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患关系论文

医患关系论文

时间:2022-12-09 20:3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患关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患关系论文

第1篇

1以人为本的沟通技巧

1.1态度诚恳,取得患者对医生的人格信任要在患者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尊重患者,遵守医德,从语言和行动上表现出一个良好医者的威望。以善意友爱的语言体现人文关怀,以真诚的态度获得患者和家属信任,建立医患互信[1]。

1.2表现专业权威,在患者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介绍病情有条理,用自信的表情和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病情,用语准确,避免措辞不当、用词太专业、思维混乱等情况。

1.3对患者进行评估,为患者提供可以接受的口腔诊疗通过交谈,评估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程度、经济状况、对治疗的承受能力等,不得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哄骗患者进行高价值治疗,避免患者因为经济问题而产生心理不适,引发不满。

1.4遵守医德、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诊疗权遵守职业道德,给患者充分的病情告知,使患者知晓病情,自行选择诊疗方式。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使患者认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和优缺点,不致产生对治疗结果的过高期望。

1.5客观处理患者不满,不足之处积极承担责任当患者有不满表现时,用诚恳的语言进行沟通,力争取得患者理解。对于治疗不足之处,不要隐瞒和躲避,不要推拖责任,向患者分析原因,制订尽可能好的治疗方法来弥补。对于确实因口腔操作和治疗水平造成的问题,要敢于担责,设法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如患者还不理解,积极主动地引导患者正常途径处理,不得躲避、推诿而引发患者更大的不满。

2结果

2组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比较,2012年组患者432例,发生投诉和纠纷12例,发生率为2.78%;2013年组患者450例,发生投诉和纠纷1例,发生率为0.22%。2组对比,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制订实施后,投诉和纠纷发生明显减少。说明制订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对改善口腔科医患关系,减少投诉和纠纷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3讨论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全方位的信息交流,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2]。笔者结合口腔科特点,整理出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用适当的方式,应用于口腔临床诊疗工作中。尊重患者,为患者着想,根据患者疾病发展过程,系统地提供可以接受的口腔治疗。随时进行医患沟通,客观分析治疗效果,对出现的问题客观分析。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沟通内容上:根据疾病不同、手术和操作过程、创伤大小和后遗症、患者要求等,有规划地做好医患沟通,通过术前或操作前沟通、术中或操作中沟通、术后或操作后沟通,重点患者电话随访等系统性筹划来进行医患沟通工作。沟通技巧上:首先,表现诚恳的态度,取得患者对医生的人格信任;其次,要充分体现专业权威,在患者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对每一位就诊患者进行客观评估,为患者提供可以接受的口腔诊疗方案;遵守医德、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诊疗权;积极主动,客观处理患者不满,不足之处积极承担责任,引导患者通过正常途径处理纠纷。该措施制订实施后,口腔科2013年的投诉和纠纷较2012年明显减少。说明在做好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重视和建立细致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一定效果,可减少和防范口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该方法对做好临床医患沟通工作,改善医患关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赵春庆单位: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

第2篇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4]。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讲,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应该做到:尊重患者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贯彻知情同意的原则;让患者了解诊断治疗措施的情况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在患者同意下施行治疗措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解除患者的疑虑,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5]。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也对“健康”赋予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还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完好状态。这说明,现代意义上的医学已经不只是将患者作为自然人来对待,而是作为具有丰富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来对待。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治疗患者时,不能单纯地以疾病为中心,还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状态,使其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同时不断提高的还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中对医疗服务条件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由于维权意识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人翁意识的增强,患者不仅要求得到有效、透明的医疗服务,而且要求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尊重。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而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造成医务工作者只看“病”不看“人”,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直接导致医患矛盾频发。所以,加强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世界医学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中国在经济社会背景发生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下,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必由之路。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

2.1在学历教育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学历教育是医学生积累医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形成医学价值观、医学伦理观的关键阶段,学历教育理应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将医学生塑造为既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又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未来医师。但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地注重专业教育,忽视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与患者进行沟通的知识、能力“先天不足”[6]。因此,我们应转变医学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改革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努力构建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的医学教育模式。

2.2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培训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完成学历教育的医学生从医学院校走向一名合格医师的必经阶段,期间需要在医疗机构完成2~3年的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它是医学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真正与患者进行沟通的开始,是医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起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人文素质培训对于其将来从医行为模式的养成至关重要。但目前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过于强调临床技能的培训,忽视人文素质培训,培训医师不能很好地接受医患沟通实践指导,使医患沟通能力始终成为其各项能力的一个短板。所以,应将人文素质培训作为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重要内容,通过讲座培训、病例示教、临床教学等方式加强住院(全科)医师医患沟通实践,并将医患沟通水平作为各项考核的重要指标。

2.3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完成学历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卫生技术人员,为跟上医学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在职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贯穿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使医务工作者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接受人文素质培训,满足医学发展和时展的需要。但目前的继续医学教育基本上仍然是专业教育,很少触及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务工作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得不到持续的人文素质培训。所以,卫生行政部门应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增加举办人文素质教育培训班的审批指标,鼓励医务人员积极申报人文素质教育培训班。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激励措施,鼓励医务工作者积极参加人文素质培训。

2.4将人文素质评价列入人才评价体系中由于人文素质在进行医患沟通,缓解医患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医疗领域的各项人才评价指标不应再只注重其专业能力,还应将医学工作者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列入评价体系中。在人员招聘方面,应将应聘者的人文素质与其专业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优先录用既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应聘者;在绩效考核方面,不应单纯考核医学人员的工作量,还应考核其完成工作的质量,将患者满意度、投诉次数等作为其考核的重要指标;在人才选拔方面,应重新审视人才评价的现有标准,优先选拔在专业能力突出的基础上,能够在本职工作中体现良好的医德医风、出色的医患沟通技能,充分发挥医学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

作者:王瑞涛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人事处

第3篇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推动了科学进步,也影响了医学观。当时用机械观来解释一切人体现象,人们认为疾病就是机器某部分的机械失灵,医生的任务就是修补机器。这一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以及复杂的内部矛盾,因此这是以治疗为主的机械医学模式。在这一时期医患关系仍是处于领导和被领导的阶段。

2.生物—医学模式

18世纪下叶到19世纪,医学家开始广泛地采用先进的技术对人体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生物学的蓬勃发展促使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和病因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便会发生疾病。这就是生物—医学模式。在这种医学模式下,医生是关注的是对疾病的处理和技术的运用,而患者则是被动地遵从医生的判断和决策。随着各种诊断设备的不断完善,医生诊治疾病越来越多的依赖这些设备所提供的检测资料,对患者的关注就越来越少,医患感情日渐削弱。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和消极影响逐渐暴露出来,新的医学模式也应运而生。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逐步成为人类的主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这时人们发现生物医学模式在这些疾病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即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影响的医学观。

3.1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新的医学模式下,医患之间是“共同参与型”而不再以医生为中心。医生和患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健康努力。医生除了发挥诊断者和治疗者的通常作用外还同时应当尊重患者的自利,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并给与积极的理解和支持,进行适当而正确的引导。这样一来,患者的遵从性和配合性都会得到提高,且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相关统计资料证明:70%到80%的医患纠纷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医疗服务质量引起。所以有学者提出“服务者—消费者”的医患关系,这一新概念中,患者被看做有能力作出合理决定的人,医生将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交给患者,使患者在医疗活动中有发言权并共同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医患关系就建立在更为平等的基础上,更强调了人的主动性。

3.2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对医患双方的要求

(1)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对医院的要求: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医院的各项方针和决策当中,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建立相关的医患关系协调部门,加强与患者的联系,从而树立和维护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培养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2)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不仅懂的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手段,还应该学会掌握心理治疗。这包括尊重患者的尊严、自和知情权。要深入了解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并给与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同情,鼓励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除此之外,医生还应积极的投入到预防保健等工作中,加强患者的愈后追踪服务,使得医疗的目的逐步转移到预防医学,提高人们生命质量上来。

(3)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的要求:

虽然患者的地位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患者不能盲目的视自己为中心,还应该了解医学的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对疾病的预期应符合医学发展的规律,要遵守医院的管理,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积极配合治疗。

4结语

第4篇

大多数患者就诊教学型医院,担心自己成为教学对象后,医生会在自己身上做所谓的“医学试验”,因而感到恐惧,从而产生不信任。针对此种问题,作为教学型医院,在完善自身教学制度、使临床实践有章可循的同时,需要积极的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在患者进入教学型医院就医时,即可告知患者有配合参与教学的义务。可实行临床教学知情同意制度,在患者入院之时,可告知患者并签订配合临床教学的知情同意书。作为上级带教老师,需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宣教工作,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力求让患者及家属明白,临床教学是医科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医学生从课堂到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技能水平不可或缺的过程[2],即使成为临床教学对象后,也不会耽误或者改变其正常的诊治过程。

2加强医学生进入临床前的岗前培训

很多患者不愿意实习医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术后换药等医疗实践活动,主要是担心实习医生的操作不规范,可能会给其治疗带来影响。虽然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医学生都进行了多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且有一定的见习期,但是临床实践毕竟不同于书本理论,很多操作光靠看书远远不够。而且医学内容繁复、相关课程较多,很多课程在大学前期就已经学完,很多医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生疏,在实习之前复习并掌握临床相关的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3]。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医院需要组织足够多的岗前培训,例如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利用模拟人或者仿真人进行各项操作。还可以组织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师资,带领实习生深入病房,实时实地实景的授予临床技能,使实习生能够较快的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只有熟练的掌握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出色的胜任临床工作,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对医学行为理解的信息传递过程,作为医务人员需要将自己的医学理念传递给患者,而患者也需要将自己的诉求告知医务人员。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医学理念,也有助于患者对诊疗过程有个合理的诉求,使医患之间正确理解对方,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在医疗沟通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患者缺乏一定的医学常识,因此,医生在医患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个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从实习生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要谦和、语气要温和,对患者的牢骚、急躁要报以理解的态度,并耐心向其解释。在普外科住院诊疗的患者,医患之间的关系绝大部分属于指导合作型,意味着医务人员不仅在医疗活动中占主导,在医患关系方面也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在平时的临床带教过程中,上级老师要让实习医生认识到积极主动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就能为临床教学创造有利环境,他们才能真正的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来。上级老师可以亲身示范指导,例如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的无渣饮食、导泻以及清洁灌肠,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该准备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4改进临床实习带教手段

目前,大多数医院临床实习带教时,都是采用晨查房的形式开展,针对具体患者、具体疾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有鲜活病例为鉴,能够提高实习生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但是目前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肿瘤及一些慢性疾病占据了疾病谱的大部分,尤其普外科,肿瘤性疾病更是占据大多数,很多患者家属有意对患者隐瞒病情,晨查房时的病情讲解就可能让患者知晓病情,让患者家属不理解,甚至不满,加重医患之间的紧张。为此,临床教学时应该采用灵活的带教手段,对于那些已经知晓病情的患者,可以以患者为例、进行知识带教;对于那些需要隐瞒病情的患者,晨查房时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全面的体格检查后,可以回到示教室再进行病情的讨论;还可以利用专业英语进行讲解,例如用“gastriccarcinoma”代替“胃癌”,一方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还能加强实习生的专业英语学习。

5完善严格的临床带教制度、引导实习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医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培训,如床位的管理、规范的病例书写、正确的体格检查、常规的诊疗操作等,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然而由于目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给临床实习带教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教学秩序,使临床老师带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不断升级的医患纠纷以及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侵害,使得临床老师带教顾虑重重、怕担风险,不敢放手让实习生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实习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型医院,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的医患关系和带教现状,制定切实的临床带教制度,选取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临床老师,责任具体到人,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实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制订相应的措施予以改正。带教老师要严格管理实习医生,注意关心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化,以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影响他们,授以实习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和为患者认真服务的职业精神。要引导实习生养成积极主动、认真热诚的学习态度,要让实习生多实践、多动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实习生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如何正确处理并写好病程记录,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