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长交流材料

校长交流材料

时间:2022-08-11 12:1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长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长交流材料

第1篇

前几年,该校和城区一所学校结对,互派教师交流,结果下派的城区教师按时返回,上派的十几名骨干教师却被“截留”;没引来“金凤凰”,孵化出的“白天鹅”还飞上了别的枝头,学校大伤筋骨。因为靠近城区,学校成为交流教师的首选单位,交流来的都是带有“背景”的教师,个别教师工作积极,大多数难以“伺候”。如,指定带什么课程,经常旷工,或有课来上、上完就走,各种会议基本不参加,绩效工资还不让扣发。2016年暑期,这位校长放出口风:学校教师没人愿意外出交流。但几名城区教师因职称评审需要,于是找教育局领导和镇领导给他打电话,校长被“自愿”派出几名教师交流。几天后,一所城区学校校长打电话给他,退回上报的交流教师,点名要求一名年轻的骨干教师和他们交流,因城区家长“觉悟”高,“薄弱”教师将导致“薄弱”成绩,家长会上访。因城区学校校长是上级主管部门副职兼任,该校长只能答应。

从这所学校的遭遇来看,教师交流工作的推进存在四个“症结”:

一是思想上难接受。交流教师觉得背井离乡,要重新熟悉同事、接受新学校的文化和教学模式等,也离开了自己的亲朋好友等交际圈子,思想上难以接受。

二是后勤难保障。住房、交通以及就餐问题是推进教师交流工作的几个难以解决的后勤保障问题。

三是教师难管理。许多教师内心认定自己是“被迫”交流,带有情绪,导致工作不积极,或者消极怠工。有的教师调动自己的实力派“亲友团”,请领导给交流学校校长打电话、递条子,要求特殊“待遇”、做“高级社员”,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同时,他们的后台背景也给交流教师的考核带来很大难度。

四是学校难补强。交流出去,需要拿出骨干教师,交流来的却不一定是骨干,甚至出现“出了不回”现象。学校不但没有补强,反而越补越弱。

上述四个“症结”的解决,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方能保证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与推进。

一、寻求政府支持

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必须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1.财力支持

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住房、交通以及就餐等后勤保障,是保证教师交流制度实施的最基本的要求,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我国实施的是县级统筹教育,县级财政需划拨交流教师周转房建设专项资金,如短期内难以全面实施,可分步实施;对于暂未能建设周转房的学校,给予住房补贴政策支持,由学校公用经费支出集体宿舍租金。交通安排可以由县级政府出资,安排公交车辆赴各镇周一送、周五接(本区一所较远镇级学校已安排到位),或者划拨转款予以报销。就餐可以适当给予补助,在学校食堂就餐;没有食堂的,可以由学校聘用临时人员,实施教师就餐“包伙制”,临时人员工资由学校出资。

2.制度保障

教师交流需要先制定政策,再实施推进。推行教师管理“县管校用”制,成立县级层面教师管理中心,变“学校人”为“系统人”,从思想上改变教师对“编制”的认识,使之逐步接受教师交流制度。请求县级党委政府出台后勤保障、人事管理、纪律监察方面的文件,全面覆盖教师交流工作的各个“面”与“点”,保障教师交流工作有“法”可依。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均要成立教师交流工作组,各种材料及时公布,接受教师监督。

3.监督管理

交流教师难以管理,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要求“特殊”照顾的人员较多,校长得罪不起这些教师背后隐藏的“大人物”。这就需要县级党委政府下发专门的保障性文件,要求各级干部不得打电话、写条子,并安排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及时予以处理,并进行通报,确保教师交流工作的推进没有来自“权力”部门和“实力派”官员的“阻力”。同时,教育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对系统内进行监督,要求各学校不得对派出教师评头论足,不得要求调换人员等;对请求打电话、写条子的教师进行处理,从源头上“堵死”教师交流工作中滋生的不正之风。

各种政策的支持,需要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动与分管领导和县主要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并主动与县级层面纪委、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沟通协调。

二、推行公平交流

教师对交流制度的反感,还来源于对这项工作公平公正性的质疑。因此,推进工作需要县级层面“一盘棋”,依据县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文件,统一要求、统一分配、统一管理。

1.统一要求

依据年龄、职称、富余学科,限定学校的交流人数,并适当延长教师交流的期限,不搞特殊、不打和牌,从政策源头上保证公平公正。校长不得有“个人主义思想”,要依据文件要求,排出交流人员,做好相关人员思想工作。因身体等特殊原因不能交流的教,要提供证明材料,学校及时予以公示,接受教职工的监督。

2.统一分配

将学校学科结构缺编情况作为教师交流的第一要素。统筹考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适当考虑交流教师与新单位的距离远近等非重要因素。

3.统一管理

实施两级管理制度。交流教师的主要管理权下放到学校,由学校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按期公示交流教师履职情况,接受教职工监督。学校按月上报交流教师履职情况到教育管理人事部门,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书面和电话等多种形式的举报,接到举报,必须调查,一旦查实,必须处理。

三、实施多元评价

对交流教师实行多元化考核,校长认定、班子成员评价、中层教干依据分管工作中的表现打分、教师座谈等。学校形成的考核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监督,原则上教育人事部门不得更改基层学校上报的考核结果。交流教师对自身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依照程序申请教育人事部门进行复议;基层学校考核结果没有出现重大失误的,教育人事部门必须予以驳回。

第2篇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吴兴富(1960-),男,江苏大丰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教授,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公共课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合作育人机制研究”(编号:D/2011/03/062),主持人:吴兴富,刘丽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7-0020-0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政府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江苏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院被教育部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并于2010至2012年先后启动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立项建设大大拓展教学资金来源渠道,为促进地方高等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因此建设好江苏骨干高职院校的合作育人平台,寻求有效组织和运作模式,对整合江苏高职教育优势资源,提升高职办学质量,推动江苏高职教育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校际网络资源平台

(一)校际网络资源平台的整体推进

高职校际网络资源共享是提升高职教师教学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校际间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课程项目、实训模式、项目教学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能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得以全方位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搭建校际教育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教学网络管理平台、课程中心和图文信息中心等。校际的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可把各院校的教育资源库纳入共享型专业信息教育资源库,实现各种优质资源的统一管理,使高职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系统、完整、高效的管理和快捷应用的教育资源系统平台。

(二)校际网络资源平台的自身特色

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教学、科研、人事、后勤、图书等方面的校际合作。可以建立的网络系统的特色平台有:一是微观的学生网站。含大量个人主页的加盟,个性鲜明的技术类网站、文学性网站、时尚资讯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一是宏观的校际深度共建网站。共建所形成跨校网络,在互动中形成最大化资源共享。成功的网站必须有自身的特色,在高职院校中建立的校际网站必然要符合同学们的需要,如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文化娱乐资讯等。

(三)校际网络资源平台的教学功用

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潜在资源价值,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其中的教学功用。当今,校际网络化学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高职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学习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学习资源和各种认知工具,例如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及聊天室、E-mail等。而非物质环境包含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氛围、学习策略、学习模式等。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目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构建知识。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校际校长对话平台

(一)校际校长对话平台的内容设置

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间可以搭建系统内教育考察访问团、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等对话平台,定期开展高职教育发展的对话交流,实现强强联合,为共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计划地开展“对话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对话高职数字图书馆建设”、“对话高职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对话高职师资培育与专业发展”、“对话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率先实现现代化”、“对话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对话高职教育现代化”、“对话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及机遇”、“对话大陆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海峡两岸高职院校校长高峰论坛”等若干议题和讨论平台,使国家骨干高职校长在学校发展中起到一校之长的高端和引领作用。

(二)校际校长对话平台的国际视野

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系统可开展与国际职业教育的院校长的对话。在中美、中加、中澳、中德、中新、中韩、中日、中英等更大范围内进行国际化视野的职教高端追求,多做国际化职教对话的“破冰之旅”之事,使教师和管理团队国际化,吸收国际职教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校际校长的若干对话取得高度共识,形成积极的思想成果,自觉地加以落实。中国正在快速地走向国际化,作为高职院校,要快速给我们国家准备足够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职人才。让老师和学生接触到全球各地的文化、经济、商业的运作,这不仅仅只是了解情况,我们要用合作项目和西方大学在人文、科学、艺术、教学和高科技领域有更多的合作。同时,做一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院校长,更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理论,经常参与国家级教改与研讨活动,关注国家教育发展最前沿的信息,积极进行对外交流活动。现在高职院校所迎接的挑战可以说对内是要很好地融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要融入国际社会发展之中。

三、校际中层交流平台

第3篇

作为房山区的兼职督学,我主要负责督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督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发现学校办学的亮点,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合理、可操作的反馈意见,补齐学校德育工作的“短板”。

2015年,我们到区内一所偏远山区小学督导。在跟校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地处矿区,学生多来自矿工家庭,籍贯更是遍布全国各地。为了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学校深挖“和谐”的内涵,并围绕“和谐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抓养成教育、打造楼层文化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困惑:学校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学生非常渴望有更多机会到大山外面去看看,但是市政府的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每学年两次只有200元左右的拨款,去市区资源单位的话只够一次的费用;而如果租用旅行社的车辆的话,费用就会高出很多。听到校长的困惑后,我记在心里,在查看档案的时候特意留心德育资源利用方面的材料,我发现“区域德育资源利用”的档案材料的确比其它方面的材料少很多。我一边检查,一边迅速思考,学校倡导的是“和谐教育”,为什么不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切入点呢?学校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但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较少(只有学校组织的几次去资源单位的实践活动)。既然去市区资源单位的经费有限,那可以从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入手,加强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反馈意见时,我首先肯定了学校的成绩和亮点――着眼点“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和谐教育”办学理念,注重家校关系的和谐。同时,我提出了建议:学校可以依靠大山,充分利用大山资源开展活动,如在学校周边开展爬山、观赏、绘画、摄影、种植、采摘、主题教育等多种实践活动,借助山区特有的地理优势和资源,让学生了解大山、亲近大山、走进大山、热爱大山,与大山建立起和谐关系。这样的话,学校既利用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又节省了部分去远处资源单位的费用,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校长听了我的分析,不住地点头。他说学校在这方面的确还没有设想,但是这些建议很切合学校实际,下一步一定会在这些方面加大发掘的力度。

通过此次督导,我更深刻感受到了督导的意义和价值――督Р唤鼋鍪钦页鑫侍猓还要肯定学校的成绩;既要做到精准把脉,补齐“短板”,又要做到及时鼓励,充分肯定。同时,我也认识到,督学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能看得准、说得透。这样才会让学校信服,才能增强督导队伍的威信,督导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助推学校发展的作用。

第4篇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世界最新科技前沿动态,体验、探索科学研究的奥秘,搭建一个全国优秀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帮助中学生近距离感受高水平大学的学习生活,南方科技大学拟定于2015年12月10日至12月13日举办“优秀中学生科技创新体验营”活动,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子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专业.

体验营期间,学校将举办专业介绍、学术报告、实验室参观、动手做实验、书院团队活动、与在校学生座谈等活动,让营员们通过科学实践近距离感受大学学习生活.本次体验营拟招收120人左右.

一、 报名条件

(一)、综合素质较高、思想独立、有国际视野、有创新意识、有批判性思维、有志于从事科学技术学习和研究的高二、高三理科学生;

(二)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成绩排名原则上需位于年级前5%;

(三)获得过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的学生,或者可证明在某学科有明显优势的学生优先;

(四)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学业学术行为不端记录.

二、报名材料

(一)自主申请所需材料

1、自述信1封:结合南方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学生独立完成个人自述信一封(800字内,需本人签名,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原件);

2、推荐信1至2封:由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课外活动指导老师等叙述该生特点及推荐理由(800字内,此材料不是必须提交的材料,需推荐人签名,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原件);

3、学生本人从高中入校起每一学期的学业成绩及年级排名证明(必须使用报名系统中的模板并加盖学校公章,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原件);

4、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科学发明证明及其他能反映本人综合素质的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复印件,验原件);

5、《南方科技大学2015年优秀中学生科技创新体验营报名表》(填报完毕从报名系统下载、打印并签名确认,报到现场交原件).

6、《安全责任告知书》(报到现场填写并签名).

(二)校长推荐所需材料

除提供自主申请所需的1-6项材料外,还需提供《南方科技大学2015年“中学生科技创新体验营”校长实名推荐表》(校长签名、学校盖章后,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原件).

(三)注意事项

上传报名材料的照片或扫描件时须通过我校报名系统,并确保电子文件清晰可读.

三、报名方式

(一)网上申报:申请人登录南方科技大学招生网进行体验营报名,根据系统提示、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报名信息,上传报名材料,并选择拟参加的体验营专业类别,注明是否服从调配.

网上报名地址: .

(二)获得校长推荐资格的学生仍然需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进行网上申报,并扫描或拍照上传校长实名推荐表等全部报名材料;

(三)体验营报名时间:2015年11月20日-12月3日.

四、材料审核与报名选拔

学校成立专家组进行审核和选拔工作,于12月6日前选拔出120名左右优秀中学生参加我校体验营,在南方科技大学招生办网站上公布,同时通过邮件及短信通知入选者.

五、体验营活动安排

12月10日全天:报到

12月11日上午:开营仪式、参观校园

12月11日下午-13日:学术报告、科学实验、参观高科技企业等体验活动

12月13日晚上-12月14日:离营

六、特别提示

(一)校方为参加体验营的学生提供食宿及相关活动费用;

(二)校方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入营学生提供交通补贴.

(三)校方对学生在体验营活动中的表现予以考核.

七、联系方式

南方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755-88010507,0755-88010500

第5篇

完善制度管理

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能不走样。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对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绝不能认为可有可无。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校长培训,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检查和考核,以提高校长认识。

其次,校长要让分管校长和主任及全体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只有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才能保持一致。只要校长高度重视,分管校长和相关主任认真组织,全体教师一定会积极参与。

最后,校本教研能否落到实处,必须有一整套制度来保障。没有严格的配套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只能停留在计划上。学校要建立一系列制度,包括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要求、检查、奖惩)等,当然制度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并落到实处。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定期调查和分析,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要分期中、期末进行两次校本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及时准确了解教师对活动的看法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好的建议,及时采纳,没采纳的做好解释说明。努力使校本教研活动更人性化、合理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拓宽活动载体

校本教研要做到形式多样,任何单一枯燥的形式都会让人疲劳厌倦,也就影响活动效果和质量。

课例研讨 教研(备课)组在开公开课前,要组织组员讨论,确定课例,然后每位组员进行教案设计,进行小组交流,形成组内教案,由一位教师试上。然后组员评课,对教案进行二次设计,由其他教师再上,然后再评课研讨,总结改进。这样经过集体备课,个人试上,集体讨论,他人再上,反复磨课,课堂教学会得到最优化。当然也可以多人上同一课例,使用集体设计的教案,这样可凸现教师个性化因素,通过对比总结提升。

课题研究 引导教师以课题为抓手,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校本教研推向更高层次。当然教师的选题要有价值,针对性强,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忌大而泛。应选如何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如何排座位,早自习实效性等问题。

交流研讨 定期举办各种交流研讨活动,推广交流教改和课题研究成果及好做法,例如合作学习研讨,学生管理经验交流等。

教学展示 定期组织优课评选、说课比赛、教案作业展、评课观摩等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其中,评课观摩非常必要,不少教师不会评课,评不好课。

教学反思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新课标及有关教学反思的材料,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积累储备,为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支撑和保障。学校要设计教学反思文本,定期检查评比。教学反思不仅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也要记失误之处,以改进教学。

推进中坚持“两化”

校本教研要做到活动问题化,问题校本化。校本教研是因问题而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活动应带着问题进行,不能“无病”。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同时,问题要有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问题要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比如研究合作学习方式的表面化(有分组无合作)、常态课的低效问题、学生作业管理、转化学困 生、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等。

组建教研共同体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离开了教研员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教研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易影响教师的教研自信和期待,导致形式化。学校要尽可能通过邀请专家、教研员、共同体学校名师等途径来提高活动增长点,切实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引领和推动。专业引领形式有学术报告、教学现场指导、同课异构等,教研员、名师等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进行现场指导,对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

第6篇

一、高度重视,充分准备集训素材

学校高度重视暑期的集训工作,成立了集训工作专班,由校长和分管校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全面策划、落实教师集训工作,假期准备了教育法规,教学规范,教学技能,校外、校内师德先进事

迹等学习材料,并制订了《石溪小学教师集训工作方案》,为扎实开展集训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组织,扎实开展集体活动

对应于中心校的要求,我校集训方案制定了三个方面的集训内容,为使集训落到实处,23日上午,学校召开了教师集训动员大会,明确了集训的意义和集训内容,提出了集训的具体要求,严明了集训工作纪律,为集训工作的扎实开展辅平了道路,从集训的参与度来看,全体教师的集训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能严格执行学校集训工作方案。

1.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采取自学、集中学习和自查发、以及听报告的方式进行。首先是要求每位教师上网自学职业道德规范,并将规范全文抄录在学习笔记上,然后组织全校教师由校长组织学习,并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析学校教师师德规范的不足之处及其成因,肯定师德规范执行较好的方面和个人,明确执行师德规范的意义和要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自己的师德规范执行情况进行了反思自查,并做出了自评,从自评结果看,教师的自我评价客观真实,同时要求教师上网学习了师德典型的先进事迹。

2.认真组织开展教师业务学习。月—日的集训中,学校没有安排教师的业务培训。但按照中心校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新课程教师的通识性培训、课标培训和教材培训工作。

3.切实做好师德考评工作。依照《规范》要求,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实施细则的考核标准,在教师总结师德表现和自我量化评分的基础上,学校集训工作小组对全体教职工的师德表现进行了民意考评,考核结果较为理想。

三、内容生动,有效促进整体素养

1、师德工作谈得“有声有色”

8月26日上午,木港中心校开展了“首届师德”经验交流活动,会后我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几位班主任老师轮流上台作经验介绍,他们或谈师德集训的体会和收获,或谈班级管理的先进经验,或谈处理偶发事件的灵活应便,或谈与困难学生的交心谈心,或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整个交流时长两小时

,每位教师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谈吐心声,活动中涌现了一批特色班主任,如:尹金果、蔡克祥、胡慧君等,他们从班级管理的小事谈起,从教育学生的细微之处谈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正如陈前通校长在会后总结时所感:“师德树新风,师魂铸校风,新时期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于你不仅是慈母,你还是公仆,你不仅是学生的知己,还应永远是学生的学生!”哲理而有诗意的感言把本次活动推向了,赢得了全体老师的热烈掌声,使得本次暑期集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学科教学话得“精彩无限”

“新课改下的科学课程,注重的不只是直接的面授科学,而是注重实践的体验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乏味的课堂只会让学生疲惫” ;“老师就要用有度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无边的爱包围学生” ;“‘挚爱教育,就要爱舔着鼻涕,吮着小指的学生。”“石本无光,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这是暑期校外培训的教师和我校骨干教师的学后所得和理念的升华。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在老师们心中掀起了阵阵狂澜。老师们带着反思来,满载收获去。

3、自我提升训得“锦上添花”

第7篇

一、校长培训体系分类内容

目前,学院为中小学校长开设的专业培训体系可以按照任职时间跨度分为职前培训、新校长培训、在职培训和提高培训4个阶梯式项目。

1.校长职前培训

校长职前培训主要是NPQH项目,即国家校长专业资格(theNational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forHeadteachers)培训项目。在英国,通过校长专业资格培训是获得校长职位的硬性要求,该项目以国家校长标准(NationalStandards for Headteachers)为具体依据,专门为那些有志于成为校长并有强烈动机的申请者而设计。培训时间通常为4~12个月,期间学员可以获得一对一的辅导,可以利用学院的学习资料、在线资源,并可以进入在线社区参与同其他学校领导的专业对话。

整个项目有5个阶段,一是预申请阶段,测试自己的准眢情况。二是申请阶段,通过在线申请,表明自己已经具备《国家校长标准》所规定的专业、经历等6个领域的要求,并提交单位领导出具的介绍信。三是评估阶段,在线申请通过后,申请者首先要完成在线自我评估和全方位自我诊断活动,然后参加为期两天的考评活动,主要测试申请者校长角色的定位以及个人实力和胜任校长所具备的发展领域,完成这两个评估程序,就正式成为NPQH项目的学员。四是4-12个月的专业发展阶段,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个性化发展道路,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另一单位挂职锻炼5~20天;与其他学员进行同伴学习;回本人单位,在工作中学习;参加全国性、地区性或当地专业发展活动,如会议、论坛和高级讲习班。最后是结业阶段,当学员感觉准备充分时,便可提交自己结业评价的证明材料,评价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一旦通过便可授予全国校长专业资格证书。

整个项目的培训费用将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收取,对于来自少于100人的小型学校的学员,费用由培训学院承担;对于来自各类直接拨款学校(Maintained sch001)的学员只收取整个培训费用3800英镑的20%,也就是760英镑;对于来自英国以外的学校学员则要收取全部费用。

2.新入职校长培训

承担这一培训任务的项目名称叫“开端计划”(HeadStart),主要为获得国家校长资格的人士和新人职的校长而设计。参加该项目的校长可以获得一位经验丰富的现职校长作为自己的专业伙伴(Professional partner),同时也可以利用学院的高质量、背景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本地的各种发展机会。该项目的时间对于刚通过国家校长资格、还未获得校长职位的学员可以一直延长到获得校长职位,然后可以注册参加下一轮培训;对于新人职校长则是职业生涯的前两年。

与校长职前培训相比,新人职校长培训最大的特点是新校长要与自己的专业伙伴密切配合,并在专业伙伴的建议、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作为专业伙伴,需要在新人职校长的前两年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基于个人需求的支持。具体包括:给新人职校长提供建议、支持和要求;利用基于行动的学习技能鼓励新人职校长反思他们的专业实践;支持新人职校长领导与管理的创新;帮助他们理解地方和国家儿童服务议程内容及其重要性。

这个阶段的培训费用一般由学院从新入职校长培训的国拨经费中为每个专业伙伴的学校提供1000英镑的补助费用,同时,专业伙伴到新人职校长学校指导可以获得每天150英镑的生活补贴。

3.雇职校长培训

承担这一培训任务的项目名称为“在职校长领导项目”(Leadership Programme for Serving Headteaehers),2003年升级被"Head for the Future"项目取代。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在一所学校任职领导岗位已3年以上的校长,帮助他们回顾他们在领导学校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侧重于领导者的个人发展、领导风格等方面的研究、诊断与分析。探讨管理层的实践和发展,如面对挑战和机遇,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对策。

在项目开始之前,校长和他所在学校的其他成员要完成一个诊断性问卷,分析校长的领导方式、校长特点和学校背景。校长还要为规划和目标设定准备好有关学校成就材料和评估数据,并考虑有关成功和没有解决的例子以在工作坊(Workshop)交流。工作坊为期4天,前两天,参加者会收到对他们的绩效做出的评估反馈,评估会分析从成功校长访谈中得到的信息,并探索领导方式、学校改进背景以及学校绩效之间的必然联系。工作坊的后两天,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让校长联系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提高目标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期间还向参加者介绍“信息和交流技术”以及“领导方案伙伴”计划。通常而言,每一个工作坊都有12-14位参加者,外加两位资深培训人员。

这个项目的培训费用在当时(1998年)完全由威尔士议会政府承担(Welsh Assembly Government),因此学校和代表不会支付任何费用,不仅如此,政府还支付交通和生活补助。升级为"Head for the Future”项目后,对于小型学校(百人以内)参训校长完全由学院支付,其他学校按照每人750英镑的标准收取。

4.校长提高培训

对于成功的和出色的校长,学院为他们推出了“地方级教育领导”(Local Leaders of Education)和“国家级的教

育领导”(National Leaders of Education)两个提高项目。通过前者培训的成功校长将被地方当局任命为其他校长的导师和职业教练而开展工作,地方级教育领导的产生需要经过学院的预选、正选、培训和持续发展四个阶段。培训出一名地方级教育领导需要为期8-12周,每周四天的时间,之后地方级教育领导们被安排到学校,与地方当局一周进行一天或一天半,连续几个月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的研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和能力。

国家级教育领导是那些同学校教职工一起,利用他们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的杰出校长。许多先前工作在具有挑战性的学校的国家级教育领导都曾有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他们工作的学校即成为国家支持学校(NSS)。国家级教育领导培训项目根据学校改善的情况,一般需要1~3年时间,成为一名国家级教育领导不仅意味着每个儿童获得了高质量的教育,学校和学校员工获得了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而且也意味着其将获得在参与国事活动中、学院未来发展战略建议等方面的发言权。因此国家级教育领导的选拔、培训将更加严格和艰巨。

以上两个培训项目中除了交通和生活费用外,其他费用全部由学院资助,地方级教育领导培训期间,其学校可获得地方当局每日300―500英镑标准的损失补助。而国家级教育领导者的学校,将得到国家大量持续的无偿补助。

二、校长培训体系的主要特点

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推动着英国校长培训的蓬勃发展,培训分类明确,注重个性、能力和实践,培训经费充足的培训特点,使英国的校长培训在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分类明确

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既有为愿做校长的人提供的“校长专业资格”项目培训,也有为新人职中小学校长和在职校长提供的各类人职与在职的资格与发展培训,还有为优秀校长和杰出校长提供的地方级和国家级教育领导项目的培训发展空间,形成了从“校长候选人”到“资深校长”的一套相对完整而又连贯统一的培训体系,具有分类分层培训的明显特点。分类分层培训不仅增强了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在校长培训与校长角色转换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2.培训注重能力和实践锻炼

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内容、方式上充分体现了注重实践、提升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一取向又决定了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者必须是成功的校长等具有实际经验的人,而不是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例如,在培训中非常注重学员之间、学员与当地专业伙伴以及地方当局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以解决自己学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培训的方式上,理论面授课时较少,大量的时间是到别的学校挂职锻炼或在自己学校进行实践学习。如“校长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学习,全部面授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但持续的时间长达一年。学员接受面试后,便通过到学校担任领导职务进行实习,参加各种会议、论坛,在单位边工边读等方式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反思,在行动中加以改进。

3.培训经费充足有保障

在加强对校长培训项目组织;管理和指导的同时,英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还有有力的经费支持。1995年4月英国正式出台的“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The Head一teachem’Leademhip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第二部分规定,在1995年4月1日以后新任命的校长均可获得2500英镑的培训资金,这笔培训资金可用于中小学校长上任两年内在任何部门任何时候的培训,从而为校长参加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到2004年增加到4000英镑(学校或校长还相应地支付500英镑用于参加培训)。不仅如此,一旦校长获得地方级或国家级教育领导荣誉,所在学校还会得到来自地方当局和国家不菲的资助。

三、校长培训体系的经验启示

英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培训为我们勾勒出一张层次清晰、设计合理的路线图,同时反观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培训现实,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1.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校长培训实效

当前,提倡教育家办学已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在动力和目标追求,全国各地也在纷纷开展诸如“名校长”、“十佳校长”等评选活动。国家从七五开始,连续开展了多轮校长培训,这说明国家已经非常重视校长专业发展及其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但究其质量与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一些受训校长私下里对培训这样“总结”:“玩上几天、花掉几千、写上几篇”。国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却收效甚微,不得不令人深刻反思。与英国校长培训相比,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校长培训规章制度一方面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可操作性不强。英国1995年、1998年分别颁行的《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国家校长标准》和《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不久获得英国议会通过,《国家校长标准》随即被确定为校长行动的依据和培训的指南。这样,校长培训工作就纳入了一个系统和正式的轨道,从而使校长进修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得到了很好地承认。相比之下,我国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以及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仍然属于部门规章,较之以国家意志确立的《校长标准》(或《校长法》),其立法技术和可操作性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国亟需出台具有法律性质的校长标准,完善现行校长培训法规体系,从制度上对校长专业培训加以约束和规范。

2.施行分类分层培训,在实践中提升校长管理个性和能力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和要求,各地在校长提高培训中缺乏经验,往往是将为期五年的专题培训内容集中到一年进行,正、副职校长以及中、小学校长也集中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进行培训,出现参训人员“一锅煮”现象。校长的培训层次不分明,培训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培训方式专家化、理论化、满堂灌,缺乏针对性、互动性、个性化,严重脱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和校长本人特点。因此,借鉴英国校长培训经验,我们在校长专业培训中应突出分类分层原则,按照校长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事先进行调查,做需求分析,征求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实际需要。培训教师要多样化,要尽可能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新人职教师的实践导师,对其学校管理与领导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的理论学时要缩短,要增加校长的实践培训时数,通过校长之间的交流、挂职锻炼、参观考察以及行动反思等方式,提高校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

一年既逝,特总结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勤奋,乐于奉献,在教职工中起到模范作用。

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有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三课时三环节教育教学模式》得到高全套主任的高度好评!

3、在教育教学课程开放月做公开课《于细微处做大文章——细节描写训练3》,得到到场领导、老师、家长的好评,在学科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4、认真教书育人,切实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统考成绩超过市平均分。

5、主持市级课题《班级德育建设工作研究——90后学生思想工作建设探究,具有高质量的、可操作的课题计划与实施方案,研究过程完备。中期做《感知父母恩·放下亲人刀》展示班会。目前已对尊师教育、爱国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三个板块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整理出《春日盛开尊师花》、《 <多事之秋•情系九州>——爱国教育班级活动系列、《<沟通•进步>——批评与自我批评系列一、二》、《<浩然正气在二• 八>——批评与自我批评系列三》《<感知父母恩•放下亲人刀> ——批评与自我批评系列四》和几个教育案例等16000多字的文字材料、若干图片材料和两盘录像材料。

6、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播下尊重的种子》在cn刊物《创新教育》杂志XX年第五期上发表,《点点滴滴树正气·分分秒秒抓学风》在cn刊物《科学通报·科技信息》杂志XX年第六期上发表。两篇文学作品《清明佳节祭姥姥》和《嫂子恩师》分别发表在《老人春秋》第7期和第9期上。

7、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督导等工作,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教研交流,共同成长,与任喜凤老师一起指导青年教师胡凤君参加协作区说课大赛,胡老师获得二等奖。

8、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本学期,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铺开,所担两个班级各建有活动小组,有方案、有实施记录、有总结。

9、担任班主任工作,相关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得到老师们的认可。

10、积极参加教育培训。

⑴3月22号,到中国信息工程大学听梁晓声的报告。

⑵XX年5月初去山东杜朗口参观学习。

⑶5月17“新理念新课堂”全国初中语文教育名家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财专召开,听肖川教授和韩军老师作课。

⑷7月郑州电视台电教馆参加“教育技能”培训。

⑸8月在郑州大学参加两期新课程培训。

⑹9月20号河南政法学院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听丁榕老师做报告。

⑺10月在四中听北大附中及其它校长做报告。

第9篇

教育局机关带头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各种文件、会议和检查评比活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基层学校特别是试点学校能集中精力专注学校自身建设。

1、精简文件信息。压缩文件数量和篇幅,清理各类简报和内刊,凡向学校发送的文件,一律经过办公室审核,禁止任何科室随意发送文件、通知。取消对试点学校向简报、内刊投用稿量的考核,全面推进无纸化办公。

2、严控会议活动。实行会议申报制度,局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科室组织召开会议需向办公室提出申请,办公室负责对时间相近、议题相关的会议进行归并,对全局性会议和重大活动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倡导采用电视电话会、网络、多媒体会议等会议形式。凡可通过电话通知等方式解决问题的,一律不开会。试点学校可根据会议文件的内容、性质和自身工作实际,自行确定是否参加会议。

3、规范检查评比。整合各种检查评比活动,除《市2013年度教育督导评估与实绩考核综合评价办法》规定的表彰奖励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外,其他项目一律不得进行。

4、改进调研作风。坚持“一线工作法”,多到学校现场办公,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到学校要一切从简,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摆放花草香烟水果,不收受礼品、礼金或纪念品。

二、转变管理职能,促进自主发展

1、构建新型政校关系。推进教育公共治理结构变革,退出微观管理,加强宏观管理,加快建构“用标准和规划引领学校发展,用平台和经费支撑学校发展,用制度和机制激励学校发展,用督导和评审评价学校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使政府及其部门真正成为“教育体系的建构者、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规则的制订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标准的设计者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者”。

2、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要进一步探索建立中小学办学理事会,发挥办学理事会的作用和效益。办学理事会参与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学校管理与考核。市教育局将下述四项权力放给学校处理:

一是扩大校长干部使用权。学校中层行政干部由学校自主公开选聘,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副校长人选可由校长提名推荐,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由学校差额考察任用。结合校长任期制的推行,试点学校试行“校长组阁制”,副校长可由校长直接聘任,期满卸任。

二是落实学校岗位聘任权。试点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师岗位聘任,实行以事定岗,以岗择人,按岗聘用的岗位管理制度。

三是落实教师待聘解聘决定权。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试点学校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有权决定教师待聘和解聘。

四是强化自主管理权。试点学校除安全工作和财务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外,其余工作由学校自主管理,没有学校的邀请,局机关各科室原则上不到校检查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举办的各种活动,上交的各种材料,除注明所有学校参加的外,试点学校均可选择不参加、不上交。

3、完善学校服务保障。市教育局从服务角度出发,为基层学校解决问题。

一是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标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从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从严从紧的原则,按规定比例适当增加专任教师编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向偏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适当倾斜。

二是加强对待岗教师的培训。试点学校若出现待岗教师,可由学校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安排到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业务培训。不服从培训的教师,本人可提出辞职申请,另谋出路。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期间人事工资关系仍然保留在原学校,只发放基本工资,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重新参加岗位竞聘或交流。经过培训仍然不合格或重新竞聘落聘的教师继续参加培训。培训进修经费由受培训者本人承担。不服从培训的教师或再培训后上岗仍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人员,调离教学岗位,参加学校非教学岗位竞聘并根据岗位确定相应待遇。对长期不能胜任工作,且态度极不端正的人员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三是建立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协调学校的装备采购、基建、维修、配送、食堂、超市、保卫、保洁等后勤服务工作,优化配置后勤资源,形成科学、开放、高效的社会化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逐步构筑起人员精干、反应快速、保障有力、服务优良的现代化保障体系。

4、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坚持研究与实践、试点与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整体规划、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政府服务学校发展,学校着力自主发展,社会支持学校发展的新格局。

三、完善制度管理,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1、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快政府依法监管、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监督的现代教育制度建设,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

2、深化和完善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在纪检监察、组织、人社部门宏观监督下的教育部门具体实施的校长公开选聘制度,全面推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任期制度。探索建立校长与教育部门领导干部交流任职制度与教师职称相对应的校长职级管理制度。

3、实行校长职级补贴制度。适当提高校长年薪,适当延长优秀校长任职年限。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

4、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老龄化”和“结构缺编”问题。教育局按规定履行中小学老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调配交流等管理职能,在核定的总编制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各校人员编制,进行学校间人员调配,逐步对不再适应教学工作的老师予以分流、转岗转向,保持教师新进、退出数量基本平衡。

5、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开展校长全员培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骨干教师培养,到2020年重点培养100名名师、20名名校长,形成教育家办学新格局。

第10篇

传统的教研形式以学区级学科教研为主,内容主要由教研人员确定,主题往往是围绕着如何落实教学要求和教材的重、难点展开,忽视了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异,忽视了教师的个性,也忽视了教师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各种真实问题。因此,我县采用“分片协作、中心辐射、调研科研”三研一体的方式,帮助教师把更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激活学校的潜能,使全体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分组协作 互动研讨

根据小学布局调整情况和各校办学水平,按照地点就近的原则,把全县小学分成5个课改实验基地,每基地由一所规模较大、办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学校做牵头校。牵头校由教学校长负责、教务主任具体抓好各项工作,与领导组协商确定学科教研组长,大型教研活动要在开学初制定计划,安排好时间,形成文字材料,基地内其他学校教导主任要主动与牵头学校联系,并安排教师参加教研。基地教研更重视教师互相学习、听课、交流、研讨,直接反映出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找出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再通过实践去解决。

二、以点带面 优势共享

基地教研主要解决如何把更新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问题。我们在教研的基础上采用了抓研究课、公开课,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改变课堂教学面貌。除了研究课本身的高质量外,更要扩大教师的参与度。以英语学科为例,我们从抓三个转变入手:

(一)变单兵教练,为集体研讨

把研究课的准备过程变成教师们共同提高的过程,保证课改实验的整体质量,保证不漏掉一所学校,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变一人点评,为各抒己见

课后点评由听课教师来进行,特别强调教学反思的作用。在我县三个教研基地巡回展示活动中,教师在听课后发言极其踊跃,既讲了自己受到的启发和学到的经验,也谈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不同看法并与执教老师开展交流,发言的水平很高。

(三)变明星展示,为群星璀璨

一年来,英语课改县级研究课就有49节,共涉及30多位教师,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们交流体会,展示才华的舞台。

三、交流推广 注重效应

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推广教师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其它学校提供借鉴的蓝本。通过系列活动,可以产生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校长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课改理念,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教研教改实验工作,龙头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全体教师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展示和反馈,特别是为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

(三)研究课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实践的问题,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老师们普遍反映很解渴。

(四)随机点评提前,没有指定人选,充分发扬了教研民主。

(五)课后研讨属于互动式交流,加强了课后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11篇

具体说就是要抓住一个中心(新课程改革),突出两个重点(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规范三大行为(教学视导、区域教研、教育科研),协调四方力量(学校、培研中心、教育行政、上级教研部门)、破解五大难题(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规范、新课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课堂教学评价),全面提高质量。

二、工作措施:

1、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责任。强化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学任何时候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花大力气抓教学永远没有错的观念。学校校长要精确定位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精心设计校本教学管理规范,为教务主任开展教学工作创立良好人文环境,指导、支持教务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教学工作和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育干事对本区域教学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2、建校本培训基地,抓实校本师资培训工作。各学校要按照《兴山县2005--2008年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落实培训规划,并按各自的规划组织好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做好新教师培训、全员培训和相关的送培工作。要继续组织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新课程培训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结合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掀起一个新的学习。培研中心要将培训阵地前移到区域和学校,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并照顾到学校的个性化需求。

3、各位校长和教育干事要高度重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今年六月下旬将举办一期“校长论坛”,中心话题就是“新课程与校本化”。要求所有中学校长,各乡镇中心小学校长,乡镇教育干事,人人参与,个个发言。

4、规范教学视导行为。要重新定位培研中心的工作的性质,强化服务,淡化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本年度要以求实效为主要目标,从视导模式改革做起,开展定单式服务与挂点式帮扶为主要方式的视导模式改革,促进工作方式转变。中心要向全县学校公布所有培研员的业务资料,包括研究学科、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的个人资料,供学校选择,实现定单式服务。采用由服务对象确认为主要特点的管理办法,落实过程管理。上半年在部分乡镇和县直学校试点,总结经验,改进管理办法,逐步在全县推开。同时由培研员自主联系并申报挂点学校的教研组(非县直薄弱学科,可结合区域教研组安排),以挂点帮扶的办法开展工作,要求将挂点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进步与教育科研的进步作为培研员业绩考核的一个指标,加以考评。

5、规范区域教研行为,促进校本教学研究。我县区域教研组建设是宜昌市在全省课改工作会议上作为经验介绍的成功举措,要进一步落实。针对前段时间区域教研组工作随意性过大,流于形式的情况,要尽快出台《兴山县中小学区域教研活动规范》,抓区域教研的规范运作,区域教研组指导成员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每次活动的协调与业务指导工作,确保区域教研活动有效有序,从而促进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证。本学年要继续开展先进教研组评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十佳教研组长和十佳教务主任,要进一步完善评选办法,以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情况作为考核的重点,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6、抓课改骨干教师评选与教学大检查。本学期结合课改骨干教师评选的程序,在3--4月要开展一次教学大检查活动,检查组要确保到达所有校点,查看相关材料,听一定量的课,并与学校教师做较为深入的交流。检查的重点是课程计划落实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业辅导情况、校本培训情况和教学管理情况。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弄清目前教学与管理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寻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路,获取第一手材料。同时通过检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在规范化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7、发挥兴山教育学会的研究与协调作用。一是要继续办好“一刊一网”。要在办好《兴山课改通讯》,提高刊物采编质量和印刷质量的同时,提高向上级刊物推荐作品的命中率。要在办好“兴山教育信息网”的同时开办“兴山教育培研网”。以更丰富的内容吸引全县教师,学生参与网站建设。结合湖北省农村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创建工作,各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开通因特网,开辟起网上教学研究阵地。乡镇中心小学以下校点在开通KU波段后要加强资源利用研究,推广南阳小学的经验,走教育信息化之路。要以兴山教育培研网为县级平台,加强学科教学艺术交流,课程改革经验推介,并通过这一平台推出各校的校级名师。二是教育学会要在区域性教学研究中发挥作用,可以组织一定范围的教学研究沙龙,也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课题研究、教学比武、成果评选活动,以推动校本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三是以教育学会为龙头规范县内教育科研行为。进一步抓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立项,清理“六无”课题,按《兴山县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的要求抓实各课题的研究过程,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内要组织一次全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评选展示和奖励活动。

8、以教学评价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一是本年度以小学师生发展性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为研究重点,组织部分学校作为试点校,以培研中心小学组为龙头,开展专题研究,力争有所突破。各乡镇要认真组织有关学校开展专题研究,拿出本乡镇的评价办法。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评价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促进师生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各位校长要和教师一起做校本资源分析,设计校级规划,组织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培研中心要组织不同层次的校本课程工作交流活动,召开专题研讨会,到课题试验学校开展调查研究,邀请省市专家视导,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09-02

一、提高认识,把校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校长永远是学校建设的领头人,无论是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与信息技术教育都要走在前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校长的思维发生深刻变化,使其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飞跃,形成新的教育思想,进而推动校长管理行为的转变。

在校长信息技术培训中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教育局党委召开党委会,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全员参与,达到培训目的

校长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是使每一位校长能力得到提升,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因此,我们把校长信息技术工作定位在全员参与上,应当说,由于校长的自身学习能力和学校之间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的差异,造成校长信息技术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教育培训计划和严格的考核措施,有效地整合了校长间的技术优势,要求学员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差,通过学习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并保证时间和质量,全区掀起了校长学习信息技术的。我们制定的验收标准是:力争在五年内使校长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做到能够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校科学化管理,从而有效促进铁东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重视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长培训长远规划

几年来,我区校长培训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以构建区域性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强化现代化意识和竞争意识,积极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全区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学习和实践为主导,培养了一支具有现代思想和技术以及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无论是在校长培训“十一五”期间还是“十二五”期间,我们都把校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了规划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全市在我区六马路小学召开了信息技术现场会,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十二五”期间,从我们的工作内容、工作进程和研究深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看,我们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和有力的措施,并视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支持校长培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早在“十一五”期间,教育局就在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计算机培训基地,我们不断更新设备,教育局为教师进修学校投资30多万元,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现已能同时容纳100名校长学习,在“十一五”期间又投入400多万元在全区各中小学购买1000多台计算机,建设了铁东区教育局域网,满足了培训的需求。

4.促进校长培训,实行培训、考核、任用一体化

我区于“十一五”期间全面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实行聘任机制,同时,把校长信息技术培训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干部选拔时重视计算机水平的考核,校级领导达不到标准的不予提拔,在规定年度内,没有达到计算机培训要求的不能参加区级以上优秀校长的评选。

二、加强管理,有效开展校长信息技术培训

为了保证区域性校长培训工程的顺利实施,由铁东区教育局党委、干训领导小组和进修学校干训部组成的校长信息技术培训领导小组,由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具体负责对全区校长实施培训,计划在五年内完成信息技术初、中、高级水平的培训,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初级培训打基础。在初级培训时,校长们当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上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并有很大的畏难情绪,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采取了集中强化培训,加强出勤考核,检查学习笔记,交流学习方法,通过考试并全部通过了考核验收,增强了全区校长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信心。

(2)中级培训促应用。中级培训的核心内容是电子表格和电子幻灯片制作,在中级培训过程中,我们保证上机时间、增加辅导次数,重视培养校长动手制作的兴趣,要求参加考核的校长在规定时间内当场制作出所规定的内容,否则不予通过。经过反复培训,考核验收达到合格方可结业,经过考核100%的学员通过了中级考核验收,并获得了中级结业证书。

(3)高级培训上层次。在初中级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根据高级培训内容的难度,侧重于校长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培训效果我们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一科考一科,经过考核的校长都能够独立制作Flas及具有鲜明特色的网页,参加培训的学员全部通过高级考核验收。

(4)能力培训促发展。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校长们经过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认识到认识、由初步掌握到熟练应用、由单一学习到整合应用,步步深入、层层提高的过程,使全体校长的基础信息素养、基本技术能力、平台实践、管理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网上交流、信息、下载材料,具有使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

②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实施学校管理,创造信息化校园环境,各校都建立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如:行政档案管理、干训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教师教学档案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等。

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改革,指导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指导教师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④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参与指导、制作学校特色办学网站和学科主题网站。

⑤运用信息技术各校建立了管理平台、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交流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拓展了新的空间,促进了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广大校长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将区域性的信息技术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搞好网上培训

为了加强信息化管理,我们在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干部培训网站,在干部档案工作中实行计算机管理办法,干训部按照工作要求建立了铁东区教育系统干训工作总的文件夹,然后根据内容建立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培训班》、《规章制度》、《经验材料》等20多种文件夹,全区基层学校也参照教师进修学校干训工作档案建立本校的干训工作文件夹。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干训网络机构。

在干部培训上,我们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的方法。充分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在网上进行培训。进修学校的所有领导到普通教师,每年都要搞两次业务讲座,并通过网络发到各校。主管干训工作的领导、干训主任和干训教师还根据基层校长的分工不同编写了网上培训教材,对校长、书记、教学校长、辅导校长、后勤校长进行分岗位、分层次培训,每人每月编一期讲稿,在网上出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铁东区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几年来,校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从教育局到进修学校乃至基层学校付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是明显的,变化是巨大的,促进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校长信息技术培训还给我区的课程改革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校长们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紧紧抓住信息时代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及时调整了治校方略,办学路子拓宽了,改革的步伐加快了,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二中、三中、六中、一实验小学、中央东路小学、六马路小学被评为省电教示范校;三中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校;中央东路小学被评为全国百所德育先进校。市里举办的中小学选拔赛,铁东区连续获全市第一名。历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我区都名列全市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