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31 10:39:55

马铃薯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不同品种;马铃薯晚疫病;抗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41-02

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较重的区域,设置抗性监测圃,监测评价主栽及后备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贵州省威宁县草海镇中塘村涵洞组,海拔2 310 m,该地块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病较重,土壤肥沃,为砂壤土。2012年3月26日播种,按当地高产栽培管理方法进行,整个生长季节不施用任何防病药剂。

1.2 供试品种

黑洋芋、威芋3号、威芋5号、宣薯2号、会-2、滇薯3号、BP06、合作88、冀章薯8号、米拉、20—4—5、威薯002、BPHF101、X-24、BP05-003、20—4—9、滇黔薯6号、滇黔薯23号、2-30,费乌瑞它(感病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其中以费乌瑞它为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1-6],小区面积20 m2,每小区每个参试品种(系)种10行,每行种植10穴以上。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5月8日齐苗,齐苗后每5 d进行1次踏查,6月13日对照品种费乌瑞它和参试品种2-30开始发病。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后,每5 d调查1次病情,查到马铃薯植株叶片全部枯黄为止。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5株,共调查25株,调查全部叶片,并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本试验以发病高峰期的病指作为品种抗性评价参数。成熟期在每处理小区中间挖4 m2的马铃薯,称重记录产量,计算各品种(系)单位面积产量,大薯率(100 g以上个数比例、重量比例)和中薯率(50 g以上个数比例、重量比例)。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按9级标准划分: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1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3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杆有个别小病斑);5级(全株1/4~1/2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杆有典型病斑);7级(全株1/2以上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中下部茎杆上有较大病斑);9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抗性评价指标。采用相对抗病性方法评价各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程度。抗病程度分为免疫(Ⅰ)、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5类。相对抗病指数为:1.00时为免疫(Ⅰ);0.80~0.99为高抗(HR);0.40~0.79为中抗(MR);0.20~0.39为中感(MS);0.20以下为高感(HS)。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病级×相对应病株数)/(调查总株数)×9]×100 (1)

相对抗病指数=1-相对病情指数 (2)

相对病情指数=鉴定品种发病高峰期平均病情指数

÷对照品种平均病情指数(3)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抗性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会-2、威芋3号、威芋5号、米拉、冀章薯8号、威薯002、X-24、滇薯3号和黑洋芋等9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较强,属中抗品种,其中为会-2 平均病情指数和相对抗病指数分别27.11和0.60,威芋3号分别为29.19和0.57,威芋5号分别为29.78和0.56,米拉分别为33.33和0.51,冀章薯8号分别为34.22和0.50,威薯002分别为35.41和0.48,X-24分别为36.0和0.47,滇薯3号分别为38.07和0.44,黑洋芋分别为40.15和0.41。

参试品种BPHF101、20—4—5、合作88、BP05-003、BP06、滇黔薯6号、滇黔薯23号、20—4—9和宣薯2号等9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较弱,为中感品种,BPHF101平均病情指数和相对抗病指数分别为42.81和0.37,20—4—5分别为44.3和0.35,合作88分别为45.48和0.33,BP05-003分别为47.26和0.30,BP06分别为49.04和0.28,滇黔薯6号分别为50.52和0.26,滇黔薯23号分别为51.41和0.24,20—4—9分别为53.78和0.21,宣薯2号分别为54.67和0.19。

参试品种2-30和费乌瑞它(CK)不抗马铃薯晚疫病,为高感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62、67和0.08,相对抗病指数分别为 67.85和0。

2.2 参试品种产量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产量处于前6位的品种有会-2(33 900.30 kg/hm2)、威芋3号(321 66.15 kg/hm2)、威芋5号(31 957.65 kg/hm2)、米拉(30 606.90 kg/hm2)、冀章薯8号(30 106.65 kg/hm2)和威薯002(29 331.30 kg/hm2),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会-2。其余参试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费乌瑞它,产量在25 500.00~29 250.00 kg/hm2的品种有X-24、滇薯3号、黑洋芋、BPHF101、合作88、20—4—5等6个品种;产量在23 250.00~24 750.00 kg/hm2的品种有BP05-003、BP06、滇黔薯6号、滇黔薯23号、20—4—9、宣薯2号等6个品种;产量在21 000.00~22 500.00 kg/hm2的品种有2-30和费乌瑞它等2个品种。对照费乌瑞它产量最低为21 377.40 kg/hm2。经方差分析,产量处于前6位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且均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

2.3 参试品种薯块比例

测产时计算参试品种的大、中、小薯个数比例和大、中、小薯重量比例。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薯块较均匀,大、中薯个数占总薯个数的75%以上,重量比占80%以上。其中费乌瑞它最均匀,大、中薯个数比例为90.08%,重量比例为88.47%。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各参试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和产量以及薯块均匀程度来看,会-2、威芋3号、威芋5号、冀章薯8号、威薯002、X-24、滇薯3号等7个品种抗性较强,产量较高,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BPHF101、20—4—5、合作88、BP05-003、BP06、滇黔薯6号、滇黔薯23号、20—4—9、宣薯2号等9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较弱,但产量高,可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较轻的地区搭配使用。黑洋芋、米拉等2个品种虽然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较强,但地上部易徒长,地下部分薯块不膨大,容易减产的情况来看,准备将这2个品种明年继续参试。2-30和费乌瑞它2个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差,但大、中薯比例高,较均匀,商品性价比高,如果要种植,必须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预警及防控工作。

4 参考文献

[1] 陈志.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35-36,41.

[2] 梁秀芝,吴瑞香.抗病马铃薯新品种及无害化综合栽培技术[J].华北农学报,2004,19(F12):137-140.

[3] 陈亚伟,李彩霞.豫东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10(8):116-118.

[4] 韩芳陵,赵东,柯生飞.宁南山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17,120.

第2篇

大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21年3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1

第一节 项目摘要………………………………………………1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原则…………………..2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3

第一节 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3

第二节 项目区社会发展概括…………………………………3

第三节 项目选址理由…………………………………………4

第四节 项目建设地点条件分析………………………………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5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5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6

第四章 市场供求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8

第一节 现状与前景分析………………………………………8

第二节 市场分析………………………………………………8

第五章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10

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11

第一节 技术来源及水平…………………………………….11

第二节 主要技术工艺流程………………………………….11

第七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2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2

第二节 项目建设目标……………………………………….12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原则…………………………………….12

第八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13

第一节 建设地点…………………………………………….13

第二节 建设内容与规模…………………………………….14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15

第二节 资金筹措…………………………………………….15

第三节 投资估算…………………………………………….15

第十章 项目实施计划………………………………………….17

第十一章 效益评价…………………………………………….18

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价……………………………………….18

第二节 社会效益…………………………………………….18

第十二章 项目运行机制与管理措施………………………….19

第一节 项目运行机制……………………………………….19

第二节 营运策略…………………………………………….19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19

第四节 目标责任管理……………………………………….20

第五节 资金管理…………………………………………….20

第六节 招投标方案………………………………………….21

第七节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21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23

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24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一节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后**马铃薯贮藏窖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人民政府

三、项目负责人:,,,

四、项目建设单位:**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项目法定代表人:**

六、项目建设地点:**后**

七、项目实施时间:2021年5月-2021年9月

八、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新建10000吨马铃薯储藏窖13275平方米,共118眼小窖。九、项目总投资:

**。

十、项目生产能力:2021年建成后贮藏马铃薯可达10000吨。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原则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3、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4、沽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5、农业部关于《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管理指南(试行)》和《关于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意见》。

二、编制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和有关部委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2、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有关精神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3、要不断提升产业化规模经济效益,再发展大流通、带动大生产,使之成为大批生产者和千家万户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为调整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创造条件,为解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提供服务空间。

5、对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有较强的示范性,并拉动相关产业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第一节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后**位于**西北5公里处,共辖后3个自然村,地理座标为东经115°00′-116°42′,北纬41°56′-43°11′。耕地面积5569亩、林地面积4600亩,荒山荒坡4400亩。全村总户数280户629人,村两委干部5人,村民小组5个,村民代表12名,村党员41人。全村总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171人,于2020年底全面实现脱贫出列。

后**2017年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2019年底全部入住新居。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以分散养殖为主,种植业以燕麦、马铃薯种植为主。全村在家无劳力弱劳力人口较多,对整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实施入股分红帮扶措施,入股牧业22户,户均增收240元每年;入股酿酒有限公司101户,户均增收240元每年;入股后**扶农有限公司,户均增收1488元,入股有限公司,户均增收696元。做好建档立卡户弱劳动能力人员的公益岗安置工作。共设置30名公益岗、19名护林员,户均增收4000余元。

第二节项目区社会发展概括

**2020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3.1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5%,平均亩产鲜薯1615公斤,马铃薯总产已达5.1万吨,商品率达65%以上,马铃薯生产总产值达0.5亿元,人均纯收入405.8元,农村经济收入的20%以上收入来源于马铃薯的种植和销售。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距241省道6公里、二秦高速8公里、207国道6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马铃薯产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业也正在发展,移运通讯覆盖全县。

第三节项目选址理由

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地处我县马铃薯主产区,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现已初步形成马铃薯交易集散地,已纳入市场建设规划。

第四节 项目建设地点条件分析

一、地理位置优越。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位于**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与207国道、二秦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利,是我县马铃薯、小麦、莜麦和油菜籽的主要集散地,而**地处这几个乡镇交汇点,是这几个乡镇和全县交通运输的必经之地,在此处建设马铃薯恒温贮藏窖,一方面可以实现马铃薯商品薯的就近交易,节省运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商品薯的集中和发散;另一方面可为周边地区及时提供马铃薯市场供求信息,吸引农民就近交易。

二、市场基础良好。目前,**有9个定点马铃薯经纪人和收购点,长期从事马铃薯商品薯的收购和调运,都有较为稳固的收购方和经济势力,尤其是后**专业合作社已拥有及时向外地调运马铃薯运输的能力,对我县马铃薯走向省外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具有一定影响力。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我县马铃薯商品薯交易量最大的地方,年交易量达7万吨左右,吸引了许多省内外马铃薯收购商前来交易,为我县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马铃薯贮藏窖建设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中央制定的马铃薯产业扶持政策,通过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建设,有效的保护马铃薯的外观和品质,延长保质期,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需求,减少市场和销售过程中经济损耗的作用,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马铃薯市场特点和变化规律,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推动马铃薯流通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作用重大。同时,在我国甘肃、宁夏、内蒙等马铃薯主产区,都建有大中小不同形式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为发展当地马铃薯产业,促进流通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河北省马铃薯生产大县,每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20.3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30%以上,鲜薯总产量达45万吨,当地所产的马铃薯除少量加工淀粉、粉条,作为种薯以及部分食用外,其它主要用作牲畜饲料。近年来,虽然马铃薯外运量增加,商品化比例加大,但全县马铃薯交易刚处于起步阶段,流通、销售渠道狭窄,市场发育不完善,体系不健全,市场马铃薯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马铃薯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随着全县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建设势在必行。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马铃薯是我县三大作物之一,仅次莜麦,位居第二,在人们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除食用外,还可大量用于饲料和加工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启动实施,我县马铃薯产销两旺,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全县马铃薯生产向优质化、专用化迈进;二是充分发挥**后**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信息网站的作用,积极引进外地老板,为生产者和营销商提供需求信息和价格,引导群众适时适价就近销售;三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扩大销售;四是培育壮大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带领群众自产自销。使马铃薯产销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20年,销售量占总产量60%左右。尽管我县马铃薯销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马铃薯贮藏条件差规、模小,功能差,基础设施落后,产销区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产区“卖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通过组建**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将马铃薯生产、贮藏和销售有机联结起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以此带动我县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在农村、农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将发展马铃薯生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抗灾避旱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增加投入,引进推广马铃薯新品种,不断扩大面积,积极组建和扶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不断壮大马铃薯经纪人队伍,为抓好马铃薯的流通,搞好产后服务开辟了新的渠道。

二、自然条件好。该地处内蒙古南部,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降水规律与马铃薯生产需水规律相吻合,生产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的商品薯产量高、薯块大、表皮光滑、淀粉含量高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商品价值,深受国内消费市场欢迎,同时繁育的马铃薯种薯具有病害感染轻、生长势强、丰产性好等特点,是繁育种薯、建立种薯生产基地的最佳区。

三、种植面积大。我县在现有耕地中,80%的耕地为旱地,其中70%以上的旱地适宜于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3万亩左右。由于马铃薯具有耐旱、高产、喜冷凉、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等特点,能有效地避开春旱,是我县主要抗旱避灾作物,是农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

四、技术优势。多年来,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引进繁育、推广夏波蒂、荷15、克新等优良品种的同时,建立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引进建立了夏波蒂、荷15等品种为主的专用薯种植生产基地,已形成了县、乡、公司三级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推广网络,为全县大规模马铃薯商品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产量效益优势。由于我县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生产马铃薯产量高、效益好。2020年全县平均亩产量达1591.5公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平均亩纯收益900元以上,其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其它粮食作物,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章市场供求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现状与前景分析

马铃薯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其块状食用根茎中含有较高的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及纤维等营养成份,其营养成份较之大米,面粉更为合理,故其原料及加工生产的食品在人们饮食结构中的比重逐步增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马铃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些贫困地区,正是因为发展了马铃薯生产,使贫困落后的局面得以改观,在西北的广大地区,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马铃薯因其适应性广,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用途广的特点,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二节市场分析

**种植业海拔在1300米左右,气候凉爽,光照充足,太阳幅射强,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质疏松,70%的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与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相吻合,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马铃薯以个大、味美、耐贮藏、产量高而久负盛名,在区内外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近两年引进种植的专用型马铃薯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一、国内需求。据有关资料,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7000万亩,总产量700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主要是以鲜食和普通精淀粉加工业,加工量约占总产量的10%。近些年,随着国际食品公司进入我国,国内加工业迅速发展,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用于加工的优质专用马铃薯需求量将更大,加之亚洲其他地区将依赖于中国提供马铃薯原料及其制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省内需求。我省是全国马铃薯产区之一,马铃薯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一直占有很大比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20年全省播种面积接近600多万亩,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我省广大群众已形成食用马铃薯鲜食的习惯,年人均消费量很大;随着近年来马铃薯市场的发展,我县生产马铃薯除满足本去市场供应外,销往北京、山东等市场,深受客户的欢迎。目前,我县规模马铃薯加工企业1家,形成1万吨以上的淀粉生产能力;另外,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等餐厅的迅速兴起,对薯条、薯片等专用型加工薯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第五章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项目承担牵头单位**后**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资产总额100万元,并在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该合作社被**政府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扶持对象和示范社。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合作社坚持以“科技和信息为手段,服务会员增收为目的”的办会宗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完善和规范了章程、协议,组建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明确了“三会”的责、权、利和活动范围,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了组织内部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制度。合作社对有关经营、分配等重大事项,通过召开成员(代表)会议民主讨论和决策,让成员参与经营管理,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真正把合作社建成了“农户之家”。

目前,该合作社共吸纳社员93人,成员大多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马铃薯种植大户和农民技术员。今年该专业合作社已向马铃薯收购商提供马铃薯1.5万吨,实现销售产值90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专业合作社正朝着“市场连合作社、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科技为先、效益为中心”的运行模式发展,成为全县专业合作社建设、运行的“领头羊”。在马铃薯新品种繁育、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承担项目的技术力量。

第六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一节技术来源及水平

**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建设参照外省恒温贮藏窖建设经验,主要建设有:马铃薯贮藏窖、电子衡等。

第二节主要技术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为:

马铃薯收购分级检选计量分装交易销售

贮藏反季节销售

第七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战略,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需求,突出地理优势、自然优势、资源优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马铃薯交易、贮藏,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使其成为**马铃薯贮藏和销售的交易市场,带动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项目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建马铃薯贮藏窖等设施,搞活马铃薯流通,加强反季节销售,到2021年建成后可贮藏马铃薯10000吨,使其成为全县最大的马铃薯马铃薯贮藏窖。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原则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早见效,见成效,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下建设原则:

1、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方案的四统一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坚持科学管理原则。

第八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一节 建设地点

****朝阳村。

第二节 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马铃薯恒温贮藏窖118眼1327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一、土建工程

表8-1 基础工程建设表

序号

名 称

计划类别

单位

数 量

备注

1

储藏窖

新建

13275

砖混结构

2

围墙

新建

m

400

砖混结构

3

大门

新建

2

4

排水系统

新建

1

二、化验仪器设备配置

购置农药残留检测化验仪器9台(套)

三、辅助设备配置

购置电子衡、装卸叉车等,详见表8-2

表8-2 辅助设备购置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1

电子衡

120吨

1

2

装卸叉车

1

合计

2

四、电力设备

安装电力设备1套。

五、监控设备

安装监控设备1套。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投资估算依据

一、土建定额依据

土建工程执行《全国统一建筑基础定额河北省单位估价表》1999年版,定额调整幅度为5-10%,并参考张家口地区近期类似工程造价指标进行估算。安装工程执行《河北省统一安装工程内河北省常用单位估价表》2002年版,定额幅度5%,并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二、设备及材料价格依据

材料价格按2020年当地建设工程材料预算价格和2021年一季度指导价执行。

主要设备价格参考市场现价和厂家提供的报价单,其它设备参考《工程建设全国机电设备价格汇编》并依据当地市场价格估算。

三、其它费用

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估列。

项目前期工作费按工程费用的1%计取;

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计取;

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5%计取。

第二节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47万元,自筹547万元。

第三节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4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507万元,电力设备10万元,监控设备5万元,电子衡9万元,其他费用16万元。详见9-1。

表9-1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投资金额

(万元)

土建工程

507

1

恒温储藏窖

2000

1800

487

2

围墙

m

400

400

16

3

大门

2

20000

4

辅助设备

9

1

电子衡

1

100000

9

电力设备

1

100000

10

监控设备

1

50000

5

其它费用

16

1

前期工作费

5.5

2

管理费

5.5

3

工程监理费

5

总投资

547

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计划:2021年5月-2021年9月底完成。

主要为:

1、2021年4月底,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立项申报工作;

2、2021年5月底,完成项目勘察、施工设计和工程招投标工作;

3、2021年6月至9月,完成土地整理、围墙、大门、电子衡、电力配套设备、马铃薯恒温储藏窖等基础设施建设。

4、逐步开始马铃薯收购、贮藏。

5、2021年10月至12月,完成项目验收。

第十一章效益评价

第一节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建成后,**后**马铃薯恒温贮藏窖贮藏10000吨,按照反季节销售差价,每吨差价在700-800元之间。年纯收入可达50万元。同时,可带动全县马铃薯生产和销售,使广大农民直接从马铃薯商品化生产中获益100万元。

通过马铃薯收购、贮藏、销售一体化恒温贮藏窖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体系,极大改善马铃薯收购贮藏条件,扩大马铃薯销售流通渠道,增强马铃薯反季节销售能力。同时,让农民直观了解掌握市场信息,供求情况,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种植积极性,推动马铃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效益

通过对马铃薯收购、贮藏、销售一体化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体系,极大改善收购、销售条件,扩大销售流通渠道,增强销售能力。同时,让农民直观了解掌握市场信息,供求情况,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种植积极性,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

第十二章项目运行机制与管理措施

第一节项目运行机制

项目建设以**后**专业合作社,以农牧户、种植大户和经纪人集资入股,建成股份制经济实体,走股份制运营的方式。

项目建设过程中,由**能源科学技术推广站承担,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事务。项目建成运营后,以由**后**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

第二节营运策略

采取马铃薯等农产品交易、贮存、信息发布与服务,专业交易,期货贸易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的经营方法。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后**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在农牧业局设立项目办公室。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资金投放、检查、审计,确保项目的管理和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及业务技术人员的聘任。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具体工作为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包括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实施和管理,项目工程实施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施工合同制的“四制”管理制度。

一、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严格实行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单位**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实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实施单位与项目施工中标单位依法签订合同,明确任务、质量、工期,保证项目按时按期完成。

二、实行工程招投标制

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合理使用资金,土建工程、仪器设备、设备安装等工程按《招投标法》实行招投标。

三、实行工程监理制

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部门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项目竣工后提交监理报告。

四、实行施工管理合同制

各项建设工程按工程中标合同依法进行开工建设,并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第四节目标责任管理

为了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管理,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设任务、培训、技术指标和投资分别落实到第一责任人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奖惩制度。对完成目标任务,在项目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反之,未达到标准和未完成任务要追究责任。

项目建设期间,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任务、分工、责任明确,各负其责。

第五节资金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作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人负责,资金封闭运行。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国家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加强项目资金的检查、审计和监督,项目资金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分别由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情况和资金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审计,杜绝浪费,杜绝挪用,确保项目的如期建成和项目资金发挥出其最佳的经济效益。

第六节招投标方案

本项目招标投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进行公开招标。

一、招标范围

该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土建工程和仪器设备两项内容。

二、招标的组织形式

委托有招标资质的单位进行招标。

三、招标方式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在国家或地方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其它媒介发布招标公告。

四、开标、评标和中标

严格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节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马铃薯市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振兴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地资源,面向国内外市场,尽快制定出一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财政、农行、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加大投资力度。

二、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推动农业生产上台阶。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强化科技推广手段和效果,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产、菜用型、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加强脱毒马铃薯技术和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推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增加商品量,扩大上市量。

三、多渠道增加收入,多渠道组织市场建设。一是紧紧抓好当前国家大力扶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对我县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市场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与其他省地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才能有效地加快我县农产品市场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在统筹规划中,从财政支农资金、农发资金、扶贫资金中筹集部分资金用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抓好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实行产销一体化是马铃薯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为龙头,以马铃薯规模生产为基础,以交易市场为纽带,建立新型的马铃薯产销体系。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

马铃薯恒温贮藏窖周围环境较好,污染源少,对场区的自然环境不构成危害。同时,项目在运作过程中,无废水、废渣、废气产生,对周围环境将不会产生影响。

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

第3篇

1马铃薯市场营销现状

马铃薯是靖边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201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3.33万hm2,平均产量18 t/hm2,总产量可达60万t以上。马铃薯产品品牌初步形成,全县已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6 666.67 hm2,已注册登记了“统万牌”、“山地牌”马铃薯等特色产品品牌;马铃薯商品率逐步提高,全县马铃薯商品率已达到80%以上,年外销量40万t,产品主要销往武汉、长沙、上海、广州、西安、银川等地;马铃薯产后加工贮藏体系不断完善,县内已建成一家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田源食品厂,建成8座万吨以上马铃薯贮藏库,马铃薯年加工能力8万t,年贮藏能力10万t;马铃薯网络营销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自2004年办起了《农业信息网》、成立了农产品营销大队、开通了电子农务、开设了农民增收“110”服务专线,先后与18个省、50多个地区建立了固定产销关系,年直接销售马铃薯逾10万t;马铃薯营销组织队伍渐趋壮大,全县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15家,据调查马铃薯营销经纪人和运输者超过2 600人,马铃薯营销组织队伍上联各地市场,下联马铃薯产销农户,掌握着各地市场的需求和马铃薯产地与农户信息,为农户与市场搭起了便捷的桥梁;已建立专用薯生产基地,榆林沙源薯业公司、涌泉居公司建起专用薯生产基地近133.33 hm2,平均产量30 t/hm2,平均售价4~5元/kg左右,售价较当地一般品种高3元/kg左右。

2存在的问题

2.1加工品种少、产量低、品质差、商品性能低

一是淀粉加工要求马铃薯个体在8 cm以内,淀粉含量必须在18%以上,全县种植的多为菜用薯品种,普遍个头比较大,淀粉含量在11%~14%,严重降低加工效益,制约加工能力的发挥,要求还原糖含量低的油炸、膨化、冷冻等系列品种更为稀缺;二是马铃薯种薯以1 500 kg/hm2计算,全县每年需要种薯逾5万t,目前马铃薯良种繁育部门和基地尚未健全,导致种薯缺乏,产品产量低、品质差,与山东省100%应用脱毒种薯,平均产量水平34.5 t/hm2相比,有天壤之别;三是全县马铃薯没有普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就菜用薯品种而言,仍是个体大、芽眼深、体形不匀的一些品种,与市场要求不相吻合,商品性能低,销售价格也相对低[1-2]。

2.2马铃薯产后贮加及包装运输能力弱

全县马铃薯以销售原产品为主,产品增值能力弱。一是全县马铃薯年贮藏能力8万t,通过贮藏平均增值0.4~1.0元/kg,农民普遍没有专用的贮藏库窖,贮藏设施主要靠自挖地窖,通风排湿不畅,极易使马铃薯发生干腐、环腐等病变,造成大量损失;二是全县的淀粉和粉条、粉皮等制作普遍是家庭手工作坊,由于加工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达标,在市场上没有地位,县内龙头企业田源食品厂,由于自身贮藏能力低,且没有在品种更新和建立加工马铃薯生产基础上作文章,制约了马铃薯产业链条的有序连接;三是2011年夏波蒂等专用薯箱包装4~5元/kg,散装2~3元/kg,通过包装平均增值2元/kg左右,而该县马铃薯外销主要为编织袋简单包装,产品增值能力弱,全县马铃薯销售中90%主要依靠外商销售,除了产品产地集散外,几乎不具备自我运输销售能力。

2.3新产品开发缓慢,促销宣传投入少,力度不强

靖边县沙源薯业公司、涌泉居公司以开发专用薯生产为主,效益极为显著,但规模小、引导力弱,导致专用薯生产涉及面还较小。该县不重视马铃薯产品的促销宣传,投入几乎为零,坐等顾客上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户没有能力做广告,一些销售企业即使有广告,专业性较差,缺乏有效的诉求点,由于不注重广告宣传,导致产品没有知名度,市场拓不开,产品不畅销[3-6]。

3对策

3.1产品策略

综合运用各种产品策略,强化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供马铃薯生产所需的脱毒良种,利用垄作机种机收等良种良法结合提高产品产量质量,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尽快取得靖边县薯产品国际ISO14000或国家级ISO9000的认证,冲破“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难关,抢占国际、国内2个市场领域,发展专用薯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销售和产品增值。

3.2价格策略

马铃薯需求弹性较低,不宜采取大幅度降低价格的办法促销,折扣手段的运用上,一是采取累计数量折扣的方法;二是发展产品包装及加工,要对产品实行分级分等,细化包装及加工品,按照不同等级不同包装分别定价;三是发展产品贮藏,延长销售期。

3.3渠道策略

重点应放在直、短渠道上,以尽量减少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失,建立产地批发市场,扶持马铃薯加工运输实体发展,构成大流通模式,逐步向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过渡,培育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同时要建立有形的市场网络,如超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

3.4促销策略

在培育农民自身营销组织的同时要加强非人员促销方式的运用,应根据靖边县马铃薯产品个大、体匀、眼浅、无污染、淀粉含量高,已达到无公害甚至绿色食品标准等特点,灵活应用产品包装,着力挖掘马铃薯的人文优势,积极通过各种有效的媒体和形式向消费者传递有关特色产品的信息,增进消费者的认识。

4参考文献

[1] 赵玉娟,林蕾.固原市马铃薯营销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58.

[2] 庞芳兰.区域营销与甘肃马铃薯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J].乡镇经济,2009(11):87-90.

[3] 李文仓.甘肃景泰县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3(5):317-318.

[4] 戴兴临,汤洁,张,等.江西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88-190.

第4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马铃薯脱毒种薯(以下简称“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推广行为,强化种薯质量管理,提高种薯质量,促进我市种薯的生产和推广应用,推动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维护种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种薯生产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马铃薯是农业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种薯的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马铃薯种薯的质量管理实行标签真实性认定。为了进一步加强马铃薯种薯管理工作,在市种子管理站设立马铃薯病毒检测机构,专门负责马铃薯种薯的质量监督、检测。

第二章生产管理

第四条马铃薯种薯的生产管理实行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分级许可制度。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的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一级种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五条申请领取马铃薯种薯原原种、原种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

(二)有适宜的生产基地和必要的检验场所、仪器设备、种薯储藏的地窖、恒温库等检验、贮藏设施;

(三)具有繁殖种薯的无检疫性病虫害基地、排灌、隔离、气候、轮作等培育条件;

(四)有3名以上经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3名以上专业种子生产技术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领取马铃薯种薯一级种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

(二)有适宜的生产基地和必要的检验场所、仪器设备、种薯储藏的地窖等检验、贮藏设施;

(三)具有繁殖种薯的无检疫性病虫害基地、排灌、隔离、气候、轮作等培育条件;

(四)有2名以上专业种子检验人员、3名以上专业种子生产技术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领取马铃薯种薯生产许可证应向审核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申请表;

(二)材料目录;

(三)注册资本证明材料;

(四)专业种子检验人员、种子生产技术人员和仓储技术人员资格证明;

(五)种薯检验、储藏设施及仪器设备的清单、彩色照片和产权证明;

(六)种薯生产地点的检疫证明。检疫证明由生产所在县(区)级以上植物检疫机构开具(原件);

(七)繁殖用种薯(种苗)的质量检验报告;

(八)生产基地介绍。包括前茬、肥力、排灌、隔离、海拔等生产条件;

(九)生产品种介绍。包括选育单位、品种来源、品种审定编号、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等。品种为授权品种的,还应提供品种权人同意的书面证明或品种转让合同;

(十)保证执行种薯质量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声明;

(十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马铃薯种薯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

第三章经营管理

第九条马铃薯种薯的经营管理实行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分级许可制度。马铃薯种薯原原种、原种经营许可证,由经营所在地的县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一级种经营许可证,由经营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十条申请领取马铃薯种薯原原种、原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

(二)有能够满足种薯质量检验需要的检验室和必要的检验仪器及包装、贮藏保管设施;

(三)有3名以上专业种子检验人员,3名以上专业种子加工、贮藏技术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申请领取马铃薯种薯一级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

(二)有能够满足种薯质量检验需要的检验室和必要的检验仪器及包装、贮藏保管设施;

(三)有2名以上专业种子检验人员,2名以上专业种子加工、贮藏技术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申请领取马铃薯种薯经营许可证应向审核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材料目录;

(三)注册资本证明材料;

(四)专业种子检验人员、种子加工和贮藏技术人员资格证明;

(五)种薯检验、储藏设施和仪器设备清单、彩色照片及产权证明;

(六)种薯经营场所正面彩色照片、情况介绍及详细地址;

第十三条马铃薯种薯经营许可证有限期限为5年。

第四章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委托的种子管理机构负责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监督管理,马铃薯种薯的质量管理实行标签真实性认定。

第十五条种薯质量检查、检验,由市、县区种子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实行生产、经营者送检和种子管理机构抽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达不到最低等级质量标准的种薯不得调出、调入和使用。

第十六条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包装、检验和标签标注等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第十七条种薯的质量标签真实性认定包括品种名称、种薯来源、生产许可证号、检疫证号、执行种薯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情况以及田间、室内检验测试结果等内容。

第十八条市、县区种子管理机构按照种薯生产许可内容,定期对种薯生产田、质量指标和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田间现场检查。田间检验员根据检查检验的实际情况出具田间检验结果,生产者和检验员双方应当现场共同签字确认。

第十九条生产脱毒种苗的,应在茎尖剥离期、成苗期各进行一次病毒检测。

第二十条生产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种薯的应分别在盛花期和枯黄期前二周各进行一次田间检验。

第二十一条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结果,是在田间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室内检测,根据田间检验、室内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质量等级判定。

第二十二条市、县区种子管理机构对经检验合格的种薯按照检测的面积、测产数量、等级和批次,准许其在销售的种薯包装物上使用具有专用标志的标签。对田间检验或收获后的种薯检验达不到最低等级质量标准的,不允许使用专用种薯标签,不得以种薯上市销售。

第五章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市、县区种子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单位和个人种薯生产和经营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培训和指导单位和个人建立规范的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档案。

第二十四条种薯生产和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建立种薯生产档案和经营档案。原原种生产经营档案保管期限不少于四年,原种生产经营档案保管期限不少于三年,一级种生产经营档案保管期限不少于二年。

第二十五条种薯生产档案必须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肥力、排灌条件、前茬作物、种薯(种苗)来源和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薯流向等内容。种薯经营档案必须载明种薯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

第六章包装和标签管理

第二十六条马铃薯种薯的包装和标签使用,要执行GB20464-2006《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和农业部颁布的《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七条用于销售的马铃薯种薯,应当进行加工和包装。原原种种薯包装用绿色,原种种薯包装用黄色,一级种薯包装用白色。

第二十八条种薯标签的大小统一采用长和宽不小于12厘米×8厘米、具有足够强度、在流通环节中不易变得模糊或脱落的印刷品材料制作。内外标签各一个。

第二十九条标签颜色,原原种种薯为白色,并在左上角至右下角有紫色单对角条纹,原种种薯为蓝色,一级种薯为白色或蓝红以外的单一颜色。

第三十条标签标注内容必须包括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品种审定编号、检疫证明编号、质量指标、净含量、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及联系方式等。种薯质量指标项目应标注品种纯度、病毒状况和扩繁代数;一级种薯除了以上质量指标项目之外,还需标注种传病害名称和有缺陷薯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按照中、省、市制定的相关良种补贴政策,对马铃薯种薯的繁殖推广进行良种补贴。马铃薯的良种补贴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经营的马铃薯种薯,经监督抽查,其检验结果不符合有关种薯质量标准或标签标注内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无证生产、经营或未按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生产经营种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条之规定予以处理。

第5篇

编者按: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通报了近两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提出了推进2014年补助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强调了项目实施中应坚持的原则制度。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是一项新启动的、目前在部分省区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2012年以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农口部门的共同努力,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实施地方的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普遍反映,项目选得对、选得准、作用大、效果好。现将两年来的项目实施情况及2014年工作通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成效

农财两部共同制定的指导意见提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主要在马铃薯、苹果和其他特色果蔬主产区实施,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定额补助标准,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1个省、区和新疆兵团的157个县、旗、团场实施项目,补助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9种规格的初加工设施。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5亿元,实施省份扩大为14个(即在上年基础上新增福建和湖南),项目县增加到197个。两年来,共补助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5万座初加工设施,其中享受补助政策的农户3万个、合作社2000多个,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00万吨、果蔬贮藏能力60万吨、果蔬烘干能力60万吨。初步测算,补贴建设的标准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马铃薯、水果、蔬菜产后损失率从15%以上降低至6%以下,相当于每年增加27.5万吨的产量,农民减损增收3.9亿元。同时,由于及时入窖入库贮藏和入房烘干,错季销售价格比收获旺季地头售价平均高出30%~50%,每年农民多增收14.8亿元。如设施使用寿命按20年计算,预计可为农民带来370亿元的收益。

按照现代农业理念,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应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以往关注点多在产前、产中,相对忽视产后环节,造成大量农产品在收获后白白损失掉,既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又减少了有效供给、增加了质量安全隐患,农民还得不到应有的收入。国家支持农民建设科学实用的初加工设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尤其是农民的经济利益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辽宁省昌图县平安堡镇十里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一年可利用大棚等设施种植四茬胡萝卜。补助项目在该村实施两年,新建5个100吨冷藏库和300个10吨贮藏窖,前三茬胡萝卜利用冷藏库进行预冷处理后销售,市场范围从以往的邻近省区为主扩大到全国各地乃至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每斤售价提高0.3元;第四茬胡萝卜入窖贮藏3个月,每斤售价平均提高0.4元。多数农民预计建窖(库)投资2~3年即可收回,种植、流通、贮藏收入加起来可使农业效益至少翻一番。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同志在西北调研时,基层干部和农民一致反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就是好!特别好!相当好!

实施项目的各级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都非常高,推进力度不断加大。2012~2013年,内蒙古达茂旗得到中央财政项目补助资金700万元,旗政府整合“一事一议”资金、地方财政应急资金和有关部门对口帮扶资金等3200万元,全部用于马铃薯贮藏窖建设,两年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7.8万吨,强化了当地马铃薯的主导产业地位和发展基础;福建省政府明确提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用地享受农业生产设施用地政策,不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实践表明,主产区建设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切实起到了减损增供、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促进增收等多方面的作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二、实施项目的基本要求

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提出扩大资金规模和实施区域的目标,并积极争取。主管农产品加工局的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同志赴甘肃、宁夏开展产地初加工专题调研,并亲自赴财政部汇报补助项目实施情况,争取扩大资金规模和实施区域。日前,韩长赋部长在农产品加工局报送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情况汇报材料上批示:“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急事,我在调研中也感到,农民十分期盼,应继续扩大。”今年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的关键一年,各地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应乘势而上,坚持部省联动、密切配合,按照早部署、早建设、早验收、早兑付的原则,切实抓好补助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继续实施补助项目的省份,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沟通协调。目前正是各省编制今年财政预算的关键时期。已收到补助项目预通知的省区(即2013年实施项目的13个省区及新疆兵团),应及时向部门主要领导汇报请示,争取重视和大力支持;抓紧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项目实施县(市、旗)补助设施类型、补助资金规模,以及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等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省(区、兵团)组织开展的项目部署、经验交流、检查验收等重要工作和活动安排,及时报告农产品加工局。同时,通过项目观摩、实地考察、研讨交流、印发明白纸等方式,大力宣传项目建设成效、做法经验、技术要点等内容,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放大示范效应。二是尽快编制省级实施方案,及时上报审核。已经下达预拨资金指标的14个省(区、兵团),根据预拨资金额度及2014年项目指导意见、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内容,开展摸底调研与编制实施方案等工作。项目县原则上要集中、持续建设,如确需调整的,调整数量不超过上年的30%,并根据主导产业突出、农民需求旺盛、政府重视支持、部门工作扎实、技术服务力量强等条件选择新增项目县。建设内容要明确主导产业现状、实施区域、扶持建设的设施规格和数量,确保资金规模与建设内容匹配,避免结余浪费。三是加强项目督导检查。各地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加大对补助设施建设情况的核查力度。要高度重视项目申请、审核、结算等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县申请审批、信息录入、设施建设、项目验收、资金兑付等工作进度。四是注重建、管、用并举。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组织专家编制了马铃薯、甘薯2种薯类和苹果、梨等15种水果的贮藏保鲜操作规程,以及辣椒、香菇等6个制干果蔬的烘干操作规程。希望各地推荐给实施项目的农户和合作社,争取发挥初加工设施的最佳使用效果,力求做到“一库多用”、“一窖多用”、“一房多用”,以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另外,早验收、早兑付补助资金也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措施。如农民贷款建设,可提前还贷,减少利息支出;如农民自有资金,可利用资金收储马铃薯、水果、蔬菜等,产生新的收益。五是科学筹划项目储备工作。各地要继续挖掘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初加工设施,主要指投资少、效果好的传统储藏和烘干设施。经验证具有推广价值与操作可行性,可纳入补助设施目录。

第6篇

四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四年来我按时按质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履行工作职责,努力争当一名合格的基层农村工作者。在工作中勤勤肯肯,任劳任怨。

四年来,我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牢固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思想,参与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使我树立了三个观念:一是正确的学习观念,二是正确的权力观念,三是正确的政绩观念。使我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地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更加坚定深入基层,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克服怕苦怕累、工作漂浮的不良作风。做到肩上有担子、身上有任务,让岗位与职责相统一,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

20*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我人生转折的起点。迈开步伐,积极投入工作,现就20*年——20*年在鲁纳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20*年参与指导完成的工作:

1、围绕年初站上制定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参与指导完成县下达的各项农业生产任务,小春马铃薯6700亩,水稻1000亩、玉米8500亩、马铃薯8000亩、杂粮1600亩。

2、参与完成20*年各项农业科技措施:专用型及特色玉米地膜推广8500亩;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5000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000亩。

3、参与:高海拔玉米4个品种试验,对试验的4个玉米品种进行观察记载,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撰写试验报告。

4、积极参与物资就位:地膜就位10吨、玉米籽种就位10吨。

5、座舍小河边1500亩蔬菜的计划落实;主要负责样板内的蔬菜品种规划,种植技术指导。由于是第一年种植蔬菜,地块僵硬,工作阻力大,主要精力放在做思想工作方面,为以后的蔬菜种植打下基础。

6、参与哈克500亩玉米单株湿植播技术指导。

二、2005年参与完成的工作

1、参与完成玉米种植8500亩;水稻1000亩;马铃薯8000亩;杂粮500亩;大豆500亩等的计划落实。

2、主要完成座舍1500亩的蔬菜种植,其中大白菜450亩;辣椒450亩;萝卜100亩;四季豆250亩;番茄200亩;生姜50亩;实现产值300万元,平均亩产值2000元,种植蔬菜的户平均增收500元。

3、参与2005年的大春科技措施推广;完成饲料玉米会单四号8500亩的种植;地膜玉米完成5000亩;脱毒马铃薯完成6000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完成5000亩;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完成8000亩;水稻旱育秧完成850亩。

4、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立足鲁纳的实际,结合当地气候环境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定单农业发展,与曲靖蔬菜公司合作种植软叶大蒜300亩,使亩产值达到1500元,总产值45万元。

三、20*年参与指导完成

1、小春马铃薯1000亩,产量2000吨,产值80万元;(2)、大春粮食生产28800亩(3)、晚秋生产1600亩;(4)、油料500亩;5蔬菜1500亩。

2、完成20*年上级安排的各项农业科技措施、试验示范、各级样板及各种农用物资的准备工作。(1)、农业科技措施完成:专用型及特色玉米地膜推广8500亩;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5000亩;马铃薯8000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3000亩;土壤平衡施肥及专用肥料推广5000亩。(2)、试验示范:高海拔玉米5个品种的试验。(3)、各种(4)、物资就位:地膜10吨、玉米10吨。

3、参与鲁纳乡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产业:20*年种植脱毒马铃薯8000亩,产量1.6万吨,产值800万元。

4、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种子工程抓良种推广(1)、在杂交种子上:推广玉米会单四号1万公斤。(2)引进推广玉米临澳四号示范50亩。(3)、实施植保工程抓了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工作,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5000亩的防治工作。

(4)实施科技培训,给座舍老百姓讲解农药安全常识,农作物(玉米)栽培技术主要讲解病虫害的防治。发放技术资料1560份。

5、积极参与万元增收计划驻村指导工作,出谋划策,提高农民收入,对中远期的发展规划提建议。

20*年3月感谢农业局领导的关心,调大桥农科站工作,得到站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的关心帮助,在熟悉环境中工作,深感任务重,压力大,面对工作不低头,鼓足勇气干工作。

四、20*年完成的工作

1、参与完成的农业科技推广

(1)专用型特色玉米推广8000亩

(2)参与推广脱毒马铃薯4500亩

(30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样板2000亩

(4)市级马铃薯高垄双行样板5000亩

2、参与完成上级安排的试验;示范。

(1)脱毒马铃薯“合作88号”二级原种“示范”推广500亩

(2)引进脱毒马铃薯“pb*”示范种植100亩

(3)完成省、市、县脱毒马铃薯品比试验(28个品种系)

3、参与完成样板情况

(1)参与完成王家山,凉水10000亩小春马铃薯样板,市场价格理想,平均亩产5000余元。

(2)错初,大桥,磨盘卡,杨梅山村的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20000亩,措施得力,样板具有代表性20*年马铃薯现场会在错初成功召开。

(3)参与万亩小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是凡样板的规划及种植,获曲靖市农业局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4)积极参加国家级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20*年,在大桥乡参加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中按照“高效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我积极参加了园区各项工作建设,建立原种基地一、二级5000亩;一级种薯基地6万亩,二级种薯基地10万亩;优质商品薯基地4万亩。应用马铃薯省级地方标准进行生产。使园区生产纳入绿色、高效轨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园区,来引导农民调整马铃薯种植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强化科技意识,逐步走上科技兴农之路。

5、积极参与大桥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20*年9月被抽调“数字乡村”工程工作

五、2008年的工作情况

1、科技措施推广情况

(1)积极参与国家级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区的创建

(2)主要负责大桥乡地德卡村马铃薯“标准化”高垄双行栽培,严格按照“三化、五统一”的要求实现了万亩连片、千亩同种、百亩同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3)参与者米,凉水为主的2000亩乐业辣椒的种植,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4)参与马铃薯新品种(云薯501、抗青9—1、合作88号、靖薯2号)试验示范种植,并对各品种进行分析,总结、“靖薯2号”品性好,在大桥有发展潜力,适宜种植。

(5)参与中药材“玛卡”种植2亩以点带面,促进中药材种植,玛卡具有药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市场需求大,呕待发展。

(6)参与会—2号,测土配方肥效实验,并参与实验观察记载

(7)负责大桥乡2008年粮食增支补贴及优质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工作。

第7篇

1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

温度对马铃薯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育期间以平均气温17~21℃为宜。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但生长极其缓慢;7℃时开始发芽,但速度较慢;芽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3~18℃,在此温度范围内,芽条生长茁壮,发根早,根量多,根系扩展迅速。催芽的温度应在15~20℃。播种时,10cm的土层温度达到7℃时,幼芽即可生长,12℃以上即可顺利出苗。温度超过36℃,块茎不萌发并造成大量烂种。茎叶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以18℃最适宜,叶生长的最低温度为7℃,在低温条件下叶片数少,但叶较大而平展。马铃薯抵抗低温的能力较差,当气温降到-1℃时地上部茎叶将受冻害,-3℃时植株开始死亡,-4℃时将全部冻死,块茎亦受冻害。日平均气温超过25℃,茎叶生长缓慢;超过35℃则茎叶停止生长。总的来说,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1℃,土温在29℃以上时,茎叶即停止生长。块茎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7~19℃,低温块茎形成较早,如在15℃下,出苗后7d形成块茎,在25℃下,出苗后21d才形成块茎。27~32℃高温则引起块茎发生次生生长,形成各种畸形小薯。块茎增长的最适土壤温度是15~18℃,20℃时块茎增长速度减缓,25℃时块茎生长趋于停止,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茎膨大,夜间的低温使植株和块茎的呼吸强度减弱,消耗能量少,有利于将白天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向块茎中运输和积累。马铃薯是喜强光作物,每天日照时数超过15h,茎叶生长繁茂,匍匐茎大量发生,但块茎延迟形成,产量下降;每天日照时数10h以下,块茎形成早,但茎叶生长不良,产量偏低。每天的日照时数为11~13h时,植株生长发育正常,正常形成块茎,块茎产量高。早熟品种对日照反应不敏感,在春季和初夏的长日照条件下,对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影响不大,晚熟品种则必须在12h以下的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块茎。马铃薯植株鲜重约有90%由水组成,其中有1%~2%用于光合作用。马铃薯蒸腾系数为400~600,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生长季节降雨量为400~500mm且均匀分布,就能够满足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整个生育期间,土壤田间持水量以60%~80%为最适宜。

2马铃薯种植区划指标及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有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5个气象因子影响宁城县马铃薯种植范围及产量高低,对马铃薯生长季(4月下旬至9月下旬)时段的5个气象因子进行积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最高气温的曲线变化幅度最大,马铃薯产量和7-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呈反相关。马铃薯产量与7、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0.189,马铃薯产量与7月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230,马铃薯产量与6、7、8月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0.250、0.232,均通过了0.05水平的检验。

3分区评述

适宜区:马架子、黑里河西部、八里罕西部、三座店小梁子西部地区、甸子和必斯营子零星地区,该区气候凉爽,降水适中,6-8月的降水量均达到350mm以上,7-8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1~25℃,7月平均气温为l5~19℃,能充分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为宁城马铃薯优质高产区。次适宜区:小城子西部、八里罕山区大部分地区、黑里河部分地区。这一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适中,6-8月降水量为300~350mm,比较利于马铃薯产量的形成,为宁城马铃薯中产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城其他地区,该区6-8月的降水量为250~300mm,能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热量条件不能满足马铃薯的需求,这个区域一般最高气温在30℃以上,不利于马铃薯生长,为宁城马铃薯低产区。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监护措施

近年来,急性颅脑外伤呈不断增多趋势。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有急、重、危等特点,行气管切开术是解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有效预防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我院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7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制定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78例患者中,男58例,女20例;年龄5~72岁,平均46.4岁,其中49例为>60岁老年患者。

1.2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依据CLSI2006-2010年规则操作并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3-5.4版本处理数据。哥伦比亚血平板、M-H平板、鉴定培养基及药敏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德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

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病例选择依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版)进行[1]。

2结果

2.1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78例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培养出10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6%;革兰阳性球菌占25.7%;真菌占5.7%。见表1。

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MRSA共检出9株,检出率为42.9%。

3讨论

3.1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

78例肺部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105株病原菌,其中分离率居第1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存在多种复杂的耐药机制,如外膜通透性降低、泵出机制、由染色体编码持续高产AmpC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以及能水解碳青霉烯类的金属酶等[2];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主要是外膜孔通道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主动外排泵系统的亢进,使得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减少而耐药[3];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代表菌,ESBLs可通过接合、转导和转移方式在菌株间传播[4];MRSA的检出率为42.9%,MRSA具有传播途径广、致病性强的特点[5],对患者已形成巨大的潜在威胁。

3.2消毒灭菌措施

3.2.1物品的消毒灭菌雾化吸入器一人一次一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每日更换1次,0.5%“84”消毒液浸泡60min;氧气湿化瓶、湿化液及时更换,套管口以无菌湿纱布覆盖,及时更换;吸引导管一次性应用,口腔与气管内吸引管严格分开;内套管2~6h清洁、煮沸消毒1次;吸引器的储液瓶每日清洗,每周用0.5%“84”消毒液浸泡30min。

3.2.2空气与环境的消毒病室内保持恒温(18~20℃)和相对湿度(约70%),开窗通风2次/d,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每次1h;病室地面用1%“84”消毒液拖地,2次/d;严格控制探视陪护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者严禁接触患者。

第8篇

[关键词] 农机 营销 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36-01

讷河市农乐国二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9年,注册资金500万元,位于讷河市和盛乡农乐村七屯,是一个集马铃薯种植、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入社农户225户,规模经营耕地达1.24万亩,合作社占地面积 1.2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室388平方米。2013年销售马铃薯5万吨,社员亩均收益1800元,比非入社农户增收20%,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13年合作社理事长陈士杰被评为“讷河市劳动模范”,同年11月22日合作社代表讷河市接受省长检查。

一、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规范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合作社管理机制,保证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促进了合作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坚持按照“合作致富,规范发展”的原则,成立监事会和理事会,确定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对入社成员的资格、权利和义务作了相应的规定。一年召开三次成员大会,由理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当年组织发展、业务经营、财务收支、盈余分配和监督审计等情况,实行社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同时健全账、表、薄、册等财务核算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年末进行二次分配。二是完善经营方式。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运营,设立了信息、维修、培训等服务机构,每个生产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编制出科学的生产流程,使合作社能够按照规范发展、合理运行的方式进行生产,提高了运行质量和效益。三是明确分配机制。2013年,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12,400亩,总收入达1,934万元,其中:土地收入1,934万元;总支出1,495万元,其中:土地经营支出1,495万元,管理费用 62万元。本年实现盈余439万元,按5%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22万元,可分配盈余417万元,每一元出资回报率为1.55%。按合作社章程规定实行盈余返还,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22万元,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并记转为成员出资帐户,同时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成员入社土地亩均收益1,560 元,比本村不入社农民亩均增收354元以上。

二、强化生产标准,提升经济效益

国二合作社全面实施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机械作业、资源整合、组织生产、争取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一是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立足本村,通过合作效益对比,吸收更多的农户入社,增加土地入股数量,扩大自主经营面积,规模经营面积达1.24万亩,全部达到“八统一”标准。今年在加格达奇原有育种基地的基础上,再投资100万元,租赁土地5000亩,扩繁克新13原种。二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大与省农科院马铃薯科研所合作力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了尤津885试管苗、克新13、克新18微型薯等原种,并且全部种薯由农科院包销,良种良法的应用亩均增收500元。三是加大营销力度。通过建立品牌、完善包装、强化营销,扩宽外埠销售市场,既增强了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又打开了国外市场,现有5000吨马铃薯远销俄罗斯等地。2013年秋季,合作社的马铃薯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销售到哈尔滨、牡丹江、长春、沈阳等地,平均亩收入达1,240 元,总收入达1,820万元,合作社纯收入达940万元.今年国二合作社,又打造马铃薯精品小包装,打入大中城市超市,合作社营销人员跑省进京推销产品,已与各地经销商建立了长久合作协议。

三、加强基础建设,扩宽增收渠道

在合作社组建之初,就加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保障,保证了合作社快速发展。一是强基础。几年来,共投入450万元,建设388平方米综合办公室1处,仓储库房580平方米1处,200吨种薯仓储窖2处,10—30吨仓储窖142处,种薯网棚10套。引进了904大马力2台,配套马铃薯起收机5台(套),304拖拉机7台,并配套马铃薯播种机,大时针喷灌3台(套),卷窜式喷灌3套,60吨电子地衡称1台。二是增效益。合作社的组建,既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拓宽了流转农户的就业渠道。在成立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外出务工分社,由合作社提供外出务工信息,由社内有组织能力和技术专长的社员带领外出务工,进一步分流了流转土地工作的压力,外出务工人员也得到了实惠。在北京、天津、沈阳等地成立了国二外出务工基地,外出务工人员大多从事销售烟酒糖茶等第三产业,既增加了收入,又带动了整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加格达奇承包750亩草原,并购买绵羊500只,让本村老弱病残10人从事绵羊养殖,增加了病、弱、贫家庭的经济收入。三是带事业。国二合作社发展不仅在经济领域显示出强大活力,在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领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合作社统一协调社员的合作医疗、住房饮水、子女就业等社会事业,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农民加入合作社后,通过章程和各种制度的约束以及接受培训教育,不仅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了集体观念,影响了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风习俗。现在国二村打牌赌博的少,学习技术的多;无事生非的少,邻里关系和睦的多,大家都想着学技术、增收入,精神面貌普遍发生了很大变化。合作社效益的突显,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2013年,国二七屯30户农户中,就有14户社员新建了砖瓦房,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改变了村容村貌,有效促进了村容整洁。

今后,国二合作社将不断依托机耕力量,发挥营销优势,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打造品牌优势,创新发展模式,不断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华.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推进措施[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7.

第9篇

一、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主要特点

今年上半年,各乡镇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统三分”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南烟北茶、适度兼抓”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工作理念新、增长幅度大、建设步伐快、特色亮点多、发展后劲足”的显著特色。

(一)克难攻坚谋发展,农业经济增效粮油增产。今年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面对的总体形势依然是农产品滞销,少数农业加工企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外出务工回升不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涉农部门富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上半年农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农业经济增收和夏季粮油持续增产的可喜成绩。在农业经济方面,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比上年同期增长7.7%;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78元,同比增长8.8%。夏季粮油生产方面,注重调优结构,压缩市场滞销的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市场看好的脱毒马铃薯和油菜籽种植面积。全县夏粮种植面积18万亩,同比增长11.1%,预计总产9371万斤,同比增长8.3%;其中:马铃薯10万亩,预计总产5336万斤,同比增长21%;其它杂粮预计总产690万斤,同比增长5.9%。夏季油料面积13万亩,预计总产3132万斤,同比增长16.1%。

(二)突出重点抓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坚定不移。面对农产品滞销,少数农产品比较效益下降的不利影响,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心不变,势头不减,步伐不停,着力在产业做大做深做强上做文章。烟叶产业乘势而上。组建8个突击队投入烟电配套建设,新建烤烟房1270个,烟站4个。全县种植面积3.11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烟叶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提供税收1000万元。茶叶产业化建设各环节全面推进。在过去汇湾乡茶园管理保持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兵营、鄂坪、水坪等乡镇的茶园管理工作有大的加强。梅子贡茶业公司在去年成功开发有机乌龙茶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了茶食品生产线,有机茶月饼8月初即可上市。龙王垭茶业集团今年已开发7个新品种,产品获得国家商业检验检疫局HACCP(帕斯卡)卫生体系认证,取得了出口权。龙王垭茶业集团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梅子贡茶业公司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继“龙峰”牌商标获得全省著名商标后,今年4月“梅子贡”牌商标又获得了全省知名商标。全县春茶产量达到800万斤,实现产值2.8亿元,销售收入2.6亿元,与2008年相比,产量、产值均实现了成倍增长。蔬菜产业强势推进。以城关镇水寨子为主的500亩高效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稳步推进,城关廖家河、中峰青草坪、蒋家堰小坝子、水坪阎家坝等一批蔬菜生产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蔬菜品种互补,交替上市,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畜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益盛园牧业公司、金霞养猪场省级标准化万头规模猪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检查验收。全县“150”养猪模式达到21个,“300”养猪模式达到5个。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47.4万头,出栏18.2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和4.6%,家禽饲养量达到160万只,出笼68.5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和21.2%。

(三)创新思路求发展,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开始建设的水田养殖小龙虾繁育示范基地,面积达到500亩,已投放种虾6万斤,预计年产虾70万斤,可实现产值560万元。茶园养鸡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县茶园规模养鸡户达35户,茶园面积达1万余亩,投放鸡苗近20万只,目前长势良好。其中,龙王垭茶场围网建设300亩基地,发展土鸡7500只;土城子茶场已出笼土鸡4000只,存园2000只。强力推进薯稻吨粮田建设,蒋家堰、中峰、水坪的万亩薯稻吨粮示范田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据市县农业专家实地测产,脱毒马铃薯最高亩产达5805斤,平均亩产达4485斤,平均亩产比本地地膜马铃薯增产1485斤,亩产增幅达49.5%。部分农户提早收挖脱毒马铃薯上市销售,亩平实现收入3000元。为打造竹溪脱毒马铃薯品牌,竹溪县农业局已与信誉度高、资产雄厚的竹溪县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洽谈了销售业务,注册了“山地金土豆”商标,脱毒马铃薯正向分级优选、品牌包装、实现外销迈进。

(四)优化服务促发展,板块经济和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在板块经济方面,“南烟北茶、适度兼抓”的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县特色产业板块基地面积突破46万亩,其中,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8.3万亩,规模居全省第一;烟叶面积3.11万亩,今年新增1万亩;蔬菜面积1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0亩;中药材面积9万亩;新建贡米基地1500亩,农业部门按贡米生产技术规程培训贡米种植大户,使其成为懂技术、会生产的新型农业技术人才;有关部门齐抓品牌宣传与“三品”认证,扩大了竹溪贡米的知名度。在劳务经济方面,元至6月,全县组织各类劳动力培训6920人,占年度任务13750人的50.3%,转移就业5501人,占已培训人员的94%。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5元,增幅8.7%,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为59%。

(五)上争项目保发展,涉农项目工作力度加大。据县农办统计,今年可争取涉农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其中:国土部门今年争取的土地开发、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等项目资金可望到位1亿元以上;林业部门争取的退耕还林后续配套资金及低产林改造等项目当年可望到位资金6000万元;水利部门可争取到位水库整险、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资金8000万元;农业部门可争取到位优质板块基地、农村能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资金2500万元;烟叶新区项目可争取资金3500万元。涉农重点项目和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元至6月,农林水利完成投资5214万元,比去年同期920万元增长4.7倍。年22个重点村的扶贫项目已启动,565户、2260人扶贫搬迁对象已确定,正在组织实施,预计11月底前可完工。3949户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已完成3056户,占年度任务的77%;7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其中,扩大内需新增的1.5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另外3.5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剩余的2万人安全饮水工程正在积极筹备启动。竹溪河万亩灌区六期工程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完成鹰咀石西干渠衬砌4.8千米,田间U型渠配套16.6千米。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34平方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65%。林业建设共完成营造林4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5000亩,新建核桃基地5000亩,补植20000亩;完成封山育林3万亩;1.5万亩低产林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整地1万亩,造林5000亩。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大的项目支撑。中央和省持续在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但就我县农业经济而言,很多项目进不了中央和省级笼子,只得靠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而县级财政又是“吃饭型”财政,难以集聚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经济发展。

(二)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目前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偏低,农民增产难以实现增收。尤其是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劳务输出受阻,增添了农民增收困难。

(三)科技推广缺乏资金保障。目前多数农民对良种良法、果树修剪、设施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畜禽疾病防治等实用技术非常欢迎,但由于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经费不足,致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次数少、时间短,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推广应用。如稻田养虾、茶园养鸡、薯稻吨粮田由于缺乏必要的种苗投入和推广应用经费,难以形成大规模、大品牌、大效益。

(四)农业产业化建设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我县茶叶、魔芋、烟叶、蔬菜、中药材、贡米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需要有足够的项目资金做保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除烤烟有比较可靠的资金扶持外,其它产业都是等米下锅。

三、建议意见

(一)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一方面通过加大上争农业发展项目的力度,尤其是要挖掘、整理、包装、做好一批农业大项目,使我县能有农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项目笼子。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和调剂使用项目资金等办法,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茶叶产业正处于发展个关键时期,发展的客观态势处于疲软期,应该从扶持茶园管理、支持兴办加工企业、拓展销售市场上加大力度,加快建设茶叶强县的步伐。魔芋产业建设省里的政策作了调整,不能使这一产业的扶持性投入出现空白,要有对应的政策扶持支持这一产业健康发展。畜牧产业发展的品种引进和改良等示范推广工作,要有相应的资金扶持。对贡米生产、茶园养鸡、稻田养虾等新的农业经济发展项目给予开拓支持和成果奖励。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应在茶叶、魔芋、贡米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中,优选出几个有潜力、有前途、有品牌、有市场的骨干龙头企业,在扩能改造、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企业文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将其培养成省级乃至国家级龙头企业。

(二)加大试办和推广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力度。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海外发达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化解县域农业经济诸多矛盾的“金钥匙”。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土地和资金投入问题,信息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问题,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问题。要大胆创新能人经济新模式,积极发展农庄经济、专业合作社经济、公司型经济,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水平。要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土地有序、规模流转,鼓励土地使用向企业和产业大户集中,建立“协会+基地+农户”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产业大户发展无土地、农户种地效益低的问题。要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按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实现“农超”对接,发展“超市+基地+农户”的新型产销对接模式,让贡米、蔬菜、脱毒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直接进入各类超市。

第10篇

关键词:旱粮;科技创新;建议;浙江

浙江省旱粮种植面积约占粮食总面积的1/3,产量约占粮食总量的1/5,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发展旱粮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丰富城乡居民食物结构,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致富起着重要作用。2013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128号),提出通过3~5年努力,力争全省旱粮面积在原有基础上扩大6.67万hm2以上,年增产粮食30万t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占粮食面积、产量的比重分别比2013年提高3.3,3.0百分点以上,单位面积效益提高15%以上,初步构建起现代旱粮产业体系,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加快旱粮科技创新,提高旱粮发展科技水平已成为当前加快旱粮生产的首要任务。

1发展现状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四季分明,雨热丰富,适宜不同作物生长。2014年,全省旱粮作物播种面积44.26万hm2,单产3.78t•hm-2,总产167.30万t,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大豆,其次是小麦、玉米、番薯和马铃薯。全省旱粮虽然总体面积不大,但是种类繁多,除了大豆、玉米等8种主要旱作外,还有高粱、荞麦、绿豆、赤豆等多种小杂粮,全部种类近20种。旱粮适应性广,生产季节长,无论是水田还是旱地、坡地,一年四季都可种植相应的旱粮作物,使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同时,旱粮还有节水、高效等特点,一般年份只需自然降水即可保证正常生长,在经济效益上很多旱粮作物也远高于水稻。从1990年以来,随着先进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旱粮外观、口感不断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明显,旱粮生产已成为一条重要的稳粮增效途径。在市场需求导向下,浙江省旱粮正朝着专用化方向发展。

1.1鲜食化

大部分旱粮具有干鲜兼用的特性,如大豆、玉米、马铃薯、蚕豌豆和番薯等。鲜食型旱粮发展十分迅速,以鲜食大豆为例,从1997年的2.07万hm2发展到2014年的7.29万hm2,面积增加2.5倍,成为全国鲜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鲜食型旱粮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据统计,2014年全省鲜食型玉米、大豆、蚕豌豆总面积达17.37万hm2,鲜食比例82.93%。蚕豌豆和马铃薯的鲜食比例更是达90%以上。萧山区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大豆生产和加工基地,年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

1.2加工化

旱粮的加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鲜食型产品的加工,如速冻鲜食大豆、玉米、蚕豌豆等,在旱粮加工产品中占了很大比重。全省开展鲜食旱粮加工业务的大型企业有海通集团、浙江银河等10余家,具备雄厚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以鲜食玉米为例,仅海通集团一天就能加工成品甜玉米粒200t,甜玉米棒12万棒,可消化近54hm2基地原料[2]。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大量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另一类是传统产品的加工,主要包括饲料、酿酒、豆制品和淀粉类,如玉米、大麦主要用于加工饲料,高粱、荞麦主要用于酿酒,番薯主要用于加工淀粉、粉丝及薯条等。较有名的有诸暨的“同山烧”、遂昌的“黄沙腰烤薯”、台州等地的“豆面”(番薯粉丝)等。

1.3特色化

一些旱粮品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区域色彩,如兰溪的乌皮青仁大豆、松阳的大红袍赤豆、温州的白扁豆、乌豇豆等在历史上都很有口碑,这类旱粮一般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效,虽然面积不大,但特色明显,基本上用于出口。庆元有家合作社,利用生态优势开发种植龙爪粟(一种古老的作物,列五谷之首),并加工成面条、汤圆、酒等多种产品,每667m2收益达到2000多元。此外,浙江省还引进开发了彩色番薯、马铃薯,既可食用也可加工食品或提取天然色素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

旱粮种类多,适应性强,品种的地域特征不明显,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相互引种非常普遍,几乎每年都有国内外品种被引入,加上省内育种单位自己选育的品种,数量众多,但各个品种特性不明,质量良莠不齐,种植户在品种选择上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大豆、蚕豌豆、番薯和马铃薯都是常规品种或无性繁殖作物,农民在购种后往往会自行留种,个体种子经销商也常自行繁种,导致这些作物品种种性退化加快,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对生产非常不利,也容易造成生产事故。从当前情况看,虽然旱粮品种数量众多,但除迷你番薯和蚕豆外,在产量或品质上具有突破性的品种非常少,鲜食大豆和玉米省内育种起步较晚,与国内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小麦、马铃薯则几乎全部是外来品种。

2.2保鲜难,市场容量难拓展

鲜食型旱粮口味好,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好,农民也愿意种。但新鲜的旱粮产品水分含量高,保鲜要求也高,货架期短。如在常温条件下,鲜食大豆和玉米一般仅能保存2~3d,且随着时间推迟,品质下降迅速。城市居民喜欢买本地毛豆、玉米的原因,不是因为外地的品种不好,而是外地毛豆和玉米经过长时间运输,已经不太新鲜,口感和风味已大打折扣。再如番薯,虽然保存时间比毛豆、玉米等要长,但其对贮藏场所的温度、湿度有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大量腐烂。目前,浙江省还没有能力做到冷链运输、保鲜销售。在不能解决保鲜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订单生产,农民不敢轻易扩大种植规模。

2.3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

与水稻不同,不同的旱粮作物,其收获部位千差万别,收获时间也不一样。既有穗,又有荚;既有块根,又有块茎;既有地上部,又有地下部。根据栽培目的,有收鲜的,也有收干的;有收大的,也有收小的。由于旱粮的收获类型不一,且单个作物种植面积小,生产情况也千差万别,长期以来,旱粮生产机械的研发与推广严重滞后,旱粮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主要生产环节仍然依赖于人力。如鲜食大豆,其鲜荚采摘一直靠人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目前采摘价已达1.0元•kg-1,仅采摘成本就占产值的1/3左右。另据临安调查,目前挖667m2迷你番薯约需6个工,以平均每工120元计,人工成本超过700元。

2.4种植分散,技术到位率低

旱粮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广适性,使得旱粮种植类型多样,既有水田,也有旱地,既有净作,也有套种,田间地头也多有种植,为了避免出现“卖难”,大面积规模化种植较少,零星种植、分散种植非常普遍,造成技术指导相对困难,关键技术到位率低。如松阳县一直推广的鲜食蚕豆两次打顶技术,对蚕豆的提质促早作用明显,但在浙江省其他地区则很少应用。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种植旱粮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种植量很小,对新技术本身缺乏学习动力。

3发展建议

3.1加快品种创新

品种是决定品质、产量和市场畅销程度的关键因素。加快旱粮发展,首先要加快品种创新,加快适销对路、品质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保持和巩固迷你番薯、蚕豆育种上的优势地位,提升鲜食大豆和玉米品种的品质,推进小麦、马铃薯育种的本地化,选育出一批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在产量或品质上具有突破性的品种,进一步提高自主品种的竞争力,主导品种覆盖率争取达到80%以上。其次要加快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浙江省旱粮种质资源丰富,收集、鉴定和保护现有种质资源,加快优质种质资源直接利用开发,同时进行种质创新,育成更高产、优质、高效的旱粮新品种。再次要注重解决品种繁育问题,在加强北方繁种基地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繁种基地本土化,降低种子繁育成本。近年来采用防虫网多次采收栽培技术繁育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取得了成功,此技术若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将结束浙江省几十年来马铃薯种薯一直依赖从东北引进的历史。

3.2加快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十分强调良种良法配套。旱粮种类多、用途广,要根据不同的栽培时期和目的,借助浙江省新成立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团队的力量,加快相应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一方面,要加快现有优质高效适用技术的深化,重点对鲜食大豆、玉米分期播种、鲜食豌豆和马铃薯秋播、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防虫网多次收获栽培、鲜食蚕豆摘心促早栽培、迷你番薯双季高效栽培以及糯高粱再生栽培等技术的关键环节再研究、再深化,形成标准化模式,便于农民学习掌握。另一方面,要针对生产需求,加快新品种、新模式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明确品种特性、高产机理、茬口搭配和群体配置等关键技术。2013年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南浔区开展了稻薯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并获成功,马铃薯从播种、培土到收获全部实行机械作业。据测产,平均鲜薯单产29.4t•hm-2,产值4.47万元•hm-2,净利1.62万元•hm-2。目前,水稻已实现全程机械化,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成功,为季节相对紧张的浙北地区寻求新的稳粮增效途径提供了现实范例。

3.3加快机械化研究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大小麦机械化已经没有问题,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是鲜食大豆、番薯和马铃薯的机械收获问题。鲜食大豆曾是浙江省发展效益农业的典范,短短10年时间就突破6.7万hm2,成为一些地方的农业支柱产业。但近5年来,浙江省特别是萧山鲜食大豆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其主要原因就是鲜荚采摘无法实现机械化。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先后从法国、日本引进过鲜食大豆收获机,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未成功。在番薯和马铃薯机械收获方面,虽从山东引进马铃薯播种机、培土机、割茬机和收获机获得初步成功,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农机、农艺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一是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合作机制,创建示范推广基地,深入分析制约旱粮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探索并提出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旱粮种植模式、管理方式和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二是加快与农机院(校)、生产企业的合作与创新,引进省内外甚至于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鲜食大豆、马铃薯、番薯等旱粮收获机械及其他主要环节生产机械,开展适应性和可靠性试验,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于浙江省旱粮生产发展的农业机械。

3.4加快农作制度创新

旱粮种类繁多,株型各异,有高秆、矮秆、匍匐茎等多种形态,除了净作之外,还可与其他作物实行多种间套种植。如鲜食大豆,株型矮小紧凑,生育期短,适合与玉米、甘蔗、芋艿、棉花、大(小)麦等间作套种;番薯可与玉米、大豆、辣椒等套作;桑、茶、果园和幼林地也适合套种各类旱粮。全省近53万hm2的桑、茶、果、林园地,若1/4得到开发,并按10%的净作面积计算,即可新增旱粮面积1.33万hm2。在熟制安排上,可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或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改善作用的模式。如兰溪等地的春马铃薯-单季稻-秋马铃薯(秋豌豆、小萝卜)等三熟制模式,实行水旱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经济效益也比较高。浙江省松阳县推广的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旱地一年四熟模式,四熟全部为旱粮作物,合计单产63.15t•hm-2(鲜产),产值16.26万元•hm-2,净利润12.51万元•hm-2,耕地复种指数高达400%。2014年开始,浙江省农业厅把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创新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农作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每年建设50个以上农作制度创新示范点,在2014年推广新型农作制度模式13.333万hm2的基础上,每年新增3.333万hm2,以此带动旱粮生产发展。

3.5加强示范引导

积极采取宣传、鼓励、引导、示范等各种有效措施,推进旱粮生产发展。一是要引导规模化种植。规模种植有利于技术指导、有利于市场培育、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兰溪、义乌、金东是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每年马铃薯收获季节,都有本地或外地贩销大户上门收购,从未出现卖难,就因已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在原有优势区域,要加强规划引导,进一步壮大规模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在新开发区域,要强调适度规模,稳步推进,避免出现量小没人收,量大销不掉现象;二是组织开展旱粮高产创建。每年在全省建立一批可看可学的旱粮高产高效示范样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集成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以点带面,促进旱粮产业创新发展;三是组织开展旱粮新品种的展示,在全省择优建立10个左右的旱粮新品种展示基地,开展旱粮作物新品种的集中展示,引导农户种植新品种,加快品种推广应用步伐;四是加快市场拓展。抓好舆论宣传,支持有关单位在重要新闻媒体刊登公益广告,广泛宣传旱粮的营养保健功效,引导大众健康消费,扩大旱粮消费市场。推进旱粮产品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加工开发和转化利用,拓展旱粮消化渠道。大力培育旱粮生产大户和营销队伍,打造一村一品,提升组织化生产经营水平[3]。积极推进旱粮与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3.6加强政策支撑

根据同粮同力度原则,制定和落实各类旱粮扶持政策。一是继续实施旱粮种植补贴和小麦订单收购政策,对种植旱粮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主体给予补助,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步提高补助额度;二是继续开展旱粮示范基地建设和旱粮高产创建,不断提高和改善旱粮生产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旱粮生产科技应用水平;三是加大旱粮生产机械扶持力度,建立旱粮作物农业机械开发导向目录,加大旱粮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对购置旱粮种植(播种移栽)、管理(中耕培土)和收获机械的,除享受原有购机补贴外,再给予总购机额一定比例的补助。扩大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规模,对引进开发旱粮生产机械的企业、科研院所给予重点扶持,对引进使用旱粮机械的主体给予资金补助;四是继续实施旱粮育种创新专项,把旱粮作为浙江省“三农六方”项目资金重点支持领域,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等部门开展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共同营造良好的旱粮发展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纪国成,吴早贵.浙江省旱粮生产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J].上海农业学报,2006,22(2):91-93.

[2]吴早贵.浙江省玉米产销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玉米科学,2005,13(4):127-131.

第11篇

一、思想政治方面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大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中发(2009)1号、省委1号文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坚持学以致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顾全大局,勤勤恳恳,求真务实,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工作方面

我市从2008—2009年开始在全市8个乡镇实施“水稻增产工程”丰收计划,由于该工程的实施、应用、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项目狠抓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配套多项适用技术,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以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杂交水稻组合为前提,培育旱育壮秧为基础,合理密植为中心,肥水调控为关键,病虫草鼠综合防治为保证集成组装配套;大力推广应用无纺布技术,沼液浸种,旱育保姆拌种;积极开展生态旱育秧,超极稻品比试验等新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大办高产示范样板,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了各项技术在水稻增产工程中的应用,扩大了技术覆盖面,提高了技术规范化水平,技术措施综合效益突出,增产潜力大。该项目2009年获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

2、主持组织实施脱毒马铃薯种植

3、主持组织实施玉米增产工程并写总结

4、开展农业项目库建设及农业项目咨询服务工作。

为提高我市农业项目的申报质量,逐步实现项目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我站对“十一五”期间专项规划27个项目,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及时跟踪未实施完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参与农业项目的编制储备、申报和管理。

4、编制**市2009年森林资源报告

编制《农业资源报告》是农业资源区划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根据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农业资源综合性报告制度”的规定,按照《**市农业资源区划办2009年工作要点》要求,重点对我市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开发潜力、市场前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观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决策依据。

5、搞好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调研

该调研工作由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石斛办、市经贸局,市药监局等单位共同组织,采取实地调研、填表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市17个乡(镇、办)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中药材资源、生产及基地建设、初加工、流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制约因素和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6、认真开展农特产品地理标志普查工作

**市农特产品品种较多,大概有20多种,分布在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最具地方浓郁特色及代表性产品的有**“之江”牌晒醋、竹乡乌骨鸡、腊肉制品、筒筒笋、桫龙虫茶、平面立体竹编等,其它如陈豆花、陈记猪儿粑、红薯粉丝、龙眼、楠竹凉椅芯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推进我市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农业精品,提高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上规模,有竞争力的农特产品区域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农特产品市场价格的重要保障,

7、完成局交办的各项技术挂帮工作。

2009年复兴镇新型农民培训涉及长江、凉江、复兴、凯旋村、太河五村,培训农民200人,内容主要是玉米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和鸡的养殖技术。复兴镇实施水稻增产工程8000亩,镇办点50亩,落实在凉江村。玉米增产工程4000亩,市级示范点落实在长江村,面积115亩,镇办点在复兴村,面积50亩。经验收面积、产量、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市要求。秋种示范点在凯旋村张家湾咀上,主要是脱毒马铃薯种植。为保证各项目的实施,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合同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狠抓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项目痕迹、档案管理。由于一系列的措施到村到组,技术落实到户,补助到农户,检查督促到田间地块,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明年工作计划

1、围绕当地的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帮助和指导有关业务部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区划,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编制农业区划。

2、做好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编制2012年农业资源综合分析报告。

3、深入开展农业区域布局研究和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结合“十一五”规划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就竹产业开展品种资源和适生区域调查评价,区域布局研究及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服务。

4、加强农业项目库建设和项目的前期工作。

做好项目的编制、筛选和录入工作,及时向**市报送资料、信息与工作总结。

5、开展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办好示范样板,撰写总结报告。

第12篇

一、夯实科技教育主渠道——科学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方面。这三维目标在科学素养结构中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形成科学知识的基础和途径,科学探究的着力点还是课堂,因而夯实科学课堂教学尤为重要。

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这样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到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浃髓。”如果把这句话用在科学教学中,也就是科学课标中强调的“科学探究”。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学习不仅仅是“学科学”,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做科学”,在积极探究中“体验科学”, 在创新发展中“应用科学”。

2.构建主动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构建了“激趣生疑——猜想假设——探究经历——交流创新” 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以形象化的手段、实践性的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其次在师生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时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猜测,作出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再次让学生大胆尝试实验,探究验证科学结论,使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经历中获得,在经历中发展;最后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开展科技创新。

如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和浮》,我以“小魔术”激趣引入,我拿起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马铃薯轻轻放入两杯“清水” 里,啊!学生发现“一个沉,一个浮”的现象,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物质沉浮情况不同呢?是不是两杯‘清水’不一样?”当学生猜想其中一杯“清水”可能是盐水时,我让学生讨论“怎样证明另一杯是盐水?”学生想出了“把这杯水放到太阳下去晒;再溶解一杯盐水,将马铃薯放入,看能否浮起来;用酒精灯给这杯水加热等”方法。这时我抓住契机让学生讨论哪些方法“不科学”?接着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材料用“加热法”验证。在教学“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环节,我准备了多种材料:盐、碱、糖、味精和不等量的水,让学生调配出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溶液。学生的做法是不同的,有的是一包一包地增加要溶解的物质,有的是改变水的多少。在交流汇报环节,几个组都得出了只有“一定浓度”的溶液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使学生对于本课实验所要揭示的科学概念真正做到了在实验中总结,在理解中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科技教育辅助道——科技创新兴趣活动

我们把课外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拓宽、延伸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由个人或小组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开展小观察、小实验、小制作、小采集、小调查、小论文等。

如小制作,学习了《光的反射》,同学们用纸盒、镜片制出了“潜望镜”;学习了《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同学们用大纸盒、泡沫塑料、小饮料瓶、锡箔纸、透明塑料纸等制出了“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如小论文,学生杨晓辉撰写的《我家的低碳生活》在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的“寒假日记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再如学习了《风向和风速》一课后,李路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写了“小观察”《奇怪的风向》:

这天的清晨,我看到校园里的国旗向西方飘,心里想:今天刮得是东风。回到教室,我告诉我的同桌,“今天刮得是东风,在天气日历上记下吧!”同桌却说:“你看错了吧,我刚才看到大电厂的高烟筒冒的烟向南方飘,今天刮得应该是北风。”难道是我看错了,于是我叫上同桌一同到教室外又看了一遍。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校园里的国旗向西方飘动,而电厂的烟往南方飘,风向为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疑惑地去问老师,老师告诉我们:地面的风向与高空的风向一般来说是不一致的,因为存在空气的对流现象,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行。近地面的风除了受那两个力的作用,还受摩擦力的作用,最终风向是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一定夹角。由于大电厂的烟囱很高,顶端在高空,而国旗旗杆顶端属于低空,所以产生了红旗与烟的飘动方向不一致的现象。看来,大自然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科技创新兴趣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科学的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志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三、拓展科技教育延伸道——利用好家庭和社区资源

家庭和社区存在着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开放性资源。我校通过家委会、向家长发放科技教育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科技教育在孩子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介绍有效的家庭科技教育经验和方法,使科技教育走进学生家庭、走进社区。

如:有的家长鼓励孩子把买回的电动玩具进行拆装,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有的家长支持孩子看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科学教育》等节目……