大的随意性。(2)没有针对性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统一的方式处理企业出现的问题,没有全面的划分企业的分支机构。例如,企业在构建评价系统时只是根据企业某一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但没有考虑其他部门的具体情况,导致企业评价体系在执行时没能全面发挥自身的职能,出现这种情况最终会造成企业评价系统执行于内部控制系统仅仅是在表面上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的情况会与评价结果出现截然不同的结局。(3)对于新型的技术以及业务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重视的态度,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使企业在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工作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三)没有全面贯彻整改工作

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应该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工作作为重点。在这过程中,很多企业受到不同方面因素的约束,我国很多企业在整改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时均出现较多的问题,没有全面落实整改的具体工作,部分企业整改工作的效率尤为缓慢,经常出现无法全面改正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改工作时没有完善的体系,造成有着相对缓慢的整改效果,同时进行审计的主要工作人员在认识且监督整改工作进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区别,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整改工作,相对审计工作整改的最终结果,企业被审计的相关部门以及审计的相关部门没有能够统一的提出意见,企业被审计的相关部门同样也没有对于部门间需要改正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改正。

二、完善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内控审计的方法,增强内控审计的效果

随着进一步改革企业制度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进步,企业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其具体的要求以及内容同样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处于这样的形式下,企业为了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才能够确保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因此,需要在企业进行审计工作的相关部门构建必要的创新思想,防止传统审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且改变审计工作的重点的方法,加大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活动时的监控力度,从根本上促进审计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从不同方面对内控审计工作进行转变:第一,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应该通过事前预防、控制以及改变逐渐代替审计工作常规的事后监控;第二,进行审计工作时采用全面性的检查监控代替常规性的检查监控;第三,采用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根本的审计工作代替以传统人工操作进行的审计工作。

(二)更新内控审计的专业知识,促进内控水平有效提高

企业所拥有的审计团队具备高层次以及高素质,为确保企业内控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以及有效防止审计工作的风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企业应该构建的审计团队应该具备优良的业务能力并且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必须加强培养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实务、业务以及基础等方面的规范要全面掌握,并且熟悉国家规范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另外,企业应该在内控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中建立相关风险防范的思想,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从根本上将审计工作的职能全面的发挥出来,同时,要确保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判断思维。内控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是否具有专业性取决于判断能力,并且在开始以及结束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贯彻判断能力,判断能力对于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通过不同方面的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在内控审计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促进自身的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将较为进步的审计方式引进培训中,促进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增强企业防查能力

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改革,有较多创新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内部控制度。由于制度改革的时间较长,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成功,制度在进行改革的时间里企业内部的员工较容易出现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而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受到这些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约束。通常情况下,企业应该构建健全的系统,有效的控制以及防止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在此过程中,加大控制以及领导的力度,同时还要确定整改内控审计工作的实际内容,对内部审计整改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规范。另外,企业应该及时的健全内部审计整改的相关制度,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相互沟通,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改革能够获得理想的成果。审计工作人员在增强企业防查能力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好几个阶段的工作:首先,对于追踪非审计现场与现场的内容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确保能够提高整改内控审计的效果;其次,对于内控审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的资源信息要不断的强化,健全内控审计的资源信息;最后,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进行沟通,确保能够及时的反馈审计过程中的信息,促进内控审计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推动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

三、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内控环境;制度建设;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47-02

1 企业内控环境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意识淡薄、缺少资源等原因还未进行内控管理,而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已经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但由于内控环境的缺陷导致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失效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内控形同虚设。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相当重要,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价值观。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员的内外机制。管理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导致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尤其是 “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造成决策失误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完全失效。

(2)人事政策不合理。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而我国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在人员的聘用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国有企业的色彩,同时也没有完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再加上外部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约束不力,导致雇员极易产生短期行为。人力资源的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的制约,使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上出现应付了事、效率低下的情况。

(3)考评不力,有章不循。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致使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成了摆设,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可用性。

(4)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文化对企业产生的许多影响处于行为动机的意识层面之下,以至于文化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由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其始终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影响着企业。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不太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严重制约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例如,郑州亚细亚集团从领导到员工,都忙于私事,利用职务之便贪图小利,不健康的风气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也严重阻碍着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2 改善企业内控环境的举措

(1)加强内部控制宣传,提高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应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宣传,使管理层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作用、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以及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企业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只有管理层首先树立起内部控制观念,自觉执行内部控制,才能防止包括财务报告舞弊在内的舞弊现象的发生。

(2)建立配套的人力资源系统。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提高职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还能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创造性,有效降低内部控制成本,弥补内部控制缺陷,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良好效果。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有三点:一是提供合理的薪酬,创造良好的劳资关系,并通过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对员工进行即时奖惩和合理晋升,使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得到承认和鼓励,树立正确的内控导向;二是施行对不合格员工的淘汰机制,彻底打破心存舞弊意图的潜在违规者的侥幸心理,阻止其不法动机;三是完善培训管理,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帮助他们熟悉应该掌握的岗位技能、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以保证员工更好地履行规定的职责。

(3)建立内控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和评价是建立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不是没有考核评价机制,而是在执行过程中表现的不够理想,关键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掌握好度,往往是只追求业务发展,忽视风险控制,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要使考核和评价相适应,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经营者的热情,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应结合实际,建设促进自身长效发展的企业文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道德规范的建设,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思想积极向上时,内部控制会更有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强调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减少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者之间的摩擦,并能更有力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坚持全面性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每一个经营者都要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人人都负起责任,共同遵守,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就自然实现了。

3 结 论

内部控制有赖于控制环境的支持。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企业管理层应树立长远意识,具有战略眼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营造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文贤,孙琳.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宋建波.企业会计控制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郑石桥.内部控制基本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 当代财经,2008(5):11-14.

[5]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25-26.

[6]李榕芳.加强内部控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第5篇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管理者逐渐发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亟需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控体系。

审视薄弱环节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企业原管理体系中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公司未实施有效的分权管理,各部门权责分配不合理。

M公司目前采用的是典型的直线制组织结构。最顶端是由公司出资人构成的董事会,通过召开董事会议决定公司重大事项。董事会选举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运作。总经理又将组织的任务分成许多块,分配给下一级负责。其形式如同一个金字塔,沿着一根不间断的链条一直延伸到每一位雇员,从决策到执行构成一个单线系统。

可以看出,公司虽然只有200多人,但各部门却“面面俱到”,平行设置于总经理管辖之下。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是在公司成立之初参照其他大企业的设置形式建立的。目前的部门设置模式致使从原料商的选择、询价、谈判,到销售客户的发展,确定定价,生产各流程直到发货调配以及日常的客户产品质量问题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几乎都要总经理亲自参与,这导致总经理成了需要解决各种事项的“多面手”。

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存在的控制缺陷。

公司产品价格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很大程度上随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而波动,因此供应商的选择这一环节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公司在供应商的选择控制上较为随意,采购部门实际上还没有一个明确而完整的供应商选择流程,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控制。公司采购人员主要考虑供应商提供的价格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这样片面的考虑往往导致因原料的不合格而造成产品的质量损失,或是由于供应商的信用问题无法在原料紧缺或是销量上升的时候及时供应足够的原材料从而影响生产,给客户留下不佳的印象,最终影响的是企业的市场信誉。

M公司的销售环节具有业务量大、发生频繁的特点。公司每天有大量的客户,公司对某一客户的采购需求是,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打到公司营销部,就需要按照其要求立即发货。同时,M公司所处行业的惯例是发货后不直接收到货款,往往是下个月甚至是几个月后才能结清前期的货款,然而,公司对客户的资信及还款期几乎没有任何相关记录。同时公司还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信息在各部门的传递不及时,这导致了无法迅速反映客户的销售还款等情况。除此之外,该行业特殊的收款特点导致应收账款的风险系数进一步增大。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较为混乱,催账政策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缺少预算体系,资金管 理能力差。

M公司的生产部没有建立成本支出预算,采购部也没有编制任何购货资金计划表,整个公司连基本的资金需求都无法预测。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一方面销售量的不断增长使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购买原料;另一方面公司的下游企业由于主客观原因连带导致公司的应收款过大,公司资金链时常出现断裂的危险。无论规模大小,资金都是一个企业经营运作的血脉,如果对资金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安排,没有完整详细的资金需求量预测,公司对个别时间段的资金需求与结余情况无法进行预计,无法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一旦资金链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周转不灵。

缺乏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公司的整个组织都没有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每个员工的工资是固定的,没有与业绩相挂钩,同时,由于公司没有建立一个员工的招聘体系,导致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差。

内控系统再造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COSO报告中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主要是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及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可见管理阶层的理念十分重要,而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往往更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因此能否正确诱导和激发管理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潜在动因至关重要。

组织结构不仅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载体,更是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特定企业来说,组织结构反映的是组织内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它并不是一个静态事物,而是应当随着公司规模、目标、战略的变革而变革,进而促进内部控制演进。因此,组织结构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适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最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最适应特定条件下组织存在的形式。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在组织结构的建立上更为灵活。M公司根据现有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如图1所示:

公司通过增加一个综合管理部,负责车间生产、货物运输和仓库管理等事项,并分管行政。综合管理部直接与总经理沟通,对总经理负责。这样一方面精简了机构,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权力下放,减轻了总经理的压力,使总经理有更多的时间考虑经营战略发展等问题。

二、以流程化思想构建关键控制子系统

M公司根据暴露出来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结合行业特点、战略重点和现有的管理资源,拟重构采购、质量、销售、财务和人事五个内部控制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若干关键项目。针对每个项目,按照流程的思想建立项目的控制系统,使业务的运作符合科学的流程要求并处于监控之下。

第6篇

【关键词】石油销售企业 内控管理 内控审计

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近年来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相继按照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要求,建立起了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简称内控体系。内控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众所周知,每一个控制活动都在两个层次上发挥作用,并分处于两个系统:一个是运营系统,用来完成规定的目标。另一个是控制系统,覆盖在运营系统之上,发挥评估、监督及持续改进的作用。内控审计就是对于内控管理及内控管理体系的一种再控制行为,通过它可以了解企业内控管理是否科学、完整,运行是否有效,能否及时发现和防止舞弊行为,为内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一、内控管理对于石油销售企业的意义

石油石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石油销售企业作为销售终端是整个石油产业链最终价值的体现环节,网点众多,规模较大,资金密集。所以在石油销售企业实施内控管理及内控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石油销售企业加快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内控管理是石油销售企业国际化战略推进的需要

从2002年起美国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监管的重视程度日益得到突出和强化,当年作为美国总统的布什更是签发了著名《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要求各企业对于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测量和评价,并要求各企业将自我评价的报告提交给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审核,对于上市公司根据其行业类型和规模采取步骤分类推进以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市场对于国际化企业的投资价值认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于上市国际化公司来说其内部控制的失效比经营业绩的下滑更为糟糕,一般来说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不可预料的危害和风险。

(二)内控管理是石油销售企业风险管理和规避的需要

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一个重大变迁就是企业的利润率和利润水平都维持在一个低位态势运行,进入了薄利微利时代。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全年销售利润率只有2.5%,微利经营环境使得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领域开始向着新的资本运作领域迈进,从本质上来说资本经营比传统的经营领域风险的不确定就更为复杂。从德隆事件、格林柯尔等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在如何防范和规避相应的经营风险中,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和有效的手段。

(三)内控管理是石油销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

内部控制质量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指标,它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建立健全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安排,是推进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发展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和控制程度越来越明显,石油销售中买方市场环境已经形成,不同石油销售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对于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高附加值水平、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的青睐,这就推动企业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加强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石油销售企业成功实施和推进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实施时间较短。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先后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等三个配套指引,对中国企业加强内控审计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借鉴国外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经验,对石油销售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成立独立的内控审计机构

针对石油销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应该在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下直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由其提名或任命具体负责人,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应遵循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规范要求,合理规范审计内容与审计程序,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见。

(二)明确内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即要求审计师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公司层面的控制,然后是重大账户,最后关注过程中、交易或应用层次的具体控制。在实施石油销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但是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应结合其他内部控制审计方法一并进行。

按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可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加强对石油销售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控制环境审计。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二是风险评估审计。内部审计师必须针对石油销售企业所处环境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其可能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影响,并审查石油销售企业是否建立了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提高素质,完善体制

内控审计实务标准是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执业规范,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内部控制审计从业人员。加强审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尤为关键。通过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审计专业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证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风险分析等具有前瞻性的能力,在人员结构和素质等方面满足石油销售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三、内控审计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其内涵及外延

以前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是确保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控审计也重点围绕这一主题领域开展。随着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内控工作不断从职责、内容、关注点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内控审计也应随着内控工作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其内涵及外延。

一是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管理。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管理内控审计,就是重点审查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健全性、法律风险源识别的全面性、法律风险确定的规范性和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评估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促进整改和完善,不断提高公司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二是开展业务流程管理内控审计。开展业务流程管理内控审计,不仅要审计业务流程管理的设计、、监督等规范化程序,更应深入到具体业务流程,审查业务的实质性内容,针对企业管理的重点,热点、难点的业务流程,开展流程管理审计,并与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结合起来,促进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探索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审计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八个要素。基本业务流程是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等。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称内控审计是内部审计师的“魔杖”。石油销售企业要使用好这根魔杖,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企业内控体系不断深入健康的发展,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资料

[1]阎金锷.审计风险及其应用的探讨.《财会通讯》,1998年9期.

[2]朱小平.审计风险的比较与辨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5期.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内外因素;失效

2008年财政部联合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开创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新纪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审计,由定义能够看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经营目标、战略目标、资产安全的保证程度,内部控制保证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有效性越高。本文就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探究,从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企业内控效果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控失效的成因

(一)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

1.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做出了要求,但是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与内控规范并不完善,相关的惩戒出发制度也不完善。完善的法规制度使保证企业能够长期生产经营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相关严格的制度,企业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不合规合法现象,造成企业的内控失效。

2.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的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仅要承受来自大企业的竞争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其他众多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取利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会不择手段,甚至做出违规违法的活动。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合法合规,导致企业内控管理的失效。甚至有一些企业因为内控管理的成本高,企业内部并没有

3.监管滞后与监管不彻底

目前监管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监管很严格,但是存在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彻底的现象。目前监管机构关注的企业内控问题都是以前年度的问题,对于新的问题缺乏监督,监管存在滞后性;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内控管理没有明确的强制执行,很多企业的内控管理只是流于制度形式。由于建立内控制度的成本较高,很多企业选择性的进行内控管理,只追求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再有就是中小企业的数量之多导致强力执行的低效性。

(二)内部控制系统不科学

1.内控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很不完善,首先是企业对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的内控制度很不完善,员工认识不到内控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业务程序模糊,在实际工作中责权不清,很多工作抢着做,很多工作没人做,出现问题后相互推卸责任,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其次是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很不完善,预算管理是内控管理的重要部分。很多企业没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看到成功的内控预算管理,就照抄照搬,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的内控管理失效。

2.内控组织不完善

很多企业只注重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企业的内部管理投入较少,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防范机制缺失。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只重视销售部门的发展,其他部门的发展均要让位于销售。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不完整甚至缺失,使得内控管理失效;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对于风险信息防控工作做得不到位,对于风险形势信息的获取存在滞后现象,导致风险应对时出现遑论和应对不恰当的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风险因素,做好风险应对工作。对风险的评估不准确,导致应对方案的不科学、不合理,造成企业损失。

3.内控执行有偏差

很多企业虽然有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内控制度的执行度很低。很多中小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家族企业,企业的管理层往往是家族人员或是较好的人际关系网,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传达和执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偏差,内控工作的执行和实施不到位。

(三)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1.制度形同虚设,导致责任无法追究

很多企业的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对于各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不能及时的掌握,内控管理中的信息不能及时的公开化,内控管理执行情况只能靠各部门上报上来的财务数据来掌握,因此就会出现虚假数据和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和贪污等行为。这就会造成企业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堆积无法解决。

2.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内部秩序混乱

首先是企业的的财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始凭证的审核管理不严、会计信息失真、资产账与会计账不符合、导致资产的流失问题。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完整的监督机制,会计工作中假账泛滥、秩序混乱;其次是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分散,各自管控,不成体系。很多企业现金管理不规范,资金失控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很多企业的领导任意篡改账目,编造信息;另外,很多中小企业的内控信息化不高,信息化监督体系很不完善。有的企业虽然有信息系统管控,但有机衔接程度不高,信息公开不够。

二、中小企业内控应具备的效果

(一)效益性

内控管理的任何分工和审核都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内控管理要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关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布局的安排,保证企业整体效益。

(二)灵活性

企业的内控管理要具有灵活性,保证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进行内控制度检核和内控管理时,要根据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灵活的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在进行内控管理过程中,还要及时的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发展作出评估,适当调整内控管理。

(三)制衡性

制衡性原则是内控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内部控制应当在企业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企业内部之间应当相互监督牵制,相互制约平衡,保证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四)阶段主次性

阶段主次性是指企业的各项事务应当分清轻重缓急,实际上就是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原则。企业在进行内控管理时,应当分清各项事物的主次,把握好各项事务的控制程度。

(五)时效性

市场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变动都会影响企业的内控管理,内控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企业的内控管理人员应当实时收集市场信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企业进行评估,对内控管理作出及时的{整,保证内控管理的及时有效性。

三、案例分析――分析A企业投资并购过程中内控效果的影响因素

A企业是某地知名民营企业,注册资金7亿元,主要生产和销售轮胎,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综合影响力。A企业于2014年以5.5亿元现金横向并购当地另一小型企业。在投资并购过程中,A企业严格对内控管理进行控制,保证了投资并购的完成和内控效果。A企业的成功投资并购主要得益于对内控管理的严格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立专门的内控管理小组,专门对投资并购进行内控

A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并购内控小组,实行科学化职能式组织管理模式,主要对并购过程的相关各项工作进行内部控制,包括并购预算和并购内部审计工作。A企业在投资并购之前的三个月就派出由战略、经营、财务、法务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尽调小组。财务人员主要对当下政策法规进行专业解读,对市场经济形势进行掌控分析,并对并购企业进行市场估值,最终的预算资金是6亿元,预算资金包括并购资金以及对并购之后对企业的整修并改资金。法务小组主要是针对企业并购的相关法规政策进行分析解读,保证并购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经营小组和战略小组主要是针对并购过程和并购成功后的企业经营战略进行分析、调整,保证并购工作和衔接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谈判并购过程中,由于收购企业有部分外债和其他情况,最终以3.9亿运收购65%股权,被收购企业以35%股权只参股分红;在此过程中,由于有专业的内控管理小组和预算、审计工作人员,A企业并购之后的衔接工作很成功。

(二)成立了内控监督小组

A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并购监督小组,对并购的各项内控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对并购预算的执行程度和预算偏离程度进行监督,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纠正。在并购初期,由于市场形势的波动和企业资金链的紧张,一旦出现实际支出与内控偏离程度过大,企业资金就会出现大的亏空,但由于监督小组实时对企业的账目支出、预算审计以及资产审核等内控工作的监督,A企业成功渡过危险期,不仅实现了并购衔接的成功,而且经济效益上涨了0.8%。

(三)建立了沟通反馈系统,时刻注重风险管理

在并购过程中,A企业建立了双向沟通反馈系统,不仅企业高层之间可以双向交流企业并购的相关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也能够及时的传递交流,营造了全员内部控制的氛围。各部门的任务工作和绩效数据都能够在沟通平台上看到,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A企业还不定期组织风险应对培训和风险应对演练,真实情景演练企业面对市场形势下滑、资金链断裂和销售停滞等风险时企业做出的及时应对,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A企业投资并购内控管理框架:

A企业的投资并购工作中的内控管理、内控监督以及内控信息反馈之间相互影响,严格的控制内控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保证了投资并购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衔接工作的圆满成功,提高了内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四、中小企业内控的内部优化构建措施

从A企业的成功来看,提高企业的内控管理效果,就要注重影响内控管理的内外因素,合理控制,完善内控环境,提高内控效果。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企业领导要注重培育企业内控氛围

首先应当加强领导的认知,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企业内部要定期开展内控管理讲座,定期开展风险应对演练;另外还要注重培育企业的内控氛围,包括企业对公众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

2.加强董事会监督控制职能,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应当加强董事会的监督控制职能,严格企业的招聘用人制度,杜绝关系用人,;应当设置对新老员工的培训制度,企业要定期排相关工作人员去借鉴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总结管理方法。要发挥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能力;企业内部要不定时的开展道德讲座并相互交流,企业内部可以设立专门的道德学习房间,在员工休息时可以观看相关视频或者知识进行学习。教育员工要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修养道德情操,培养创新意识。

3.完善中小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规范企业的预算编制程序,科学化预算编制方法。企业要根据市场形势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合发展的预算计划,然后企业的领导层和决策人员对预算计划进行审核并针对修改调整,最后确定预算计划,将任务分发到各个部门进行执行。另外企业要科学化预算编制方法,要建立和使用科学化的预算编制方法,要适应企业的总体发展需求,保证预算的适应性和及时性;最后还要加强企业的预算执行和监督力度。要设立专门的预算执行监督小组,实时对预算执行进行监控,在实践中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并纠正,保证机关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8篇

对于企业内控管理而言,正确运用财务管理手段并加强财务管理手段的运用,是做好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措施。结合企业内控管理实际,在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不但具有事前控制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为内部控制提供事后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还能够为企业的全面管理奠定良好基础,使企业的内控管理能够在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并且在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有效的运用财务管理手段,使企业内控管理在整体效果上得到有效的提升,推动企业内控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二、财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事前控制的作用

1.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管控。基于对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风险,做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有效管控,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实际,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制度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因素,其中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有效管控,对于企业内控管理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强化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并且根据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对财务制度进行完善,是财务制度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控服务的关键。

2.精准的财务预测有利于内控风险的识别评估。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精准的财务预测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提供完善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使内部控制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基于这一特点,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采取精准的财务流程,更好地为内控风险识别和评估提供方法,实现对内部控制风险的管控。所以,根据内控风险的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和保证企业内部管理能够取得积极进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财务预算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从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来看,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手段,利用财务预算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有效控制,使企业内部资金流转过程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做到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控制企业的资金支出。这一方式对于企业管理过程和管理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实际要求,采取必要的财务预算,对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做好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和有效降低内部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认识到财务预算的作用,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主要手段来看待。

三、财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事中控制的作用

1.预算控制可以保障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在内部控制过程中,预算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预算控制不但能够为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提供有效的约束,同时还能使内部控制活动能够在执行过程中,按照预算管理的实际要求进行资金的管控,避免内部控制活动偏离预期目标。在内部控制活动进行过程中,预算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可以强化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干预。内部控制能否在开展过程中取得实效,在于内部控制是否在预算管理的框架下得到有效的约束。只有做好这一工作,才能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满足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解决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内部控制能够在规范框架下得到有效的开展。

2.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事中控制的重要控制方法。财务控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财务控制的要求,财务控制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个流程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在事中控制中能够取得实效。基于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需求,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利用财务控制手段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同时还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加强内部控制过程中财务控制手段的运用,保证内控制度能够取得实效,提高控制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使内部控制能够在事中控制中获得有效的控制方法支持,保证财务控制能够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提高内部控制的准确性。

四、财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具有事后监督的作用

1.财务报告是内控管理运行的直接体现。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如何查看内部控制的效果是关系到内部管理运行的重要因素。基于对企业内部管理过程的了解,财务报告是内部管理运行结果的最直接体现。从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开展,以及内部控制的开展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这一点来看,财务报告对内控管理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财务报告的编制并且将控制的结果在财务报告中有效的体现,是发挥财务报告作用和做好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事后监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财务报告的作用。

2.财务分析与评价是内控事后监督的重要手段。除了上述手段之外,财务分析评价也是内控事后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对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了解,在内控管理运行过程中,财务分析与评价可以对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以及财务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能够得出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的结论,这一过程对内控事后监督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在内部控制和事后监督过程中有效地运用财务分析与评价手段,使财务分析与评价能够更好地为内控管理过程服务,提高内控管理的整体性会和有效性,保证财务分析与评价能够更好的为内部管理服务。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内控;统筹兼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就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与高效,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需要多方面的进行统筹兼顾。

一、企业建立内控的重要性

1.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可靠保证及客观要求

现代生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计划、组织及管理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想实现预定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及竞争能力,就需要一套统筹兼顾的内控制度,对企业内部的经济业务往来活动制约、组织、考核及调节,可以说,企业内控是现代生产发展的产物,统筹兼顾的内控制度是企业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及可靠性保证,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管理水平,就要对企业内控进行统筹兼顾。

2.内控制度是企业财产及资金有效保护的重要手段

内控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对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及各职能部门进行职责分工,对于企业的每项业务活动都不能允许单个人及单部门进行处理,必须要两人以上去完成,并有相应的程序制约,这样严格的内控制度,能够使企业的权责匹配,各司其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企业业务的准确性及财产的安全性。

3.内控制度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有效地防止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内控制度对企业的会计资料也有着严格的控制措施,像对会计资料进行稽核、复核,从而保证账簿、凭证、报表和会计记录的准确,经过核对能够及时地发现错误,给予纠正,以保证账账、账证、账表及账实间相符,并有效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正确性。内控制度还能够有效地防止舞弊行为及贪污盗窃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很多违法案件的发生就是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使得贪污盗窃分子才有机可乘的,因此,对企业内控统筹兼顾是很有必要的。

二、企业内控现状分析

1.企业内控没有得到重视,内控环境欠佳

内控环境是企业内控的核心部分,是其它要素基础,对企业内控的贯彻及执行起着直接的影响,但现在我国的企业内控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对其内控制度的建设并不重视,很多部门机构没有进行专门的管理,人事安排也没有达到制度管理需要,无章可循及有章不循的情况较为严重,还有些企业由于经济性质的原因,受到政府干预较多,没有执行内控的独立空间,这种内控环境对内控制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2.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信息共享低,沟通不畅

很多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意识较低,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信息系统、新产品的开发及新技术的应用等风险估计不足,其预防措施的要求也不高,很多企业只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能对企业的长远目标进行考虑,与风险相关的内控制度也就无所涉及了,还有些企业,尤其是些小型的私人企业及家族企业,设立的内控制度,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着手,而是从现有的规章制度上进行摘抄,仅停留于纸上谈兵,不能有效地执行,内控缺乏可操作及实用性。

内控要有效地进行,还需要企业的良好信息系统进行支持,某部门能够及时地获得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在我国,很多企业信息不能共享,各部门间沟通不到位,各自运行,使得企业的有效资源得不到合理地配置,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信息往往不全面,致使经营决策面临着较大的失误风险。

3.企业内控活动不当,内部监督也不到位

我国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董事会的权力都集中在法定代表人身上,这使得权责基本上都集中在内部人身上,对于企业内控活动的开展很不利,内部审计本应该是企业内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企业的内控监督体系不健全,甚至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还有些企业设立了内审机构,也只不过是个摆设,有名无权并不能开展审计工作,这也严重影响了内控的有效性及执行力,还有些企业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内控监督机制,但是监督的内容不是很科学,也不够全面,注重的是事后的监督,对事中、事前监督控制不够,也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工作的开展不能得到有效地鉴证,其内控措施不能得到有效地落实。

三、企业内控中的统筹兼顾

1.要健全企业内控需要对企业实际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统筹兼顾

企业对相关内控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要收入相应的内控管理体系中,像《企业内控基本规范》,尽量做到不漏建、瞒建,防止实质性漏洞的出现,同时,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内控制度的建立。企业的个岗位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必须要遵循内控制度的基本要求及程序,各部门的业务岗位人是主要的责任主体及执行者,要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文档、实施证据、控制措施及岗位流程进行编制,以此对业务处理关口把好关,同时,相关的牵头部门组织,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培训及监督,以使企业的内控体系建立的更为完善。

2.要对企业内控环境及内控认识进行统筹兼顾

要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需要内控环境的支持与保证,内控环境对企业开展内控活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内控环境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及管理者的素质等,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入手,首先是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需要提高,像管理者的知识水平、新思想的接受程度等。其次是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建立起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及政企分开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企业管理层对内控的正确认识,突破原有的内控观念,树立新的内控观念及精神,并延伸到企业的每个环节中,尤其是对企业内控中的风险管理及风险防范意识的统筹兼顾,使企业的内控能够更有效地发挥。

3.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管理效率、风险控制及信息系统进行统筹兼顾

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及管理效率进行统筹管理,内控的流程不能太繁琐,要简洁和优化,对运行成本进行节约,但关键的内控措施及基本的环节是不能缺少的,要管理控制好风险,尤其是企业的重要风险。要控制企业风险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统筹兼顾,当传统的企业业务处理方式被现代的信息系统代替之后,业务的风险也就发生了改变,其信息系统本身就存在着控制风险,内控系统应该及时地进行跟踪建设,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期就要对内控风险进行控制,最好请相关部门介入及跟踪,共同把好关。

4.要对企业内控中的内审、监督及评价机制进行统筹兼顾

要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需要建立相应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机制,有效地改变以往的事后监督方式,对企业的各项业务都要进行全程的监控,对可能的风险因素及时地发现,当然在监控的过程中,要注意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监督控制,从而保证内控机制的可靠与高效。内审是内控中的重要组成,内部审计和内控是检查与被检查、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内审对内控系统能够起到再控制与再监督的作用,要有效地对内控制度进行执行,就要加大内审的监督力度,内审机构应该对企业内控执行情况随时地进行检查,对企业的各项规定进行监督落实,对于发现的重大缺陷要及时地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进行报告,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改进及完善,当然也可借助会计事务所及政府部门等外部的审计力量对企业内控进行双重的监督,以使企业内控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独立的评价。

四、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成为现代管理的要求,要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需要对内控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内控环境、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管理效益、内部审计及监督机制等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统筹兼顾,以使企业内控确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杰:对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J].经济师,2007(08) .

[2]张晓红: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齐鲁珠坛,2008(05).

第10篇

财务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促进企业本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息息相关。本文分析阐述了企业内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当前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市场经济发育并不十分健全的形势下,企业经营业绩目标的完成和竞争压力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企业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与长远发展就不得不重视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综合考虑具体实施的程序和所采取的政策,建立一整套健全的企业内控体系,从而有效的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推进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以及增强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企业的内控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有序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资产等进行监管的内部管控行为。企业内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加强对企业财产及财务人员的监管,促使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内控管理主要从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以及监督检查五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企业内控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完善企业的分工、严格把控企业收支明细等,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就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风险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预警机制落实不到位,对财务管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预警能力太过薄弱,不能保障企业利益得到最大化的落实。基于此,企业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应增强自身财务管理风险意识,落实好财务管理预警机制,在财务问题发生之前未雨绸缪,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尽量使财务问题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多变

环境因素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例如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等等,这都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企业需要购买原材料以满足生产的需求、需要给员工发放工资,而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影响,从而引发财务风险。虽然外部坏境不受企业控制,但企业在防范财务风险的防范时需要将外部因素考虑其中。

(三)财务管理权利的不一致性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财务管理权力不集中,呈现相对较分散的趋势,不仅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会引发财务风险。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分支公司较多,但是受公司规模以及管理不到位的影响,财务管理权利难以集中,一些子公司利用这一特点以保障自己公司利益为由,从而做出损害其它分公司或总公司利益的事,从表面上是保障了公司的利益,其实不然,会严重损害整个企业的利益,甚至对底下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利益产生影响。

(四)内控的评价和检查部门不具有独立性

许多企业都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来负责内控管理,他们既作为内控管理的执行人员,同时又要对内控管理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很显然这不利于企业内控管理的良性发展。企业内控执行的情况应该由第三方进行评估和检查,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查工作和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也有助于改善内控管理。诸如此类的执行与监督无分别的行为,造成企业内控管理监督不善,从而影响企业的内控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可能就会存在风险,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做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

面对企业内控管理外部环境的多变,企业应合理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力度,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外部环境是存在于企业之外的,不由企业控制,但不代表企业任由外部环境“肆意妄为”。为了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不断跟进自身的管理观念和意识,增强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知。此外应制定有效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最后,企业应当依据外部环境变换规律和趋势来制定策略,从企业自身出发不断调整企业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财务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二)加强风险评估的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加强企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企业风险评估具体从企业财产和会计工作的评估着手。企业财产风险主要有投资融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风险,资金保管风险,资金链意外断裂等风险,因此对资金风险的防范企业应加强对资金融资、投资及回收的管控,在整个资金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确保进行科学的决策。会计工作方面主要有会计信息的不准确和不安全性所引发的风险、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规章的风险以及涉税处理不当而引发的风险。因此对会计工作风险的防范需要从会计工作人员和会计信息两方面入手,加大会计信息的审查力度,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财务管理的主心骨,财务管理相关人员也应该具备风险意识,并且不断与时俱进,使一些财务问题都能未雨绸缪,最小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损失。不仅要求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以新会计制度为背景,切实落实自身素质和条件,拓宽学习渠道,同时也要求企业为其提供一定的培训条件,定期开展培训,加强与其它企业的交流,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四)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无论是准备投入一项新的项目还是从外吸收引进项目,都应该对所有的财务以及资金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所有项目的进行都应以盈利为前提进行。与此同时,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企业财务必须要将所有会计信息及收支明确清晰无误的做成财务报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的管理。这不仅能保证资金流动被实时掌控,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同时也能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五)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任何企业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千万不可忽视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公司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确保监督的真实有效,避免出现财务工作人员“中饱私囊”,“携款潜逃”等的现象。只有将监督完全落实,企业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对企业内控管理的力度,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可承担的范围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客观、准确的分析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并积极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财务风险,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世鹏.试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J].中国市场,2013(26):78-79.

[2]楼毓.当前强化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3(12):160-160.

[3]苏灵霞.浅议港口公司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7):3789-3789.

第11篇

关键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显得日益激烈,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就会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为此,企业一定要加强内控管理,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关内容

内控管理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同时内控管理也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企业欠缺内控管理的时候,就会导致企业无方向可循。就内控管理而言,主要有信息沟通、环境控制、监督等内容,具体来说,内控管理不仅包括为促使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包括制定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以及控制的科学制度。企业实行内控管理,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而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的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或者存在着潜在的某些的漏洞。财务风险的出现不仅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实行企业内控管理的时候,如果不重视内控管理,或者内控管理的方式不正确等都会对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重大的不得影响,同时,也使得监控管理难以实施。因此,一定要不断改进及完善内控管理手段,从而能够尽可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很多的企业中,通常都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而忽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少企业既没有正确认识风险,也没有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企业的组织机构也不合理,往往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在某些企业中,由于部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也没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最终导致这些制度执行的效果不佳。有的企业由于内控管理和财务制度的建设脱离了企业的具体实际,从而导致企业的内控制度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财务监控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监督以及激励是主要的管理手段,而监督则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只有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监督以及控制,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但是,在一些企业中,依旧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且企业的监督机制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活动不能有效进行,企业资源浪费也十分严重。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中有一小部分人员出现违规舞弊的现象,这部分的员工为了获取私利,不惜导致企业亏损,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三)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通常而言,很多企业都重点关注外部市场,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控制,特别是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内控管理,仅仅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对于内控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为了加大管理人员对内控管理的重视力度,企业一定要加大对全体员工内控管理的宣传与培训,并通过内控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员工对内控管理作用以及必要性的认识,自觉执行内控体系相关制度,进而促使企业经营活动规范有序地正常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只是为了通过检查而临时实行内控管理,这种做法不利于内控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多数企业都比较重视制度的制定,但企业更应当把相关的制度落到实处,促使员工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终确保内控管理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大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方法

企业实行内控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并促使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同时,实行内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资产的安全。在全面的内控管理中,所取得的各种内外部资料都是十分有价值的,这些资料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企业要想获得利润最大化,一定要确保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才能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因此,企业一定要实行科学的内控管理。企业的管理和财务风险密切相关,企业要想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内控管理系统,从而最终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对于上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一)创建合理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环境

创建合理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环境是确保风险防范的关键,能够促使企业内控管理水平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水平提高。同时,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情建立相关的体制,从而能够确保内控管理工作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及时转变管理观念以及意识,并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力度。其次,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机制,从而能够确保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在规范的机制中进行。第三,企业一定要建立激励与惩罚机制,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一定要给与一定的奖励,从而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四,企业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宣传力度,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全面培训与教育,并指引员工根据企业的相关程序展开工作。最后,企业在制定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时候,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其中,员工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参与集体决策以及监督,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能够确保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监督体系

企业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监督体系,能够科学的识别财务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以及监督。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监督体系来说,企业一定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指标,从而才能有效的对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行分析,最终能够促使企业事前了解潜在的财务风险,能够为以后出现的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经验以及依据,从而能够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要建立有关的监督体系,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从而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监控,最终促使内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

对于企业而言,一定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同时,企业要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就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一定要促使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并要加大对财务活动的重视力度,对于财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潜在的漏洞,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进而能够避免风险的出现。同时,财务人员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并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为此,财务人员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尽量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出现,同时能够采用合理的方案应对所出现的问题,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达成企业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一定要加大对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有效地落实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夏庆荣.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知识经济,2014

第12篇

关键词:内控 煤炭企业现状 建议

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实践证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也就是说,内控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煤炭企业在内控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煤炭企业科学技术、经营方式、投资领域的变化和发展,加上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现有的内控制度与企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煤炭企业是资源型企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深达千米的煤炭资源储量,这就决定了煤炭企业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增加煤炭地质储量、如何提高开采技术和如何安全生产。加之,近年来煤炭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煤炭市场供不应求,没有卖不出去的煤。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许多煤炭企业当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制约发展的问题,在外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煤炭企业也应该苦练内功,狠抓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设。这也是煤炭企业应对将要到来的“冬天”的唯一办法,一个好的企业内控机制能使其发展壮大,反之一个落后的、不求上进的机制也可以拖垮一个企业。

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处于起步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重视业务轻视管理

由于行业特殊性,煤炭企业只有在有地质储量的情况下才能开采出煤。20世纪90年代,煤炭滞销,企业非常重视销售,进入新世纪以来,煤炭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摇摇直上,只要能生产出煤,就会有利润。这些因素影响煤炭企业只重视生产和销售,往往认为业务是龙头,过多的规章制度反而束缚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在内控体系建设中不够积极主动,从而忽视内部控制的整体协调,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忽视控制方式。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思想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应的应用指引和评价指引是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下发的,从煤炭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到一般员工认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审计部或者财务部等职能部门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去关心内部控制的建设,过多的依靠职能部门去开展工作。其实,作为一个规模庞大、业务综合的内控体系建设,不是某一个或者几个部门能完成的工作。

二、重视具体规范轻视总体规范

煤炭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并且董事长不得兼任总经理。但是由于煤炭企业的高层领导大部分都来自于煤矿主体专业,其成长历程很少有企业管理的经历,造成煤炭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安全生产、而不是企业经营、内部后续管理,对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制衡关系理解不到位。反映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上就是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中的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等一带而过,过多的关心采购业务、资产管理等具体业务。试想一下,在一个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文化缺失的公司,即使某些环节控制的非常好,也会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现象,即内控失控的现象会层出不穷。

三、重视制度制定轻视流程执行

在现在煤炭企业中,不可否认,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行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企业内控建设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但是,规章制度不等于内控制度。一个运行良好的内控体系,常常需要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完美结合。只有通过业务流程的描述,企业才会发现那些是内控关注的重点。内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煤炭企业中,有人认为内控既然这么复杂,不如制定一个万能的内控体系,在企业中可以一劳永逸地执行下去;还有的煤炭企业处于外部监管的需要,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内控制度,却疏于执行;更甚者,个别公司高层认为内控体系是约束公司其他员工的,自己可以凌驾与内控体系之上,给公司造成中重大损失。

四、加强和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对策

煤炭企业通过总结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和业务规模的大小,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特点。在明确公司战略规划的前提下,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通过全面分析公司业务状况,确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在各个业务部门配合下完成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公司要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各位董事为组员的内部控制实施小组,特别是审计委员会主任要实时关注内控实施,要充分体现内控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内控的实施虽然是国家行政部门要求必须做的,但是实施内控更是企业长久发展必须的,公司领导要转变观念,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在实施过程中,要实行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及实施内控和评价内部控制最好不是一个部门,即使是一个部门,也要由两部分人去实施和评价。现在企业中,为了赶进度,应检查,从外面找一个咨询公司,在一到两个月内把内控制度制定出来,然后再由他们负责评价,这与内控中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是完全相悖的。

由于各种行业生产流程并不完全相同,国家在制定内控政策时,多是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去约束企业,但是煤炭企业生产地点是深达千米的井下,这一特点决定其内控的特殊性。其内控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生产环节,所以必须要全员参与,内部控制不是几个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在一起开个会,制定出一系列制度就能解决问题的,生产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参与的才会感兴趣,内控体系建设与评价体系建设也是如此。通过参与,一线员工不但将最为熟悉的业务特点告诉内控制定者,而且他们知道哪些是控制关键点,在日后执行中,由于有自己的参与,员工执行的热情会很高。

(二)强化内部控制中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基层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的反映,体现了企业的整体气氛,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贯彻和执行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中的五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是核心,建设效果对内控整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内控制度管理须首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一则完善组织机构,即从煤炭企业规模、管理手段、涉足行业、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革除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过多、生产过程管理过细、办事环节过于复杂等弊端,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并在此基础上,重组简化现有职能部门,提高各部门生产效率;二则领导者树立监督控制意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是长期的也是比较复杂的。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承担起领导责任,以身作则,不要出现“管理当局凌驾”的现象,采取措施引导企业员工对内控持积极态度,激励员工形成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向同一个方向努力;三则完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应该在借鉴和学习他人的基础之上,分析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价值导向,追求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共同提升和两者利益的良性互动,减少内控过程中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对象之间的摩擦,促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将企业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

(三)重视内部控制的执行和完善

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在工作中不去实施和执行,等同于废纸一堆,所以内部控制关键在于执行。首先要加强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的体系,让各级员工认识到自己岗位的职责,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与其他部门做好协调,提高内控的执行力度。其次对内部控制执行要有一套科学的考评机制,在年度目标责任书中要有量化,与薪酬挂钩,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

在经济和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现有的业务而设置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着公司所处环境以及地质采掘条件的改变,企业的内控体系无庸置疑也应该持续改进。否则,内控将会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内控的评价也应该持续改进,建立起日常监控机制,开展内控自查、测试和定期检查评价,发现问题要及时认定缺陷的层次,拟定整改方案和计划,按级次报相关管理层,督促整改。内审部门应当坚持“动态跟踪”的方式,持续地对公司内控体系进行监督,以适时评价内控体系,发现其设计和运行中的各种缺陷,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内控提下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