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1 04:4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调查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强化学习
1、组织专业人员和乡镇统计员认真开展了“住户调查工作调查方案和调查制度”的学习。
2、对上级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程序,适时进行了内容和操作上的学习,使专业人员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程序的操作。
3、组织分管领导和专业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了市统计局和市调查队对今年住户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和指示精神。
二、打好基础
一是严格执行文件要求。严格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维护、管理好调查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2015年区住户收支调查工作的调查户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住户换户和换点的问题。
二是配备专业工作人员。一方面继续由统计局熟悉业务的副局长分管工作。二是调整具体人员分工,专门从事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更专、更细。
三是规范化工作。(1)规定辅助调查员每月上户两次以上,确保记帐规范。(2)继续执行“每月问题梳理分析制”。在每个月收账前(一般是月底),召开一次碰头会,专业负责人通报每月汇总发现的情况,辅调员具体梳理上月的记帐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3)继续执行“事后评估制”。月度数据出笼后,先由专业负责人对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初审),然后提交分管领导定审,再上报市统计局。(4)规范化管理资料。台帐、报表、分户资料、报表说明、大帐记录、特殊情况说明等资料,均按要求以电子版的形式,在专业负责人和辅助人员的PC上分别保存。对帐本、纸介质报表和其它资料,每月及时整理,装订成册。资料归置和存放有厨柜并加锁,保证了调查资料的保密性。(5)开展集中录入,每个月集中开展账本数据检查和录入,确保账本数据质量。
三、强化数据质量
历时两年多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即将落下帏幕,在省调查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二调办的精心组织下,在各县(市)区的大力实施下,在技术协作单位的紧密配合下,我市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按部、省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土地调查及建库、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城镇地籍调查外业测量和权属调查全部完成,城镇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现将二次土地调查开展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农村土地调查,摸清了家底,“一张图”工程初具雏形。
经历了两年多的艰辛努力,无数外业调查工作者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遍了全市13个县区,完成外业调查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以arcgis为作业平台,将外业采集数据分类、筛查、整合入库,形成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13套。外业和数据库成果先后经过市级复查、省级预检和国家抽检,成果质量符合国家和《第二次土地调查规程》的要求,现全部成果已上交全国调查办进行审核。
1、通过农村土地调查摸清了家底,掌握了我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为今后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第二次土地调查为我们描绘出了近二十年我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轨迹和全貌,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总面积为15287138.1亩,2008年变更调查面积为15294526.8亩,相差7388.65亩,近二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近二十年测绘水平的提高,近二十年测量手段的更新,两次调查面积相差无几,从而相互印证了两次调查成果的真实、可靠,第一次详查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了近二十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将为我市今后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通过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土地管理数据逐步完成部门间接轨和共享。历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时点均在10月31日,这与林业、农业等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数据缺乏统一性,难以实现调查数据的横向对比和分析,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更新,将国土资源管理数据统一到12月31日标准时点,这将使我们的调查数据更有利于体现完整年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更有利于进行年度土地管理各项考核,更有利于推进土地管理数据成果的应用,更有利于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数据的对接和共享。
3、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新土地分类体系得到全面应用。长期以来,土地分类体系经过时代变迁和土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出台了《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一直没有出台一套适合长期应用、符合土地利用客观现状的分类体系,在此之前,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一直沿用过渡期间适用的土地分类体系,造成行业内各类数据口径不统一,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新土地分类体系得到了全面应用,统一了口径,我市的地籍管理将在这一国家统一标准下健康运行。
4、通过农村土地调查进一步推进了成果转化应用和共享。本次调查形成的数据库是本底数据库,是土地管理要素最基础的平台,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今后要将矿产资源管理、土地执法监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后备资源开发等土地行政管理信息叠加其上,实现“一张图”管理。目前,基本农田调查成果已与数据库整合,“一张图”工程已初具雏形。
(二)城镇地籍调查,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构筑了全市测量工作的新框架。
全市控制测量、细部测量和权属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城镇地籍调查控制测量共埋设控制点672个,其中b级点15个,c级点20个,d级点513个,e级点124个。细部测量共完成约275平方公里的调查任务,其中市区完成调查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市区权属调查共调查完成宗地约7.8万宗。市二调办组织了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和西安中勘公司对各县(市)、区城镇控制测量、细部测量和权属调查进行了监理,通过监理核查,确保了初始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城镇数据库建设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建库资料,全市城镇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
1、通过城镇地籍调查摸清了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清了专项用地和房地产用地,为推进我市城市和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了依据。我们以尊重历史、立足现状为调查原则,在调查现状的同时,积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了权属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权属调查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权属性质和归属,从根源上缓解了土地权属纠纷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群众全法权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物权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城镇地籍调查更新了测量手段和工具。控制网的建立为今后全市的测量工作构筑了统一平台,市区及各县(市)的细部测量正是在此平台上顺利完成。建立了1980坐标系、wgs坐标系和咸阳独立坐标系,新坐标系统的建立大幅提高了我市今后城镇调查和测量的质量和精度。cors基站的建立,扩大了作业范围,提高了生产效率,数据传输控制半径达50公里,显著降低了测量的系统误差,大幅提高了市区地籍测量的精度。
3、通过城镇土地调查更新了地籍管理手段,逐步实现地籍数字化管理。长久以来,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我市地籍管理以传统的纸质为载体,信息量大、不易保存、不便查询,使地籍管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难以做到便民服务。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我市地籍管理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将先进的卫星遥感、计算机应用等高科技手段引入土地调查和管理中,大幅提高了全市的地籍管理科技含量。今后,我市的地籍管理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以苍穹软件为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数字化、科学化,进一点突出便民服务这一主旋律,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形象。
(三)基本农田调查上图,保护资源和经济发展更趋平衡。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粮食安全,关系到民生问题,关系到全市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基本农田保护涉及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基本农田管的好不好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管理综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全市以长远发展为着眼点,以保护粮食安全为出发点,充分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次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全市共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522万亩,通过与上一轮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对比,实地踏勘,掌握发生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充分论证,将新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落实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各县(市)区均按下达的指标完成了外业调查和上图入库,共完成上图面积523万亩,形成县区级基本农田保护图13幅、基本农田调查成果数据库13套。为确保本次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成果的质量,综合考虑与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市二调办组织了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了基本农田调查上图评审会,根据全市经济发展规划、水利设施保护、农业结构发展、粮食安全以及林业保护等方面,对基本农田调查成果逐县进行了综合论证,经过论证一致认为我市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成果真实、客观,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自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市二调办精心组织,认真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充分营造二次调查良好氛围,大力落实工作经费,不等不靠,积极克服经费不足、气候恶劣、影像延迟等各种客观因素,主动性地开展工作,按照省调查办的要求,先后开展外业调查“百日会战”、决战年攻坚战,在调查过程中,将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相结合,将省级预检和国家抽查相结合,将农村土地调查与基本农田调查上图相结合,将二次土地调查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结合,统筹兼顾,稳步推进,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确保了成果质量真实、可靠,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一)广泛宣传动员,为调查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次调查开展以来,全市大力宣传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以多种形式和渠道使二次调查深入人心,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共宣传400余次,举办各类涉及二调的培训班20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近4000人次。通过“土地日”、“地球日”等大型广场式宣传5次,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余份。同时每一个外业调查人员都是二次调查宣传的播种机,他们调查到哪,二次调查就宣传到哪,所到之处,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二)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确保调查工作全面推进。
调查工作启动以后,面对近二十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情况,面对调查规程的新要求,我们并没有贸然全面推开工作,而是经过先行试点,摸清情况,树立样板,继而全面推开。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以市区为样板,组织全市各县(市)在秦都区和渭城区召开了城镇地籍调查现场会,进行相互交流和推广。农村土地调查率先在三原县西阳镇开展试点工作,旨在摸清情况、吃透政策、理解规程、统一口径,在试点结束后,组织了各县市区调查办和技术单位在三原县召开现场会,邀请省调查办领导和专家亲临调查一线指导工作,通过实地的检查和讨论,面对面的对全市农村土地调查工作进行了培训和学习。现场会后全市调查工作全面推开,进展顺利。
(三)落实工作经费,强化资金管理,为调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有力的资金保证是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自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启动以来,全市为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大力保障资金落实,先后落实调查资金1850多万元,实际使用1600多万元,部分县区在经费不能保障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行垫资,主动性地开展工作,在全部的调查资金中,部分县区垫资近50多万元。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专项管理的要求,开立第二次土地调查专户,凡涉及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资金,均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避免了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了二调资金全部用于调查工作中。在日常管理中,每个月对下一个月的资金支付作出计划,由专管人员负责按计划安排各月资金使用。对于工程资金,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按工程进度支付项目款,凡项目质量存在问题或未按工程进度完工的我们按合同规定不予支付进度款,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和工程质量。
(四)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为调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按国家要求,农村土地调查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招投标确定技术协作单位,城镇地籍调查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确定技术协作单位。在全市城镇地籍调查中,我们严格按照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市区城镇地籍调查控制测量、细部测量的技术单位进行了招投标。在《咸阳日报》上刊登招标公告,明确项目任务、资质标准,通过召开招投标会确定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单位,邀请了市监察局有关人员参加招标会,同时市局纪检室全程进行监督。每一个项目我们都通过签订合同对工程进行管理,在合同中对于项目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各县(市)区的二次调查工作,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招投标工作,确保项目管理公开、公正、公平。通过项目招投标共确定了21支作业单位,其中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16家。正是这些作业单位凭借多年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实力配合完成了全市的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
(五)严格三级检查制度,强化项目质量管理,为调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保障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为确保二次调查工作质量,我们严把质量关口,在工作中建立并实行了三级成果质量检查制度。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各项工作成果质量有保障,严格按照土地调查有关技术要求,建立健全技术单位自查、县级全面自查、市级检查的三级成果质量检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成果真实准确。同时,在订立合同时也对项目质量进行了规定,将工程质量与项目款挂钩,按工程进度支付项目款,从而在确保项目资金管理安全的同时加强了工程质量的管理。对于部分县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将市级复查与县级检查相结合,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加强了质量控制。在市级复查过程中,市二调办组织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全市外业工作进行了全面复查,其中外业复查涉及乡镇152个,占全市总乡镇的84%,抽查图幅202幅,图斑2923个,线状地物942条。同时加强对农村土地调查的监理,每个县抽取疑问图斑不低于30%。对于省级预检和国家抽查,高度重视,将省级预检和国家抽查相结合,检查组每到一个县,市二调办全程配合,及时记录并分析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对于国家和省上提出的疑问图斑,认真到实地进行复核,并拍照取证。为确保城镇调查的成果质量,市二调办根据规程要求,对全市各县市、区城镇地籍调查内外业工作进行了同步监理核查。正是层层的质量控制,确保了最终成果的真实、可靠。
(六)实行部门联动机制,为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完成好各项工作,我们着力解决上下联动不够、各部门协作不够的问题。相关工作不衔接,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是很难确保质量和进度的。因此我们加强与部门间协作配合,在全系统形成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规划、耕保、地籍密切协作配合,任务共担、实行分工不分家的责任体系。对于基本农田调查成果在系统内先由规划、耕保、地籍进行内部评审,后组织发改委、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进行综合评审,不断加强协调与组织实施,认真负责,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同时,不断加强相关工作的衔接,将二次调查工作与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年度变更调查相结合,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七)倒排时间,争分夺秒,为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时间保障。
在两年的时间内要完成全市的农村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标准时点更新、专项用地调查、房地产用地调查等项工作任务,可以说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市及时安排部署,倒排时间,集中力量,明确责任,坚持月季报汇总上报制度。针对关中地区卫星影像下达时间较晚的现状,不等不靠,合理安排,率先启动城镇地籍调查,从而使我市城镇地籍调查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顺利完成了与农村土地调查的衔接。严格按照省二调办“决战年”要求完成各项调查任务,积极开展农村外业“百日会战”,数据建库“百日决战”,加压紧逼。在调查过程中,不断加强与技术单位的协作配合,要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倒排时间表,同时要求技术单位也要倒排工期,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
三、工作展望
当前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相关成果已上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二次调查工作尚未完全结束。城镇地籍建库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启动,二调成果的转化应用刚刚起步。这一系列的工作仍需要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推动和完善。
(一)继续推动城镇地籍建库,做好成果审核。
城镇地籍调查外业调查和权属调查均已按期完成,但建库工作仍显滞后,数据库拿不出来,调查成果就无法应用。因此明年要大力推动城镇地籍建库工作,花大力气做好数据库成果的监督和审核,本着“完成一个,审核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建库工作,确保数据库成果真实、可靠,尽快应用于工作之中,服务于群众之中。
(二)进一步深化二调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调查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目前,二调成果的转化应用刚刚起步,数据库成果尚未经国家验收,明年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库成果的完善,进一步深化成果的转化应用,按照部省要求,着力开展“一张图”工程建设,将二调数据库建设成为一个包含矿产资源管理、土地执法监察、土地开发复垦、地质灾害防治等内容的综合监管平台,真正做到“天上照、网上管、地上查”。
(三)进一步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对接。
今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但尚未全面推开,主要是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是以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蓝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加载到二调数据库中,二调数据出不来,规划修编就落不到实处。因此明年要做好与规划修编工作的对接,继续实行部门联动机制,耕保、规划、地籍分工不分家,共同做好规划修编工作。
1职业卫生监管现状
我县卫生监督所共有40人,设有食品卫生科、公共场所科、学校卫生科和职业卫生科。职业卫生监督员有4人,负责全县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这4名监督员学历分别为高中1人、大专2人、本科1人;中级职称1人,高级工1人,技师1人,无职称1人;从事职业卫生年限从3~16年,年龄均在25~4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职业卫生工作经历,有的接触时间较短,只有2~3年,有的已干了十几年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文书书写少则20、30份,多则80多份,进企业现场监督检查次数不等。
2辖区职业病危害现状
2.1辖区职业病危害企业基本情况
2.1.1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分布 目前,我县辖区内的企业行业分布为:化工业、板材业、家具制造业、装饰材料业、建材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日化生产业等。企业性质分别为国有、集体、个体及外商独资企业等。
2.1.2主要职业病危害类别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煤尘、矽尘、水泥尘、铸造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氨、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醇、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对硝基氯苯等、2-4二硝基氯苯等。
2.1.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分布情况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情况,接触粉尘类的劳动者共计798人,其中女工248人,农民工550人;接触化学毒物的劳动者共计817人,其中女工347人,农民工470人;接触物理因素的劳动者共计831人,其中女工374人,农民工457人。
2.2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2.2.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情况 我县辖区内的用人单位都设立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名称各不相同。有的设在厂办室,有的设在总经理办公室,有的设在生产科,有的设在人力资源部,有的设在安环部,还有的设在医务室。有的用人单位设有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的专、兼职均有,有的没有专职而有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2.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情况
部分用人单位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有的制度较完善,有的还不完善,这些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都予以指出并要求改进,各用人单位相应地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部分用人单位基本没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3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各用人单位因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不同而健康监护情况各异。有的单位对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人全部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有的部分进行,还有的拒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3.1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各用人单位负责人普遍认为,职业健康检查对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好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好事。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销路不畅,企业效益不景气,而没有或缺少用于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的资金,致使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2.3.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情况 用人单位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之后,部分用人单位能够按照法律要求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且基本符合要求。另一部分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则认为,体检工作已经进行,费用也已交齐,还建什么档案?持这种观点的人,多半是没有明白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意义及监护档案所应包含的内容。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耐心讲解,让企业负责人权衡利弊,最终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4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多数用人单位都能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有的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培训,有的用人单位聘请(委托)安监局对接害职工进行培训,形式多样,但都以取得实效为共同目标。少数用人单位根本不知道还要对接害职工进行培训。
3存在的问题
3.1用人单位不重视 用人单位负责人把追求企业效益放在首位,所有工作全部以此为核心,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不是误解《职业病防治法》的理由。由于不能全面理解《职业病防治法》,导致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不重视。具体表现在:"门难进",有的干脆就不让进门;勉强让进了门,也是"脸难看"。企业主甚至片面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只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带来麻烦,创造不了什么效益。当前,以人为本贯穿社会的各行各业,如果工人没有好的身体,为企业创造效益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抱着这样的错误想法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怎能不误导企业?
3.2职业病危害日益严重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引进,给企业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率。另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虽然引进了新技术,但生产厂房并没有扩建,而且布局不合理,有毒无毒工序混杂,导致接害工人增多。再加上防护设施的缺乏,或已有防护设施但形同虚设,工人没有必要的防护用品,这些都对职业病的防治极为不利。
3.3专业人员、监督经费缺乏 仅靠4名监督员监督辖区内的所有企业,显然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监督力量的薄弱由此可见一斑,况且,4名监督员中仅1名监督员为专业人员,这样的监督队伍结构,如何对企业进行高水平的监督?再加上监督经费无法保证,进行监督的必要设备严重缺乏,特别是对违法行为需进行及时取证而由于没有取证工具时,那将是多么遗憾!像这样做不到违法必究,又怎能保证监督的效果?
本篇文章由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
工作报告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的工作报告是老板看完能从这份报告中发现问题,并且找到答案,这是老板喜欢看见的工作积极的优秀员工的报告;而被动型的则是只是简单陈述自己完成了老板交待的工作,而不主动思考问题,或者发现了问题也提出来了,但并不提出解决办法的。
当然,工作报告除了有给老板的,也有给客人或者合作伙伴的,每一种都不一样,但基本的有以下几点: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1. 工作报告内容物理的真实性:写工作报告之前,您必须充分的了解您所汇报或者总结的工作的前因后果和整个内容,如果不了解,那请做好调查或者向同事了解,老板或者客人最烦的就是有错误的数据存在里面,这样会引导他们有一个错误的总结,做一个错误的判断,最后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展。所以物理的错误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2. 工作报告不夹杂个人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工作报告尽量陈述一个事实,一般反对在陈述事实的时候夹杂个人观点,我们不否认作者个人的思想是对的,但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片面的,而且您也不能判断看这份报告的人是否和您是一样的思路或者想法,那最好请不要在工作报告里夹杂自己的想法。如果您一定想表明自己的想法,那就请注明,这是您个人的想法。
3. 简单明了是工作报告的原则:这一点上面已经提到了。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您的每一段开头先写上总结性的话或者标题,段落明确,观点清晰,这样能让阅读者在五秒内知道您整个报告的中心思想。无论是老板或者客人,都不会很有耐心象读言情小说一样的读您的工作报告的,他们更关心的是结果,所以您不要说花了多大力气去求证一件事情,而花同样的力气去把整个过程写下来,我可以明确告诉您,即使您写下来,读者了不会同情您,他只需要一个结果,这就是您应该去做的。
4. 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份优秀的工作报告除了有主题,有内容,一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您只告诉老板前面有一个大坑,但不告诉他拿这个大坑怎么办,那就是您的问题了。您也许会说可以修桥,可以填坑等,要看老板预算多少,我决定不了,那您就错了,您需要做的是把可以填坑或者修桥的办法写在报告里,并且最好附上各自的预算,这样您的老板一定会给您的工作加分。
5. 有必要的抄送:这种情况多数出现在项目进程汇报里,如果您是一个项目经理,当您在向老板汇报项目进展的时候,最好抄送给项目组相关的人一份,因为抄送以后,大家会对您对项目的认识有一个认同感,如果描述有出入,也会第一时间通知您,这样您也有准备面对老板的问话。
经市局党组决定,在今天召开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年工作任务;并且对××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县区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市直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主任,市局处室负责人。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
⒈各县区局作交流发言;
⒉通报表彰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⒊局长作工作报告;现在正式开会。会议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各县(区)局作交流发言。发言的顺序是:………。
首先请××发言;
(发言完毕)
请××发言;
(发言完毕)
请××发言;
(发言完毕)
请××发言;
(发言完毕)
最后,请××发言;
(发言完毕)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局长宣读《关于表彰××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宣读完毕)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请××给我们作工作报告;
(讲话完毕)
同志们:
这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局长的工作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廓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各县(区)局长就做好今年司法行政工作的交流发言,充分表达了大家与时俱进、胸怀大局、敢担重任的信心和决心。会上还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年度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可以说,这是一次群策群力、共谋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会议,是一次振奋精神、团结鼓劲的会议。会议开得很好,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会议结束之后,我们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这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集中体现在局长的报告中。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坚持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站在全局的高度,客观、恰当地肯定了过去的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公正、如实地指出了目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分析、深刻阐述了新的一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并对年的工作,提出了总体思路和“一个深化”、“两个完善”、“三个推进”的目标,并在开创法制宣传教育新局面、谋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新突破,实现法律服务水平新提高、促进调解工作机制新成效、推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新发展、塑造司法行政队伍新形象等六个方面的工作作出了重点部署。××局长的报告,在事关全年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大问题上,高屋建瓴,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于我们履行好司法行政职能、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局长工作报告的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局长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的落实上来。统一思想,领导是关键。各县(区)局领导班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局长的工作报告,充分认识司法行政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筛网滤布清晰地明确今年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及具体措施,紧密结合本县(区)实际,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举措。要及时把局长的工作报告传达到本局机关、司法所和法律服务单位,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全系统的同志认清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各县(区)局要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部署安排好今年的工作,务求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把行动统一到局长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的落实上来,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改进作风,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对此,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专门要求。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知难而进。今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困难和制约。在困难和障碍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不畏难,不回避,以昂扬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竭尽全力去解决矛盾,从而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更大发展。
二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作风,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健康发展和队伍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为民、务实、勤政”的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干事,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要加强分类指导,抓住工作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透。要坚持求真务实,在全系统营造埋头苦干、不图虚名、甘于奉献的浓厚氛围。要在全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密围绕当前司法行政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拼搏,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把握住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规律。对带有普遍意义、事关司法行政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要组织专题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努力推动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发展。
大部分市民关注“两会”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82.5%的市民知道刚刚开完“两会”。在知道“两会”的市民中,15.3%的人对“两会”很关注;35.9%的市民比较关注;34.5%的市民对“两会”的关注程度一般;12.2%的市民对“两会”不太关注;2.1%的市民对“两会”很不关注。
在知道“两会”的市民中,5%的市民对“两会”的情况非常了解;41.6%的市民对“两会”基本了解;36.7%的市民对“两会”了解程度一般;15.3%的市民对“两会”基本不了解;1.4%的市民对“两会”非常不了解。
被调查的在市民中,3.2%的人阅读过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9%的人阅读过政府工作报告的大部分内容;53.1%的人阅读过小部分内容;14.7%的人完全没有看过。
市民对本次“两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1、95%以上的市民积极评价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总理在人大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95%以上的市民赞同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结;认同总理对我国当前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支持2007年政府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思路、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
2、“两会”代表基本上反映了民众意见。
对“两会”的情况有所了解的市民中,67.96%认为本省的“两会”代表提出的议案,以及他们在重大问题上的投票代表了市民的意见。这说明市民对“两会”代表的表现基本上是满意的。不过,还有32.04%的市民认为“两会”代表表现一般,甚至不代表市民的意见。
3、“两会”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对“两会”情况有所了解的市民中,72.34%认为“两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其中,19.46%的市民认为“两会”的成果很大;52.88%认为“两会”的成果较大。不过,还有23.7%的市民认为“两会”成果一般;3.96%的市民认为“两会”成果较小。
市民对2006年政府工作有褒有贬,相对来看肯定多于否定
我们在调查中请23个城市的市民在25个方面对政府2006年的工作进行评价。他们认为,在国际形象、三农问题、经济形势等3个方面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好转;教育状况、法制建设、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公民权利保障、司法公正程度、城市交通情况、社会治安状况、生产安全、医疗卫生服务等10个方面有了相当程度的好转;在媒体公信度、社会诚信度、药品和食品安全等3个方面有了一定的好转;干群关系、环境污染状况、城乡差距、个人挣钱机会等4个方面好转程度不大。
市民认为收入差距在2006年进一步拉大,物价有所提高,腐败程度日益严重,住房状况恶化,个人择业和就业机会减少。应该说这5个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两会”后市民对未来一年的预期和希望普遍提升
1、“两会”后市民普遍认为自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在未来一年中会提高。
73.02%的市民“两会”后对未来的信心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17.07%的市民信心大幅度增加;55.95%的市民信心略微增加。另外26.99%的市民对未来的信心没有变化或略有降低。
具体来看,市民信心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未来一年自己的经济地位会上升(占54.47%);其次是社会地位的提高(占43.01%);再就是对未来政治地位上升的信心(25.94%的市民认为未来一年政治地位会提高)。与自己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明显提高对比,极少有人认为自己的地位会下降。这说明“两会”给市民带来了更多地希望。
2、“两会”后市民普遍认为主要社会问题在未来一年中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从信心水平来看,市民对2007年最有信心的是国际形象、经济形势、三农问题,与2006年基本相同,只是结构上略有变化。市民认为教育状况、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法制建设、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公民权利保障、社会治安状况、司法公正程度、生产安全、城市交通情况、药品和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服务等11,个方面情况会有较大幅度好转;同时,社会诚信度、媒体公信度、环境污染状况、个人挣钱机会、干群关系、城乡差距、个人择业和就业机会、住房状况、物价等9个方面,2007年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
市民认为收入差距和腐败程度在2007年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从调查数据来看,腐败、收入差距、物价、住房、就业、城乡差距、干群关系、个人挣钱机会、环境污染、媒体公信力是公众关心的十大问题,也应该成为2007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3、“两会”对市民信心的影响。
比较市民对2006年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评价,以及他们对2007年形势走向的估计,可以监测“两会”对市民信心的影响程度。总体来看,我们发现市民认为2007年形势好转的比例(减去认为恶化的比例,平均为40.1%),比2006年(21.13%)高了近一倍。这说明“两会”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市民对未来的信心。
从25个主要社会问题的分项分析来看,“两会”对市民信心的影响幅度最大的5个社会问题,是物价、住房状况、环境污染状况、收入差距,以及药品和食品安全,影响幅度均达到30%左右。相比之下,“两会”对市民信心影响幅度最小的5个社会问题,是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经济形势和法制建设,影响幅度都低于10%。
基本结论
1、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获得了市民普遍的关注和很高的评价,同时普遍提高了市民对未来一年的期望和信心。
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以来,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通过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积极实践、探索创新和不断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明显增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审计法》、《预算法》的修订,《监督法》的施行,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和不适应性。本文就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的计划管理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大家知道,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财政部门组织本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审计情况;二是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三是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而作为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计划管理,针对上述三种审计内容,主要也是三种方式。一是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以及经收本级政府收支的国库。是每年必审的部门,只要将其列入当年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则可。二是本级政府的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审多少,审哪些则一般由各业务处室提出全年审计计划建议,综合处室汇总,再由组织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部门在上述计划中根据项目或单位完成时间和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要求,挑选出当年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单位报局办公会审定。三是其他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一般来说,其他财政收支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根据上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结合报告反映年度的工作重点,加以选择在报告中反映。确切地说,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计划,在当年预算执行审计计划和当年审计工作计划中没有得到体现。
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方便简单、与各业务部门不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管理办法也有其不科学和不完善的地方:
1、片面追求审计覆盖面,忽略了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和资金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审计本级政府的预算执行部门单位,一般说来除了发展改革委员会、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少数重点部门单位,为了保证审计覆盖面,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单位很少安排连续两年或多年进行审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财政资金,为了体现政府的工作,资金分配在各个年度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大多数审计部门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上一般对一个部门是不会按照财政资金的分配情况连续多年安排进行审计,忽视上述财政资金流动的连续性和财政资金安排的内在联系,选择的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单位,不能够反映财政资金的内在联系。
2、没有协调好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的关系。预算执行审计既有长期的重点,又有年度重点。有一些问题应该连续审计,连续披露,锲而不舍,体现长期重点;而每一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各有侧重,体现出年度重点,而且重点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结合。特别是当预算执行审计年度重点要反映的问题而在年度计划中不能体现时表现尤为突出。
3、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不够,存在脱节的现象。预算执行审计是龙头,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的衔接上缺少“预算执行”这个衔接点,没有用“预算执行”这个纽带来串联其他专业审计,从形式到内容缺乏必然联系,显得比较松散,形成了“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筐,其它专业审计都可装”的现象。
4、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由于当年计划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一般要在第四季度才能出结果,而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一般在第三季度向政府和人大报告,所以当年的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只能将上个年度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投资项目等审计情况进行反映,所反映的其他财政收支问题则一般是前个年度情况。这些问题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一方面冲淡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效能的负面影响。
多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总揽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审计整体。尤其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后,审计范围更广、直接审计对象更多,这就需要调整审计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由综合部门牵头、以财政审计为主体、各专业审计共同参与,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审计组织体系,即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各项专项审计有机结合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通盘考虑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按照整合财政审计资源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原则,做到全局一盘棋,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工作。
1、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中部门单位的确定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确立审计的部门单位前,加强调查研究,保证计划的科学性,是完成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可以通过搜集、研究宏观经济信息和决策动态,走访人大、财政等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审计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审计的难度、可能的结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切实保证审计项目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2、将预算执行计划的“一上一下”模式改为“二上二下”模式。前面说过,预算执行的计划主要是各业务处室提出,预算执行审计部门挑选,饭厅局办公会审定下达,实际上就是“一上一下”,基本上不可能进行调整。为了保证预算执行审计的年度审计重点与长期审计重点,可以实行“二上二下”模式,即:由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宏观政策、根据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提出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草案,交各业务部门讨论、论证,各业务部门和组织预算执行审计部门结合本部门掌握的情况,提出修改意见;计划管理部门结合上述意见对计划进行修改,报厅局办公会审定下达。
3、有选择、有重点地将部分与本级财政收支有关的审计项目纳入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为了避免其他财政收支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在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中,可有选择、有重点地将部分与本级财政收支有关的审计项目纳入预算执行审计计划管理,比如一些重点专项资金、重点企业等,按照预算执行审计计划规定的时间完成,纳入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的范围。这既是调整预算执行计划管理的需要,也是整合审计资源的一种方式。
根据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对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进行重点评议的通知》(国纠办发〔〕2号)要求和省政府工作安排,决定在省公安厅等11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的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为抓好评议工作,确保测评质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职下,并请按照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一、组织实施
测评工作由省政府纠风办、省监察厅统一组织实施,纠风室负责民主测评的具体组织工作。
二、测评对象
省公安厅(含交警)、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三、测评内容
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依法行政、廉洁执法、整改提高等方面的情况。具体内容将由专业机构制定问卷调查表。
四、测评方式
1.自查自评。由各部门在本系统内通过宣传发动、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等步骤,开展自查自评活动并提交工作报告。活动效果在测评总分值中占比为10%。
2.电话问卷采访测评。委托中国电信分公司通过“ICD客户服务系统”进行电话问卷采访测评。测评样本为10000份。测评结果在测评总分会值中占比为了30%。
3.专业机构问卷测评。委托统计局根据测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测评。测评样本为10000份。测评结果在测评总分值中占比为30%。
4.大众媒体问卷测评。通过春城晚报、生活新报、信息报等媒体刊登测评问卷开展调查测评。测评结果在测评总分值中占比为10%。
5.网络问卷调查测评。依托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纪检监察网开展问题调查测评。测评结果在测评总分值中占为10%。
6.市县纠风办问卷测评。市、县两级纠风办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0份进行调查测评。测评结果在测评总分值班中占比为10%。
五、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5-7月
5-6月,调查研究,修改完善测评工作方案;拟定问卷调查表;向16个州市和11个部门发出测评通知。
7月,11个部门在本系统内开展自查自评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机短信开展宣传造势。
(二)实施阶段:8-9月
8月1日—9月30日,各种测评方式同步展开,分别实施。8月30日前,部门自查自评和媒体测评完成,11个部门提交自查自评报告;9月10日前,问卷调查测评完成,各州市纪风办上交本州市(含县级)测评结果或测评问卷;9月20日前,电话问卷完成;9月30日前,网络调查完成。
(三)汇总阶段:10月
10月20日前,对各评议方式结果进行汇总;对各单位(部门)积分情况进行汇总;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完成测评工作报告。
六、工作要求
按照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关于对奖特扶对象进行自查自纠的通知》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经过深入细致的入户调查考证,摸清底子,找准症结,为年底奖特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现就开展工作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专项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切实做好奖特扶工作,乡党委、政府要求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成立了以乡长XX同志为组长,亲自安排部署此次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自纠工作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XX同志为副组长(第二责任人),计生办主任王力同志及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文书、计生专干为成员(直接责任人)。
二、入户调查,精心审核,确保享受对象真实无误。
此项工作开展以来,领导小组于8月11日至9月11日期间定期召开会议,按时段安排部署工作,了解工作运行情况,督促抓好落实,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乡截止,入户调查了全乡自xx以来享受计划生育奖特扶对象的98人,共查出10名人员不符合条件,其中: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真正把计生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
为了确保奖特扶政策合格率达100%,我们在制度上下狠功夫。
一是设立责任追究制度。
采取“谁的联系点,谁承担责任”、“谁出错,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进一步严格把握政策口径,做到不重、不漏、不错。明确对在奖特扶工作中以权谋私、克扣贪污奖励扶助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实行责任追究。
二是建立监督举报制度。
乡计生办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
随着《监督法》的深入贯彻与实施,司法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之处,一些共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
从监督方式上看,温性监督手段多,刚性监督手段少。在进行司法监督过程中,往往只采取蜻蜓点水式的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视察、执法检查等一般性监督手段,很少或者基本上不启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罢免等刚性手段,致使监督力度不大,监督效果不明显,体现不出司法监督应有的深度和实效。
从监督范围上看,对事监督多,对人监督少。监督的应然原则是扶正、查偏和纠错,但是在司法监督过程中,对查出的问题,只对事、不对人,查的多、纠的少。一般都是要求司法机关自行整改,尤其是很少对相关责任人依法启用刚性手段,往往只强调支持而忽视监督,不能很好地实现监督与支持的有效对接。
从监督路径上看,常规性监督多,专题性监督少。目前通常采用的监督方式是听、审、议、决,即:听汇报、听报告,审议工作报告,看典型、看资料,形成决议、决定,很少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和专题调查,对发现的问题也多数是通过提意见和建议的方法来解决。
从监督效果上看,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司法监督工作一般是按部就班进行,多数是表扬肯定的多,批评建议的少;注重程序的多,督促落实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存有走过场、图形式之嫌,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司法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成 因
当前,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监督的因素是多重的,归纳起来主要源于“四不”:
监督主体不主动。主要是监督意识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并带有共性的问题。有的存在“无位、无为”思想,对于司法监督,尽量能不监督的就不去监督,即使进行监督,也只是实施一般性、常规性、浅表性的监督;有的重和气,讲支持,认为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司法监督问题都是一些实质性的矛盾,怕影响各方面的关系,怕超越法定职权,怕出现负面效应;有的监督力量薄弱,监督者本身就缺乏法律专业知识,缺少监督必备的法律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司法监督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出现了不想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现象。
监督程序不直接。一是监督信息不畅通。目前通行的监督方式是采取听取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等这些常规的、宏观的监督方式,而这些信息多数源自司法机关本身,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和笼统性,缺乏应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二是受任人员不了解。人大常委会对任免的官员实际约束力不强,影响力不大,任免与监察结合不够,对司法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由谁调查、怎样启动调查、调查结果向谁负责不明确,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三是监督手段不直接。根据人大监督权的法律评判,从法律层面上讲,人大监督权侧重于对监督对象起威慑、督促、指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评价性、批评性、督促性、通告性的间接手段来达到监督目的,不直接去纠正、处理违法行为,不直接去对司法机关的审判结果作出任何处理,而只能监督司法机关自己启动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督促其依法予以纠正。
监督依据不充分。从工作实践看,《监督法》虽然规范了各种监督形式的大致程序,但是还比较原则,对监督的内容、范围、程序、处置措施、监督机构、监督的权限及其承担的法律后果等,规定的不明确、不具体,有的还没有规定。尤其是对刚性监督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把握好参与不干预、监督不越权、支持不失职的监督原则。
监督手段不丰富。目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仅限于在人代会上、常委会上听取工作报告,然后进行审议,或就某一方面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听、审、议、决。监督内容单一,监督形式也比较单一。另外,各种监督手段之间缺乏程序上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对 策
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增强司法监督工作实效,必须不断研究和破解工作中的难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和构想。
1、突出重点,努力提高司法监督的针对性。在分析和确定监督议题时,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执法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施监督,与群众的愿望合心;二是突出中心,围绕大局,把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联的执法工作作为监督重点,与党委的思路合拍;三是突出发展中的重点,将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司法和行政问题,作为监督重点,与政府的工作合力。同时,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从总量上控制。要从实际出发,适度、适地、适时,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二是要改进执法检查方式。在完善普遍运用的检查方式的基础上,实行听取汇报与走访座谈相结合,重在走访座谈;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重在抽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重在暗访。三是要以专题调研为载体,选准司法监督的切入点,围绕“十二五”规划科学选择司法监督调研题目,调研内容要紧扣工作重点,破解工作难点,突出工作亮点。
2、强化力度,努力提高司法监督的实效性。在司法监督过程中,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将人大监督与司法机关内部监督相结合。通过启动人大监督,推进司法机关健全内部监察、督察等制约机制,使司法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形成闭合状态下的良性运行。通过人大监督强化司法机关之间的监督,推动相互制约机制的完善。二是要将个案监督与工作中的控告申诉案件相结合。通过对群众的来信来访案件、上级批转案件、司法机关报送备案审查案件的分析、梳理,发现具有典型意义和监督价值的案件,同时要重点关注人大代表围绕“十二五”规划方面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人大在开展视察、检查、调研活动中发现的案件,拓展监督视野,实现人大监督的有效延伸和具体落实。三是要严格把好人事任免关,将监督案件与监督人相结合。对于受任人员要任前严格把关,任中严格审议,任后严格监督。同时透过案件监督发现问题,对有重大工作失误、错误执法的人员,要督促司法机关按照内部的错案追究制度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四是要将畅通信息渠道与实现经常化监督相结合。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实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并建立严格的联系制度和报告制度。
我自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以来,我始终感到这既是责任,更有无上荣誉;既是压力,更有无尽动力。荣誉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压力是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重了。现在我把一年多来的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投入学习,努力提高素质
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我积极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培训学习,学习党的十精神,学习人大依法履职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了解人大基本制度理论,掌握人大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通过学习,增强了我的政治敏锐能力和政治鉴别能力,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对如何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如何审议计划、预算报告,如何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如何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等代表履职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系统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依法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群众意识、权力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代表意识、监督意识增强了,为履行好代表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参加活动,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既要积极参加人代会,认真审议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投好每一张“神圣的一票”,更要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当人大代表以来,我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有:视察检查、执法检查、小组活动、学习培训、监督评议,评议派出所等,做到人到、心到、口到,即坚持不作不发言不提建议意见的“挂名代表”;倾听群众呼声,不闭目塞听;审议讨论发言积极;会议表决严肃认真。在依法履职中,努力做到工作有能量,发言有质量,建议有份量。
三、积极提出建议,反映群众呼声
在履行代表职务中,我坚持做到勤写建议。为了收集各种写建议的素材,为了掌握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准确反映民意,提交的建议具有前瞻性、代表性、针对性、准确性、可操作性,我坚持做到“四个勤”:勤于动脑、勤于动腿、勤于动耳、勤于动手。总之,只要有“用心、留心、细心”这3个“心”,就会掌握写建议的第一手资料,就会有可说、可写、可议之处。参加人代会前,为了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我都要花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和精力把平时调研、视察,深入社区征询群众意见所收集掌握到的各种资料、信息进行认真思考、梳理归纳、分门别类、去虚留实,力求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每次在提建议时,我总是既指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有根有据,并解剖分析问题,做到言之有理,使人信服,但更重视提出对策,而且对策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让有关部门可操作,增强议政的准确性、实效性。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即使是人代会闭会期间,我也是不厌其烦认真写好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的呼声,为他们办实事。
四、积极调查研究,做人民代言人
一年多来,我始终坚持了解群众疾苦,努力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一是及时了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在人代会召开之前,我都要深入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最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为出席人代会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酝酿、起草、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做好准备,为在人代会上充分反映原选举单位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做好准备,协助政府推行工作。
作为人大代表,我做了自己应尽职责的一些工作。在今后的履职当中,我将不辜负人民的重托,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继续依法履行好一个人大代表的固有职责。
人大代表述职报告范文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审议的起码条件,是对审议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针对议题,审议者必须在事前做好调研,掌握审议中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情况清楚,材料充实,发言才有证据,审议才有底气。
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把深入调研作为审议监督议题的关键环节,其中,问卷调查与上门走访的形式,虽略显传统,却效果明显,因此颇受青睐。
“您所在的居委会重大事项是否公开?您是否对居民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感到满意?您是否参加过居委会因涉及多数居民公共利益而召开的居民会议……”2008年4月11日,出现在上海市人大公众网和东方网的一份公开问卷,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
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情况专项工作的报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事先在网络上问卷,公开征求各方意见。市民根据自身情况,填写问卷,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也可以通过人大信箱进行反映。
互联网时代,类似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这种采用网络问卷与网络调查方式了解和掌握议题的方式渐渐流行。自2002年12月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办的地方立法网正式开通以来,浙江省地方性法规草案全部上网公开,使法律草案在审议前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让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有可能在立法中闪光。2009年9月22日,宁波市江东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开通“人大代表网上窗口”,网上接待选民、听取选民意见已经常态化。
2009年4月,浙江省常山县人大常委会推出的审议发言“备课制”,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召开例会的预备通知一发出,相关工委对照审议议题分解出若干个子课题,组成相关个小组。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各自的课题,深入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代表和选民的意见。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还认真参阅有关法律、政府相关文件和资料,认真撰写审议发言稿,主动请相关领导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会上审议正式发言稿。
对财政预算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议事项,审议前借助“外脑”(如公共研究机构等)、聘请专家提供专业咨询等做法,也出现在一些地方人大的监督实践中。
早在2003年11月,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就从社会各界挑选部分财经方面的资深专家和业务骨干,组建了财政预(决)算咨询小组和经济运行分析小组。两个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保证了人大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2004年3月,嘉兴市农经局的预算上报75项开支,经专家逐一核议,最终削减为35项。有人评价,“智囊”审查小组在审议开始前就为纳税人提前把好了用钱的“闸门”,有利于推动预算审查监督从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
人大的司法监督工作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杭州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摸索出了借助“外脑”智力,发挥集体智慧的监督形式,提高了司法监督的权威性,取得较好效果。如2009年开展对西湖区法院服务企业情况的调研中,西湖区人大常委会选取了30件有代表性的涉企和金融类案件,邀请这些相关企业的辩护律师一起举行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使审议意见更加有的放矢。
议透、议深、议出成效
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参与人大审议,是法律的授权,更是人民的委托。因此,在审议中讲实话、举实例、提实招,把审议议题议透、议深、议出成效,成为各级人大孜孜以求的目标。
“请问姜区长,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服务业放到优先位置,这是不是意味着对工业发展的弱化?”
2009年8月26日下午,当杭州市余杭区区长姜军所作的关于2009年上半年度工作情况的汇报刚一结束,人大代表纷纷举手,把问题抛给了姜军。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有疑问直接提,这种形式好,代表的知情权和询问权得到了保障。”接受记者采访时,余杭区人大代表对这种询问的形式给予好评。
的确,这些年来,地方人大为提高审议发言质量、增强监督实效而进行的各种探索,引人瞩目。
嘉兴市南湖区人大常委会早在2005年就根据审议议题,选择对该议题比较熟悉的兼职委员作为中心审议发言人,要求其在会前通过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工作,由此形成调研报告,并在审议当中作说明。与此类似,针对会议期间组成人员审议发言不踊跃等问题,2008年7月,常山县人大常委会一改过去审议时轮流发言的模式,实行领衔发言制度,一举激活了发言气氛,进而打开审议的“闸门”,受到了委员的普遍欢迎。
为使审议更加充分,意见更加科学,杭州市拱墅区人大常委会还大胆尝试“分组审议和联组发言”制度。2009年7月,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和有关人事任免议案时,首次采用分组审议和联组发言的形式:采取分组审议,划小审议单位,使每个组成人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充足的审议时间,保证了议题议深、议透;经过充分审议,每组召集人根据各审议组组成人员的审议发言而形成联组发言稿,既保持了发言的生动,提出的建议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
“列席人员如有发言,请举手示意。”2007年8月24日下午,温州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听取了委员所作的联组审议发言后,主持人提出了这项新的议程。
“以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发言基本上只限于常委会组成人员。无论是法定的列席人员,还是应邀列席的省、市人大代表,他们大多数只是当听众。”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说,此次常委会在安排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审议的同时,特意安排了列席的省、市人大代表单独进行分组审议,并可在会议联组审议时即席发表意见。人大制度研究专家称,邀请部分代表、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等列席人员作发言,既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又能有效提高会议审议质量。
“1600万元的行政管理费是不是太多了,其中车辆购置费要花掉70万元,能不能缩减?”自2005年以来,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一起参与的恳谈场景每年都会在温岭市新河镇的人代会期间上演。目前,此项工作在温岭市逐步推开。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会上进行口头审议的同时,可采用审议意见卡的形式作书面发言;对因请假不能参加会议的组成人员,会前由办事机构以审议意见卡的形式统一征求意见,会议结束后与审议发言一并汇总整理。近年来,河北省滦南县、湖南省祁阳县等数家地方人大常委会不约而同地推行审议意见卡制度。此举使审议前的精心准备成为每个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硬任务”,同时,也大大克服了在口头发言这一“软指标”下,个别常委会组成人员“无事一身轻”的不良现象。
让不同的声音在讨论中走向真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价值。建立和完善审议辩论机制,通过对审议议题展开有效的辩论,能有效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2009年9月24日上午,在乐清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围绕危房改建的公共政策,乐清市规划建设局、房管局等部门首次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公开辩论发言。此外,在法律草案的审议中引入辩论程序,已被立法机关逐渐接受。
审议是手段,落实才是目的
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审议意见,县政府有没有认真落实到位?人大代表和组成人员是否满意?
2009年2月下旬,温州市洞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2008年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调研,还专题举行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对7个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后,将审议意见交由“一府两院”研究处理。但一些地方的“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往往对人大审议意见的处理并不是很到位,人大自身也没有对研究处理审议意见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促,致使人大监督的实效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
审议是手段,落实才是目的。审议意见“回头看”、限时办理制度、办结反馈制度等等,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探索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审议意见的落实督查,保证审议效果落到实处。
如果说诸如“审议意见回头看”之类的活动还更多停留在程序性、形式性阶段,那么用满意度测评、票决等手段,则显得有刚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