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生支援农村卫生

医生支援农村卫生

时间:2022-02-22 11:1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生支援农村卫生

第1篇

响应国家卫生部、河北省卫生厅开展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2006年,邢台市启动“春雨工程”,在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安排市级专家医师到县乡级医院坐诊。正是这些点滴的力量,撑起了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脊梁。

广宗县医院也有专家了,副院长王瑞坤说起话来底气都足了。专家还不止一位,邢台市第三医院的五位专家组团到县医院坐诊了。

张书凯,在影像科当导师

张书凯是我们在广宗县医院见到的第一位下乡专家,当时他正在指导一帮医护人员做CT检查。他说,县医院的检查设备还是可以的,只是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他的工作就是通过临床示范,指导医护人员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他现在带了三名医生,手把手地向他们传授技术。张修明是其中的一位,他说通过张书凯医生系统化的培训指导,他基本可以通过CT、核磁检查帮助病人解决一些问题,像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等都可以发现。

要丽君,儿科大忙人

要丽君很忙,儿科诊室和病房永远是医院最热闹的场所,可是医生却要保持绝对的冷静。我们跟着要丽君,等她忙完了门诊的小病号,又查完了病房的小家伙,才有机会跟她聊上几句。她说,除广宗县医院外,她还去过巨鹿、隆尧等好几个县,差不多周边的县都去过。医生下乡对于基层医院的好处是明显的,对于医生本身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毕竟乡下的常见病更多,可以提高医生的应对能力。“孩子?我很少管孩子”,要丽君的孩子已经上五年级了,当我们问起她怎么照顾孩子时,她说,孩子一般都是爸爸和奶奶管,她实在抽不出时间。这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可她却是一位称职的医生,她的手曾经抚慰过无数患病的孩子,唯独没有时间去安慰自己的孩子。

赵建清、李国锋,大内科的挑战

赵建清和李国锋下班了,忙碌了一天,他们略显疲惫。但是讲到在县医院的临床诊疗经历,他们还是很兴奋。虽然在邢台第三医院两个人分属不同的科室,可是在广宗县医院就分不开了,县医院只有一个大内科,凡属于内科范围的病,都要在这儿看。说句实在话,这对于两位专家来说确实是个挑战,不过专家是不惧挑战的,入乡随俗,两位专家除了在本专业范围内发挥特长外,很快就适应了大内科的氛围。刚来不到两个月,就碰上了一个让他们很有成就感的病例,一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被他们抢救成功了,当时病人已经口唇紫绀、血压很低,如果抢救不及时,轻则变成植物人,重则死亡。病人被抢救成功,就意味着完全康复,这在以前的广宗县医院可是很难做到。

还有一位吕法文医生,是口腔科的副主任医师。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没有见到。

市级医院专家医师到县级医院坐诊,只是邢台市“春雨工程”的一个方面,在卫生部、省卫生厅开展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中,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分,但正是这些微薄的力量,撑起了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脊梁。

第2篇

关键词: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护理质量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卫生院所承担的职能,已不仅仅是完成临床诊疗救治任务,还包括承担所辖区域内居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宣教等内容,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范畴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卫生院的护理工作发展缓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主要原因是护士队伍不稳定,学习进修机会少,缺乏进取意识,知识老化,护理服务观念落后,护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卫生院护理质量急需提高[1]。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针对海淀区北部地区农村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于2006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整合资源 统筹发展 推进北部医疗卫生工作",建立区属二级医院与卫生院之间的技术支撑与业务协作,不断提高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临床技能、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

海淀区区属四家二级医院分别对口支援北部农村地区温泉、苏家坨、上庄等六家卫生院,至今已有近8年时间,温泉中心卫生院通过对口支援医院-海淀医院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帮扶活动,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操作技能、急诊急救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温泉中心卫生院自2006年海淀区实施对口支援以来至2013年12月护理工作的统计报表。

1.2方法 对收集的统计表和有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汇总,对主要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部分数据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对口支援方式 与温泉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的护理部分由海淀医院护理部负责,采取的方式有:由海淀医院护理部根据卫生院的护理现状,有针对性的派出护理骨干到卫生院负责护理人员带教、培训、考核、质量控制、并接收护士到海淀医院对口临床科室进修等。

2.2对口支援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海淀医院按照北京市一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为温泉中心卫生院制定护理培训计划,每月进行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护理文件书写、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落实。比较对口支援前后,卫生院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考核成绩、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见表1,表2。

2.3对口支援后护士应急抢救技能水平普遍提高 通过与海淀医院对口支援卫生院护理人员建立了规范的培训考核制度,通过护理专家带教、系统的理论与操作培训、进修与定期考核、岗位护理技能比武,卫生院护理人员基本掌握了CPR、简易呼吸球囊使用、心电监护仪使用等,急诊急救技术掌握明显提高,见表3。

3讨论

3.1对口支援提高了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确保了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的相继出台,对医疗护理安全进一步敲响了警钟。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2]。海淀医院针对卫生院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对护理安全隐患预见性较差的现存情况和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协助卫生院制定培训计划,陆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办法》、《技术操作规范》《护士必读》等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并协助指导加强院级管理和护士长的系统管理和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查工作,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重点抓整改、抓落实、抓持续改进;加强医护沟通、医患沟通、护患沟通。严格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使卫生院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3.2对口支援健全了卫生院护理管理体系,完善了护理规章制度 通过对口支援,海淀医院护理部协助温泉中心卫生院健全了院级、科级护理管理体系,完善护理岗位责任制、操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如: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护理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护理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安全教育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急救药品、物品使用交接制度;加强质量控制,协助完善了《质量手册》和《服务手册》。建立院感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抢救流程。每月卫生院自己进行院、科分级质控检查,每季度由海淀医院派出护理质控组的骨干对卫生院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协助与指导整改和落实。通过对口支援,使卫生院的院长、护士长树立管理理念,让管理出效益,管理保质量,管理保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2]。

3.3对口支援加强了卫生院护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人才培养 通过对口支援,海淀医院根据温泉中心卫生院护理人员的现状,人员的学历、年龄、护理水平,采取系统的分级人才培养方式:护理骨干到卫生院带教、授课、指导等方式进行护理教学与培训,在卫生院建立护理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要求全院所有护理人员和新引进的所有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基地的理论和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只有通过护理培训基地的考核才能与院方签订聘用合同,根据卫生院护理人员需求分配到所需的临床科室工作,如护理基地考核不及格,则试用期考核不合格,卫生院将不与其签订正式合同。制定护士分级管理,构建院、科二级的护士培训计划,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培训与考核要求[3]。海淀医院免费接收卫生院的护士长、护理人员到海淀医院相关科室临床进修,使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人员素质与临床护理技能水平、急诊抢救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护理人员在撰写护理论文方面取得了突破,业务水平与能力大大得到提高。

3.4对口支援提高了卫生院护理服务的患者满意度 通过海淀医院的对口支援,温泉中心卫生院护理管理、护士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护士的仪表端庄、服务规范、优质的服务得到患者的好评,患者满意度提高,多次受到患者的口头表扬、表扬信、电话表扬和锦旗,尤其是在家庭医生式服务方面,能利用丰富的护理知识上门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开展健康讲座。协助全科医生做好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使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得到居民们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论

4.1城乡对口支援应总结工作经验,建立长效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建立专项工作奖励机制,鼓励城市大医院到农村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区属二级医院与卫生院之间的技术支撑与业务协作,不断提高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临床技能与服务能力,不断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广大的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4.2通过开展以城乡对口支援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城市二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的护理工作,可不断持续提高基层医院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便捷、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可充分利用城市大医院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及丰富经验,有效利用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4]。实现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君.新医改形势下城市医院帮扶基层卫生院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2(5):123.

[2]杨成桂.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1,9,189.

第3篇

按照全省卫生工作部署,按照全省卫生工作部署。加强责任落实,完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我市农村卫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第七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全市抽调106名骨干医师到市部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认真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全市选调92名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参加为期一年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认真落实政策,继续为乡镇卫生院招录300名大学生。全面开展培训项目,先后培训卫生院管理人员132人(次)卫生技术人员264人(次)妇产科人员132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592人(次)市级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新农合、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培训班,培训人员280多名。

二是认真贯彻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农村卫生服务十个全覆盖”认真制定下发了天水市卫生局落实农村卫生服务“十个全覆盖”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靠实了工作责任。

截至目前,全市新农合“一卡通”覆盖率为4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为65%农村改厕以乡为单位)远程会诊、120中医药、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康教育、疾控机构进医院和疾病谱排序覆盖率达100%认真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已完成47所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市级复审14所乡镇卫生院。

三是坚持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物、服务、保障机制改革,负责人竞聘、全员聘用、绩效工资、药品零差率销售、运转经费补偿、中医药“三三”制、公共卫生预警、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设、医德医风考核以及院务政务公开等“十制改革”覆盖率达100%四是健全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体制。

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对辖区村卫生室的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品实行“五统一”管理。认真落实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每月500元的定额补助,积极开展村医灵活进修,实行了村卫生室人员一周到卫生院上班一天或一月到卫生院上班一周制度,乡镇卫生院采取工作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医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指导。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__市地处宁夏中部,现辖利通区、青铜峡市、__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5个县(市、区),总面积2.0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0.8万,其中回族人口65.6万,占总人口的50.2%,是名副其实的回族之乡。截止20__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811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6所、中医医院4所、妇幼保健院(所)5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所、卫生监督所5所、中心血站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所、乡镇卫生院40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5个,民营医院18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155所;共开设床位3464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2.66张;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245人,其中执业医师1751人,执业助理医师1451人,注册护士1383人,乡村医生779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与群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由于我市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比较突出,不同群众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直接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素质进一步提度。就全市而言,近80%的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而承担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农村卫生机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条件差、水平低。

(二)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全市5所卫生监督机构基本的办公设备、取证工具、现场快检设备和交通工具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地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全市妇幼保健机构房屋绝大部分为70年代末或80 年代初建筑,在规模上、功能设置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具体表现为面积小,质量差、结构极不合理、设备缺乏且陈旧,特别是__市妇幼保健院,原身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始建于1952年,于20__年被更名为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现总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影响全市妇幼保健工作业务的开展。

(三)应急体系能力建设不健全。近两年来,我市南部山区动物间鼠疫疫情频频发生,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病例偶有发生,群体突发传染病、食物中毒事件及交通事故在基层时有发生,但由于投入不足,缺乏经费保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械、技术、设备、交通工具、实验室等方面极为缺乏,应急指挥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应急处置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四)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亟待建立。目前我市已建有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但随着疾病监测、免疫规划等工作任务增加、国家信息化建设标准提高,设备落后、功能不完善已成为突出矛盾。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沟通不畅、预警系统不健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应对能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全面覆盖,建立市、县、乡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网络平台已迫在眉睫。

(五)医疗卫生救治任务繁重。由于受财力的限制,除地级市外,所有县(市、区)都未建立急救体系。再加之市、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普遍薄弱,急救设备短缺和陈旧,紧急医疗救援条件差,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急需加强县(市、区)急救体系建设,改善紧急救援条件,提高救治能力,缓解繁重的救治任务。

(六)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亟待全面建设。我市还有2个县级人民医院(利通区人民医院、青铜峡市人民医院)、4个中医院、4个妇幼保健院(所)、撤乡并镇保留的17个乡镇卫生院未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上述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医疗设备陈旧和短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市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水平较低,不能适时得到职业培训,已影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突出表现在乡、村两级。部分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缺乏农民企盼看得了病、看得好病的好医生;面对目前优质卫生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人才向城市流动趋势加剧,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留不住人才,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农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难以满足,农村与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公平。

(八)乡村医生待遇偏低。目前乡村医生每月仅有100元的劳务补助,但要承担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卫生服务成本高,业务收入微薄,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步履维艰,财务统一和乡村医生的养老

保险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亟待出台相关政策,有效推进一体化进程。(九) 卫生事业发展经费不到位。目前,全国的公立医疗机构由于政府财政补助严重不足,基本上都在“自己找饭吃”,我市也不例外。政府财政农村卫生的补助经费主要是人头经费,其余经费要靠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补充。20__年,我市乡镇卫生院总收入67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758万元,占40.91%,医疗收入1660万元,占24.62%,药品收入1926万元,占28.57%,其他收入398万元,占5.90%。卫生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业垄断和药品价格虚高利润的支撑。今年以来,随着药品“三统一”制度的实施,药品收入对医院发展的支撑力逐步弱化,由于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较高,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十)医患关系不够和谐。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有些医生对患者面临的困难缺乏必要的体谅和关爱,有些患者对医生的辛苦、医疗风险和专业技术的局限性缺乏应有的理解,稍有不如意便不满,求全责备,尤其是医疗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导致医患冲突,“医闹”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医疗秩序。

三、对策和建议

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多,各级政府财力有限,保障农村三级卫生网络体系建设经费落实困难,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投资项目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尤其在卫生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 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条件。

首先,要不断改善财政分配结构,提高卫生事业投入水平。争取逐年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其次,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卫生事业补助和农村卫生事业补助的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再次,要改革经费运行机制,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要做到养事不养人,钱随事转,实现政府花钱买服务。同时,要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保证各项经费落实到位。

(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按照“小病不出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不出市”的思路,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真正向农村倾斜,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发展抓项目,加大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及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力度,增强县级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专科医院的专业服务水平,解决大病不出县和疑难危重病不出市的问题,减轻农民因转诊就医增加的医疗负担。加强乡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增强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医疗和农民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加大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进力度,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

(三)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

按照卫生系统的投资方向,以争取县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和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项目为重点,依据国家和自治区上颁布的相关标准,落实好项目建设条件,利用好已有的项目,实施好在建项目,争取好投资项目,规划好未来项目,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加大县医院建设项目争取力度,争取到20__年全市县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切实发挥县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积极争取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项目,着力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条件,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步伐,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主要依靠中央、自治区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加强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每一个行政村都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

(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卫生服务技术结构。

制定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加大农村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力度,鼓励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和支援农村卫生活动,帮助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尽可能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生活待遇,落实调资、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留得住”的问题。通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医疗卫生大学毕业生进农村计划”、“卫生人才建设”等工程项目,优化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和技术结构,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到20__年,完成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专以上学历教育,培养一批带动卫生学科发展的学术人才和满足群众看病需求的实用卫生技术人才。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和健康管理,精心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强化边远、贫困地区的免疫规划工作,完善免疫服务形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要着力整治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以农村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市场,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饮食安全。

(六)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全面落实新农合医疗补助、缴费政策,规范和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结余,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总体受益面。实行门诊统筹和住院统筹相结合的管理、补偿模式,保障门诊基金安全,缓解住院统筹基金透支压力,增加纳入住院补偿的门诊慢性病病种,让更多无法住院的参合患者受益。适度调升住院费用报销封顶线和补偿比例,适当降低二级、三级医院报销起付线,拓宽报销诊疗项目和药品目录,逐步在提高大病住院补偿水平的同时,稳步实施长期慢性病人门诊医药费用统筹报销政策。积极推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和定额付费的做法,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或过快增长,不断扩大群众受益面。引入农民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家庭健康基金使用效益,激励农民自身健康消费的积极性,降低农村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减轻农民医疗消费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维护农村

劳动力健康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七)妥善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及养老,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希望各级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承担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出资兴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职能的乡村医生,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为其购买养老保险;或者可以参照村干部和乡村企业退休人员让乡村医生享受退休待遇,以县区为单位建立“乡村医生退休基金会”,80%由村集体支付,20%由个人交纳,退休后享受规定的待遇。

第5篇

二oo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各位同志:

今天是我们××人民医院送医下乡医生到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中心卫生院服务进行交接,首先我代表县卫生局对首批对口支援的两家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参加首批送医下乡服务的医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施县城二级医院医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援农村卫生事业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县政府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中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有利于有效发挥县城二级医院的资源优势,推动医疗资源向农村流动,带动农村医疗服务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今年是实施这项工作的第一年,省市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无论是派出单位、受援单位还是下派的医生都必须充分认识城市医生下派农村服务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为我县城市医生下派农村服务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对如何做好下派服务工作,我想提三点要求和希望:

1、县人民医院作为派出单位,要对这项工作进行周密布置,在与对口支援单位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必须为下派医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每年将服务经费列入本单位支出预算,保证派出医生各项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必须加强对下派工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对下派医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督促下派医生服从受援单位的安排,遵守受援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完成下派工作任务。

2、××中心卫生院作为受援单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过自身努力和对口支援,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发展;要妥善安排好下派医生的工作与生活,为下派医生开展服务活动提供条件;加强对下派医生在服务期间的考核与管理,确保下派医生能真正发挥作用。

3、今天在座的各位人民医院的下派医生,你们要严格遵守下派工作的各项纪律要求,服从服务单位的管理,要把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放在首位,弘扬白求恩精神,发挥业务专长,与受援医院的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努力提高受援医院的技术水平;并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培训受援医院医务人员,提高其业务素质;并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总之,通过送医下乡为农村服务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抓落实、抓细、抓好。万事开头难,首批下派医生的服务工作尤为重要,我希望通过你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下一批下派医生开展工作提供经验,奠定基础。

谢谢大家!

第6篇

一、需明确的几点政策

(一)申报条件:按照《关于卫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101号)执行。

(二)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的要求,按照《关于贯彻人事部<关于完善做好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京人发[]31号)执行。

(三)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职称评聘程序调整有关政策的通知》(京人发[]37号)以及《关于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京人发[]111号)执行。

(四)关于对2010年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要求,按照《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卫人字[]37号)和《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卫人字[]38号)精神,要求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即晋升副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40周或200个工作日,晋升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36周或180个工作日)或到83个边远山区半山区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按照《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京卫医字[2010]45号)要求,各支援医院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务。对无故拒绝到社区服务或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不能晋升职称。对积极下社区并按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好评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城市医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核实,将严肃处理,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五)关于对申报全科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6号)执行。

(六)关于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06]9号)执行。

(七)关于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要求,根据2011年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首都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学习掌握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每人每年学习不得少于20个学时,在今年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中,各专业答辩组将继续考核申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对申报人员公示的要求,各单位须对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情况(如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的周数、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医德医风、论文、到农村或社区基层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继续教育情况等)进行公示,时间一周。公示后由本单位推荐委员会进行推荐。在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申报人有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推荐委员会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核查,一经核实,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关于对论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晋升副主任医师,应在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专业期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晋升主任医师,应在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各单位推荐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提交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核。

(三)关于破格的要求:申报中医、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医学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未达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申报条件,但业绩突出的人员,经所在单位推荐委员会同意后,报市卫生局核准,可以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破格标准参照临床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执行。

(四)关于网上申报问题:为了使报名工作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北京市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实行计算机网络申报与离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申报人可登陆北京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网站)进行网上申报或下载离线录入版(网上填报的内容必须准确、详尽,并与报送的纸质材料一致),各单位人事部门认真审核申报人资料后,按规定时间报送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详见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的有关通知)

三、答辩评审时间

拟定于10月份,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报送材料时间

区县卫生局、市属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8月20日—8月21日

直属单位:8月22日—8月24日

五、报送的材料

(一)单位需报送的材料:

1、区县卫生局提交区、县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市属局(总公司)提交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评聘分开工作试点单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属单位提交委托代评函。

2、申报人员的公示情况。

3、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务的书面证明(须注明时间、地点以及工作内容,并加盖支援医院、接受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所在区县卫生局的公章)。

(二)个人需报送的材料: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表(申报表中评审委员会意见不再填写)一份

2、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报送《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工作业绩群众评议汇总表》各一份(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统一印制)西医临床医学以外的专业报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3、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执业医师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4、城市医生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鉴定表”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5、答辩论文或代表作(必须为第一作者)一式二份

6、按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他论文或材料一式一份

7、外语成绩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8、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护理专业除外)一份

9、破格审批表一份

10、学历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1、现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2、《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训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六、报送地点

第7篇

新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市委组织部:

2009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我局按照《庆阳市关于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2009年度推进计划》整体安排部署,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强化措施,较好地落实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是制定下发了“庆阳市2009年度新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和工作重点,明确了学历教育、高学历卫生人才吸收和引进、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卫生支农等重点工作任务。并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工作重点,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开展了半年督导和年终考核,有力的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医疗大学生进农村计划”。按照省上统一安排,组织落实了全省统一招录到我市的15名大学生安置工作,其中西峰区5名,宁县4名,环县3名,华池1名,镇原2名。六月份下拨经费18万元,并安排在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一年,目前进修培训正在进行之中。三是继续推进学历教育工作。2009年,继续依托***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和省内其他大中专医药卫生学校,开展低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工作。今年,共完成中专学历教育任务55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485人,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低,知识更新困难等问题。并积极宣传动员,认真开展考前培训工作,鼓励已获得正规医学学历人员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至目前,第一期毕业的学员已有52人参加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四是积极争取和分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今年,共招录医学院校毕业生772名,其中大专以上472名,中专300名,招考分配执业医师22名,引进硕士研究生4名。同时,充分利用庆阳卫校医学教育基地,大力培养农村适用性卫生技术人才,今年共招生1126名,为全市农村卫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储备了新生力量,有效地缓解了全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短缺的现状。五是坚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为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我们依托市卫生学校、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6个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8县区综合医院、中医院15个县级培训基地,组织开展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共组织培训班50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并组织开展了多期甲流感防控知识全员培训。同时借助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中医部门)专项资金开展的乡村卫生人员培训内儿科培训、乡镇卫生院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乡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与兰大院地合作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的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学习和到县以上医疗机构进修等形式,开展了市级大型培训进修6期,共培训各级卫生技术人员3351人次,有力地提升了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六是积极开展派外进修学习。今年共派外进修学习344人,其中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121人,到市级 92人,赴省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修131人。组织完成09年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共参加3547人。七是大力开展卫生支农工作。继续认真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为期1年的卫生支农工作。今年,共抽调卫生人员89名,分赴受援单位45个,通过捐赠医疗设备、免费人员培训、巡回医疗、支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领办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等形式激活受援单位内部运营机制,增强自我发展后颈和整体服务能力。全年共培训卫生人员710人次,捐赠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0台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7项。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由于长期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和财政经费供给的制约,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按照《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标准》,目前全市共缺编530人;二是较高学历卫生技术人才缺乏。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来源十分有限,有的乡镇卫生院多年分部到一个本科生,致使人才断档问题突出;三是部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长期以来除分配的本科生和招考大专生外,一些中专学历层次的短线专业毕业生从未分配,在农村医疗机构中,如医学检验、影像以及护理等专业人员十分短缺。四是部分乡村医生年龄偏大,思想保守,对学历教育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学历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打算

一是根据新农村建设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修改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靠实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继续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吸收和引进高学历卫生技术人才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短线专业人才,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和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改善目前人员短缺现状。三是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有计划分阶段做好现有中专学历人员的高等学历教育和无学历人员的中专学历教育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学历教育任务。四是继续较强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评估工作,确保继续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第8篇

1区域医疗现况及区域协同发展基础

1.1区域医疗现况

四川省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现已初步建立,已形成了由6000余个乡镇卫生院、70000余个村卫生站构成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但农村适宜卫生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先进设备及优秀人才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医院,优势资源的分配差异导致较多的县乡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缺乏且水平较低,适宜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缺乏。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继续培训、资源获取及技术提高途径,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较低,适宜技术推广途径受限。同时因经济及地理环境特殊,复杂及疑难病例转诊和会诊困难,技术推广监督及指导工作难于实施。

1.2区域协同发展基础

课题负责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西南地区疑难和急危重症、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医院于2000年8月开始在西部牵头组织建设区域性医疗机构发展协作网,并于2001年建立了覆盖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远程医学网络-华西远程医学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心已先后在在西部各省市开展协同医疗、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进行医学及相关类专业的在职医务人员的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和教学基地骨干师资培训,不断加强与加入协作网的各医疗服务机构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双向转接诊、技术培训、学科支持、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科研协作等方面的合作实践探索。以区域性的中心医院带动和辐射县、区级医院,县、区级医院再辐射到乡镇医疗机构及城镇社区医院,共同建立区域性的健康维持网络,起到合理分配卫生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实现双赢的良好效果。本课题选取农业人口比例大于85%的简阳市、名山县、德昌县、青川县、乐山市五通桥区为示范县。课题组示范县均已加入远程医疗网络,通过招标采购的百万元远程系统服务设备和器材已在示范县安装到位。上述工作及其成效和影响,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远程医疗协作,促进适宜技术推广

远程医疗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远程的通信手段为辅助工具,建立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医疗活动体系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检索和远程教学等几个主要部分[1]。新医改中强调“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农村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中,我们结合四川省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的特点及现有区域协同医疗资源,创新性提出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及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方法体系。

2.1远程教育,确保技术推广

在技术推广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协同医疗网络技术,以区域性数字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在管理上采取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建立省、县、乡(村)三级技术应用培训基地,完善县、乡镇两级远程教育与培训中心,实行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加强宣教和考核督导[2];在形式上创新“分级培训与有效应用”的机制和方法体系,即培训两阶段—基础与强化,两形式—集体培训与个别进修;在教育方法上开展多方法多途径培训,以适宜技术应用讲座为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配合内科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点播等方式,积极开展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互动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应用指导及医疗服务后援支持,系统提升技术培训和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降低技术培训和应用服务成本;在教育内容上,基本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康复科、心理疾病等临床专科,在培训适宜技术同时加强临床常见疾病讲座,开设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教育课程,保证了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性。同步开展远程教育的评估,采取继续教育学分制、培训工作“双考试”制度,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管员队伍,努力抓好技术培训的查缺补漏、技术的有效应用和继续教育工作。项目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建立示范县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与技术培训应用基地2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5个示范县参加远程教育培训达近两万人次,为基层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人才。

2.2远程会诊咨询,建立沟通平台

在适宜技术推广中,我们根据示范县远程会诊的实际需求,开展择期会诊、紧急会诊、点名会诊、多人会诊、多科会诊、单纯影像会诊等多方面多途径会诊服务。全方位提供突发事件处理、诊断、信息咨询等服务,及时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应用推广中的困难及问题。2.3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区域协同医疗以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为目标,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考虑到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医学信息更新迅猛,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及对策涌现,仅靠课堂学习和书籍发放无法满足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技术推广长效机制的建立,我们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共享的资源优势,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技术推广动态,随时获得新的医学信息解决推广应用中的问题,极大的方便了基层医护人员学习,有助于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9篇

一、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工作的现状

2014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全覆盖,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从2014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在500所县医院开展综合能力提升活动。到2020年,我国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在我国政府的持续推动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例,2009-2012年,城市各级医院共派驻医务人员帮助受援医院开展手术40余万例,推广新技术、新业务3万多项,建立特色专科4000多个,培训骨干医师18000名,部分县的新农合病人县外转诊率控制在10%以内。北京等东部9省市安排了180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内蒙古等西部8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5所县级医院,共派出医务人员1722名,帮助受援医院接诊病人21万人次,开展手术1.68万台,教学查房1.7万余次,开展新技术近1800项,培训医务人员近9万人次,建立特色专科400个,免费接收1300多人进修培训。通过对口支援,城市医务人员在经受锻炼的同时,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基本建立,为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存在的问题(1)支援不对口。目前县级综合医院科室设置比较齐全,支援医生基本能找到对口的科室帮扶。但是乡镇卫生院在新医改后,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对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较大,而城市二级以上医院本身也缺这方面的人员,更不用说下派支援了。下派的医生多为专科医生,于是出现支援人员“专业不对口”、“有心帮扶,无力施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仅没能为基层医院带去技术和效益,反而加重其管理成本。(2)监管不力,考核流于形式。卫生部出台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监督管理的任务,支援医院要把派驻医务人员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定期考核,受援医院负责派驻医务人员的日常管理,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支援医院,并在其支援工作结束时出具书面考核意见。但是绝大多数支援医院并未设专职人员进行过程和环节的考核,卫生行政部门和受援医院的考核往往也流于形式,仅凭支援结束时的一纸证明难以有效约束支援人员的行为。此外,对支援人员的考核仍停留在“量”的层面,如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的次数等,缺乏“质”的考核指标。(3)支援的重点不明确。部分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与支援双方偏离政策初衷,片面追求设备、设施以及资金的支援,轻视技术与管理的提高;重视医疗服务,轻视公共卫生服务。一些乡镇卫生院不是定位于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是热衷于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和建设特色专科。

二、不同视角下的激励机制分析

“医生要晋升,必须先下乡”。政策一出,立即引起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强烈反响,政策的强制性让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然而,行政指令虽然能够解决“有人下去”的问题,却很难解决“下去之后”的问题。不得不承认,部分医院宁愿免费接收基层医院派人进修,也不愿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派人下去支援。支援人员也往往因为硬件、软件等问题而挫伤下乡的积极性。只有解决支援各方积极性问题,激励其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初衷。

1.支援医院(1)正激励效应。《管理办法》要求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目标责任制,将支援医院完成对口支援工作情况作为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使支援医院认真做好此项工作的动力;此外,在“双向转诊”政策的推动下,城市大医院逐渐把触角伸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技术协作、外聘专家等多种形式扩大在基层的影响;支援人员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对职称晋升等方面有帮助,对提高医院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素质也大有裨益。(2)负激励效应。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病床使用率一直在高位运转,医生的工作量很大,且短缺较严重,许多科室本身轮转就很困难,再派医生支援基层医院,经常是捉襟见肘,难以兼顾,而且间接影响到支援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支援医院不仅要承担支援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各项福利支出,还要免去受援医院进修人员的相关进修费用。《管理办法》虽然要求省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及财力情况给予支援医院和人员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经费补助与实际投入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些支援单位因派出人员占原单位岗位,领原单位工资福利却不给原单位出力,就认为是“赔本买卖”,又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派驻时间缩水、擅自回原单位工作的行为纵容默许,甚至给予隐性激励。

2.受援医院(1)正激励效应。我国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一直存在。相比于城市医院,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设施、人才储备、医疗水平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各地实践表明,对口支援工作把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带到基层,加强了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诊疗能力,对基层医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2)负激励效应。由于支援人员的人事、薪酬和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受援医院的管理权限也仅限于对支援人员的日常考核。一些高年资的医生迫于政策要求和单位压力来到基层,却以配套条件不具备为由不遵守相关规定,甚至以“专家”自居,在工作、生活上提出过多要求,受援单位不愿得罪上级专家,即使有“双向考核、以受援单位为主”的规定,往往也因受援单位乐当“好好先生”流于形式,反而加重了基层医院的管理成本和负担。一些受援单位认为“派人”见效慢,即使培养出技术骨干也未必能安心留在基层,还不如资金、设备支援更“实惠”、更“可靠”。这种注重短期利益的不良观念严重影响了受援医院参与对口支援的积极性。

3.支援人员(1)正激励效应。对支援人员而言,通过利用自身的劳务和技术价值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了患者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带动受援医院所在科室诊疗水平的提高,发挥“传、帮、带”的模范作用,是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医生职称与薪酬、职业发展挂钩,一些医生为了能够早日实现职称晋升,积极踊跃报名下乡支援,虽然功利目的明显,但也不失为激励其投身支援工作的动因之一。(2)负激励效应。目前,支援医院派驻到受援医院的医生大多为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公共卫生为主,没有配套的医疗设备,专科性较强的手术无法开展,支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医生认为,政府将下乡作为晋升的硬性指标,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行政干预的痕迹太明显,很难真正落实。一些医生囿于政策规定被迫下乡支援,但是真正下到基层后,往往敷衍了事。

三、对策建议

1.统筹规划,按需派遣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用人所长”主要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人职匹配”不仅在企业管理中适用,对口支援工作也需“知人善任,事得其人”,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支援人员若能满足基层医院对人才培养和诊疗技术的需求,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这种通过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会促使其努力做好引领和帮扶作用。因此,应以基层医院的需求为导向来派遣下乡人员,而不是仅仅在需要晋升的候选人员中任意指派。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科学、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包括前期需求的收集与整理、下乡人员专业和时间的安排等准备工作。需要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职人员统筹规划,更需支援和受援医院设立专门的对口支援管理组织,负责对口支援工作和医院内部协调。

2.加强绩效考核对口支援的支援方和受援方分属于不同单位,虽有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但是在执行中约束力往往不足。因此,对支援人员下乡期间的过程考核显得尤为重要。应安排专职人员适时跟踪反馈,遇到问题积极沟通协调,并反馈各环节工作成果,根据支援人员在基层的表现,适当予以委任,例如协助科主任进行管理,甚至可临时委任为医院副院长,以精神激励来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成效。此外,对支援人员的考核应在原有“量”的基础上,侧重“质”的考核,即所在科室的诊疗技术、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是否有所提高。此外,还要采用各种惩罚手段予以辅助(被称为负激励或威胁激励),以纠正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基层医院可成立考核小组,由院长和各个业务科室代表组成,采用匿名形式,定期对支援人员在医院的表现给予评价,其结果直接反馈给支援医院科主任,由其承担对支援人员的督促和考核。总之,只有加强项目考核、服务监管、第三方评价等机制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才能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绩效。

第10篇

(一)**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年实现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卫生院择优录用、统一调配进入服务站的人员,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全市先后有26名卫生院医生充实到服务站工作,有17名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被解聘。

3、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对乡、村卫生机构实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卫生院全面负责服务站的业务培训、监督与管理,实行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卫生院还拿出部分资金,为服务站统一采购药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对服务站给予资金支持。在政府的组织下,服务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资金,乡镇卫生院配套相应资金,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站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4、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单纯医疗为预防保健与医疗相结合。服务站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农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借鉴两地经验,结合江都实际,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11篇

一、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改进,整个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我县坚持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抓规范、建网络、铺摊子、打基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优化。一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初显成效。20__年初,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将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在全县共设置了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了303名驻村责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上启下作用显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展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基本能承担三大类十二项中的各项任务。到目前为止,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95.3%,共为23.57万名农民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以上;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95.3%。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我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参合率从20__年的72.9%,提高到20__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县共发放报销款1250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万人次门诊患者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全省城乡社区卫生工作暨农村合作医疗会议后,今年我县的筹资标准提高到70元/人,争取“十一五”末人均筹资达到100元的标准。同时,信息化建设有望在年底前完成,《__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年发展规划(20__-20__年)》正在草拟中,《__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已由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是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有序进行。由县新农医管委会统一领导,各乡镇政府组织宣传发动,体检对象是持有20__年发放“健康体检券”的农民、全县0--7岁儿童及中小学生。各定点单位制订体检计划,抽调骨干医生,规范填写体检表,及时作出体检结论,并反馈给农民。从20__年10月到20__年9月,已完成了23万多人次的农民健康体检任务。其中0-7岁儿童和中小学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占参加新农合农民的82.38%,占全县农民总数的59.86%。

(二)坚持防治并举,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围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县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不断深化做好霍乱、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肠道传染病等各项防治工作。针对我省部分县、市发生的霍乱疫情,为提高我县对霍乱的防控能力,卫生部门制定了《20__年__县霍乱防控应急演练方案》,成功开展了霍乱应急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协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县7个乡镇卫生院的接种门诊达到了市级规范化门诊标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规范有序,“四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__年11月29日,建筑面积3898.7平方米,预算总投资825万元的县疾控中心新大楼工程正式落成搬迁,大大改善了我县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条件,将为我县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发挥更加有益的作用,标志着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卫生监督执法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专项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执法行动,及时查处了一些有损于农民群众利益的卫生违法行为,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市场秩序,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两会”、黄金周、省残疾人艺术表演、高考等重大活动和节日中专门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认真落实各项检查和指导措施,圆满完成卫生安全保卫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232人次,对县城218家餐饮单位、71家食堂进行486家次的全面监督检查,取缔38家,当场处罚案件80起,立案查处13起,罚没款1.8万元。县城持卫生许可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达201家,持证率92.5%;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的餐饮单位和食堂261家,比例达90%;289家餐饮单位和食堂销售使用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比例达100%;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100%。同时,根据《__县城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

施意见》关于“在县卫生监督所下设卫生监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的标准,拟在__、舒洪、新建、直属设置四个卫生监督分所。目前__卫生监督分所已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向农村的延伸。(四)以母婴健康工程为抓手,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积极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大力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三项监测”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儿素质。在新农合体检中推开对农村妇女病的免费普查工作,达到省厅要求的80%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35%,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86%,妇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咨询率85%,产前筛查率1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60%。

(五)以创省级文明县城为载体,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深入开展卫生镇、村、户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推动爱国卫生向纵深发展;全面巩固灭蟑成果,今年10月顺利通过市爱卫办“灭蟑先进城区”的复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提高农村自来水受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老化问题相当普遍,离农民健康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卫生院负担重,农村卫生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上不去,导致卫生院普遍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二)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结构不合理。就整体而言,我县卫生技术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从人员结构看,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缺少大专以上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其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一方面,在岗人员业务深造的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乡村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条件差,待遇低,不仅缺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一些如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短缺专业的人才更为缺乏。

(三)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广大群众卫生防病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经济水平总体不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用于改善村庄环境、保障群众生活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__年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虽已达到81.62%,但绝大多数供水点均未实行常规消毒;卫生厕所普及率虽已达到80.2%,但大多数没有三格式化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另外广大群众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卫生意识淡薄,对常见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知晓少,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喝生水、吃腌制食品、熟食生吃等现象十分普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观念严重,“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时就诊率低。种种问题的存在,一旦有传染源出现,极易造成疾病暴发和流行。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农村卫生事业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及建立起符合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全民医疗总覆盖”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的公共卫生建设。

(一)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就卫生事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努力加快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建设农村卫生保健的长效防治机制提供财力保证。对于乡镇卫生院,也应分阶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进度的原则,完成好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

(二)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构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开展妇女病普查、围产期保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三项监测”等工作。积极争取其他卫生监督分所建立,争取到20__年建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

(三)坚持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好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农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县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一些严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要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改变“脏、乱、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类环境因素,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12篇

 

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农村卫生暨新农合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中心卫生院基础管理达标创建工作推进和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开展情况。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和合肥市卫生局《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文件精神,按照“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的原则,本着为受援卫生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目标,重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卫生院医疗水平,提升基层卫生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和急诊急救的处置能力。我局征求辖区内各卫生院意见后制定了《**县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县医院对口支援朱巷中心卫生院、下塘中心卫生院,中医院对口支援罗塘卫生院、造甲卫生院。8月26日,我局出台了《**县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管理考核办法》,让对口支援双方明确职责和任务,县卫生局将每月进行一次督导,并对支援、受援单位进行评分,督促双方对派出人员的监督管理,明确奖惩措施。9月9日,支援、受援单位在县卫生局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

二、 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建立情况。我县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建立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的意见》(卫农秘【2014】77号)的通知要求,经县领导批示在财政局建立**县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账户。资金来源实行全县统筹,总量为92.5万元,其中60%由村医承担,40%由县、省财政配套,财政配套外资金按每所村卫生室不低于3000元,在岗村医人均不低于1000元标准,由乡镇卫生院直接代缴村卫生室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并于10月1日前统一汇缴到**县村卫生室医疗风险分担统筹资金专户。为了保证统筹资金的运行安全、合理和便捷,我县制定了《**县村级卫生机构医疗执业风险分担统筹资金管理办法》,此管理办法的出台有效的降低了村医的执业风险,提高村级卫生机构对医疗风险的承受能力,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三、村医到龄退出补助政策落实情况。我县对具有村医执业(从业)资质、连续从事村医工作10年以上,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从村医岗位上退出的村医,从2014年1月1日起,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根据村医实际,县卫生局组织审核组分批对“物证齐全”及“物证不全和无物证”的对象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予以公示。共完成对772名村医的审核工作,其中第一批次“物证齐全”人员224名和第二批次“物证不全和无物证”人员538名,并在报纸、政府及卫生局网站进行公示,在公示结束无异议的情况下补助经费已打卡发放到人。村医到龄退出工作的开展,解决了村医的后顾之忧,也可以让年轻村医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的为群众做好服务。

四、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情况。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我县的村卫生室急诊急救培训工作按要求由好医生网站进行在线培训。

五、基层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维护和使用情况。目前已建立了一个门户网站(含OA系统)并投入使用,运转情况良好。县级卫生综合管理平台运转正常,人力资源及固定资产录入及维护情况正常。乡、村两级his均基本建设完成并实现了乡、村两级his集中部署;完成了乡、村两级电子病历建设工作,村室门诊电子病历书写率100%,乡镇卫生院住院电子病历书写率达到90%以上,乡镇卫生院门诊电子病历也全面启动。目前,全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79.1%,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为36.1%。建立了一条覆盖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卫生信息专网和一条与市平台互联互通的专网。

六、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规定的53种疾病门急诊不输液的落实情况。**县卫生局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规定,要求县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院内临床科室及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加强临床医生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造成的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一系列后果,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切实缓解群众就医负担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医疗单位组织人员除了组织培训外,还开展了合理使用输液的宣传教育,在院内用电子幕滚动播放合理使用静脉输液的宣传标语,在临床科室分发宣传材料,并在醒目处张贴不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名称,提示群众纠正不良用药习惯。下一步,县卫生局将组织人员对静脉输液处方开展专项点评,对县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就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七、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

1、我县为推进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收费行为,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按照具有临床诊疗规范、疗效确切、病程变异小的基本原则和分级医疗的总体构架,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等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的基础上,将乳腺癌等 36组疾病列入县级医院开展按病种付费,报销比例为75-85%,乡镇(中心)卫生院分别把9-16组疾病列入按病种付费,报销比例为85%。

根据市卫生局卫农合〔2014〕207号,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按病种付费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即分为“公立医院”、“社会办医院”两类管理,参照省级医院常见病按病种付费方案,公立医院确定的100个(组)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政策;社会办医院在确定的80个(组)病种中依据按病种管理原则,实行定病种定点救治。计180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政策,我县已经信息系统维护完成并执行。

根据省卫生厅皖卫农[2014]2号文件精神,新增51个常见病病种列入按病种付费政策,我县信息系统维护完成并执行。

市级、县级“三费控制情况”:为规范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的管理,市级三费控制,根据卫农合〔2014〕66号,新农合“三费”(药品费、材料费、检查费)监控、预警药品管理、即时结报、按病种付费等要求,制定了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督查考核管理办法。依据通报,向各县合管中心下达违规费用扣减通知单,县级根据通知单费用从即时结报款中扣减。

县级为了尽快改变基金支出费用的猛涨势头,遏制住部分医疗机构滥收病人、小病大治现象,确保我县今年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为控制不合理收治,8月份按照开放床位数的使用率及平均住院日核定各定点医疗机构月住院人次数的控制上限,超出住院人次数控制上限的,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由各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从当月即时结报回款中直接进行扣减。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三费”同比涨幅控制在15%以内。对次均“三费”超过15%以上的部分,从即时结报回款中扣减。

2、新农合预警药品市县执行情况:

市级根据卫农合〔2014〕66号,住院预警药品费用的使用额度不超过60%;依据市级通报,向各县合管中心下达违规费用扣减通知单后,县级执行扣付。

县、乡镇级是根据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数据,按季度对预警药品进行统计,对超过部分从信息系统停止报销,2014年度对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的67品次的预警药品停止了报销。

3、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进展情况:

为有效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根据国家及省级大病保险文件精神,2013年度我县开展了大病保险工作,是对基本医疗保障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

(1)我县大病保险自主承办基本情况

2014年度我县按参合人口人均15元的标准切块基金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大病保险起付线20000元,大病保险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为40%-80%。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定点医疗机构大病保险的即时结报,极大地方便了就医及时报销,并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大额医疗费用先期垫付的困难。

我县从2014年1至6月份共补偿大病保险727人次,补偿金额3049221.9元。其中即时结报补偿金额2900267.3元,占大病保险补偿金额的95%。

(2)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2014年,安徽省将大病保险工作列入民生工程,将我县纳入第二批大病保险工作的试点县,并将大病保险工作交由保险公司承办。对人保、人寿及国元三家保险公司通过招投标,评定由人保公司来承办我县的大病保险工作。按照省指导方案要求,我县与人保公司通过在投保金额、盈利率等相关承办工作内容进行审定和协商达成合同协议后,将大病保险工作移交给了保险公司承办。为了保证参合群众享受大病保险即时结报的快捷服务不打折,我县合管中心主动作为,多次与省、市、县保险公司沟通,并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确保了大病保险工作交由保险公司承办后仍保持健康高效地运行。目前,大病保险非即时结报材料已经由保险公司直接受理报补。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的垫付款通过县合管中心定期将保险公司转入的结报款及时的转入的各级定点医疗机构。

4、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平台规范化建设情况:

我县于2009年7月与全省同步建立信息系统并运行,9月县内医疗机构以及22家省市级医疗机构联网。成为全省第一家完成和所有医疗机构联网的县,并且多家省市级医院第一我我县联网。随着定点医疗机构的增加,现已和67家省市级医疗机构、6家县级医疗机构、23家乡镇卫生院、2家民营医疗机构以及176个村卫生室联网。

2010年系统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村卫生室门诊统筹补偿。同年使用就诊IC卡,方便群众就医,全年发卡22万张。2011年与民政救助系统联网,在与我县联网的所有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了困难群众得到救助。2013年与处方集系统联网,2014年与保险公司大病保险系统已经短信平网。2013年我系统切换为晶奇农合系统,与县内所有医疗机构及县卫生综合平台同为一家公司管理,为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我县信息系统建立并使用使用,到现在已有五年时间,一直以来运行稳定。

5、二代证就诊推广使用以及新农合短信平台建设情况:

二代证的推广使用得益于县政府专项拨款40万元,通过招标采购了身份证读卡器,全县免费发放二代身份证读卡器260台,通过6个多月使用情况看,群众普遍接受,通过使用家庭成员身份证调取没有身份证人员身份信息,解决了没有身份证就医、补偿问题;通过增加虚拟人员,解决了双职工子女没有家庭成员身份证就医、补偿问题。使用身份证就医补偿,减轻了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补卡工作量,方便了群众,大大减少了村卫生室留卡套取合作医疗门诊补偿现象,节约了基金支出。

县合管中心于2014年2月启用居民二代身份证代替IC卡,进一步方便群众的同时也避免了丢卡补卡的现象。

短信平台建设情况:

为了提高参合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和自身就医补偿的知情权,我县按照省卫生厅的短信管理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积极落实短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2013年, 我县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分公司签订了《中国移动通信MAS业务合作协议》和《互联网专线合作协议》,并就短信资费及专线月费等在协议中作了明确。移动公司负责本县新农合短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配合新农合信息经办机构的培训、技术支持,并负责实现新农合短信在全网发送。其中晶奇公司提供的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接口费由本县新农合经办机构承担。

短信平台使用情况:

协议签订后,移动公司称,国家工信部开展短信网关端口治理,导致协议未能顺利履行。后经过双方多次沟通和商谈,目前我县的短信平台已经开始投入试运行阶段。系统主要使用内容包括:政策宣传和参合群众报补信息的即时通知。近期,针对即将开始的2015年新农合筹资工作,以及根据省、市文件中对新农合政策及相关工作要求通过短信平台向参合群众做好宣传,让群众对我县的新农合筹资补偿等政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参合率和知晓率,助推我县新农合工作良性持续性发展。

6、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新农合培训项目执行情况:

2013-2014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未安排我县新农合培训项目资金。

7、县级医院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县级医院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我县自2012年10月在**县医院开展,2014年推广至全县中心卫生院,为了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采取先试点,取得数据,再提高补偿费用,2014年在制定按病种付费时,在原来定额基础上,县级医院临床路径下按病种付费病种提高定额500元,主要用于完善临床路径规定的检查。医院目前执行很好,基本可以在定额基础上,完成规定的路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