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读者活动部

图书馆读者活动部

时间:2023-01-26 11:4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读者活动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读者活动部

第1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library activities in the Library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in 2016,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build brand, purchase relevant hardware and softwar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le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activity data and improvement progra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imilar activities of libraries.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推广;读书活动

Key words: library;reading promotion;reading activities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257-03

0 引言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命名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都成为全球阅读的重要节日[1]。2003年,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的政策文件《未来的框架》明确了现代图书馆职能向阅读推广的转化。报告第一次将阅读推广放到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位置,认为图书馆的职能应该聚焦于“发展阅读和学习,数字技能和服务,社区凝聚力和公民价值”[2]。而在国内,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3年将全民阅读工作正式纳入年度计划,这是中国图书馆学会自觉推动阅读推广的起点。

从2009年4月开始到2016年,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已成功举办了八届读书月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次“进图书馆”活动是在前八届读书月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既保留了读书月的经典活动,又有所创新。

1 “进图书馆”系列活动简介

1.1 进行“进图书馆”问卷调查

为确保“进图书馆”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图书馆做了前期的调研工作,特设计了“进图书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去图书馆的频率、借阅类型、阅读喜好、电子资源等四大方面。问卷发放550份,回收458份,有效问卷为446份。通过对去图书馆的频率进行调查,了解读者需要哪种类型的文献资源,掌握读者的喜好。从而为图书馆筹划针对性的活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1.2 作“博览群书,财富人生”专题讲座

图书馆讲座虽然不像专业课那样长期开办,但它传递的信息量不容小觑,并且具有反馈及时、交流性强、普及面广的特点,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和好评,是读者继续学习的最佳选择。2016年图书馆馆长分别在三水和花都校区为我院学生作了两场“博览群书,财富人生”专题讲座。讲座从从图书馆的由来、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特征、名人进图书馆学习的经历、进图书馆读什么书等方面阐述了进图书馆学习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熏陶、浓厚的人文陶冶和深刻思想启迪。

1.3 评选“读者之星”

对“读者之星”的评选活动是读书月活动中的重要项目。在评选过程中,图书馆主要在所有读者前一年的图书借阅量,从中选择借阅量最多的前20位读者分别授予“读者之星”称号,并开设专栏对其进行公开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1.4 举行“读书知识抢答”比赛

“读书知识抢答”比赛也是往年图书馆读书月的经典活动,以其活泼互动的特点深受学生欢迎。抢答题内容一般包括思政知识、图书馆专题知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常识等。参与抢答并回答正确的每小组在现场可以获得精美奖品一份,而最后总分排在前三名的小组都给予颁发荣誉证书。同学们通过积极热烈的抢答,感受智慧碰撞,体验阅读快乐,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1.5 召开读者座谈会

“进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已深入到哪个层次,读者对此有何看法,取得怎样的效果,这些都是图书馆在开展活动后所迫切想知道的。为了更好地聆听读者的心声,图书馆召开了读者座谈会,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等领导均受邀参加。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为图书馆的建设建言献策。读者座谈会的召开,不仅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与沟通,也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热情,为学校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校园文化氛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进图书馆”主题活动的经验及不足

2.1 经验

2.1.1 让读者协会参与“进图书馆”主题活动的宣传

我院读者协会由秘书部、宣传部、组织部、外联部组成,是由图书馆直接指导的学生读者团体。“进图书馆”活动期间,图书馆大胆放权给读者协会,使其参与活动策划、活动实施以及后期总结等活动实施的全过程。读者协会成员来自各个系部、专业和班级,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经由读者协会宣传,可以带动全校的师生关注阅读,广泛参与“进图书馆”活动。而读者协会的成员一方面是活动的策划者和宣传者,另一方面也是读者,这些来自读者群体的协会成员,通过与读者群体的“零距离”接触可以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结合他们对图书馆的了解,可以对图书馆组织结构和活动内容的改进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通过实践,让读者协会参与“进图书馆”主题活动的宣传,可以达到两方面效果:一方面使活动更容易贴近学生要求,提高活动的亲和力和融入度;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_[3]。

2.1.2 活动形式多样,并不断创新

在图书馆举办的八届读书月活动中,会保留口碑好、反响大的活动,除了保留这些活动作为不变的旋律外,每年都会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推出不同形式的活动。如今次的“进图书馆”主题活动,除了保留评选“读者之星”、举行“读书知识抢答”比赛等经典传统活动外,还新增了召开读者座谈会、作“博览群书,财富人生”专题讲座等新活动。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广大读者体验多元的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极大丰富他们读书的内容,从而汲取更多的知识。

2.1.3 及时总结分析

主题活动结束后,图书馆及时对各活动项目进行整理并归档,对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保持成功的活动经验,改进不足之处。如:各项活动的参与热情有多高、参与人数有多少、哪项活动最受欢迎、哪项活动受到了冷落、各项活动取得怎样的效果等等。如2016年“进图书馆”活动期间,有些活动得到读者的踊跃参与,如读书知识抢答。而有些活动比如“进图书馆”问卷调查,读者主动参与的状况不是太理想。通过对各项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能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2.2 不足

2.2.1 各级领导不够重视

图书馆开展 “进图书馆”活动后,吸引了不少读者进馆,但来得快,走得也快。经过调查,我们收集到读者们的普遍意见:期刊太少了,书太旧了。图书馆的期刊数量偏少,书籍整体质量不高,这一直是困扰着我馆的大问题。增加期刊数量,购买年份较新的图书,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然而,各级领导对此并不够重视,每年投入图书购买的经费都非常地有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经费,书刊的质量很难上去。让读者进图书馆并愿意留在图书馆,书刊的质量是关键。这就需要院领导提高重视,馆领导认真实施,在书刊经费上加大投入。让“巧妇”在“有米”的情况下,煮出“好饭”,让图书馆在吸引读者进馆后用好书留住读者。

2.2.2 各部门之间合作不紧密

今次开展“进图书馆”活动的部门较多,除了图书馆,还有学生处及各系部。这么多部门同时开展,看似如火如荼,但通常情况下是各部门各自搞自己的,尽管各部门之间有相互邀请参加活动,但部门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在热闹的表象下,各部门活动的内容类似、重复较多,虽然活动咋一看很多,实际种类很少,给人感觉单一,吸引不了读者。如果各部门之间能紧密联合起来,把“进图书馆”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各部门根据各自优势来承办不同部分的活动,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浪费,让“进图书馆”活动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2.2.3 宣传力度欠缺

目前学院共有20多个社团,但在“进图书馆”活动期间,只有读者协会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其他社团均未参与。尽管读者协会表现出色,但毕竟仅限于一个社团组织的力量,难以集众社团之力量和智慧,如果想在全院读者群里做足宣传工作,这还是很有难度的。还有,今次投放于活动的经费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经费,此次活动的宣传无论在规模上或是范围上,都难有拓展。

2.2.4 缺乏持续性

今次的“进图书馆”主题活动只持续了一两个月,开展时轰轰烈烈,往后就逐渐趋于平淡,缺乏持续性。长此下去,对巩固阅读推广成果很不利。读书风气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常年的积累及不断保持其持续性。只要还有读者在,“进图书馆”活动就理应成为一种常规的活动持续下去。

3 “进图书馆”主题活动的启示

3.1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进图书馆”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全馆上下贯彻思想,馆内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共同完成。然而,仅凭一己之力,所形成的辐射力和影响远远不够。活动组织者可以邀请学院中相关的职能部门、学生社团共同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比如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邀请学生处以及各系部中的相关职能部门来广泛参与。团委是院校学生社团的管理部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如果校团委与图书馆携手开展“进图书馆”活动,定能充分发挥各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加快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可邀请各院系共同组织,这样既可以积极调动各院系参与的力度,提高各院系对“进图书馆”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能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合作关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可充分组织学生社团参与到读书月活动中。

目前,读者协会是唯一一个全程参与到“进图书馆”活动中的学生社团,但这还远远不够。图书馆可以联合其他学生社团,如联合摄影协会举办“我拍图书馆”、“理想图书馆”摄影大赛,联合鸿苑文学社举办读书征文比赛,联合书画协会举办DIY书签设计比赛等。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自觉性,使广大同学对“进图书馆”活动的认识更加充分,可保证读书活动有序而充分开展,并取得切实效果。

3.2 加强与邻校图书馆之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的利用需坚持资源共享的理念,因其本身就源于资源共享的理念。图书馆之间应该进行合作,进行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扩大影响力。相邻的高校之间可以利用地理优势、资源优势联合举办阅读活动,举各家之所长,免重复劳动之所累,整合优势,共同服务[4]。作为民办高校图书馆,我们可以建立与邻近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互动机制,多多进行活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如广州工商学院可以与广州汽车学院、广东培正学院等邻近民办院校联合起来举办“进图书馆”活动,这样势必会丰富活动举办的形式,扩大活动影响的辐射面,提升师生的参与热情,强化宣传效果,更好地实现“进图书馆”的目的,携手共建书香校园。

3.3 建立长效机制

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文化的培育不是一两次读书活动就可以做到的,文化的形成需要底蕴和积淀[5]。目前,我院的“进图书馆”活动持续的时间很短,短时间内高密度大批量地展示读书的方法、营造读书氛围,而后又逐渐趋于平淡。然而,“进图书馆”活动不应该是应景、应时的短效性、节日型活动,它应该成为图书馆的常规活动。因此,图书馆必须探索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在人员、经费、资源等方面作长期规划和安排,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活动具有持续性、发展性、节约性,从而落到实效,需以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服务与活动贯穿于全年[6]。通过图书馆人的努力,吸引学生来馆阅读,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让读者的阅读行为由自为变为自觉,并逐步升华,最K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3.4 构建“进图书馆”品牌活动

读书活动既要务实,也要求新,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举办趣味性、个性化、智慧与活力并存的精品活动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从而激发读者参与的欲望。因此,图书馆在举办活动时应注意品牌活动的构建。什么是品牌?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作了如下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7]。”品牌不仅是一种区别性标识,更是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争力的表征。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指那些师生积极参与、育人效果好的活动,它反映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水平和师生的精神面貌,需要师生在具体活动中去创造[8]。“进图书馆”活动不仅应做多,更应做精。通过持续的、长年累月的精品活动项目,去渲染图书馆的文化氛围,熏陶、感染读者的阅读行为,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3.5 注重活动资料的收集和积累

无论读书活动周期如何,当活动结束后,都需注重动期间各类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对活动中的各种策划方案、宣传资料、活动图片、征集到的作品等等进行归类和存档。经过长期持续的积累,这些将成为图书馆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历年读书活动的资料都集中起来做成专题,在图书馆网站进行宣传。经过长期的积淀,必将丰富图书馆的阅读文化,对后来的读者也是一种无形的指引和激励[9]。

如果说读书环境的营造是从空间上的铺开的话,那么读书活动的展开则是从时间上拓开的。“进图书馆”活动的潜力是无限的,在活动中要注重争取每一段可以利用的时间,抓住校内外每一块可资开发的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进图书馆”。当然,“进图书馆”活动要取得成效,并非朝夕之间就有所成,需要常年累月的沉淀。但只要持之以恒,并不断创新,相信这将会是书香校园建设的一大推力。

参考文献:

[1]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9):4-13.

[2]DCMS. Framework for the future: libraries,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in the next decade[EB /OL].[2016-12-23].http: //webarchive. nationalarchives. gov. uk / + / http: / culture.gov.uk / reference _ library /publica-tions /4505. aspx.

[3]庞诗颖.读者协会参与图书馆宣传工作的有益尝试[J].鸡西大学学报,2013(6):151-153.

[4] 赵圣文,张丽霞,李兆松.图书馆宣传月活动的经验与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2(20):253,255.

[5]黄嘉慧.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6-8.

[6]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4,45.

[7]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J]1996:607-608.

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现状着手,提出开展图书馆读者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工作进行初探。

高职院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不仅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图书馆资源,还要积极开发利用读者资源。读者活动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载体。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工作有的正处于初步摸索阶段,有的甚至完全没有开展。因此,研究读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和完善读者参与机制,努力争取读者广泛的合作和参与,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1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现状

1.1对读者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的人认识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性,并对此也作出了深入研究。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地认识到读者活动的重要性,对它的特点和规律展开深入研究。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读者服务,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未来的图书馆除了信息服务之外,另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将是读者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也逐步开展了一些读者活动,但是总体上还是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充数而被动的“完成式”。很多图书馆根本都没有把读者活动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安排,写入工作计划内。

1.2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文献的收藏转移到读者服务第一线,这是时展的必然,它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基本没有设立专门的读者服务部门。从事读者活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是指定人员兼带,有的是馆长临时抽调,缺乏读者活动工作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从事读者活动的图书馆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文化水准和鉴赏能力。

1.3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读者活动的主题单调、形式老套、内容枯燥,活动策划不够周全,往往出现不讲究、氛围不浓、秩序混乱等现象,如“草台班子”唱戏。有时还存在应付凑数之感,只满足于做过了、完成了,至于做得如何,效果怎样却不去过问。活动的效果不明显。

1.4影响不够广。读者活动的影响面小,还不能真正深人到广大读者当中。读者活动的受众对象往往还是固守于部分的群体。读者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还是依赖传统的广播宣传,板报海宣传宣传力度不够。

1.5缺乏吸引力。读者活动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和包装,长此以往,在读者当中形成了图书馆只会搞搞讲座培训、读书知识竞赛、座谈会之类的活动印象,从而丧失了参与的兴趣。读者活动不能契合社会发展潮流,不能激发读者兴奋点,互动性、参与性不强,造成大家对读者活动的乏味和冷淡。

2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必要性

2.1图书馆的服务性质决定了面对大学生读者群开展各种广泛性和多层次性读者活动是相当必要的。处于知识社会当中的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图书馆正是大学生利用资源完善自我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如何才能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实现自己的教育职能呢?开展各种广泛性和多层次读者活动就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可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受教育机会,在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同时,实现教育的职能。

2.2开展读者活动,是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的需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图书馆传统的借借还还被动式的服务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要改被动式服务为多样化的主动式服务,主动出击,以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读者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向读者传输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也是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的需要。

3开展读者活动的原则

3.1传播先进文化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是图书馆服务的目的之一。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读者活动,扩大图书馆在读者当中的影响力,是一种比较直观、比较有效的教育方式。图书馆活动只有与时俱进,传播先进文化,才能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要阵地的作用。

3.2“三贴近”的原则。读者活动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才能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充分的挖掘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知识和信息。读者活动只有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才使得读者活动富有生命力。读者活动坚持“三贴近原则,还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从读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读者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所收获。

3.3创新的原则。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如此,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更加如此。图书馆的活动如果一直沿用以前的模式,没有创新,图书馆事业就会停止不前。所以,要研究讲座的特点和规律,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抓好每一次读者活动,使读者活动充满活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3.4塑造品牌的原则。活动品牌的实质是活动形成的特色,是一种无形资产,能体现图书馆的形象。塑造品牌就是建立图书馆形象。图书馆应重视每一次读者活动的开展,从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每个活动环节都要认真地考虑斟酌,以保证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切忌没有计划,匆匆行事,给读者留下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活动的效果和今后活动的开展。

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可谓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但要深入研究读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还要在实践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工作极富生命力,从而达到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宣传周;服务意识;知识讲座;读者座谈会

[中图分类号]G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4-0064-02

1989年,文化部、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联合发起全民阅读宣传活动,将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定为全国图书馆服务宣传周。2014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于5月26日到6月1日在全国开展,这是我国第26个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主题是“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是为了传播科学文化,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引导读者文明阅读,享受阅读生活,让读者深入了解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料信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一、 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现状

(一) 服务宣传周的成效不够显著

政府虽然每年划拨一定经费给图书馆,但经费数量毕竟有限,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设备,用于读书活动的经费较少,专门用于服务宣传周的经费则更少,导致服务宣传周开展缺乏力度。有的图书馆受 “守株待兔”、“等读者上门”传统服务模式的影响,对服务宣传周重要性认识不足,每年都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但开展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参加服务宣传周的人数不多,社会影响力也很有限,成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 服务宣传周的宣传不够深入

图书馆对服务宣传周的宣传存在着局限性,有的图书馆主要是在本馆橱窗和网站公布服务宣传周信息,或在某个合作报纸刊登广告,没有把服务宣传周情况直接送到城乡社区、部队学校、公司企业,甚至定期进入这些单位机构的网站,让全社会都了解服务宣传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对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中产阶层进行的宣传相当不到位,没有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和支持赞助服务宣传周的热情与兴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更大范围内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三)服务宣传周的策划不到位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服务宣传周开展之前,必须进行精心周密的策划。服务宣传周的成功需要成功的策划者,在工作计划、活动分工、公众组织方面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图书馆对服务宣传周的策划不到位,由于缺乏优秀的策划人才,在将服务宣传周作为核心业务之一进行推广时,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服务宣传周活动存在随意性,这种“文化快餐”缺乏总体规划与系统安排;对读者需求了解不够,简单枯燥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读者需要;服务方式大多局限于举办图书展览、设摊宣传的传统模式;品牌意识不强或者品牌理念弱化,使得公众参与兴趣不浓。

二、 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的作用

(一) 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顾客满意是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服务质量是顾客满意的外在表现,任何服务性组织面对的关键挑战都是通过营造更好的服务质量来提高顾客满意度。①要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必须走出一条内涵型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取决于图书馆自身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是否能够树立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有为才有位,图书馆要获得发展,确立自己社会的地位,离不开全体馆员的努力。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馆藏资源建设水平,广泛宣传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馆藏资源,向广大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从而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支持,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二) 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

出色的服务是图书馆参与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通过读者的满意度来体现,而读者的满意度则通过进入图书馆利用馆藏服务、与馆员接触或者通过电脑、网络等服务工具来实现。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要素之一,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好坏,除了与设备设施、馆藏资源、服务项目、阅读环境有关外,还与馆员提供的服务是否让读者满意有很大关系。通过服务宣传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既能吸引广大读者前来参与,达到宣传图书馆社会职能的目的,又能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馆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读者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 增强公众的图书馆意识

在信息社会里,图书馆意识日益成为判断公众是否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是否有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准。③公众的图书馆意识不强,是导致图书馆业务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有的图书馆开展宣传活动还停留在编制书目、指导查阅馆藏上,这种被动的宣传方式对众多尚未到馆、具有潜在需求的读者没有吸引力,直接导致公众的图书馆意识淡薄。因此,图书馆应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公众需求推出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宣传活动,宣传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馆藏资源以及服务项目等,增强公众的图书馆意识,使公众了解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走进图书馆就是走进了知识海洋,能让自己终生受益。

(四) 营造读书求知的良好氛围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少行业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务求打造自身形象品牌,赢得公众的信赖和肯定。例如工商部门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电信部门的“5・17国际电信日”、消防部门的“11・9全国消防日”等,这些活动由于策划得当、宣传到位,早已深入人心,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图书馆每年开展服务宣传周,也要确立品牌意识,通过图片展览、公益讲座、馆藏资源展示和读书活动,倡导喜爱阅读、崇尚知识、感受快乐的理念,让广大市民、读书人在欢庆的宣传活动中受感染、受熏陶,尽情享受欢乐,在全社会营造读书求知的良好氛围。

三、 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优化措施

(一) 开展馆藏资源展示活动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即使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馆藏资源建设仍然是图书馆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④服务宣传周期间,图书馆要抓住机遇开展馆藏资源展示活动,吸引更多市民群众走进图书馆。例如开展馆藏新书推介,列出新书书目,让读者对图书馆新书有更多的了解;开展电子图书免费阅读体验活动,向读者发放免费读书卡、上机卡,提高读者网上阅读的兴趣;开展最受读者欢迎优秀期刊展,列出最受欢迎的理由,吸引更多读者进馆阅读。通过开展馆藏资源展示活动,让读者对图书馆的藏书状况和服务项目有更多了解,既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开展各类讲座活动

图书馆讲座是一种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它向大众和社会传送优秀的思想文化理念。近年来,讲座工作发展迅速,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⑤服务宣传周期间,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图书馆,集中开展内容包括文学艺术、经济建设、法律法规、计算机技术、科普知识、家庭教育、医学保健等各个领域的讲座,吸引在校学生、社区居民、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等听众参加,既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能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图书馆具有建筑优美、交通便利、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通过开展各类讲座活动,有利于扩大图书馆传统的服务范围,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手段,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为便捷的文化服务。

(三) 开展送书下乡活动

服务宣传周期间,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精心组织一批内容包括文学艺术、经济建设、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农业种植、实用技术、医学保健、生活百科、历史知识、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图书,送到远离城市图书馆的农村基层流通,不仅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满足农民群众对信息、知识的渴求,而且可以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图书馆通过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把大量优秀的图书送到农民群众手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既体现了图书馆对农民群众的人文关怀,又有利于提高图书利用率,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有效开展。

(四) 举办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活动

文化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服务宣传周期间,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利用率。一是要用鲜明突出的方式,利用标语、标牌、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告知读者,文化共享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供广大读者免费使用。二是要主动出击,走进学校,走进社区,依靠学校和社区组织,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文化共享工程。三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让他们全面了解图书馆事业的价值所在,这对图书馆争取办馆经费大有裨益。四是联系新闻媒体,加强与地方媒体之间的合作,争取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五) 举办读者座谈活动

服务宣传周期间,可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读者,邀请他们参加图书馆召开的读者座谈会,围绕图书馆馆舍面积、馆舍环境、馆藏资源、内部设施、文献检索系统设备、规章制度、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问题,现场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建设。通过举办读者座谈会,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既可以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又可获得读者关于图书馆建设的真知灼见,对促进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注 释]

①张明霞:《基于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服务质量优化策略》,《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3期。

② 贺建明:《浅谈新时期图书馆员服务意识的提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第19期。

③李雪仙:《浅论公众图书馆意识的培养河北科技图苑》,2010年第3期。

第4篇

摘要:文章在概述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以中日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为对象,对读者借阅服务、馆际合作交流服务及特殊群体服务等三方面做出比较分析,进一步提出积极推广少儿阅读活动、重视多元化少儿图书馆合作与交流及加强特殊群体服务等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139-02

1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现状

中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起步较晚,从1914年北京建立第一家少儿阅览室“京师通俗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至今,到目前已有3,000多个少儿图书馆。而日本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起步相比中国较早,从1887年建立第一家少儿图书馆“东京神田教育会设立的小学部”至今,到目前已有4,000多家少儿图书馆。目前,日本少儿图书馆服务发展方向在宏观上对县内各少儿图书馆服务进行了总体规划,市级以上的少儿图书馆则以借阅服务为主,向少儿群体提供个性化图书馆服务[1]。为了对中日两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对日本国立国会国际少儿图书馆、京都市少儿图书馆、广岛市少儿图书馆及向岛少儿图书馆等多家日本少儿图书馆展开深入探究。以期发现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异同。

2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的比较分析

中日少儿图书馆服务内容主要围绕“读者借阅服务、馆际合作交流服务及特殊群体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主体框架见图1。

2.1 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的比较分析

中日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在开馆时间与服务窗口方面具有不同之处,中日两国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方面,开馆时间相差不大,而在少儿读者借阅服务窗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通过中日两国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比较得出,我国的少儿图书馆更注重图书借阅服务,而日本图书馆则重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活动。所以,在注重我国少儿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的同时,还应借鉴日本的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活动。

2.2 中日少儿图书馆馆际合作交流服务的比较分析

中日少儿图书馆馆际合作交流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其内容呈现多样化,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我国少儿图书馆为少儿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图书服务,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通过中日少儿图书馆馆际合作交流服务中的合作方与具体内容比较,日本少儿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交流服务更加系统化,无论是学校图书馆、幼儿园还是其他少儿机构,甚至涉及保健中心,都与他们达成了相应的合作关系;而我国合作群体相对较少,大多数是与学校、少儿图书机构交流合作。因此,图书馆应当重视多元化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少儿图书信息资源知识共享,以满足现代读者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效率(见表2)。

2.3 中日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的比较分析

1994年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倡导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对于不能正常使用图书服务的人群,提供特殊的图书与文献服务。中日少儿图书馆特殊服务也呈现出差异化。从表1和表2得知,国家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深圳少儿图书馆、上海少儿图书馆、厦门少儿图书馆、湖南少儿图书馆及杭州少儿图书馆等多家少儿图书馆,只有部分设置视障阅览室,而日本少儿图书馆比较重视特殊群体服务,如:日本国立国会国际少儿图书馆、京都市少儿图书馆、广岛市少儿图书馆及向岛少儿图书馆等多家少儿图书馆都制作了图书音译的录音与盲文资料、邮寄图书服务,配备有盲文资料及专用轮椅设施等[2]。

3完善我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体系的建议

3.1 积极推广少儿阅读活动

首先,制订可行性阅读计划。按照少儿不同年龄段及心智发育分级划分,制订可行性阅读计划,为其提供相应的图书服务。其次,开展亲子阅读。少儿处于未成年时期,让家长陪同孩子阅读,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开展家庭阅读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少儿阅读推广计划中,提高少儿的阅读能力[3]。最后,加强合作。加强少儿图书馆与学校、社区及其他少儿机构的合作,开展有关少儿阅读的展览与讲座,通过一些少儿读物等阅读活动,提高少儿对阅读及使用图书馆的认知度。

3.2 重视多元化少儿图书馆合作与交流

在实施多元化馆际合作与交流中,其合作单位可从四方面入手:①加强馆校合作。依托少儿图书馆的管理和资源平台,联合中小学图书馆,坚持公益原则,实现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互联共享、图书资料通借通还,有利于少儿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资源配置及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阅读素养的提升。②与其他少儿图书馆资源共享。避免了图书文献的重复购买,降低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满足现代少儿读者阅读的多样化需求[4]。③与医疗机构合作。可在医院设立少儿图书咨询室,解决有关少儿成长中阅读方面的问题,与少儿群体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关系,了解其对图书服务的真实需求。④与慈善机构合作。可与福利院、残疾人联合会、聋哑学校等单位合作,了解残疾少儿阅读的需要。

3.3 加强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

我国少儿图书馆提供的是平等的服务,而在日本,少儿图书馆针对的特殊群体以残智障者、行动障碍者、病人等为主。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一方面,应重视低幼儿童服务,通过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多样的阅读活动吸引少儿或其家长到图书馆学习,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少儿图书馆真正成为少儿学习的乐园[5]。另一方面,加强对弱势、残障少儿的服务,为他们提供特殊的阅读资料、设备与培训服务,帮助他们摆脱阅读困境,平等地使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增强特殊群体对图书阅读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的阅读与学习能力。

4结语

少儿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关键时期,最能引发儿童读书欲,少儿图书馆若能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少儿就可能成为终身的阅读者。而我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中的读者借阅服务、馆际合作交流服务及特殊群体服务三方面相比日本而言,亟待改善。因此,积极推广少儿阅读活动、重视多元化少儿图书馆合作与交流,加强少儿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有利于完善我国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体系,真正满足现代少儿群体的需求,提高我国少儿读者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 潘兵.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92.

[2] 葛霞.中日图书馆经费投入的法律保障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1(4):138-140.

[3] 陈伟丽.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服务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7):132-135.

[4] 黄英.中日图书馆少儿服务之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2(5):76-77.

第5篇

1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提升素质的基本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号召全世界“走向阅读社会”,呼吁社会成员人人读书。1995年开始,每年4月23日被定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图书馆作为围绕人类阅读活动开展服务的行业场所,必须将阅读推广纳入其一项重要职能,促进全民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围绕着世界读书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的背景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情况为例,进行有益探索,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2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现状

笔者于2015年12月1―31日对广东省80家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研,调查内容为其2015年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情况。经调查,发现有12家图书馆无独立网站,8家图书馆网站无法访问,26家图书馆网站无相关活动内容,34家图书馆网站有相关活动内容。

2.1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基本情况

34家图书馆中有18家其主页上有策划通知,16家无策划通知,每家图书馆为阅读推广活动定了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持续1―2个月,有26家图书馆设有活动主题,从主题名称上看,都直接体现着“阅读”与未来、青春、成长、人生的关系。笔者列出其中10家图书馆的活动主题供参考(见表1)。

2.2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情况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团委、社团组织、二级学院(系部)以及校外的合作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也参与其中。经调查发现34家图书馆中有12家独立组织开展了阅读推广活动,如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22家图书馆联合校内外其他部门开展了阅读推广活动,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联合学校宣传部、人文学院、电信学院、医护学院等部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广东女子职业学院联合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和越秀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联合学院团委、学生会、读书协会、图书馆义务管理员及外语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2.3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

各个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内容均十分丰富,34家图书馆中开展活动项目在10个以上的有15个,活动项目共46种,形式有开幕式、数字资源讲座、数字阅读现场体验、数字资源技能大赛、作品展览、图书馆向读者推荐好书、读者向图书馆推荐好书、口说英语大赛、征文比赛、优秀读者评选、寻书比赛、超期图书免责、知识竞赛、名家讲座、阅读交流会、微电影比赛、读者座谈会、演讲比赛、设计比赛、图书漂流、诗歌朗诵比赛、世界读书日签名活动、摄影大赛、捐书活动、换书活动、微书评、留言墙、影视赏析、微信活动、面向毕业生制作阅读纪念册、辩论赛、真人图书馆、成立读书组织、义务馆员劳动、面向社会开展阅读服务、图书馆勤工助学表彰、书画创作比赛、撕名牌大战、汉语听写、扩大读者借阅权限、读者活动积极分子评选、PPT制作大赛、读者问卷调查、读书达人秀、爱书护书活动、闭幕式等。其中,有25种项目比较受欢迎。表2为开展馆数排名前25的图书馆阅读推广项目列表。

3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存在的问题

3.1 阅读推广活动呈阶段性特点

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慢慢形成的[1]。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年中的某月开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甚至有些活动结束后就不再开展,缺乏持续性和常态化,严重影响阅读推广的效果,影响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校园阅读文化的形成。

3.2 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单调,缺乏创意,不能吸引读者参与

图书馆举办的活动内容虽然丰富,形式多样,但总体来讲,很多学校图书馆多年以来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好书推荐、征文、展览、优秀读者评选、讲座和知识竞赛等项目,主题单一,缺乏创新。广告需要好的创意才能使人对产品过目不忘,回味无穷,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同样,阅读推广的项目也需要创新创意,才能使读者乐意参与其中,享受全过程。一成不变的活动项目会使读者失去参与的动力,也使得阅读推广的效果收效甚微。

3.3 阅读推广活动面向对象单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多为教师和学生,目前,大部分图书馆主要是针对学生读者开展活动,忽略了教工群体。有少部分图书馆教师作为合作者出现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如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开展的“老师的独门秘籍:老师推荐图书”项目,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开展的“‘阅读,预见未来’教职工阅读推荐活动”。大部分面向教师开展的活动如数字资源讲座、优秀读者评选和教工选书等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满足教师群体的实际阅读需求。

3.4 阅读推广活动的网络宣传重视不够

网站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重要的宣传阵地,图书馆必须重视其建设,方便读者及时获取图书馆最新动态,了解最新最详细的活动信息。34家图书馆中有18家在其网站上有阅读推广活动的详细方案,占53%,仍有47%的图书馆未在网站上阅读推广活动详细方案。34家图书馆总共开展了304项阅读推广活动,有新闻报道的活动有140项,仅占全部项目的46%。

4高职院校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

4.1 做到有组织――建立健全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机构

高职院校图书馆站在学校的角度,应该重视阅读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重视阅读推广,成立校级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机构,如校阅读推广委员会,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从图书馆来讲,成立阅读推广部,有专人负责阅读推广日常工作,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力基础。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14年4月在原有部室机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新增设了推广部,有4名馆员,擅长艺术、影视制作传播、组织策划、文字宣传等方面技能[2];从读者的角度,成立大学生阅读自助组织,如阅读协会、读书协会,在内部开展读书沙龙、阅读讲座,也作为学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将活动影响辐射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4.2 做到有环境――搭建和完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对社会阅读氛围的营造、公众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既包括阅读场所、设施环境等硬件环境,也包括阅读指导、阅读活动等软件环境[3]。图书馆除了引进经典书籍供读者阅读,满足其精神需求,还应努力为读者营造一个相对舒适和高雅的阅读环境[4],不断拓展阅读服务空间,如建立经典图书阅读室、小组讨论空间、咖啡吧以及心理成长阅览室等,这些空间需要通过软装营造一种舒适的宾至如归的氛围,让读者乐享其中。同时,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应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不愿阅读的读者爱上阅读,不善于阅读的读者学会阅读方法。

4.3 做到有读者――构思符合读者需求的阅读推广项目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分为教师和学生。图书馆在策划活动时,要考虑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很多策划者忽略了这点,导致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足,欠缺与图书馆的深层次交流,活动的参与者较少[5]。如笔者所在学校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图书馆开展的“读书达人秀”活动,由于忽略了高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所设置的项目有一定的难度,不符合学生读者的阅读特点,导致参与者有畏难心理,不敢参与。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策划面向学生的阅读推广项目时,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一些难易适中、吸引读者的项目,可以考虑融入娱乐元素,借鉴一些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如“汉语听写”“一站到底”“撕名牌大战”等的元素和阅读结合起来,创新阅读推广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师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学生存在着很大差异,图书馆要调查了解教师的需求,开展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最先通过兴趣小组组织老师开展读书沙龙,由于形式新颖满足了教师的阅读需求,深受教师的喜爱,参与人数不断攀升,最终形成了“读书人俱乐部”,凸显品牌效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学识渊博,是学生阅读的启迪者,影响极大,图书馆要与教师开展合作,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导读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策划的活动要做到读者广泛参与,最好建立长久的读者调查机制,探索其阅读规律,指导阅读服务,这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基本前提[6]。

4.4 做到有宣传――加强阅读推广活动宣传与推广

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网站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第一门户,是读者获取图书馆信息最全的窗口,也是图书馆宣传的第一阵地,要做到实时更新,条目清晰合理,内容全面,便于读者查找。除此以外,可以利用海报、宣传单和新媒体等宣传和推广。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应用广泛,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广而告之,使阅读推广活动得到传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创新 实践 反思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如何适应新世纪发展形势和读者需求变化,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它催生图书馆必须从一种稳定的常态机制过渡为加速变化和不断多样化的动态机制。而管理和服务创新均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读者满意为驱动,唯有读者真正得到实惠和满意,创新才算达到最好的效果。本文对晋江市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创新进行案例分析,探索中小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这几年,图书馆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全国各地图书馆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屹立于祖国大地。但在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时代,社会各界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图书馆注重硬件建设的,也要注重软件的提升和发展。这种特色体现在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上,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建设一个具有地方特色,与地方文化、经济相得益彰的图书馆。

1.与时俱进的部门设置

晋江市图书馆2007年搬新馆,搬迁之初,图书馆仅设采编部、流通部、办公室3个职能部门。为更好适应读者需求变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体系。设有行政管理部、流通服务部、数字资源部、采编中心、活动拓展部5个部门分工工作,统筹图书馆各项事务。新增的数字资源部除日常图书馆管理系统维护外,开设免费电子阅览室,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实现从传统的图书馆向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尤其是新增的活动拓展部,致力于全馆读者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年均举办活动200多场次,起到良好的服务作用。

2.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

人员管理与图书馆员工的努力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为促进图书馆管理,晋江市图书馆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人事编制的制约,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辅人员,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推行全员竞聘上岗,改中层干部任命制为聘任制,并加强跟踪管理和培养;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机制,主持制定图书馆人才培养计划,邀请专家来馆授课,选拔骨干外出进修培训或到党政部门跟班学习;馆领导身体力行,积极指导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大胆启用有发展潜力的新人。

3.丰富全面的馆藏构建

馆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重中之重的工作。晋江市图书馆在加大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购藏数量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完成“晋江理论系列”等4大专题数据库;积极与上海图书馆、遵义图书馆、厦门图书馆等省内外图书馆签约共享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拓宽文献服务面,先后设立晋江著述专架、台湾文献资料专柜、全省图书馆第一家视障阅览室,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晋江海外华文作家著述专架。于2011年建成特藏室,争取到《四库全书》《永乐大典》两部文献受赠入藏,填补没有镇馆之宝的空白。

二、服务理念的创新

晋江市图书馆注重信息环境对图书馆变化的要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改进服务质量,从而更好为大众服务。

1.营造书香弥漫的读者家园

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晋江市图书馆积极拓展方式,多形式推进阅读工作。08年以来策划举办人文阅读、诗歌朗诵会等公益读者活动近300多场次,成功举办三届晋江市“悦”读节,读者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和品牌化。其中不少活动还带动了机关、部队、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联合晋江市残联设立福建省图书馆首家视障阅览室,为未成年人开办免费讲座、英语培训等服务,保障读者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引导图书馆服务延伸至基层。于馆内开辟了专门展览区,由晋江摄影家协会、晋江书法家协会等提供作品,定期举办专题展或个人作品展,馆内外长期举办奇石展等;引入颇具闽南特色的提线木偶演出,营造和谐相生的人文氛围;设立读者休闲书吧,供读者自助选书和借书;组织省内外图书现采活动,让读者亲身体验图书现采和编书的过程。如上这些服务功能的设置,不仅承载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功能,还承载了休闲娱乐以及其他很多职能,为读者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公共服务产品,吸纳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2.拓展对外文化交流

坚持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拓展合作双赢空间。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多次接待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专家学者,无偿帮助台胞及侨胞寻根谒祖、查寻资料。注重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多次组织参加闽台姓氏族谱联展等活动。重视馆际协同协作,与上海图书馆、厦门图书馆等多家公共馆签订讲座资源共享及文献互换等协议,提升馆际间的业务交流水平。承办2010年文化部中德文化交流项目“儿童阅读在德国”大型报告会,得到德国专家、中国图书馆界的一致好评。2010年底及2011年初,晋江市图书馆成功加入国际图联协会与OCLC全球图书馆计算机联机中心,积极参加国际图书馆界馆际交流,开创了对外文化交流新纪元。

3.建立多样化服务联合体

通过合作与协调,将分散的、隶属关系不一的基层分馆、图书流通点、中学图书馆组合成相对固定、联系紧密的共享型联盟,通过“技术+管理、整合+服务”的集群化管理模式,以“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凸现特色、共享资源”为总体要求,全面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实现馆际间优势互补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几年间开设分馆5家(94921部队分馆、泉州理工学院分馆、太平洋港口分馆、安海分馆、晋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流通点36个、泉州地区首座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建成2座),建成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晋江支中心,实现全市共享工程基层点全覆盖。目前,正着手以建设15座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为抓手,打造“一公里半径”城市图书群,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阅、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服务,将图书馆办到市民家门口。

第7篇

[关键词]心理契约;图书馆服务;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8-0008-04

印度图书馆学家S.R.阮冈纳赞1931年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都有其书;每本书有其作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五定律揭示了近代图书馆服务的本质,指导着近代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奉行五定律的精神实质必须结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发挥图书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提升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本文拟借鉴心理契约理论。基于读者满意的高校图书馆与读者心理契约的实现,提炼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1 心理契约理论在图书馆服务中的适用性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的概念最早由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引入管理领域,他强调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组织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性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它们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Rousseau认为心理契约是“雇员对与其雇主相互义务的感知”,即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一种期望与承诺。Robinson指出,一旦做出某种承诺,这种承诺就成为一种感知的义务或责任,它使人们相信能从这种关系的互动中获益,此时就产生了心理契约。心理契约的形成建立在双方长期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是彼此期望又在价值回报上彼此承诺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而且这种关系广泛存在于个人、群体以及组织等不同层面之间,心理契约双方对于给予对方什么以及能否从对方获得什么等都有较为明确的期望。

在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读者的内心深处都会对图书馆产生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期望,如享受安全舒适的阅读环境、人格受到尊重和感受到人文关怀等,同时读者能感受到来自图书馆的这些或隐或明的承诺。图书馆员对读者也存在一定的期望,互动过程中对读者的承诺有相应的心理评估。这就是图书馆与读者互动过程中所生成的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已经渗透到图书馆学五定律所涉及的现代图书馆建设观念、结构、技术、管理及发展规律的全部方面,不断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推陈出新。图书馆服务中的心理契约除了反映出心理契约“隐含性、个性化的、非正式的和知觉性”等特点外,还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工作4个独特的特征:(1)服务性。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教辅机构,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这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心理契约的目的。(2)教育性。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其根本目的是培育创新型人才。(3)情感性。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心理契约可以帮助图书馆员和读者建立良好关系,塑造和谐文明的阅读和工作环境,成为学生精神的栖息地。(4)持久性。图书馆服务贯穿于馆员与读者互动的全过程中,如果心理契约能够有效建构和维护,将是馆员职业素养和读者社会公德提升的强大驱动力,进而实现图书馆服务育人的教育目标。

2 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心理契约界定

广义的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对交换关系中彼此责任义务和承诺的主观理解,强调双方的双向期望。狭义心理契约仅仅是雇员心中的契约,强调雇员出于对组织政策、实践和文化的理解和对组织人做出承诺的感知。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心理契约,其契约双方为图书馆与读者。虽然图书馆作为一个机构是抽象的,但其人为图书馆员,可以感知并与读者形成心理契约,所以这里采用广义的心理契约,即图书馆员与读者在互动关系中彼此责任、义务、承诺的双向主观期望。

Rousseau与Tijorinala等人主张心理契约有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和团队成员维度3种。我国学者大多也支持三维结构。例如李原(2006)提出员工心理契约由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三维度构成。根据这一结构学说,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心理契约主要表现为:(1)规范型责任:是图书馆和读者基于供与需环节形成的心理契约。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舒适安全的阅读环境、足量的藏书、丰富的电子资料、个性化的咨询查询服务等;读者要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秩序等。(2)人际型责任:是馆员与读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合作关系,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尊重读者的人格,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读者要尊重馆员人格及其工作,配合图书馆日常运行与管理。(3)发展型责任:图书馆为读者的素质提升提供支持,关注读者的个人成长,从业务方面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空间;读者要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献计策,愿意参加图书馆志愿活动。这3个维度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良好的规范型责任的实现有利于关系型责任的达成,前两种心理契约的履行又是发展型责任实现的前提条件;发展型责任实现之后,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层次提高,规范型责任的广度和质量继续扩展,人际型责任的内涵和深度得以提升。

3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图书馆史专家Elmer D.Johnson认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如此,人文精神传统如同一条无形的主线一直贯穿于图书馆学的历史发展之中。在当前网络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本质上就是构建和实现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心理契约,使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得以继续弘扬。因而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探析可以从心理契约的图书馆员与读者两个主体分别开展。

3.1 以图书馆员为主体的服务模式

网络化和数字化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深度和服务手段,也使图书馆员由传统“事务型”向“技术型”与“专家型”人才转变。结合心理契约的三维度结构,以图书馆员为心理契约主体的服务工作概括为三方面:

3.1.1 环境优化与资源建设

作为心理契约中馆员要履行的规范型责任,环境和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信息与知识服务的基础。图书馆的环境直接影响读者的借阅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图书馆服务应该从三方面精心营造环境:①外部环境,主要是馆舍选址尽可能做到周围环境宁静幽雅;②内部借阅环境,主要是室内布局、装饰、家具、声控和采光等;③室内空气质量,主要是CO2含量、细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等。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基础,进行图书馆建设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其中图书馆自有资源是建设的核心,包括馆藏的纸质资源和多媒体及其它电子资源,拥有使用权的非馆藏电子资源等。另外,图书馆可以通过全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渠道获取共享资源和公共资源作为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效能。

3.1.2 读者管理与互动交流

心理契约中馆员人际型责任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与读者建立和谐关系。读者管理与互动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所谓读者管理,是指图书馆管理者根据图书馆的方针、任务和目标,对图书馆的读者进行有目的的整序,研究其阅读需求的规律,协调其同图书馆的关系,使文献流与读者流有机结合,以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读者的智力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具体来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读者的需求、阅读行为和阅读兴趣,建立读者档案;二是指导并提高读者阅读层次,使读者知识更新与信息资源更新同步。读者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读者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因此沟通的艺术尤为重要。无论言语沟通还是非言语沟通,都要遵循尊重和热情的原则,进行积极倾听,掌握有效的说服方法,并能针对不同的读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科学化的读者管理与艺术化的互动交流,馆员的人际型心理契约得到强化,更加体现出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3.1.3 层次化和学科化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是心理契约中馆员的发展型责任,也是大学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党政机关管理人员,由于学习或工作岗位存在差异,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具有明显的层次化和学科化特征,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要相应做出调整。从层次化服务来看,先要将高校读者的信息需求按从浅到深划分不同层次或类型。教授、学者等专家型读者,往往关注高新尖端知识,因此要主动采取专题服务,例如文献传递;对于普通教师等教学研究型读者,一般比较关注某个课题研究,因此可以提供课题查新、查收查引等服务;对于研究生等半研究型读者,需要系统性、新颖性的文献,且文献的需求具有阶段性,因此可以根据这类读者的需求特点定时开展代查代检等服务;对于本科学生等学习型读者,其需要广泛的知识来充实他们的第二课堂,基础性的信息服务大多可以满足这类读者的需求,如流通、阅览、复印等。学科化服务则主要体现在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和设置学科馆员。由于越来越多的数字资源及呈爆炸式增长的网络资源使读者在获取各自学科所需要的资料时无所适从,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科导航系统就非常必要。学科导航系统是从学科的角度重新整合图书馆和各类网络资源,帮助读者按照学科、主题或知识门类来浏览各类学术资源,提供简洁、方便、与学科直接相关的检索门户。除了给读者提供自助的学科导航系统,图书馆也要设立学科馆员,对口负责每个学科师生的信息服务工作。学科馆员往往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通过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联络和学科信息指导与培训等,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和个性化的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

3.2 以读者为主体的服务模式

读者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服务。在与图书馆员的互动关系中,读者也履行一定的责任,其积极参与程度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读者为主体的服务模式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3.2.1 读者信息素养自主提升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先由原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一份向美国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建议中提出,它是指一种信息的检索技能,主要包括3个层面: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以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强化读者的规范型责任。但是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广大读者充分地利用各类信息素养教育资源与服务。其中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是读者获取信息检索技能的基本形式,如参加大学新生入馆教育、电子资源利用入门、数据库与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能及个性化用户培训等;接受课程教学也是有效的形式,如《社科文献检索与利用》、《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等必修与选修课;在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下,网络课堂、网上讲座等形式也方便读者通过自学提高信息素养。

3.2.2 读者协会规范运作

读者协会是沟通、服务于图书馆和读者的组织,高校读者协会成员可以有教师也可以有学生。读者协会协助图书馆做好宣传工作,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和馆员的工作,有利于读者履行其人际型责任;协助图书馆员维护秩序,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密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和反馈读者的需求与建议,使图书馆更加明确读者的心理契约要求,促进读者服务工作的完善和发展;除了组织传统的读书沙龙、读者荐购、读书征文、读书月、优秀读者评选等活动,读者协会还可以通过读者体验图书馆、图书导读及立体阅读、活人图书借阅、经典作品舞台剧、破损图书展等形式,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架设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读者协会的功能,在其日常的管理运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专业老师的指导,即由专职图书馆员指导读者协会,对协会成员进行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对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进行专业督导,并组织协会进行校外交流;二是规章制度的完善,由指导老师、协会成员共同商定协会章程,明确协会成员权利和义务、奖惩及监督制度等;三是协会人才的选拔,通过对读者协会的宣传,吸纳有良好阅读习惯及多才多艺的读者,保障协会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协会文化及品牌活动的传承,读者协会要严格把握服务性与教育性的宗旨,围绕图书馆发展和读者素质提升,做好目标定位,减少活动的盲目性,不断提炼文化内涵,巩固活动品牌。

3.2.3 志愿者服务创新发展

第8篇

一、当前全民阅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全民读书服务,在新闻出版总署和全民阅读组织协调办公室的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蓬勃展开,既有展览、讲座、培训、影视播放等常见活动形式,也有征文、评奖、书籍推介等互动性、参与性极强的活动,基本辐射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群体。当前我国的全民阅读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没有国家法律法规保障

全民阅读工作还属于政府部门的自发活动,未能纳入到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多数地区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属于自发倡导,缺乏长期、持续深入开展的动力。

(二)缺乏组织保障和专项经费支持

没有国家层面常设的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无法建立起长效机制。全民阅读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必须由政府主导,通过公共财政加以扶持。

(三)国民阅读能力总体不高

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人均阅读数量、阅读习惯还是在阅读设施及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将严重制约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四)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部分地区阅读资源严重匮乏,贫困农村地区群众、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仍然落后,必须依靠政府扶持和公益性阅读基金资助。

二、推动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责任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在普及社会阅读,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中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公共图书馆比其他机构与组织更具优势。首先,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可以为全民阅读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其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科学的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技术手段,使读者查找、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通过信息服务,提高了读者的信息接受和整理能力。再者,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图书馆员能够及时解答人们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指导读者有效阅读。图书馆通过解决读者不断提出的新课题,加快了知识的传播。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使阅读成为公众的一种行为习惯。

三、构建流动图书馆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办馆模式以大而全为主,覆盖率不高,很多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图书馆,更谈不上长期利用。为了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接近、了解和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笔者所在的青秀区图书馆在做好馆内读者阅读工作的基础上,将阅读活动推广到基层。建馆以来,图书馆克服地理位置不够优越,读者到馆借阅偏少的缺点,通过开展“万人读书”活动,送书下基层、建设流动图书馆等形式构建基层图书馆网络,盘活图书资源,积极宣传推介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知名度,打破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局面,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一)构建流动图书馆能扩大影响力,集聚力量吸引读者

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构建流动图书馆,采取多种新颖手段和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对读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做到阅读活动参与人群“全覆盖”,照顾到老、中、青、幼、盲等各类读者群体。在方式上,阅读可以与戏剧表演、现代科技、手工制作、展览、讲座、诗歌朗诵等相结合,吸引有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教育背景的读者,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为全民阅读活动注入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建设流动图书馆能延伸服务触角,拓宽范围强化服务

图书馆事业发达的程度,不是看当地的图书馆面积有多大,关键是看当地图书馆服务网络是否完善,居民能否很方便地就近阅读。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应坚持公平原则,在需求高、符合条件的地方建设流动图书馆,全方位地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国民阅读的兴趣和水平。“流动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应当长期坚持做下去,为缺书、少书、读书难的农村、部队、企业、学校、机关送书。

四、青秀区构建流动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青秀区图书馆积极开展送书下基层活动,并在群众文化活动相对比较贫乏,对图书的需求比较多的社区、农村、工地建设流动图书馆,延伸了服务空间,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2006年,在青秀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青秀区图书馆开展了以机关、街道、社区干部为主体的万人读书活动。区委、政府号召各部门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让干部职工到城区图书馆读书学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干部职工欢迎。本市主流媒体对活动作了详尽的报道,社会反响热烈,提高了青秀区图书馆的知名度。

(一)服务理念

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重点,以知识导航为动力,资源共享为目标,延伸服务触角,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倡导“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理念,弘扬读书求知,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让流动图书馆图书惠泽千家万户,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奔小康,企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二)服务模式

青秀区流动图书馆按标准化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建设,以物流概念构建起图书馆协作网络,其具体运作模式是:城区财政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由青秀区图书馆牵头,采取青秀区图书馆与乡镇、街道、社区(村)合作的方式,在本辖区内的社区(村)建立流动图书馆,每个街道、乡镇、社区(村)选择一间方便群众阅读,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室作为“流动图书室”。由城区图书馆提供书籍资源,负责进行业务培训,村、社区提供场地、管理人员。流动图书馆入藏的图书注重实用性、指导性和普及性,贴近生产生活,适合基层群众阅读。这些图书在各分馆定期或不定期流动,根据图书的批次、品种、数量、分布的区域,以及各分馆的距离,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成本,进行周边范围内的流动。每年对各分馆图书进行一次剔旧,补充进数量大致相同的新书,确保常换常新。

(三)管理与规划

青秀区图书馆对流动图书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配置设备,分期培训人员。各流动图书馆的书架、阅览桌椅、图书等设备设施,由城区统一配送,城区图书馆负责对各流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促进各流动分馆办馆观念的转变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逐步培养出一支业务技能过硬的骨干队伍,确保流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社区居民、乡镇农民不同群体的生产、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采购养生保健类、农业科技类、法律类等图书,定期或不定期送到各点流通。

从2007年开始,每年建成约3-5个示范流动图书馆,争取到2016年覆盖青秀区各村坡,切实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群众、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

(四)活动内容

为了扩大流动图书馆的影响力,提高图书使用率,我馆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制定系统的阅读推广计划,努力提高阅读品位,让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在全社会形成长期的阅读效应。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流动图书馆进万家宣传活动。我馆深入机关、社区、农村、工地,对流动图书馆的创建条件及作用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争创图书流动点的良好氛围。计划在辖区乡镇、社区、机关、工地等地创建多个流动图书馆。

2.举办专家公益讲座。结合不同的时令季节,邀请有关专家到各流动图书馆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各类专题讲座,不仅能开阔读者视野,提高阅读水平,而且能营造学习氛围,唤起读者对知识的渴求。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城区图书馆定期组织开展读者阅读需求调查,对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进行研究,根据各流动图书馆读者的需求开展读书游园、演讲比赛、读书征文等读者活动。

4.举办形式多样的新书展览。调集馆内优秀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普及性较强的新书到各流动点进行展览,激发读者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情。结合科普活动宣传周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百种农科图书流动”科技专题书展,分期到乡镇流动图书馆巡展。

5.举办有奖知识竞答。根据流动图书的内容,在各点举行读好书有奖知识竞答,激发读者读书求知的热情。

6.搭建读书交流平台。继续开展“图书漂流”、读后感交流活动,每年举办两次读者读后感交流会和征文比赛活动,促进读书活动向纵深发展。

(五)流动图书馆的辐射效应

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关系营销;真诚

服务营销学的理论倡导关系营销,将图书馆置于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它的服务营销活动,图书馆的服务是与一些相关者发生一定联系与互动作用的过程,这些相关者主要包括读者、馆员、书店、出版社、教学科研单位、用书单位、新闻媒体、竞争对手等,其中正确处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图书馆服务成败的关键,也是图书馆读者关系营销的本质所在。

一、图书馆读者关系营销概念的理论解读

与读者建立良好关系,实现双方共赢的做法我们称之为“关系营销”。图书馆读者关系营销是指:图书馆的服务活动以承诺与信誉为基础,与以读者为首位的各个方面,建立长期的互利合作关系,织就一个广泛的市场关系营销网络。它的两个经济学理论依据是:第一,保持一个老读者的费用远远低于争取一个新读者的费用。第二,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越持久,这种关系对图书馆越有利可图。

我国传统图书馆,多从图书馆立场出发,利用图书馆内部可控因素来影响外部读者市场。实践证明,这样越来越难以获得服务优势,因为图书馆不可能提供服务过程中所有必要的资源,而必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图书馆与读者、书店、出版社、教学科研单位、用书单位、新闻媒体等息息相关,构成图书馆的生态系统,形成一张以价值链关系为基础的图书馆关系网络。

对于图书馆来说,读者关系营销要求将读者市场扩大至书店、出版社、教学科研单位等全部相关利益方。只有通过关系营销,才能赢得各方的信赖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书馆的关系网络,核心是读者关系。所以,图书馆关系营销的核心在于读者关系营销。读者是图书馆的衣食父母。如今图书馆竞争激烈,读者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读者关系营销,是提高读者忠诚度和维持读者关系的重要手段。读者关系营销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是双方互利共赢的营销,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营销。

二、从关系营销的角度分析传统和现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1.传统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单纯服务关系、一次模式

回顾图书馆营销的发展历史,贯穿图书馆传统营销模式的一条主线是图书馆“以我为主”,强调自身的能力,这种服务理念也是与当时图书馆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市场环境相联系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图书馆的营销理念发生了变化,为获取竞争优势,图书馆开始注重服务的差异化,但总体上还是考虑自己现有的技术和能力,服务观念是相信读者能够欣赏、鉴别高质量的服务,表现出对自己服务的“痴迷”,即“服务近视症”。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面临压力,开始注重读者市场问题,产生了营销的理念,就是要通过服务的推广,对读者市场进行“轰炸”,迫使读者接受服务。由此,从关系营销角度看,传统营销模式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服务关系,图书馆与读者联结的唯一纽带就是服务,如图1所示。

2.现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多维的互动关系、“持续性的服务模式”

现代的服务理念改变了以图书馆为中心的观念,强调读者至上,认为图书馆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应发现和了解目标读者的需求,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满意。图书馆在图书的采购、加工、推荐、服务等方面,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同时,注意服务后的联系与交往,了解读者的意见,并及时反馈、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图书馆与读者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如图2所示。

显然,读者与图书馆的接触扩大,不仅实现了图书馆的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为了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的交往,建立了信息链与情感的纽带,由传统服务中只有借还图书的接触点,发展成为全方位的接触与互动。而关系营销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的长期用户,并共同谋求长远的发展战略,其核心在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一种连续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图书馆不仅要致力于获得读者,而且要注重于保持读者,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为图书馆带来长远服务利益的纽带,把“一次性的服务模式”变为“持续性的服务模式”。这也是适应信息时代环境变化的要求。现代图书馆把读者看作是图书馆的“资产”,强调读者价值甚至是读者的终身价值,通过建立读者数据库,进行读者关系管理,建立长期服务,也是基于此方面的发展与考虑的结果。

三、现代图书馆读者关系营销的本质探究与分析

1.读者关系营销的基础:谋求共同的利益

营销活动是通过交换的方式来满足双方需求与欲望的过程,也是交换双方满足各自需求和获得利益的过程,交换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利益价值的转移与分配,相应地在图书馆读者关系营销中,发展和维持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将交换中产生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因此,可以认为营销活动及其所产生的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关系。毫无疑问,读者关系营销的立足点也就是利益,利益的关联是读者关系营销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这里涉及的利益双方主要是图书馆利益和读者利益,不仅图书馆是服务效益最大的践行者,读者也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在这两个彼此独立的群体分配利益的过程中,图书馆把单一的追求服务目标转化为谋求共同利益的目标,由“独享制”转化为“分享制”,这种持续性的服务模式也为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服务实效提供了稳定保障。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得图书馆与读者的利益呈现出“双赢”、“互利”的格局,这样,两者的利益关系变化过程就呈现如图3,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这种均衡变化的利益分配关系体系是利益双方关系建立、维持、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成功服务的基本保证。

2.关系纽带形成与发展机制的本质:图书馆以“真”、“诚”赢得读者的“忠诚”

在图书馆关系营销中,双方要建立亲密合作与长期互相依赖的关系,就是要培养读者的忠诚。因为,对于图书馆而言,确保老读者可以节约营销费用和时间,据估计,发现一个新读者是保持一个老读者费用的4-6倍,忠诚的读者是图书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图书馆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用最优秀的方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保持读者的忠诚,要同读者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图书馆的“真”与“诚”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系链环节中图书馆尤其要真正了解并从读者的需要与利益出发,向读者提供“货真、价实、质优”的服务,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信息时代的今天,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另外,一项关于读者抛弃图书馆理由的调查显示,图书馆欠佳的服务和态度占42%,读者得不到尊重占29%,读者的不忠诚占27%,其它因素占2%。由此可见,图书馆只有诚实,才能赢得读者的忠诚。

(2)在构筑情感的纽带方面,不虚假情意。在与读者交往的各种活动中,注重“真情实感”,提高读者的满意度。读者满意度被通常认为是读者接受重复服务、口碑效应和读者忠诚的重要因素,它能够通过阻止读者的背叛行为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图书馆要广泛树立“重感情、讲信用”的形象,就要遵循“读者需求的满足一读者满意度提高一读者信任度增加一读者忠诚度加深”的路径,把情感纽带牢牢地建立在读者信任基础之上。这样,信任关系可以缓冲读者满意度波动的影响,从而对读者关系的维持产生作用。

(3)在服务的环节中,图书馆要真心诚意地为读者解决问题,向读者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并要不断地征求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回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切实从读者的利益出发,真正为读者着想。因此,图书馆以自己的“真”与“诚”赢得读者的“忠诚”,体现在图书馆与读者发生联系的各个方面,也是图书馆服务成功的重要保证。从本质意义上看,“图书馆真诚”是实现“读者忠诚”的前提条件,“读者忠诚”是“图书馆真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用“诚心诚意”的服务,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与“倾心”。

第10篇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读者活动;策划实施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事业,具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益属性,图书馆在保障公众普遍均等地获取知识信息和文化权益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延伸服务工作,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组织开展有特色的读者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形式和意义

图书馆作为社会生活的信息中心,甚至是休闲中心,早已超越文献借阅的单一。图书馆通常结合重大社会活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例如:常年开展的读者座谈会、各类公益性专题讲座、报告会、“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宣传服务周、优质服务月、少年儿童读者活动(读书演讲、网上答题、知识竞赛、书法美术比赛等)、各种形式的读者沙龙活动、送书下乡、科技赶场、政策性的临时活动、新书推荐、优秀读者评选等形式的活动,以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达到宣传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让更多的读者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达到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二、读者活动策划的意义和内涵

1.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是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延伸,这种活动是以读者为中心进行的直接而主动的知识信息交流和传递,是社会公众乐于参加,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活动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达到整合知识信息,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高质量的读者活动是我们所追求的,如何进行正确的策划,更是读者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2.读者活动策划的内涵是指策划人员根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分析已有的条件,设计最佳活动方案的过程。策划人员首先要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明确读者的要求,是否能拓展读者(或其他到会者)的知识视野,与他们的利益是否相关,图书馆具体可以为读者提供哪些服务,并据此提出活动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分析图书馆内外的人、财、物等具体条件,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择优,确定能够达到目标要求的最适当最有效的策划方案。

三、制定活动方案的基本流程

1.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一定要明确,活动内容要紧扣主题,做到内容新颖,形式创新,对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

2.活动的时间、地点。在时间上考虑读者(与会嘉宾)的可参与性,场地的接待能力,天气因素等。

3.活动细节力争考虑周全仔细,包括活动前气氛的营造和媒体的宣传。在场地布置中要注意灯光、音响是否正常。确定主持人,是否需要礼仪服务等等。

4.对整个活动的所需经费进行预算,预算要详尽,量力而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很有必要,有时还可以联合其他单位共同举办活动(如妇联、团委、工会、学校、企业等)。如图书馆在策划各类专题讲座的读者活动时,可根据所讲内容联合科研、高校等社会团体,发挥各个单位的优势,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类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的。

5.在活动策划当中需把各项任务项目化、责任化,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他们才是读者活动的实际操作者,事关活动的成败。因此,落实项目责任制是读者活动策划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策划时要根据本馆(也可请其他单位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职务、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社会关系、性格特征等进行合理安排,落实责任。将整个活动方案形成文字或制定出分工明确的一览表,向有关人员发放,要求他们认真阅读,明确各自的任务,如有更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可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6.注重读者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可提前在网站消息和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

四、县级公共图书馆举办读者座谈会组织策划实例

1.活动时间:2012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日)下午14:30

2.活动主题:庆“双节”,多读书,读好书《金秋读者座谈会》

3.活动地点: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4.会场布置:将报告厅桌椅排列成圆桌会议形式。悬挂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横幅标语。音响和灯光设备完善。音响设备主要使用无线形式的会议话筒和手持话筒(指定专人传递使用)。会议桌上的陈列本馆的简介,读者意见征求表和月饼水果等点心。

5.参会人员:部级局级的分管领导、读者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本馆全体职工。需要提前完成的工作是:对参会领导及读者代表在一周前进行书面和电话通知并及时反馈情况(对不能出席的人员要及时更换)。

6.活动内容:①分管领导致辞(发言稿由本馆撰写,并提前交付领导)。②读者代表发言(可预先指定一部分)。③讨论,采取自由发言的方式(做好记录,会后整理),听取读者对本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④给部分优秀读者颁奖。⑤馆领导结合本馆的工作情况和读者意见进行总结发言。在会议结束时,欢送来宾离场。整个座谈会议计划历时2小时,主持人要注意掌握时间。⑥对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要提前有所准备,主要由有关业务部门人员负责解答。⑦提前预约新闻媒体记者,做好本次活动的相应报导。会后将读者意见梳理归纳,及时反馈给有关读者,并将座谈会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发送各主管部门。

加强图书馆服务工作,不能满足于传统的“阵地”服务,走出“阵地”打造服务品牌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搞好读者活动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要认识到读者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但要深入研究读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从而达到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目的。因此,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策划也应该突破图书馆的界限,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广泛结合社会力量。通过采用举办各种活动的形式,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活动的组织与策划[N].图书馆学刊,2010(8).

第11篇

1.读者问卷调查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某学院图书馆于2014年5月至6月进行了一次线下问卷调査活动。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72%;去掉其中的无效问卷后,最终保留有效问卷209份’问卷有效率为69.67%。人员构成按文理科区分:文科生112人,占53.59%,理科生97人,占46.41%;按年级区分:大一学生50人,占23.92%,大二学生97人,占46.42%,大三学生52人,占24.88%,大四学生10人,占4.78%。调查问卷以209份为基数进行统计分析。

1.1读者入馆目的分析

读者的人馆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在表1中,学生进人图书馆主要目的排名前三位的是借还图书78%、自习31.1%、阅览报纸期刊23.92%;使用电子资源4.31%、参加培训讲座6.7%。这说明进人图书馆的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图书馆环境比较好来上自习,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休闲娱乐来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极少一部分是为了拓宽知识领域、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某方面科学研究有计划、有目的来图书馆学习的.

通过对国内独立学院有关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目前较多的独立学院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以借还和阅览为主,部门设置也相对集中在采编和流通两大块,没有专门的技术部门和信息部门,服务内容单一,基本不提供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深度服务。

要解决独立学院图书馆服务层次较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较为单一的问题,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系统化的改革,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现阶段,对于图书馆来说需要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学识素质’提高其为读者服务的服务意识;对读者服务工作进行切合实际的创新,使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符合读者的需求。

1.2.1文献资源类型分析

读者经常利用的文献资源类型见表2。表2显示:中文纸质图书的利用率最高,为78%;其后依次为工具书27.75%、中文纸质期刊22.97%、外文纸质图书20.10%;利用最低的为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只有5.26%和1.44%。

以上数据说明独立学院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利用方面还停留

在传统业务层面,数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图书馆需要改进信息服务模式,扩大文献资源利用空间;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数字资源的宣传推荐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展数字资源的利用、查找讲座和培训,加深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读者利用数字资源的兴趣和能力。

1.2.1纸质文献资源利用分析

纸质文献资源利用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语言、文学类图书所占比例为76.08%,社科类、理工类图书所占比例为38.75%,各种考研、考证、考级类图书所占比例为33.98%。结合此馆近年图书文献借阅统计数据分析,语言、文学类图书借阅种数为7690种,占全部借阅种数的37.72%;语言、文学类图书借阅册数为38985册,占全部借阅册数的51.23%;在语言、文学类图书中借阅量较大的是I类占83%,尤其以分类号为124的小说为主。

问卷统计数据和文献借阅数据都表明,语言、文学类图书的利用在此馆纸质文献资源利用方面占有绝对比重,而其他专业类图书的借阅量所占比重很小。有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学生的阅读呈现出娱乐休闲化倾向,专业书籍遭遇尴尬。这种倾向对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非常不利,图书馆需要进行认真深人的研究分析,以寻找解决的办法。

1.2.1图书检索查询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有近70%的学生在图书借阅过程中认为图书馆的图书不容易找到。表4列出了导致图书不容易找到的原因及所占比例。

如表4所示,在这近70%的学生当中有29.6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清楚查找图书的流程,35.89%的学生认为读者乱拿乱放图书导致找不到书,12.92%的学生认为图书管理员整理不及时,

17.70%的学生认为书籍陈旧、检索标签字迹模糊导致找不到图书。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读者缺乏相关文献资源利用的知识和技能有关,也与图书馆日常管理方式方法有关。因此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让读者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知识,提高读者的文献查询能力和文献资源利用水平;同时图书馆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督促工作人员及时整理开放借阅书架的图书,可以让学生参与图书借阅、上架等实际工作,以缓解工作人员的不足,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文献资源查询和利用能力。

  1.3数字资源利用分析

数字资源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比较突出(见表5)。表5显示,在209名被调查者中没有使用过任何数字资源的读者有144名,所占比例为68.90%;使用过数字资源的读者人数为65人,所占比例为34.45%。数字资源中CNKI学术资源的利用最高,有47人,占比为22.49%;维普期刊资源、超星电子图书、博看网畅销期刊等数字资源的利用都没超过10%。

通过调査研究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的主动性不够,没有对数字资源进行很好的宣传推荐,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数字资源利用方面的培训。为此,图书馆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强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让学生尽可能了解数字资源的种类、每种数字资源的特征、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帮助自己进行科研、学习。

2.读者服务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读者服务工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馆员专业素质、馆藏质量、读者培训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以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同时提升馆藏质量,加强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促进馆藏资源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此外还需加强读者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读者利用资源的兴趣,引导读者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较高的信息资源利用技能;适时开展各种活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提高。

2.1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和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服务要满足读者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从过去的满足书刊借阅为主,转变为以知识开发服务和满足信息需求为主,从“以书为主体”的服务转变为“以人为主体”的服务,从单一服务转变为多元服务,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为到馆读者服务转变为为社会化读者服务U]。独立学院图书馆因为办学机制原因导致目前人员流动性大且多为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造成目前馆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不适应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强馆员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同时让馆员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增强其服务意识’经常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提高与读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2.2提升馆藏质量和加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一个图书馆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就没有自己的旗帜,就没有创造力和生命力。馆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读者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独立学院图书馆应该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以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及学生专业学习为图书采购原则,以读者需求为采购标准,注重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把好图书采购的质量关。对图书采购人员来说,通过面谈、网络等方式加强与院系及读者的沟通,及时掌握院系专业设置及教学科研活动对图书资料的阶段性需求,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将收集整理的读者推荐图书作为图书采购的参考,以保证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基本一致;定期对馆藏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调整不同类型文献资源采购的比重,促进馆藏资源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具有独立学院的专业特色。

2.3加强读者培训和提高读者资源利用技能

图书馆的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与图书馆资源管理与开发有关,另一方面与读者利用资源的能力有关。独立学院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文献资源利用的培训,不了解中图法,不会图书资源检索,对数字资源一无所知等现实情况,都需要图书馆加强对读者的培训,以提高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图书馆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初期与学院教务、学工等部门联系,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场地及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形成学期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纳人学院选修课范畴,培训成绩作为考核成绩存档;邀请图书情报方面的专家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前沿发展、32数字资源利用等专业性讲座或学习交流,引导读者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较高的信息资源利用技能。

2.4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

独立学院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强,希望通过各种社会平台充分展现自我。图书馆应该紧紧抓住独立学院学生的这个特点,与学院各部门协调一致,适时开展如读书月、图书漂流、读书沙龙等活动,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提高读者信息素质和信息道德水平这个核心,开展文献资源利用、数字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能竞赛或者读者征文活动,提高读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独立学院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活动,增强原有读者群体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和依赖程度,激发潜在读者进人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愿望;而图书馆人员通过组织、参与各种活动也能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增强其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荣誉度和自豪感,自觉提高“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和自信心,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此外,独立学院图书馆还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充分利用图书馆主页、QQ、微博、微信或移动图书馆等现代网络技术,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让读者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读者能够为图书馆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査活动,査找工作中的不足,采取提高馆员专业素质、提升馆藏质量、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等优化措施,是不断改善读者服务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第12篇

关键词:西部地区;县图书馆;宣传推广;文化强国

近年来,国家财政为我国西部地区县级图书馆(以下简称“西部县馆”)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设备,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且每年下拨20万元免费开放经费,各级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逐渐进入西部县馆工作,使其服务资源得到了极大改善。西部县馆也同国内其他公共图书馆一样,实现了“免费开放”。当我国中东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探讨如何面对免费开放后“读者如潮”的压力时,笔者所了解到的一些西部县馆并没有因为实行了免费开放而达到国家期望的那样“顾客盈门”,仍然是一派“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象,较好的服务资源不能发发挥应有的的社会效益,长此以往,既造成了国家资源浪费,也不利于西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西部县馆主动服务、宣传的意识不强,自我宣传推广工作做得不够好是重要原因。就此,笔者结合思南县图书馆(以下简称“思图”)多年工作实践,提出建议:西部县馆要加强自我宣传,把自已“推销”给公众。

1 西部县馆自我宣传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县图书馆自我宣传推广的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吸引公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的各种优质服务。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宣传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

2012年5月1日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2](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的工作”。经笔者统计,《规范》中“服务”一词出现频率最高(96次),可见,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公共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服务进行。图书馆工作就是服务员,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所有公众”(公众到了图书馆才是读者),公共图书馆如果离开了读者就没有了服务对象,我们这些服务员和这座公共图书馆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1.2 西部县馆更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系列中,中东部地区图书馆条件好、读者多、社会效益明显。而西部县馆成立时间晚、规模小,又处于相对贫困、封闭的地域环境,加之图书馆人员观念较陈旧、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手段落后,造成公众认知度低(有的认为图书馆是卖书的地方、有的甚至不知道本地有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淡薄,所以读者少、社会效益差、长期被边缘化。现今,虽然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了对西部县馆的投入,使其服务资源日渐丰富并实行了免费开放,但如果不改变观念,在工作方法上不创新,依旧以“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模式坐等读者上门,只满足于“借借还还”,则仍然难以吸引公众的眼球。长此以往,既不适应西部建设、发展的要求,辜负国家加大投资建设西部县馆的期望,更不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本就十分落后的西部县馆就会继续被边缘化。因此,我们急切需要走出馆门、积极自我推销、扩大影响力,使更多公众走进图书馆并利用县图书馆的服务资源为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科研服务。

2 县图书馆自我宣传推广的内容

为了让公众全面了解图书馆,县图书馆的宣传推广主要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县图书馆是做什么的

让公众了解图书馆的性质、职能,知道其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

2.2 县图书馆能做什么

向社会公共众展示县图书馆的馆藏情况与服务内容。告诉公众县图书馆有哪些方面的文献资料,近期购进了哪些新书刊,能为其学习、生活、工作、科研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如何才能够获得图书馆的服务等等。

2.3 县图书馆在做什么

县图书馆近期有哪些新的服务举措,准备举办哪些讲座,有什么样的读者活动等等,都要让读者及时了解。

2.4 县图书馆做了什么

图书馆应主动将自己的工作“成绩”一一宣传出来。主动“亮剑”,展示“正能量”。让公众了解图书馆究竟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和已经发挥了什么作用。

3 县图书馆自我宣传的方式

县图书馆自我宣传方式很多,依据《规范》、借鉴现代商企营销模式,结合“思图” 多年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

3.1 纸质印刷品宣传

将专题介绍、读者活动公告、工作计划、简报、总结等以纸质印刷品的形式进行宣传是图书馆最传统的自我宣传方式。可采用(1)粘贴在显眼位置,供公众自由浏览;(2)邮递或亲自投送到相关单位、领导;(3)到人员集中区向公众发送等形式。还可将《图书馆简介》印刷在借书袋上发给读者。例如:“思图”长期利用图书馆门厅、服务窗口、宣传栏,城区公共广告栏、中小学宣传栏向公众作宣传;不定期将工作计划、简报、总结及时报送相关单位和领导。

3.2 走访宣传

利用向领导汇报工作或开展公众调研的机会进行宣传,是图书馆重要的宣传方式。例如“思图”到当地老年大学、思南中学、实验小学、武警部队走访,了解老年人、中小学生、军人等对知识的需求和对图书馆的要求,宣传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为老年大学举办电脑培训班,为老龄读者利用我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县双拥办共同发起并联系城区56个单位捐款、捐书、捐桌凳共值人民币3万余元,分别为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创办了“警民共建图书室”。在此过程中发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

3.3 活动宣传

通过开展各种读者活动扩大影响是图书馆收效较好的宣传推广方式。例如“思图”多次开展书评大奖赛,邀请分管副县长担任评委主任;举办读者座谈会、春节谜语竞猜、图书馆宣传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邀请县委书记、县长、财政局长等领导参加;组织专题书展、专题图片巡展,请县领导参观等活动,既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激发了公众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增加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又向地方领导宣传、展示了图书馆的工作,为图书馆争取地方财政扶持创造了条件。另外,积极参加当地重大节庆活动,设置图书馆公益广告,增加“出镜率”、展示“正能量”,也是提高公众知晓度的很好方式。

3.4 媒体宣传

国际图联编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3]建议“培训图书馆员工利用传播媒体来宣传图书馆的服务,学会如何应对媒体的询问”,要求“他们还必须能够为地方报纸写文章和通迅稿”。县图书馆应争取在各种媒体中把图书馆的活动信息及检索知识传播给公众,制作公益广告在电视、广播中播放,吸引公众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参与图书馆的活动。

3.6 导引标识宣传

利用各种标识来引导公众了解图书馆。在图书馆馆舍建筑明显的位置设置图书馆形象广告语,引导、激发公众利用图书馆的热情。通过标语、名人读书格言和名人字画营造图书馆内的阅读气氛,对传达图书馆服务宗旨也能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4 宣传推广工作产生的成果

“思图” 197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宣传推广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重视、职工努力。宣传推广既促进了图书馆事业发展,又为当地建设、发展作出了贡献。

4.1 图书馆馆舍建设

1984年由地、县财政拨款25万元,建成850平方米独立的图书馆办公楼;1991年通过向“思南旅台同乡会”的乡亲们宣传,受捐资金26255美元,扩建了560平方米图书阅览楼;2009年通过土地置换重建了2049平方米新图书馆,极大地改善了业务活动环境。

4.2 图书馆人才建设和业务工作

9名职工:全日制本科4人、专科1人,在职专科3人、高中1人;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3人、助理馆员4人。在省级以上报刊,书评、述评、业务辅导宣传等文章100余篇;获全国及省级学会奖各8次、地级学会奖4次,地级政府奖1次、县级政府奖5次。2人获省文化主管部门表彰,3人获地区文化主管部门表彰。1994年首次评定为“三级馆”(现为“二级馆”)。工作业绩在省以上媒体“出镜率”居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前列。

4.3 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思图”从1984年开始,通过多次举办“书评大奖赛”,既宣传了图书馆、提高了知名度,又给当地阅读、写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提高他们的读书、写作兴趣,激发创作欲望与能力做出了贡献。“思图”历年的书评作者,一些人通过书评文章展示了文字功底和写作才能,受到地方领导重用;一些人通过学习撰写书评文章,逐步提高了写作兴趣和能力,并通过不断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人、省作家协会会员8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2人、“乌江文学”奖获得者4人,大学客座教授、省管专家及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还有成为市、县报社总编的,成为县文联主席的,成为县党史研究室主任的。・・・・・・他们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5 结语

金杯银杯不如读者的口碑。我们西部县馆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既是服务员,又是宣传员。我们积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好每一位走进图书馆的读者,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享受到图书馆优质服务的读者不但会成为图书馆的常客,而且会成为图书馆的义务宣传员,宣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应加倍努力,不负使命,把我们的各项宣传、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使我们西部县馆真正成为公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科学种养专业技术的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为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社会和谐进步、农业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西部县馆一定会成为文化强国的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发 [2011]5号).2011.01.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03

[3]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