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林地调查报告

林地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13 20:1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地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林地调查报告

第1篇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厂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方案。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方案,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县将宜林地拍卖金纳入村有乡管范畴,能够用活用好。

3、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的范围、面积、期限、价格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宜林地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宜林地主要包括:荒山(约占全省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荒地、荒滩。有些地区对限制拍卖的宜林地也做了规定;宜林地的拍卖期限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如迁西的围山转、平原地区的路、渠、废耕地拍卖期为30年以下,立地条件一般的宜林地拍卖期为30-—50年,立地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地一般确定为50-—70年;拍卖面积根据本地宜林地资源存量、购买者的治理能力,宜林地的分布特点及村民的意愿由村委会研究决定,一般控制在10--100亩,购买1000亩以上的大户主要分布在承德市。关于拍卖价格的确定,一般由村委会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宜林地的立地条件等级、交通条件等确定底价。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宜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而言,迁西县的做法较为规范,对一般宜林地,由村集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治理难易程度、适合栽植的树种、预期效益及群众认可程度等情况确定价格;对拍卖的围山转,由村委会委托县农经部门集体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面积、株数、树势及效益等情况,进行资产评估。拍卖“三荒”和围山转须一次交清拍卖金,并逐年按每亩不低于5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均包到户的围山转,逐年按每亩50-—8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竞争承包的,实行逐年缴纳承包费(含资源使用费)。

4、不断完善宜林地拍卖政策

为促进宜林地开发治理,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台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如围场、滦平、曲周、玉田、唐县、迁西、元氏、赞皇等县都出台了关于加速开发治理宜林荒山、荒地的政策性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允许宜林地购买者依法拥有一定的经营自,允许继承、转让、租赁、抵押;(2)延长宜林地拍卖使用期限,由原来的30年延长到50年,最长的为70-—100年。(3)购买宜林地可以分期付款;可以

在拍卖后产生效益前的3-—5年内,免收土地使用费或承包费;可以,依法适当减免农林特产税、土地管理费、耕地占有税、乡村提留等。(4)宜林地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或配套设施建设,如在宜林地开发区修路、引水、架电等。(5)各类林业工程项目投资、小流域治理或经济沟建设补助费可直接投资到宜林地购买户。(6)坚持谁购买、谁治理、谁受益;鼓励下岗职工开发治理宜林地的。

(二)存在问题

我省宜林地拍卖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宜林地开发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全省宜林地面积仍有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尽管我省在拍卖宜林地,促进开发治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多数地区在治理宜林地上还没有突破,特别是有些山区县,大面积宜林地长期得不到开发治理,难以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二是拍卖行为不规范。有些地方存在仗权拍卖现象,拍卖缺少透明度;有的地方拍卖宜林地没有整体方案,没有统一规划和长远打算,拍卖的程序和手续不健全,有的拍卖后没有签订拍卖合同,有的虽然有合同,但合同容很不完善。

三是宜林地资源的价格评估不科学,评估结果不合法。宜林地拍卖价格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每亩仅1元。有些地区拍卖合同不合理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形成新的分配不公;有些地方拍卖金管理不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或收回后管理混乱,没有建立起会计和审计监督机制;有的村干部将宜林地拍卖作为自己,发财致富的捷径。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群众治理宜林地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在群众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扶持或贷款从而限制了宜林地开发治理的进度;宜林地产品销路问题没解决,影响了开发的资金周转。特别是资金、劳力、资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仍是制约宜林地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五是宜林地开发后的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造成农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之后,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从而给治理者造成新的“经济危机”。

六是有些地方,为了搞形式,不顾群众意愿,在宜林地拍卖中搞一刀切,将宜林地平均分配给农户,难以达到宜林地治理的预期效果;有些地方为谋取短期利益,存在重拍卖轻治理的问题。

三、对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几项建议

为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实践证明,通过宜林地拍卖,开拓农村市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宜林地开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迁西县有4.5万户农民投资1800万元,购买了15万亩荒山和围山转工程的使用权,通过宜林地治理使该县的板栗产量由83年的700万斤增加到96年的1500万斤,全县417个村靠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实现奔小康,占全县的53%;围场县已经出现了靠宜林地开发脱贫的百万富户(按现有资源估价);由此可见,拍卖宜林地,对增加农村投资和消费总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换脑筋,加强领导和引导,从政策中找出路,从机制上寻动力,因地制宜,把宜林地开发作为振兴本地经济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

2、不断完善拍卖政策,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合理确定拍卖承包期。目前导致宜林地长期得不到治理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担心政策变化。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期限,可以消除群众顾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治理步伐,尽快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依法合理地给予购买者经营自,允许其在合同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经营,允许继承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治理成果。

(3)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免一定的费税。特别是在宜林地治理的初期产生经济效益之前,减免税费的政策十分必要。因为,目前农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治理初期无力负担应交的税费,适当减免,可以促使购买者集中精力投资治理宜林地。

(4)林业、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部门对于涉及宜林地治理的工程项目可以搞一些直接投资入户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热情,而且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

(5)鼓励下岗职工及社会力量投资治理宜林地。鼓励农民、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宜林地。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遵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前提下,鼓励他们投资开发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业。林业部门要积极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协助开拓市场。对于当地农民无力开发的宜林地,可以面向社会通过招标、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转让资源经营权或使用权。通过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生产资料向宜林地流动。使宜林地开发形成集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林果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宜林地治理开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立技术、信息、劳务、物资等社会化服务网络,促使各类生产要素与宜林地资源形成合理配置。

3、加强拍卖管理,规范拍卖行为

针对宜林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在宜林地拍卖管理中应在以下环节中加以规范:

(1)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宜林地拍卖应掌握:有林地不卖;有争议的不卖;按规定经营,合同期不满的不卖,严防借拍卖宜林地之名,破坏森林资源和其它土地资源。

(2)合理确定拍卖价格。为了使拍卖行为纳入规范管理,各地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宜林地拍卖评估机构,合理确定拍卖价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要严格拍卖金管理。各地对拍卖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加强检查监督,建立严格的会计审计制度,定期检查拍卖金使用情况。

(3)规范拍卖程序。宜林地拍卖前要搞好宣传发动,使群众家喻户晓,要对拍卖对象和标的张榜公布,拍卖后要及时签订拍卖合同,并对合同进行司法公证。

(4)完善拍卖合同。为避免将来出现争议,各地要制订统一格式的合同,规范合同内容,合同中对双方的责权利要充分明确,特别对违约的责任,及违约后的裁定方式要严格规定。合同签订后,有关各方要签字盖章,有关部门要及时备案。

(5)合理确定拍卖面积,适度规模、自愿开发。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宜林地资源总量、农民的治理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承包、购买户的开发治理规模。要保证既能调动农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积极性,又能保护集体和本村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般掌握:对条件较好,单户经营干鲜果品等经济林的,每户开发治理的面积以30-—50亩为宜,联户购买股份开发的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个体户从事宜林地开发的,以50-—500亩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差,从事防护林或用材林开发的,单户以50-—200亩为宜;联户或大户及团体以200-—2000亩为宜。

(6)及时确权发证。林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对已经拍卖的宜林地要及时确权发证,对出现变化的,要及时在林权证或林地使用证上注明。

4、建立土地资源流转机制,促使宜林地治理形成良性循环。为了使已治理的宜林地资源进入市场流转,应尽快建立适应我省特点的土地资源流转法律制度或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允许流转的土地种类和范围,土地价格的评估,及土地资源的分类标准加以规定。

5、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宜林地的拍卖治理工作,在治理方式上要本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当地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加快宜林地开发治理的原则,可以先治理后拍卖,也可以先拍卖后治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于本地的治理方式。针对宜林地治理投资大,治理时间长的特点,结合目前农民群众经济实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联户购买股份经营的经营方式很有推广价值。这种方式,一是增强了购买者的投资治理能力,二是提高了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三是提高了购买者治理开发宜林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四是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形成。

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建立新机制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以为基础,对群众依法或依照合同正常经营管理的宜林地资源要严格按合同执行,严禁集体强行收回转让,防止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加快治理步伐,尽快脱贫致富。

7、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强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指导职能。完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促进开发的同时,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严防借开发之名,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要引导群众遵照林业部门的规划进行治理开发,对明显不宜开发或开发不合理易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林业部门有权责令其改变经营方式,屡禁不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对资源转让取得的资金流失。对仗权承包或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8、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第2篇

关键词:采伐限额;技术方法;资源数据;合理年伐量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138-03

1引言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森林法》的重要内容,是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弥勒市属珠江上游天保工程区,多年来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为森林资源总量增长、质量提高以及合理利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14〕62号)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认真做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的通知》(云林林政〔2014〕41号)的文件精神,弥勒市林业局成立了“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从资源林政科、营林队和规划队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编限工作组,严格按照《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方案》和《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外业调查,对《弥勒市2006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中资源数据进行更新。采用国家林业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系统”进行合理年伐量测算,在此基础上编写《弥勒市“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报告》,作为“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量限额指标的依据。

2编限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05)、《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001)、《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2013年修订)、《云南省弥勒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2006)。

3编限原则

(1)坚持森林采伐分区施策、分类管理的原则。按照不同森林采伐管理类型合理测算年伐量。商品林中的用材林采伐量不超过用材林年生长量,生态公益林不编制主伐限额,禁伐区不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

(2)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原则。突出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地位,在保障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确保中、幼龄林森林抚育项目实施。

(3)坚持采伐限额总量控制分项管理的原则,在设置总量限额的同时,设置采伐类型和两类林分项限额。采伐类型分项限额为主伐限额、抚育采伐限额、更新采伐限额、低产(效)林改造限额和其他采伐限额;两类林分项限额为公益林采伐限额和商品林采伐限额。

(4)坚持用材林年采伐量必须低于生长量的原则。速生丰产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除外,生态公益林年采伐量优先考虑生态效益不受破坏,严格控制采伐量,合理进行测算和布局。

4编限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来源

4.1森林资源数据获取技术方法

弥勒市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于2007年12月验收,根据历年森林经营采伐、征占用林地、灾害损耗和森林资源消长等情况,将资源数据更新到2014年底,用于“十三五”期间森林合理年采伐量测算。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地类、林种、优势树种、起源、龄组、郁闭度等级等,对小班数据库进行分层。

(2)根据小班分层结果,采取典型抽样方法,在各层中分别抽取5%的小班,进行现地补充调查,调查其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

(3)蓄积年净增长率计算:根据补充调查结果,计算各层小班更新期间的蓄积年净增长率。

更新年数(n)=2014-2007=7,

蓄积年净增长率=(∑小班补充调查蓄积/∑小班原调查蓄积)1/n-1。

(4)小班面积蓄积更新:分层抽样调查的小班,根据补充调查结果,直接更新小班面积、蓄积等因子;为进行补充调查的小班,采用公式计算:

小班更新蓄积=小班原蓄积×(1+蓄积年净增长率)7。

(5)散生木蓄积根据补充调查的综合年净增长率进行更新。

4.2使用森林资源数据

按森林资源数据获取技术方法统计,弥勒市国土总面积391127hm2,活立木总蓄积7910690m3。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1422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6.6%,活立木蓄积7788737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8.5%;非林地面积169705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3.4%,四旁树蓄积121953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1.5%。在林业用地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4586.6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8.2%,林木蓄积2420944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31.1%;商品林面积136835.4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1.8%,林木蓄积为5367792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68.9%。

5编限单位情况

5.1独立编限单位的基本情况

弥勒市参加“十三五”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独立单位有2个,即弥勒市国有、弥勒市集体。

5.2编限单位资源数据情况

弥勒市森林资源总面积221422hm2,活立木总蓄积7788737m3。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4586.6hm2,活立木蓄积2420944m3;商品林面积136835.4hm2,活立木蓄积5367793m3。

5.2.1弥勒市国有

在弥勒市辖区内的国有森林和林木,未提出单独编限的所有国有森林资源,以弥勒市国有为编限单位进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森林资源总面积78121.7hm2,活立木总蓄积1347142m3。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13.7hm2,活立木蓄积666222m3;商品林面积53508hm2,活立木蓄积680920m3。

5.2.2弥勒市集体

在弥勒市辖区内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未提出单独编限所有森林资源,以弥勒市为编限单位进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森林资源总面积143300.3hm2,活立木总蓄积6441595m3。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9972.9hm2,活立木蓄积1754722m3;商品林83327.4hm2,活立木蓄积4686873m3。

6纳入和未纳入编限的森林资源数据

“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弥勒市纳入编限的森林资源总面积206565.9hm2,占林地面积的90.3%;活立木蓄积7140408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1.7%。

弥勒市未纳入编限的国家一级公益林面积14645.7hm2,占林地面积的9.7%,活立木蓄积629398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8.3%;四旁树蓄积121953m3不纳入编限范围。详见《编限单位资源数据统计》(表1)。

森林资源数据与国家生态公益林、省级重点公益林进行了全面衔接,做到编限森林资源的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与分类经营区划结果保持一致,各类林业用地的面积、林种、蓄积的对应项保持一致。并与相邻的编限单位石林县、华宁县、建水县、开远市、丘北县、泸西县进行了核对,做到不重不漏全覆盖。森林资源数据上报省、州“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用于测算合理年采伐量。

7合理年伐量测算情况

测算方法由编限单位采用国家林业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系统”对商品林主伐、抚育、其他采伐和公益林的抚育、更新、其他采伐的合理年采伐量进行测算。

7.1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森林资源数据:蓄积依据2007年二调的基础数据,开展补充调查和数据更新;面积与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面积相吻合,即221422hm2;

(2)采伐年龄:按《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技术方案》规定的各树种年龄执行;

(3)生长率:各树种生长率以第八次全国连清云南省清查成果为主确定;

(4)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的采伐年龄和生长率由经营单位或编限单位自主确定,报省编限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5)出材率:依据近5年的实际出材水平测算,本市综合出材率为60%;

(6)其它采伐的采伐强度为20%,采伐周期为5年;

(7)活立木总蓄积量7910690m3。

7.2测算结果

通过国家林业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系统”测算,弥勒市森林合理年伐量529708m3,面积7776hm2。其中天然林129573m3,占合理年伐量的24.5%;面积2533hm2,占总面积的32.7%。人工林400136m3,占合理年伐量的75.5%;面积5243hm2,占总面积的67.3%。详见天保工程区合理年伐量测算结果一览(表2)。

8总量限额建议指标

弥勒市“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测算的“十三五”期间合理年采伐量,在充分考虑本市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森林资源状况和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比重大的特点,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确定弥勒市合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529708m3。

(1)按权属分:国有年森林采伐限额46732m3,占总年采伐限额的8.8%;集体年森林采伐限额482976m3,占总年采伐限额的91.2%。

(2)按采伐类型分:主伐年森林采伐限额455868m3,占年限额86.1%;抚育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额18715m3,占年限额3.5%;更新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额28406m3,占5.4%;低产低效林改造年森林采伐限额16833m3,占年限额3.2%;其它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额9886m3,占1.8%。详见天保工程区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汇总(表3)。

9小结

弥勒市“十三五”期间应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林政执法,探索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模式,转变林业经营方式,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切实有效地保护利用好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第3篇

乡镇林业站工作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第三巡察组的要求,现将xx镇林业工作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林业工作总体情况

2017年以来,在县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我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精神,开展好村级林业生产规划和林业生产,将上级林业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村到户,提高群众对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做好了创森工作。

2017年以来,重点围绕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重点开展工作。结合我镇实际,主要针对我镇“五路一水系”进行了规范化种植。重点抓好阳七路、寿郭路、五四路、乔崔路、安石路五条道路路域绿化工作,总长38公里,规划林带土地2800亩,共流转农户土地1943户,路肩上土12万余方,伐树15000余棵,栽树12万株。全力推进赵王河水系绿化工作,在水系两侧绿化宽度达100米,新造林面积3000余亩,栽植苗木24万余棵,完成比率达100%。推动5个森林村庄建设,新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棵,突出了村庄特色。抓好农田林网及村级骨干路绿化,重点规划建设了后屯至刘子英段2个2000亩以上的农田林网示范方,总长60公里,新栽植苗木4万余棵。

在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每年都提前摸排调查,现场了解疫情,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配合飞防公司搞好飞防工作,做到无死角防治。防完后定期观察防治效果确保林木病虫害不再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树木养护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提升。2017年聊城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镇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森工作专题调度会,着力推进我镇创森工作。通过深入研究上级文件精神,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和村级统一管护等措施,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创森工作目标。但是,树木栽植后,由于造林面积大,养护意识不强。出现了对树苗浇水不足、树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现象,造成部分树木萎靡。例如我镇三官庙村,在2017年创森过程中就曾出现这些问题。发现问题后,林业站立即靠上去,实地查看,并安排村委组织群众浇水保苗,针对病毒侵害,对症喷药。最终解决了问题,确保了树木成活率。针对这一问题,镇政府专门召开了村干部和各村树木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会,宣传培训树木养护管理知识,培养了一批树木养护能手,确保了我镇的创森成果。

2、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问题。我镇既有千亩苹安耶果苹果园生产基地,又有刘品玫瑰园生产基地,还有东大生产园林地和县级林场,加上创森千亩林带。作为林业生产大镇,我镇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每年都积极配合县里组织飞防工作,做到了有林尽防。但是在飞防过程中,存在个别地块通知不到位的现象。例如在今年的飞防开始前一天,发现东大生态园林地未通知到位。问题发生后,立即联系飞防公司排后防治这一块,没有影响园区内养殖产业。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且林业站对全镇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场所进行了一次全面实地普查,实行林业站和管理区双通知制度,确保明年全部通知到位,不再发生此类问题。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扎实落实各项林业政策,全力推动我镇林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4篇

关键词:林地资源;林地保护;对策措施;泸水县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1林地资源概况

泸水县地处高山峡谷,相对高差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突出。林业用地面积265 788.3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6%;非林业用地面积43 370.7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4%。生态公益林(地)面积141 670.8hm2;商品林(地)面积124 112.6hm2。两类林地比例为53.3:46.7,宜林地面积为5 113.5hm2。泸水县林业建设以公益林建设为主,全县森林覆盖率71.3%,林地绿化率82.5%。全县活立木蓄积量35 672 530m2,其中:乔木林木蓄积35 622 710hm2,疏林地蓄积6 680m2,散生木蓄积12 370m2,四旁树蓄积3 077m2。全县人工林与天然林总面积254 978.2hm3,总蓄积为35 672 530m3,其中:人工林面积11 259.0hm2,蓄积195 280m3,分别占人工林与天然林总面积、总蓄积的4.4%、5.8%;天然林面积243 719.2hm2,蓄积35 477 250m3,分别占人工林与天然林总面积蓄积的95.6%、94.2%;全县年净生长量902 250m3,生长量大于消耗量。

2存在的问题

2.1林地资源经营粗放

经营水平低,林分质量不高,单位产量低。特别是人工林造林质量不高,结构配置不合理,经营粗放,林地综合利用价值低。宜林荒山未得到合理开发,林地利用不充分。

2.2林地资源保护意识不足

2.2.1没有正确处理好林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没有正视近期和长期利益的关系;

2.2.2依法规范使用林地资源的法制意识淡薄,随意非法占用林地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林地资源保护工作难度大;

2.2.3由于没有合理的林地资源保护利用长远规划,使林地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

2.2.4林地资源保护执法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林地非法流失;

2.2.5林地资源保护措施科技含量低,无科学有效的监测监控措施,在林地资源保护上仍采取传统的管理办法。

3林地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根据泸水县林地资源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使林业健康快速发展,保护林地资源迫在眉睫。

3.1认真做好林地资源保护利用长远总体规划

林地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是对林地资源的分配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统筹协调和安排的战略。应按泸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林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地域条件,对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和计划分配,以达到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

3.2建立健全林地资源台帐管理制度

按照林地资源保护利用的长远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林地资源的台帐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林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保持林地资源数据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利用它对林地资源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督。

3.3建立林地资源有偿使用体系

鼓励林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林农优惠政策,对宜林荒山的林地资源进行有偿承包,确保林地资源的流失。

3.4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制

林地资源利用上决策部门要有长远目光,在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好林地资源与经济发展、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重视林地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建立机制,切实把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3.5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法制意识

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林地资源意识和领导对保护林地资源的认识度,为保护林地资源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6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执法力度

3.6.1由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配套政策尚未完善,林农对保护林地资源的认识不足,认为林地资源使用权归为自有,毁林开荒趋势上升;

3.6.2林地征占用未批先占,特别是一些政府工程“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突出。为此,保护林地资源在宣传的同时,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征占用林地严格按照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办理,坚决杜绝毁林开荒、未批先占或少批多占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行为发生,确保林地资源的逆转。

3.7结论

为了加快泸水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只有加强林地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泸水”的目标。

4项目建设方面

4.1认真做好我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相关工作,努力推进配套改革工作。为我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林业技术支撑保障,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推进怒江林业产业援区建设。认真组织力量、积极配合好乡(镇)党委政府、县法制局,解决好林权林界争议的相关问题,为创建和谐泸水作贡献。

4.2 在现有特色经济林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特色经济林建设,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将我县建成核桃基地县,大力发展漆树产业,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协调服务工作,要加强造后管护工作,特别是对农户的栽培技术、嫁接技术和后期管理(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的培训力度要加强,引导农民做好林果产业建设后续工作,认真做好各项特色经济林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努力打造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县。2012年力争全县有4.67万公顷的特色经济林。

4.3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的顺利实施,扶持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建设,特别是对退耕地块的补植补种,要适地适树的选择树种,对以前退耕地块进行跟踪监督、管理,防止退耕地块的“复耕”,并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目的实施,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参考文献

[1]左内林,左政文.林业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方式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04).

[2]雷洪玉,刘伶利.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

[3]刁继彬,崔学臣.试论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4]夏望杉.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J].北京农业,2011(15).

第5篇

关键词:弥勒;林业案件;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11803

1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弥勒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4′~103°49′,北纬23°50′~24°40′。北依石林县、宜良县,南接开远市、西邻华宁县、建水县,东望泸西县、邱北县。地势北高南低,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17.1℃,年平均降雨量950.2㎜,相对湿度73%,最高海拔金顶山2315m,最低海拔南盘江出境处862m,相对高差1453m。土壤以红壤和紫色土为主,水稻土、砖红壤性红壤、石灰岩土次之,红壤是市境内分布最广的土壤。

1.2社会经济状况

弥勒市辖10镇2乡,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1057个村小组。2012年末,总人口52.78万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1.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2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2.1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72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13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3.6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029元。

1.3资源状况

1.3.1森林资源

(1)弥勒市土地总面积391127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31520hm2,占59.2%;非林业用地面积159607hm2,占40.8%;

(2)弥勒市活立木总蓄积量6931480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6807980m3,占98.2%;疏林地蓄积量13490m3,占0.2%;散生木蓄积量25880m3,占0.4%;四旁树蓄积量84130m3,占1.2%;

(3)弥勒市森林覆盖率40.2%,其中:有林地覆盖率32.6%,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7.6%。

1.3.2主要的野生动植物

弥勒市境内山多地少,起伏不平,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加上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小区域气候明显,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1991年云南省林业学校的植物普查记载,弥勒市有森林植物187科1169种。

主要植物:

(1)用材林树种: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麻栎、直干桉、蓝桉、赤桉、园柏、藏柏、墨西哥柏、红椿、滇杨、喜树、梓树、黄连木、木荷、桤木、杉木、银荆、黑荆、枫杨、香樟等;

(2)经济林树种:板栗、核桃、山楂、棕榈、乌桕、油桐、茶、桑、花椒、柑桔、桃、梨、柿、石榴、杏、枇杷、枣子等;

(3)灌木树种:杨梅、余甘子、楠蚀、水红木、盐肤木、栎类、杜鹃、蔷薇、小铁子、车桑子、头状四照花、救军粮、苦刺、青皮刺等;

(4)珍稀树种:榉树、南盘江苏铁、金丝楠木等;

(5)引种树种:主要有小叶榕、高山榕、柳叶榕、印度榕、红河榕、天竺桂、云南拟单性木兰、红花木莲、亮叶含笑、杜英、石楠、海枣、木莲、荷花玉兰、蓝花楹等200多种;

(6)旱地草本:据1981年草场资源普查结果,弥勒县草类有81科485种,主要有黄背草、野枯草、扭黄茅、旱茅、白茅、龙须草、勾颖草、青香茅、紫茎泽兰、牛筋草、苍耳子、鬼针草、胜红蓟、求米草、大苞鸭趾草、狗牙根、圆叶牵牛、马塘、锦葵、龙葵等;

(7)湿地植物:根据2012年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涉及湿地植物群系52个,41科,98种,主要有喜旱莲子草、荩草、蒿草、莎草、李氏禾、木贼、酸模叶蓼、两栖蓼、红蓼、双穗雀稗、水稗、三角假冷蕨、马鞭草、芦苇、水葫芦、马来眼子菜、大漂、皇竹草、狗尾草、积雪草、茭草、薄荷、水葱、菖蒲、灯心草、过江藤、凤眼莲、水金凤等。

主要动物:

(1)鸟类:猫头鹰、昆雉鸡、白腹锦鸡、啄木鸟、鹧鸪、黑颈长尾雉、竹鸡、灰喜鹊、画眉、海鸥、野鸭、白鹭鸶等;

(2)爬行类:青蛇、麻蛇、脆蛇、眼镜蛇、乌梢蛇、黑蛇等;

(3)兽类:穿山甲、猕猴、獐子、黄鼠狼、野猫、林麝、破脸狗、赤狐、野猪等;

(4)鱼类: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鲢鱼、银鱼、细鳞鱼等;

(5)昆虫类:松毛虫、小蠹虫、刺蛾、金龟子、七星瓢虫、赤眼蜂等。

2林业技术鉴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弥勒市涉林案件种类繁多, 主要有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征)用林地、森林火灾、非法捕杀野生动物和采伐毁坏珍稀树种、古树名木等。目前林业局固定一名工程师,当发生林业案件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时,局里临时在下设的林政科或规划队指派另一名工程师配合专职工程师进行涉林案件的技术鉴定工作,鉴定报告未经相关的科室审核,直接提交办案单位。

2.1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弥勒市未成立林业案件技术鉴定工作领导小组,未设立专门的林业案件技术鉴定科室,发生涉林案件时均由市林业局临时指派相关科室的技术人员进行鉴定,而这些技术人员虽然具有林业工程师资格证书,但从未参加过相关的技术培训,未取得相应的林业案件技术鉴定资格证书,更没有参加过森林资源一、二、三类调查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林业案件技术鉴定工作因无组织作保障,导致林业技术鉴定工作各人为阵,形成无序局面,这不利于林业案件技术鉴定学识交流和水平的提高。另外,当当事人对技术鉴定结果有争议时,无权威鉴定单位作裁决,这不利于林业案件技术鉴定工作的健康发展,影响办案效率。

2.2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林业案件技术鉴定工作具有时效性强、工作量大、危险性高等特点,由于弥勒市缺乏相应的工作和保障制度,涉林案件技术鉴定都是由市林业局临时指派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自由性大,责权利不明确,分工不细致,致使鉴定人员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鉴定工作不仔细、报告内容不详实的情况时有发生,鉴定结果不审查,盲目轻信,拿来就用,其准确性和客观性往往得不到办案单位和当事人的认可,容易导致案件复查。

2.3依据不统一,数据不客观

当前弥勒市对涉林案件技术鉴定的方法、依据以及引用的数据尚未统一,鉴定过程中各自为政、五花八门,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如对盗伐案件中蓄积量的计算,非法占(征)用林地的面积计算,森林火灾案件中植被恢复费是否计入、经济果木林的损失计算等,出现不同的人对同一林地所做的鉴定结果不一致,不能客观反映实地的情况,这样不仅会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地破坏了法律的统一和尊严。鉴定报告中同样存在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行文不规范的问题,其附表的填写和附图的制作专业名词不规范,未统一格式,图纸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案件查处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4法律意识淡薄,鉴定工作困难

林业案件的特点,主要发生在交通不便,山高坡陡,当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的地方,往往报案不及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案发现场得不到有效保护,导致大量证据灭失或发生改变,给林业技术鉴定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严重影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对策和建议

3.1成立鉴定机构,确定鉴定人员

建议弥勒市林业局成立林业技术鉴定机构,办公室设在业务性较强的科室,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办公,配备目前较为先进的林业调查工具、设备。林业案件技术鉴定人员, 除拥有林业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外, 还需参加过森林资源一、二、三类调查,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地履行林业技术鉴定工作职责,在本专业领域中有一定的造诣,是本专业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并参加过省州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取得合格证书。林业案件技术鉴定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要不断提升鉴定人员的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意识、业务技术水平。林业案件技术鉴定报告,事关社会稳定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严守鉴定纪律,需经鉴定机构审定后,提交办案单位,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合法性。

3.2完善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措施

林业技术鉴定工作,是野外作业,技术含量高,条件较为艰苦,风吹日晒雨淋、遇毒蛇是司空见惯的事,根据鉴定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提供保障是完全必要的。鉴定人员极易受到意外伤害,建议对林业鉴定技术人员实行特殊的劳动保障制度,政府部门应安排出一定的经费给鉴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给予鉴定人员相应的补助或奖励,使责任和利益挂钩,提高鉴定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保障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打击林业违法犯罪分子,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完善林业案件技术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和错误鉴定责任追究制度。

3.3规范鉴定方法,统一技术标准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业执法行为,客观、公正、公平处理涉林案件,使鉴定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真实状况,切实减少因技术标准不统一而出现的鉴定结果不同的现象发生,结合弥勒市的实际情况,针对鉴定过程中涉及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弥勒市林业局应出台《弥勒市林业案件技术鉴定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林业技术鉴定的原则、要求和工作程序,技术鉴定的含意和分类,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鉴定报告要求,技术鉴定的收费标准等,分别对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非法占(征)用林地案件,森林火灾案件,非法捕杀野生动物案件,非法采伐、毁坏野生植物案件,非法采伐、毁坏古树名木案件的技术鉴定,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明确计算方法,确认引用数据出处,规范报告文本格式和附表、附图等,注重当事人的知情权,确保鉴定方法有章可循、测算标准有据可依、鉴定报告内容详实、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3.4加强宣传,提高群众法制意识

弥勒市广大的农村是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沿阵地,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对搞好森林资源管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林区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森林保护工作中来,积极举报涉林案件、保护案发现场,协助工程技术人员搞好鉴定工作,达到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打击林业违法犯罪、保护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国家生态建设成果的目的。

3.5制定林业技术鉴定的收费标准

林业案件技术鉴定,需要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2位以上技术人员才能完成,各类案件错综复杂,鉴定成本较高,可向申请林业技术鉴定的当事人收取一定的费用, 按毁坏林地的面积或林木蓄积的多少来收取费用。费用可用来更新技术设备,并奖励林业案件技术鉴定人员, 谁鉴定谁负责,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林业案件技术鉴定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李炳凯, 黄杏模. 设立林业案件的技术鉴定机构势在必行[J]. 林业调查规划,2001,26( 2): 10~12.

第6篇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思考

Abstract: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 right system is an initiative to solve the lag issues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farmers have to benefit a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lso mountain in China, power to the people,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public,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further resolve rural re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major reform of the internal re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Key words: collective forest rights; reform;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尖扎县林业基本情况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地处西倾山北麓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境内最高海拔4614米,最低海拔2005米(公伯峡库区)。全县有三镇六乡,总人口5.14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2174.3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14.1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5%,非林业用地面积211.9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5%,森林覆盖率为27.6%。活立木蓄积量为151.22万立方米,共有3个国营林场。林业用地中,国有林为104.84万亩,集体林为9.33万亩。

2我县对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探索

我县自从省上开展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工作后,积极响应分别对个别乡(镇)开展了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试点探索,通过成立领导机构、学习培训、开展调查、宣传动员、研究分析等一系列措施,明晰林地、林木权属,签订承包合同,核发林权证工作,对各项配套改革政策进行调研,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建立以省为主,地方配套的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木良种建设给予补贴,对森林抚育、生物质能源林、珍贵树种培育给予扶持;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和各种社会经营主体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

我县自从2009年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坎布拉镇、昂拉乡共完成林改面积761.62亩,2010年在坎布拉镇进行推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完成林改面积79275亩。2011年将剩余的集体林13263.38亩进行了改革,共完成林改面积3899.6亩。

截至目前,我县的马克唐镇、坎布拉镇、昂拉乡、尖扎滩乡、能科乡等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正在推进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林权改革制度实施之前,集体林产权虚置、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等问题,制约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以及林区农民增收的潜力。林改为首批基本完成主体改革的农民带来了明显的增收致富效果。

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4.1山林权属的争议

勘界发证、明晰所有权是林改的首要任务,而山林权属界址不清、争议多则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据调查农户反映,当年山林权属界址不清,将许多地方山林定为公共地方,由几个村社共用。由于村与村、村与社、个人与个人等争抢山林草场的纠纷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确权发证的难度,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发证的进度。

4.2补偿过低,生态公益林管护形势严峻

林改之后,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山林草场变成了一个明确的经营主体所有,这就意味着需用木材的农民需要以市场价去购买,或者盗伐及破坏生态公益林。我国当前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有着标准过低与过于单一化两大特点,中央给予的补偿标准5元/亩,地方根据财政能力再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偿。生态公益林的划分及其与商品用材林之间显著的经济收益差别,客观上形成林改群众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公,是导致山林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

4.3集体林地流转存在隐患

集体林权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林权流转平台,农民可依法将拥有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买卖、变现”。因此,推进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合理流转,是盘活林地和林木资产的重要途径。由于林权流转的复杂性,涉及到山林的评估、林权贷款等后续问题,潜在而深远地影响着林权改革绩效的正常发挥。

4.4林业管理服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林改后,林业建设呈现出林权结构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林业生产建设的组织管理难度明显加大,任务明显加重。而目前的林业管理服务体制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划分不够明晰、管理不够科学、资金渠道不够顺畅等现状,如何根据形势变化,大力加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也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

5完善集体林权制度

5.1全面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针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的现状,可通过提高政府财政补偿、建立受益者补偿与合理经营利用自我补偿的方式实现。并对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与合理利用制定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通过实施合理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弥补农民的经济损失,促进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5.2构建林业管理服务新体制

根据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林业部门整合林业力量,提高队伍素质,构建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严格执法的林业管理新体制,为政府提供林业公共服务奠定基础,进一步梳理林业行政权力实施依据、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细化林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完善权力运行流程图,做到林业行政权力运行规范、公开、便民。探索建立工业反哺林业的投入制度,规范育林基金使用管理,保证基金专项用于造林育林护林。同时,将林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照当地同类单位支出水平核定,并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

参考文献:

1、《尖扎县二类调查报告》资料

第7篇

关键词:澜沧江 公路建设 水土流失影响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澜沧江一湄公河在中国云南境流域面积8.8536万km2,涉及8个州市35个市县,分别是迪庆州德钦县、维西县;怒江州兰坪县;丽江市玉龙县;大理州剑川县、洱源县、云龙县、漾濞县、大理市、永平县、南涧县、巍山县、鹤庆县、宾川县;保山市隆阳区、昌宁县;临沧市临翔区、凤庆县、耿马县、云县、双江县、沧源县、永德县;思茅市景东县、镇沅县、景谷县、普洱县、翠云区、澜沧县、孟连县、江城县、西盟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关键因素有地质构造、降雨分布、植被分布、人为加速侵蚀和水土流失分区因素影响。

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地壳岩层在地质构造应力作用下,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或引张力,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构造应力超过岩层自身的极限强度时,产生断裂。由于岩层的褶皱和断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降低了岩体的强度,改变了岩体的稳定和渗漏条件。容易产生重力侵蚀为主的土壤侵蚀。澜沧江流域由于构造运动形了澜沧江深断裂带。在断裂带上,土壤侵蚀多以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形式出现。

地震会降低山体稳定性和岩石强度,增加固体物质的来源,加剧滑坡、坍塌等重力侵蚀的发生。根椐云南省地震统计资料,澜沧江流域主要存在两个地震活动带:1)滇西活动带,北起中旬,向南分两支,西支进入澜沧江流域,经剑川至大理、下关一带;东支经丽江、鹤庆至弥渡一带。2)腾冲、澜沧活动带,由腾冲经龙陵。向南到耿马、澜沧等地。近期发生的地震均在此范围内。

2、降雨分布

降雨为土壤侵蚀的产生提供了原动力,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必要条件。降雨造成的水蚀的程度和危害的大小,取决于降雨的数量、强度、能量和分布情况等因素。大暴雨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关健因素,目前常用24dx时最大降雨量来进行判断。根据云南省降雨特征图(图1)。可以看出,在中游地区的永平、隆阳、巍山、昌宁、风庆、云县、景谷等县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全流域最大。下游地区的景洪和勐腊年降雨量为全流域最大。

3、植被分布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从总体上看林地覆盖率比较高,达66.8%。其中最少的地区为大理、隆阳和双江,最高的为德钦、维西、云龙、漾濞、景东、镇沅、景谷、普洱、翠云和西双版纳州。从上、中、下游的整体来看,中游地区的林地覆盖率要略低一些。流域沿线林地覆盖率比较见图2。

4、人为加速侵蚀

人为加速侵蚀和当地的开发建设强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压力大,开发建设强度大,环境压力大,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也就大。澜沧江流域云南省境内,流域中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上游和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高。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大理,人口密度达231人/km2。同时,中游地区的保山、巍山、南涧、风庆和云县人口密度都超过了100人/km2。而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普遍低于60人/km2。可见中游地区存在的人为加速侵蚀强度应高于上游和下游地区。

5、水土流失现状分区

根据2006年2月云南省的《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表明,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水土流失情况来看,上、中、下游的土壤侵蚀率分别为29.46%、34.40%,24.06%;在流域35个县(市)中,土壤侵蚀率差异极大,以镇沅县最小,土壤侵蚀率仅为16.49%,保山市的隆阳区最大,为47.57%;土壤侵蚀率高出流域平均水平的县有80%都集中分布在中游地区。按行政区统计的土壤侵蚀率分布情况见表1。

第8篇

关键词:福安市;天然樟树;分布;采挖;治理

1福安市樟树资源概况

1.1福安市地理环境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1′。总面积17945km2,地形地貌属于中山地貌,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20℃,年均降雨量1350~2150mm,无霜期230~300d,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大部分地区土层深厚,土壤生产力水平较高。

福安市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非常适宜樟树的生长。樟树是福安市的乡土树种,是福安市的市树。樟树在福安市的阔叶林、混交林中均有分布,在针叶林、竹林中也有零星分布。生长地点以溪旁、田旁、山下部、谷地较多,山中上部、山脊也有零星分布。樟树在福安生长良好,从苗圃育苗情况看,一年生播种苗,苗高达100cm以上,此外根据福安市资源站对天马山种植的樟树调查,15年生的樟树胸径可达16~20cm。改革开放以来,福安市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鸟类增多,野生樟树也逐年增多。福安市樟树多、樟树种子多,依靠樟树种子的自然脱落和鸟类对樟树种子的传播,在福安市的林地中随处都可以发现野生樟树苗木。

1.2福安市樟树的分布区域

樟树在福安市的各个乡镇均有分布,重点分布在交溪、穆阳溪、西溪流域的两岸,以阳头、城南、城北、坂中、城阳、穆阳、穆云、康厝、溪潭、溪柄等乡镇(街道)分布较多。目前阳头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坂中乡的坂中、湖口、坑下村、溪潭镇溪潭、双溪、沙岩村、城阳镇溪东村、岩湖村,穆阳苏堤村、穆云乡桂林村等保留有较大面积樟树阔叶林和樟树古树。樟树分布以村旁、路旁、溪旁及山下部、谷底等土壤较肥沃为多。村边以人工种植为主,据福安市潭头镇湖塘村杨氏族谱记载,宋朝时期该村就有种植樟树,一是为了防洪、保持水土,二是防风,即人们所称的风水林,在福安市较大的村落均有分布。

1.3福安市樟树数量

根据2013年森林资源建档资料,福安市樟树林分面积68.05hm2,其它阔叶林13361.87hm2。根据福安市资源站随机抽样调查,福安市现有胸径50cm以上的樟树5000多株,10cm以上樟树10万多株,据福安市名木古树不完全调查记录,全市现有名木古树1228株,其中樟树272株(胸径100cm以上),占22.2%。福安市区、村镇公园及河边有大量的大径级樟树。坂中公园列入古树名木古树就有20株,全部为樟树,这些樟树都比较大,平均胸围386cm,生长茂盛,形状奇特,景观效果好。

2福安市樟树采伐现状

2.1批准采伐的数据分析

根据《福建省林业厅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移植和珍贵树木保护管理的通知》规定,无特殊情况,香樟是禁止采挖、移植的。近年来由于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数量的增加,涉及香樟采挖的数量也逐年增多。福安市从2010~2013年共批准发放香樟采伐证75起,采伐株数2200株。其中征占用林地香樟采伐72起,采伐株数2195株,香樟枯死木采伐3起,采伐5株,见表1。

2.2项目征地采伐香樟的数据调研

从表2看,福安市2010~2013年经审批的征占用林地项目143起,涉及香樟的项目有84起,涉及香樟的征占用林地项目比率是逐年增多的,除2013年项目存在跨年度办理采伐许可证外,办理香樟采挖的项目起数也是逐年增多,截至2013年12月底有经批准采挖香樟的项目36起,建设项目采伐香樟的审批率只有43%。

3福安市香樟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采挖以及移植监管不力

截至2013年12月底建设项目采伐香樟的审批率只有43%,有许多项目征占用林地批准后,并没有办理香樟采挖手续,有两种原因,一是项目业主意识淡薄,认为征占用林地已批,征地款青苗款已赔,故不需要办理香樟采伐许可证,二是建设项目急于动工,有的项目建设由于时间紧,而承办樟树移植时间较长,造成业主未批先动。

另外,福安市2010~2013年共采挖香樟2195株(枯死木除外),这些香樟移植的去向缺乏监管。目前已掌握的香樟移植情况只有2013年已批准的香樟采挖有4起205株樟树已分别移植至溪柄黄兰苗圃,溪柄镇楼下苗圃,社口镇填头苗圃。坂中乡坂中村1株,就近移植。大部分都已长出新叶,成活率较高。其余香樟的移植去向疏于监管。

3.2销售存在一定难度

福安市香樟资源丰富,征占用林地采挖的香樟虽然数量较多,但由于大小不一,难以满足城市绿化需要统一规格的要求,苗圃也不一定愿意接收,特别是对胸径较小的树木,人工育苗成本更低,苗圃宁愿自己育苗也不愿移植现成的树木。就福安市城市绿化所使用的樟树仍向漳州等地调运。

3.3香樟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比较繁琐

有的项目建设香樟移植由于征地、赔偿等问题,往往出现当年采挖移植了部分,剩余的等到次年,还有的项目如高速绿化等,建设时间长,常出现采伐证过期情况,就必须重新办理香樟采伐许可证,又得重新申请,重新规划设计,一切申请材料重新再做再审批,延长了时间,业主也觉得十分不便。

4建立和完善保护措施

4.1加强征占用林地监管力度

涉及到天然香樟树的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应进行现场勘验,对于天然香樟树应逐一登记,申报采伐、移植等相关手续。加强已审批的征占用林地的监管力度,批准征占用林地同时及时督促业主办理香樟采挖手续,对拒不办理无证采伐的,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树立典型案件,杜绝无证采伐行为。针对福安市日益增多的香樟移植,建议加强移植香樟的监管,对审批移植的香樟要建立档案,登记移植时间、地点,成活率等。

4.2优化审批程序

对于审批手续方面,建议优化审批服务,在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时,就书面告知业主申请林木采伐(采挖)需要提交的材料、审批时限等规定,让业主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事宜,尽可能缩短日后香樟采挖报批时间。有的项目往往无法当年完成采挖移植,需第2年重新办理珍贵树种采伐许可证。建议对于重新办理珍贵树种移植采伐许可证简化手续,采用业主申请、收回采伐许可证、林业部门调查报告等简化手续进行审批。另外,对于销售方面的问题建议可由林业部门组织建立苗圃,对采挖移植的香樟统一进行收储。

4.3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为保护好天然香樟资源,林业部门和乡村组织要加大天然香樟保护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树立“关爱森林资源,共建绿色家园”的生态保护意识,把保护与利用好天然香樟树当做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5结语

通过上文论述,对福安市天然香樟树的资源分布及生长情况做了细致的调查分析,对于福安市香樟的生长环境、分布区域以及福安市境内的香樟数量等都做了相关的总结分析。另外近些年来,福安市的香樟在采伐、移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此也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保护措施,在开发与利用同时,应做到社会经济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希望能对未来福安市的香樟的种植、经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泽相.樟树的采种育苗及造林[J].湖南林业,2006(5):16.

[2] 高秀梅,韩维栋.论湛江市城市园林树种规划[J].西南林学院报,2005,25(3):36~38.

第9篇

关键词:重楼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15-2

重楼(Rhizoma Paridis),又称七叶一支花,是百合科重楼属植物的泛称,以蚤休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重楼属植物全世界已报道的共有24种,我国种类最多,拥有19种,其中西南各省区种类和资源极为丰富。[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重楼的药用价值被日益重视,市场价格不断上涨,野生重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掠夺式采挖,储量急剧下降,这对我国的中药行业将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对怒江州重楼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调查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对怒江州重楼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促进重楼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 怒江重楼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 怒江州重楼发展现状

据2002年《怒江州稀缺濒危天然药物资源调查报告》中报道,全州各县在海拔1500~3000米的地区均有野生重楼分布。全州野生重楼蕴藏量为11000吨,年收购量为60吨。[2]另据施晓春[3]等对高黎贡山重楼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怒江州分布的重楼属植物有独龙重楼、长柱重楼、皱叶重楼、黑籽重楼、无瓣黑籽重楼、云南重楼等6种及3个变种,其中有中国特有种4种,云南特有种2种,是重楼的道地产区。怒江州的重楼属植物大部分都已纳入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管理,维持它们的自然原始生态环境。但是独龙重楼、滇重楼等大多生长在中低海拔地带,许多地方没有纳入保护区管理,由于人们的过度采挖,目前我州野生重楼的蕴藏量和年收购量均已严重下降。面对一边不断上涨的重楼价格,一边日益枯竭的野生重楼资源,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人工种植重楼已是势在必行。

近年来,也有群众自发的开展野生重楼驯化种植,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随着我州百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工程的实施,各县都在积极发展人工种植重楼,截止2013年3月底,据怒江州农业局生物创新与市场信息科统计的2013年全州一季度中药材发展情况表中显示,全州种植的重楼面积有4427亩。由于重楼生长比较缓慢,从定植到收获需要5~7年时间,所以目前人工种植的重楼还未产生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种苗成活率都比较高,长势良好,群众驯化种植的也获得了成功,群众种植重楼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1.2 怒江州重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种质资源保护不利 由于重楼价格持续攀升,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采挖重楼的积极性,以前人们采挖重楼遵守采大留小的原则,有效地保证了野生重楼的延续,而现在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人们采挖重楼已经不顾大小,见了就挖,严重影响了重楼这一物种的繁衍,如果再不加以制止和保护,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物种可能就要在我州消失了。

1.2.2 人工种植重楼工作起步晚,规模小,种植技术不成熟 目前我州的重楼种植正处于起步阶段,多为群众自发的驯化种植野生重楼,所以面积少,零星分布,不成规模。在种植技术上也仅仅只限于重楼能够成活和生长,而对于重楼的产量和质量却还无法控制,然而没有产量和质量的保证,就不会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大种植面积和加快深入种植技术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1.2.3 投入力度不够,资金缺乏 由于重楼的生长周期较长,见效慢,种苗价格高,因此,群众自己投资的部分十分有限,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虽然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重楼产业的投入,但是投入十分有限,这对重楼这一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1.2.4 质量标准检测监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我州对产品的质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种植重楼没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这样生产出的重楼必然会出现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不利于重楼产业的长远发展。重楼是一种中药材,种植重楼最重要的是保留好它的药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创造与野生相似的环境,并且尽量少施化肥和使用农药,达到无公害生产的标准。

1.2.5 重楼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 目前全州各县种植户都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有的地方是由合作社牵头实施的,但是各个合作社之间又疏于联系,使重楼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也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

2 发展对策

2.1 种植模式

人工种植重楼的模式主要有搭建阴棚集中种植和林下套种两种。怒江州地处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与缅甸联邦山水相连,国土面积14703平方公里,全州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耕地面积十分有限,仅有75万亩,而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林业用地109.1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2%,森林覆盖率70%。结合我州耕地面积少,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在我州发展重楼野生抚育与家庭小面积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应比较切实可行。

野生抚育是指根据植物药材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种药材生产方式,也称半野生栽培。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4]

由于重楼的生长周期比较长,用种子繁殖需要5~7年才能收获,用根茎繁殖的也需要3年,所以不利于农户大面积播种于耕地中,但是可以在农户的自留山里种植,这样既不占用现有耕地,又可以充分利用林地,同时也可以使重楼在最接近野生的环境中生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药材的品质。

2.2 加大扶持力度,改变发展模式

重楼种苗价格比较高,农户很难自行购买种苗,如果全部通过采挖野生重楼来驯化种植,又会极大地破坏野生资源,不利于重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发展重楼产业就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可以通过采用“企业+农户+林下抚育”的方式,由企业出资购买或培育种苗,发放给农户按标准的技术要求种植在自家的森林里,待收获时由企业按收购标准以市场价或保护价统一收购。

2.3 制定村规民约,促进野生抚育的发展

由于重楼价格比较高,为防止偷盗,大家都只能把重楼种在有人看守的地方,因此种植成本也比较高,这样就限制了种植范围,很不利于重楼产业的发展。如果每个村都制定合理的村规民约,由大家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甚至请专人负责看守种好的重楼,防止偷挖事件发生,那么,种在农户森林里的重楼既可以像野生重楼一样生长,从而保留最好的药性,又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实现重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充分发挥农村生产合作社的作用

目前重楼的种植多以家庭自发种植为主,少数由合作社牵头实施,由于没有形成合力,我州的重楼产业发展缓慢。如果各地都能由合作社牵头与龙头企业合作,解决种苗、技术、加工和销售的问题,并加强社与社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做好服务工作,那么我州重楼产业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2.5 加大力度培育地方品牌

我州属于重楼的道地产区,发展重楼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我州应抓住机遇,结合我省“云药”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重楼产业,积极打造怒江重楼品牌,从而实现既保护重楼野生资源,又使农民增收的目的。

2.6 建设重楼GAP生产基地

要提高怒江州重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建设重楼GAP生产基地,从生态环境、种植到栽培、采收到运输、包装,每个环节都要处在严格的控制之下,确保重楼的质量,只有质量过硬了,才能创出品牌,实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各个企业在和农户的合作过程中应按GAP基地建设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切实做好GAP认证工作,让我州的重楼产业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来发展。

3 结论

重楼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它生长周期长,自然繁殖率低,经济价值高,但生产成本和技术要求也相对要高。生产重楼关键要保证质量,从目前国内对重楼的研究来看,影响重楼质量和产量的各种因素还尚未完全掌握。但是,怒江州是重楼的道地产区,野生重楼的质量比较有保障,因此,在我州对重楼进行野生抚育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既能保证重楼的生长环境最接近野生环境,又能减少人类活动对重楼品质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虽然这种方式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收益,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保护野生重楼资源,促进怒江州重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较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胡光万.出自深山的良药——重楼[J].植物杂志,2002,

(3).

[2] 周元川,李艳珍,段润虎,等.怒江州稀缺濒危天然药物资源调查报告[J].怒江药学,2004年第1期.

[3] 施晓春,李安华,杨明维.高黎贡山重楼属植物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11月19卷9期.

第10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森林资源所具有的可再生性和结构功能的稳定只有在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遵循森林生态系统自身规律,不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为林木从造林到其成熟的时间间隔很长,天然林的更新需更久的时间,即便是人工速生林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就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再生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主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等多方面的生态防护效能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地球表面生态圈的平衡也要依靠森林维持。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同一的,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应收入档案的材料有:调查的地形图、平面图、航空像片、区划的林班记录、小班调查表,各类的森林资源调查表,森林经营编制方案、地类面积,森林面积,用材林近成熟、过熟林组成,有林地面积、经济林面积、竹林面积、防护林面积、特用林面积、用材林面积、薪炭林面积、商品林面积、生态公益林、树种蓄积,人工林及四旁树,经济林,竹林等资源数据及林相图,森林分布图等资料和调查报告说明书等。

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森业资源状况是林业工作成效的一种重要标志。森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人为经营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森林资源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林业生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保证档案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及内容的真实准确是做好森林档案的重要工作,为林业生产服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周密管理,健全制度

县级林业各个部门,都要重视森林资源工作,定期组织检查森林档案建立的情况。档案管理要求工作责任心强、有林业专业知识、有微机操作水平,并且保持稳定的档案员队伍,不能轻易换档案员,如有变动要做好交接工作,作好交接登记记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积极采用新技术,逐步完善计算机在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水平。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及时修订、逐年统计汇总上报的管理制度。

2.森林资源档案的记录资料

由于年度内森林资源的现状及消长动态不断变化,为了充分体现森林资源的信息反馈作用,保证森林资源楼案数据的更新的及时准确,要对各种地类、面积、蓄积、消长量及其他林分调查因子有发生变化的小班,深入现地调查核实其位置和数量,及时的记录并在年终一并进行年度调整。

(1)根据森林资源的现状氢现有林分分为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两大类,公益林中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以便更好的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作用。档案要及时进行调整,不能串改地块,要森林类别正确并与林种相统一,不能矛盾,例如公益林的林种不能出现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的林种;商品林中不能存在防护林、特用林林种。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在生肪公益林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2)新增成林的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森林资源档案调整。凡是采取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封山育林等措施的小班,达到规定新成林年限,其保存率、郁闭度、生长状况和分面情况满足新增成林标准的就可晋级为新成林。要对新成林的地进行现地验收,并填写“新成林小班验收调查高录表”年终对符合新成林相当规模准的小班进行档案调整,要保豆腐皮新成林面积的准确、林种、林龄符合实际并且及时。

(3)对每年采伐变化的小班进行及时填写“森林资源档案年度森林采伐变化信息卡片”。对有新分小班的从要小班的最大号连续进行编号。并在小班注记上标明是从哪个小班分出来的,以备查找,同时对林权执照也要及进行记录,皆伐和全面改造的采伐要注销其林权执照上注明抚育时间、面积、出材量等。

(4)非林业经营活动(包括乱滥伐)所引起森林资源变化的,对发生变化的各个因子都要实测记录,随时进行登记,说明原因。并有测量人、负责人任签字,年终进行统一调整。

3.森林资源分析报告

森林资源分析报告是森林资源统计年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统计出年度报表,根据报表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原因和评价森林经营效果进行分析;今后经营利用、更新造林、资源管理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第11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st fire file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forest fire file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find the most scientific, reasonable management approach, strengthen managemen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digital management of forest fire files, so as to play the function of archives.

关键词:强化 森林火灾档案管理

Key words: aggrandizementforest fire archive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森林火灾档案是林火发生、蔓延、扑救、熄灭和火灾调查、分析以及火案处理的原始记录,是科技工作者获得火灾情况的重要来原和开展森林防火科研的重要条件,是进行森林防火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依据。

一、森林火灾档案的意义

1、记述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历史事件。记录某位领导、某单位、某英雄、某当事人的主要事迹及事件,受表彰和处分情况。

2、记录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所使用的战术、动用人员、所采用的工具、各级领导的关怀程度、森林火灾的地块和损失情况。在森林火灾灭火登记表中应详细记录起火时间、地点、原因及火种类型;起火地风力、风向、气温、温度和有无降水等气象情况;火灾发现时间、扑灭时间;扑救情况(包括出动的人员、到达火场人数、指挥员姓名、职务、动用车辆情况等);灭火使用的设备工具、实施方法;森林火灾燃烧类型、燃烧情况及蔓延发展趋势;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以及经验教训等。

3、为以后科学研究、决策提供依据。为更好的确定扑救方法、预防森林案件的发生。通过档案资料,认真吸取处理森林火灾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进一步改善扑火队伍设备、提高扑火队员的自身防护水平和自救能力、有助于防火和灭火新技术的开发[1]。

4、为火灾迹地的日后恢复重建、绿化提供资料。

二、森林火灾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档案管理分散。防火部门管理火灾扑救档案、公安部门管理火灾调查档案、司法部门管理事故追究档案、纪委部门管理对行政领导的处分决定档案。参加扑火的协作单位,各自保存自己参加扑救的档案。

2、档案记录不全。只注重记录领导对扑救工作的指示,忽视小环境气象因子、林分状况等相关因子记录。

3、人员没有培训。一般档案管理人员由森林防火办的人员兼任,不设专职岗位。不如人事档案管理那样规范,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咋保管档案、档案都包括那些内容知之不多。

4、缺乏统一格式。想记什么记什么、有什么记什么、当时有的记上,事后有的不追记、重要的常规因子不一定都能收录。

5、库难一检索。没有规范的命令格式。查找起来只能按照发生时间逐个翻阅档案。防火记录和档案材料盒没有对号入座。

6、与防火档案不分。两者都归在一起,把还本不属于火灾档案拉在一块。防火档案内容较为宽泛,包括防火工程、防火林营造、组织机构、防火预案、日常值班记录、查岗记录、防火会议记录。而火灾档案仅仅是其中火灾扑救的一部分。

三、查阅森林火灾档案的几个途径

地方志丛书的林业志、地方森林防火网、各级森林防火办公室。林业志作作为一种公开发行的志书,以二十年为时效,森林防火作为三大森林保护工作之一,一般森林防火工作都占据重要篇章。地方森林防火网作为森林防火的喉舌,宣传党的政策、引导不同时期的森林防火工作、指导森林火灾的技术、总结记录森林防火战例和案件。森林防火办公室是森林防火的组织、实施机构,参与火灾扑救预案的编制、管理森林防火的日常事务、实施扑救森林火灾、培训技术人员等,对每一场火灾都有记录。

四、森林火灾档案的内容

分为四个大项,九个小项。四个大项是:火灾登记表、火灾现场调查报告记录表、灾后经济损失表、林火预防情况。九个小项是①起火地点,包括行政区域地名和经纬度;②起火时间、发现时间、扑灭时间;③起火地风力、风向、气温、湿度和有无降水等气象情况;④起火原因及火灾种类;⑤火场燃烧情况及蔓延发展趋势;⑥扑救情况,包括出动人员、到达火场人数、指挥员姓名职务、动用车辆、电台数量、扑火机具等等;⑦森林火灾的过火面积,有林地面积、林种、树种、林相,损失立木蓄积或幼林株数,及有无人员伤亡等情况 ;⑧火灾损失折款数量,包括林木损失 、扑火费用等直接损失,有条件的可计算火灾对生态环境、土壤等造成的间接损失;⑨一般以上森林火灾,应有从起火、扑救、清理火场、火案查处全过程及造成损失情况等的文字报告。

五、森林火灾命令方法

用时间、地域、火灾规模等要素,高度概括具体森林火灾的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方法。是对森林火灾的最初描述,是一场森林火灾状况的直观反映。构成要素和顺序为:年份、地域、月日、火灾规模。基本表达模式:年+省(区、市)+县(市)+乡(镇、林场)+“月•日”+火灾规模。举例:2003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富拉罕“5•17”特别重大森林火灾;200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呼源林场“6•17”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六、森林火灾档案管理工作

森林火灾档案属科枝档案范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件》、《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制定森林防火灾档案管理制度。

1、森林火灾档案材料主要有森林火灾预报、气象卫星林区热点报告,火情报告和汇报,森林火灾扑救情况、火灾调查和分析、火案处理,森林火灾各种统计资料,以及其它与森林火灾有关的文件、资料、会议记录、照片、录音、录像等。

2、森林火灾统计资料档案的管理,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各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并根据档案材料价值大小确定保存期限,按规定确定机密、等级,装订成册。按照档案管理制度逐步编制软件,利用微机,建立健全森林火灾统计资料数据库和火灾档案。达到资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的利用。

3、森林火灾统计资料,由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管理和公布,其它单位、部门和个人,需应用火灾统计资料的,需经主管领导批准方能提供使用,不得随意对外提供使用,不得随意对外提供有关森林火灾信息。

4、森林火灾档案为永久性档案。

七、建立数字化森林火灾档案

现在开发出来的数字化森林火灾档案管理软件很多,这类软件从专业的角度,系统、完整采集森林火灾的发生的一切基础数据,只要按要求一步一步填完整,就不会有漏项。这类软件可以做到全国联网,轻松地提交火灾挡案,很方便地维护火灾档案、统计火灾情况。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已从建立2000年以来全国森林火灾历史数据库,制定了全国森林火灾历史库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森林火灾基本信息采集表(信息采集系统界面),使用起来可操作性强、简单、方便。全国森林火灾历史库还可以与《全国气象信息资料库》相关联获取相应资料;方便统计各类数据;查询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按照森林火灾编号、火灾名称、火灾发生的地点、火灾发生的时间、起火原因、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分别进行精确和模糊查询。保存起来也不向纸质档案保存要求的那样严格。

总之:森林火灾档案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提升森林防火工作,发挥档案的功能,现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艳秋,魏 娜,唐北武建立森林火灾档案刍议林业劳动安全 第2 1卷第3期 (J):23-25

第12篇

关键词:湖南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46-03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加剧,森林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出于对自身健康的关心,也更加关注环境质量,森林在环境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使人们由于关注环境而关注森林,森林的生态效益逐步取代经济效益被放在首位。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效益是指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率和积累量。从价值角度分析,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影响所及范围内,森林环境改造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全部效用。

2 泰格林纸集团森林生态效益评估

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是我国最早建设林纸一体化的企业,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现有自营林面积13.3万hm2,林业基地遍布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等省区的65个县、市。根据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方法的成熟程度和评估参数的可获取性,笔者确定本次对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的范围为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大气和吸收CO.2与释放O.2 4个方面。

2.1 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有蓄水功能、调节地表径流功能、削洪抗旱功能、净化水质功能等。但对其价值的评估主要是蓄水和调节径流两个方面。

2.1.1 蓄水价值

水源涵养效益评估采用的是等效价值替代法,以修建与所评估森林涵养的水源等量的水库所需要的费用来计算,其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V=G=S•Q•P[1].

式中,V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单位为万元;G为替代工程的造价,单位为万元;S为林地面积,单位为hm2;Q为单位有林地比裸地多蓄积的水量,单位为t;P为修建1m3水库的费用,单位为元/m3。

一般,用材林比裸地多蓄积1448.2~21173m3/hm2[2],取其平均值1782.75m3/hm2,新建水库库容一般为8元/m3[3]。经计算,湖南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生态系统比裸土多蓄积水量23764万m3,蓄水价值190112万元。

2.1.2 调节径流价值

森林调节径流的价值评估方法跟森林蓄水价值评估的方法一样,每公顷用材林比裸地调洪能力多482~829m3/hm2[4],取其平均值655.5m3/hm2,经计算,湖南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生态系统比裸土多蓄积水量8738万m3,蓄水价值69904万元。

2.2 水土保持效益

2.2.1 减少水土流失效益

减少水土流失效益采用其防止泥沙流失的效益计算,即从江河湖泊中挖取1m3泥沙的费用等同于森林生态系统减少1m3泥沙流失带来的经济效益。参照龚传洋对福建省林业生态效益估算的方法[5]。

减少水土流失价值=有林地与无林地侵蚀量的差×有林地面积×泥沙淤积百分比×挖取1t泥沙的费用。

有林地比无林地减少的侵蚀量一般为36.8t/hm2•年,全国土壤流失的泥沙有24%的流向江河湖泊,清除江河湖泊泥沙的费用工程总投入一般为36元/t,根据以上数据,湖南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每年可以减少水土流失490万t,减少水土流失经济价值4233万元。

2.2.2 保持土壤肥力效益

森林保持土壤肥力的效益通过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的土壤量中所包含的N、P、K的价值来衡量。根据各类土壤分析结果,土层平均养分含量中,N为0.051%~0.188%,P.2O.5为0.04%~0.08%,K.2O为0.74%~2.13%[6],平均值N为0.12%,P.2O.5为0.06%,K.2O为1.44%。经计算,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因减少水土流失而保存的肥量N为0.588万t,P.2O.5为0.294万t,K.2O为5.62万t。根据中国化肥网2009年下半年的化肥价格,尿素(N含量46%)1650元/t,合全纯3587元/t,过磷酸钙(P.2O.5 含量16%)价格660元/t,合纯P.2O.5 4125元/t,氯化钾 (K.2O 57%)1950元/t,合纯K.2O 3421元/t。则整个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保持土壤肥力价值折合成尿素2109万元,折合成过磷酸钙1213万元,折合成氯化钾19226万元,合计22548万元。

2.3 净化大气生态效益

2.3.1 森林吸收SO.2的生态效益

松树及阔叶树等树林吸收SO.2 1604kg/hm2•年以上[7],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13.3万hm2面积,每年可以吸收SO.2 2.14万t。根据美国SO.2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200美元/t(约合人民币1340元/t),则整个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每年在吸收SO.2方面的生态价值效益为2868万元。

2.3.2 森林滞尘的生态效益

森林植被由于有大量的枝叶,且凸凹不平,形成巨大的吸附面,当含尘气流经过树冠,一部分颗粒较大的灰尘被树叶阻挡而降落,由于树木能够吸附和过滤灰尘能力,使空气中灰尘减少,而且树木有大量的绒毛和分泌有粘性的粘液和树脂,因而很容易吸附住尘粒,并且这些被吸附的尘埃经过雨水冲刷后树木又能恢复其滞尘的能力。阔叶树和松树的滞尘能力一般为10.11t/hm2•年,削减粉尘的成本为170元/t[8],则森林的滞尘生态效益为1719元/hm2•年。按此计算,整个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的滞尘生态效益为每年22914万元。

2.3.3 森林杀菌的生态效益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森林的杀菌生态价值为5300元/hm2•年[9],按此计算,整个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的杀菌生态效益为每年70649万元。

2.4 吸收CO.2和释放O.2的生态价值

2.4.1 吸收CO.2的生态价值

植物所含有的有机物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从CO.2和水转换而来的。因此,可以通过植物所含有的有机物的重量来计算植物吸收CO.2的量。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

6CO.2+12H.2O-28 317 320J=CH.12O.6+6O.2+6H.2O.

推算出树木每生成1t干物质要固定163tCO.2,因1tCO.2中含纯C 0.2727t,所有生成1t干物质可吸收固定0.44t纯C。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总蓄积为1000万m3,1m3的木材干重为0.45t。因此,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含有纯C量198万t,跟据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的交易价格,碳汇价格为15欧元每吨,折合成人民币135元。按此计算,整个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吸收CO.2的生态价值为26730万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2 释放O.2的生态价值

森林就是天然的氧吧,植物生长过程就是就是释放O.2的过程,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植物每通过光合作用制造1t的有机物就能生产并释放1.423t的O.2。工业O.2制造成本价格为400元/t。按此计算,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能释放O.2640万t,生态价值256000万元。

3 结语

根据以上对泰格林纸集团13.3万hm2自营林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大气和吸收CO.2与释放O.2 4个方面的生态效益的评估,整个泰格林纸集团自营林生态效益为665958万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260016万元,水土保持效益26781万元,净化大气生态效益96431万元,吸收CO.2和释放O.2的生态价值282730万元。是其林木价值的2倍多,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森林的林木价值,这与国内外其他对森林生态价值评估的结论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姜文来.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核算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2):17~18.

[2] 康文星,田大伦.湖南省森林公益效能的经济评价[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3):162~164.

[3]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东阳市向义乌市转让横棉水库部分用水权的调查报告[R].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01.

[4] 康文星,田大伦.湖南省森林公益效能的经济评价[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3):72~74.

[5] 龚传洋.林业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估算[D].福州:福州大学,2005.

[6] 浙江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7] 袁正科,田大伦,袁穗波.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 SO.2能力及吸S潜力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1):82~84.

[8]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9] 张敬增,王照平.河南林业生态效益评价[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Ecological Benefit Assessment of Self-managed Forestry of Hunan

Tiger Forest& Paper Group

Wang Guoqiang

(Hunan Tiger Forest & Paper Group Co.Ltd Changde Project Department, Changde

Hunan 415000,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benefit assessment is made to self-managed forestry of Hunan Tiger Forest& Paper Group,based on four aspects,which are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ir purification and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oxygen rele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self-managed forestry of Hunan Tiger Forest& Paper Group reaches 6659.58 million RMB, which is more than two times larger than the value of trees. That proves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forestry far outweigh the tree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