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布置工作思路

布置工作思路

时间:2022-04-29 10:28:58

布置工作思路

第1篇

摘要: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昌波电站平面总布置,以技术经济学原理和价值思维理念主导水电站前期设计优化和前期投资预控制,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控制风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高质量发展,昌波水电站建设业主方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管理创新;昌波水电站;可研阶段

1引言

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昌波水电站坝址位于苏洼龙至昌波(麦曲河口)河段上,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184436km2,多年平均流量为952m3/s。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正常蓄水位2387m,相应库容0.167亿m3,调节库容0.081亿m3,电站装机容量826MW,年发电量(联合运行)44.86亿kWh。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立项开展金沙江上游河段水电规划。成勘院于2004年11月完成了《金沙江上游干流河段水电规划项目策划书》,2005年3月完成了《金沙江上游干流河段水电规划勘察设计大纲》。2012年7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办能源[2012]2008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报告的批复》下发,原则同意《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报告》。

2007年3月开始金沙江昌波水电站前期勘测设计工作,2016年9月开始昌波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工作。2017年10月,《昌波水电站预可研报告》通过审查,2018年9月,昌波水电站预可研报告正式收口并出具预可审查正式意见。2019年9月底完成可研阶段《枢纽布置比选专题报告》、《正常蓄水位专题报告》、《施工总布置专题报告》,2019年10月8日~12日通过内部审查,2019年10~11月,《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枢纽布置比选专题报告》通过咨询,《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和《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通过审查。

自2006年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工作开始以来,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昌波分公司(以下简称“昌波分公司”)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昌波电站平面总布置,以技术经济学原理和价值思维理念主导水电站前期设计优化和前期投资预控制,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控制风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高质量发展,昌波水电站建设业主方用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命运多舛,,,

2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可研阶段全面工作

合理优化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在对施工总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得出推荐方案,现对比选内容分述如下:

(1)定量分析的内容:

①交通道路、桥梁的工程费用;

②主要物料运输的工程费用;

③渣场沟水治理工程费用;

④征地移民搬迁费用。

(2)定性分析的内容:

①布置方案能否充分发挥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

②能否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

③施工设施、站场、临时建筑物的协调和干扰情况;

④施工分区的合理性;

⑤征地移民搬迁的社会稳定风险等。

综合比较分析,两个方案均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但右岸渣场方案较优,因此选择右岸渣场方案作为本工程施工总布置推荐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首部枢纽区施工布置以坝址下游右岸台地为主,临建设施中的砂石混凝土系统、堆料场、综合加工厂、机械修配厂、综合仓库和机电拼装场等布置于此。业主现场建设管理营地和首部枢纽区施工营地等布置在左岸罗绒西沟口台地,距离主沟道较远。首部枢纽区上下游两岸通过1#临时桥和2#永久混凝土桥进行联系。

(2)由于本工程引水线路较长,在引水系统各相关施工支洞口附近分别布置有供风、供水、排风及混凝土系统等相关的施工设施。另外,本工程施工变电站、厂区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在格拉轰曲沟对岸的台地上。本工程唯一的渣场——格拉轰曲沟渣场位于格拉轰曲沟内,渣场和左岸施工区通过3#永久混凝土桥进行联系。

(3)厂区施工布置以厂址上游左岸的厂坝连接公路边的缓坡区域为主,厂区工程临建设施中的机电金结拼装场、施工辅助企业、施工营地、综合仓库等等均布置于此,尾水出口下游侧的出线平台空地上布置4#混凝土系统。

减少装机,增加生态机组,

调整移民征地范围

优化减少取料场:结合增加厂区开挖、优化洞挖料等、避免对王大龙村安全影响

为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弃渣,工程优先利用工程开挖渣料,根据有用渣料的分布情况,本工程有用料储量为352.01万m3,大于料场规划开采量291.13万m3。根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弃渣堆放条件及回采等综合因素分析,工程有用渣料的回采加工综合损耗率取15%,则有用渣料利用量为299.21万m3,大于设计需要量232.9万m3。因此,工程开挖有用渣料满足工程需求。

优化增设集中弃料场

本工程可供规划渣场的冲沟有4条,分别为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萨里西1号冲沟、格拉轰曲沟、达曲沟。

“集中式”渣场布置:选择1个合适的渣场,坝、厂及引水隧洞的开挖渣料均集中运至此集中弃渣场地。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格拉轰曲沟两沟沟谷深广,沟底纵坡较缓,沟内容积充足,均具有充足的堆渣空间,从地形地质条件方面来说,均适宜作为本工程弃渣场,根据实际地形和初步估算,选择其中任一冲沟规划渣场均可满足整个工程弃渣需要。

“分散式”渣场布置:按照开挖渣料就近堆存的原则在靠近首部是枢纽、引水隧洞及长区附近的合适位置分别设置多个渣场。根据前述场地条件进行规划布置,在萨里西1#冲沟可规划容量为200万m3的渣场,在厂房对岸的达曲沟可规划容量为100万m3的渣场,剩余约800万m3的容量由左岸的罗绒西沟或右岸的格拉轰曲沟承担,“分散式”布置方案渣场分散,出渣道路布置多、渣场治理费用高、风险分布广,与“集中式”布置方案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通过上述初步分析,本工程区内现有场地不具备布置“分散式”渣场的地形条件。

因此,本工程渣场布置采取“集中式”布置方案:选择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罗绒西沟作为渣场规划比较方案。

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维度: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耕地红线

生态红线

3以价值思维理念主导电站前期投资预控制

变四条隧道为两道

本工程引水隧洞投资占比大,长引水隧洞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指标影响显著。根据引水隧洞规模,结合国内当前的施工水平,引水隧洞可在2条洞、3条洞中选择。

2条洞和3条洞方案引水系统布置格局相同,引水隧洞、调压室及压力管道数量和规模不同。3条洞方案和2条洞方案的引水隧洞开挖洞径相差不大,均可常规施工,3条洞方案开挖洞径略小,开挖施工难度稍小,但3条引水隧洞增加了施工组织管理的难度;引水隧洞含调压室是控制本工程工期的关键线路项目,虽然3条洞方案的单洞工程量较2条洞方案少,但增加了调压井,且调压井规模较大,2条洞方案在调压室施工工期上占优势。由于引水隧洞长度达到10.94km,3条洞方案较2条洞方案的引水隧洞工程量增加较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虑二洞方案隧洞规模与目前国内已建或在建同类工程基本相当,故本阶段推荐采用2条洞方案。

调线优化

昌波电站引水隧洞较长,引水线路布置主要受苏洼龙-王大龙-曾大同断裂和罗绒西沟制约,开发方案研究阶段、预可研阶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河道走势,施工条件,工程投资,对左右岸线路进行了布置和比较。预可研阶段着重对左岸折线方案和直线方案进行比较,推荐直线方案。本阶段阶段在直线方案的基础上,对过罗绒西沟段进行深入论证,增加地质钻孔,将直线方案尽量向河边外移,进一步优化引水线路长度。

优化导流洞结合非常泄洪洞布置

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布置于右岸,过水断面为14.5×15.0m(宽×高),洞长701.78m,进出口高程分别为2362m、2360m,底坡i=2.876‰。

过坝交通洞的优化思路与协调:协调省交通设计院和省交通公路局结合G215设置坝址区、厂区过坝交通洞

国道215设计单位根据我项目部的建议方案,按国道215设计要求,重新拟定了国道215过昌波电站坝区段的详细设计方案。经项目部复核、对接,其最终隧洞走线方案可以满足昌波水电站设计要求。

厂区交通洞不忧民设置;洞口设置在上游侧

进厂交通洞原方案考虑从麦曲河侧进洞,考虑到麦曲河内居民较多,从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小的角度,将进厂交通洞洞口调整到金沙江侧,整个厂区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社会不利影响都可以减少到最低。

4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风险

隧道地质:G215开挖研究

TBM隧道掘进研究

昌波水电站引水隧洞入口区需跨越苏洼龙-王大龙-曾大同断层,且隧洞中后段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裂隙和小断层发育,易造成围岩变形与塌方危害;隧洞最大埋深达1100米,存在高地应力岩爆的可能;外水压力高,存在高涌水的风险;出渣料粒径较小,不满足大坝骨料级配需求;引水隧洞直径较大,缺乏相关工程案例参考经验,一旦发生施工突发事故,难以快速处理和解决。不推荐昌波水电站引水隧洞采用TBM法施工,推荐采用钻爆法施工。

工程进度仿真研究

本工程2条长引水隧洞施工对电站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选择技术上成熟先进可靠、施工风险小、工期较短、投资合理、工期保证率较高的施工方案是引水隧洞施工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问题。

本工程引水隧洞具有深埋长大隧洞的特点,对于引水隧洞的钻爆法施工,结合施工通风、出渣方式、衬砌方式、施工排水、开挖方式、横通洞利用程度等因素,可以组合成许多施工方案。对于本工程来说,如果采用钻爆法施工,有布置施工支洞的条件,必定要布置合适数量的施工支洞以实现“长洞短打”节约工期的目的,根据枢纽布置和隧洞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支洞布置方案调整余地不大,因此在进行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时,前提是施工支洞布置方案已经选定,不参与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为满足施工需要,调压井轴线上游引水隧洞共布置4个施工支洞,与1#引水隧洞的交点桩号分别为引(1)0+481.15m,引(1)3+582.99m,引(4)7+372.83m,引(4)11+038.27m,其中2#、3#施工支洞控制主洞段长度最长,达3.8km。

倡导筹建期工程以施工图招标

5以技术经济学原理组织开展设计优化工作

宏观控制:技术可行、经济指标优良

激发勘探设计人员主观能动性

G215隧道地质

优化斜井为竖井:减少斜井开挖、支护难度,汲取苏洼龙教训

创新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技术经济完美结合 ,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问题,,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组合以求可持续发展

6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主导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正常推进

社会的维度:社会发展,社会和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污染、噪音,,,

超前谋划布局前期工作推进时序,,前期工程时序、环境水保优先

第2篇

关键词 金龙揽月;龙悦馨居

1基地分析

1.1基地概况

本方案是大庆市让胡路区技术监督中心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处让胡路区的西南部。规划用地总面积67.32公顷,形状呈不规则的矩形。地势平坦,没有较大起伏。地块内有大面积的绿地、农田等,有少量荒地,大部分为已建成的工业用地。基地原为技术监督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地块内布置有大量产能设施。现状地块内的建筑多层、低层建筑为主,主要为工业建筑,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了中小学、医院、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地块西北部的大庆石油管理局的电力总公司和供电公司、油田电力工程公司为规划保留地带。地块内的工业用地内有少量的办公建筑。

1.2现状分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技术监督中心地块” 内土地用地性质包括非市属办公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公共交通用地、货运交通用地、公共绿地、水域、耕地、园地、牧草地等,其中E类用地占现状用地的12%左右。

2设计立意与构思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喜庆、祥和与富足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3]。方案突出“金龙揽月・龙悦馨居”主题,以低密度的建筑、超高绿地率为主,塑造人性化的住区环境。龙为立意主要是根据现状的特点来设计的。

地块是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技术监督中心,方案根据产能设施的现状条件,顺应管廊带的走势布置道路以及建筑。利用环形的道路结构,结合现状地形布置中心广场、会所,两者合一形成方案的中心区。城市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地区的最大品牌。大庆油田作为我国油都,对居住区选址范围内存在的产能设施,应该加以避让。同时,地段内部存在的管廊带,考虑现状应结合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大庆的一条条输油管道为有形之龙“油龙”。大庆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无形之龙“祥龙”有形之“油龙” 与无形之“祥龙”共同孕育了大庆经济腾飞的“金龙”。同时,以龙的祥瑞之气象征社区的富贵吉祥、蒸蒸日上[1] [2]。

方案有两种构思,其一是 “金龙揽月”; 其二是“金龙拥珠”。两种构思都是要形成一个向心性很强的居住区。两种构思的路网不同,但立意相同,都是以龙为主题来设计的。首先思考构思是如何来的,例如 “核”理论,通过“核”联想出岛的概念;岛的类型:人工岛屿、半岛、自然岛屿。由此联想到水与岛的关系;将水和岛联系起来。根据自己的联想考虑创作思路的问题。通过龙的概念联想到了“油龙”、 “祥龙”、 “金龙”,体现 “龙”的寓意。体现“金龙揽月・龙悦馨居”的主题,倡导绿色、环保,通过自然通风采光,以及高科技的运用,达到“零耗能”建筑,实现住区的“零排放”。

方案充分围绕龙的立意来组织中心景观区、组团绿地,让龙的这种自由奔放充分融入到方案里,使龙成为方案的一个活力的元素,为小区中注入的一个新亮点。考虑道路围合与景观中心区的关系,充分的突出轴线视廊,形成小区开放开敞空间,大的绿化景观。“金龙揽月”这个方案的构思便是由此而来。

3方案的表达

3.1总体布局

规划总平面图

3.2规划结构

方案的规划结构以“金龙揽月”为主体形成“一环、三带、一心、四点”构成。

“一心”以月的形态形成的的居住小区主要公共活动中心,同时也是绿化中心;

“一环”以龙的的形态形成环式的居住小区主干道路,对中心形成环抱之势;

“三带”主要景观道路带与管廊带的绿化空间;

“四点”居住组团中心,象征月亮周围的群星。最终形成“金龙揽月・龙悦馨居”的祥瑞住区。

3.3居住建筑

按照不同使用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用地进行了分区:住宅分为低层情景洋房区、多层普通住宅区、小高层、高层区,中心绿地景观区、公建区。

建筑景观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基调,“金龙揽月・龙悦馨居”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为主,给人以明快、清爽的感觉。米白色、浅灰色等为建筑色彩的基本色调,以橙色、黄色等作为建筑的点缀色。根据居民视线可达性、建筑景观的需要,在地段北侧布置了小高层,低层的情景洋房布置在景观较好的绿化带两侧,多层区则分布在地段南侧,形成一个连绵起伏富有层次感的住区建筑天际线景观。

3.4公建

公建主要为小区内居民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中心,以及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交流的社区活动中心。同时结合中心绿地设置了为小区内居民使用的幼儿园。会所位于小区的中心区,满足小区内居民的娱乐休闲活动的需要,立面造型以大面积玻璃为主,使室内外视觉通透融合,并以石材墙面与玻璃成对比,亲切自然。

3.5 道路系统

小区道路网的布置形式分为“一环、一横、三纵”。

“一环”为在小区中心形成的的环路,贯通小区南北两个片区。

“一横”为主要的小区级道路,其中被纳入小区内的原城市道路作为小区的主干道东西向贯穿小区中部。

“三纵”为主要的小区级道路,其中与西宾路相连的原城市道路作为小区的主干道被纳入小区内,南北向贯穿小区东部片区。主入口分别设置两条小区主干道与中心环路相连接。

大庆油田居住小区根据实际情况,住区道路适当的加宽,以满足生产和居民临时停车的需要。

3.6 绿化景观系统

通过 “一心、三轴、七点”绿地系统打造景园格局。

一心――为中心景观节点。在地块中心设计中心广场,并在中心广场北面布置小区会所、高层建筑,形成一个完善的景观核心。

三轴――在地块核心区域利用景观绿洲形成环形景观轴线。并且根据现状管廊带的布局形成景观绿轴与中心景观节点衔接。

七点――在居住组团设置组团绿地。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景观系统。

绿地系统主要由道路绿地、居住小区绿地、防护绿地组成。沿西宾路、西景路、长庆街设置道路绿地,防护绿地主要为管廊带以及各种产能设施周边绿地。

3.7 生态

生态环境建设以绿地为主体,利用防护绿地、景观绿地等引入多种植物种类完善植被形成住区内的小气候。建设中运用中水回用系统、自然通风、雨水收集系统等新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结语

本方案突出“金龙揽月・龙悦馨居”主题,根据产能设施的现状条件,顺应管廊带的走势布置道路以及建筑。利用环形的道路结构,结合现状地形在中心景观区布置广场、会所,使它们有机的结合,表现向心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A].徐州地方志办公室.《徐州史志》1986(试刊)[C].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第3篇

【关键词】总图运输;节约用地;设计;土地资源;合理用地;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贫乏,当前的工业环境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城市化建设越来越集中,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尤其是党的十对新型城镇化的方针指引,更加突显土地集约这一目标的重要意义。目前在我们国家,全国的耕地总面积仅为1.221亿hm2,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93 hm2,这个数值,仅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四十。而且在我国的有限的耕地面积中,由于缺乏水资源保证、土地干旱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污染面积广的耕地,在耕地总面积中还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的基本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起来,逐年递增的人口,对耕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由此,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地利用每一块用地、切实保护好每一亩耕地,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怎样合理地使用每一寸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用地已是总图设计的一项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合理用地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工业企业的建设,离不开对土地的使用,作为总图运输设计人员,在我国工业企业的用地规划设计中,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总图运输设计节约用地途径。并提出节约用地建议,以保证总图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我国总图运输设计与节约用地

总图运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布置、景观绿化等。本文试从总图运输设计各环节,探讨节约用地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1.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厂址选择要综合诸多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最合理的工厂建设厂址。在这一阶段总图设计人员必须贯彻落实“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针,全面考虑,仔细斟酌,优先选择空地、荒地、劣地,凡有荒地可利用的,不得占用耕地; 凡有劣地可利用的,不得占用良田,尤其是要尽可能避免占用菜地、果园等高经济作物的土地。

2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一项以总体最优为目标的系统工程,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优秀的总体规划可以达到投资省、建设快、运行费用低、收效快、环境影响低的经济效果。总体规划占地应以工厂规模和分期建设的要求为依据合理进行。近期建设要集中紧凑,同时又有利于远期建设的合理发展。对远期发展的预留,不仅要考虑主体生产车间,公辅车间、管线、运输线路等相应发展的要求,还需与一期工程相互协调,尽可能充分利用一期工程的公辅设施,或考虑在一期工程设施基础上就地扩建,以减少因建( 构) 筑物数量增加导致的各种相应的无效土地占用(例如强制性标准所规定的一些间距,从土地节约角度上看,值得商榷),当然在总体规划时必须减少初期生产和远期建设相互间的影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预留用地既要适量,又要适时,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

3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是设计中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环节,需要从全局出发、全面辩证地对待各种要求,根据工艺、运输、防火、卫生、施工等有关规范或规定,结合厂区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全面地、因地制宜布置工厂所有建( 构) 筑物、运输线路、管线等,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建设快、投资省、运营费用低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最合理方案,使厂区紧凑规整,这是节约用地的重要阶段。

(一)合理确定厂区通道宽度。通道用地在厂区用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为总占地的 30% 左右,所以通道宽度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厂区占地多少有着重大影响。通道宽度应以满足道路运输、消防、卫生、管线铺设、绿化等要求的宽度为基础,尽可能采用下限,不宜功能过剩。

(二)提高建筑系数和场地利用系数。在生产使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合理紧凑的布置,使建筑系数较高,是总平面布置中节约用地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建筑系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a. 避免采用不规则的建筑外形。除特殊要求外,力求建筑物轮廓简单、规整,一般应布置成矩形,同时不应有局部凸出部分,以免浪费一带状土地。建( 构) 筑物之间力求平行布置,以减少三角地带的面积,提高场地利用率。

b. 合理确定建( 构) 筑物间距。影响建( 构) 筑物间距的因素很多,如建( 构) 筑物的耐火等级、生产及仓储的火灾危险性等级等。总平面设计中既要满足防火、防震等要求,同时又要考虑节约用地,应将有特殊要求的、防火间距要求较大的建( 构) 筑物布置在厂区的下风向及厂区边缘,避免该类建筑物在各个方向与其他建( 构)筑物发生防火间距的关系。如加油站、加汽站、制氧站、乙炔站、液化石油气站、氢气站、天然气调压站及易燃易爆的储罐区等。

c. 采用联合、集中布置。联合布置是将工厂中有连续生产作业的工序之间,采用厂房合并,使各工序间的外部运输,部分的改为车间内部运输,既缩短了运距、节省了能源,同时也节约了用地。如现在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炼钢、精炼、连铸、轧钢的四位一体车间布置形式,如近期越来越受欢迎的高炉出铁场、转炉车间紧密贴建的形式,都属此类。集中布置是将工厂中独立的建( 构) 筑物,合并集中布置,以减少占地。如炼钢车间既要建铁合金库又要建耐火材料库,如果集中建一大库,内部建筑功能分开,中间仅仅一墙之隔(甚至取消),使用效果相同,却可节省因防火间距要求所必须拉开的空挡用地。

d. 采用立体化布置。立体化布置是将工厂中的建( 构) 筑物从单层发展为多层布置,在恒定占地面积上,容纳更多的建筑面积,通过增大容积率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如将单层厂房及仓库建成多层; 将变配电、控制、值班、办公室等建成多层综合电气楼等,均大大地节省了用地。

(三).改变厂内运输方式。以前我国钢铁厂厂内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厂内大量铁路造成总图布置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三角形的空隙地带,很难布置紧凑,用地面积较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目前厂内运输采用胶带机、道路、铁路、链带、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而铁路主要承担高炉铁水送往炼钢车间的运输。由于厂内铁路大大减少,各主要车间可以按工艺顺序直线布置,同时可以将主要道路拉直,使厂区布置更加紧凑,从而减少了厂区占地面积。因此改变厂内运输方式,组织经济合理的综合运输方式,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节约用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采用道路、过跨车等铁水运输方式,对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发挥了很明显的作用,吨钢占用土地指标越趋先进。

(四)合理布置厂内铁路线路。尽管铁路运输在厂内运输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但钢铁厂内铁路线路仍旧较多,故合理布置厂区铁路线路,对节约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a. 在符合生产工艺和运输操作的条件下,应使线路短捷,并尽量避免迂回和折角运输。

b. 厂内铁路线路布置,一般应与建( 构) 筑物方向平行,避免三角地、边角地的产生。

c. 可采用对称道岔、复式交分道岔代替单开道岔,以减少车站或线路长度。

d. 在运输量小、作业不繁忙的车间或堆场,铁路采用尽头式布置。

4.竖向布置

在竖向布置时,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地形、地貌,合理确定厂区平土标高,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对于场地现状坡度较大的项目用地,应尽量减少台阶或边坡的占地。因地制宜,将多层建筑物布置在相邻台阶的位置上,使低一级台阶上二层楼面标高略高于较高一级台阶的场地标高,巧妙地利用台阶的高差,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另外,在两台阶之间设立挡土墙时,尽量采用占地少的结构形式,例如直立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可大大缩小处理台阶的用地,从而有效地节约用地。

5.管线综合布置

工业企业厂区内有许多工程管线,它是工厂生产的大动脉,遍布整个厂区。其布置的合理与否,对节约用地具有重要意义。在总平面布置时,对这些管线的走向、路径及敷设形式等要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并适当集中,以使其走向合理、路径短捷顺畅。进行管线综合布置时,在保证各种管线相互之间及其与建( 构) 筑物在施工、维护、安全和扩建互不发生干扰和影响的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最小间距; 对较集中管线可采用共架或共沟的铺设方式,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6.绿化

绿化具有防止污染、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环境、增进职工身心健康的作用。应利用一切零散场地进行绿化,在道路两侧,生产办公管理区域及空闲地带,种植花草、树木,创造花园式的文明工厂。过去一般将管网通行地带视为绿化,现在则可在地下管网上方或综合管廊下方植草栽花,在某些管网上方还可以种植灌木,这就大大扩大了厂区绿化的区域。还可以利用建( 构) 筑物之间防护用地的富余部分进行绿化,减轻了以往为加强绿化而需多占地的压力,从而节约了厂区用地。

四.结束语:

总图设计在满足生产需要、符合各种规范的前提下,节约用地的措施有很多种,只要我们时刻牢记“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在每一项设计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就不难做到。

参考文献:

[1] 王维《浅论总图优化与电厂的节能》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10)

[2] 王启斗《关于石油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的节约用地问题》 辽宁化工. 1994(02)

[3] 张军锋《对总图设计中节约用地方法的思考》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4)

[4] 徐信生《试论电厂总布置中节约用地的途径》 黑龙江电力. 1991(02)

第4篇

【关键词】工程 招投标 编制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其质量优劣,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利用人、材、机等相关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成本,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水平,也是企业经济、技术实力的充分展示和体现,更是取得监理单位充分认可的前提。所以必须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如何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是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是科学的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工程工期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等综合性的重要文本。因此,施工组织的编制应该科学合理,从实际出发,并切实可行。一经确定就应该严格的照此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可以做微调、完善。但不能重来。施工组织设计中最重要的3项内容:一是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一条主线,所以一切的施工活动(人力、物力、财力的运作,与甲方、监理的沟通、协调,与相关施工单位的协作、配合等)都要围绕着施工进度这个中心开展,施工进度的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施工进度应该认真编制。二是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的中心。一切行政、技术活动都应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工程中最重要的指标是质量指标。为了能保证工程质量,应该有一个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质保机构,设专人管理质量。质保机构人员都应具有本项目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设计阶段和编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三大类。公路工程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以后,施工组织设计又分为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是投标文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则是指导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工程项目情况编制。

三.做好投标书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1、现场考察

标前现场考察的时间有限,应着重关注大临设置位置、临时用水、用电、用地调查、交通条件调查、标段内重点控制构造物、施工项目部设置调查、地形、地物调查、施工场地布置的调查等相关内容。根据现场考察情况,拟定大临布置方案,为投标报价提供依据。

2、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和图纸[本文转自:]

每一个项目进入准备阶段后,首先,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和图纸,把握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和隐含的要求。对于招标文件和图纸中技术相关内容有模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款,形成招标文件咨疑,结合商务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在答疑截止期前将问题上报至业主。其后,在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深入研读、理解招标文件和图纸,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共同研究解决对策。

3、拟定投标文件目录

结合招标文件要求及工程特点,初步选定参照投标文件版本,拟定投标文件目录。根据参与编标人员的特长,将目录细化分解至具体责任人

四、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流程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为保证在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思路清晰、合理,原则上,先依据图纸及现场调查内容尽快形成平面布置图。平面图应按统一比例绘制,以利直观表述各构造物间的空间关系。在保证体现标段概况的前提下,尽量美观、大方。

平面布置图可先期形成初稿,为后期拟定方案提供依据(在绘制平面布置图的过程中,对标段内构造物分布情况、重点构造物、路基、桥涵及隧道等分布比例形成初步印象),在此过程中,应对施工队伍设置形成初步思路。平面布置图随投标文件编制过程的深入,逐步细化,将既有道路、临时便道、便桥、施工驻地、搅拌站、预制场、项目经理部、取(弃)土场、既有公路、铁路、线路附近大型标志性既有构造物等在平面布置图上表述清晰。

2、施工方案的拟定

在对招标文件、图纸及相关资料仔细研究理解后,结合前期形成的平面布置图,着手进入施工方案拟定程序。确定节点工期,施工队伍数量及任务分配,重、难点工程的确定,控制工程方案,包括预制构件场的规模及进度安排。

此过程可贯穿至全部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在总体方案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对图纸及招标文件的深入理解,针对分项工程方案,不断细化、优化,进一步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并最大限度地体现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3、施工进度网络图的拟定

施工方案初步拟定后,结合平面图及施工思路,形成初步施工进度网络图,此阶段网络图应至少能体现出上一步施工方案的总体指导思想。网络图随着方案的细化相应修改,各节点工期应在网络图中应明确显示。关键线路应安排合理,在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下,原则上将长大隧道、特大桥梁、特殊结构物(悬浇梁、系杆拱、移动模架等)、铺架等工程放在关键线路上,但对于关键线路不做硬性规定,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排摆。

4、施工方案的细化

根据前阶段的施工方案思路,结合网络图,尽量以文字形式将网络图的总体设想表述清晰。达到文字与图表互为说明,即通过网络图能看出总体方案思路,通过方案文字说明,能对网络图形成有力解释及补充。

5、施工网络图的细化

此过程与施工方案细化可同步进行,保证网络图所体现内容与文字内容一致性。最终网络图应遵循满足节点工期的总原则。

6、标书内其他部分的细化

在总体思路明确后,可将此项内容分工至专人编制,一般可将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中的施工方案部分、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等四部分由专人编制,其余部分可由配合人员分别编制。

五、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点

1、收集投标依据要详尽

设计图纸、设计单位的概预算及设计说明、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等,尽量收集全面。

2、二大二小图要清晰[本文转自:]

编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网络图要清晰,做到相互结合、综合形象地反映工程投标情况;所谓的二大就是总平面和总网络图,所谓的二小就是关键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和网络图。

3、投标施组编制要做到图、表、文三元素并茂

为体现投标单位的企业文化和技术先进性,要在文字描述、表格及绘图等表现形式上形成特点和亮点,尽量达到图表文三元素并茂,即投标施组文件中的图表文比例组成应达到2:3:5。

4、充分响应业主的要求,体现“针对性”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要重点响应业主对招标工程的各类要求。在编制过程中,紧紧围绕评分要点有针对性地编制标书,体现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等管理目标的承诺。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投标施组,展现出业主希望看到的施工部署及规划、施工方案及保证措施,与业主的招标意图相吻合,来达到中标的目的。

六、做好中标后的施工中的修改和完善及竣工后的反思与提高

1、中标后的施工中的修改与完善。

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这就要求对原施工组织设计进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使之能够继续有效地指导施工。这项工作要求编制人员不仅要有深后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必须经过深入施工现场,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虚心向有丰富经验的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学习才能获得的。

2、竣工后的反思与提高。

待工程竣工后,凡是起初参与该工程招标投标标书的编制人员也要对自己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里的部分进行深刻的反思,认真加以总结经验和查找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制定出修改对策,以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做得更好。

结论

综上所述,在工程招投标中编施工组织设计既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又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做为一个参与工程招投标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刻苦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编制出更高水平、尽善尽美的施工组织设计来。招投标的产生是为了使工程建设项目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但反倒因为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真正把好招投标的各个关,无法进行评标过程及评标规则的合理完善,从而使参与招投标各方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招投标工作要得到彻底有效的进展离不开对各项法律条款的完善与改进,更离不开对施工建设参与队伍建设的执行力度的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总平面布置需要明确施工临时建筑、施工公路和铁路、施工加工生产线、力能设施的各种管线、材料和设备堆置场、各种露天作业场等施工设施的具置和标高,为此需要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并且要以总平面布置图的形式做出统筹安排。编制施工总平面布置时,要以工程设计的总布置图为依据,结合各种施工设施和施工全过程的活动,满足计划规定施工总进度的要求。施工布置要力求紧凑合理、符合流程、方便施工、节约用地、有利于实现文明施工和符合劳动保护、技术安全和防火等要求。

一.施工总平面规划原则

1.施工区域的划分

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应按照定置化规划和管理,临时性建筑、施工场地、材料堆场及周转场地等的用地总面积、各功能区面积、临时建筑的尺寸结构和用途、生产设施规格结构和产能以及使用时间等数据进行说明。规划位置及使用目的明确,避免场地非预期使用。场地布局合理,场地分配与各施工任务相适应,方便施工管理。施工区域的划分应既符合施工流程,又使各专业和各工种之间互不干扰、便于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施工临建拆迁和场地搬迁。施工区按施工专业性质可划分为:土建作业区及组合场、安装作业区及设备组合场、修配加工区、机械动力区、仓库区及设备堆放场、行政办公区、生活福利区等。各个施工区区域间以交通道路为纽带,按施工流程的要求做有机的内在联系和布置。

2.施工场地的竖向布置

主要是规划场地的平整、排水和厂区内的竖向布置。厂区内可按正式工程的竖向设计来确定施工场地各区域的标高,厂区外施工场地的竖向标高可以因地制宜。在满足厂区内外施工场地能达到竖向坡度衔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地形,力求减少场地平整的土方量。

3.施工运输通道的畅通

施工运输通道应布局合理,使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能做到交通便捷、运输畅通。施工各阶段内施工通道能否保持畅通,应进行仔细安排,重点是解决好基础施工、厂区地下管线施工、土建与安装交叉搭接施工,施工高峰、新机投产和次台机组继续等各个阶段的通道,采取措施使之保持畅通。

4.厂外运输线的布设

利用电厂正式工程的厂外铁路专用线、厂外专用公路、电厂码头和专用大件卸货码头为原则,先期建成后为施工时使用。首先应从研究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进入工地的运输方式入手。当大宗材料由铁路运来时,首先要解决铁路的引入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水路运来时,应首先考虑原有码头的运用和是否增设专用码头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公路运入工地时,由于汽车线路可以灵活布置。    (1).铁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铁路运入工地时,应首先解决铁路由何处引入及如何布置问题。一般大型工业企业、厂区内都设有永久性铁路专用线,通常可将其提前修建,以便为工程施工服务。但由于铁路的引入将严重影响场内施工的运输和安全,因此,铁路的引入应靠近工地一侧或两侧。仅当大型工地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工区进行施工时,铁路才可引入工地中央。此时,铁路应位于每个工区的侧边。    (2).水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水路运进现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码头的吞吐能力。当需增设码头时,卸货码头不应少于两个,且宽度应大于2.5m,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    (3).公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公路运进现场时,由于公路布置较灵活,一般先将仓库,加工厂等生产性临时设施布置在最经济合理的地方,再布置通向场外的公路线。

5.场内施工道路的布设

根据加工厂、仓库、混凝土搅拌站、预制场、设备堆放场及各施工对象的相对位置,研究货物转运图,区分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进行道路的规划。规划厂区内道路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合理规划临时道路与地下管网的施工程序。在规划临时道路时,应充分利用拟建的永久性道路,提前修建永久性道路或者先修路基和简易路面,作为施工所需的道路,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若地下管网的图纸尚未出全,必须采取先施工道路,后施工管网的顺序时,临时道路就不能完全建造在永久性道路的位置,而应尽量布置在无管网地区或扩建工程范围地段上,以免开挖管道沟时破坏路面。    (2)保证运输通畅。道路应有两个以上进出口,道路末端应设置回车场地,且尽量避免临时道路与铁路交叉。厂内道路干线应采用环形布置,主要道路宜采用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m,次要道路宜采用单车道,宽度不小于3.5m。    (3)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临时道路的路面结构,应当根据运输情况和运输工具的不同类型而定。一般场外与省、市公路相连的干线、因其以后会成为永久性道路。因此,一开始就建成混凝土路面。而场区内的干线和施工机械行驶路线,最好采用碎石级配路面,以利修补。场内支线一般为土路或砂石路。

6.施工力能管线的布设

当有可以利用的水源、电源时,可以将水电从外面接入工地,沿主要干道布置主管、主线,然后与各用户接通。各管线间距离,管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对最大负荷、管道规格材质、电缆及用电设施规格型号等信息应进行必要的说明。临时总变电站应设置在高压电引入处,不应放在工地中心。临时水池应放在地势较高处。当无法利用现有水电时,为了获得电源可在工地中心或工地中心附近设置临时发电设备,沿干道布置主线。为了获得水源可以利用地上水或地下水,并设置抽水设备和加压设备。然后把水管接出,布置管网。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有环状、枝状和混合式三种形式,根据工程防火要求应设置消防栓,一般设置在易燃建筑物(木材、仓库等)附近,沿道路布置消防栓时,其间距不应大于120m,最大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临时配电线路布置与水管网相似,通常采用直埋布置。工地电力网,一般1OkV的高压线采用环状沿主干道布置,380/220V低压线采用枝状布置。

7.施工用地的节约

注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节约施工用地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厂区内的空地和施工区域的边角地;尽量提高场地布置的建筑系数及场地利用系数。

8.多单位多层次施工现场的施工总平面的布置管理

一般由总承包管理单位全面负责,对共用性的交通道路、力能供应、主要加工生产线等进行统一布设和组织实施。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的依据(1)建设项目建筑总平面图、竖向布置图和地下设施布置图。(2)建设项目施工部署和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案。(3)建设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质量计划和施工总成本计划。(4)建设项目施工总资源计划和施工设施计划。(5)建设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和水电源位置,以及项目安全施工和防火标准。三、施工总平面规划及布置内容

(1)场区坐标、方格网、风玫瑰、建设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地形、等高线和测量控制基准桩位;

(2)全部地上、地下已有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位置和尺寸。场地上保留的原有建、构筑物和有待拆除的地上、地下障碍物;

(3)施工需建的各类临时建筑、各种管线、交通运输道路、消防设施、排水系统等;

(4)施工区域划分及维护设施的大型施工机械的行驶路线和固定位置;

(5)与原有生产、生活区域的隔离方式和链式通道等。

(6)为整个建设项目施工服务的施工设施布置,它包括生产性施工设施和生活性施工设施两类。

(7)建设项目施工必备的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设施布置。

 四、施工总平面图的科学管理     (1)建立统一的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制度,划分总图的使用管理范围。各区各片有人负责,严格控制各种材料、构件、机具的位置、占用时间和占用面积。   (2)实行施工总平面动态管理,定期对现场平面进行实录、复核,修正其不合理的地方,定期召开总平面执行检查会议,奖优罚劣,协调各单位关系。     (3)做好现场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不准擅自拆迁建筑物和水电线路,不准随意挖断道路。大型临时设施和水电管路不得随意更改和移位。

参考文献:

[1]刘金星 邵卫云 许柏河.浅谈大型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设计[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9(03).

第6篇

(武汉铁四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63)

摘 要:目前,铁路工程的咨询工作已逐渐成为项目建设的常规环节。介绍了铁路工程咨询的基本情况和安全线设计、工区岔线出岔方式、轨道衡设置条件等问题。由于安全线设计问题多次出现分歧意见,重点对安全线设计问题进行了辨析,总结了咨询工作的思想观念。并提出了一些常见问题,深入辨析。

关键词 :站场设计;安全线;岔线;工区;轨道衡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0.042

收稿日期:2015-03-27

在当前的铁路设计咨询工作中,咨询单位以“咨询意见”或“审核意见”的形式和设计单位交换意见,将工作成果纳入工程设计。因此,咨询工作是铁路设计工作的延续,咨询工作以规程、规范和各种现行规定中明确的条文作为基本依据,以原铁道部及现铁路总公司的“批复意见”作为审核依据。

在咨询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文件往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问题带有一定的争议性,为达成共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必要进行一些梳理。

1 安全线概念的辨析

1.1 较为常见的安全线布置

有以下一些情形:①有第三方向引入车站;②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下坡道时,在接车线末端设置安全线(2014年版《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取消了此项规定);③线路所线路交汇处设置安全线;④岔线、段管线与车站正线、到发线接轨;⑤ 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设计规范中有“设有货场的车站必须设牵出线,另一端与正线相邻的到发线上应设置安全线”的规定。

1.2 分歧意见产生的原因

由于关系到“安全”这一概念,因此在咨询意见及设计答复意见多次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分歧,安全线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以往多次出现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的现象,或在辨析的过程中出现“偷换概念”的现象。

以“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下坡道时,在接车线末端设置安全线”为例,当问及为何需在进站方向为超过6‰下坡道时,在接车线末端设置安全线,对方答之:“为保证接车安全”。当进一步指出:“如果在进站方向为超过6‰时,不设置安全线,从而无法同时接车,列车被信号锁在几个闭塞分区以外,并不可能产生侧面冲撞。”对方答之:“如此,则车站接发车能力受到影响”。问答以“安全”问题开始,而最终以“能力”问题收尾。前后的焦点不是同一个问题。这是在讨论安全线设置问题时多次出现的现象。

再如,当提出:离车站较远的个别道岔,从正线出岔,引出一条疏解线,“由于存在进路交叉,为保证接发车安全,应在接轨处设置安全线。”对方答之:“将个别道岔纳入车站联锁,统一管理即可,可不设置安全线”。提问者继续提出:“由于该组道岔离车站较远,纳入车站联锁会影响列车通过能力”。此时,提问者已经将问题焦点从安全问题转为了能力问题。

1.3 建议

在讨论安全线如何设置时,应当把安全问题和能力问题这两个概念分开,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否则是否设置安全线的讨论将始终难以得出定论,也才能防止“偷换概念”。安全线设置的意义应重新加以认识,许多时候,设置安全线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提高运输能力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不妨称之为隔开线。将“隔开线”的概念跟“安全”的概念分离开来分析问题,可避免以“为了安全”的名义设置不必要的安全线,方便专业之间、单位之间达成共识。

另外,在各种安全保障措施中,电务设备的可靠性仍然是最重要的;不能撇开信号、联锁、闭塞系统,而单纯从土建工程的角度来谈安全线的作用。

2 工区岔线布置形式

关于综合工区的布置形式,出现过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如图1所示的工区布置不可取,提出的理由是,维修列车需经正线牵出,之后,倒回到发线办理有关手续,才能发车,出现了“之”字型折角走行,影响了维修作业的时效性。因此,应修改如图2所示的布置形式:工区岔线与到发线直接连通。使得维修列车的出动更为主动,而且布置形式与现行规范上的布置形式一致。

笔者认为,在各项设计条件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固然以图2为宜,但根据地形、地貌或其他实际情况,采用图1所示的布置并非绝不可行。暂且不论维修列车是否需要运行至到发线办理手续,从时间耗费的角度切入分析,采用图1所示的布置形式时,尽管维修列车需增加“之”字走行的长度,但可以推算,这部分折角走行时间甚少,如维修列车走行速度取30km/h计算时,列车折角走行1.5km只需0.05h,即3分钟,而维修天窗可达240分钟以上(见2011年原铁道部发布的《高速铁路运行检修暂行规定》)。因此维修列车折角走行对维修工作的时效性影响不大。影响维修时效的主要因素仍是管理因素,即维修人员能否即时完成维修列车发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铁路局有关文件(如沈阳局工高发[2012]3号)规定,“使用轨道车运输时,所有上道人员应提前30分钟上车。”作业人员是否能在30钟内出动、上车并准备就绪,才是天窗时效性控制的一个关键因素。

3 轨道衡设置条件问题

原铁道部颁发的有关文件规定:轨道衡应设在平直线路地段的中部,称量区两端引轨区应不小于25m,称量区两端引轨区外的直线段不小于50m,在此区段内无道岔,否则影响称量精度。

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三种观点,第一,严格按照部文执行,例如轨道衡长度按8m计算时,轨道衡所在的直线段长度需达到158m(两侧各75m,在加上轨道衡本身的长度8m);第二,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关于2008年度轨道衡报检的通知》(国衡计[2007]10号)中提出,“以外端计算,两侧平直线段均不得小于50m”,轨道衡长度仍按8m计算时,轨道衡所在的直线段长度要求是108m(两侧各50m,在加上轨道衡本身的长度8m);轨道衡区段平直段长度满足上述“国衡计[2007]10号”文的要求即可;第三,在既有车站的改建工程中,只要改造后的使用条件优于既有条件,则工程可行,满足生产条件。

在困难条件下,第二、第三两种观点还是合理的,且158m的长度使得站场布置较为松散,压缩轨道衡所在直线段长度有利于站场紧凑布置,符合于工程经济的常规要求。随着厂家的技术进步,若能以铁路总公司的文件形式对轨道衡直线段设置长度重新做出调整,则在全路范围执行后可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

4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工程咨询单位应与设计单位紧密配合,积极地参与探索,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才能避免固步自封。对于一些常见问题,应深入辨析,形成定论,才能避免不当的意见重复出现。只有积极主动的消除分歧意见,积累取得共识的意见,才能使咨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良顺.车站值班员[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顾建华,张晋云.构建铁路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铁路,2008(8)

3 张雅净,王鹤鸣.铁路行车调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4 易思蓉.铁路选线设计(第三版)[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 李映红.高速铁路信号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导则》的编制实施,对目前国内日臻完善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起着积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其中第3章总体设计与规模计算,提出了填埋场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附属及配套工程、处理规模与库容等技术要求;给出了垃圾产生量预测、库容计算及有效库容的设计计算方法;列举了山谷型、坡地型填埋场区布置,附属与配套工程布置,垃圾产生量预测及库容计算的案例。笔者从实际工程案例的角度出发,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导则》第3章中的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等相关内容加以解读。

1填埋场总平面布置概述

填埋场总平面布置是整个填埋场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总平面布置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场区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因此,总平面布置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方向,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1]。

1.1主要工作内容

1.1.1分析填埋场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按照填埋场的建设性质,一般可分为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新建填埋场工程一般选址多位于土地利用价值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设计条件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在总平面布置过程中灵活性较大。设计部门应通过多方案比选以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终的平面布置设计方案。改扩建项目因受已建项目制约因素较大,设计者应在收集原设计存档竣工图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分析原设计理念和意图,科学、合理地处置改扩建项目与原建设项目的衔接关系,使两者有机结合。在填埋场工程改扩建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填埋库区、渗沥液收集导排、渗沥液处理、雨水导排之间的关联问题。

1.1.2分析填埋场场区周边的设计条件通常在新建填埋场工程设计过程中与场区周边条件密切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交通、电力、给排水、居民区等。因此,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掌握这些外部条件,对于场区平面布置中内部功能要求与外部环境条件的有机结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1.3确定填埋场场区组成内容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场区分区场地分区就是将用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将场地包含的各项内容按照一定关系分成若干部分组合到这些区域中。可遵循2条基本思路,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组织,比如将性质相近、使用联系紧密的内容归于一区;二是从基本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1]。例如,在填埋场工程设计过程中,将用地划分为填埋库区、渗沥液处理区、生产生活管理区等,正是从功能分区角度出发进行分区。而在平面布置过程中如何结合场区地形、地势将分区具体落实,这就需要设计者从分区组成内容的功能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

1.1.4分析各功能分区的布置要求,进行总体布局设计者一方面应确定各功能分区的组成内容及各自形态,另一方面应确定各功能分区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联系。如山谷型填埋场,填埋库区作为填埋场设计的核心部分大多利用冲沟的自然地势设置,一般在冲沟下游设置垃圾坝及渗沥液调节池,而一旦受下游地势狭窄或无法避开行洪区等条件制约,则渗沥液处理区的设置就要充分考虑渗沥液调节池周边的地势、场区供电、处理达标后污水外排等条件合理布置。

1.2案例分析许昌市庞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厂区占地总面积为10.13hm2。厂址位于许昌市西部,七里店乡庞庄村西面,许禹公路以南。东距庞庄村320m,在厂址与村庄中有1条宽度为100m左右的白杨树防护林带;西距崔代张村200多m;南距引汝干渠200多m,有大片防护林带隔离;北距已封场垃圾山300m,距西环路大约1000m,距离庞庄村中部大路约500m。该地块原为砖厂取土坑,现为荒地,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为2~3m。该综合处理厂按功能特点划分为管理区、填埋库区、污水处理区及垃圾预处理区,厂区总建筑面积为2490.00m2,其总平面布置见图1。管理区位于场区的东北侧,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设有业务用房、机修间及车库、深井泵房、消防水池等建、构筑物。该区远离填埋库区、污水处理区并通过绿化带隔开。管理区是整个场区管理中心,也是职工用餐、生活以及生产辅助用房集中区。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并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空间环境的塑造、绿化设计、景观设计上都经过精心考虑。填埋库区是本工程的核心部分,位于场区的南侧,占地总面积为6.35hm2,四周设有排水明渠及环场道路。污水处理区位于管理区的西侧,设有传达室及地磅房、污水处理车间、调节池、硝化罐、箱式变电站等建、构筑物。垃圾预处理区位于场区的西北角,毗邻污水处理区,远离管理区,在垃圾预处理区内设有分选车间。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场区对外界的影响,场区的周围里侧设5~7m的绿化带。整个场区设有1个宽12m的出入口,各区的道路有机地与入场道路连接,使全场的交通顺畅合理。该项目已荣获2010年天津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及2012年度天津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2填埋场竖向设计概述

填埋场竖向设计是场区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场区的安全稳定,也直接影响到填埋场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竖向设计一般是在总平面布置之后进行。不论平原型、坡地型、山谷型填埋场都必须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满足经济、安全、环保、消防、劳动安全及绿化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使各功能区与地形、地势有机结合,以便营造出优秀的场区规划布局和各功能区建设。其中,填埋场核心区域填埋场库区的竖向设计尤为重要,它不但关系到初期建设库区边坡、库区基础的稳定性,而且关系到填埋场运行期间直至最终封场覆盖后期管理的稳定与安全问题。特别是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址,竖向设计不仅难度大,而且关系到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所以,竖向设计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1竖向设计的原则1)满足填埋工艺及各分区功能布置要求。2)以工程勘察报告为依据,方案制定满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要求。3)充分利用所选场址的自然地形。4)满足各项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要求,保证工程建设与使用期间的稳定和安全。

2.2竖向设计对基础资料的要求设计工作开展之初,设计部门通过现场踏勘或向建设单位提出工程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清单等获取基础资料,一般包括:现状地形图、工程勘察报告、场址周边外部条件等。

2.2.1现状地形图测绘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部门完成,测绘范围适宜及测绘精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工程量的计算。目前,测绘工作多采用GPS定位技术。虽然GPS高程测量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但用GPS施测的市政工程测量控制点,应进一步用常规仪器进行水准联测,保证高程精度满足工程设计及建设的需要。工程实例表明,在实际踏勘中看到的场址垂直落差现状,在地形图上则显示为一定坡度的缓坡状。在植被茂密的山谷型填埋场场址条件下,这种测绘与实际现状误差较大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踏勘,对关键部位的测绘提出具体要求以避免误差的出现。

2.2.2工程勘察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部门完成。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由于填埋场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大多地区的地质勘察部门未从事过此类项目的勘察工作,在勘察大纲编制、勘察任务实施及勘察成果提交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填埋场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具体要求,不了解填埋场建设的性质、特征,通常不能满足设计部门的设计需求。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未提供地层土性渗透系数指标;给出了地下水静止水位,但未查明地下水静止水位变幅情况及其影响原因;未确定地下水流场走向;勘察报告缺少对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垃圾堆体的变形和稳定性分析;未分析地基和垃圾堆体变形和导致防渗层、覆盖层及其他设施失效的可能性;不能对保证稳定、减少变形、防治渗漏和保护环境措施提出具体建议等。

2.2.3场址周边外部条件填埋场场址周边的道路、河流、湖泊、给排水等外部条件,对于场区的竖向设计方案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设计单位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应对勘察部门的工作内容提出具体的范围和要求,如:与进场路衔接的场外道路的位置、高程;用于场区排水河道的堤岸高程;丰水期、枯水期河道水面高程和河道底部高程;周边河流、湖泊对填埋场场址地下水位的影响等。一般勘察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场址区域范围内,而忽视了对场址外部条件的勘察,在设计过程中容易造成勘察成果欠缺,耽误设计周期;竖向设计方案未考虑外部条件的影响,以致于施工时才发现周边河流、湖泊水位对填埋库区地下水水位变幅影响较大,无法施工并需调整设计方案。因此,一个优秀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方案是建立在前期基础资料详实、周全,并充分考虑影响设计及后期运行等综合因素的前提条件下完成的。

2.3案例分析河南省巩义市大黄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位于巩义市大黄冶村的柏沟,呈树枝形,主沟上游有2个小分枝沟,东西总长800余m,南北宽50~80m,沟深10~50m,场地沟底标高为171.25~219.74m,高差约50m,坡度较陡,个别区域呈90°落差。该场地地形、地貌复杂,如果按照规范要求边坡坡度宜小于1∶2,则土方开挖量将达到80万m3,土方工程投资太大,建设单位难以接受。设计人员在充分研究基础资料的前提下,与工程勘察单位反复研究沟通,对测绘图纸与现场实际地形的差异、地质勘察报告的有关数据做了具体分析和校验,最后通过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理正边坡稳定分析软件》,按瑞典法(总应力法)、简化毕肖普法(总应力法)2种计算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最后确定边坡高度较高时,挖方坡度最大可做到1∶1.3(结合平台的设置),填方边坡可做到1∶2(结合平台的设置),按照此边坡进行土方平衡计算,则需挖方48.35万m3,填方19.86万m3,筑坝需土方8.43万m3。该方案在满足了甲方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优化设计方案,节省土方费用285万元。降低了工程造价,储备了一定的填埋作业覆盖土量,保障了后期运行。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荣获2007年天津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第8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ultisim;射极偏置放大电路

作者简介:许建霞(1975-),女,江西南城人,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理工大学教研项目资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辅助教学平台研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47-0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有必要加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到的电路以及分析方法比较抽象,讲解起来非常困难,学生也普遍反应比较难学,素来有“魔鬼模电”之说,[1]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比较枯燥,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学习质量也相应的下降。为了保证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其将来自学其他内容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与Multisim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利用Multisim强大的电路仿真功能,[2-3]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技术理论用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图形演示给学生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连贯性,上课时,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针对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不够的矛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理论推导和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采用板书教学,而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电路分析则采用多媒体课件,且多媒体课件要避免照搬教材,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借助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例如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非常抽象和复杂,是模电的教学难点之一,如果利用Flas演示器件内部复杂的载流子微观运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类器件的外部特性和主要参数,这样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各自的优势。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ultisim软件仿真,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Multisim9提供了丰富的元件库,包括电源库、基本元件库等,虚拟仪器是电路仿真和设计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灵活运用各种分析仪器会给电路的仿真和分析带来方便,Multisim9提供了20种虚拟仪器,[4]包括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利用Multisim9提供的元件搭建仿真电路,然后用虚拟仪器对电路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如同在真实的实验室中搭建真实的电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重点放在演示上,搭建仿真电路的具体过程可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来完成。

二、教学实例

以讲解射极偏置放大电路为例,本章节内容包括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射极偏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过程,静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工作状况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由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引出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利用Multisim软件,打开温度扫描参数设计界面,设置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分析温度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在温度分别为26℃和96℃下节点1、2、3的电压如图2所示,从图2中,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温度对该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分析温度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

(3)给出能够稳定工作点的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分析各个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讲解该电路是如何稳定工作点的。

(4)分别从理论上计算静态工作点和用Multisim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然后对两者进行比较,Multisim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如图4所示,与理论值相近。

(5)先从理论上推导分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再用Multisim仿真。仿真结果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图5中A通道为输出波形,B通道为输入波形,从图5可以看出放大倍数约192倍;图6为输入电阻的测量,从图6可计算出输入电阻约为3.24kΩ;图7为输出电阻的测量,从图7可计算出输出电阻约为5kΩ。最后对两者进行比较。

三、课后作业

多数教材都配有一定的练习题,而且有答案,因此很多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感兴趣,感到很枯燥,容易抄袭答案,这样背离了教师布置习题的初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布置课后作业也要求学生将理论计算与仿真结合起来分析电路,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来让学生思考,例如在讲完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后,课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道题:电路如图3所示,讨论R5分别取0Ω和100Ω时温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学生通过设置温度扫描参数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进行仿真,得到R5=0Ω节点6的波形如图8所示,幅度值较大的为温度27℃时节点6的波形,而幅度值较小的为温度90℃时节点6的波形,学生从图8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温度升高时,交流输出幅度值减小了,说明放大倍数的稳定性不高。R5=100Ω温度分别为27℃和90℃时节点6的波形如图9所示,学生从图9可以看出温度升高,交流输出幅度值变化不明显,说明R5起到稳定工作点的作用,也抑制了温度的变化对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在整个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论计算,搭建仿真电路图,对原理图进行仿真,把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做比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论

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的许多概念、理论知识,需在合理安排各个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强调教与学方法的改进,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电路图和一些重要的结论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推导过程用板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做笔记;对结果进行验证,可利用课前准备好的Multisim文件,或者在PPT中用超链接。至于如何具体搭建电路图和对电路进行仿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利用Multisim辅助教学,可以巩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技术的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友宇,伍时和,凌玲.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石嘉顺.基于Multisim环境下的电路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

2007,24(12):306-309.

第9篇

一、疆域与人口

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大洲大洋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四方面说明,并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特点正反映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为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可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例如,通过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大国比较,可凸显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通过与蒙古、日本等国家比较,可凸显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至于为什么显出“优越”,还需要从地理位置对各方面提供的有利条件来说明。例如,跨热带至寒温带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2.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我国的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是课程标准中唯一要求记住的数据。从增强国土意识的角度看,在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的同时,还应关注我国的海洋国土。我国还有12海里范围的领海,并且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接近于领土面积的1/3。

我国有漫长的陆上国界线和海岸线,陆上有15个邻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虽然不要求记住,但学生应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学习的方法是在地图上,按照一定的方向(如顺时针或逆时针),分成几个方位,逐个指出。这样不仅能熟悉我国的邻国,而且能明确它们分别在我国的什么方位。

通过我国辽阔的陆上国土和海洋国土、漫长的陆上国界线和海岸线、众多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可以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本条“标准”要求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在祖国的位置。这是课程标准中唯一要求记住名称的内容,然而,这条“标准”要求记住的具体名称约100个。这么多的名称,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全记住,而是需要在学习中国地理的过程中逐步记住(课程标准中有具体说明)。而在行政区划的学习中,熟悉这些名称可分层次分步骤进行。例如,可先关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再逐步对应每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可先熟悉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再逐渐向外扩大;可按地理方位排列省级行政区;可通过填图、拼图等活动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方位。

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还需要知道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以便在实际生活和与人交往(如通信中)正确使用。

4.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实际教学中,应使用我国最新统计的人口总数。可提供不同年份的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数据,让学生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关注的时期宜放在1949年至现在。在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和增长较快后,很容易认识到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为加深学生对计划生育的理解,可适当介绍人口众多和增长较快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形成的巨大压力,以及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

5.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世界地理中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图的阅读,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将不会有多大障碍。“标准”要求的“概况”是指人口分布大势,即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可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自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画一条线,在图上可明显地看出来,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虽然还没有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但是,可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试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大势的形成原因。很显然,从知识准备来看,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等到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学完之后,此处重在让学生就此问题思考,而不必追求思考的结果。

为加强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认识,可分别举出东南部人口比较稠密的省份和西北部人口比较稀疏的省份的人口、面积资料,让学生计算人口密度并作对比,从而对“稠密”和“稀疏”有量化概念。

6.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第三,从具体分布来看,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前两个分布特征和第三个分布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国民族分布图上可直接读出来;“大杂居”的特征需要辅以文字说明,例如,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

在学习民族分布的基础上,应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理解各民族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组成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从而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地形向来是中国地理中比较繁杂的内容,过去讲我国的地形,更多地注意具体的地形,包括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特征和分布,使学生在这里比较集中地记忆大量的地形名称,相对冲淡了他们对我国地形特征的认识。本条“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既可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必记忆大量的地形名称)。

地形复杂多样和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地形图上,可以很明显地读出上述地形、地势特征。要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地形、地势特征的认识,可在中国地形图上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大致了解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这样学生可以在地图上通过这些山脉判别各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第二,了解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这样既可以在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也可以把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联系起来。

可根据条件,适当介绍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

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本条“标准”与上一条关于地形的“标准”在设计思路上是一致的,在具体要求上有两点不同。其一是“运用资料”,它的要求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统计资料、气候直方统计图、示意图(如季风示意图)等。其二是对于气候的主要特征,并要求分析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抓住以下两条。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包括自南向北跨热带至寒温带;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季风气候。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可分别结合上述气候特征学习。

与地形一样,可适当引导学生对上述气候特征进行简单评价。评价可通过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比较进行,例如,我国亚热带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我国温带地区与西欧相比,气温、降水的变化较大(大陆性气候特征)等。

3.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本条“标准”的要求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我国的主要河流,可分别从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以及主要的内流河。其二是长江、黄河的概况,包括源流情况和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如长江的水能、航运和洪水,黄河的水能、泥沙和地上河等问题。

4.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本条“标准”要求的不是要背出自然资源的概念,而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有哪些。自然资源一般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类型。各种类型不需要展开讲述,但可把它们作为例子,说明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对自然资源的总体设计和“说明”,结合自然资源的概述,应当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的特点。我国自然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可在后面结合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讲述。

5.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总量大、种类全、主要利用类型分布不均、难以利用土地的比重大等。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可突出耕地的特点及利用保护问题。我国耕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小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这两个特点,可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如印度、美国、加拿大等)的比较说明。耕地的利用保护问题,可结合具体实例,尤其是当地的实际情况,理解我国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需要用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一些国家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等数据、地图、统计图表,以及一些事例,“标准”把这些都归为“资料”。

6.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此条“标准”与上一条关于土地资源的“标准”在设计思路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更突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时间分布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而彼时涝。这一切,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成为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总体上说,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并且许多地区用水比较紧张,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并节约水资源。在各类资源中,水资源是学生每天生活(包括家庭和学校)都要经常用到的资源,因此,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制订节水计划等,是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意识并规范自己行为的一个可行的途径。

7.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本条“标准”是上一条“标准”的继续,以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其中,修建水库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为了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相对每一方面,我国都有很多大型工程值得举例说明,其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作为重点案例。

三、经济与文化

1.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指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由此可归纳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并可以简单分析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用以说明的“资料”包括地图和文字材料等。“标准”没有进一步要求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但是可以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作为说明农业分布的资料。“联系实际”可以联系当地的实际,也可联系一些地区的实际,并通过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状况的对比,说明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加强实际材料说明的力度,所举实例可抓住自然环境的某一要素的不同情况加以比较。例如,从地形的角度,可分别说明陡坡地、缓坡地、平原、低洼地、水域各适宜发展什么农业;从热量的角度,可分别说明每一温度带各适宜发展什么农业;从干湿度的角度,可分别说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各适宜发展什么农业。

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本条“标准”的设计思路与上一条是一致的。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可关注两点。第一,我国工业哪儿多(东部沿海、长江沿岸等地区多),哪儿少(广大的西部地区少)。第二,我国已经形成的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具体工业部门的地区分布,以及重要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等,不要求学生掌握。

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应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也不必全面阐述,而应从小处着眼,如对地区经济振兴的作用,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等。

3.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考虑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可介绍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管道运输可不介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主要可通过运时(速度)、运量、运价比较,学习时宜结合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认识,又可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大致的分布格局,基本上可描述为东部地区稠密,西部地区稀少。根据我国地域广大的特点,交通运输网络应以铁路网络为主,而铁路网络也以铁路干线为宜。学习重点在“网络”,不必让学生记住具体的“线”的名称。随着我国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运输在我国客货运输中的比例稳步提高,而且,公路运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因此,可适当介绍公路运输,特别是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本条“标准”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传统地域文化包括多个方面,“标准”选择了民居、服饰、饮食三种,是因为它们既可代表地方文化的特色,又能给学生直观感受,或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实际教学中不必全面、系统介绍,可通过举例说明。例如云南傣族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等民居,学生都能较容易地分析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第10篇

 

春节假期很快就过了,是春节收假的天,大家都来得早,是好,看得大家带着节日的余庆,带着所有亲朋好友的祝福,带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将开始新一年紧张的工作。局党组的安排,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这次会议,既是收心会,为圆满今年工作任务的一次动员大会。

我对全局节日期间的情况简要讲评。今年春节前后的情况,概括起来有特点:

一、党组,对春节事宜布置。节日期间的工作,节前,局党组党组会,布置春节前后的工作,思想,计划,统筹安排。并于 1月23日 了节日教育动员会,对春节期间的工作了详细的安排和布置,对春节期间值班、和个人安全、车辆管理、廉政建设工作节后需做的工作要求,从而了我局春节期间的工作能够运行。

二、值班制度,春节期间,局党组规定值班,值班人员在位,电话畅通,并了“四个到位”即人员带班到位、情况检查到位、问题到位、情况反映到位。是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值班的同志都能够以为重,舍小家,顾大家,放弃节日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工作岗位,规定,按时上报情况,了春节安全。

三、监督检查,为干部职工过欢乐祥和的春节,局长和纪检组长对我局节日期间车辆使用情况、值班情况、廉政自律情况了实地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全局干部职工了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真正了“四不”,即不收受当事人礼物、不过度饮酒、不酒后开车、不去不该去的场所,了质监的形象。

总的来看,今年春节假期各工作都很,了工作安排有序、安全不出问题的目的,了局党组节前的无盗窃、无火灾、无车辆事故,干部职工过欢乐祥和春节的。这得益于节前党组对工作的安排和布置,得益于各股室工作的,得益于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忠心的感谢!

同志们,2013年春节,全体干部职工要迅速将思想从节日状态转移到工作,理清思路,振奋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09年的工作中去。说要“三个到位”:精神状态要到位。从上班后,一切要恢复,各股室、每个人都要各自的分工,迅速好的状态,把过节期间的兴奋感和松弛感转化为工作的热情,所承担的工作。思想认识要到位。今年在全国范围内“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我市科学发展观、吉首、吉首崛起的关键一年,每项工作都与质监工作息息。为此,全体干部职工要认识监督工作与我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执法的法律、社会和政治的有机。工作思路要到位。各股室队,要省、州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和吉首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新的任务,理清2013年的工作思路和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在工作上下功夫,在工作创新上做文章,坚定信心,扎工作,为人质监工作再上新台阶应。

第11篇

作者:陈晓宇 邵国琴 单位: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桥型方案分析根据前述设计条件,跨越黄河的主桥孔跨布置可采用单跨、双跨、三跨或者四跨布置。结合通航条件及水中墩的布设,主跨跨径在70m~150m,这样满足功能、景观要求且结构合理的桥型方案主要有拱桥、悬索桥、斜拉桥、桁架桥和连续梁桥等。和两岸大尺度的空间环境和以及林立的高层建筑群相比,桥位处300m左右的黄河河道并不显得宽阔和突出,方案设计的重点应表现桥梁对两岸的连接以及这一连接过程的丰富表现。下面结合具体桥型展开设计构思。对于悬索桥、斜拉桥而言,由于桥位处黄河河道宽度有限,即便是不考虑经济因素,采用较大跨度一跨过河的方案,也很难有高大的桥塔和舒展的索面布置,很难表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另外,对于距离相对较远的其他视点场,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缆索系统将不再醒目,剩下的只有塔柱和梁的侧面被关注,梁与塔由于没有缆索的连接而显的突兀。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斜拉桥和悬索桥在此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拱桥也存在和上述斜拉桥、悬索桥方案类似的问题,一方面会对北岸的背景环境造成一定的干涉,另一方面,由于桥位下游不远的雁滩桥已经以其鲜艳的拱式造型给人以深刻印象,因此同在视域范围内的中心滩桥为避免桥型雷同、不宜再选择拱桥方案。桁架桥和梁桥强调水平方向的连续,强调两岸的连接,不会对背景环境造成影响,和上下游已建的中立桥和雁滩桥桥型也不冲突,是比较适合的桥型。但传统的梁桥和桁架桥由于景观效果一般,中心滩桥若采用此类桥型,需结合功能需求,注重景观效果的大幅提升。从交通需求的角度看,本次桥梁方案需同时考虑两岸滨河交通的沟通需求以及较大区域范围内中远距离快速交通过河的需求,需要同时关注通航净空、泄洪要求以及城市桥梁慢行交通系统对纵坡等诸多功能的需求。为了满足以上交通需求,往往需要设置众多的匝道和具有相当高度的梯坡道,这样的设计,不仅总的投资和占地规模大而且慢行交通系统过桥也不方便。基于以上考虑,本次方案设计经过多次优化,提出了双层桥的构思,用上层桥面配合引桥满足中远距离快速交通的过河要求,用下层桥面配合两岸滨河路完成近端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的过江要求,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相关问题和矛盾。从双层桥的角度,桁架桥是比较理想的桥型。本次方案设计针对桁架桥的特点,集中精力,进行了深入的景观研究和造型优化,推出双层钢桁架连续梁方案作为唯一推荐方案,桥梁总体布置根据规划的黄河大桥桥位,结合本次方案研究的结果,工程范围北起B407#路,南至S612#路,全长1054.48m。高架层起迄里程为k0+073.21~k0+937.21,全长864m,其中在k0+405~k0+745段布设主桥,两端为引桥和引道工程。上层桥在起终点处分别与B407#路、S612#路平面交叉,中间相继跨越北滨河路、B403#路、黄河、南滨河路。下层桥及道路分别与B407#路、北滨河路、B403#路、南滨河路、S612#路平面交叉,在B403#路、南滨河路之间位于主桥下层跨越黄河。除主线工程与北滨河路、B403#路、南滨河路采取分离式立交外,其余均为平面交叉。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原则(1)线形设计必须满足相应道路设计车速的规范要求。(2)线形设计流畅、避免不良线形组合,确保行车安全舒适。(3)主线线形服从路网总体规划要求,保证主线交通的连续性。(4)交通流量大的主要交通流向尽可能采取较高的线形标准,次要交通流向可采取较低的线形标准。(5)在对工程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较高的线形设计标准,以提高整体交通运行质量。

平面设计依据方案征集业主方所提供的桥位规划资料进行桥梁线位的布线。中心滩黄河大桥桥位横跨南北两岸,北岸与B438-1#路相接,南岸与S623#路相接。全线在靠近南岸处设置一个平曲线,平曲线半径为260m,并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缓和曲线。与双层桥桥梁方案相对应,本次桥梁平面线位设计包括上层桥梁、下层桥梁及地面道路系统的线位设计,其平面线型指标体采用情况纵断面设计桥梁纵断面设计原则(1)线形设计必须满足相应道路设计车速的规范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2)服从城市总体规划,满足道路和铁路通行净空要求及区域排水、防洪要求。(3)处理好与周边路网中现状道路及规划道路的高程衔接。(4)在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与地形相结合,减少填挖方工程量,争取填挖方平衡,并尽量减少桥梁长度,减少工程投资。.2桥梁纵断面设计桥梁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北滨河路路面标高、B403#路路面标高、黄河通航水位及通航净空要求、南滨河路路面标高等,沿线控制标高分析如下:(1)北滨河路交叉口标高:现状标高为1515.7m,桥梁上跨北滨河路,需考虑北滨河路通行净空的要求。(2)B403#路交叉口标高:现状标高为1515.1m,上层桥梁上跨B403#路,需满足B403#路通行净空的要求。(3)通航孔标高:黄河在桥址段规划为Ⅴ级航道,通过对河道水文情况的分析,桥址处最高通航水位为1512.70m(对应流量4700m3/s),通航净空依据规范并结合现状取8.0m,即通航处梁底标高控制为不低于1520.7m。(4)南滨河路交叉口标高:现状标高为1516.1m,上层桥梁上跨南滨河路,需满足南滨河路通行净空的要求。横断面布置原则(1)车道宽度和分车带宽度必须满足相应道路设计车速的规范要求,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2)主线上层桥四车道按单方向设置一条大型汽车道和一条小型汽车专用道考虑;主线下层桥两车道按双向布两条小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考虑,并在车行道两侧布设人行道。(3)道路横断面布置应服从规划,与规划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相匹配,并尽可能结合现状道路,以便缩小改造工程范围,降低投资。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规划,并结合现状道路,按照上述设计原则确定各道路横断面布置如下:(1)主线桥梁为双层桥结构布置形式,上层桥梁宽度为19m,下层桥梁宽度为14m,其断面布置为:上层桥:0.5m(护栏)+1.0m+(检修道)16m(车行道)+1.0m(检修道)+0.5m(护栏)=19m。下层桥:2.5m+(人行道)9m(车行道)+2.5m(人行道)=14m。(2)现状北滨河路为两块板布置形式,道路宽度30m,双向四车道,其断面组成为3m(人行道)+10.5m(车行道)+3m(中央分隔带)+10.5m(车行道)+3m(人行道)=30m。(3)现状B403#路为一块板布置形式,如图4所示,道路宽度15m,双向两车道,其断面组成为3m(人行道)+9.0m(车行道)+3m(人行道)=15m。(4)现状南滨河路为两块板布置形式,如图5所示,道路宽度32m,双向四车道,其断面组成为3m(人行道)+11.5m(车行道)+3m(中央分隔带)+11.5m(车行道)+3m(人行道)=32m。(5)规划S436#路中央布置高架桥梁,两侧布设地面道路系统,(6)依据方案征集所提条件,对B438-1#路进行拓宽改建,拓宽后的道路中央布置高架桥梁,两侧布设地面道路系统。(7)规划S623#路中央布置高架桥梁,两侧布设地面道路系统。

第12篇

一、建筑平面设计的制约因素

针对当前建筑平面设计之中的相关制约因素加以分析,是促进设计效果提升和改良的关键点。总的平面设计,会受到城市规划原则、使用的功能性、场地现状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解决实际的矛盾及问题,对方案进行反复调整及改良,以完成基本设计目标,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是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对于平面设计影响较大,诸如用地的性质限制、布局结构形式的限制等,均以规划条件书的形式对相关工作形成了影响,其中,建筑的密度、用地范围、建筑周边的绿化率、建筑的停车库建设、日照系数、建筑高度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层面。建筑周边的交通设计和场地的形态,也是巨大的影响因素。此外,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对于最终设计效果的影响也较大,其最终的限制属于技术以及功能方面的,诸如我国的民用建筑设计规则之中,对建筑的相邻关系、红线关系、建筑物的突出设计以及道路的设置等,均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对于建筑周边的绿化率以及管线的敷设形式,也进行了深入的规定,以确保建筑在采光以及通风方面可以有较好效果。在平面设计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消防以及建筑防火间距等等要素,事实上上述问题也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对于相关专业,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诸如建筑的专业设计结构形式、柱网的尺寸、建设的地下室工程状况以及基础形式等等,均是不小的影响,此外,空调机房的布置形式、场地的排水建设、各种类型管网的建设以及室外架空管网的设计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还需要充分的对上述问题加以分析,以促进平面设计效果和总体质量的增强。

二、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平面设计在建筑应用过程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对实践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需要重点把控的部位和需要全面加强的项目有着全面的了解。下文将针对实践操作之中平面设计理念的完善和基本设计思想等进行细致的探究,旨在促进建筑设计质量的增强。

首先,是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布局形式,其中包含有实体的布局、场地分区、绿地的建设安排以及交通建设的安排规划。需要确定各个元素之间的形态关系,同时还需要注重场地的基本形态。结合场地的使用功能,对其内容进行分区,采用集中式的布置形式,对各个项目的功能内容进行设计,并且还需要突出上述元素的三维形态,突出其特征,进而形成一个基本的建筑空间方案雏形。此外,还需要在每一个设计环节之中对各个元素的特点进行反复推敲,对方案设计思想及理念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确定出最佳的方案。在平面设计的前期,需要积极的与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的了解业主设计思想,在理解了任务和规划方案的基础之上,对各个场地的功能性要求进行明确,在最大程度之上利用建设的场地,对各个场地的功能性需求进行确定,熟悉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施工的方案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加强平面设计设置方案的科学性,对功能进行改善。此外,还应当逐步的对设计思路进行调整,从多方的利益着手,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通过上述步骤,全面的增强建筑平面设计效果。详细平面设计主要工作内容有场地内道路骨架布置,停车场布置、竖向布置、管网布置、园林绿化布置等,这一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是总平面布局的细化量化过程。总的来讲,建筑平面设计的思想理念革新,是促进工作进步的关键点,故应加强重视。

三、结束语

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之中,应当充分的运用平面设计相关理念,对传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进行革新,确保最佳设计效果。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化的平面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实际角度着手,对设计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加强及改进的部位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同时对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设计的思想、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对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的几点问题、需要重点遵循的基本原则等,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促进平面设计效果和水准的提升,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促进建筑平面设计的科学性与美观性增强,促进设计效果的提高,为今后相关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郭昱峰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