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2-02-11 18:20: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见习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实训基地 教产结合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41-02

2012年9月,北海市卫生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立项建设单位,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和教产结合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建设。2013年4月北海市卫生学校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获得正式批复,将教产结合的临床教学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

对卫生职业院校而言,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附属医院能够科学准确地制订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实训和生产一体化。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北海市卫生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示范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从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扩大医疗服务规模、增强科研能力、逐步物化成果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总结建设教产结合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做法。

一、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

(一)完善医院的教学硬件设施

附属医院重视加强与学校的护理、医学影像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和助产等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6个病区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手术室和超声诊断室的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同时完善了医学影像PACS系统,先后投入266万元设备用于临床诊疗及教学。不断投入和完善医院的教学硬件设施,使得医疗服务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医院的业务量也不断增加,学生见习、实习岗位(机位)也明显增加。

(二)提供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平台

附属医院已建立《专业教师临床与教学换岗和兼课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有关规定》,注重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医院的临床实践和管理活动,将理论知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骨干教师担任附属医院科室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参与教学。例如,2013年6月,附属医院组织“双师型”教师参加北海市医师急救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可见,附属医院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教学方法

附属医院作为校内的重要实训基地,要自觉承担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病例见习、阶段见习和实习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工作以及进修生的(教学)实训活动,为学生尽早掌握与岗位对接的实践技能提供教学平台。此外,学校与附属医院的教师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医学行业和专业知识,使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更为明确。因此,附属医院要规范教学活动,注重教产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临床学科与办学专业无缝对接

学校充分依托附属医院临床学科的师资、设备和场所优势,逐步形成放射科和超声科对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检验科和病理科对接检验专业、药剂科对接药剂专业、妇产科对接助产专业、五官科对接眼视光专业的产教互动态势,推进人员、设备和场所优化配置,促进学科和专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附属医院应构建“校企院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阶段见习+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临床见习、阶段见习和毕业实习等活动,使学生更熟知所学专业和本职业的责任和前景,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发挥教学功能

附属医院应充分发挥教学功能,例如,每年能接纳2600名中职生临床见习和300名大中专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每年接纳36名外单位医务人员进修,并承担对外社会培训项目;每年约有310名孕妇及其家属报名参加孕妇学校学习。此外,附属医院认真落实国家送医、送药到基层相关政策,每年派出30名业务骨干到基层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培训乡镇医务人员659人次,赢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扩大医疗服务规模

附属医院不断地扩大医疗服务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顺利通过执业校验,增加三个住院病区,拓宽了原来血液透析的医疗用房面积,全院实际开设病床增至400张。二是附属医院的年住院人次为1.5万、年门诊人次为31.7万、年业务收入为9100万元等,均比前期增长5%~15%;与影技、药剂、检验等办学专业分别相对应的医影收入为763万元、药品收入为3670万元、检验收入为1087万元,均比前期增长。三是医院还承担“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每年为3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深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增强科研能力

医而不研则嬉,研而不医则虚。附属医院领导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以“科技兴院”促进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全面协调发展。从医院的实际出发,精心选题立项,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目前,附属医院共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立项2项,北海市科研立项7项。2013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现状研究》和《三维立体定向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通过了北海市科技局专家的结题验收,专家组认为上述2项科研分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区内领先水平。2014年3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房水细菌污染与眼内感染干预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进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2013年附属医院专业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5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

四、成果物化

在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附属医院的教师不断地探索、分析和总结,已发表的课题成果主要有:《产教结合,建设临床实训基地》《依托附属医院,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建临床实训基地,促医学影像专业发展》《依托附属医院, 护理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等等。可见,附属医院重视科研成果的积累,并主动与其他同类型学校或医院的教师分享示范校建设的体会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职业教育方面

国家示范校立项建设以来,区内外多所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到北海市卫生学校交流和学习临床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经验。例如,2013年6月10日,陕西省榆林市卫生学校考察团到北海市卫生学校进行交流,校长向考察团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产教结合方面取得的成绩;7月,云南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到北海卫生学校交流经验,共同推进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加快了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8月13日,广东省湛江市卫生学校临床实训教学部内科、针灸、推拿、护理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到北海市卫生学校进行为期十天的交流学习。此外,区内的钦州市卫生学校、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中医学校等职业学校也先后到北海市卫生学校参观,交流建设教产结合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建设。

(二)卫生行业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学校组织教师参与全员培训、专题讲座等学习活动,教师的医疗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医德高尚、医风正气。附属医院的教师严格按照诊疗指南,积极推进临床路径,不断更新业务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附属医院坚决执行国家医改政策,用足、用好新合农和城镇医保政策,从群众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真正为民办实事,为当地群众提供费用合理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医院长期坚持以下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多选用基本药物以及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的甲类药;少选用或不用性价比低的药物;能用价廉的药物就不选用高价药物治疗。

(三)教育学生方面

附属医院的发展壮大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平台,医疗卫生服务的良好环境和服务流程,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与日后所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医院重视新生入学培训、早晚穿插见习、顶岗实习前两周集中见习等教学阶段,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卫生保健重视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卫生保健服务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总之,在国家示范校特色项目立项建设过程中,学校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不断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功能,扩大医疗服务规模,增强科研能力,努力物化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示范性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

选择教学意识强,综合素质高老师进行带教

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教学意识要贯穿始终,教师的带教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好的教师才能带出好的学生,榜样教育不可忽视,老师的业务、敬业精神、医德医风、甚至一举一动无不给学生深刻影响。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老师应当顺应时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其次,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也是医学生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因此,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见习教师应当具备的品质。

加强学生自身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师要通过临床工作中的切身体会,讲解临床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培养学生医师观念,让学生树立信心,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提高实习医师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要求学生仪表大方、庄重,穿着发式不要怪异,以免给患者造成不信任感,同时要求学生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疾苦,尤其是学会耐心倾听,与患者做好沟通。如部分性病患者,得病后已经体会到: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时作为医生应给予同情,关心和体贴,恰当时要从正面引导患者改掉不良习惯,同时替患者保守隐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才能主动配合实习医师的诊疗工作。部分学生认为将来自己不做皮肤性病科医生,皮肤性病只不过是皮毛问题,大多又不能根治,所以学习皮肤性病学无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讲解药疹时,告诉他们这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将来无论当哪一科医生都经常会碰到,重型药疹常常会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诊治和预防,避免医源性的损伤。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见习课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教学与临床紧密联系,对课堂教学补充、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患者患病不象书本的典型病例患,通过见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紧紧围绕临床实践的需要,多讲、多联系与其他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尤其在讲一些与其他科室相关的疾病时。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过程,如:育龄期女性,如果出现多器官受累,用一个病不好解释,要想排除风湿病,若面部没有见到皮损,那我们要注意到其他部位如口腔黏膜,耳廓、指(趾)尖等不易观察到部位有无皮损等,常常可以提示诊断。在讲解皮肌炎时,我们着重讲解该病的皮损特征,告诉学生将来做皮肤科以外的医生时,一旦碰到怀疑是皮肌炎皮损的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发现肿瘤,为患者提供最早最好的治疗手段。

讨论

1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在皮肤科见习带教中,讲授简明、准确、生动的教师往往是最受欢迎的。首先应当将内容条理化,从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几个方面加以讲解,使学生对疾病有一个基本的整体认识;其次,将临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如描述结节大小时,可用黄豆、花生米、鸽蛋大小等来描述,避免直接说多少立方厘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另外,在看过实际病例后,要求学生主动加以总结汇报所搜集了解的信息,并自己分析疾病的特点等。

2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目前已成为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主导性教学手段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将临床中同种疾病不同的皮肤表现以及不同部位的同种皮肤表现采用图片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形象、感性地认识疾病,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第3篇

健康评估课程的实施有以下几点难点:(1)课程内容繁琐、抽象,以医学基础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又与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临床课程紧密联系,不易理解记忆。(2)课程实践性较强,临床见习机会受到限制,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3)健康评估的实践技能培养是一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在反复操作练习的基础之上的,而实训教学配套资源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调,也限制了护生动手能力的发展。[2]

为了提高健康评估的教学效果,提升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职业综合能力,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按照学习目标及培养能力目标不同划分成模块,[3]根据不同模块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显著。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选取本院2013级3年制高专护理2个班,均为女性,年龄18-20岁。随机抽取1个班(58人)为实验组,1个班(56人)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全国统一招生。

2、方法

两组学生同课程、同教师、同步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一示教一学生练习”,按教学计划进行;实验组采用模块化、多元化教学。现介绍如下:健康史采集、常见症状学与心理社会评估三大模块,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大致相同,主要练习护患沟通技巧与方法,故采用相似的教学方法,主要为病案引入法及角色扮演法,3-4人一组根据病案角色扮演,一般为护士、患者、家属,可随意制造问题,从而锻炼护士的沟通与应变能力,分组演示后由教师评教指导;身体评估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用了情景教学法与教学做一体,在仿真实训室,教师、学生着装统一与医院要求一致,3人一组,分别为护士、患者、家属,根据教师设置情境确立检查部位,实训室循环播放该部位检查录像,护士对照做身体评估,2名教师巡回纠错,检查完毕3名同学互换;心电图检查模块采用的实景教学,8人一组一台心电图机,先由老师演示心电图描记后,由学生互做心电图,并对自己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二、结果

1、考核成绩

理论考核(100分)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案例综合分析题,以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训考核(100分)通过技能考核、实训报告书写2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考核比较表 (x±s)                   分

组别 人数 理论成绩 实训成绩

实验组 58 80.32±2.05 85±1.87

对照组 56 73.28±1.94 79±2.16

t值 18.839 15.833

P

2、调查问卷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多元化教学的认可情况。发放问卷58 份,当场收回58份,回收率为100%。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组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效果评价         人(%)

项目 同意 基本同意 不同意

激发学习兴趣 29(50.00) 19(32.76) 10(17.24)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5(43.10) 25(43.10) 8(13.80)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3(56.90) 20(34.48) 5(8.62)

学会护患沟通技巧 32(55.17) 22(37.93) 4(6.90)

培养辩证思维 28(48.28) 24(41.38) 6(10.34)

三、讨论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教学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强,适合度高,灵活性好,从而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感或其他单一教学方法带来的审美疲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应用仿真模拟实训法、教学做一体、情景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评估成就感,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辩证思维

多元化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还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评估的知识与技能。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中视频、音频、典型阳性体征图片的应用,使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更易理解。[4]通过教学做一体、模拟实训法的开展,教师手把手地指导纠错,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评估的技能。病案导入分析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从而了解到护理工作的个体性,做到“因人护理”而不是“因病护理”。

3、提升护患沟通能力

因医院临床见习有困难,故常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由学生之间相互扮演患者与护士、家属,模拟护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教学气氛,锻炼了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这样为学生今后步入临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实训基地 实习监控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问题的分析

1.1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

旅游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旅游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体现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国外先进的旅游职业院校,如瑞士洛桑旅游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实训教学模式是“前台后室”即将教室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教室和讲台,后半部分为实训操作室。学生学做合一,每个流程、每道工序都要求学生反复操练,直到技能娴熟才能毕业。然而据相关调查,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场所普遍存在条件差、功能有限、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效对接等问;校外实习基地又因种种原因导致稳定性不够,合作不紧密,严重影响实习效果。由此可见,如何规划和建设好旅游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旅游实习监控管理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1.2实习监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首先从企业方面来讲,星级酒店从节约成本,保证实习员工及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发,希望学校成批地、不间断地派遣实习生,一般要求采取集中实习模式,而单个的旅行社或景区(点)规模小,接纳的实习生人数相对较少,且旅行社不接收没有取得导游证的学生,一般只能采取分散见习或实习的模式;其次从学校方面来讲,为了便于管理和保证实习质量,学校强烈要求或鼓励采取集中实习模式,但由于上述单个旅行社、景区(点)对实习生需要少,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采取分散型实习模式,这就加大了实习管理和监控的难度。第三,从学生方面来讲,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集中实习有人身安全保障和经济保障,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社会关系,自己无法落实实习单位,而愿意采取集中实习模式。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与实习监控的创新举措

2.1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举措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保证认知认会的基础训练。旅游管理专业认知认会的基础训练一般应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其认知认会能力主要包括导游讲解与服务技能,旅行社计调、外联、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等技能技巧。酒店管理专业认知认会能力主要包括,前厅服务和管理、客房服务、中西餐饮摆台、会议会务设计与安排、酒吧宴会服务、插花、调酒与茶艺、酒店产品开发与营销等技能技巧。这些专业的技能技巧必须依托专门的校内实训基地或实训环境进行多个循环的实训操作才能熟练地掌握。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满足适岗应岗的素质拓展训练。为达到素质拓展技能训练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旅行社、景区(点)签订双方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协议,根据旅游黄金时段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必须与涉外星级酒店签订实习协议,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锻炼提高其综合素质。上述实训课程也可以直接搬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现场授课。

2.2加强实习教学监控管理的新举措

严格规范实习教学各环节、高职旅游类专业是实线性很强的专业,严格按制度规范、落实实习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为加强对旅游类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使学习教学环节管理更加规范,学校首先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文件和教学文件。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带队教师应根据实习地点的不同,实行定点定人跟踪管理,制订实习工作计划。在实习结束时进行实结。实习指导教师要按照实习教学大纲、岗位见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教学的全过程,为确保实习教学质量做好制度保障。

创新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按照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主要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1)尊重企业的需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对于到涉外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在严格考察、选定实习点的基础上,签订实习合同,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严格采取集中见习、实习模式;对于到旅行社实习的持证学生而言,也可采取上述方法;对于没有取得导游证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到景区实习。

(2)与旅游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学生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企业派出指导教师免费给学生上课并安排顶岗实习,负责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3)与旅行社企业共营共管,在共同参与中加强实习合作。旅行社可聘请有实际带团经验的、已经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培训并取得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的系领导或教研室主任担任旅行社副总经理等职务,参与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并聘请部分教师参与旅行社的员工培训指导,组织有证的学生参与带团、跟团和踩线活动,优秀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与旅行社管理人员一起开发设计新的旅游产品。

3总结

加强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对旅游类专业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保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合,更加强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静.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构想[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任务驱动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综合性的专业,除了正式的课内实践教学安排外,应该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和练习机会。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实施的课外实践教学为例,论述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组织形式为教育技术协会,管理方式采取大学生自己管理,所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迅速提高管理才能。实践任务来源广泛,任务驱动型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效果发挥到极高的水平。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综合性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及相关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涉及的技术内容也必然随之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的层面多,范围广。实践领域超出学校教育的领域,走向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需要不断更新,实践形式设计上需要多种多样,除了正式的课内实践教学安排外,应该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内容。虽然不强制每个学生,但能让愿意利用课外时间多学技术的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和练习机会。

1、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一般设计

一般,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大体分为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等。

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得到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训练。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校内实训包括:1)课堂教学训练,如现场教学、媒体设备演示、课件实例制作、上机操作练习等形式;2)课程实验,可分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注重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3)微格教学,使师范生系统训练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通过教育见习,初步接触学校教学实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内容为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电教管理见习、课件制作见习。教育实习是让师范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电台、电视台、电教馆等专业实习场所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就业面。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2、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提出

通过教学计划中的正规教学,毕业时,学生能够完成专业技术的学习,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但在当今大学规模扩张,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都不再一帆风顺的时代,本科生找工作更是竞争激烈。如果不能精通几种技术与理论,在众多对手中崭露头角,虽然是合格的毕业生,又怎么可能从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中选一的岗位需求中胜出?所以必须给学生创造宽松高效的学习、训练环境,让他们除了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外,将自己旺盛的精力和多余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把兴趣引导到实践训练中去。

所以提出课外实践教学的概念。课外实践教学就是采用灵活的形式,从社会中寻找足够的实际任务给学生,并安排教师指导,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信任,才有足够的任务量提供给学生。

现在各类学校利用课外时间较好的形式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

课外实践教学类似于第二课堂,且有第二课堂的部分特点。但课外实践教学针对性更强,是让学生进行真正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工作。大学生如果不是要呆在学校上学的话,完全是社会生产劳动大众中的一员,所以他们有能力、也应该参加实际工作训练。虽然延长上学时间也是减轻就业压力的一种社会对策,但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走出校门就能顺利适应工作,有足够的竞争力,应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机会,让他们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课外实践教学是任务驱动型的。给学生一个任务或项目,让他们在研究中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这种形式与现在推行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学技术创新性研究项目类似,只是驱动的动力不同。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学技术创新性研究项目的推动力是经费扶持,课外实践教学的推动力是工作任务,除了强制性地完成某个任务,从中学到他必须掌握的技术,从而会有成就感外,部分任务可能有一定的报酬。

3、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施

3. 1组织与管理形式

为了有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采用相对固定的组织形式—成立教育技术协会。以协会的形式,一是可以保证所开展的活动都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这就限制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性;二是动员本专业的学生都参加到这个协会中来,当然也适当吸收全校的爱好者,这就保证了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覆盖面的广泛性。协会的宗旨:秉承锻炼、服务、求精、创新的原则,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服务,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学习与训练的优越环境,提高教育技术爱好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做好成员技能培训交流工作。

管理方式采取大学生自己管理,所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协会设立3个方向组:影视制作部、网络部、硬件部。1)影视制作部设立摄影摄像组和音视频制作组,制作相关的视频教程,积累视频素材,比如宣传学校“农作”科普知识等。2)网络部设立程序设计、美工设计和动画设计3个小组,负责网页设计、网站维护以及配合相关策划项目进行教育课程设计。3)硬件部的工作是计算机及网络硬件的维护与维修,电视机、洗衣机、音响系统等电子设备的维修等。 另外设立策划部,担当外联工作和宣传工作,并负责每次活动写策划书和活动总结,活动开展前的场地申请和活动时现场的相关安排和秩序维护,为每次活动作好宣传工作(海报、展板、横幅等),以及确定项目的展开方式和策划方案。

这种管理方式,既利用学生的管理才能,使本应耗费大量人力的管理工作得到合理解决,还为学生训练自己的管理工作能力提供极好的舞台,相当于建立一个设置完美的公司,各类职位齐全,职责明晰。通过竞选,一年更换一次所有岗位人员,这样一年能容纳20多名学生进行实际岗位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

3. 2任务来源

要为学生创造出做不完的事,这是着实费了心思的问题。因为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得到实际的有效的训练。任务来源有3种类型:1)组织技术培训,比如摄影艺术培训、计算机硬件组装知识讲座等;2)为教师、学校服务,比如帮助教师制作课件、帮学校拍摄制作电视新闻、组织设备义务维修等:3)为社会提供服务性项目,比如婚庆视频、公司宣传广告、单位网站的制作等。

学生来源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招收的,学生的基础技术较好,在学习新技术方面,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来的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更加容易,稍加点拨就一通百通,所以承担实际的任务完全可行。

3. 3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及流程

针对不同的实践活动,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比如技术培训,事先做好详细的培训策划书,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培训的教学内容、详细程序安排等。视频制作项目则严格按照电视制作流程进行。制作前期为节目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如策划、构思创作、分镜头剧本、场景设计和选择等;进入拍摄阶段完成拍摄提纲的制定、拍摄计划的制定、内外景拍摄(同期声)等;制作后期就是完成剪辑和特技制作等。

4、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外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效非常显著。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很好地利用这一平台,进步非常快。有了这个课外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工作热情,他们把接受任务当成一种荣誉,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看成一种骄傲。他们有连夜奋战的韧性,为了完成一项工作,接连几天不离开实验室:他们有攻克技术难题的痴情,为了掌握某项技术,整个暑假泡在实验室。

第6篇

中国作为口腔疾病的高发国家,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地区发展不均衡,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人们仍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医学院校为社会培养服务于基层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是解决当前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问题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高度模仿五年制本科、口腔基础和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

如何培养出符合基层需要的合格口腔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将精准医疗的理念与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相结合,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精准医学教育改革研究,提出“河南口腔”的宏伟目标,现就口腔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层口腔医疗人才的需求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内容。本着精准医学教育的理念,为基层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成就河南口腔的伟大梦想。我校口腔系经过基层调研,现将专业技术能力总结如下。

掌握口腔疾病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及病例书写

掌握牙体牙周以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结构特点

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原则和诊疗技术

掌握口腔常用材料性质和作用

掌握口腔常用药物的药理和应用

掌握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体格检查的方法

掌握全身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掌握无菌术、心肺复苏等急救常识

掌握牙体牙髓、牙周、粘膜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掌握牙齿拔除术,牙槽外科手术

掌握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见的修复方式

2.创业能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在现阶段全国经济不景气,中国GDP增速首次突破了7%的大背景下,鼓励创新创业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能通过创新创业开辟一条新通道,在这个开放有规则的社会和市场里,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自己的人生,获取更好的生活[1]。

二、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综合改革建设

1.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基础满足个体需求的课程设置

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一名医学毕业生是否具备从业资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考试,是国家医师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口腔医学作为更具实践操作性的学科,其执业医师考试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实施十年后,2009 年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不仅增加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同时评分标准也更加细化和规范。因此,我校口腔医学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由专门研究执业医师考试的教师负责分析执业考试执考点以及权重分,并且以此重新定义教学课程标准以及各科以及理论实践技能的课时分配。两年课程根据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将综合英语纳入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自身发展目标以及规划进行选择。同时适当增加解剖病理等医学基础课程的比例,为我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增设口腔设备学、口腔市场拓展与营销、河南各市文化集锦等课程为学生更好的了解口腔医疗行业现状、个人创业奠定基础。

2.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系结合本校以及河南省实际情况出发,在实习阶段,通过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使创业教育贯穿整个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医院以及门诊的运作管理当中,激励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并邀请国内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行业专家做创业方面的讲座。

3.教学模式方法的调整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课程任务量繁重,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上的重难点,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所在。我校口腔医学系制定了临床见习--理论讲解--实训室操作--生产实习互相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前了解,实训操作后让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帮助学生理解。为学生以后临床执业以及应对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制定了每一学年的的临床见习规划,返校后进行见习交流。

第7篇

关键词:实习岗位企业实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级六定法”

技师学院的任务是培养在一线操作的高技能技术人员,因此,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实训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只有到企业实习实训,才能进一步掌握生产岗位的操作技能,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术,毕业后到生产岗位才能很快上岗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加强实习岗位建设,提高企业实习效果,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岗位一般都由企业安排。其中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和岗位不固定,二是指导教师不固定、随意性很强,三是实习岗位的典型性不够强,四是实习岗位的环境和安全难以保障。因此,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逐渐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容,变成了只是为了完成专业教学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现在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专业知识面很窄,学校教授的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

二、改进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的方法

为了真正实现企业实习实训的作用、目的和意义,真正落实好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云南技师学院经过深入调研、努力实践,探索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岗位的新思路,即“三级六定法”。

所谓“三级”,就是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分为三级层次:一级为感性认识,即参观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实习,通过参观实习,让学生感性地认识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等情况。二级为基本了解,即跟班实习。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实习,通过跟班实习,让学生了解生产的一些简单流程、典型岗位、技能操作要求,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心理基础。三级为技能提升,即预就业实习。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为期半年的预就业实习,通过预就业实习,学生能进一步提升生产岗位技能。

所谓“六定”,既定目标、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换、定期总结。

第一,定目标。每个学生到企业实习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实习目标。

第二,定岗位。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及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学校与各实习基地洽谈,在学生实习前完成岗位选定工作。

第三,定师傅(即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学历、技术职务和合理的技能Y构,师傅与教师挂钩,教师以小团队形式入厂,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第四,定期考核。每完成一次实习实训,实习人员都要填写实习鉴定表,撰写实结报告,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根据报告及鉴定表给予考评及鉴定。

第五,定期轮换。学生在某一岗位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掌握了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规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换岗转入下一课题的实习。

第六,定期总结。带队教师及学生在每次工作完成后,对工作及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实习工作。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习实训岗位,将企业实习岗位、内容的决定权从企业转为学校,让实习岗位更符合教学要求,真正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多层次实习、定位实习,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彰显实习实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参与岗位实际生产的能力,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改进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的工作步骤

1.总体思路

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结合职业能力要求,由学校提出实习岗位和要求,企业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学校组织教学专家对岗位实习实训手册和实习岗位进行现场评审,校企共同修改实习手册,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按实习手册进行实习,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岗位手册。

2.开展步骤

第一,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商讨双方合作有关事宜。

第二,学校编写实习管理办法并进行评审。

第三,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企业召开岗位实习实训手册编写会议,确定相关专业典型工作岗位。

第四,企业编写实习实训手册,学校对实习实训手册进行初审。

第五,学校组织校企专家根据实习实训手册的内容对企业实习实训岗位进行现场评审。

第六,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按照实习实训手册开展见习实习。

第七,总结学生实习实训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修订实习实训手册。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是前提

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安排、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

成立实习实训岗位手册编写小组。由企业人事部门牵头,成立实习实训岗位手册编写小组,并根据工艺生产流程挑选典型工作岗位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

成立评审小组。由学校领导牵头,系部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实习实训岗位手册评审小组,对校外实习实训岗位和实习实训手册进行评审。

2.制度保障是关键

为了让校外实习实训方便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笔者学校先后编写了《云南技师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规范》《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学生安全操作规范》等制度。

3.投入保障是核心

为了使校外实习实训岗位更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企业投入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及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学校则挑选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评审专家团队对岗位进行评审。

五、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1.形成了一支由企业技术工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让兼职教师提高了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一些技术能手原来只会自己操作,在向别人传授技术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也不能对技术经验进行较全面的总结。通过编写实习实训岗位手册,为兼职教师提供了系统总结技术经验的机会。

2.形成了规范的实习管理体制与机制

完成了《云南技师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云南技师学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安全规范》《云南技师学院实训实习学生安全操作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编写和评审,让校外实习管理有了管理的依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让校企合作更加细化,更具有实际意义。

3.形成了一系列校外企业实习实训教学手册

例如化工工艺专业,通过对专业能力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分别选取了制盐、磷酸一铵、选矿等工艺流程的典型实习岗位,针对这些岗位的特点、操作技能、安全与防范,编写了19种实习实训手册。

第8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说课

说课是指在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一节课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模式,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途径之一。笔者现对我院儿科护理课程的说课设计介绍如下。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临床学科,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儿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共同构成了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且《儿科护理》是护士执照必考内容之一;是护理专业,母婴保健专业,涉外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1.2 课程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熟悉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专科护理;掌握儿童预防保健知识。

1.2.2 能力目标:具备规范的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具有对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体进行儿童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的能力;能根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特点对其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1.2.3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患儿同情、爱护与关心。

2 课程设计

专任教师和临床儿科护理行业专家一起,对儿科护士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岗位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目标;根据临床儿科护士的工作过程,找出与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并联合执业护士考纲,确定并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L规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情境。

3 课程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学校专任教师联合临床儿科护理专家,根据临床儿科护士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选取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科学、实用为原则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编排。把儿科护理课程按照工作流程分为分四个项目,十五个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下表: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4.1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结合高职护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点、各教学项目内容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每一个学习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为目标,通过导入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制定学习方案、教师评价方案引导、实施方案、教师检擞肫拦赖攘个教学步骤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与引导作用。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项目并不是具体病案,有很多解决的途径可供选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

4.1.2 仿真教学法

学生先在儿科护理实训室中高仿真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演练,熟练掌握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程序、操作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深入医院儿科病房进行真实操作,体验其中的技术要领、体验护理患儿必需的职业素质,总结出护理经验。如儿童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护理技能中的难点,经验性很强,单纯靠在模拟患儿身上进行训练效果也不理想,此时进行仿真教学法会有很好教学效果。

4.1.3 角色扮演法

家长是年幼患儿的代言人与病情的知情人,家长知识缺乏常造成儿童患病,如营养不良性疾病等,所以儿科护理要实现“以儿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也包括患儿家长。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要求学生相互扮演患儿家长,了解有关儿童营养与喂养、患病儿童的护理与病情观察、儿童素质教育等方面知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部分项目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意识。

4.2 教学手段

4.2.1 开展融多种教学媒体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

《儿科护理》教学主要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实训室内均配备有多媒体投影系统、全套儿科护理教学光盘、图片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了10多个学习项目的电子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完美地融合在一 起,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2.2 采用仿真软件进行综合能力模拟训练

实训室配备了包括常见护理项目综合训练的各类模拟操作软件,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该软件系统还配置了学生进行模拟技能训练操作考核反馈系统,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教学保障。

5 教学条件

5.1 师资标准

专任教师都具备以下条件: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护士或医师执业证;一定临床工作经验;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兼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较大的行业影响力,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5.2 实训条件

校内具有儿科护理技术各项技能训练所需的医护器械设备和模拟儿科病房。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

在校外广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医院签有校企合作协议,并制定有巡回检查制度与计划,密切学校与医院的联系,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需要。

6 考核与评价

采用多元嵌入式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6.1 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6.2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的互评构成,终结性评价由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构成。考核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素质。

6.3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分,成绩=平时成绩×30%+理论考核成绩×60%+技能考核成绩×1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作业、考勤、实训报告。

7 改革思路

加强教师培训,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深入探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增加学生临床见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9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 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王美萍(1961- ),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张丽娟(1969- ),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和服务心理。(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2012年度北京市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创新团队资助项目(PHR-IHLB)“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HR20100723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73-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①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职教[1995]15号)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一词。自1998年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来,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界及院校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方法从政策、经费支持以及校企合作等层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②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影响职业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实现。③从目前的总体现状看,“双师型”教师数量缺口较大、专业素质不高、培养培训体系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④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规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是需要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亟待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路径。

二、国外“双师型”教师培养经验借鉴

关于“双师型”教师,目前国内尚缺乏科学、权威的界定标准。一般认为,“双师型”教师是具备双师素质(Double-qualified teachers)的教师或具有双师资格(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的教师。在国外职业教育界,虽然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的名词,但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专业教师的准入都有着明确而严格的制度与标准;普遍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较完善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与体系。

以德国、法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为例。德国规定博士毕业并有5年企业工作经历,方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加拿大和美国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除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外,更注重教师的行业工作经验;澳大利亚TAFE学院要求教师达到“三标准”(即院校标准:具备学历证、教师任职资格证、专业职务证、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等“五证”;行政标准:澳大利亚政府规定,专业教师必须在企业工作3~5年,或者每年有一个月时间在企业见习;“学者”标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只有三个方面达到标准要求,才具备教师资格。在教师入职培训及在职培训方面,美国正在实施职业教育“新任教师专业发展计划”⑤以及美国国家生涯和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学院项目⑥,德国对教师实施“脱产带薪”培训,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学院有着一套较为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及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实习指导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等),即“双师型”教师应突出“能力本位”。

2009年,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教师共13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兼职外聘教师2人。以15年职业教育教龄为界,我们将团队11位专任教师分为“老”教师和“新”教师两个群体(注:我们姑且将团队“老”教师比作“专家”教师,将“新”教师称为“新手”教师,“新手”大多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团队“专家”与“新手”的数量之比为45:55。目前,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师成长的个案分析,探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1.引导自我激励、自主培训。UNESO《学会生存》中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一般而言,教师从教之初,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学效率会不断提高,但随着知识和教学方式的固化,教学水平会出现停滞或下降,这时就需要学习新理念、吸收新知识。团队为“新手”创造充分开放的成长环境,激发成员内在愿望,帮助“新手”进行自主培训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自我激励、自我反馈,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发展阶梯。

有开放的教师成长环境和“以老带新”“协同共进”的团队文化,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等资源,“新手”主动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及行业、企业培训,自发、自觉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执教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近年团队教师人均参加教学研讨、专业技术培训等继续教育3次、 企业实践1次。 在“专家”的“帮、带、传”下,“新手”全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强调三种经历、三项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与探索,总结特点与规律。师范性、学术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培养职教师资的重要经验。⑦“新手”最突出的优势是学历层次高,但师范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三者之间不平衡。在我国,由于与行业一线的分离,“双师型”教师会存在行业专业能力发展的间断性困境。⑧“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必须具备较强的岗位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素养,需要强调三种经历和三项能力。三种经历,即成长为一名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必须具有高等教育经历、企业实践经历和育人经历等三方面的经历;三项能力即教学和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育人和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⑨

团队充分为教师创造“三种经历”的条件,将学历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有机结合,利用国内、外进修或访学以及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创造“三种经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三项能力”。近年来,团队“专家”与“新手”多次获得校级、市级教学成果奖及多项社会服务项目,成果印证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团队师资整体素质的提升。

3.建立动力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及体系。“双师型”教师是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师资结构优化提出的要求。相比普通高校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和培养具有独特的规律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需要从机制、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虽未有统一、明确的界定,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清晰。政策导向、政策保障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均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有积极影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和美国的社区学院等世界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不可或缺。《北京教育规划纲要》已提出要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师聘任与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建设职业教育兼职教师人才库。

遵循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双师结构”。内部培养即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不囿于成本,加大力度,为教师创造素质提升的平台,有计划开展教师在职培训、企业轮训或挂职锻炼,强化教师企业职业实践训练;构建职前、职后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保持与企业最新职业情境的紧密接触,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跟踪学习,保持对教学实践最新改革的不断反思。⑩外部引进即加大外聘兼职教师的力度,引行业、企业名家名师进课堂,建立较为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除此,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职称晋升体系以及管理与保障体系,实现“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总结“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图(见下图)。

四、结语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是系统工程和长线工程。拓宽“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途径,构建师资培养及团队建设的支持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兼顾“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规范”与“创新”,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切实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注释]

①陈婧,罗勇武,易峥英.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自为组织为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2(3):64.

②洪春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必要路径――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启示[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2):23.

③李梦卿,万娥.政府统筹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与示范功能[J].职教论坛,2012(10):64.

④教育部:财政将投1.5亿元支持职教师资培养[EB/OL].,2013-07-22.

⑤孙道远.国外职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03-01.

⑥宫雪.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活动的分析及启示[J].职教论坛,2011(30):86.

⑦邵建东.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短板及修复[J].中国高等教育,2012(1):46.

⑧乐传永,王清强,孙立新.2011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概况[J].职教论坛,2012(3):20.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功能;效益

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导、技能鉴定等功能。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运行情况的好坏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但迄今为止,国内对中职学校实习、文训基地的专题调研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功能与效益研究方面尚处于空白地带,鲜有可供借鉴的依据和标准。

一、实训基地的功能探讨

1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根据多所学校的成功经验总结,现将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归纳为三点。

(1)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所设定的专业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要求。因此,时间、空间、设施以及规则等要素必须以实现教学功能为前提进行合理配置。

(2)实训基地应具备某些专业科技项目的研发功能,尤其是某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及技术服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这对于实切基地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实训基地要具备生产经营功能。只有具备生产经营功能,学生的实训项目才可能达到实战性的要求,而且生产可以为教学解决材料、工具不足的问题。

这三大功能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这就要求决策者正确处理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三者的相互促进打好基础。

2.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对于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目前学术界并无定论。现仅根据主流意见和观点将部分内容整理汇总后列出,以便抛砖引玉,供大家深入探讨和研究。

(1)技能培养功能。实训基地主要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其运行从形式上强调工位胜,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它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实训基地的技能操作、产品制作、项目实施和科技开发等一系列模拟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2)能力转化功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工作中人的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然而能力与知识二者并不等同,需要有一个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另外,应用性人才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尤其是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需要在各种实践性环节中获取。实训基地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技术训练可拓宽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3)动手实践功能。实训基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训练的场所,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保证职业学校实施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计划。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是应用性人才必须掌握的。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模拟训练或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辟=’自己动手操作,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

(4)师资培训功能。实训基地引入较为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涉猎高新技术领域,接触和学习高新技术。因而,实训基地应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例如:进行“双师型”师资培训。现代中职学校对师资的知识能力储备要求较为全面,实训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操作应用能力,这是搞好中职教学的重点。为此,实训教师首先应在实训基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不断提高操作应用能力。

(5)素质教育功能。实训基地还应该在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及其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实际操作、工程项目、生产实践等实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已学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群体协作来完成训练项目,使学生不仅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培养出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3.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

从发展需要和自身特.出发,实训基地应该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功能。实训基地功能的拓展以提高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根据研究的结果,目前国内主要有几种功能拓展的思路。

(1)社会培训功能。部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起点较高,装备较先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有条件成为城市新市民和下岗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的培训基地。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和设置培训项目。基地除面向职业学校学生实施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包括企业职工的在职提高、转岗培训、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2)资源共享功能。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一市或一地区的中职培训基地、市人才培养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这样,可利用有限的实训基地为社会和其他院校服务;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社会(例如,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和其他院校已有的设备和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让各个学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3)加工服务功能。实训基地最好能为企业或社会承担部分加工服务任务。利用新购置的生产型先进设备,除满足学生“真刀真枪”实习的需要,还能为企业或社会加工生产某种产品。基地营造的企业生产氛围给学生以影响和熏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在实训中不但掌握了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素,熟悉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而且也为学校和学生自己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了基地的运行和发展。

(4)技术交流功能。利用实训基地与社会、企业加强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交流,有利于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训基地力争成为成熟技术的应用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的交流研发基地。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智力资源,研究交流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等活动。企业新产品也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技术推广、推销和交流。基地还可以承接与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有关的应用项目。

(5)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功能。实训基地应该创造条件,成为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考核模块,建立试题库,供培训与考核选择。凡是经过培训的人员都可以在基地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培训、考核现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基地。

二、实训基地的效益研析

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如何影响着整个中职教育的发展。笔者所在的项目组经过反复论证以及多次认真讨论后认为,中职教育以实现培养技能人才的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实训基地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尤其要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其中,影响综合效益的几个关键问题必须明确:选准一个称职的负责人是关键,建立稳定的校企实训基地是重点,开拓市场才有活力和生命,强化成本控制是手段。另外,实习实训宜小班化,合理应用仿真软件、技能型师资培养、实习实训安全工作应列为当前中职学校发展的研究课题。

1.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制

实训基地最好作为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制。基地运行质态如何关键取决于这个基地负责人称职与否。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基地运行虽具有独立性,但学校对基地负责人必须具有可控性,以确保基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发挥。这种控制不是直接干预或消极制约,而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来积极引导。

在遴选基地负责人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条件(某校的做法):既要精通教育教学,又要谙熟企业生产管理;既要热心人才培养,又要有市场经营头脑;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又有踏实苦干的品质。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建立稳定的校企实训基地是重点。企业担负着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要职责,学生在企业的训练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工学结合教育的成败。所以,选择合适、对口的合作企业是实施工学结合至关重要的一步。

某校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必须是合法经营的中型以上的企业:有员工训练绩效;设施、设备、技能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工作所需的技术内容不低于专业实习课的80%;有完善的生活设施保障和一定的学习、娱乐场所。同时具备以上四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2)企业必须有合作的要求,有适合工学结合的空缺岗位。

(3)企业负责人认同工学结合模式,并能积极支持。

(4)企业必须与学校签订工学结合的合作办学协议。

另一所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时要求合作企业能为学校提供以下服务: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

3开拓市场,效益广阔

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服务市场的广阔性。要向企业开放,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推进消耗型实训向经营型、生产型实训转变;要向农村开放,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养的任务;要向社区开放,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下岗职工再培训;要向职业学校开放,开展职校学生专业证书培训和技能等级鉴定。

力争将实训基地建成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城市社区市民教育培训基地、专业技能等级考核鉴定基地、产学研结合基地、师生技术创新和制作基地。唯有如此,实训基地才有生命和活力,才能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闪光点和增长点,实训基地建设才能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成本控制,小视不得

实训基地运行成本控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及时地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实训基地的运行和发展。

(1)成本控制日常具体做法(以某校为例):首件检查。实训教师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

1)监督设备。按工艺流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展实训。

2)限额发料。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料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发料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投料,监督标准的执行。

3)耗材账目。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管理员要及时填好耗材账目,做到心里有账,财务有账。

4)统筹分配。资源共享可节省成本开支。一些实训可以跨专业进行时,尽量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分配,避免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和积压,节省设备购置经费,节约管理人员费用。

(2)成本控制,做好长远规划。在进行专业实训的成本核算时,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做好各专业实训设备投入的长远规划。在制定三年中职实训教学计划时,穿插安排教学见习、校内实训、企业培训和产品初加工等措施,以此来减少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提高实训效益。某校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本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先安排到企业见习,使学生通过企业的教学见习稳定专业思想,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状况。

2)校内实训通常可安排在入学的第二至第四学期进行,半年理论、半年实训,轮流交替,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

3)企业职工培训及学生应岗就业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承接产品初加工任务,降低实习成本。采用的宣传方法通常有:在网上可承接的项目;委托经纪人;发动学生;主动外联等。

5)实训人数多时,可在材料的重复利用上做文章,可考虑专业实训耗材的多次重复使用。实际做法是:采用记名编号、按人发放、用完上交、分批使用等手段。

(3)实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实训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订的标准严格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实训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它有四项内容:成本定额控制、监督成本形成、及时纠正偏差、制定奖惩制度。

第11篇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高等医学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儿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为了顺应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变化,我们针对儿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在儿科学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及途径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儿科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儿科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1.1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校训。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兼备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临床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3]。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 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学习他人的各种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方法及教学理念,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以稳固提高。在工作中要通过进修学习、专业技术培训、专题培训以及自学等途径不断钻研教材和业务,以专业的服务赢得尊严和荣耀,思维的愉悦、求知的乐趣,是医学独有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儿科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学生轻视儿科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儿科专业。究其原因:一则由于儿科在临床医疗中收入低、风险大;二则儿科的内容相对琐碎,尤其是儿科基础部分,如婴儿喂养等,以至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对儿科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呢?

2.1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每学年进行5~6 次,采取的形式有读书报告会、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知识抢答赛、师生联谊会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儿科知识,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同学们汲取知识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师生感情和沟通。在同学的反馈调查中,,95%以上同学表示欢迎。

2.2 走出校门,开展社区医学实践 临床课程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儿童保健和生长发育是社区医学在儿科学方面的体现,儿科老师应该组织同学到幼儿园学,托幼机构,小学对孩子们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指导托幼机构及家长们对小儿进行合理喂养等实践活动。并引导大学生们完成科研论文,召开论文报告会,评选优秀论文,以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3.1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或不同疾病,分别采用PBL教学法[4]、病例导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参与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引导,供学生讨论分析。譬如在讲某病治疗时,先让学生根据该病病因病机积极思考该“怎么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治疗思路,进一步思考有哪些具体的治疗方法?经过讨论,教师归纳并条理化地进行讲解,除了掌握课本上的具体治疗途径外,还要及时介绍目前最新动态和最有效的治疗途径,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2课程体系改革:针对儿科学临床教学课时多、任务重,且部分教学内容与内科学、产科学、传染病学等教学内容重复,以致学生课时负担过重,接触患者机会过少,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状。我们删减了产科的重要内容“新生儿窒息”、内科的重要内容“白血病”“哮喘”等。而且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疾病预防、康复和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医学生对这些变化的认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了 “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肥胖症”等教学内容。同时部分教学内容,我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如在讲授“小儿体格发育”时,我们就在实验室边讲解,边示教,从而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压缩旧内容,把儿科学的新进展、新内容添加进来,及时、准确地反映本学科最新前沿和进展。通过精简课程,扩展教学内容,减少重复,进一步拓宽了医学生的专业口径。

3.3 临床见习改革:在临床见习活动中,我们大胆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5-6]。在临床见习前,组织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相关理论,利用前期所学医学检索知识在图书馆、局域网、循证医学网查找资料,示范予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查找和论证依据。4—5人为一小组,以病房为基地,尽量在病房收集典型或复杂病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们亲自询问病史和感受典型体征,再用科室典型病历库作为补充。从病人疾苦中找到疑点,带着问题进行翻书,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论证其真实性,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包括从病人病历中得到的问题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可信程度,寻找出疾病病因、发病机理、补充完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提出如何进行治疗。整个讨论由学生组织,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起指导活跃气氛的作用,最后进行系统总结。课堂结束前一小时又带领学生们到病房,为下一次见习课作准备。通过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医学是一门不断地将医学知识的创新性及创造性应用于各领域的服务学科。面向新世纪,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坚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探索, 以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书玉, 石文惠, 王瑛 等.教学医院教学矛盾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医院管理, 2005, 3(3) : 38~39

[2] 罗少军.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处理临床教学与医疗的关系.广东医学院学报,1999,17(4):4

[3] 贺建军 强化临床实习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 33-34

[4] 张园海 陈其 项如莲 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体会[J],高等医学教学2008,1(2):4-5

[5 ]徐米清,陶 怡,黄文辉. 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探索[J ] . 医学教育探索,2006 (5) :4542455.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 校企合作 ; 订单培养 ; 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201202455)立项课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年报研究与实践”成果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7-01

《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我校《2012年教育质量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力度”。

一、目标方案、共知共融

高职教育的发展体现出了开放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中心,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思路,为有效实现学生与岗位“零对接”,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当前及未来社会幼师职业发展需要,我们与用人单位共同商讨培养目标,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立足本地区,面向全国,思想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互惠共赢、订单培养

(一)互惠共赢是基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提出“ 校企合作, 双赢发展”校企合作只有合作各方都能获利 ,合作才能深入。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选择合作单位,主要看幼儿园是否优秀,能否高效满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幼儿园与学校的联合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 获得人力资源储备、 学校文化资源高层次的指导等。只有各方的条件与需求都相适应, 才能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并能纵深发展。

(二)实施订单式培养

为有效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手”,使学生能够与岗位实现“零对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与多家用人单位实施签订协议合作育人的“ 订单式培养”。我们除了培养学生基础性、综合性的知识和综合能力素质以外,还根据合作幼儿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特定的实践技能培训,使人才培养更具有岗位针对性,等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

三、专业建设、资源共享

校企深度合作,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送教入企、引企入校

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教学原则为依据,实施送教入企、引企入校的“四进课堂”活动,即把幼儿园教材带进课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入幼儿园课堂,进行听课、指导、调研;幼儿园教师进高校课堂,即通过实习实训联谊活动进行了交流,聘请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或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幼儿园课堂方面,我们通过观看优质课录像、见习实习、实训课程入园等形式的 “四进”课堂活动,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就立即能转变角色投入工作,实现学生能力与幼儿园需求的零对接。

(二)课程共建,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课程建设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就业服务,课程建设与改革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

1.合作开发课程

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幼教专家给学生授课。根据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现场指导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2.共建精品课程

扎实推进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把行业专家、幼教精英纳入精品课程建设中来,把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幼教实践更好融合,通过精品课程共建活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发展,实现校企合作互惠双赢。

3.协议置换课程

对“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以灵活课程置换的形式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如用人单位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企业所需课程讲授并按课时折合学分,再如学生到订单培养实践单位接受企业文化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也可以按课时折合学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课程学习效果好,这样课程置换的形式深受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的欢迎,实现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4.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此我们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实践课程设置占整体课时的半数以上,并且认真编写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按教学计划上好实践课。

5.校企合作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与共建单位共同开发教材,对合作成果加以提炼与总结,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提高校企社会声誉。组织行业、企业一线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研,进行专业发展状况调查,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解决校企合作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实现校园合作的双赢局面。

(三)丰富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校企合作教育机制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环节,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在原有的以城市为主,农村为辅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在“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对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要求,积极开拓农村学前实践基地,形成市、县、乡村三级平衡的、多样性的专业实践环境。

在科学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校、园深度合作力度,把已成熟合作模式进行推广。加大课程置换力度,在原有课程置换、委托培养、毕业设计(校、园)同步指导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实训的针对性和情境性,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对校、园合作教育项目,采用双向指导,双方评价学生能力的考核制度。学前教育专业只有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才能发挥各自优势, 促进校园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