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7:3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精准扶贫帮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根据市教育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整体推进,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了贫困家庭在校生扶贫资金准确、政府资金减免到位,受到贫困户、在校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赞誉和好评。
2018年,我校对照省市扶贫办、镇政府、村委会辖区贫困户及在校生建档立卡信息,核准扶贫名单,现将本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 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李强校长为组长,侯健主任为副组长,校委会成员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教师包联到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实行“一 对一”信息核查和帮扶。
二、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教育扶贫帮扶长效机制。 为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同时, 高标准完成精准扶贫任务, 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计划、 扶贫工作包联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专题会,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建立完善并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纵深开展。期间,先后制定完善了《教育精准扶贫走访制度》、《教育精准扶贫帮扶措施》等长效机制。
三、广泛开展贫困家庭及人口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对我校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摸准摸实上报中心校; 二是建立贫困学生的在校情况档案;三是及时准确上报贫困学生在校收到的资金救助等发放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进行及时核审。为掌握较为全面、准确的帮扶对象情况信息,我校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与学校所辖地区的村干部紧密配合,虚心听取村干部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拉近距离,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每一位帮扶对象的情况制作了联系表,在联系表中较为详细的记录了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情况。
四、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重点开展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扶贫。
1 、学校提供专项资金,开展经济帮扶,送温暖、送爱心。每学期拿出经费的3% 用于购买学习用品,资助贫困生。
2 、发挥学校专长,开展智力帮扶。学校在了解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后,组织其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召开了帮扶会议,掌握其在校的学习情况,结合其家庭情况和教师的建议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进行定期的辅导,让其在校期间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成。在本年度期末质量检测中,这些学生在学习及心理上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有自信。
3 、开展心理教育帮扶。 由于帮扶家庭中较多学生为留守学生,学校非常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与之交流,掌握其心理状况,适时调整与疏导。
五、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坚决完成上级的任务。
1 、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做好辖区范围内学生的入学工作,加强学籍管理,确保适龄学生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 、建立了“防辍控辍”管理制度,学校与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
3 、密切注意学生辍学苗头,及时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从源头上防止辍学。
我校按照区教育主管部门和乡镇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与各村联系,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第一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全面做好教育行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一、构建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勇于担当。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行业扶贫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达20余次,校级领导4名分派到村,落实到户,各司其责,每月督查党员教师落实扶贫相关工作,每月安排教师深入到村、入户,摸排、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各种信息,做到精准。
二、广泛宣传,扎根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做到精准、细腻、到位。全面落实资助救助政策,做到应享尽享。每周教师、班主任召开一次家长会,宣传资助、救助政策,不漏一户。对照区外、市外、省外建档立卡学生,发资助涵,让每位学生及其就读学校熟悉资助、救助政策。每位负责的老师通过走访、电话、微信、QQ等等密切联系,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每位建档立卡学生及其家长知晓,每月安排全体教职工下村入户,了解、熟悉贫困户家庭情况,加深与贫困户的感情。
三、坚持“应度尽度”,不让一个小时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开学初抓好入学报到注册工作,做好学籍,召开入学动员报告会,制定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加大排查力度。开好家长会、学生会、教师会,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向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与村支两委密切联系,共同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几年来,无一人失学、辍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享受校园快乐。学校先后开展“我为建档立卡学生做一件好事”、“我为建档立卡学生讲一个励志故事”等活动,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激励、关爱。同时还开展了让贫困学生制作感恩励志卡,教师写好扶贫心得体会,家长在扶贫工作上有回音等活动,让学生及贫困户感恩于党和政府。
五、长期抓好教育行业扶贫工作。教师结对帮扶,切实做好1、2、3、4工作法。即每位党员教师帮扶几名贫困学生,每月作两次家访、每月进行3次心理辅导、每月4次作业辅导,累计达500多人次,收效显著,贫困学生及其家长深受感动。
六、坚持抓好孤儿、三残儿童、贫困学生的关爱工作。我校高度重视,做好上门服务教育工作、家访工作、送教上门、随班就读,让每位孤残儿童都得到教育和知识的学习。
七、做好资助、救助工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调查摸底精准资助、救助对象,公开评选、张榜公示,建立档案、跟踪随访,及时、足额发放,同时做好各项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看完《时代大决战》,震撼大方县喀斯特地质地貌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群众生活困难。2015年,大方县仍有贫困乡镇24个、贫困村175个,贫困人口18万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015年11月28日,“2015年福布斯500强企业”恒大集团承担起了结对帮扶大方县的重任。在全国政协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省、市的全力帮助下,恒大集团与大方县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经过3年多来的不懈拼搏和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更加精准,脱贫效果更加明显。
主要做法及成效——
第一,大力实施“13555”产业脱贫工程,2万余人跳出“贫困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挥贫困地区及主体自身“造血”能力是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恒大集团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实施100个养殖基地、30个中草药种植基地、50个蔬菜种植基地、5个经果林种植基地和5个食用菌栽培基地的“13555”产业脱贫工程。大方县政府负责产业基地水、电、路等设施建设,恒大集团负责蔬菜大棚、牛圈等建设,合作社负责种菜、养牛等工作。1个贫困村成立1个农业合作社,在1户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根据土壤、气候等特征,按照“宜药则药、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畜则畜”的原则,从生态种养殖业入手,着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大力实施优质蔬菜种植、经果林种植、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种植工程和大牲畜、生猪养殖工程。
第二,大力实施“产业扶智”工程,“苦工”变“技工”。2016年,大方县负责组织贫困户到培训地进行培训,恒大集团共投入500万元,举办计算机基础培训、天麻种植培训、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病虫防御技能培训、物业管理培训、酒店管理培训、厨师培训等培训55期,培训20800人次。“苦工”变“技工”,9500人在基地从事施肥、剪枝、防疫等技术工作,6200人在省内物业、酒店就业。一是基地封闭式培训。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贫困人口,集中到食用菌栽培基地、苹果种植基地、养牛基地,建立“运营·技术·推销·管理”全体系、“理论·实训·实习·就业”全流程培养模式,采取“半军事化”方式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二是讲堂教学式培训。对没有文化的青壮年贫困人口,集中到乡镇的讲堂或县城的酒店、宾馆,采取请专家、管理人员到讲堂、酒店、宾馆进行教学式管理常识培训,重点讲解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知识。三是田间地头培训。对没有知识文化的老年贫困人口,集中到蔬菜种植基地、天麻种植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采取二转手、手牵手、传帮带等方式进行种植培训,推动产学融合,做到学习就是务工,老师就是老板,强化农作物种植实践能力训练。
第三,大力实施产业“育苗”工程,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强基固本”。实施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百年大计”。围绕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职业教育等方面,采取政府+企业+学校+贫困户的方式,实施产业“育苗”工程。是政府进行产业教育规划,恒大全方位补足产业教育资源缺口。2016年,大方县根据贫困学生人数,对全县产业教育进行了全方位规划。恒大集团在大方县投资新建小学3所、幼儿园5所、完全中学1所、现代职业技术学院1所,为今后孩子们拓展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恒大集团扶贫负责人强调:“留守孩子、困境孩子、孤儿的教育是产业扶贫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绝不丢下每一个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二是设立产业教育奖励基金。设立3000万元的产业教育奖励基金,每年评选300名优秀学生和200名优秀教师,每人每年奖励3000元。2016年,首批教育奖励基金150万元已向教师和学生发放。三是寻求智力帮扶提升师资素质。2016年,恒大集团与清华大学正式签约,清华大学在大方县实施教育医疗合作扶贫,将重点为大方县学校、医院提供远程教学、师资培训、干部培训等全方位支持。目前,已培训340名教师和管理人员。
第四,大力实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工程,打造“种植型+养殖型+服务型”三型扶贫产业。采取政府+企业+幸福新村+居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恒大集团将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贫困户搬迁到小城镇,建成10宜居、宜商的幸福新村,安置了500户贫困户2000贫困人口。大方县政府在恒大集团建设的10个幸福新村成立了居委会和产业合作社,并制定大方县易地搬迁贫困户种植型、养殖型、服务型“三型”产业扶持方案,将蔬菜种植、养牛、物业管理、酒店、厨师等作为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产业。是大力发展易地搬迁贫困户“种植型”产业。恒大集团与大方县政府在移民安置点就近流转土地,建成20个蔬菜种植基地,1户易地搬迁贫困户配套两个占地面积240平方的蔬菜大棚,贫困户将蔬菜大棚入股合格社,贫困户与合作社共经营蔬菜大棚。同时,在基地内建立“微田园”农耕场所,满足45岁以上短时间内难以转型的搬迁群众的农耕习惯,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业可就。二是大力发展易地搬迁贫困户“养殖型”产业。制定贫困户饲养优质肉牛脱贫致富方案,在“智慧产业扶贫平台”上建立“牛超市”,把优质西门塔尔和安格斯牛作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产业。采取幸福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成106个养牛基地,1户易地搬迁贫困户配套3头西门塔尔或安格斯牛,每头牛繁殖成活一头犊牛,恒大集团奖励2000元。引进中禾恒瑞集团建立肉牛饲养、收购、加式、销售产业体系。三是大力发展易地搬迁贫困户“服务型”产业。采取混合所有制形成,由恒大集团、大方县政府共同出资成立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公司,唤醒移民安置点门面、房产等政府性资产。2016年,建成学校10所、商场7个、医疗卫生点5个,吸纳易地搬迁贫困人口129人从事商业零售、学校食堂管理和到医疗卫生点服务。同时,用扶贫资金入股物业公司、酒店等服务业,吸纳易地搬迁贫困人口7597人到恒大物业、园林、酒店等下属企业和战略合作企业就业脱贫。
从这些扶贫的效果来看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创新举措,“精准”驱动出“实效”。扶贫,并非简单的捐钱捐物,而在于找到贫困地区的“贫根”,点穴治病,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扶贫开发的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念好“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的“准字经”。恒大集团与大方县对贫困户进行精准结对帮扶、精准培训、精准发展产业、精准易地搬迁,并通过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了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精准管理体系。产业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下功失,应用科技手段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精准管理体系,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促进扶贫模式既精又准,贫困户脱贫既精又准。
启示二:盯住短板,“扶智造血”强筋骨。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水平不高、产业支撑乏力、生存空间狭窄,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碍,不解决扶智造血问题,单纯输血无疑是杯水车薪。产业扶贫需要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有效增强贫困群众的“智慧”,才能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恒大集团在大方县政府的支持下,采取基地封闭式培训、讲堂教学式培训、田间地头培训,贫困户眼界拓宽、技能增强、收入提高。扶贫先扶智,产业扶贫就是要大力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实现输转劳动力、贫困家庭、新增“两后生”、中青年农业劳动力和自由创业者技能培训全覆盖,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
启示三:换“穷貌”,培育富民产业“改穷业”。精准扶贫,选准产业是关键。为了提升贫困户的“造血能力”,恒大集团在大方县的每个贫困村配置了蔬菜种植小区、养殖小区,持续壮大种养殖等富民产业。为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方县民营企业家主动到贫困村担任“荣誉村主任”,依托恒大集团产业基地,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发展养蜂、种植冬荪、猕猴桃、魔芋、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元增收产业,贫困户收入大幅度提高。产业扶贫,就是要选准产业,采取民营企业家担任“荣誉村主任”、“百企帮百村”、“千凤还巢”等帮扶形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引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一直以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民的愿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扶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进行扶贫的过程中提供了动力,推进了精准扶贫。苏北作为重点扶贫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显著反映扶贫的成效。
一、苏北农业扶贫现状
1.扶贫投入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社会参与力量有限。政府是扶贫资源的供给者,在经济薄弱的地区,地方投入只占省级资金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过度依赖省级财政投入。后方单位的扶贫支持缺乏政策的制约,没有约束性,致使部分后方单位对于扶贫不够重视,直接参与扶贫工作的社会团体组织比较少。
2.扶贫模式没有针对性
从前期的实践经验来看,区域开发式扶贫模式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进入扶贫新阶段,政府依然偏向于旧的模式,将大量的扶贫资金用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低收入户不能直接得到利益,降低了扶贫政策的效率。帮扶对象对于政府帮扶过于依赖,大部分人选择消极脱贫,比较关注于帮扶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
3.扶贫精准度不足
有些地区的扶贫机制不够完善,识别分为区域识别和个体识别,两个识别的精准度不一样;还有就是一些地方选择抽样调查,然后进行逐级汇报,这两种情况都会相应的降低一定的精准度,使得真正需要扶贫的得不到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带动力不够,虽然对项目的投资数额很大,但带动的贫困户数量有限。
二、精准扶贫短板分析
1.农村贫困人口文化水平较低
苏北尚处在扶贫过程中的贫困人口,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技术储备不足,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一些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意识较差,还有些人抱着消极脱贫的态度,觉得这样也挺好,不用做什么就能得到一笔扶贫资金。正是由于他们自身思想上,文化上的意识差,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自己的脱贫速度。
2.贫困地区资源环境不佳
苏北经济薄弱县及“六大片区”是江苏省当前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六大片区致贫有相同的特征,他们所处的自然条件较差,可耕用土地少,土壤贫瘠,限制了农业产出,缺乏农业资源和可利用的矿产资源等,非常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远离经济活动中心,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由于收入低,过度依赖当地仅有的资源,经济技术又落后,所以出现过度开发,污染环境等现象,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阻碍了经济发展。
3.扶贫机制不完善
在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相关责任部门比较分散,不能集中工作,这样不能及时争取到项目资金,给扶贫工作带来较大的不便,并且不利于推进精准扶贫。一些爱心人士、社会组织虽然有着参与帮扶的热情,但是由于相关的激励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使得他们帮扶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帮扶脱贫的社会力量不足,难以形成精准扶贫的社会凝聚力。
4.公共服务城乡供给结构失衡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有所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在供给总量方面还存在着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现象。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与对城镇的投入相差较大。在教育方面,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在医疗方面,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只有小部分在农村;贫困地区的社保标准较低,社保还未全面覆盖,城乡资源配置失衡。贫困人口因为健康,教育等原因而致贫的问题还非常突出。
三、在供给侧改革下的精准扶贫的措施
1.生产要素的革新
(1)劳动力:要让人民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农业这个职业,要让大家都一样,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异。使户籍不再是区分农民和非农民的标志,它只是登记居住地的工具,要鼓励双向自由流动;要积极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注重农村学校建设、改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帮扶发展;改革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重视培养与挖掘农村人才。(2)资本:资本金股金是由扶持资金和商业贴息贷款组成的,将土地、农村的资源变为资本。(3)土地:保证集体所有制,适度规模经营,适时调整土地承包权,不能根据承包面积来给钱,因为这样农民不耕种也能拿到补助,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农民实际耕种的面积来兑现,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2.制度供给
(1)政府要支持农民发展产业,使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2)产业经营形式。对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大户和小型农业企业进行激励,将企业带动、协会带动模式广泛推行。(3)服务。
3.补齐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养老产业短板
县城与偏远地区的教育医疗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补齐短板,资源适度倾斜。将卫生室和乡镇医院建设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来落实。文化建设上,要结合脱贫攻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成一批乡村旅游景区和民宿旅游示范户,它们是以民俗风情、农耕体验、农特产展销等为特色的。挖掘各种文学方面的人才,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书画、演艺等。在贫困区内建设特色旅游景点,创新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
4.推动大众创业和创新
贫困地区在工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都比其他地区落后,所以对他们来说抓好项目储备,争取外部投资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他们才能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因此他们更应该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返乡农民进行创业,政府认真落实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相对具体详细的帮助和指导。
(一)开展以美丽重庆、绿色乡村为主题的2015年重庆扶贫成果宣传巡礼。9月~10月,通过绿色中国网络电视台农业频道对重庆扶贫开况及贫困现状进行集中报道;集中举办2~3场“追梦绿色乡村”巡回展,对社会扶贫先进典型(扶贫集团、社会企业、个人)进行宣传;在《重庆日报》开设专栏,对全市33个区县特别是18个重点贫困区县社会扶贫成果进行宣传。
在“扶贫日”期间,在《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全市扶贫工作、片区攻坚、社会扶贫、行业扶贫、扶贫搬迁等情况进行系列报道。10月17日,在《重庆日报》刊发市领导纪念第二十三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署名文章。
(二)组织全市扶贫攻坚成果汇展。9月底,组织开展了全市各区县、各扶贫集团扶贫攻坚成果汇展活动,充分展示今年6月以来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举措、成效以及近十年来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组织李氏扶贫助教助学资助项目现场表彰活动。李氏扶贫助教助学捐赠资金250万元,将设立3个表彰项目:美丽乡村教师奖100名,每人1万元。创新教学团队奖20个,每个5万元。优秀大学生奖,用来奖励考上北大、清华的贫困学生,每人奖金1万元;考上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贫困学生,每人奖励5000元。
(四)各区县、各部门将组织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
1、扶贫捐赠。通过制定和公布帮扶项目,在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开展定点定向认捐、认建活动。开展机关干部职工、个体私营企业爱心捐赠活动,组织动员城市、农村社区居(村)民参与捐赠,组织志愿者在公共场所开展募捐,对参与者赠予荣誉标识,提升参与意识。各扶贫集团组织所属成员单位开展向对口帮扶区县募捐活动,所得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对口区县扶贫开发。
2、扶贫考察。组织国有企业代表、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代表、爱心人士深入贫困地区,进村入户开展扶贫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引导社会各界自愿参与定点定向资助、认建帮扶活动。
3、访贫慰问。10月15日前后,由区县领导带头到村到户开展访贫慰问活动。
4、驻村蹲点扶贫。各区县向每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切实做到“村村都有工作队、户户都有责任人”。引导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对接帮扶、认建帮扶以及定点定向资助扶持等工作。
5、行业扶贫。各区县各部门立足行业特点,开展科技扶贫、劳务扶贫、旅游扶贫,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兴办实业,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兴教助学、送医送药等行业专项扶贫活动。
【关键词】精准扶贫 内涵 问题 对策
一、现阶段精准扶贫政策的内涵
精准扶贫是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帮扶,对扶贫工作实施精准管理及考核,从而实现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我国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政策源于广东扶贫“双到”的经验,即资金到村到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切实可行的扶贫策略。精准扶贫不同于一般扶贫工作,它具有针对性,是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对象运用合规有效的扶贫措施,最终达到治贫的目的。目前,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八千万人之多,这给贫困对象的识别、致贫原因的分析,以及扶贫机制的构建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提高扶贫精准度,不仅要求我们在扶贫资金的精准到户上下功夫,还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通过精准化的产业扶持、贫困人口再教育等方式,使扶贫资源真正用到贫困人群身上,促使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向“精确滴灌”转变。
二、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特点
精准扶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精准扶贫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稳步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过程虽然曲折,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却举世瞩目。针对以前扶贫工作“粗放漫灌”的方式,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就是要继续深化扶贫管理,精准把握和全面理解扶贫的含义,创新扶贫方式。二是精准扶贫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精准扶贫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保障。尽管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情况看,我国已实现小康社会,但离“全面实现”还有一定差距,这一短板不得不补。三是精准扶贫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也体现了精准扶贫的带动力和重要影响力。作为促进共同繁荣的要点和支点,精准扶贫需要落在实处,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三、实施精准扶贫的难点分析
(一)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的联动发展缓慢
近年来,科技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精准扶贫上力度仍然不够。对于特殊贫困地区而言,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利、信息传递速度慢、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其科技发展基础本就薄弱,这为后期科技的推广增加了难度,这也导致新技术引进困难,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难以在短期内使贫困人群受益。此外,贫困人群对科技兴农缺乏基本的认识,对精准扶贫的认识还停留在钱和物的帮扶上,不利于科技力量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
(二)学前教育落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遍落后,到龄儿童入园率过低,缺少幼儿园或是其办学条件差,专职幼教严重缺乏且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从义务教育情况看,贫困地区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条件差,尤其是远离乡镇地区的学生很难就近入学,受教育程度难以保障。从高中教育情况看,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绝对数量较少,更不用说优质资源。此外,贫困地区高中同质化问题严重,办学目的简单、模式单一,教学质量较差。
(三)精准扶贫在贫困对象的识别上困难重重
精准扶贫在贫困对象的识别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贫困人群底数不清,详细情况不明,扶贫项目和资金指向不够精准,导致扶贫效果不佳。二是贫困人群参与精准识别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村民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时不够重视,没有认真对待,填写信息不准确,他们片面地认为谁是真贫困都是村领导定的,对扶贫政策不够关心。三是精准识别成本较高。R别需要大量驻村干部,而他们的本职工作不允许其将太多精力放在识别任务上,识别过程中也可能使贫困群体产生内部矛盾。
(四)扶贫制度仍不够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
精准扶贫制度不够完善,扶贫效果未能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精准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实现精准帮扶和脱贫,真正帮助贫困人群,可是从实际情况看效果还不够明显。尽管相关部门强调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但许多制度、措施还停留在表面上,实际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针对性不强。究其原因,一是精准扶贫工作人员观念未及时转变,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二是政策的制定与实践脱轨,扶贫措施执行效果不佳;三是现有扶贫政策未能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其中。
四、提高精准扶贫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科技为民的作用,这也是农村扶贫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增强贫困地区特色农业竞争力。要挖掘贫困地区特色农业,通过科技力量治理生态环境,深化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储藏保险能力,逐步创建特色农业品牌。另一方面,要培育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提高农牧业产品附加值,拉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率和贫困人群收入。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特色农牧业,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高效的产品营销网络。
(二)提高贫困地区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施精准扶贫就要关注贫困地区教学质量,在贫困地区普及学前教育、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首先,要尽可能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使农村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还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确保幼儿在合适的年龄接受适当的教育。其次,保障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提高专职教师教学水平。精准扶贫要把精力放在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上,完善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政策,逐步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最后,要改变观念,依托职业教育,帮助贫困人群掌握致富本领,实现精准脱贫。
(三)本着三公原则对待精准扶贫对象的识别工作
在精准扶贫对象的识别上,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各级乡镇干部不得干预,确保识别信息真实、完整,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改变村民们的传统观念,就要从实际工作入手,让村民看到“三公”的执行力,在驻村干部的选择上,要安排专职人员,将国家扶贫政策和贫困认定标准如实传达给村民,提高村民主动参与识别的积极性。要建立识别信息确认和追责制度,使村民本人确认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使其与驻村干部共同承担信息失真的连带责任,避免行为。此外,精准扶贫结果一定要公开,给村民足够的相互监督和反馈时间,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四)完善精准扶贫制度,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事业
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要将扶贫部门、扶贫人员和贫困对象捆绑在一起,并对扶贫效果予以评价,以此作为扶贫工作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具体而言,要在制度中明确扶贫相关责任以及惩处措施,保证贫困人群的监督权,畅通其投诉、举报渠道,避免出现扶贫干部以公谋私或是消极怠工等问题。要在制度中明确“三公”细节和具体措施,确保精准扶贫的透明管理,实行扶贫对象的绝对公示制度。还要在制度中明确规定扶贫资金流向的公示制度,保证每一分扶贫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创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使更多的社会扶贫资源精准定位。
参考文献
[1]杜志雄,詹琳.实施精准扶贫新战略的难题和破解之道[J].中国发展观察.2015,(08).
为强化教师“爱生如子”的师者情怀和仁者风范,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深入困难学生家庭,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及家长思想状况,向他们宣传好资助惠民政策,帮助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彰显国家资助政策的正能量,提高资助政策的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努力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2.走访中,要将现有的各项资助政策向家长进行宣传,要重视收集走访对象对资助政策和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问题要及时给予回复和解决,对于建议要认真梳理分析、积极采纳.
3.帮扶中坚持“精神资助”和“知识资助”为主、“物质资助”为辅,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必要时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自信自强、勤奋学习、努力成长。活动开展期间,要严厉遵守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轻车简从,扎实工作,不给走访对象添麻烦,树立良好形象。
二、走访主体
党员干部、班主任
三、走访对象
我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精准扶贫和农村低保家庭或持《特困职工证》家庭子女孤儿、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学生、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家庭子女
四、活动内容
调査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状况,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及家长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调査分析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致贫原因,认真收集经济困难家庭对资助政策体系和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扶贫工作和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决策参者。深入管传学生资助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参考。深入宣传学生资助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详细解读资助资金的申请条件、评审程序、资助标准等,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都能获得资助。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特别困难家庭学生实施精准帮扶。
全面落实我市、我校现有的各项资助政策;发动教师与困难学生建立帮扶关系,明确帮扶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动社会各界、校友名流捐资助学、扶困助学,不断提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五、活动要求
本刊讯 2016年,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1+20”扶贫攻坚政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教育帮扶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区各级教育部门联同有关部门聚焦贫困地区、贫困学生,全年实施了多项教育扶贫、教育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明显增加。学前教育方面,我区2016年在54个贫困县投入学前教育发展资金4.82亿元,新建幼儿园78所,认定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600所。义务教育方面,我区下达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建设项目资金28.74亿元,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办学标准》的相关指标,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我区还投入2.54亿元实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改扩建项目63个,统筹资金7 500万元支持15个贫困县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同时下达3 000万元支持优质职业院校通过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方式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二是进一步落实贫困地区学生帮扶政策。一方面,我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施15年免费教育,投入资金17.73亿元,惠及学生122.24万人次,同时对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实施100%就业帮扶,该群体就业率达99.97%。另一方面,我区多措并举增加贫困地区学生的升学机会。2016年,我区多所普通高中开设了“圆梦班”,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毕业生3万多名;区内高校安排贫困专项计划2 950个,其中国贫专项计划750个,区内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贫困专项计划200个,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专计划2 000个,为家庭困难学生升学拓宽了路径。
三是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2016年,我区举办了多个贫困地区校长业务能力和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贫困地区学校校长1 600余名、学科骨干教师7 000余名,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学校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我区还支持贫困地区中高职院校建设1-2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县级中职学校教师定向培养、特岗教师培养等工作,为农村地区学校输入新鲜血液,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责编 蒙秀溪)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今年xx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强力推进,势头良好,目前进入常态化推进的关键阶段。为抓住年底前有限时间,集中精力,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经研究,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2017年冬季行动方案〉的通知》(x脱贫发〔2017〕x号)文件精神,市教育局紧紧围绕 “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提出的实现“贫困人口、贫困县乡、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退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按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确保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二、行动重点
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脱贫退出标准,全力以赴做好七方面重点工作。
(一)按照贫困县退出办法和对教育考核指标、全省追赶超越季度点评要求,各区县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测和督导检查,建立完善控辍保学台账,建立“一对一”帮扶联系责任制,落实控辍保学“七长”制责任,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不漏一人。(责任部门:基教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二)加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条件改善项目继续向贫困县学校倾斜,统筹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和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责任部门:计财科、成职教、各区县教科体局)
(三)加强对学生资助经费的监督检查,全程跟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享受资助情况,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应享尽享”。(责任部门:监察室、计财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四)以“幸福成长 爱满教育”——帮扶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系列活动为抓手,着眼教育脱贫工作常态化和工作实效性,持续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圆满完成教育脱贫一批目标任务。(责任部门:人事科、德育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五)继续加大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力度。要求各区县通过进校、进村、进户走访,印发学生资助政策及流程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师生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用最大的力量和最强的举措宣传政策、宣传工作,最大化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到家喻户晓。(责任部门:市教育脱贫办、各区县教科体局)
(六)全面做好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区县协调衔接工作,落实各项帮扶协议,确保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区县全方位的开展。(责任部门:市教育脱贫办、各有关区县教科体局)
(七)积极开展盐铜教育协作帮扶工作,开展“双十百千”活动(即开展10所学校结对共建、10名优秀青年校长到盐城挂职学习;100名骨干教师培训、100名志愿者到xx支教;1000名建档立卡户子女读书资助、1000万教育扶贫资金投入)。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得到更多资助。(责任部门:人事科、计财科、德育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事事有人管、有人干,要有明确具体的帮扶任务、目标和责任,确保活动有序、有力、有效。
(二)加强监督。为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推进,各区县教科体局、市教育局新区分局、局属各学校要定期开展活动总结,及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市教育局也将适时对活动开展情况巡视检查。
按照《淳化县教育脱贫办公室关于对照省纪委监委脱贫攻坚督查检查反馈教育扶贫问题进行排查整改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学区对教育扶贫有关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排查整改,具体情况如下:
1、送教上门
经排查,我学区不存在需送教上门的学生。
2、控辍保学
经排查,学区除1名学生因病休学,其余适龄儿童均能在校接受义务教育。
3、精准资助
经排查,学区能根据上级要求,本着应享尽享的原则,让所有真正家庭困难的学生享受应有的资助,并能如期发放相关的资助。
4、驻村联户
我学区两名教师根据上级安排在大店沟圈村进行驻村帮扶,日常工作兢兢业业,能按照上级安排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5、数据对比
经排查,学区能按照教育局脱贫办公室要求,按时间节点完成数据对比相关工作。
6、政策宣讲
经排查,学区能定期对所管辖村的“四支队伍”、家长、学生进行有关教育扶贫政策的宣讲,保证了扶贫政策人人皆知。
7、档案资料
经排查,所有相关资料能按要求、分类别进行归档。
近年来,__市妇联高度重视以留守流动儿童、监护缺失儿童为主的困境儿童关爱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政策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实事化、载体化、社会化开展关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三个一”推进困境儿童关爱工作取得成效。一以贯之做好实事化帮扶。走村入户、调查摸底,更新和建立困境儿童档案,目前全市登记在册1366名困境儿童、1757名春蕾儿童、54144名留守流动儿童信息档案。对监护缺失、低保家庭儿童,列入困境儿童助学帮扶计划,2015年发放助学金273.2万元,受益1366人;对低保边缘家庭儿童,列入春蕾计划,2015年发放助学金126.7万元,受益1193人。一丝不苟推进载体化服务。在农村社区建立110家儿童快乐家园,实现有儿童教育辅导、有家长学校,有亲子实践活动,有亲情视频电话,有少儿图书室,有体育活动设施的“六有”目标;联合文明办、教育局建成蒲公英关爱行动网站,建立了留守流动儿童、困境儿童、春蕾儿童、爱心妈妈志愿者数据库,实现在线申请、在线更新、在线结对等功能。一个是儿童身边的家园,一个是网上虚拟空间,已经成为关爱困境儿童工作的两大服务载体。一心一意开展社会化关爱。开展寻找十佳“自强不息好儿童”、“手拉手、交朋友”、微公益行动等亲子实践活动,鼓励儿童树立积极乐观、克服困难、自信自强的阳光心态。对2559名困境儿童和春蕾儿童,落实校内有老师结对,校外有爱心妈妈帮扶,对孩子的学习、心理、成长、生活等方面给予关爱帮扶。一批社会组织和爱心妈妈加入到关爱队伍中来,如__事务所用社会工作法关爱失足少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__青少年事务中心实施“逆风飞扬”项目,帮助孩子增强抗逆能力等。
二、“四行动”启动家庭监护缺失社会干预试点工作。2月,__省民政厅、省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社会干预工作试点的通知》,__将试点社会干预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农村留守儿童被列为主要对象,__为首批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社会干预工作试点地区之一。作为试点地区,__市积极开展“四行动”:一是联动协作,争取项目支持。与民政部门商量工作思路,争取公益创投项目支持,争取市委组织部的支持,把困境儿童帮扶作为社区党员关爱基金的项目之一,作为“两学一做”的内容之一。二是开展调研,确定试点乡镇。奔赴__、__等地开展调研,对困境儿童进行了初步摸排,并自我加压,确定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__区__镇、__县__镇两个乡镇为省级试点,鼓励其他各县市区自行确定一个试点。三是建立队伍,夯实人才保障。在市级层面,建立文明办、民政、妇联、教育、公安、高校教师、社会组织负责人等组成的家庭监护缺失社会干预工作专家组,并确定市心理协会、律师协会、家教研究会、__社工事务所、立智微教育等作为智力支持单位;在试点乡镇,分别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评估干预专家组和爱心妈妈三支队伍。四是顶层设计,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国务院、省妇联、省民政厅、__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对照试点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方案,着手制定评估干预体系、精准帮扶办法和转介工作流程等。
三、“五举措”建立家庭监护干预机制,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按照试点工作要求,__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谋划工作。一是部门联动协作,完善工作机制。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健全关爱保护工作的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舆情应对等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路径;把试点工作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扶贫开发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工作共联;通过购买公共服务鼓励专业化社会组织和爱心志愿者参与,从而完善“政府托底、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良好格局。二是建立信息档案,开展动态监测。按照孤儿、监护缺失、权益受侵、家庭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等8种类型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监测;建立爱心妈妈和专家志愿者信息库,了解帮扶资源和专家特长,为精准帮扶干预夯实基础。三是进行评估分析,实施精准干预。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孩子面临困境的状况开展评估分析,将8类困境儿童分为帮扶、干预、监测三大类,综合施策、量身定制包括助学帮扶、教育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引导、行为矫治、医疗救治、临时照料、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对监护人家庭提供困难救助、监护指导、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四是整合各方资源,夯实干预基础。整合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困境儿童助学帮扶、春蕾计划、扶贫开发等项目,解决帮扶的资金问题;通过学校老师、爱心妈妈“2+1
”帮扶,专家、社会工作者“2+1”干预,确保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困境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组织专家对试点乡镇开展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社会工作方法等专题培训,提高家庭监护社会干预工作水平。五是开展教育巡讲,引导家庭履责。通过空中讲堂、网络讲堂、送讲座下乡、家庭情景剧、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亲子大讲堂百场公益巡讲,传播科学家教、法制知识、安全守护、女童保护等知识,引导外出务工父母回乡就近创业就业,履行家庭监护的主体责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决战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近期,陕西省各地也相继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各地新一阶段的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虽是紫阳加快赶越的重大机遇,但脱贫摘帽、全面小康,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县委、县政府相继与市委、市政府签定了“责任状”,立下了“军令状”――未来5年要让建档立卡的3.1万户9.52万贫困人口越线、147个贫困村脱贫、全县脱贫摘帽。
紫阳县把脱贫摘帽作为“十三五”规划第一目标,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完善十三五规划,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和各专项扶贫规划。根据总体安排,2016年30个贫困村1.29万人脱贫;2017年30个贫困村1.29万人脱贫;2018年40个贫困村1.24万人脱贫;2019年47个贫困村1.9脱贫;2020年脱贫3.8万人。
那么,未来几年怎么干?
紫阳2015年底召开的全县脱贫攻坚会议已经给出了答案:下大力气在“脱贫工程”上寻求突破,确保全县5.72万贫困人口通过移民搬迁脱贫,5.64万人通过产业、就业、生态补偿脱贫,1.24万人通过医疗救助脱贫,1.51万人通过教育扶贫脱贫,5.06万人通过低保兜底,彻底拔掉穷根。
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全县还有5.72万贫困群众需要易地搬迁,计划于2016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地灾户、洪灾户”搬迁任务,201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搬迁安置任务。同时,采取企业带动、产业支撑、景区辐射、技能提升、资金互助等有效模式,落实好“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办法,不断加大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扶持力度,努力使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在促进增收上下功夫。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紫阳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电商扶贫试点县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推进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景区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综合帮扶驱动的办法,重点壮大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五大特色种植业和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传统手工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小型加工业、富硒美食、民歌茶艺、电子商务等二三产业发展。
在促进就业创业上下功夫。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全县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实行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建立创业对接贫困村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引导群众回乡创业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更多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
在生态补偿上下功夫。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县里大力支持和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山林经济、乡村旅游,把一批山林经济园区打造成为种植、加工、旅游一二三产融合的循环产业体系。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调整农村护林员、保洁员等政府出资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上岗,就地解决收入问题。
在斩断穷根上下功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全县贫困家庭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中阶段教育学费实行全免;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帮扶外,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政府资助、助学贷款、助学金帮扶全覆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
在落实救助政策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医疗救助机制,扩大健康扶贫工程的救助范围,农村合疗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对象,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制度。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公共卫生项目。实行县、镇医疗机构医生与因病致贫贫困户对口帮扶机制,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