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04:4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业链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汽车保险 汽车产业链
当今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汽车产销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平均速度的10倍。
另一方面,包括保险在内的下游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将有力地推动汽车产业上批量、上水平。因此,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保险业的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保险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一、从国外的经验上看,保险贯穿于汽车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各环节
1.就制造商而言,产品责任险和产品召回险可为其转嫁巨大的经营风险。在产品责任上,据JVR(Jury Verdict Research)资料表明2,在1995年4月至2005年4月的10年间,汽车与汽车配件(如:座椅、安全带、轮胎等)产品责任险的案均赔款高达400万美元,交通工具类的案均赔款为270万美元;汽车配件在不同事故中的赔款差异最大,从1.3万美元到2.85亿美元不等;
在汽车召回上,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美国共召回超过2亿辆整车和2400多万条轮胎;在日本,自1969年至2001年间,也共召回缺陷车辆3483万辆。而且,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车型的日益多样化、复杂的制造工艺以及研发时间较短,汽车召回越来越频繁,2004年美国汽车召回创纪录,通用汽车公司当年召回约2500万辆汽车;在2002年到2004年两年间,雷诺被迫采取召回行动18次,宝马10次,尼桑9次,马自达、奔驰各8次,奥迪、KIA、沃尔沃、大众各7次;菲亚特、本田、美洲豹和SAAB各5次等,在召回的汽车中,约40%属电子系统出现故障,60%则是由于汽车存在机械方面的隐患。
可见,汽车整车或配件的潜在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是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其产生的损失和费用也是昂贵的,因此,发展汽车产业,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风险规避机制是必要的。
2.就销售商而言,汽车金融将有力推动汽车的销售。国际汽车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汽车金融公司既是汽车公司推动销售的利器,也是公司的盈利点。在美国,80%的新车是通过贷款购买的,即便是印度也有60%~70%的贷款购车比率;同时,通过汽车金融公司,汽车企业可以培养用户的消费忠诚度――当用户二次购车时,可以通过汽车金融公司直接置换该汽车品牌的新车,从而实现用户持续购买的功能。
3.就车主而言,机动车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可为其自身和公众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对于车主而言,车辆保险是对自身或第三方提供一种风险保障,不少国家采用了强制保险制度。对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其各州在强制车险的保额设计上,不但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定最低的责任险保额,使得当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受害者本人的医疗费用,而且还考虑了对受害人治疗恢复期间的收入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有些州的责任险甚至将治疗期间伤者的护理费用和家庭内未成年子女的看护费用也纳入其承保范围,该车险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解除受害人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并保障其家庭经济来源不受影响。
二、群策群力,发展我国汽车系列保险,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1.共同开发和推动汽车系列保险产品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发和推动汽车召开保险,为汽车制造商解除后顾之忧。我国于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一汽集团则于2004年开创我国首次汽车召回的先河,对马自达6CA7230AT型轿车进行召回维修;同年11月,上海通用则由于真空软管问题可能影响制动,首次召回2.7万辆2.0升型君威轿车;而最大的一次召回当属重庆长安铃木,于2004年9月对15.7万辆电喷奥拓轿车实施召回并免费维修。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探讨开发和推动汽车召回保险产品,为汽车厂商提供风险转嫁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应积极开发商业车险新产品,提高其保障程度。2006年7月1日,我国已正式实施了交强险,但在商业车险上,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产品较单一,保险责任限额较低,在间接损失的保障上不足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使商业车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与之相对应。
2.风险共担,恢复和经营好汽车信贷保证保险,促进汽车销售。我国自1998年10月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至今,信贷购车比例不足汽车总销售量的10%,保险公司也积极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予以配合。然而,由于我国个人诚信体系的缺失,加上汽车销售商在售车商的信用行为不一,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风险管控上的认识和做法不一,以致在爆发井喷的2001年~2003年里,出现汽车个人消费信贷的大量坏账。从2003年底起,保险公司退出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银行退出汽车信贷市场。目前,随着个人诚信体系的逐渐健全等制约汽车消费信贷的障碍逐渐消除,车贷市场出现复苏的迹象。但是,汽车销售商、银行和保险公司能否形成风险共担的机制,共同在风险的识别、管理以至最后的风险承担上,建立起有效的分担机制,则是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重新开办并取得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信息共享,共筑诚信,做大汽车产业价值链,服务好共同的消费者。保险业和汽车产业应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一是在公共信息上。二是在私有信息上,各行业间应进行互利的共享,以推动产业做大。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
移动互联网是指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以获取和使用互联网资源和服务。移动互联网使得互联网行业进入新的产业周期:第一,它改变了互联网接入终端的方式。第二,互联网用户消费方式和业务模式发生改变。对其产业链的分析意义重大。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现状分析
(一)产业链构成
(1)移动运营商。运营商直接面对大量的用户,掌握着与用户沟通的渠道,为产业链上的其它环节提供服务和收费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我国有单价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2)终端厂商。移动终端厂商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移动终端设备。与产业链其它环节比较,该环节门槛较低,积聚了大量厂商,竞争激烈。比较有实力的厂商有苹果、三星,而国内则有中兴、华为等。越来越多的终端厂商不止局限于生产硬件,同时也希望参与到产业链其他环节中。
(3)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主要是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服务提供商通过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和应用,是决定整个行业市场需求和用户满意程度的关键环节。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在互联网行业积累的经验和优势,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主要服务提供商。
(4)用户。他们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最终环节,处于产业链的终端,是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接受者和体验者,也是未来市场的主宰。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呈现个性化、交互性、多媒体三个显著特点。
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还包括芯片厂商、屏幕厂商等等。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其产业链的构成将会更加细分。
(一)产业链特点
(1)参与主体多元化。
与语音时代相比,3G时代厂商的进入门槛大为降低,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产业链中,有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如百度,有新兴的科技公司,如小米等。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链变得更加复杂化同时参与主体也更多元化,甚至很多传统的企业也运用互联网思维参与到了浪潮当中。
(2)运营商控制力减弱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作为移动通信产业链的主导者,如今仍然控制着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链。但是从国外的经验及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运营商很有可能沦落为“管道”,近几年出现的OTT(overthetop)类的应用,如微信、易信等一类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已经对其传统语音和信息服务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终端厂商和互联网企业作用显著。
终端厂商如苹果公司,互联网企业如谷歌公司等,很好的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导向的特点,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移动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使得运营商在未来的产业链的竞争中被边缘化,最后只能是一个流量提供者。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演变趋势
(一)去中心化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展初期,移动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的中心地位。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以移动运营商为中心的传统行业格局正逐渐向由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共同主导的格局转变,产业链呈现出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
其一,产业链参与主体增多。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新进入者不断增多,如广告主、应用开发商等。同时,很多传统企业正努力尝试着参与到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其二,其他环节对产业链的影响增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主体积极地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冲击着运营商的主导地位。苹果公司的“终端+内容”商业模式,直接绕开了运营商,为产业链上游的应用开发商提品的平台,提高了终端厂商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二)全行业的竞合趋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在由行业内竞争向全行业的竞争与合作演变,各个环节之间协同合作趋势加强,其内部的产业链结构也在发生整合、演变;与此同时,企业竞争不再是单一环节和单一市场的竞争,而是渐渐上升为企业所处产业链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三)平台化竞争趋势
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等充分接入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价值传递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这一思路充分展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服务趋于平台化。以中国移动为例,由早期封闭的移动梦网向专门化、开放化、协作化的移动MM转变的过程展示了其清晰的平台化思路。谁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平台的优势也就越明显,在未来的竞争中也将处于优势地位。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根据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可以对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种思路:第一种,纵向结盟产业链整合。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具体例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的纵向结盟。运营商通过合约机,提供不同价格和内容的话费合约套餐,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下终端市场的坚实基础。二是互联网企业与终端制造商纵向结盟。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盛大都已经制造出各自的移动终端,形成各自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第二种,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整合。就是通过核心参与主体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完全控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电信运营商开始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建立自己的应用平台,在业务提供、渠道营销、品牌强化、价格拉动等方面重视空前,并开始从用户需求出发,希望成为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控制产业链中的更多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杨峰义.产业链整合移动互联网成为热点[J].世界电信,2009(12).
[2]芮明杰,刘明宇.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
(一)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
吉林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长白山以其雄伟、壮观、神奇、原始而著称,是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区。天池犹如一块碧玉被镶嵌在环绕它周围的16座山峰之中,景观神奇秀丽,巍峨壮观。另外,长白山还是一座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具有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物质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吉林省的水域资源也是相当丰富,世界闻名的第二松花江、鸭绿江、牡丹江、图们江、净月潭、查干湖、向海等都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被列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吉林雾凇更是名扬四海,独具特色。吉林省拥有众多文化气息浓厚的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民俗风情、革命文物为主要内容。吉林省有高句丽史迹、辽金历史文化叶赫古城和皇宫博物院等众多的遗址遗迹,最具吸引力的是世界文化遗产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遗址。同时,吉林省是时期东北抗日武装的主要活动地区,因而遗留了许多革命遗址。此外,吉林省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白城地区的蒙古族、梨树县叶赫乡的满族、延边的朝鲜族都有着极其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素以文化城、汽车城、电影城、科技城、大学城享誉全国,科教文化、汽车文化、影视文化等文化环境构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人文社会环境。这些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吉林省旅游收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二)特色旅游文化突出,备受中外游客青睐
近年来,吉林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冰雪旅游。凭借丰富、优越的冰雪资源优势,吉林省大力发展独具魅力的冬季旅游项目,规模逐步扩大,项目不断丰富,游客日益增加。2013年,吉林省各地以“梦幻冰雪,精彩吉林”为主题开展了各项旅游活动。另外,吉林省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现代农业观光资源,重点开发了“葡萄酒之旅、田园之旅、雪村之旅、采摘之旅等乡村游产品”。“经过积极培育,全省共有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23个,“农家乐”近500个”。颇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温泉旅游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堪称亚洲室内生态温泉之最的长春双阳御龙温泉度假村,以特有的“南国风光”著称于温泉业,成为人们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三)旅游产业要素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吉林省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促使全省旅游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全省高星级酒店数量明显增加,其中5星级达到14家,4星级达到40家,仅长白山地区就新增5星级标准酒店6家,达到了10家”,使到长白山旅游的人数大幅度攀升。在旅游项目开发方面,全省开工建设旅游大项目307个,其中新建项目109个,续建项目198个,已完成投资78亿元,呈现出投资大、数量多、标准高的特征。在旅游交通方面,2012年新增长春至合肥、长沙、贵阳、福州等近20条航线,使吉林省航线总数达到近90条,通航城市达至54个。铁路方面,增开了与省外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扩大了吉林省旅游客源市场。在旅游商品方面,目前吉林省有开发、生产、销售旅游商品的企业近600家。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形成的传统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制品,依托农业大省、生态大省开发的绿色生态保健食品、饮品,依托黑土地文化、冰雪文化、汽车文化的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深受旅游者的喜爱。
二、吉林省旅游文化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链的构成存在薄弱环节
旅游产业链的构成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酒店、景区景点、旅游商店、旅游车船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旅游核心企业,如果其中某一企业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是旅游产业链得以运行的根本动力,吉林省的一些重要景区在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服务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如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遗迹需要加以修缮和细心维护;一些旅游景点标识不全、路标不清晰;有些旅游景区的停车场和购物中心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吉林省中小型的旅行社居多,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和缺乏质量保证等问题;通往一些偏远郊区的旅游景点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娱乐设施不完善、项目单一。毫无疑问,这些薄弱环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吉林省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二)旅游产品整体实力较弱,文化内涵不够突出
目前,吉林省已开发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但这些旅游产品层次较低、内容单调,存有雷同和模仿的现象,缺少综合性较强的旅游产品。如具有纪念性和教育性的红色旅游产品,所展现给游客的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和机械化的文物陈列,产品内涵未得到充分挖掘,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缺乏长久竞争力。
(三)产业链条中的各企业缺乏协同配合意识
吉林省旅游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各企业间缺乏协同配合意识。企业在经营中通常以自我为核心,在竞争客源时只想着自己获得利益,忽视甚至会损害到产业链整体的利益。如有的旅行社为了获得客源,进行低价销售,在服务上却偷工减料。另外,有的景区和旅行社之间缺少协作行为,在门票方面对旅行社并没有优惠,造成旅行社在向游客推荐景区时可能有意忽略此处,而以其他景区代之。吉林省大部分景区将门票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产业链条就出现了“孤环”的现象,不利于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四)对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吉林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国际、国内市场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这与宣传力度不够有重要关联。大部分的宣传活动只是简单地将信息传递出去,缺少与游客间的双向沟通和互动,不能及时了解游客的看法和意见,也就不能及时弥补宣传活动的不足。另外,在吉林省旅游宣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广大群众,缺乏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未能以宣传者的身份积极投入到旅游宣传工作中。
三、吉林省旅游文化产业链发展对策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要进一步加强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业链的整体质量。首先,要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下工夫,使水、陆、空三种交通方式畅通无阻。要加快和完善旅游城市(村镇)连接A级以上重要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特别是长白山景区的环线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还需加强与旅游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停车场规范化,旅游标识标准化,供水、供电、通信、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系统化。其次,要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要兼顾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以及具有突出特点的度假型旅店,如以农家乐为主题的特色旅店。旅行社建设方面,要重点加强对中小型旅行社的管理,推动其向专业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要加强对旅行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最后,要提升娱乐和购物环节的服务质量,在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建设诚信优质的旅游商品销售场所和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努力形成各要素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应整合生态文化、渔猎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冰雪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电影文化等七大文化产业链,使其为旅游文化产业所用。这七大文化产业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长白山、向海、莫莫格湿地生态区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查干湖冬捕为主要代表的渔猎文化;以吉剧、东北二人转和朝鲜族歌舞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以北大湖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和莲花山滑雪场为代表的冰雪文化;以长春皇宫博物院、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四平战役纪念馆和“四保临江”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世界文化遗产集安市高句丽古迹、四平市叶赫那拉古城和农安县辽金古塔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中国最大的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为主要代表的电影文化。在对这些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的同时,要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围绕产品进行整合。应以加快打造长白山旅游为核心,以沿线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整合七大文化的优势产品,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也可将省内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连点成线,通过强强联合增强整体吸引力。
(三)优化企业间的协作行为,提升产业链的整体实力
吉林省旅游行业各企业之间缺乏协同配合意识,存有恶性竞争现象,产业链的整体实力不强,难以应对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化产业链上各企业间的协作行为势在必行。景区景点是旅游产业链的链核,景点门票价格的高低决定着游客的数量。因此,各景区不能只将收入局限在门票方面,应适当降低门票价格。还可以同本地区的旅行社和其他相关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联合宣传和促销降低各自的成本,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另外,各企业要有“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的意识,通过网络渠道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融合发展。
(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推动旅游客源市场的扩展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链;资源;精细化
一、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及地广人多的优势,煤化工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都坐落在内蒙古,内蒙古的煤化工产业逐渐形成了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化煤化工的转型。发展煤化工产业有着其他煤炭丰富地区所没有的地区优势。属于西部地区,享受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同时,又是边疆民族地区,享受着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相对于其他煤炭丰富的地区,内蒙古离京津冀、东北经济圈更近,离华东、华南等化工产品消费地区的距离更近,因此运输成本更低。由于内蒙古地广人多,发展煤化工产业具有更强的环境承受能力。内蒙古依托着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吸引了神华、大唐等大型企业及各种区外的中小型企业对内蒙古的煤化工进行投资,促进了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内蒙古发展煤化工的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水资源的匮乏。煤化工产业对于水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挤占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协调好煤化工用水与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的关系十分重要,否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内蒙古煤化工产业链的缺陷
煤化工产业链的运作从煤炭的开采开始,经过煤化工产业的加工,最后面向下游的市场。每一个环节的运作及与下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影响着煤化工产业链的运行效率。目前,内蒙古煤化工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缺陷如下。
首先,煤炭的开采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与下游的煤化工企业合作不密切。目前,内蒙古大部分的煤矿开采企业为中小型的煤炭企业。中小型煤炭企业的资金、技术是有限的,导致了对煤炭的开采效率低下。煤炭资源是不能进行重复开采的,由于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煤炭采出率不到30%,少数重点开采煤矿的采出率能够达到50%,导致了煤炭资源的浪费。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也得不到利用,并且无法利用的页岩气资源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我国的页岩气储量排名在加拿大、俄罗斯之后,居于世界第三。如果能够使如此丰富的页岩气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国的能源供需矛盾也将得到更好的缓解。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种种浪费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由于资金、技术的不足,中小型煤炭开采企业也没有能力利用环保装置降低煤炭开采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数据显示,每开采一万吨的煤炭,土地就会出现0.2亩的塌方,而且煤炭开采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占了内蒙古污水总排放量的1/4左右,这些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制约着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煤炭开采的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低、安全意识差、技术水平不足,煤炭开采中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阻碍了煤炭开采的发展,降低了煤炭开采的效率。这其中也有中小型煤炭开采企业与大型煤化工企业缺乏密切合作的原因。
其次,传统的煤化工企业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及新型煤化工产业技术投资成本过高、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与下游的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没有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传统的煤化工产业没有根据下游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导致了产能过剩及落后产能无法及时淘汰,影响了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转型速度。而新型煤化工产业则由于投资的盲目性,没有以市场需求、环境承受能力为条件,导致了大量的新型煤化工项目的上马,产生了“潮涌现象”。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及社会配套条件的要求很高,如果不以下游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盲目规划、投资,由于新型煤化工项目自身具有的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潮涌现象”不仅会增大项目的风险,还会对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目前,现有的新型煤化工技术也不够成熟,煤液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很多,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煤液化,其产品都是液体燃料,产品单一,且其单一的产品是建立在很高的投资运行成本和较长的运行周期的基础上的。这就导致了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市场风险较大,并且煤液化实际上是将煤炭在高温条件下与气化剂反应,分割成各种小的碎片,如CO、CH1和H2,然后再通过组合得到各种燃料油和化学品,这实际上走了一条弯路。其实,煤化工产业下游的市场对一些煤化工的产物需求很大,但是煤化工企业却没有充分利用这种需求。在煤化工的精细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高附加值的产物,煤化工企业应该针对高附加值的产物进行精细化研究。例如,魏先勇教授以萘为参照物为我们做了一个很直观的比较:萘是高温焦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在各种煤中广泛存在,精萘的价格约为每吨1万元,但是在煤中许多成分的价格却远远超过了萘,如苯并也广泛地存在于多种煤中,作为一种化学试剂,它的价格确实萘的价格的12万倍。之所以苯并的价格如此高,是由于市场对它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煤化工企业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需求进行投资,而不应该对同一项目进行重复投资,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三、发展精细煤化工产业链
低效率的煤化工产业链制约着以煤炭资源为依托的的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应该大力推动内蒙古煤化工产业链的精细化发展。
第一,政府严格规范煤炭开采行业的准入标准,取缔各种不规范的煤炭开采企业,从而减少不规范的煤炭开采对煤炭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各种小型煤炭开采企业的合并,形成煤炭开采的规模效应。争取煤炭开采企业与下游的煤化工企业之间形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大型的煤化工企业对上游的煤炭开采企业给予资金、技术的支持,从而提高煤炭开采企业的安全和技术保障;煤炭开采企业以煤化工企业对不同品级的煤的需要为导向对煤炭进行分类,根据煤化工企业的需求量进行开采,降低煤化工企业寻找合适原料的成本。
第二,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的“潮涌现象”是一种市场失灵,政府应该帮助解决这种市场失灵。引导市场进行合理的煤化工项目投资。争取实现煤化工企业以下游的各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煤炭资源进行精细化高效利用,也就是使煤化工在操作条件温和的情况下,煤中的各种有机质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产出各种附加值高的多样化产品,所用的催化剂、溶剂和水易于回收和循环使用。煤化工企业要想能够时刻了解下游市场的需求,就得与下游的各行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下游各行业为煤化工企业提供需求,煤化工企业根据需求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这样,资源才能被投资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使得煤化工产业链精细化,进而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煤化工产业链的精细化发展,这样才能提高煤化工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充分合理地利用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才能体现出的煤炭资源优势。否则,粗放地利用有限的煤炭资源会导致陷入“资源诅咒”的尴尬境况。
参考文献:
[1]刘洪亮,曹凤中.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2]许冠南,周源,陈晓红.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事态预测[J].煤炭经济研究,2013(07).
[3]吴晶英.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思路[J].企业研究,2012(18).
[4]耿秀明.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3).
[5]杜涛.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科学发展煤化工产业[J].科技创业家,2013(08).
[6]边书田.新型煤化工产业链简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关键词:动漫 产业链 文化业 天津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动漫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又一大经济增长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动漫业作为一个消耗低、无环境污染的新兴产业,还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更改变着全球整体产业格局。
一、全球动漫产业格局与现状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的产业形式,它不仅包括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还包括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其表现形式也不仅限于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还有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业态之一,它形成于美国,一般认为世界动漫产业形成于20 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兴盛, 并于20 世纪后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动漫产业在全球的迅速崛起
产业的地位与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息息相关,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所不同但这种作用普遍存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不断蔓延的时期,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正逢其时,其中动漫产业更被誉为“无烟的朝阳产业”,迅速发展为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它肩负着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国际文化贸易份额、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拓展就业领域、满足城镇居民文化新需求、发展绿色产业和降低能耗等等众多重大使命。
全球动漫产业逐渐形成并处于少数国家割据态势,世界三强美、日、韩占据了世界市场份额的70% 以上,不仅如此,它们更通过完善的市场运作和衍生品开发模式,使得动漫产业的规模市场进一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更为完整庞大的动漫产业链。
许多国家也已经看到动漫产业发展的潜力,纷纷将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部分。作为老牌的工业国家,英国依靠包括动漫产业在内的创意产业的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使得动漫产业更成为其第一大产业。新加坡政府的充分重视和利用政策杠杆调控布局,加大力度推进动漫产业的崛起。此外,法国、荷兰、巴西等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强劲。
(二)动漫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尽管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下滑,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却呈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动漫产业以97%的增幅飞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改革开放后, 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美、日、韩等国动漫游戏产品一拥而入。中国动漫市场现状不容乐观。为发展动漫这一新兴产业, 21 世纪初期中国动漫产业走上了由政府主导发展的模式道路,地方政府也随之不断地把动漫产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数十个国家级动画基地的建立、大批资金的不断涌入,各地动漫产业面对广阔的动漫市场正在纷纷制定着发展计划。北京着手实施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的目标;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都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
二、天津市动漫产业现状及产业链问题探讨
(一)天津动漫产业现状及SWOT分析
天津市有很好的漫画历史与氛围,有多家在全国都很有影响的漫画工作室。九十年代中期,天津市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动漫游戏研发地。截至2008 年3 月底, 天津从事动画设计、漫画设计、多媒体设计的企业有200 余家,其中, 核心动漫设计企业已达35家, 总从业人员达到5000 余人, 年营业额收入近亿元人民币,产品覆盖了大陆本土及港澳台地区、欧洲、北美、日本等多个国家。事实表明, 动漫产业已成为天津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全国动漫游戏市场的兴起,天津市动漫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而且天津市也在不断加大对文化娱乐体育业的投资力度。
本文运用SWOT 分析对天津动漫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定位,提出天津的发展战略和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一,优势为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厚的文化底蕴;较好的人才培养和研发能力;较强的经济实力;国家地方政策扶持;第二,劣势为,核心人才缺乏;原创能力不足;观念意识落后;第三,机会为,注重自主品牌研发,并构建生产-营销网络;有一定原创能力和国际市场覆盖能力的实力型动漫企业的崛起;第四,威胁为,国内外竞争存在;资金短缺;盗版猖撅;产业链不完整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天津动漫业的发展没有从产业的角度加以思考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残存弊病,使得产业化运作困难重重,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的良性地循环受到威胁。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天津动漫业的发展有赖于新的动漫产业链的构造和实施,天津应抓住这次机遇,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链发展之路。
(二)天津动漫业发展的产业链困境
通过对天津市动漫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天津动漫产业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链的断裂是目前阻碍天津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成熟的动漫产业市场必须有一条完整紧密的产业价值链,这条产业链基本应包括很多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创意为核心、市场化为导向、动漫影片的制作是龙头、衍生品开发和营销是收入的保障。下面从产业链构成的几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天津市动漫产业链断裂的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产业链核心困境,即动漫原创能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低。原创是天津市动漫产业的生命所在,事关天津市动漫产业成败。尽管天津市的动漫原创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但相对于全国乃至全球巨大的动漫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天津动画产量很少,距电视台规定的播出时间相差甚远,这些缺口全部由进口产品填补了。动漫缺少真正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意,有些所谓的原创实则只是简单的模仿。
其次,产业链市场化困境,即资金短缺。资金的缺乏一直也是天津市动漫产业得以发展的一大软肋。天津市动漫作品要想在“洋动漫”的夹攻中脱颖而出,必须要花大力气打造精品,但是这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天津市动漫产业链条呈现的“断裂”状态,使投资者收回投资渠道十分有限,仅能从投资的主体部分获得一点资金回流,而无法从后续的产业链条中分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因此,投资商的资金投入非常谨慎,导致资金来源短缺。
再次,产业链风险困境,即产权保护不力。动漫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版权交易过程,动漫企业通过对其自主动漫作品版权的开发、交易和运用,实现版权财产权的价值,并由此获得利润。动漫产品特别是原创动漫普遍制作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其投资风险可想而知。盗版的猖撅又会导致动漫厂商几年的努力徒劳无功。这导致大量的动漫企业不敢轻易的投入原创动漫市场。天津市的盗版现象也比较猖撅,一些人经不起经济诱惑而使用盗版品,损害投资者利益,极其不利于产业链资金的流动。
最后,产业链保障困境,即缺乏成熟营销网络。动漫并不仅仅是指任何一部动漫作品,而是一个从上游动漫影视制作到下游衍生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的产业价值链。国内动漫企业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缺乏一个很成熟的动漫产业营销网络体系,导致很多开发的动漫衍生品不能及时有效到达消费者手里,企业无法通过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来获取应有的高额收益。
三、天津动漫产业链的打造
天津动漫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其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可供参考的和遵循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很多动漫作品的盈利在中国很难实现。因此只有建立新型的动漫产业链,由此形成清晰的动漫盈利模式才能解决产业链断层问题,才能实现天津动漫产业的突围,创造本土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建立起促进良胜循环的新型动漫产业链。
(一)动漫产业链研究意义
动漫产业链是指动漫产业由高端到低端的一整套产业链条,由动漫作品的创作到衍生产品的开发直至进行再创作的循环过程,是动漫产业实现正常运转获取产业利润实现发展壮大的基本保障和根本途径。实质上动漫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链的形成。动漫产业链可以看成是为满足动漫市场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而产业链接聚集的目的就是把动漫产业的上游创作开发、中游的生产制作、下游的市场开拓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集在一个集中区域,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链接聚集的溢出效应使整个行业都回归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天津动漫产业链模式的构建
结合天津市动漫产业的现状借鉴美日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本研究提出天津市动漫产业链模式如下。
■
图1 天津动漫产业链模式
打造成功的动漫产业链,首先,需要有成功的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其次,要依靠漫画杂志、电视媒体等载体,对作品和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最后,应选择成功的动漫形象进行加工制作,开发衍生产品,进一步提高动漫形象的知名度。在这条动漫产业链上,通过动画形象的树立形成价值转换,,在这之后上游A企业选择合适的B转移企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此同时,C企业根据B企业动画形象的树立效果评价,改编动画片以利于价值转移收益。D企根据又根据C企业的市场需求和收益评价,进一步制作衍生产品,并将信息进一步传递给E企业,E企业将作品开发为游戏产品,扩大制作规模,培养用户市场,提高竞争实力。使其在价值链的基础上,提高价值增值能力。形成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价值链体系,扩大动漫企业的获利空间,加强动漫业的经济贡献程度。
四、天津市动漫产业现状及产业链问题探讨
由上述分析可知构建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对天津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策划和创作、动漫形象的树立、动画的改编、衍生品和游戏的开发等各阶段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本文就天津动漫产业链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加强与文化产业融合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明确突出了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有利地位,因此大量的政府与社会资源必将向新兴产业倾斜,而发展动漫产业是天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有着巨大价值。天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走出以动漫产业带动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道路,从而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营造出有助于形成动漫产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不仅如此,加强动漫产业与文化产业中其他领域的互动,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达到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
(二)加强与天津发展战略融合
在未来的5到10年的发展中, 天津动漫产业应遵循以市场机制为主导、鼓励和发挥民间活力的良性发展模式,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进而提升天津动漫产业整体竞争力。另外,灵活的产业发展载体的构建有助于逐步形成体系完整、结构科学、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市场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的良好动漫产业发展格局。
(三)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鼓励动漫企业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消除社会资本进入动漫产业的各种障碍。如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基金,使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股、控股,使非公有资本能够平等地参与到各类动漫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来。按照文化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文化领域引进外资有关政策,对外商投资各类动漫产品进行指导。鼓励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将具备条件的动漫中小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范围,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境内上市融资。
(四)加强行业间合作
天津应充分发挥动漫类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的积极性,保证动漫技术与人才的不断补充。动漫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与教育、科技等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可以吸引培养和集中动漫人才,而动漫人才是创作动力的源泉,是产业链的核心。加强与教育业的合作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天津市高等院校创办动漫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专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通过培训现有动漫从业人员,对其知识体系进行重塑;再次,按照市场需求和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最后,培养和引导公众对动漫产品的创作兴趣和消费习惯, 进而加深国产动漫产品的影响力。
(五)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目前,天津的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均就推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问题形成共识, 要想尽快缩小天津动漫产业与京、沪、深、杭等先进城市的差距, 必须开始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应立即出台政策性文件,制定并实施天津动漫产业发展战略,对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支持原创、产权保护、土地使用、吸引人才等关乎动漫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相信以政策导向为杠杆,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天津动漫产业产业要素的聚集及完整产业链的构建铺路。
(六)加强动漫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事实上天津动漫企业有能力开发出好的创意的衍生产品,但正是因为盗版的存在使得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巨额利润都被盗版商谋取,这也是导致产业链条无法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健全势在必行。保护知识产权是动漫产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应注重对动漫运营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走私、侵权和盗版动漫产品的行为进行;除此之外,积极鼓励动漫作品著作权登记,依法重点对动漫产品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2005(2)
[2]王春喜、程文娟,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分析与竞争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3)
[3]杨壮振,金融危机下的民族动漫产业及其结构变革[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保险公司应适应变化,在汽车保险产品开发上、汽车金融保险服务上、汽车保险行业信息共享上加强建设,从而推动汽车产业链的做大做强。
[关键词]汽车保险汽车产业链
当今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汽车产销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平均速度的10倍。
另一方面,包括保险在内的下游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将有力地推动汽车产业上批量、上水平。因此,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保险业的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保险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一、从国外的经验上看,保险贯穿于汽车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各环节
1.就制造商而言,产品责任险和产品召回险可为其转嫁巨大的经营风险。在产品责任上,据JVR(JuryVerdictResearch)资料表明2,在1995年4月至2005年4月的10年间,汽车与汽车配件(如:座椅、安全带、轮胎等)产品责任险的案均赔款高达400万美元,交通工具类的案均赔款为270万美元;汽车配件在不同事故中的赔款差异最大,从1.3万美元到2.85亿美元不等;
在汽车召回上,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美国共召回超过2亿辆整车和2400多万条轮胎;在日本,自1969年至2001年间,也共召回缺陷车辆3483万辆。而且,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车型的日益多样化、复杂的制造工艺以及研发时间较短,汽车召回越来越频繁,2004年美国汽车召回创纪录,通用汽车公司当年召回约2500万辆汽车;在2002年到2004年两年间,雷诺被迫采取召回行动18次,宝马10次,尼桑9次,马自达、奔驰各8次,奥迪、KIA、沃尔沃、大众各7次;菲亚特、本田、美洲豹和SAAB各5次等,在召回的汽车中,约40%属电子系统出现故障,60%则是由于汽车存在机械方面的隐患。
可见,汽车整车或配件的潜在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是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其产生的损失和费用也是昂贵的,因此,发展汽车产业,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风险规避机制是必要的。
2.就销售商而言,汽车金融将有力推动汽车的销售。国际汽车企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汽车金融公司既是汽车公司推动销售的利器,也是公司的盈利点。在美国,80%的新车是通过贷款购买的,即便是印度也有60%~70%的贷款购车比率;同时,通过汽车金融公司,汽车企业可以培养用户的消费忠诚度——当用户二次购车时,可以通过汽车金融公司直接置换该汽车品牌的新车,从而实现用户持续购买的功能。
3.就车主而言,机动车强制保险和商业保险可为其自身和公众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对于车主而言,车辆保险是对自身或第三方提供一种风险保障,不少国家采用了强制保险制度。对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其各州在强制车险的保额设计上,不但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定最低的责任险保额,使得当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受害者本人的医疗费用,而且还考虑了对受害人治疗恢复期间的收入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有些州的责任险甚至将治疗期间伤者的护理费用和家庭内未成年子女的看护费用也纳入其承保范围,该车险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解除受害人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并保障其家庭经济来源不受影响。
二、群策群力,发展我国汽车系列保险,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1.共同开发和推动汽车系列保险产品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发和推动汽车召开保险,为汽车制造商解除后顾之忧。我国于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一汽集团则于2004年开创我国首次汽车召回的先河,对马自达6CA7230AT型轿车进行召回维修;同年11月,上海通用则由于真空软管问题可能影响制动,首次召回2.7万辆2.0升型君威轿车;而最大的一次召回当属重庆长安铃木,于2004年9月对15.7万辆电喷奥拓轿车实施召回并免费维修。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探讨开发和推动汽车召回保险产品,为汽车厂商提供风险转嫁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应积极开发商业车险新产品,提高其保障程度。2006年7月1日,我国已正式实施了交强险,但在商业车险上,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产品较单一,保险责任限额较低,在间接损失的保障上不足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使商业车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与之相对应。
2.风险共担,恢复和经营好汽车信贷保证保险,促进汽车销售。我国自1998年10月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至今,信贷购车比例不足汽车总销售量的10%,保险公司也积极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予以配合。然而,由于我国个人诚信体系的缺失,加上汽车销售商在售车商的信用行为不一,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风险管控上的认识和做法不一,以致在爆发井喷的2001年~2003年里,出现汽车个人消费信贷的大量坏账。从2003年底起,保险公司退出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银行退出汽车信贷市场。目前,随着个人诚信体系的逐渐健全等制约汽车消费信贷的障碍逐渐消除,车贷市场出现复苏的迹象。但是,汽车销售商、银行和保险公司能否形成风险共担的机制,共同在风险的识别、管理以至最后的风险承担上,建立起有效的分担机制,则是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重新开办并取得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信息共享,共筑诚信,做大汽车产业价值链,服务好共同的消费者。保险业和汽车产业应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一是在公共信息上。二是在私有信息上,各行业间应进行互利的共享,以推动产业做大。
关键词:商业银行;产业链融资;金融发展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金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银行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占据有利地位,就不能以传统的金融融资方式来进行,由此产业链金融应运而生,成为改变当前商业银行融资格局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产业链融资金融发展问题进行探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产业链金融的概况
所谓产业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以拓展核心企业服务的方式,使得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与上下游供销商之间的联系加强,使得产品的生产,采购,消费融合起来,给予整个链条上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促进产业链增值金融业务的发展。从其含义来看,产业链金融不仅仅符合产业竞争升级的发展规律,能够为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对应策略,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来讲,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使得整体的业务链和风险控制链不断形成,能够解决链条中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产业链整体的良性发展;其二,有利于促进核心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使得自身的产业链条更加稳固;其三,彰显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胆识,并且由此衍生出更多的金融新产品和服务,这对于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体系的完善来讲是很有帮助意义的。
二、当前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虽然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产业链金融的发展,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进行拓展,但是从其实践效益来看,并没有达到最为理想化的状态。具体来讲,当前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还存在以下的缺陷和不足:
1.商业银行的金融经营管理理念较保守。当前商业银行主流市场业务已经开始将重点放在大型企业客户和中小企业衍生客户的业务需求上,争夺此部分的市场利润,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重要基地。但部分商业银行并没有依照市场发展的趋势,实现自身营销方案和经营方向的调整,过度守着原有的大型企业客户和垄断企业客户,忽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开发,而在与原有企业客户主体实现金融合作的时候,总会处于劣势地位,由此使得商业银行处于金融融资的被动局面。归根究底,就是商业银行金融经营管理理念比较保守,忽视了当前金融市场的变化,没有将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纳入金融发展战略中去。
2.商业银行的产业链金融管理主体不全。既然要发展产业链金融,就需要具备专业的,健全的产业链金融管组织体系,但是当前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其一,缺乏专门的产业链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对应的部门设置处于分散的状态,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不足,没有形成统一指挥的格局;其二,产业链金融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性不足,缺乏对应的审批操作管理制度,以传统复杂的方式来操作,难免使得银行业务的办理效率不断下降;其三,产业链金融发展需要专业的审查审批队伍,而当前的人力资源显然难以满足在此方面的需求。
3.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技术基础弱。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优化调整当前金融客户资源,理顺行业企业金融需求,以打造全新的产业链金融格局。为了全面发挥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模式的效能,就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当前我国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虽然比较快,但是在高度物流,资金流链接和信息共享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欠缺之处,而当前基于信息技术的产业链金融发展案例还比较少,这也是影响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
三、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策略
1.树立正确的金融经营理念。首先,以产业链金融产品品牌为向导,制定产业链金融品牌策略的时候,考虑好金融产业市场发展与产业同质化之间的关系,以差异化战略为产品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打造属于商业银行自身产业链金融发展格局;其次,改变以往重视大企业和垄断企业的思想意识,关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实现对应金融产品的研发,以实现金融市场的最大化占有。
2.建立健全产业链金融体系。建立健全产业链金融组织管理体系,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结合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的特点,设置专门的业务主管部门,明确其部门职权,实现产业链金融业务的统一化管理和控制;其二,注重专业化产业链金融业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技能,以保证切实推动产业链金融体系的完善;其三,建立健全完善的银行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以学习和培训的方式,使得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服务素质不断提升。
3.打造融资信息的服务平台。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工作:注重产业链金融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由政府出面搭建公共金融服务链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与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注重对于信息服务平台的为何和管理,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实现企业市场空间信息的拓展,也使得产业链金融信息平台的价值得以不断展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模式的确不同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其在融资效益和效率提升方面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商业银行产业链融资理念,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产业链融资环境的优化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张箐.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4,01:110-116.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阶段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94 — 02
中国农业产业链组织机制是指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的表现形式以及与各主体之间的联结实现方式。蒋永穆、王学林把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农业产业链与农业产业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产业组织的发展上是基本一致的。借鉴蒋永穆教授的这种划分方法,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发展分为:萌芽阶段、发育阶段、发展阶段。
1 萌芽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是高度集中化的公社制。的政社合一、生产资料完全归属公社所有等弊端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时期,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最高,农民的入社率高达100%。但是,随着的解体,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急剧削弱。
“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是,这种小规模、分散性的生产,一是使得生产的规模性与集约性难以发挥,二是使得分散的农民面对市场交易的弱势地位凸显。广大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众多农民处于无序的分散竞争状态,农民还是只能获得出售初级农产品的收益,农产品的附加值极低。
图1 :农民与市场的多对一关系示意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的带领下,成立了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即把同一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依据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以增加农民成员收入为目的,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广大农户通过专业技术协会与市场连接。见图2。
图2 :“农户+专业技术协会”示意图
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除以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并得到迅速发展。1995年11月8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的全国性组织—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CRSTA)在北京正式成立,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技协的组织网络体系。据中国科协统计,到1998年底,全国已发展农业科技协会11.56万个,包括粮食作物、瓜菜、水产、林果、食用菌、加工运输等140个专业,入会农户达62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 。至2009年底,我国登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是24.64万家,入社的农户有2100多万户,入社率是8.2%。
2 发育阶段
“公司+农户”是发育阶段的特征,也即是“小农户”通过“大公司”与市场联结,“大公司”是指农业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小农户”就是分散的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广大的农民。这种“公司+农户”模式的引入使得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层次得以丰富,产业链得到延伸。
图3 :“公司+农户”示意图
在80年代,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已经建立,并有了一定发展。农户迫切希望通过协会的帮助,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但是,专业技术协会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指导,少有农户进入加工与流通,尤其通过专业技术协会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现实中还难以实现。同期,国外的一些涉农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农业运作的一些新理念。如,泰国的正大饲料公司为了进入中国饲料市场,采用的模式就是由公司向中国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种鸡、饲料等生产资料,带动农民家庭发展养鸡业。这些新方法、新模式对我国涉农企业起了一个示范作用,国内涉农企业纷纷效仿,促进了“公司+农户”模式的形成。1993年经济日报刊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公司+农户”》,这是理论界第一次对这种模式予以命名。30年来,“公司+农户”模式在帮助农民致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规模经营和规避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契约联结,双方交易的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龙头企业为了得到稳定的和有质量保证的原材料来源,在合同中会一定程度上考虑农户的风险,农户的销售也有了稳定的渠道。这一时期,农户的增收是明显的。但是,由于农户与龙头企业依然是多对一的关系,双方之间实力悬殊,不是完全平等的市场关系,又缺少其他干预力量予以平衡,以至于这个模式在操作过程也暴露出它与生俱来的缺陷: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话语权、自主意志得不到体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权责严重不对等、机会主义大量存在、条约显失公平,利益分配完全由龙头企业单方决定并向企业方倾斜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积极性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两者“双赢”的预期效果。
“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探寻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通道,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具有制度性的弊端,不能彻底改变农户的弱势地位,不能改变农户利益受损的局面,迫切需要组织创新,以适应农业的新发展。
3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特征是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多样,充满活力。
随着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弊端愈加显现。龙头企业的强势、农户的弱势使得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值收益被龙头企业掠夺,农户只得到初级农产品的原材料收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农户之间需要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与龙头企业竞争。在“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不同类型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与我国家庭联产承包、统分双层结合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相衔接,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上述几种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重要产业组织形式。
图4 :“公司+基地+农户”示意图
图5 :“专业市场+农户”示意图
图6 :“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示意图
在图4“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中,“公司+农户”模式中增加了一个“基地”环节。在图5“专业市场+农户”模式中,若干龙头企业处于同一个圈中表示各个不同的龙头企业在专业市场中竞争。在图6“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增加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环节。专业商品市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是农业产业链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两个重要标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得农户的谈判能力得以大大增强;专业市场的出现使得从事相关业务的龙头企业也出现竞争对手,这对于一个特定区域的农户来说,龙头企业的增加有利于使价格达到一个均衡的位置。因此,专业市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得农户和企业在谈判中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同时,由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得企业通过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约而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另外,由于专业市场的出现,使得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加强,竞争可以带来产品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市场与龙头企业呈一种相互促长的态势。
〔参 考 文 献〕
〔1〕蒋永穆,王学林.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相关措施〔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08):44-48.
1煤-焦-电-建材产业链低碳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煤-焦-电-建材产业链低碳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产业链结构存在断裂性,存在两个甚至多个小产业链并存的情况。如同煤集团以建立循环经济园区为依托,发展了“煤电-建材”和“煤-化工”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煤炭多个生产环节的完美结合。其“双链并走”的发展模式为企业建立综合的煤-焦-电-建材产业链奠定了基础,然而链式结构的断层将不利于实现产业链效益的最佳发挥;(2)产业链延伸不足。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集中于西北地区,因此发展比较成熟、技术比较先进的大型煤炭集团多居于此,其采用煤-焦-电-建材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机会也较大。但由于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其煤-焦-电-建材产业链低碳模式发展,于是多数中小企业选择了比较单一的产业链发展模式;(3)产业链低碳发展理念不足。目前该产业链发展多立足于循环经济理论或生态工业园理论,以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为主导的新型煤炭型循环经济园也蓬勃发展。这些理论尽管同样包含了低碳、环保元素,但是对低碳生产的关注不足,这不利于全球变暖的环境应对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煤炭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低碳经济挑战。
2产业链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生产过程而言,煤-焦-电-建材产业链主要存在能耗高、效率低、排放高、新能源及低碳技术使用率低等问题。该产业链消费能源主要有煤及煤制气、洗精煤、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电力等,其中煤炭、石油以及煤炭燃烧生产的电力是其主要使用能源,而天然气等新能源比例较低,使用比重不到10%。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必然导致产业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低碳技术使用水平的限制,更不利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和产业链低碳模式的发展。在综合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共伴生矿利用率低、煤层气收集利用不足及三废末端处理不足等问题。目前该产业链模式对煤炭生产伴生物的综合利用方式仍比较粗放。以煤矸石为例,一般含碳量为6~20、发热量介于2090~6270kJ/kg的煤矸石适于制建材,低于该下限可用于建材制造或复垦、回填,高于该上限则适于作燃料[7],这样对煤矸石进行分类综合利用才能物尽其用;煤层气综合利用由于需要较高的技术设备支撑,目前仅在较大型煤矿采用,中小煤矿仍是自然排空,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对于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由于其增值效益不高,且排放环境宽松,故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于环境治理,主要存在有三废回收率低下、排放达标率低及投资比重不高的问题。目前产业链三废排放及治理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监管和企业的自主,然而低碳经济方兴,其相关体制政策法规尚不完善,执行颇多困难,监管难免存在漏洞。同时,煤炭企业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动性,对三废的治理及环保工作采取消极放任的态度,这也是环境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低碳意识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是:管理层面,主要表现为企业发展煤-焦-电-建材产业链低碳模式的主动性不强,决策层态度消极;员工层面,主要表现为低碳教育普及率低、低碳生产执行不力等。这些不足,归根结底是产业链低碳发展模式与绩效脱钩,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缺乏激励力造成的。
3原因分析
我国煤-焦-电-建材产业链低碳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追根溯源是由政府、企业、员工以及行业等产业链相关主体未充分发挥作用引起的。首先在政府方面,目前我国政府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执行不力,且以行政命令为主导形式,不能激发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动性。其次在行业方面,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内派系林立,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存在诸多隔阂,且行业领域低碳经济的相关准则尚未确立。再次在企业方面,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主动发展低碳经济意愿淡薄,对企业低碳核算及低碳技术研发工作不够重视,碳素企业低碳生产规程及员工培训也有待加强。最后在员工方面,员工低碳意识淡薄,导致低碳生产执行力度不足,同时对企业的低碳发展也未尽到员工的监督义务。
二、煤-焦-电-建材产业链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两手”功能:“一手”硬功能,紧抓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及切实执行;“二手”软功能,鼓励、支持、引导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低碳发展优惠政策,放宽煤炭产业低碳市场准入,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煤炭产业朝着低碳方向发展。同时,政府还应当强化低碳服务职能,扩大低碳经济发展投资比重,积极构建低碳融资平台,保障我国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良好环境。行业协会作为煤炭企业的联合组织,首先需要确定行业内普遍认可的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行业准则及评价标准,为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树立标尺,敦促煤炭企业低碳发展。其次应当加强地区间乃至国际间煤炭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地区门户观念,促进煤炭产业低碳技术的推广普及,在竞争中实现我国煤炭产业的整体优化升级。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关键是态度的转变,由被动转向主动,认真执行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法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能源使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三废排放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的低碳经济挑战。首先,应当推进企业核算体系改革,引入低碳理念和环境成本意识。其次,应当完善低碳生产规程,改革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强化员工的低碳生产意识,敦促、激励员工低碳生产的自觉性。员工既是低碳生产的执行人,又是企业低碳发展的监督人。在生产方面,员工应当强化低碳理念,严格执行企业的低碳生产章程。同时,员工是国家的公民,因此还应当承担对企业低碳发展的监督义务。
三、结论及展望
关键词:汽车 产业链 专业发展
课 题:本文系安徽省马鞍山市201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工学交替模式下的车身涂装岗位技能培养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号:MJG12006。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是一个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多领域的高科技结晶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所带来的是巨大的汽车产业就业市场,对此谁能敏锐地觉察到,谁就能在职业教育大发展中占到先机,赢得职业教育的未来。
安徽省是一个汽车工业大省,不仅有江淮、奇瑞、星马、华菱、合力、安凯等众多著名的汽车制造厂,更有风之星、省汽贸、亚夏等全国闻名的大型汽车贸易集团,各厂家旗下汽车网点众多,市场需求量巨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销售、维修业,每年都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快速发展,这种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专业建设落后于产业步伐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皖江汽车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省内一流的汽车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整体搬迁入大学城新校区后,由于各种条件的极大改善,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体上满足了现有汽车维修专业的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的要求。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相对于庞大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而言,学校的汽车专业还只停留在“故障维修”这一狭窄的领域。而且随着汽车制造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故障率的大幅降低,传统机电维修市场已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市场趋于稳定饱和。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传统维修岗位已无法接纳这么多的毕业生,如果我们继续局限于“汽车保养与故障维修”,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及家长的多元化要求。沿海发达地区各职业院校早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就业需求,并迅速形成有特色的汽车产业链各阶段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另外作为职业教育风向标的全国技能大赛近几年也在积极打造此类比赛平台。应该看到在汽车整车装配与制造、零配件管理销售、客户接待、二手车买卖、汽车俱乐部、车辆装潢与美容、报废车辆拆解、勘察定损与保险理赔、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汽车驾驶领域方向我们仍然是空白,巨大的就业市场需求将是我们未来努力奋斗的目标。
面对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企业已经从质量营销方式转向服务营销方式,寻求最大的客户满意度并培养忠实的客户群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而如何从职业学校传统的培养模式中革新专业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教育的“零距离”对接成为汽车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双向延伸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合理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宽中职学生知识面、就业面,并由“学校培养什么人,企业就接收什么人”的老模式向“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新模式转变。充分加强“校企合作”,梳理专业结构体系、确定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国家级改革示范校的龙头专业――汽车专业部应找准专业自身大发展与企业大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各类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打造适合自己发展特色的汽车教学培训团队,体现汽车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并凸显学校在安徽省汽车专业院校的培养特色,并为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必须以现有的汽车保养和故障维修专业为基础,深化专业改革,紧紧围绕汽车市场细化岗位类别,拓展行业就业宽度,将学校汽车专业合理扩展并特色化、创新化,成为学校国家级改革示范校建设的一大亮点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
三、汽车专业建设的构想
第一,加强与省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的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办学关系深入调研企业生产线的岗位需求,与企业一起制定并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并将合作企业的情况介绍、品牌标志等在实训楼里大幅展示宣传,以企业品牌冠名赞助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解决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扩大招生办学影响力。以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装配为骨干课程,突出这些领域的针对性实践训练,为这些汽车制造企业培养熟练的装配线岗位工人并安排本专业一半的学生前去实习就业。
第二,细化维修专业方向化培养。以各4S店的具体岗位要求为依据,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将愿意从事汽车维修的学生重新分班,分机修、电修、钣金、喷涂四个特色岗位进行专门化培养,并取得该岗位的中级技能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并体现出特色培养的优势。在巩固各4S店后台维修领域的传统优势基础上,积极在新生中组建汽车品牌营销班,了解各品牌的营销岗位需求,以简单的汽车专业课为基础,增加汽车文化、营销策略、客户接待等课程,并引进该方面的行业优秀专家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合力打造优秀汽车营销专业,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第三,以人保、平安、阳光等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为合作对象,联合办学。在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基础上对有兴趣的学生开展车辆保险、事故评估、事故理赔、二手车交易等保险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并安排他们去保险公司实践学习,使他们在该领域不断进步,毕业后有能力从事保险理赔方面的工作并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业务骨干和专家。
第四,在学校实习厂内建立一块学生创业基地。开设汽车钣金、喷涂快修店,专业贴膜、贴地胶的小店,卖汽车装饰品的小店,车辆改装、汽车保养、洗车美容店等项目。我们的车间可对校内外营业,即增加学校经济效益又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有条件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自己当老板进行小规模投资,并依托本校的专业团队指导造就一批未来的企业家,这也符合市政府所提倡的全民创业的要求。
第五,报废车辆的无害化回收分类处理在发达国家已经迅速发展起来,而我国在经历了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之后,在今后几年也将面临大批车辆到期等待报废的局面,政府已经看到这个问题并大力支持该产业的健康发展。马鞍山紧邻长三角,又位于合肥、南京两个省会城市之间,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本身是个冶金城市又有马钢这样的大型金属加工企业,如果我们能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利用报废车辆培养专业的汽车拆解员,建立面向全省及长三角的大型汽车无害化回收分类处理工厂,相信未来一定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
第六,结合银行有关汽车消费业务,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汽车、财会专业学生学习汽车消费金融业务,为客户开展购车贷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扩大学校跨学科合作力度。
参考文献:
[1]曹锦.中国汽车销量破世界纪录产销双超1800万〔EB/OL〕.腾讯网.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对物质闭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要求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节约精神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发展循环经济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发展循环经济,就要求我们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形态,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我国在发展煤炭经济中,粗放型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 、我国煤炭经济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低
煤炭企业由于追求自身的短暂经济效益,往往不重视资源的合理勘探与开发,缺乏长远的规划与管理,导致煤炭企业在发展煤炭经济的过程中,眼光过于狭隘,只追求片面的产量和销售收入的增加,忽略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选富矿、弃贫矿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了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矿产资源利用率低。
2.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经济发展平衡
由于部分煤炭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不注重统筹规划,随意开挖,造成了煤矿周围的山河植被遭到破坏,并且煤炭在开挖和加工过程中,会造成土地板结、释放甲烷等温室气体,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由于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开发的深入,如果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不断萎缩,过份依赖煤炭开采的地方将可能面临经济会逐渐萎靡,会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破坏当地经济发展平衡。
因此,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延长煤炭行业的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迫在眉睫。
二、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着力营造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氛围,全面导入资源循环利用理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但经济增长仍将维持一定的发展速度,煤炭的需求将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同时,国家又要面对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只有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资源高效率利用、循环利用,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转变随意开发的发展模式,遵循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延伸产业链,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建立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机制
明晰煤炭资源的产权关系,鼓励大中型煤炭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为公众上市公司,以便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社会的全方位监督,从而有利于培养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以先进的管理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约束煤炭企业恶性竞争,保护煤炭资源长期、有效的利用。
3.加强二次矿产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的煤矿回收率为45%左右,小微型企业回收率更低,与发达国家的70%——80%的回收率有很大差距。煤炭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煤层气,利用煤层气资源进行发电,既可以增加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对煤矸石、粉煤灰的开发利用,生产节能环保的烧结砖,不仅可以代替普通的实心砖,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可以增加就业,解决百姓的就业问题。
4.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开采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煤炭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等局限,对待资源开发仍相对粗放。加强煤炭资源的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就要结合煤炭企业实际,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需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生产模式,要加强矿区地质监测,合理开采布局,从而降低煤炭生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通过严格控制生产末端的废弃物排放,从而减少污染。同时不断通过实践比较,合理利用国内外先进开采技术,采用大型自动化、智能化的采矿设备进行综合性的机械化采煤作业。在采煤环节中,加大采用机器人工开采代替人工开采,不但有利于减少人工成本,还可以减少在不可预知情况下人员伤亡事故。
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煤炭企业拥有明晰、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当今国际社会,循环经济,作为人们大力推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经济摒弃了传统经济模式中“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种单向流动的线性模式,消除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好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煤炭经济的循环发展,就需要用科学的发展战略来规划和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航向,使企业能够始终如一的沿着循环经济的思路去发展。
煤炭企业必须认真吸取产品结构单一、粗放经营的教训,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煤炭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客观的分析煤炭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指导,以煤炭发展为本,多元化发展为指导思想,推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企业要做到煤炭发展为基础,加快发展煤、电、焦、化等相关产业链。通过煤炭本地发电,推进煤炭能源就地转化,从而开辟煤炭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煤化工是煤炭加工链上增值空间大、关联化程度高的化工产业,发展煤化工产业,能够较好的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和增加其附加值,从而更好的增加煤炭企业的经济收入。
三、总结
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还应该积极引导科学的消费方式,使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使整个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共识。只有这样,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煤炭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N].人民日报.2004.11.06.
本文站在产业链的视角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电子产业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近年来,产业链作为信息产业经济学中的概念,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技术经济联系,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犹如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从产业链视角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审视,不仅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思维方法,而且还能为认识和判断产业竞争优势提供有力工具。
一、产业链与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链是指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而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是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含四个相互对接的维度: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任何产业都能形成产业链,如纺织产业链、啤酒产业链等,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可以形成产业链,众多产业链的相互交织则可以构成产业网。产业链具有广义产业链和狭义产业链两种,狭义产业链主要面向具体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广义的产业链则是指在具体生产制造环节基础上尽可能向上游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下游市场拓展环节的拓展延伸。
电子信息产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涉及设备、软件和服务业三大部分,相应地,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主链条也可以此划分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设备、软件和服务环节。设备是电子信息产品功能承载的硬件产品,主要包括芯片、元器件、组件等;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核心,是设备功能实现的技术条件;服务主要包括针对软硬件产品开展的一般性增值服务和立足于三大网络基础之上的网络增值服务。
产业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既要有整体的概念,又要有动态的概念,还要有分工的概念,即,既要站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高度考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问题,又要立足现状,考虑相关产业支撑体系匹配问题,既分清主次环节,不断向核心技术、产业链高端靠拢,又要明确区域差异,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环节。
二、产业链视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产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已发展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在技术和产品结构上不断取得突破,产品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消费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出口基地,但这些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是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的贴牌生产,也就是说电子信息产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产品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产品,关键核心和高端产品技术90%依赖进口。如2015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七百多亿元,销售利润率只有百分之五,而同样作为计算机行业的微软却以垄断技术获利一百亿美元,产品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二)相关产业工艺水平不高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离不开材料、装备等重要相关产业,但与国外先进的材料和装备业相比,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所有芯片生产线使用设备均为依赖于进口,高档数控机床也大量依靠进口,许多关键材料和加工技术也依赖于大量进口,材料和装备业工艺水平不高,直接导致材料产品质量不高,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产业支撑环境欠佳,产业链衔接不完善、现代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电子产业制造业的发展。
(三)研发投入不足,产业链研发与产业脱节
自2005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解决,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但与电子信息产品高增长相比,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却明显不足,企业作为科技投入主体的主导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企业之间、企业与机构之间缺乏合作,这不仅造成产业链研发与产业脱节,而且还造成科技人员市场开拓能力弱,市场与产业相脱节,产品设计成功率低下。如集成电路产业由于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根本无法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而设计企业也无法为生产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因而,生产环节的所有技术只能依靠引进。
三、产业链视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一)产业及环节选择
一是重视软件和服务环节。软件和服务是最具发展空间的环节,因此,在硬件、软件、服务产业链上应全方面提升软件和服务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二是重视芯片及元器件环节。芯片及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核心,因此在芯片及元器件、组件、整机产业链上应重点抓好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产业,提升产品的增值能力和技术含量;三是大力发展研发和销售环节。研发和销售环节具有较高的增值能力,因此,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产业链上应增加投入,实现研发和销售向技术和市场的靠拢,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二)技术选择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产业发展上居于主动地位。当前,与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技术相比,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技术方面,应实施梯次战略,以非核心技术领域技术提高为基础,逐步积累经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快速实现与世界水平接轨。
(三)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一是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产业内部企业的合作与发展为基础,推进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培育良好的趋于创新环境,以市场为基础,辅以政府调控和管理,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产业,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三是实施集群战略和分工战略,既要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又要实现产业之间的配套集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将各个环节安排到最合适的发展区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