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21:5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疼痛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201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新生儿对疼痛较成年人及年长儿敏感, 不处理会导致短期和长期的不利后果。特别是早产儿的早期疼痛应激与脑室出血和脑白质软化有关[1]。运用背景音乐、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对本院新生儿病房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80例新生儿静脉穿刺置管、采血等疼痛进行观察, 均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增加对新生儿的疼痛管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胎龄38~40周, 体重≥2800 g, 1 min Apgar评分>7分, 生命体征平稳, 且足月。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者;②有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者;③吸氧使用呼吸机者;④72 h内使用过镇静剂。病种包括新生儿脐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共纳入新生儿80例, 其中男43例, 女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各为男18例, 女22例。对照组胎龄(38.7±2.80)周, 体重(3585.41±570.17)g;观察组胎龄(38.60±3.20)周, 体重(3626.62±522.15)g。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操作内容 所有新生儿均在安静清醒、喂奶后20~30 min, 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置管、采血, 操作完成后由专人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1. 2. 2 干预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在第1名护理人员行静脉穿刺置管和(或)足跟采血等常规医疗操作, 及护理前后30 min内由第2名护理人员给予舒缓的背景音乐, 整个操作过程中, 第2名护士持续给予新生儿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评分。此量表用于无论足月儿和(或)早产儿, 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可信度高。评估内容包括哭闹, 面部表情, 呼吸方式, 上、下肢动作和觉醒状态表现六部分, 评分0~7分, 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疼痛行为总评分(1.02±0.68)分低于对照组(3.57±0.4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项目中哭声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持续时间(3.25±4.21)s, 对照组持续时间(12.13±9.23)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新生儿心率变化比较 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 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心率变化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2, P
2. 4 两组新生儿呼吸变化比较 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 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呼吸变化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1, P
3 小结
新生儿疼痛可影响近期以及长远预后, 可致行为变化、生理改变、创伤应激素水平变化、痛觉敏感性改变。疼痛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改变, 还可影响新生儿长远预后, 影响神经系统重塑、疼痛系统改变、内分泌系统改变、情感、认知、行为障碍。有调查显示[2], 经历过反复性刺激痛新生儿可能存在对疼痛相关认知不适, 增加照料者照料难度, 动物模型也证实疼痛确实可带来焦虑、免疫系统损伤等长期不良反应。因此, 有必要对新生儿加强疼痛管理, 以规避疼痛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魏.新生儿监护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76
胃癌是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1, 2]。本研究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1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年 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确诊晚期胃癌, 预计生存时间均 >6个月, 排除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其中男 68例, 女 42例;年龄 18~68岁, 平均年龄 (56.5±7.8)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55例。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①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癌性疼痛, 告知患者疼痛程度与环境、疼痛敏感度、其以往的生活经历、疼痛体验等因素有关。给患者讲解疼痛评估方法。②癌性疼痛是晚期胃癌患者的一个重要表现, 疼痛程度较严重, 多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极大痛苦, 同时造成心理负担, 所有多数患者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宣教, 给患者和家属讲解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的治疗方法、药物使用方法以及药物干预产生的副作用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和家属认识什么是药物成瘾性, 告诉患者产生药物成瘾性的因素与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式等情况有关, 认识到药物成瘾性的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一般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 根据患者的疼痛描述将疼痛分为 5个等级:Ⅰ级疼痛:无疼痛感;Ⅱ级疼痛:有轻微疼痛感, 可被忽视;Ⅲ级疼痛:有疼痛感,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Ⅳ级疼痛:有严重疼痛感, 影响日常生活;Ⅴ级疼痛:有剧烈疼痛感, 需卧床休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表总分 10分, ≥8分视为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疼痛程度 观察组Ⅰ级疼痛 9例, Ⅱ级疼痛 8例, Ⅲ级疼痛20例, Ⅳ级疼痛18例, Ⅴ级疼痛0例;对照组Ⅰ级疼痛3例, Ⅱ级疼痛6例, Ⅲ级疼痛12例, Ⅳ级疼痛31例, Ⅴ级疼痛3例。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为 98.2%(满意 54例, 不满意 1例),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7.3%(满意 48例, 不满意 7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癌性疼痛是多数晚期胃癌患者存在的问题,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情况严重时可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痛苦, 极不利于患者预后[3, 4]。所以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和干预是临床治疗普遍关注的问题。优质护理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是根据患者癌性疼痛表现给予进一步干预, 为患者预防、缓解疼痛提提供有效条件[5]。告知患者以及家属癌性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的干预方案以及用药剂量、用药方式、用药时间等相关注意事项, 以此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发挥疼痛干预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利用疼痛转移法转移患者注意力, 缓解疼痛, 必要时可利用药物止痛。优质护理的实施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交流和通过, 让患者和家属对癌性疼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有利于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疼痛管理质量。
(赤峰市医院 脊柱外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通过对本组病人腰椎手术后的疼痛准确评估,提供优质护理,正确的使用镇痛药物,有效的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腰椎;术后疼痛;镇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96-02
疼痛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腰椎手术后面临的一个问题.手术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以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甚至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手术后死亡率[1.2],因此解除手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3].严重的手术后疼痛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导致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其结果必然加剧对止痛药物的依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我科从2011年开展无痛病房的护理管理.现将腰椎手术后疼痛管理现状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29例、腰椎管狭窄369例.腰间盘脱出225例、腰椎滑脱35例.男394例、女235例,年龄为30-80岁,平均55岁.
1.2 对疼痛机制的认识进展.近几年来对疼痛的机制已经到了分子水平,认为疼痛是一个高级中枢参与整合的,受到调控的复杂过程.最新的理论强调了内源性生化机制的复杂作用,当然疼痛形成机制还包含着更多、更复杂的机制,近期的如末梢敏化等新的理论层出不穷.近几年对于手术后持续疼痛有了进一步研究,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此外还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有关.
2 疼痛的检测、准确有效评估疼痛
2.1 随着镇痛技术的发展,手术后镇痛已被认为是提高患者安全,促进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手术后疼痛治疗护理已经从原来的被动治疗改为积极主动治疗,包括预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化的疼痛评估监测,以及推广新的诊疗技术手段.在手术前、中、后充分体现,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是病人的自我认识,自身体验.手术后的疼痛有着广泛的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手术前的健康教育深入细致使病人对手术有所了解和认知的患者则相对反应比较缓和,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家庭、职业、文化教育、民族、性别等影响个体对疼痛的感受.疼痛体验具有一种个别的主观特性,因此准确有效评估疼痛非常重要.临床工作中,专业护士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疼痛信息,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准确有效评估手术后疼痛已成为必要的护理环节.护士在处理病人的疼痛时,应将自己的评估与病人的疼痛体验相结合做出正确的评估.所以护士应更好的去理解疼痛的本质,从而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
2.1.1 口述分级评分法(VRS)[4]病人描述自身疼痛的状态,一般将疼痛分为四级: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每级相差1分,分别记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此法比较简单,但不够精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对手术后病人口述疼痛分为四级,即无痛0分;轻微疼痛1-3分;安静平卧不痛,翻身咳嗽时疼痛1分;咳嗽疼痛,深呼吸不痛2分;安静平卧不痛,咳嗽、深呼吸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安静平卧间隙疼痛(开始影响生活质量)4分;安静平卧持续疼痛5分;安静平卧时疼痛较重6分;重度疼痛7-10分;疼痛较重,翻转不安,疲乏无法入睡7分;持续疼痛难忍,全身大汗8分;剧烈疼痛,无法忍受9分;最疼痛,生不如死10分.
2.1.2 视觉模拟平分法(VAS)[4],我科特质一种长度为10cm长度的纸质尺子,标为左起“0”和右“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护士根据病人口述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尺上标出相应的位置(即0-10cm之间的距离长度)即为评分值.评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此法易于理解和使用,结果较为敏感和可靠.
2.1.3 我院护理部根据病人对疼痛所产生的面部表情设计的图表示疼痛评估,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易于掌握.
3 护理
心理支持,术前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耐心劝导,让患者了解疼痛的知识和缓解方法,使患者熟悉术后疼痛的性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介绍环境、主管医生与主管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宣教,使病人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效果都非常清楚,从而使其情绪稳定,坚定信心,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减轻紧张与焦虑,使病人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此外有必要对患者的家庭生活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一些农村患者,医疗费用成为主要的心理负担,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介绍新农村医疗合作的报销政策,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克服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病痛、共创美好生活的信心.
3.2 环境保持整洁,安静.根据病情、季节,调节好病室内温度、湿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患者安心休养.
3.3 术前,主管护士要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并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反应,对手术的期望值.重点要向患者说明疼痛评估的作用是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自身疼痛的程度,让患者明白疼痛不仅是一种严重不能忍受的感觉,其实疼痛可能会有许多不适,如:轻度的或严重的钝痛、隐痛、牵拉痛、压迫感和烧灼感.还必须对术后实施的引流管及留置尿管的目的、时间、必要性等告知病人,使病人调动自己机体的潜能,配合医疗和护理,顺利渡过术后疼痛期.尤其是当病人将手术视为一种“威胁”时,减轻和消除这种恐惧心理显得更为重要.
4 术后止痛和其它方法
疼痛是腰椎术后病人最常见的严重症状.传统观念中,只有患者出现持续难以忍受的疼痛时才给患者止痛治疗,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我科腰椎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案如下:
4.1 药物治疗
1-3分 A: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4-6分B1:帕瑞昔布40mg Bid1天+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B2:帕瑞昔布40mg Bid 2天+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B3:帕瑞昔布40mg Bid 3天+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7-10分C:帕瑞昔布40mgBid3天+阿片类药物+塞来昔布200mg Bid 5-7天
临床实际工作中,根据病人手术的难度、手术时间的长短、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等,酌情使用镇痛泵镇痛,或地佐辛5-10mg一日二次静脉或肌肉给药,疗效很好.
4.2 其他方法
4.2.1 放松:慢节律呼吸是松弛训练的一种,对减轻焦虑,帮助控制腰椎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4.2.2 分散或转移:如看电视、听音乐、给病人将故事、听小说、评书等,帮助病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减轻疼痛的反应.
4.2.3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仰卧或侧卧,更换卧位时采取轴线翻身,避免拖、拉、拽,避免脊柱扭曲所致的不适和疼痛.
4.2.4 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或改变时,避免压迫或扭曲牵拉,以减轻伤口疼痛.
5 小结
近几年来,对手术后疼痛治疗的认识和手段进展,腰椎手术后疼痛护理是我科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这是提高我科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要把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关心帮助病人,以病人为中心,解除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1,16(188):36-37.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5.
〔3〕毕娜.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5):211-215.
【关键词】儿童疼痛管理;现状;影响因素;研究
儿科疼痛的发病率的研究和报道不多,但是现有资料显示儿科疼痛未得到充分的评估和治疗。在儿童时期,疼痛的发生随着儿童的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大部分健康的儿童,2岁以前需要接受20次以上的免疫注射。如果儿童出生时有健康问题并且需要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话,那么所经历的疼痛次数可能达到数百次。陈银花等对2009年3月到200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108例新生儿(早产儿46例,足月儿62例)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经历的由于诊疗需要导致的疼痛进行了调查,发现108例新生儿共经历了一次操作即成功的和未成功的致痛性操作造成的疼痛10633次,其中足月儿每人疼痛次数为56.5次,平均每人每天疼痛次数为5.92次;早产儿每人疼痛次数为100次,平均每人每天疼痛次数为7.79次,明显高于足月儿。
在管理儿科患者的疼痛的过程中,医生负责止痛药物用药方案的制定,护士的工作主要是对疼痛进行评估和落实止痛措施,而患儿和患儿家长则配合医护人员,保证止痛措施得以实施,观察并向医护人员反馈止痛措施的效果。因此,医生、护士、患儿和患儿家长都有可能成为疼痛管理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报道下。
一,医生
医生对疼痛的评估和治疗决策将会影响疼痛管理的充分性。如果医生没有恰当地评估患儿的疼痛或未给予足够的药物,疼痛管理的效果自然就不会好。疼痛管理教育落后于当前日新月异的疼痛管理。研究发现与医生相关的儿科疼痛管理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医生疼痛基础知识缺乏,医生缺乏如何评估疼痛和如何用药的知识,以及医生用药医嘱用量不足或不当。一些医生认为儿童疼痛问题本身微不足道而且儿童对疼痛的感受不如成人。Saroyan等在2008年向60名美国的麻醉科,骨科和普通外科的住院医师发放问卷,调查其住院儿童急性疼痛知识水平,结果发现尽管有85%的住院医师认为儿童疼痛知识教育是比较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住院医生疼痛知识答题正确率却不到60%;超过70%的住院医生不知道FLACC量表(面部表情、腿部、活动、哭闹、可安慰性量表)可用于评估智商低下的儿童的疼痛,70%的医生不知道扑热息痛每天的最大剂量为90mg/kg/d,仅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医师能对药物进行准确换算。如果提高医生的疼痛管理知识,让医生能规范的使用镇痛药物,正确有开具医嘱,则可以提高疼痛管理的质量。
二,护士
护士在儿科疼痛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自身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儿科患儿的疼痛管理。护士认为缺乏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疼痛评估的困难性影响了缺乏表达能力的儿童的疼痛管理。设计不合理的护理记录单会导致护理人员疼痛评估记录不够及时或前后记录方式不一致。UanNiekerk和Martin对塔斯马尼亚注册护士关于成瘾性、镇痛药物使用、疼痛评估相关的疼痛管理知识进行了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护士疼痛的药物管理知识水平最低。由于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和信念的不足或不当,即使有止痛药物医嘱,护士仍然倾向于给合医嘱剂量的用量面不是给足医嘱开具的剂量,或者偏向于选择低剂量的阿片或给予非阿片类镇痛药而不是阿片本身。同时护士缺少药物的处方权,也是护士疼痛管理中的阻碍因素。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不足或不准确,临床决策困难,护士害怕或误解可能会影响到临床决策,尤其是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对儿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培训,提供有效方便的疼痛评估工具,减轻儿科护士工作负担,加强疼痛的病情观察可促使儿科护士更好地管理患儿的疼痛。
三,儿童
儿童自身生长发育特点是影响儿科接受疼痛管理的因素之一。Namnabati等在伊朗开展的一项质性研究发现婴幼儿因为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疼痛的原因以及描述疼痛的程度,无法区分恐惧和疼痛,因此疼痛容易得不到治疗或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疗。而青少年因为难以沟通,同样有疼痛得不到合理治疗的危险。性别差异和情绪状态会影响疼痛的体征和行为表现。Ely发现性格不同的儿童得到的疼痛护理也不一样,安静的儿童因为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疼痛往往会遭受比性格开朗的儿童更多的疼痛。因此,护士需要针对儿科患者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鼓励儿童说出疼痛的感受,听取儿童对疼痛的评估,对每个儿童进行个体化的疼痛评估,以便准确的获取儿童疼痛的情况,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
四,儿童家长
家长的态度、信念、对镇痛药物的恐惧,对儿童疼痛表达的理解都是疼痛管理的阻碍因素。有研究显示儿童家长操作前的焦虑会影响儿童操作前的焦虑及儿童的疼痛。如果能减轻家长对诊疗操作的焦虑,也能对儿童的疼痛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经历疼痛时并不总是会告诉他们的家长。BatlSta的研究中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儿童通过哭泣、哭叫来表达疼痛,并且会向家长诉说。家长往往会夸大儿童的疼痛,并在本不需要疼痛药物的时候要求使用镇痛药物。一些家长则出于经济的考虑或者因知识缺乏担心儿童产生药物依赖或药物滥用,因而不情愿儿童接受疼痛药物。家长表达对疼痛的担忧,及时告知护士孩子正在经历疼痛,主动参与疼痛管理将有利于促进儿童疼痛管理。
除了医生、护士、儿童及家长等人为因素,组织机构或制度上的一些限制也会影响儿童疼痛管理的效果。所有医疗专业人士都认为护士在病人的疼痛评估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一重要角色仅在护士与医生关系融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医院或其他卫生服务机构与组织是否重视疼痛管理质量,对疼痛护理效果的较强的影响。因此,卫生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委员会应重视疼痛管理指南对疼痛治疗和控制的重要性,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简便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改进和优化疼痛记录方式,将疼痛管理效果纳入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促使医护人员不断提升疼痛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疼痛管理;胫骨平台;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b)-0138-04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之一[1],该骨折类型的发生率约占全部骨折的1%[2]。胫骨平台骨折是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3],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4]。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相对比较复杂,且并发症较多[5]。疼痛是创伤骨科患者首要及共有的症状[6]。疼痛管理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7]。本文将疼痛管理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骨科行胫骨平台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25~57岁,平均(40.3±10.8)岁;平均体重指数(24.1±8.5)kg/m2;开放性骨折59例,闭合性骨折61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7岁,平均(40.8±9.7)岁;平均体重指数(23.9±7.3)kg/m2;开放性骨折31例,闭合性骨折29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7~54岁,平均(39.4±8.7)岁;平均体重指数(24.3±7.9)kg/m2;开放性骨折28例,闭合性骨折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疼痛时,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镇痛。研究组:实施疼痛管理,即通过评估找出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疼痛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因而采取多模式以及个体化的镇痛措施。疼痛管理的相关内容:①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加强沟通及交流,尽快缓解患者对手术及疼痛的恐惧感,纠正患者自我认为术后疼痛的错误认识,使患者清楚术后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恰当的镇痛,且物对人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②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制订出手术前后合理的镇痛方案,并及时观察效果,做好相关记录。③护士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若患者只是轻微疼痛,可采用非药物治疗;若患者疼痛,在采用非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镇痛药治疗;若患者疼痛较重,在使用镇痛药的同时,查找疼痛原因,修订镇痛方案。④护士可通过非药物疗法帮助患者止痛,具体措施如下: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来降低疼痛感受;通过打哈欠,闭目养神等松弛疗法来减轻疼痛反应;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歌曲、看电视等转移疼痛感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视觉模拟评分(VAS) 患者若感觉不痛记为0分;稍微有点疼痛且患者能够忍受记为≤3分;疼痛并能影响患者正常睡眠,但还可忍受记为4~6分;疼痛感较强,且患者感觉疼痛难忍记为7~10分。疼痛程度与患者的得分情况成正比。
1.3.2 膝关节功能评价 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满分30分,评分≥27分者为优,评分为20~26分者为良[8]。
1.3.3 骨折复位质量评价 骨折复位质量评价采用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标准评价:本标准满分18分,得分为18分者为优,得分为12~17分者为良[6]。
1.3.4 并发症发生率、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切口感染、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情况、术后负重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
1.3.5 疼痛管理满意度评价 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手术当天及术后1、2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复位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研究组中仅有1.7%的患者对疼痛护理不满意,而对照组中有10.0%的患者对疼痛护理不满意。见表4。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即胫骨髁部骨折[9],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创伤所致,在膝关节损伤中比较常见[10]。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关节面塌陷严重、破坏大,胫骨内外髁分离,软组织损伤严重,膝关节稳定性受到破坏。若治疗不当,致残率较高[11]。骨折类型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2]。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比较复杂,手术的方式也比较多,关节面复位及局部软组织修复情况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方面。目前胫骨平台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平整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并进行有效的固定措施[13]。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关节面塌陷、缺损以及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如果手术治疗时选择的方法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患者疼痛、畸形愈合、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4]。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目的是获得一个稳定的、运动良好的无痛膝关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后骨关节炎的发生[15]。患者一旦发生胫骨平台骨折,应及时治疗,以免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骨科疼痛管理质量相对依靠医疗机构和管理者对疼痛的重视程度,缺乏规范化的标准[16]。对疼痛患者实施全面、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
骨科相关手术患者由于创伤比较大,活动受限制,且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组织修复和再生。如果采用恰当的镇痛措施,患者的应激反应会显著降低,更有利于镇痛。骨科治疗中,中度以下疼痛有50%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缓解,因此培养专业疼痛管理人员是非常必要的。骨科疼痛护理是疼痛治疗发展的需要。疼痛是骨伤患者比较常见的症状,若控制的不好,可延缓切口愈合,增加其他并发症,使患者出现不利于康复的不良情绪,影响预后,所以有效地控制疼痛是现代护理的疾病要求,从而达到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疼痛管理小组的建立,使护士和医生共同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去,明确了责任分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进了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感情。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的镇痛方案,从而降低了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及术后2 d,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王峻等[17]研究也提示了护士参与疼痛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即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情绪。
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可增加各种并发症的概率,影响机体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18-19]。骨科手术后患者经手术治疗时不可避免地形成二次创伤,患者的身心将经历强烈的应激原刺激而处于应激状态[20]。当疼痛程度超过了人体承受的范围就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带来不良影响[21]。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且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治疗和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22]。本研究中通过疼痛管理,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复位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胫骨平台骨折为高能力损伤,术后易造成切口感染、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23]。研究组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Gardner MJ,Schmidt AH.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J Knee Surg,2014,27(1):3.
[2] 陈阳,滕涛,李学民,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133例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30):47-48.
[3] 戚学政.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55-156.
[4] 陈枫,徐红野,朱国庆,等.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54-155,158.
[5] 张松.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9):198-200.
[6] 侯丽莉,王峻,廖鹏,等.个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 27(16):1477-1478.
[7] 杨秀芳,李蓉定,唐秀华,等.疼痛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8):1095-1097.
[8] Weaver MJ,Harris MB,Strom AC,et al. Fracture pattern and fixation type related to loss of reduction in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Injury,2012,43(6):864-869.
[9] 高礼层,秦涛,麻文谦.6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影响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70-72.
[10] 王颖,张倩,卞春露,等.无缝隙护理服务对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81-1283.
[11] 周健华,张功林,赵来绪.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4):305-307.
[12] Parkkinen M,Madanat R,Mustonen A,et al. Factors 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osteoarthritis following 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mid-term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of 73 operatively treated patients [J]. Scand J Surg ,2014,15(2):1203.
[13] 毛学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71-72.
[14] 崔硬铁,吴春生.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进展 [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3):268-273.
[15] 石岩,崔文岗,肖德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新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3):174-177.
[16] 陈方蕾,陆敏,陈蓓.骨科病房疼痛管理研究现状 [J].护理研究,2013,27(5):1415-1417.
[17] 王峻,陈仲,侯丽莉,等.护士参与的联合疼痛管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122-1123.
[18] 唐兵,吴桂妮,高光霞,等.早期持续镇痛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6):1112-1114.
[19] 李虹彦,殷欣,刘涛,等.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24-826.
[20] 毛华红,谭颖微.舒适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膝关节功能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8):81-84.
[21] 赵蓉.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6):242-244.
[22] 张芬香,陈笑霞.系统心理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 32(6):1301-1303.
关键词:PDCA;骨科疼痛;护理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Mode in Pain Nursing of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IU Wan-xia
(Baodi Clinical College,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1800,China)
Abstract: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atients with pain, affecting the patient's diet, sleep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to extend the healing process of fracture. In order to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patient's pain, promoting fracture heal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clinical nursing, we adopt PDCA circulation management of the orthopedics patients with pain,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nursing of pain.
Key words:PDCA;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ain;Nursing
骨科患者疼痛,影响着患者的饮食、睡眠和功能锻炼,延长骨折的愈合进程。为了提升护士疼痛护理理念,尽可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使其更早的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利用PDCA循环管理骨科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循环过程[1]。以往经验告诉我们,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构建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模型,依据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强度[2]。而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利用现有的疼痛评估工具和疼痛记录单,责任护士针对每一位患者采用疼痛教育、疼痛评估、疼痛干预的方法,由实施护士本人通过PDCA的管理模式,达到对疼痛的有效护理。
1 方法
责任护士在接受患者的疼痛治疗时,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根据护理程序的方法,从收集资料开始,将患者的疼痛信息规范的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将制定的护理计划、实施方法、评价的反馈结果详细记录,对不足之处查找原因,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
1.1计划阶段
1.1.1收集资料 收集疼痛患者的资料,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规律,评估患者生理、心理、语言交流能力、文化水平、意识、接受能力等。
1.1.2制定计划 根据患者的意识、接受能力,疼痛的性质是锐痛、快痛、慢痛、顽固性痛,根据疼痛评估尺,确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是轻、中、重、极重度疼痛。如果是轻度,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语言交流能力,接受能力,可以采用心理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如果是中度以上的疼痛,通过心理护理仍不能缓解的,则通知医生,给予药物处理。
1.2实施阶段 根据拟定计划,采取心理护理,使用放松疗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或给予冰敷;或给予舒适的,抬高患肢;或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1.3检查阶段 观察患者,通过询问或观察患者的行为、表情等,来了解患者的疼痛是否缓解,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1.4处理阶段 根据评价的反馈结果,对疼痛缓解的继续巩固,对疼痛患者不满意的,寻找原因,制定新计划,转入下一轮循环。直至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
2 讨论
2.1 PDCA循环的应用确保了护理程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结果、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计划,PDCA循环与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基本相吻合,护士在护理疼痛过程中,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通过对自己的护理措施,及时检查评估,及时修正不良措施,体现了护理程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对疼痛护理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2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通过对患者疼痛护理的整个过程,责任落实到每位护士,加强了责任心,提高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积极性。
2.3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知行为。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疼痛护理的整个过程,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疼痛护理的认识,改善了对疼痛处理的能力,积累了疼痛护理知识,提高了控制疼痛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平.PDCA循环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的进展[J].护理杂志,2003,20(4):47-48.
[2]刘梅.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2-874.
[3]Peter,Vogel,Georgi,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 colorectal surgery[J]. 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Chirurgie, 2011,396(7):113-114.
关键词:品管圈;混合痔;疼痛;拆线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英文缩写QCC)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1]。混合痔是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症状为出血、疼痛、脱出、便秘,手术是治疗混合痔的最佳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过程中要缝合皮桥及缝扎止血,所以手术后每个患者都需要拆线,在拆线过程中,患者会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有时还会发生晕厥、疼痛性休克等意外风险而引发医疗纠纷。因此,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疼痛控制方案是肛肠科医护人员的责任,也是患者的迫切需求。我科于2013年6~11月运用QCC的管理方法,针对混合痔患者手术后拆线普遍存在疼痛难忍的情况,采用品管圈方法对其实施质量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统计2013年6~11月我科做混合痔手术的患者的患者185例。观察组95例,为2013年9~11月做混合痔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50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7岁;对照组90选择2013年6~8月在我科做混合痔手术的患者,其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 圈名为无痛圈,QCC小组成员共8人,3名医生,5名护士,全体圈员共同讨论,确立活动主题为“减轻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后拆线疼痛。”
1.2.2现状调查 由QCC小组成员―拆线的医生和护士调查2013年6~8月9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后患者拆线时的疼痛程度。最后由QCC小组资料收集员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发现90例拆线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有9例患者反应剧痛,69例重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因此我们的圈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减轻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后的拆线疼痛。
1.2.3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混合痔手术拆线疼痛的
原因各抒己见,通过要因鱼骨分析图[2],从品管圈的人、物、法、环境这4方面,找出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1)患者因素:①患者精神紧张,对疼痛过度敏感;②周围血管、神经非常丰富,齿线以下受体神经支配,对痛觉极为敏感[3-4];③手术致组织损伤;(2)医护因素:①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不到位;②医护人员拆线时手法不协调,动作不轻巧。③助手用力不当,不能让口充分暴露,
1.2.4对策与实施全体圈员针对上述主要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拟定如下对策。
1.2.4.1针对患者方面 ①心理干预事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宣教和心理疏导,这是非常必要的准备工作,简明扼要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拆线的过程,实施有效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②放松及音乐疗法在拆线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教患者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如缓节律呼吸法,用手机播放患者喜欢听的音乐;③用药干预用1ml注射器吸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
1.2.4.2针对医护方面 ①拆线前对患者进行宣教,拆线时对患者进行安尉;②拆线时操作者动作要轻柔,动作要熟练;③助手站在患者身后,尽量让患者口充分暴露。
1.3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4]使用一种可滑动的疼痛评分刻度尺,其一面无刻度,只注明自左向右表示疼痛越来越明显,另一面有刻度数字0~10,与背面对应,表示疼痛从无到最强烈。VAS分级标准:分0~2为轻度疼痛,3~5分为中度疼痛,6~8分为重度疼痛,9~10分为剧痛。两组患者均在拆线后即刻,由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抽动刻度尺,自我报告疼痛的程度,护士从刻度尺另一面读取数字并记录评分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P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周围血管、神经非常丰富,齿线以下受体神经支配,对痛觉极为敏感,加上手术致组织损伤,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7d拆线,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经过对2013年6~8月9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拆线患者的疼痛观察,有9例患者反应剧痛,69例重度疼痛,12例中度疼痛,有的女患者反应,拆线比生小孩还疼。所以我们成立品管圈,致力于解决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拆线患者的疼痛,我们通过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学习、讲课,提高医生的拆线技术,加强医护在拆线过程中的配合,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痛阈;在拆线的过程中用手机播放患者喜欢听的音乐,音乐疗法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痛感。研究证实,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的生理、心理和情绪有不同的的影响。音乐疗法是通过向患者播放适合的音乐,帮助患者达到生理、心理和情绪的和谐统一的一种自然疗法。据报道,轻松舒缓的音乐对缓解痔围手术期疼痛效果肯定[5]。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起到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作用,提高患者的痛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观察2013年9~11月95例患者拆线时的疼痛情况,有显著减轻,有5例患者反应中度疼痛外,其余均为无痛或轻度疼痛。本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手术后拆线疼痛,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春运.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90.
[2]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4.
[3]李志成.尼美舒利对肛肠术后镇痛[J].药物与人,1999,11(3):
360.
关键词: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手术感染;相关性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外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际情况是,在普通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为组织损伤所导致的手术感染,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严重时甚至还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此外,由于组织损伤还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疼痛感,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伤口的愈合,最终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1]。随着医学界的重视以及诸多外科医生的尝试与努力,近年来,在临床上采用提高手术质量以及采用优质手术护理管理来改善这一现象,并且取得了比较积极的结果。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与手术感染和疼痛的相关性,将在我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33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优质手术护理管理之后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比较积极的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依据我院的入院编号对6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实验组中,男18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23~64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21~63岁,对实验组33例患者采用优质手术护理管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则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两个研究对象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院相关部门严格审核并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手术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涉及手术护理干预以及协助医生顺利开展手术等。而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对手术室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应该严格按照R祷、标准化的无菌级别进行手术区域划分,并做好区域管理管理工作。将手术器具消毒并摆放在合理的无菌区,避免手术污染的扩散。
1.2.2做好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工作。由于普通外科手术室人员进出比较频繁,手术室之内的微生物、细胞等容易超标,所以在手术之前要严格依据手术室管理规范进行消毒灭菌工作,严格进出手术室人员。在手术结束之后,同样要进行手术室的及时清理工作,做好灭菌消毒,开窗通风,确保手术室的干净卫生。
1.2.3强化手术治疗的无菌化操作管理。依据医院实际组织相关的专家团队制定科学化的手术无菌技术操作护理标准,并坚持落实实施。普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温度应该严格控制在121℃,并且消毒时间必须保持10 min/次以上,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要进行严格的验证[2]。对于不能消毒的器械要及时的更换,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1.2.4疼痛护理 ①加强对外科手术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教育,加深对疼痛的深刻理解,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手术疼痛对应的护理技能与应对办法,积极学习最新的麻醉技术、物以及止疼药物相关知识。②手术护理人员要做好向患者的疼痛知识宣传工作,使患者对疼痛有一定的了解,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3]。③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以亲切的口吻与患者的交流,对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并向其讲解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耐心解答患者的相关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指标,主要涉及: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治疗时间等。采用疼痛评价数字量表对患者的手术疼痛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约24 h,向患者发放问卷进行疼痛评估,疼痛级别从0~10分级描述,轻度疼痛范围为1~4,中度为5~7,重度为8~9,10为高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两个小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统计之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感染率及手术指标分析比较 通过对两个小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发现实验组33例患者在手术感染率上(3.0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18.20%),而且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上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个小组的治疗效果相关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2.2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通过实施不同的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发现采用优质手术护理管理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外科手术室在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加上外科手术的特殊性,做好手术护理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时不仅要提高手术质量,而且在实际的手术护理管理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努力做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工作,尽最大努力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感染,降低患者的手术疼痛感[4]。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发现采用优质手术护理管理进行护理治疗的33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感染率(3.00%)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8.20%),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疼痛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在普通外科手术时,采用优质的手术护理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率,利与患者的良好恢复,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生理疼痛感,提高就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因此说明,在实际的临床治疗护理上应该积极的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利红,来金君,王晶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3(03):662-663,677.
[2]胡亚楠,李英楠.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04(03):65,67.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单纯骨折手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肝肾功能损害;③心功能不全;④非甾体类镇痛药使用禁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6±10.2)岁;骨折类型:四肢骨折45例,锁骨骨折20例,脊柱骨折13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5.8±10.5)岁;骨折类型:四肢骨折38例,锁骨骨折15例,脊柱骨折9例。两组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患者主诉疼痛,医师根据经验给予疼痛药,护士的职责是按时执行医嘱,对病人施主观疼痛评估、教育。
1.2.2观察组
采用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成立骨科疼痛专科护理小组、制定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制定及制定疼痛护理路径等。①成立骨科疼痛专科护理小组。设置疼痛护理专业架构:骨科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明确护理小组在无痛病房中的职责与作用,参与、监督、执行镇痛方案。选择骨科高年资、理论和责任心较强的10名护士成立疼痛护理小组,组长由经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培养的骨科专科护士担任,专科护士与麻醉师共同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疼痛及药物知识培训及考核,规范疼痛专科护理程序,引进推广疼痛护理评估工具,对患者实行疼痛护理,进行疼痛专科护理查房、个案讨论,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小组成员与医生共同设计疼痛评估、处理流程、镇痛目标,健康教育流程、宣教册子、疼痛护理路径表;引进疼痛专科护理记录单,制定患者疼痛认知、疼痛满意度问卷表、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表,制作疼痛评估尺。②制定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制度。成立以骨科专科护理小组为基础、外科医生、麻醉师、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麻醉医根据手术患者自愿选择PCA疼痛管理,外科医师制订个体化、多模式、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疼痛专科护理小组按照疼痛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疼痛认知教育、疼痛评估、疼痛记录、提供心理疏导、实施镇痛方案、评价镇痛效果等。③制定疼痛护理路径。疼痛专科护理小组按照入院第1天、第2天至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至出院前一天、出院当天5个时间段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入院第1天由接诊护士采用语言沟通、书面文字对患者首次疼痛教育、评估并记录,发放疼痛知识宣教册子。第2天至出院前一日:由责任护士多次、组长强化疼痛教育、评估、记录,护士监督实施镇痛方案,观察患者有无按时服药,有无达到镇痛目标,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是否需要调整镇痛方案等;疼痛护理中强调疼痛教育、评估的重要性,施行责任护士、护理组长、专科护士的疼痛三级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
1.3.1疼痛评分
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进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估,分数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
1.3.2睡眠时间
向患者发放睡眠时间表,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准确记录患者术后每天睡眠总时间。
1.3.3患者满意度
出院前,向患者发放自制《住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分≤总分<95分为满意,总分<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3.4疼痛知识考核
采用Ferrell制订的调查问卷,对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前后护士进行疼痛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疼痛评估、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综合应用等,总分为33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护士疼痛护理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1d、术后2d、术后3d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P<0.05)。
2.2睡眠时间
观察组手术当日、术后1d、术后2d、术后3d的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19,P<0.05)。
3讨论
术后疼痛可能是病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不仅造成主观痛苦,还对机体各个器官造成不利影响,如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等[1]。尽管围术期疼痛治疗方面发展迅速,包括自控镇痛技术的广泛应用,但仍有60%~80%的手术病人存在显著未缓解的疼痛[2]。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建立规范化的镇痛管理而不是镇痛技术本身。1985年美国、德国正式成立急性疼痛服务(APSs)机构,并得到广泛的开展。关于APSs的管理模式,美国的APSs一般采用麻醉医生为基础的模式。由于麻醉医生人员紧张,主要任务在于临床麻醉,因此只有少数病人能受益于此疼痛管理模式[3]。欧洲许多医院APSs多采用麻醉医生指导下的护士负责模式。护士长时间与病人接触,有利于进行观察处理,训练有素的护士成为术后镇痛处理的关键环节。这种模式被认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4]。我院从2004年1月开展APSs,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 998例,男/女比例为1∶1.8;年龄1~85岁;其中妇科436例,普外科614例,胸科198例,骨科402例,泌尿外科312例,其他36例。
1.2 方法:(1)首先成立由麻醉医生、专职疼痛护士、病房护士、药剂师组成的APSs小组。(2)对APSs小组成员进行定期规范化镇痛管理培训,使小组成员,特别是专职疼痛护士能熟练掌握术后镇痛的知识和方法。(3)病人手术结束进入麻醉复苏室,由麻醉医生开出术后镇痛医嘱和必要时处方,由护士配制PAC镇痛液,设置自控镇痛参数,并用于病人。做好登记,送病人回病房后与病房护士交接班。(4)疼痛护士定时巡视疼痛治疗的病人,进行持续的镇痛质量评估,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药物及方案,处理并发症。
2 镇痛管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及宣教:疼痛治疗的成功与否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知识水平和信任程度的影响,所以告知他们关于术后疼痛治疗的具体知识是有帮助的。病人对术中术后疼痛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会增加术后的主观疼痛。许多病人对镇痛药有依赖性,在镇痛上只要求限于能忍受的程度。通过手册、音像工具以及最直接的术前谈话,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病人既往的疼痛史;(2)让病人了解现有的疼痛治疗方法及其优劣,确定合理的镇痛期望值;(3)和病人共同拟定一套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方案;(4)确定疼痛超过何水平时调整镇痛药或更换治疗方案;(5)向病人强调真实反映疼痛的重要性,避免忍受和夸大疼痛;(6)让病人或家属能掌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10 cm制,0 cm为无痛,10 cm为最痛。
2.2 APSs成员培训:参与到APSs的成员,特别是专职的疼痛护士,都必须熟练地掌握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学、定期的专题讲座及考核,以掌握以下方面的相关知识:(1)疼痛的生理和病理;(2)镇痛药的药理学;(3)本院常规的疼痛治疗方法;(4)疼痛治疗的监护常规;(5)疼痛评估的方法和原则。经过严格的培训,使疼痛护士能够正确调整药物剂量、监测和处理镇痛方式。
2.3 疼痛评估:在APSs中,专职疼痛护士及病房护士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定时巡视病房,对接受疼痛治疗的病人进行疼痛评估为其巡视的重要内容。在术后第一个24小时,要求每1~2小时巡视1次。在第二、第三个24小时,要求每2~4小时巡视1次,并将疼痛情况作为第五生命体征记录入病历。对疼痛的量化方法统一采用VAS评分。在疼痛评估中,遵循以下原则:(1)一定要相信病人的疼痛主诉,而非视而不见;(2)同时进行静息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疼痛评估;(3)对治疗前后的疼痛进行评估,以了解治疗的有效性;(4)定期对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及时按需治疗,尤其在容易产生剧烈疼痛的阶段,如术后早期;(5)设定需要疼痛治疗的最高疼痛评分,即干预阈值。VAS评分下静息痛3分,运动痛4分;(6)疼痛异常加剧者应立即进行评估,尤其是伴有生命体征变化时,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发热,要考虑病情变化,如伤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7)对于疼痛剧烈无法集中注意力给出疼痛评分的,应立即治疗缓解疼痛而不必进行疼痛评分。
2.4 术后多模式镇痛:APSs在疼痛治疗中,要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应包括许多方面,如良好的疼痛管理、非药物的方法以及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即将多种作用机理的药物或方法联合应用,以获得协同镇痛的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疼痛护士应依据APSs小组中麻醉医生开出的必要时处方以及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不同疼痛程度采用与之相匹配的药物种类、剂量以及镇痛方法。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一些复合口服止痛药可由护士根据情况使用。阿片类药物须经麻醉医生允许方可使用。所有的疼痛病人采用NSAIDs作为基础治疗疼痛,对于中度或重度疼痛,则按指征联合应用阿片类药和(或)区域镇痛技术(如椎管内阻滞PCA、外周神经阻滞PCA)。在多种药物和方法的联合治疗中,要注意镇痛效果的无缝接通。在术后镇痛中,术后疼痛强度随时间减弱,在区域阻滞作用消失前,必须及时有效地口服或全身应用镇痛药,以避免病人突然疼痛。
2.5 PCA的管理:在APSs中,PCA是重要的治疗手段。PCA 的管理是影响疼痛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2.5.1 术后PCA的途径和用药:我院术后PCA采用的主要途径为硬膜外PCA(PCEA)、静脉PCA(PCIA)、外周神经PCA(PCRA),各占88.4%、11.2%、0.4%。PCEA用药为局麻药和阿片类药/曲马多混合液,PCIA用药多采用阿片类药、曲马多、氯诺昔康。PCRA用药多采用局麻药。
2.5.2 不同PCA用药的管理:本组病人在PCA治疗中并发恶心呕吐8.6%、瘙痒2.1%、嗜睡3.8%、头昏0.04%、尿潴留21%、运动阻滞0.02%、感觉障碍0.09%、低血压0.01%、呼吸抑制0.01%。阿片类药物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呼吸抑制,严重的呼吸抑制表现为意识水平下降、过度镇静、呼吸频率减慢(
2.5.3 PCA泵运转及连接情况:硬膜外PCA导管脱出2.4%、导管PCA连接脱落3.1%、导管堵塞0.2%、PCA泵故障0.02%。静脉PCA泵故障0.07%、导管堵塞3.2%。在APSs成员及病房护理人员巡视病房中,应重视PCA泵运转及连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疼痛治疗的持续有效。
3 小结
文献显示[5],在传统的术后止痛管理模式下,术后静脉PCA镇痛时36%有中度疼痛、10%有重度疼痛;硬膜外镇痛时21%有中度疼痛、8%有重度疼痛。这使大家认识到,术后镇痛质量不高的原因,并不是新技术或新药品发展不足,而主要是由于传统药物和治疗方法没能得到正确应用和(或)管理不当所致[6],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规范的术后急性疼痛管理模式。
在这种术后镇痛模式中,虽然与传统的术后镇痛相比,镇痛技术、镇痛药物都无明显区别,但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特别是专职疼痛护士在定时的病房巡视、疼痛评估、及时的疼痛处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了由于疼痛所致的相关并发症,病人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Rosenberg J,Kehlet H. Dose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fluence surgical morbidity?[J].Eur Surg Res,1999,31:133.
[2] Filos KS, Lehmann KA. Current concepts and practice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need for a change?[J].Eur Surg Res,1999,31:97.
[3] Rawal N,Berggren anization of acute pain services: a low-cost model[J].Pain,1994,57:117.
[4] Bardiau FM,Taviaux NF,Alert A,et al. An intervention study to en-hanc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J].Anesth Analg,2003,96:179.
[5] AE Powell,HTO DaviesJ,Bannister,et al.Rhetofic and reality on a-cute pain services in the UK:a national postal questionnaire survey[J].Br J Anaesth,2004,92:689.
[关键词]疼痛;健康教育;评估;测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9-0019-03
疼痛是各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的第五体征而日益受到重视。有调查显示,患者把无痛放在需求的首位。满足患者需求是我们的护理目标,为此我科自2008年1月开展了无痛护理。借鉴国际标准,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临床运用可操作性强的“疼痛健康教育与评估记录”方法,为疼痛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在我科行胆道手术的患者30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男86例,女64例。对照组:男81例,女6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疼痛护理管理方法,护士每天中午测量生命体征时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观察组按自行设计的疼痛健康教育与评估记录方法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1.2.1疼痛评估、记录方法
1.2.1.1几种疼痛评估方法(1)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s):它由6个卡通脸谱组成,从微笑(代表不疼)到最后痛苦地哭泣(代表无法忍受的疼痛),依次评分为0、2、4、6、8、10。(2)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umeric):用数字表示疼痛的程度,从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剧痛。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觉进行自我评分。(3)WHO四级疼痛分级法(category):分为0~4级。0级代表不痛、评分为0,1级代表轻度疼痛、评分为2,2级代表中度疼痛、评分为5,3级代表重度疼痛、评分为8或10分。本研究将上述3种疼痛评估法综合设计为“综合疼痛测量尺”(图1),结合“人体正反面模型图”(图2)进行疼痛的评估。(4)FLACC评分量表:FLACC行为评分量表法适用于有术后疼痛及不适而不能精确表达的患儿。见表1。
1.2.1.2疼痛的记录方法及评估频率(1)疼痛记录方法:将综合疼痛测量尺及人体正反面模型图印在现有体温单的背面,让病人指出具体的疼痛部位并标注在模型图上,并注明疼痛开始时间及最后缓解时间。让患者选择一种疼痛评分方法,并在综合疼痛测量尺的下方相应“口”内打“√”,然后把疼痛评分记录于现有的体温单上,呼吸栏的10~20即为疼痛分值的0~10分,每小格代表2分,用红色“×”表示,以红线相连,形成疼痛曲线。如呼吸频率与疼痛分值有交叉时,就将表示疼痛分值的红“×”画在表示呼吸频率的蓝“”内。分别连接。(2)疼痛评估频率:疼痛分值在4以下者,每天评估1次,与测量生命体征同时进行;疼痛分值在4以上应每4小时评估1次;剧痛或需观察用药情况的患者,每小时1次,并将疼痛分值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直至疼痛缓解。
1.2.2疼痛教育的内容 患者入院当天,护士即对患者进行疼痛健康教育,发放并指导患者使用综合疼痛测量尺,评估教育效果。根据疼痛所涉及的问题,我们将疼痛教育设计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疼痛的教育:良好的疼痛控制意味着患者将能舒适地进行日常生活,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及早汇报疼痛,以便于及时控制疼痛。如果患者需要接受一个有疼痛的操作或手术,最好在患者尚未感到疼痛之前就预防用药。(2)如何汇报疼痛:指出疼痛的具体部位,并且注意是否有放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疼痛加剧的因素,如活动、、压力(如过紧的敷料)、饭前或饭后等;疼痛的强度和测量方法,有3种不同的方法可描述疼痛的强度,应每次都用同一种方法;疼痛的缓解因素。(3)安全有效地用药:在急性疼痛期按时用药,随着疼痛的缓解,逐步减少用药,直至完全停药;如果需要接受一个有疼痛的操作或手术,没有必要在感到疼痛时再吃药,如果能在早期有效地控制疼痛,将能减少止痛药的用药量。(4)活动与康复:疼痛不能扰乱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睡眠、日常工作和娱乐;大手术后向医生询问哪些活动是受限制的,大多数情况下,提倡尽可能早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当经常性的疼痛得不到控制时,制定一个目标来锻炼肌肉,以提高患者的活动力。
1.3观察指标 (1)住院期间中度以上疼痛持续时间;(2)住院天数;(3)出院时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根据资料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分别采用X2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中度以上(评分>4)疼痛持续时间比较,中度以上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2h的例数对比,观察组60例(42.00%)明显多于对照组的33例(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疼痛评估记录单;疼痛管理;VAS自我评分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1]。疼痛也是疼痛科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疼痛科疼痛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科通过临床实践制定出《疼痛评估记录单》,使疼痛科护士在疼痛的临床护理中有更清晰,更具体的指引,直观,明了,准确,动态的疼痛记录有助于疼痛的规范化管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12月385例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00例;年龄16~88岁,平均年龄(45±5.5)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 颈椎间盘突出症85例,腰椎管狭窄30例,三叉神经痛25例,癌性疼痛12例 ,其他不明原因的疼痛23例,入院后有21例在CT引导下行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10例行椎间孔镜下腰椎突出摘除术,保守治疗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疼痛的纳入标准,均无其他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2《疼痛评估记录单》的制定
我科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具体操作下由4名疼痛科医生,8名护理骨干组成的疼痛管理小组,通过第15次修订,再结合本地的实际现状,找出疼痛护理的不足之处,包括对疼痛患者的评估比较盲目无统一的量化指标,对疼痛的护理仍以患者的主诉及要求为依据,缺乏较为客观的标准,缺乏介入意识,难以用文字进行量化比较,缺乏对疼痛管理,治疗及观察的连续性[2]。因此,我科借鉴赵继军设计的慢性疼痛记录单的表格形式,制定出本表格,见图1。
3《疼痛评估记录单》的应用
3.1首先对疼痛科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疼痛管理专门的培训。
3.2评估方法 疼痛的评估是规范化处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为了更好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由责任护士进行全程评估。首次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与患者沟通,了解既往史,疼痛的部位,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教会患者如何使用疼痛评分标尺进行VAS自我评分。护士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进行FPS评分,及其文字描述的疼痛评分进行准确的疼痛评分,结合几种评分方法将相应的数字填写在《疼痛评估记录》表中。《疼痛评估记录单》的项目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24h疼痛的部位,24h疼痛最重的程度及最轻的程度,24h疼痛对睡眠的影响,24h治疗缓解的程度,24h治疗的具体措施,活动后多长时间疼痛加重,疼痛性质,疼痛伴随的症状等。
3.2.1 图A有3种疼痛显示的方法组合 底层的面部表情图适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和语言表达有障碍者:上层的数字式直线,以一端0代表无痛和另一端10代表剧痛为患者提供了选择,轻度疼痛小于3,中度疼痛3~6,重度疼痛大于6,疼痛等级大于3或患者主诉疼痛并要求镇痛时就应给预处理,处理后如能缓解50%以上为有效,否则为无效。中间的文字描述适用于辩别强、表达清楚的成年人。
3.2.2 图B人体标志图为患者的疼痛部位提供准确的标识,评估时以图A的疼痛量表进行程度的描述,以图B的部位图进行疼痛标记,以语言及文字提示的方式对疼痛的性质,起始的方式,持续时间,缓解的方法及患者的影响程度进行记录。形成即可有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指出所对应的,又可根据面部的表情和语言来评定疼痛程度的综合疼痛评估图,标注是用蓝色阴影标出疼痛部位并在最痛部位打红色× 特殊部位请在图标相应部位中用蓝色标注a\b\c。
3.2.3危重症,一级护理的患者需要每日评估:二三级护理的患者需要每3d评估:当患者疼痛发生变化时需要随时评估。
3.2.4疼痛的药物治疗,规范系统的镇痛剂使用,可以使 90%的疼痛患者得到很好地缓解,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根据综合疼痛评分,不同的疼痛程度给予不同的镇痛药物治疗,并做到按时给药,个性化给药,并注意避免药物成瘾,其中重度疼痛(7~10)需要持续之痛,以强阿片药物吗啡控释片:奥施康定,美施康定,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再根据患者疼痛不同的部位给予神经阻滞,或针刀,或镇痛泵,或超激光等治疗,中度疼痛(4~6)以弱阿片类药物盐酸曲马多:奇曼丁,氨酚羟考酮:泰勒宁:轻度疼痛(1~3)给予非甾体类的抗炎药或不给药。
4疼痛评估结果
首次入院疼痛平均分为3.88分,入院三天的疼痛平均分3.6分,入院6d的平均分3分,入院9d的平均分2.5分,功能锻炼时的平均分3.3分,其中仅通过安慰、解释、舒适的摆放、卧床休息等措施能舒缓疼痛的有72例,占18.7%;需要超激光,神经阻滞,针刀等治疗并辅以药物治疗的有132例,占34.2%;其中在CT引导下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三叉神经毁损术,CT引导下椎间孔镜腰椎摘除术等98例,占25.4%;需要药物治疗的83例,占21.6%。
5《疼痛评估记录单》在我科的应用
通过对326例出院患者离院前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6份,收回320份,主要结果包括:患者对护士能主动关注疼痛情况的满意率为95%,对疼痛的缓解效果满意率为89%,对护士的及时疼痛护理的介入满意率为88%,对疼痛缓解效果跟踪的满意率为96%,患者诉说护士的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容易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便于医生尽快对症治疗。同时,对负责填写表格的护士进行相关调查,多数护士认为该表格直观、明了、准确,容易理解,填写方便,易于操作,便于掌握,指引清晰,而且加强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
6讨论
疼痛评估是疼痛治疗的第一步,准确及时的疼痛评估可以给临床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是疼痛治疗必不可少的一步,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物理疗法以及药物治疗措施是疼痛治疗的核心,作为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是疼痛管理、治疗、护理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广者,在遏制疼痛、根治病因的同时,应不断加强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3,4]。①该疼痛评估记录表的临床应用是我科常年临床疼痛管理实践工作中探索出来的整体化疼痛评估方案,解决了我科临床疼痛评估中诸多常见问题,表格中常见的镇痛药物体现了我科日常疼痛治疗中常用的三阶梯药物镇痛方式,便于护理人员依据三阶梯镇痛模式评估患者疼痛伴随治疗跟进的变化趋势,极大的便利了患者护理中的疼痛管理。②该疼痛评估记录表从多方位多角度精细化评估患者的疼痛感受,使得临床疼痛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机械化变为人性化,充分体现了科学镇痛的内在要求,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③该疼痛评估记录表进一步指导了临床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使得医护切实有效的掌握患者疼痛全方位的变化趋势,使得医生及患者对于疼痛的药物控制有据可依,使得三阶梯镇痛模式充分应用于疼痛患者的镇痛,使得每位疼痛患者均得到了切实有效的镇痛治疗。④该疼痛评估记录表的临床应用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判定疼痛的特征,利于通过疼痛性质及变化规律准确诊断患者疼痛病因,选用最安全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的方案,避免因镇痛药物过量导致的并发症。⑤该疼痛评估记录可用定量的方法说明治疗后疼痛缓解减轻的程度和变化的特点,给患者以真正的关爱和生命的阳光,获得患者及家属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⑥目前,国内多数疼痛管理方案仅简单套用国外临床疼痛评估vas评分法,评估方法生硬单一,尚无此类多方位的立体化疼痛评估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继军主编.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2.
[2]郭向丽,赵继军.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8,15(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