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药

中医药

时间:2023-01-10 10:0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药

第1篇

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al Culture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6281

国内刊号:31-1971/R

邮发代号:4-44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2篇

英文名称: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397X

国内刊号:32-1630/R

邮发代号:28-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第3篇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传播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中医博物馆收藏有各种中草药标本,其中蕴含的中医文化能够不断教育人们,中医药博物馆不但收藏书籍,还有实物展示、药品展览,人们可以在实际观看中真实体会和学习药学理论知识,以最灵活的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一、我国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的情况

六十年代,我国的中医药博物馆渐渐发展起来,我国中医药文化也随之得以弘扬光大,我国中医药的文化也得以保留流传下来。在我国各个省市都设有中医药博物馆,近些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中医药博物馆规模逐渐增大,建设也日渐完善,在全国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也越来越大。有很多中医药企业借助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来宣传自己的品牌产品。现如今,由中医药企业投资建筑的博物馆几乎20所,并且博物馆的建设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中医药博物馆近100多所这对弘扬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

二、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作用

中医药博物馆集教育、研究、收藏职能于一身,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机构,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功能首屈一指,博物馆成为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中医药博物馆中,医学典籍、中草药标本收藏众多,医学规律和发展脉络、医家的成就和贡献,通过展示物可以得以体现,有利于直接、简单的促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了解、弘扬和学习。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上尤其独特优势。

(一)博物馆中有很多实物收藏,中医药的文化内涵通过实物展示的形式得以直观展示,其感染力和说服力很强[1]。丰富的图片、标本、模型和文物极其鲜活生动,晦涩难懂的医药知识通过实物观摩的方式迎刃而解,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的深奥难测和广博精深被人们充分的认识到。

(二)通过中医药博物馆来传播中医药文化,具有教育形式直观、时间消耗短、文化容量大等优势,人们在博物馆中观展,犹如在极大的知识容器内自由翱翔,并且医学中的细节也能清晰掌握,比起枯燥的课堂讲解、晦涩的书本知识,在中医药博物馆中自由观看、吸收感兴趣的知识更能加深印象。

三、我国中医药博物馆布展遵守的原则

开设中医药博物馆的目的是使我国的中医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使人们得到一定的教育,对中医进行了解并能够收藏一些名贵药材。在博物馆设计时也应该重点突出这一功能,促进人文与科学、创新与传承的结合。

(一)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中医药不但应该具备科学精神,而且还应该具备人文精神,因此,在博物馆的布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人文和科学的结合。中医药科学的内涵可以通过图片、文物以及标本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医药的人文情怀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或者场景的设计烘托出来,从而有利于人们对我国的中医药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学习,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的欲望。

(二)创新和传承的统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传承传统的文化,还应将创新的思想融入其中,使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得到不断的发展。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结合创新的思想和经验使我国的中医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体现出我国中医药的精髓。

(三)现代和传统的融合。在我国中医药博物馆中,不但要对传统实物进行展览,还应加入现代化因素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其展览的方式很多,如光影、声音、电子等互相结合,使标本的展览效果更加生动,这样人们在参观的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医药的精髓,从而实现了教育的目的。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使通信网络系统不断完善,从而使中医药博物馆不断实现数字化建设。

四、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中医药文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传承中华文化上担当着主要作用,参观博物馆的一般都是青少年,但是中医药文化晦涩且精深,青年人一般不感兴趣,只有将中医文化渗透到生活细节中,才能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文化魅力,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具体方法如下:

(一)加强青少年对中医的认识

经络是中医药的基础,在组织青少年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时,讲解员可以把整理好的医药理论进行具体讲解,使得青少年对经络的发展和起源做到了解;扁鹊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了解中医药时不可避免,为了提高青少年兴趣,可以介绍扁鹊的历史故事,同时将恒动观展和辩证法传播给大家;中医与五行是分不开的,五色、五味和五脏与中医药息息相关,这些也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在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时,青少年可以向讲解员提出各种问题并得到解答,以此提高他们对中医的兴趣和了解[2]。

(二)加强青少年对中药的认识

在青少年参观中医药博物馆的过程中,通过讲解神农尝百草的典故、药物产地、中药名称、可治疗疾病等激发人们对中药的兴趣,发起找寻中药等活动,加强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疗养生,药食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源的,能够通过中医药博物馆内的养生食疗大讲堂的分析、讲解,认识到中医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指导青少年及其家人学习药物养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就是其中组成部分之一,其影响力重大,中医的发展、医药文化的弘扬、传承和保护甚至是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可以从中得到实现。上述分析可见,中医药博物馆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可以使人们在趣味中接受文化,还能引导人们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洪.依托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药文化的教育与传播[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4:7-9.

第4篇

[关键词] 中医药 旅游资源 旅游

医药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中医药旅游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未形成大规模的开发,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也很少,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概念,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很显然,医药旅游并不等同于医疗旅游。本人认为,中医药旅游是在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为基础,与中医药相关的各种旅游活动。中医药旅游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

一、中医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中医药与国画、京剧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一直在世界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外国人来华旅游的重要旅游吸引物。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各种旅游活动倍受青睐,同时,“花钱买健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新加坡、印度等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医疗旅游计划,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中医药旅游应抓住这一发展的契机。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为中医药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旅游资源。中医药旅游的内容和方式丰富多样,但可概括为医疗旅游、医药旅游、参观学习、会展等。

1.医疗旅游

主要是以预防、治疗疾病或健身为主要目的。中国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刮痧、拔罐、气功、太极拳、按摩、药膳、药饮、药酒、洗温泉、泥疗等都是传统的项目,就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医以阴阳、五行等哲学理论为指导,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对药物的性能加以概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中医疗法。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美容、心脏手术等医疗项目虽然不是传统的强项,但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昂贵的医疗费用而言,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医药旅游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其中的天然药物资源有记载就已达3000余种,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位。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广东 的陈皮、山东的阿胶 、云南的茯苓等,由于中药大多为植物药材,生长于大自然,通过自然的选择与淘汰,其毒副作 用一般较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中药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具国家旅游局在入境旅游者购物抽样调查显示,中成药和保健品是旅游者最感兴趣的商品之一,中药材是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主要品牌之一。

3.参观学习

参观学习包括对药材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医药博物馆等地的参观游览。许多药材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当人们回归自然,置身于中药材世界时,不仅可欣赏到自然美,也同时通过人体本身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流,达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在参观游览过程中,通过增加一些可参与性的活动,经过专业人员或导游员的讲解,即可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又可实现寓教于游的目的。

二、中医药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中医药旅游资源丰富,但对中医药旅游资源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目前,中医药旅游产品虽已出现,但中医药旅游的开发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未形成大规模的开发。如东北地区的人参、鹿茸等吸引着大批韩日游客,他们在旅游途中,喜欢用中国的药膳,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些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吸引更大范围更多的游客,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疗旅游水平低

目前,我国的医疗旅游还是以疗养为主,但与医疗旅游较发达的新加坡、印度等国相比,在医疗水平、硬件设施、休闲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医药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我国拥有丰富的医药旅游旅游资源,但由于对其开发力度不够,国内专业人士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医药旅游的概念,更何况普通游客和国外客人。

3.规模小水平低

目前,中医药旅游由于规模普遍较小,未形成区域中医药旅游中心,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都较小。同时还停留在是以观赏、疗养、购买为主,水平较低,服务项目不能做到完整配套。

三、中医药旅游发展对策

1.提高认识,培训人才

中医药旅游是重要的专项旅游产品,是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目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研究的人很少。各级政府和专业人员应对中医药旅游的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2.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我国中医药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数还属于原生状态,开发力度不够。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中医药旅游资源,提高资源吸引力,确定合理开发模式,推出规范的专项旅游线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加大宣传力度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医药旅游潜在的国际市场非常巨大,政府相关部门应抓住机遇,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把潜在的市场转变为现实的旅游者。

结语

中医药旅游是旅游业的全新分支,我国中医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必须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以达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广增:我国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

[2]张群:中医药旅游的产品开发与市场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

[3]徐菲:迅速发展的印度医疗旅游,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

[4]甘枝茂等:旅游资源与开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5]杨桂华等: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5篇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中医药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中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执行。

第三条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第四条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医疗需求,统筹安排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完善城乡中医服务网络。

第六条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药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对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做出显著贡献和在边远地区从事中医药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

第八条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第九条中医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活动,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复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第十条依法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能够提供中医医疗服务。

第十一条中医从业人员,应当依照有关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并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中医服务活动。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学的人员以及确有专长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通过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第十二条中医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相应的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应当具备中医药基本知识以及运用中医诊疗知识、技术,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技能。

第十三条中医医疗广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申请并报送有关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应当自收到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核发中医医疗广告批准文号的决定。对符合规定要求的,发给中医医疗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中医医疗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中医医疗广告。

的中医医疗广告,其内容应当与审查批准的内容一致。

第三章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第十四条国家采取措施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

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

第十五条设立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并建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临床教学基地。

中医药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医药教育机构临床教学基地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国家鼓励开展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

第十七条承担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专长和良好的职业品德;

(二)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30年以上并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年以上。

第十八条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继承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良好的职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育、科研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并担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九条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以及继承人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本地区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中医药人员培训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应当按照中医药人员培训规划的要求,对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医疗机构应当为中医药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第二十一条国家发展中医药科学技术,将其纳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加强重点中医药科研机构建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重视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取措施开发、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成果,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十二条中医药科学研究应当注重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防治研究。

中医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科研的协作攻关和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技术骨干。

第二十三条捐献对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的,参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国家支持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重大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对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医药技术,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批准,防止重大中医药资源流失。

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中医药科研成果,确需转让、对外交流的,应当符合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中医药事业经费挪作他用。

国家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投资等方式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二十六条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包括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

获得定点资格的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

有关单位和中医医疗机构应当加强重要中医药文献资料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第二十九条国家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扶持濒危动植物中药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药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鼓励建立中药材种植、培育基地,促进短缺中药材的开发、生产。

第三十条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

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的评审、评估,中医药科研课题的立项和成果鉴定,应当成立专门的中医药评审、鉴定组织或者由中医药专家参加评审、鉴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中医药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获取其他利益,,,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审批机关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取消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一)不符合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

(二)获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未按照规定向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

第三十三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未按照规定通过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许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四条中医药教育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审批机关予以撤销:

(一)不符合规定的设置标准的;

(二)没有建立符合规定标准的临床教学基地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重大中医药资源流失和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泄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损毁或者破坏中医药文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损毁或者破坏属于国家保护文物的中医药文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篡改经批准的中医医疗广告内容的,由原审批部门撤销广告批准文号,1年内不受理该中医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批申请。

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撤销中医医疗广告批准文号后,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查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所称中医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院、门诊部和诊所。

第6篇

英文名称: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5699

国内刊号:22-1119/R

邮发代号:12-4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7篇

[关键词] 斑秃;中医药;内治;外治

[中图分类号] R758.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c)-0056-04

Research overview about alopecia areat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NG Jing DUAN Xingwu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Dongzhim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alopecia areata can't be ignored and it is a trend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joins with modern medicin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retrospecting the ancient literatures of alopecia areata,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 famous doctors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recent five year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auses, treatments inclu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s and both of them, acupuncture, such as fire needle and plum needle, the treatments with Chinese and modern medicine, the therapy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finds it is an advantage to cure alopecia areata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reatment isn't limited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makes the effect significant with modern medicine and the proper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the treatments still need to explore much more perfect way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ose ways to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S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overview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alopecia areata.

[Key words] Alopecia areat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treatment; External treatment

斑秃是一种头发斑片状脱落的皮肤病,无自觉症状,偶有脱发区域头皮轻度麻、痒[1]。祖国医学古代文献中没有与斑秃对应的唯一病名,多根据其病因及皮损形态来命名,如油风、鬼剃头。中医药治疗斑秃的效果值得肯定,除使用传统的内外疗法,与现代医学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联合运用使临床疗效得以提高,但仍有治疗时间过长、易复发等问题,因此还需不断完善。通过探究中医药诊治斑秃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待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效的诊疗思路,提高疗效。

1 古籍文献研究

1.1 病名及症状

古籍中有关本病的记载,可追溯到《难经》与《黄帝内经》时期,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鬼舐头”。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首次提出了“油风”这一病名,被广泛使用“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清代《外科证治全书》中写到“油风,又名鬼S刺,俗称落发”。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谈到“成片脱落,皮红光亮,痒如虫行,俗名鬼剃头”。

1.2 病因

1.2.1 血瘀 《医宗金鉴》提出油风诊治要诀“油风毛发干焦脱……养真海艾砭血痊”。《医林改错》云“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清代王清任首次提出瘀血内阻是致使脱发的病因。《血证论》中有云“凡系离经之血……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阐述了发落与血液瘀滞之间的关系。

1.2.2 肝肾不足 《内经》中便有肾与毛发之间关系的论述,如“肾气实,发长齿更;肾气衰,发堕齿槁”“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等。《素问》云“肾者主蛰……精之处也其华在发”,《难经》云“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于骨髓・・・・・・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皆强调了先天之本肾与毛发之间的密切关系。《金匮要略》阐释了肝肾与发落之间的因果关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1.2.3 气血虚 《诸病源候论》有云“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络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脱落”。《脾胃论》中说到“夫胃病其脉缓,脾病其脉迟,且其人当脐有动气……若火乘土位,其脉洪缓,更有身热……此阳气衰落,不能生发……或皮毛枯槁,发脱落”,由此可见,李东垣认为胃气虚无以化生气血滋养毛发而致发落。《外科证治全书》提出“油风……夫发为血之余,肾主发,脾主血,发落宜补脾肾,故妇人产后,脾肾大虚多患之”,指出治疗上宜补脾肾两脏以补血养发。

1.2.4 风邪 风邪,既有内风,亦有外风。《冯氏锦囊秘录》云“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作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提出血热生风、肝风内动是引起发枯落的重要病因,此为内风也。《医宗金鉴》中写到“毛孔开张,邪风乘而入,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道明了外感风邪致病的原理,此为外风也。

此外,斑秃还与情志因素有密切联系。斑秃常因情志内伤,气机逆乱,气滞血瘀,不能上奉于脑,毛发失荣;或久病及产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发无精血濡养而起病。《诸病源侯论》写到“人有风邪在于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指出外感风邪加上本虚致使头发片状脱落,所以使斑秃发生的既有外因亦有内因。

1.3 治疗

1.3.1 内治 《寿世保元》有云“儒者因饮食……须发脱落。余以为劳伤精血,阴火上炎所致,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冬、五味子及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须发顿生如故”。《杂病证治准绳》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脉弦气弱,皮毛枯槁,发脱落”,用四君子汤加熟地治疗“发脱落至脐下痛”,以益气健脾。《医林改错》中,王清任用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瘀型脱发。《医学入门》云“少壮有发落,或须亦落者,肾枯火炎……肾气丸、天门冬膏主之”。

1.3.2 外治 《疡医大全》中记载“生姜切片,擦落发光皮上,数日即长”“川椒四两,用白酒酿浸七日,早晚润秃处,其处自生”等外治斑秃的方法。《千金要方》中治鬼舐头方和生须发膏等亦是治疗斑秃的外治良方。《医宗金鉴》中指出“若耽延年久,宜针……出紫血,毛发庶可复生”,即脱发已久可针砭脱发处,出紫血,以助于生发。

综上,治疗斑秃的方法丰富多样,内治丸剂、汤剂等剂型丰富,中医外治更是历史久远,内外合治亦是常见,《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8首治疗发秃脱落的方剂,包括内服与外用方药。《外科正宗》中“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治当神应养真丹服之,外以海艾汤熏洗并效”,亦有针砭治疗之法。

2 现代著名医家经验

朱仁康认为现代医学所说的斑秃,在祖国医学中称为油风,同时指出油风还包括脂溢性脱发,斑秃与“血”密切相关,宜从血论治,并总结出斑秃多见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的虚证与血虚风燥无以养发的虚实夹杂证,以及血热生风的实证等,归纳总结出:血热证、气血两虚证、阴血虚证和血瘀证四证[2]。

赵炳南认为斑秃多因肝肾两亏、阴血不足无以荣养肌肤,同时腠理不固,风邪乘虚入所致。赵炳南善用七宝美髯丹以养血补肝,有时亦惯用神应养真丹加减,认为天麻加入补血、补养肝肾的药物,能促进头发生长。外用方面用椰子油或鲜椰子汁搽脱发处[3]。张志礼通过毛发特征探寻机体气血盛衰的情况,认为湿热之症治疗时应注意脾虚,不可只用苦寒峻药,需注意调理脾胃以便湿去而发固[4]。

P国维认为斑秃为虚实错杂之证,治疗上不可忽视本虚的重要性,且需标本兼顾[5]。P国维根据自身经验发现松针对于治疗斑秃的有极大帮助,《本草纲目》中记载:“松针,气味苦温,无毒……主治风湿疮,生毛发……不饥延年。”临床上,P国维常用黄芪、灵芝等补养正气,调节免疫力,让人受益匪浅。

各名老中医考据大量古籍,结合临床总结出让后世受益匪浅的经验方法。对于斑秃的认识及诊疗,需注意标本兼顾,在调节血瘀血虚、疏风散邪时,应顾护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补养肝肾、调理脾胃,在不同疾病阶段分清主次,尽量达到疗效的最优化。

3 近五年研究概况

3.1 病因与辨证

肝藏血,肾藏精其华在发,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时无精血养发,毛发失荣而脱落以致斑秃,所以斑秃的病因与辨证分型应重视“血、肝、肾”,以补血养血益气、滋补肝肾为基本准则[6]。发为血之余,气为血之帅,七情内伤时,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血无法上奉于脑,毛发失养以致斑秃。对于斑秃疾病,情志因素不可忽视,心理干预能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疾病疗效[7]。

斑秃由多因素引起,《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将斑秃分为肝肾亏虚、血热风盛、血虚风燥、气滞血瘀4种证型。临床上周丰宝等[9]对斑秃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肝郁血虚型29例、气血两虚型18例、肝肾亏虚23例。不同医者在实际诊治中对斑秃的辩证分型看法各有特色,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外乎“虚、实”两字,虚证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主,实证可见肝郁、血热风燥、血瘀证,并有血虚风燥、气虚血瘀、肾虚血瘀、肝郁血虚等虚实夹杂证[10]。因此,治疗上当注重情志因素,以虚实为纲,标本兼治。

3.2 内治

斑秃的内治不外乎口服中药。《外科理例》云“治外必本诸内,治内亦即治外”,发于体表的斑秃,与体内脏腑相关,通过辨病辨证临证选方用药。喻红兵[11]与刘欢[12]经过临床辨证分型,分别运用养血生发丸与舒肝养血汤,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90例,肝郁血虚型斑秃33例,有效率为93.33%和83.34%。

小儿斑秃也较常见,但用药需谨慎。小儿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不宜使用激素与免疫制剂等,中药内治便是一个较佳的选择。汤勇等[13]运用茯苓生发方加减治疗小儿斑秃31例,对照组29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经治疗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

3.3 外治

斑秃发生于体表,外治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常选用溶液、酊剂等剂型。王满清[14]将神奇生发露外用治疗斑秃患者114例,治愈109例,总有效率为100%。

针灸治疗的独到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临床徐凯[15]和高险峰等[16]运用梅花针治疗斑秃。项晶等[17]和程素利[18]分别运用温针与火针治疗斑秃,有效率达83.33%、84.8%。温针与火针使虚者得以温,实者活血祛瘀,引热以泄。灸法亦有温通、活血化瘀之理,傅海儿[19]单纯应用灸法治疗斑秃16例,经治疗痊愈4例,总有效率为93.75%。

外治法易于接受,种类多样,副作用少。针灸与外用中药等外治法的联合使用提高了斑秃治疗的效果,例如董辉[20]运用梅花针叩刺加生发液取得良好疗效,且中药复方与现代医药给药方式(如复方当归注射液[21])的结合,橹幸┑脑擞猛乜砹怂悸贰J笛檠芯糠⑾种幸┕撬椴雇庥猛ü减少退行期毛囊中细胞凋亡,可抑制毛囊进入退行期[22]。

3.4 民族医药疗法

花日等[23]用蒙药治疗斑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口服蒙药(嘎古拉、古日贡、阿如等),前者加用外用阿拉嘎斑布,7 d后,前者总有效率为92.8%,后者总有效率为73.7%。杨通神[24]运用侗药(改良俊茸液)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患者132例,痊愈85例,总有效率为95.45%。陈红路等[25]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斑秃,实证组28例和虚证组22例,均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的方式。操作时将药线点燃,直接灼灸莲花穴。经治疗,前者痊愈16例,总有效率为92.9%,后者痊愈9例,总有效率为90.9%。实证组的治疗效果较佳,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药线活血化瘀的功用。

各民族医药在治疗斑秃上各有特色药物和疗法,并与中医中药相结合,其疗效确切,但在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时,方法稍有欠缺,例如缺少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病例数较少等。

3.5 综合疗法

内治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整内环境,外治法使药效直达病所,内外兼顾,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促进疾病恢复。中医内外治疗相结合,是治疗斑秃的基本方法,口服汤剂加中药酊剂或溶液较为常见。彭美霞等[26]采用内服外用中药治疗斑秃35例,口服滋肾生发汤,外用中药酊剂,治愈19例,总有效率为88.6%。

中药内服与针灸的联合治疗,从内调理全身气血,疏通经络,外用针灸之法刺激皮损局部,改善血液循环。麻秋雷等[27]将口服中药与火针相结合,治疗斑秃患者35例,对照组15例仅口服中药,经治疗,前者痊愈4例,总有效率为97.1%;后者痊愈2例,总有效率为73.3%。喻国华等[28]治疗斑秃患者40例,口服中药加隔姜灸;对照组38例,内服养血生发胶囊,外用生发酊。经治疗,前者治愈28例,总有效率为95.0%;后者治愈21例,总有效率为76.3%。

随着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相互结合,多元化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口服中药与外用米诺地尔、曲安奈德封闭的联合使用,疗效比较客观。瞿奕等[29]用中药联合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斑秃59例,对照组60例,仅外用曲安奈德,治疗组痊愈49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38例,总有效率为93.33%。

4 小结

中医药治疗斑秃历史悠远,先辈积累与传承下的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体会。中药内外联合治疗斑秃已是常用治法,把握整体观念,关注局部变化,以虚实为纲,标本兼治,勿忘情志因素。与针灸的联合使得斑秃的诊疗多样化,而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为斑秃患者带来了更丰富的治疗方案。由上文可知,口服中药常用到何首乌、女贞子和墨旱莲三味中药。何首乌能诱导毛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治疗斑秃的作用[30]。墨旱莲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该作用与其所含有的黄酮成分相关[31]。女贞子是扶正固本的补益中药,且在调节免疫方面效果良好[32]。

传统治疗方式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相辅相成,促进了斑秃诊治的发展,如氦氖激光与中药颗粒联合治疗34例斑秃患者[33],运用中医五行音乐改善斑秃患者情绪抑郁[34]等。关于斑秃的疗法不胜枚举,仍有许多特殊的治疗方式及联合治疗措施值得我们去探究。

[参考文献]

[1] 瞿幸.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31-232.

[2]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211.

[3] 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9-290.

[4] 娄卫海,周垒,刘矗,等.皮肤病临症笔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09-211.

[5] 吴盘红.P国维教授治疗斑秃临床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2,44(1):134-136.

[6] 杨倩,魏跃钢.论斑秃中医分型及内治法[J].河南中医,2015,35(4):805-807.

[7] 孙颖.心理干预对中重度斑秃及全秃、普秃患者心理与治疗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0-121.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342.

[9] 周丰宝,陈美南,杜翠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斑70例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7):610-611.

[10] 丛琳,张鹏飞,叶建州.斑秃中医辨治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9):80-81,84.

[11] 喻红兵.养血生发丸治疗斑秃(肝肾不足证)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2):52-53.

[12] 刘欢.疏肝养血汤治疗斑秃(肝郁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13] 汤勇,卢正文.茯苓生发汤治疗小儿斑秃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6,8(4):197-198.

[14] 王满清.神奇生发露治疗斑秃114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12):35.

[15] 徐凯.针刺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 31(2):20-22.

[16] 高险峰,徐百灵.生发梅花针环压叩刺法治疗血瘀毛窍型斑秃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0):5509.

[17] 项晶,边晓东.施氏温针治疗斑秃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1):843.

[18] 程素利.火针疗法治疗斑秃的临床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14.

[19] 傅海儿.艾灸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0] 董辉.生发液涂擦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的研究与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4):4873, 4876.

[21] 詹鹏.头降惫樽⑸湟褐瘟凭窒扌园咄旱牧俅擦菩Ч鄄[J].医学信息,2014,27(2):395.

[22] 黄云英,张德芹,沈丽,等.骨碎补外用对环磷酰胺致小鼠斑秃模型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2,29(4):375-377.

[23] 花日,孟克,乌兰其其格.蒙药阿拉嘎斑布外涂液治疗斑秃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8):2122.

[24] 杨通神.侗药外治圆形脱发132例临床报道[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9):13-14.

[25] 陈红路,邓翠荣,宋飞,等.壮医药线点灸对不同中医证型斑秃患者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4):253.

[26] 彭美霞,周青.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斑秃35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3):78-79.

[27] 麻秋雷,梁冰洁,,等.火针配合中药治疗斑秃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3):232-233.

[28] 喻国华,刘建国.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0):861-862.

[29] 瞿奕,茅伟安,张健,等.曲安奈跃植糠獗樟合中药治疗斑秃59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1):64-65.

[30] Sun YN,Cui L,Li W,et al. Promotion effect of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on hair growth [J]. Bioorg Med Chem Lett,2013,23(17):4801-4805.

[31] 程敏,邓雅婷,王庆伟.墨旱莲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5,18(11):1956-1959.

[32] 于东波,张宏方,郑玉,等.女贞子对免疫相关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7):150.

[33] 杨梅,杨国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斑秃34例[J].陕西中医,2012,33(10):1351-1352.

第8篇

关键词:近视;针灸;按摩;耳穴刺激;气功;穴位激光;艾灸;中药;综述

近视,指的是以看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眼病。自隋唐以来,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近视病因多与过用目力,劳瞻竭视,血伤气损,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有关; 病机多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西医认为近视眼形成主要原因是视觉环境不佳( 包括光污染) ,与阅读时间长短有关,此外还与环境、遗传及发育等诸多因素相关[1]。西医主要有手术与非手术两方面,均是矫正,不能治治愈。而中医药的干预有一定优势,综述如下。

1针灸方法

郑氏[2]针刺双侧承泣、太阳、风池,平补平宵手法,留针30 min/次。1次/d,5~6次/w,20次为1疗程。临睡前,用毛巾热敷针刺穴位。每穴5~10 min。治愈率:19. 5%;显效:37.8%;有效:40.2%;无效:2.4%;总有效率:97.6%。

2按摩推拿疗法

张氏等[3]对45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运用按摩手法,对太阳、晴明、四白、头临泣、肩中俞、合谷按顺序用拇指或食指深按穴位,强力按摩1 min,然后用指腹轻柔按摩1 min,按摩后让患者远眺3 min,按摩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测裸眼视力,视力提高率90.1%。

3耳穴刺激疗法

朱氏等[4]将68例(118只患眼)青少年轻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60只患眼)和对照组(34例,58只患眼),对照组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睡前滴眼1次/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磁珠贴压耳穴眼、目1、目2、肝、脾、肾等治疗,治疗8 w后显示磁贴压耳穴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 33%和62. 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气功疗法

吴云霞[5]纳入标准的大学生近视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练功组、对照组,每组30例。练功组研究对象运用"增视功"锻炼,1次/d,30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则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两组研究对象入组当天和3个疗程后分别检测近视屈光度、裸眼远视力,以末次近视屈光度及远视力作为判定疗效的依据。3个疗程后,疗效比较:练功组:好转34例,未愈20例,有效率达63%;对照组:好转4例,未愈54例,有效率达6.9%。

5穴位激光照射法

临床用于近视治疗的穴位激光照射法主要选用氦-氖激光仪。尤佳[6]治疗青少年近视100例,选睛明、四白、阳白、合谷穴,以氦-氖激光照射,波长0.6328微米,输出功率1.5~2.5 mW,光斑直径 1~1.5 mm,每次选取2个穴位,每穴每次照射5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并设对照组做眼保健操,治疗 2 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3.00%,对照组为36.67%。

6艾灸法

李杜军[7]采用药艾灸治疗青少年近视 241 例,对照组为复方托吡酰胺眼液点眼,总有效率药艾组 86.31%,明显高于对照61.35%。

7中药疗法

7.1李氏等[8]选用明目冲剂(黄苗、党参、茯茶、柴胡、川考、丝瓜络、当归、白术、地龙、全蝎、白砂糖、糊精等) 水冲服治疗近视,20 g/次,3次/d,1个月为个疗程。结果1730例患者中治愈250例,占14.45%;显效896例,占51.79%;有效490例,占28.32%;无效94例,占5.43%;总有效率为94.56%。

7.2黄妍收集2009年7月~2010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近视眼"例(年龄5~15岁,屈光度

7.3刘氏[9]认为,近视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失衡、眼部组织代谢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观察组成益明亮视I~III号系列方治疗近视之肝热证:患者初期肝经郁热,目昏不明,治以清肝泄热,开窍明目,给予益明亮视汤I号,药物主要有石决明、茵陈、黄琴、柴胡等;用药后肝热不显,肝脾两虚,治以益气健脾,养心育瞳,给予益明亮视汤II号,主要药物为远志、石葛蒲、当归、黄茂等;患者视力提高至1.5以上,己无临床症状,给予益明亮视汤III号补肝肾,益精血,药物主要有构祀子、车前子、生地黄、当归、芜丝子等,巩固2 w后停药。结果:治疗526只眼,治愈率83.3%,总显效率96%;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年龄越小,越易治愈,提示预防近视工作越早越好。

7.4元氏[10]认为近视的病机脾胃气虚是本,血癖是标,当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癖之法,创制了视明露方益气健脾活血治疗青少年调节性近视。结果治疗168只眼,显效72.6%,有效27.4%,以视明露配合眼保健操治疗青少年近视158眼,有效率达100%,无不良反应。

7.5增光袋泡剂系由著名眼科专家张怀安从《银海精微》治"能近视不能远视"的千里光散衍化而成,功能益肝补阴,升阳明目增光。张[11]以增光袋泡剂治疗218只眼,治疗后视力恢复到1.0以上98只眼;平均视力提高0.35;提高1~3行者68只眼,平均提高0.26,总有效率为76.15%。观察6个月后,视力1.0以上者92只眼,视力保持不变者100只眼。

7.6赵永旺[12]等用益气健脾汤(太子参、黄芪、茯神、远志、白术、山楂、茺蔚子、菟丝子、枸杞子、石菖蒲)从全身的角度解除睫状肌的痉挛状态,使睫状肌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又补充了全身多种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了患者对环境的抵抗力,同时益气养心,强健脾胃,增强体质,缓解青少年假性近视眼,阻止其发展。

近视是眼科疑难杂症,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建议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上深入研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汪芳润.近视眼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6):381.

[2]郑会芬,张红星.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4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16.

[3]张旭辉,傅少颖.穴位按摩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初步观察[J].伤残医学杂志,2003,11(2):36.

[4]吴丽云,窦思东.中医外治法防治青少年(颈性)近视的临床应用[J].健康研究,2012,32(5):378-380.

[5]吴云霞."增视功"对近视大学生视力影响的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6]尤佳.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青少年近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1):1188.

[9]李杜军.药艾灸治疗青少年近视24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26.

[8]李糜糜,黄永健.明目冲剂的制备与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4,16(6):23.

[9]刘玉芬.益明亮视方案治疗近视眼肝热证267例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3):194-196.

[10]元旭红.视明露为主治疗青少年近视168眼[J].四川中医,2001,19(7):64.

第9篇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知识,成为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核心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非常重视中医药信息的建设工作,明确指出:“中医药信息是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信息,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通过许多中医信息研究人员的努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管理部门网站的建设到一些专业数据库的开发研制,为中医药信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局面,也为中医药科研、医疗提供了信息化的保障。笔者就开展中医药信息服务、促进中医药科研发展谈些体会。

1、促进科研管理的规范化

中医药科研现代化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药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强,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研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科学化、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对于各单位、各部门科研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高科研管理能力,除了要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提高管理水平外,相关信息的掌握也非常重要。科研管理部门不仅要有正确获取、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职能作用,及时掌握国内各类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申报、资助情况,了解基金动态,做好上传下达,鼓励、指导中医药科技人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基金项目。

良好的信息服务是促进中医药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信息服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及时了解、掌握相关部门、行业国内外动态,积极向领导与科研管理部门谏言献策,当好科研管理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同时要针对管理部门的需求,搭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平台,进行专业软件、数据库的开发研制,使科研课题立项、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分配、科研成果评审等管理更加先进、规范和科学。

2、做好科研项目的检索查新

科研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保证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而医疗工作者要在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开展科学研究,其创新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科研项目要有创新性,就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不仅要了解本行业、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还要从大量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获取信息,借鉴其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中。对项目进行查新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科研人员对科技查新工作不够重视。其实,课题立项前的文献检索查新十分必要,不仅可以防止部分课题申报人员由于时间紧,或专业检索知识的欠缺,对自己所报选题信息掌握不足、了解不够的弊端,而且通过专业信息服务人员对该项目研究的内容、方法、技术路线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相关文献检索,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提供给用户一些可以参考、借鉴的技术文献,使科研人员能事先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新的创意与想法的产生,从而提高项目的创新能力。

中医药信息服务人员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及时与课题负责人沟通,对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检索查新,使科学研究少走弯路,避免科研课题的低水平重复。这对有效利用国家财力资源,对于保证科研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评审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3、进行课题定题跟踪服务

定题跟踪就是围绕科研课题,为科研人员定期提供有关的文献资料,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这项服务对科研课题的开展非常有必要。定题跟踪不是简单的提供文献,而是要求信息服务人员主动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去,经常与课题负责人与科研人员沟通,领会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了解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文献检索、加工、分析,为课题组提供最新的国内外资讯。该项服务能够及时修正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偏差,并充实完善课题的建设内容,确保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目前国内在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中,文献定题跟踪服务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重点项目的研究上,专业的文献定题服务对课题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科技成果只有经过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达到真正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的医学科学研究现状来看,普遍存在重科研课题的申报,忽略科研成果推广的现象。一些科研人员,因为职称晋升等原因,在课题申报时积极性非常高,而对课题完成后的科研成果转化不够重视,从而影响许多应用开发性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特别是一些技术较先进、较成熟、简便易行的中医药科研成果,大部分曾获科技成果奖励或申报了专利,已在本单位或本地区推广使用,取得良好效果,但这些科研成果往往由于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而束之高阁。影响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主要原因,除了个别研究人员认为成果是否转化与己关系不大,积极性不高外,中医药信息服务体系的不够完善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除了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认识,还必须加强中医药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创建中医药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构筑科研人员与药厂、医院等之间的桥梁,使一些良好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服务于临床与新药开发。

5、提供高质量的情报分析

情报是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筛选、整理、分析后,传递给某一特定的主体,辅助人们在解决科研、生产中具体问题时有参考或决策价值的信息。中医药科研的发展,离不开情报信息的获取,所以提供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也是中医药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医药信息服务人员要针对性的进行国内外相关情报的搜集,并对所搜集的情报进行对比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最新、最及时的专业信息。同时,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也是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要做好情报分析工作,就意味着信息服务人员要有敏锐的眼光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信息服务人员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对一些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要注意搜集、归档、分析、研究,这样才能为领导、不同的研究学科人员提供最新、最及时的信息。

6、为重点学科提供文献支持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1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7-0018-02

临床治疗矽肺,主要以克矽平、矽肺宁、磷酸派喹、羧基哌喹阻止或减缓肺纤维化进展速度,长期运用容易导致肝肾功损伤。笔者自2000年至今采用中药治疗矽肺5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116例符合国家尘肺标准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其中Ⅰ期18例,Ⅱ期36例,Ⅲ期4例;58例矽肺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8~83岁,平均年龄(78±8)岁。对照组58例,其中Ⅰ期26例,Ⅱ期30例,Ⅲ期2例58例矽肺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0±8)岁。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将中药(丹参、黄芪、当归、地龙、银花、玄参、浙贝)减去杂质及霉变药料后加入冷水浸泡2h,待药材软化后进行煮提2次,每次90min,煮完后合并2次药液,自然静置过滤,滤液加热浓缩至原液的1/5,再进行静置过滤,滤液加热后加入白糖煮沸消毒后,再加入防腐剂制成糖浆剂,待冷却至40"C左右,加入矫味剂调味,完全冷却后在消毒房内装罐即可。(100ml/瓶)每次20ml,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每年连续3个疗程,总疗程3~5年。

1.2.2对照组用羟基哌喹(Hydroxypiperaquine)500~750mg/次,每周口服1次,一月量2000mg,以半年为1疗程,间歇1月后进行第2疗程,总疗程3~5年。

1.3观察指标 (1)肝肾功能;(2)肺通气功能;(3)呼吸功能;(4)胸片肺纤维化进展情况。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有效: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肺纤维化无进展;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2.2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肝肾损伤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2组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6.79,P<O.01

3 讨论

第11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材料,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是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药物制剂专业08届实习生李新星,自从进入大学之后,中考后的轻松、获知被录取的喜悦随风而逝,因为我得从新开始,继续努力奋斗,迎接新的挑战。大学四年是我思想、知识结构及心理、生长成熟的四年。学校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熔融其中的我成为了一名复合型人才。时光飞逝,我将怀着我童年的梦想、青年的理想离开我的母校,走上工作岗位。

中药学校师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从入学以来,我一直把它铭记在心,立志要在大学四年里全面发展自己,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将来真正能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为母校争光。

我以“严”字当头,在学习上勤奋严谨,对课堂知识不懂就问,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课外知识也有比较广泛的涉猎。我还很重视英语的学习,不断努力扩大词汇量,英语交际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些经历使我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阅历,相信这对我今后投身社会将起重要作用。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致

敬礼

李新星2008年4月20日

第12篇

高校特有的传统和文化精神是学校魅力所在,校园文化是学校治学特色的集中表现,从长远来看,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未来。近些年,国内外“中医热”兴盛,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拓展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更是成为我国中医药院校的艰巨任务,校园文化成为中医院校展示中医药文化的一面窗口。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比较成熟,研究成果也颇多,而建设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方面的文献研究却相对比较少,对于怎样建设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术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视角:

1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精髓是建立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

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学科体系、与学科发展和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人文精神方面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和人文气象等,包括哲学文化、历史文化、学术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文学艺术等内容。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曾说:“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中医药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不断融合渗透发展形成的,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因此,中医药文化的建设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它是提升中医药院校文化品位的最有效方法,也是传播中医理念和中医思想的最优桥梁。金阿宁与陈川认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精髓是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在教学改革中彰显中医药文化传统;办学思想中彰显中医药文化精神;环境建设中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学科建设中彰显中医药文化传统;学术活动中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社会实践中彰显中医药文化使命。赵力从中医的东方文化特性出发,认为中医药院校要真正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要着力抓好校园隐性文化建设:首先是通过物质环境烘托良好的校园氛围,体现中医药文化魅力;其次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通过隐性文化建设灌输“医德”教育理念。徐超伍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即导向性、主体性和和谐性原则。王萍则认为在建设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方面应该从办学历史中汲取绵远悠长的中医药文化营养,在办学实践中整合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于办学理念上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与交流,才能走出一条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各位学者一致认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精髓是中医药院校的立校之本,是研究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传统中医药文化元素要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智力资源,这是打造具有鲜明中医药人文特征校园文化品牌的基石。更为重要的是,当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学术氛围,这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培养中医药工作者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出真正的中医药星火车传承之人。

2全面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环境是构造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学术环境、生态环境、精神环境、生活环境等,从中医药院校校园环境着手建设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与学校特色相吻合,充分发挥环境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这是大部分学者对建设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一致观点。翁峰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从校园的物质环境、生态环境、学术环境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院校校园特色文化的内涵建设,并指出校园文化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医药院校就是要把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秦祖杰等学者就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简要探讨了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生活文化建设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精华的沉淀。艾卫平[10]等学者以江西中医学院为例,阐述了江西中医学院如何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培育校园文化精神、完善校园文化行为等方面突出中医文化特色,走出一条将中医药特色融入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此部分研究多是在实例中结合具体的中医药院校校情,把校园文化的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大背景下来设计和实施,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怎样来建设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提炼出理论、原则,用于指导实际工作,这对我国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重视对文化载体的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挖掘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校园植被作为重要的校园物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承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展现于外最直观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这是展现自身特色的最佳途径。建设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基本是从图书馆、中医药博物馆以及中药材植物园等人文景观等方面展开。郭新农论述了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的馆藏资源与声像阅览、设置中医药历史文化展厅、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与阅览服务、建立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参与和促进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王一帆和刘海全两位学者在建设校园人文景观方面,着力强调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与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中医药博物馆对于加强校园文化的科研内涵、辐射功能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多方面的意义,并且建议将校园的“药化”落实,将校园建设成为大药圃,方便学生的中药课程学习,也扩大了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李上、吕培霖则从更加具象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校园广泛种植中药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常用药材有生动形象的认识,成为校园中药特色文化建设思路的一部分。此部分的研究从特定的角度探讨了中医药院校怎样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强调对文化载体的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挖掘,这是建设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可以直接反映一所学校内在的文化素养与气质。同时,对中医药院校的学子们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育作用:流连于具有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中医古籍、金石碑帖、器具实物、字画手稿间,往返于清香秀丽的中药材植物园,对牢固其专业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我国中医药院校在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从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精髓、全面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环境、重视对文化载体的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挖掘等方面展开。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构造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长期的战略问题,必须从多个方面着力建设。在大学教育方向发生改变、社会信息化程度加深以及校园文化与外部文化的交融等新时期新阶段,中医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借鉴先进文化中寻求突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在新时代下,我国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需要学术界秉持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成果的胸襟,主动思考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立足当代我国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以更加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丰富的内涵去创造性地建设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

作者:杨洋 王翠岗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