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0 05:0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语文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者来讲,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准确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都要高于二级甲等标准,在课堂中要使用规范的发音,更要吐字清晰。教师在课堂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当用准确的词语,标准化的句子,绝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模棱两可的解释,这会给小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要简单精炼,能用一句话表达完的意思,绝不说两句话。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讲起课来滔滔不绝,说满整节课。但当教学结束进行梳理时,才发现许多教学用语是无用的。因此,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意义,传递最多的信息,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之一。比如在讲解《草原的早晨》的时候,一些教师会这样开场“大家都见过大草原吧,无聊是在电视上还是在旅行中。你觉得草原的早晨与你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早晨有什么不一样吗?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在这一开场白中,教师用了过多的“吧”这样的口头禅,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更会让教学语言随意性过大。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应该是这样的,“早晨大家每天都可以经历,草原的早晨则不同,你们觉得草原的早晨有什么特点呢?”简短的开场,用最少的话语传递最多的信息,会让小学生思维一直在运动,加强课堂专注度的提高,给学生更多的语文学习激情。
二、语文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一节好课,会让学生回味无穷,更会让学生精神百倍。课堂的魅力,与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用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语言课,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艺术化处理。生动且形象的语言往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呆板僵化的语言被应用,教学情景难以形成,教学氛围也不尽和谐与轻松。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比喻、拟人与排比等修辞方法,利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化处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画面。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去教学内容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会让学生的学习记忆保持地更加长久。比如在讲解生字的时候,像尖这个字,一些教师会通过拼拼音,反复发音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个字。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小学生从字的构成角度去记忆这个字。教师说“上小下大则为尖”,就很容易让小学生掌握字的写法与读法,还能加强记忆的长久性。像在讲解“森”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说“三个木头则为森”;讲“歪”的时候,“不正则歪”就是很好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也会让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在教学活动中,幽默是教师的一个小助手。教学语言的幽默化与风趣性,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氛围的轻松度,让学生倍感轻松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也是一样,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调味剂,它的融入会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胃口。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另小学生兴奋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与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还能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缓解许多课堂尴尬,促进学生情感在学习活动中的融入。比如在学习《人有两个宝》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会因为失误而念错字。像一些小学生会将创造的“造”念成“告”,但在念完之后,学生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教师就要用幽默的语言去缓解课堂的尴尬氛围,教师可以这样说“很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出了一道小考题,告字加上一个走之形成了一个新的字,告字走起来,念什么?”。当教师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为学生缓解尴尬时,其它学生不会抓住学生的错误笑个不停,也能关注个别字的正确读音,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高效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当是生动、规范且幽默的。而诸多教学效果的形成,都需要教师正确利用相对应的语言艺术。只有课堂教学活动的语言得到有效应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通过完善自己的语言使用能力,让自己在课堂中语出惊人,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
作者:车林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湖滨学校
关键词: 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感恩是一种优秀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源远流长。感恩更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宝贵财富,很难想象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将如何回报社会。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知感恩的人难以承担社会重任,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的人文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分四部分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之间的关系,论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提出的背景
(一)存在有些小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了,但是人们却不时感叹心灵的寂寞,追问为什么会在喧闹的人群中感到孤独?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感受爱,怎样去爱,怎样感恩。在小学生中,这种情感冷漠迹象已有所显现。现在的孩子大都为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比较优越,父母过分溺爱,凡事替孩子包办,很容易造成他们自我满足,于是某些孩子形成自私、冷漠的性格,忽视父母、亲人、老师、朋友及身边的其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对他人的关怀无动于衷,很难想象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如何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二)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感恩教育应归属德育方面,但我国德育现状却堪忧,对德育重视程度不高,仍停留在理论学习、知识教化上。教育模式古板、枯燥,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首先家庭教育存在缺陷。部分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与未来发展,让孩子把大把时间花在各种培训班上。其次,现有教育体制忽视小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型”教学,设计德育较少,且德育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在许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并没有开设德育专门课程,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小学生德育环境营造不够。从社会环境看,虽然主流环境是好的,但存在太多对小学生来讲影响消极的东西。
二、感恩教育内容
感恩(gratitude)来源于拉丁字根“gratia”,意思是“恩惠、令人愉快的”。《牛津字典》对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之后的感激之情呈现出来,并回馈他人”。而在理论界,国外对感恩并没有定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从哲学的角度看,亚当・斯密把感恩定义为“推动我们做出回报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情感”。康德认为感恩是“称赞一个人,因为他已经给了我们仁慈”。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布朗把感恩定义为“那种对他的爱的高兴情绪,他已经给予了我们仁慈,这种情绪本身不仅仅是所给予恩惠的一小部分”①。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地、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感恩等。”②西方社会学家认为,感恩总是在两个个体之间产生和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在感恩形成的过程中,社会交互作用和人际关系发挥着重大作用。
感恩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经典词句体现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当今社会由于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传承,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正在淡化,虽有俗话说“施恩不望报”,但感恩是人类的基本道德之一,绝不是对施恩者简单的回报,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追求。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与小学德育落实不够,忽视感恩教育有关。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优势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教育负有德育的功能,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长期以来“工具说”和“人文说”占据主要地位。我国儒家学派提倡“文以载道”,“文”就是学生学习掌握的基本知识,“道”就是文本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涵,包括高尚的品格。学生学习语文,最基础的是对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功能主要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文化。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四个基本功能:自我表达、交际、解释、记忆,从这四个基本功能看,语言的工具性似乎占了主导地位。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是任何人无法否定的,但是语文学科作为工具而言,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等不含任何思想的工具是不同的,因为语言文字是一N特殊的工具。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时,总会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蕴含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自己的价值,因此语言文字具有思想性,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这就是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性。
《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③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思想道德培养。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思想性极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感恩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感恩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在人与人的交际关系上,社会交互作用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是可行的。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识字写字,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⑤在语文课程中开展感恩教育,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必然会促进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理智的升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净化学生的灵魂。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弥补语文教育功能片面化的不足,使语文教学成为全面的教学,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
陶志琼博士说:“什么是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⑥小学阶段是孩子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感恩教育,有益于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以后高年级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他们今后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小学生年龄小,感恩意识相对淡薄,小学语文教学应担当起德育教育与理论教育的双重任务。如今无论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包含着丰富的感恩资源,需要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深入挖掘,讲授教材知识,实现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帮助小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语文教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学习过程是复杂的,而语文教育本身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涉及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感恩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在语文学科中实施感恩教育是必需又是可操作的。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意见
(一)增强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意识。
《论语・子路篇》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并且在多方面可塑性都非常强。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为人师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意识尤其体现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是学生直接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对小学生进行空洞的感恩教育,更不能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感恩的准则,因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品德教育的契机,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表现出的良好形象,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典范作用。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健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感受到老师殷切的关心和真诚的呵护之情。在学生的心中将感恩思想概念化为关爱他人、关爱世界的种子,并不断地提供养分,精心呵护培养,让它发芽成长,最终收获感恩教育的累累硕果。
(二)结合文本,开展课外活动。
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课文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上升到思想层面,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恩意识。但是小学生有了感恩意识,不一定就会有感恩行动。这时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适时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感恩活动,使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化为感恩的行动,在实践中锻炼和巩固感恩意识和感恩思想。陶行知先生曾把“教学做合一”作为晓庄师范学校的校训,认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展开感恩教育。可以利用校会、班会、团队活动等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之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每周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就感恩这一话题进行专题发言,结合国旗下的讲话,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出心得体会,交流感想。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感恩教育的资源,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⑧。“五一”劳动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让学生体会劳动之艰辛,增强对劳动者的感恩之情;在父亲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给父母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师节到了,让学生学会制作贺卡,把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寒暑假,让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感受父母的艰辛,并组织办好专题手抄报或宣传栏等。让学生明白感恩不是说说而已,而要用行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注释:
①李静远.高中生感恩教育及在Z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开封:河南大学,2013.
②商继宗.中小学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5-196.
③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95.
④⑤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1:1,2,33.
⑥饶宝美.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建设,2015(29):13-14.
⑦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43.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成群.多一点感恩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9-26(8).
[4]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
[5]姜丽鸿.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1.
[7]金美媛.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树――语文课堂实施感恩教育的思考[J].课改与家教,2007(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趋势是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性质,逐步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同时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优化 小学语文 教学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展中,之所以会令学生产生无趣的乏味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负责教,而学生就只能被动的学,从而令整个课堂教育显得格外的枯燥。然而作为具有人文色彩艺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又是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挖掘语文教学的艺术特性,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得到充分的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所面临的问题
要想充分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去进行分析,才能真正的针对问题来制定对策,从而改善现有教学中的相应问题。
(一)社会环境问题
在现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有所成就。因此大量父母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下,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升初”对学生的压力,但却无法改变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就成为了学生们的又一压力形式,使学生无法摆脱成绩的约束。而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是将教师的绩效与学生的成绩联系到一起,从而令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特性,一味的加强知识点的讲授和巩固。
(二)教学方法问题
在上述的大环境下,虽然我国已经推行了新课改,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招生质量和数量,这就使得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而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延续传统教学理念,就算是采用了相应的新课改教学方式,其真正的教学重点还是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上。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改革,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成为了主流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难以实施。
(三)学生学习问题
同样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绩成为了唯一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凭借。教师以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家长以成绩来衡量子女,从而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习压力。因此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语文本身的艺术魅力,只是不停的奔波在枯燥的“字、词、句”中。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不成熟的幼年期,在这样的环境和压力下,自然就会生出厌学的情绪,从而大大的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策略
(一)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策略优化,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建立一个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
1、兴趣培养
如果想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那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国圣人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充分的说明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性。而现在家长们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下,强行要求学生从小进行各式各样的学习,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压力,从而使厌学现象普遍产生。因此要想改变现有教育这一现状,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培养方面着手,彻底消除学生们的厌学情况。
2、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肯定,其对小学语文的知识体系传授具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然而这也是导致了语文教学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导致现有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较差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应该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融入一些愉快的教学互动过程,从而建立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
3、互动关系
要想侧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实现课堂真正的互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主体转换,将学生摆在教学开展的主置,而教师者更多的作为一个辅导者或引导者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这与现在名存实亡的“伪新课改”不一样,不是进行简单的提问就叫“互动”,而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令其进行自主的知识探索,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增强对语文艺术的感悟,从而在愉快的学习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方法
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之后,我们还需要针对其进行系统的优化,来加强其教学效果的提升。
1、以教师为主导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使其塑造良好学习习惯,打造坚实学习基础,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师,其必须扮演好教学组织者和学生个性塑造者的角色,主导学生学习和身心的发展趋向,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
2、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
在教学方面,学生属于被教育者,然而他同样也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一定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通过学习条件的创造,令学生们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利用情境教学等方法,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锻炼了他们交际能力的同时,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
3、以教学设计的提前准备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
通常我们常说“高楼大厦平地起”,然而真的是“平地起”吗?每一栋建筑都是源于一纸设计,然后再通过各个部门的协调建设而成。有效的教学同样需要科学的设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课程进行提前的、有效的设计,认真的进行内容选取、精心的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所以,我们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在实施上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对这个系统进行完善。对此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强课堂互动的效果,采用情境教学等方法来改变现有教育的枯燥问题,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杨秀蓉.运用接受反应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
[2]钱宁芳.张扬个性 放飞心灵――浅谈中学生作文个性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3]王英,王民.利用心理地图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
一、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的积极作用
通过新课标的指引,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进入改革的新阶段,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到广泛的内容,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自然景观,都传递出一种情感的内涵,要求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们应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且全面了解知识中涵盖的情感与深意,为学生们正确传达语文学习的魅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感染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们上课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同时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整体氛围,综合分析语言沟通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在新课改目标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具备与时俱进的洞察能力,在强化自我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积极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师生间的语言交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使教师们全面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然后依据个体差异来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经过对学生们的回答作出细致分析,充分肯定他们认真思考的过程,帮助他们寻找更加准确地解题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需要融合相关的情境,从而完美的展现出课文内容的真实性,使学生们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情境的设定,学生们会在这种氛围中更加透彻的了解课文主旨,积极的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使得教学效率有效提升。(二)创建师生语言表达平台。为了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的价值,教师们除了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之外,还应该为学生们积极地搭建语言表达平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不断完善课堂提问的环节,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并且足够吸引其注意力的问题,引导着他们自主探究相关的问题答案。备课的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教材的重难点,在设计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展开。通过疑问句、反问句等多种句式的结合,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由此构建师生之间互动语言交流平台,通过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不同见解,鼓励着学生们大胆提出疑问,使学生们在肯定自我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小学生总是拥有千奇百怪的想法,教师们需要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在正确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造力,为发散思维的养成创造条件。(三)多元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小学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教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采用多元化语言,让学生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经过营造的活跃氛围,让学生们愿意主动加入到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中。在互动交流的环节,教师们的语言如果缺乏生动有趣,则会显得较为枯燥,使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于出现反感的情绪,这将严重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语言的魅力更是显露无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语言运用,让学生们可以在每节课体会到新鲜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四)重视语言沟通的可接受性及准确性。小学语文属于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因此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处于一种基础的模仿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语言,则可能会影响学生们走向错误的语言运用方向,加之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始终不够完善,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要求教师们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选择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等特点的语言。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语言交流效果才能得以提升,从而方便小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也有极大帮助。语言沟通属于师生互动最常见的形式,所以教师们应该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年龄范围,确保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出来,经过不断的强化语言沟通的作用,为学生们构建优质的语言表达平台,全面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蓝亚敏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隆教中心
参考文献:
[1]杨靖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42.
[2]李桂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33.
摘 要 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讲究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现实的条件循序渐进引导。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适应人才选捉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重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正好适应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 丰富多彩;调动学生;激励思考;互相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二)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识一些字,能读一些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能说会写的要求已日渐有了新的内涵。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能说会写,更要求人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说到点子上,说到关键处,卓有成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们能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三)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适应人才选捉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重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正好适应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要落实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上。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适应了教改形势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制订了《语文课程标准》,大纲精神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都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建立以培养学生主动自学观念、主动自学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二)转变语丈教学观念。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不仅在于要使学生识多少字、读什么程度的文章、写多少字的作文,更要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授之以渔”,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驱动力,使学生主动发展,以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建立“大语文观”,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扩大视野,多渠道学习语文,多渠道获得信息,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三)多梁道培养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单靠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渠道、多途径,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积累名人名言、成语、警句、优美句段。要求学生背诵些名人名言、成语、警句、优美句段等,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这方面,应该在限定的时间内有一定的数量要求。(2)开展每周二诗、三诗活动。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瑰宝。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重视语言的积累。开展每周二诗、三诗活动,或者每日一诗活动,通过背诵古代名诗词,丰富语言积累,丰富文学积累,为提高语言能力奠定基础。古代诗词只有背下来,才有可能转变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才能学以致用。(3)举办故事会。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喜欢模仿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鼓励儿童多读书,多听故事,并且让他们把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这对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定期召开故事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是欢迎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4)召开新闻会。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这需要从小培养。关心国家大事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办法。为此,可以要求学生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看看当地新闻,采访本村、本乡镇、本地区、本学校的新人新事,定期召开新闻会,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新闻。通过召开新闻会,使学生采访、会话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还可以就某个学生感兴趣的新闻或话题开展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受到思想教育。(5)建立小记者站。建立小记者站,办好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广播站、校刊、校报、班级手抄报等,完全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6)召开读书汇报会。指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人们学会读课外书,对学生的成长和读写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在布置和指导学生读书的同时,还应该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通过交流读书的经验和体会,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使他们更爱读书,更会读书。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及时记好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与评比,并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读写能力。(7)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面很宽,有文学性的,也有非文学性的。例如要求学生从老人那里了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并记载下来,这就是文学积累,在文学积累中锻炼语文能力。我国古今许多名人就走了这条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成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致力于西部民歌的采集、改编和传播,使我国西部民歌以其独具的魅力,风靡全国,风靡世界。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或德育工作的需要,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物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等,并形成调查报告,尽管不是文学积累,但毕竟使学生学会了调查,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了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讲究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现实的条件循序渐进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的“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活”的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的“活”,首先是语文教师的“活”。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把控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把每篇选入教材的课文变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图画、动画、视频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理解,便于形成知识;二是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要刻意地去做“老师”,而要做在小学生心目中活泼可爱的朋友。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主持人、导演、演员、听众、观众等角色,既统领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去,作好指导,作好小结或总结。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就具备了“活”的基础。
二、“活”的教学内容
要有“活”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就要做到:既要依据教材内容,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抓住阶段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创新设疑方式,引出学生规范标准的答题形式,以期能形成小结报告等模式,为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于语文教材课后的设疑形式,早就有专家学者提出过质疑,即使是入选课文的作者,也有对专家在其文后给小学生设疑的问题感到纳闷的。因此,教师只要在目的和方向与新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更改符合本土学生认知识特点的设疑方式,生动活泼地展现知识点,方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学内容就会真正“活”起来。我认为,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活”的关键。
三、“活”的语文课堂
怎样使语文课堂“活”起来?道理很简单,就是让课堂上的所有学生“活”起来,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做起来比较难,难就难在要让课堂上所有的学生“活”起来。
课堂“活”起来有三要素:一是教师要活泼;二是教学内容要生动;三是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活泼的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一方面,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态度;另一方面,整个课堂的设计、内容的安排、方法的运用,都出自教师本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关键,怎样调动,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设想,教学形式也要多样化。如:运用多媒体观看相关影视,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逸闻趣事,连接相关的歌曲等方式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好办法,也是活跃课堂的好方式。课堂“活”了,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把控好节奏和进程,做到活而不乱、有序推进,对知识点各个击破。
四、“活”的检测评价
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传统的考试方法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语文教学中,还要时时关注和评价小学生的瞬时表现和阶段表现。小学生个性率直,天真无邪,联想丰富,思考专注,“小聪明”会不时地体现在遣词造句、组织答疑和篇章构想方面,具有出奇、新颖的特征。语文教师要认真发现,及时鼓励,使之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的特点,并做好结果评价。这比考试更重要,可以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艺术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1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1.2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2教学艺术是“形象+语言”的艺术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往往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一切艺术都是通过形象去反映事物的,教学艺术同样需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语言不会像绘画,雕刻或舞蹈以线条、色彩、音响、旋律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语言与这些比较起来就抽象得多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需要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因此,单调的讲解,缺乏形象的干瘪的语言,会使学生厌倦乏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设法使自己的语言能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那就需要教师绘声绘色地启迪,使学生感受到犹如亲处其境、亲触其物,犹如是“真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快,记得也牢,还会从中得到领悟其意。如:我在教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大多借助形象和语言的配合,帮助学生记其字的音、形、意,已收到较好的效果。
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3.1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成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①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②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③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化教学 学生
时代在发展变化,现如今的社会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注重人才的思维灵活、创新等,而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成固定模式,失去了其本身的灵活性。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尤其是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作为教师应不断探究适应新时展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以直接获得为主要目的,要强调游戏的休闲和放松作用,游戏活动是行为层面的游戏,儿童作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个体,游戏性是儿童的一种个性品质,表现更深刻的对游戏精神的追求,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客观属性,便是儿童的精神。人类天生就具有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游戏中自由精神是儿童天生的精神存在状态,于是产生了游戏者的自主性,儿童游戏行为所蕴涵的自由精神,能更多更好地从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养料,是儿童学习生存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所以自由是游戏最主要的精神特征。“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主动精神,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发挥主体精神,其原因在于游戏行为是儿童主动追求行为,能发掘主体言语表达潜能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游戏者精神世界的自主要求。“游戏精神”体现为一种创造精神 ,让儿童暂时脱离功利化的语文教学目的,对 “游戏精神”内在特质进行深刻体悟,将游戏上升到精神层面指导语文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的多种多样和广泛的教育意义,发挥游戏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激发儿童言语潜能和创造力本体价值,是小学语文教育行为追求的理想目标。游戏教学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充分尊重 “游戏精神”的快乐原则,以开展游戏活动形式或创造一定游戏情景,激发生命潜在本能,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调节语文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景中学习,使其进入语文教学的主流视野,有利于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化教学是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儿童心理,本着尊重小学生的天性和发展的需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的做法,融入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最大限度地突破自我。游戏化教学注重游戏的内在精神,游戏教学侧重对游戏活动本身的采用,并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使学生在具体丰富游戏情景中学习语文,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游戏是教育教学的固有内容,而游戏来源于生活,是儿童的天性要求,游戏化教学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对象,是建立在对儿童精神特点深刻体认基础上,满足儿童主体精神自我张扬的需要。发掘儿童自然状态中所隐含的言语表达潜能,而游戏化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表达自我、交往等生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能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为儿童编织成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化的建议
1.趣味性融入知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提出: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运用能力,有着很强的知识性。单纯的识字教学比较乏味、枯燥,学生记忆、运用效果一般,作为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实施游戏教学,即:将趣味性融入知识中来,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人文性与生活性相结合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离不开生活的,作为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生活为背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生动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从而带领学生去生活中实践、体验,升华其自身的领悟能力,感受人文气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样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生活整合成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自主的完善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凸现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以学生为主的游戏活动结构,深化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自己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游戏化教学以娱乐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调动其学生的参与性。作为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借此让学生在娱乐中尽情地发挥自我,打破传统教学的固定思维模式,要知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因此,创设以学生为主的游戏活动结构,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深化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需求,实施游戏化教学,借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体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同时进行。加强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的语感,挖掘学生的智力,扩展学生的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朗读是一种很常用的训练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体现出语文的学习能力,所以,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学习主要是由词汇、语法和语音组成的,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要把这三项基础的部分掌握好。朗读能够让学生的大脑形成信号刺激,比默读的效果要好很多,可以有效把书面语言印在大脑当中,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语言习得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读音都读准确,还要能够把句子都读懂。学生在掌握正确的读音的基础上,要反复朗读,直到能够流畅阅读。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能够让大脑皮层留下眼和耳的双重刺激,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小学生在默读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大声朗读却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如果在默读之后辅助大声朗读,就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把书面上无法表达出来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此外,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需要做到用词准确,句子连贯,表达清晰,这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大声朗读,学生可以积累材料,掌握句法,学到造句的方法,提高作文写作的能力。读熟了,学生就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顺理成章的把作文写出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能够把识字与正音结合起来,规范字词的读音,培养正确阅读和正确表达的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景的文章,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用声音把学生带入优美的自然景象当中,让学生认识文中的自然美。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朗读当中,能够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
1.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
教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能够把书面语言转换成为口头语言,创设文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根据教材的情况和学生的理解情况,给予一定的提示,还可以在念到生词的时候,重点突出,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朗读教学要根据学生们的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找到如何加强他们朗读能力的方法,要考虑学生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指导,还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的评价,多给予学生鼓励的话语和目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增强教师的素质
在朗读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做到精心指导,所选择的训练要经典,训练不能探求多,而是把每个训练都做好;避免朗读太随意,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正确方法以及读后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价,在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和技能之后,就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握朗读基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都有形象性和韵律性,教师在指导朗读训练的时候,要能够抓住这几个特点,寻找文章的情意点。每篇课文都会反映作者的某种情感,教师需要找准课文当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意点进行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感受,把握文章的基调。
4.把握文章的形象点和韵律点
教材中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地方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传情达意。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节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体味,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
【关键词】活化 小学语文 教学 方法
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及现代教育所面临的现状,我们必须实现人本化教育,从人的角度去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争取最大化的提高学习效率。
一、 构建开放课堂,实现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老师的引导及鼓励,由于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想活化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课堂,实现在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中师生交流与沟通。构建轻松的开放型课堂,就需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感受到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了实现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那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得主动走进小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总之,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氛围,而不是课堂死寂一片。实现师生互动,是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讲授,还要有学生的参与,只有实现师生互动和交流,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活化教学过程。如在学习《窃读记》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和学生讲几个古代类似的励志故事,如凿壁偷光等,老师还可以讲解一些身边的故事,引出身边学生读书难的实例,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文中"窃"的含义及背后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很简单的领会到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既定的学习内容了,同时又可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 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体验式教学
要想活化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改变常规课堂教学的定势模式,老师让位与学生,而不是老师一味的讲授,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必须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式的体验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指导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通过自身的参与和思考,使得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这样就会大大的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领会和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进一步领会和内化,它重在使学生认知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达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不同程度的感悟和体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准确的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的寓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自己做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目的。在分析"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这句话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作者的是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愉快心情,然后让学生讲述自己访友的事例,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然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这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热情,为活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三、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小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事情,社会阅历非常浅薄,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来说,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与领会,所以,要想活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结合学情,采取有效的方法,把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掌握。如在学习课文《鲸》时,文章中讲解的很详细也很清楚,但是学生却很难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鲸的理解,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鲸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听说到,但其实并不了解,文章中很多的词语或者关于鲸的描述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筛选一段关于鲸的视屏解说,然后再用PPT展示鲸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学生在导入阶段就能清晰的了解到鲸的大概状况了,那对课文的理解就简单多了,这样就能很好的活化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 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要想真正的活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的,针对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师生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并且要及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了,能否学会和理解课堂知识,是考验个人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给与足够的重视,对于难于理解的问题,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及时向老师请教,积极面对,不可回避。要想活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还必须强化语文教师的素质建设,只有教师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情感、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效的课堂管理才能实现课堂的活化,进而向课堂要效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喜欢教学才能花费精力去研究创造,把教育作为生命来传承,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善于观察和分析,敢于自我批评和反思,查缺补漏,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进步,在进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备课时所准备的所有知识点全部教给学生,并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解答问题。在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合作互动,彼此距离比较远,教师和学生也难以成为朋友。
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措施
1.利用游戏的方法讲解课文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都喜爱玩耍,作为语文老师,应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将课文内容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比尾巴”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动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为学生实现制作一些小动物的面具,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互相比尾巴,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口诀的方法记忆汉字
很多小学生都感觉汉字记忆十分困难,从而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改变此种情况,可以引入口诀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黄”字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口诀:草头黄、一横长,由字中间站,八字地下藏。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能够降低学生记忆汉字的难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见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课程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动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且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总而言之,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规律,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语文课堂增添新的内容。教师应当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逐步调动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夯实基础。
作者:刘永梅单位:陕西省宁强县太阳岭镇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