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06:0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总结
一、 初步成效
一直以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爱行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儿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4、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团支部、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二、方法途径: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通过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等,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留守儿童中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通过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能力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5、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过程管理。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6、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观摩,鼓励更多地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
7、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教师指导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我国许多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的心理学水平、控制局面的能力,更应具备人际关系的敏感性等,但目前我国心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从数量上讲,小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还远远未能达到要求的水平,从质量上讲,预退休教师或其它副科教师兼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较多,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2.教学工作量不明确工作积极性低
除了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教师还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活动、接待个体心理咨询等工作,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并未将这些工作计入心理教师的总课时,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的要求,绝大多数学校也未兑现,所以,致使很多心理教师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目标模糊,活动主题不明确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一直都没有全国统一的心理健康教材,很多地区都是自行组织部分教师编写的地方性心理或生理健康教材,内容五花八门,水平各异。部分学校在实施活动课的过程中,存在目标过大、过于笼统的缺陷,导致教师教学信心的缺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层次性,应该具有一套高水准的材,在此教材基础上各学校可根据不同班级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解析,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目前国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统一的问题,笔者认为教育部门应首先组织相关专家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依据教材内容,有序的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更好的开展小学心理教学课程。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如下改善:
1.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升师资水平
笔者认为,只有心理健康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学生。因此,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是更好开展此门课程的关键所在。从教育部门来说,应尽早规划心理教育与辅导专业,以期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应定期组织心理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另外,也可定期邀请专家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教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能力。同时,也要把心理教师的各项工作予以量化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以提高心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2.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创设情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学科活动、班级活动有所不同,它不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从而有益于其身心健康。明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有助于更好的激发学生“健心”的智慧,如通过组织“关爱小动物行动”,可以使小学生们体会到抚育小动物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从而体会到父母抚养子女的艰辛,并对父母产生由衷的感恩之情。另外,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不同,身心发展状况及相应的心理困惑也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年龄阶段等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与主题,以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3.打造“三位一体”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即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育网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家长以及社会的多方面配合,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其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活动的开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社区等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活动顺利展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结合;培训提高素;教研提高水平
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在2006年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的岗位,主抓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培训工作,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开展心育培训和心育教研来提高我县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几年来,在心育研培结合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我县心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开课情况
我县有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1289个教学班,然而,专职心育教师只有3人,少的可怜,根本适应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根据省市要求,没有专职教师,要配备兼职教师。为此,我县建立了由班主任、校医组成的24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承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3名专职教师,有2名是本科教育心理专业毕业的,1名是学俄语后改心育的,其他兼职教师都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心理学或心理学,专职教师只分布在两所高中,小学、初中的心育全靠兼职教师。高中有专职教师,开课只限于高一年级,每周一节课。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课时计划,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随意性强,满足不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鉴于上述状况,我们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来提高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注重探索了以下四个培训渠道:
1、指导校本培训。
为了给专兼职心育教师提供学习素材,我们征订了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一书,供基层学校校本培训之用。同时我们还深入基层学校对《读本》的使用及重点、难点进行指导。指导部分学校编写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教材》,并在会议上展示,供同类学校学习、借鉴。
2、组织县级培训。
“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我们举办了三期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对243名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由我们心育教研员和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作专题讲座,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等。在培训中,我们还采取了主讲者和学员互动的方式,研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期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通过培训使专兼职心育教师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奠定基础。
3、参加市级培训。
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我县共组织1211名班主任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研院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次是面对面培训,三次是网络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素养、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我县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都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负责组织、指导、布置作业,以此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培训提高了专兼职心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4、推荐省级培训。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综合教育研培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研室定期举办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我县推荐24名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参加了3次省级培训。这些骨干得到了省一级专家的培训,他们受益匪浅,回来以后还要承担二级培训的任务。他们在我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研活动发挥着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搭建教研平台,交流心育经验
1、发挥专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心育观摩活动。
龙江一中、龙江二中是高中,配备了3名专职心育教师,他们参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其它资料编写出教案,每周在高一年级上一节心育课,课型有三类:心育知识课、心育活动课、心育辅导课。龙江二中丁艳春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在“龙江县‘十一五’中小学德育心育总结表彰会议上观摩,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龙江一中朱静、周思聪两位老师的心理活动课接受省级检查,受到省教育学院领导的赞扬。3名专职心育教师均在省市“龙心杯”心理健康教育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2、开展主题班队会竞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我县已经开展六届中小学“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每次竞赛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兼职心育教师中的班主任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从容面对挫折》、《走出心理阴影》等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很理想,教育学生如何从心理上战胜挫折、如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等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结束后对优胜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县教育信息网上简训,提出活动的优点、不足及建议,为今后开展此项活动提供方向。
3、搭建技能展示平台,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
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我县的兼职心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专题讲座和主题班队会,素材自己找。为了发挥兼职心育教师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我们开展了兼职心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形式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心育案例进行演讲,全县有34人参加了展示,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展示结束后心育教研员进行总结,在内容设计、表达形式和演讲技巧上进行指导。我县推荐参加上级比赛的选手,有5人分别获省市级特等奖,受到上级的好评。
4、举办心育论坛,提升教师心育水平。
为了提升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举办了“心育论坛”,组织、策划论坛的主题、形式和内容。龙江一中、实验小学各出一个代表队在全县会议上展示,每个代表队由6人组成,一个主持人和五个成员,五个成员各以一个心育专题进行演讲或叙事,或者是根据一个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分五部分进行演讲或叙事。演讲结合案例、运用课件,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深深打动在场观众。龙江一中的心育论坛还在省心育课题结题会议上展示,受到省领导的好评。
5、指导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开学初即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请笑纳!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 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总结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心中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逐渐形成了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影响,拟确定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周时间的“心理健康周”。每年定一个主题,以“广泛参与、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简朴隆重、注重实效”为活动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背景
浙江省德清县禹越镇初级中学地处德清县东部水乡小镇,东邻桐乡,南接余杭。目前学校共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8人,在编教师80人。长期以来,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骨干教师大量外流,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大量学生外流到县内外优质学校就读。大量优质生源的流失,不仅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严重的压力,而且加重了学区内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进而使学校声誉衰落,更多的学生外流,产生恶性循环。
2002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东赴江苏洋思中学取经,南到余杭、杭州等地名校学习,尤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关性研究》的实施,使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激发了教师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学校的管理思路和办学目标逐渐明确,教育质量开始回升。
2004年,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开设心理辅导室,落实专人负责;辅导学生,培训教师,外出交流等,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出现了第一波。这一年,学校成功创建了浙江省示范初中。在省市领导对我校创建省示范初中的评估验收过程中,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作了高度评价。
在长期坚持持续发展的基础上,2008学年,学校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校特色转化为特色学校,写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决心用三年时间创建县、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历程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末,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培养骨干起步
1999年,学校派钟宁奎老师到中科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参加为期两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专业函授学习。期间,他还多次参加了省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了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师资准备。
2000年起,学校确定由钟宁奎老师主管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0年10月,加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1年,参与创建德清县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分会; 2002年12月,任湖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大组成员;2004年,获得心理健康教育“A级”上岗资格证书,为浙江省首批、德清县第一位。
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广大教师发展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热情,纷纷投入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积极申请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截至2009年,全校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的教师:A证1人,B证1人,C证5人,自考合格31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7.5%。师资队伍的专业建构,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研探索引领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近十年来由弱到强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除了狠抓师资队伍的建设,还紧紧抓住了科研探索和引领。因为我们清楚,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对我们这样师资条件不太好的农村初中,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为此,学校鼓励、引导教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投入行动研究。共有20多篇论文(案例、活动课设计)分别在全国、省、市获奖或发表。广大教师的科研探索不仅引领着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而且通过课题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潜移默化地优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三)网络建设奠基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起步时也类似于全国普遍的情况,是个别教师自发的行动。但这种少数教师的行为趋向,立即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开始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发展成了全校性的行动。2000年后,学校开始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至2008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见下图)
德清县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心理辅导中心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学校的职能机构,相当于学校中层,设主任一名,由校长高江春担任,副主任和成员若干名。
2.心理辅导站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下设学校心理辅导站,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站长一名,由钟宁奎老师担任,成员若干名。
3.工作职责
辅导中心:辅导中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挥者,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的制定、管理和评价考核,负责学校心理辅导设施的规划和投入,督促学校各部门和各个层面贯彻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辅导站:辅导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总结和操作,以及培训指导、咨询辅导等工作。
年级组:年级组对本年级各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督促的职责。每个学期,要会同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科学的评估,拟定问题学生名单,送交心理辅导站。每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上报心理辅导站。
学科组:学科组对本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要进行研讨、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的方法、行为要进行规范化的指导。
班主任:班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一班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正常开展的关键,对班级心理活动课、学生自主心理活动的开展,对班级学生个体心理状况的评估、辅导、转介等负责。
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负责开展学生中的“同伴互助”,及时发现、反馈和化解学生中的负面心理和行为问题,预防校园恶性事件发生,负责班级内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
(四)特色创建普及
2000年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中逐渐成为全校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2004年,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被提上学校发展规划的议事日程,开始着手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2008年,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办学目标列入三年发展规划。
1.队伍建设,从单兵作战到大兵团作战
2001年之前,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钟宁奎老师一人单兵作战,而且还是兼职这项工作。辅导途径也只是个别咨询和团体讲座两种形式。2002年,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小范围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设班级心理活动课实验班。2003年起,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设心理活动课,班级心理活动课在全校基本普及。同时,学校利用国家级子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实施的有利时机,对全体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一方面提高全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学校开始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2006年,学校通过《沟通与合作》家校生联系手册,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
2.制度建设,从松散无序到规范有序
近十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普及,学校不断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具体有《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和职责》《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禹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和工作目标》《禹越中学心理辅导员岗位职责》《禹越中学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制度》《禹越中学心理辅导室制度》《禹越中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禹越中学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禹越中学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等。实行制度化管理,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处于规范、有序、持续、良性的发展中。
3.课程建设,从“非我”到“自我”
多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就不能撇开“课程”,而要主动介入到课程中去。课程的核心,一是教育时间,二是教育内容。2007年之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课时,基本上是用班会的课时,而班会课时的主人是班主任,心理辅导的时间没有保障。因此,我校自2008年起,将心理辅导课正式纳入课程序列排入日课表,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自己的课时。在教育内容方面,前六七年基本上也采取“拿来主义”。2006年开始,学校组织心理辅导骨干教师陆续编撰了三个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1)活动课程体系――《成长的脚步》,初一、初二、初三共三册。
(2)辅导课程体系――《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学会交往》、《青春健康》、《学会减压》等。
(3)家校课程体系――《沟通与合作》家校生联系手册、《给家长的短信》、《家长读本》。此外,学校还向部分家长赠送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明读本――《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对话》。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的成效
1.心理健康教育催生了新的办学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的一步步发展,不仅仅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而且优化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干群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改善,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校内部氛围和外部环境日趋和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思想也在不断升华着:2004年,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办学理念。2006年,进一步丰富了办学理念,提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发展”。2007年,高桥中学和徐家庄中学合并成为禹越中学,学校领导经过酝酿讨论,提出了“和谐、创新”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又涵盖着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其中,继承了2006年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远景目标为“打造浙江省农村名优学校”,近期目标就是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心理健康教育培植了新的教师群体
我校从骨干教师培养入手,落实专人,鼓励教师参加包括学历教育在内的系列进修;第二是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第三是关注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对于后者,我们主要采取校本培训和督促参加自考的措施,争取2010学年班主任全部持证上岗,全校专任教师基本自考合格。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了由校长亲自领导,以心理辅导教师为第一梯队,班主任为第二梯队,全体教师为第三梯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整个团队中,已经有7人持证(A证1人,B证1人,C证5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9.5%;已经自考合格31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2%,两者合计达到51.5%。
尤其是大批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自身的人格结构,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乃至生活习惯,使我校涌现出一批乐观、向上、阳光的教师。
3.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新的课程形态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已近十年,我们不离不弃相携而行,一直坚持到今天。今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与文化课、技能课一样进入我校的课程序列,排进了学校的日课表。而进入日课表的只是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的一部分,从这一部分开始,我校一直在探索一个全方位展开的模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全”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图示:
4. 心理健康教育孕育了新的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她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摇摇摆摆一路走来,慢慢成长,渐渐成熟。我们由陌生而认识她,由认识而接纳她,由接纳而理解她,今天,老师们已经习惯她了,学生们已经喜欢她了,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孕育出来。
学校管理文化图示:
学校行为文化:
行为理念:从心开始
行为口号:健心健意
行为方向:发展从心育开始,成功从育心起步。
5.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进入我校,她像一棵小苗,需要时时呵护。十年来,我们用心培植,为之付出了许多,但犹如“十年树木”,我们也得到了回报。这几年来,学校一年一个台阶,由“湖州市一级初中”到“浙江省示范初中”,再到“湖州市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在每一次创建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总是我校的一个闪光点,被肯定、被好评,可以说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对我校发展的回报。因为我们已经深深体验到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给学校带来的变化:管理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学校与家庭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等。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机构到位”。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指导组委会,负责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学工处心理健康中心具体执行,同时各院设置具体负责心理的老师,各班增设心理委员,形成“学校———院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模式。全校开设大学生心理课程、针对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特殊学生心理干预三个层面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师资到位”。
学校层面突出专业化建设,目前我校专兼职咨询员均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且大部分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在心理教学、咨询以及危机干预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层面突出准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充分发货学生工作者深入学生的优越性,挑选责任心强、工作热心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老师或学生工作者,经过培训使他们成为相对专业的心理疏导员。
(三)“场地到位”。
学校提供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接受咨询和心理拓展的需求。
二、“学校———院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网络体系初显成效
学校积极践行"平行渗透”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各院学生骨干、心理社团、各班心理委员在大学生日常心理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在班级层面选择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在寝室中选择寝室长担任心理调解员,突出朋辈互助队伍的建设。这一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实现学校———院部———班级———寝室的纵向联系与互动,也可以加强院部与院部,学生与学生横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于学生的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干预工作,我校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即快速预警和及时干预双管齐下。学校还根据四级网络的不同功能,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训体系:一是“送出去”、“请进来”。学校不定期邀请心理专家讲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知识,心理案例解析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二是学生干部业务培训。;三是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三、“教育———测验———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一)立足教育。
一是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把心理教育作为新生入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年开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都会给入校生进行心理知识的讲座,从而提高新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二是心理活动分类指导。就我校经济贸易学院为例,自2010年起,每年不定期邀请武汉理工等高校心理专家对大学生心理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三是心理团体辅导。切合实际的开展不同内容团体辅导活动,2010年学校以“寝室关系”为主题,给各学院代表寝室做了有关寝室融洽关系的团体辅导。在院部也经常开展不同内容的团体辅导,就经济贸易学院为例,在2011年为2010级学生做了“相识湖科”的新生工作坊、为2009级学生做了“我的团体我的家”的团体工作坊;四是就业心理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每到大二下学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在第三上学期开设的毕业生求职心理讲座,在不同层面提升了我校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就业焦虑,为学生职业生活做好铺垫。
(二)实施测验。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心理学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开发了一套高可靠性和有效性,符合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这些量表的研制和使用,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依据。大学生心理测量常用的量表有16PF、SCL-90以及UPI等,三种量表各有千秋。我校在大学新生入校伊始,就启用心海导航系统,采用SCL—90和UPI系列量表进行大学生心理状况筛查。历年的心理测验,可以科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就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分类指导,积极做好预防、疏导、干预、治疗等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个别与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构建体相结合的日常心理测量,并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三)主动咨询。
实施主动咨询措施:一是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帮助特殊学生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和疑惑,提高心理品质的一种措施。我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常规心理咨询,即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开展日常的、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二是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即面向特殊群体和热点问题进行团体咨询,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对特殊学生(就业困难、违规违纪、贫困生)群体的共性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专家开展团体咨询和心理训练,保证咨询的针对性以及心理咨询的时效性;二是建立危机干预体系。探讨大学生建立早期发现,早期评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入学伊始建立心理档案,然后定期对高年级进行抽查。学校实施班级心理委员机制、心理月报制度,异常学生及时汇报制度、访谈对象反馈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四、心理教育实施途径多元化
(一)进入教学课堂。
学校在不同学期为各行政班级开设心理课程,将知识普及与问题探索、行为训练、案例分析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心理教学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学校融课堂教育与心理训练于一体,通过思想品德课、就业指导课等进行心理健康的强化教育。
(二)步入宣传阵地。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宣传阵地,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维护身心健康的方法,使有问题学生能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三)融入校园文化。每年五月为我校心理健康月,各院系举办特色心理活动,如:工商管理学院的心理知识竞赛、经济贸易学院的心理趣味运动会、机电工程学院的心理主题班会等。此类活动已成为心理健康月的校园活动品牌,对大力弘扬我校校园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 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 工作要求
近年来由于失恋、就业受挫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引发的恶性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为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己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实践的角度入手,对在学生生活的微观环境――学生公寓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一、走进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包括社会心理氛围、群体心理氛围、人际心理氛围、组织心理氛围等等。学生公寓可以说是以学生群体为主要构成的具有社会、群体、人际、组织等属性和功能的微观社区。走入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是在社区的范围和环境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和有效的形式,是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拓展社区管理功能的深入尝试。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原则来保持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即通过讲究心理卫生,培养集合人们的健康心理,从而达到预防心身两方面的目的。
二、在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寓内的延伸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独立,喜欢自主,传统的上下分明、你说我听、你讲我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他们更倾向民主、平等、相互信任和尊重的交往模式。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平等、尊重、真诚、信任的心灵沟通模式更能被众多大学生所接受。所以,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以另外一种形式被学生主动接纳,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面对大学生活。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人际关系紧张、情感纠葛等问题时,在公寓内开展心理辅导就能为他们提供宣泄、解开心中矛盾、恢复心理平衡的机会和场所,这也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很好的补充。
2.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工作, 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不仅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还可以形象反映教育工作者充满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 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和宣传, 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实质, 真正体现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建立学生公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前提
各级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工作是有效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前提。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都要为在公寓内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办公地点和设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等方面给心理辅导老师必要的倾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师积极热心从事这项工作,干出成效。
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至少应该保证在每幢学生公寓中都有人负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并时常主动关注学生公寓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遇到存在重大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应当有组织地帮助其进行心理治疗。
学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层次不同的、专职或兼职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教育培训方案,把大学生心理咨询培训工作逐步纳入正规化、制度化轨道。
2.方法得当,运用和摸索适合于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是保证
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应该力争落到实处,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进行一系列心理咨询活动时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了解他们对生活、学业、感情、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困惑,力图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促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换位思考,从而达到避免学生走死胡同的目的。
还可以以板报、标语、宣传画册等形式为学生剖析一些典型的或者最新的案例。这些个案都来自于同龄人,因此对学生们会有很强的震撼作用。通过这些个案,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寻找自己需要的心灵之药。
心理咨询宣传活动必须以宿舍为宣传单位成立小组,使学生在宿舍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心理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进学生间的情感。
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和预防工作体系。以老师、宿舍管理员、班级心理卫生干事为核心,以班级同学为基础,配合各院系的心理工作构建心理健康保健网络,贯彻“多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早发现(心理疾病患者)―早干预―助恢复”的预防工作方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跟进,为学生提供心理保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适应、心理冲突和心理方法方面的矛盾,才是开展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3.持之以恒,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是一项造福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而非权宜之计,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也要不断加强。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得失,培养和完善后备人才梯队,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
探求当今社会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我们应当不断摸索适合于在大学生公寓内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工作方法,使它与其他各项教育工作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2]陈传锋,武雪婷,严建雯.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7,(5).
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多,不同的研究者研究对象的地区分布不同,有河南、安徽、江西、甘肃、河北、湖北等等;不同研究者使用的研究工具也不尽相同,有scl-90、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小学生)、情绪-社交孤独量表(初中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但是研究结果却较为一致地表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非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黄艳萍、李玲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各内容量表及焦虑总分均高于非留守组;曾留守儿童的焦虑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对人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但留守与曾留守儿童间心理健康诊断问卷评分差异不显著[1]。万艳梅等人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父母无外出打工组社交焦虑评分分别低于母亲外出组、父母亲都外出组,父母无外出打工组孤独评分分别低于父亲外出组、父母亲都外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除了在社会期望的评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差些[2]。王国防的研究表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好于留守儿童[3]。赵峰的研究表明,在总分上有47.5%的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而非留守儿童则为9.5%;留守儿童在人际紧张(47.5%)、心理承受力差(57.5%)、适应性差(44.6%)和情绪失调(46.8%)等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在焦虑、偏执、躯体化因子上均达到了35%以上[4]。总之,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各个层面上,令人担忧。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流动小组
张维新总结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托管所模式、寄宿制模式、家长制模式、留守小队模式和卓见成效的江苏模式[5],这些成功的实践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在这些实践模式中,缺少心理和教育专家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知识指导的活动会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从而使活动效率降低。面对大量的留守学生,为了更有效更全面地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流动小组是一条捷径。
每个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应包括心理教育专家2名和心理教育专业的大学生15名。其主要任务是:深入到农村学校为留守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个体咨询、团体咨询,使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要号召各个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成立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并进行统筹分配。(2)政府要给与专项资金支持这项工作。(3)每年政府应组织开展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经验交流大会,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的教育网站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的教育网站服务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网站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国家关于留守学生的法律法规,留守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应对方式和解决办法,留守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建议以及留守学生与教师、专家的交流空间等内容。
3.组织留守学生较多的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在农村留守学生较多的学校,教师们也都意识到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但是该怎样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只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没有坚实的理论指导,因此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另外,教师尤其是留守学生的班主任,与学生交往较多,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较多的农村教师参加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发现留守学生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使留守学生能够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帮助。
4.在农村学校大力推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不少研究学者对学校方面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较为一致的观点,主要包括[6-7]:(1)学校应成立留守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小组,制定切实的工作计划,建立学校留守学生的档案,利用寒暑假定期开展家长会,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沟通与联系。(2)丰富校园文化和生活。(3)开设适合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4)实行“家长制”。家长是指临时履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部分职责的志愿者。“家长制”是目前被证明了的在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和措施中最充满人性关怀、最因地制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办法。(5)建立帮扶机制。帮扶包括社会志愿者、校内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帮扶以及留守学生同伴之间的帮扶。以上的这些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然而,这些策略的提出是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的,忽视了如何发展留守学生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发展个体的积极心理比预防和校正心理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孟万金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农村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传统教育理念,培养留守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留守学生的心理潜能[8]。
因此,留守学生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首先,要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看待学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9]。作为留守学生的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去发掘他们身上可能存在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二,成为积极心理品质的示范者。要自信、乐观、保持良好的心情等,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的治理
人格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为留守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熊亚认为政府应提供公共政策的支持,主要包括: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政拨款;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规范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常规管理;组织媒体和教育机构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城市化进程[10]。徐传新认为政府应该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主要的支持因素;政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给予保障、行为上进行协调、舆论上给予宣传[11]。
留守学生的生活不能局限于学校内部,学校周围的环境对正在成长中的留守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学校的周围也开始出现网吧。对于留守学生而言,网络游戏无疑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而学校又无力治理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政策来治理农村学校的周边环境,为留守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总之,政府和学校采用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留守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留守学生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们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
[2] 万艳梅,王素芳,马兴好,等.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10).
[3] 王国防.焦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4] 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3).
[5] 张维新.关于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0(30).
[6] 蒋笃君.新时期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和对策.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
[7] 马明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9(12).
[8]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8(5).
[9]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3).
很快就要开学了,我们要为开学做好一切准备,迎来新学期的到来。为了让开学顺利进行,很多地区积极组织师生和家长在线观看省《开学健康安全第一课》直播或者录播节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听了_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二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远程培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不仅接触了这种新颖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更能使我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多方面内容,给我带来了良好的学习契机。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容,还涉及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新知识,也让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我们片面认识的学生心理,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需要加强的一种教育。尤其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未成年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意识,所以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解决自身、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对待自己要做到会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被小事激怒,甚至做出有失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针对学生应该做到对待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平等、公平,要学会尊重学生。对待任何一个孩子,不能有私心有偏见,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顺孩子之天性,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另外,我认为我们对待每一个孩子,除了要公平公正平等,还应该要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真诚是最重要的,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想孩子之所想,知孩子之所需。我们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位孩子,只有这样,我们与孩子之间才真能建立互相信任、彼此帮助的关系。还有,我们教师还应该多关心那些有缺点的孩子,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某些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叛逆,心理变得很脆弱。如果他们一旦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势必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有可能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或严重的事情。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感化学生,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其实谈到这点,我自然地想到了我们班级里的一个小男生,他现在是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教过他的老师描述,他这个孩子淘气顽皮,爱惹事,脑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通过六年级以来这半年的观察和接触,我发现老师们对他的评价还是很到位的。具体分析起来,尤其是他的课堂表现,他在课堂上永远直不起腰来,懒洋洋的样子,明显的让人看出他是在走神。即使在课堂上给他点出来了,下一秒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样让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没有吸引力,甚至还会影响我上课的心情。除此之外,他在课下总是有意无意地惹事,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他总爱招惹他们。但是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他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胆量”。根据他的情况,我也与他的家长沟通过,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总结起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或纵容,导致他缺乏纪律的约束。而且他还缺少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针对这一点,我曾经找他谈过心,刚开始他并不想和我聊天,对我有抗拒性,后来在我和他聊聊我自己的故事后,他才慢慢放下戒心,逐渐谈谈出自己的看法。他说他欺负我们班的好学生,特指男生,其实是因为看不惯他们比自己学习好,看不惯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当我听了之后,我有些无奈也有一丝欣慰。无奈的是他太自我,永远把自己看得多重要,受不了自己看不惯的现象存在,这说明他还是很自私自我的,一旦走到初中高中,甚至社会,往往会做出冲动的事情。欣慰的是从另一方面看出他还是很想得到老师及长辈表扬和鼓励,说明他还是很有上进心的。抓住这点积极的方面,我与他聊天、谈心,告诉他现在的心理状态,也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到心理平衡,从而更积极地肯定自己。从那天的聊天之后,我发现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我发现他的这种对学习缺乏热情度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还是需要我长期督促他的。这也说明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有耐心有恒心。
另外,我从此次研修的过程来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也是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比如在语文课上,以教材中超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上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潜力和个性。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之中去,那样就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我们以后通过多种方式,会使自己更加充实,更加提高自己。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三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四所谓健康,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强健的体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我认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五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内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班级中各色各样的学生,我常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解,收获颇丰。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常感受到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对学生影响之大。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和谐的氛围,让你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我认为教师心理素质的健康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的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这次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不仅是传道受业,还在于呵护学生的心灵。在日常教学之外,也应抽出时间来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问题及行为。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都影响重大。我们常常能在新闻及生活中听到学生自杀的事件,有学习方面、也有生活方面等,这也说明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也该多学习,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当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学会同学说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可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过程。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流动小组
张维新总结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托管所模式、寄宿制模式、家长制模式、留守小队模式和卓见成效的江苏模式,这些成功的实践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在这些实践模式中,缺少心理和教育专家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知识指导的活动会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从而使活动效率降低。面对大量的留守学生,为了更有效更全面地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流动小组是一条捷径。
每个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应包括心理教育专家2名和心理教育专业的大学生15名。其主要任务是:深入到农村学校为留守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个体咨询、团体咨询,使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要号召各个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成立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并进行统筹分配。(2)政府要给与专项资金支持这项工作。(3)每年政府应组织开展留守学生教育服务小组经验交流大会,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的教育网站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的教育网站服务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网站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国家关于留守学生的法律法规,留守学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应对方式和解决办法,留守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建议以及留守学生与教师、专家的交流空间等内容。
3.组织留守学生较多的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在农村留守学生较多的学校,教师们也都意识到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但是该怎样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只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没有坚实的理论指导,因此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另外,教师尤其是留守学生的班主任,与学生交往较多,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较多的农村教师参加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发现留守学生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使留守学生能够得到快速而有效的帮助。
4.在农村学校大力推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不少研究学者对学校方面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较为一致的观点,主要包括:(1)学校应成立留守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小组,制定切实的工作计划,建立学校留守学生的档案,利用寒暑假定期开展家长会,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沟通与联系。(2)丰富校园文化和生活。(3)开设适合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4)实行“家长制”。家长是指临时履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部分职责的志愿者。“家长制”是目前被证明了的在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和措施中最充满人性关怀、最因地制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办法。(5)建立帮扶机制。帮扶包括社会志愿者、校内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帮扶以及留守学生同伴之间的帮扶。以上的这些策略,都是行之有效的。然而,这些策略的提出是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的,忽视了如何发展留守学生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发展个体的积极心理比预防和校正心理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学校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孟万金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农村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传统教育理念,培养留守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留守学生的心理潜能。
因此,留守学生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首先,要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看待学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作为留守学生的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去发掘他们身上可能存在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二,成为积极心理品质的示范者。要自信、乐观、保持良好的心情等,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的治理
人格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为留守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熊亚认为政府应提供公共政策的支持,主要包括: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政拨款;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规范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常规管理;组织媒体和教育机构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城市化进程。徐传新认为政府应该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主要的支持因素;政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给予保障、行为上进行协调、舆论上给予宣传。
留守学生的生活不能局限于学校内部,学校周围的环境对正在成长中的留守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学校的周围也开始出现网吧。对于留守学生而言,网络游戏无疑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而学校又无力治理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政策来治理农村学校的周边环境,为留守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政府和学校采用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留守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留守学生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们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
:郑局长您好。回归生命发展的本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泉州的生命教育日臻完善和成熟,不仅成为这座教育强市的闪亮名片,而且以其超前的姿态和取得的切实成效成为我国生命教育界的一朵奇葩。请谈谈您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泉州在此领域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郑文伟: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而后者无疑是德育主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德育,是一个范畴很大的概念,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理念,也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我市系统地、有组织地开展生命教育是在2007年10月。那年,全市非正常死亡的学生人数较多,特别是诸如学生自杀之类的恶性事件,引起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生命状态的关注和深入思考,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于是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的通知》,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我市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生命的缘起。对孩子提出“我从哪里来”的问题给予正面科学的回答,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爱的结晶。个体生命既是前人的生命延续,同时又要通过后代才能延续下去,这就注定了每个生命对家庭乃至家族负有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生命的特点。生命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要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分子,每一个生命都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具有人的本质规定性,才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生命的价值。人只有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尊严与宝贵,这样的人生也必定是精彩动人、富有意义的。
因此,生命教育始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其最终的落脚点是让生命更精彩,即实现人的生理(自然属性)、心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的完满统一,实现人的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的统一,最终共同凝成人的生命亮度,教会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引领学生过一种完整幸福的生活。
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生命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上逐步完善,实现了从应对特殊事件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转变。立足于平时,既实现全覆盖,又特别关注特殊群体;既注意校内教育,又注意校外教育;既通过德育课普及,又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外来工子女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丰富了生命教育的内容,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保障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是按照“平等、融入、成才”的理念做好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工作。每年暑假组织外来工子女夏令营,为外来工子女免费办理借书卡,评选优秀外来工子女,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泉州,在泉州健康成长。
身心要和谐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一把护心伞
:道德存在于关系之中,而人与生命之间也是一种关系,所以人与生命之间同样有道德可言。生命教育除了要面对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必须将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纳入其中。在这方面,泉州是以什么为突破口,具体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郑文伟:人与生命的关系包括人与自己生命、人与他人生命以及与他类生命之间的关系。生命教育最核心的意涵就是对生命的关爱。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则是关爱生命的基本要义。对于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突破口,将其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成立机构,搭建立体心育网络。由市文明办和教育局联合批准成立了服务未成年人的公益性、系统性、专业化、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机构—“泉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确立了57个覆盖沿海县市和山区县的心理辅导站和103所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配齐师资和设备,服务师生和家长;在“泉州德育网”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绿色通道”专栏和“网上心理在线”,通过网上互动平台和热线电话为学生及其家长解疑释惑,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加强培训,打造专业心育队伍。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多次组织各实验校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其它教研活动;每学期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和教研;不定期开展听评课、交流活动;聘请省内外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通过组织讨论交流、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措施,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护心伞。
创新形式,保持持续心育活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根据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地采取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人格完善,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每年都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评选活动,优秀课例录制成DV在泉州德育网上进行展播;建立泉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面询、团体辅导等方式,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的免费心理咨询,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各县(市、区)教育局创新形式,根据本地各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了许多方式多元化、内容丰富化、方法人性化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心灵交汇的平台,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注重宣传,营造健康心育氛围。与泉州广播电台合作录制“关爱生命”系列心理专题节目,开设“生命教育大家谈”专栏;在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月”,积极利用广播、网络等阵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海峡都市报》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报告会、座谈会;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开展家庭心理咨询、家教联系卡等多种教育方式,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教育。
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推动其实现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教育不是独轮车
莫让家长成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泉州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走出了一条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社会为依托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成效显著。请您分享下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郑文伟:“教育不是独轮车,也不是单翼鸟”,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家庭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市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本着“积极牵头,调动各方力量;高举旗帜,抓住育人根本;着眼实际,服务每个家庭”的基本原则,努力构建“多元一体”的大教育格局,使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谈不上经验,以下几个方面或许可以给其他各地提供一些参考。
制定家教规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实现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首先是整体规划,启动全市家庭教育“五个一百”工程建设,成立108所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验校,并为百名讲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其次是督导,督促全市总体规划和团体会员单位规划的制定和落实;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使之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步推进,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地向前开展。
开办家长学校。下发文件,全面规范和管理家长学校的开办和运行:一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宣传和普及家教知识。二是实施中小学家庭教育五个一百(即建立百所家庭教育实验校,培训百所家庭教育讲师、开展百场家庭教育报告会、制作百部家庭教育视频、征集百个家庭教育案例)工程,引领全市家长学校步入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员配备严格化、工作操作标准化的良性运转轨道。
注重宣传培训。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教知识,在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性地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和培训;在“泉州德育网”开辟“爱的智慧”家庭教育网络课堂专栏,使优秀的家庭教育讲座进入每一个家庭;联合民生银行泉州分行举办每月一次的“家庭教育大讲堂”,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与《泉州晚报》合力推出“家庭教育大讲堂”专栏,邀请各界人士畅谈家庭教育方式,推广成功经验,深得广大家长的好评。
建设师资队伍。按照专兼结合、素质较高、覆盖面广的要求,全市组建了一支以在职教师为主、退休教师和“五老”人员为辅的相对稳定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活动,大力提高家长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比如,2012年暑假,我们对一百名家庭教育讲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家庭教育讲师的素质,以其专业素养指导全市家长学校的教研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
完善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落实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阵地建设与形式创新相结合、知识普及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在落实全市家教工作规划的同时,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工作,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家长学校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通过亲子互动、家校互访等形式,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借助我市德育网络平台家教信息,首创国内面向广大家长的《3G德育手机报》,向家长普及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教育知识和资讯,极大地提高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和能力。
占领网络阵地
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围之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它给教育界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手段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在您前面的介绍中总结出一个关键词—网络育德。请问,泉州在搭建网络育人平台、推进德育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郑文伟:青少年对网络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他们在网络空间里可以毫无约束地挥洒自己的个性,在网上可以体验到各种人生角色的酸甜苦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如何发挥其优势为德育服务恰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泉州德育网
我们于2004年4月28日正式开通了泉州德育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信息综合平台。宣传教育平台。泉州德育网自开通以来100多所学校在泉州德育网建立子网,及时转发各级德育文件精神、省内外德育信息资讯、上传爱国主义影片,形成良好的网络宣传教育氛围。交流学习平台。“校本德育课程”“校报展示”等栏目,为各学校提供“互学互助、争先创优”的交流平台;《泉州德育》杂志电子版,让教师在“你说我说大家说”栏目中评论与争鸣;“校园小记者”“班级网页”等栏目,提高学生的网络语言素养;“网上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栏目,使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网上凝成一个有效的德育整体。沟通互动平台。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网上祭扫英烈、“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大家谈”等主题实践和专题论坛,让大家更加了解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举办网页设计、诗歌创作、邮票设计等网络比赛,新颖的方式使同学们踊跃参与,乐在其中;设立教育思想大讨论窗口,征集意见和建议,使网络德育更加深入人心。创新服务平台。开辟网络特色版块,丰富德育文化:“网上素质拓展夏令营”“网络读书节”吸引学生参加丰富、绿色的德育活动;“地震知识展览馆”“科普之窗”“闽南文化”形成网上展览馆,拓展学生视野;“青少年学生网上读书”“好书推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德育成果展示”和“网上德育文化活动”展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果,不断增强网络德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泉州中小学网上心理在线
我们聘请22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网上工作室,设立专题网页,让家长、学生了解心育知识,进行网上心理咨询辅导,报道心理健康活动新闻,交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经验。由心理专业教师为学生答疑释惑,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G德育手机报》
全国首创面向广大的家长的《3G德育手机报》,每星期二、四、六以彩信形式发送。开设教育大视野、一句话新闻、教养心得等可读性强、家教知识丰富的栏目。从2011年元旦创刊以来,共发刊400多期,引导家长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理解并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网上德育培训学校
我们邀请国内知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将教学视频放在网上,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多部视频上网,供大家下载学习。通过网上培训,为广大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开展学习德育理论、加强科学管理,提升了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我市德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生产力,由“一网”“一线”“一报”“一校”所组成的“四个一”的建设将网络时代的德育前沿“一网打尽”,为我市教育在全社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于无痕处育人
整合文化和历史资源涵养教育品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只有如此这般方能触及人的心灵。因此,呼唤文化自觉、文化立根、文化育人,应当成为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神圣使命。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请问,泉州在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优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郑文伟:文化本来就是内在于教育的,文化育人就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可曾几何时,教育却与文化渐行渐远。文化是比知识、技艺、制度等更加重要,但又通过它们彰显出来的人类生活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之“根”。文化育人的魅力就在于它对人心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心理结构中的集体无意识,影响至深至远。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大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南音、南戏、南少林、南建筑、南派工艺,构成了泉州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为了凝聚泉州传统与历史文化的神韵,使师生共同沐浴其中,耳濡目染,行以成之,我市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创新载体,着力整合文化和历史资源涵养教育品质。
培育学校精神,营造良好校风。把泉州人爱拼敢赢、坚韧不拔、侨乡赤子爱国爱乡的情怀等当地优秀的精神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一是用校训凝聚人。开展“校训征集”活动,引导学校提炼校训,使校训成为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二是用师德感化人。通过开展“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三是用典型激励人。开展“先进班集体”“学雷锋班级”“美德少年”“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成长成才,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