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生劳动总结

初中生劳动总结

时间:2022-06-13 05:0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劳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生劳动总结

第1篇

学生是教学活动进程中的重要参与对象和决定因素,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决定着教学活动效能的高低.初中生作为特殊阶段的学习群体,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进程中,经常表现出内在能动探知、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内在特性,但由于处在青春发展期和心理发展波动期,时常会受到自身情感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和“作用”,出现消极被动、应付了事的现象.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扬长”初中生学习活动中的“长处”,“规避”初中生学习活动的“短处”,实施有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动特性,为有效教学活动深入推进提供保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内在能动特性的激发,创新教学手段,活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知、能动探究、积极创新等特性得到有效激发和培养.基于此点,本人现从三个不同方面简要论述新课改下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构建融洽教学氛围,激发初中生内在能动探知情感

众所周知,教学氛围紧张,教学效能低下,而教学氛围融洽,教学效能明显.传统教学氛围紧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不注重与学生个体的沟通交流,习惯于“居高临下”,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致使师生关系比较紧张;另一方面是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不注重教材情感激励因子的“挖掘”,设置的教学情境不真实、不生动、枯燥乏味,不能调动起为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能动探知情感活动中,要主动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利用新课改版的初中数学教材显著的生活性、趣味性等特点,设置生活韵味浓郁、生动趣味显著的教学氛情境,将初中生在融洽师生关系、生动教学氛围中,将内在的能动探知情感真正激发出来.

二、积淀探究策略技能,培养初中生内在能动实践情感

初中生具有好奇质疑的心理,对未知事物或现象问题充满了强烈的“求真”欲望.但由于害怕困难以及自身探究能力低下,又表现出消极畏惧的心理,不愿实践探究.而实践证明,良好的探究技能是学生主动探究、能动探究的“能力基石”.初中数学教师应将探究策略的传授和探究技能的培养,作为初中生内在能动性培养的重要内容,为初中生提供实践探究的“舞台”,指导初中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逐步积累探究实践技能素养,增强能动探究意识.

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内在积极情感,讲解例题:如图1,在ABC中,DE∥FG∥BC,GI∥EF∥AB,若ADE、EFG、GIC的面积分别为20cm2、45cm2、80cm2,图1求ABC的面积.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条件后认为,要求ABC的面积,就是要找出与ADE、EFG、GIC的面积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解题要求,进行再次合作探究活动,学生指出: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ADE、EFG、GIC是相似三角形,然后通过相似比,求出ABC的面积.教师在学生解答问题后,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实践和教师指导,掌握了解决此类型问题解决方法和策略,这就为学生今后能动探究分析此方面问题案例提供了“方法指导”,增强了能动探究意识.

三、感受创新活动成果,培树初中生内在能动创新情感

标新立异,展示自我,是初中生善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利用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开放性问题案例,鼓励初中生“不走寻常路”,探寻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并对创新思维活动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创新思维所带来的“劳动乐趣”,从而培养和树立积极创新思维的内在情感.

图2例如,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AC=DB,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问题条件进行解题活动,学生分析条件后,认为该问题可以采用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作一边BC的平行线,证平行四边形.此时,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指出本问题解答时,可以通过证角相等的办法,证明AD∥BC.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学生运用两种解题思路进行解题活动,都能够证得结果.教师对学生不同解题思路进行肯定和表扬,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创新求异的“快乐”,创新思维意识和情感也得到显著增强.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将内在能动性运用到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学习素养和效能.

第2篇

一、农村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现今的初中生与前十年的相比,总体来看心理年龄要比前十年的小2-3岁,尤其是男生比女生生活自理能力更差,以前老师处理学生的矛盾基本是女生受男生欺负,而如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多数是男生受女生欺负。总体来看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以前的学生中不爱学习的绝大多数热爱劳动,老师一说马上自觉拿起工具积极响应,而如今的初中生不爱学习的肢体也懒惰,老师喊不到他的名,装作没听见。具体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种。

1.心理脆弱,想法极端。初中生很多普遍心理脆弱、意志薄弱,面临困惑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受到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感到学习好赖无所谓。认为自己自信、开朗的仅仅占20%, 50%表示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

2.自私任性,霸道蛮横。我发现初中生中有不少“小霸王”,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脾气暴躁,不听劝告,不服管,甚至对家长、老师有敌视、仇视的畸形心态。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价值扭曲,贪图享乐。初中生中有不少“不差钱”。 他们虽在学校读寄宿,却不常在学校食堂吃。有的甚至邀2个同学翻校墙偷跑出去到家偷拿了钱到网吧,他们出手阔绰,大把大把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毫不心疼,还以此作为向同学炫耀的资本,常常令老师瞠目结舌。

4.学习心态不稳定。由于监护人大多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初中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部分家长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初中生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5.性格两级分化。初中生中性格两级分化严重,一种是自我约束力很强,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稳重,像个“小大人”;另一部分要么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要么则好斗、天不怕地不怕,对于老师的话是滴水不进。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由于“农村初中生”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很多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亲人溺爱放纵。现今农村初中生家庭普遍存在溺爱放纵孩子的现象。有的年轻父母虽然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不能“留守”在家,总是感觉自己小时候没享受什么,存在用优越的生活条件来补偿的心理,对孩子有求必应,使孩子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和贪图享受。

3.学校教育措施跟不上。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现在的教育指挥棒致使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而其中的“问题初中生”更属于特殊的群体, 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

4.社会因素。因有关职能部门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不少农村“初中生”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据我了解有的网吧为了经济效益,绞尽脑汁留住孩子,有的甚至给孩子们提供方便面。由于农村初中生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人格。

三、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农村初中生”能够像城市初中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一是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二是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三是外出务工的家长还要和学校,特别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以便了解孩子的动态。

2.培训心理辅导教师,化解心结。根据农村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同时要专门设立男、女教师为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知心老师”,鼓励学生通过面谈、写信、写纸条、打电话向老师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问题初中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而减轻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他们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思考

“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长期的实践证明,通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前人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理解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阅读。

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一是阅读量远远不够,二是没有质量的保证。我在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结合对本校初中生阅读现状的了解产生几点思考:

1.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及原因

1.1 学生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严重不足。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1 家长不重视。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生拥有书籍的数量有限。农村初中学生多数家长认为阅读就是学生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这样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绩而且还会“教”坏孩子。这就阻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

1.1.2 书籍来源不足。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不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图书室,有的不完全对学生开放。

1.1.3 被其他喜好抢占。农村初中生多数家长忙于外出打工赚钱,致使家庭教育的管理出现了无人监管,或亲戚监管。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便会以电视、网络游戏作为自己课外时间的喜好。

1.1.4 家务劳动重,课外阅读时间、阅读量少。多数学生回到家里,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家务劳动就占用了学生的阅读时间。现在教育的指挥棒仍然是考试成绩,因此,初中学生,特别是九年级学生学业非常繁重,数理化的题海战术已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还会有时间理会课外阅读吗?

1.2 学生错位地选择课外读物。初中生男同学主要是以科技、科幻类图书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女同学却是以童话类图书为第一选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把各科学习资料作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却把不良信息读物作为了选择的对象。造成学生错位选择读物的原因是:不良信息读物的介入。现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其中不健康的信息资料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他们心态扭曲,产生早恋、烦躁等心理。

1.3 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造成学生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低。另外,学生每天在教室里要坐七八节课,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习题,阅读时间当然很少。而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淡化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1.4 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于对基础知识的机械反复练习上,而对学法的指导很少,对于课外阅读的方法的指导更少得可怜。“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之能够解答相关问题,进而教师再经过适当的点拨、总结,使之了然于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要努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故事”,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课文的世界,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被感染。在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民族地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联想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联想他们熟悉的山山水水,如此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的建议

面对农村初中生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我们这些农村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 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诗文朗诵竞赛等活动,从而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2.2 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阅读。

第4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 素材积累 途径

作文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文写作能够加强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生动的表明了素材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缺乏素材的支持和帮助,写作活动将无从谈起,因此在进行作文写作时需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只有深入了解作文素材的来源,才能更好的积累素材,进而为写作活动的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作文素材的来源

1.来源于生活

生活经历是初中生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在生活中,初中生可以与长辈进行交流,听长辈讲述一些历史故事以及本地的风土人情,这样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同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地区文化。不仅如此,初中生可以在业余时间从事一些生产劳动,这样既可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也能够丰富自身的生活阅历,保证自身在进行相关内容写作时更具有侧重点。最后,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时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快捷高效的了解社会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将这些素材运用到作文写作中,能够提升作文的新颖性,更好的吸引读者的眼球。

2.来源于学习

学习也是作文素材e累的重要途径。初中写作过程中为了弘扬某种优秀的品质,需要以具体的名人为例,增加作文的说服力,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阅读一些名人生平简介,加深对历史名人的认识和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需要扩大历史名人的范围,包括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这样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中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

1.鼓励学生广泛的进行阅读

阅读是初中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活动开展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阅读量比较小,无法有效的积累作文素材,制约着初中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广泛的进行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课堂中开展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在教学中开展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名人传记、古典文学以及现代文学等,通过阅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在进行阅读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这样能够保证阅读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其次,初中作文素材积累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生活是学生积累素材最重要的途径,很多作文在确定题目范围时往往是通过生活中某一具体事件为例,由学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写作,这就需要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观察生活时,不仅需要留心观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还可以观察其他人员的生活,从而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保证自身在写作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写作素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作文写作具有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生活以及学习中更好的进行素材的积累。首先,教师需要重视作文教学,增加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因材试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竞赛活动,定期举办作文写作比赛,对写作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参与热情,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经验。

最后,培养学生的兴趣还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解决学生作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其他学生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不仅如此,小组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

素材积累对于作文的写作具有积极的影响,广泛的积累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思路和材料,初中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活以及学习。因此在积累作文素材时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鼓励学生广泛的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及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通过这些途径的运用,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的进行素材积累。

初中作文素材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初中生在进行作文积累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初中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规划自身的学习任务,保证作文素材积累的时间。同时还需要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J]. 亚太教育,2016(11):184-185.

第5篇

你的认真就是你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你知道初中生活就是这么短暂和美好的,所以好好的珍惜它。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初中生素质自我评价范文一:从7月份第一次走进中学的校门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多半年了。回顾这一个多学期自己在中学的学习与生活,我对自己做了以下两大个方面的总结: 首先是学习方面。自开学以来,已经经过了三次大的考试。这几次,我本应都能够比现在考得好,可每次却总是因为不认真读题,或是不仔细答题,以致分数并不是十分理想。 而这个学期我做得最好的就是对于学习的态度。我以前在小学的时候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十分的端正,常常都是“得过且过”,不过自从上了中学以后,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有保持这种学习态度才行。这学期,上课时,我认真听讲,仔细地记好每一科的笔记,课余的时候,我就经常翻阅笔记,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是自己思考,还是不懂就去问同学,如果这时候还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要去请教老师了;

针对老师留的作业,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对于写总结,我往往先是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再写一个简单的提纲,最后才是动笔写。而说到写论文,我除了自己先思考外,还会借助一些课外资料,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例如历史课在期中时让写的《我眼中的成吉思汗》一文,我就是这样写的。 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我针对这学期各个方面的优点以及不足,我为自己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习上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 第一是语文。最基本的当然就是基础知识一定要牢固,并且在做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的基础知识和自己会做的题是一定要做对的,剩下的,就是要全力去攻较难程度的阅读题了,这可还是个难点。课余时间,我就要多做些练习,并且多读一些中外名著,阅读之后还要做好读书笔记,这样一来,我可是一举七得:在阅读时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写作手法;可以与老师平常讲的知识串连起来,以更好的吸收;在阅读古文时,可以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理解;有些书是英文版的,这样一来,我在阅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这些阅读,不仅使我在语文方面增长了许多知识,同时,里面写到的许多东西,也涉及到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数学、政治等;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拓宽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在写

读书笔记时,我在无形中又一次练习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是数学。月考的题目对我来讲,并没有什么不会的题目,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每天放学回到家之后都抽出一些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第三是英语。对于英语,最基本的就是多听、多读、多说、多写,而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则出在语法上,虽然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可有时总不能把语法题全部做得很好,所以,我决定利用放寒假这个大好的机会,好好补习并拓展一下自己的语法,令自己的英语语法水平在开学后能够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其次是生活方面。步入中学,与小学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要从他律改变成自律,由被动学习逐步变成主动学习,从而做到自理和自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简单而漫长的工作,不仅要能够控制自己,还要能够保持这种状态。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之间做到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生活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 综上所述,虽然我在这个学期有了一定的进步,可是我仍然存在不少缺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通过这次的总结,我要做的,就是在寒假中和下个学期的学习与生活上实施自己所定的计划,以使自己不仅学习能够更好,同时还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素质自我评价范文二:在德育方面,我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学习政治课,我懂得了真善美,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有时,我还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例如:学校举办的艺术节和征文比赛、级组安排的学校宣传栏布置、班里的黑板报等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我向团支部靠拢,并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在智育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我稍有不足,但也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我爱好文学,经常阅读余秋雨,朱自清等名家作品,有时还参加各种各样的征文比赛或参加朗诵比赛,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在三年的学习中,我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思想和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

在体、美方面,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课或其他测验,我都认真对待,全力以赴,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我爱好广泛,特长是弹扬琴和文学,在课余时间,我还很经常去体育馆打羽毛球,在乐趣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另外,在家里,我尊敬长辈,经常帮家里人做家务活。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提高。

初中生素质自我评价范文三: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第6篇

切实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就是关注民族的强盛和祖国的富强。切实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学校教育肩负特别重要的使命,全体教职工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心理指导和心理疏导,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少走弯路。初中生有如下四个显著的心理特征:一是自认成熟,产生了独立性与反抗性;二是情绪动荡,表现出好动、好乐、好奇、好胜;三是渴求接纳,对伙伴关系相当重视;四是迷惘焦躁,对性产生神秘感。我们可以针对中学生这些心理特点进行有益引导。

一、针对初中生产生了独立性与对抗性且日趋增强的特点,抓好可塑性、自立性的培养,引导他们与困难作斗争,敢于务实创新。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是其中策略之一,通过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引导他们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从小立大志,许多革命前辈参加革命时年龄大多与今天的初中生相仿,他们在心理上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本身是好事。因此,历史教师要利用这点培养初中生自理、自制、自教的能力,运用他们自身的反抗性,在客观规律和社会法制的指导下与污泥浊水斗,与穷山恶水斗,向科学技术进军,形成“反抗性”的“正迁移”。

二、把实证空间留给学生,把归纳总结历史规律的空间留给学生。

中国历史研究在20世纪初已进入实证时期。文物考古和发现有力地支持着历史学说。新教材以大量的文物图片佐证知识,一方面增强了知识的真实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使学生从小就知道辨认、搜集、保护文物,不至于成为文物盲。本地有过这样的教训,一次,民工在修路时挖掘出商代青铜尊,周围的人谁也不认识,当作破铜烂铁砸碎了。还有一次,初中学生在整地时挖出许多商周时期的陶器,当作破罐摔破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新课标这一小小举措,有望避免以上悲剧,更孕育了未来的文物收藏家或考古学家。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新教材重视让学生“独立思考”,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让其在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知识,分析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实现了历史教学的目标。新教材已不是传统的二维空间,而是三维或多维,把许多空白留给学生,大大拓展了知识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针对初中生在行为上表现出的好动、好乐、好奇、好胜的特点,加强兴趣诱导,培养学生特长。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历史是中考学科的“门外汉”,初中历史往往被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如何使初中历史占有一席之地,并顺利地与高中历史接轨,关键在教师。有些教师根本忽略了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大量丰富的素材,于是本应具有活力的历史课变成了“闷课”、“死课”。这与部分历史教师对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的不够重视有关。

我们可以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兴趣诱导,指导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科普活动,以满足其心理需要,促进其特长的培养与形成。比如讲“秦统一货币”时,我出示仿制的战国时期几种货币,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收藏古币的兴趣,几个男生挺感兴趣地组织了兴趣小组,广泛收集,一学期展示一次“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男生平时较活跃,他们并不属于教师心目中的那一类“好学生”,由于在活动中当了主角,其劳动赢得大家的认可,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自觉性大大增强了,对原来不喜欢的历史课尤其感兴趣,用他们的话说“有味儿”。办历史小报、墙板,收集邮票、纪念章,排演历史剧节目,组织革命歌曲、民歌等歌咏会,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等,既能活跃、丰富学校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克服学习中的懒惰和厌倦情绪。在历史类活动中使学生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这是一种再好不过的美味,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和激励,每个人都有想胜过他人的共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搏击,学会竞争,形成自己的特长。

四、针对初中生性成熟的开始,且带来身心的巨变的特点,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注重性道德教育。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生物学是一门立足于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开设生物实验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许多生物学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生物的结构才能观察清楚。因此,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初中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学生能够深化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生物实验课。

一、启发初中生物实验的主观机理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 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 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二、初中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欠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北师大新世纪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

三、初中生物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

四、结论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八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第8篇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内外阅读材料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阅读材料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搜集符合初中生阅读的时文,推荐给学生阅读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作文命题中渗透心理健康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同时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经常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因此,作文命题一定要考虑到初中生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多元化的思想。但是学生毕竟有不成熟的地方,容易走向极端,所以,教师应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作文命题要含蓄的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图。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日常作文教学有多种形式,各类形式都可以尝试渗透心理教育,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除了常规作文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初中生通过日记这一写作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另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等作文形式进行训练。

(四)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批语应当是师生之间凭借学生作品而进行的敞开心扉的心灵交流、情感畅谈和生命对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宝贵的精神生命历程。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偏差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心,提出自己的真诚看法,并对学生的转变和健康发展寄予热情的鼓励。赏识性的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肯定性的评价,凸显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得到肯定后他的心智模式就行到了调适,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作文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现,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

二、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我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促使家长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科学、合理地了解及理解学生。如我把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建议,及时向其家长汇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学生和家长互相倾吐自己的心声,使错误的家教方法得以纠正,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得以发扬光大,从中选取优秀的经验加以推广,促进中学生健康地成长。通过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家长懂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有写作兴趣,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提高了作文与做人的综合素养,达到了作文修身的目的。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强化情感,敏锐思维,健全人格,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途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应使其身临其境理解感恩,与此同时,作为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深刻研究教材中有关感恩的内容,使学生清楚理解感恩的意义。

一、培养感恩意识的意义

1.感恩教育

感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情感,每当我们从他人的举动或言语中感到欣慰高兴时,都要心存感激之情,并树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力求做一名精神文明社会的典范人。然而感恩的行为需要培养与锻炼,作为教师,感恩教育是教育者的基本教学任务,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在适宜的时间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思想,锻炼学生的感恩态度,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感恩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培养感恩意识的意义

(1)感恩教育是目前教育部门指定对初中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教育科目,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是提升学生素质道德的基本环节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机构,在教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情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刻鞭策学生的道德行为。

(2)一句简单的“谢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恩是和谐文明社会的典范行为

当人与人之间保证以礼相待、互相信任,心存感恩的相处时,我们的社会便达到理想大同社会。反之,当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碰瓷现象比比皆是时,社会终将停止前进。因此,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展现出感恩的一面,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杜绝社会中的冷漠现象。

二、培养感恩意识的途径

1.从对父母及家人的感恩做起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亲情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父母之恩,在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能够有感情地复述文章;然后结合文章,讲解身边有关亲情的小故事,与之对比,文章中的“我”因为母亲重病,不得不在医院照顾母亲,而体会到平日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感受到母亲的养育之恩大于山,不禁感到愧疚,回忆起平日对不亲母亲所做的错事,深刻理解母亲的不易,同时引导学生感恩,思考过去对母亲的任性,学会分担母亲的重担;从而提出母爱,提问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并做出总结――母爱是伟大的。

在课下,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亲身体会母亲的辛劳,不仅增进了母子感情,而且锻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1)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品德表现在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积累,使学生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学会认识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健康发展。所以,教学部门决定改变以往的思想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自感受思想品德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生活实际的独特看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教材中关于亲情内容的文章,同时教育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感恩,通过文章中的情感教育,结合身边的有关亲情的事例,学会感恩父母,孝敬亲长,感恩社会人。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对于新课程教学标准,学校教师要同时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将文化知识与情感培养巧妙结合。然而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教导,更需要学校组织建立长期的教学方案。例如对语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为学生挑选有关感恩的文章,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思想培养;在生物教学中,母亲十月怀胎孕育自己的子女,生物教师在讲解课程中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带动学生产生感恩之情;对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小故事,教师可安排学生课下收集,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便逐渐树立了感恩意识。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强化感恩意识

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教师的感恩教育应从活动做起,如布置学生帮助父母打扫房间,关心同学,在外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教师可协助学生举办有关感恩话题的班会,由学生自主完成班会板报,收集自己身边的感恩实际进行演讲等等。

总之,在和谐文明的社会中,感恩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传统美德,而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人公,学校必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并发扬感恩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意义;教学现状;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11-02

初中是学生接受历史教学的初始阶段,历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的种种,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将人类和自己联系起来,只有对历史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完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所以初中历史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道路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然而初中历史的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决,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学习初中历史的意义

历史是初中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要接受的一种教育,也说明作为初中生有必要对我们的历史进行一种深入的了解。首先,对于国家的接班人来说不能够忘记历史,所以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让其了解到我们的前辈们为此做出的牺牲,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及古代劳动人民聪睿的智慧,增加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对其人生观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对于世界历史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世界的文化,并掌握世界变化的规律。其次,在历史中可以发现有很多值得学生借鉴的优秀品质,所以历史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都难免存在着失败和困难,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在历史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很多伟大、优秀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的学习会让学生们的心灵深处得到强烈的震撼,并在内心对这些人物产生钦佩和效仿其精神的效果,进而升华自己的精神,逐渐形成优秀的品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方法传统,采用的教学手段落后。在教育进入现代化的今天,始终存在着很多教师采用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历史的教育,仍然不懂得利用新的而又科学的教育手段,往往是将教材上的知识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全部灌输给学生,根本就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吸收。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结果是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不能够从历史这门课程中了解到丰富的信息。其次,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认识不到学生的存在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这些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只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学生能做到的就是围绕着教师的讲解进行吸收和学习知识,而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解答和重视。所谓的教学就是要教师围绕着学生进行教育,而这种教学方法完全颠覆了教学的目标性,使学生的主体性淹没在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中。再次,教学背景薄弱。初中历史在传统意义上是一门副科,对于历史的学习一般都会认为只要多背一背就会得到改善,在师资上也存在着不平等的安排,从中可以看到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重视度不高,进而也不会为历史的教学提供一些充足的教学条件和背景。在这种条件之下,也导致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随意性,态度不严谨,导致历史的学习在学生的印象中时可有可无,这种错误的认识就导致了历史的学习存在着弊端。这种弊端的存在对于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避免弊端的存在,改进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三、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方法

首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现如今,大多数课堂上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现代手段允许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视频资料的播放,将历史的教学从原来的抽象化向生动化转变,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例如,当对中华民族一些时代的文明进行讲解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各个时期的文明用纪录片的方式放映给学生,将一些图片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把这些抽象的认知,通过这些生动的方法得到直观上的认识,继而使得教学的生动程度得到了提高。其次,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对这一点重视起来,在课堂上要采用探索性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主动权在他们的手里。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了解学习的任务,让他们以此为导索,对知识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然后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再去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从而对此问题得到深入的了解,这种小活动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提高教学背景,加强重视程度。作为学校领导,有义务提高历史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根据实际的条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观。而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地升华自身的专业知识,强化自己的教学业务培训,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达到课程要求。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各中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历史教学背景。最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历史的学习走出课堂,进入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历史名人的遗居进行参观,使学生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回忆并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还可以通过一些民俗化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累。

初中历史的学习有着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了解到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的改进,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和兴趣,使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第11篇

关键词:人格;知识;形象;魅力;服饰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44-02

初中生既有小学生的天真、幼稚和依赖性,又初步具备了一些高中生的独立性、自觉性,他们有一些不成熟的思想,有一些朦胧的意识和激动的情绪,有较强的模仿性、崇拜性。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影响极其重要,班主任老师的教导宛如路标,给学生引领前行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班主任老师的魅力引领最有效。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必须具备一定的魅力。

一、人格魅力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刻,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班主任形象应该思想健康、作风正派、品德高尚、修养深厚、关爱学生、友善认真、学识广博、热爱教学、气质优雅、严谨持重、多讲奉献、淡薄金钱。初中生的模仿性强,会把班主任当作他们成长和发展时期的偶像。班主任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班主任的追求和理想无一不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重大,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只有用自身的高尚品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最大限度地在教书育人中体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作为班主任,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心、热情和宽容感化、打动问题学生,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不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而是在人格上平等对话,在给予他们关心爱护的同时,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向他们讲明道理,让他们自我剖析,认识自己的不足,使他们乐意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改变育人观念,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有很多学生在学校虽然成绩一般,其他表现突出,走出社会以后事业有成的大有人在,如我原来带的一位学生张思海,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情商也较高,初中毕业后没有上重点高中,只读一个普通高中,毕业后进入社会,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不到五年的时间升为一个大集团公司的销售经理,现在每年春节回家后都要看看我,感谢我当年不仅没有放弃他,而且还对他进行个性特长培养。所以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给予不可爱的学生以更多的爱;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积极向上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崇高的人格形象。

二、知识魅力

拥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知识、旁征博引的口才、先进的教育理念、成熟的驾驭教材能力、丰富的解难释疑技巧,是教师的典型的知识特征。班主任的学识魅力与班主任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反应敏锐、学识丰富、文化程度高、表达能力强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吸引力一般来说就大,而文化修养欠佳、学科知识单一,其个人魅力无疑会大打折扣。所以,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有无良好的学识魅力,是衡量其魅力大小的标准。对于班主任来讲,提高学识魅力的途径就是在本学科教学中要‘精’,对相关学科知识要‘博’,并处理好博与深、知识性与创造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这样班主任的魅力就一定会大增,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深入浅出,从容施教,驾驭学生。比如,我在一次课外的时间里到教室去巡视,发现有两个学生正在为一道化学题争得面红耳赤,我走过去一看,发现学生争论的化学题确实有点深度,但我只稍稍思考一会,很快就帮学生把问题解决了,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教数学,对化学也很有研究,真是了不起。自此以后,辅导时间只要我在教室而其他老师不在教室,大多数学生遇到各科的疑难问题都跟我交流。还有一次班会课,我让同学们讨论初中生上网的利与弊的问题,同学们尽管畅所欲言,也知道有利有弊,但说不出所以然来,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最后做总结:上网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加强对外交流,扩展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等,这是好处;但是如果只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追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和网恋”是网络的三大魔爪,是使青少年堕落的三大杀手,因此又被称为“电子海洛因”,是杀人不眨眼的“刺客”,最后导致身体被摧残,心理受损,影响学业,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等严重后果。学生听了我的精辟阐述后,觉得我的知识丰富,见解独特,于是我就赢得了学生的赞美。

三、形象魅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身体发育以及心理情感发展较快,他们出现了美的情操的萌芽并逐步提高,他们向往美,对美有着强烈的追求。每天,他们最先面对的是走进课堂的班主任,那么班主任便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会以审美的态度向班主任投以注意的目光,班主任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幽雅的动作、活泼的性格、谦逊的态度、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美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因此,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而且如果班主任的形象与他们自身的特征接近,如年轻、时尚、可爱,这种相似性特征使学生对教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近距离感。比如,有一段时间正在热播一部电视剧,其中有一位女主人翁身穿旗袍,给人一种古典美的享受。有一次当我穿着旗袍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都用一种欣赏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庄重、典雅的穿着能使学生心情愉悦。

第12篇

一、因材施教,分类加强学生社会认知

教师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需求,是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年龄、认识能力、心智水平加强学生意识培养和品质教育。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盲从、自觉性差等特点,开展爱国主义道理、责任感说服教育、榜样典型示范教育和道德规范约束教育。而面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辨别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使用锻炼,鼓励他们通过知识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和价值取向,进而实现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

二、立足教材,深挖意识责任培养的素材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品质并非是生而俱来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却可以激发个体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使之成长为一个品质优良的人。鉴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径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处于心智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许多人都有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历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识培养的素材,用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迹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强意志。如初中历史教师可用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人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著史、苏武牧羊等故事鼓励学生磨炼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当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历史影视资料、电子素材搜索和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历史情感养成和责任感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深挖社会责任感培养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多载体、多渠道培养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不仅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还要教师有效拓展、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各种载体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历史知识,为学生情感和意志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就目前来说,可以利用的历史教育资源有:历史教科书、图书馆藏、网络资源;社区和地方历史资源,如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时事报纸、国内外时政热点、历史影视资料等。而行之有效的历史教育、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载体有:历史教学课件、历史图文资料、校园德育文化活动、校史剧创编、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常用的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渠道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开放性作业、课外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总之,教师要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文化知识,鼓励其树立报效社会、报效国家的理想。由上述可知,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就迫切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养成的最终目标。

作者:刘红霞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