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书交流会材料

读书交流会材料

时间:2022-02-02 22:4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书交流会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读书交流会材料

第1篇

关于教师交流会通告范文一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现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时 间: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9:30

地 点:南校区G楼418会议室

主讲内容:教师教学经验交流

主 讲:曾兴雯教授

参加人员: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

欢迎广大师生前来旁听!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年5月18日

关于教师交流会通告范文二

城区各小学:

根据兴化市小学教师“心远”读书会的安排,“心远”读书会城区学区小组拟举行读书交流会。本次读书交流会的主题为“2016,我的年度阅读故事”。各会员挑选2016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分享阅读体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7年1月6日下午2:00

二、活动地点:兴化市实验小学图书馆

三、出席对象:城区组各小学“心远”读书会会员、各校负责教学或师培负责人

请各学校及时通知出席对象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会议。

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1.3

关于教师交流会通告范文三

为打造双语教学教师交流与分享平台,探讨双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善双语教学效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举办双语课教学观摩交流午餐会。现将相关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举办时间:11月11日12:15-13:15

地 点:崂山校区弘毅楼D305

二、会议议题

1.观看史新妍《复合材料概论》双语课视频

2.如何理解双语课;

3.目前双语课存在的问题;

4.如何讲好双语课。

三、参会人员:

1.2008-2016年双语课立项负责人

2.开设双语课教师

说明:

1.报名截止时间11月10日下班前,请各单位准确确定参会人员,以完成订餐:

2.参会教师请合理安排时间,有课的教师可提前退场。

联系电话:88959096

联 系 人:孙振海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0月31日

 

关于教师交流会通告相关文章:

1.教师表彰通告模板

2.教师经验交流会主持词3篇

3.教师关于读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第2篇

——四(4)书香阅读班事迹材料

班主任:邵xx

为了培养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促进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班开展了以下读书活动:

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书架开始

1

定期进“书材”,保证“吃饱”

班级的书架为四排长条形的格子,容量比较大,无疑是孩子们课外读书的宝库。我每学期都定期让家委会为孩子们购买几十本适宜本年级段的“套餐书”,满足孩子们对新鲜“书材”的渴求。每次购买的“套餐书”涉及文学类、文史类、科普类、思维类,力求为孩子们带来更多读书的体验。书单有些是由名师推荐的,有些则是根据家长和孩子们的大力推荐筛选而出。如本学期购买的“数学西游记”、“科学探索者”、“小学生名家读本”系列收到了孩子们热烈的追捧,许多孩子都在“我的上书房”(借阅登记单)上排起了借阅长队,好一饱眼福。

2

编排图书“身份证”,培养良好借阅习惯

孩子们热爱看书是好事,可是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甜蜜的烦恼。许多孩子借来书看完后就随意把书放在书架的某个角落,没过多久这刚整理好的书架又变得一片狼藉。我后来发现,孩子们并不是有意把书随便放置,在每天“借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实在是不知道这本书的“窝”在哪里。怎么才能使借书还书制度规范起来呢?图书馆的借阅制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借助分类和排序的思路,与孩子们讨论决定,将我们班目前所有的书分为四大类:A(文学类)、B(科普类)、C(历史地理类)D其他类,每类图书都拥有一排属于自己的格子作为“领地”。每本图书都有一张特殊的“身份证”,如“A1”、“A2”依次下排,若有新书进门,则继续下排。每次孩子看完书,都可以按照“身份证”号码讲书放回原来的位置,做到有序借阅,有序归还。我还设置了“图书公安局”,配置“警员”两名,专门负责定期寻找“失踪”的图书,并将其物归原主。在这样有趣的制度下,孩子们对书架的使用明显变得有序多了,警员处理失踪书本的案件也越来越少。一方面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懂得了图书馆搜索书籍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规范了他们借书的习惯。

3

柜子变身特殊书架,让书的供应成为源头活水

孩子们的看书速度很快,仅仅靠班级的书架供应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每个孩子家里都有一个书的小金库,怎么实现资源的共享呢?于是,我给我们班后面的“VIP”个人专属柜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让它们华丽变身成38个班级读书金库。

许多书放在家里,孩子们读过一次就束之高阁,未免可惜。于是,我让每个孩子都定期带来自己在本阶段读过的好书放在个人专柜里,并把书本的信息做成“阅读推荐单”贴在柜子外面,让同学们了解到近期又有哪些好书上架了,可以相互借阅。有创意的图文编排很快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其中,一个叫陈一诺的孩子已经更新了7版“阅读推荐单”,许多孩子都成为她家书柜的忠实小粉丝,只有已有新的“阅读推荐单”出来,她的借阅表上就会排起长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书进入大家的视野,推荐书的孩子收获了其他孩子对他的尊重和崇拜,也收获了对书内容的回顾和整理,借书的孩子更是拥有了一个免费的书吧,在书与书的交换阅读中,形成一种共读的氛围,在课间也能听到孩子们对书中内容产生不同意见后的激烈讨论,较好地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长久的阅读兴趣,从读书活动开始

1

“阅读报”恒久远,“交流会”永流传

“阅读报”和“交流会”是针对每学期班级指定的四本“必读书目”而开展的共读活动。看完每本书目后,孩子们自行绘制“阅读报”,内容可涉及书本内容简介,好词好句摘录以及对书本内容、人物的评论,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阅读专刊”系列,每个系列都将展示孩子们优秀的读写绘作品,并在班级进行展出。如本学期已制成的《夏洛的网》系列、《小王子》系列、《鲁宾逊漂流记》系列、《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都较好地呈现了孩子们的阅读成果。

“交流会”一般放在班主任课程上进行,孩子们分为8个小组,每组4-5人,利用周末时间到同学家里制作交流会PPT,学做小主持人与班级同学分享自己小组的阅读感受。孩子们在PPT上融入了书本简介、问题抢答、人物情节表演等各具特色的环节,在活跃的氛围中再一次回顾了书上的内容,甚至是很小的细节,同时也在表演、辩论中形成了自己对书本内容的思辨性认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PPT制作水平越来越高,主持人当得越来越溜,对读书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刻。

2

“阅读存折”大PK,今天你赚“书”了吗

每个孩子都有一本阅读存折,供他们记录下自己每天看的书,每个月看的书,每学期看的书。这些书可以来自班级书架,来自班级读书金库,来自学校图书馆,来自爸爸妈妈的日常购买。也许每一次记录只是一个形式,但“阅读存折”将无形的读书积累量具体化成不断变化的数字,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数字形象地体会到自己的知识在不断丰富的感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奇妙的体验。

第3篇

关键词:阅读 教学 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偏重讲解、训练,从而导致僵化、被动的局面,忽视学生对文章的主动阅读等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在反思阅读课颇为严峻的教学现状的同时,我们开始思考阅读自身的特点和本质、读者及作品的特点,思考是什么阻碍了阅读教学活动的效果,阻碍了本应生动的阅读教学活动的进展,思考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如何以一种新的视角,解决阅读教学现状中的问题,从而明确目的,走出误区,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天地。

一、观念创新

(一)培养求异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是创造性思维理论最主要的观点之一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对于学生们在阅读中带有鲜明个性烙印的理解和接受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发现自我,发挥个性。

(二)还学生以权利,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己经习惯了教师手把手、口对口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凡事找老师。课文可以不读,等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练习可以不做,等教师公布标准答案;脑筋可以不动,等教师前来指挥、引导。接受理论中对于读者主观能动性的重视,令我们反思这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唱主角的局面,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可以提示、可以辅助,但不可以命令,更不可以代替。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唱主角的始终应该是学生自己。学生应该被视为一个与教师平等的读者,同样具有他们作为读者理应具有的自己阅读、自己阐释作品的权利。当然,这种观念的变化不可能一朝一夕得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从第一节语文课开始加以灌输,在日后的每一节课上贯彻实施。让学生们亲身感觉到这种民主的氛围,还有教师对他们创造性思维活动及其效果的期待。

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践

1.从每堂课的最初三至五分钟开始,请一位学生作课前讲话。这种讲话依照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分配三到五分钟不等的时间,做一次和语文相关的讲话。对于讲话的主题、形式、内容,教师一概不做规定和限制,只有一个要求,即此话题是讲述者感兴趣的、愿意拿来与大家分享的。在笔者实施这一举措的几年当中,学生们的反响是热烈的,效果是喜人的。最初,学生们会找来些文学典故,成语故事等现有的材料来做讲话的材料,渐渐地发展到就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人在课前讲话中提出自己对某篇文章的不同理解,有时甚至只是一个词语的歧义现象,就足以让学生发现许多问题,从而得到很多收益。

从实际效果来看,受益的不只是讲话者本身,全班学生都会受到感染。他们有的配合讲话者,对相关话题予以补充,有的则干脆全盘否定,提出完全相反的意见。课堂上讨论的氛围相当浓厚。教师只对明显的知识性或常识性的错误给予纠正,其余的完全是一个普通听众,在一定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始的评论工作由教师做,时间久了,评论者变成了学生。他们在作听众的过程中学会了作一个优秀的听众,好的鉴赏者;而教师只在对评论所作的评论中完成对学生的指导。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学生以自,鼓励不同观点的存在,并对它们加以讨论,必要的时候,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辩论。在前言部分我们曾经提到,有些教师努力以提问来刺激学生的思维,但往往是引导学生朝教师自己事先考虑好的思路走,到头来还是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尝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特意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进行自由思考和讨论,以便让学生有机会发现和梳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这些见解,即便有些地方有小小的瑕疵,教师也要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例如将著名的“头脑风暴法”,应用到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来。所谓“头脑风暴法”,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就某个话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像风暴横扫大地,在人们的头脑中进行一次狂风暴雨般的剧烈震荡。此时,不必顾忌某个观点是否符合逻辑,更不必考虑某个观点是否会触犯哪条戒律。大家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在特定的时间里把所能想到的对这个话题的看法或评论列举出来。这样的方法,使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地进行思考,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其实,教师在这里试图给予学生们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是有发挥的场合的,是会得到认同与肯定的。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教师还可以尝试在课外贯彻这种思想。

三、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

(一)让学生自办手抄报,并作定期巡回展出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创办“阅读手抄报”,对栏目设置不作太多硬性规定,只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例如每份报纸可以包括某位作家的专门介绍,某部作品的简介,诗文欣赏,读后感,自己的创作等,也可以作专题性的报纸。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另辟蹊径,用自己的头脑去进行阅读和思考。这种举措的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在创办手抄报的过程中,创造性的火花不时地闪现出来。

(二)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把自己的感受用读后感的方式表述出来,然后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每次交流会前两个星期,将在下一次交流会上发言的学生要向全班同学宣布自己将要介绍的书的名称,使大家有时间有机会去阅读了解相关的作品。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发言的同学要介绍自己阅读的作品,讲述自己的观点,回答其他学生及教师的提问,最后由大家共同评出一个等级。这个评估结果不记录在学业成绩中,只是作为“优秀读者”评选的参考成绩。

(三)定期举办辩论会

第4篇

一、激发兴趣,增强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动力,让孩子“想读”

学校和家庭都应注重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带给孩子阅读激情。家庭里设立小书架,让孩子有书可读。学校要注重书香班级的建设,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在教室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主动捐书,随时借阅。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读书专栏,定期更新。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头5分钟进行古诗、三字经的诵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孩子从家里带书来读,鼓励孩子互相交换,丰富孩子的阅读范围,也可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介等活动,树立读书榜样,定时表扬、奖励爱读书的孩子。鼓励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好书,大声读给孩子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成长进步。

二、培养能力,指导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方法,让孩子“会读”

父母和教师都应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如指导孩子明确阅读的目的,注重阅读的过程;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工具书;指导孩子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鼓励他们“眼看”“ 心想”“脑记”;让孩子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可通过“圈圈画画”“ 剪剪贴贴”等方式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标出,或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提高动手能力,使阅读真正有效。另外,还可以定时举行读书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表彰阅读积极分子等活动。

三、尊重体验,享受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过程,让孩子“善读”

阅读了《爱的教育》后,不少孩子聚在一起交谈书中的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变得喜欢沉思,有的为故事进行续编,这一切都是孩子阅读后的真实流露。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让孩子敢于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提倡方法,发展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个性,让孩子“乐读”

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孩子阅读的指导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父母要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和孩子共读、共游戏,并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孩子阅读,如感情朗读法、扮角色朗读法、移情提问法等。教师可针对他们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别开生面的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会、阅读方法交流会等活动。如组织表演《龟兔赛跑》,孩子们戴着鲜艳、生动的头饰演得惟妙惟肖,兴趣盎然,快乐极了,在有趣的故事中既获得是与非的学习,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五、多方联动,建构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天地,让孩子“悦读”

第5篇

高中语文科组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稿:语文教学,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当前不少学生不愿学、也学不好语文,不少老师教语文教得很累、很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应试的道路上我们都走得很辛苦,当语文课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枯燥的练习课,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评课,只有所谓的技巧、规范,没有了灵性和趣味,语文老师丧失了存在感和价值感,生活幸福指数自然会下降。但目前,除了应试,我们似乎没别的路可走,而这条路只能越走越狭窄,甚至让人窒息,这时我们只有积极突围,自己拯救自己,去尽力提升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指数。

作为语文教师,好歹还算是读书人,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回到书香世界,过有书为伴的生活。在教研员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科组成立了教师“悦读会”,采用了王老师提供的书单,学校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召开了读书分享会,交流读书的感受。我觉得能有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谈感兴趣的话题,是件开心的事;觉得疏离浮躁,于宁静淡泊中用书墨清香来涵养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是件幸福的事。我一直都想走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改变相对僵化的生活方式,教师“悦读会”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也鼓励年轻老师去市图书馆看书、听讲座,加入一些文化圈子,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也让自己的生活有点诗意。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当然要应试,但我们要做高明的应试者,把目光放远些,目标定高些,不唯高考,超越高考,才能赢得高考。我们的理念是,要回归于“人”的原点,以“立人”为核心,让学生开拓视野、升华思想境界、提高文化品味。语文学科活动可以更丰富一些,少做点试卷,多一些美文赏读、读书讲座、时事点评,多几场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我们在高一级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次,带学生去图书馆读书;每周都印发阅读材料,供学生摘抄、品味;有些班级开设语文或作文博客,进行活动式写作探索,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我们每年都举办读书节和文化节的系列活动,比如每次放长假前都会向全校发出开展读书活动的倡议,开出推荐书目,如“高中生喜欢的100本书”,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回校后就评选出优秀阅读心得或读书评论,在橱窗中展出,引导学生读好书、会思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高一新生中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加强家校间的联系,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投入到子女的阅读活动中来,主动关心孩子的精神成长,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这一活动连续举办了几年,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效果令人满意。这已成了一中的品牌活动,在市里进行了推广,社会反响很好。

回想近两年的教学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些什么呢?是组织学生进行“青春的行吟”诗歌朗诵比赛,学生的表现太精彩了,现场掌声雷动,全体学生情绪激昂,我也兴奋得难以入眠;是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图景,我们并没有要求学生买,但全班学生差不多人手一册,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红楼梦》知识抢答赛,或以这两本名著的某些章节为教材细细品味或热烈讨论,学生们说每天都期待着上语文课;是组织学生到电脑室上博客点评课,到图书馆开读书交流会,在教室里一起看《雷雨》、《春风化雨》等经典影片或者欣赏一些歌词写得好的流行歌曲,是学生的每天课前演讲或让学生当小老师等等,这些都可以是语文课或是语文课的内容啊,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是有厚度和温度的!

语文教学,当我们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可能只是我们自己迷失了方向,或者被环境、制度所禁锢,束缚了手脚,还是换一种观念,探究语文教育的本原,大胆进行尝试,让我们都活出生命的激情吧!

第6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通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64-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一、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1、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

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我们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的阵地,让学生这个的舆论的氛围中进行共同的阅读。第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开家庭读书交流会。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引导。

3、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

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所以,我们要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或将书拿回来,读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或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4、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

联系生活,抓住阅读机遇,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电视了,比如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英雄》、《封神榜》等,还有动画片《大闹天宫》等,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看这些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但如果能和热播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二、鼓励学生多读,重视阅读积累

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多读,首先阅读的品种要多。从语文的角度看,古诗词的神韵,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点红……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的精神喜爱;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节伏跌的美,给人的心灵以陶冶。常识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调描绘科学奇观、自然奥秘给人的思想的启迪。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让学生多读多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多读,还要特别强调诵读。诵读,也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叶圣陶先生要求我们:“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因此,对于一些精彩片断,名篇佳作,要鼓励学生多吟咏、诵读,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第7篇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勤于记读书笔记,注重表达和交流。更重要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并指导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开展非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 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3、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书,就像我们人生这条蜿蜒小路上一朵朵鲜花,你采撷的越多,生活便会越丰富多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第8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短暂的一年时光就将结束了。回首和他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心中百感交集:紧张、激动、辛酸、泪水、喜悦,还有感激和欣慰,感谢学院能给我这样的一次机会和他们相聚,欣慰的是这一班学生的善解人意。虽然真正与他们相处的时间有限,但这一阶段我是受益匪浅,现将这一学年的工作做一小结。

一、 工作回顾1 思想道德建设

好奇与迷茫是新生初入大学表现出来最主要的特征,如何既满足新生的好奇心而又让这段迷茫期尽快度过,是辅导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了能使新生能够从高中时期顺利过渡到大学并适应生活,我觉得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着手。理想犹如行船的灯塔,不断指引着船只航行,人也一样,必须有理想。理想是支撑整个人生的动力。新生进入大学以后,我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比较全面的向新生介绍了大学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内容,帮助和指导大家制定了大学四年规划,从理想信念、学习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利用团校、党校学习来帮助新生提高思想觉悟,通过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活动来提高大家的责任、奉献、团队等意识。

2 班团建设

优秀的服务者创造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造就杰出的服务者。一个班级的领军人物事关班级全局,选出优秀的班委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班级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新生材料和入学后的表现,我首先推选出了班委会,然后在军训结束后,和同学们一道投票产生了正式的班委会。在工作中,我把班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班团建设的突破口,加强对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的培训指导,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并予以解决,通过一系列的班团活动来带动班级的整体发展,始终向大家灌输一种“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文化,使他们的感情像兄弟姐妹一样。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寝室文化不容忽视,以寝室为单元开展班级建设是每一个学生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寝室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之一,从生活的角度去开展班级建设,既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又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寝室文化建设可以采取小黑板的形式,内容可以有各方面的消息,如时政消息、励志方面、寝室规则、祝福等。

3学风建设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班级需要营造一种好学向上的学习氛围。为了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的学习情况,信息系团总支学生会举办了“新老生经验交流会”,我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制作了ppt、写了相关的文章发表在qq空间里面、召开了关于学习的主题班会,分别向他们介绍了大学的学习特点、通信工程专业介绍、考研与就业等。在一年的工作中,先后组织了四六级经验交流会、《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模拟考试、家乡所在地教育发展情况社会调查、个人资料ppt制作、未来手机创意搜集、专业学习调查、读书交流会、英语角活动等。鼓励他们把想法付诸于实践,把自身的兴趣爱好投入到学习中去,坚持乐学原则,发挥自身长处。积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好学的学习观念。

4生活方面

辅导员必须真心实意的去关心每一名新生,这是黄书记在新生辅导员一次工作会议上谈到的。如何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我介绍了我院部分学生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借鉴的模板;再是通过单独与每一位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在校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通过定期走寝等方式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疑难困惑。

第9篇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书香班级,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班级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开阔学生视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造人生。

五、活动方法要求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计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每个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计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组织一次“读书计划书”展示活动。

2、制定阅读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顶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一学年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

不同学生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成熟,阅读速度快,识字量较多,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

(二)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建立三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出较佳小书库。

(3)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月三次)。提倡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贴”,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每周二、四、五的早读课为规定阅读时间,由读书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较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者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2)每天利用语文课课前两分钟背一首古诗,每周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3)每学期定期组织召开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班级定期组织评比优秀读书成长册。

2、出版读书小报

(1)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第10篇

一、构建教学模式,实施阅读计划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排,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我们首先尝试进行“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学方法――阅读课堂试方法――课外时间用方法。根据阅读教学的模式,我们列出群文阅读课外推荐文章和书籍目录,制定出了具体的阅读计划。

语文课堂学方法是指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根据语文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教给他们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并达到一定的要求。阅读课堂试方法是指在每天下午30分钟的阅读课上,学生根据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给的阅读方法,尝试运用到老师推荐的群文阅读的文章和书籍上,加强阅读方法的正确使用。课外时间用方法是指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和自己喜欢的书籍。

二、推荐合适书籍,培养阅读兴趣

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向学生们推荐了文章和书籍。

第一学段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小,阅读速度慢,喜欢短小的文章,图片多、文字少的编排让学生们阅读起来极有成就感。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介绍祖国的文章,《二年级上》选编了《我们的祖国真伟大》《热爱祖国》等文章,学生刚刚学完课本上的文章,就又接触到同主题的文章,兴趣特别高。第五单元第19课《蓝色的树叶》讲的是同桌的故事,老师就为学生推荐系列丛书《米小圈上学记》中《新同桌的烦恼》一书,由一本书到该系列丛书得到全班同学的欢迎,极大调动了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学段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速度得到提升,开始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籍。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为“世界遗产”,《四年级上》第五组编排了《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文章,学生对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第三学段的学生对名人传记、中外名著、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等内容更感兴趣。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六年级上》第二组就编排了的《清贫》、叶永烈的《归来》等作为群文阅读的主要材料,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之情。

三、把握学段特点,找准阅读方法

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量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他们需要老师领着进行阅读,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张聪雅老师在执教《米小圈上学记》中的《新同桌的烦恼》读书交流课时,设计了我会认人物、我会读内容、我会猜章节、我会说看法四个环节,学生对《新同桌的烦恼》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书中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了自己的感受,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的学生认字量增多,可要是想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就需要老师在阅读交流中适当地提问点拨,也就是说。第二学段教师引导读,学生学会读。张丽君老师执教《淘气包马小跳》读书交流课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我班课外阅读内容以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丛书为主。学生积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尤其是在人物特点的把握上,学生逐渐有了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见解。

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速度快,组织阅读交流会,会提升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就是教师组织读,学生主动读。李洁老师执教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读书交流课时,教师就成为了一个组织者。李老师问学生:“我们读了很多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你对动物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回答令人称赞:《狼王梦》中的紫岚颠覆了我对狼的认识,狼妈妈的爱心和梦想让我觉得它们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情感;我最感动的是《斑羚飞渡》中的斑羚群,为了种族的延续,老斑羚甘愿成为小斑羚的垫脚石,自己却粉身碎骨,让我想到战争年代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烈士们……

四、搭建展示舞台,提升阅读能力

第一学段的阅读课上,老师会根据情节让学生说一说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交流中孩子的思维打开了,听故事,并把故事编下去。孩子们年龄小,可以自己写,不会写的可以让家长帮着写,也可以画成画。学校的墙体文化上有了孩子们稚嫩的作品,充满童真,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第二学段的学生乐于把阅读展示变成画和手工的世界。根据作品中的描述,把人物形象画成卡通画;把故事情节变成一本本美丽生动的绘本;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在阅读记录卡上,一张张独具特色的读书记录卡,承载的是孩子们放飞的想象。

第三学段的孩子喜欢人物赏析,谈出自己对人物的见解;喜欢读书交流会,热爱读书的孩子会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们喜欢办主题手抄报,“走进曹文轩”“沈石溪的动物世界”“奇妙的科技之旅”“听杨红樱阿姨讲故事”“跟着金波爷爷学写诗”等主题的手抄报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我们以学校的墙体文化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制作精美书签、晒晒我读过的书、读书记录卡、我的读书感受、阅读手抄报等形式整理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们在欣赏和分享中汲取营养,逐步扩大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及理解的能力,从而更深层次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11篇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学生想说、敢说的催化剂。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养成动口的好习惯。课堂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渠道,让学生在课堂中“说”起来,我觉得应大胆地“放”,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1.借助课文插图说话

如《蒙娜丽莎之约》一文,首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然后有条理地叙述图意。教学《詹天佑》时让学生根据图中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说出“人”字形铁路的设计过程以及这种铁路的好处。

2.动手与动口相结合

学生在起初口语交际时,往往不能说完整。这就需要老师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按照要求做手工。把制作的过程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就有话可说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深化说的应用

口语交际能力单靠几节课是不能满足学生的交际需要的。应该走出校园,深入实际生活,进行实地考察,然后进行交际,这样就会不断提高能力。

1.利用班队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班队活动由班干部主持,全体同学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说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次班委会提出召开“自我防范意识”讨论会,先想遇到不安全的情况,再尽量想办法做到防患于未然。看谁想得多,解决方法多而巧妙。一部分学生提出遇到火灾、路遇歹徒行凶、见小偷行窃或发生地震、腿受伤等不安全因素,使全班同学的热情高涨,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学生从不肯说到抢着说,自始至终,在口语交际谈话中得到有效的训练。

2.口述新闻或社会焦点问题

每天规定时间看《新闻联播》和《内蒙古新闻》。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找爱看的、感兴趣的新闻,每天早上15分钟在“谈天说地”时间讲给大家听,激发了他们看新闻的兴趣、说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看到的有趣新闻。教师再及时提醒他们相互补充,使其用更加完整的语言表达。然后让他们把新闻看完,看谁记住的事多、说得准。

3.定时召开专题讨论会、演讲会

每周至少安排两节课外活动或早上晨练时间,针对学校活动或校园环境或校园管理等问题,展开演讲、辩论,学习委员听取同学们意见,制定每周专题,平时准备或搜集资料或找人商讨,轮流上台,并作简短评议,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4.每周一次的读书、读报心得交流会

班级设立“图书一隅”。学生有时可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每人一本摘录本,及时写出读后感或体会,定期抽查,并召开交流会。以“你爱看什么?看了什么书?收获怎样?”为主线展开交流,让学生谈谈读书后的感受。这样既积累了素材,又提高了辨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走出学校,深入社会

学校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主阵地。我们只有深入社会,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社会动态,触及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关注民生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及时写成书面材料,汇报给上级有关部门,以便做出及时的调整,制订政策和法规。

6.拓宽交际范围,培养思维、观察能力,进行口语交际

第12篇

【关键词】经典阅读 兴趣激发 活动性策略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 并采用与儿童在校外从事游戏活动类似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触发其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

经典阅读是从课内延展到课外的阅读活动。它更多需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如何使学生获得长期坚持阅读的力量,使经典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那就是建构促进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活动策略。

活动性策略是指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内外开放的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活动教学是进行经典阅读的支点,实施活动性策略是实现经典阅读的重要途径。具体实施如下:

一、创设学生自主阅读的环境

在教室角落设立图书角, 建立经典阅读区。图书角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主要环境,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学生年段特点选择良好的阅读材料存放在图书角,以敞开的形式向学生开放。图书投放时,把图书分门别类,做上标签,便于学生自由取放。可设置图画、文学、科学、历史等。为保证学生对图书的兴趣,也可由学生自主约定分类,自主管理,或者定期修改分类,定期更换管理模式与管理人员。图书角的书需要定时更换,并做到班级流动。还可让学生自己带书到图书角,和同学交换看,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读物。

二、举办多形式参与的阅读活动

1、经常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

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加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体会经典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幸福,可定期举行经典阅读读书交流会。读书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我喜欢的图书介绍、我喜欢的经典篇章或段落诵读、夸一夸我喜欢的文学人物、写一写我的经典阅读感受、晒一晒我的经典阅读笔记、画一画我喜欢的经典文学形象、展一展我的阅读摘要和手抄报、讲一讲我的阅读故事等。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分享阅读感受和收获,既充分锻炼了他们收集整理资料、选择信息的能力,又进行了口语表达和语言积累训练,大大激发了他们通过经典阅读获得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2、定期进行班级经典阅读成果展示会

为扩大班级阅读成果的影响,可把班级阅读成果展示扩大到学校,举办学校读书节活动展示、学校诗歌朗诵会、情景剧展演、读书故事会、读书演讲会、主题读书展播等。如:春天来了,举办“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主题读书会,引领学生读一读春天的古诗,背一背描写春天的文章,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唱一唱春天的歌曲,看谁读得最多,画得最好,唱得最动听;国庆节到了,开展“致祖国母亲”向祖国妈妈生日献礼活动,引导学生颂读歌颂祖国的诗歌、散文。

在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中,既积累了经典,又进行了情感熏陶,营建了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形成。

3、经常开展经典阅读成果评价和激励

小学生年龄小,一项活动开展久了,容易产生兴趣疲劳。为不断激发学生经典阅读兴趣,结合阅读活动,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和激励就显得非常重要。可在校或班级范围经常举行“阅读之星”“优秀书虫”“诵读大王”“最佳读书卡”“最佳读书笔记”“最佳读书小报”等评比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三、构建阅读活动指导策略

在进行经典阅读的过程里,给学生的阅读活动以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的重要一环。具体要做到:

1、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让学生各自在日记里制定读书的计划,要求学生遵守并长期坚持下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阅读活动,使孩子走向属于自己的自主阅读。

2、指导学生选择经典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说:“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经典。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可以推荐阅读注音版的读物,要求学生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要会使用工具书(查字典)。同时,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选择能引起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童话、 传说、 寓言 、儿歌等单品集结的经典。

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始阅读整本的儿童读物。到高年级就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短篇小说,经典长篇小说,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杂志等。

3、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

好的方法和活动是阅读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源动力。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时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摘要式阅读

引导学生读书时先略读,后精读。 先看封面的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等,然后逐页读完,不懂的地方可以作上记号,然后在阅读档案本里把阅读过的短篇经典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好的描写段落用自己的摘抄本抄录下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表彰。

(2)归纳式阅读

对于整本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档案本里以:故事梗概(或主要内容)、情节提纲(或篇章主题)、人物形象(或描述对象)、我感兴趣的人物(或内容对象)、打动(或吸引)我的地方与原因等板块,对文本内容加以归纳梳理,既加深了阅读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这种归纳概括可以是叙述式的,也可以是图表格式的。

(3)角色吟诵式阅读

在阅读活动中采用角色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经典后,在展示汇报会中尝试扮演作品里的不同角色,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阅读理解读本的过程中,把自己模拟成作家或文本人物的角色,用吟诵或对话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

(4)仿创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